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精选7篇)
1.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篇一
关于数学学困生产生原因及对策论文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的深入,对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就出现了成绩差距,甚至是两级分化,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相差更加悬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一、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孩子性格塑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性格、文化水平、教育方式、营造的家庭氛围都能够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比如,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绩,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会帮助孩子对薄弱科目进行辅导,使孩子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而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则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即使发现孩子有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1]。所以,家庭的因素是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学困生采取近乎放弃的态度,从而使学困生的学习日趋下降,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逐渐减退,这种恶性循环使学困生很难再转变为中等生或优等生。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
虽然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从其结构和难度上来说并没有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所以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首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入了四则运算、统计等难度较大的知识,在逻辑思维上要求也更高,所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而部分学生由于怕吃苦、缺乏恒心,遇到困难就临阵退缩,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同时,由于三年级开始加入了英语科目教学,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提高,学生容易顾此失彼,无法平衡好各学科的学习时间,从而导致数学成绩逐渐下降。此外,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当出现不懂的知识时,羞于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日积月累导致成绩下滑。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
(一)注重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尊重
小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受到挫折后极容易产生自卑感,而学困生因为成绩不好容易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所以更难走出自卑的阴影而主动寻求帮助。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可以通过提问或者随堂练习的方式来了解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不影响授课进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放慢讲课速度,然后在课下单独为学困生详细解决出现困惑的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耐心,注意语言不轻视、不刻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从而逐渐化解他们的自卑心理,使其敞开心扉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困生重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时,教师可以采用“亲自动手量一量”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个角,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公布结果,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采取家校联合的教育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所以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使学生逐渐走出学习的困境。比如,教师要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够辅助教师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家庭自由、轻松的环境是学校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联合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巩固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很好的效果。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知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这两个图形的特征后,可以联合家长在家里与孩子玩“寻找图形”的游戏,进而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三、结语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难度虽然相对于低年段有所提升,但是整体难度并不大,所以学生成为学困生并不是由于学科的难度问题,而是由于学生的畏难心理,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失职和错误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的教学更具耐心,联合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友琴.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探究[J].速读(上旬),(8):168-169.
[2] 姜明珠.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8):62.
2.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篇二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学生的原因。滥交朋友, 染上社会恶习;体弱多病, 常请病假;反应迟钝, 接受力弱。这些是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2. 学校的原因。
一是来自教师。经调查, 一些学困生从小学起就被数学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 使学生丧失自信和自尊, 而且会在他们心里种下对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的仇恨。二是教学的失误。一些教师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 搞“一刀切”,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学困生。三是教学要求过高、进度过急, 使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3. 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溺爱, 对孩子百依百顺;简单粗暴, 使孩子仇视一切“教育”;放任, 孩子在放任中养成了懒惰和散漫。家长不好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 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困生。
4. 社会的原因。
当今是升大学容易升高中难, 考二本容易考重本难, 考名牌大学更难, 就业难, 他们看出读书不过如此, 学习数学更是无用。很多优秀学生因此产生了消极心理, 不愿意努力学习, 也有些学生经受不住各种消极因素的诱惑, 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到贪玩、上网、旷课, 成绩急剧下降而沦为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的有关法律、法令, 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 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 不搞“一刀切”, 要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可适当放慢进度, 本着“浅、慢、精”的原则, 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及时评价, 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中学好数学。
3.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是转化学困生的最佳策略。很多学困生虽然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是, 少年爱玩、好奇的天性没有完全泯灭, 让他们在熟悉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活动中唤回对数学的兴趣, 重新燃烧起学习数学的激情。
4. 关爱学困生。
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原因 解决方法
英语,作为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从小学生到初中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学生小学英语成绩还不错,但初中英语学习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渐渐成为学困生。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笔者分析总结了班上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造成他们英语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一味地学习教师教学的知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课前不预习,不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教学重点等。渐渐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最后成为学困生。
2.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讲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思想方法。然而,部分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课,所以没有听到或者漏听了完整的教学内容,虽然笔记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点,甚至有的学生晚上背诵到很晚,白天无精打采,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学困生不重视英语基本知识,所以总是知道怎么说,却不知道怎么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基础知识。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解决方法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表现为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并采用讲故事、讨论、自我测查与团体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兴趣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参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每节课的伊始,教师可以利用一个话题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播放一段轻松的视频、一小段音乐作为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有助于教学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情绪。如在复习课文时,如果教师布置过多的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放松一下。
2.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偏离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习能力或者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适当地辅导。
有效的学习需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来实现,所以教师要指导学困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认真做好每一次的辅导工作,让接受辅导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照顾,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教育的实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生一样,学困生也有理想,对自己有要求。英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认识学生,避免师生之间由于认识不同而形成对立情绪,帮助学生实现参与、认同、内化的学习目的,从而取得较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4.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篇四
风扇的扇叶“偏心”是噪音大的主要原因。优质的风扇,其扇叶的重心在轴心上,运转时非常平稳,噪音很小,而劣质的风扇,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扇叶的重心没有在轴心上造成“偏心”,这样的风扇转动起来后,就相当于一台振荡器(振荡器就是在电动机轴上加一个偏心轮),随着使用时间的变长,风扇轴承逐渐磨损,或风扇的散热片安装不牢固,出现松动等,都会使震动加剧噪音变大。
此类故障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尽量把风扇安装牢固,使之震动不起来,当然这种方法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因为风扇的扇叶仍然“偏心”;另一种方法是给风扇轴承处注油,对震动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弱噪音;还有一种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扇叶拆下来,用细线穿过扇叶中心小孔吊起扇叶,如果一端下降,说明这一端较沉,可在砂轮上磨几下,如此几次后,再用细线吊起扇叶时,如果扇叶能在水平位置静止,说明改造成功,
给风扇注油的几个问题:
1.用缝纫机油还是机油,笔者建议用四冲程摩托车机油,因为缝纫机油很稀,流动性和挥发性强,注油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没有了,风扇又会“旧病复发”,而且缝纫机油对震动的缓冲作用也非常小,对于减弱噪音,作用不大,用机油恰好避免了以上两个缺点。
5.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和矫正 篇五
摘要:
初中生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个性。
关键词:
初中生 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在教育和教学中,经常听到抱怨现在学生不听话,学生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某些事情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和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相抵抗。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时代不同了,再学雷锋是“傻子”的表现,于是对校内好人好事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故意找自己的碴,为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便公开寻衅挑事,处处与老师作对,这种情况往往还以小“群体”、小“团伙”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和破坏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影响刺激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学生因违纪受到老师的公开批评。自认为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便“恼羞成怒”,公开
与老师唱“对台戏”,无理也要争三分。被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和随意性,只要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较易诊治的。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与学校教育、家庭情况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但就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所致。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2.学校因素
⑴教育者采取相应的要求和手段以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由此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⑵教育者要求过于频繁,又不严格执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要求。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在心理上出现厌烦甚至厌恶情绪,使他们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
⑶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公正造成学生反感和对立。教育实践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讨厌的是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盲目猜测,偏听偏信,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
⑷初中生因缺乏知识经验导致对教育者的误解。调查表明,初中学生因受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对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时常会出现不理解或产生误解,由此他们往往主观地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不正确,甚至认为是教师有意刁难,因而不愿意接受和执行。
⑸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厌烦情绪,并导致他们不去接受和执行。
3、家庭方面的因素
(1)家庭的破裂或缺陷,特别父母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以为很没面子,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见到自己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群体的改变,从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叛逆(2)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由于父母及长辈们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他(她)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
(3)父母的教育方法,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却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1)、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地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自律、宽容、可信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4)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
调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
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2、指导家庭教育优化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消弱。
(1)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励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2)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生自我教育
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
6.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篇六
亳州四中 张殿民
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
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2.逆反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
(1)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是“抱大的一代”,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担忧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可否认,当今的孩子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少,吃苦精神差,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孩子关爱太多,总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责任不在千千万万纯洁的孩子,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各种思想观念缺乏正确分析能力,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观念,甚至对西方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加选择地接受、崇拜、效仿;这时就往往与传统的老
师、家长的思想产生诸多冲突,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疏导的方式而是硬加阻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向对抗心理。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1、注重班集体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生对老师在班级提出的表扬、批评、号召和要求等做出的心理反应,总是和班级的风气相联系的。如果班风正,每个学生都积极向上,有正义感,教师在班级提出的正确意见就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拥护;如果班风不正,歪风邪气占上风,教师一些正确意见也可能被曲解,优秀学生受到孤立,一些调皮的学生胡作非为,不受约束,干扰教师正确意见的贯彻。所以说教师只有着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正确的风气,才可能防止学生一些逆反心理的产生。
2、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
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横眉冷对。在感情上不要有亲有疏,把学生分成等级。表扬好学生不夸张,批评差生不过分,批评学生要讲方法,对学生要多做些引导、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和风细雨,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师生之间经常交往思想、感情,关系融洽、和谐,这都有利于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对学生已形成的逆反心理的处理要慎重,不可盲目地埋怨学生 首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先看看是由于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的,还是教育态度和教师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教师就要耐心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如果是属于教师态度和教育方法
上的问题,教师就要主动承担责任,虚心向学生说明自己的失误。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教师态度诚恳,指导思想对头,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谅解教师的,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消除。
7.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篇七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再加上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碎,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可能比较优异,但是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成绩难以提高,成为学困生,学困生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现状分析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数学都是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数学学困生数量也更多。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心态。从初中进入到高中,不论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同学关系,还是学习的深度、范围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变动期,学习心态问题造成数学学习困难。
2.学习技能和方法。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习范围很广,如果学生无法将数学中的图形语言、符号等与数学语言联系起来,理解数学知识就存在很大难度;无法将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解题时只会使用单一的方法,部分学生还存在知识点混淆的问题。
3.学习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比较被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可用的方法;对数学兴趣不大,缺少成功的体验,学习成绩不好造成对数学缺乏信心;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不甚了解。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
1.抽象的数学语言。高中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数学要大,初中数学知识研究的主要是常量,语言通俗易懂,注重应用形象思维和定量运算。而大部分高中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例如映射、集合等概念就难以理解,和生活不贴边。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部分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数学兴趣不大,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做习题和不复习,只满足于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不愿深入探究;或者是坚持题海战术,但是基本功不够扎实,出现解题速度慢、遗漏解答等问题。
三、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加强课堂教学。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都较差,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等,可能一时无法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模型、教具等教学工具,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多举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恰当地降低教材难度和对学困生的教学要求,让学困生易于接受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隨着学困生学习状况的改善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2.多列举数学案例。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数学模型和实际生活问题相互转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发散思维。如可以运用二次函数最值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最低造价、最大利润的问题,可以运用抛物线知识设计桥梁等,将数学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3.认真对待考试。数学教师要针对学困生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培养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学好数学。也可以在考试前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个别辅导,并提出明确的考试目标,激励他们努力向上,争取更好的成绩。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09-02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学高级职称论文)——浅谈如何转化农村数学学困生08-15
藏族高中生数学成绩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06-30
初中数学学困生06-30
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论文07-18
初中数学学困生研究转化课题11-02
初中数学复习方法策略07-14
浅谈初中数学别样的翻转课堂07-16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