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共15篇)
1.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一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问卷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所在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大四□
3.您所在专业类别
A.理科类 B.文科类 C.工科类 D.农科类 E.艺术类
4.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B.乡镇C.农村
5.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B 了解一点C很多D 模模糊糊
6.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7.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8.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9.傣族的传统节日是:
A火把节 B第一口鲜C 长鼓舞 D 泼水节
10.京剧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
A50年 B100年 C 200年 D 300年左右
11.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寒食节 B 端午节 C 腊八节 D 河灯节
12.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13.中国的百花王是:
A玫瑰 B芍药 C 月季 D牡丹
14.如果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么耄指哪个年龄段?
A 70岁 B 70-80岁 C 80-90岁 D 100 岁
15.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认为:
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 不乐观 D 不清楚
16谈谈你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活动!用
2.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二
关键词:中医中药,大学生,认知现状,需求现状,调研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二十四史中, 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发生无数次瘟疫, 都未过度蔓延, 并迅速解决, 因此, 中医药的价值毋庸置疑。中医药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 中医药的伟大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近些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 西医大行其道, 例如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 人们更愿意接受见效快且服用方便的西药, 而中医中药似乎渐渐被人们忽略, 甚至有的专家学者对中医是否有必要存在提出了质疑。中医泰斗邓铁涛预言, 情况再这样发展下去, 不出10年, 中医将会不复存在了, 并发出了救救中医的呼声。中医中药目前在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式, 研究中医药的现状, 为中医药的发展提出策略和方案, 成为了解决目前这种局面的关键和首要问题。
新的形式下,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为了了解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 明确中医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状况, 为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本文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了解了中医药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和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医药进一步发展和弘扬的措施和方案。
1 调查对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其在传承和弘扬知识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 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必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 在这次调研分析过程中, 主要以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调研和分析当前大学生中, 对于中医药的认知水平和认可程度, 以及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中医药的需求状况, 从而针对这个特殊群体, 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学方面制定相应的方针和策略。
本次调查主要是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十四所学校的学生为对象, 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来进行的。这十四所学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 但是主要生源还是以华东地区为主。而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一个关键的地域, 代表经济比较发达, 现代化水平较高, 人们的知识文化多样化, 这正是目前引起中医药存亡讨论这个问题的典型现状社会背景, 因此, 本文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对于解决目前中医药行业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一共635份, 回收614份, 男生占53%比例, 女生占47%比例。
2 调查内容
针对此次调研的目的, 设计了中医药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问卷。调研的重要内容包括: (1) 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 (2) 对中医药科学性的态度; (3) 对中医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4) 平时对中医药知识方面的关注程度; (5) 平时小病取药及备药情况; (6) 生病选择治疗方法的情况。整个问卷按照内容的内在逻辑与关系,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如图1所示, 包括认识阶段、了解阶段和接受阶段。
其中, 认识阶段是指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和所占的比例;了解阶段主要指对基本的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和关注程度;而接受阶段是指对中医药的运用情况。
3 调查结果统计
3.1 大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的程度以及对中医药科学性的态度
基于大学生对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面的数据分析, 得到如下十分不对称的结果, 如图2所示。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中医是巫医, 而且能给出一个十分合理的定位, 如92.8%大学生相信中医是我国的国粹, 其存在是有必要的, 然而, 从生病以后愿意去看中医的人数来看, 仅占12.6%, 究其原因是不确定中医是否可行, 因此, 实质上是一种表面上的认可, 而与内心上的接受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 是一种伪认可。
3.2 大学生对中医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信任程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 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果。
从图3中可以看出, 有55%的大学生对中医基本常识一点都不了解, 而只有19%的学生认为对一般的中医药知识比较了解, 而26%的大学生对中医药方面只有一点了解。这些数据说明新的一代大学生对于中医知识的了解很少, 即使知道的也只是一些很片面、基础的常识,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药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边缘化, 中医药正在从新一代社会主流群体中逐渐淡化。而另外一项数据表明, 6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中医西医, 甚至有4.7%的人反对中医, 认为中医并不值得自己信任, 所有这些指出了中医存在的根本问题——人们对中医的认识, 中医的作用在哪里?
3.3 大学生平时生病取药、备药及选择治疗方法的情况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营养和保健, 对疾病的预防意识更加强烈, 因此, 日常生活中也准备一些滋补和必备的药品。通过对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发现, 在选择平时备药的类别时, 只有13%的大学生常备药以中药为主, 而42%的大学生以西药储备为主, 还有34%的大学生的常备药是中西药结合。实质上, 人们平时的备药就决定了人们平时的用药习惯。而在实际生病时, 46.7%的大学生会看西医治疗, 只有8.3%的学生会选择中医治疗, 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 中药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少的, 原因是西药服用起来方便, 而且疗效快, 相反, 中药需要煎、熬, 服用起来很不方便, 疗程也长, 不能满足当今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需求。
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医药的认知、了解以及最终愿意采用中医治疗的比例逐渐减少, 呈现金字塔形状。当然, 在各个不同的阶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 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为改变这种现状提出合理的措施和方案。
4 原因分析
4.1 西方文化成为潮流趋势
近几年来, 西方文化在我国盛行, 西医也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抢占了中国市场, 遥遥领先于中医的发展。对于中医来说, 它在中国发展了数千年, 突破对中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中西文化的失衡发展, 大学生亲西医疏中医的心理使中医的专业思想很不稳定, 怀疑的心理促使他们失去了对中医学的兴趣。
4.2 社会氛围阻碍中医与大学生接触
当前, 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 生活周围一切都在追求方便, 快捷。人们喜欢用简便的方式达成目的, 不愿意耗费时间, 耗费精力。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 它也使人们变得更加“懒惰”。中医药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西医西药则快速便捷, 它们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医生选择西医, 家庭选择西医, 大学生也跟着选择西医。这就是一种社会氛围的影响。经数据分析显示, 家庭在平时取药, 看病时有相当多的人更愿意听取医生的意见。大学生与父母的生活方式, 习惯有很大的相似性, 父母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想法。所以, 中医也在这样的观念中逐渐被淡忘。在这个西医盛行的时代, 医生也将重心偏向于西医, 家庭也就会偏向于西医, 这是一个连锁效应。
4.3 社会观念使大学生望而却步
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说:“是以《易》之书, 一言一字, 皆藏医学之指南, 一象一爻, 咸寓尊生之心鉴”。这些使得中医散发着迷信气味。当西方思想涌入中国, 这种迷信便被科学排除在外了。尤其是接受现代科学化教育的大学生, 对于无规则的中医, 必定是很难相信, 他们也不愿意去了解、认识貌似具有迷信色彩的中医学。再者, 中医经验性的东西很多, 它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中医的掌握程度, 取决于学习、积累的时间。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 就会考虑医生的可信度, 带有太多主观性的中医无法让大学生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它, 认为这是一种冒险。
5 解决方案
5.1 国家重视中医学文化, 确立中医学在中国的地位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 随时关注着国家对于社会和人民所做的努力, 大学生的思想跟着国家走, 所以要从国家大局出发, 正确引导中医学的发展思想, 使之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医学, 迅速扩张中医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国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加大中医投入及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中医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医学的发展方向, 坚持中医的本土地位, 有效提取西医精髓为中医所用。
5.2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中医氛围
人的行为往往受社会氛围的影响, 与大学生最贴近的社会圈就是大学城, 代表医学市场的即是学校的医务室。平时大学生看病取药基本都经过医务室这一重要环节, 医生的医学观念也决定了大学生治疗疾病的方式。所以要以医务室为中心, 改变亲西医疏中医的现象, 加大学校对医务室中医药的投入, 尝试引进老中医在学校坐堂行医。同时, 以医务室为名, 利用学校各种沟通宣传渠道如报纸、广播、校内网等, 进行中医药知识传播, 使中医学思想深入人心。并且, 邀请资深中医行业人士在学校开展中医学讲座, 让大学生更加接近中医文化, 使中医变得更加生活化。
5.3 将中医药文化通俗化, 拉近中医与人的距离
3.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三
关键词: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媒体、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都市年轻人。中国人开始沉浸在西方节日的狂欢里,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只注重其形式,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当我们逐渐冷淡中国传统节日时,外国人却逐渐喜欢、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家,他们至今还在品味佳节的乐趣。韩国江陵市的“端午祭”被批准为其国家级第13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很多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也往往一知半解,使得传统节日连存在的最基本理由都模糊不清。
一、当下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压力过大,害怕过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而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导致很多人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面对着更大的压力,甚至产生恐慌。
(二)对传统节日期待性降低,过节成例行公事。
现在的大学生是无法想象父母那一代的,他们生活水平很低,家家期待过节,可以改善伙食,但是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每天的伙食比过去过节水平还高,大家却少了对传统节日的期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竞争压力也相应的加大,为学业为生活终日奔波的人们已经没有多少热情来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
(三)攀比应酬送礼的节日让人心生胆怯。
节日带来的经济负担、亲情关系、朋友交往、应酬操劳、娱乐过度等因素,让人们对过节产生了不良的情绪。过节对不少人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一种无奈。
(四)传统节日在现代化潮流中,不能与时俱进。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搬進了城市,对农村的不熟悉更加剧了这种状况,使得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五)西方节日入侵,国人缺乏保护传统节日意识。
西方洋节涌入中国,严重冲击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很多民族的民间特色文化正在逐渐消失。现在的大学生盲目跟风,缺乏去粗取精能力。在现代社会名利和物欲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到各种名目繁多的娱乐项目上。很少有学生有兴趣及耐心去尊重和承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现代人情感日趋淡漠,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缺少了以前的期待和盼望,在传统节日到来时,更多地表现为害怕与无奈,对传统节日的敷衍和冷落就是一种表现。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从政府做起,传统节日再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
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较有影响的节日约160多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造就了色彩纷呈的节日文化。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再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起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应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不仅端午,中秋有法定假日,其他所有的大型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
(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应该大力挖掘和宏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日前表示:“挖掘春节、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没有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丢弃了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陈竟强调,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重要的人文和历史底蕴,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根是不能忘记的。
(三)加强传媒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力度。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拍摄、抢救,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首先要介绍传统民俗文化,然后请嘉宾和研究人员来宣传,另外就是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由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节日知识宣传给大学生。
我们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传递民族精神。首先,要在全社会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引导人们重视传统节日。其次,应该挖掘节日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有层次地举办相应的文艺活动,如举办关于节日的演出、展览等,还应举办学术活动,研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相结合。而举办文化活动的目的是要弘扬节日文化,不能让传统节日流于形式。
(四)创新传统节日内容,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
近些年来,重现“清明赐火”等传统习俗不仅大大丰富了清明节的旅游文化活动,更催生了新的度假消费方式。一些踏青赏花路线中加入了农事桑蚕、祭祀纪念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各地的扫墓和祭奠活动也融入了不少传统节日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的内容也在推陈出新,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鞍山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五)展开传统节日进校园活动,打开传统文化学习新篇章。
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需要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大学生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大体上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现有教材中尽管传统节日的题材数量不是很多,但仍然可加以发挥,抓住机会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古典文学中常涉及节日,往往节日是诱发作者情思、体验的导火索,典型的即是春愁、秋思。节日是作品的背景,因此教学可通过体验节日,进而赏析节日与诗人情感的联系。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教学可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热身”,引出苏轼是在离开弟弟苏辙七年后的中秋之日写的,埋下伏笔,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的?等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浓厚的团圆、事圆、人圆的意味,对照诗人现有的境遇,词作中才有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绪。
2.将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活动中。
除了课堂教学外,主题活动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语文活动包括辩论会、演讲会、写作等。教师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或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动口、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既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所注重的。比如举办清明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跟清明节有关的文学作品、经典名句、音乐、各地的清明风俗等,并在班级汇报各自成果,接受同学、老师的提问。在真切的节日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在课后阅读材料、考试中增加传统节日的信息比重。
为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为少的情况,大学生可在课后阅读材料补充传统节日题材的内容。通过此方式将传统节日的信息延伸到课堂外,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比如《中秋咏月诗三首》、《端午日》、《古诗十九首》、《春酒》等都是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
三、结束语
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爱国、团结、感恩、孝顺的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赋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内涵。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切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实际;激发学生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兴趣,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和实施的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积极的贡献。
4.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四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当代大学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每个问题选项所占的比例关系反映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遴选原则的了解情况以及提出的建议。结论: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六十份,收回六十份,通过统计每个问题选项所占的比例,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的一些漏洞。我国应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我国的基本药
物制度,以身作则,为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做出贡献。关键词:大学生,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的遴选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人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目标是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
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每一个公民都享受到了相关的待遇,为了完善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当代大学生有必要熟悉我国的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以便加强我国的基本药物体制,为我国的基本药物体制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通过实际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基本药物题目的选择情况,反映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大学生中被接受的情况;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和调查资料,揭示基本药物制度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晋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六十份,收回六十份,回收率100%;问卷全部有效。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3.您认为基本药物的定义包含(可多选):(CD)
A剂型适宜B价格合理 C适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D能够保证供应 E公众可公平获得
由图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基本药物的定义包含哪些方面有着不同的认知,人们对于基本药物体系认知很薄弱,不很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调查对象为现今在校大学生,对于基本药物的知识也很匮乏。
5.哪些药品不可以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可多选):(BCD)
A主要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所需药品
B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C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的D非临床治疗首选的由此表格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的了解还是很到位的,83%的调查结果表明知道国家基本药物是用于常见多发传染病等的用药,也有28.3%知道基本药物制度遴选目录可以包含非临床治疗首选药。
7.您认为如何保障药物的生产供应?(D)
A加强行业管理B完善国家药物储备制度 C引导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基本药物招标采购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有图表可知,97.3%都对保障药物的生产供应有着不同才程度的了解,其中有27%的人认为应从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入手进行管理供应,60%还是了解的很全面正确的。
12.您认为基本药物有何优点?(D)
A节省费用 B保障供应C安全有效D以上都是
13.您认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患者是否只能用基本药物?(B)A是B否 通过调查发现,在现今大学生的认知观念中,不能够只使用基本药物进行救治,对基本药物大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大家只是认为基本药物似的一种很便宜的方式。
四 讨论
“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本该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它几乎与每个普通公民都有关系,几乎没有谁能一生无病无痛,越是常见病多发病与“基本药物”关系越密切。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但是
大学生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了解却不尽人意,„„(%)根本就没听说过国家基本药物,(%)听说过国家基本药物但是却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听说过而已。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对国家基本药物都不甚了解,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那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存在哪些不足呢?
5.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五
况的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及接受情况,本次调查以安徽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例,采用网络调查问卷(见附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69份,有效回收率86%,调查数据真实有效。现就调查结果作如下报告: 首先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及接受情况的现状作如下分析分析:
一、学生热情饱满 接触机会不足
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从心底的热爱,对民族智慧结晶的崇敬。但是现代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下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之接触文化的良好途径越来越少,且许多大学生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矛盾。通过对国画,书法,民族乐器等传统艺术掌握程度的调查,18%学生有所掌握,51%学生学过皮毛,29%的一点不懂。因此我们看出,大部分学生确实有去接触传统艺术,但精通者却少之又少,笔者询问过一部分同学,都承认文化艺术的重要,但也表示实在无过多精力和良好途径去更持久深入的学习。因此,热爱精神饱满,但接触机会不足,是传统文化无法广泛传承的重要原因。
二、宣传力度不足
我们立足于大学现状,调查了大学生平时所读的书籍类型,知道他们在专业之余,大部分还是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经典作品。虽然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然而,我们学校对传统文化开设的课程却很少,这无疑让许多爱好传统文化的学生大失所望。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如今学业负担十分沉重的今天,大家仍不忘留时间于传统文化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针对以上调查得出的结论,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可程度及接受现状的情况,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重视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无论文科或是理科、文科,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课的设置,也可在大学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组织各种讲座和竞赛,并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学协会或组织,学校若完全采取自愿的原则,那么许多学生将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一旦向他们敞开教育的大门,凭借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定能让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没有兴趣到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中去。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们不仅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更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
二、着重加强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可以通过现场的感受,图片、实物的展示等多种手段让他们先受
到一种艺术的感染,使之成为艺术的感受者,继而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解剖,使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民族文化艺术的种种特点,直至最后引导他们探寻蕴含在艺术之中的民族文化精神,领悟到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整个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感知——认知——领悟的审美过程。这种接受艺术的审美方式,正是高校艺术教育有别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特点之一。通过多种渠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直接与间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接受民族艺术,热爱民族艺术,最终为我们悠久的中华民族艺术骄傲和自豪。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使学生接受中华文化美质的熏陶。
三、政府要加强管理,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政府要加强对各种社会媒体的管理。不仅要对国家主流文化进行宣传,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同时有效控制 “西化”、“韩化”的泛滥,防止国粹变味和中国文化走样,在宣传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宣传国外优秀文化和新兴事物,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各种媒体建立奖惩机制。资本的力量(权利)与现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形成一个十分庞大和有力的领域,因此,要借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娱乐节目来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来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小结: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人们的心态也日益喧嚣和浮躁,同时,面对着外国的文化攻势政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显得
尤为重要。
6.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六
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也是毛主席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雷锋精神是奉献、无私、爱心的代名词。虽然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将近半个多世纪,但他崇高的精神却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希望能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情况,对建设美好校园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该过程可能会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所在的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 B.风景园林学院 C.资源环境学院 D.农学院
2.您的政治面貌()A.中共党员 B.中共预备党员 C.共青团员 D.群众
3.您知道雷锋日是哪一天吗()A.知道
B.不知道
4.您觉得作为大学生参加“雷锋日”这一天有意义吗? 有意义: 有一定意义: 没意义:
5.您是如何理解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多选题)A.无私无条件助人
B.诚实守信,懂的感恩
C.擦亮眼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D.其他:
6您觉得雷锋的理想信念所作所为过时了吗? A.过时
B.没有过时
7.每到雷锋月,孤儿院、养老院就会爆满,而其他日子却少有人问津。请问您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把学雷锋看得过于形式化,把雷锋精神理解得过于狭隘。
B.平日里没有注意到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在雷锋月没有思路,只好老调重弹。C.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懒得深入思考雷锋月可以还可以做哪些事情。D.听别人说去孤儿院、养老院学雷锋很有意义。E.孤儿院、养老院相对集中了最需要帮助的人群。F.孤儿院、养老院数量太少,规模太小。(多选题)A.现在“学雷锋”的人大多都动机不纯。
B.大家看惯了很多社会上的尔虞我诈,质疑只是一种惯性。
C.这是一种嫉妒心理。自己做不到助人为乐,就认为别人也办不到。8.一方面,人们希望,“学雷锋”能够升华成一种自觉。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质疑“活雷锋”们的动机。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D.媒体只是为了制造嚎头,夸大甚至编造事实,误导民众。F.很多人只是跟着起哄,想看热闹。
G.这没什么不好,反应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性以及对于事情真相的渴望。H.。我的观点:
9.以下哪些措施,您觉得对于推广学雷锋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多选题)A.学雷锋活动将由“软指标”变为政府的“硬任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B.选项“重赏”学雷锋者, 在招考招聘、子女升学、医疗救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
C.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标准,使得学雷锋像考试一样,成为衡量学生的素质的标准之一。D.对道德施行者实行道德回报,进行必要的道义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E.淡化雷锋月,努力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F.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把需要帮助的对象及帮助内容在网上公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帮助他人的机会。G.我的建议:
A.相信其中的一些质疑类文章。雷锋的事迹的确有不真实的成分,这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蒙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雷锋,而不是虚构的精神榜样。
B.雷锋事迹的宣传难免有虚假夸大成分,但社会需要的不只是雷锋这位榜样人物,需要的更是一种精神,一个道德标杆。雷锋事迹的真假早已不重要。
C.媒体的报道纯粹只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雷锋的事迹感动了几代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我们不应该怀疑其真实性,更不该质疑雷锋精神。我的看法:
11.您在帮助人时有过顾虑吗? A.有,担心被骗 B.有,担心被骗 C.没有过
12.如果在公共场合,正好遇见有老太太摔倒在地,并向您求助,您会怎么做? A.二话不说,上前搀扶 B.直接拨打110 C.先确定旁边有人作证,再帮扶 D.装作没看见
13.您对学习“雷锋精神”有什么看法? A.学习雷锋精神的本质,其精神应与时俱进 B.应时刻铭记,而不只是在雷锋月
C.要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不要只注重表面,要落实到行动上 D.其他: 14.附加题(本题选填)
7.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广东医学院9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75份,回收率为97.2%。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以填写调查问卷的的形式进行,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对抗生素的基本认识;抗生素的日常使用情况;获取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的看法等。
1.3 统计方法
在问卷星调查系统上录入数据,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有效问卷875份,其中男生434人,女生441人;来自城市的204人,县镇的222人,农村的449人。
2.2 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情况
2.2.1 抗生素与消炎药区别的认识
68.8%的受调者认为抗生素与消炎药不同,31.2%对这两者存在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数据总体上说明大部分医学生能区分抗生素与消炎药,“抗生素并不等同于消炎药”的概念已基本被认可。但是,数据也显示了部分医学生认为抗生素与消炎药的等同,这可能是被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炎症也得到改善的现象所误导。而实际上,抗生素并不等同于消炎药,消炎药是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抗生素是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2]。
2.2.2 对抗生素用途的认识
71.09%的受调者认识到不是有发炎症状就要使用抗生素,78.86%认为抗生素的作用是能杀死细菌。但错误的认识有如下情况:认为抗生素能杀死病毒的占42.74%,认为抗生素能提高免疫力的占21.37%,只有37.83%的被调查者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有效”是错误的观念。可见,不少学生并不能正确了解抗生素的用途,总体上表现出医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这与司小北等人的调查结果相似[3]。医学生群体对抗生素作用的认知错误不但影响自身用药情况,还会影响身边的人错误用药,是导致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之一。
2.2.3 关于抗生素治疗何时停用的认识
只有18.51%的受调者正确认为“症状消失后也要服够必须周期”,而错误地认为感觉症状减轻就应停用的占46.86%,认为症状消失就应停用的占34.61%;另外,认为“用药后短时间内症状未见好转就应调换其它种类的抗生素”的超过半数。实际上抗生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是其产生药效的前提,如没有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不是杀灭细菌[4]。
2.3 获取抗生素相关知识的途径
本调查中医学生获取抗生素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占49.6%,学校多开展专题讲座,把用药知识融进教学课堂,以此加强药品使用的教育和宣传,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抗生素相关知识;来自电视广告的仅占4.57%,而电视媒体是现代生活中接触多,影响大的事物,电视广告对抗生素知识宣传的缺乏也是导致不少大学生缺少对抗生素认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相关部门若能在电视媒体上拓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途径,也将有利于改善滥用抗生素的现状。
2.4 大学生使用抗生素情况
2.4.1 是否常备抗生素及使用的抗生素来源
26.86%的受调者表示常备抗生素,不常备的占73.14%,可见大多数医学生并没有常备抗生素的习惯,这一结果与陈强等人的调查结果不同[5]。抗生素的来源中,来源于医生开具处方的学生占64.23%,仅14.29%表示来自药店推荐,14.4%表示根据习惯自行购买,7.09%表示来自周围人员建议。以上数据表明医学生所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医生开具的处方,这可能与被调查者的用药习惯有关。有资料显示,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城镇大学生要好[6],是与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客观因素,人们经常病后多靠自身免疫力抵抗疾病而少用药的现象有关[7]。这提示受调者根据医生处方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可能并不都是由于正确的认知和使用所致,而学校与相关部门积极宣传用药知识,提高监管力度才是引导正确用药的最有效方法。
2.4.2 感冒、腹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6.06%受调者表示“一有感冒就自行购买抗生素”,4.46%会“到医院检查,但会要求医生开抗生素”,而“先自行使用非抗生素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再使用抗生素”的占46.29%;“到医院检查,根据医嘱服用抗生素”的占43.2%。在治疗腹泻上,大部分(58.86%)被调查者表示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可见,大部分同学在使用抗生素时基本是遵医使用,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用药情况,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具有必不可少的意义。
2.5 对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受调者中有91.89%意识到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状,40.91%认为导致滥用的主要原因是大众认知度不足,20.46%认为医生为了经济利益滥开抗生素。数据说明抗生素过度使用的现象已经影响到医学生的生活中,而医生在这一现象中占有重要的角色。进一步结合医学生使用抗生素对医生依赖较大的情况,由此推断,加强相关部门对医院用药的监管力度以及提高医生科学用药的意识对改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3 展望
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使用是缓解抗生素滥用的有效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抗生素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而在使用上呈现依赖医生的现象。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医药知识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医学生的素质修养,倡导学生在个人正确使用的同时引导身边的人合理使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医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并拓宽电视媒体等的宣传渠道;医务人员应严格规范用药行为,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病原学检查,确定需要使用才用,并做到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窄谱不用广谱,一种抗生素可以控制的感染就不联合用药[8];大学生也要重视个人用药行为,积极了解正确的用药知识,尽量做到遵医用药,为自己的健康提供更高的保障。
摘要:为了解医学院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为医学院校医疗保健及抗生素知识教育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医学院9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生在抗生素认识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但在使用上基本能遵医使用。加强学校对抗生素知识的教育与宣传以及相关部门对医生用药行为的监管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
关键词:医学生,抗生素,认知,调查
参考文献
[1]段晓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科学使用抗生素[J].当代医学,2012,18(24):19.
[2]邝洁容.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63.
[3]司小北,张晓娇,杨立恒,等.医学生抗生素及微生态学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7):601-603.
[4]赵光禄.高校学生使用抗生素的误区及预防措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8).
[5]陈强,张占坡,李玉梅,等.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及使用行为调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
[6]李玉梅,丁沂水,陈强,等.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抗生素认知及使用行为调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
[7]Dicks L.Breaking through to improved communing health[J].Mich Health Hosp,2003,39(4):59-62.
8.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八
关键字:彝族文化;认知;了解途径
中国是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各种不同底蕴的文化,但在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学校寄宿制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正呈衰弱趋势,很多民间技艺、少数民族语言、服饰甚至传统文化濒临灭绝。但有研究发现双语教学以及培养多元文化观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发展[1-3]。因此作为当代中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尤为重要。攀枝花是一个拥有43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区,其中以彝族为多,同时当地有些地方尝试让民间艺术进课堂以来保护彝族文化的传承。本次主要调查攀枝花第三高级中学学生对彝族文化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文化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攀枝花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中随机抽取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基础上,自制结构式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原则上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若调查对象确实对问卷有所疑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讲解,填写完后现场及时回收问卷。
1.3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将调查问卷资料输入计算机,在Excel里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参与者为攀枝花第三中学高三学生,共调查299人,其中男性占59.2%,女性占40.8%。城镇户口占73.2%,农村户口占26.8%。对于身边的彝族朋友人数,有22人(7.4%)身边没有彝族朋友,235人(78.6%)有比较少(10个及10个以下)的彝族朋友,42人(14.0%)身边有比较多(10个以上)的彝族朋友。
2.2 对彝族语言的认知情况
对于第三高级中学学生对彝族语言的了解度,89.3%的学生完全不懂彝族语言,11.4%的学生懂彝族语言。73.2%的学生没有听说过《通用规范文字表》,26.8%的学生听说过。
2.3对娱乐.生活文化的认知情况
对于学生所知道的彝族节日中,火把节、彝族年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97.0%、46.2%,其他节日占17.7%。49.8%的学生没学过彝族舞蹈或手工品,但对其感兴趣,38.5%的学生既没学过,也不感兴趣,11.7%的学生学过。对于彝族房屋,学生认为保留了浓厚的彝族文化色彩占38.5%,风格逐渐被汉化占45.8%,其他15.7%。79.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彝族信仰(三魂说、“祖界“观念),20.7%的学生了解。
2.5关于彝族文化的了解途径
此次调查中,有98.3%的被调查者表达了自己了解彝族文化的途径,其中从长辈、朋友了解最多,占44.8%,其次是直接与彝族人民接触(39.8%)和电视、广播、广告(35.5%),次之为网络(15.4%),杂志、书籍、期刊(14.4%)和社区、单位、学校宣传(7.4%)。加强对彝族文化了解的方式,企业、政府等机构组织彝汉文化交流活动(36.2%),政府、媒体等的大力宣传(31.4%),平时多去彝族聚集区交流(31.4%),平时多读一些关于彝族文化的书籍(31.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汉族学生对彝族语言的知晓率偏低,然而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不仅对于汉族学生,据文献报道,彝族青年对彝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出现断层[4],从中可以看出彝族的文学文化交流现在正处于一个危险状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彝族娱乐文化的了解情况最好,近5成的汉族学生虽然没有学过彝族舞蹈或彝族手工品,但对其感兴趣。而大多数同学对于彝族火把节.彝族年都知道,但对于插花节、密枝节等了解甚少。同时近5成的学生认为彝族房屋风格逐渐被汉化。据文献报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彝族的生活已经向现代近生活变迁[5]。
学校教育在传承,交流少数民族文化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6],而在本次调查中通过学校了解彝族文化的仅7.4%,而汉族学生对举办彝族文化活动感兴趣,因此笔者建议,学校以及相关政府可以举办一些彝族特色的活动开设.彝族文化教学课堂,同时彝族学生也可以利用课间以及班会等时间与同学们面对面沟通交流或展现一些彝族文化,以此增进同学们对彝族文化的认识程度。而对于汉族学生而言,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彝族文化知识向亲人.朋友宣传。
参考文献:
[1]杨东,金钊等.汉族社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疏离感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09,(3):187-210
[2]贺腾飞,杨卉紫等.汉族中学生多元文化观与对少数民族涵化策略的期待[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8(6)
[3]马兰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J].科教导刊旬刊,2011,(5):243-244
[4]夏志梅.彝族青年的彝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断层-滇西彝族H村农村青年的个案访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1):73-75
[5]李仲先.彝族俚濮支系近现代生活方式变迁—以攀枝花为例[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2):29-33
[6]张飞,曹能秀.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县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1):61-6
作者简介:
罗世通(199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方面
何丽(1996-),女,汉族,四川南江人,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方面
9.当代人对法律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更为深入。本文主要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反应当今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与态度,为将来完善法律提供一份有用的资料。关键词:法律价值
认知
态度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当代人民对法律认知的情况。本人于2009年11月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50人。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将本调查报告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的人;具有高中学历(包括在读)的有3人,占总数比例的6%;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包括在读)的有45人,占总数比例的90%;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有2人,占总数比例的4%。
二、问卷回答情况
(1)法律观念、意识部分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42个、占总数比例84%的人认为法律是作为一种工具在中国存在的,只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信仰,另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法律在中国以其他形式存 1 在,还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法律在中国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目的的工具性地存在着的,而并非一种信仰。
而在多选题的“您守法的原因”一问中,有40个、占总数比例80%的人认为“守法是基本素质”是其守法的原因之一,有26个、占总数比例52%的人将“违法会受到处罚”列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有12个、占总数比例24%的人认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是“出于习惯”,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同时也因为其他原因守法,只有4个、占总数8%的人守法的原因里有“信仰法律”这一条。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基本没有因为信仰法律而守法的。
(2)中国司法实践部分
有27个、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权力大于法律,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基本持平,另有5个、占总数比例10%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是法律大于权力的。可见中国的法治状况在民众心目中的印象绝对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中国仍然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
有27个、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一般,有15个、占总数比例30%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大部分执行的不好,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非常好。看来中国民众对中国执法状况的印象同样不容乐观。
有30个、占总数比例6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人情比法律起的作用更有效,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两者起到的作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差不多,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法律比人情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效。可见,当代中国,恐怕秩序的维持,传统文化起的作用比法治等外来观念更大,虽然这是不应该的。
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上,有22个、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一般信任,有22个、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想接触”,有4个、占总数比例8%的人态度是不信任,另有2个、占总数比例为4%的人为其他态度,但是选择“非常信任”一选项的人数,在本次调查中为0。则共有占总数比例52%的人对这些机关具有排斥的态度。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中国政治、法治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在延续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人们认为社会依然是权力大于法律,人情大于法律,统治、调节人们行为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类似民主、法治、平等这样的西方传来观念只能在价值上受到肯定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外来的法律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法律文化冲突。
(2)中国的法律实践方面给民众心中留下了比较恶劣的印象,形势不容乐观。
2、建议
(1)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在学术上思考研究中国法律文化冲突的解决办法,可能会对个别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
(2)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应树立好公正严明的良好形象,设法克服人们心中权力大于法律的观念。
(3)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在体现法律作用的同时更要让老百姓易于懂 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卓泽渊 《法的价值论》 法律出版社 1999 [2] 朱苏力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
附录:调查问卷原稿
您好,感谢您能填写这份社会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以匿名的方式填写的,所以您尽可以放心填写。另外由于本报告是用来进行写论文的,纯属学术研究用,所以请您务必认真填写,写真实情况,非常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您可以将选出的答案写进括号内,如果您选的是“其他”项,请在“其他”后面写上您认为应该写的内容。1.您的年龄?()
A.18周岁以下 B.18周岁—25周岁 C.25周岁—40周岁 D.40周岁—60周岁
2.您的文化程度(包括在读)?()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学本科或专科 E.研究生 3.您有信仰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D.没想过 4.您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
A.信仰 B.工具 C.不知道 D.没想过 E.其他: 5.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法与权力的关系是?()
A.权力大于法 B.法大于权力 C.但两者基本持平
D.不知道 E.其他:
6.您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是否法应该高于一切?()A.是 B.不是 C.不知道 D.没想过
7.您认为中国的法律?()
A.执行的很好 B.执行的一般 C.大部分执行的不好 D.不知道 8.您遵守法律是因为(可多选)?()
A.信仰法律 B.出于习惯 C.守法是基本素质 D.违法会遭到处罚 E.其 他:
9.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法律和人情关系,谁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用?()A.法律 B.人情关系 C.两者差不多 D.不知道 E.没想过 10.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是?()
10.对退役士兵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
一、《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臵条例》实施的影响
《兵役法》修改的一个亮点是通过法律规定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务军队,并且增加军人基本待遇的规定。同时拓宽了现役军官的来源渠道,明确把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国防生和其他应届优秀毕业生作为军官的来源。从整体上规范军人应享有的基本待遇,充分体现了对军人权益的维护,增强军队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新《兵役法》在军官来源中增加了接受国防生和服役优秀的大学生士兵的规定,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士兵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在军营不断进取、建功立业,并带动和帮助更多的官兵进步成长,使部队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大量高层次的人才大量踊跃参军给军队注入了大量的新血液,为把我军打造成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之师提供了保证。
《退役士兵安臵条例》公布实施后的亮点就是许多人比较关注的军人退役后的出路问题。以前我国在征兵方面分农村兵和城市兵,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城市兵在退役后可以由地方政府给安臵工作,而农村兵则需要自己择业。这就造成了城市里踊跃当兵,而农村适龄青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的局面,这是导致我国农村兵源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城市兵退役后由政府安排工作已不能适应目前用人制度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每年需要由政府安臵的退役士兵数量大,地方就业形势本身已很严峻,政府大量安排退伍义务兵的工作实际上难以落实。而在新《兵役法》中,有了对退役后安臵问题的统一阐述,不再有城市兵和农村兵的区分。在新《兵役法》的第60条至第63条中,对士兵和军官退役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在士兵退役原则上,按照国家规定,发给退役金,同时安臵地应该对其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一技之长。
总之《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臵条例》公布实施后使军队对人才更有吸引力。但要做好还需要以下几点:
(一)、按照需求因材施教、适时调整培训科目。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退役士兵就业率,退役士兵如果就业率不高,更是影响到征兵工作的开展和退役士兵安臵改革的进程。我县每年都有多名城乡退役士兵。因个人的喜好不同,有的想学电脑,有的想学修理,有的想学烹饪,有的想学汽车驾驶等等。要想保证学习效果,在培训科目的选择上就应多样化,为适应每位退役士兵的需求,要积极发动宣传,统一组织,鼓励退役士兵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保证了退役士兵按需所学,学有所长,长有所用的目的。
(二)、及时落实培训经费、确保培训顺利进行。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把每年的退役士兵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部门预算,保证了城镇退役士兵全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可以针对农村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采取政府补一点、学校减免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做法,既能保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又确保培训资金及时到位,提高了退役士兵的培训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困难退役士兵家庭的经济负担,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推荐士兵就业。为使退役士兵能尽快就业,每年与培训学校协调沟通,主动寻找企业洽谈退役士兵就业事宜,提高了退役士兵就业率。还积极鼓励退役士兵到人社部门人才招聘会现场应聘,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看重了退役士兵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技术条件过硬等特点,将退役士兵视为首选之列。同时安臵部门根据退役士兵培训情况、个人特长与企业进行对接,及时向企业推荐有技术专长的退役士兵。实践证明,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城乡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提高退役士兵职业技能的做法,得到广大退役士兵、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调查和分析,当前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退役士兵自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一是创业、自主择业理念不强。传统的分配安臵到单位工作,有份稳定的工作觉得比较满意,对于学技能创业、自主择业理念淡薄。二是部分退役士兵认为培训后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只是推荐
就业)心里没有底。三是认为培训期间,没有工资收入,没有社会保障,损失比较大。退役士兵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认识偏差较大,想法、心态各不相同。部分退役士兵对实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存在疑虑,有等待观望的心态,有的出现思想反复,甚至存在“想早打工赚钱,怕参加培训吃亏;怕自己文化水平低,学不好;找个工作不容易,参加培训怕失去原来工作”等想法;有的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因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放弃了培训,选择临时打工。
(二)培训部门、单位职责不明确。民政部门牵头难,各部门按职能分工,在培训时间、计划、管理、就业等环节不严密,有相互脱节管理的现象。
(三)国家安臵政策差异,导致各级政府在财力投入上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目前,按照现行安臵政策有关规定,城镇退役士兵待安臵期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自谋职业可享受政府一次性经济补助金,而农村退役士兵既不能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也不能享受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同样是在部队服役,都是为了国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国家政策差异,导致了各级政府在财力投入上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是当前安臵政策需要亟待调整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难集中。每年退役士兵在同一时间退伍回原征集地报到,但随着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比例逐步扩大,就业安臵比例逐步缩小,一部分退役士兵考虑到回到地方也不安排工作,不如早找门路,早打算;有的退役后直接找到工作,干脆不到地方安臵部门报到或请父母及亲属代替报到,先找到工作干着;有的对于职业技能培训,认为既花钱又浪费时间,犹豫不决,难以顾及;有的为求生计,退役士兵在无文凭、无技术、无技能中四处奔波,流动性极大,通知培训很难找到人,集中更难。今年市上集中两次培训,我局及早发动宣传做动员准备,通过各种办法联系退伍士兵,回来参加培训的有20人左右,参训率40﹪左右,究其原因是今年用工工资高,且发放及时不拖欠,故外出务工退役士兵及时召不会来。
三、几点建议
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是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要求、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改革举措,能有效化解目前退役士兵安臵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解除现役士兵的后顾之忧,消除城乡安臵差别,有利于激励广大战士安心服役、献身国防,也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兵员素质,更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共赢。
(一)一是要深入发动,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退役士兵安臵改革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发动工作的力度,转变退役士兵及家长就业观念,是确保退役士兵安臵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家访、茶话会、欢迎会、座谈会、黑板报、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臵改革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种种好处等,让每一位退役士兵更加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意义及有关政策规定,切实转变观念,珍惜机会,自觉报名参训。各乡镇、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退役士兵回乡报到为契机,做好改革政策宣传,如及时发放《致退役士兵一封公开信》、《退役士兵接收安臵流程图》等;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和培训学校要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用工形势,宣传职业技能培训作用及学技能、促就业、创佳绩的先进典型。县乡人武部要利用民兵整组、征兵宣传、退役士兵回乡登记等时机,做好退役士兵思想动员等。通过社会全方位宣传,使退役士兵更加了解有关政策法规,更加理解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他们参训的积极性。二是要采取措施,注重实效,全面提高退役士兵报名参训率。以回乡报到为契机,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向退役士兵详细解释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让退役士兵明白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改变命运的途径,激发他们报名参训热情。要以做通思想工作为重点,引导退役士兵踊跃报名参训。对不愿意报名参训的退役士兵,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疏导相结合、做退役士兵与亲属思想工作相结合、一般引导与硬性要求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灵活地做好退役士兵及亲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报名参训。对个别不太愿意参训的退役士兵,采取重点转化方法,指定专人上门谈话,讲透意义、讲清政策、讲
明好处,要不厌其烦,反复地做思想工作。要以当前就业形势为切入点,想方设法让退役士兵自觉报名参训。
(二)要建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通过制定退役士兵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方案,收集用工单位的用工信息,向退役士兵反馈用工单位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退役士兵开展培训。为使退役士兵更快、更好地实现从部队到地方的转变,参与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立足于社会,人社部门应依据国家政策,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立退役士兵安臵就业培训中心和人才交流市场,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和就业范围。一是搞好基础培训。首先,把帮助退役士兵转变就业观念列入培训的重要内容。退役士兵回到地方,面向社会就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人生考验。只有通过培训学习,逐步调整心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位臵,找回走向社会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把劳动保障和退伍安臵的政策法规以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学习作为培训的必修课。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有意掌握一技之长的退役士兵,结合当前就业市场走向,适时开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三是推广创业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和在乡村从事种养业、门槛风险小、就业快,是实现退役士兵就业的有效途径。因此,把有意愿、有条件的退役士兵组织起来,开办创业培训班,帮助他们完善创业设计,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请有经验的成功人士传授技能要点,让更多的退役士兵成为“代理商”、“小老板”和“农场主”。四是开展联合培训。抓住本市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机遇,与旅游、林业、商务等部门联合培训导游员和营销员;与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联合举办种养植业培训;与金融、保险、公安联合培训保险代办员和保安员;与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一起纳入全社会再就业培训工程,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做好综合规划。五是合理选择培训时间。培训时间的选择以退伍的当年底或次年初为益。因为退役士兵刚返乡,还要在家休息一段时间,而利用这段空档时间进行培训是最佳时间,通过这段时间的技能培训正好可以好好学习一门技术,为退役士兵来年寻找就业机会奠定基础。
(三)创办退役士兵的专业网站。全方位地公开退役士兵供求信息,按专业
分类,将其年龄、文化、身高、特长等方面情况,接收单位的地理位臵、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信息也逐项在网上公布。退役士兵通过网上信息选择培训专业,有针对性地到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实现与企业对接,促进就业。
(四)缩小城乡退役士兵安臵差别。资金保障是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关键,多方筹措资金提高农村退役士兵政策待遇,或提高对农村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补偿比例,既能保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又能确保培训资金及时到位。
半塔镇人民武装部
11.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十一
作为卫生部门和各级医院的主要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的医学院校, 在医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应考虑适当的加入医学信息系统方面的相关知识, 以便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做准备。本文试着从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医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认知情况、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医院信息系统教育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 对医科院校医学生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认知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为进一步研究新医改环境下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基础。
一、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现状
根据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于2001年11月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文件, 要求医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最低基本要求”有7个方面, 其中对医学生的医疗信息技术培养最基本的要求包括: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从文献中寻找信息, 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进行交流。所以, 医学院校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知识, 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能够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 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保存医疗工作的记录, 以便进行分析和改进。
当前医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都要求开设计算机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和信息检索三大块。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 对临床信息系统 (CIS) 、临床数据仓库、数字化影像存储交换系统 (PACS) 、知识管理系统 (KMS) 、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及最受医院重视的电子病历系统 (EMR) 等各医院应用系统的相关内容很少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 也没有要求学习相关内容, 医学生接触这些相关知识的机会也较少, 从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十分有限, 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甚至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随着医改政策的颁布和医学信息学的不断发展, 对医学生的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等方面的高速发展, 医学方面也在逐渐和国际接轨, 所以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二、医学生对医学信息系统的认知情况——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本文自行设计不记名问卷, 通过对我校 (广西医科大学) 没有学习《医学信息系统》课程的各年级医学生的初步调查, 通过了解学生在医学信息系统的相关政策、医学信息系统、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信息系统知识对未来工作的支撑这五方面的知识结构, 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学信息系统的认知情况,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探讨。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未学习过“医学信息系统”的100位同学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94份。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 在医学信息系统的相关政策是否了解方面, 选择“很清楚”的人数为10人, 占抽样人数的10.6%;选择“比较清楚”的人数为16人, 占抽样人数的17.0%;选择“知道较少”的人数为50人, 占抽样人数的53.2%;选择“完全不了解”的人数为18人, 占抽样人数的19.2%。在医学信息系统的了解程度方面, 选择“完全了解”的人数为8人, 占抽样人数的8.5%;选择“一般”的人数为10人, 占抽样人数的10.6%;选择“了解较少”的人数为64人, 占抽样人数的68.1%;选择“完全不了解”的人数为12人, 占抽样人数的12.8%。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了解程度方面, 选择“完全了解”的人数为5人, 占抽样人数的5.3%;选择“一般了解”的人数为22人, 占抽样人数的23.4%;选择“了解较少”的人数为38人, 占抽样人数的40.4%;选择“完全不了解”的人数为29人, 占抽样人数的30.9%。在电子病历的了解程度方面, 选择“了解其功能”的人数为12人, 占抽样人数的12.8%;选择“了解功能一部分”的人数为21人, 占抽样人数的22.3%;选择“不了解其功能”的人数为50人, 占抽样人数的53.2%;选择“完全没听说过”的人数为11人, 占抽样人数的11.7%。在了解医学信息系统知识对未来工作的支撑的了解程度方面, 选择“非常清楚”的人数为11人, 占抽样人数的11.7%;选择“不是很清楚”的人数为52人, 占抽样人数的55.3%;选择“完全不清楚”的人数为31人, 占抽样人数的33.0%。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 在校医学生对医学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是很乐观。从调查的五个方面来看, 以“不清楚不了解”所占比例为主, 有的方面这一项所占比例甚至超过50%, 比如在电子病历这方面, 不了解和完全没听说过的比例高达64.9%。而在调查的五个方面里, “清楚了解”所占的比例较低, 存在一些方面这一项所占比例不足10%的情况, 比如医学信息系统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认知方面, 选择“完全了解”的比例分别是8.5%和5.3%。
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医学信息系统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医学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遍及医疗、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医学信息学相关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成熟的医学信息系统进行医疗服务;才能采用先进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进行医学研究;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适应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形势。才能为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 又了解卫生工作需要的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了提高医学生的信息化程度, 医学院校有必要重视医学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课程教学, 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 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 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 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建议, 医学院校可对医学生进一步增加医学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教育, 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 以达到强化其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 促使其向应用型、研究型人才转变, 以期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调查了医学生在医学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结构,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信息系统,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方之瑜.论高等院校医学生医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 :29-32.
12.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十二
农村党员干部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最前沿,受广大农村群众的关注程度也最高,但近年来发生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还阻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2001年以来,我县受到党纪处分的农村党员干部数量和人数分别是18件18人,占立案查处总数的17%和18%。
一、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新特点
1、违纪人员主要是村里的书记、主任及财务人员。2001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村支部书记10人,村主任2 人。
2、经济类违法违纪案件较多。从近几年查处的村干部违纪案件来看,90%以上都属于经济类错误,主要是贪污、侵占、挪用三种。一是贪污老建、移民、民政等部门的专项资金。我县属国家贫困县,国家每年都会下拨老建扶贫、农业开发等项目的专项资金,个别村干部利用负责管理资金、项目的权利,采取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手段进行贪污。如窑头镇横塘村主任张治泉,利用维修移民组变压器之机,虚报维修经费2700元,据为已有。二是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村委会主要是村提留、农副业收入、村办企业等,少数村班干部利用收入不入帐、收费不开票、虚报开支等形式,从中侵吞、截留或者直接挪作他用。
3、“窝案”、“串窝”增多。由于农村干部工作、生活都经常在一起,互相之间很熟悉,某个人的违法乱纪一方面很难遮瞒,另一方面上行下效,致使违法乱纪案件有从单独违纪向共同违纪转变的趋势。如五丰镇云洲村主任、村支委与镇移民专干,伪造移民开发土地改造经费补偿凭证,从镇移民组套取补偿款2100元进行私分。
4、作案手段复杂多样。违纪人员作案手段隐蔽性很强,他们多为利用经手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的便利条件,直接贪污、受贿和挪用;利用“小金库”截留款项不入财务帐,进入小金库或搞体外循环,从中贪污、挪用;弄虚作假、假公济私、虚报冒领等形式搞经济违法犯罪。如弹前乡原石背村书记兰光天、支部委员袁洪亮两人以修路、修桥、捐助困难学生为名,开具虚假发票分别套取村委会资金1350元和850元。
二、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产生的原因
1、少数干部个人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干部除了村委会工作之外,还要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政治、思想、业务的学习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以致对党的农村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容易出现偏样、违法、违纪的行为;有的干部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用人上搞小团体,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以致相互间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甚至串通一气违法乱纪;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公私兼顾”,损害农民权益,容易激化干群矛盾,造成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引起农民集体上访。如我县目前正在调查处理的五丰镇白沂村农民集体上访事件,此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里几年没有公布财务情况,群众对村委会的工作不了解,进而产生怀疑,造成了此次群体上访事件。
2、个别农村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造成违法违纪的关键因素。从内因来看:农村干部党员大多是村里文化程度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头脑较灵活者,看到邻里乡亲中的致富能手发家致富及社会上有钱人的潇洒快活,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衡。从外因来看:市场经济下,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少数人思想滑坡,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不能自持,最终把
手伸向了村集体或掌管的专项资金。
3、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一是管理意识普遍淡薄,管理水平低。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疏于管理,甚至对村组财务不过问,认为这些事情由专人负责,财务工作无非是支出问题,你拿来票据,我签字,到财务人员处报销。形成了一本“糊涂账”。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制度缺乏,管理无序的问题,个人行为和口头指令成为干部习惯性的审批手段,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往往也流于形式,个人说了算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村务公开不到位。近年来,县里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但多数村这项工作不到位,一些村虽然在形式上都建有村务公开栏,可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村里的财务状况、重大事情群众都蒙在鼓里,直接影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四是财务交接不及时,甚至不移交。村民自治组织依法换届选举及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但财务交接问题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老大难”。换届后,原任干部财务不移交,新任干部家底不清,到头来必然导致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4、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现在全县各个乡镇都设有经管站,配有1至2名经管员,肩负着对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指导的职责,乡镇财政所每年也会到村里检查,同时,各个村都有会计、出纳,但在实际中都没有很好地履行好职责。这里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只注重村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村财务重视不够;二是经管站、财政
所等部门人员少,常年围绕乡镇的中心工作跑,不愿管,嫌麻烦;三是少数村干部抱有个人目的,不愿接受监督,想“混水摸鱼”;四是个别专项资金专干本身就与村干部一道贪脏枉法,违法乱纪;五是群众无法监督。由于群众很少参与财务管理,对村组收入了解很少,谈不上有效监督。
5、村级干部缺乏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大部分村级经济都很困难,干部的工资都很低,即使这样,干部工作一年下来甚至连工资都得不齐。在养老保险、退职补助等方面,干部也没有任何保障,大部分干部都有“当了多年的村干部,退职后可能什么也没有”的顾虑。
三、遏制村干部党员违法违纪的对策
1、深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的教育,从而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第一,乡镇对村干部集中培训,对其进行在职教育,使之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表,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防止他们在思想上有利用职权,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的动机。第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教育。在一些地方,村干部没有文化,封建思想浓重,官僚主义作风,不为百姓半实事,这就必须要其加强自身修养,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置于普通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的身份,经常反省自己,加以改进。党支部应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端正党风,从而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
2、选准配强领导班子,建立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必须坚持干部队
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乡、村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爱护、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要予以关心和照顾。村干部的报酬,应随着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逐步提高,其标准应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报上级批准;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可给予适当生活补贴。
3、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制定和完善村务管理制度,着重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使农村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依、依章行事,保证广大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增加村务透明度,便于广大群众的监督;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一是加强经管站、财政所等部门的监督指导力度,由经管站统一做帐或定期进行指导检查;二是强化群众监督,要发挥好“村民理财小组”、“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的作用。
4、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农村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
13.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十三
一、税源发展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
组织税收收入将倍受考验,以下是现影响税收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产业布局密集型,金融海啸影响深。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成为金融海啸的导火索,从那时开始就出现了一系列金融机构面临危机,从而真正导致了这场金融海啸。
以白云区国家税务局第六分局为例,其管辖下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年纳税额10万以下的小企业占分局经管户数的91.28%。如果按照“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定标准,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赚工费”的标准划分,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三、四流企业,而且以加工业“四流”企业居多,处于企业链条的下游。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在2008年直接影响了出口加工型企业,中小企业倒闭的比比皆是,并且2009年的影响将波及得更广,对区域经济和税收发展都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外需萎缩,出口增速锐减,企业销售大幅下滑,企业利润受到较大影响,该地区一些企业面临或已经亏损。正所谓“大洋彼岸打喷嚏,我国企业就感冒”,该地区内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众多中小企业受到影响,直接体现为销售下降、亏损、倒闭、税收收入增幅放缓等。三季度后税收收入形势较为严峻,连续三月税收收入逐级回落,并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二)投资观望气氛浓,招商引资步伐缓。
但纵观该分局经管的两街一镇和民营科技园,在金融海啸下,因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难以明朗,投资者观望气氛浓烈,招商引资步伐缓慢,暂未有投资建设大型制造业的项目。广州民营科技园是以科技成果批量生产为主的科技工业园,进入该园设厂的高新科技企业,可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009年,民科园将太和镇大沥村、镇泰公司、龙归镇的一部分地方,将近2000亩的土地归入其内,由民科园统一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出售,但仍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进驻。
(三)重点税户新动向,喜忧参半可持平。
从广州市白云区国家税务局六分局重点企业分析:一是以内销为主的重点税源企业,趁机抢占已经营不景或倒闭的小企业市场份额,销售收入不降反升。这类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引入新生产线、兼并小型加工厂、产品线路由高档扩大到中低档,以提高人员素质及扩大生产规模,为进一步全面占领市场做准备。二是以高科技手段垄断国内市场、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在金融风暴期,因产品特殊性,影响甚微。反而在各行业不景情况下,招聘人员方面更为有利,可以挑选素质较高的人员。三是因企业不断发展,原有经营场地已满足不了销售量增长的需要,外迁到土地价格、薪酬更省的地区为其既定的目标,这样会减少本地税源量。四是个别重点税源户因扩大经营发展,上市融资,另重新成立公司,发掘潜力,2009年新购固定资产可作抵扣,这直接减少税收收入。五是2008年税收收入独树一帜的房地产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2009年将风光不在。原来已建楼盘销售已差不多,2009的销售额将大幅减少。新建楼盘因房产商对前景评估不乐观,未有新项目投入。重点税源户将对明年的税收收入起决定性作用。从大体情况看,喜忧参半,考虑税收政策的调整,估计其整体税收收入能达到2008年的水平已实属不易。
(四)翘尾增收不复再,潜在税源难乐观。
造成2008年上半年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上年收入、在2008年1月入库的去年四季度或12月份企业所得税税款、2007年下调出口退税率的翘尾等一次性特殊增收因素将不复存在。
潜在税源,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合并后,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源,原本预计会有长足增长,但因受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难以挖掘:一是进出口企业面临传统欧美市场大幅萎缩、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等困难。一方面,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担忧导致消费意愿下降;另一方面,疲软的消费市场给各国买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价格下跌、销售周期延长、回款放慢、库存增加等;当买家无法自我消化因此带来的损失时,并最终选择转嫁给出口商。二是汇率大幅波动影响经济增长。最近,欧元、英镑、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快速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合同,在发生本币大幅贬值后,意味着买家需要更多的本币才能换购同样金额的美元,部分信誉不佳或实力不济的买家选择单方面撤销合同或者要求出口方降价处理。三是原材料价格暴跌导致企业资金动作困难。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国际市场原油,钢铁、黄金、铝、铜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
异常的大幅波动,暴涨之后暴跌,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导致买方收货意愿降至冰点、拒收风险急剧升高。如,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迅速蔓延至其下游行业,如石油价格的暴跌,导致化工产品等的快速下跌。本地区部分大中型企业因看好经济涨势而在2008上半年原材料价格较高时囤入的,将于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消耗此部分高成本,资金链断裂也将
导致企业资金动作困难。四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甚至陷入频临停产、关门之困境。
(五)帮扶企业渡难关,政策调整税源减。
1、经济政策方面。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渐显现,经济增长在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税收收入增速下降,市场持续波动和低速。在公布2009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表明,cpi下行,gdp减速。一些和税收直接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进出口、房地产业等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影响税源的增长。
2、税收政策方面。一是从2009年1月份起,进行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金,意味着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了,税负相应减轻。二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商业设置两档税率,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3%,平衡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水平。2009年新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大幅增多,因新认定消化企业期初抵扣有个过程,这会减少税收收入。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统一降为3%后,直接减少税收收入。三是国家帮扶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几个月内出口退税率连续多次调高,这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让利于企业,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力保社会稳定的举措,对处于危机寒冬中的中小企业无异于雪中送炭。但以减税方式刺激实体经济,必将对2009年的税收收入产生影响。
14.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十四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一、大二学生 (包括临床、检验、护理、影像专业的学生) 综合考虑学校各专业学生组成和调查问卷数按比例发放, 经计算该比例约为15∶1, 每年级临床专业学生数约500人, 护理专业500人, 检验专业250人, 影像专业200人, 共1450人, 随机抽取100人 (每年级) , 临床专业34人, 护理专业34人, 检验专业18人, 影像专业14人。随机抽取各专业的调查对象, 剔除不合格问卷8份, 有效问卷192份。
2. 调查方法。
根据双盲原则, 参考陆再英、钟南山主编的第七版《内科学》中地中海贫血篇章, 参考地贫相关资料, 小范围试行后修改制成问卷。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 当场完成并回收问卷, 并剔除不合格问卷。
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地贫的宣传情况及获得地贫相关知识的途径等。
4. 质量控制。
与参与调查者交流沟通, 使其充分了解调查的目的、意义。采用随机原则, 匿名调查, 当场审核调查问卷。
5. 统计分析。
数据核查无误后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量和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1. 对发病率、病因和临床表现认知度的调查。
192名调查对象中, 知道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的占44.79%;了解地中海贫血在百色发病率的占33.85%;认识到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无自我感觉不适的占63.5%。
2. 对治疗和预后认知度的调查。
192名调查对象中, 知道地中海贫血分型有3种 (轻型、中型、重型) 的占30.20%;知道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除铁输血的占70.83%;知道地中海贫血可以治愈的占18.75%。
三、讨论
1. 调查对象对地贫的知晓率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对地贫的平均知晓率为52.00%, 与桂政办发[2010]98号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的通知》内提到的, 至2015年校内青少年地贫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还有一定差距。地贫是桂西地区高发的遗传病之一。中、重型地贫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严重贫血的患者只能依赖输血和去铁来维持患者生命, 按一生来算费用十分昂贵, 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今在治疗地贫方面, 国内外均无很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预防地贫主要方法:进行遗传咨询, 婚检和产检一旦筛查出地贫阳性, 必须进行全套产前诊断, 以更好地预防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然而, 高发地区的群众普遍不了解地贫的危害性, 他们往往缺乏对地贫的认识, 意识不到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危害性, 常认为只有自己无贫血症状和其他不适, 就不必在意。这对地贫的预防效果有巨大的影响。因此, 广泛向群众宣传地贫知识, 让大家对地贫深入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对地区性疾病的了解和学习不足。
由于广西地区经济比较落后, 医疗水平区域差异较大, 加之地贫患者基数较大, 在检测和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宣传和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该地区主要医学院校之一的大学生, 过低知晓率能否在工作中服务好地贫患者值得怀疑。在卫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中对类似地中海贫血这种地区性疾病阐述并不详细, 与其他重点篇章相比, 地中海贫血授课内容少、授课时间短, 因此加强课堂专业课教育对提高学生对地区性疾病的认识有重要作用。
3.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对地贫的学习愿望良好。
调查发现, 尚无了解地中海贫血意愿的仅占9.90%, 其余60.42%的在校医学生想系统、深入了解。说明该校大学生大部分还是愿意学习、进一步了解地贫的, 但52.00%的平均知晓率说明获得知识的渠道不通畅或者学习仍需要引导。建议地贫相关部门及学校教学部门加强有关地贫的教育, 学生会和团委加大宣传力度以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学习地贫知识。
4.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获取地贫知识的途径有待加强改善。
重型地贫患儿存在心理行为问题, 但迄今为止, 国内学者较多注重本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较少关注患儿的心理行为。重型地贫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仅是个人或家庭的问题, 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加强宣传教育, 治病的同时也要使患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治疗,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而地贫临床表现、分型、发病率等方面的知识宣传较少, 知识的传授不全面。建议相关部门在以后的宣教工作中, 多注重发病率、病因和临床表现方面。在进行地贫知识的宣教时, 要根据大学生的爱好、特点、行为习惯, 采取最合适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使大学生对地中海贫血的知晓率提高。通过大学生影响一般人群,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 利用一般人群对大学生的信任这一特点, 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贫知识, 从而改善当地的形式, 致力于减少甚至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并且通过唤醒医学院校大学生了解地贫的意识, 让其提高自身医学素质, 为将来工作时能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吕福通, 谢丹妮, 陈一君, 等.广西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展地中海贫血干预经验[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 (3) :29-36.
[2]谢丹妮, 黄莉, 曾桂春.广西部分地区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与检测网的建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 10 (4) :113.
[3]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87-589.
[4]黄越华, 陈赤, 曾萼.2000—2005年广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 (6) :367-368, 344.
[5]卢秋维.南宁市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与产前诊断研究[J].广西医学, 2010, 32 (7) .
[6]李颖丰, 倪少娟.广西地区地中海贫血干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17) .
15.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 篇十五
索 引 号
fggw-zx-0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11-08-11 文
号
灵政协发〔2010〕10号
发布机构
政协灵台县委员会 市政协:
按照市政协的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蔬菜产业发 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紧紧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蔬菜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蔬菜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0.04万亩,主要种类有胡萝卜、甘蓝、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大白菜等,蔬菜总产量13.52万吨,总产值9100万元。蔬菜生产面积比2003年的5万亩增长了120.8%,产值比2003年的2840万元增长了220.4%,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两年技术部门以追求高品质、高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在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品比试验和适应性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名、优、特蔬菜新品种16类120余种,多数品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县农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增收途径。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技术单位的指导下,全县蔬菜生产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达溪河、黑河川区万亩精细菜生产基地和什字原区万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并建成中台西川区千亩无公害辣椒生产示范区等各类蔬菜示范区6个。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蔬菜生产逐步向精细化、科技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生产上先后推广了测土施肥、间作套种等准化栽培技术,制定了灵台县12种主栽蔬菜的地方标准,规范了栽培过程和生产行为。检测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万亩,申报通过了番茄、胡萝卜、辣椒3个产品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取得了无公害注册商标,实现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首次突破。蔬菜单产由2000年以前的 90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200公斤,增长33%,蔬菜商品率由原来的46.8%提升到76.7%。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县农技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在重点示范区派遣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进行实地指导,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群众科学生产。2005年成立了灵台县无公害农产品质安全监测站,全面开展了县域蔬菜检测服务,每月开展两次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强了蔬菜质量的监管。在全县新建和扩建了中台、朝那等7个辐射功能较强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年蔬菜交易量在6万吨以上,外销量2.7万吨以上,交易额6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具规模。投资400多万元,筹建了中台脱水蔬菜厂,购置了脱水干制设备,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到0.8万吨,建成了中台瑞天祥果蔬保鲜库,蔬菜保鲜能力达到1000吨,成立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自07年以来共开展订单蔬菜种植5.2万亩,实现收入10400万元,有效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蔬菜生产五年规划中提出的“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年完成蔬菜种植12.14万亩,其中春种蔬菜5.28万亩,复种6.86万亩,建成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14个1.65万亩,全县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
1、地膜早熟马铃薯全面丰收。今年我县突出菜用型和早熟性两个关键,引进了克星2号和克星6号两个马铃薯品种,全面采用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中台、独店等乡镇推广种植4.2万亩,普遍实现了丰产丰收。目前地膜马铃薯大部分已收获完毕,平均亩产达到了1400公斤,亩收入达到了1500元以上。
2、设施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精神,在达溪河川区、黑河川区新建塑料大棚959座,新建日光温室20座,建成了中台杨村、中台南店子、百里李家坡、梁原官村四个规模较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小区。塑料大棚种植了春提高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等果菜类蔬菜,从6月上旬就开始上市销售,至“7.23”暴雨灾害前,棚均已实现收入900元左右,折亩收入4500元。秋后,我县结合灾后重建,继续加大了保护地蔬菜设施建设,计划在杨村新建8×30米全钢架塑料大棚100座,目前已经完成了30座的搭建任务,钢架大棚计划种植番茄、韭菜等秋延后蔬菜。
3、果园套种蔬菜取得了较好效益。今年在什字、西屯、上良、独店等乡镇推广了果套种马铃薯、大葱、辣椒、甘蓝及瓜类等生产模式,亩均收入达1300元以上,果园套种蔬菜模式的推广,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果树挂果前群众收入不减的目标。
4、蔬菜复种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小麦收割后,通过统一调种、补贴蔬菜种子等措施,大力开展蔬菜复种,全县13个乡镇共种植胡萝卜2.06万亩,白萝卜0.67万亩,大白菜0.7万亩,其它叶菜2.63万亩,总复种面积达到了6.86万亩。并建成了中台水泉、邵寨黑泉坳蔬菜复种示范片9个,目前复种蔬菜苗齐苗全,长势整齐,可望取得较好收益。
5、建成了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集中示范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的原则,在全县抓建了中台川区51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台杨村、南店子100亩以上规模的设施蔬菜生产小区、什字塬区万亩果园套种示范区及邵寨干槐树坳幼龄果园套种蔬菜示范点4处重点示范区,以此推动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三、主要做法
1、认真规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根据平凉市《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安排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精神,县委讨论制定了《灵台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全县蔬菜发展思路、发展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并提出了全县蔬菜发展规划布局和工作重点,分确定了建设计划,把发展指标细化分解到乡镇,明确提出了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结合我县蔬菜产业现状,县政府及时印发了《灵台县2010年蔬菜产业发展安排意见》,强化领导,狠抓落实,把责任措施层层靠实到领导、到干部,确保了任务落实。
2、强化技术培训,搞好科技服务。在蔬菜产业抓建上,县上推行了技术包抓责任制,全面推广技术人员联系农户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搞好市场定位,选好适宜品种,制定生产模式,加强栽培管理,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春季组织中台西川四村230多名群众赴天水甘谷、武山进行了考察学习,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种菜的积极性。在蔬菜生产的关键季节,抽调技术骨干下乡进村,全力抓建蔬菜基地建设。今年共引进蔬菜新品种23个,推广测土施肥、间作套种、微肥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16项。在搞好生产环节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加大了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每月开展2次蔬菜产品质量抽检,随时反馈产品检测信息,指导群众落实无公害生产措施。
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县财政今年列支200万元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蔬菜生产,对重点示范区建设给予了资金扶持,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上,对集中连片修建5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贴1万元,对集中连片修建钢混或钢架塑料大棚100亩以上的,每座300元,在大田蔬菜生产上,对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示范点每亩补贴群众地膜3.5公斤。各乡镇也采取了向群众补贴种子、补贴化肥等形式,动员和引导群众发展蔬菜生产。农技部门除从技术上给予支持外,春季筹资8万余元为重点示范点调供了辣椒等蔬菜种子,复种时筹资50多万元为千亩以上复种示范点调供了胡萝卜、白菜等蔬菜种子。全县今年在蔬菜生产方面共投入扶持资金500多万元。
4.尝试流转土地,创新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地以转包、租赁、置换、承包、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有技术、有资金、有劳力的群众发展蔬菜生产。在中台西川区蔬菜基地建设上,在有偿、自愿的条件下,将群众零散的耕地集中起来,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和生产加工企业,有序推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使蔬菜生产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今年通过这种方式引进天水客商集中连片承包种植芫荽500亩,中台脱水蔬菜厂承包种植干制型辣椒100亩,本地承包种植30亩以上蔬菜的农户达到了12户。
5、树立蔬菜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蔬菜生产的经验和做法,以创品牌、促营销为核心,以培育产业协会和营销组织为抓手,以兴建蔬菜批发市场为载体,开辟我县蔬菜市场销售新渠道。今年在对什字原区07年认定的无公害产地和认证的番茄、胡萝卜产品进行复查换证的基础上,对中台川区蔬菜基地进行了无公害产地申报认定,取得认定面积1.35万亩,并获得了辣椒无害公害产品认证,创建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扶持建成了中台蔬菜营销协会,依托蔬菜专业村、蔬菜产销大户,重点发展订单生产,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今年种植的马铃薯全部通过协会组织进行了外销,在一周之内销完了所有产品,初步显现了协会在市场协调方面的优势作用。初步建成了中台蔬菜批发市场,搭建了农户走向市场的平台。
四、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周边县区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户对科学种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蔬菜生产中的高新技术掌握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仍然沿用粗放的耕作栽培模式,影响了生产效益的快速提高。二是蔬菜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程度低。尽管我县已初步建成了一定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两川一塬”生产格局,但仍存在种植区域分散、品种布局杂乱、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蔬菜产业化发展步伐。三是蔬菜生产缺乏较大的项目支持,对群众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优惠措施不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基地建设配套设施设备落后,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四是产业化发展规模小、范围窄,至目前全县仅有一家蔬菜加工生产企业,加工能力十分有限,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五是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小,供应不足,难以满足本县市场周年供应,县域冬季蔬菜仍然依靠大量外调。六是“7.23”特大暴雨灾害对我县达溪河、黑河川区蔬菜基地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川区蔬菜90%以上绝收,709座塑料大棚全部被毁,24座日光温室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6800多万元,大部分群众一年的投入全部付诸东流,群众种菜的积极性遭到了重创。
五、意见建议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走“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产业发展路子,按照“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以“两河”川区和什字塬区为重点,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力完善“销售、加工、贮藏、育苗、服务”五大体系,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1、优化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 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重点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主产区乡镇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与专业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化经营新格局。二是进一步建立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蔬菜生产基地。利用我县气候多样性的条件,结合区域小气候的优势建立一批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超时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将现在的分散种植改为连片种植,集约经营管理,促进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三是以“规模生产,四季常鲜,批量供应,增产增效”为目标,做好三个“结合”:即季节性安排与区域性布局相结合,常规品种与名特优新品种相结合,基地化生产与千家万户经营相结合。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要调整蔬菜品种结构,推广优势品种。每年引进10多个蔬菜新品种,每年推广3-5个适宜的主栽新品种。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播期与上市期、上市量,避免同品种、同季节的积压,夺取最高效益。在品种上要突出甘蓝、韭菜、番茄、大白菜、萝卜、大葱六大品种。在栽培上,要大力推广应用蔬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在努力提高蔬菜单产的同时,组织引导群众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提高上市蔬菜商品质量和档次,延长货架期。
3、健全完善营销体系,疏通销售流通渠道。一是以中台脱水蔬菜厂为龙头,扩大订单蔬菜面积,提高加工增值效益。与农户签订产品的购销合同,根据产品订单指导菜农安排生产,严格兑现合同,保护菜农利益。二是组建蔬菜产业协会,组织蔬菜运销、市场、种植区农户及县上农口有关部门成立产业协会,开展技术信息交流服务,开拓省内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促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建立营销体系,运用现有运销企业、大户、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运销渠道,集合全县的农民经纪人,有目的地在周边城市设立直销点、代销点和连锁店,在各个主产区乡镇设立配菜收购站,解决蔬菜销售难的问题。
4、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县域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批发销售网点,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二是建立信息网络。积极争取省市资金,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在政府网站建立灵台县蔬菜产销信息专版,在县内主要蔬菜市场建立信息采集点,及时向省内外客商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为各乡镇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服务。
5、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技术和资金,吸引外地客商投资灵台,创立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效益。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扶持种菜大户和加工企业,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改善蔬菜销售、流通状况。三是充分调动技术力量,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在想法设法向上争取蔬菜项目的同时,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引进适合我县种植的蔬菜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整体效益和质量档次。四是建议省市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对我县适当倾斜,进一步加大灾后重建川区蔬菜基地和蔬菜苗木繁育基地、龙头企业、协会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发展。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推荐阅读:
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情况调查09-13
关于大学生对护肤品需求的调研报告10-13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研11-15
大学生对中美关系关注情况调查11-15
浅谈大学生的社会认知06-26
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的思考07-24
大学生职业认知报告06-15
大学生银行认知实习报告06-24
北京交通大学认知实习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