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15篇)
1.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一
2018年学校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
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强化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实现教育稳定发展,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根据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特制订本责任书。
一、责任内容
1.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相关的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
2.将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不定期督查本单位管辖范围内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全年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要做到有安排部署,有检查督促,有痕迹照片,有总结评比,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
3.完善和落实学校(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安全校长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等制度。本单位和辖区小学(幼儿园)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明晰,工作落实。学校党政一把手必须切实承担“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食品及饮用水安全主要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抓稳定、保平安、办实事。
4.健全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机构,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学校党政领导主管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配备食品及饮用水安全专干,确保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必要的经费,厨房、食堂、商店和饮用水设施设备完善,操作程序规范,各种资料、台帐、报表齐全。
5.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加强师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结合不同时段的食品安全防范重点,每年安排不少于10课时的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常识教育,定期对食堂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不断提升食品及饮用水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6.认真贯彻《浏阳市中小学学生食堂及超市管理办法(试行)》(浏教发〔2017〕12号)精神,加强学校食堂、商店安全经营管理,各种资质证照齐全,规章制度健全。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出入库、存储、加工、留样、食品添加剂使用、井水、餐厨、器具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7.严格按照《浏阳市中小学校后勤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浏教发〔2017〕11号)执行,认真落实后勤物资定点采购、索票索证制度。特别是大宗物资(含校服)采购学校必须要在“浏阳教育网”等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并将招标过程性资料复印件报后勤产业办公室505室备查。加强食堂、商店的安全保卫,确保不发生投毒事件。
8.成立由教师、家长、学生等代表组成的学生膳食管理委员会,对食堂伙食质量、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并实行学生食堂开放日制度,进一步落实“三同”缴费陪餐,食堂财务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
9.根据《餐饮服务单位良好行为规范要求》,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并规范上墙,进行细化落实。
10.严格落实《浏阳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监测方案》,对水塔、水井、水池、饮水机等贮水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并对管网进行清洗,严禁饮用生水,确
保水质合格后方可供师生饮用。进入校园的桶装饮用水必须已取得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QS、SC标志)、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且必须索取每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合格证。
11.要制订食品及饮用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及时、依法依规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开展好每期一次的食品饮用水突发事故应急演练。
二、责任考核
市教育局将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年终考核,根据日常工作开展、工作督查、校园安全监控统一巡查平台的实时监控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实行“黄牌警告”、考核降等处理;对造成重大食品及饮用水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说明
1.本内如责任人变更,由继任人负责。2.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市教育局、学校各执一份。
主管单位(盖章)目标责任单位(盖章)
局长(签字): 校长(签字):
二0一八年 月 二0一八年 月
2.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二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发生影响饮用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由吉林石化公司造成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致使整个哈尔滨全市停水4天。2007年5月太湖水发生严重的富营养化,致使蓝藻集中暴发进而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2009年2月,由于江苏省盐城市自来水水源受到标新化工偷排污水的污染,致使盐城市区发生大范围供水中断,引发市民恐慌,严重影响十几万居民的日常生活。
1 影响城市饮用水安全性的因素
目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性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因素。
1.1 水源污染
影响水源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由特殊地质条件导致源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因地震等导致的水体污染以及气候因素导致的某些地方水量不足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原因引发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包括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与自然因素相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对饮用水构成的威胁也更严重。
1.1.1 生活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的生活污水中有很多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这些污水进入河流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进而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威胁。
1.1.2 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和化肥的生产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养殖业也是在一直快速发展中。农药、化肥和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和磷,这些物质进入水中后很容易使得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1.1.3 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的特点是毒性大、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是粗放式增长,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做大区域GDP,盲目引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使得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质迅速恶化。而某些企业的偷排偷放行为使得水源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1.2 净化工艺的限制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传统的饮用水净化方法,即以去除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为主的物理处理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处理未受严重污染的水源。而对于含有挥发酚、有机物、氨态氮等溶解性污染物的受污染水源则无法适用。目前较为先进的深度处理技术有:预氧化、生物活性碳和强化混凝等方法。但是由于成本较高目前无法大范围的推广。即便如此这些技术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供水水质的安全,对于重金属和剧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传统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都基本无力解决。
1.3 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
在净水厂经过处理后,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在输配水管网中也会受管道腐蚀、结垢、末端管网余氯量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水质发生劣化,形成管网水质二次污染。2003年美国的IWA年会报告中指出给水管网中出现的各种水质问题将是21世纪面临的一大难题。饮用水在输水、储水系统中遭受二次污染直接影响了城市市民的生命安全。
据调查饮用水在城镇供水系统中,在老化和锈蚀的管道发生水质劣化约占32%,在水池(箱)等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发生劣化的占68%。部分城市的实测资料表明:净水厂出水经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后水质合格率下降了10%~60%。
1.4 管网及配套设施不完善
城市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管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目前我国各城市都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地方政府对地块开发强度空前巨大,城市的面积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乡村土地被划入到城区范围之内。这就使得供水需求也在急剧增加,而新规划的供水系统尚未建设到位,导致现行的供水主管道超负荷运转,造成管道锈蚀严重、爆管事件频发进而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
2 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
2.1 完善饮用水源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使饮用水的管理不因政府部门的主观故意而缺位,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饮用水安全事故肇事者的的法律责任。完善责任追究体系,对涉及环境违法事件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追究连带责任,杜绝乱批滥建行为;鼓励并且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到水源保护和监督的工作中来。
2.2 现有水源地保护
1)科学合理规划水源保护区,制定可行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保护区内的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彻底排查,及时搬迁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迁移污水排放口;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收集水源保护区周围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将其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对水源保护区内尤其是取水口附近的水体水质进行不间断地监测,严格控制水源区污染物的排放,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立即将监测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做好应急预案。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应做的工作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为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3 建设应急水源地
城市应急水源地是指在干旱或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而正常水源无法供水时,为解决居民基本生活用水而采用的一种非常规的临时供水水源地。应急水源地多选择地下水储存量相对丰富、含水层调蓄能力较强、水质良好的地区。
2.4 完善安全供水措施
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地方水源地安全现状以及远期规划,对具有供水潜力、水质优良的水源地进行供水水量的调整,实行优化配置,优质水源优先满足居民用水。通过清淤、疏浚和扩建原有取水设施等方法,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
2.5 建立应急机制
目前国内的多数水厂缺乏应急处理能力,而我国城市供水主要以地表水为主,水源水质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水源一旦遭受污染后势必影响居民正常用水,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应急机制是实施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保障。我国现行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机制一般是由环保、卫生、水务等部门相互协调、临时建立的应急机制。这种应急机制存在权责不明、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混乱等弊端。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信息交流迅速、决策效率高、便于统一调度、常态化、高效率的城市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此外,还应该接受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
2.6 加大投入,建立城市应用水安全保障专用基金
国家和地方财政增加相应投入,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染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切实落实。
3 结论
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工程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它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繁荣与和谐。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形势目前相当严峻,各级政府也相当重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以消除饮用水的安全隐患。同时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日益严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影响城市饮用水安全的因素并且给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建议。
3.寻找安全饮用水 篇三
为此,我们走入社区,调查居民家庭饮用水的污染状况,了解使用家用净水器的必要性;并从网上、图书馆搜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讨论;最后通过模拟实验,组装净水器模型。
一、使用家用净水器的必要性
资料显示,目前城市家庭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来水消毒时,漂白粉使用过量;农区农药、化肥、杀虫剂等使用过量造成的水污染不断发生;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过滤不过关或输送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饮用水中存在有机污染等。在农村,大部分农民都直接饮用地下水,然而调查的结果显示地下水的情况可能更糟。
因此,在家庭中使用净水器非常必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制作家用净水器的可行性
1.过滤物质的选择
(1)麦饭石
麦饭石是一种次火山岩矿石,含有铁、镁、钾、钠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它还是优良的天然食品保鲜防腐剂和冷藏除臭剂,具有吸附、溶出矿物质、调整水质等作用。
(2)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以下优点:处理程度高,城市污水经活性炭深度处理后,BOD(生化需氧量)可降低99%,TOC(有机碳)可降到1mg/L至3mg/L;应用范围广,对废水中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有效,包括微生物以及难降解的有机物;适应性强,对水量及有机物负荷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处理效果稳定。
(3)石英砂
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能阻拦水中细微的悬浮物。
(4)阳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 经硫酸磺化而制得的聚合物。遇水后可发生置换反应,去除水中可溶解的离子,对Pb、Hg、Cr、Cd、As的交换率达96%以上。
2.滤芯的选择
陶瓷滤芯主要用于对饮用水进行过滤、抗菌和活化处理,目前国际上过滤精度最高的为双控制膜陶瓷滤芯,平均孔径为0.1μm。经该滤芯过滤后的水无需煮开,即可饮用,完全能达到国家直接饮用水的标准。
以上材料能从不同的角度净化水,且都不难找到,所以制作家用净水器是可行的。
三、模型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过滤材料的性能,将家用净水器模型设置为三层结构,第一层预过滤(粗滤)及吸附;第二层软化及矿化;第三层精滤(微过滤、超过滤、反渗透)。
1.过滤吸附层
由石英砂和活性炭构成。石英砂主要过滤颗粒较大的悬浮物,防止水中泥沙、铁锈堵塞陶瓷滤芯,以延长陶瓷滤芯的使用寿命。活性炭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能有效吸附农药、化肥、杀虫剂、洗衣粉等洗涤剂、工业废水、合成染料等酯类和芳烃等有机化合物,使水质获得直接而迅速的改善。
2.软化层
由麦饭石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构成。麦饭石对水有防腐、保鲜、除臭的作用;可溶出矿物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将水中的重金属阳离子与树脂中的活性离子交换,使硬水软化。
3.精滤层
由陶瓷滤芯构成。通过陶瓷滤芯去除水中的细菌、药液、镀液、固体粒子、有机杂质等,把好最后一关。
四、模型可靠性验证
为了证明家用净水器模型的可靠性,我们做了对比实验。
买来一瓶纯净水作为净化程度的对比实验使用,配制蓝色硫酸铜溶液,并在溶液中滴入醋酸,再加些灰尘、泥土,这时肉眼可直接看到蓝色液体中混有悬浮物,并闻到刺鼻的酸味。
将蓝色硫酸铜溶液分为两份,一份留作验证对比,称之为原液;另一份倒入家用净水器模型。首先,流经过滤吸附层的水直接流入麦饭石,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流出的水是无色的清水,可初步证明经过过滤吸附层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远远低于配制的原液;同时悬浮物大部分被滤掉,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物,不但远远少于配制的原液,也要少于买来的纯净水。
从麦饭石流出的水流入阳离子交换树脂,最后流经陶瓷滤芯,进入烧杯。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是无色的清水,也没有刺鼻的酸味,初步断定醋酸被吸附掉。
为了进一步证明家用净水器模型的可靠性,把烧杯中的水分为四份,分别标上A、B、C、D。其中A用作对比液;B用pH试纸检验酸性,经检验,蘸有B液体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接近7,证明B液体呈中性;向C液体中滴入氢氧化铜溶液,没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C液体中不含有硫酸铜,证明硫酸铜已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掉。
将过滤前的原液、买来的纯净水和D液体分别用专门过滤细菌的滤纸过滤,再将三张带有细菌的滤纸分别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观察长出的菌落,发现菌团数最少的是D液,最多的是原液,完全符合理论分析的结果(按照理论分析陶瓷滤芯的直径≤0.1微米,细菌的直径≥0.5微米,陶瓷滤芯可以完全过滤细菌)。
4.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四
校园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
全面加强校园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 保障学生在校健康成 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 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 发(201030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食(2 0 1 01 6 0号 , 结合双沟镇实际,现制定 2 0 1 5校园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管 工作责任目标,由中心学校与各校签订。
责任国标
一、各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一综合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区有关食品(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定期不定期向区教体局、中心学校报告单位食品(饮用水 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3、组织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督排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并监 督整改,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5、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
6、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立即向中心学校报告,并协同有 关部门组织救援,防止事态扩大。
7、认真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工作,按规 定时限向中心学校领导报告有关情况和数据统计报表。
(二具体职责
负责学校食堂饮食安全、饮用水和学校超市(商店 的日常监管, 学校(含规模以上小学超市(商店实行统一配送率达 90%以上;负责在学生中普及食品安全及饮用水健康教育;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
完善学校突发性食品、饮用水安全事故的预警、处理机制;建立和完 善学校食堂的卫生责任制度,完善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2015年全镇食堂量化分级 B 级标准以上力争达到 80%, 饮用水检测全 部符合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
二、各校(园长是本单位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 人,对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负责。
三、强化食品(饮用水安全信息分析、汇总、整理工作,每月 向区教体局、中心学校报送有关食品饮水安全的信息不少于 1篇。
四、确保无食品、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
考 核
一、中心学校将对上述目标进行考核, 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奖 惩。考核由中心学校组织实施,考核细则另行规定。
二、加强食品(饮用水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在食品(饮用水 安全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将实行“一票否决” :一是领导不 重视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当年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目标管 理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二是因工作措施不力, 出现死亡病例 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三是发生食品(饮用水 安全事故隐瞒不报, 或弄虚弄假,对食品(饮用水安全事故处置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
中心学校:学校校长签字:
5.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五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5]183号 【发布日期】2005-10-30 【生效日期】2005-10-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5]18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改善城乡饮用水条件,保障饮用水需求,确保饮用水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精神,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增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城乡供水工作全面推进。截止2004年底,全省已建成城市供水工程108处,日供水能力达700万吨,城市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5.9%;建成乡镇一级供水工程947处,村级供水工程7524处,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40%左右,初步形成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效益显著的城乡供水体系。但是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城市仍存在区域性供水水量不足,水源水质恶化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此外,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农村尚有相当数量的居民饮用水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改善城乡居民饮用水条件,保障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各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近中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惠及全民的工作。
二、认真组织编制全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抓紧编制和完善与全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密切相关的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一是抓紧完成《福建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协调好全省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确定一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蓄水、引水工程,并做好与国家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二是编制好《“十一五”城乡居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明确近、中期全省城乡供水工程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组织编制《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制定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建设、水源保护、水源涵养、监控设施、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方案,着力解决城市饮用水水源不足、安全保障措施薄弱、应急能力不高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争取重大水源工程、保护工程和水源涵养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建设和保护工程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各地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一是对省政府已经批准划定的1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要严格执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闽政〔2004〕8号)的有关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并拆除现有污染和破坏水源的设施;二级保护区内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由所在地政府于2006年3月份之前予以拆除。二是要推进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2007年底前各设区市完成各建制镇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工作。三是要加大水源地及其汇水区污染治理力度,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要结合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城乡污水垃圾治理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近期要着力抓好涉及面广的设区市水源地污染整治工程建设。
四、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按照“千万农民饮水工程”总体规划,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分量化建设任务,确保在2008年底全部解决全省未通水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并逐步解决自然村安全饮水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形成合力,按照“任务统筹安排、部门分工明确、实施各负其责,统一验收”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供水或分散供水的方式推进村级饮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从乡镇供水工程延伸解决,连村或单村建设高标准的农村自来水工程,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负起实施“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责任,加强领导协调,筹措配套资金,推进工程建设;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对饮用水质量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水质监督监测工作;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及时到位;水利部门要加强在建工程的技术指导、监督、服务和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通水工程维护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完工后能长期发挥效益。
五、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
各地要在全省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需要,加快城镇特别是沿海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扩大供水范围,保障用水需求。“十一五”要建成福州金山水厂、厦门海沧水厂、泉州金浦水厂、南平安丰水厂等一批城市水厂建设,争取新增日供水能力280万吨以上;同时把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作为重点,优先改造漏损严重和对供水安全影响较大的管网,改善供水水质。要积极开辟新水源,加快建设仙游金钟调水工程等一批具有综合调蓄功能的大中型综合利用水库,加快建设海岛及沿海半岛供水工程,逐步解决沿海城镇缺水问题。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步伐,积极推进福州连坂污水处理厂、泉州北峰污水处理厂、莆田市污水处理厂扩建等一批列入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240万吨以上;同时要逐步实现污水深度处理,不断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要加大镇级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对列入建设规划的镇级供水工程分步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对规划中的欠发达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沿海岛屿突出部地区的镇级供水项目继续给予资金扶持。沿海地区特别是严重缺水的岛屿,要积极探索海水直接利用(以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冲厕用水等)的新途径。
六、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
各地要加强对饮用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督,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水源水质及水源地环境的检测;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掌握城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定期对供水单位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供水单位,要依照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
各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检测供水水质,并完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卫生、建设部门要根据饮用水水质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尽快制定饮用水卫生监测管理办法。建设、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和乡村供水单位的管理,促进规范操作,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七、建立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要建立健全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加快开展闽江“北水南调”工程前期工作。大中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设区市、县(市)政府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质量严重不足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月三十日
6.新联学校饮用水安全 篇六
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我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学校每天用自来水烧成开水,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加入保温桶供学生饮用,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2、桶内一次加水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3、开水桶应加盖加锁,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4、每天放学后,应对储水保温桶进行清洗或消毒,保证水质不被污染;
5、教育学生自备饮水用具,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流行,学校不提供饮水用具。
新联小学
7.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与对策探索 篇七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因素,解决途径,工程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 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虽然我国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 但仍有近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直接关系到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生命安全。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近年来,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 但是,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业用水量激增、政府资金划拨不到位等原因却使得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农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大问题。面临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将其放在首位, 去深刻地分析并找出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之所在, 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可行之径, 这将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一、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因素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 针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影响因素来源是多方面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导致想要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变得很不易,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首先, 我们必须要找出引起农村安全问题的因素所在。下面是导致农村饮水安全的一些尖锐因素。
(一) 区域性水源。我国国土广阔, 从而出现了在不同的地区其水资源的成分不一样的情况, 并且在很多地区的水质出现了不达标的现象。如高氟水的长期饮用会产生中毒现象, 这对于我国农村社会大众身体安全而言带来了很大威胁, 但是事实上, 包括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在内的区域都不同程度上具有很多高氟水饮用人口。高砷水的长期饮用则会导致人的身体机能恶化, 产生畸形与癌变等。但是我国的江西、吉林、湖南以及内蒙古地区等都存在高砷水引用人口。苦咸水则容易导致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 而饮用苦咸水的人口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华东以及西北地区
(二) 源于农业生产。作为农民, 不可能脱离生产劳动,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 农村社会大众对氮磷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水体超出自身的自净能力, 并导致农村水质产生变化。而这些被污染后的水会通过地表径流、渗透等方式对河道、湖泊等水体产生污染以及富营养化。另外, 当前农村农业的发展中主要使用浇灌形式, 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损耗, 在这样的背景下, 饮用水资源和天然水资源之间会具有更快的转换速度, 这对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源于农村生活。水是生活的必需物质, 人们为了生活就离不开水的饮用。而在饮用过程中就会产生对水的污染和浪费。具体是:第一, 在农村社会大众的生活中, 废水处理与垃圾回收等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这些废水可能直接被排入河道和池塘, 从而让河道与池塘中的水质受损, 甚至会导致河道与池塘被荒废, 并对河道与池塘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而垃圾在河道与池塘中的倾倒, 也会产生相同的不良后果;第二, 当前国家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但是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让一些河道与湖泊被圈定为养殖用地, 这就导致了原本的活水变成死水, 水体自净能力不断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另外, 个别村民和养殖户在河道中和湖泊中投入死的牲口, 加剧了水体的自净负担, 严重影响水资源。因此, 农村生活活动对饮用水的污染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因素。
(四) 农民的意识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健全。对于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诸多因素中, 除了很多是来源于外在的自然因素和农民的生活和生存所产生的外, 最为重要的还是在于农民们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没有提高到理想的程度, 他们只是简单地去使用水资源, 没有做好去保护, 去防止污染的工作。这样饮水安全就变得不安全了。另一个是在农村由于某些原因, 还是相对落后, 他们的水安全的基础设施短缺, 这使本来就不安全的饮水现状雪上加霜。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途径
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是极其重要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危险;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解决, 对维护农村社会大众身体健康、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言都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农村饮用水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一些至关重要的解决途径, 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促进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
(一) 保护水源, 法治当先。防治污染的原则一般是重在预防, 主在治理。主要方法有:一是对水体污染源定期调查, 根据污染类型进行调查, 收集排污资料, 实地观察, 将污水排放口的水样给当地卫生防疫、环保部门进行分析, 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二是加强水源水质监测, 主要选择对水源有影响项目, 选择反映水的感官性状的如色度, 臭味, 浊度, 肉眼可见物等, 反映有机物污染的如化学需氧量, 三氮, 氨氮,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 反映细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标等, 富营养化的加上藻类与浮游生物的监测。三是依法治理污染源。以法律为依据对水质污染现象作出治理, 是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程度的有效手段, 因此, 要依据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水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紧密依靠当地的相关部门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处理。
(二) 基础设施的健全, 专一性管制。面临这样的问题,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管理。目前,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不仅要做到有人建设, 同时要做到有人监管与监督。随着农村水利服务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恢复使用以及新建的农村水利工程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个, 农村基层水利工作队伍也已近达到了一万多人, 农村用水协会则达到了两万多个。由此可见,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正在朝着更大的覆盖面案、更好的服务以及更合理的布局发展, 这对于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优化以及提升我国农村社会大众用水便捷度和安全度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 市水利局定应当期进行培训, 以水利专家带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 上层机关单位有必要派遣专人监督基层水利工作的开展, 并通过指导与交流来实现基层水利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农村设立相应的村级水利员岗位, 以竞聘上岗, 按季度发放补助金提高水利员工作积极性。
(三) 用社会舆论护航。提高认识, 强化宣传, 努力形成依法保护水源地的舆论氛围;要充分认识目前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切实提高全社会对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和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水源地保护规划出台后要向社会大力宣传公布, 提高整个社会, 特别是水源地保护区的广大群众对保护水源地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遵守各项水源地保护规章制度, 真正形成“破坏水源为耻, 保护水源为荣”的良好氛围, 使饮用水源地保护逐步走上依法保护管理的轨道。
三、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本文合理地分析了致使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因素, 从各个因素入手, 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相关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下,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彭方煌, 孙维, 丁海波.浅谈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8.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技术与策略 篇八
在近50年里,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工业、合成化工业突飞猛进,同时也造成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水体中含有有机物2 000多种,而饮用水中也含有有机物700多种,其中56种致突变物、18种促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20种致癌物。因此做好饮用水安全管理措施和水环境的保护,保护好水资源,是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一项紧迫任务。
1.饮水不安全的主要成因
1.1废污水、废弃物无序排放,工业污染物泄漏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还是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分布分散,保证率低、污染源量多面广,大部分农村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保护管理难度大。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渣的直接倾倒造成对河流、溪水等水源污染严重,因此出现了部分农户的饮用水提取方式由公共水源改变为自家打井(手压井)、自来水的比较多。生活垃圾大多数无序堆放,在此居住的外来人口、农民打浅井取水,部分井口离生活垃圾区5m以内,经检测,井水氨氮及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
1.2饮用水安全宣传不到位,化肥、农药使用过度
在农村,农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受过政府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对政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法规,包括政府对农民实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鼓励等措施从不了解,真正了解政府的“村村通”政策的村民还不到1%。
1.3水处理设施缺乏,水质检验及跟踪监测不到位
生活饮用水水质主要受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和配水系统制约,需要有与水源水质相匹配的水处理工艺、卫生的供水系统(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以及有效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饮用水安全。目前,农村供水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分散式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几乎无水处理设施,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严重。
除自来水外,农村其他各种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没有正式制度保障,有的村庄的饮用水从来没有进行过水质检验,更谈不上水质的跟踪监测。还有部分农户对饮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对井水定期检验的理念。另外,有些村庄村民居住分散,由于成本太高,一直没有条件饮用自来水,基本上饮用地下水。
2.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与策略
2.1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内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村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2.2注重解决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排除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要加强农村卫生设施的建设,控制和正确处理农村饮用水污染源,为农村饮用水的长远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2.3多方筹资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资金不足是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問题,需要政府大量投入。作为安全饮用水的受益主体,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各方合力才能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
2.4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各地农村饮用水水源、提水方式、用水量、水质、便利情况等均不同。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要加强引导、宣传、维护和管理,又要加强财政投入,同时也要发挥村民、社区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喝上放心水。
2.5郊区水厂推进集约化供水建设
集约化供水是指合理进行水资源的配置,从原水统筹,水厂归并、一网分片到配套服务,形成具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自来水供应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用水量增加,水质提高,逐步达到与市区统一的供水水质目标的要求。
2.6加强水质监管
有效控制出厂水水质,但管网水没有形成完善的在线监测系统。浊度、余氯、色、铁、猛值市水质中心一般在水样采集当天下午获得,细菌、大肠菌数需要一天后才能得到,而公司水质管理人员一般在两星期后获得这些报表数据,所以有任何管网水质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错过了分析、调查的最好时机。管网水质检验方式存在着滞后反映、滞后分析、滞后预防、滞后应急等问题。
建立水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给水厂原水处理工艺过程水、出厂水、泵站及供水区代表点的水质作24h连续监测,将各水厂、泵站的生产运行状况和数据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公司,为有关部门了解生产状况,进行生产运行的决策提供有利依据。充分发挥系统监测预警及诊断功能,建立一套令人信服的净水处理控制品质保证制度,确保供水的安全、稳定。
进一步提高供水调度自动化程度,建立管网水质模型,监督从原水到龙头整个净水过程的水质变化,进行动态水质控制,实现自来水从源头到用户龙头的统一管理,提高供水企业水质管理水平。
9.旅行饮用水安全知识 篇九
提起旅行相信都不会陌生,如今很多人都会选择假期的时候出去外面游玩。在旅行的过程中,选择饮用水是很关键的部分,只有合适的饮用水,才能更好满足身体的需求,避免出现腹泻的情况,旅行饮用水怎么选?
普通的水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体的需要。人在旅途、运动后,容易出汗。在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将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因此,在旅途中应该多喝一些含有矿物质的水,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专家指出,为了自身的健康,在旅途中应该尽量饮用健康水。
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健康水提出的的完整概念,健康水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没有污染,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
2、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生命活力没有退化,呈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活性强等。
二、除此之外,出门在外选择饮用水还有几点讲究:
1、要喝适量的淡盐水。人在旅途中运动后,容易出汗,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因此,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十分有必要。1克盐加500毫升水,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2、适量补充糖水也很重要。由于在旅途中,跋山涉水等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体内贮存的糖量无法满足运动的需要。因此,参加大运动量和过长时间的运动时,适当喝些糖水,以及时补充体内能量消耗。最后要指出的是,外出旅游途中,切不要喝生水,以免感染疾病。
3、最好喝10℃左右的凉开水。夏日旅游,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因为此时肠胃由于血液循环加快,肠胃相对缺血。不要喝5℃以下的`饮料,10℃左右的凉开水可以让你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
10.饮用水卫生安全培训讲稿 篇十
各位领导、负责人、供管水人员,大家好: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饮用水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好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供水隐患,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卫生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顺利推进,是卫生部门应尽的职责。
为切实加大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防止介水传染病和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局于今天召开了通海县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培训会。参加培训会的主要是集中式供水单位县自来水公司、各乡镇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和各乡镇水保站负责人及供、管水人员。
我县生活饮用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全县乡镇所在地集中式供水共有9户,办理卫生许可证2户,从业人员35人,有小型集中式供水或自备水源59户,县城二次供水单位120户,从业人员120人。桶装水生产企业9户、从业人员38人。
1、农村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水源安全问题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各种污染越来越严重,危害性越来越大的污染物,源源不断地涌向农村,污染农村的水体和环境,在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农村供排水又多为合流制,导致水质不达标、水污染加重,存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隐患。
2、原有的供水设施破旧老化,导致供水设施运行效能低下。原有供水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管网老化,水塘、水池破旧渗漏,又由于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供水管网无法及时维修更换,而且受建设资金制约,多数农村饮用水工程设计标准低,供水站的功能不完善,设备不配套,设施简陋,导致多数供水站运行不正常或停运瘫痪,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3、水质检测和净化消毒措施不完善,水质不达标。多数属于规模孝设备简陋的工程,缺乏沉淀、过滤、消毒等净水工艺和水质检验设备,多数自来水是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的“方便水”,很多村庄饮用水直接取自水库、山泉水,致使水质达标得不到保证。
4、重建轻管,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到位。建成后的农村供水点大多数失管或者管理不善,重建轻管及建后无偿使用,致使农村饮用水设备老化加快,维护修理费用严重短缺,而后续维护资金接续不上,又造成了供水设施破损、渗漏,水源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由于自来水无偿使用,村民用水不节制,水资源浪费严重,枯水期就不能供上水。
水源类型包括深水井、浅水井、泉水、江河湖泊水库水、塘水和其他,其中,74.77%的人饮用浅井水。如何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
一是各供水单位要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管理档案,完善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同时配备专(兼)职饮用水管理员;
二是供、管水人员须经预防性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三是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合理选择水源地,设置水源防护区,同时保证供水、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转,定期开展水质检测等
监督检查主要以供水单位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开展水质消毒处理和水质监测情况等为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供水单位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坚决查处违法行为,消除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
11.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安全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但都面临着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将在农村饮水安全的当前的管理的重要一步。
一、 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饮水设备简陋落后、卫生条件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在饮用水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资金投入,导致农村饮用水设施和衛生设施的建造很差。在水井周围许多村庄设立了土堆,下水道或牲畜圈,污水可通过浅层土壤渗入地下,并且会直接流入到井水当中。近几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量农村生活有所增加,很多污水和垃圾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去,而江河直接为地表径流供水,也为地下水提供水源,从而导致饮用水遭到污染。
2、工业污染导致饮用水污染严重。近年来,工业污染大量向农村转移,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陆续由城市搬到农村,很多项目开工后无任何处理设施,排放的废水和废料不处理就直接排入地下水,甚至直接到农民饮用池塘或河水,从而导致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许多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尾矿等未经处理直接向江河湖泊和农田排放或随意堆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3、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在农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物的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环境日益恶化。农村居民和牲畜可造成水体污染的粪便随意排放。尤其是近几年,在农村水污染的快速发展农村水产养殖和畜牧业极大地扩展了了大量的动物粪便的范围一直没有专业处理,对农村用水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二、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策略
1、防治污染,保护水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抓紧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尽快将指标分解量化到各流域和行政区域,落实到水资源管理各个环节。首先生活用水水源保护区体系,着眼于进一步增加水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以确保严格执行非保护森林破坏和水体的保护设施的行为,要想在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保障,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其次要积极预防,工业污染,控制污染物严格的排放,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既要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主动节能减排的实现,无尘生产。最后,农村循环经济和居民的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地区在农村,生活污水的医疗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处理生活努力落实,生活秩序,促进建设氧化塘、联户沼气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建设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和三格化粪池等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农村点面源污染源。
2、多方筹资,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创新投入机制,带领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利于农民投入劳动,加快农村饮水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支持多方提供资金,加快农政府财政投资的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其次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整合工作,加大对县域单位的投资,以形成一个机制,按照安置受的融资逐渐规划,有效投资,以统筹项目项目,以解决资金的重叠的问题,分布,以改善投资效率。最后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改水项目建设,及时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共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3、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首先地方政府还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为此而采用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配置,积极水污染防治,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成因机制,实施水源保护和强化监督管理措施,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和安全。其次,要加强对饮用水的农村地区,在责任的各级领导实施管理的安全工作的领导,以形成一步步通过其他手段的责任步实施已经签订责任。最后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发改委、财政、水利、卫生、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4、加大技术指导和科研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首先要为了支持以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的投入,以提高农村水污染的控制效率,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努力,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其次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进行水污染防治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技术指导,重点帮助解决水质安全问题以及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特殊饮水水质处理问题。再次加强对作为农村生活用水水源的水库、溪流、水井等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以加强农业和工业废水和固体污染物的管理。最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实时监控、预警预报水平和管理效率。
结束语:总之,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性,可以减少水传播的流行性传染病,从而也能够降低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使农民能够更好地投入农业生产中去。从而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并发挥可持续性盈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钟端柱,喻从年.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6)
[2]陈颖,范传辉,孙瑞,文武.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03)
12.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健康,保障措施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健康卫生的饮用水是人类得以继续生存的基本保障。近些年,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温总理就在2006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指出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与此同时, 会议还通过了《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在同一年,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 , 把保障和治理农村饮用水当作了重点实施对象。由于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水源十分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成为了全国实施拯救措施的重点对象。因而, 本文重点在于探讨我国农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以及法律监督措施等问题, 并从宏观的角度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
根据水利部以及卫生部的相关研究得出:全国农村饮用水被检测为不安全的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5%。就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而言, 西部地区约占41%, 而东部地区约占71%。尤其是不健康因素最多的西部农村地区, 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都很分散, 因而就会出现比如水井、水坑、水塘等简便设施。就像贵州省的大部分农村, 分散式供水的人口占据很大一部分, 据相关测试表明, 这些农村中出现的分散式供水大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消毒或者氧化处理而直接饮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在很多农村地区会出现供水量不足、水质严重污染等问题。
2 与农村饮用水相关的安全保障和法律监督问题
2.1 关于农村饮用水法规的缺陷
我国非常重视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因而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法律是《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国务院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以及环保总局制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都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出了相应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表面上看上去我国为了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制定了很多保障和监督措施, 但是, 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是法规和规章, 而总体上的法律相对占据少数。我国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律只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 并且这些法律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 甚至有些法律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冲突性。水质的污染是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大事情, 如果仅仅凭借一些较低层次、缺乏一定权威性的规章来管理和监督, 那么, 在治理农村饮用水污染方面就缺少了一定的全局性和协调性。甚至有些早期的法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而从来没有修订过, 因而出现法律条文和现实状况不相符合的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些法律法规没有在预期内顺利实现保障饮用水安全就变得不足为怪了。
2.2 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
归根结底地讲, 国家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还是没有给予重视。相反, 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更加注重对城市饮用水安全的监督和保护。在绝大多数农村, 由于生活的实际需要, 会把农药、化肥等一系列禁止随便喷洒的药物仍然按照原来的操作步骤进行。在水源上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因而, 在农村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会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所谓面源污染就是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不科学使用的农药等有毒物品, 并随意将这些有害物质排放, 最终使重金属和无机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并没有对此进行规定, 所以这就造成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没有一个根本上的法律保障。
2.3 地方政府的错误做法
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重视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 可以从人为污染以及自然污染两方面考虑。自然污染中的泥石流、火山、地震同样也会对饮用水造成安全隐患。在广大农村地区, 饮用水中含有超标的氟、砷, 这些有毒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相关部门在进行饮用水立法工作的时候比较被动和迟疑,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 不少政府官员只看到了饮用水资源的现有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生态效益。在管理和监督本区域饮用水污染治理的工作时, 通常会忽视流域管理而选择本地区的区域管理。因此, 本地区的水质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 经济的落后加速了地方政府快速发展的念头, 使他们觉得更加迫切, 发展经济才是第一要位。因而对投入少、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十分严重的企业加以鼓励和支持, 对违规的大型企业仅仅是少罚点款就敷衍了事。
3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性建议
3.1 完善农村饮用水相关的法律体系
治理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因而应当注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之间的协调性。面对城乡差异非常大的现实状况, 国家应该关注法律的实际效用性和真正价值, 制定相关规定来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的随意排放, 加强农村水质污染源的管理和监督。更要出台相关法律严格规定农村地区的家禽养殖以及污水排放, 凡是造成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人或者企业都要施以严重的惩罚措施。同时国务院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来完善下级的法律漏洞。针对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出现的延缓、疏忽现象, 各地政府应该深入广大农村地区, 实地考察当地的饮用水污染情况, 并配合各个部门开展保护饮用水安全的工作。
3.2 有效地提高农村饮用水的执法效力
在管理水源水域方面, 应该以整体的生态效益为出发点, 而不是从各个独立的区域出发, 因为水源具有流动性。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进化, 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向“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发生了重大转变。地方政府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应该把人类的生命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吸取饮用水严重污染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严格执法, 对一些污染水源的行为要给予劝阻和惩罚。
13.生活饮用水安全小常识 篇十三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成人体内水分约占60%左右,如果水分减少到原有体重的20%,人就无法存活。人要维持生命,每天要从食物中摄入大约2升水,学会科学喝水能够帮助我们健康长寿。
下面几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不良饮水习惯:
一、每日饮水量不足。有人认为不渴就不用喝水,其实,人体内细胞不断进行代谢、排除废物、散发热量都会损失水分,因此保持人体每日水分摄入与排出平衡十分必要。当饮水不足时,身体内缺水程度严重者会引起血循环渗透压增高,若这时水分补充不及时,细胞内液的水则流向组织间液产生细胞内脱水。要是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表明体内失水已经严重,因此我们应养成随时主动饮水的习惯。
二、饮料水等同于饮用水。许多人不爱喝水,而喜欢喝带气、带甜味、带酸味的饮料。其实饮料不能代替饮水,饮料不但容易造成厌食与厌水,长期下去会造成营养缺乏症,而饮用过多酸性饮料会使机体血液呈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且肌肉内乳酸堆积多,容易产生疲劳感,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并容易患感冒、龋齿、牙周炎等多种疾病。
三、生饮自来水。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生饮自来水有营养,尤其是在夏天喜欢图方便,对着自来水龙头拧开就喝,很容易感染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疾病。
四、经常饮用纯净水。纯净水是通过天然矿泉水加工、除菌而得到的水,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和微量元素,作为日常饮用水,它的价位较高,难以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长期饮用不含有任何养分的纯净水,可能会由于各种元素缺乏导致疾病,轻者会吃不香、睡不着、浑身乏力,重者会神经紊乱、骨质疏松、贫血等。
14.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十四
由于我国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 面向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始终比较薄弱。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仍有两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三分之一的乡镇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农村供水方式大体上可分两种, 乡镇集中式给水和乡村分散式供水。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 分散式给水仍然是解决饮水的主要方式, 其具体形式为无管理的地面水、浅井水、泉水和池塘水为主。由于这些分散式水源保护不当, 污染因素较多, 水质容易受污染, 介水传染疾病时常发生。此外一些地区乡镇集中式供水的净化消毒设施不完善、运行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 未能达到供水质量。这增加肠道疾病的发生率。目前我国每年约发生腹泻病8. 36亿人次;农村儿童腹泻死亡率是城市的14倍。我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 3亿人, 几乎占到世界蛔虫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一[2]。饮用水安全改善不仅促进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 也有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1 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地区差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安全饮用水是一个人终身饮用, 也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饮用水。终身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 以每天每人2升饮水计算。由于地区差异较大, 我国农村饮用水改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阶段、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阶段、三是全面普及农村自来水阶段。考虑我国地区差异比较大, 目前统计口径大多分别选择自来水普及率、饮用水安全普及率作为衡量地区改水情况的指标 (我国政府文件通常将其简称为“改水”, 本文后文也沿用这一简称。) 。其中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是指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数占当地农村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是指辖区内农村 (县城城关镇以下) 人口中获得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安全饮用水包括经过处理的地表水, 以及未经过处理但受到保护的泉水、井水。
截止2007年底, 农村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到8.8亿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92.1%;6.0亿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 自来水普及率62.7%;1.4亿户农村家庭使用卫生厕所, 卫生厕所普及率57.0%;尽管近几年取得了重大进步, 但改水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不相适应, 与农民改善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从统计指标看, 目前全国农村改水形势仍然严峻, 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
1.1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自来水普及率差异性值得引起重视。图表1给出了2007年各省及直辖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的数据, 其中上海、北京、江苏三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全国较高的地区, 普及率分别100%、99.4%、97.3%。内蒙古、安徽、陕西的排名为自来水普及率最低的三个地区, 分别为32.9%、35.2%、36.8%。目前农村普及率较高地区主要集中沿海发达地区, 而水平较低的省份则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区差异比较大, 如自来水普及率最高的上海市 (100%) 和自来水普及率最低的为内蒙古 (32.9%) , 相差了73个百分点, 差距显著。
注:数据来源《2007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1.2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地区差异
2007年末, 北京、天津、上海的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为全国安全饮用水覆盖率最高的三个直辖市, 最低的为内蒙古, 新疆, 贵州三省, 分别为76%、72.3%、71.8%。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都达到了70%以上, 覆盖率最高的省 (直辖市) 和覆盖率最低的省 (直辖市) 相差了29.1个百分点。
2 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差异原因分析
农村安全饮用水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有着密切联系。农村改水不仅减少疾病、改善生活方式, 促进大众健康;还通过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地区形象、缩小城乡差距等多维度促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较低的地方, 往往人均GDP、孕妇死亡率指标也比较差。通过对全国30个省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以及GDP、孕妇死亡率的统计率分析, 农村自来水普及状况与GDP之间呈正相关性, 见图3;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性, 见图4。自来水普及率接近90%及在90%以上的上海 (100%) 、北京 (99.4%) 、江苏 (97.3%) 、浙江 (89.7%) 、天津 (89.5%) , 其2007年末人均GDP均在30000元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在16.52/10万以下, 远低于全国其他省市, 自来水普及率最高的上海市, 其人均GDP达到了6万元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也为全国最低 (7.86/10万) , 而自来水普及率低于50%的省 (直辖市) , 除个别省份以外, 人均GDP均在1万左右, 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孕产妇死亡率普遍在30/10万-40/10万, 有的省份甚至超过60/10万, 在一些省 (直辖市) , 如内蒙古, 虽然其GDP的值比较高, 但是相对与同等经济水平的其他省 (直辖市) 来说孕妇死亡率要高很多, 水和环境卫生状况恶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注: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以上数据虽不能说明安全饮用水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联系。
安全饮用水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东西部之间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公正, 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也限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广阔市场,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很难持续。因此, 饮用水安全改善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卫生问题, 而是一个涉及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问题。国家一直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非常重视, 近些年加大了投入, 2000年至2008年的9年间, 全国共投入618亿元, 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而仅在2008年, 全国就解决了4824万人的饮水问题[3]。目前, 我国基本结束了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 不过在执行过程还有很多实际困难, 需有关方面一起努力。
2.1 机制层面
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在区域发展规划方面, 也在污染治理资金分配上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手段和力度。近年来, 由于一些地区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 而忽略了生态效益, 这种短视行为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一些经济规模向集约化、工业化转变, 使得自然资源消耗加快, 并导致了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地破坏;“城市中心论”会使人、财、物向城市集中, 使一些地区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和生态危机长期被忽略, 还有些农村成了城市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倾倒场。
2.2 观念层面
农村经济长期不发达是环境卫生难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但观念落实也是影响环境卫生改善的重要原因。农民普遍未意识到个人不良习惯对整个环境卫生工作的影响, 环境卫生意识、生活习惯的落后与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此外, 一些地区过于强调经济发展, 忽略生态效益, 也是农村环境卫生在一些地区恶化的重要原因。一些乡镇政府工作考核指标只将工业值的增加、投资值增加列入, 而未考虑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
2.3 资金层面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供给采取“国家投入引导, 农民自筹发展”。近年来, 中央通过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专项支持, 一定程度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资金紧张。但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重的中西部地区仍然有较大缺口。即使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补助已经达到45%和68%, 省级配套占地方应配套的30%, 一些市县级配套依然基本不能落实。这些地区不得不加大农民自筹部分, 其实施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2.4 人员层面
饮用水改善涉及部门众多, 主要涉及卫生、水利部、发展与改革、财政、商务、建设、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承担农村改水主要任务县级各职能部门, 这一层级人才普遍缺乏、流动性大, 一些市、县 (级) 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些客观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水工作的效果。
3 建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用全球7%的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1%的饮水和用水问题。2005年, 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 实现了农村供水工作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阶段性转变。根据规划, 到2015年之前, 全国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 基本实现农村普及自来水。本文认为现阶段还应关注以下问题:
3.1 转变观念, 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环境卫生恶化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 也从教育、生产、旅游以及投资环境等不同方面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 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 不仅成为物资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 而且还决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应意识到安全饮用水改善带来的发展契机, 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 将环境卫生质量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2 确立政府主导地位, 广泛动员社会资源
在安全饮用水供给过程中, 既需要强调政府是环境卫生改善主力军, 也应避免政府万能的观点, 应建立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组织和社会成员参与其间的环境卫生改善行动联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政府承担的责任, 将安全饮水工作纳入公共服务预算规划;同时要广开社会融资渠道, 鼓励社会、机关、事业单位的对口扶持, 引导群众自筹、集体筹资以及受益者的投入。还应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体制, 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精简服务供给环节, 进而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注重以农户需求意愿、农户满意度为导向, 提供群众真正需要的服务。
3.3 加强部门协调, 提升跨部门执行力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内容多、面广、量大, 需要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统一协作。在技术上需要卫生、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协调配合, 在规划、资金上需要财政、规划等部门支持, 宣传上需要文化、教育等部门合作。此外应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跨部门合作和执行力, 并加强与各类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合作, 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为安全饮用水改善贡献力量。
3.4 结合城乡一体化, 因地制宜动态推进工作
在推进改水工作中, 应将其放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考虑, 并随着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化而调整工作工程设计。在改水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过程中, 要统筹规划作用修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应禁止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排放的情况的发生, 并严格规范生活居住用地及工业用地的功能区分, 将工业用地按主导风向配置于生活居住地的下风侧, 防止工业区对生活区的污染, 其次严格运用环境评价把好企业准入关, 从源头抓起, 禁止对农村水环境破坏。
安全饮用水改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老百姓生计问题, 而是一个与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全社会利益格局有关的大问题。 在工作中, 饮用水安全、经济、社会, 三者应相辅相成。三者之间, 应是和谐发展, 协调并存, 相互促进。需要从全局视角把握, 将农村饮用水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 共同努力, 协调配合, 将此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德尧, 程晓冰.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对策刍议[J].中国水利, 2000, (6) :14-16.
[2]杨元青, 庞清江, 宋岩, 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9 (1) :119-124.
15.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 篇十五
关键词:城市安全饮水;存在问题;对策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S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13-2
1 概况
连云港市本地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现状是市区用水大部分依靠淮沭新河-蔷薇河供水线调引江淮水,由于地处沂沭泗水系最下游、江苏省江淮供水体系的最末端,流量小、流速慢、尾水多,再加上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因素的影响,水环境相对脆弱。蔷薇河作为目前市区的主要供水水源,也是唯一的正常供水水源,受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污染影响,其水源地供水水量和水质保证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连云港境内的石梁河水库虽然是市区生活及工业用水的备用水源,但受水库上游鲁南地区污水下泄影响,一直未作为饮用水源地使用。
由于我市市区正常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备用水源,市区用水系于蔷薇河一脉。一旦蔷薇河出现污染,正常供水将受到严重影响。每当蔷薇河污染发生时,在蔷薇河取水的中心城区三座水厂均只能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出厂水质难以完全保证。另外,大圣湖作为市区饮用水应急水源地,其供水规模基本满足市区应急情况下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但其供水规模并不能满足连云港近远期的应急供水需求。总体上,现在我市中心城区供水水源布局尚不完善,生活用水损失量较大,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8%,每人日用水量不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将会急剧上升。
2 存在的问题
2.1 降水年季变化大,河道调蓄能力差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南部。降水不平均,随季节变化大,由于河道调蓄能力差,供水水源没有保证,平水年可基本上能解决用水问题,但在干旱季节,用水就十分紧张;中等干旱年和特殊干旱年,基本上游来水基本断绝,人畜饮水困难。
2.2 饮用水源单一,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识不足
目前连云港市饮用水主要依托蔷薇河,从洪泽湖调引江淮水补给,一旦蔷薇河水质严重污染,连云港市民则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另外,东站引河存在河道淤积严重,除涝标准低、调引外来水受上游城市和农业用水以及水污染的影响较为严重、河道上游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用水量激增、水污染加剧等问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2.3 水资源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我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在我们日常水政巡查时也发现,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任意破坏河道和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水资源、水生态本身的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环境不够重视,只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与环保部门的职能交叉,例如城乡郊区特别是农村中存在小化工作坊,废水废气直接排入临近河道和空气中,严重污染了河道水质和周边环境,群众多次电话举报后就没了下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存在不作为的现象严重,水资源监督管理工作还没有到位。
2.4 农村饮水安全技术落后
受自然和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制约,城市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政府投入力度大,发展很快;而大多数农村供水设施主要靠村集体和农民自建,投入不足,造成目前农村供水以传统、落后、小型、分散、简陋的供水设施为主,自来水普及率不高。同时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生活饮水水源的管理工作不规范。
2.5 自来水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
城市供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不仅关系供水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连云港市这几年的供水管网漏损率也处在比较高的范围内(达到20%左右)。主要是由于供水管网管道其使用寿命远远超过使用年限,从而造成维修率高、漏水量多,另外阀门的跑、冒、滴、漏,建设施工中破坏管道以及设计和施工的原因,造成管道安装完后导致管道发生位移而爆管等等,这也是连云港市供水现状的弊端。
3 节约和保护饮用水资源的对策与思考
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饮用水资源,以饮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节约和保护好我市的饮用水资源,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加大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水忧患的认识和水的法制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水法规及节约用水常识,严厉打击偷水、破坏供水工程设施的行为。
3.2 对饮用水源进行河道疏浚,改善水质
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河道疏浚和治污,例如目前,东站引河存在河道淤积严重,蔷薇河的分支东站引河段疏浚工程正在进行当中,工程范围从新浦区浦南镇富安村至临洪东站上游,全长约8.12km,建设内容主要为河道疏浚。工程竣工后不仅将东站引河的防洪排涝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至10年一遇,极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而且对河道进行了清洁,涵养了水源,将保证河道沿线1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及工农业生产用水。
3.3 建立节水型、环保型工、农业
要强制蔷薇河沿线的工业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的二次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环保型工业。对一些新增的水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集中到临港开发区附近兴办。农业要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无机肥的投入,降低化肥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建立节水型、环保型农业。
3.4 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一是有条件乡镇周边的村组实行集中供水;二是依托城镇自来水厂,辐射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一步到位发展卫生安全的自来水;三是在丘陵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的村组,通过打深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规范生活饮水水源的管理工作。
3.5 生活用水技术改造工程
积极推广新型管材,对陈旧老化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减少管网漏损和二次污染,达到节水、提高用水安全的目的。以经济手段,鼓励居民、企业更换节水器具;同时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用水器具更新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中水利用充分利用连云港市区和各县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出厂中水,使污水再生回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3.6 开源节流,积极开辟城市第二饮用水源
为了解决市区唯一饮用水源蔷薇河受到突发性污染时,确保市区居民应急生活用水,连云港市应继续开辟新的备用饮用水源或者饮用水应急水源。例如2008年底开工的连云港市大圣湖饮用水应急水源库区综合整治工程,供水规模9万方/天,总供水量225万方,能够保证在蔷薇河受到突发性污染时,保障市区应急供水25天。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在通榆运河建设取水口,开辟城市第二饮用水源,着力形成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供给。利用已建成的通榆河中段,结合实施连云港疏港航道,通过增做部分调水工程,形成一条向连云港供水的新通道。工程自滨海县境内的大套三站引水到赣榆县,沿线经盐城市滨海、响水县和连云港市的灌南、灌云、赣榆县及连云港市区,全长190公里,输水规模为30到50立方米每秒。通榆河北延工程的建成,将进一步提高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既为解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供了备用水源,也为疏港航道提供了水位保证,同时还为港口及临港产业提供了发展用水,更为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3.7 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发展产品质量好、能耗低、污染轻、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同时要继续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水污染治理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城镇工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率,建立各种“三废”处理设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4 结束语
近年来,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部门和相关企业也在提高饮用水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笔者认为,饮用水安全问题,对全市的稳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改善饮用水质量,保证饮用水安全是当前十分紧要的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充分认识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节水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各项涉水的开发利用活动,使得全社会增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等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识,从而保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温江淯(1974-),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学历,连云港市市区水工程管理处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饮用水安全知识讲座08-26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10-19
学校饮用水安全与卫生09-15
饮用水安全自查自纠报告06-13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措施07-16
饮用水水安全12-05
2022年扬武中学学生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10-26
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自查报告11-10
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工作体会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