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共10篇)(共10篇)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一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师谈话导入。
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2.教师补充资料。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揭示课题。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
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趣味识字。
(1)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3.学生试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雀”:“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1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4.配乐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1.师引入。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想象描述。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 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
(一)学习第四段。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五、拓展: 1.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 傍晚 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渡: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3.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难点: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天都峰图片,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天都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抽生认读生字,词语。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1)学生读书圈划。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3)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4)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六、总结课文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难点:学会阅读
教学准备:槐树、槐花图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⑵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①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②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八、总结课文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极的劳动,你会体会到劳动给人带来的快乐。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3.在背诵中积累古诗词。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背诵古诗。2.难点: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语文园地 2课时 习作一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3.交流有什么感受。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1.生讲,师略记条理。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
教学过程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 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在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之处。4.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5.师范读,学生跟读
6.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7.学习新生字。8.作业:背诵古诗。
第四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第五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习作,大家共同评议。
2.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4.佳作欣赏
作业设计: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二
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文、一篇略读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应南疆优美风景、丰富物产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五个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这次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做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是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有31个,会认的生字有2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必须弄清它的音、形、义,会认的字只要能读准字音即可。另外还要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理解文内容,体会文的表达的
结合文重点进行与理解词语相关的练习,如组词、填空或仿说句子、仿写句子等;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若干次。结合单元综合练习在班级中开展有关城市标志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次。
4、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和自己想去的地方。
重点、难点:
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是理解词语的意思。难点是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时安排:
21、古诗两首
3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3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3时
24、东方之珠
时
语文园地六
3时
共计:
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三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动物植物的好词、佳句、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复习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要求会认识、会写的生字词。
2、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等。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爱护周围环境。
二、精讲点拨
(一)、复习生字词,课件展示。
1、复习生字:齐读。
5课——翠 秆 腹 赤 衬 衫透 泛 泡 饲 翁 陡 壁 6课——欧 洲 瑞 士 舒 启殊 骤 涉 疲 政 踏 救 载 7课——森 郁 葱 湛 盖 犁砍 裸 扩 栋 柴 喘 黎
2、形近字组词:
掠()圈()稻()惊()倦()插()站()瑞()洲()沾()喘()州()偶()裁()骤()寓()载()聚()
3、多音字: 载 晃 应 爪
三、重点内容复习第五课《翠鸟》
1、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这一段写了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是从(外形)来介绍的。在写翠鸟的颜色时,先写(头),再写(背上),后写(腹部)。
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尽管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它(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这是从(动作)的角度,写了翠鸟(鸣声清脆、动作敏捷)的特点。第六课《燕子专列》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从上面所填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纷纷”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指人们寻找燕子的范围(广)。从“纷纷”、“四处”可以看出人们(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
3、我从(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体会到当时气候与环境(恶劣),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
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
——因为人们过度砍伐树木,破坏环境,所以美丽的村庄消失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语文园地二
1、填空
清对()廉对()正对()罪对()善对()罚对()懒对()优对()
2、读读背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四、归纳方法
1、学生先发言:我复习的好方法。
2、教师点拨:认真观察,按一定顺序写作;运用好词佳句和恰当的修辞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揣摩大意,背诵积累学以致用。
3、回归本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我如何做?
五、巩固作业
一、听写: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微风 一()客人 一()火车 一()房子 一()楔子 一()善心 一()公路 一()村庄
三、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清-()廉-()()-罪()-偏 奖-()优-()()-恶()-懒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2.翠鸟蹬开苇秆飞过去。
五、阅读。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把描写翠鸟身体部位的词写下来。
2.把写颜色的词写下来。
3.找出描写翠鸟体形、眼睛、嘴的特点的词。体形: 眼睛: 嘴:
六、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标语。
七、本单元的主题是(),《翠鸟》这篇课文分别写出了翠鸟的 特点和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教育我们要 翠鸟,与翠鸟 相处。《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 飞回 时,在欧洲瑞士境内遇到了当地,它们因,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最后燕子乘坐专列,驶向了远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 之情。《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由于过度,导致,结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路旁的橡树》课文主要讲 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人们都赞叹。
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四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
(15分钟左右)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A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五
上周我和家人去爬崂山了,可惜只爬到了半山腰。可是就爬这点也很累,因为山路弯弯曲曲的。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悬崖。从那里往下眺望,人已经变成看不清楚的小黑点。我们住的旅馆也看起来能夹在我的手指缝中间。向着大海一样望去还有一座绿黄色的大岛,真美啊!虽然我想看风景看得更清楚一些,可却不敢再往前走了,因为再往前走几步很容易从悬崖摔下去了,一掉下去可就粉身碎骨了!这时,一阵海风吹来,吹到脸上真舒服啊!
第一次爬山、登上悬崖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先苦后甜的道理。初见悬崖可真快乐!
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六
潜山县希望小学就是我的学校,这里有我最敬爱的老师,她教给我很多知识,教会我许多道理;这里有我最亲爱的同学,他们和我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每天早上,值日老师微笑着将我们迎进校门,走进校门,中间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路的左边有一排宣传栏,校园活动信息全在玻璃橱窗内;绕过宣传栏可以看见几个四方的花坛,那里的树木四季常青,正中的圆形花坛中央立着一个钢雕;一座四层的逸夫楼正对着花坛,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一排排桌椅干净、整齐。路的右边是长形花池,种植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香扑鼻,花池后面的墙上张贴着各年级特长生用画笔绘出的美丽图画。再往前走就是我们举行升旗仪式和上体育课的大操场,几棵粗壮的大树,枝叶茂盛,操场上有篮球架、乒乓球台,是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水泥路的尽头是一座三层教学楼,顺着楼梯上到二楼左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我们302班,我每天都会按时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讲课声,听着同学们的读书声。
我爱这美丽的校园,它是我成长的乐园。
7.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七
假装(jià jiǎ)好奇(hǎo hào)白发(fü fà)似的(shì sì)晃眼(huǎnɡ huànɡ)朝霞(cháo zhüo)摆弄(nînɡ nîu)胶卷(juǎn juàn)杂志社(zhá zá)转告(zhuǎn zhuàn)打量(liánɡ liànɡ liɑnɡ)漂亮(1iàng liang)鲫鱼(jì jǐ)解释(sì shì)柳梢(xiüo shüo)满载而归(zài zǎi)停当(düng dàng)一本正经(jÿng jǐng)汲取(jí xÿ)发颤(shàn chàn)..倏地(shū chū)掠过(lûâ nûâ)绽开(zhàn zhǎn)...拼命(pÿng pÿn)凌空(líng lín)衣裳(shǎng shang)...每逢(fãng fãn)挑促织(tiǎo tiüo)踪影(zōng cōng)...磨坊(fáng füng)扇扇子(shàn shün)似乎(sì shì)..趁你没留意(châng chân)憧憬(chōng tîng)..干燥(zào sào)试验(shì shí)闷了好久(mýn mân)...几乎(jÿ jǐ)尽管(jìn jǐn)看守(kün kàn)...适宜(yí yìng)
灼伤(shüo zhuï)
大概(gài jì)
...推测(zã câ)脊背(jǐ jí)
花瓣(bàn pàn)
...待着没事(düi dài)结出果子(jiã jiý)..磨薄(baáo bï)正月(zhâng zhýng)上秤称(châng píng)
...风尘仆.仆.(pú
pǔ)
曲.(qǔ
qū)阜.(fù
fǔ)
混.(hún
hùn)沌 抡.(lūn
lún)起
使劲.(jìng
jìn)
倒.(dǎo
dào)下 隆.隆.(lïng
lōng)
血.(xuâ
xuþ)液
汗.(hàn
hán)毛 洨.(xiáo
jiüo)河
砌.(qì
qiâ)成 作.(zuō
zuî)坊 一乘(shânɡ chãng)轿子 黑白相间(jiün jiàn)里应(yìnɡ yÿng)外合 ...瑰.(guì
guÿ)丽
栖.(xÿ
qÿ)息
淙.淙.(cïng
cōng)涨.(zhǎng
zhàng)满
浸.(qÿn
jìn)在 宿舍.(shþ
shâ)膝.(xÿ
qÿ)盖
树梢.(shüo
xiüo)
一会.(huǐ
huì)儿 霓.(mí
ní)虹
琳琅.(láng
liáng)
一应.(yÿng
8.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八
备课教师:张淑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不同心情的语句,读一读。五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得准读得好。
四、交流汇报
做风筝:
重点讲解: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这一段话写出我们做风筝是的快活)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让学生体会读)
练习题:虽然……但是加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我们为什么把它叫做“幸福鸟”你是怎么理解的?
3.我们为什么把名字写在“幸福鸟”上。
4.齐读第二自然段。
放风筝:
重点讲解: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这一段话写出我们放风筝时的快活)
1. 风筝飞起来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2. 从哪些词你感受到了我们放风筝时的快活心情(拼命)
3.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句式训练: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自豪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激动也飞起来了!
4.齐读课文: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那就让我们快乐、幸福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找风筝:
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都是快活的,其实我们的快乐还不止这些呢!接着读下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
(1)生读第四自然段的1、2句。
师: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看来做风筝、放风筝的确是孩子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就在孩子们享受着风筝越飞越高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极快地”意思,是哪个词?(倏地)你还可以换个什么词?(一下子、唰地)
(2)风筝一下子没了踪影,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什么是大惊失色?(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此时,他们又会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刚才他是在呼唤,但是千呼万唤吗?怎么样叫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就是千呼万唤。(千呼万唤)
师:多好的两个成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孩子们的心情
3.学习找风筝
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最亲密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不!想怎么样?去找风筝!
。
师:孩子们找到了吗?他们用心找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四处寻找了半个下午,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吗?(垂头丧气)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学到这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词语,大家读一读看哪些词语是表示高兴地,哪些词语是表示难过的。并试着用其中的词语说话。
词语训练:
欢天喜地,万念俱灰,欢欣鼓舞,愁眉苦脸,喜出望外,忧心忡忡,兴高采烈,闷闷不乐,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师:同学们不要垂头丧气,会不会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师:赶紧去啊,说不定风筝就在那里呢!快,快!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
A、师:后来找到了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下面小组交流一下,如果让你们接着写,会怎么写?
师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憧憬希望
放风筝快活
找风筝哭了垂头丧气
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九
1、宁 宁静; 宁可
2、散 散漫; 散布,烟消云散
3、只 只身; 只要
二、近义词:
肯定—一定 本来—原来 可惜—惋惜 婉转—动听、悠扬
跳动—跳跃 欢快—欢畅 严寒—寒冷 诚实—老实
三、反义词:
喜爱—讨厌 仰望—俯视 严寒—酷暑 肯定—否定
诚实—虚伪、虚假
四、词语解释:
1、郊外:一个城市周围的地区。
2、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3、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4、严寒:(气候)极冷。
5、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6、可惜:值得惋惜。
7、肯定: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
8、果然: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例:大雨过后,天空果然了同现了一道彩虹。
9、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10、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悠扬动听。
11、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五、词语辨析:
1、坚定 肯定
二者都有“确定,明确”的意思。但“坚定”是形容立场、主张、意志等不动摇;而“肯定”则是对某事物表明态度。
例:他坚定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2、本来 原来
本来和原来都有拿先前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相比较而有所改变的意思。区别在于:
“本来”侧重于表示情况以前是这样,现在或发生了变化,或依然如故,有时可用来强调按照道理就应该这样的意思;
“原来”侧重于表示以前是这样,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有时可用于强调对先前的情况有所发现、有所醒悟而深感出乎意料的意思。
例句:海参本来就是在海边长大的。
这里原来是一个市场。
六、词语听写:
郊外 散步 胸脯 或者 勇敢 可惜 低头 诚实
严寒 肯定 面包渣 自言自语 惹人喜爱 欢蹦乱跳
七、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孩子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通过“每次”“都要”“经常”这些关键词语体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当灰雀丢失时,通过“找遍”一词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担心。在与男孩的对话中,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列宁与男孩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说这话时,他心里可能在担心列宁知道灰雀是他捉走的,想说又不说。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1、男孩听了列宁的话,见到她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2、男孩肯定的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第二天,灰雀果然飞了回来。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3、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1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 篇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第三单元:四边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建议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
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二年级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关键是让学生用规范的格式进行竖式计算,为以后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作好准备。在编排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体现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作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用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第五单元:时、分、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建议
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范文11-14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6-1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09-1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看拼音写词语11-04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教案06-15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0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