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个人述职报告

2024-12-14

经典个人述职报告(精选7篇)

1.经典个人述职报告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时间过的真快,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感到欣慰和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团结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师群体氛围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教师和活泼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同时也使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绩,现述职如下:

一、思想认识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研读了新课标、案例式分析、陶行知教育名篇。在不断的学习中,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我班加入了高效课堂改革的实验,一路走来,有太多的困惑和欣慰。期间得到了李月莹主任的理论引领和张蕾老师的课堂指导,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我们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2) 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3)注意分层教学,转化了部分差生。由于我班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相对较差,为此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他们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性的辅导,更注重解决他们的心结,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本学期我班的部分差生进步很快。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2、搞好教法、学法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3、根据班内学生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_

2022年_月_日

2.经典个人述职报告 篇二

国学是中华的传统文化, 它涵盖范围较广, 从先秦至明清, 具备完整的一套文化体系。 近些年各地不断涌现国学热现象, 大众纷纷学习国学经典, 且手段样式繁多, 从国外建立孔子学院到国内开展电视国学讲坛, 从国家举办国学活动到民间自发学习, 从学校课堂教授到企业文化融入, 说明人们越来越注重学习国学文化带给自身的精神修养。 虽然这些现象总会带给大家热议这种的做法, 但大众终归还是回归于一个初衷———如何才能普及好国学。

可以说国学经典确实产生不仅对个人修养而且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但如此良好的影响下怎样才能更好地普及国学, 就需要对普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因此, 为更好地了解, 我们选择于2015年4月—2015年6月在江苏省常熟市、 江阴市、张家港三个县级市开展关于国学经典普及现状的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案介绍

1.调查目的

通过研究三地的中华经典诵读的现状, 了解大众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现状, 阅读国学经典的时间频率、 方式方法的情况, 以及大众对国学经典的态度, 探究国学经典普及过程中需要加强完善之处, 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方案, 旨在为未来国学普及推广出谋划策, 从而对中华经典进行有效的宣传普及。

2.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涵盖江苏三座县级市:常熟市、江阴市、张家港市。 本次调查总样本以10~40岁人群为主, 且含有少数60岁以上人群,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504份, 有效问卷450份。

3.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的形式进行收集数据, 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国学认知、国学阅读、国学态度, 共计21题, 17道客观单选, 4道客观多选题, 涵盖大众对国学的理解、阅读国学的基本情况、对国学所持态度及国学目前推广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国学认知情况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 人们对于国学经典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69%的民众认为国学经典就是儒家经典, 在人们心中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并且影响中国人的几千年文化, 所以一提到国学就认为是儒家文化, 但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国学经典已经超出儒家文化的范畴。 “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偕行的创造, 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 (1) 。 当代国学经典涵盖面广, 它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

从国学经典书目的了解看出, 人们对于国学经典书目了解的程度一般, 不至于所有国学经典的书目一无所知, 但也不至于了解超过十本以上, 大多数民众对书目的了解都停留在几本书目, 据调查民众显示图书馆和书店以这几本国学经典篇目居多, 其他书籍有但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众对于国学理解的局限性。 这说明国学的普及需要加强篇目的推荐引导, 而不是单单几本图书之内阅读。

调查还发现, 人们对于国学经典的了解情况一般, 78%的民众对于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都是趋于了解一般和了解很少之中, 且女性了解多于男性, 这种情况居于中青年居多, 由于工作的种种限制, 很少有时间了解国学知识, 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 学生更多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国学课堂作业和任务居多才导致对国学的进一步了解, 但实际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但据整体了解, 民众对于国学的认知还是保持乐观态度, 尤其谈及国学经典的作用时, 超过90%以上的民众对于国学作用持积极态度, 认为国学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古人智慧, 陶冶情操, 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道德修养。并且愿意接受像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节目的文化熏陶, 节目以生动形象的讲述让人们愿意以这样的形式得到文化的洗礼。另外, 也很清楚明白国学普及的困境在于社会环境 (学校、家庭、单位) 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带动人们自发学习, 以及有些经典篇目比较晦涩难懂, 让民众一时无法理解。

2.对国学阅读现状较差

调查发现, 国学学习虽然形式多种多样, 但最主要的途径是书本, 所以就国学的阅读进行进一步研究。但研究发现民众对于国学阅读虽然有很大改善, 但仍旧存在不足, 并且很多国学知识虽然看过, 但是时间久后就会遗忘, 81%的民众都读过《论语》、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这些中华传统文化, 但很少一部分人7%是全部看过并读完, 大多数民众还是看过一部分, 并且现在已经遗忘很多。

就国学经典的阅读频率说, 74%的民众是偶尔会翻看国学经典书籍, 但频率不高, 终归到底还是处于时间问题,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 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会使学生经常阅读国学经典, 但对于已工作的成年人来说很难挪出时间静下心阅读国学经典。而且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的阅读频率要高于男性, 就学校来说女生群体阅读量确实高于男生, 就工作来说, 女性的工作压力大但与男性相比较小, 平时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比男性多。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尽管阅读量不高, 时间较少, 但是民众还是愿意阅读国学经典, 尤其在其他时间人们会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形式学习国学文化知识, 在一些电视国学竞赛文艺节目中娱乐的同时也接受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

3.对国学推广态度积极

事实上, 人们对于国学普及还是持支持态度, 但是就国学普及的方法各抒己见, 但民众还是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国学可以普及大众, 让民众得到文化熏陶, 就民众对国学的复兴态度来说, 民众还是持积极支持态度较多, 有72%的民众支持国学复兴, 只有9%的民众不支持, 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国学与自身联系不紧密, 没有多大用处, 认为国学与当代现实社会较脱离, 而且国学文化晦涩难懂也不愿意学习。 具体见下图分布:

就整体看, 大多数民众还是比较支持国学普及, 59%的民众同意将国学纳入基础必修课, 67%的民众还是期待并且有时间精力就会参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同时人们也对目前国学推广的现状表示一般, 希望可以有很好的方式方法让自己愿意参与到国学活动中。 人们也希望开发新媒体, 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学习, 也希望电视台可以推出精品国学栏目, 图书市场也可以出版高质量的国学书籍, 学校开办国学课程让孩子从小学起, 等等。

4.国学的普及力度变大

从480份有效问卷中看出, 在国学热的影响下, 有58%的民众经常参与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浪潮中, 33%的民众偶尔会参与国学经典, 只有9%的民众认为国学推广学习与我没有太大关系, 没有参与关注, 具体见下图分布:

由此可以见得,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 国学经典的普及力度逐步加大, 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普及对象范围扩大, 上至社区老人下至幼儿;普及手段开始多样化, 从国学竞赛到国学文化表演到渗入企业文化。 以江苏省三个县级市为例, 各市街道社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国学讲座, 供退休职工和老年人进行社区文化活动, 例如常熟市清河坊社区就开设国学诵读班, 并且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讲课;张家港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 共开展120项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包括邀请六小龄童进行文化讲座解读经典, 建设“书香张家港”微信, 定期为市民推送阅读资讯;常熟市企业将国学精神渗入企业文化中, 梦兰企业开展“梦兰儿童慈善基金”帮助贫寒学子;江阴市开展“一站到底”国学经典电视大赛, 为中小学生搭建国学竞赛学习平台;常熟国际学校开展国学节之四年级“亲子诵读国学经典”;江阴看办万达童学馆, 幼儿们穿上汉服, 让国学轻松学习, 等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国学普及提供了支持。

四、问题弊端与方法对策

当前国学经典盛行时期, 民众都乐意学习国学经典并且支持一系列措施, 但是普及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当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弊端所在。

(一) 市场加强优质图书出版

市场缺乏较好的国学经典通读篇目, 现在市场书目鱼龙混杂, 更何况是国学书籍, 在2013年全国就举办过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评选活动, 当时只有91本书籍被纳入优秀图书范围之类, 这些图书大多出自于知名出版社, 从这可以看出, 当代图书出版仍需提高质量和增加数量。 且市面上缺乏较少的优秀通俗读本, 民众之所以不愿购买国学书籍大多数是因为图书内容晦涩难懂。 “针对不同的对象, 选取注音、释疑、导读、赏析、缩写、改编、漫画、图说等常见表达方式” (2) 。 这正是出版社需要考虑的, 最重要的是将国学内容提炼出来, 将古人所要表达的哲理展现给读者, 让读者清晰明白, 也可以加入名家解读的白话, 便于读者理解。

(二) 改变课堂呆板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国学经典形式过于呆板, “课堂上由老师将篇目的主旨大意及文化内涵口头教授的方式缺乏生机” (3) 。 这是如今众多学校对于传授国学经典的课堂现状, 通过老师讲台上的大致讲解, 学生在下面诵读默写篇目, 确实很难理解这篇文章背后的引申链接与深层含义, 无法领略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的国学课堂普及可以说效率低下, 学生出学校后只是记得当初背过的之乎者而道不出其中的哲理更无法修养身心。 这就急需学校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吸引学生参与国学活动, 让学生自发学习国学经典。 国家也可以制定学校开展国学普及的激励机制, 让老师换发活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课堂活动, 让学生轻松学习国学。

(三) 让国学活动更注重内涵

当下不少地方确实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学活动, 但是国学活动开展效果是形式大于内容。 当前不少媒体曝出某地开展国学讲坛、国学文艺汇演、国学知识竞赛等, 虽然看似百花齐放的国学活动, 但实际收效甚微。 就国学竞赛目的是让民众参与国学学习, 但一部题库的发布, 让参赛选手暗自背题而忽略国学本质内涵。 国学讲坛本是丰富民众业余生活, 但现实总是台上激情演讲台下睡声一片。 要改变国学普及现状, 更注重内涵, 让民众切身感受到国学魅力, 举办方仍需在内容上下工夫, 丰富形式, 加强内容的引导, 让选手在背题过程中回答自身对国学的理解, 在让讲座生动有趣的同时真正领会国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1) .

[2]康华.关于国学经典普及出版的几点思考[N].出版发行研究, 2014 (7) .

3.经典个人述职报告 篇三

苏有朋最近为了电影处女作《左耳》的宣传大打人情牌,赵薇为《左耳>献唱主题曲,林心如为《左耳》的北京“贵宾观影会”站台。网友不禁感叹,陪伴我们成长的“还珠帮”,终于在青春片《左耳》中上演“合体”。

不过,令网友们感到惊讶的是,赵薇来了,林心如来了,容嬷嬷(李明启)来了,就连“同款五阿哥”古巨基都来了,为什么唯独“尔康”周杰没有来呢?

其实,娱乐圈的这种打着“怀旧”旗号的“合体”,都像逝去的青春那般留有遗憾,当初分开的理由可以有干百种,但重新走在一起则需要跨越很多鸿沟。

在娱乐圈的怀旧组合中,掉队的又何止周杰一人呢?

“还珠帮”合体,尔康掉队无法跨越的鸿沟:名气

《还珠格格》自1998年播出以后,至今依然是大陆电视台暑期档的必备佳品。剧中的一众主演都成为当今娱乐圈中有影响力的人。

赵薇做了导演、得了金像奖影后,还投资了上市公司,是娱乐圈公认的人生赢家;范冰冰从丫鬟金锁成为了“范爷”,也投资了上市公司,做了女制片人;林心如创办个人工作室,制作了多部电视剧;“五阿哥”苏有朋凭电影《风声》夺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现在又晋升成为电影导演。

就在“还珠帮”在娱乐圈步步高升、台前幕后都混得如鱼得水的时候,我们的“尔康”在做什么?

自《还珠格格》以后,周杰除了《少年包青天》,就再无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反而他的表情包走红网络,他在《还珠格格》中的截图被网友恶搞,制成GIF动图在社交网络和聊天软件上广为传播。

此外,关于周杰的负面新闻颇多,他的行为让人不可思议。

有台湾媒体报道,早年“还珠”剧组赴台宣传时,周杰就曾自行掉队,一个人先跑回大陆,让台湾媒体傻眼。

2009年,他在北京开奔驰撞翻出租车,导致3人受伤,但他在事发12小时后才露面接受交警处理。他称“出事后感到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治疗”才离开现场,也没有喝酒。

而最近的一则关于他的负面新闻是,他在上海虹桥机场因安检排队的问题与旁人大吵,最后惊动警察出面调解。

小虎队有意合体,陈志朋掉队无法跨越的鸿沟:利益分配

除了“还珠帮”,苏有朋还曾在“小虎队”中给粉丝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个1988年出道的组合曾经创下了20多场演唱会场场爆满的纪录,被誉为“华人偶像团体的鼻祖”。他们的经典曲目《爱》、《青苹果乐园》和《蝴蝶飞呀》等都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2010年虎年央视春晚上,小虎队上演合体,引发轰动。此后,粉丝们不断呼吁小虎队合体开演唱会,但最终都未能如愿。小虎队的恩师张小燕坦言:“卡在陈志朋。”

2013年是小虎队成立25周年,吴奇隆和苏有朋都在公开场合表达过支持合体的想法。

苏有朋在2012年出席一个公益活动时曾说:“小虎队承载了一代人的情怀,如果要表演就要宾主尽欢,不只怀旧,更要放眼未来,应该会先发专辑,再开演唱会。”

而同年吴奇隆接受台湾电视节目采访时也表示乐见三人再度合体。

唯独陈志朋在在微博写道: “莫须有,何以来的惊喜。”

有媒体爆料称,关于合体开演唱会,吴奇隆一场的酬劳比陈志朋高出了60万元人民币,陈志朋很有可能因为“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断然拒绝了合体的邀请。虽然当时演唱会的统筹方丰华唱片否认了这个说法,但不久后陈志朋与吴奇隆在上海参加同一场颁奖典礼,擦身而过却没打招呼,两人关系不言而喻。

另外,也有媒体爆料称,陈志朋拒绝合体是因为与苏有朋的旧恩怨难以化解。

飞轮海10周年合体,炎亚纶掉队

无法跨越的鸿沟:年龄

飞轮海曾是台湾的人气组合,还曾被誉为F4的接班人,可以看出粉丝对这个组合有很高的期望,无奈组合最后还是以解散收场。

尽管不在一起工作了,飞轮海组合成员吴尊、辰亦儒和汪东城的感情依然很好,辰亦儒在吴尊参与录制的第一季《爸爸回来了》中客串,与吴 尊一家互动有爱。此外,汪东城近日也在微博上贴出了与吴尊及其女儿Neinei的合照,辰亦儒紧随其后公开了他、汪东城和吴尊父女的“墨镜妆”合照。

飞轮海“三帅”的感情十分深厚,无论是在微博上,还是为设计师好友的发廊新开张站台,都能轻易地合体,但每一次都会被粉丝问“炎亚纶呢?”分开以后不能“好聚好散”,皆因当初成员炎亚纶的一句 “不是朋友”。

飞轮海解散以后,炎亚纶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我当年在飞轮海只是一个花瓶,表现不受重视,吴尊长得最帅,所以其他人连拍杂志都只是陪衬。”

他还透露了飞轮海解散的原因,当年其他三位成员年龄都超过25岁,向公司表明不愿再当偶像,让那时才20岁出头的他大受打击,他对媒体吐槽: “他们顾虑到我的感受吗?考虑到我要怎么存活吗?”

由于出道时才19岁,炎亚纶无法与其他几位哥哥融入到一起,经常搭不上话,“有不被理睬的感觉”。他更强调,和辰亦儒、汪东城不是朋友,也无法变成朋友。

炎亚纶的表述让团员们感到失望,辰亦儒说:“他在我心中地位不是一般的朋友,因为确实有过革命情感。”汪东城则在网上发图,示意自己气到“爆青筋”。

飞轮海2005年出道,今年就是出道10周年。去年底,吴尊曾透露想约飞轮海来个10周年合体,但炎亚纶却向昔日队友泼了冷水:“目前,我还没有这个考虑,我们各自都在很舒适的工作状况中。”

4.个人经典竞聘报告 篇四

大家好!

我叫x几年来,一直在企业工作。先后做过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综合业务部部长、物业经理、销售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工作。现在,正筹建“齐齐哈尔龙化企业服务工作室”。总结我的工作经历,概括起来说是:学中文,做管理,长处在企业管理咨询和策划。正是在多家企业多岗位的工作经历,我得到了这些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认可。

业余时间,我爱好读书和写作。

回想参加工作的这11个年头,我为没有成就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惭愧。展望未来,我期待着自己能够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成一件事。时逢这个“能干事”的时代,让我引用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与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分享: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事业推动你!”

请领导和评委相信我,我就是,那位你们要选择的“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干事还干净”的人选。

工作以来的经历

优势

1、具备专业知识

中文系日校毕业;

热爱文学;(列子)

坚持写作;

2、具备从业背景

3年秘书工作;

2年办公室副主任工作;

长期负责所在企业大型文字材料的撰写;

3、具备企业管理实践

企业工作实践;

8年企业管理工作积累;

多家企业服务经历;

4、具备现代企业人员所需要的情感素质(EQ)

为人单纯,不复杂,远离“贪、嗔、痴”,人际关系融洽;

处事利落,不拖泥带水,了解如何将企业领导和企业意图最快的速度落实到位;

思想本分,能够在岗位上塌实工作,绝不好高婺远,作为企业员工就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工作时间没有自我可言;

生活简朴,能够正确对待付出和回报;

从严要求,时刻把自己作为员工的标杆,永远以正面的、积极的、进取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做所在组织的正数,做所在企业辉煌色彩中基色;

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做事认准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讲劳苦,讲效能,不讲难度,讲做到位。一切事情秉承古老文化禅的宗旨,做什么是什么,而不是做什么象什么!做企业的员工,就是公司的一块砖,不论被公司搬到哪里都是最顶劲的那块砖。

5、具备创新精神

坚持自省,时刻把做得更好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以创新的精神为公司做好每一项工作。

竞职理由

人生选择职业,最为重要的是“选对行业做对事,选准企业跟对人”。

选择和平公司,是选对行业做对事。一个有着数十年国有军工企业历史为母本的跨行业企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有着独特的运作方式,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投身这样一个企业工作,与这样一个企业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见证一个时代的发展步伐,是我的人生梦想所在。多年的漂泊,我期待着能够寻找一个能够依托发展的企业,找到我能愿意做也能胜任的岗位。

5.员工个人经典评语 篇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员工个人经典评语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司企业都会按时为每一位员工的表现作评语,本文为大家带来员工评语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能帮到你。1、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公司企业都会按时为每一位员工的表现作评语,本文为大家带来员工评语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能帮到你。

1、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2、在陕西省标中,工作出色。

3、工作态度端正,业绩比较突出。

4、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优秀,为公司创造好的企业效益。

5、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6、优秀的业务水平,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与同事相处和谐。

7、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

8、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到带头作用。

9、该员工平时工作仔细、认真、负责,不但执行力强,且工作配合度

也好,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能主动协助其他同事工作,并且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10、该员工平时工作认真,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其他同事团结友爱,互助进取!

11、该员工平时积极向上,不仅配合度较好,且平时工作表现也很努力,在工作时能以认真、仔细、负责的心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12、该员工平时工作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工作认真、做事效率好,而且上班的纪律也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习。

13、该员工平时工作认真,有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其他同事团结友爱,互助进取。

14、该员工工作仔细、认真、负责,不但执行力强,且工作配合度也好。工作成果显著,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5、该员工积极向上,配合度好,平时工作表现很努力,在工作时能以认真、仔细、负责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

16、该员工工作努力、认真,成果显著,工作态度端正并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深受领导好评!

17、该员工作为搅拌室员工,积极进取,工作成果显著,多次得到该部门班长的好评。

18、该员工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工作能力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19、该员工工作努力,成果显著,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跟同事相处融洽,且上班的纪律很好,值得各位同事学习。

20、王兴文

他以旺盛的工作激-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努力打造放心产品、安心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他就是连续四个荣获公司优秀员工称号的王兴文。

21、李源盛

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舍小我顾大局的精神,带领着一个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七口井的录井任务,他以认真的态度,过硬的技术多次受到甲方好评,连续三个获得优秀员工称号的李源盛。

22、彭 鸿

他是那么普通,但他在普通的岗位上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成才。他以全年上 200 天的夜班支持着新员工的培训和进步,他就是优秀员工彭鸿。

23、丁志县

他为成为石油人而自豪,为成为广陆的一员而骄傲。他迎着初春的寒风上井,顶着盛夏的烈日苦干,又迎战了秋冬的风雪,他全年 320 天在前线默默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他就是优秀员工丁志县。

24、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新晋社会如此努力难能可贵

6.经典个人述职报告 篇六

关键词:文学经典,重读,建构主义

随着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文学经典已经开始被大学生们所淡化, 绝大多数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首选的并非经典作品, 除了少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择文学经典外, 通俗作品中的武侠和言情小说最为普遍。为了提高大学生文学欣赏与感悟的能力, 我们组织了铜仁学院“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与感悟论文大赛”, 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 关于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我们做了调查问卷:面对中文系、外语系等五个系部, 发放300份调查问卷, 收回295份有效调查问卷。针对文学经典, 以及当下大学生如何面对文学经典, 我们做了详细的统计, 并分析如今大学生淡化文学经典的原因, 由此寻找出能激励学生重读文学经典的办法。

一、调查问卷的回收及其数据分析

以铜仁学院大学生为例, 我们对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进行调查, 旨在摸清铜仁学院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状况, 从而进一步探讨文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价值, 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提供参加。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共有20个问题:你认为文学经典有哪些特征、在你的阅读书目中文学经典所占比例、你是通过哪些方式接触到文学经典、你阅读文学经典的目的、你阅读文学经典的最初动力是什么、你阅读文学经典的深入程度、你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比较集中在哪些时段、你阅读文学经典和所学专业的关系、你喜欢哪一类文学经典、你喜欢哪一种文学经典的主题、你认为目前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状况如何、随着网络的普及, 大学生读文学经典越来越少, 原因何在、你喜欢哪类通俗文学、你喜欢哪类中国古典文学、对于四大名著你读过哪一本、对于外国文学经典, 你比较喜欢哪个时期的作家及作品、对于外国文学经典, 你喜欢哪个国家的文学、对于四类文学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你会优先选择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吗、你更喜欢男作家还是女作家等问题。从收回的295份调查问卷中, 都对每个问题进行了选择。其中对于文学经典阅读越来越少, 回答得最多的就因为“课业繁重, 没有时间读”;比起文学经典, 学生更喜欢阅读玄幻与奇幻、武侠与仙侠、都市与言情等通俗作品;对于文学形式, 选择小说的同学高达78%, 而散文其次, 诗歌和戏剧选择非常少。

二、大学生淡化文学经典的原因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如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业余活动上与传统不一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会占用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课堂上, 学生登陆手机聊天软件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今的学生每天用于玩手机的时间至少在2个小时以上, 以及上网至少3小时以上。这对于要求学生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已经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期待。此外, 大学生为了提高各种能力, 广泛参加大学生社团以及各种社交活动, 这在时间上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就不能保障了。这是如今信息化时代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从文学经典的内容上来说, 不少文学经典离当下学生关注的事情相距甚远, 因此在内容上无法吸引学生。由于网络的广泛使用, 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少文学经典在网络上便可阅读, 但是由于电脑对人眼的刺激和影响, 学生很难在网络上静心阅读文学作品。在网络上的通俗作品更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 其中一个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 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越来越少, 你觉得有哪些原因 (可多选) :

从上面学生的选项来看, 学生课业繁重, 没有时间阅读成了主要的原因。如今学生忙于考各种资格证书, 在网络与信息时代占用他们大量时间外, 考试过级就成了他们主要用于学习的时间。另外我们的课程多也是部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对于文学经典的语言晦涩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另外, 阅读文学经典对于考试没有帮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学生在社会的功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从而淡化文学经典的阅读。

三、文学经典重读与人文精神的塑造

关于文学经典的概念, 已经取得了普遍的共识: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得住时间和读者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文学经典的确立不是一天就形成的, 而是在时间的筛选中形成的。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确立、不断颠覆的过程。文学批评家、选家、文学教育课堂、民间流播等, 都是文学经典化的形式。但文学经典化最重要的是“历史化”, 时间是决定文学经典最后的尺度。 (孟繁华2009) 对于文学经典的类型及意义, 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三种:一是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 二是当下最有影响的作品, 三是具有文学史的意义。其中文学经典中潜藏着的多种声音、文学经典的物质完成而意义是不断添加的、文学经典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文学史意义作为我们明确经典意义的出发点。 (张荣翼2010)

文学经典的阅读对于大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文学经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著名作家的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精神。读一部经典小说, 就是经历一场精彩的人生。比如我们读《浮士德》, 就能让我们有更强大的精神。百战不殆, 自强不息就是浮士德的精神核心。如果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就算我们的基础再差, 我们的能力有多方面需要提高, 最后我们也能在这种精神的鞭策下, 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再比如, 我们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就能从他的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 和自然的赞美, 以及对于生命的崇敬。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能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变得更加淡定, 更加明智, 在纷繁杂乱的物质世界里, 偶尔读一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能剔除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和浮躁。

换句话说, 文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精神家园,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以安慰, 给我们心灵世界提供一个淡定的平台,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性和阳光。在我们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 我们在和作家对话, 通过作品, 我们和作家的思想形成交流。作家告诉我们, 他所在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样的, 作家对于这个世界的体会与感悟是什么的。比如华兹华斯的《水仙花》, 我们读后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世界的爱, 对于浮躁的生活背后需要更多的审美情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 通过阅读文学经典, 从而丰富我们的人文学科知识,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 有着广泛的人文学科知识, 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会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气质。通过阅读文学经典, 大学生学会关爱生命, 尊重生命, 对人类、对民族命运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同时, 通过阅读文学经典, 能培养大学生更加优良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此外, 阅读文学经典, 能从经典作家及其作品里感受到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 和作家强大的思维方式。我们阅读海明威的作品, 就能感受到海明威个人的人格气质, 以及作品中透露出的硬汉子精神。当我们面对着种种的人生困惑的时候, 想到这些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主人公的精神气质, 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勇气和方法去面对生活的考验。总之, 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 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建构主义在文学经典重读中的应用

对于文学经典重读, 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见解。根据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其指导思想, 对于我们刚走上高校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说, 不仅要深入学习前辈学者们的教学经验, 也要深入学习文学课程的学科体系, 在准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 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更加受学生欢迎的表达方式。因此,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文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以及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经典,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在文学课程中进行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原本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主体参与, 更加关注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体系, 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等。建构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进行主动接受信息并加工处理之后建构新的信息;二是根据各种信息的接受之后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重构, 这样, 学习者达到了双重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基础来自于维科的“新科学”、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等;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革命理论等心理学家推动建构主义走向成熟。

对于从事中国文学或者外国文学的教师而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建构学习, 达到对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首先是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是一个有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产出新的信息的流动的过程, 因此, 我们可以不按书本上说的来生搬硬套。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 从而对于外国文学进行理解重构。同时面对着教材,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编写者提供的知识体系进行结构重组, 结合实际教学情景, 对文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如前文所列举的学者们的研究的教学方法那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阅读文学经典, 也是如此。学习是由学生的好奇心、进步的需求、自居作用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所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外文学课程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家 (作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共同建构、发展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学习中外文学课程, 重要的不是教材上对于作家作品的概要性介绍, 而是根据教材所综述的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对文学史由一个综合的了解与掌握。要真正获取文学的审美享受和意义重构, 只有进入文本进行自己的阅读和理解, 尤其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 只有进入文本才能获取更多的意义, 以及对意义进行重组与加工, 获取更多的理解重构。

参考文献

[1]孟繁华、张学东:重读经典与重返传统的意义——与孟繁华先生对谈[J], 朔方, 2009, (11)

[2]张荣翼:文学经典的类型及其意义[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0, (1)

[3]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4]程锡麟、秦苏珏:美国文学经典的修正与重读问题[J], 当代外国文学, 2008, (4)

[5]秦弓: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读[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 (3)

[3]闫霞:“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

[4]王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5]彭书雄:文学经典问题研究在中国[J], 中州学刊, 2010, (3)

7.官员个人事项报告执行发力 篇七

通报还透露,截至目前,因抽查核实发现存在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的中管干部、数十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

有专家指出,已经实行十多年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在中共十八大以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在成为真正的反腐利器。

无核实的申报效果不佳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可以追溯到1997年。

当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向组织申报收入、房产、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投资情况等重大事项。

此后,2004年和2006年,中央又多次对上述《规定》进行修订,反复强调,要认真落实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201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简称《规定》),进一步明确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及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

按照《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个人有关事项,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30日内按照本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规定》印发以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连续4年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填报了个人有关事项,但效果并不明显。

中组部负责人在就此次抽查工作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谈到,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只填报不核实”,“一些领导干部对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态度不端正、填报不严肃,不同程度地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少数领导干部心存侥幸,不如实填报或者隐瞒不报。”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告制度的执行效果,使报告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作用衰减。”这位负责人说。

很多基层干部反映,他们之前经历的个人财产申报,基本上都流于形式,“上面发个表下来,你填就是,个别人甚至让秘书代劳。”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提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应当有申报、核查、公示三个环节,“如果只申报而不核查的话,申报就没有多大意义,很多瞒报假报通过核查才能发现。”

一些官员的阻挠,也是申报制度“走过场”的重要原因。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由于目前一些官员收入中“灰色地带”很大,有人担心一旦真实公布,会引起社会反弹。而公务员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公务员的财产申报,使得有些官员对于申报制度存在本能的抵触。

汪玉凯认为,缺乏有效的顶层制度设计,地方的零星实践和个别官员的带头公示最终都将不了了之。“如果申报没有公开,也没有监督,其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地方的实践变数太大,领导人更换频繁,很容易导致人走政息。”

抽查核实形成威慑

十八大后掀起了反腐风暴,加大了对官员的监督力度,实行了十余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特别是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如果填报的和实际情况不一样,就要搞清楚为什么,不能糊弄党组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组部先后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

当时,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通知》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与以往相比,这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以切实增强报告制度的约束力,提高实行效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对之前的《规定》还作了一个重要补充,提出“凡不如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评论认为,这一条让《规定》具有了刚性的约束力,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走过场”。

同时,为了增强约束力,《通知》提出,从2014年起,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抽查核实重点是对领导干部填报的个人有关事项情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

“从发现的问题看,要精确掌握领导干部个人情况,必须要有核查机制。对于不实申报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应被问责。”清华大学廉政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说。

十八大后掀起了反腐风暴,加大了对官员的监督力度,实行了十余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图/新华

抽查核实作为一种手段,将对领导干部形成威慑,使其放弃侥幸心理。姜明安说,“单纯申报只能使这项制度发挥两三成作用,如果申报加核查,则可以发挥50%至60%的作用,再加上公示,就能发挥更大作用。”

抽查核实的方式,包括随机抽查核实和重点抽查核实。拟提拔的考察对象、拟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象、巡视工作中需要核实的对象,以及群众举报反映的对象均在重点抽查的范围之列。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汪玉凯认为,选定在新提拔的官员身上进行试点,具有可操作性。“我国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太多,核实起来不方便,遭遇的阻力也会增大。而从新提拔的官员、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上进行实践,不但有可能更好地启动这项改革,也能有效地抑制贪腐‘增量。”

倒逼官员戒惧

《通知》出台后,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被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列为全年组织工作的3项重点任务之一。

中组部率先在中管干部中开展抽查核实。截至目前,中组部已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而各地各单位已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则达到了60170名。

据中组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组织人事部门协调一致、上下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及13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通过开展抽查核实工作,阻止一批“带病”干部的提拔。比如,今年以来,因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被取消提拔资格,有数十名厅局级、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

此外,通过对领导干部“家产”和“家事”情况的抽查核实,对领导干部遵规守纪、“干净”做官起到了倒逼作用,领导干部的戒惧意识普遍增强。

上述中组部负责人说,湖北省通过抽查核实将6名发现有问题的省管干部移交省纪委调查处理,在领导干部中产生了很大震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在从严治吏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强化和显现。

同时,官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也成为中央巡视小组抽查的内容之一。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

中纪委副书记张军此前透露,中央巡视组在首轮巡视中,已经第一次运用了一种巡视手段,就是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看看报告得实不实,查出来的问题和报告的情况能否反映问题线索。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努力地把老虎和苍蝇找出来。”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落马,就是因为“个人事项报告不实”,被中央巡视小组顺藤摸瓜,查出了问题。

不过,此次中组部并没有公开抽查核实的结果,包括因发现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干部的详细信息。

上一篇: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下一篇:《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