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2024-07-20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精选5篇)

1.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篇一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内部审计定义,应用价值链理论方法,就内部审计监督的三大基本层面,概述了怎样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准确的价值定位,科学的价值调控,高效的价值转化和递进的价值增值,去追求内审价值最大化的一般性理念、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关键词:锻造高效能内审价值链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该定义准确地阐明了内部审计监督的价值功能定位;系统地涵盖了审计监督内在的价值信息、外在的价值效能和潜在的价值转化循环规律。我们认为,这种内部审计价值目标的真正实现,不是内审部门单一组织的价值活动,而是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双方、多方各价值链条上的诸种构成要素,通过一系列工作环节的有机整合、良性互动和循环递进,从而得以实现其价值效能的最大化,并在其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完整地呈现出链式结构形态。就现代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而言,价值链的概念应是我们分析事物价值形成机理、发展态势及其多层次结构形式和管理模式的重要理论方法。

应用这一理论方法来分析,价值是主体与客体良性互动的产物,主体是价值形成的动因,是价值创造、价值转化的主导因素。在价值链系统中,内部审计主体与客体之间,应当通过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动的系列化价值活动,来促使内部审计监督的价值效能在微观(基层行层面)、中观(省直行层面)和宏观(总行层面)领域最大限度地实现层级递进和循环增值。作为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和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价值定位、价值调控、价值转化和价值增值,努力在更新审计理念、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工作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质量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追求内部审计监督效能的最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最大化。笔者认为,锻造高效能的内部审计价值链,应在以下三大层面进行科学的价值调控和正确的路径选择:

其一,锻造高效能的内部审计价值链,必须更新审计理念,致力于以财务合规为导向的传统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转变,通过改革审计计划管理和项目决策上的科学统筹,追求内审价值的最大化。任何组织都要从自身的职能性质出发,来确定符合其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目标,并做出最富有价值意义的行为选择。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后,要求审计部门必须站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强化内部监控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好审计职责。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以总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并据此制定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对日后每一时期的审计实践活动都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适应总行发展战略转型,更新审计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在改革审计计划管理方式方法上,我们应转变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以财务合规为导向的单向性低功能的传统审计方式,要学会站在高端(即站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层的高度进行换位思考与决策),以全国、全地区金融系统发展趋势的正负走向为参照系,在对监管区内各营业机构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风险技术审计,通过计算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和内控制度测评方法,对监管区内审计对象进行系统化的风险排序,以风险为导向,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营业机构(高管人员)、重点业务条线、重点经营产品、以及重点资金流的具体审计项目,抓住各级高层领导和广大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系统内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问题,明确其重点审计内容,并统筹设计好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现场与非现场结合,以及年度与周期审计相结合的内审工作布局,以促使内审价值目标的完整实现。总之,从内审计划伊始,就找准最能体现最高价值目标和最优监督效能的审计切入点,这是锻造高效能审计价值链上的最关键环节。[!--empirenews.page--] 其二,锻造高效能的内部审计价值链,必须调整审计监督模式,致力于对机构的低层次静态审计向各业务条线与重点机构(高管人员)有机结合的动态审计转变,通过在较高层次上有效开展后续跟踪、循环滚动性的全过程审计监督,追求内审价值的最大化。一般来讲,通过审计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作出审计评价揭露问题,实施责任追究跟踪整改,这是内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环节,并构成一套完整的循环价值链。检查发现并揭示问题属于监督手段(即生成体现审计功能的价值信息),抓好整改和责任追究,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属于监督目的(即通过一定覆盖面的彻底整改,高效转化审计价值)。如果内审监督通过检查不能发现应该查出的风险问题,或者虽然发现问题却不能按规定揭露评价问责,那么,这种内审监督就是毫无价值意义的“无用功”,甚至还会对组织产生“负价值”;如果内审监督能够检查揭示评价具有一定深度的风险问题,但不能实施到位且有效的整改和责任追究,那么,这种内审监督的价值链就形成了“断环”,等于生产了“半成品”,结果产生不了应有的使用价值效能;如果内审监督仅局限于某几个基层营业机构的低层次覆盖,仅满足于周而复始地查凭证、翻账簿、看报表等事后性“查错纠弊”,而不能对重点被审计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风险监控,并在较高层次和较大区域内产生系统影响,那么,这种内审监督也仅能产生某些微观价值,而不具有宏观价值效应。

基于上述内审价值观念,我们认为,任何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资源配置行为都是作为过程存在的。因而,开展对重点审计项目前后的连接性后续跟踪审计,对重点审计对象制订实施年度、中期、长期的审计项目滚动计划,既能从历史的角度查深查透存在的问题,又可系统剖析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及发展走势,从而有助于在每个审计时段都能提出更有针对性,并产生更大价值影响力的审计整改建议,这应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其三,锻造高效能的内部审计价值链,必须更新思维方式方法,致力于形式化的低效能审计向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能审计转变,通过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和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追求内审价值的最大化。所谓形式化的低效能审计,一般泛指全局意识不强,思维方式落后,检查监控走过场,单纯的就事论事写报告,不具有实质性监督效果的低能审计行为。与此相反,高效能审计则是科学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优化配置审计资源,能以先进的思维方式综合利用各层面审计成果,并获得“高级决策层”的支持采纳,在组织系统内创造出牵动或影响全局的内审成果。显然,这种高效能的审计成果,是各层面价值链条通过良性互动和循环递进创造出来的。我们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能审计,应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王道成会长强调的“六个转变”,尽快实现内部审计监督的全方位战略转型:即在审计目标上,由单纯的发现型、复核型向预防型、增值型转型;在审计角色上,由单纯“警察”向“参谋”、“顾问”转型;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管理和效益审计为主转型;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为主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着眼点上,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和事中及全过程审计为主转型;在审计行为上,从随意性大向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转型。显然,实现这六方面转变,既是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量”的转化过程,又是由较低价值效能向较高价值效能的“质”的转化过程。为尽早实现这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各级内审人员还必须更新思维方式方法,通过组织系统培训,努力实现由封闭式思维向开放式思维转变,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分析与综合,从不同角度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努力实现由单向式思维向立体式思维转变,善于通过多层面、多因素的具体分析,真实反映矛盾事物的整体面貌及其发展走势;努力实现由经验式思维向科学化思维方式转变,善于应用辩证法去剖析正反两类典型案例,尽可能多地创造具有“参政”价值的内审成果。此外,作为垂直管理的审计部门,还须通过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反馈报告、后续跟踪审计问责、系统内审计通报(公告)、行领导检查督办和内审工作联席会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安排,从而建立起上下左右多层面联动的监督整改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或扩大内部审计的价值效能。[!--empirenews.page--] 综上三大层面审计价值链的锻造思路,应理清审计主体与客体各层面价值链条的结构关系及循环规律,这是一整套上下互动、前后连续、层级递进、螺旋式增值和良性循环的价值运营机制,其中任何一个层面、一个环节发生“质量事故”,都将导致整套价值链的“断裂”。能否锻造出高效能的审计价值链,关键的问题在于切实强化内审工作的质量控制,而根本的问题则取决于各级内审队伍的建设质量。现代内部审计呼唤“通才型”、“复合型”和“专才型”合理配置的审计人才群体。我们只有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千方百计地选配以上“三类”人才,引进并留住短缺人才,多渠道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精英人才,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事业创造价值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2.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探析 篇二

1 研究背景

现如今, 各种财务舞弊屡见不鲜, 2010年12月6日, “齐鲁银行票据案”案发, 涉案金额达101亿元, 牵涉多家银行及多个国企高管;2008年, 中信泰富惊爆因违规操作, 致使上百亿港元的亏损;以及21世纪初众所周知的“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 让我们不禁深思:在现行的制度监管和层层的外部审计下, 为何此类现象没有减少反而屡禁不止?

思考其中的原因, 内部审计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重新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做出了改进, 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 它的目的是保证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很显然新的定义更强调了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本文论述增值功能时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审计的对象, 也就是从企业角度;二是从审计主体, 即审计人员的角度分析。

资料来源:肖雨潇, 从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浅谈其增值功能, 会计之友, 2009, 09.

2 内部审计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在现实意义中的体现

说到内部审计的价值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不免感到过于抽象, 本文采用分解的方法, 化抽象为具象, 将价值增值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分析。

2.1 从审计对象的角度看增值

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 指的是内部审计所在的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价值增值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内部审计为其所在的企业进行增值, 以至于其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成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的狭义意义。内部审计也是企业经营机制的一部分, 所以它的存在的最重要目的是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最大程度地创造价值。但是, 创造价值的手段可以有很多, 主要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两种。

2.1.1 对企业直接的价值增值, “对症下药”

免疫系统论是审计理论最新的理论之一, 它指出, 审计监督预警风险的时间愈早愈好, 促使有关部门或企业运用各种现有资源做到事前防范或尽可能降低代价, 达到保护财产安全和群众利益的目的。由此可见, 审计活动的免疫功能使其在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其他监管部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突出作用体现在强调了一种风险性监督而非普通的合规性监督, 它会将审计从一个被动的听从者的身份解放成一个主动的倡导者, 将事后的惩戒和制定规则改变成为事前的预防和监督, 形成一个良性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当内部审计产生的成本低于其所带来的效益时, 内部审计也就成为了一个企业的强有力的“增值剂”。

2.1.2 对企业间接的价值增值, “曲线救国”

除了直接影响和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机制外, 内部审计的存在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曲线”而殊途同归地达到最终目的。内部审计因为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并且地位处于管理部门之上, 当一个企业内部有了内部审计部门时, 整个企业就会产生或多或少“不管自危”的情况, 这是人之常情。这种威慑作用下, 企业内各个部门会自觉地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实施一些自我监督。在以上过程中不自觉中减少了管理成本, 使企业间接地得到了一些价值增值。

2.2 从审计主体角度看增值

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审计人员是企业价值全面提升的执行者和操作者, 所以理所当然地参与了企业的改进、治理等种种增值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显现, 内部审计也就成为了创造审计人员价值的过程。

3 我国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服务的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为了更好的利用内部审计这一服务功能, 本文分别从法制建设、审计主体、实施过程三方面分析了内审增值功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1 法制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进入本世纪后, 由于注意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政府、各级监管部门、立法机关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出台了许多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在审计署和内部审计协会的努力下, 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已经构成了一个法制体系的雏形, 《审计法》、《公司法》为基础性法律, 承托着《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具体条例。表2列出了近十年来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由此可给予内部审计在法制方面的现状以数据支撑。

资料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http://www.ciia.com.cn/index.html.

但是,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内部审计法制体系需要完善之处, 现有法律针对性较强, 但关联性不足, 目前没有将增值功能纳入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中。所以应在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有国情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法律体制,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联系性。

3.2 审计主体方面的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定位及归属不规范;其次, 在2005年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实施财务收支审计的收入占到了80%, 关于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方面的收支几乎没有, 表明我国内部审计服务范围狭窄, 所肩负的职能单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高等教育所占比例低, 审计人员不能达到价值增值的倡导者的水平。

面对以上的情况, 需积极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促进各类内部审计协调发展;还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门槛要求”,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高等教育, 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战略眼光, 提高审计质量, 切实增加企业价值。

3.3 实施过程中的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3.3.1 从审计时间角度

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实施时还局限于事后审计, 往往存在滞后性。忽略事前和事中审计, 就不能在危机发生前得到有效的防范或者将损失及时控制住。

3.3.2 从审计模式角度

现有的内部审计重点还是强调账务的正确与否, 制度的完善与否, 最终的目标仅仅是“保值”并不是“增值”, 不仅审计成本虚大而且忽略了风险导向的重要性, 没有抓住内部审计的实质目的。

根据以上两点, 我国内部审计应该积极拓宽思路, 摆脱局限, 进行风险审计、战略审计等多方面建设, 使得内部审计得以长足的发展;同时也要突破传统的审计手段和技术,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最终达到增加价值的效果。

4 结语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有着重大意义但其现状也存在若干问题, 应当积极面对争取早日解决这些问题, 使内部审计更好的发挥价值增值作用。

摘要:在外部审计日趋完善和壮大的今天, 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 以及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寻求高效稳固的企业增值途径显得至关重要。在三大类审计中, 由于内部审计自身的特点, 在企业价值增值方面发挥突出作用。本文结合现实, 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财务舞弊现象, 分别从内部审计的主体和对象两个角度出发, 立足于内部审计现状, 提出了它增值作用体现在何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而论证了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价值增值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现状

参考文献

[1]贾云洁.从战略角度谈内部审计价值增值[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叶陈云.公司内部审计[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9.

[3]刘文英.浅议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J].江苏: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9.

[4]叶云.浅谈公司内部审计[J].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9.

3.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研究 篇三

【关键词】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 平衡计分卡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2009年1月发布了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ework,简称IPPF),重新阐述了专业实务框架的内容及其对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重要性,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上述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过程的职业要求,并且首次提出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内容,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内部审计应具有增加组织价值的功能。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路径分析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特点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综合性审计,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体现,其核心目标就是价值增值。

强调增值服务:价值增值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突出特点,它跳出了以“查错、问责”为目的的监督型内部审计的局限,上升到以“防风险、提建议”为目的的服务型审计上来,达到服务中含有监督,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的效果,并不断扩大其服务效应,以期为组织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

审计业务多元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事项,而是着眼于“整个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以组织的风险为审计工作关注的“焦点”,组织面临的风险将对组织的价值产生重大的威胁,所以评估和改善组织的风险控制,帮助组织减少风险,将会有助于增加组织价值,也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

(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分析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现形式主要有: 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从路径来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标,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发挥其确认与咨询两大功能。

1、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价值增值

在内部控制领域,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和衡量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状况,发现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和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通过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①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是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合作评价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此项措施将以往由内部审计师对控制的充分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确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通过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程序,由组织整体对管理控制和治理负责。

②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控制程序的制定,使其对内部控制各个方面更为熟悉,能从组织全局的角度对各个控制环节进行把握,可以针对内部控制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或不合理的环节,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帮助组织更好的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③内部控制培训:内部控制培训能使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的增加组织价值,通过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以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程序。

2、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价值增值

COSO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报告中就风险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8个要素分析了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可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来增加组织价值:

①通过评价风险管理过程、评价关于关键风险的报告、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等措施向管理层就组织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提供客观的确认服务,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以有效地运行。

②通过为风险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便利、指导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协调组织风险管理活动、强化对风险的报告、维持和开发适合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有待管理层批准的风险管理战略等措施为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③运用内部环境审计评价组织潜在的经营风险,也是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一大增值功能。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内部环境审计,能识别或发现给组织持续经营带来风险的环境问题,发现并评价引起经营风险的环境问题,以提高组织的风险预知能力、避免损失。

3、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领域的价值增值

组织治理又称公司治理,是所有權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用来解决代理成本、管理层选择与激励问题的制衡机制及制度安排,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有效发挥信息疏导功能,缓解“代理问题”

股东和经营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而言,受托财务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和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都很重要。现代内部审计通过相对独立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审查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缩小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利益差距。内部审计不但在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经营领域发挥作用,最终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进而增加组织价值。

②完善组织治理机制,弥补外部审计实现组织治理功能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以第三方地位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审查,客观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减轻委托人对代理人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的忧虑,稳定了组织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必然带来监督机制,通过对人、财、物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必定引发人员的优胜劣汰,进而牵动组织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变革,从相当程度上推动着组织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对于外部审计机构对组织治理问题签证的滞后性、不完整性以及外部审计师对组织经营历史和现状的了解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而言,内部审计拥有对组织经营历史了解的长期积累,且在组织治理结构中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事前防范和事中监导,弥补外部审计不足从而实现全面有效的组织治理功能。

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增值功能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基本内容

平衡计分卡(BSC)是一个系统的战略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由哈佛商学院卡普兰教授以及美国复兴战略集团总裁诺顿于1992年提出,通过对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四个维度的业绩指标设计来衡量绩效,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的首选工具。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衡量单纯依靠财务指标难以有效准确的评价,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果与过程,且能够兼顾部门战略及组织战略的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强调以组织战略为中心,考虑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把组织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从而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使组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能切合实际的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

(二)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增值评价中的应用

(1)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体现的是内部审计在财务方面所做的贡献,在对财务维度进行评价要注意其产生的间接经济价值及部门成本控制,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多的通过确认和咨询手段,因此也要考虑非财务指标。

本论文主要考虑的指标有:①是否减少了组织整体的运行费用;②是否提高了其他部门的效率;③内部审计成本的控制情况,即内部审计部门自身成本的控制情况,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④是否减少了舞弊;⑤对管理流程优化的贡献。

(2)客户维度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客户维度主要回答,我们向客户提供什么,对内部审计而言客户比较广泛,主要有管理层、审计委员会以及被审计部门,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客户主要为管理层及被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客户提供审计建议时要考虑其可行性以及容易被客户接受。

本论文在客户维度主要考虑的指标有:①内部审计人员与客户是否维持良好的关系,是否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出具审计报告是否及时;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职业道德的事项;③内部审计工作是否被客户认可;④客户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⑤审计建议被采纳的比例;⑥内部审计部门被投诉的次数;⑦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否对促进组织增值做出了贡献。

(3)业务流程

在业务流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即内部审计如何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流程是执行审计计划,达到审计目标,展现部门价值的支撑。

在业务流程阶段主要考虑的指标有:①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按时完成了审计计划;②审计建议的数量,应该考虑发现重大问题提出建议的比例;③审计工作时间,衡量审计工作的效率;④审计差错率,审计工作中因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原因做出错误审计评价的情况;⑤审计工作的及时性,是否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并传达给被审计部门;⑥审计流程的持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否能致力于审计效率的提高,使审计流程得到不断改进。

(4)学习与成长

在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取得怎样的进步来适应变化和发展”,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部门人员结构配置以及创造性应用内部审计工作标准的适应能力等,增值型内部审计从传统的关注财务转变为关注内部控制、关注风险和公司治理,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只有持续加强人能保证其他三个维度的有效开展。员素质提升,形成整合能力才

在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考虑的指标有:①内部审计人员学习与培训的时间;②内部审计人员受教育的水平;③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结构是否匹配业务开展;④审计经验;⑤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能力,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應用能力。

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对内部审计增值评价,兼顾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考虑了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多个方面;各个维度的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指标进行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4

4.内部审计:基于监督的增值功能 篇四

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采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 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营活动进行审核评价, 以加强对本企业经营管理。但是, 随着21世纪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个组织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监督及评价的范围内, 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进一步的拓展, 内部审计职能开始发生转型。内部审计不再只是把防止、检查并纠正错报放在首位, 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 加强风险管理, 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本文拟用武汉钢铁集团为例, 以其对经济责任的内部审计实例来分析内部审计如何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 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1 武钢集团对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1.1 案例背景

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集团”, 武钢现有三大主业, 即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武钢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武钢的内部审计也一直被行业内部称作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先锋, 其内部审计职能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武钢集团的内部审计包含多个方面, 但我们只从经济责任审计这一方面来谈内部审计如何提升其企业价值。

1.2 武钢着重强调任期内审计

武钢全面开展绩效审计, 其动机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我们从公司数据可以看出, 武钢对全公司管理层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率均达到100%。公司还计划将审计的范围扩大到部门机构管理人员, 审计范围不断扩大, 将经济责任审计着力于任期内审计, 这种任期内审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履行其自身职责的自觉性, 大大降低了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疏漏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任期内审计涉及到管理者的职位升降以及绩效考评, 内部审计为企业员工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依据, 通过任期审计, 及时的预防和控制了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1.3 对武钢任期内审计的评价

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为武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并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成为了武钢立足于钢铁行业的一把利器。这一任期内审计也降低了管理者离任后的风险, 使得管理者能够在内审的监督下不得不提高工作绩效, 降低犯错误的意识和机会。

将离任审计转换为任期内审计, 使管理者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下, 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 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断地努力, 有效的克服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矛盾, 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尽职尽责的管理企业, 避免了管理者为谋取其私人利益而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 降低了因管理者操作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风险, 并且对管理者进行定期审查, 有利于监督和促进管理者的经营活动, 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 为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

2 使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功能的相关建议

2.1 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地位, 平行的地位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 主张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部门的重要会议, 切实了解各部门的迫切需求以及发展现状, 内审人员可以从中帮助其他部门及时地解决或预防一些问题, 使审计工作赢得其他部门的肯定与认同。

2.2 明确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

价值增值型审计这一理念在我国提出的比较晚,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 都应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 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位, 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够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增值的职能。

2.3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关键。内审部门应该不断深化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和教育活动, 增强内审人员对增值型审计工作理解, 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能从思想意识上得到转变

2.4 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益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效益为中心, 内部审计所产生的效益包含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内部审计成本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资源的投入。只有当内部审计效益大于内部审计成本时, 内部审计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节约审计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审计是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提供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为目标, 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可见, 内部审计职能从基本的监督评价提升到了价值增值的层次, 一个组织只有能够创造和增加价值, 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竞争力, 因此, 内部审计的职能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武钢集团,经济责任

参考文献

[1]邹娟.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会计, 2011, (31) :43-44.

[2]谢志华.审计与价值创造[J].审计研究, 2014, (4) :8-13.

5.嵌入式内部审计增值功能 篇五

一、嵌入到流程管理的内部审计

嵌入式增值型内部审计, 是指嵌入到企业流程管理的全过程, 成为流程管理的必备武器, 从而实现增值目标的内部审计。流程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某个经营目标的一个过程。流程管理 (BPM) 就是跨职能业务活动的设计、执行和优化, 这些业务活动由人员、流程和功能组成, 它是以流程为核心的一套管理体系, 从流程的层面切入, 密切关注流程是否增值并对流程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 (Forrester) , “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应对企业流程重组等管理环境的变化,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9年修改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 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这意味着增加价值不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可选目标, 而成为该职业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沿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思想, 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只有顾客愿意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价值才可以实现。因此, 我们可以将企业价值视为各基本业务活动环节、支持活动环节的一个函数。V=F (x i, a j) 其中:V指企业价值, x i指企业的各基本业务流程链, a j指企业的各支持活动流程。内部审计通过评价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等业务流程, 提出审计建议和再造核心业务流程, 提高基础活动的生产效率与效果。内部审计嵌入到企业流程管理中, 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实现增值目标。

内部审计嵌入到流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流程重组后所带来的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虽然减少了管理层级, 但却扩大了管理幅度, 这并没有减轻企业内部受托责任。对于高级管理层而言, 管理幅度的扩大反而增加其及时准确了解下级部门履行受托责任的难度。这需要内部审计及时跟进, 为企业高管提供各流程部门的鉴证服务;第二, 在分析各流程时, 企业主要考虑的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但是, 业务流程设计只是实现价值的合理保障, 流程有效的运行才能最终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嵌入到流程管理中, 即可为流程优化设计提供信息, 又可以为流程管理过程保驾护航, 减少企业运营中的错误与舞弊, 从而实现增值。第三, 内部审计自身也是一个流程, 运用流程管理的理念对内部审计的目标、程序等进行优化, 使之契合企业目标。

总之, 内部审计嵌入到企业流程管理, 不仅可以直接作为企业的流程优化利器, 也可以改进内审工作效率。

二、嵌入式内部审计增值的途径

作为内部审计职业的推行者,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2003, 2005) 发表多份研究报告, 研究内部审计增值途径。王光远 (2003) 对20世纪内部审计进行回顾与思考之后认为“内部审计由消极防弊、积极兴利推进到价值增值的新阶段”。诸多学者及实务界人士认为内部审计应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相整合以实现增值 (Bookal, LeRoy E.2002, 张巧良, 陈俊, 2006) 。Gerrit Sarens, Ignace De Beelde (2006) 通过对首席审计执行官进行访谈来比较美国和比利时的内部审计增值途径的区别, 结果发现在比利时, 内部审计通过关注风险管理中不足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而在美国, 内部审计通过遵循SOX法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及披露来达到增值的目标。李凤华 (2007) 以价值链为切入点分析内部管理审计在价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内部管理审计属于价值链中的支持和质量保证活动。实证证据也表示内部审计确实会影响公司绩效。比如单设内部审计部门的IPO公司治理效果就好于未单设的公司 (耿建新等, 2006) , 但单靠内部审计自身的力量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大, 只有管理层形成互动效应才能显著提升公司绩效 (郭慧, 2 0 1 0) 。蔡春等 (2011) 的研究表明对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而言, 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

因此, 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 内部审计部门能为企业增值这一理念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 但是对增值途径众说纷纭。我们认为, 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途径可用下图表示:

第一, 优化内部审计流程, 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需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及技术的变化, 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减少非增值内部审计服务,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令决策层、管理层及运营层认同并接受内部审计, 实现增值减损目的。

第二, 嵌入流程管理, 提供确认与咨询服务。确认服务通过评估企业特定环境经营和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来增加价值, 咨询服务提出直接改善企业或顾客状况的建议, 从而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通过密切跟踪企业流程, 收集信息进行确认与评价。首先, 关注企业的核心与低效流程。内部审计考虑各业务活动及支持性活动的增值能力及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 比较最佳标准与实际情况, 为企业管理决策层优化流程提供建议。其次, 评价监督企业流程运行过程, 开展“参与式”审计。内部审计应改变传统的“事后”提供结论的审计模式, 而是主动参与企业运营过程, 及时报告及评价运营过程中的偏差, 可以提高各部门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而合理保障企业有效运营。最后, 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 对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都有深入而敏锐的了解。通过分析管理层及决策层的需求, 内部审计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为管理当局评价内部控制, 识别应对风险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发挥决策支持功能, 提出管理制度及经营控制等有针对性建议, 提高经营效率、控制消耗、减少浪费, 增加企业价值。

第三, 加强内部审计客观性, 发挥“威慑”作用。内部审计另一隐型的增值途径是其“威慑”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客观的存在, 在企业里扮演着“警察”与“顾问”的角色。前者主要提供确认服务, 对企业流程、内部控制等进行评价监督;后者为企业提供咨询。内部审计的“警察”角色警示着企业的各级员工不可舞弊,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同时, 由于嵌入式内部审计及时监控企业流程, 使舞弊者难寻舞弊机会。这种“威慑”作用可以降低企业的控制风险, 从而达到减损增值目的。

三、嵌入式内部审计面临的冲突

田中禾等 (2007) 运用价值管理理论, 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其独立性, 以得到各方支持。当内部审计嵌入到流程之中时, 与“独立性”却存在潜在的冲突。增值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 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保证形式和实质的独立, 减少环境对内部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 这不免使内部审计人员与职能部门形成一道屏障, 影响内部审计提供咨询。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人员掌握组织具体情况并结合多领域知识体系, 与其他部门人员合作,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 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独立性会适得其反。两者如何协调, 这是内部审计变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在面临冲突时, 需要的是处理策略, 而不是去设想消除这种冲突。有时, 适当的矛盾和紧张因素对组织的肌体健康是有利的。

如何处理增值与独立性的关系, 以开展嵌入式增值型内部审计建议,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变观念, 重新审视独立性原则。审计中的独立性, 是为了保障审计人员在发表报告时能客观而不受影响。独立性只是一种形式的要求, 对于外部审计而言, 独立于被审单位, 有助保持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信任。但是内部审计的目标, 更重要是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传统内部审计受到“独立性”原则的影响, 避免任何会涉及并参与到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这种理念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但却在顾客需要内部审计专家建议时关闭了大门。因此, 内部审计不能将“独立性”绝对化, 更重要是保持实质的客观。

二是合理安排资源, 协调内部审计增值与独立冲突。企业在设立组织结构时, 令内部审计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内部审计负责人列席高管层会议, 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人员抛却内部审计的神秘感, 更加深入更加接近客户, 双方互相理解, 更好地解决问题, 让客户了解内部审计;主动了解经营中的具体问题, 能很大程度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上一篇:托福考试遭遇阅读加试怎么办下一篇: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规定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