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作文教案(共12篇)
1.小学中段作文教案 篇一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新课标中中段写作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小学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我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其实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教师就不要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要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新课标》指出:中段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要他愿意去写。其实孩子自己周围的景、物、事是他最愿意去写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习作中的最大困难,我们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地投入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习作时时、事事可写。
比如说,三年级上下两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作文都是景的作文。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让融融春意拨动学生的心弦,有的孩子写的一处景就是他生活的小区,蓝溪谷地,她就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了小区的景色,这就是她愿意去写的东西;活动日,可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节目;课余时,可鼓励学生动手栽花浇树养小动物;在假期内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鸟语、亲情、阳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习作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他们在习作时自然有事可述、有理可析、有感可抒。
结合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和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我也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好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
二、积累生活素材,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材料
大家都晓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要解决有米下锅的难题,就要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因此,我认为:要想学生写好作文,我们教师有必要教我们的学生建立一座自己的“材料仓库”。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不犯难,巧妇也不会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由于孩子的生活空间有限,往往只局限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奔忙于课本、试卷之中,生活经历不多,对社会了解甚少,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实践和充分地体验、感受。
(1)在作文之前,组织学生做游戏。如玩“贴鼻子”“拔河”“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一个班习作水平的悬殊过大,具体可分为三分之一的学生已能独立完成主题习作,能达到有中心,语句顺畅,有条理的课标要求,三分之一学生基本达到,但仍需旁人做简单引导,并在内容的选择上偶尔会出现偏差;剩下的学生为“困难户”,根本没进入习作状态。上学期我对习作教学定位的目标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我尝试从学生最为喜欢的“游戏”进入习作专项引导。我们追求的最佳时机就是努力将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实现“让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游戏中创设的情景最为轻松快乐,没人舍得游离于游戏之外。此刻
师生处于放松状态,有了好的情感基调,师生的思维是最为活跃时,相信这样的对话将是最自然、天真的,语言也最为生动,学生间相互学习启发的空间也随之增大。游戏中,时时有欢乐、舒心的笑声响起!
如三年级上期的一个观察日记,我用两个烧杯,分别装了一块马铃薯,再在其中一个杯中放了盐,马铃薯就浮起来了。当孩子们看到这一现象都惊讶不已,然后我就在他们面前重新做了这个实验,每一个步骤都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了,一节课下来,在教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很乐意,基本上95%的学生已达成,且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习作达到优秀,超过了以往任一次习作,有85%的学生对此次习作持满意态度,认为自己有信心写好文章。还可以进行“集体作文”,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
(2)组织学生进行有意观察。如开展“找春天”“找秋天”等活动。
(3)适当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提供条件。如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三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是写关于环保的作文,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解家乡环境污染的综合实践活动,周末很多孩子们走上街头,沿着学校附近小河了解了小河的污染情况和原因。后来,有些孩子写出了红槽房清水溪污染的状况,有些孩子写出了“救救清水溪”的倡议书,还有些孩子在后来的单元科普想象作文中竟写出了发明“吃垃圾的鞋子”的奇思妙想。
可见,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
三、积累语言,为习作表达作准备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仅有原始的生活素材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仍无法写好作文。尝试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多看课外书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积累语言,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更是积累语言的捷径。指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自己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或者整理在卡片上,然后制成活页用线穿起来,等到作文时根据需要充实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增添秀色。好词佳句要求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因为背诵,书面语的各个言语要素,会在学生的大脑留下深刻系统的印象,一旦遇到外在的刺激,就会凭借大脑留下的痕迹进行筛选,准确表达出来。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
背诵。除了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如,这次写景的作文中,我班的一名女同学在文中用到了“”一句诗,让作文增光不少。
可见,教会学生建造一座“习作仓库”是学生快速写好作文的好方法。
四、抓实诵读课文或精彩语段进行仿写。为运用准备材料,在平常训练中,总是让学生欣赏诵读,在愉悦中乐意进行,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而且激发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欣赏理解能力,实现学生能自己主动积极找美文读背。利用多种形式训练语句的表达能力。如上期课检出现了这样一题,运用走进、放下、拿出、准备等词语,写上课铃响后,你该怎么做。这种形式,也很利于学生积累、归类、理解和运用语言。以课文为契机,加强模仿训练。如《荷花》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排比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姿态的美。我先让学生体会这种说法的作用,再模仿。学生快乐地说出了许多,如操场上、文具店里、一堆气球等等,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让孩子们自己写一种花,我改了改,可一些水果也可以写蔬菜。这样现学现炒的方式效果也很不错。
利用排序训练,提升学生对语序、语感的灵敏度。①乱词排句,给予一组词语,让学生组成句子,或把某个句子的各个词打乱,让学生排成句子,还可以给一组,让学生挑选其中某些词组成句子。②乱句排序。排序训练,能有效地使学生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减少病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搜集健康优美的广告词、歌词、广播电视中的精彩词语、生活中的鲜活词语,书籍、报刊中、网络里的好词好句,摘录记忆。我以丰富学生语言,为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让学生成为了语言富翁,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运用能力强了,表达能力就自然提高了。习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五、“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只写不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在评改时要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认为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检查审题是否正确。审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中段作文,多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所进行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审题,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指导学生检查审题是否正确。如何检查审题是否正确呢?
从找题目中心,重新理解题意。如《我最爱的一位老师》,中心语是“老师”,这个题目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写老师,语文老师、数学其他教师均可;二是“我”最爱的;三是只写一位。这样弄清题意后,再看原文内容是不是与其相符,如果有问题,就应该修改。
2.检查写作的重点。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题眼,它常常是题目的主要要求或主题的提示,也是写作的重点。如《我的新衣服》,题眼是“新”,如果把重点放在介绍我去买的过程,讨价还价上,而不是重点写新衣服上,那么文章就跑题了,也要重新修改。还要看前后是否一致,有没有自相矛盾,意思混乱的地方,哪里不妥就修改哪里。
3、查内容是否具体。学生作文常常内容不够具体、不够充实,犯只有空架子,没有“血肉”的毛病,所以必须认真检查修改。所谓“具体”,是指所写的事情不抽象,不笼统,不含糊,十分明确。
4、查语言文字表达是否正确。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运用不准,就会把意思说歪,甚至说反。一般检查时看句子通不通顺,有没有用词不当、搭配错误,有没有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标点符号对不对,是否有错别字等,如果有就要改正,尽量使自己写的文章能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必须说清楚的意思,让人读起来通顺,容易上口,意思明白。
小学生习作非朝夕之事,分步实现作文目的,使学生们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次作文达到一个小目标,有一点小进步,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多参与、多发现逐步提高作文水平,从而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让“作文难”永远成为过去。
2.小学中段作文教案 篇二
一、寻源挖泉
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机的支持, 即要有话愿说, 有言可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并帮助学生寻找话题, 挖掘可表述的具体内容呢?
1. 设《悄悄话》
从学生学拼音起, 我就设计了《悄悄话》本, 学生可以通过拼音、文字、图形等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给予书面答复和回应。学生会在《悄悄话》里询问何时春游;会诉说自己受到的委屈;会偷偷地告诉老师自己的生日快到了……当学生看到老师用朋友般的语调所作出的回复后, 情绪高涨。这样, 在一来一往中, 学生的话语便多起来, 表述也慢慢清楚明朗了。
2. 说“身边事”
在班级每周两次的综合节目———“万花筒”中抽一段时间为“说‘身边事’”, 目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景物和用心感悟身边的人事, 并将观察、感悟所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身边事”既可以是间接获得的, 如看报、看电视等, 亦可是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的。如:班里一位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天在西湖边和妈妈一起散步, 亲眼看到有人跳湖, 对他的震动非常大。说“身边事”帮助他完成了情感驱动下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换, 他将事情讲得具体有条理。事后, 他写了一篇关于此事的作文———《一件难忘的事》, 文从字顺。
3. 续文本情
在教材中挖掘写作资源既能深化文本的阅读, 又能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降低写作难度。如学了《赠汪伦》后, 教师引导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写信, 表达对朋友的感情。有的学生写给幼儿园时的伙伴, 有的写给老家的朋友……文章虽显稚嫩但封封情真意切, 当他们收到朋友的回信时都欢呼雀跃。
二、融汇积累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 而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和思想的积累, 使语言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从而影响作文水平。而写的内容应当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 并将理解的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 同时, 通过书面表达使自己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据此, 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
1. 摘录—摘评—评论
一年级时设了《摘抄本》, 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其内容来源主要是自己在看课外书的过程中摘抄下来的。这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二年级时考虑到学生认知、理解、表达能力的提高, 将《摘抄本》改为《摘评本》。到了三年级, 根据二年级的情况, 发现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在“评”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因而在“摘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容, 设置《评论集》:可以针对文本阅读中看到的字、词、句、段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将生活中看到的人、事、景、物作为评论的对象, 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等。内容和侧重点的改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使表达更丰富、更流畅、更活跃。
2. 读书沙龙
每周一、周四中午抽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读书沙龙, 由学生对所选择的阅读内容进行自主理解和分析, 并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可以个体进行, 小组进行, 亦可自由组合进行。在此基础上, 定期组织学生汇报自己阅读的结果。再由倾听者对他人阅读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针对阅读者提出的观点发表新的看法, 并设置《随感记录本》, 将所思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教师、学生、家长分别给予反馈。学生在《随感记录本》中往往记录了交流讨论时碰撞出来的思维火花, 这成了学生写作的素材, 为直接写作创设了缓冲的坡度, 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 感到有话可写, 且慢慢地感到自己能文从字顺地进行书面表达, 并对书面表达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
“融汇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在“读写结合”理念指导下进行展示和对话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沉淀、凝结下来, 起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导流成河
通过前面两步打好了充实的基础, 如何让这些素材实现质的飞跃, 让学生真正会写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
1. 倡导真情随意
在平时的批改、反馈中都非常珍视“无忌”的童言, 并揭开童言背后的情感, 予以理解、引导和关注。如一学生在日记中写自己和伙伴踢足球踢得正欢时, 妈妈却对他说学英语的时间到了。他写道:学英语是我自愿的, 可踢足球是我的最爱。有时我不想去学英语了, 妈妈就会说:“你以为家里钱多啊?你自己说愿学的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为此, 笔者在班内组织了一场“我该怎么办”的讨论, 这个话题学生很有话讲, 列举了各自的情况,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 “学得认真、玩得开心”这一价值取向渐渐凸显。很多学生在随笔中还记述了此事。让学生说心里所想,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自觉愉悦地表达出来, 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过程循序渐进
儿童思维的发展跟年龄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都是循序渐进的。为此, 笔者对常规性练笔 (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目的、要求、及操作也力求循序渐进。
常规性练笔以一周为周期, 一、二年级称为《心语》, 三年级始称为《心语公交车》。《心语》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愿说愿写,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此, 教师不仅在写话的内容上加以引导 (如上文所述) , 还在形式上加以点拨, 如列出一个建议表, 贴在每本《心语》的内封面, 内容有:我的想法、日记、儿童诗、童话、我的大作、为图配文。学生写了哪种形式就在哪种形式后记上一笔, 这既开拓了他们写作的思路, 又激起他们尝试不同写作形式的兴趣。《心语公交车》侧重点是培养三年级学生修改和评价的能力, 并进一步提高行文中用字造句的规范性和标点使用的正确性。“公交车”顾名思义是一站站停靠过去的, 即在师评之前增加了生互评的环节, 具体是以留言的形式, 在全班范围内各小组依次轮流交换, 每人批改评价两至三本并署名。而在师评时, 教师对进步大的和写得好的 (包括书写正确、整洁、表达清楚、情感真实等) 盖上标志图案, 只有得到标志图案的文章才能上去展示、诵读。另外, 标志图案的多少还将和语文作文成绩挂钩。这种种诱导目的是使学生不断努力, 提高写作水平。
3. 营造情趣氛围
首先, 在班内形成对某些价值取向的认同感。好文章没有标准, 但有一些特点, 比如关于语言、关于情感等。教师应以学生的视角去关注, 以学生的兴趣去聆听, 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而后让学生悟到“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等就是好文章的特点之一。
其次, 努力在班内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 经常把学生收集到的好文章贴在“关注”栏里, 将学生自己写的习作贴在“展示台”上, 除了评“童话大王”“小诗人”等外, 还评“论坛高手” (评价能力) , 另外经常选出一些有争议的文章进行“点石成金” (修改能力) 活动。
3.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篇三
关键词 写作情感 积累素材 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94-02
小学中段开始正式进行作文教学,三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功底薄,观察能力差,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语,或者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可动起笔来三言两语就没东西写了。那么,如何让小学中段学生不害怕写作文,如何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呢?我在近两年的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学习许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总结了一些经验,仅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不要“吓着了”要哄着写。“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爱作文、会写作文也是夸出来的。通过夸奖调动学生积极性,夸奖能是学生有勇气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口头评价、书面评价,都要以真诚而热情的表扬、欣赏为主;由表扬、欣赏习作,到表扬、欣赏学生。例如作文本、日记上的眉批、总批、等级评定,以及讲评课上的及时评价。在表扬和欣赏中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修改、提高,最大限度地少用或不用指责批评性评价。有的老师的“批语”都是挑出的毛病,学生的努力得不到积极的肯定,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怕写作文,也懒得去看老师的批语。因此,老师要树立“学生只要写了就能找到表扬理由”的观念,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比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敢于习作,看到希望。
二、搜集积累素材、自主修改作文
(一)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有的学生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中段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体现了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所学知识转化为语言。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教师就应总体把握本单元教学主题,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相应片段的小练笔,或安排综合性实践,或搜集本主题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
作文课前有了充分准备,习作中就把空间时间留给学生。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讲评作文的加油站,但是,习作前的写作方法指导应该说弊多利少。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淡化作文前的方法指导,每次作文到底可以怎么写,教师尽可能少提示;把省出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如实地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自由安排作文顺序和方法,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二)修改作文切忌面面俱到。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学生怎么能乐意修改、轻松修改呢?小学生作文根本就没有多少方法、技巧可言,只要能做到文通字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述清楚、具体,就达到了小学中段的最高标准,因此对学生修改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全。例如小学语文五册人教版教参要求: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我根据教参的要求,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一是检查习作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具体。三是检查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并修改一篇文章作示范。有的老师修改作文时,整体上学生都能围绕中心写具体了,又要求作文表达技巧,是一些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这样把学生当自己,随意拔高要求,挫伤学生成就感,反而弄巧成拙。
三、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由于教学进度安排,没有专门的时间教学作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的放矢。以外貌描写为例,三年级学生不能抓住人物特征描写,总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位学生作文中“我的爸爸有一个大大的头,黑黑的眉毛和眼睛,高鼻子,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还有小小的耳朵。”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我随机叫一名学生上台做模特,请三名学生描述。师生一起评论,从而明白如何写人物外貌。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习题中都有小练笔,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不但要让学生练习,更注重检查、评价、交流,有些文章,虽然教材、教参没有练笔要求,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设计练笔形式。
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要实现小学中段有效习作教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乐”,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快乐于作文。
4.小学中段阅读教学论文 篇四
小学语文学习分基础、阅读、作文三部分。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借鉴参考!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学习难点。难在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难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小学中段三、四年级为例,探讨在小学语文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主要从培养学生读段、说段、写段的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一个提升,同时又为五、六年级进行阅读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小学中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厌恶阅读,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中遇到阅读题时,马虎了事,甚至直接跳过,其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令人担忧。“段”是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下文从“段”切入,谈对小学中段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读段的能力
读一个段落时,要遵循读、说、写的程序,读是基础。
在读段时,首先要读顺,由于小学中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读错别字和写错别字,所以在读段时,应让其读出“顺”字,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音,流利地读完段落和课文。比如,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在读到“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一段时,应先将“御”“奚”等字读顺。
其次要读熟,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到直至能背诵。
再次要勤做标记,阅读中可标记的内容很广泛,比如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自己认为可概括段落意思或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等。
二、培养学生说段的能力
读段之后,要求学生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段落中所讲述的内容,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起初开始描述段落内容时,可能还用着课文中的原文,这时教师应该用语言积极引导,通过提醒和引导,让学生回忆起段落内容,将段落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比如,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的教学中,对于相对长一些的几个自然段,在读段之后可要求学生进行说段,像“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一段,“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一段,都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段落的内容。在阅读完整篇课文之后,也可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课文中的故事。
说完段之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每一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独立思考所划的每一个段落层次的段落大意,最后可让学生尝试归纳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培养学生写段的能力
“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是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写段训练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理清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真正读懂一段话。读懂了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进行读写综合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四年级的《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对“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一段进行仿写。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当前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普遍存着难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难以划分段落层次和难以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问题,这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将这些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有重要关系,所以,阅读教学中必须改变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读段、说段和写段都应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进行引导和启发即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一定不能替学生包办段落思想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让学生产生依赖感,丧失了独立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5.小学英语中段课堂趣味教学 篇五
孟秀丽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课上得有趣,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①
小学中段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活动、爱表现等心理特点,而且思维敏捷,善于模仿,形象思维发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激趣设计,争取呈现一个充满活力和高效的课堂。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趣味教学体会。
一、趣味导入,成功伊始 一个好的导入,能使你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导入作为课堂活动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其任务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情境中来。让课堂教学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导入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直观导入激趣,情境导入激趣,歌曲歌谣导入激趣等形式。直观导入是指借助图片、实物、玩具和幻灯等手段辅助教学。直观教具形象鲜明,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中段课堂中需要大量的直观形象,如水果、玩具、文具等,这些直观实物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也缩短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语言的学习更具真实性。情境激趣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情境,烘托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相应的语言学习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并学习语言材料。如在三年级下册lesson16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Happy family show环节,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让学生体会家的含义,然后请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生们被情境所感染,都以自己有个幸福的家庭而骄傲,纷纷举手发言。歌曲歌谣激趣导入是把学生熟悉的或是易学易记的儿童歌曲歌谣引入课堂,也可以是自编自演的chant 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新版英语三四年级教材中编排了好多与课文相关的chant ,学生一边读,一边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节拍,表演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们易学乐学。在处理这类教材时,我通常采取这样的方法:教材中的chant,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看哪组语音语调准确,声音响亮。然后,布置课下自编chant 的任务,要求结合新学的知识,仿照本课的chant 编一首新的chant 作为课前复习环节的比赛,看谁编的好,说的好。这中竞赛导入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锻炼了学生们单词和句子的使用能力。
二、贴近生活,活动有趣 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由持续的学习兴趣引发的,所以,英语课堂除了激趣导入,提升学习兴趣外,还要使学生的兴趣能够持续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如练习和巩固阶段就需要设计有趣和有效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保持下来,避免倦怠情绪的出现。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依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概括来说,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听、说、唱、演,画活动。“听”的练习主要活动有:TPR活动,猜谜等,单词教学中,我运用最多是“大小声”游戏,即:老师大声读出一个单词,学生要小声读出来;老师小声读,学生就要大声读出来,如果那个同学犯规了,那么他所在的组就会出局。这种活动以全员参与为特征,锻炼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高了单词教学的效率。
而且小学英语中段教材中有好多指令性的语言也可以用于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学。“说”的练习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为对话配音,看谁说得流利,语音准确,主要用于对话教学。此外,我还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卡通形象,让学生们为他们编故事并配音。“唱”的活动中,我针对教材中chant 练习材料,让学生们自编自演新的chant,锻炼学生们简单的语言描述能力;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学习有关星期的英语中,我们学习了day和 Sunday两个新单词,有的学生以这两个单词为关键词编了一首chant: day,day,day,d-a-y;what day is today? Sunday,Sunday,Sunday,s-u-n-d-a-y, Tday is Sunday.I like Sundays.Because I can play。
学生一边读,一边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节拍,表演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们易学乐学。“演”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对话练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规定对话内容多的组获得的加分也就越多,受到分数的诱惑,学生们都努力将新知和旧知结合起来运用。通过表演学生们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从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此外,还可以用于单词的练习,如在教授animals时,让孩子们抓住小动物的特征,边读单词边做动作,学生们的表现力特别强,学习兴趣高涨。画画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利用这种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图画与单词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单词的分辨和记忆能力。如在教授天气、衣服和水果等英语单词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手段。
三、竞赛持趣,成功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兴趣始终贯穿于课堂,我想最好的手段莫过于竞争了。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说过:“有比较才有进步,在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中,人类的学习活动才会更有效。”针对学生们好胜心强的特征,在英语课堂上,我始终采用小组竞争学习法,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平等竞争 首先,依据学生们在教室中的座位,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秀生和学困生,各个环节的比赛中,我规定每个优秀生回答对一个问题可以为本组得一分,学困生回答对一个问题可以得三分,其他学生可以得二分。比赛中都是优秀生对优秀生,学困生对学困生,互相比互相学,比赛的结果易于被众人接受,符合公平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其次,在比赛内容的设计上,兼顾优、中、差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阶层的学生都有竞争的机会,都能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所收获。
2、呵护学困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我对学困生的学习一是鼓励,一是帮助。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困生,采取双倍加分的鼓励方法,使学困生在本组中逐步树立威信,增加自信心,赢得更多本组同学的帮助和信任。这样,一方面呵护了学困生的上进心,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困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活动。因为采取累积加分制,所以,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越多,给本组赢得的分数越多,自信心也就愈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困生们的进步很快,无论在课堂参与方面,还是回答问题的质量上,都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3、动态评价 学生们的成就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无论小组还是个人,对老师的评价特别敏感。小学英语课堂因为活动设计较多,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运用小组动态评价法,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规范小组及组员的行为,并落实到分数上。评价内容包括课堂纪律情况,课堂活动参与程度,是否认真听讲等。运用小组动态评价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对各组进行加减分,让他们随时知道自己的表现。
6.小学语文中段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六
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也逐渐扩大。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优质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的中青年教师处处带头垂范,新上岗教师敢于大胆创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王小丽老师就代表学校参加了广汉市教科所举行的说课评比活动。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如教研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备课组活动效率不高,一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7.小学中段作文教案 篇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系统地讲解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文本语境,离不开语文实践,这决定“语文知识”随文学习的必然性。
1. 词语学习重积累
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说,词语的学习重在对词义的学习。如果学生不重视对词义的积累,就会闹笑话。有位学生写他给朋友过生日的经过,他写道:“今天是小强11岁诞辰,我们去给他贺寿吧!”虽然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说,能知道“诞辰”和“贺寿”这两个词语是很难得的,但是这两词用在这句话里就显得不伦不类,“诞辰”表示对人的尊敬,“贺寿”是个半白半文的词语,给11岁的孩子过生日怎能用这两词?教师在上阅读课时,通过营造情境、比较词义、归类等方法,使学生对词义有一个形象深入的理解,让他们把各种各样的词语积累在大脑中。
2. 语句学习打基础
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语句学习重在修辞手法的学习。课文中有些句子用上适当的修辞手法,原本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一下子就生动起来。教师遇到好的语句学习范例,就要引导学生仿写,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修辞手法,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钟》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的句子时,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好在哪里;然后适时点出拟人手法,并让学生找找其他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读读感受其妙处;最后让学生挑选一件事物,用拟人的手法把它们苏醒的样子写出来。有的学生写桃花,“张开了粉红的笑脸”;有的学生写柳枝,“在春风里扭动细长的腰肢”……
3. 语段学习要模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中段学生作文的要求是习作不能像低段写话一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教师遇到好的语段学习范例,就要引导学生仿写,掌握在习作中如何局部谋篇,如何吸引眼球,从而在模仿中再创造。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了解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和感受情景的传神,并设计仿写的教学片段。先启发学生什么地方人物很多,而且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回答“拔河比赛时”,有的学生说“运动场上”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人物有哪些不同的神态;然后要求学生仿照第四段,想象一个生活情境,用“总分总”段式写下来,要求传神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周边的环境。
4. 段落衔接学方法
对中段小学生来说,段落间的衔接成为学生习作需要跨越的一道坎。教师在遇到好的段落衔接范例时,要适当引导,并进行小练笔,使学生积少成多,掌握一些段落衔接的方法。例如,有位老师教学《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回答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回答“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再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点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然后点出在连接“坚固”和“美观”时,作者用了一对关联词“不但……而且……”,并让学生尝试用“不但……而且……”造句。
二、生活取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只有认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才不会到作文参考书中去寻求灵感,也不会像挤牙膏一样绞尽脑汁地去凑字数。
1. 观察生活养习惯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景,我们太熟悉了,以至于会把它们忽略。就像外地人不远千里去杭州,杭州人说,西湖没什么呀。不是西湖不好看,而是杭州人太熟悉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写作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使其明白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写出许多细节,生活中处处有素材,所以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例如,有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我倒了一杯水喝”为例,向学生讲述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成五个步骤,共用“走”“伸”“取”“握”“托”“来”“拿”“伸”“按”“伸”“放”“接”“提”“拉”“收回”“送”“转”“张开”“合”“顶”“咽”“喝”22个动词。
2. 体验生活显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并且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并且引导学生走到校外,亲身体验生活。教师也可以依托教材优势,发掘习作素材。
3. 思考生活求深度
不思考,只能写出人云亦云的作业;思考,就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文。教师要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勤思考,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例如,有位教师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他昨天晚上刚从澳大利亚回来,并一本正经地向学生边展示照片边讲述游记。很多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只有少部分学生质疑,觉得一个周末的时间,根本没法去澳大利亚旅游。于是,老师说我拍了很多风景照,学生又指出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照片左下角还有网址。这下,老师只能“坦白”了,一切都是他编出来的。接着,老师问学生:“由这件事,你有什么思考呢?”有学生说:“我们要时刻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能只是‘听’。”学生以此事为题材写作文,甚至有两篇在报纸上发表。
三、评价激趣
1. 积极评价讲方法
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说,习作是一个新鲜事物,他们对习作充满着好奇。正因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当站在肯定的角度,带着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去批阅作文,即使在教师看来极其稚嫩、空泛的语言、情节,对学生来说却是一次满心欢喜的表达,而教师对其作文的肯定,将会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 班级建设讲诚信
到了小学中段,同伴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班级的形象、口碑等,其行为、语言和思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同学的影响。正因如此,教师应加强班级诚信舆论建设。例如,有位教师在班级办了一份周刊,有一次,同学甲发了一篇作文在周刊上,后来,同学乙在作文参考书中发现了这篇作文,于是,以此事为题材写了一篇作文刊登在周刊上,全班同学都知道同学甲的作文是抄袭的。在班级舆论下,没有老师的说教,同学甲经过冷静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小学毕业时,他的习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周刊上公开发表文章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起到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
摘要:中段小学生习作雷同现象指作文缺乏个性和有抄袭痕迹。结合心理学,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中段小学生词义认识不足和思维定势。根据原因提出三项对策,一是随文学习——词语、语句、语段和段落衔接学习;二是生活取材——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三是评价激趣——积极评价和班级建设,以期通过三项对策减少中段小学生习作雷同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中段小学生,习作雷同,问题归因,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小学中段作文教案 篇八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可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和学生却都认为这是十分头痛的事。特别是起步作文,每到作文课时,就见学生们就唉声叹气,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就算最后好不容易才凑出了一篇作文,读起来却要么前言不搭后语,乱成一团;要么淡而无味,缺乏新意。教师也很无奈,常常讲到口干舌燥,多数学生还是启而不发,效果很差。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就成了老师和学生都谈虎色变的难题。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农村的小学生阅读量小,语言不丰富。
农村的小学生之所以一提笔就愁眉苦脸,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小学生受地域、年龄的限制,阅读量相对较小,语言贫乏。事情、人物、景物,明明历历在目,可就是无法用语言去准确、形象、具体而有序地进行描述。
二、农村的小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由于刚刚接触作文,小学生们还没有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还不知道要怎么谋篇布局,组织文字;所以,他们无法按一定的逻辑用一定的文字把心里所想的东西很好地表达出来。
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把作文写好,最快捷的方式是从作文仿写起步。
仿写,就是模仿别人的作品来写。被模仿的作品,当然是优美的经典之作。优美的经典之作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些文章在选材立意,语言表达,行文结构上都是值得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们在写作时借鉴的。说到底,仿写就是借鉴优秀文章中在用词、表达,修辞、立意、结构等方面特点,在自己写文章时加以模仿借鉴。但这要明确强调的是作文仿写并不是抄袭,抄袭照搬不误,而仿写是在阅读别人文章过程中看到别人是这样写作的,从而能给自己在写作上或是在语言运用,选材立意等方面给自己一个写作的思路。仿写这一作文教学手段是降低学生写作难度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们有必要重视它。
那么,怎么指导学生仿写呢?
从仿写的方式来看,仿写大体可分为局部仿写和全篇仿写。
一、局部仿写。
局部仿写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仿词语、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里只具体介绍三种方式。
(一)仿词语。
作文仿写首先要仿词语。农村的小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小,语言贫乏。因此,农村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私人藏书,班级图书角等,扩大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精彩感人、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含义深刻的词语;并把一些常用的歇后语、成语、固定短语,深深地印进脑海中。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书读得多了,词语积累自然就多,也就不容易词穷。多阅读就好比招兵买马,读得越多招的兵马就越多,上阵打仗(写作文)时才有兵可调遣,才好排兵布阵,才能打胜仗。具体指导方法是:
1.每日一读。要求学生每人每天睡觉前至少读十分钟书(或一篇文章,不论长短),并把认为是好的词语分类记在记录本上,有空时读一读。
2.每周一读。在班上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熟读摘抄下来词语,并尝试遣词造句。
3.传阅同学的作文。把本班学生每次的作文都集成一本在班上传阅,做到“比一比、改一改、评一评、学一学”。比一比:比那些同学写得好,一争高下,创造良好健康的写作竞争氛围。改一改:大胆提出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使文章更完美,修改的人也有了展示才能的空间。同学用得好的词。评一评:修改完后,可以评论,指出闪光点,找出缺点,评者和被评者多有益处。学一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前面三个步奏,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借鉴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时间一长,好处自然凸顯。
(二)仿句子。
仿句子主要是指模仿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使文章中的句子生动具体。具体指导方法是:
1.多背诵。课本中的那些让学生背诵的句子必须会背。这类句子多数十分优美。记住这些句子,就使学生多有一些仿写的样板。
2.多摘抄。学习课文时、阅读时,让学生划出佳句并摘抄在记录本上。这也使学生多有一些仿写的样板。
3.多仿写。在上两条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句式。有预谋地指导仿写一些跟下一个作文有关的句子,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仿段落。
一个自然段,可以仿写的地方很多。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什么,模仿哪些方面的“特点”,如何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例如课文中的自然段,有的是总分式结构段,有的是先分后总式结构段,有是按空间顺序写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段落,就可以作为样板进行仿写。仿写时,细致地告诉学生这种段落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律可循。具体指导方法是:
1.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
(1)总起句位于段首,是全段的中心句。
(2)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
2.训练学生用先分后总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
(1)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
(2)全段的中心句位于段尾。
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地方。
二、全篇仿写。
全篇仿写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布局谋篇的技巧,写起来详略不分,“头发胡子一把抓”。全篇仿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可全面模仿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方面的特点,在抓住特点描写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
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起步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之法。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作文仿写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做好帮扶——作文仿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初学者,还不能对例文有很好的把握,所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仿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仿写,就能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最为清楚的,这样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找好样板——以课文为主选取合适的优秀佳作为范文。
9.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字词的教学分析 篇九
摘要:根据实习体会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小学中段语文字词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对第一课时的课时里关于教学字词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该怎样更好地教学字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使识字与文本的教学自然结合,以及小学生该如何及时有效地掌握生字难词的书写,而不是只能通过一遍遍机械式的反复练习提出的困惑。关键词:认读 入情境及时 反复 强化
一、认读
字词的教学基本都放在第一课时完成。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教字词的方式也多是以带拼音朗读,去拼音朗读,在读中认,在读中记来完成。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二、写
字词的书写是掌握字词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学字词中的重中之重。在实习中,去听了一个同学上课,讲多音字的分辨,比如说背这个字。她分别对一声和四声的情况组了词,告诉学生背字的读音,并组词。其他多音字也是如此。然后多音字分辨也就结束了。其实我觉得还可以深入,比如说背包和背书包的区别,当背做动词的时候读一声(背书包)在读名词的时候读四声(背包),还有旋转的转字 绕着一个轴转的读四声 这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归纳并总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容易让学生掌握。
三、造句
造句是便于学生理解字词意思的有效手段。对词语的教学,可以放到适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和掌握,这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明白意思。比如说在教学游人如织的意思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每年来莫西奥尼亚大瀑布的游人非常非常多,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谁能告诉老师是什么?”这样便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间接让学生自己找出了词语的意思,也是通过语境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手段。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造句,不要设定他们的发挥想象空间。
尽量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捕捉学生用词造句吸引之处。
在实习中上一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翩翩起舞进行造句。那个学生造的非常优美。大概是这样子的:“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像一个个在人间展翅飞翔的精灵。”当时我只是说恩,你说得很好!这样的形式来反馈给学生。后来想想这样的反馈是不够恰当的,应该及时指出,他好在哪里,比如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比如展翅飞翔这样的词语。能够
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会加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造句的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好的句子的时候,就该以具体的感受反馈给学生并进行表扬,这也是心理学中自我效能和替代效能的体现。
四、入情境
情境教学其实不仅体现在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里,也可以渗透在字词教学中。使学生入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ppt,可以通过语境,可以构造想象。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字词意思,同时还能够不仅仅是为了字词,也能够加强对文本的解读。例在薛法根老师教字词的方法,有一种是把文章中相关的词语放到一起。比如“绷带,职员,土匪,麻醉药,崭新的床单”“手术 伤势 擦汗 晕过去 损伤脑神经”通过这两组词语的教学,学生既可以掌握字词的认读,其实也是有效的把握了课文大意的方法。再比如在教学一些有关动作的词语,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不经意的动作来解释词语的意思,有时候,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词语手册上死板硬条式的解释更让学生容易获得顿悟。比如在教学“愣住”的意思,学生有可能会不会读这个词,当他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时候,他的表情肯定是愣住的。教师可以及时通过这样不经意的动作捕捉进行有效教学,这种方式定会使学生难忘。
五、困惑
1学生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字词
对课堂识字的教学,基本是放在第一课时来完成。课时安排和教字词的整体流程把握我觉得还是比较轻松的。实习中其他同学的反映也都觉得对第一课时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我们都知道,教字词的重点之一无疑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字词的写法,意思,以及在平时的运用。对于中高段的学生,实习中字词教学主要以读,认,组词,再继续读的方式为主。当然也有运用一些口诀,特殊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指导老师给的评价是觉得我们对字词教学很重视。
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失望。如在上三年级的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一课中,文中有很多的四字词语,上课的教学中我也是通过个别读,带读,组词,集体读,以及根据文中语境来体会意思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但后来的听写告诉我的情况却是很差。学生都没有掌握对基本字词的书写。我很生气地让他们进行订正,布置回家的字词抄写作业。当第二天重新进行听写的时候,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很多字词都是记了又错,反复好几遍。2对中差生的字词教学
在实习中,班里有一个男生很招人喜爱,但成绩不怎么好。有一次电脑课,他留在教室写作业,我陪着他。明明是在很认真地抄字词,一笔一划的,我也还让他边抄边记。以
为第二天的听写会有很大进步。但是又是一次失望,第二天的听写他基本没什么长进。然后我发现那些中上成绩的学生,在受过强化训练之后,成绩上升幅度比较明显。但对于中下成绩的学生,好像并不然。该怎么提高他们及时掌握字词的方法,能够更轻松地帮助他们学习。教字词的方式
认读写,是教字词的基本方式,还有强化和训练。常规课的上课流程都是如此,并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学生会读,能认,懂意思,能造句。但是当通过自己的脑子传递到笔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记不住,反复错。是不是教师教字词的方式出了问题呢,如果是,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更有效呢。怎样把字词放到适合的语境中,能够同时帮助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而不仅仅只是对字词的教学。字词句,是构成文本的主体,它们并不是独立的,但是相贯通的。但是对字词的教学,传统的模式并不能够很好地让它与文本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把字词放到文本中去,让学生能够轻松,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做到一箭双雕。
六、反思
1要及时的要求学生掌握字词
新课上好之后,就必须布置抄写字词的作业,趁学生脑子里还有鲜活印象的时候,及时地让他们掌握字词,进行抄写,听写。运用新的词语造句,完成练习。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小学生,任何学习都需要趁热打铁。才能使记忆得到最有效发挥。
2反复再反复 通过各种方式,听写,复习,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对于那些常错字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生字,教师应该反复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也可以让写错字的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利用一切能够加强记忆的方式和心理帮助学生有效记忆。
10.小学中段作文教案 篇十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很多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这一现状与我们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联的,当前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缺失,并付诸行动,如何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的整体氛围,是放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对本课题的研究。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1、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树立“感恩是种责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尊重、感谢、赞美、帮助别人,懂得生命的重要。
2、培育感恩的幼苗,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进而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义务教育。
3、推动家长了解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常揣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老师对自己有教育之恩,同学对自己有协助之恩,社会对自己有关爱之恩等等,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二、研究对象
镇海区**小学三(1)班学生。
三、研究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
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因此,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心存感激,进而能知恩图报。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是现阶段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只有知道别人的恩情并懂得感恩图报的人,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的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那么,那些一直在付出的人,会在得到善意的回报时,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谢谢,都能让他们心情愉快,那么何愁和谐社会不和谐呢?!
3、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将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4、感恩教育有效形式研究。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采用主题班会、感恩行动月、感恩作业、感恩故事、感恩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进而使感恩之行成自然之举。
四、研究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实施,发现问题给予关注,及时诱导。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感恩教育就该时时为教育之时,事事为教育之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在研究过程,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现状调查,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让家校互连,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督,从而推动感恩教育积极有序地展开。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寻找规律性的方法途径。如对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采用激励方法,加以肯定,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存在问题的,进行个别引导,使其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感恩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进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二)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本课题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教育阵地相互依托、教育手段相互补充、教育要求相互协调、教育目标相互一致的交互式学校“感恩教育”模式为研究目标,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实践性原则来调控课题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与掌握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指导实践。
2.因地制宜原则:本课题以完善“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与手段,探索“感恩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效率中的作用与功能和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在深化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和完善学生个性品质中的交融规律为主要内容,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因地制宜原则来调控课题研究工作,要针对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的特点来展开课题研究工作,从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交互式“感恩教育”模式。
3.发展性原则:本课题以完善“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与手段,探索“感恩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效率中的作用与功能和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在深化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和完善学生个性品质中的交融规律为主要内容,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发展性原则来调控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感恩教育”的时代性特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完善丰富“感恩教育”内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10-2009.11)
(1)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09.11-2010.5)
(1)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阶段性推广。
3、总结阶段(2010.6-2010.7)
(1)调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分析(后测);
(2)撰写研究报告;
(3)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六、研究成果形式
1、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展示。
2、感恩名言、警句、短文汇编。(收集、创作)
3、感恩教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
11.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数学课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课程之一,其应用广泛,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复习模式、教学思维。小学数学课的复习就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掌握体系,促进学生数学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给学生一个点,作为复习的起点
在展开数学复习前,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误区、漏区、缺区,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展开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在复习所学知识之前,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来自主完成,通过查阅学生的掌握情况来找出学生的错误点及缺漏点。在寻找学生缺漏点的时候,教师要布置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便展开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课后习题中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专项训练,教师可以将其中一道较为有价值的题布置给学生:()× 25 =(),学生在这个单元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会用到乘法的运算规则、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利用这些支点来撑起学生的复习。
二、将点进行连线,串成患有交点的复习
数学复习课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展开的复习量也就大。教师在准备数学复习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连线,以便可以有序地展开复习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联系,寻找出其中的连接点,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复习指导活动,勾起学生学习时的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要积极反思自己学过的知识,利用反思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某些知识点的疑惑。例如在直线、射线和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对待数学问题,提升个人数学学习的能力,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在复习课堂结束之后,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复习笔记及整理资料,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分配好进行小组内部的评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将点构成面,形成一张复习的网
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解决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在每个知识点的复习中,学生要善于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虽然这种解题方式比较简单,但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总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法,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制作成一个图表,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可以放在同一个板块。运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进而展开掌握与之相关的所有知识。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期末复习中,这本书一共有八个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可以与“角的度量”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者都是图形与空间的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大数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整理为同一类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关于计算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知识一目了然。
四、调动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培养其自己建立复习点
当前数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有所调整,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导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模式。教师在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要主动参与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将学过的知识自己要尝试整理。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每次学习之后,学生要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利用回忆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整理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点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逐渐掌握复习的方法,进而展开有效的复习。
结语
小学数学复习课需要教师运用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展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整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点,积极了解学生的学情学况,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地的复习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启蒙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之中,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巩固延伸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复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郑小青.谈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以立体图形体积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8)
[2]孙晓燕.从“平面”走向“立体”——构建小学数学活力有效复习课堂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3]徐澍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设计与应用——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4
12.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践 篇十二
小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要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阅读体会,真正实现语文这一工具性质的基础学科的作用,而语文读赏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 不断增强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下面从读赏式教学方法来对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激 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处于中段时期的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 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让小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阅读,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石榴》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经常吃的水果石榴有什么特点呢?石榴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教学后,能够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在经过读问环节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小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和主题,通过学生的提问考查学生阅读效果。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医生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进行总结,即肺结核病人的病痛→男孩玩跷跷板→铁钉划木板,木板传声→笔记本卷成筒状听病人心跳→喇叭状空心木管→听诊器,根据这个发现的过程,医生雷奈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层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采用自主批注的阅读 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盲从性,在平时的阅读课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其他人提出的看法,他们不会予以思考, 只是盲目跟从,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而自主批注阅读重视的正是学生独自思考阅读的想法,使其感悟阅读内容的深刻意义, 深刻体会阅读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写作方式、语言特色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情景、文章的主题、重要角色的心理活动等。采用简单的线条和文字记录的方式 在文章中做出标记,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什么想法就做好批注,显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学课文《一路花香》时,教师提出问题,问学生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示。这个答案是比较发散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以自己所处的立场,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站在破水罐的立场, 说破水罐一定很自卑,感觉很惭愧;有的学生站在好水罐的角度,说好水罐很骄傲,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还有的学生说挑水工很聪明,让破水罐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简单概括,在文章中做好批注,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提高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三、采用批判质疑的阅读 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种自我解读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敢于提出质疑,对文章中提出的看法可以有批判,质疑批判的过程就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文中主要介绍了互联网的作用、优点,那么教师应该适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有的学生会提出问题:互联网一点都不好,还有病毒呢!经常用互联网打游戏,会影响学习成绩,那为什么还要用互联网呢?互联网上有不好的信息,人就会变坏,等等。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引导学生看待事物要有两面性,互联网有哪些坏处,还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互联网等。
【小学中段作文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z09-23
小学语文中段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07-11
中段下学期工作计划11-13
中段水车间班组安全建设考核办法07-25
八年级(上)理解性默写题目中段考08-24
六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段考检测试题以及答案08-10
小学作文写人作文教案12-15
小学作文指导教案全集06-15
小学生作文开头教案08-20
小学作文教案设计《把作文改具体》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