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共6篇)(共6篇)
1.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 篇一
小学六年级上册六(1)班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54人,实考54人。平均分66.49分;80分以上有7人,优秀率12.9%;60分以上有37人,及格率68%;不及格17人,其中50几分有4人,40几分有2人,30几分以下有1人。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少数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算准确率不高。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我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位置与方向中的数对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圆周率的比值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等。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今后改进措施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6、同科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强化研讨,不单打独斗。提升优秀的学生名单:王冬华、郭路芳、李彩燕、刘娟、李清棋、郭艳芳、温演婷、王小龙、李钰梅、卢娅萍、李青、王萍、王丽、王齐福、王诚鑫。提升至及格的名单:王海平、王齐金、王俊、刘圭财、肖文香、王清燕、王淑清。
2.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聚类分析,Clementine,K-Means聚类
0、引言
考试是检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是否实现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历年来的考试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对考试进行深入的分析, 可测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发现其中问题, 为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但影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的因素较为复杂, 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并存, 传统的对试卷所作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分析, 通常难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找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1]。聚类是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方法。基于聚类的考试分析可以将成绩特征相同的考生聚集为一类, 从而更加客观和准确地揭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可得到传统的试卷分析难以发现的现象和规律, 对于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2,3]。本文采用Clementine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模块对学生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 提出了采用可视化的数据挖掘工具处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数据的解决方法, 并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
1、聚类模型与软件
1.1 K-Means聚类算法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聚类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同一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似, 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异, 通过聚类, 人们可以发现数据分布的一些特征[4]。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无监督学习算法, 该算法简单、快速、高效, 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可伸缩性较好, 是一种理论上可靠、应用上高效的聚类算法。其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 每个对象代表一个簇的初始均值或中心, 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均值的距离将它指派到最相似的簇, 然后计算每个簇的新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直到准则函数收敛。具体的算法如下:
1) 对于给定大小为n的数据集, 令I=1, 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Zj (I) , j=1, 2, 3, …, k;
2) 计算每个数据对象与聚类中心的距离D (xi, Zj (I) ) , 其中i=1, 2, 3, …, k, 如果满足D (xi, Zk (I) ) =min D (xi, Zj (I) , 则wk←wk∪{xi};
3) 计算k个新的聚类中心, ;
4) 判断:若Zj (I+1) ≠Zj (I) , j=1, 2, 3, …, k, 则I=I+1, 返回步骤2, 否则算法结束。
1.2 应用于试卷聚类分析的Clementine软件
对试卷进行聚类分析工作量巨大, 通常借用数据挖掘软件来实现。目前市面在售的数据挖掘软件种类较多, 主流的有SAS公司的Enterprise Mine、IBM公司的Intelligent Miner, Oracle公司的Darwin等, 它们功能完善, 处理能力强, 但通常以编程为主, 非统计专业的人员掌握起来较为困难。SPSS公司的Clementine是一款可视化的数据挖掘软件, 它拥有以下特点[5]:
1) 丰富和有效的模型算法。Clementine包含了数据的可视化、预测、分类、聚类、关联、序列等的数据挖掘方法, 而且提供机器学习和许多相关统计模型, 使数据挖掘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与精确性;
2) 支持数据挖掘建模的全流程。从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到最终结果部署的数据挖掘全过程Clementine均可实现, 此外Clementine还支持数据挖掘的CRISP-DM行业标准;
3) 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 简单易用, 分析结果直观易懂, 图形功能强;
正是由于Clementine这些特性, 使得数据挖掘过程更加直观且具有交互性, 非常适合于初中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 故本文选用Clementine作为聚类分析的主要工具。
2、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本文结合应用实例介绍基于Clementine的数据挖掘全过程[6]。
2.1 数据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挖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本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J初级中学九年级 (1) 班的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各次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为原始数据。首先, 将各次考试的成绩表从学校的教务系统中导出, 转换为Excel格式。成绩表的含有以下主要字段:No为“学生学号”, x1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目成绩, x2为“操作系统简介”科目成绩, x3为“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科目成绩, x4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科目成绩, x5为“电子表格”科目成绩。对数据进行清理, 主要的工作有:
1) 补充缺失值。对退学、转学、休学、缺考造成的数据确实采用平均值法, 以该科目的平均分数填充。
2) 进行数据转换。数据转换主要是对数据进行规格化操作, 将数据变成统一的格式。由于x1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目的成绩采用的是定性评价, 采用“优秀”、“良好”等五个等级进行评价,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需将其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即百分制数据。因此, 需将上述五个等级的数据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转换, 将“优秀”转换为“95”, “良好”转换为“85”, “中等”转换为“75”, “合格”转换为“65”, “不合格”转换为“50”.
3) 规范化数据。运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将数据映射到[0, 1]区间,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max{xi}——为该科目的最高分;
mix{xi}——为该科目的最低分;
完成数据预处理步骤后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2.2 基于Clementine的K-Means聚类
1) 读入数据
选择Clementine的Sources|Excel|Data, 在Data选项页中通过Import File输入框选定Excel格式的“成绩表.xls”文件;在Types选项页中指定各聚类变量进入方向为“In” (即所有变量都参与到聚类中来) 并点击Read Values按钮, 将所有数据读入。
2) K-Means模型设置
选择Clementine的Sources|Modeling|K-Means, 将K-Means模型节点添加进数据流来。双击K-Means图标,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odel选项页, 对该选项页中的参数做以下设置:
Number of clusters框:指定聚类数目, 这里指定为3类;
Generate distance field选项:选中该选项, 表示将输出各样本与所属类中心点的距离;
Show cluster proximity选项:选中该选项, 表示将输出各个类中心点间的距离。
继续选择对话框中的Expert选项页, 对该选项页中的参数做以下设置:
Mode选项:选择Expert模式, 表示将进行高级模式的选择;
Stop on选项:选中custom选项修改迭代终止的条件。其中, 在Maximum iterations框中指定最大迭代次数, 当迭代次数等于该值时停止聚类;或在Change tolerance框中指定一个值, 当最大的类中心偏移量小于该值时停止聚类, 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停止聚类。指定最大迭代次数为20次。
3) 执行和输出
设置完成后, 点击Clementine的Sources|Modeling K-Means选项页中的Execute按钮, 即可得到执行并观察到结果。也可将执行结果添加到数据流中, 方法是选择Clementine的Output|Table, 添加一个Table对象, 执行后可观察到直接的输出结果。
2.3 结果分析
Clementine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成绩表中的115位学生进行聚类划分, 聚类在Viewer选项卡中以图形矩阵的形式显示出各类各变量的特征, 结果见图1。图1中以饼图显示了各类所包含的样本比例, 以柱形图反映了类内相应变量平均值的大小。图1还显示了有效性检验的情况, 由于聚类的变量均是数值型, Clementine采用F检验方法进行方差分析, 零假设是各类聚类变量的均值无显著差异, 若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0.05, 则认为该类相应聚类变量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该变量对识别类有重要意义, 用红色五边形表示出来。
聚类的结果表明:
1) 簇1中的学生都是考试成绩中等的, 簇2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较高, 簇3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簇1中包含76条记录, 占总数的66.1%;簇2中包含26条记录, 占总数的22.6%;簇3中包含12条记录, 占总数的10.4%。可见大部分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成绩较高的学生偏少,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比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该中学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山区农村, 生源所在地信息基础建设薄弱,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不普及, 造成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基础较差, 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人口, 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信息技术普及工作。
2) 各簇内变量x1 (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变量) 的均值偏高, 而变量x2~x5的均值显著偏低, 这表明该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比较重视, 而在诸如“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面较为薄弱, 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建议该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教学, 特别是应开放机房, 增加学生上机课时, 鼓励并监督学生上机自主学习。
3) 各变量在各簇中的显著程度均较大, 表明学生对各科目的学习分化程度较高, 差异显著, 建议该校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缩小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以利于整体水平上的提高。
3、结语
本文采用Clementine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模块对学生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将成绩特征相同的考生聚集为一类, 易于客观和准确地揭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采用方法的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直观, 交互性强, 初中教师易于学习和掌握,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Clementine数据挖掘工具还提供了关联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决策树等模型、算法, 采用这些模型算法对考试成绩展开分析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吕岚, 林玉连.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对某中学高中文科综合考试成绩进行聚类分析为例[J].软件导刊, 2008, 7 (10) :106-108.
[2].葛庆龙.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 2008 (1) :53-54.
[3].董萍.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0 (1) :74-77.
[4].陈寿文.基于面向对象思想KMeans算法实现[J].滁州学院学报, 2008, 10 (3) :42-44.
[5].岳小婷.数据挖掘工具Clementine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16 (4) :103-105.
3.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南宫市;数学;学困生;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97
在农村初中当中,学困生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群体。如何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学困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因素,笔者对南宫市吴村中学、苏村中学、垂杨中学、段芦头中学四所农村初中的1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出现困难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校风班风、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原因、教师素质等四个方面。
一、校风班风的影响
学校学习多是集体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与学校和班级的行为风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通常来说校风班风包括学习时间的超前性、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方法的创造性、情绪的稳定性和心理的愉悦性等六项具体内容。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形成强大的上进心,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不良的校风班风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面临学习困难和问题时产生畏难情绪。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对比首都师范大学林宜玉对优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对校风班风的认同度差异较大,优秀生从不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根本没有学习风气,而学困生当中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根本没有学习风气的人所占的比例都高达13.3%。因此,如何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增加学困生对校风和班风的认同感,以优良的校风和班学感染学困生就成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第一要务。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温馨生活的港湾,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生活实践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多是走访生,在家庭当中生活的时间较长,家庭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城市初中学生。就目前来看,农民素质较低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村教育仍不能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仍是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和迟缓的重要因素。
此次调查当中,笔者主要通过两个问题来进行分析:一是“家长虽然不能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但常常叮嘱要好好学习”,二是“家长难以承担初中的学习费用”,从这两个方面得出的调查结果,对比首都师范大学林宜玉对优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家长在不能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存在明显差异,而一般来说,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在文化程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三、学生自身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一直坚持总结复习的学困生仅有12.7%,不能做到“将每次测验的错题弄明白”的学困生占56.7%,能够做到“将所有难题弄明白”的学困生仅占4.7%,也就是说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处理学习内容和学习当中出现的错题时存在问题,学习主动性不足,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将数学学习落到实处。
在对待新学内容时,有52人认为自己难以做到将所有的新学内容弄懂。因此,教师应该在研究学生和指导学生学习上多下功夫,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数学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预习和自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学困生特别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教师的理解、信任和帮助,渴望教师能够多提问、多关心、多表扬。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为学困生提供练习机会,使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使其学习信心倍增。
四、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加工、制造学生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重在为学生提供成长环境、学习条件。能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在此次调查当中,主要从教师的数学素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学生的评价三个角度来做了分析。
(一)教师数学素质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调查来看,农村数学学困生当中,有30%的人对自己的数学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满意。教师的能力和知识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知识、情感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体现到了教师的职业活动当中。但是由于教师能力的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难以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因此,此次调查并未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调查来看,认为数学教师能够平等对待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学困生占70.0%,也就是说在多数学困生看来,数学教师都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的。由于数学教师更加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未能做到一视同仁,优秀学生就会滋生一种优越感,形成骄傲情绪;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会主动地选择疏远教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教师在心理上存在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愿意与学生来往或者只是与少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往,让学困生产生了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低人一等,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应付,教师的消极心理使得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更加不足。
(三)教师对学生评价对学困生的影响
客观的评价是以正确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为指引的。教师的客观评价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从此次调查来看,有90.0%的学困生表示,即使自己的数学测试成绩不理想,教师也不会批评他。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数学教师多寄希望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于学困生则是任其自然。这将使教师难以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和学习活动之中的闪光点,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
综合以上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想方设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平等对待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
4.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 篇四
段考质量分析
2018年4月26、27日,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的文件要求,进行了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这次考试我校按上级要求,严格考纪、考风,实行一二年级同年级,三——六年级异年级交叉学生考试座位,年级交叉批改试卷。我校在各位领导及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这次考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期中考试既是检测学生半学期来的学习情况,也是对各位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测。而我们进行质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今后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期中检测作如下具体分析:
一、成绩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要求严格,任务繁重,时间也较为紧迫,众多教师在考前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复习,有的班级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有的班级也考得不够理想。
1、全校纵比
纵观全校,18个班级参加考试,(1)语文科最高三折分是四(2)班82.98分,最低三折分是二(3)班50.90分;三折分达到80分的只有1个班四(2)班,三折分达到60分的有14个班,还有以下4个班的三折分达不到60分,一(1)班、二(3)班、五(2)班、六(1)班;平均分最高的是四(2)班81.12分,平均分最低的是二(3)班57.09分,平均分达到60分的有16个班,还有2个班的平均分达不到60分,分别是一(1),二(3)。
(2)数学科最高三折分是一(2)班85.75分,最低三折分是五(1)班28.20分;三折分达到80分的只有2个班,一(2)班和二(1)班,三折分达到60分的有9个班,还有9个班的三折分达不到60分,一
1、三
1、三
3、四
3、五
1、五
2、五
3、六
1、六2;平均分最高的是一(2)班84分,平均分最低的是五(1)班41.31分,平均分达到60分的有14个班,还有4个班的平均分达不到60分,分别是三(3),四(3),五(1),六(1)。
(3)英语科最高三折分是五(2)班91.41分,最低三折分是四(2)班69.38分;三折分达到80分的有9个班,12个班的三折分全部达到60分;平均分最高的是五(3)班88.50分,平均分最低的是四(2)班71.48分,12个班的平均分全部达到60分。
2、科目横比
语文科考得较好的是四年级,其平均折分是78.34分;六个年级的平均折分都达到60分。数学科考得较好的是二年级,平均三折分是77.52分;平均折分达到60分的只有一、二年级,三、四、五、六年级的数学科相对较差,平均折分都没有达到60分,其平均三折分分别是55.21分、59.58分、45.66分、52.70分。英语科考得较好的是五年级,其平均折分是85.70分;四年级英语考得相对差些,平均三折分是75.11分。平均折分达到80分的有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英语科各年级的平均折分全部都达到60分。总之,各个科目都有待提高。
3、学生个体比较
从学生个体考试成绩来看,语、数、英三科发展不够平衡,学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全校语、数、英等科目都各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为数不多,一年级有49人,二年级有45人,三年级有33人,四年级有26人,五年级有15人,六年级有20人,共计188人,仅占全校人数的25.58%。
全校一、二年级双科总分达到180分以上的也是少之又少,一年级有24人,仅占年级数的19.83%;二年级有31人,仅占年级数的29.25%;全校三至六年级三科总分达到270分以上的也是少之又少,三年级22人,仅占年级数的18.33%;四年级11人,仅占年级数的11.11%;五年级11人,仅占年级数的7.14%;六年级6人,仅占年级数的4.96%。全校双科均达180分或270分以上的,共计105人,仅占全校人数的14.29%。
二、存在在问题
从以上成绩情况分析,我校低、中、高各年级都存着一些普遍问题。
1、教师教法不十分灵活,学生反应能力、审题能力、答题能力不足。
2、学生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卷面不够整洁。
3、各年级语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4、各年级数学的概念、公式的理解与练习需要加强。
5、三至六年级的英语单词书写、语法等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三、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各任课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写好质量分析、总结。
各教师针对各自所教科目做出分析,总结成败,撰写质量分析,并在今后教育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双基”。
3、加强学生书写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完善意识。
4、语文科教师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写作材料,争取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其习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5、数学科则做到精讲精练,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6、英语科要加强听力练习,让学生掌握识记方法,并学会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实现英语的具体化和日常化。
7、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本次段考整体成绩来看,我校教导处仍要狠抓教学“五环”,坚持教学常规月检。各教师也要重点作好学困生指导,带好两头,抓好中间,力争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让我们学校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吧!
中心小学本部
5.--小学质量调研成绩分析 篇五
本次质量调研,我校在9所学校的排名第4。与上学期期末考试比较,进步一个名次。相比之下有所进步,但是和排名靠前的其他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次考试各科名次:
二年级:语文3数学10
四年级:语文11数学7英语8
从各科名次与成绩分析存在问题
(1)总体成绩不是很理想,各学科成绩普遍偏低。前三名只有二年级语文,其他均是中下名次。
(2)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数学是我们学校的薄弱学科,有待加强与提高。
(3)二年级数学与四语文成绩名次较去年没有变化,四年级数学有所进步。但是英语下降好几个名次。
(4)从平均分上看,名次靠后的学科和前几名差距较大。为了迎接其中质量调研,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继续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老师认真分析各科差距,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2)加强教学管理,督促老师的备课,上课,以及课后作业的辅导和批改,使教学更加规范。
6.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 篇六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英语成绩;相关性
一、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初中英语是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一门外语的开始,在这以阶段,培养学生以阅读的形式来增加英语的认知体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其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来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探索问题、寻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其成绩的提高。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达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外还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阅读的有效性教学,通过阅读的丰富和不断深化,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这种跨文化的差异。而阅读中所形成的跨文化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将该种思维应用到考试中时,便能更好地完成相應的阅读理解题目,从而提高其考试成绩。
从另一个角度讲,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单词的意思及语法知识,而这些都是学生考试的重点。大量的阅读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应试而言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学生英语成绩与加强英语阅读之间的关系
1、因果关系。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与英语阅读量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阅读量的提升及其深度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英语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对于初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词汇量的限制,学生的阅读开始会是篇幅较短、内容简单,随词汇量的增加其阅读也不断扩展。在英语教学中将阅读的有效性教学作为其主要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来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并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其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单词、语法的基本用法,并且形成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单词和句子意思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形成对于英语考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反过来讲,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分值比例较大,以及英语考试的变化,都推动了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不断受到重视。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的重要性以成绩的形式体现出来,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便会更加注重阅读的有效性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互助关系。实践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与学生成绩的提升呈现出一种互助的关系。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开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在阅读中学习单词用法的习惯,从而能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并且由阅读扩展开来掌握单词的常用意思。阅读中长难句的分析,则能够使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相关的语法知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英语阅读的有效性,能够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使其能够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更为从容的心态来面对考试,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阅读有效性教学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绩是对学生某种学习的一种评价,成绩的提升能够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就英语而言,成绩的提升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3、互为影响。英语成绩的提升与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教学是互为影响的。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的开展,创设一种与传统英语教学有所差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较为欢快的氛围内学习相关的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导读、学生泛读、精读等,达到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循序渐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教师的引导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大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泛读阶段的锻炼则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文章大意,在英语考试中能够有效的节约阅读时间,精读则是对单词、句子的深入分析阅读,这一过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在这种阅读学习中所形成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应用到英语考试中,能够有效的缩短学生阅读的时间,提高其题目的正确率。
英语成绩的提升对于阅读有效性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成绩能够从某一侧面来反应教学的成果,在学生成绩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语言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学生的这些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都能够得到锻炼,因此,成绩的分析能够使教师认识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保证学生学习能力及成绩的同步提升。
三、结语
当今课程下,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阅读有效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学生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仍是考核教学与评价学生学习的一个标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整体能力时,也提高其成绩。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并且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成绩的提升,还通过气对语言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得到体现,在阅读有效性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与成绩提升的关系,在理顺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保证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学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J].大观周刊,2012(45).
[2] 陈燕亚.得阅读者得“天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版),2013(3).
[3] 陈惠敏.新视阈下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1(34).
[4] 刘兆玲.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6).
[5] 叶香香.善诱促善学——浅谈英语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10).
【初中段考成绩质量分析】推荐阅读:
段考成绩分析09-06
段考总结 作文09-26
高三段考总结范文07-05
段考教学工作反思文档11-01
小学段考后教师会校长讲话稿08-01
广东佛山市2018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11-20
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分析10-04
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10-25
初中怎么提高学习成绩07-01
初中成绩册家长评语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