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共17篇)
1.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一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论文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创新点,从而养成基本的数学素质,能够锻炼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科学地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开展教学,使其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课本对于学生的帮助作用,着重讲解每一节中的习题,通过习题讲解,来让学生准确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且在对于习题进行有效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应该着重讲解课后关于概率问题的习题,分析每一句题干的意思,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题意,从而锻炼其解题的基本思维,最后有效提高其解题能力,起到很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充分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奠定良好的解题基础
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首先,只有学生能够很好地审题,掌握题中的大意,了解问题,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解题。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练习,要注重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例如“至少”、“取值范围”等词语,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思考没有方向的保证,最终得出错误的答案。例如下题:已知A!“B=7,A!”C=10,则B!“C的取值范围是(?)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题中每一句话,了解题的大意和每一小点的要求,然后在经过仔细计算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审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这样在进行解答的时候就能够有效保证成功率。
三、加强学生解题的技巧训练,锻炼学生解题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解题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于解题的基本规范的讲解。因为只有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来进行答题,才能够保证学生得到高分,并且答出的问题也更加有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讲解每一个题型的时候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解答过程示范,从而让学生有所参考,这样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够保证准确性,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解答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问题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教给学生更多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保证其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二
一、创造和完善外围环境,指导学生主动自学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中一贯重视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的关系,让教学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在课堂上,坚持与学生互动,力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外注意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才能让学生兴奋和愉悦,才能让学生“听我的”,自觉主动地独立完成学习活动。
“激励是最宝贵而又最廉价的奖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表扬学生。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起初阶段多少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坚持多说鼓励性的话,用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努力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学生有时会“偷懒”甚至会退缩,我虽然严格要求,不轻易让步,但从不责骂。这样,不到一个学期的“磨合”,大部分学生不再认为我是“放任自流”,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独立自主的学习”,开始积极自学。
2.精心设计学习的过程
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当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依据“学是教为主导下的主体,教是学为主体上的主导“的原则,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该紧则紧,该松则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 ,不讲或者少讲。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 我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认知的冲突”,顺利掌握新知。
(2)全新的知识 ,努力寻找“最近发展区”,只讲解和点拨关键外,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学。
(3)积极建构适于学生自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 ,我运用“尝试—建构”模式: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我尝试,知识运用—小组反馈, 建构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及已有数学知识,通过自身体检,在阅读、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品质。
二、激发和强化内在因素,引导学生积极自学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发挥个人潜力的催化剂”。一个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才有可能主动学数学,才谈得上自学能力的培养。
(1)以情感人 ,唤起兴趣。在高中阶段 ,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抽象、枯燥、乏味。即使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的内容及编排也不及其他学科形象和生动。为了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在教学中注入强烈的情感:语言表达富于激情,想象力求丰富,多与实际生活联系,以教的激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挖掘数学美 ,激发兴趣。在教学中 ,我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例如教学“对称性”,我引导学生挖掘:人体的协调美、对称美、曲线美,让学生兴趣盎然。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注意有计、有目的、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应该怎样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应该怎样思考、交流和发言,并在教学过程中设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虽然“扎实”,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很少主动地学。为此,我采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不断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的事? 还要做什么? 等等。这样坚持不懈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延续兴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三、渗透和指导自学方法,辅导学生有效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掌握可操作的方法相当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渗透和指导方法,让学生的自学更有序,有效。
1.指 导制订计划 ,合理安排自学
自学效率与学生的计划决策能力密切相关。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自学,不但可以克服忙乱的现象,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习惯。
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我首先要求他们从实际出发。自身基础差的学生,自学的重点放在补习基础上;基础好的学生,自学的重点则放在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其次,我还指导学生尽量把计划制订得具体些,有可操作性,不要贪高求快。
2.指导学生处理好自学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指导学生自学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材、脱离课堂、脱离教师的教学。相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应是一种更紧密的、更高层次的结合。所以在指导过程中,要求自学不与课堂教学相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3.指导学生多做笔记 ,勤 做联系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熟能生巧”。勤做笔记,是对自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二勤做习题则是巩固自学内容,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4.引导学生勤思考 、会 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勤动脑 ,勤思考 ,寻根究底,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才有可能在自学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根”。
3.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学生思维的培养应当充分地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进行发掘寻找,思维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下文将对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作出如下探究。
一、用问题情境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以及各种图片来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课本内容,让学生提前感受新课内容中的描述,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同新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教师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学生则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因而,现如今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和谐的,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为高中数学教学出自己的一份力,更好地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渐在教学中树立自信心,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課标中要求应当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从而彻底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教师应当合理引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数学模型示范的视频,让学生能直观看到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让学生从多媒体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发散,从而更良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以及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直接呈现几何等空间关系,让学生直接明了地进行知识的了解运用,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以及枯燥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情境问题的创设以及多媒体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以及广度,
让学生在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发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张智灿.基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刘美丽.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四
高中物理主要学习牛顿的经典力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学作图分析、求解方法、矢量分析及初步微积分等。可以说学生学习物理前需要做好较长时间的数学不准备,只有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进入物理学习。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思维能力与解题思维能力,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高中物理重要性分析
高中阶段物理为必修学科,其主要内容为研究物质结构与物体运动规律。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认识知识,而物理教学质量会对学生认识世界能力与逻辑思维发展产生影响。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生活经验与实际为出发点,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提高教学效率。此外随着新课改逐渐深入,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中物理中数学的作用
很早之前开始,人们在研究与学习物理学过程中开始运用数学知识,借助数学表达物理概念与规律,也只有通过数学形式才能让物理概念与规律表达的简洁明显且缜密。很多物理概念引入数学方法进行定义与引入,如利用数学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诸多,有功率、电场强度、电阻及加速度等。再如热学中熵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如果不充分利用数学方法,根本无法有效表达概念。物理规律表达的主要手段就有数学方法,可以分成两种,既图像表达与公式表达。很多物理公式利用数学公式表达,简洁、明了,便于学习、掌握及理解。
物理学研究与表达中离不开数学,如果不充分利用数学工具,物理学将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在实际中应用。物理学中定量研究与理论分析的主要手段就是数学。
实际上很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如牛二定律、焦耳定律等。也有部分物理律经过科学抽象,利用数学工具分析与推理得到的.,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利用速度-位移图像、数学微积分思想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而成的。
物理学理论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如果没有数学强力支持与保证,物理学将很难突破,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措施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物理成绩与应用数学能力成正相关关系,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1、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措施。
(1)正确认识数学物理关系 物理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数学与物理的正确关系,数学对物理的影响将一直并将永远存在下去。让学生明白只有打好数学基础才能学好物理,总结物理中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灵活使用。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就是数学,让学生正确对待数学与物理的关系,但也不能过于夸大影响,避免将物理问题纯数学化。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教师应该鼓励与引导。部分学生仅注意激励数学知识与方法但不会再物理中应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迁移技巧。[1]
(2)利用概念培养数学能力 物理概念与规律一般需要借助数学进行表达。教学中国构建具体情境与实力指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揭示物理本质,从中发现物理概念与规律。有效结合文字表述与数字表达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意义,让学生养成利用文字描述与数学表达两者方式对物理概念与规律进行表述。在物理学习中,图形、图线不仅能够表现物理规律,它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物理运动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但很多物理教师认为图形、图像用来解题会使学生表达不规范或者思维不清晰,只将其作为一种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不用于直接解题,限制了图形、图线在物理上的使用。其实,利用图形、图线来直观表达物理问题,将物理问题直观、形象化,是数理学习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紧密结合的体现,是一种用途较广的数学学习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动态的数理逻辑问题。
(3)实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部分物理规律利用实验得到的,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就有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抽象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因此实验也是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分析实验误差与数据,深层次总结进而得到普遍性结论。在物理中,通常会用一些基本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和基本概念,但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导出公式,它是在基本规律和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推导的方法得出的,通常都是用来表示一些较为重要的物理推论,在解决问题上应用也比较广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并建议学生利用这些导出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自身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辩证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同时,这种推导能力也是学生在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所必须具备的。
2、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上文提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措施,选择通过实践教学进行验证,达成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目的。
高中物理课堂上,利用数学方法讲解物理概念与规律。高中物理教学最常用的数学方法就是比值定义法。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方法较多,但这些方法又相对零散,因此要系统总结与归纳数学方法并渗透到教学中,方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学方法。
如《平抛物体的运动》讲解时,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这两个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完成以下问题:
构建问题情境:
(1)小球以初速度v0离开桌面开始做平抛运动,具体如图1所示,请分析小球在空中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
①假设抛出点0为最表远点,x轴正方向为初速度v0方向,y轴正方向为重力方向。计时从抛出点开始,t时刻小球位置坐标为P(x,y),如图2所示。
②水平位移x=[利用水平分动规律求解]竖直位移y=()[利用数值分运动规律求解]。
③t秒内抛物体位移s(合位移):利用s与x轴正方向夹角α表示位移方向,夹角α满足一下关系:tanα=()
物体以水平速度抛出后运动轨迹如何,如何表达轨迹方程?
(3)平抛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如何求解?
①水平分运动速度:vx=();竖直分运动速度:vy=()
②t时刻平抛物体速度vt(合速度):vx与vy合成vt。
vt=()
vt与x轴正方向夹角β表示vt,且β满足以下关系,tanβ=()
讨论:某时刻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吗?
平抛运动物体某一时刻加速度方向,运动性质?
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小组推选出代表分析与讲解,提醒其他学生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并总结相关规律。
四、结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利用物理学也凸显出其具有的强大功能,而在物理学习中利用数学即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又能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将数学方法和思想与物理知识进行相互的渗透,还可以将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长此以往,学生在取得数物双赢的同时,数理结合能力也会提高,综合素质将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5.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五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 主要体现在“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两个方面。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利用图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理解课本中抽象性的数学语言或数学表达式, 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即以图形作为手段, 以数为目的) ;与此同时, 通过数的精确性、数学表达式的规范性和严密性来揭示图像的某些属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有利于学生抽象性思维, 三维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发散性、深刻性的训练 (即以数作为手段, 图形作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首先应重点掌握、理解课本中的概念、运算所代表的几何意义及曲线的代数特征, 会从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习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掌握参数的运用方法, 并结合实际能够恰当设参、合理用参、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积极有效地引导,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探究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中来, 在引导过程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这样,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等价转化思想方法
等价转化思想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新课程中,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等价转化思想的本质是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所学知识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从总体而言, 它主要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在进行等价转化时, 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 (或式子) 的前因后果的充分必要性, 确保通过转化后所得到的结果仍为原问题 (或式子) 的结果。而非等价转化注重过程的充分性或必要性, 主要是针对结论而言的。因此,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因地制宜, 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将重点集中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如何寻找突破口、探寻各类题型解题思路上。
由于等价转化思想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等价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 不但要充分注重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而且还要注意数学符号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转化, 因为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有效地渗透等价转化思想。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等价转换思想融入其中, 遵守简单化、标准化、直观化、熟悉化的设计原则, 培养学生将遇到的陌生、烦琐、复杂的问题简单、熟悉化, 抽象问题直观化, 非标准问题标准化, 逐渐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符号化思想方法
数学符号是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基本工具, 对数学符号科学、合理、准确地使用,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注重数学符号的教学, 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个数学符号的实质和含义, 认真、规范地书写和应用, 训练他们运用规范化数学符号来列式、计算、求解, 展现题目中的数学语言。同时,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这样,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文化内涵的提高。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一种具有很强逻辑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它的“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特征, 在高中数学乃至高考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也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水平和基本功扎实的程度。一般而言, 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严密的逻辑性、丰富的探索性,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 让学生理解掌握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和研究区域方法。同时, 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的合理分类, 通过逐类讨论, 逐步解决, 最后归纳总结, 整合得出结论。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网络化、优化认知结构, 而且还能够训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分类技巧, 让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
五、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是整个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 在高中数学中发挥着枢纽性的作用。函数的思想, 其本质是利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 将问题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函数形式呈现, 借助函数的图像来解决问题。函数思想还体现在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和对性质的掌握, 并且善于利用函数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方程的思想, 其本质是运用方程的观点来分析、研究问题中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并以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方程或方程组的性质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其中体现了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的思想。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知识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侧重培养学生的函数与方程思想, 让他们能牢牢掌握各种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 能够借助它们进行求解数学问题。同时, 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善于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呈现数学问题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准确、合理的方程或函数来表达, 借助方程或函数来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这样, 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 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 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站在全局的高度, 从整个数学体系出发,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教研的各个环节中, 着重研究、探讨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使学生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提升解题品质, 逐渐地形成优良的数学素质。
6.浅谈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篇六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极为广泛。学好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大量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现代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手段。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预习,练习,复习教材内容,进而形成相对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我一般从以下三方面人手: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本数学知识;合理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一定训练使他们对知识能熟练应用并能融汇贯通。
一、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本数学知识
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数学、能力是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其中重要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读的方式有粗读、细读、精读。粗读就是把数学材料的内容浏览一遍,知道其中大概意思;细读就是把数学材料中的内容从头到尾仔细地钻研一遍,要读懂其中概念、定理、公式、原理、法则和例题的应用范围、适用范围、解题思路;精读就是在粗读、细读的基础上还能领会数学阅读材料内容中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能分清内容中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用精炼的语句概括所阅读内容的精髓之处。这样长期、持续的训练,学生可以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自学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指引了方向。
二、合理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授课中,必须设计好激活学生思维的数学模式和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从实践中找答案、寻方法、探结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数学过程改革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具体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型来看,题目形式灵活,综合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加强训练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要培养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过去在数学中往往忽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对知识综合应用方面训练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重书本知识,轻直接体验;重机械记忆,轻实际应用;重书面应试,轻动手创造的局面。因此,為了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应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把数学的主线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拓宽思维的积极性,最终通过激活思维加强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培养数学能力提供了方法。
三、通过一定训练使他们对知识能熟练应用并能融汇贯通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层面上,还要在学生深入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贯通,抓住精神实质,解题时要求学生想出不同于书本上的解法和解释去探索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样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又是什么,公式、定理等结论能否加以推广使用,条件是否多余等。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要求学生不但能独立思考书本上明摆着的知识,而且更要去思考隐藏于书里但看不见的知识,只要各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调发展,就会激起学生爱科学并且更爱数学的思想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把精力放在探索知识的能力上,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夯实了基础。
总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教学之根本,我们绝不能使学生陷入题海,沦为做题的工具,而应该使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获得更好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尔·盖茨找车位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7.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书面表达题从无到有,所占比分不断增加。九六年后占比分的百分之二十。书面表达是高考中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做得好与不好对考生的成绩影响很大。近年高考评卷分析表明,大约百分之十的考生书面表达题得零分,不少考生只得几分。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是每个中学英语老师的重任。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赖广大英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统编教材基本没有对书面表达提出要求,没有多少有关的练习。教师只好另找材料。SEFC教材有一系列培养学生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材料。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也是教好新教材的一个关键。
一、L、W、S、P(Letter ,word, sentence, passage)渐进式
对学生提出规范而整洁的卷面要求为不少老师所忽视。不规范的书写往往造成考试中不必要的掉分。句子的首字母不大写,句中的个别字母又大写,英语的句号写成“。”的错误在学生作业中时有所见。例如:“the teacher said that He was glad to see us。”规范的大小写、标点符号和整洁的卷面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加以重视。这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一个方法。 单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单词的拼写和用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的书面表达作业中,单词拼写和动词用法错误最多,各占错误中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不少老师忽视单词的教法,缺少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单词。这也是学生英语学得不好的主要原因。部分高中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还停留在初一那种“顺口读”的`水平。初学英语时,单词少而短,学生通过拼读字母的方法记忆单词,如bike, 读B-I-K-E bike,tea,读T-E-A tea。高中英语单词长了,字母多了,用这种方法记忆单词肯定事倍功半。如pronunciation,读了不知多少遍P-R-O-N-U-N-C-I-A-T-I-O-N,还是记不住,或很快就忘了。老师没有指导学生用更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学生觉得单词很难记住,准确率也不高。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开学之初,老师要花点时间教导学生如何记忆单词。利用音标、音节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初中学过的开音节、闭音节、字母组合发音等规则对记忆单词是很有效的。不少学生知道cake,me,bike,rose,use是开音节单词,bad,met,big,lock,luck是闭音节单词,却不知道student中的stu是开音节,doctor中的doc是闭音节。在高中英语单词教学中,教会学生用音标、分音节记单词,在句子中记单词,学生就会觉得记单词不可怕,准确性也提高了。
短文由句子构成。教学大纲要求高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高,鼓励学生学好比较简单的句子,少用复杂的从句,多用简单句。句子结构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动词的用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每个句子有一个有时态和语态变化的动词谓语。动词是句子的灵魂,不少学
8.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和学时数有所不同,大都放在第一学年开设。讲授知识主要是极限、导数、微分、积分及多重积分等,根据需要,有的专业还讲授一部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但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抱怨学时不够,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讲不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一步专业课的学习中遇到用高等数学知识时不懂、不会。专业课教师一般不可能补充高等数学知识,因为他们的学时也是有限的,这时学生要么重新自学数学知识(较难),要么放弃那些繁杂的数学推导,死记公式,既不懂得公式的物理背景,也不能灵活运用。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增加高等数学教学时数是不现实的,因为高职高专总学时数有限,还存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用到高等数学的专业不开设此课程,他们的理由之一是没有学时。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若要从事本专业工作,肯定后劲不足,也就是创新能力不强。
2.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
因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向岗位,面向就业。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好实用技术,为将来毕业时找到理想的工作做准备。他们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不上,还不如考上什么证有用。这就导致在学专业课时只想学简单的、实用的,一旦遇到专业课程需要数学知识就放弃该内容的学习,殊不知,这正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创新能力。因为一个大学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简单的工作,如钳工,毕业时可能让当钳工,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实习、熟练,可能让你当技术员、工程师或负责一个项目的设计、实施,这就需要你在本领域不断学习,创新,才能取得进步,胜任未来的工作。如果学生把自己看成只能从事本专业简单工作的技工,那对你的培养就不是大学高等教育,可能只是培训班或中等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技术教育或培训班教育的本质差异应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他们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
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在高考时分数较低,有的学校录取时学生的高考成绩才一百多分或二百多分。学校为了扩招,争取生源,也把这些考分低的学生录取到了工科、理科专业或其它需要以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或工具的专业。这些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自然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不听,或者根本听不懂,导致恶性循环,不愿上高等数学课。因为高等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生在本专业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佳
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师感到十分无奈,一方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估教师时学生打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尽管有些学校采取“3+1”质量考评体系,但在领导的心目中,学生不满意、打分低的教师,就认为教学效果不好,导致这些教师无缘职称晋升、评先、评奖。面对这种情况,高等数学教师们只好讨好学生,难的不讲,只讲容易的,容易的一遍讲不懂再讲一遍。其结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讲到,或者课时不够,后面的内容没有讲。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独立思考是什么也无法代替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要激发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直观引发想象,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创造数学的活动,并感到自己有事情做,感受到自己能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是关键,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而且还可让学生知道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如在微积分中极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个使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如果能从我国古代的极限思想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极限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在讲新概念时,教师应尽量提一些学生熟悉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从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环境。今天的数学在工程、管理、经济等领域的作用与地位早已像它在物理等基础科学的领域的作用与地位一样。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对此有较充分的体现。可以将一些商品的最佳效益问题,利用数学分析商品是否相关、是否竞争等等,都充实到教学中来。要做到这一点,备课时要对问题的引入进行认真的设计。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1.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信息的交流,更是学生情感信息的交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要从管制监督教师向为教师服务转轨;教师则由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向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转轨。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习惯,利用学生“热爱、美感、羡慕”等真挚情感,建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平等民主的师生间和谐友爱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数学教学是提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参考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保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并养成学生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进取性倾向。数学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习风格指导、学习策略指导。要从保姆型或管家型的角色中走出来,充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去当主角,采取让学生自管、自理、自学“三自”教学方式,来确保学生有必要的思考时间。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些专业的基础课,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工具,但各专业在应用高等数学时有差异,如管理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较多的是离散数学,而工程类偏重微积分。为适应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编写了不少教材,但真正意义上适合不同专业要求的教材还较少,因此,应组织讲授高等数学的教师为不同专业需求编写出优质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教材要针对一定的育人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客观规律。创新教育的目标、方向最终必须落实在课程中、教材中,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因此,好的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要。大学生毕业时有了必备的高等数学知识作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容易出成绩,创新能力就强。即使有些学生专升本,高等数学也是基础课,必考课,学好本课的必要内容,对升入本科也是十分有利的。升入本科相当于扩大了就业面,工作适应能力增强,也即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四)注重思想方法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归纳是对事物的若干个体或若干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训练的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指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或解题步骤以及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
2.进行类比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的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类比的种类与形式多种多样,可由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或推广,可由“数”与“形”的结构相似性进行类比,可由解决问题方法的相似性进行类比,还可以从有限到无限进行类比等。
3.重视直觉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运用推理过程而直接了解事物的行为或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多年来,人们一贯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直觉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及思维僵化与保守,不利于数学活动中的创造发明。事实上,许多数学家都很强调“直觉”,他们对某些问题提出著名的猜想,这反映了他们有很强的洞察力,能一眼发现有意义的命题,然后再加以证明。证明有时能实现,有时则不能实现,但寻找证明的活动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此,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多猜多想。
(五)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全面、科学、辨证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思想和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要讲解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揭示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突出“怎样想的”,以使学生“会想”。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千方百计地启迪学生积极思考,使相关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多种学法指导,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化归等思想,还有综合分析法、放缩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玻多媒体教学
在高职数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尽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对高等数学教学而言,应有取舍的利用。因为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把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过程事先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就不再证明、推导这些定理、公式,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进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通过对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等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只有勇于探索,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新与完善高职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培养与提升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才能为市场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xx,(1).
[2]闫保英.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6).
9.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 篇九
关键词 利用新教材;新教材特点; 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它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车熟路的灌输,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2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
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是在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2.1 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2.3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3 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3.1 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并把问我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
3.2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的图像》这节课时,就是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3 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游戏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饶汉昌 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体系问题研究》
10.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
在我国的中学生学生高考的要求是:《考试大纲》规定“数学学科考试着重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能力立意命题,突出能力考查。”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数学命题不难发现,重点考察高中学生学活学活用课本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定理、公式等,要学会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各种联系,学会寻找内在关联及等量关系,以及灵活运用所学过的概念、定理、数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求合理便捷的运算方法,快速准确地完整解决问题。因此,运算能力是高中生学好数学的一项基本的技能和重要能力。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传统教学积累了一些诟病,很多学生甚至是数学教师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忽略运算能力的培养。现在中学生在平时作业、考试中的运算错误越来越多;高中教学教材中的很多题目是涉及数与式的运算,很多学生忽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一部分学生甚至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有一些数学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运算时经常出错;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除了考试几乎不进行独立运算;有些学生则是单纯套用运算公式,不会对数学公式进行灵活变性运用;有些学生没有运算目的只是盲目推理演算;有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不会选择科学、简简单的运算过程,运算过程繁杂,出错率高等等,这样都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这些严重现象确常常被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用一些“粗心”“不认真”的推脱词轻视,事实上是运算能力问题,是一种应试能力的缺失, 在平时的测试中这种因为运算而大量失分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所以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注重运算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新课改之前,教学大纲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是 “准确、快速、灵活、简便”,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为达到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大容量化、机械化、程式化、重复化的训练,这对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强化作用, 但是研究发现却有重结果轻过程、重笔算轻估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侧重计算的技巧和速度已不是数学发展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教育教学手段日新月异,运算能力的提高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指学生在有目标的数学运算活动中,能科学、合理、准确地完成数学运算影响运算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有:能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与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算,并能进行近似计算。要求“简”“、准”“、快”。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有:准确理解掌握教材涉及到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一些常用数据,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教学,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学生要掌握运算的通法、通则,会灵活运用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进行运算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总结运算的简单简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教师及例题的典型示范,明确解题的目标、计算的步骤及其依据一定要让学生重视一些题目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运算的有效性;提高运算中的推理能力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性质,从已知数据及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推理的过程;教师注重关于数、式的恒等变形(变换)能力的训练,对变式训练是培养,则是在对数学原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同时训练学生运算的熟练度;养成快速检验的习惯。
11.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篇十一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之类的语言就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班评价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也因势利导,组织全班评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评价时,先由一组或一人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
4.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我在课堂小结时,经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四、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五、在学生“编写”中,强化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
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语言具有解释概念的能力。而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且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领域《标准》对数学语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之类的语言就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班评价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也因势利导,组织全班评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评价时,先由一组或一人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
4.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我在课堂小结时,经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
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
四、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五、在学生“编写”中,强化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
12.浅谈中学数学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2007年9月,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现状调研,分析了学校创设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环境等对培养创新人人才的影响,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未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前,数学能力日益受到众多学者及专家的关注。
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们适合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现代数学教学呼唤创新, 当今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数学的学科特点也需要学生具有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不能离开创新,也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真正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科水平。
13.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三
一、消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 使其敢于积极提问
我校的学生来自于附近农村乡镇的成绩较差的孩子, 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提问, 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幼稚或不成熟、简单而遭到其它同学的耻笑;这就是他们的心理障碍。所以很多学生也就不敢轻易的提问了, 对提问产生畏惧感。此时, 我在课堂上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才有勇气提出问题, 才敢大胆发问。其次我打消了他们的心理顾虑, 告诉他们只要有问题就该积极提问, 并且不管问题本身如何, 我都一定会回答,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主动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 在上必修一《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 有一位张琴的女生, 她举手发问, 由于过于紧张, 说出的话很小且含糊不清, 就连同桌都听不清楚说什么。此时我就鼓励她并给她充足的时间让她把问题写在纸上而后再说明白, 表达完整。终于我听清了。然后我详细的给她做了解释, 终于她懂了;最后, 我鼓励她今后要大胆的发问。通过这一次, 我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 从此, 她提问的次数多了起来, 数学成绩也好了起来。从此之后, 我班上主动提问的同学也就多起来了。
二、创设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什么是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的各种情境, 利用问题情境达到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使学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一个过程的目的;因此,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都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的提出问题, 获得想要获得的知识, 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实施操作:
1. 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例如, 在必修5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时, 我说:我愿意在一个月内每天给某同学1000元钱, 但在这一个月之内, 该同学们必须第一天返回给我1分钱, 第二天返回给我2分钱, 第三天返回给我4分钱, ……, 即后一天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 有谁愿意?此时, 同学们就会想是得到的多还是付出的多, 这样就有一个同学马上就问:我一个月到底给老师多少钱呀, 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求和问题呢?于是, 我接着这位学生的问题引导并讲解下去, 最后得出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 最后让学生计算一下, 30天内他付给我的钱总数是多少, 然后进行比较之后也就轻而易举的得出了结论。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 教师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2. 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励情境,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选修1-1讲解《双曲线》的定义时, 有一天喜羊羊与沸羊羊和懒羊羊做游戏, 喜羊羊说我在青青草原上吃草吃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 要求是让沸羊羊和懒羊羊站在某地不动, 喜羊羊吃草的位置与沸羊羊及懒羊羊的位置的距离差的绝对值始终保持固定的值, 问如果按这样的要求吃草会出现什么样靓丽的风景线。此时班上出现三位同学现场表演了一下, 其它的同学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得出了双曲线的定义, 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 运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数学情境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例如, 在探索“正弦定理”时, 我以规避台风题材为背景, 演示渔船是否要进港规避台风, 在探讨台风是否会对渔船产生威胁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模型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 考查三角形中的∠A的范围的问题; (2) 让学生猜想“正弦定理”的雏形; (3)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asin A=bsin B=csin C.之后, 再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 如何验证上面的等式? (2) 这一结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一结论能解决哪些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使每一位学生都善于提问
1. 提模仿性的问题
模仿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普通最基本的方法, 也是人们学会创造的起点。如必修一《指数函数》的性质时, y=2x是单调函数吗?它是单调递增还是单调递减函数?而后让学生也模仿我的提问方式也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结果班上有好多学生都掌握了这一提问方法, 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二是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平时比较少接触的、比较抽象的问题时, 教师也可作示范性提问。如在教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节课, 我先拿一个纸箱子, 里面装着五个红球和五个白球, 学生一下子不会提到可能性的问题, 我先示范性的提出:你们闭上眼睛, 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这时我又往纸箱里添上2个红球, 这时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问题来提问。
2. 提比较性的问题
如在选修1-1里《双曲线的基本性质》时, 教师可以先列出椭圆的所有性质, 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 (1) 双曲线有什么特征; (2) 双曲线的定义与椭圆的定义之间有什么联系; (3) 双曲线的性质与椭圆的性质有什么相同点, 不同点?; (4) 双曲线图形的范围与椭圆图形的范围的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不同都有些什么?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帮助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分析比较, 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3. 提有联想性的问题
联想是指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 相近的, 也可能是对立的, 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如在教学选修1-2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中的类比推理时, 学生在了解了类比推理的知识后, 爱动脑筋的学生就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猜想出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我立即就这一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的解释, 这样这一节课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 任何的创造都起源于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别谈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问题火花, 让我们的学生能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且学会提有效的问题, 并让学生从一个不断提出问题, 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起每一位学生新的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师》.
[2]王学青.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参与.中学数学研究, 2003.5.
14.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高中 数学 学生 学习 能力 培养 教学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81-01
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一项生活学科,与学生的学
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前形势下,一个人的自主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对于其自身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所以也需要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察能力
观察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认识世界的基本渠道,也是一
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观察的准确与否、清晰与否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高中时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此时就需要他们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更好的汇总、归纳,同时当前阶段的数学学习也对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察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性数学意识,顺利完成高中概率教学目标,教学的关键不是怎样搞题海战术,也不是教师怎么花时间、精力来研究教学内容,而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自身的数学学习技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
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给激发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态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能够积极的面对数学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打好“感情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我国
古时候也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可见合作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随众”心理较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学生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交流情境,那么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还可以举办一定的小组竞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小组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纪律,这样以来才能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避免杂乱无章的现象,实现学生之间学习步骤的有效进行。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数学作为一项实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体会得更加深刻。比如在教学概率的时候,笔者就发现班上有些同学热衷于买双色球,于是便结合之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彩票“双色球”一等奖的中奖可能性,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双色球一等奖的中奖条件:从33个红球里面任意选6个不重复的数字,再从16个篮球里面选1个数字,6个红球数字和1个篮球数字都符合条件才能够中一等奖。之后让学生进行计算,让他们明白33任意选6个的计算是C33(6),经计算得1107568,从16个里面随机选一个的是有16种可能,只有两者同时满足才能够获得一等奖,就需要将二者相乘:1107568×16=17721088,在生活中我们买双色球想要获得一等奖就有17721088种可能,可见获奖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有些同学说既然有这么多种可能就把每种组合都买下了,就一定有中奖的,经计算之后发现把所有的组合都买下来需要花费3544多万元,而一等奖一般才500万元,是不划算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计算运用,提升他们对于彩票的理性认识,引导他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脚踏实地,避免投机心理。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远比教会他们一些知识重要。相
参考文献:
[1] 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
15.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五
传统的历史课堂似乎都是由老师一个人来讲,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十分程序化,这样不会有太大的教学效果。若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必须以学生为切入点,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下面我就以个人经验来谈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延伸教材知识,诱发学生思考
许多历史老师都认为,教学的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但教材并不代表全部的教学内容。一味地讲解教材知识,只会使学生听起来感觉枯燥无聊。历史的知识是广博的,教材内容只是历史的九牛一毛。老师在讲解课本的某一事件时,可以连带一些学生没有学到过的历史知识,最好带有很大的趣味性,以此进行知识的拓展,点到为止。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更多,他们就必须自己去搜集材料,阅读更多历史书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促使他们做到自主思考,自主提高。
二、由学生进行课堂讲解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有的,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必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拥有一个舞台来展示自己。每节课的课堂中,老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主持,做到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一下作为“老师”的感受。这样学生肯定会在课前积极准备,整理自己的思路,参考更多的知识,保证自己不会出现较大失误,从而做到课前自主学习。
三、分组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16.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六
高中生反思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江苏 宝应 钱春艳
摘要:反思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体现。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学习能力;教学效能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可见,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高中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方面,已经做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如何将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自我反思能力运用到数学学科学习活动中,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人现结合近年来教学探究心得,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进行简要阐述。
一、设置探究分析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 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 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二、开展问题辨析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问题:已知{an}是等比数列,Sn 是其前n 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吗?
这是一道“数列”方面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评讲时,设置了如下的解题过程:解:当q=――1,k 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
当q≠――1 且k 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探析评价活动,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认为该问题“忽视公比q=――1 这一条件”存在不足之处,并表达了自己对问题解答的见解。其正确解题过程如下:
已知{an} 是等比数列,Sn 是其前n 项和,判断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吗?
解:当q=――1,k 为偶数时,Sk=0,则Sk、S2k――Sk、S3k――S2k 不成等比数列;
当q≠――1 或q=――1 且k 为奇数时,则Sk、S2k――Sk、S3k――S2k 成等比数列。
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析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反思分析活动,实现了问题评析和反思训练相互融合的目标,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反思全面性和实效性。
三、创设经验总结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如在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知或化简”内容“无条件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和解答方法的总结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有部分学生得出“可以采用化为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和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元、求知”),然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活动认为,还可以采用“化为分子、分母形式,进行约分求值”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的学法得以强化,知识得以回顾,经验得以巩固。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反思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反思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在反思活动中到显著提升。
17.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七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 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 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高中数学内容并不简单, 还有严格的推理论证, 更离不开判断推理, 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 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 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 的过程。从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 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 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 绝不能认为教学生学知识、技能的同时, 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怎样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 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
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的教学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巩固, 还是教学新知识, 或是组织学生练习, 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学习立体几何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办法有二:一是勤画图;二是自制模型协助想象, 如可利用四直角三棱锥的模型对照习题多看、多想, 最终达到不依赖模型也能想象的境界。
当然, 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 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 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 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 在教学数学概念、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时, 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每一个概念时, 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揭示其本质特征, 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 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 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 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 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 为什么函数y=f (x) 与y=f-1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而y=f (x) 与x=f-1 (y) 却有相同的图像;又如, 为什么当f (x-1) =f (1-x) 时, 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而y=f (x-1) 与y=f (1-x) 的图像却关于直线x=1对称, 不透彻理解一个图像的对称性与两个图像的对称关系的区别, 两者很容易混淆。
这样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 而且使学生学会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 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要想学好数学, 多做题目是难免的, 因为这样可以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 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 反复练习打好基础, 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 以帮助开拓思路, 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 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 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 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而且由于班级的带况不同, 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四、因材施教,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要面向全体, 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 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 立足学生主体, 实施因材施教, 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都能尽最大努力。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 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 热爱数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久而久之, 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 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 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09-29
数学教学要培养高中生的探索能力12-05
浙江省宁波市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30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10-08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能力培养地理论文09-24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0-12
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07-05
石阡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高中数学一题多解一解多题思维能力论文选题题目07-28
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