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典型发言材料(7篇)
1.企业服务典型发言材料 篇一
机务班优质服务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用真情架起一座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有线电视维护中心乙烯天线机务班
我们乙烯天线机务班,共有六名女同志,主要负责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障碍判断与查修、信号监测与播出,接听、受理用户咨询、申告障碍电话以及有线电视散户收费等工作。岗位虽小,却情系千万家,窗口不大,但关系着通讯公司的整体形象。虽然我们所从事的服务工作,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真正把它做好,确实不容易,而且要长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不留下遗憾,就更不容易。可以说服务是心灵和语言艺术的结合,服务是欢笑和泪水的体现,服务是甜蜜和苦涩的交融,服务伴随我们进步,服务伴随我们成长。下面就把我们在优质服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介绍给大家:
一、努力学习,掌握为用户服务本领
天线机房是石化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心脏部位,一旦出现设备障碍,就会影响大面积用户收看不到电视节目,重大障碍时,整个前端系统将送不出去电视信号,所以就要求我们岗位人员必须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熟练掌握例行测试方法,同时也必须具备对设备障碍的预知预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我们首先从应知应会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班组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因为我们深知,仅有满腔的服务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为用户服务的本领。于是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组织岗位培训,找中心技术人员讲课,班组人员坐在一起,对照图纸,了解信号流程;研读说明书,熟悉设备原理;结合实际操作,掌握测试方法;观察面板显示,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我们的技术和本领不断提高,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前端系统的设备构成,从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光发射机、光分路器、光配线架到光工作站以及每个工作站所带具体楼号都非常清楚,而且每个节点的出入口点平也都心中有数。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都能坐下来共同探讨,不放过任何一个障碍点和事故隐患,从而降低了设备障碍率,缩短了障碍历时,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质量。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和努力,将优质的电视信号送给用户,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欣慰。
其次,我们认真做好语音培训工作,因为作为服务窗口岗位,我们每天都要不断地接听、受理用户咨询和申告电话,尽管我们不是和用户面对面接触,但我们要通过电话为用户提供服务,服务不仅是一种心灵的艺术,而且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我们和用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我们开启用户对我们产生误解和矛盾的金钥匙,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我们的真诚和热情传达给用户。为了练就一口好语音,我们姐妹们相互对着电话练,回家由家人帮着练,同时我们买来复读机,对着复读机重复练。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用我们练就的亲切和谐的语音送走了无数个理解和不理解的用户。全年共受理用户咨询、答疑电话6000多次,受理和派修电视障碍3000多个,都达到了用户的满意。
二、热情服务,换来用户的理解与信任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由于物业停电和光缆障碍等客观因素而造成电视信号送不出去的情况,一到这时,我们就非常着急,也很紧张,因为用户电话蜂拥而至,电话铃声一个接着一个响起,此起彼伏,几乎让你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而且电话里经常传来埋怨、误解、甚至不讲理、骂人的声音,我们只有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和安慰,默默地承受这一切。理解的用户解释一遍就通了,而不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解的用户需要解释几十分钟对方都不愿放下电话。长时间占线又怕别的用户打不进来,放下电话又怕用户说你态度不好,真是左右为难。内心的委屈和苦衷无法诉说,只有把它化作旺盛的工作热情,来冲淡这些烦恼。因为我们深深懂得,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生存之根,由于我们服务不好,用户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记得去年十一月中旬深夜零点,袁菊英值班,由于大庆电视台搭建数字电视平台,前端设备搬迁,需要停送一段时间电视信号,这时电话铃响了,袁菊英拿起电话说:“你好”,只听电话里传来气哼哼的声音,“你们搞什么鬼,怎么电视信号又断了”。袁菊英马上解释说:“大庆电视台机房搬迁,信号没有送过来,请不要着急,过一会儿就会恢复”。“过一会儿足球比赛早就踢完了,赶快联系,马上送信号,不然我跟你没完”。随之电话挂断了。过了不到五分钟,该用户又打来电话:“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还没电视信号?你们有什么用!”袁菊英听了仍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是为广大用户服务的,因客观因素造成信号停送,只能向你说声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会及时联系,尽快送信号,你看怎么样?”对方说了一句:“对不起有个屁用”!气冲冲地放下了电话。就这样该用户一连拨了五次,说话声音一次比一次高,语言一次比一次尖刻,每次都是说个不停,骂个不停。袁菊英默默地坐在那里,无助的眼神望着天花板,伤心和痛苦一起向他袭来,使他无法控制,伏在桌前,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过了一会儿电视信号恢复了,袁菊英又投入到紧张的测试工作当中,这时电话铃又响了,袁菊英接起电话,原来是刚才那位用户的妻子打来的,“真是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我丈夫今天喝了些酒,他是一位足球迷,所以,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我已经把他批评了,你们也不容易,这么晚了还在工作”。听了这话,小袁内心得到了一丝的安慰,并对对方说:“感谢你们的理解,你们的理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工作再苦再累也算不了什么,如果能换来用户的真诚理解,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多好的同志呀,正是用她们的苦涩和泪水,用她们的真诚和无私,用她们对优质服务内涵的感悟和理解,用她们对天线机务工作的执著和热爱,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消除了一个又一个误解,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用户的理解,赢得了一个有一个用户的尊重,从而架起了一座又一座通往用户心灵的桥梁。
三、尽心尽力,完成电视散户收费任务
我们班组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电视散户收费任务,而且负责收费的这片地区,覆盖面积大,用户情况复杂,收费工作开展很艰难,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决定走出去,将服务亲自送到用户家门口,即使这样,不愿交费的用户根本不愿给你开门,有的用户即使开门了,一听来意,话也不说一句,就气冲冲的把门关上了。所以,我们在感受酷暑的盛夏和寒冷的严冬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收费工作的酸甜苦辣。面对一次次的闭门羹,面对一张张严肃、充满怒气得脸,我们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可多跑冤枉路,也不能漏掉和放弃一个用户。
一次,我们班的李鹏同志到八区的一位用户家收费,一按门铃,里面有人答话,心里很高兴,因为家里终于有人了,没想到用户一听收电视费,里边的声音立刻消失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该用户给我们打来了电话,说由于我们按门铃吓坏了他家的孩子,一听这话,我们也吓了一跳,立即给用户赔礼道歉,连声说“对不起,现在孩子怎么样?要不我们和你一起抱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然而,用户根本不听你解释,怒气特别大,脏话声、痛斥声、骂声充斥着耳膜,大约持续十分钟左右,总算放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用户又打来第二次电话,这次又说门铃声把孩子吓掉地了,我们又进行第二次解释:“真是对不起,可我们说抱孩子上医院,你又不同意,那么我们就上你家看看吧。”“上我家看有啥用。”紧接着又开始骂了,而且骂得越来越凶,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对用户说:“如果你骂能解决问题,而且对你健康有好处,那你就骂吧,我们听着。”用户也感到没趣,放下了电话。接着又打来第三次电话,整个过程长达一个多小时。
在上门收费的服务过程中,对不愿交费用户,我们反复登门,不厌其烦地耐心细致的解释,以情感人。一天中午,我到八区的一家用户收费,这已经是第五次来了。好不容易敲开了门,看到方厅内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家人正在吃午饭,迎着我的是满脸不悦的男主人,看着女主人慈爱地将饭菜夹到孩子的碗中,我的心里一阵难过,动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
说:“真羡慕你们能陪着孩子吃饭,我的孩子感冒,一个人在家,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为了工作,我整天在外边奔波,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料理自己。”用户听了满脸内疚,马上把收视费交给了我。
对主动到机房交费的用户,我们努力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请喝,一句热情话相送。一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亲自来交电视费,上到六楼已经气喘吁吁,我迎上前去还没等说话就认出来了,原来前几天我们去过老人家里,当时不管怎么做工作,老人就是不交,因为老人怕上当受骗。这时老人也认出了我,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老糊涂,是因为现在上当受骗的人太多了。”“这没什么,只是你年纪大了,走这么远的路,上这么高的楼,太辛苦了,不过以后就好了,就不用亲自来了。”我一边说一边给老人搬来凳子,让老人坐下,随后为老人端来一杯热茶。老人走时,我搀扶老人下楼,把他扶上三轮车说:“千万要注意安全,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帮忙的。”老人家深为感动地说:“谢谢你们了。”
迄今为止,通过我们的努力,共收有线电视散户1500余户,收取现金27万多元,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虽然我们在优质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们会永不自满,还要继续锐意进取,不断地向兄弟单位学习,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坚持“一切从用户出发,一切为用着想,一切对用户负责,一切让用户满意”的思想,努力使优质服务工作跃上新台阶。春天来源于绿色,希望来源于绿色,愿我们通讯公司成为一棵常青的大树,而我们每一分子则是生长在其上的小小的叶片,我们将用点点滴滴的努力,使它生长得更加郁郁葱葱。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
2.企业服务典型发言材料 篇二
典型发言材料
目录
1.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2)2.构筑新平台
创建新模式
…………………………………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8)3.构建全要素服务平台
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
…………………………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18)4.架服务连农桥
走合作共赢路
………………湖南省衡阳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局(25)5.建立“ 八位一体” 模式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 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站(31)
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农业厅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民创业创新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省以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为目标,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按照公共性、合作型、市场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引领,推进农民协作和组织创新,深化产业分工与服务配套,着力构建体系复合化、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着眼于政府主导和引领,着力健全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切实承担起农民解决不了、市场和社会提供不了的服务供给需要,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我省把健全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放在重要位臵,在连续多年推进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2009年,由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农技推广为基础、集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取向,按照接点成线、结线成网的要求,着力构建省市县 乡四级有服务机构、村有服务站点和推广示范户的公共服务网。2011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突出“多功能、一体化”要求,集聚服务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推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向“3+X”一站式职能配臵和服务模式提升。目前,全省县以下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1653个、农技人员8514人。并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着力打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以农民信箱系统为主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05年开始,我省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通过实名制注册的形式,为普通农民、农业经济组织、涉农管理服务人员等搭建了信息交流、农产品推介的全天候、零成本信息服务载体,目前注册用户达254万户,日点击量200万次。二是以农博会为主的农产品公共推介销售平台。省里连续近10年举办全省农业博览会,各地积极开辟农展会、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展示展销平台,建立了一大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展示展销中心,还组团赴省外、境外参展。组织开展“农超(市)”对接、“农社(区)”对接、基地对接、原料对接、银农对接、项目对接等机制,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对接活动。三是县乡村联通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指导各地积极创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全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1.5%。四是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创业平台。2009年始每年联合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 3 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寻找优秀人才,并对大学生投身农业在报酬补助、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五是农业风险规避支持平台。以主要农产品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为主体,以政策性支持为手段,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产品,为减少农业风险开辟了有效的渠道。
二、着眼于基础稳定和完善,着力打造合作服务网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发展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制与家庭承包制上的专业合作制,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顺应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放大其对内部成员的统一服务功能,培育和扶持农业合作服务网建设。一方面,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开展服务。2007年由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地缘和人缘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单独或联合成立农业服务组织,实现服务农业和发展集体经济互促共进。如嘉善县缪家村通过建立综合种苗基地,统一提供鲜切花种植、种子种苗培育等系列化、农业作业等服务,既带动农民发展现代精品农业,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100余万元。2011年,全省30058个村经济合作社实现收入259.4亿元,村均用于农业发展服务支出5.6万元。另一方面,支持合作社强化服务功能。把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 4 为服务提升的主要环节来抓,在近几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由省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10‟48号)和《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73号),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四统一”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服务、统一产品收购和销售),进一步丰富了农业合作型服务内容。全面推广以机耕、机插、机收为重点的劳动力替代型服务,代育秧、植保统防统治、机烘、初加工及包装等技术替代型服务。2011年全省102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作业服务收入6.49亿元,服务农户数84.7万户,服务面积785.5万亩。以畜牧产业组织重组和合作为契机,由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屠宰、加工等环节服务,涌现了公司带动型的义乌丰和模式、养殖场同类集聚型的萧山农法与龙游龙珠模式、合作社重组型的金东和丰模式、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合作型的国茂、科盛模式等服务模式,促进了畜牧产业主体提升发展。目前,57.5%的合作社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42.5%的合作社开展仓储、运输、作业、加工、信息等专项服务,服务和带动经营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0.3%。同时,引导合作社加快兴办加工和流通业,兴建合作社联合社,促进全产业链经营服务。
三、着眼于主体多元和配套,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服务的同时,我们坚持统筹整合资源力量,不断强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促进机制,培育多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发挥农业企业服务带动作用,鼓励引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稳固利益联结机制,以服务带动农户和合作社发展。全省发展农资经营店(企业)19000余家。二是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鼓励大户在搞好自我经营基础上,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指导和种子种苗、机耕机收等服务。三是发挥农村能人中介作用,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贩销大户,鼓励其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技能,积极开展营销服务。全省从事农产品购销人员17.8万人,购销专业户经销额380亿元。四是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优势,探索建立“三农六方”协作机制、市校合作等机制,构建产学研、农科教联盟,为科技服务开辟了新途径。五是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签订银农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小额丰收贷款、订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产品。2011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1177.9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787.93亿元,分别比上年底增18.6%和17.5%。
四、着眼于服务持续和长效,着力加强政策性支持保障 农村服务的市场化要素不足,政策支持尤为重要。我们持续加强对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的资金扶持,以政策杠杆 6 撬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农民信箱系统、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农产品营销活动、引进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等给予重点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农业基层公共中心,对引进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欠发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发达地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连补三年。加强对合作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省、市、县各级都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着重对带动面广的合作社开展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进行专项补助,将合作社列入农机购臵补贴的主要补助对象,且各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倾斜,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近4000万元。省、市、县均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切实增强村经济合作社服务功能。其中省级专项资金每年8000万元,自2012年至2016年连补5年。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平台建设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在享受项目建设专项扶持同时,同步享受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臵补贴等补助政策。杭州市等地还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服务达到一定规模、组织管理规范、服务绩效明显的服务组织给予专项补助。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构筑大服务
创建新模式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农业现代化的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从安徽来看,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经营仍然是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服务的“小而散”与现代农业要求的“大且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和应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大服务”不足甚至缺失问题迫在眉睫。在系统梳理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农业一线的鲜活经验,提炼了一些观点与建议,力图为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省情与概况
安徽省属全国南北过渡地带,农业资源类型丰富,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调出省份之一,全省辖16个市、105个县(市、区)、1262个乡(镇)、1.6万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333.9万人,耕地面积6256.8万亩,农业专业户32.4万人。安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的合作服务体系和公司的经营性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构成。
各级公共服务机构成为提供农业公益性服务的主平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 安全、农业机械等公益性服务职能界定日趋清晰,体制机制日臻完善,服务定位更加准确。省、市、县(市、区)、乡(镇)共有推广机构3074个,人员2.2万人。全省农业科研机构14个、教学机构2个,人员1769人。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等重大农技推广项目为抓手,大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在畜牧兽医服务上,组织全省2000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推广适用技术,扶持10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和5000个规模养殖场,带动5万个养殖户,构建科技人员、示范场、饲养小区和农户多层互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农村专业服务大户合作服务的基础作用更加强劲。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业已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基本力量,基础地位十分巩固,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自上而下逐渐形成体系。目前,我省各类合作社2.1万家,成员138.5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340万户。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规模,多社联合、社企联合、社村联合、社户联合等各类合作模式快速推进,自我服务领域由生产领域向资金互助、资源利用等多领域延伸。由我省亳州联发合作联社、凤阳小岗黑当家合作社等13家合作社发起成立的安徽徽润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社联合社成为全国首家省级联合社。农村专业服务大户活跃在农村各个领域,成为 9 农村短缺劳力户的重要帮手。全省农业专业户中有种养殖能手21万名、农机手7.9万名、植保员(机防手)4.8万名。不仅满足了农村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时农户用工需求,并且还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专业化经营服务主体初步成为农业服务的内生动力。龙头企业承担社会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全省现已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105个,聚集龙头企业980个。涉农企业有研发与推广机构740个,科研与推广人员1.2万人。龙头企业常年及季节性用工分别为200万人、500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二、探索与创新
近些年来,安徽作为农村改革先行先试省份之一,始终把做好为农服务、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始终把构造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新型服务模式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就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有关文件。为贯彻农业部的文件精神,今年省农委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和目标、工作重点、服务主体和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少创新做法与成功典型。
以培育主体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机构代表政府实施公益性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维护社员利益,开展互助性质服务,对外追求合作社利益最大化。龙头企业是统筹市场需求和农户要求的服务主体,其性质是营利的,目的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宁国市同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让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形成三位一体共生共赢的可喜局面。在该市港口镇山门村,五星公司、合作社和畜牧站,有机结合,有效运转,形成了服务全村、覆盖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星集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对农户实行三免费(免费咨询、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办理担保贷款)、三上门(上门勘察设计并协助建鸡舍、上门技术服务、上门调运成鸡)、六保证(保证苗鸡质量、保证饲料质量、保证药品质量、保证按时调运、保证准时结算)。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五星集团还联合华喜合作社开展了金融、保险服务,以企业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为抵押,为合同养殖户投保(含禽舍、器具、饲料、成品家禽等)。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予以理赔。
以“四代一管”为突破口,推进城郊多功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合肥市包河区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方向,按照“依托资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壮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的思路,11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该区天禾种业基地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服务网络,设臵网上指挥系统与基地操作规程,实行“四代一管”服务模式,即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的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模式,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保姆式服务。通过指挥系统、“四代一管”模式、优质种苗培育三管齐下,实现服务科技化、网络化和全程化,不仅大大解放了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每亩还能增产50多公斤,增效100多元。
以“四良”模式为突破口,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宿州市埇桥区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四良”模式,即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田,即对基地内道路、河沟、涵闸、灌溉井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确保增产增效的物质优势;良种,即推广使用小麦和玉米良优新品种,确保增产增效的品种优势;良法,即实施土壤深耕、平衡施肥、化除化控、药效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确保增产增效的技术优势;良制,即进一步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新机制,搭建增产增效的组织优势。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合作社还制定出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耕旋、统一机条播(机插秧)、统一开沟、统一管水、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秸秆综合利用的“十统一” 12 种植规程。“十统一”即:明码标价,保底收成,农户“按单点菜”,可以选择一到十项服务。
以土地托管为突破口,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全程农事服务。凤台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的各类农事进行细化分解,开展“订单服务”和“土地托管”。在该县杨村乡店集村,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已托管农户承包耕地4753亩,托管的农户耕地每亩少投入了近220元,粮食每亩却增产近260斤,实现效益近260万元。该服务模式的特点在于改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口头合同为统一规范的土地托管合同。以往各项服务价格没有标准,都是到时间在地头商谈,而且很多生产人员都没有经过培训,凭经验干活,对服务质量没有承诺,农户粮食减产了也找不到人索赔。为了保证合同真实性,合作社对每户农民都设立了托管档案,并留农户影像证明。目前店集村的耕地全部进行了调整,田成方、路取直,更适应机械化耕种了。
以“以钱养事”为突破口,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创新社会化服务。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点,积极探索 “以钱养事”新机制。按照“项目招标、市场运作,层层签单、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运行模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四定一统一”的要求,即定防区、定任务、定指标、定报酬、统一收费标准,明确“以钱养事”方式、内容和责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量化的动物防疫 13 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县具备动物防疫资质的技术人员公开招标。每年年初,全县统一安排春防集中免疫,布臵强免任务,将动物防疫工作方案和具体标准下发到各乡镇,由乡镇组织公开招投标。镇政府与中标的防疫员签订承包合同。根据防区大小和防疫工作量核定防疫员财政补助经费,动物防疫所需疫苗、物资和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证。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实行财政补助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强制免疫注射一律免费。
以统防统治为突破口,构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霍邱县从粮食生产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植保服务新机制,针对“谁来管、谁来投、谁来干、谁来验收说了算”等问题,统筹不同服务主体、性质和形式,探索和推进植保服务新机制。一是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尊重农民自主权。服务方式主要有3种:全包型、半包型、自防型。全包型,即植保队与农户签订协议,实施水稻、小麦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半包型,即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自己购药,植保队员按劳取酬。自防型,即农户租赁药械,自己下田防治。二是先购后补,调动农民积极性。在统防统治工作中,县里不是简单地将政府补贴“一把撒”,而是集中资源,靶向投入,由乡村植保队向农户宣传,“谁筹资谁享受补贴,不筹资不享受补贴”,农户先出钱购药,防治结束返还。三是双向考核,确保统防统治效果。乡镇植保队负责对各村植保队监管,实行定期考核。所有植保队员由乡镇统 14 一登记造册,实行档案管理。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田、对接到户,划片包干”的原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乡村两级植保队(含合作社植保队),实行工作一季一查,人员一年一审。队员服务手册由农户签字,乡村盖章,作为兑现报酬和奖补依据。同时,对农户的防治情况以村为单位登记造表,作为补贴清册,达到防治标准的足额返还预缴的防治费用,没有达到标准,追究防治人责任。
三、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服务体系还是不健全、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多样性需求。从服务主体上看,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任务不清、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依托力量职能发挥不足。从服务内容上看,存在“两重视、两忽视”的现象,即:重视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重视生产技术服务,忽视金融保险服务。从组织结构上看,各类服务组织之间缺乏统一组织和协调,缺乏相互联动和配合,各类服务主体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服务合力。从服务条件上看,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乡村步伐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必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此提出如下 15 建议:
(一)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根本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过30年的改革实践,家庭承包经营理念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已经基本确立,但是,在统一经营这个层面,与改革目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大多数农户尚未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统一经营中来,尚未享受到统一经营所带来的社会化服务。要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是创新“以农为本”的服务机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由常规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根据公益性服务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多角度、多范围、多领域的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将定岗服务、购买服务、派驻服务和委托服务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提供服务的多种形式,推进公益服务“进村入户”、“进企入社”,做到农民认同、农民接受、农民欢迎。
(三)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带动、16 项目支持、金融扶持等措施,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资金等方面进行自我服务、互助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服务新机制,推行和完善为农服务政府承诺制、农业技术服务专家负责制、服务全程代理制等,逐步实现公益性服务和准公益性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着力点在于强化财政扶持的靶向性和导向性。建议根据流转土地的实际使用和改造提升情况,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用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进行奖补,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田块,农民不愿投入,企业不会投入,要由政府先行投入进行平整和改造,吸引企业资本的后续跟进,避免低价、低值流转。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破口在于各项配套措施的差别化和创新性。针对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普遍提出想扩大生产但是缺少资金的问题。建议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纳入农村信用消费业务范畴,按农作物生长收获期时间计算利息,期限内还款免息,制定出台“按揭买农机”的办法。
构建全要素服务平台
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平湖市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入手,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阵地,不断完善思路,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扶持引导,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村级组织为基础、市场化服务组织为骨干、信息建设为纽带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格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平湖市也因此获得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商品油、商品粮、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非主产区产粮大县等荣誉称号。
一、全面打造农业生产要素服务平台 我想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要做法。
第一个方面是:政府+集体+市场,强化组织要素服务 农业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骼,一开始,市政府就抓住核心,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主导、集体经济支撑、社会共建的路径,着力构建完整的服务组织体系。
一是健全三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按照提升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的总体要求,建成市镇村三级农业公共服 18 务体系。市一级设立综合农技推广中心,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镇街道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职能配臵和“3+X”的服务要求设臵9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项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如提供农业气象、农业保险、电力设施维修等。在村一级,借用村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延伸建立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站95个,为各项农业公共服务和支农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发展村集体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助推现代农业建设,我们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支持村集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即可给农民提供低价优质服务,又有助于服务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如新埭镇9个村共同出资领办新联粮油专业合作社、新联生猪专业合作社和新埭农资专业合作社。新联粮油合作社通过整合财政项目,集中服务资源,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水稻育插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全镇粮食作物统一机收服务率98%以上,统防统治服务率46%,统一机插秧服务率25%。
三是培育市场多元化服务组织。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市场组织,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重视并利用供销系统所拥有的独特的系统资源、资产资源、人力优势及其群众 19 基础,在全市布局214个农资供应连锁店,建立市镇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农资统一配送率80%以上。2011年平湖市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1个亿,全国供销系统排名第8名,迁建中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457亩,建成后将成为浙北地区龙头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二个方面是:平台+团队+机制,强化信息要素服务 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以“12316”全国农业公益服务热线为依托打造为农服务大平台,农民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获得便捷、全面、及时、就近、权威的各项服务,有效解决分散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缺位问题。
一是搭建便捷平台。将原来分属各部门的农技
110、农机作业资源信息平台、土地流转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等近10个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在农经系统设立办事大厅,由农业专家及志愿者轮渡坐守接听来电、接待来访农民,并根据农民需求进行判别、分类转接到各服务团队,统一对外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生产要素、等六大类近百项服务,实现涉农服务“一线通”。
二是构建服务团队。支撑为农服务中心的是三类服务团队:农技专家服务团队由农业政策、粮油、农机、畜牧兽医、海洋渔业等7个专业服务组形成;志愿者服务团队是通过基层组织引导、自愿申请等方式,由全市1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吸纳组成;社会化服务团队是通过公开招募方式吸纳237家有能 20 力、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经纪人、规范化农资经营店、乡村兽医人员、农机作业手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人员加盟组成的,并由为农服务中心根据农民对服务质量的反馈调整加盟团队。
三是健全服务机制。在前期办理的基础上,完善专家坐席预告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回访制等工作制度,加强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来电来访2750多人次,发布信息量1400多万条次,接询到位率100%,农民服务满意率100%,促成农产品交易400多万元,对接土地流转30笔,下乡现场指导1260多次,为农民群众解决难题近3000件。
第三个方面是:土地+资金+技术,强化生产要素服务 我们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几大生产要素,出台政策,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保障性服务。
一是土地要素服务。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县之一,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首创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服务机制,由政府、集体、业主三方共同组成的风险保障金,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利益。创新土地规模流转机制,鼓励村级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土地整 21 村、整组流转。目前,全市常年性土地流转面积10.96万亩,流转率34%,11个村实现整村流转。
二是资金要素服务。2004年,市政府出资600万元组建平湖市农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有效地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目前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3.2个多亿,现担保余额6328万元。2009年我们推出了平湖市“金土地”专项贷款金融产品,规模经营主体将合法取得的流转土地经营权及地上(含地下)附着物作抵押物取得银行贷款,全市已有16个经营主体通过2707亩承包土地经营权贷款金额2020万元。2011年我市成立平湖市新当湖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累计向社员发放贷款3500多万元,全部用于社员农业生产投入。
三是技术要素服务。以272名全市农业技术专家为支撑,采取技术培训、技术辅导、技术资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效益的提高。加快农技示范效应扩张,全市已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确定主导品种56个(类)和主推技术48项。成立省内首家农机4S店,建成农机化服务中心15个,农机化示范基地64个,拥有各类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从业人员4655人。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代耕代种、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要素服务平台的打造,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跨上新台阶。
一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地位巩固。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特别是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环节外包服务业,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从“全过程”生产经营束缚中解放出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农民组织化、经营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已累计培育农业经营主体2080个,其中:平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家庭农场2个,种养大户1946个。
三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日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效益逐年提升。到2011年底,油菜、蔬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占总产值的61.3%。
接下来,我市将以满足农民群众服务需求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为目标,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努力形成粮油产业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其他产业以市场化服务为主,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我市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 23 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架服务连农桥
走合作共赢路
湖南省衡阳县农经局
衡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全县辖26个乡镇,891个村,农业人口106万,耕地面积104.5万亩,其中水田90.1万亩,全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165万亩,其中双季稻146万亩,单季稻5万亩。近年来,以发展扶持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对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了全方位服务,探索了一条破解种粮比较效益低难题的出路,有力推进了全县粮食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一、找准症结谋出路
粮食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但我县人均耕地不足0.8亩,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弃耕外出务工经商,将承包地交给留守老人或亲戚朋友,导致耕地双改单粗放耕作,甚至弃耕抛荒。地由谁来种?怎么种才能出效益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面临的主要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县政府递交了《衡阳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大胆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服务公司和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和闲臵土地流转给种植能手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在粮 食生产主要环节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统一服务,降成本、增效益,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县政府采纳了我们的建议,重点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制定政策,明确任务和措施。2009年10月下发了《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着力培育农业服务型企业、重点发展生产作业环节外包服务业、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等方面明确了任务和措施。二是理顺机制,统筹协调筑合力。成立了衡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财政、国土、农业、科技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国土、农业、农机、畜牧水产、林业、科技、农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由农经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和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内容。要求乡镇按规模完成引导培育一定数量的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任务,县直涉农部门完成引进培育农业服务性龙头企业的任务。
二、强化服务促发展
为了落实县政府下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文件,重点搭建三个平台,强化政府为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夯实统一生产服务的基础。为了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细碎化 26 不利于连片农机作业等统一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县财政投入80万元,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县农经局设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开通连接乡村局域网,并在人流集中的船山广场建立了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26个乡镇站全部配备网络服务器,村依托远程教育平台与乡站互联互通,做到县、乡、村流转信息同步收集、同步发布。出台了促进粮食生产的土地流转奖励管理办法,对经营组织流转土地用于双季稻生产的每亩奖励150元。截止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4.52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为50.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15%,流转耕地90%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构建各类经营组织孵化平台,为服务组织营造发展环境。采取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县政府对粮食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财政提供信贷贴息,县国土提供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县发改和农业相关部门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对各类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给予1万元的开办经费,对经营效益好,组织管理规范的合作组织积极争取省、市、县5-30万元的重点扶持。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1家,其中:粮食生产及服务类专业合作组织53家,获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粮食生产联合社1家。全县有各类农业企业和组织43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三是构建贴身服务平台,为组织发展提供智力支援。县委组织部从县直相关单位抽 27 调农业科技、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驻企、社服务,从制定目标规划、农业科技、协调关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贴身服务,并印发了《衡阳县农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发展规划(2010-2020)》,各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普、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派驻单位重点支持,全县每年派遣科特员达100人左右。县农经局根据服务组织发展需要,适时对其服务机制、服务模式给予指导,安邦公司原为单一农资销售企业,2009年春流转土地3500亩种植双季稻,直接雇用当地农民耕种,由于劳动监管难度大,2010年生产环节亏损500余万元。我们深入企业和基地调研,提出了公司专营农资配送、谷物烘干、加工销售等生产综合性服务,培育或联合粮食生产合作社,组织粮食生产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还与衡阳技师学院合作,对全县各类农业经营组织法人开展“精英创业指导”培训,就国家农业宏观政策、农业发展方向、生产风险规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共开办培训班六期,培训各类人才达1000余人次,为各类农业服务性组织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援。
三、创新机制添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机制培育活力,大胆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当前我县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主要服务经营模式为:一是专业化服务公司+服务型合作社+生产大户,如安邦、现代、28 角山等6家专业性服务企业的模式。二是综合型联合社+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如富农优质稻联合社的模式等。三是专业性服务公司+专业大户,如金鲲米业的模式等。其中最有本地特色的是第一种模式,下面以安邦公司为例进行介绍。安邦公司的组织构架上分三个层次,即公司,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安邦公司拥有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点、立体育秧工厂、智能配肥站、谷物烘干中心等,主要负责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农机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直接提供种苗、农药、测土配方肥、谷物烘晒等,与当地专业合作社进行点单或套餐合作,开展农机、病虫害防治和贷款担保等服务。农机、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分别由农机手和机防手组成,按照与公司签订的服务协议在机耕、机插和机防等主要生产环节开展连片作业服务,服务成员达5000余人,服务面积达150余万亩。种植合作社由生产大户组成,负责土地流转、制订分片规划、与企业、农户双向经营结算。生产大户负责除外包服务环节外的田间生产管护,独立核算收益,一般种植面积在300亩左右。公司主要在农资生产销售、组织外包服务、谷物加工增值等环节获得收益,每亩服务套餐收益约为100元左右,点单20元至50元不等,规模越大,收益越多;服务型合作社主要在生产服务环节获利,收益大部分返还给成员,仅提留少部分以维持运转和促进发展;生产大户从粮食销售中获利,由于公司统一提供从种子、配方肥、农药、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全套 29 服务,具有规模优势,套餐服务价格比农民自购服务价格每亩低150元左右,亩均收益达300元左右,又因减轻劳动强度,使管护面积扩大,生产大户的总收益提高。由于各层级分工明确,责权明晰,极大地调动各层级经营主体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堵塞了各环节的跑冒滴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我县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助土地流转的政策,以合作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为手段,大力助推粮食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减少耕地抛荒。衡阳县在安邦公司有力推动下,根本解决了耕地季节性抛荒的问题,扩大了双季稻生产面积,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二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促进科技利用。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充分利用。四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服务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技术、农资、农机、金融、保险和土地流转等全方位现代化农业服务,组织农户开展产销对接,既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降低了各自的成本,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最大程度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建立“八位一体”模式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
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站
固始县是河南省第一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耕地面积173万亩,农业人口144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5万人。2009年,我们适时抓住信阳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成立了固始县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林业局、水产局、特产局、工商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创新提出了“八位一体”运行模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的做法,“八位”合力抓服务
近年来,固始县始终坚持“抓农业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社会化服务体系,抓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抓龙头”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财政、金融、保险、科技“八位一体”,这一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政府部门强引导。县里紧紧围绕优质稻米、豫南黑猪、31 茶叶、竹木、固始鸡、菜籽油、柳编、固始鹅、水产、蔬菜等资源优势,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强引导,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搭建好多层次服务平台。例如我们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同时还加大宣传和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来,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搞实施。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各自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或加入服务组织,培养业务骨干,指导和服务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固始鸡”和“豫南黑猪”产业开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专门营销公司,做到“五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引种、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带动了2.7万多农户,提高了6000元收入。
三是合作组织带农户。固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总社相继成立并发展迅猛。总社负责指导、协调和服务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机服务、茶叶生产、林果等6个行业联合社;联合社具体指导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合作社为种植基地或养殖基地社员提供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以合作社和行业联合社为主要服务对象,行业联合社为同类型的合作社提供业务指导培 32 训、技术信息服务、综合协调事宜等,使各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有序,避免互相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四是入社农民抓生产。“生产在家,服务在社”是新时期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现象。围绕固始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这两大支柱产业,全县已形成种植大户达2.3万户,养殖大户达1.8万户,这些大户都成立或加入了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实施了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在生产中不断接受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各类优质服务,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增强了素质,更得到了实惠。
五是财政资金重扶持。县财政每年对土地流转大户、示范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同时,把油料倍增计划、高产创建、土地整理、农田水利、一事一议、财政贴息等项目一律向经营实体倾斜,用公共资源、财政资金、运行资本来提升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发展。
六是金融贷款做保障。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问题,县政府创新农村物权抵押担保方式,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五权”进行确权办证,需贷款的可持相应的物权证到县财政成立的金鼎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担保公司对其信用、资产等信息进行认证、评估后与农民签订担保和反担保合同,再向金融机构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即可放贷。这样一来就盘活了 33 全县资产,为农村发展改革注入了强大活力。
七是农业保险解忧虑。为降低因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县里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固始县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中介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和品种,积极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投保,逐步建立应对巨灾风险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后顾之忧。
八是科技服务作支撑。科技在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县科技部门积极扶持创办各种科技合作组织和民间科技服务实体,建立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涉农部门采取“结对子”的办法,选派高中级农技专家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把科技推广到生产第一线,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的成效,“一体”显现见规模
在“八位”合力推进下,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全县建立了34个县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34个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34个县乡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和601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成立了15个农 34 业协会、73个中介服务组织、8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民专业联合社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入社农户5.2万户,农户入社率14%;示范合作社100家,示范率达12%。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有1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了科研机构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服务内容全程化。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财政、金融、保险、科技等“八位”形成合力为产前、产中、产后每一个环节提供相应技术支撑、配套服务,把服务贯穿于整个过程始终。产前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各类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全县已流转农地面积139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88万亩,千亩以上流转大户96个。产中提供农机农技服务,实现生产过程机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全县农机服务能力达到250万亩次,机插秧面积达80万亩。产后提供产品售后服务,常年由农户和合作社生产的稻谷达100万吨,全部由企业订单收购,经过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提升固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利益最大化。
三是服务质量标准化。建立了农机作业、农技服务、农艺指导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服务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农机作业操作规程、水稻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有机香稻种植生产技 35 术规程、机插秧育苗技术要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固始鸡、豫南黑猪疫病防控等标准化生产规程分别印发到各个种养大户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指标。同时,每年利用阳光工程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企业负责人和种养大户进行分行业技术培训,举办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实现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双赢”。
我们的感悟,“八位一体”走对路
3.协会典型发言材料 篇三
各位领导们、同志们: 你们好。
我们×××桂花协会在区农业局和办事处的精心组织下于×××成立。成立之前,办事处召开座谈会,组织部分花农外出参观学习,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使农户明确了成立协会的重要意义,也了了桂花动植户的一桩心愿。
办事处成立桂花协会也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由6个人组成,包括秘书组、宣传组、后勤组,广泛发动宣传反复酝酿制定了《临沂市×××桂花协会章程》并报区民政局核准生效。
桂花协会主要依托×××种植桂花的良好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种植桂花由来已久,有近百年的历史,种植的桂花远近闻名。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已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从家庭栽植到户外栽植,由小弓棚到冬暖式大棚,桂花产业的发展日益壮大,总面积已近千亩,因此,广大花农急切盼望有一个组织来引领,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在区农业局、民政局及办事处的指导帮助下,×××桂花协会应运而生。
桂花协会是以栽植桂花的农户自愿组织成立的群众性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独立开展活动,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并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协会,壮大协会规模,组织会员按市场需求有秩序地参与市场竞争,收集桂花产业的有关信息、技术,扩大销售渠道,统一销售产品,维
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经常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展销活动。如前些天,我们组织部分会员,带着十余个品种的桂花,到青州参加会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协会拥有会员66名,常务理事会成员9名,其中会长1名,副会长7名、秘书长1名,下设信息服务部中心,购销服务部技术服务部三个工作机构,拥有苗木生产基地1000亩,品种20余个,数量300万株,其他花卉10种约100万株。
4.农业典型发言材料 篇四
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去年以来,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坚持稳中奋进、改革创新,在农民增收上重点突破,在现代农业上创造特色,在强农富民上持续发展,积极打造农业发展的“特色”。
一、展现新作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稳步提高。充分利用“碧水、蓝天、净土”这一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以金丝柳种植、牡丹核桃间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林业种植结构和布局,全县春季造林面积达到3.8万亩。水产养殖业势头良好。千亩休闲渔业观光基地、“黄河鲤鱼”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有序建设。
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1家,其中省级3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全县“三品”认证个数达到88个,拥有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3个,1个国家地理商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达755家;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81万亩,达到8.28万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1.95万亩;大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3万亩;发展家庭农场39个。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打好农田水利建设三年会战,投资540万元,完成8条县级排涝河道的清淤治理,长56公里,动土90.3万方;投资121万元,完成107条乡村田间沟渠应急排涝工程,长9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黄河防洪工程有序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二、抢抓新机遇,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开辟新途径
开展高产创建,促进粮食增产。2014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一连增”,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斤,达到10.21亿斤。全县共设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15个,面积近38万亩。其中,在全市率先实施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十万亩示范方1个、三万亩示范方1个;实施国家级小麦万亩示范方5个、玉米万亩示范方4个。经省级验收,小麦十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93.7公斤,最高亩产达789.7公斤;玉米十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17.13公斤,最高亩产达905公斤。
立足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我县独辟蹊径、深度融合、高点定位,确立了“2261”的现代农业发展蓝图,努力打造油用牡丹和阿胶产业两个千亿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千亿牡丹产业。我县森林覆盖率达48%,为此,我们用5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以林下油用牡丹种植为主的立体种养、循环经济新模式。2014年7月,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我县召开,被授予“中国油用牡丹之乡”,全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黄河艾山万亩牡丹园”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牡丹种植示范园。为扩大牡丹的种植基础,我们积极组建油用牡丹产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起了100多户牡丹种植户,全县5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达到7处。随着油用牡丹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已有十余家公司做起了油用牡丹的前期资源培育和相关系列产品的研发,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粉等产品远销韩国、日本、迪拜等国家和地区。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千亿阿胶产业。2014年以来,我县围绕打造中国黑毛驴产业第一县这一目标,全力培植黑毛驴特色养殖、活体开发、屠宰加工、生物制药等全产业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农民、政府的共赢。2014年7月份“黑毛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世界唯一以驴文化为主题的单体博物馆——毛驴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国内唯一的黑毛驴种质繁育中心——牧业有限公司国家黑毛驴繁殖基地正在扩建。为打造原料基地优势,我们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重点破解了“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驴舍怎么建、驴从哪里来、肉驴怎么养、驴到哪里去、手续怎么办”七大难题。2014年底,我县新发展规模化养驴专业合作社40个,实现养殖肉驴2万头。
巩固品牌提升,打造地方特色。我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水资源,做大沿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示范建设项目。2013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河鲤鱼之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沿黄县,为好好把握这一产业发展优势,2014年到2020年,我县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2万亩沿黄渔业区,3万亩生态饲草和果蔬,逐步实现年生产加工无公害“黄河鲤鱼”500万公斤,其他鱼类100万公斤,无公害果蔬300万公斤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目标,打造服务京津地区市场的有机生态、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完善“一带、三业、七大支撑体系”发展规划下,我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供应基地”、“黄河鲤鱼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黄河鲤鱼文化休闲观光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优质黄河鲤鱼为核心的集原种保护、繁育、养殖、科研、流通、餐饮、休闲及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三、适应新常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解决好“三农”这个重中之重,紧紧围绕“2261”发展规划,加快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田15万亩,粮食总产保持5.9亿公斤以上,做好国家级5个小麦万亩示范方、4个玉米万亩示范方和省级1个3万亩示范方和1个万亩示范方的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围绕两个千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千亿牡丹产业,加快牡丹系列产品的研发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新增油用牡丹种植面积2万亩;围绕千亿阿胶产业,做好黑毛驴的养殖、繁育、屠宰深加工及品牌建设,发展规模养殖6万头,预计到2018年全县实现毛驴存栏20万头。二是建设两条示范带,发展精致农业。建设具有特色的济聊一级公路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和百里黄河、百里牡丹精致示范带。三是打造六大精致园,发展休闲农业。打造艾山万亩牡丹精致园、万头毛驴养殖精致园、姜楼司岗蔬菜种植精致园、高集名优果品精致园、绣青渔业水产养殖精致园、大桥生态农业观光精致园六个农业精致园。四是培育100个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农业。依托我县林业、畜牧、蔬菜、水产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升全县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5.脱贫攻坚典型发言材料 篇五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中共x区xx镇党委 x区xx镇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8日)
2009年,全镇上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紧扣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了北部山区养殖呈现规模化,南部平原高效种植业取得新成效,山区开发迈出新步伐,带动了2898人脱贫,脱贫率67%。
6.计生先进典型发言材料 篇六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县位于县东北部,与高青、**两县交界,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7987人,双女户占二孩户的44.17%。近年来,我镇以“想在先、干在前,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目标,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放在首位,全面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任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296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9%、118%。近五年来,全镇共出生人口1711人,年均自然增长率、合法生育率分别为2.5‰、99.7%,连续十一年获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一等奖”,先后被授予“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强化组织保证
一是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把人口计生工作成绩作为衡量村班子是否胜任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初,镇委、镇政府与各村签订《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严格兑现奖惩,每年拿出3-5万元奖励先进,对出现违法生育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村干部及时予以调整,毫不手软。
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计生专干队伍。大力推行村专干“高素质、高待遇、高风险”职业化管理,实施了“三化五制”改革,改革后48名村专干平均年龄32岁,中专以上学历达到94%。对村专干考核实行月督导成绩累加制,并与工资挂钩,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造成工作失误的及时予以调整。为解除村专干的后顾之忧。对连续工作10年以上,年满50周岁的村专干实行退休制度。截止目前,全镇已为35名村专干办理了退休,大大激发了现任专干真抓实干的工作热情。
三是把计生工作网络延伸到村民小组。把有文化、责任心强的145名农村妇女吸收为育龄妇女小组长,分片包户。
四是抓好镇计生办人员配备。对计生办人员实行了“四制”改革,加强岗位考核和责任制考核,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强化村民自治
我镇积极探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有效载体,总结出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服务小组担重任、育龄群众做主人”的自治工作模式。在工作中,我们突出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选好会长、秘书长和四个服务小组长,将有威信、有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协会岗位上。
二是抓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合同》的制定和实施。严格按照程序,坚持合法、民主、求实、创新的原则,坚持以利益导向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等,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那些法律法规未作明确规定,日常管理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写进章程、公约和合同中,实行“违约金”制度,有效弥补了现行法规的空白。同时注重因村而异,一村一策。
三是抓好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每月定期对生育证审批、生育、政策兑现等情况进行公开,让群众在计划生育事务中做到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监督,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本能力建设,强化管理服务
一是我们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抓根治本的措施常抓不懈。坚持每年开展“国策杯”知识竞赛、法律法规宣传月、“树婚育新风、建幸福家庭”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加强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一条街建设,将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等知识以多种形式送到千家万户。我镇还自编自演了《苦果相亲》、《计划生育好》等戏曲节目,多次在全镇巡回演出。到去年,全镇共有103对夫妇主动退掉二胎生育指标,终生只要一个女孩。
二是抓好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我们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分类建档管理,对特殊人群、流动人口等实行重点管理,建立了专门的登记簿,村干部责任到人,随时注意其婚育变化,对流出者千方百计与其取得联系,与流入地建立协作关系。我们坚持每年进行三次环孕情检查,对行动不便和特殊原因在家的,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对流出在外居住地较为集中的,技术人员专门到流出地为她们服务。对居住地分散的,要求定期寄回检查证明,并在回乡探亲时补查。对无故不参加检查的,严格按《合同》进行违约处理。我镇每次环孕情检查率均达99%以上。同时,拓宽统计渠道,严格出生人口统计管理。与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核对,并及时到马桥、高青等周边医院清查核实我镇的出生情况,杜绝了出生瞒、漏、错报问题的发生。
三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先后投资30余万元对原服务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和生殖健康等内容,大力实施“三大工程”。重点抓好婚育检查、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和监护、新生儿筛查、各类随访服务等工作,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满意。
四是在政策兑现上抓落实。镇财政每年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27万余元,对符合晚婚的给予奖励费100元,晚育的夫妇一次性奖励200元,对退二孩生育指标者一次性奖励1000元,各村根据实际再奖励300-500元。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落实奖励扶助制度,救助了31户特困计划生育家庭,174位老人领到了奖扶款。近三年来,全镇累计投入“三结合”资金51.4万元,对59个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开展了“少生快富”帮扶。全镇所有的行政村都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并实施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和奖励政策。
7.巾帼建功活动典型发言材料 篇七
搭建平台 举全区之力促进城乡妇女发展
北京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各区县姐妹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市妇联发展部给予我们这次发言的机会,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们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工作的做法,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
我区在北京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海淀区情,围绕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以推动妇女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妇女素质为重点,以打造品牌、深化服务为主线,在城乡妇女中开展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覆盖广泛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使广大妇女在参与活动中凝聚共识,在参与活动中提升素质,在参与活动中成长进步,实现妇女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形成合力
海淀区女性人数众多,分布行业广泛,为了使“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提出了“广泛领域抓覆盖、重点领域抓突破”的工作思路。工作中注重发挥三种作用:一是注重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我区成立了“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协调领导小组,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变化,适时调整成员单位,目前两个领导小组共有 成员单位22个,打造了横向成员单位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纵向各个乡镇、村积极参与的组织工作网络,实现部门职能与城乡妇女发展工作的共赢。二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密切与区商联会、市家政协会的联系,由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的在职女性开展巾帼建功活动,使“巾帼建功”活动的重心下移;三是注重发挥企业和其他基层单位的作用,使企业和基层单位直接参加到活动中,实现了活动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三个注重”作用的发挥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各行业、各层各界参与“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成员单位积极发动、行业协会充分带动、企业单位协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服务发展
我们积极发挥我区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优势,从妇女的长远发展出发,把提高妇女的素质和技能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根本目标,提出了“重点培养一批、辐射带动一批” 的工作思路,采取“在培训中增长知识、在交流中开阔思路、在展示中提高能力的”培养工作模式,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女性人才。
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把培训作为培养重点女性人 才的重要途径,坚持“分类培养”的原则,积极搭建科技服务、文化传播、技能传授的平台,促进科技文化资源向生产要素的转化。对高新企业白领女性,实施了“送健康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行动”,组织专家普及办公室健身操,受到广大白领女性的一致好评和积极推崇。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我们整合区域高学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专家人才资源,成立“牵手农家女科技人才服务队”,组织专家把科学技术送到她们身边,并积极实施科普项目,举办种植、养殖实用科技培训班,传授最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妇女,我们举办创业培训班,积极传播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针对民俗旅游户,开办民俗旅游接待礼仪、实用技能系列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民俗旅游户的接待水平;对从事手工编织的“巧娘”,引导她们把更多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作品的制作中,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利用我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阵地,搭建巧娘手工技艺传授的平台。几年来,我们举办礼仪、法律、插花、营销、家政服务员、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旅游等各类素质和技能培训班百余个,培训妇女5万余人。
搭建才艺展示的平台。我们把才艺展示作为辐射带动一批成长层女性发展的有效手段,积极搭建各类宣传展示平台,为城乡妇女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参与 提升 发展”为主题,举办妇女创业就业成果展示活动。以专题片、快板、舞蹈、歌唱等形式,对城乡创业就业妇女进行了集中广泛的宣传。以 “新农村、新女性、新形象”为主题,举办了农村妇女才艺展示活动暨“巧娘作品推介会” 7个乡镇的妇女结合镇域特色进行了才艺展示,展示了农村妇女的精神风貌,唤起了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4个市级巧娘工作室的负责人在推介会上向到会的各界代表介绍了手工技艺和作品特色,《海淀报》对4名巧娘进行了专题报道,拓展了巧娘作品的销售渠道。我们充分利用我区接待全国、市妇联的外事交流活动契机,进行民俗手 工技艺的传播和巧娘作品的推介。“巾帼建功”活动中,我区把创建活动与行业技能竞赛和职工风采展示相结合,除“三八”妇女节举办全区各系统各行业女性风采展示活动外,连续三年开展了商业服务业女职工“巾帼建功”技能竞赛,共有万名商业女职工参加技能竞赛。经过三年的发展,技能竞赛活动的领域得到了不断延伸,由商业服务业女职工技能竞赛延伸到家政服务业女职工技能竞赛、家庭服务业女职工技能竞赛,竞赛项目越来越宽泛、竞赛参加群体日趋多元、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把握需求、项目运作、务求实效
我们积极发挥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从妇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创业妇女得实惠、带动更多妇女普受惠、长受惠为目标,坚持“创业带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作理念,采取“优先支持创业女性发展、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基地、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的”项目化工作模式,解决不同妇女群体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大力推动城乡妇女的发展。
促进农村妇女发展项目。开展调研,把握创业妇女希望得到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扶持的需求,我们积极向政府申请实施“促进农村妇女发展项目”,得到了区政府的批准,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30万元。经过两年的实施,该项目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扶持”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200余名妇女系统接受了创办企业的培训,60名妇女取得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培训证书,其中20名创业妇女还得到了创业专家的实地指导,4名创业妇女得到了30万元的资金支持。节水灌溉项目。为解决以种植为主业的“妇”字号基地生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双学双比协调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为我区的上庄温泉星华种植部等3个“妇”字号基地实施节水灌溉项目,三个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10余万元,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而且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采用使灌溉方式更加科学、节约,提高了基地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广大妇女的好评。
民俗旅游户发展支持项目。为了扶持农村妇女发展民俗旅游业,以“城乡手拉手、携手奔小康”为主题,我们实施了以“培训、评比、宣传”为内容的民俗旅游户发展支持项目。举办培训班提高民俗旅游户的服务能力。举办“三八”信得过旅游户评选活动,吸引了旅游户的积极参与。“三八”信得过旅游户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为旅游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连续四年举办“城乡互动”活动,城市社区家庭、巾帼建功标兵代表、妇女横向联谊组织代表参与了活动,唤起了城市各界对发展民俗旅游的关注,扩大了对民俗旅游户的宣传,增加了旅游户的收入。
【企业服务典型发言材料】推荐阅读:
做好企业帮办服务工作发言材料07-2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材料06-16
企业会议交流发言材料08-09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言材料11-03
企业党建指导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12-11
文明服务典型事例07-09
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01-02
461在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09-27
电器企业典型管理案例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