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精选5篇)
1.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 篇一
第2课 抗美援朝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分析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重点
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最可爱的人”。难点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路高歌奔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浴血奋战。他们为什么要远赴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见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抗美援朝的原因
史料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南北分界线,分别为苏军受降区和美军受降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史料2 1950年8月27日,美军出动B-29重型轰炸机、P-51战斗机等先后5批13架次,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临江、安东地区上空轰炸扫射,炸死中国居民3人,炸伤21人,炸坏火车机车、客车、守护车5辆,炸坏卡车2辆。
史料3 美国第七舰队闯入台湾海峡。
教师:朝鲜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措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回答)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史料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史料5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彭德怀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能按兵不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家卫国。2.抗美援朝的经过
史料1 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是指自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战起至1951年6月10日期间发生的五次战役级战斗。主要作战目标为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李承晚政府的南朝鲜军。
史料2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图。
史料3 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 史料4 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教师:抗美援朝是在什么时间开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谁? 学生: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
教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如何?
学生: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代表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史料1 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款项,折合新人民币为55 650亿元,可买飞机3 710架。史料2 1992年3月22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来到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常香玉号”飞机。这架米格-15歼击机是50多年前,常香玉为支援抗美援朝,用义演所得的15亿270万元(人民币旧币)购买,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史料3 这场战争美国动用了自己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1/2,直接军费达200多亿美元。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先进武器,几易主帅,仍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美国侵略者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
教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方国内人民坚决支持和拥护。全国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以实际行动支援战争。
教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总结指出:
(1)战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4)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教师:抗美援朝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它的胜利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归纳:
(1)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使我国建立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经验。
(5)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由于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史料1 上甘岭战役
敌我反复争夺阵地59次,敌人共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 000余枚,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击落击伤敌人飞机270余架,山头被削低2米,随手抓把土,就可以数出32粒弹片,一截一米不到的树杆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史料2 黄继光和邱少云。
史料3 黄继光(1931-1952),四川中江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前进而英勇牺牲。
史料4 邱少云(1926-1952),四川铜梁人,在潜伏时,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和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教师: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继光和邱少云身上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因为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战五捷,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2课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意义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2.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 篇二
导学案的使用变和教学模式。笔者在长期的改变开始, 的实践中其次便是, ︱︱︱︱摸索出了以下三步法, 在此提出, 和大
家共勉。
一、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江
苏邳
1. 自主学习
教师导入新课后, 对学习目标进州行明确, 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导学案
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荐重难点;写出自学提纲;找出疑难问清
伟
题;在组长主持下进行组内交流, 得到共同认识和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 首先教师以新旧的两张照片来对比, 引出“新旧‘四大件’”;接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 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掌握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 小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学、勾画, 并将学习所得形成提纲, 组内进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的提出。为此, 教师可以用难度较小的题目来进行自学的检测。
2. 合作探究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来设计探究题目, 以“议一议、说一说、讲一讲”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 通过讨论来获得新的认识。
如本课时的学习中: (1) 说一说:改革开放前和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 (2) 议一议:“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解决难点“对改革开放后,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而问题二是为了解决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如此一来, 重难点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避免了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教授。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并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 而是要和学生一起讨论, 及时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肯定或引导。合作探究在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做到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二、小组展示, 评价内化
1. 小组展示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 让知识形成系统性。如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对比得到了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单一、物质匮乏、而现在人们吃得好、住得好, 收入增加了、思想解放了等认识。此时, 教师就要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汇总, 形成统一认识。如本课教师板书“衣食住行的变迁———基本实现小康;就业和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2. 评价内化
在这个环节中,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鼓励, 在此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由知识向技能过渡, 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提高应用能力。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如在本课中, 学生通过小组内探究学习和组间讨论对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有了具体认识, 但对经济发展下面临的实际提出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 如何进行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 同时引导学生来讨论这一问题。如以“请你支招”环节来进行, 这和教材的114页“动脑经”就结合起来了。再如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 也可以创设情境, 结合“铁饭碗”的讨论来进行解决。
三、及时检测, 巩固提高
到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什么收获、知识是否掌握、技能是否形成, 这还需要定量的评价手段来进行。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 提倡当堂检测、当堂内化、巩固提高。在检测中, 教师要注意题目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结合, 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
1. 双基检测
主要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度, 让学生将当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 巩固提高。如在本次教学中, 以多项选择题“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A:人们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B:居民凭粮票、邮票购买食品;C:人们的多样化;D:私家车逐渐增多”一类的问题来进行检测。也可以用简单的题来进行, 如“请简述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一类。
2.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更多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的设置和形式上也更灵活, 在问题的难度上更大些。如在本课时中,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改革前后我国人们生活的变化, 可以用“材料题”来进行, 也可以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
目前, 高效课堂在各省市逐渐进行试点, 其实, 高效课堂的创建还是以自主学习模式为基础的, 注重的还是学生的全面参与和提高, 依然坚持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结合, 操作上更注重过程的高效。新课改的过程中, 作为历史教师, 不但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更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方能让改革得实效、促发展。
笔者在设计《好玩的陶艺》一课时, 依据“激趣———解疑———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在轻音乐播放的背景下欣赏图片。首先设计三个问题问学生: (1) 什么是陶艺? (2)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陶艺? (3) 你了解陶艺吗?它们在生活中都应用到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这里主要依据大纲要求, 学习内容图文并茂, 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古筝音乐的渲染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认识陶艺定义、起源、历史、应用。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 体会到陶艺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着引领学生通过视频、网页搜索、掌握有关陶艺的制作过程、方法、工具等一些跟陶艺有关的资料。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文件夹, 把一些好的知识图片保存到文件夹中。教师给出要搜索的重点问题:陶艺制作方法, 过程, 装饰方法。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的体现, 同时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体现。它还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及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 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地了解。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 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而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体验阶段, 继续设计两个问题: (1) 你收集的图片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完成的, 如果是你来完成它, 你会在加些什么方法。 (2) 你在实践中打算如何设计, 采用什么方法?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为学生提供了以中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等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 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具体案例。
一、激趣
﹃激趣
苏玩好解江靖的疑
例践
﹄的美术课堂
师:你们知道“中国”的英文是什么吗?生:China!师:很好,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被叫做“China”呢?生:因为“china”是瓷器的意思, 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师:恩, 同学们回答得简单明了。以陶瓷 (china) 的闻名世界而得名, 这是被公认的原因。此外中国被称为“China”还有不少的其他来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一下。那么同学们, 听了我刚才的提问和课桌上的这件作品, 可以猜到我们今天学什么了吧。就是陶艺创作! (学生活动:由“中国”展开对陶瓷的联想)
二、解疑
师: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追其根源也有近万年的历史, 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 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 我国在商代发明了瓷器。中国被世界誉为陶瓷的故乡。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 还提供艺术的享受。现在, 陶瓷器具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三、实践
3.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 篇三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A.红军强渡大渡河 B.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C.红军四渡赤水 D.遵义会议的召开
2.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体现了长征()A.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实现了党工作重心转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下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中,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A.① B.② C.③ D.④ 4.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5.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遵义会议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6.“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三大主力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7.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8.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3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大会议。它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次会议是在哪一军事行动中召开的()
A.长征 B.井冈山会师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北伐
11.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A.南湖游船开天地 B.八一枪声建军队
C.遵义会议扭乾坤D.井冈会师创新路 13.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14.“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5.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指的是()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16.下列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是()A.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17.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18.2017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3周年。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从此()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9.《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B.不怕艰难险阻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D.革命英雄主义 20.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21.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发生在下图中的()A.a处 B.b处 C.c处 D.d处
二、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24.阅读材料: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1)材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中写下的诗句,那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长征的出发地点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3)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25.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2)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途中,我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事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5.DBDBA 6-10.DBDBA 11-15.BCCCD 16-20.DBDCD 21.B 22.(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3)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3.(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4)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4.(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瑞金、会宁(3)遭义会议
25.(1)以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为代表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劐”的失败。(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 篇四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青铜,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大致了解青铜铸造工艺的过程。在想象、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划分青铜器种类。认识并欣赏部分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等,能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赏析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在识别、欣赏青铜名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商周的青铜文明,的确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
欣赏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欣赏能力。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讲解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欣赏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媒体
计算机与软件,投影仪。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漫画,猜成语。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漫画《问鼎中原》和《一言九鼎》,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幅漫画画的是什么成语故事?(学生回答:问鼎中原、一言九鼎。)
不错。问鼎中原是我们学习第二学习主题春秋争霸一课时学过的一个成语。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除了这两个成语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和鼎有关的成语?
(学生回答:三足鼎立、人声鼎沸、大名鼎鼎……)
同学们说了不少和鼎有关的成语,谁来告诉我鼎究竟是什么东西?
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最初是一种炊器,多用于祭祀或典礼时盛煮鱼猪牛羊肉等食物,相当于现在的锅。到后来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今天我们除了要认识鼎,还要学习其他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又瑰丽的青铜艺术世界吧。
(二)新课学习:
整篇课文分为三大版块:冶铸技术篇、器物分类篇和精品赏析篇,三大版块体现了青铜艺术的三个特点:技术高超,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三个版块是开启青铜艺术世界的三把钥匙。首先让我们进入冶铸技术篇。冶铸技术篇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根据提示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了解什么是青铜,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属于青铜时代。
(学生阅读后回答:青铜是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历史上称夏、商、西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教师在大屏幕上给出阅读材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提问:从阅读材料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和青铜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
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铸造的青铜重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
首先是把铜、锡、铅等几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入坩埚中,加热熔化,然后将合金溶液灌注入陶范里。冷却后撤去陶范,再精心修饰,青铜器就制造出来了。再通过一个计算题体会铸造司母戊鼎工程的浩大和工艺的精巧。
计算题: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1.9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3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学生回答:70个坩埚,140平方米,210个人)
文字介绍比较抽象,我们借助flash动画播放一个青铜酒器觯(zhi)的铸造过程,来形象生动的感知青铜器是如何铸造出来的。播放flash动画:块范法铸造青铜觯的过程。
1.用特制的塑模泥土,做成一个跟待铸的觯外型一样的实心泥模,然后在上面雕刻花纹。
2.泥模干后,在上面分块翻制外模。外模依器型的需要,分成若干块。由于觯的形体比较简单,器身部分只用前后两块大模,在加上口部和底部两块模就可以了。3.修整外模,加刻精细的花纹,并且控制花纹组织的均匀。
4.在觯模的底部,制作一个铭文模,以便铸成后,觯的底部会留有铭文。5.在实心泥模的表面上刮去一层厚度,这样在外模和实心泥模合在一起后,两者间便会形成空隙。这层空隙就是待铸的觯的厚度了。
6.将内模和外模合在一起,以子母榫相互扣合,以免错位。并且留出喇叭形的浇口,然后用大约摄氏600度的温度,将泥模预热。
7.把熔化的铜液从喇叭形的浇口注入,浇口旁边有排除空气的小孔。
8.等待青铜溶液凝固后,敲碎铸模,取出青铜觯,然后再经过细部的修整、打磨,一件金光闪闪的青铜觯就完成了。其他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也大致如此。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青铜器冶铸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巧夺天工或类似的表述)
我国古代先人利用巧夺天工的技术铸造出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青铜器的分类。器物分类篇
学生用两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大致了解从用途上划分,青铜器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竞赛。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四组五类青铜器图片,分别是: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线归类,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大屏幕上进行连线,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组。游戏后教师引导提问:“青铜器是青铜冶铸技术的成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实用。请想一想,除了刚才提到的外,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青铜器种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种类繁多或类似的表述)精品赏析篇
在种类繁多的青铜器中有不少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珍品。在精品赏析篇中我们不仅会欣赏到一些难得的艺术珍品,还要初步学会赏析青铜器的方法。1.四羊方尊(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
步骤(1):展示四羊方尊图片,学生整体感知。
步骤(2):教师引导提问:“四羊方尊究竟美在何处?”学生分组讨论,畅谈自己的感受。
步骤(3):教师引导观赏,介绍赏析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赏析:数据分析,整体欣赏和细节欣赏。并给出参考资料。
数据分析: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4.5公斤。通过数据,我们大致了解了四羊方尊的大小和重量。
整体造型:四羊方尊整体造型别致奇特,整体器型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得体。它集线雕、浮雕、立体雕塑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是我国上古文明的瑰宝。
细节欣赏:尊的颈部铸有蕉叶,蕉叶上的花纹叫夔形纹。夔是古代龙的一种,象 4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征王权。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用狰狞的面目体现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可逾越。肩部有四条龙蟠缠在四周,尊的腹部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羊大为美,含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间都铸有棱脊,增强了造型的气势,使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体现出商朝的威严法度。全器上下线条光洁刚劲。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术,就很难达到整个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步骤(4):学生归纳此尊的特点:造型奇特,纹饰瑰丽。2.司母戊鼎(以学生模仿讲解为主)步骤(1):展示图片,学生整体感知。
步骤(2):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欣赏的感受,简单谈谈对司母戊鼎的初步印象。步骤(3):学生模仿上述欣赏方法,参照课文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数据分析、整体造型、纹饰图案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讲解。参考资料:
数据分析: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整体造型:立耳,柱足,腹长方形,形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纹饰欣赏:饰饕餮纹,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此鼎据考证,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步骤(4):教师点评学生的赏析讲解。
3.三星堆青铜器(以多媒体影片播放欣赏为主)
首先是整体欣赏,让音乐、画面将学生带入一个青铜艺术的世界。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的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相同,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三星堆遗址就是长江上游地区中华文明最杰出的代表。它的奢华在许多方面为中原所不及,它是三千多年前傲视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南方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出土的各种器物,它们有的被神化了,而有的又具有写实风格,动物雕像形象生动,制作传神,植物的创作也似乎被注入了灵性,它们有的纯朴古拙,有的诡谲神秘,将怪异的“形”与神秘的“神”相结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然后是三星堆青铜器珍品欣赏,包括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青铜大立人,可以根 5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据时间进行选择欣赏。每段影片之后都有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青铜大立人:青铜大立人身高172公分,加基座通高262公分,重180公斤。青铜立人像头戴华美冠冕,身披法带,穿龙纹左衽燕尾长襟衣,粗眉大眼,威风凛凛,双手夸张地握成环形,赤足佩脚镯立于双层方座之上,给人以高贵雍容、生动精美之感。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形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得出奇的双手,所执何物,费人猜思。思考题:根据大立人的头饰和衣着,请判断他在古蜀王国中的地位,并说明原因。(学生讨论后回答)
青铜面具:青铜纵目面具,通宽138公分,通高65公分,眼球柱状向外突出长达16公分,最奇特的是它的招风大耳,许多年轻人把它视做外星人。古代史书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这是否意味着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们真的是天外来客?还是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是早期蜀王蚕丛的神像?甲骨文的古“蜀”字的上部象征纵目,纵目人像与《华阳国志.蜀志》有关蚕丛纵目的记载正相吻合。
思考题: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此面具还可能来自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回答)
青铜神树:通天神树全是用青铜铸造,高达384厘米,最上端的部分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符合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每枝朝不同方向弯成弓形,上面挂满了“果实”;神树上还有一条龙,从树顶上蜿蜒而下,栩栩如生。这棵神树结构复杂的造型、精美独特的工艺,可谓举世无双。思考题: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学生讨论后回答)
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这些青铜器珍品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工艺精湛或类似的表述)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它是中国文化灿烂的篇章。自从发现了青铜材质,人类从原始阶段进入到一个文明的时代,青铜是这一时代鲜明的标志。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经历过青铜时代,唯 6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有古代中国赋予青铜器重要的社会意义,深厚的精神內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
(三)美文、美器欣赏。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物,同时富有感情的朗诵文章,让学生感受青铜之美,产生共鸣,得到情感的升华。
文章内容: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时,总感到有一种神力在震撼我的心灵,令我崇敬而流连----它那硕大和精巧的形体,凝重和庄严的气质,无不显示出王权的威严、神权的尊贵;
它那和谐流畅的线条与通体巧夺天工的图饰,展示出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璀璨的思想。图腾之精神幻化出的巨力点燃了那个刚刚从蛮荒中蹒跚而来的时代的文明之光,并成为后来华夏民族坚强意志的巍巍大厦;
它那铜绿斑斑的外表,在久远的年代中剥蚀着,但那由血与火铸就的厚重历史的内核,却永远不会被风化。
由青铜器构成的青铜文明,始终昭示出英雄时代的辉煌和不灭的伟力;人的力量,历史的力量,时代的精神,使青铜文明灼灼发光,耀眼四射,恰如丰碑般的崇高而魅力不朽!
(四)课外拓展:
学生活动:1.“我是小小欣赏家”。学生回忆本课欣赏过的青铜器精品,然后选择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大致画下来并运用这节课学过的鉴赏方法将欣赏时的感受写下来。
2.课后用橡皮泥模仿或创作一件青铜器,并在课外活动中交流展示。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也尽量避免干瘪的说教和严谨的理论分析,而尽量采用观看漫画、互动游戏、影片播放、问题讨论等符合青少年思维方式的方法,让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将历史知识与艺术欣赏结合起来是本课的特点之一,我将这一思路贯穿到整个教 7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学当中,力求在历史知识和艺术欣赏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为本课的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欣赏青铜之美,领略艺术之美,感受历史的厚重,感知附着在青铜器物上的人的力量、历史的沉淀和当时历史文化的沉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能力要求之一。如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完三星堆青铜器珍品后提出的思考题: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这个青铜面具还可能来自于什么地方?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等,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问题意识。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段和青铜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得到收获,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点评
《青铜艺术的杰出成就》一课属介绍、说明类历史知识,教师很难用叙述、描写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容易出现枯燥、干瘪而难以激活学生思维,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结果。而饶振宇老师上的这一课,却别开生面,完全打破了程式化、概念化的教学模式,全课以“美”为统帅,以美的欣赏,美的教育贯穿于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之中,使原本枯燥、单调的青铜器及其知识变得清新、活泼起来,并具有令人想象、流连、咀嚼、回味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在数字化平台上利用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色彩和可感性强的冶铸技术工艺图,创设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迅速获取信息,并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的较为真实的、生动的情景(而非简单的电子黑板),8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5.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 篇五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建立等历史史实。
能力目标:是学生初步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较深层次认识。英宪章运动是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应运而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水平后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一、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学习难点: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其根本原因是是什么?
2、拉美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运动有何联系?其异同点是什么?
(二)预习导航: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_________越来越富有,_________的待遇却很差。________,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2、1836—1848年间,_____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因此得名为_________运动。
3、宪章运动得到广泛的支持,是世界上第一次____________运动。4、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了长期合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5、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1871年3月政府军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5月21日至28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
7、公社失败后,欧仁·鲍狄埃创作了《________》的歌词,后来由___________谱曲,在全世界广泛传唱起来。
(三)新课学习
任务一 英国宪章运动
1.阅读106页内容,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归纳宪章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2.英国宪章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权利能够真正实现吗?为什么?
3.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它与后来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任务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阅读107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提示:诞生在什么社会之下,该社会此时发展情况
比以前如何,这样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产生怎样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除此以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还有哪些原因?
2、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包括那几部分?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发表有何意义?
任务三 巴黎公社
阅读10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巴黎公社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提示:新理论的创立;革命传统;突发事件三个方
面去讨论)
2、巴黎公社政权性质如何?其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五、拓展延伸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1.19世纪30年代开始,欧洲工人运动兴起,其中 “宪章运动”发生在()A.首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B.首先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
C.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 D.首先发表《人权宣言》的国家
2、请按时间排列下列事件的正确顺序()
① 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②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③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④ 英国宪章运动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八年级历史下17课教案】推荐阅读: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案】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1-09
八年级历史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09-25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06-17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12-03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格式10-04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06-20
八年级历史上册 记忆歌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09-25
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9-20课人教版)11-07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07-2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