研究生团学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14

研究生团学骨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1.研究生团学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第三期团学骨干精英培训心得

尊敬的****大学团组织:

我是**大学**学院的***,现任院团委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是团学骨干精英培训班三班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参加第三期团学骨干精英培训班的课程学习。在此次培训过程中,我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同时也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严谨的流程,合理的课程安排,以及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一次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在开班典礼上,团学骨干培训班的成长经历展示以及校党委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名深切的感受到共青团员不止是一个称号,不止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的青年的使命。因此,我告诉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此次学习并参与各项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并且学习上努力,思想上争先进,活动中争积极。

第一次课程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亮教授老师给我们讲授《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做一名勤劳智慧的青年领袖》。他带领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一)重大判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突出亮点:科学总结了6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6条基本经验;

(三)明确目标: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其次,讲到青年领袖的内涵和特质,青年领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特征:一是地位特征。在青年群体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二是年龄特征。是青年。三是影响力。青年领袖是组织群体中的特殊角色,其举动对组织及其成员都有一定的影响。领袖的特质,是领袖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而逐步形成的,并在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各种内在要素。一般说来,青年领袖具备如下特质:远见、卓识;勤奋、诚实;智慧、坚定;开拓、创新。第三方面是“懒”和“庸”及其具体表现,“懒”就是对待工作不愿干、不想干,精神松懈、行动迟缓的心态,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及时履行自己职责的作风。其结果就是“未作为”和“慢作为”。“庸”反映的是对待工作不会干、不敢干的心态和作风,导致没有

1优质高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表现为“弱作为”和“假作为”。第四方面是亮剑“懒”和“庸”,以作风拼输赢。第五方面是弘扬拼搏精神,做一名勤奋智慧的青年领袖。他最后告诉我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学四年是我们锤炼品质、刻苦钻研,修学储能,涵养熏陶,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希望我们“在其位,谋其政”,怀揣理想,奋发有为,尽力营造干部队伍和团学组织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的良好氛围,尽快成长为一名勤奋智慧的青年领袖,尽情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篇章!我们将是母校湖北工业大学的骄傲!

第二次课程由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给我们讲授《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他向我们详细的道明了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中国金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让我们对此次金融危机有了全面的认知,同时学到了部分经济知识,了解了全球经济的宏观状况。

第三次课程由华中师范大学夏安凌教授给我们讲授《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外交》。她向我们重点讲述了中美关系历史的基本状况以及现状,并对国际热点话题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让我们对国际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第四次课程由中国平安保险湖北分公司章华副总经理给我们讲授《大学生如何提升社会竞争力》。章经理给我们讲授了如何找工作,如何应聘,社会是什么,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还从人的智商、情商、逆商来经受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该如何为人处世。他的一句名言“心可以在远方,路一定在脚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他的演讲更贴近我们大学生现实的需要,赢得的热烈的掌声。

第五次课程是湖北工业大学校团委书记肖志玲书记主讲的《学生干部的素质的科学培养》。讲课里面提到了团学干部的定位,归纳为:团学干部是学校开展思想教育的助手;学校和广大学生的联系者;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者;优良校风学风的引导者;校园安全稳定的守护者;同学权益利益的维护者。另外,作为一名优秀的团学干部须具备三种意识:服务、参与、团队。八种素质:政治、执行力、个人魅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才干、品质。六有: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量、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中有艺。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团学干部的新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六次课程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蔡光兴教授老师给我们讲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他讲述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本次培训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在户内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还进行了户外篮球联谊赛和红色革命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团学干部,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强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团学工作这个平台,加强素质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强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维护青年权益,帮助青年锻炼,取得进步。我也觉悟到学生干部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开拓视野,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周围的同学带来切身的帮助,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对将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的迎接挑战,积极配合院团委、学生会的工作,搞好班级建设。我们要用新的思想武装自己,团学干部带头学习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有目标,有追求,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强团学干部队伍自身的建设,严于律己,将强学习,加强实践能力。促进团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汇报人:***

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2.研究生团学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特别是要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随着教师队伍的更替, 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走上了学科教研组长的岗位, 承担起学科校本研修组织与实施的工作。对中青年教研组长进行培训, 能够有效提高校本研修工作的质量, “如何设计并实施中学教研组长培训”“用什么标准衡量教研组长培训的质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于教师培训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涵盖培训主体、模式、内容等多方面, 但是, 对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研究, 特别是对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现有的培训质量评价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对教师培训进行总体评价, 缺乏细化到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到培训对象的评价研究则更少。

为了解决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以中学教研组长为研究对象, 采取绩效评价与追踪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行为”改进方面的评价研究。其中, 绩效评价主要是对课程实施质量及教研组长学习成果等进行评价, 落实对培训课程质量、教研组长发展情况的评价研究;追踪评价主要是采用调查、案例研究的方式, 利用中学教研组长培训质量评价调查, 对骨干教师在培训后的日常工作中开展校本研修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骨干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方面的实践研究, 为骨干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二、培训质量评价研究的实施过程

1.中学教研组长培训着力在校本研修能力提升

(1)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培训课程设置

校本研修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 由学校发起组织, 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 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 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 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

校本研修兼具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开展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 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工学矛盾;有利于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校本研修不仅包括校本教研, 还包括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中学教研组长作为学校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 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中学教研组长校本研修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本研修的水平和质量。

中学教研组长的校本研修能力包括设计、实施“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能够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运用先进教育理论引领校本研修, 做校本研修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实践者。检验中学教研组长校本研修能力的标准是:学科教师是否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校是否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图1 表示校本研修能力与评价目标的关系。切实可行的目标包括一系列参与活动与作业, 过程中既可检测, 也是可以实现的。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 可以确定中学教研组长的收获, 继而判定培训的质量。

“校本研修能力提升”中学教研组长培训采用“主题模块”的形式设计, 每个模块课程由专题讲座或实践活动组成, 以规划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及培训内容如表1所示。

(2) 落实研修活动实践课程, 助力校本研修能力提升

教研组长培训过程中, 注重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特别是校本研修活动及校本研修方案的研制与交流。校本研修观摩遵循研修活动设计与实施规律, 按照“确定观摩内容—选定观摩学校—深入学科教研组讨论展示内容—组织观摩活动—学员交流观摩收获”程序进行。我们将观摩活动的准备过程介绍给教研组长, 让他们明确观摩校本研修活动的目的。深入学科教研组, 与准备校本研修观摩活动的教研组长及教师进行交流, 保证观摩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

我们先后带领教研组长走进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等学校的学科教研组, 让参加教研组长培训班的学员成为校本研修活动展示的主体, 将他们参加培训时确定的校本研修主题、设计的校本研修方案及实施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我们将教师分为文科组与理科组, 分别到学校观摩校本研修的实施情况。校本研修观摩活动采取“介绍校本研修方案及实施情况—听课—交流”的形式进行。将教研组长按照文理科分组, 分别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观摩, 保证了教研组长有共同的话题进行探讨, 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相似性, 这样的观摩对校本研修工作更具有借鉴价值。

(3) 课程实施的质量评价

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以教研组长为主体, 通过课程满意度体现。我们依托西城教育研修网质量监控平台, 对每次课程进行实时评价, 内容包括满意度、收获和建议, 参训者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培训的质量。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主要围绕规划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展开, 其中, 提升“规划能力”的课程包括“教育是有‘思考’的行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校长对教研组建设的思考”等五门课程;提升“研究能力”的课程包括“如何看待和怎样梳理教育教学成果”“教研组如何开展研究”等三门课程;提升“实践能力”的课程包括“课例研修方法”“校本研修方法”等九门课程。从与校本研修相关的培训课程的评价看, 大部分课程的满意度都达到了100%, 与提升校本研修能力相关内容的课程占课程满意度权重达到80.11%, 这说明培训课程内容对提升教研组长的校本研修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教研组长对培训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的高满意度,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学教研组长培训具有较高的质量。

2.中学教研组长培训质量追踪评价

(1) 追踪评价的设计

中学教研组长培训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基于结果的管理方式, 培训结束后收集、整理学员的校本研修方案, 请学校领导提出修改建议, 并要求教研组长将校本研修方案与组员交流, 为校本研修方案的实施做好铺垫, 最后, 将学员的校本研修方案整理成册, 汇编成《中学教研组长研修成果集》。将中学教研组长的培训成果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基础, 从而促进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中学教研组长培训结束一年后, 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 调研了学校校长对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方案的评价, 校长们对教研组长引领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情况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研组长培训的质量。

(2) 追踪评价的内容及分析

对中学教研组长跟踪评价的内容如表2所示。

从评价的结果看, 首先, 多数教研组长都具有较强的规划能力, 能够设计、实施教研组发展计划, 并解决实际问题, 此维度满意度均在87% 以上。其次, 多数教研组长都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按照计划落实具体工作, 此维度满意度达到90% 以上。从评价中我们也发现, 教研组长持续深入开展研究获得阶段性成果或总结性成果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 学校领导对教研组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带领学科组教师开展实践研究的表现给予了肯定, 并希望能够持续深入开展校本研修。追踪评价的结果说明, 学校对教研组长参训后在校本研修中的行为表现较为认可,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研组长培训项目的有效性。

三、培训质量评价研究的思考

在开展中学教研组长培训质量的评价研究时, 我们不仅关注培训实施的质量评价, 还关注教研组长对培训成果转化的追踪评价, 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研组长, 还包括学校的校长、教研组成员及专家。培训质量研究采用“学习—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方式进行, 将教育科研与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紧密结合, 如利用“‘校本研修能力提升’教研组成员问卷及分析”直接帮助教研组长了解教师在校本研修及教研组建设中的意见与建议, 为教研组长完成校本研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奠定了基础;基于西城教育研修网的质量监控平台, 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师培训质量监控过程中, 实现了对培训质量的过程性评价, 使培训项目设计者及时了解教研组长的收获和建议, 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课程内容和培训方式的改进, 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需求调研—以学定培

中学教研组长的培训方案是在分析西城区骨干教师发展状况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的, 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培训质量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培训方案的研制仍需加强需求调研, 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更要注重分层, 一是在模块课程设置上增加选择性, 二是通过基于不同培训成果的管理, 实现分层培训, 进一步保证培训的质量。

2.培训质量追踪—效益后置

3.研究生团学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李振江

2011年11月12日至19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我校第八期团校骨干培训班。培训班上,各位领导的讲座声情并茂,主题明确而又深刻,让我受益匪浅。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却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密切老师与同学间的联系,带领同学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树立良好院风、学风,营造高度的政治氛围,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可以说,学生干部就是同学们的领导核心。但我深知,我还有许多不足,与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因此,我还应该更加刻苦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第一讲,朱立峰老师在我校“十二五学生工作规划”中给我门提出了作为学生干部的要求:作为学生干部要做到眼中有全局、脑中有思路、心中有原则、手中助落实的基本原则。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要明确我校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加强四大建设,抓牢六个重点。

学习过程中孟凡鑫老师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给我们作了深刻的讲解,和探讨,从中我深刻了解了大学时光的宝贵和短暂,学会了珍惜大学的每一分秒,同时我深可领悟了做好一名学生干部的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必正。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好科学技术,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做人。作为学生干部更

应如此。如果连学生干部都都没有良好的品德,成天勾心斗角、歪门邪道、斤斤计较、作风不正,那他何谈做同学的榜样呢?何谈带领同学求实创新共同进步呢?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既要协调好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又要促进班级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正直的人品、过硬的作风,对同学一视同仁,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学会求知,求知必精。进入大学,我们不再接受高中时的“填鸭式”教学,可自由支配时间很多。但是,学生干部还要挤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为同学服务,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及时复习功课,拓宽知识面,不断“充电”,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

再次,要学会发展,发展有度。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为我们提供的广阔舞台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搞好学习。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干部,最后才是学生干部,搞好学习才是大前提。此外,我们还要健康发展,协调发展,合理发展。

最后,要学会生活,生活必新。一进入大学,我们便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模式。因此,学会如何生活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能重复高中时“三点一线”式生活,更不能成天无所事事、消磨时间,而是要积极参及各项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学生干部,我们不仅要做好榜样,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为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舞台。

4.研究生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10级研究生骨干培训。培训从9月开始,先后经历了全校的集中培训和院系培训等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了理论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和工作实践等四个方面,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作为院研分会主席,我主要结合学院研分会各方面的工作,谈谈骨干培训的心得体会。

管理学院研分会近期以研究生为中坚力量,开展各项切合实际的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院研究生会注意提早储备力量,吸纳大四具有保研资格的同学加入,使其能够接触并参与到研究生的学生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燃烧自己的热情,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学生骨干。

学术科技方面,研分会联合各专业组织了各种学术论坛,增强了各学科的学术氛围和师生间的交流;依托管理论坛在学校范围内传播关于经济、管理、民生、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为丰富校园文化贡献了力量。

文化体育方面,研分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开学之初的研究生篮球赛,文化体育部成员克服场地以及时间协调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限制,历时三天,使得比赛在校体育馆圆满顺利完成。后续的棋牌大赛、研究生羽毛球赛相信会更加顺利的开展;

社会实践方面,为了让同学们践行青春责任、服务和谐社会,学院研分会多次组织志愿者活跃在校内、校外需要服务的第一线:图书馆里有小红帽的身影,哈尔滨血站的志愿者的值班从没有间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我们一直在路上。

宣传交流方面,研分会以强化团队内部融合交流为基本出发点,顺利组织了研分会的换届大会、研分会的两次招新,同时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团队的通讯交流平台,后续旨在促进研究生融合的舞会将会精彩呈现。

5.团学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在工作中我们应多一些反思,时常反省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说话、办事是否考虑周到,是否能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听完他们的话语,我理解并体会到了多吸收他人的好的东西的重要性,这样可让我们成熟的更快。同时我也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涵养应更深厚,为此多读书是必经之路;此外还应多了解一些历史常识,不枉为炎黄子孙。

树立“个人魅力”,让别人喜欢自己,相信自己。的确,工作的开展少不了他人的参与、配合与支持。良好的“个人魅力”可是自己更有亲和力,感召力,让别人乐于帮自己做事,甘愿为自己分配给其的工作忙碌奔波。这也是为何有些干部说话有效力,做事果断;而相反有些干部说话让人难以信服,往往“下达命令”后无实施的人。

思想引领同样很重要,要时刻树立团队意识,强化集体概念,追求上进;我觉得以下一段话很精美实用:当我们年轻时, 志向远大一些,就会赢得一双翅膀;工作执着一些,就会赢得双倍收获; 作风执实一些,就会赢得一片天地; 享受推迟一些,就会收获一份事业。

下午的素质拓展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教育系的曙光!

破冰之旅,各队以自己的特有方式打破彼此界限,彼此由生到熟,在团队中互帮互助;并集团队智慧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精美独特队名,响亮的队歌,刹那间北区田径场歌舞飞扬,音符跳动间,是心灵的碰撞,火花异样美丽。

穿越火线,我发现各队可谓是“绞尽脑汁”,勇于克服困难,一个个提议,一次次尝试,是他们的心态摆正了:在活动中充分考虑队友安全,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直至最后一名队友被安全“运出”那颗悬着的心才被放下来。在这期间我也看到了设计不周密的,那就意味着全军覆没。从另一个侧面也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怪兽游戏,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玩游戏,值得高兴的是,在同学们的一次次试误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策略。他让我们学会了“爱”,即当自身有缺陷时,在爱的帮助下会成长、会战胜一切困难,贵在坚持。

6.研究生团学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启示一:确定一个研究的主攻方向

这是章晓东校长讲座中的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确定一个课堂的“主攻”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而其他专家也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们之所以能有所成就, 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攻”方向 (鲍建生: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符永平:数学教学的十八种课型;章晓东:情智课堂研究;潘建明:自觉数学课堂,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 , 并孜孜以求, 全身心投入, 不断改进、不断超越, 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们.

目前, 我们广大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完全能做到这一点, 起点可以定低点, 目标可以明确点.比如可以把教学设计、学情研究、案例分析、课型研究、课堂教学机智、课堂提问技巧、课堂组织方式、作业布置、活动组织、教学札记、学困生辅导、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 一旦方向明确, 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要研究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 我们只能从其中切取一个小的片段开始, 这样既便于入手, 又便于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耗时较少, 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当然问题小、研究的周期缩短有利于增强自信, 使我们获得研究的成就感.正好我们最近对数学课上的阅读教学产生了兴趣, 现在数学考卷上的阅读理解题不多, 但有背景的题目却不少, 几乎每道题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并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如何让学生把文字语言尽快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 我们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研究:第一探讨的就是阅读理解题的教学研究;第二是数学课上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信息和数学表达的研究最近三年, 它将是我们几个同事研究的主攻方向.

启示二: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符永平老师说:“学问是作出来的, 不是说出来的.”我们的研究应该从实际出发, 我们的研究就在备课笔记、听课笔记、课堂教学、教后札记里.教师做研究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 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 先介绍国外学者怎么认识, 后分析国内学者有哪些观点, 最后再谈谈自己的见解.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 才能彰显出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 广大一线教师做研究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 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专家的论断, 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 之所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 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作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符永平老师是从课型研究开始的, 目前暂时框定了十八种课型作为研究的重点.我们决定从教学流程出发, 研究如何在数学课上渗透阅读的理念、技巧和方法, 及时反思和改进, 力求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章晓东校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请一个同事专门记录所有的师生对话, 带回去研究.当然, 全程录像, 共同研究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记得, 警察办案时, 经常把办案现场拍下来的东西放给办案组成员看, 大家在一起讨论案情的各种可能, 我觉得这种办法非常适合我们教师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课堂研究开始, 形成方案和套路, 再回到课堂检验, 相信这样的研究才是有利于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研究.倘若我们的研究脱离课堂教学又不服务于课堂教学, 那我们的研究就变成了假、大、空, 变成了形式主义.

启示三:学生是课堂的生命

鲍建生老师举了一个例题的讲解过程:第一步, 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办法解决 (学生想到了五种办法, 一一写在黑板上) ;第二步, 查书、查作业本和练习册, 找出本章中用到这五种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目 (每种方法下列举一到两道题目) ;第三步, 回到例题, 再来研究, 例题的条件能变吗, 结论能变吗?学生整个的学习热情、积极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符永平老师的章前导学课, 先打广告、后举变式、甚至让学生编写教材、帮老师备课……一招一式无不具有强烈的煽动性, 学生还不乖乖“上钩”.章晓东校长举到的“多边形的外角和”一节, 学生给了两种回答:480°, 360°.通过对学生的课后采访, 前一名学生对480°这个错误答案的得出作出了“合理”解释, 后一名学生对360°的两种解释令人拍案叫绝, 这节内容教了很多遍, 这种方法还真没想到过.反映出学生的思维不容小觑, 他们往往比老师想得深、想得全;潘建明校长举到的《陌上桑》课例, 学生用“好色”来描述看罗敷的男人, 此时老师体现出的高超的教学机智令人深深折服……回头细想, 这所有的教学实例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学生是课堂的生命, 抓住了学生, 才能掌控课堂, 才能让课堂走向有效和高效.无论在课堂上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挖掘学生表达中的合理因素, 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发挥课堂的最大教育意义.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这个教学本质服务的.杨裕前主任说:“教学就是:已有知识+1种思想=解决新问题”, 你看教学数学的过程有多么简单, 关键是在你心里真的把学生当回事吗?真的把学生的意见当回事吗?真的把满足于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吗?即便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专家和老师, 你上课也不是上给他们听, 而是上给学生听吗?章晓东校长提出“以学论教”, 道理不言而喻, 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性主体不错, 但学生才是我们课堂上的学习主体, 最后上课效果怎么样是要让学生来评价的,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话的, 一旦我们喧宾夺主, 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后果将不堪设想.所谓“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重视和研究学生方能成就一个研究型数学教师.

启示四:数学教师应该有点儿文化

几天的讲座听下来, 最大的感触是:专家毕竟是专家, 虽然是数学科班出身, 但个个知识渊博、谈吐幽默、文采斐然.这与我们普通的数学教师语言贫乏、讲话呆板、语调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对比.符永平老师讲话激昂的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无不让人热血沸腾;章晓东校长深情的诗朗诵让人感动于他的细腻情怀;潘建明校长的背诵、描述、演说让人身临其境, 回味无穷;杨裕前主任抑扬顿挫的表达, 对数学本质的深刻揭示让人为之一振……这样一对比, 我发现我们身上缺少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是文化, 二是激情.

先说文化, 我们既缺少对数学史的常规了解, 又缺少对数学前沿动态的研究, 所以我们的教学既缺少继承, 又缺少展望, 糊里糊涂,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没有把数学真正的美挖掘出来, 只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个简单的劳动, 养家糊口而已.既然对数学认识不足, 就无从演绎、无从挖掘、无从展示数学的内在魅力, 教了半天, 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技能性的东西, 却很少教给学生数学情感、数学趣味、数学内涵、数学体验, 这样的教学站的高度显然不够, 自然广度也无从谈起.

再说激情, 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 讲得深入浅出, 但这并不表明数学教学不需要激情.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情绪的渲染, 这也许是文科老师的长项, 但倘若我们数学老师也擅长, 我相信对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将更大.何况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我们既有足够的诚意, 又有足够的语言力量, 再辅之以我们高昂的激情, 学生岂有不“入瓮”之理.数学教师做久了, 我们好像听到煽情的语句就别扭、听到深情的朗诵就肉麻、听到激情的演讲就浑身不自在, 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语言, 去使用激情,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就变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枯燥乏味的方式, 还美其名曰:追求数学教学的本质.其实再美味的蔬菜也要加入油盐酱醋这些调味品, 再适当烹调, 方能让人垂涎欲滴, 数学课这道菜什么时候也缺不了激情这道调味品.

上一篇: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的几个方面下一篇:人事管理制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