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精选8篇)
1.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 篇一
“家庭用药与非处方药”
考试:没有,成绩按平时交的3次作业的总分算 作业:3次小论文,可以自愿的做ppt讲课(有加分)点名:一般是第一节课后点,不是每次都点
上课:课程内容很实用,不过不喜欢听的可以自己看闲书 “现代礼仪学”
考试:开卷,主要是笔记上的 作业:自荐书一份
点名:一共点了两次,还是有通知过的:“同学们,我们下周要点名了,请大家互相转告”
上课:同样是实用的内容,老师很好人
“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给分很高的!!开卷考 “微量元素概论”
一学期点几次名,通常挑几个人来点,也会提前通知。
课上有几次小作业,问题很简单,老师之前会说答案的,目的是点名。开卷考试,据可靠消息,题目简单,分数很高。实用针灸
几乎不点名,不过要考试。平时有作业呢。不是很推荐。而且考试的内容不是只是背就可以过关的。虽然好像挺有用的。慎重咯!麻醉治疗学
哇!那老师真是超级好人啊。不点名,考试的题目告诉你,而且很简单。音乐欣赏:
每节课都点名,不过17周给答案,18周就考那些,过是没问题„„老师讲的挺有趣的!不过那些音乐„„让人很想睡觉!!行书:
没学过楷书的人千万别选,而且不是很有兴趣也不要选,不然你会后悔的,老师不点名,不过要每周都交作业!营养与公共保健 功课不考试 美国政治与政府 论文不考试 中国电影史
美女老师,人又幽默,还是博士,讲课很风趣
从不点名,不考试,最后交论文,不过还不知道分数如何 素描
很自由的课,老师有个性,上课还放许巍的歌,最后拿92分 美容牙医
偶尔点名,考试特别容易,拿了98,不过之后同学选就没这么高分了 文学与电影
女权老师,讲话很直白,观点挺有趣
基本上隔周放电影,抽点名,不考试,写论文,成绩还不知道 推荐想认真学的人去选广告系杨先顺老师的 逻辑学
讲得非常好,每堂点名,考试,明代文化:
很好人的老师.很少点名,没有作业.考试都是笔记上的,开卷.分很高.生物信息学基础:
考试分笔试和机试,两样都超级简单,机试全部一样的操作,只是输入查询DNA不同,笔试简直无敌简单,2学分,老师不错,不过一定要交作业,学期尾可以补交,成绩就低1~~2分左右 美术鉴赏 杨小玲:
不点名,每隔一周看一次电影,美女老师,不考试,交论文,ONLY 500字哦~~~~轻松拿90分
中国历史中的婚姻性文化,隔周抽点,不用考试,讨论得分,上课发言一次即可 中国历史地理,交论文,不过要点名 香港历史与文化,开卷,给题,给答案,高分 internet技术
讲课较闷,内容较浅,适合网络扫盲(上了课发现我选错了!)经常点名,分数据说较高 演讲与口才
给了我96分,考试就是晚会上的表演,如果不想表演可以去竞选司仪或策划 是卢文刚老师上的,偶尔点名,不过每次他都招一二百人点起名来也要累的半死了
美国史专题,有时点,交论文 文学与电影 抽点 论文和POWERPOINT 秘书学 经常点名 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 经常点名 论文 中国历史地理 有时点 论文 圣经文学导读 点几次 论文 戏剧创作与鉴赏 点几次 写剧本 文学创作与鉴赏 不大点 写文学作品 山水画技法
每次最后下课前点名,老师很好人,迟到不要紧
不考试,最后节课在你原来画的作品中挑一幅交上去即可 没有基础没关系,教的很简单,老师会帮你修改 自然保护概论
抽点平时经常播放类似动物世界的影片,挺有意思 开卷
公共管理学 抽点 开卷 环境保护概论
每节课点名(其实是签到,可以找人代签)期末闭卷,但给题,一般四十分钟可以做完,85以上 应用伦理学 金焱:
这个老师很好人的,说话也很风趣,讲课精彩,考试开卷,全是讲义内容,给分挺高,点名不多 oracle数据库:
点名,很容易学好,但不够精,想找学分的不要选,计算机基础不良也不要选,大三选合适
考试闭卷,老师人不错,只要你去认真上课认真作业就行,可以拿高分,比较严格的老师
龚红月 管理心理学基础:
我上过 开卷考 给分一般 80以上吧 讲课还好 不过好像点了6,7次名 算多的啦
广州话实用教程 经常点名 老师人很搞笑 但是考试挺严 给分一般 花鸟画技法 经常点名 不过考试简单 交张画上去就好 不用绘画基础 internet技术与应用 点名,上课很闷,内容超简单 闭卷 有作业 保健食品 欧仕易:
全学期只点过一次名 不用考试,也不用写论文,只要交作业就行了。平行去不去也无所谓
民俗与中国文化~~周正庆:
内容有趣,老师超级搞笑~~~~论文不考试,第二节课才点名,可迟到~~~~~ 国际贸易惯例(吴宗祥):
每节课抽点 交一次作业 考试 开卷 内容很多都是作业上面的 发明与创新
很少点名 要做powerpoint出去讲,可以自己一个做可以分组做 不用考试 写论文1000字以上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闭卷,要背很多东西, 出选择题都要出不定项的 生命科学导论和微量元素概论:
杨维东老师的课,人超好,上课也很幽默,课程有一定实用度 考试开卷,题量不多,都是课本可以找到的,平时也会漏题 有随堂小作业当作是点名,所以不能缺课 分数很高,我和我同学选了均有九十分以上 美国政治与政府:
老师上课有口音问题,而且你不用担心坐在最后一排听不到,上课可以做别的事,但是千万不能讲话.两次论文,期末有作业和论文,2000字以上T_T(文采不好的同学别选)说是说只点两次名,但是平时课堂上老提问同学,没到的话就......分数嘛,他说很高,只要点名你到而且交了作业都有90分以上.护理保健这门课:
上课时要签到,但之后可以做你自己的事,闭卷,很简单,都在讲义那.英美试听:
英文基础不需要很好..不点名,没有笔记.....做完练习就可以闪...考试简单....不用温习(根本英文没得温)..平时交练习,看后感(管理心理学:
那个老师超级好的,讲的也好.期末开卷,不是太差的话就有80多分了.广告法规 陈韵博:
老师超可爱,讲课超好,选的时候她从来没点过名,最重要的是最后考试她给几套练习,所有考试题都是在练习里面选,闭卷,分数给的很高(因为题目都知道了), 明清生活史 徐林老师 :
他人不错 但讲课比较闷 听不大清楚 但经常放片子 记录片 清宫秘档之类 讲一下雍正是否篡位 孝庄是否改嫁 太监妃嫔皇帝的生活 挺有趣的 不用考试 交3000字论文 范围就是明清生活 挺好写的 有时点名 大概三四次 分数就还不知道 《服务营销学》傅新云 :
老师讲课闷,再加上考试是闭卷考的 有难度 不给范围(笔记加上来大概有180多页,全要求)晕平时偶尔会点名!
口腔保健,考试开卷,老师讲得也生动,学的东西平时还挺有用。国际单证:
老师是经济学院的吴宗祥,副教授,据说在国际贸易单证方面挺不错的,有很多年的实务经验。人挺好,也比较有耐性,会讲很多实际案例和他的实际经验,但是语速非常快,要留心听。这个学期选了他的国际贸易惯例,时不时会在第二节课点名,作业是做一份试卷和案例,老师公布答案,开卷考(有点难度,但还好)
黎海平同志的金融专业英语:
我几乎每堂课都有去(大家记得有一次晚上大大暴雨,实在是没法出门),每堂都认认真真的做笔记,认真听讲,做听力练习,笔记抄了整整半本练习本。,结果,这科是我本学期所有成绩中最差的一课 计算机图像处理:
闭卷,单选,多选,填空三种题型。平时不点名,但有三次课堂作业即时交的,有点名作用吧,另外还有五次作业,是处理图片的。分数一般吧,70几到80几 战后国际关系的谢老师:
学术水平不俗,一次功课,考试开卷,问题大都来自笔记,但不许用老师的观点,所以分数一般,点名几次。若对这方面有兴趣,这科很值得选,可以学到很多在其它地方学不到的知识。(谢老师思想比较开明..)管理心理学老师很好,讲课也很有料。
实用谈判学也不错,但是天天点名,有点受不了。现代管理与公共关系
刘增合平时讲课不知道他说什么 但是上课也点名 考试只交论文 就业指导与创业计划,李坚:
还好呀~每堂点名(之前看上课的人太少,还弄了BARCODE标签给我们,说每堂要自己过机的说,结果完全没用过)最好不要睡觉,闷的话就自己看书好了(我们有4个人去,每个都各看各的书)交过一次作业,闭卷考试,不过不难,基本上我都是用吹的,考完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 =_='担心的话,记得带USB去拷POWERPOINT,临考前看一下咯 我们几个觉得这科没什么实际用途啦,不就是让选修课看起来比较多种类而已咯 秘书学:
满实用的 不考试,交作业 我每次都翘课,后来还是问人功课的题目的 然后作业还有不懂的地方就那样交了,有85分 世界古代神话研究:
很难说实不实用,有兴趣的话不妨选~ 不考试,交作业 本来老师说会点几次名的,不过我都翘课,所以没怎么点上 作业也是随便乱来,也有8字头 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
不必写论文了,实行期末考试,共100道选择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经常是抽点,上课不准做其他,台面有其他书也不可以,更不准睡觉,写论文,分数一般只有80 生物信息学基础: 老师挺搞笑 不点名(但也希望大家不要“欺负”这老师咯)平时有些作业 开卷考的是平时作业的内容 试卷更搞笑(上上学期的信息)日语1 :
堂堂点名 不过觉得还能学到点东西吧 试卷不算难(上学期的信息)方言学,老师:邵宜
坐右铭:要么别选我的课,选了我的课,就要来上,不管你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三次点名不到不允许考试。考试不划重点,自己看 管理新概念..代明教的.開卷考 很好學..容易過..电视新闻赏析, 课不好玩,闭卷考试,5种题型,不给笔记.还说非新闻专业学生分数应该低些~~ 自然保护概论:
考试开卷,不难,上课都有漏题,不过看你认不认真听了 记忆中好像就点过两次名,而且是事先通知过的~~平时上课要求做一个PPT做平时成绩,最好就上去讲,这样成绩很高的~~ 看的电影很有意思,推荐 现代城市管理 教的不好 开卷 86 不易拿高分 西方政治与政府 垃圾课 闭卷 82 葡萄牙语1 教的一般 闭卷 81 需花不少时间进去 美容牙医学 传说中的好课。
2.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 篇二
一、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最初是由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所发动的, 然后有机体就根据过去的经验或已形成的习惯确定他所要采取的行为的方向 (定向) 。也就是说, 需要运用强化、惩罚等来加强、保持或削弱某种行为。学习行为也是这样, 如果这次作业想得到高分, 那么就要做得用心一点。行为主义者强调外部动机作用, 例如, 强调外部事件或来自外部的奖赏、强化的作用, 而不大考虑学习本身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于教育工作时, 强调分数、等级以及对学习的其他外部奖赏等。
认知派对动机作用的看法却正好相反, 他们认为行为是人们对事件的理解作出反应, 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来决定的, 并不是简单地由我们能否得到奖赏或惩罚以及生理需要来决定的。由此可见, 认知的观点强调的是内部的动机作用。例如, 学习的满足或成就。人们有理解周围环境、自我决定、和周围世界达到平衡这样一种需要。在认知结构中, 动机作用是以选择、决策、计划、兴趣、目标以及对可能的成败的分析等为基础的, 特别是对成败的分析, 在动机作用的成就理论和归因理论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本主义在解释动机作用时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自我决定以及力求个人的生长或像马斯洛所称的自我实现。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动机作用的观点与许多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是趋于一致的, 两者都强调内部的动机。
社会学习理论融合了行为派和认知派的观点, 它们既考虑行为的结果, 又考虑个人信念等的影响。如著名的期望理论强调, 动机可被看作是两个主要因素的产物:个体达到目标的期望和目标对于个人的价值。其中缺一个因素, 都不能激起有效的个人行为。对动机作用的解释除了上述观点以外, 还有本能论、生物需要论等, 从有机体组织的需要出发, 为保持体内平衡来解释动机。
二、关于参与动机的理论综述
1. 能力动机论:
Harter (1978) 认为:“个体倾向在能力较强的领域表现所长, 同时在表现中增进技能。如此一来, 成功的表现就会带来自我效能和正面的情感, 使得继续参与的动机增强。”因此个体之所以知觉到较强烈的自我效能和表现的控制, 乃源于正面的情感和动机。一个高自我效能, 且作内在、控制归因的人表现的会比较努力、愿意持续追求成就, 而且容易感受较多正面的情绪。
2. 成就动机取向理论:
根据Maehr&Nichol s (1980) 提出成就动机取向理论, 认为个体动机主要来自以下三个目标导向:能力、工作和社会支持取向。能力导向的人努力表现以和他人进行比较;而工作导向的人以精熟为目标, 以自我比较为评价标准;以社会支持为导向的人则期望从别人那里获得正面回馈。根据这个架构, Nichols (1984) 进一步探讨目标导向、知觉到的能力和工作难度之间的交互关系。Nihcol1s认为以能力为导向, 且对于身体能力有高度知觉的人最倾向表现高度的参与和持续动机。
3. 社会交换理论:
Smith将Thibuat&Kellye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重新以认知--情感的模式加以架构。这个理论主张社会行为受到扩大正面经验和缩小负面经验的驱使。只要结果是个体想要的, 行为便可能持续。
三、国外有关学习及选课动机的研究综述
英国的古达斯 (Goudas&Biddle) 通过现场实验, 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上课的内部动机的影响。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种是直接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教师做出所有决定, 所有的学生以同样的难度水平进行练习, 教师对全班的学生进行集中指导, 而不对学生单独进行指导;另外一种教学方式为区别方式, 在这种教学中, 学生有很多的自我选择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难度水平进行练习, 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 在课后进行内部动机的测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区别方式进行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内部动机水平。”
Biggs&Mooes把学习动机分为四类: (1) 外部动机, 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向“学习结果带来什么”。这种动机是不稳定的。 (2) 社会动机,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身边的某类重要人物高兴, 这种学习动机不是指向物质后果, 而是指向一种人际关系的和谐或情感的和谐。 (3) 成就动机, 学生可能是因为期望通过和其他同学的竞争击败对手来提高自我, 因此重视学习的价值。 (4) 内部动机, 学生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什么东西令人感兴趣。
Houle (1961) 在《心灵的探究》 (The in quirking Mind) 一书中所提出的三个因素类型论, 即学习活动可分成三种动机类型: (1) 目标取向:以学习作为完成明确目标的方法。 (2) 活动取向:参与学习是基于学习环境的意义, 而与学习活动的目的或内容无关。 (3) 学习取向:为求知而求知。Sheffield第一个对Houle的动机取向分类研究进行系统而广泛探讨的学者, 他根据Houle的分类体系参考其他成人教育学者和有关的文献制定了一个量表, 以实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他采用因素分析法抽出五个因素, 分别是学习取向、活动欲望取向、个人目标取向、社会目标取向、活动需要取向。
心理学家Bremnnaoibson、Margaret Andesrne、John Niehols等人关于内部动机的研究表明 (1994) :“个体在全力以赴完成某一学习目标时都会表现出先天的学习动机。”同时表明, 当个体不必担心失败, 而且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 或者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 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
四、国内有关学习及选课动机的研究综述
路海东在《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 为什么学习, 喜欢学习什么, 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等, 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其中, 学习的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
梁丽萍等研究了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 认为大学生对追求成功具有较高的期望, 而对于失败的种种焦虑和担忧较少, 其消极的成就动机较弱。大学男生与女生在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逃避失败的倾向两个变量上均无差异。研究还发现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高成就动机者较之低成就动机者在职业观和择业标准上表现出对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更为强烈的重视和关注。
鲁克成、李健荣、夏应春提出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如下特点:学习动机的产生受社会环境、教育过程和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随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日臻完善、生活阅历的增加、知识的丰富, 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呈现出多样性。
毛晋平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如下:“ (1) 学习动机复杂多元, 且极不稳定, 学习目标迷惑不明; (2) 学习动机、目标多指向近景性、直接性方面; (3) 学习动机、内容多功利性和实惠性; (4) 学习的成就动机强度呈中等水平”。
五、关于大学生选课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张志梅 (2009) 在《高校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心理探析》一文中指出:从选课积极性看, 越低年级对选课热情越高;任课老师、课程内容、从众心理、课程的开设时间、学分收费问题、修读年限和双学位问题都会对选课动机产生影响。
郭德侠 (2009) 在《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指出:高校公选课的内容、结构、管理等方面因素会影响学生选课, 大部分学生有着积极的学习动机, 通过公选课的学习达到了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以及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与修养的目的。但大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往往带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倾向, 偏好于能为自己带来实用价值的课程。
纪滨、秦锋、马丽 (2008) 在《大学生的选课行为及心理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的选课行为和心理受“选课时的感觉”、“所选课程与所学专业密切程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类型”等方面因素影响, 并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马杰在《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定位与教学质量控制》一文中指出:要真正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公选课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途径之一, 就要深入挖掘校内老师的潜力, 开出能满足学生将来就业和走向社会的需求的课程, 不断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舒醒 (2005) 在《大学生自由选课背景下的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一文中指出, 大学生选课有两大特点:一是实用性, 大学生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二是轻松性, 这类学生对公共选修课要么选择一些考试考核不严、教师管理较松的课程, 要么选择一些学起来轻松、好玩、比较容易通过的课程。
杨靖、蔡明 (2009) 在《湖北经济学院公共选修课学习状况调查报告》一文中认为公选课学校要加强课程管理, 优化课程结构。
吴自力 (2008) 在《对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制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完善知识结构, 拓展思维;发展个性, 陶冶性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思维水平。这些是大学生选课的重要动机。
参考文献
(1) 栾伟元, 《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项提高课学生的选课动机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 王薇薇, 《动机理论在高校两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 陈维亚, 《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 1999年5期
(4) 吕陌红,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 郝云鹏, 《高等师范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5年3期
(6) 张志梅, 《高校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心理探析》, 科技信息, 2009年33期
(7) 郭德侠, 《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调查分析》, 大学教育科学, 2009年6期
(8) 纪滨、秦锋、马丽, 《大学生的选课行为及心理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3期
(9) 舒醒, 《大学生自由选课背景下的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 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0) 杨靖、蔡明, 《湖北经济学院公共选修课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01期
3.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 篇三
摘要:公选课是大学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是高校教师不断研究的话题。作者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公选课情况,在《职业形象设计与个人礼仪》课堂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该教学法在实践性强的公选课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公选课
大学公选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不同的学科领域,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怎样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作者认为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法,大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1 公选课的教学现状
公选课在各高校开设情况都不相同,作者通过在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选而不修等现象的背后是课堂没有吸引力。问卷中第10题是:你所选的这门公选课是以什么方式讲授的;你认为哪种教学方式更有效?结果如下表:
[结果
选项
A、课堂教学
B、互动体验
C、参与式
D、课堂讨论
E、情景模拟
F、网络教学
G、观看视频
H、其他
人次
223
85
65
36
30
42
60
6
百分比
40.77
15.54
11.88
6.58
5.48
7.68
10.97
1.10
人次
32
85
110
85
107
38
84
6
百分比
5.85
15.54
20.11
15.54
19.56
6.95
15.36
1.10][现行的教学方式
期望的教学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学院公选课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占40.77%;学生希望的参与式教学、情景模拟式、互动体验与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占70.75%。由此看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参与式教学法的含义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情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现有条件下智慧地即兴创造。
3 参与式教学法在公选课中的具体实践
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参与式教学法大致包括:目标设定-活动情景设计-参与实践-评价与反馈。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在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上评价和反馈,构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现以《职业形象设计与个人礼仪》课程里的介绍礼为例。介绍礼包括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和集体介绍三个内容。
第一环节:目标设定。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需要达到的效果。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了解他人介绍与集体介绍的先后顺序、掌握他人介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第二环节:活动情景设计。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活动情景。在介绍礼中,笔者让学生模拟上班第一天的情景。为激发学生的投入感与参与感,教师设计的活动情景应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第三环节:参与实践。在参与情景活动之前,笔者首先根据班级人数随机分组,要求相互认识的学生不分在同一组,然后布置参与的任务与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自我介绍相互熟悉,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他人介绍相互了解。第四环节:评价与反馈。这个环节既是对参与活动的总结,也是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学相长的过程。鉴于介绍礼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笔者采取的是: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推选代表对本小组所有成员进行介绍,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质询。最后,由小组的代表或小组成员或愿意进行分享的学生分享参与过程的感受。介绍的流畅性与内容的完整性作为教师评价的内容之一。
4 大学公选课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师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 教学氛围 教师要通过设计“活动”创造积极、和谐、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学生参与活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突破自我、勇于实践,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获。
4.3 评价制度 实施参与式教学法,要将学生的参与过程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课堂活动的参与、发言、提问、分享等作为一个又一个的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评价伴随参与的全过程。
参与式教学法是提高大学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氛围生动活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大学公选课中探讨、完善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隋振英.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
[2]李晓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研究,2010年5月.
[3]郭德侠.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貂蝉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6).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科研扶助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NCSXY-KY-2013-03)。
4.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 篇四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探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地方高校创新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措施的分析,阐明了地方高校公选课,尤其是建立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特色文化意识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素质教育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学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开设的面向全校学生选修的课程,它是学分制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公选课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开设历史已有100多年,最初的公共选修课被称为通俗教育课,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教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健全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高校也普遍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设公共选修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公共选修课的受益面,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对公共选修课的比例作具体的硬性规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虽然取得的一些成绩,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公选课开设的比较晚,研究成果少,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课程开设门类有限,满足不了学生选课的需求。原因是大部分学校缺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优秀教师,尤其是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也没有聘请优秀的校外专家担任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师。
②教学管理程序化建设不到位。公共选修课在课程的开设、审批、选课、补选等环节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逐步走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③教学效果差,学生选而不修,学生只追求学分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中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中规定学生必须选一定数量的公选课学分,然而实际上,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只追求学分,违背了学校开设公选课的初衷,同时大部分课程教学中学生没有教材,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差。
④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监控难以落实。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公共选修课只能在周末进行授课,教学管理费用成本加大,教学质量监控难以实施,上课时间有时都难以保证,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地方高校尤其如此,公选课的教学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教学管理者该如何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和创新公选课课程管理模式,以期形成合理的公选课课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加强和创新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强化教学激励机制,加强课程建设。我校作为地方高校,为了确保都能开出数量充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首先从教学激励机制入手来调动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对第一次获准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主讲教师,学校将一次性发给资料费500元,并同时给予课酬和计算教学工作量,以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出一批优质课程。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加大力度向教师宣传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在课程建设上,各院系动员和组织了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申报,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筛选,对评选上的课程在全校范围内供学生选修,。另外学校还鼓励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公选课,极大地丰富了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二)严把公选课的开设质量关。学校严格规范了公共选修课的申报与审批程序,要求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申报开课时要填写教师学术方面的介绍、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用等情况。经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批同意后再送教务处评审筛选。在学校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和宣传下,院系方面也对此很重视,不少院系认识到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院系的形象和教学水平,在学生方面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从院系一级就实施了严格的把关制度。如规定无论教师职称高低,要求申请开课的教师均必须在学院内进行试讲或说课,通过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意后再上报到教务处审批。一些院系则根据教务处反馈的教师网上评价情况来决定是否同意其继续开设公共选修课程。
(三)加强选课指导,严格选课管理。针对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近年来加大了选课的宣传力度,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网发布选课通知、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得学生对选课流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学生选课前充分宣传、指导,学生选课后及时调研、反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学生选而不修,或者修而不学,个别课程选修人多最后参加考试的只有少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学校规定在选课截止之后不得办理退选手续,不参加考试者以零分计,这一举措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严肃了选课秩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近年来,延安大学不断探索和完善公选课考核模式和考核制度,尤其是在特色公选课的考核上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力求考核符合课程的特性和要求,有利于课程的培养目的实现。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腰鼓》等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课程,着重考察学生对陕北民间艺术形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所以考核形式的选择采取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有些课程的学生,甚至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校内外大型节目的表演,这种考核不但让学生熟练掌握陕北民间艺术的技巧,更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对于《延安精神概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著名党史人物研究》等特色公选课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对延安精神、党的精神和伟人精神有哪些体悟,有哪些收获,所以前面的考核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而是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写作和研究水平,更能加深其对课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
(五)建立地方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特色意识。在公选课课程建设中,延安大学深入挖掘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设了《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延安精神概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著名党史人物研究》等特色公选课课程,构建了了地方高校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效果明显,深得师生的好评。因为公选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使地方院校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地域文化,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其课程大多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特点。我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类学术和文化学习的兴趣拓宽视野,沟通文理,让学生接触、理解本专业以外的各个学术领域和思想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应变能力,为社会提供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此,我校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够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方能毕业”,其中理工科(含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至毕业时,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4学分;文科(含外语、艺术)各专业的学生至毕业时,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4学分;师范类各专业的学生还必须从教育理论和技能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的课程;以上学分不能以其它形式替代。学校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理论和技能以及艺术等系列开设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包括全校各专业及公共课程中有特色的选修课、素质教育课、较系统的科技前沿系列讲座等。
我校提出要在公共选修课领域倡导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树立一面旗帜,开课至今已有相当一批较为成功的课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研究氛围,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而且会不断地促进地方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完善,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同时,特色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为喜爱地域文化的大学生提高了平台,为他们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开拓了一条道路。目前大多地方高校因为公选课课程资源有限,教学人员不足,教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公选课课程设置非常零散,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极大地阻碍了公选课的改革发展。公选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有效克服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弊病,抓住地域文化这一特色教学资源开设公选课,建设公选课课程体系,不但使公选课课程建设体系化,而且能显现公选课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延安大学本科学分制公共选修课实施办法。延安大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版),2009。
【2】方华君。将公共选修课打造成素质教育的一块宝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5.公选课 篇五
结 业 论 文
题
目
大学生攀比问题探究 姓
名
孙秋月 学
号
2012030190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年12月
大学生攀比问题探究
孙秋月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处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深受攀比之风气影响。同时攀比心理是当代大学生群体里发现的新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攀比心理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高校攀比消费文化的成因,探索对策,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 键 词
大学生 攀比消费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从理论上讲,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然而,生活中人们对攀比的理解常常局限在负面,汉语对攀比的权威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从字面学解释看,以上界定是合理的,但从文化、心理和行为上解释,对学生攀比现象的理解则应该更宽广、更全面。这里所理解的攀比,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教育要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现象。
一、直面大学生攀比现象
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时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等方面都比前几代人优越。他们生活在四位长辈、一对小夫妻再加一个孩子的 “4+2+1”家庭环境中,从小不缺乏长辈们的关爱。他们想要什么,长辈们就给什么,几乎是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下长大的90后,他们有着独自鲜明的特点,个性张扬,思想独立开放,追求非主流的时尚,追捧“火星文”,推崇民主平等。他们带着独自的特点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热衷于消费,除了基本的学习生活消费,他们越来越注重娱乐消费、时尚消费,以此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但也因此形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而攀比消费,则是最为突出的消费问题。
二、攀比心理在大学生群体里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攀比心理严重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那么攀比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导致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内在大学生的动机、学习、认知、自我概念个人因素,但主要是外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
(一)西方消费文化影响
费瑟斯通认为,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宣扬自己的美德转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国家社会生活物质化,市场经济繁荣,“高尚”“节俭”“自助”等美德被“个性”“自我”“享乐”等代替。受这种西方消费思潮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消费观逐步西化,商品被赋予身份、地位、品味、荣耀等抽象标签,许多人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势力。
(二)社会环境影响
改革开放近30 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三)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错误的引导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愿意倾其所有、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但是缺乏对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训,这种环境里的孩子缺乏实践锻炼,理财理念匮乏,不能体恤生活不易,因此很难形成合理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而且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是疼爱有加,有的父母甚至是溺爱。孩子想要的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甚至无论父母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都会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无尽追求,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父母都会满足。其次,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别孩子差,所以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其实父母之间也是在攀比,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攀比心理的产生,所以攀比心理的产生与家庭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
(四)学校教育缺失
除了用于专业教学,高校鲜有指导大学生树立消费观的课程或指导,也无明确引导举措或建议。从整体来看,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研究和引导几乎为零。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情。”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形成消费观的重要起点。没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消费状态。上大学之后,消费自主权在自己手中。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消费理财纳入到德育课程中来,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也不够。部分学校不良的消费现象日渐泛滥。学生盲目攀比手机,电脑等更新速度快,价格高等电子产品,追求名牌,甚至限量版的包包,鞋,不追求衣服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反而以奇装异服为美。有些女生使用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昂贵化妆品包装自己。以出处高档餐厅,国外旅游作为彰显身份的筹码。每当自己的奢侈愿望实现时,更要在微信朋友圈,QQ 空间炫耀一番。
(五)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有如下几种心理直接影响攀比行为:
1.炫耀心理
炫耀性消费出现在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的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同学喜欢一掷千金,显示大方,而这种消费会对其他同学而言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甚至会出现频繁伸手向家里要钱的情况。
2.从众心理
学生进行攀比消费主要是一种“群体效应”,大学生受到群体压力而被动攀比,他们害怕被群体孤立、瞧不起。
3.补偿心理
有的学生与人攀比,其直接动机是求得心理的补偿。一个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疾苦,反而与人比物质享受;一个学业不良的学生.不在学业上提高自己,而与人比阔气、比文友、比网恋。这些都出于补偿心理。
4.虚荣心理
在学生的盲目攀比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虚荣心在作祟,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爱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常常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人比不该比的东西,与人比自己无法胜任的东西。
5.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斤斤计较于物质上的攀比,从而产生奢侈性消费,校园小资情调屡见不鲜。很多同学表示对LANCOME、DIOR、CK、D&G、LV、“苹果”手机等产品普遍认为价格还能承受得起,是由于他们只考虑功利化需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功利关系,而精神的追求是虚幻的。
6,模仿心理
对于年龄幼小的学生来说,攀比常常缘于模仿,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设法拥有。在这种合理的直接支配下,学生的攀比行为也愈演愈烈。
三、对于攀比消费的解决对策
攀比消费文化对策初探攀比消费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其外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相关,而内因则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虚荣心和自尊心、自控力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除了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更需要依据攀比消费的心理成因,从学生个体本身探讨解决对策。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高校需高度重视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走出漠视消费观教育的认知误区,通过学生参与度广的网络微博、论坛和校刊等宣传途径,将合理消费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其行为和观念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引导孩子,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社会要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将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当中;加大对舆论媒体监管,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行为和方式。
(二)将攀比文化向竞争意识提升
攀比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攀比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人生观是否科学。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经常会把最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用与他人的差距来激励自己,从而起到提高自身成就动机的作用。反之,比安逸享乐、排场阔绰,最终导致攀比消费。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听从”教育模式,辅助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将攀比消费科学合理转移到“攀比”学业、能力等其它积极方面上来,学会理智“攀比”。
(三)加强个人及团体心理辅导
攀比消费文化是因认知上存在误区,导致极端行为结果,依据心理学理论,结合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改变个体不合理情绪和错误认知,能够纠正错误行为。因此可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积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不健康心理。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另外,应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一批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其次,大学生攀比消费群体特征明显,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群体辅导
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维护,还需要学生主体配合三方的教育,增强自控力,自我约束,汲取正确的消费观,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全面素质和精神内涵的提高,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倪
科.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实施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研究, 2012(26).[2] 田
芯.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探析 [J].高校管理 , 2012(12).[3] 陈
莉.黑龙江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生态消费观的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1).[4] 张
妍.太原市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2.课后总结:
6.日语公选课教学思考 篇六
摘 要: 日语公选课在很多高校都有开设。近年来,就如何强化其教学效果,亦有很多先行研究。作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 日语公选课 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
公选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旨在开阔其视野,提高其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日语公选课不论是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历史领域的一系列敏感问题的存在,还是由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深入等原因的存在,一直以来在很多高校公选课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日语公选课开课率较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日语公选课的现状
第一,作为一门公选课,在教学管理和考核考评方面,其要求显然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必修课。一般而言,学校会给定一个指导性意见,如规定“累计缺课超过三分之一,取消考核资格”,这在学生中的理解便是:只要出勤率达到了,那么学分自然就会有。所以学生学习没有压力,缺乏动力,自然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
第二,由于选课的学生,普遍都是日语零基础,再加上公选课学习时间短(一般为40学时),很多教学工作者对选用何种教材、教授哪些内容感到一筹莫展。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是完全针对日语公选课教学的。
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常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日语学习而言,发音部分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掌握的,否则后续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无从谈起。在仅仅40个学时的学习时间内,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学工作者依然采用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没有针对日语公选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成为制约日语公选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所在。
2.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语教学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要改变现状,强化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区别于日语专业学生对日语系统性、精确性的学习,日语公选课的学习只要能让学生从对日语完全不了解到有基本了解;从完全不会说到会说几十句日语,掌握几个基本的句型,并能做简单自我介绍就可以了。归根结底,能让学生开口说日语便是极大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日语的发音,既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说日语,就完全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平(片)假名的写法。只要学生对五十音图有大概了解,能按顺序说出,能掌握拗音的发音方法就可以了。既然没有一本教材是完全针对日语公选课教学的,那么当然没有必要拘泥于选择哪本教材,按照教材授课。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按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定教学内容,采用自编课件进行授课。
2.2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日语发音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学生读罗马音。相较于传统的根据其写法死记硬背,罗马音由于与汉语拼音发音方法的相似性,显然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在学习常用语的时候,也完全可以通过标注罗马音训练发音,比如你好(こんにちは ko n ni qi wa)。此外,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中日文比较等方法,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这些常用语,也可以穿插日本文化方面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いただきます”和“ご?Y走さま”这两句的时候,可以图文并茂地给学生讲日本的代表性美食,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日餐桌礼仪的差异等内容。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这两句用餐日语的学习和记忆。
2.3教师严格管理,随堂检测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只要出勤率达标,学分自然会有”的想法,笔者一贯的做法是加强随堂检测的力度。例如某次课学习了5句日常用语,那么要求学生在授课结束的时候,至少要会说其中的3句,一个个说,合格了才能记出勤。只有让学生明白公选课并不是只要坐在教室里就能有学分,只有给学生压力,学生才能有动力,才能配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要改变日语公选课现状,不仅需要学校教学管理理念、制度的支持,而且需要学生素养的提高。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学校、适应学生,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积极探寻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内涵,实现日语公选课开设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7.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 篇七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经过先辈们历代不断地创新、提炼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哲理、医理于一身, 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的树立, 太极拳运动越来越显示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太极拳内涵丰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动作优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 且能更好地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推广, 因此备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聊城大学将太极拳纳入选修课程以来深受学生欢迎, 但在太极拳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聊城大学选修太极拳课的2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 对聊城大学太极拳公选课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 中国学术期刊等途径, 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2.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 设计相关问卷9个题项。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100%。
2.2.3 数据统计法
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整理调研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2.4 访谈法
通过对聊城大学教授太极拳的教师3人进行访谈, 从而了解开展太极拳课程的相关问题, 并提出太极拳在高校开展的相关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太极拳公选课在聊城大学开展的基本情况
3.1.1 学生选修太极拳课程的比例情况
太极拳是一种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集哲学、医学、伦理学和美学等文化于一体, 同时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聊城大学将太极拳纳入选修课程以来深受学生欢迎, 为更好地了解聊城大学学生对太极拳的选课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聊城大学选修太极拳课的200名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一方面, 在随机抽取的大一、大二学生200人中, 其中男生为78人, 占到39%;女生为122人, 占到61%。由此可以看出, 聊城大学选修太极拳这一体育课程女生多于男生, 分析其原因: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不宜参加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 转而喜欢参加一些对抗性较小、身体接触少、动作缓慢、强度较小的体育运动项目, 而太极拳的特点正符合她们的要求。另一方面, 随机抽取的学生中, 大一学生为109人, 占到54.5%;大二学生为91人, 占到45.5%。大一学生比大二学生稍多, 分析其原因:大一学生对大学以及大学课程充满更多的兴趣及有更强的好学心理。总体看来, 聊城大学太极拳课程选修情况基本良好, 没有产生极端情况。
3.1.2 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机或目的
聊城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学生学习能力强, 学习太极拳的困难度低。正确树立太极拳的学习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聊城大学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机或目的调查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 在随机选取的200名学生中, 90%左右的学生选择健身、娱乐、学习技能;而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交友和其他目的, 其中其他目的包括:朋友推荐、了解太极拳文化、预防疾病等。由此可见, 聊城大学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机是正确的, 绝大多数学生树立了以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学习一门技术为主的学习目的,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 学习更多与太极拳有关的知识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认真学习研究太极拳的动作技术、动作内涵起着积极的作用。
3.1.3 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情况
学习态度是指对学习的态度, 是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习态度能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忍耐性。因此,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太极拳的基础。聊城大学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情况问卷调查见表3。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很高锻炼价值的健身运动, 自太极拳在聊城大学开展以来, 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由表3显示, 在随机抽取的200名学生中, 有21.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太极拳, 有57%的大学生比较喜欢太极拳, 这说明了聊城大学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态度, 太极拳在聊城大学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这对于太极拳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还显示, 在选修了太极拳课程的学生中依然有5.5%的学生不喜欢太极拳, 分析其原因:其一, 由于目前太极拳课程教学没有达到他们心中理想状态, 而对教学不满, 失去兴趣;其二, 选课之初, 他们个人对太极拳了解较少, 出于好奇盲目选择, 习练之后, 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不适应, 渐而失去兴趣。
3.1.4 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满意度
聊城大学体育课程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授课教师2名, 授课人数每班约80人。授课内容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教学上采用讲解、示范、带领等方法, 由教师组织队形, 教师或体育委员带领做准备活动, 然后开始教学。教学时间一学期共36学时。
由表4可见, 在随机抽取的200名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满意程度为:对教学非常满意的为22人, 占11%;比较满意的为87人, 占43.5%;满意度一般的为74人, 占37%;不满意的为17人, 占8.5%。总体来看,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满意。但并不乐观, 非常满意的仅占11%, 而满意度“一般”的已接近“比较满意”的比例, 说明太极拳教学在学生心中并不理想。据了解, 太极拳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讲解, 耐心指导, 对学生负责,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认真听讲, 及时提问, 揣摩动作技术。但面对如此多的学生, 只由一位教师授课, 而且大多数学生未接触过太极拳, 学生只习练半年甚至更少时间, 在如此少的时间内, 想让众多的学生领悟太极内涵, 保证太极拳动作形式的正确性, 的确有非常大的难度。另一方面, 太极拳授课老师并不是专门修习太极拳出身, 其自身的太极功夫也是十分有限的, 对太极拳教学的实质把握上可能会有所偏差。太极拳是内家拳, 要求精、气、神合一, 以意识引导动作, 意到身随, 并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 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健身原理。而要到达这种状态至少需要持续不间断练习两三年时间以上。武术界有句俗语称“十年太极、三年八卦、当年形意”, 意思就是, 要想练好太极拳须花十年的时间, 八卦掌要花三年的时间, 形意拳要花一年的时间。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比葫芦画瓢”, 学完了考完了, 也忘得差不多了。据了解, 大多数学生在学完太极拳一学期之后, 不能完成整套动作, 这对于旨在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来说难以想象。
3.1.5 学生业余时间练习太极拳情况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 其内涵丰富, 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养生术和经络学说。初学者想要掌握太极拳的真正内涵以及太极拳的攻防含义, 非常困难, 因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不要求精确掌握太极拳丰富的内涵, 但熟悉掌握太极拳基本原理, 而基本原理的掌握不仅要在课上教授, 更多地应该靠自己勤加练习, 因此要求学生业余时间练习太极拳。
由表5可知, 聊城大学练习太极拳的学生业余时间练习非常少, 除上课时间外, 参加课外练习的人数为66人, 基本不练习的有134人, 因而平时练习者仅占总人数的33%, 而且调查显示, 课外练习时间仅保持在每周2小时之内。根据学校社团调查, 聊城大学武术协会虽有开设太极拳项目但也是虚设。太极拳练习的最佳时间为早上和傍晚两个时间段。太极拳组织形式基本为课上练习形式, 学生选修课时间基本为一周两节课, 同时课外练习时间又较少, 因此学生健身效果不佳, 甚至达不到太极拳特有的健身效果。
3.2 对策
3.2.1 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当中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太极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从课内向课外合理地有效地延伸和有机结合, 形成课内外一体化, 如分组进行练习, 互相比较,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达到良好学习效果。构建课外辅导机制, 让学生在课外把教学内容掌握消化, 培养兴趣, 形成习惯, 进而把它转变成自我锻炼手段, 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从视听角度更直观地学习技术动作。当前, 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形式。
3.2.2 加强太极拳理论知识的传授
太极拳吸收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 要求习练者心静体松, 中正安舒, 意念引导, 气沉丹田, 从而形成了动中寓静, 柔中寓刚, 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 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防病治病, 强筋壮骨。太极拳理法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与孔孟庄老之道相和, 学习者学而识之, 在锻炼太极拳的过程中悟道内修, 达到颐养性情, 修身养性的效果。在太极拳教学中, 既要让学生学会打太极拳, 更要让学生了解太极原理, 了解中华民族的养生理论。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民族传统养生观, 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及太极拳的种类以及拳理有所了解, 让学生了解太极拳修身养心之功效, 以及对人的生理、心理之影响, 可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从而提高锻炼的兴趣, 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2.3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考试不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是通过考试, 检查教学的情况, 加强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逐步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促进手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及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能力。针对上述情况, 对太极拳教学进行评价时, 可以采取阶段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 结论
(1) 太极拳运动越来越显示出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聊城大学太极拳公选课开展基本良好, 以其自身特点和健身、娱乐的价值受到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喜爱。 (2) 聊城大学学生对太极拳有较高的兴趣, 对太极拳的教学也给予了充分认可, 因而在聊城大学开展太极拳有一定的基础。 (3) 学生对太极拳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不满, 有待改革和创新。 (4) 加强教学改革, 大胆创新, 在不改变太极拳本身性质的情况下进行多形式练习。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上, 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加强管理, 增加组织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 以聊城大学为例, 对太极拳公选课的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和动机学习太极拳, 积极性较高, 且选课比例女生多于男生,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技能, 对太极拳教学给予肯定, 并能对太极拳的练习作用和意义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促进太极拳运动的进一步普及, 并为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黄建芬.体育教学中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教学[J].科教文汇, 2008 (7) :10-12.
[2]高清伟.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作用及推广措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4 (3) :299-301.
[3]王琛.太极拳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推广[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 2003 (1) :93-95.
[4]罗红元, 古岱娟.太极拳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5]闫英.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1) :70-72.
[6]张玉萍.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4 (2) :87-88.
[7]康鹏扬.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26-27.
[8]刘永祥.多媒体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优势作用[J].西昌学院学报, 2008 (3) :130-131.
8.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创新探讨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声乐公选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55-03
声乐公选课作为高职院校美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高职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声乐教学也获得了很大的改进。然而,现有的音乐教育依然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禁锢,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旧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声乐公选课教学陷入困境,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鉴于此,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以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切入点,进行优化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提高学生声乐技巧以及综合素养水平提供平台,从而进一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科协同发展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H.哈肯(Hermann Haken)就协同发展创立了协同学理论,他在协同学理论中提出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运作原理。系统内部存在着一系列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独立运行,只有当关联运动占据系统内部的主导位置时,才能发挥系统运作的最佳效应,促使各子系统间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同样,现行的高职院校就是一个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融合了德智体美劳等子系统,而美育也包含了声乐公选课等音乐教育,它们之间既有独立运行,又有关联运动,只有把德、智、体、美、劳五者之间形成一个关联运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素质教育的力量。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声乐学科所特有的情感价值,决定了其在陶冶学生情操、涵养、美感及人格方面的优势。可以说,声乐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高职学生处于18-22岁这一年龄阶段,他们正面临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在各种因素的驱动影响作用下,高职学生无论是情感、思维,还是个性、自我意识等都逐渐增强,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个性。为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声乐等音乐公选课程,可以通过美育的渗透,把学生的内在情感诱发出来,从而触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积极情感,在情感体验中调整自己的身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声乐公选课教学在于通过美育渗透教育,逐步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就选用一些违背科学的教学方式。然而,由于此门学科在学校领导和大部分教师眼里,只是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声乐并没受到重视,加上学校其他环境条件的禁锢,因而部分声乐教师与时代脱轨,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这对声乐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教师对学情缺乏了解,在促进学生声质的转变上难以因材施教
为顺应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潮流,许多高职院校开始设立声乐等美育课程。然而由于部分高职院校领导自身现代教育意识弱化,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等,声乐公选课被看成“形式课”,因而许多教师也并不重视该门课程,甚至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都不多。在授课时,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教,因而他们的发声、演唱示范等都难以促进学生产生声质上的转变。
(三)教师的兴趣和欣赏视角对声乐教学效果影响明显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大多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欣赏视角,部分教师倾向于民族声乐,她们在授课时就会把重点放在民歌教唱方面;而一些美声教师却很少使用民族声乐教材,这必将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师既能教美声,又能教民歌,但是要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务必要在教学和艺术实践方面提升自己,以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三、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创新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的创新应突出以下特点:一是创新性。推行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应先有创新之义,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在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的实质,从而深入学生心理深层,理解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二是系统性。声乐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当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立足声乐知识系统化这一特征,以西方先进的系统理论知识为标志,逐步形成一个多学科密切融合的知识系统,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应用。三是理论性。声乐教学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最初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出现的,并以此为基础,显示出相关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最佳融合。四是技术性。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声乐公选课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实际中应凸显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以适应整个音乐教育文化的需求。基于以上四方面的特征,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可采取以下创新策略:
(一)加强教材建设,开发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传统的声乐选修教材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学层次的准确定位,一部分重点教材、推荐教材并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市场上流通的可以供高职院校选择并适应素质型人才培养的声乐教材并不多,如何从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开发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显得十分重要。为此,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好由学校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一线教学的音乐教育教师开发,以避免分散、水平低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与此同时,负责教材开发的教师还应采取相应的规范标准,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在保证理论知识基本够用的基础上,增添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内容或板块。
(二)拓宽教学手段,增加网络新媒体学习阵地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阵地,基于新媒体的声乐公选课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声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有效地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声乐教学中,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高职院校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型的授课,在技能方面也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和修养、不同声音感受和理解而开展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差异随之决定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对不同条件和素质的教学对象适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例如,针对学生在歌唱发声方法和技能技巧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大容量教学信息,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大量高速传输,让学生在伴随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影像切换中,多维度、多层次扩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让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呼吸的调整、歌唱共鸣腔体的运用以及身体机能的松紧度等知识,教学重难点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再如,针对学生的声色特点、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力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音乐创编加工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建构学生可参与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对自己的演唱风格进行定位,能够熟练地进行作品的选择、安排、分析,舞台表演设计,音乐会策划等。
(三)立足声乐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所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无法脱离学校教育,因而作为培养素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声乐教学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声乐课为渠道,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由于受到文化素养、个人情感以及经历的局限,学生即使对声乐作品的作者情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难以深入地把这种情感表述出来。只有从文化视野对作者情感进行挖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在世界。
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进行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地知道《黄河大合唱》是一首爱国歌曲,理解作曲家的个人才华。但是,学生在学习以及演唱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声乐的技巧,而对于曲目自身所蕴含的情感却缺乏了深入层次的感悟和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曲目自身的文化基础,在强调声音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力量,不仅是因为作曲家个人的才华和作曲能力,更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包括苦难的社会对作曲家的影响以及人民艰苦奋斗给予他的鼓励和力量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对音乐创作背景的清晰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内涵,自然地形成文化认同。
(四)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结合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程设置来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和技能课两种。与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授课方式相比较,普通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局限性较大,授课内容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因而声乐公选课教学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声乐演唱、音乐鉴赏的能力,为解决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两大能力”,必须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此,教师可以在公选课的计划内增强实践课时比例,开发多种类型的创新实践课程,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学校还可以尝试设置声乐节目鉴赏、音乐美学、歌剧赏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例如,在上第一节声乐公选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课程的介绍,(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6页)包括声乐的发展起源、声乐课程的基本目标以及声乐优劣的判断指标等。把这些复杂冗余的知识点压缩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初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以增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记忆。在上第二次课时,教师就可以融入基础的声乐理论知识教学,为学生读谱、识谱创造可能;在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上,就可以增强对气息的说明。第三次上课时,由于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声乐知识,教师就可以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声乐的其他门类进行详细讲述,包括歌剧、曲艺等,并在讲述中融入声乐技巧的讲解,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
(五)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声乐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领航者”和“助跑者”,高职院校只有重视声乐授课教师的能力开发,才能够增强教学软实力,提高教学成效。首先,学校应加大对声乐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立足市场发展态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探索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的声乐教学人才,增强声乐教学软实力。特别是对待声乐教学师资队伍应和对待其他专业学科师资队伍一样,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其次,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声乐教师在新形势下自身也要不断创新,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形势,积极主动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树立新思维,补充新知识,提高新能力,形成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教育素养,并将这些知识、成果用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声乐应用技能。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能否赶上时代的列车,已成为有关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相关教学工作者,只有立足声乐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革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促进高职院校声乐公选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赖显明.网络教学:普通高校公选课教学的新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李文婷,董茜,毕砚红.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J].艺术科技,2015(12)
[3]王路.试析高师音乐教育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4]孙贝贝河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状况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5]王蔚骅.论形象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安康学院学报,2011(5)
【中山大学公选课推荐】推荐阅读:
中山大学2012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10-23
山东大学选课07-20
山东建筑大学选课系统07-01
江西财经大学选课10-26
山东大学本科生选课07-01
三峡大学本科学生选课管理办法07-21
澳洲留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选课的技巧06-28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排名06-24
中山大学招生简章07-06
中山大学毕业生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