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国旗下演讲(精选6篇)
1.关于学习的国旗下演讲 篇一
国旗下讲话 演讲稿 关于学习。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功夫。为此我先讲一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日开始,每天做300下,各位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8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各位:“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要想成就一翻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各位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学习就需要恒心,需要持之以恒。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副毛泽东同志的一副对联,大概如下:上联是: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下联是:最无益,就怕一日曝十日寒。
2.关于学习的国旗下演讲 篇二
关键词:有效学习,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坚持评价,创新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继承人类文明的同时, 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值得每一位新课程教师深深地思考。笔者正处于不断地探索与实验之中, 个人认为, 在课堂上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进行有效学习, 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我想尽办法合理创设情境, 使学生“动”起来, 唤醒他们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追求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又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协作。在竞争中有合作, 在合作中有竞争。在宽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合作竞争中学会了成长。在学生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沟通的意识和概念后, 建立结构合理, 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关键。信息技术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由于个体差异,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行之有效的, 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与分工, 都有表现自己最亮一面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 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要让每个人认识到, 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其他同学负责, 使每一位同学的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精神世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自己是探索者、发现者。教师应不断地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的欲望, 并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使其愿望得以实现。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提问,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 解决问题的方式应为互动释疑。可采取生生互动释疑、师生互动释疑等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 以此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火花,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以《制作动画“滚动的小球”》为例, 好多同学只是按照课本内容制作出从左到右的滚动轨迹, 有的同学就提出疑问:“可不可以让小球沿着不同轨迹运动呢?”还有的同学问到:“老师, 能让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变色吗?”“能使小球消失吗?”作为教师, 我真的很高兴, 这些学生问的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操作技巧, 我很兴奋地告诉他们:“能, 都可以, 那么你们能给老师一个惊喜吗?能自己做出来吗?我很期待哦!”整个课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发言踊跃, 带着疑问在操作, 有些同学在互相议论着解决方案, 有的同学没多久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遇到难题时我略加指导一下, 这一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激励评价, 稳定学生热情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可直接对学生学习成绩、合作能力及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应多采用鼓励性语言, 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不论多好的评价, 只要时间一长就会失去作用, 所以要常变常新, 以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如“你的构思很不错, 与众不同。”“你制作的速度很快, 很熟练!”“你比老师还棒!”“你的操作能力比前段时间提高了好多!”……课堂上, 还可以设些奖项, 如:最佳思路奖、优秀小老师、创新达人、“电脑高手”……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更有热情, 更有兴趣, 使每一节课都是高效率的,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3.关于文明的国旗下的演讲 篇三
你们好!
五月,火热的季节,阳光灿烂,生机勃勃,全国上下到处都弥漫着文明礼仪的芬香。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明天,面对时代的召唤,历史的期盼,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争做文明礼仪的典范。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文明礼仪就是我们希望的种子,就是我们成功的种子。那么我们怎样做到讲文明懂礼仪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在家里:我们要孝敬父母。为了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我们要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关心体贴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孔融让梨”的故事,流芳百世,我们不要总把自己当作“小皇帝”,“小公主”,要学会谦让,谦让会使别人快乐,我们要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学校:我们要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友爱互助。仪表上要:着装整洁,大方得体,头正肩平,胸宽背直,体现出新时代学生篷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升旗仪式,最为庄严,我们要端正肃立,精神饱满,高唱国歌。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发呆。课间休息时: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我们还要爱护花草树木,不攀爬,不践踏,不采摘。受到帮助时,诚恳地说声“谢谢”。犯了错误时,勇敢地说声“对不起”。受到致谢时,谦虚地说声“没关系”。遇到因难时,恭敬地说声“请”字。
在社会上:我们要讲究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举止文明,轻声细语,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生命,关爱孤寡老人和边远山区的失学儿童。公交车上,主动让个座,别人有困难时,热情伸把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你我他,大家都为社会这个大家庭做些努力,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繁荣!
文明是春风,它温暖地吹拂着我们的心田;礼仪是鲜花,它热情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处处盛开!
4.关于热爱生活的国旗下演讲 篇四
大家好!
童年就像一杯纯洁无暇的白开水,我们向里面加入任何颜料,它都会小心收藏,永远得刻在我们脑海之中。让我们舍不得,更不忍心去触碰那些美好的回忆……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寒假的一个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一行行黑色字体忽起忽落……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开始,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去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家开了间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幼小的阿廖沙曾经被他用树枝抽的失去知觉。他还曾暗自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欧。在这样一个冲满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体会了一个痛苦和丑恶并存的人间。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中,也有温暖和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租母和另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能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胸怀。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如阳光对植物的不可或缺,被高尔基写的很真实,很伟大。
很幸福的童年如今有的是,现在我们有疼爱我们的父母,有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有庇护我们的爷爷奶奶……
5.关于诚信的国旗下演讲稿 篇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实守信,一路同行》,范文之演讲稿:诚实守信,一路同行 国旗下演讲。
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守信,就是讲信用,守诺言,言而有信。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
从小我们都在接受着“诚信”的教育:孩童时,“拉勾勾”的游戏让我们懂得了“说话要算话”;“狼来了”的故事警示我们欺骗别人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上了学,老师们用一篇篇课文,一番番谈话,一个个例证教导我们要成为诚实、守信的人:我们知道了作业不要抄袭,考试不要作弊,不要欺骗他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要如约完成……
可是我们的身边却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与同学约好时间却没有准时出现,考试时左看右望,抄袭作弊,明明没写作业却撒谎说忘在家里,借了同学的东西迟迟不肯归还……种.种这些现象是否曾发生在你,我,他的身上?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嘛,我们还小,等我们长大了,作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一个小小的蚁洞如果不能及时填堵,早晚有一天,千里长堤就会坍塌。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
听大人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妈妈老来得子,非常宠爱。孩子四岁的时候在外面捡了一本小画书,拿给妈妈,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看我的宝宝有多棒,竟然捡了一本书,看吧看吧。”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很高兴。又过了一阵子,孩子拿回来一支笔给妈妈,妈妈依旧没有说什么。就这样,孩子从捡别人丢失的东西,到拿别人的东西,再到长大以后抢别人的东西,越陷越深,终于有一天走进了法庭的大门。当法庭宣判完毕,问儿子还有什么话说的时候,这位儿子慢慢转向正老泪纵横看着自己的妈妈,说了一句话:“如果在我捡了第一本小画书的时候,你就告诉我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那么今天我就不会站在这里。”是啊,如果当初妈妈这样告诉儿子:“这是别的小朋友的书,你在哪里捡的,那个小朋友丢了书会很着急的,咱们去问问吧。”也许事情就会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一种在小事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只会让我们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句古话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关于学习的国旗下演讲 篇六
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 有赖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小班教育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可能, 同时探究学习也是目前各小班化教育的学校教师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 从探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两方面, 谈谈如何在小班化背景下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的问题。
1. 明确探究目标——个个参与, 获得快乐体验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必须明确, 想要探讨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 教师要心中有数。目标的制定要密切结合小班化学生的学情, 不可制定难度过大、范围太广的目标, 也不宜制定让学生信手拈来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 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 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 学生才会乐于主动投身到探究活动中, 在探究活动中才会有学习的感悟和愉快的体验。
今年是辛亥革命101周年, 为引导学生明确历史重任, 认识中国一百年来争取独立解放、国强民富的奋斗历程,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笔者开展了“你怎样看辛亥革命”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我要求学生从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等不同角度设计研究课题。根据选择的课题进行分组, 每组少则2~3人, 多则6~8人, 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
经过各小组认真的研究, 得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认为辛亥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 因为在政治方面,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方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思想文化方面, 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但也有学生认为辛亥革命以后, 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革命果实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从1913年解散国民党到1914年底修改总统选举法, 袁世凯很快把孙中山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一步一步破坏殆尽,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取得真正的胜利。
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 以问题为中心, 以讨论为交流方式, 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 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 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 (包括教师) 都成为研究者。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 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创设历史情境——发挥优势, 分享教育资源
历史史实有着过去性, 无法再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历史场景, 转变历史课堂的沉闷气氛, 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学生对相关的历史史实产生亲近感进而认同它, 使学生在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探究历史真相。
在《近现代中国的生活变迁》课上,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鸦片战争后的一位农民, 你的衣食住行会有哪些变化?假如你是一位生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知识分子, 你的生活又会有哪些变化?学生阅读课文后, 可以扮演农民、知识分子等各种角色, 然后用语言描述当时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并谈谈感受, 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少, 而学生借助角色模拟的形式, 在展示自己、增强自信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修养, 从而更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 传授探究方法——加强引导, 激发探究欲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必须传授学生一些如何利用资料的探究方法。让学生明白, 历史史实有其客观性和真实性, 我们要探索历史真相必须依靠真实的历史资料, 不能随意发挥想象, 必须做到“论从史出”。
史料法是最直接、最常用的历史研究方法, 学生们通过研读历史资料, 获取历史信息, 最后形成自己的历史认知。在《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各课题组学生围绕教科书的史料, 又通过借阅其他历史书籍、上网等形式搜集了围绕主题的历史图片、照片、影像以及实物资料。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鉴别, 去伪存真, 并明确每一份史料的背景资料。平时都是教师准备好历史资料学生看现成的, 现在变成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为搜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探究性学习的历史资料, 学生主动对家乡、家庭及其成员进行了调查访问, 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交流, 继而整理归纳、分析并形成结论, 这其实就是调查法。学生分工合作, 积极参与, 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行历史探究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设合理方法, 引导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 有步骤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4. 开展合作学习——团结互助, 增强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强调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 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而小班化教育则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小班化教育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既彰显个性、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又增强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每个学生展现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每个小组都可能有各方面能力强弱不一的学生。此时, 教师必须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 对合作学习的操作规范提出明确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到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任务, 确保每个成员有交流协作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平等、互助意识。鉴于此, 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精选议题。合作学习的中心议题必须有探讨的价值, 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重点内容。第二, 制作一张小组合作探究的表格, 发给学生。内容包括探讨的中心问题、小组达成的共识和存在的疑惑等, 以确保合作探讨落到实处。第三, 小组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4~6人最好。必须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合作, 以使每个人都有收获。第四, 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全面统筹, 有的记录, 有的归纳概括, 有的代表小组发言, 确保发挥特长, 人人参与。第五, 要有成果。第六, 各组代表发言后, 教师要有精辟的点评, 充分肯定各组的亮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尽显每个学生的长处, 能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
【关于学习的国旗下演讲】推荐阅读:
关于播种理想努力学习的国旗下的讲话08-24
关于博爱的国旗下演讲09-03
学习雷锋树新风的国旗下演讲稿08-02
关于全力拼搏的国旗下演讲稿10-09
关于读书国旗下演讲11-16
认真学习国旗下演讲稿09-20
关于期末考试心态的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08-18
关于学校卫生国旗下演讲稿06-11
第17周国旗下演讲稿勤奋学习10-20
关于新学期的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5则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