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科5年工作规划(10篇)
1.医务科5年工作规划 篇一
2010年医务科工作总结
2010年医务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和《赤水市二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强化科学管理,促进核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保证医疗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将2010年医务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
1、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开放床位数150张
(2)病床使用率:>120%
(3)全年门诊总人次:约30000余人次
(4)住院总人数:6000余人次
(5)平均住院日:>7天
(6)病历甲级率:>99%(7)处方合格率:<50%(8)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9%
2、严抓病历质量,提高医师病历书写水平
各临床科室总体情况为:妇产科、内科、外科、五官科。
运行病历:病历书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医务科始终严抓病历质量管理不放松,不断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并对运行病历进行现场点评,医务科转变工作思路着重从运行病历的细节和完整性入手,严格按照《2010年病历书写规范》进行处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医嘱和病历上级医师签字不及时;(2)病历中对诊断和治疗效果缺少分析评价;(3)现病史内容不全面,既往史、个人史等基本项目 内容粗略,问诊和查体不细致;(4)手术前麻醉访视记录的内容简单、流于形式;(5)日常病程记录不及时;(6)门诊病历运行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医师责任心,争取从根源上改正。
归档病案:①2010年每月抽查归档病历40-60份。②目前各科室均能在15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出院病历。
处方质量: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存在问题较多,处方合格率较低。
文书档案:基本能按要求完成,主要存在:抢救危重病人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不够仔细,与交班记录时有出入。未认真履行危重病报告制度。
3、继续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完善制度建设
医务科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深化十三项核心制度。(1)参加科室晨间交班、三级查房:坚持每周参加科室晨间交班,督查内容包括:参加人员是否完整;住院医师能否做到24小时值班;带教情况、医师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医护质量等。医务科将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到科室,并监督科室落实情况。(2)继续规范病例讨论:重点加强疑难、术前、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的程序化和制度化,不定期参加科室讨论,在平时参加科室交班、查房过程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医务科也会建议科室组织讨论,并全程参与、主持,对需要邀请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讨论时,医务科负责协调安排,保证科室人员能够通过讨论拓展疾病相关知识面,提高科室病例讨论质量。
二、医疗安全
1、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开展管理工作。如强化危重症患者的重点监控,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争议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同时加强科内及全院会诊工作的合理开展,力争将每次会诊落到实处,并有效执行。通过会诊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疑虑,也有效的消除了安全隐患。
2、加强知情告知,重视医患沟通,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演变进展及治疗情况的有效了解,打消其疑惑对抗心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此医务科加大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及实际告知情况的监督,要求每位医师在向患者如实告知的同时还要将告知内容详细记录在同意书上,对只书写病情而忽略演变、并发症等情况的病历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责令其及时补充改正。
3、以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为途径,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以监督运行病历为手段督促医务人员在收治患者的过程中重视一般查体、勤于和患者沟通,通过细节发现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到从细微环节杜绝安全隐患。
2010年医务科处理多起医疗争议,为历年最多。出现了较大医疗纠纷。医患沟通不到位、病情告知不详尽、替代医疗方案告知不到位、查对制度执行不力、护理管、实施技术操作后巡视病房观察患者不到位、意识不强是造成争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医务科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医患沟通的监管,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最大限度的保证医疗安全。
三、继续医学教育
医院能够长期健康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特别是近几年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引进了大批医护人员,因此,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年轻医师早日成才,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医务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不断调整思路,制定适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人才培训计划和方案。
1、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为加快医务人员对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了解,医务科、护理部组织了各种培训50余次,院长对培训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培训涉及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医院感染、药品管理等方面。2、2010年我院共派出3名医师到院外进修。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研讨会共20余人次,对学习回院的医务人员医务科及时组织全员讲座,保证他们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能够及时传授给其他医务人员,保证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
3、为保证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促进科室学科发展,院领导再次要求各临床科室订购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医疗技术诊疗规范等参考书、工具书,费用由院方承担。4、9月份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了赤水市氨泄漏事故演练的现场医疗急救演练,锻炼了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积极开展院外专家来院会诊和教学手术活动
通过努力不断规范院外专家来院会诊和教学手术活动,今年共请外专家来院会诊和教学手术40余次,主要涉及外科、妇产科、内科,引进开展了“疝气补片”、“妇科阴式手术”等新技术。
五、传染病、输血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贵州省卫生厅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在赤水市疾控中心的指导和督导下,大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执行结核病“双向转诊”制度。
2、设置了感染病房,于5月—9月开设肠道门诊及发热门诊。
3.按照二级医院的相关要求成立了输血科,规范了输血相关医疗文书,组织全员进行了输血知识培训,规范了医疗废物处理。
六、保健义诊活动
1、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为当地群众义诊,配合市卫生局、市医药协会等分别到葫市、旺隆、天台、五通等地进行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定期到市戒毒所为吸毒人员进行体检保健工作,深受群众好评。
2、派出保健医生,为市政府和企业的大型活动等做保健工作约20人次。
3、认真做好儿童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档案、新生儿疾病筛查、计划免疫工作。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区及门诊出宣传栏。
另外,积极协调合江卫生局新农合工作,五个乡镇实现了定点和直报。
七、体检工作
本年为市各机关单位、企业工作人员完成各类健康体检共5800余人次,为体检者提供优质、优惠、高效的服务,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体检的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我们认为,今年,在院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院员工的努力,创造了又一个辉煌,但是,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艰难困苦,比如:(1)人的因素: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人的基础理论、基本功不扎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医务人员对医疗核心制度、政策法规、诊疗规范等了解和掌握不够;部分科室主任对科室管理不到位或错位,员工之间协同配合不够,注重个人表现;(2)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用药规范和考核制度等等,这使员工是非观念糢糊,管理尺度不够准确。(3)外部因素:市医院、中医院发展给我们的压力,医保环境的不断规范,还有公司的情况等。(4)医院文化建设有问题:医院文化最基础最根本的是和谐,领导和中层,中层和员工,员工之间,科室之间、医患之间等?
我们既不够规范还有点畸形,明年,将是医院的一个拐点,要实行节点超越就必须规范。医务科重点是按照《赤水市二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制度,加强督导检查,抓落实。
2010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励,不断弥补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但愿我们上下同欲,共同努力,为构建和谐医院贡献自己力量。
医务科(曾祥熙、赵兴强)
2010.12.24
2.医务科5年工作规划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绵阳市“5·12”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评估报告和绵阳市极重灾县的乡镇灾后卫生学评价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饮用水监测、群体接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恢复等专题调查报告,人口资料参考《绵阳统计年鉴2009》。
1.2 方法
研究“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状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工作效果。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依据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水质监测按照“四川省地震灾区饮用水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卫生防疫工作报表按规范填写,专题调查参照自制技术方案进行。
2 主要措施与效果
2.1 资源整合、统筹指挥,卫生防疫覆盖到村
“5.12”地震发生后,绵阳市迅速启动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1],建立健全组长负责制、首问责任制、联席会议制等工作制度。整合外援医疗卫生队伍资源并加强协调配合,援绵卫生防疫队伍157支共6 900人纳入属地统一指挥,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全市9个县市区275个行政乡和3 428个行政村。
2.2 规范应急处置、统一技术方案
“5.12”地震后紧急制订《绵阳地震灾区灾民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地震后洪涝灾害、饮用水、环境卫生及消毒杀虫方法》和《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等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南共25个,科学指导卫生防疫工作的实施。
2.3 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杀防疫、消除病媒生物疾病隐患
选择平坦开阔地建立安置点,建立简易厕所并消毒处理粪便和污物,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在远离生活区及水源的地方深埋家畜尸体,组织培训消杀灭专业人员,合理使用消杀灭药剂,快速处理人和动物尸体676.8万具,消杀灭面积21.2亿平方米,处理粪坑684.2万处(次),清除蚊蝇孳生地398.1万处(次)。2.4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加强对学校、建筑工地、灾民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总体上形成了“六有四强化”的卫生防疫模式(即有防疫队、有医疗队、有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有厕所、有垃圾堆放处、有饮水供应点,强化群众参与、强化环境卫生、强化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强化卫生评比公告)。严防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出现在灾区市场。制定《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安全指南》,加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指导工作。对城镇灾后重新开业的餐饮业进行监督指导和拉网式检查,把好“病从口入关”。
2.5 保证饮水安全、加强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农村灾区一般为分散式供水,震后饮用水安全尤其值得关注。对农村分散式供水和城镇集中供水分别采取家庭消毒和统一消毒的方式进行,并加强监督指导。现场监测各个安置点水样余氯含量,对极重灾区乡镇集中式供水进行浑浊度、色度、臭和味、总大肠菌群、饮水中余氯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对保障灾区人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使灾区供水合格率从灾后的56.68%逐步恢复并稳定在89.79%~95.22%之间,饮用水合格率基本得到保证。3年来无水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6加快能力恢复,注重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通过手机代报疫情、快速检测和委托检测等手段恢复公共卫生能力,依靠市、县、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和24 h疫情值班,开展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月和季度分析。截止2011年1月,网络直报恢复率100%(283/283),实验室检测项目恢复率96.08%(710/739)。绵阳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100%。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0938/10万)较地震前(2008年)同期水平(29.1069/10万)下降17.22%,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2.7 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尽快加强应急接种
冷链是计划免疫的“生命线”,它维系着疫苗的贮藏、运输的质量,关系到儿童免疫接种的效果。绵阳市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组织实施值得肯定,但必须加快灾区冷链设备的恢复与投入,增加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尽快解决疫苗的存储、保藏和冷链运转[3],在帐篷或板房内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震后3个月共开展应急接种甲肝、乙脑和流感疫苗615 466人次,接种率分别为97.46%(100 870/103 500)、98.81%(46 779/47340)和97.83%(454 554/464 626),构建了健康人群有效免疫屏障,疫苗针对疾病防控效果初步显现
2.8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灾后防病知识
深入村社、场镇街道、办事处及灾民安置点,利用广播、板报、张贴宣传画(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知识讲座、设宣传点和巡回医疗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大众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 023.56万份。
2.9 开展灾民安置点及学校卫生督导检查,控制群体危险因素发生
统一方案,在灾民集中安置点和学校积极开展检查指导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监督监测工作,在灾区学校积极加强晨检制度,搞好环境消毒杀虫工作,查找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卫生防疫措施。
2.1 0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
控制四害密度是灾区防病的经典措施,我们实施清淤、清废与消杀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消除蚊蝇孳生地和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及开展化学防治是控制病媒生物的有效措施[4]。在极重灾县和重灾区积极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平均密度分别为4.56只/(人工·h)、0.35只/m2和0.74处/2000 m2,得出较为科学的依据,总体呈下降趋势,未达到病媒生物危害程度,预防性消杀灭效果明显。
3 建议
“5.12”地震后,在自然环境及其恶劣的情况下,如山体滑坡、道路堵塞、堰塞湖形成、暴雨、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接踵而至,自然环境的改变、人畜尸体腐烂、食品饮水缺乏、灾民密集安置、防疫网络遭重创等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绵阳市以集中安置点与板房学校、集中与分散式供水点及餐饮单位、垃圾场站及厕所、化学及放射污染源等为重点部位,以受灾群众、在校学生、流动人口及婴幼儿等为重点人群,以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地卫生条件、饮用水与食品卫生安全等为重点环节,以严重危害当地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等为重点疾病,以极重灾县(乡)为重点区域,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村,科学运用上述10项卫生防疫措施,总结并推广安置点“六有四强化”卫生防疫要求,早期着重于疾病监测、环境卫生、饮水食品卫生和学校卫生,后期着重于心理卫生和安全越冬工作,灾区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地震前(2008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17.22%,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饮用水卫生状况逐步好转,蚊、蝇、鼠密度总体下降,未发生甲类传染病疫情及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明显,取得了大灾之后3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
完善公共卫生建设最重要、根本核心是人才问题[5]。以往绵阳市在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6],在本次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绵阳市平均每万人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0.9人,职工专业技术队伍人才缺乏[7],基层公共卫生卫生站(室)力量薄弱、地震造成的环境卫生状况恶劣和公共卫生体系人员财产损失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性的调集外援卫生防疫队、现场培训专兼职防疫人员等行动,为绵阳市灾后卫生防疫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值得充分肯定。但着眼长远与发展,建议稳定并补充急需的公共卫生人才,以人为本,培养一支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方能满足社会和现实的需要。网络直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8]。公共卫生实验室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前沿的阵地,担负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支撑的重任[9]。鉴于能力恢复相对滞后和公共卫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在进行公共卫生体系恢复重建进程中,增加监测分析、强化预防接种及疫情网络报告,加快实验室人员、设备等检测能力建设,尽快改善公共卫生实验室条件,提高疾控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雷百灵,周云,朱颖,等.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纪实[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8):581-587.
[2]陈志,李大春,罗贇,等,绵阳重灾区饮用水卫生恢复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6):1400-1419.
[3]凡娅,刘颜,张佩如,等,汶川大地震后绵阳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953-1954.
[4]李仕一,刘昌弟,向定全,等,绵阳市地震灾区病媒生物控制与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2):96-97.
[5]王德斌,蔡海燕,洪倩,等,从系统论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37-39.
[6]周云,侯再金,向定全,等,基层疾控机构应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26-3529.
[7]米桂英,胡愠茹,尚爱平,等,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4-85.
[8]刘权,党继光,韩淑琴,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641-642.
3.量身打造新车车险5 年规划 篇三
沈工,32岁,某大型电商经营店的客服经理,税后年收入15万元,公司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沈太太,30岁,培训教师,税后年收入10万元。两人育有一女,上幼儿园二年级,平时由沈太太接送。一家三口的生活开销每月需6000元。
家庭资产方面,有住房一套,价值60万元,无贷款。存款23万元,无其他任何投资。
沈工该如何为他爱车量身打造一份合适的车险规划?哪些车险又是可选可不选的“鸡肋”呢?
家庭资产负债表
车险选择分析
目前,机动车保险的险种主要由强制保险、2个基本险和7个附加险组成。基本险为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包括全车盗抢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自燃损失险、玻璃单独破碎险、无过失责任险、不计免赔特约险和车身划痕损失险。其中,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强制性险种,其余险种都由车主自行决定上或不上。
车辆损失险是附加险的基础,只有买了车损险才可以买其他的附加险。
第三者责任险一般有5万元、10万元、20万元等几个档次,通常来说保10万元这一档次比较合适,一般的事故都能应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包括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特约险和全车盗抢险这四个险种的组合是最为实用的。此方案的性价比高,虽然投入的保费不是很多,但这几个险种都非常必要。
车险第1年购买全险
交通强制险是必须要买的险种,新手驾车一定要买第三者责任险,经济条件好,又有乱停乱放车辆习惯的以及经常到外地出差的车辆建议购买全车盗抢险。因此,在经济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建议新手购买“全险”。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全险”并不包括自燃损失险。一些较为谨慎的新车主可考虑选择能够提供新车“自燃险”的保险公司。一般经济型家轿,自燃险的费率为新车购置价×0.15%,即15万元的新车,自燃损失险保费为225元。
车险第2年无出险、违章记录可省保费
车险的第2年,一般只需续保即可。车险续保是否享有优惠除了与上一年出险次数有关,还与保险制定的基准费、上一年理赔次数、车辆的出险状况等相关。
无出险、违章记录可以节省保费,但现在保监会实行联网制度,在上一家保险公司的出险次数会记录在案。
第二年选择电话险的比较多,一来有优惠,二来也方便。不过,车险价格透明后,已经进入“拼服务”的时代。一些车主网上或电话买车险,可打8.5折,比保险公司业务员报价便宜四五百元,但遇到轻微事故就找不到“明白人”咨询。
相比而言,电话险更适合对车险较为了解的老车主。
车险第3年有些险种必须上
前两年未出过险的车主认为,买全险太浪费,便省去一些险种。但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是必须买的,盗抢险则根据车主自身情况购买,如果没有自己的固定停车位,建议还是购买。
车行驶到第三年,尚未购买自燃险的也要提防“电路老化引发自燃”,花几百元购买“自燃险”也很有必要。
至于要不要买划痕险,车主可视停车场所来购买,以一辆车为例,一道划痕的补漆费用可能是一两千元,而保费只需100~200元。建议经常停在无人看管地点的车主购买。
车险3~5年有选择的购买
对于行车3到5年的人来说,要根据保障需求投保。一般来讲,行车3到5年的时候,车况是最好的时候,虽然事故风险的几率小一些,但也不能忽视,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得到什么样的保障而进行相应的投保。
车险具体方案(第一年)
通过车险计算器,15万元的新车保险第一年指导价在6022元左右,占比收入3%左右。其中强制险950元,商业险5072元。
REVIEWS 点评
4.2013年医务科工作总 结 篇四
2013年,医务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规范化管理和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使得全年各项工作得以有序的进行。现将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面
1、加强督促医院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的落实,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抓好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的落实,规范院内、院外会诊制度、重大医疗过失报告制度,补充修改病历书写管理制度、规范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行为。
2、严格按照新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并督促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特别针对中医病历书写存在薄弱环节,要求上级医师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指导,终末病案要经过各科室质控医师审查,归档后由医务科再次抽查。通过加强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促进病历质量不断提高。组织质控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运行病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限时整改。通过病历质量评定等措施的落实,病历质量稳中有升,今年抽查运行病历890份,终末病历562份,并进行了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合理应用、输血病历专项检查,甲级病历率达92.8%。今年组织定期、不定期医疗质量检查22次,并将检查中存在问题,每季度书面反馈公示,限期整 1 改,1-11月医疗考核累计扣罚2600元。
3、根据院部要求“三基”培训计划,全院卫生技术人员均参加,每期的“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确实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成立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委员会,由科教科具体负责落实。今年共举行了2期的“三基”技能轮训,4次“三基”理论考试,有针对性的进行急诊、急救知识的集中培训;制度化地进行专题讲座,未能完成培训或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全年共处罚2200元。
4、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对我院35种抗菌药物进行遴选,并建立定期评估制度;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考试、考核,对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授予处方权;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日常管理;对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要实行会诊,并由两个副主任医师同时会诊、审签,并报临床药学室备案方能使用,对于首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资格的医师由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考核授权;根据《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要求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医院和各临床科室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未能完成指标的予以相应处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对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进行重点监测管理,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加强毒麻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各科临床医生要掌握阶梯用药原则,因病施治,对症用药、杜绝大处方,并将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管理中;为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修定了《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公 2 示。重新对我院下门诊医师资格进行审定,原则上主治以上职称人员下门诊,保证了门诊医疗质量。
5、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落实完善急诊工作的管理,补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工作预案,调整充实医院急诊抢救领导小组和。在今年8月1日、9月4日的***段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和10月20日食物中毒事件中,能做到有序、合理、妥当安排伤病员就诊及其他救助工作。
6、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规范医务人员操作流程,加强监督,随时抽查,避免了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为全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今年我院医疗纠纷14例,同期相比明显下降。
二、加强专病专科建设
1、向上级部门申报中医外科、针灸科、神志科、儿科为省重点专科,申报肛肠科为省级农村特色专科。
2、为改善儿科患者的就医环境,我院儿科于2013年搬至十二楼,现有40张床位,一个多月来住院患儿增加,截止12月5日,该科室门诊达11000人次,住院达319人次,出院达281人次,业务总收入230万。
三、卫生下乡支农义诊方面
制定卫生下乡工作计划,建立对口支援扶持6个卫生院和城东、沈城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8名高年资医生挂业务院长,今年我院先后派出67人次医护人员,到卫生院卫生下乡,共诊疗1014人次。
四、加强业务知识培训1、2013年举办各种业务讲座8场次。主要涉及急诊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心肺复苏培训、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内外科常见病的治疗常识及新进展、培训抗菌药物规范应用等内容。
2、今年共派出9名医师到省级医院进修,有力的提高了我院骨干医师技术力量。我们做到随时和外出进修人员沟通协调,遇到问题及时上报院领导,合理解决。
3、积极贯彻《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依据卫生局关于医师定期考核管理的通知,本周期审核卫生机构共74家;上报医师总数共233人,考核医师总数共233人,均通过考核。
我院继续以人才新的一年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及医政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要想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方能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面对广大群众,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1、紧紧围绕“三改二推一评议”和“三好一满意”这个主题,确立科技兴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考核办法,深入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级环节目标管理,对各科室加强日常监管和考核力度,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及时整改,力求实效,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倡导医务人员使用文明服务用语,做到态度和蔼、服务热情,杜绝对患者生、冷、硬、顶、推现象,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让群众满意的新型医院。
2、重视人才培养,继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选送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提高,以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的服务功能。加强院内培训,重视每期的“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由医疗骨干授课,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定期学习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 法,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医疗骨干给予鼓励,有医疗差错和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给予惩处,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严把医疗质量关,加强日常监管和考核力度,随时督导自检自查,营造自上而下真抓实干的氛围。
5.2011年医务科半年工作总结 篇五
医务科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1月-7月)
2011年上半年医务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下,以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以“三好一满意”活动及抗菌药物合理整治工作为契机,严抓医疗规范化和核心制度的落实,从源头防控医疗隐患,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现将2011年医务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重要任务,2011年医务科以 “三好一满意”为标准,着手从核心制度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不断完善。
1、严抓管理,不断完善制度,严抓制度落实。
针对2010年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大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医务科协同分管院长、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每周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手术分级制、查对制度、医嘱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违反制度者,按照医院的相关制度给予处罚。
2、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医务科每周定期到科室、病案室抽查在院病历及终末病历。重点督查在院病历书写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抽查中,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包括大中型手术的术前讨论、为重症患者讨论的书写质量,医嘱执行记录等。并将检查情况在全院范围内通报并下达反馈记录,对反馈后未及时更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医疗质量检查处罚办法,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罚。
3、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根据2010年工作检查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医务科不断自我完善、更新,重点包括:转变工作作风,进一
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科室反应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快速做出解决方案;统筹安排组织科
室院内会诊,联系院外会诊或转诊医院等。
二、医疗安全管理
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保障医疗安全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思想基础上严格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1、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书写病历,杜绝因病历书写失误而产生的隐患。规范对患者履行告知的程序,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或病历中。
2、2011年上半年医务科共处理医疗投诉20余例,处理医疗纠纷3起,均以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分析发生纠纷的原因主要为为医患沟通不到位,没有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心不强是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
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医务科协助院领导制定适合医院的短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为医院储备人才。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培训”并组织考核。分批次组织全院医护、医技人员参加合肥市卫生局主办的各类继续教育课程,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
鼓励年轻医务人员努力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时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加强院内学术交流,上半年举行院内学术讲座4次,全年主讲专题8个。
四、科研工作
鼓励临床科室继续执行临床路径操作规范,加大宣传,将原有的2个病种扩大至5个。鼓励医护、医技人员发表论文。
五、存在问题
1、部分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足。
2、个别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薄弱。
3、科研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六、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2、进一步加大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管理力度,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6.2011年医务科工作总结述职 篇六
2009年医务科在院委会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和贯彻《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促进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
根据医院质量管理的要求,健全了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于09年11月开始以“医疗质量管理月报”的形式,搭建起与全体医务人员沟通的平台,总结、考核上月工作,安排布署下月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已编辑下发两期。目前,每月各科室均能在病人出院后7天之内及时上缴病历并经病案室质控,最迟7天已能归档保存,对各科记录均能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时限完成,截止11月,全院门诊就诊人数42791人,出院人数5040人,病案总数5040份,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70.4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9.74天,抢救总人数149人,抢救成功率61.74%。
二、继续医学教育
1、有7名医师考取执业医师证。
2、举办专业学术讲座18次,共参加1382人次。
3、到省级医疗单位长期进修学习以及参加全国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共12人,省内短期培训7人。
4、全年接受各院校2009届实习人员79名,基层医院进修人员5名。
三、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1、全年(截止11月)共登记单病种限价涉及病种28种、540例。
2、严格办法出生医学证明1018份,全年出生人数1007人次,两病筛查人数584人,筛查率58%。
3、对麻醉药品专用卡进行管理,全年共办理112份。
4、积极配合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全年上报危重患者217人次。
5、全院请院外专家手术30次。
6、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办理复印病历手续共569份,共计1936.5元。
7、完成了全年120排班工作。
8、全院共办理转院外治疗手续1928人次。9、2009年8月在院委会的指导下,迅速制定并启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完成了医务人员的排班工作,自防控救治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全员培训两次,按时完成患者情况的上报工作。
四、全院科研工作完成情况
1、新技术、新项目:
(1)中医科:小针刀治疗颈、肩、腰痛病210例;醒脑开窍疗法治疗中风240例。(2)妇产科:力普刀环切宫颈1例;阴道炎五联检查5例;子宫悬吊术2例;输卵管造口术2例。(3)外科:肺破裂的修补术;膀胱癌的术后化疗;脑出血的外科治疗。(4)骨科:左肩锁关节脱位张力带内固定;左髋关节脱位两个月切开复位术;右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空心钉固定。
2、发表论文:省级5篇,国家级1篇。
在过去的工作进行中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务科在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计划及院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医务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加强服务和监控力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医务科
7.加强医务社会工作构建和谐医院 篇七
关键词:医务社工,现状,意义,对策
根据国际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院运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机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医务社会工作正成为为患者提供整体性照顾服务、良好人文关怀的重要力量。它是使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促进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树立医疗机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医疗服务效益的重要保障。
1 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医务社工)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及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医疗服务中的问题,以医疗团队之一份子共同协助病患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病患达到身心平衡,并使因疾病的产生之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促进社区民众之健康。在我国医务社工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医务社工泛指在健康服务处境中及与健康服务相关领域中就业的社会工作者,他们主要分布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医疗保险和民政福利事业中;狭义的医务社工主要是指在卫生系统中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是医务社工的主体和核心。
2 医务社工的现状
2.1 医务社工受到重视并有初步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医务社工实践。一部分是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形式的,高等院校中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为医院内的病人、家属和社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离退休老干部和其他指定的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和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一部分是医院管理者看到医务社工在医患沟通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便把国外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介绍和引入到自身工作的医院,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医院公共关系和重塑自身社会形象,为预防、减少、调处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目的,成员主要由医生、护士、卫生法律专业人员和法律顾问4类人员组成。还有一部分实践是高等院校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到医疗机构实习,通过实习和专业服务活动,发挥其在医患沟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是未来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最主要途径。
2.2 医务社工人力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医生、药剂师、护士、技辅人员4类组成,社会工作者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尚未正式成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难以进入医疗机构。当前,全国社工专业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员匮乏。目前社工专业学生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务社工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有三:一是在医疗机构或城乡社区从事相关的志愿服务;二是在医疗机构或病房进行医务社工实习;三是毕业后正式进入医疗机构工作。其次,目前全国在岗的各类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京、津、沪、穗等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之中,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第三,目前全国在岗的各类医务社工人员,绝大多数是女性,而且绝大部分是护士长和护士出身。总之,社会还未培养足够的专业化的医务社工人员,医务社工人力资源还相当短缺。
2.3 医务社工制度尚未建立
医务社工制度是一个新议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管理者、医院现职社会工作者、甚至是部分社会工作教育界人士,都对社工和医务社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不足。许多人对社工概念和医务社工制度知之甚少,或是将社会工作等同于志愿服务或义工服务。同时政策指导、理论研究、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制度建设尚未起步,普遍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特别是社工教育制度与医疗卫生制度之间相互脱节,沟通不畅。两种体系都独自运行,相互依赖程度低,而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性较强且较封闭。目前社工专业学生较少接受有关医学教育,较难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较难获得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社工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利益格局大调整、是解决当前结构性社会矛盾及社会冲突的制度化方法,因此,必然影响现行体制下的各方利益,这也正是医务社工制度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和严峻挑战。
3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意义
3.1 适应卫生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改善明显,健康需求急剧增高。将社会工作者引入医疗机构和整个卫生系统,建立医务社工制度,是解决目前严峻的医疗卫生问题的迫切需要。通过医务社工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参与服务,协助专业医护人员解决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社会、心理需求,从而缓解卫生系统专业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大大提高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
3.2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
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与医疗服务模式存在诸多结构性与体制性问题,其影响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就医意愿,从而影响医疗服务治疗和就医满意度。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慢性病等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医学专业治疗外,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方面的抚慰也特别需要关注。医生全面了解疾病机理,并给予针对性优质治疗,而忙碌的生物医疗使其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的调适,这就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医务社工可以协助处理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困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将为弥补这一缺憾提供契机,通过医务社工的参与将增加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和医学人文关怀色彩,从实践中促进新医学模式的实现。
3.3 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目前,医患之间结构性紧张状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有医疗卫生体制,健康保障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部分医护人员人文知识缺乏,职业道德沦落问题,还有医患双方价值取向和文化问题。医务社工的广泛参与,凭借其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优势结构,在医疗服务方面有助于协调医患关系,平衡不对称医患信息,协助病人的心理治疗,提供法律支援和帮助,化解医患矛盾,塑造和谐医疗环境。因此医务社工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多学科专业人员合作的医疗团体与现代卫生保健体系。
4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重视医务社工的发展。1970年全美医院协会调查,有35.9%的医院有社会工作部门,1973年增加到52.9%,1974年增加到55.6%。而今天的美国医务社工与医生的比例接近1∶1。如医生与病人术前谈话,谈的仅仅是治疗技术问题,至于心理安慰、病人需要配合做的事、术后注意事项等这些医疗技术之外内容全部由医务社工进行。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工已经作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在对患者的病情心理安慰和协调纠纷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连接医院和病患之间的一座协调的桥梁。因此,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对医务社工的潜在需求是非常大的,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迫切需要的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诞生需要各种制度政策来推动
4.1 加强医务社工制度建设
首先,要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体系设置中重视医务社工制度设计,为医务社工发展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同时,医院要完善运行机制和服务流程,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为其在参与医疗服务创造微观环境,这里着重要建立好医务人员与医务社工的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医务社工人才培养体制,保障不同层次的医务社工能得到统一专业化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为全面提高医务社工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4.2 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
医务社工是一项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行业,需要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培养过程。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通过继续教育对现有从事医务社工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吸收社会工作专业和志愿工作者参与医务社工,加强对医疗知识和社会心理知识的培训。
4.3 规范医务社工行为
由于新兴行业,相关制度不健全及人才缺乏,目前医疗机构中医务社工还不规范,很多社工基本职能以处理医疗投诉和纠纷,协调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院负面影响和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许多医院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部基本属于医疗机构的职能部门。医务社工通常归属社会工作部管理,社会工作部成为直接管理各类医务社工们的基层组织单位。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医务社工的引导,促进医院管理者对医务社工的正确理解,规范医疗机构中医务社工行为,保障医务社工健康发展。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是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务社工刚刚起步,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医疗机构要对其紧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认识,积极引进和学习西方医务社工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医务社工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要求,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要,为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丽英.从医患关系的现状看医务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2004,10(1):29-30.
[2] 秦燕.医务社工[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0.
8.医务科5年工作规划 篇八
2017 医务科围绕医院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医疗工作计划内容,完成了各项医疗工作任务。本着加强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差错,强化医疗安全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医疗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现将2018年工作安排如下:
一、把“坚持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工作作为医疗工作核心,全程监控每个医疗质量环节。抓好基础质量,检查环节质量,总结评价终末质量。
1.强化医疗质量意识,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实施医疗质量的动态管理,加强基础管理环节质量控制,把好终末环节质量关,严格标准,定期检查,奖惩结合,切实整改,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与医疗安全意识,各科室要组织学习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年内医院对全体医师进行考试。
3.严格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认真履行执业准入制度,把好从业人员准入关,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手术医师权限。执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程序,发现事故、纠纷苗头应及时报告,做好投诉的接访、处理工作。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对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科室、人员进行处罚。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易发生不安全因素、环节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工作。
4.加强对医疗质量的全程监控,每月对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申请单、报告单、处方、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组织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保证持续性改进措施的落实,并进行追踪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医疗安全防范措施讨论会,布置医疗工作,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情况,存在缺陷问题的科室进行通报和处罚。
二、加强门急诊管理,要安排好门诊各科室人员值班,强化首诊负责制科室之间配合协作,严格执行门急诊工作制度,做好急危重病人的管理和转科转院工作。加强门诊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做好门诊工作日志的登记,保证真实、完整、连续性,工作日志保存完好。
三、加强学科建设,常见学科品牌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我院的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能力型转变,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急速的竞争能力,扩大医疗市场的影响力,以技术、服务吸引病源,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把妇产科、耳鼻喉科作为重点专科发展,加速人次引进和培养,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力争成为县级重点专科。
四、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抓好“三基”培训和医师业务培训工作,年内对住院医师“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考试考核。积极组织各级医师参加各类学习班,学术讲座,不断提高业务技术与应知应会能力。做好职业医师考试报名工作和年度考核工作。
五、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强化科室主任管理职能,发挥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作用,定期检查医疗质量,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议,总结评价医疗质量情况,医疗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做好科室医疗工作台账,抓好科室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六、加强科室重点岗位,人员医疗环节的监控检查及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强化病历书写质量,上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议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权限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手术病人的管理,麻醉病人的管理,医患沟通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的落实,加强新入院病人病情评估,严把入院,手术指征,治疗方案科学合理,确保诊疗安全。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做好各科室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存放,运输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加强院内感染病例的监督和报告,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各级消毒记录,做好院感培训,院感监测,空气培养监测,手卫生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年内对医护人员,新上岗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防止医源性感染疾病的发生。
八、抓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登记上报和输血安全管理工作。
九、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注重抗生素合理应用,做好毒麻、精神药品“五专”的管理,领药品坚持“四查十对”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年内组织医师、药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知识学习并进行考试。
十、抓好医技科室管理,做好检验科质量控制(室内室间质控),认真落实医疗标本交接制度,以及检查单报告单核查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做好医学影像科室质量管理,加强科室质量评价,促进诊断水平,检查阳性率不断提高。
十一、做好医院统计,病案管理及院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9.09年医务科工作总结及10计划 篇九
2009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医务科以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和核心制度的落实,以医院开展的“科室管理年”为契机,从源头防控医疗隐患,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抓好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才能保证医院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也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医务科的首要任务。09年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保证了医疗安全:
(一)根据医院“科室管理年”要求,制定《科室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和《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对科室的督导检查。以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执行、医疗安全管理情况、病历书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处方(医嘱单)等情况为重点,细化量化,有力的促进了科室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根据院务会研究,对行政查房的模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在08年的基础上,对参加人员、查房时间、查房内容、查房分工进行了明确,将现场查房形式改为由科室组织人员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可选择疑难、危重病人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检查人员旁听、评价。行政查房作为我院近年来督促医疗质量的主要方式,在医疗质量提升中起了很大的作用,09年共进行院长行政查房18期,通过对科室各方面质量的检查和详细反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改正,核心 制度和重点问题反复强调,加深了医务人员的理解,增强了执行的自觉性,使科室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三)加强了对疑难、危重病人的管理。疑难、危重病人是医患纠纷矛盾的多发点,特别是入院后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好以及入院后治疗一段时间病情稳定而又突然出现重大变化的病人,一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重点管理。接到疑难危重病例报告后,医务科及时了解情况,涉及多学科需集体讨论的,及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发挥集体智慧优势,集体解释、谈话。由于病情复杂,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时及时联系齐鲁医院等专家会诊。2009年全年共组织院内会诊40余次,请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90医院、青医附院、临沂市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专家会诊335次,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四)加强医疗文书管理。对病历质量控制进行了改进,其中环节病历质量采取定期不定期到科室抽查、夜间巡查抽查、手术病人术中病历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终未病历质量采取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按上中下旬随机抽查、病案室前期质量把关和县新农合办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10月底,根据省卫生厅文件,对《山东省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培训并贯彻实施该标准。
(五)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医疗安全工作。通过派出参加医学会组织的专业学术会和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培训班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使医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明显提高。科室医疗质量会上,加强了科主任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再教育,强化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防范医疗纠纷。全年共接待医疗投诉15起,纠纷12起,经解释沟通化解20起,协商处理5起,参与鉴定、诉讼4起,没有发生大的恶性纠纷,保证了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运行。
(六)加强对门诊质量的督导检查。联合其他职能科室多次对门(急)诊值班医师值班情况、处方、辅助检查单开具、门诊日志填写、传染病报告、医患沟通等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了门诊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七)坚持每月对医疗质量情况进行小结,不定期召开全体科主任工作会议,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同一问题再次发生,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一)对骨科专业进行调整,亚专业优化组合。2月16日,对骨科专业进行了调整,骨一科以脊柱外科、创伤骨科为主,突出脊柱疾病;骨二科以关节镜、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显微外科为主,突出关节疾病。同时对骨科门诊进行了调整,加强值班制度的落实。
(二)2月20日,召开加快发展胸外科工作会议,要求胸外、呼吸内科加强联系,密切合作,提高诊治水平。11月3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我院胸外科专业学科建设的决定》,聘请齐鲁医院胸外科从旭滋主任医师、教授为我院胸外科名誉主任,来我院手术、查房、教学,有力的促进了胸外科诊治水平的提高。
(三)1月份,我院兼并中医院,成立沂南县人民医院南院,2月12日,调整4名外科医师来院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于4月调南院4名医师来我院儿科、传染科上班;5月调南院1人到输血科上班。6月8日,神经内科包汉雨到南院任职;6月,将血液科全部及内分泌部分人员调整到南院,以促进 南院发展。
(四)相应上级号召,积极启动“卫生强基工程”。8月25日,齐鲁医院卫生强基工程启动仪式在我院举行。此后,齐鲁医院已派出消化内科、磁共振等专家对我院进行帮扶。我院也于9月份启动了对4家卫生院的“卫生强基工程”帮扶工作,分别在物力、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帮扶。
12月,将内科门诊重新进行了理顺,由三个诊室改为五个诊室,按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内分泌、血液、肿瘤、泌尿等专业进行了排班。
三、全力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自今年3月26日我院报告本年度首例手足口病以后,我县手足口病发病数量持续增加,医院立即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打响了医疗救治手足口病的战役。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医务科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协调人员、设备、物资,保证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先后分别在门诊三楼、住院楼七楼开辟儿科发热患儿留观室,缓解医疗救治压力。先后派出感染科8人次、儿科12人次参加上级手足口病救治培训,3人到市人民医院帮助工作;7月9日、11日分别请市医院李志方主任、省立医院高玉兴主任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筛查和规范救治进行了相关培训,手足口病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防治形势的变化,上级防控策略的不断修改,先后举办院内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4次,印发了手足病患儿家长告知书、明白纸等4000余份。根据病情,协调重症患儿转运到市人民医院,出车125次共166人,减少了医疗风险。积极准备,迎接省市检查5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自我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就制定了《沂南县人民医院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并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诊疗方案(第 一版)》培训,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9月9日,我县发现15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疫情发生后,我院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应急医疗组,加强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措施,设立了隔离病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按《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要求,密切观察病情,规范施治,于9月18日全部治愈出院。随着上级有关部门防控政策的修改,又分别于10月份和12月份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二版》和第三版、《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指南》、《甲型H1N1流感转运工作方案》进行了培训,使医疗人员基本掌握救治知识。储备了药品、消毒和防护物资,确保了发现甲型H1N1患者时能够充分满足医疗救治工作需要。
四、加强在职培训,强化“三基”训练。
今年,选派10人分别到齐鲁医院、解放军401医院、北京同仁医院进行3-12个月的进修学习。4月,对新招聘的大学生30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并发放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和医技分册,要求认真学习,加强科室轮转期间的考核。于11月底对全院35岁以下临床、麻醉、口腔、病理、检验、放射、超声、中医、放疗、药剂等专业共121人进行了年度三基训练综合考试,成绩通报,不及格者补考,取得较好效果。全年派出107人次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学术会、学习班或培训班。
五、积极配合县医保办、县新农合办等做好协调工作。
元月6日,在综合楼二楼保健科对面设立了医疗保险慢性病专家门诊,设立了专门的医疗保险收款住院报销处,并组织有关科室专家到慢性病门诊坐诊,对慢性病人就诊工作中的流程、注意事项、要求等进行了统一,使慢性病人就诊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2月27日,召开关于城镇职工医保专题会议。按医保处要求,对参保住院患者实行出院时现场报销,并下发文件,规 范操作流程及办法。10月份,根据县医保办要求,印发通知,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慢性病门诊统一使用专用处方。
积极配合县新农合办对我院新农合工作的监督检查、病例审查工作,全年共审查病例3340份,对于不符合新农合要求而予报销的情况,分别找各科室主任单独谈话,并将有关情况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六、实习进修、教学及科研管理
上半年共培训1127工程学员6名;全年共接收各乡镇卫生院进修学习人员19人;接收山东医专等学校实习生28人,学生来院后统一进行培训,包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学生守则等,同时签订实习保证书,并进行入科前的考试,合格后到科室轮转实习,按照医院规定实行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全年上报科研计划立项2项,有1项科研成果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21篇。10月17日,我院承办了临沂市创伤骨科高峰论坛暨骨科沙龙,来自市医院、市中医院及各县区医院、中医院和莒县人民医院等70余名创伤骨科专家以及我县30余名创伤骨科专业人员参加了会议。
七、各项社会工作的协调。
今年,继续发挥医务科对外窗口作用,和社会各单位广泛联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构建和谐氛围。元月6日,组织人员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三鹿企业赔偿工作,对全县120名(包括其他医疗机构筛查患儿)结石患儿进行了赔偿。5月份,配合县残联开展残疾人换证工作,派出6名人员组成残疾人级别评定小组医疗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开展调查,派出医务人员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受到各乡镇和县残联的好评。9月份,配合残联进行“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及全国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工作,组织进行白内障筛查800余人次。11月份,派出医疗医技等9名医务人员到县社会福利院为老人 们进行健康查体。09年全年共先后派出保健医师40多人次参加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及各部委办局等医疗保健任务30余次,完成了政府指令性任务。
医务科(科教科)
2009年12月30日
2010年工作计划
一、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安全平稳运行。随着我院住院病人量的增多,业务量的上升,2010年医务科的核心工作还是要突出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除院长行政大查房外,还将在分管院长的带领下,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加强质控管理,采取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医疗质量。
专项检查每月一个重点,逐项治理,以点带面,1月份以病历质量为重点,2月份以处方质量为重点,3月份以门诊质量为重点,4月份以合理用药为重点,5月份以临床病例讨论为重点,6月份手术病人术前检查为重点,7月份以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管理为重点,8月份以疑难危重病人管理为重点,9月份以抗生素规范应用为重点,10月份以辅助检查单开具为重点,11月份以会诊制度执行为重点,12月份以医保、新农合制度执行为重点。
二、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医院新大楼的启用打好人才基础。在医院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逐步加强的情况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将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在新大楼启用前培养好学术带头人,培养好团队,及时调整人员,有一批与硬件设施功能任务相匹配的人员,是医院发展应考虑的问题。
计划在2010年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进行培养。“送出去”主要措施有:一是对学科带头人要送到更高层次的医院进行2-4周的培训,学习前沿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等,二是对技术人员较匮乏专业的年轻医师,要及早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快人才培养进度。“请进来”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依托齐鲁医院专家优势,对重点专业进行重 点扶持,二是利用专家会诊的机会,邀请专家举行讲座、查房、手术演示、病例讨论等,提升技术水平。
三、理顺门诊值班,加强门诊值班力量。09年12月份,对内科门诊值班,在充分征求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计划从09年1月1日起运行,10年还将对外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儿科门诊等进行进一步理顺,争取能达到方便病人就诊,质量提高的目的。
四、以开展“三基三严”训练为契机,探索年轻医师的综合评价机制。通过09年三基训练考试看,部分年轻医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够扎实,个别年轻医师的基本功甚至是相当薄弱,与我院建设临沂北部医疗中心的目标不相适应,年轻医师培养是医院发展的大事,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决定在2010年医院“创新服务年”基础上实行年轻医师的综合评价机制,综合评价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
五、加快技术创新进程,探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有效激励机制。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势头。2010年要鼓励科室多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和良好的氛围,在充分调查论证可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继续保持医院良好发展。
六、积极配合县医保办、县新农合办等工作,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和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等工作。根据县医疗保险事业处和县新农合办公室的要求,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医保病人慢性病诊疗管理、新农合病人审核、报销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因病施治,争取让病人在我院得到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承担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任务,发挥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作用。
七、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学及科研管理,制定科研奖励办法,提高医院学科学术水平。
八、做好医院安排的其他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
10.医务科5年工作规划 篇十
1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务观念的树立,“全人医务”逐渐被广泛接受,医生在对病人实施诊疗时,必须考虑患者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综合因素,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因此,医院也要为患者提供以医务照护为主,包括社会心理内容的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医患冲突呈逐年上升趋势,涉及的社会面逐渐扩大,医务行业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由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不良诱发的冲突逐年增多,医患冲突的处理越来越复杂,一般医务人员很难应对,而且在医患冲突前或冲突发生中,缺少有效的调节机制,没有专门的人员和处理冲突的应急预案,导致民事纠纷向刑事转化,经常引发恶性事件。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来解决医患冲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与有序的医务秩序,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发展医务卫生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医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医学社会学等理论开展工作,在社会、心理等非传统医学的专业领域对病人进行帮助的、联系病人和医院双方的一种特殊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践理念,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不仅直接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而且积极促进医患间的良好沟通,处理医患之间可能的和已经发生的冲突与纠纷,进而改善医务环境。由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特殊职能,在我国的特定社会背景下,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开展相应的社会心理等专业服务,必然会从操作层面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2 分阶段开展医院社会工作的设想
本课题的调查表明,国内医院和社会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偏低(被调查对象中62.16%不知道或不太了解),这与国内大多数医院未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媒体宣传介绍不够,使被调查者对此不了解有关情况;经过告知和宣传后,被调查者71.62%认为有必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另有22.07%的人持无所谓态度,约占80%的被调查者表示出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需求,而在对其信任度上,则绝大部分被调查者持比较信赖和中立的态度。因此可以认为,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比较认可医务社会工作。
考虑到目前这种现状和国内医院编制紧张、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积累经验等因素,我们认为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阶段,由少数准备试行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与举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高等院校合作,安排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实习学生到医院开展工作。这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可以隶属于医院的医务科(处),也可以成立临时工作小组直接由分管院长领导,主要对医院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会同医院管理人员一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在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初步方案,并选择相关业务科室进行试点,研究实际中的问题,逐步取得经验,然后再修改工作方案,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在已经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部分医院正式试行医务社会工作,这些医院要从管理人员中选拔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到香港等社会工作经验成熟的地方进修学习医务社会工作,并要求考核获取上岗证书,回来后由该同志与合作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一起,负责医务社会工作的筹建,并从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中选拔2~3人,参加社会工作培训(部分城市已经有社会工作培训基地)或到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进修,结束时要考核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然后回医院工作,同时可以联系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社会工作实习。刚开始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时,这些社会工作者可以挂靠在医院的办公室或其他部门,在制定完成工作规程、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等制度后,选择科室试行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半年到一年),正式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独立开展工作,除了本院的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外,可以吸收相关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作为兼职人员,并安排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一起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其有关设置、岗位、工作要求等见下文。
3 医院社会工作的机构设置
为了有效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二级以上医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并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为此,要创造条件逐步成立专门的医务社会工作部,或暂时将该部门挂靠医务部,该部门由分管院长直接管理,负责院内的医务社会工作。
3.1 在医院中设置社会工作部的具体要求
医院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门必须遵循以下的要求:(1)医务社会工作部的负责人必须是懂得医院管理并经过社会工作学习或培训,并获得相关社会工作执照的专业人员担任(医院可以选拔临床专业人员或医院管理人员经过专门的学习从事该项工作);(2)设置医务社会工作部要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尤其是刚开始工作,不一定要求独立设置,也不要求按照比例配备编制岗位数,应当等到工作开始并有成效后逐步扩大,并借鉴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趋势,逐步把社会工作由院内推到社区;(3)在医务社会工作部筹建期间就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考虑医院的工作实际,制定医务社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手册、工作考核标准与要求、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等,规范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要求、程序与具体实施方法;(4)医务社会工作部的其他人员也都应该具备医学与社会工作的双重知识背景,并取得社会工作专业上岗资格证书;(5)社会工作部门的服务内容包括发现个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直接服务;咨询、员工训练、教学、机构服务计划、健康教育和参与社区服务等。在较大的机构如教学医院、大型综合医院及医学中心,医务社会工作还必须包括调查及研究、社会工作实习指导以及参与其他教学计划的工作;(6)医务社会工作部门也应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对医院和相关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研究,必要时还应当与高校和医学院校联合对有关问题共同研究;(7)社会工作部有计划的对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实习生要进行临床医学知识和医院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同时给在职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到国内外继续进修学习提高的机会;(8)社会工作部门必须建立工作数据库,记录社会工作开展的情况,对部分病人建立社会工作档案,随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社会心理情况,以备其他医护人员治疗时参考;(9)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评价,应该被视为考核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工作状况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病人、病人家属、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反馈和人事部门的考核进行;(10)为保证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教育及行政功能,应该为社会工作部门提供适当的经费预算、工作场所以及设备等。
3.2 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设置
社会工作部门的位置最适当的是在易于识别并且方便出入,让住院或门诊病人及医护人员都容易找到的地方。最好就是在门诊或住院大楼的1楼,且标识清楚。根据具体的办公情况、所在科室以及不同的工作性质,可将该部门人员集中在同一办公室开展工作,或者将社会工作者分派到不同的科室进行服务。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要求医务社会工作部独立或在医院网站设立相应的网站或网页,对外公布工作要求和服务内容,分工与人员职责,联系方法等。
3.3 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经费预算与内部的经费分配
每年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将下1年部门所需要的支出费用进行预算,呈报给主管人员做预算审核和批准。其中预算的经费要包括: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薪水、固定性会议开销、工作人员的特殊工作补助,设备以及办公用品的更新和补充费用等。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使医院社会工作部门获得适当并持续的经费:(1)预算拨款制,即从医院总收入中固定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社会工作部门的经费;(2)补贴制,即按照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活动的工作项目数量及质量的多少补贴经费,多劳多贴,少劳少贴;(3)赞助制,即社会工作部门的工作经费一部分是由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募捐获得[2]。部门内部要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执行医院奖金总体分配原则基础上,还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建立相应的岗位津贴制和其他激励机制,使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
4 医务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4.1 部门主管的岗位配置、任职要求及其工作职能
4.1.1 医务社会工作部设置一名部门主管。
考虑到我国医院目前的状况,该主管可以从有一定工作资历的医院在岗管理人员或临床医生中选拔,人员一旦确定后应当选送到相关高校或地方社会工作培训中心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毕业合格获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工作。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报送去香港等社会工作经验成熟的地方学习,获取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学位,然后开展工作。总之,医院社会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主要从院内专业或管理中人员选拔,经过社会工作转岗培训后到任,这样便于尽快开展工作。
4.1.2 部门主管的工作职能。
(1)面向医院管理层以及医院其他部门,贯彻医院管理方针与政策,参加院务会议,配合各科室部门的医务需要,做好医务团队的协调与整合工作;(2)面向社区及社会,代表医院及社会工作部门负责与社区及有关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心社会慈善事业,宣传医院的社会服务形象,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3)面向社会工作部门内部,制定及审核部门内部的研究计划、新资料以及各种报告呈阅,开展社会工作者的选拔、培训、督导以及考核,协调社会工作者工作理念的冲突等;(4)面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实际咨询以及服务工作[3]。
4.2 社会工作者的岗位配置、任职要求及其工作职能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设置应当根据医院的规模来确定,初期可以根据医院编制和工作开展情况来确定岗位数,积累经验后可以根据每千张床位数来确定岗位数。其工作经费和工资应当独立核算。
任职要求。工作开展初期主要通过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转岗培训进入医务社会工作行列;条件成熟后,从社会招聘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学士学位,具备社会工作资格证书,最好经过医学专业和管理方面的培训;那些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一般担任医务社会工作助理的职位,如果没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应当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医学和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如果是临床转岗而来,必须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根据工作情况和学历的不同,必须参照2006年人事部、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对医务社会工作者评定相应的职称等级。
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能。包括:(1)负责各科室转介来的个案,诊断患者相关疾病的心理及社会信息,并给予书面的答复;(2)尽可能调动相应的社会资源,为病人提供有效服务;(3)主动及时与医患双方沟通,观察、发现病人的社会、心理问题,并与各科室医护人员协调处理;(4)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全面了解医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处理;难以调解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关法律方面的支持和咨询;(5)为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的家庭及社会背景资料;(6)出席相关的会议,如医师会、护理委员会等,就与医务有关的社会问题提出报告;(7)组织指导前来医院的志愿者和义工开展对病人的帮助和援助工作。
社会工作部门的岗位设置还可以根据医院规模和部门规模,聘请其他辅助人员,负责管理志愿者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社会工作通常会向社会招募具有一定能力和爱心的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基本训练,再分派给他们适当的工作。具体的人员构成特点见表1。
5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制度
5.1 基本工资、奖金与职务补贴
5.1.1 职务等级工资与岗位工资。
可以参照医院临床医务人员的工资标准,并根据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待遇。(1)医务社会工作者按工作的实际年限和相应的职务确定其职务工资等级,每满两年晋升一级。新参加工作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执行所任职职务最低等级工资标准。新提升任职的,其职务等级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新任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职务降低的,其职务等级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2)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职务等级工资。医务社会工作者年度考核累计两年合格以上的,从次年的1月1日起在本职务对应的工资标准内晋升一级工资。
应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立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工资。
5.1.2 奖金与补(津)贴。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奖金标准由社会工作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医务社会工作者年平均收入不低于本院上一年职能科室职工平均收入。要根据医院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奖金标准,奖金兑现应与年度工作考核结果挂钩。
5.2 社会保险
医务社会工作者依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务、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等法定社会保险。由医院按有关标准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缴纳各类法定社会保险,其中个人缴纳部分由单位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缴。缴费基数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上年本人月平均工资。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其它福利待遇。
6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培训
根据我国的国情,可采取选拔现有医务人员转岗培训的方式,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在积累经验后逐步吸收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以提高医院社会工作的水平。
6.1 培训对象与培训方式
在岗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有志于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其他人员都可以作为潜在的培训对象。这其中也包括已有实践经验的医务社会工作者。
根据需要,建立职业技能及继续教育制度。可结合卫生队伍实际,制定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技能培训方案。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处理复杂问题等能力为重点,对现有医务及护理专业人员采取参加脱产技能培训、研讨会、专家讲座、考察学习等方式,大力开展社会工作技能培训,通过修学分及标准化考试的形式,培养合格的医务社会工作者。
6.2 培训内容与培训途径
培训内容应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医学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如医学基础知识、医务卫生政策法规等与医务服务相关的课程。
由有资质的卫生人才培训机构和致力于开展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高校合作开展专业培训。
试点阶段的医院可以先联系设置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实习生来医院开展工作,人员可以先安排在医务科或已经成立的医务社会工作部。
开始阶段工作内容不宜过多,常规工作可以安排:熟悉医院与各个科室;开设病人课堂,主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有关入院后的注意事项教育;对重点病人和家属进行深层次沟通,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档案等。遇有突发事件,应立即配合医务科开展工作,包括调解医患纠纷和冲突,了解医患双方的诉求等,为解决医患矛盾提出参考方案。
摘要: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向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要在部分医院首先试行医务社会工作,包括成立相关机构、选拔医务人员转岗培训成为社会工作者,建立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和待遇等。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及其使命[J].医院管理论坛,2005,22(6):9-15.
[2]刘斌志.我国医院社会工作部门的设置与功能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12-13.
【医务科5年工作规划】推荐阅读:
年医务工作个人述职报告10-21
医务科月工作总结01-05
新版医务科工作职责08-23
医院医务科终工作总结10-18
“医院医务科计划”医院工作计划12-31
医院医务科科长年终工作总结01-12
医务社会工作09-19
基层医务工作者06-11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12-12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