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辅导计划

2024-08-28

个性化辅导计划(共12篇)

1.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一

新东方个性化辅导学员分析及学习计划

——董某某

一、学员学习问题分析:

1、分数段:90~100分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总是凭借语感做题,很少去深入思考语法现象,造成现在语法○思考混乱,语序错乱,主谓不一致,时态错用等初级的错误。2词汇记忆不准确,○形近词,同义词易混淆;词汇量有限,没有达到应有的词汇量。发音,拼写及含义不能对应起来。

3在分析复杂句,长难句子上有困难,常常无法理解句子真正的含义。阅读理解上○会有影响,虽然有的时候考试会做正确,但是并不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机性。

4书面表达,不能按照正确的语法规则进行写作,对于单词的词性没有概念,对于○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构成没有概念,且直接影响到英语其他知识的学习。5在平常的在校学习中不重注词汇的落实,且听课效率有问题,对课本上学过的课○文没有印象,老师讲过的知识遗忘或者混淆。

6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形○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学习计划:

暑期过后:100分以上 高三上学期:110分左右 高三寒假:争取120分 高三下学期:120~130分 可冲刺一下:130分以上

新东方暑期16次课程安排:(重点突破词汇和语法的问题)第一次~第五次:夯实词汇基础

高考高频词讲解,以最基础的词为中心,扩展联想,含义,词组,用法及近义词辨析。第六次~第十三次:词汇与语法并进。

继续高考高频词的讲解(每次课20分钟左右)重点语法讲解:第六次课——词性及句子构成

第七次课——由简单句变成复合句及从句的方法,划分句子结构 长难句的分析

第八次课——三大从句之定语从句 第九次课——三大从句之状语从句

第十次课——三大从句之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第十一次课——动词之时态及被动语态 第十二节课——动词之非谓语

第十三次课——动词之情态动词

第十四次课——动词之虚拟语气 第十五次课——动词之主谓一致

第十六节课——强调句,省略句,反意疑问句,倒装句等

暑期课程的目标:建立最基本的词汇基础及语法体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三、后期学习建议:

1巩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2及时梳理语法知识点,○充实暑期打下的语法知识框架。让语法的学习更加的具体细致。3加强词汇的意义,词根词缀法记忆单词,学会词义的辨析。○4阅读、完型及写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要多加练习,找到方法更重要。○9月份:巩固暑期学习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加入高考真题的训练,在英语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升;开始引入听力的方法讲解及训练。10月份~12月份:开始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此部分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且比较重要,“得阅读者得天下”)此时插入关于一些写作方法的讲解及方法,开始写作的日积月累的训练。

训练:方法+大量练习(“我的特色阅读法”:语言逻辑分析法,人本主义阅读法,快速跳读获取信息法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及训练,在寒假之前争取考到110分左右

寒假:完型填空专项训练(此部分是高考试卷中较难得一道题型,虽然所占分值不多,但是想进一步提分,必须突破这一困难),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不能间断。

寒假过后:冲刺阶段。综合所学知识,针对高考,把握考试脉络,推测命题者的出题思路,进行押题,猜题,并有针对性的训练。

英语的学习没有捷径,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英语的学习也不能把听、说、读、写孤立起来,要综合的训练,注意发音,准确记忆单词,扎实语法体系,大量阅读,坚持写作,坚持听力训练,相信“天道酬勤”,高考必定会成为赢家!!The on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英语学习计划及学习建议

——新东方学员董相麟

Made by:新东方优能部教师刘畅

2.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二

在教学五环节中,辅导环节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关系着教学目标在全体教学对象上的全面落实。影响辅导效果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否认识到辅导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能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设计辅导目标,在辅导过程中是否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织,并运用恰当的策略。为此,我校于2013年9月立项了市级课题“精准分析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辅导研究”。在近两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校运用数据实证、经验实证、事例实证等方法,研究精准分析学生个体差异的诊断方法,提炼总结精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辅导方式。

一、精准分析学生个体差异

形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我校主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中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诊断方法作为学生个体差异分析的依据。

第一,问卷评估,客观分析。在我区科研室的指导下,我校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教育研究所学习适应能力测验研究部编制的相关量表修订的学习适应性量表(简称AAT),对全校一至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测验(AAT)”问卷调查。由于该量表修订的时间是1991年,因而我校课题组对部分内容的表述进行了适当修改。随后,我校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相关教师对全校各年级、各班级的数据进行了共性和个性分析,并对各学科教师所选择的辅导对象从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身心健康等方面作了差异性个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们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基于学生的共性,我校初拟了“静安小学学生个性化辅导目标体系”。

第二,分析学情,会诊症结。虽然有大数据为依据,但是量表分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只能作为参考,还是要以平时教师观察和家长表达为主,不能以量表结果为主。为了让学情分析更精准,我们引导教师采用勤观察、多倾听、细收集的方法,主动接近辅导对象,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风格、意志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并通过与辅导对象聊天、谈心、家访等,对其学习、生活近况等进行询问,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习惯及其个人性格倾向、爱好。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和教育方法。我校还要求教师细心整理、收集辅导对象在练习、作业中的每一道错题,进行归因分析,并以文本资料的方式,记录辅导者学习轨迹,发现其学习上问题所在。

二、实施个性化处方式辅导

个性化处方式辅导,是指根据精准的个体分析结果,确定辅导目标,有计划地制订辅导内容,选择辅导处方,为每名辅导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在辅导中,教师要根据辅导对象的反应与阶段成效评估结果,及时修改或调整辅导内容和处方。

1. 提炼处方,设计流程

我校课题组按学科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4个项目组。在市级课题“旨在提升学业效能的小学作业批改与辅导研究”的引领下,我校教师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风格4个方面总结辅导方法,整理、归类并初步建立了“个性化辅导处方库”:学习态度处方包括趣味辅导法、优势激励法、榜样教育法、竞争引入法等,学习方法处方包括艾宾浩斯记忆法、知识网络梳理法、思维导图法、探究解决模式法等,学习习惯处方包括合理制订计划、时间管理、毅力锻炼、集中注意力的训练等,学习风格处方包括协作学习法、单元辅导法、批注式阅读法等。

为了规范教师的辅导,我校对原来预设的个性化处方式辅导流程作了修改:在诊断学生的个体差异后,教师选定研究对象,确立辅导目标,制订辅导处方,实施辅导,然后通过阶段性评估调整辅导策略,如下图所示。

我校还设计了《个性化处方式阶段辅导档案》,这份档案包括学生差异分析与诊断、辅导目标与处方、个性化处方式阶段辅导记录和辅导成效评估4部分内容,并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制订了“使用说明”。各学科教师可根据“强优补短”的原则选择辅导对象,制订辅导计划,从而使辅导走向个别化,更具有针对性。在启用《个性化处方式阶段辅导档案》后,我校的“处方库”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如累计奖励法、分段目标法、辅导场所异地法、自我调节学习法、长短作业结合法等都是在教师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三、实施个性化自助式辅导

个性化自助式辅导,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方式。在这种辅导模式中,教师的辅导作用体现在预设辅导和生成辅导两个方面。预设辅导,即指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确定辅导主题与目标,制作网络微型课程或网络游戏。学生可自主确定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通过观看网络微型课程、玩学习小游戏等开展自主学习,实现自助式辅导。生成辅导,即指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可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则通过辅助录制软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N”的数字化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1. 专家引领,明确个性化自助式辅导的目的

我校聘请了专家就项目设计研究的相关问题开设主题讲座。例如,我区教育学院曹培英老师的《翻转课堂、慕课与微课》讲座,让我们了解了小微课与大“世界”,揭秘了微课建设的内核及优势,促使教师明确了微课的特点、作用以及与个性化辅导之间的关系。

2. 研修学习,开发个性化自助式辅导的实施路径

个性化自助式辅导的关键在于要体现自助式,学生要主动地选择辅导材料,进行自我学习的矫正或补充。目前,我校主要通过“智慧微学堂”和“智慧对对碰”两个途径实施。

“智慧微学堂”即指由一节节微课组成的学堂。教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所需,设计辅导内容,拍成微课,供学生学习。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内容更加精简,能使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各个击破,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他们的年龄特征。学生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智慧对对碰”即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相关的矫正型、拓展型练习,并以游戏形式呈现。学生通过网上趣味小游戏,在玩中学习、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并将评价伴随游戏的全过程,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调节自我,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3. 尝试操作,掌握个性化自助式辅导的相关技术

在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时,我校科研室就台式电脑Camtasia Studio 7软件的使用,以及平板电脑苹果系统“SHOW ME”和安卓系统“老师帮帮忙”两款APP软件的使用作了介绍,从如何下载软件,如何安装程序,到如何操作等,向全体教师作了讲解与示范,并制成了操作要点,初步建立了制作流程,即确定辅导主题→细分知识点→教案设计、练习设计、课件制作→录制辅导活动→上传到学校微课平台。这为教师顺利开展个性化自助式辅导提供了技术支持。

4. 相互研讨,形成个性化自助式辅导共识

3.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三

个性化教学辅导在哪些方面契合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使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能对教学材料进行精心的取舍与提炼;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从而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基于此,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适时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个性化教学辅导在以下方面应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一、更注重预习与提前学习(自学)

课外个性化教学一般与学校教学同步,同时注重适当提前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自学。在“预习”的环节上,各地传统中小学做法不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讲学稿”上的题目。濮阳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自学”,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自学”。“自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互动”的基础。杜郎口中学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而洋思中学的“先学”,不是要求学生堂堂课前预习,因为课前预习也有一些困难。因此,课堂中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讲学稿”在课外个性化教学的运用一般体现为教学案或者导学案,可以当堂发放,也可以上一次课上布置。“讲学稿”式的教学案或者导学案,由于其实用有效,已经成为课外个性化教学普遍采用的主流教学形式。不论是濮阳四中的“自学”、杜郎口中学的“预习课”,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及自主学习,对于传统公立学校的教育生态,都存在着不能照搬复制的特殊性。但对于课外个性化教学而言,这些注重预习与提前学习成功的范式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有促进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普适性。

二、更注重互动(师生互动)

洋思人摸索总结出来的“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西峡经验”教师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东庐中学要求教师用“讲学稿”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在师生互动方面有着传统大班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论是洋思人的点拨性引导、“西峡经验”中的“三不讲”,还是东庐中学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学”,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具有发挥学生主体性更为得天独厚的个性化优势。从教师启动到师生互动,追求学生主动,到实现学生感动。实现了抱着学生走的传统课堂到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向高效课堂的转变。

三、更注重训练(作业、检测、实验)

洋思中学的“当堂训练”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只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不得抄袭。“当堂训练”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选练题目要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东庐中学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下题海”,对收集到的习题进行筛选、改编,一道题落到“讲学稿”上,要经过备课组每个教师的审核,每个教都要先做一遍,体会一下难度,“议一议”题目放的位置是否合适,考虑学生在做的时候可能有什么样的思路,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台阶,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教师要采用面批、个别教学及补标测试等辅导形式,完成“周周清”任务。

课外个性化教学严格选聘教师,新教师入职试用期必须完成30~50套当地中、高考综合考试模拟试卷,都有一个东庐中学那样“下题海”的必经路径。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不像洋思中学“当堂训练”把训练完全落后在课堂,而是更严格地落实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注重选题的代表性、阶段性、综合性、实用性,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讲巧练。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在训练方面更注重实效性、有效性、针对性,追求高效性训练与收益。

四、更注重质疑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而洋思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但洋思的课堂依然是教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学生必须按照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去阅读教材,按照教师出示的习题去巩固练习,整个课堂仍然是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与洋思、杜郎口的教改经验相比,西峡的教改实践更具颠覆性。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而西峡的课堂导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练习多是由教师出示题目,教师评价,而西峡的课堂练习则是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而西峡的课堂,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师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

凡是参与课外个性化教学的孩子或者家长都是有所需求的,其目的性非常明确,更有甚者一些家长恨不得一两次课就能看到效果看到孩子提高分数。因此,一对一课外个性化教学特别注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特别注重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及家长的特殊需求。通过充分的研究,使得个性化教学辅导的课堂能够避开很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假问题、无价值问题,所提的问题大都是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并且都是有针对性的。这样,教师就能够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之间时不时地会发生着碰撞与冲突。通过质疑探究、问题研讨,教师想方设法根据孩子的个性化特点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堂,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这种质疑探究的课堂教学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学员个性化辅导方案 篇四

学员个性化辅导方案

姓 名:罗诗琪 学科教师: 吴丽燕

年 级:三年级 班 主 任:任巧霞

科 目: 教育顾问:

优优数学学员个性化辅导方案

日期: 2019年10月25日

学员姓名:罗诗琪 年 级:三年级 班主任:任巧霞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吴丽燕

学生的基本情况

优点

不足

1、上课认真,能积极与老师交流

2、按时上课,老师安排的事情都能按时完成

3、不懂就问学生很愿意听老师讲课,并且在老师给予纠正时能够及时改正;比较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4、学生上课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好,能够及时的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上课高效

5、上课比较认真,能随时记忆老师总结的方法技巧。

6、讲过的类型题掌握较快

1.基础知识有漏洞。比如:个别生字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2.在做阅读时解题可能会出现困难,尤其是理解阅读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重点词语的含义等等

3、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的题型训练上需要加强训练;

4、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很多知识上的应用 能力还比较欠缺;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试卷分析

序号

知识考点

学生掌握情况

备注

基础知识

做题中反映出的问题:简单的、基本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难度较大的基础知识缺乏相应的做题技巧。

平时要多注意错题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在于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积累、不断练习,在做题中寻找规律,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语文语感能力,这样在琢磨题目中,才能灵敏的领会自己的易错点,从容作答。

语文逻辑思维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思维形成具有很大的潜力,所以经过一定的积累和训练还是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针对这个问题,对其常考易考的知识点精心去准备,多加训练,把那些能得到的分数拿到手,这样也就初步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我建议,针对这种情况设定精准的学习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训练

在解这类题的时候,再碰到难度较大的提示,缺少将阅读题目结合文章中心思想回答的意识,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专业化的去着重讲述这类题,把这类题的基本的解题思路一定要弄清弄透,再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其产生做这种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注重细节和步骤的书写。

做题时间

她的时间观念还是很强的,希望在保证做题时间的同时能够兼顾正确率,做到保质保量。

大量限时的练习才能逐步提高解题的速度,所以,我每次上课让学生拿到练习题都会规定一个时间来练习,以后我会在这方面更加严格要求。

准确率

对于会做的题准确率较高

在保证自己做题时间的充足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准确率,要达到既快又准的程度,同样需要付出不断地整理自己做过的错题,不断地去发现自身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盲点,不断的总结,避免下次再碰到这一类题型的时候毫无头绪,所以,错题集整理是很重要的。

辅导计划表

序号

辅导内容

教学时间

备注

三年级上册各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秋季每周一次

1.单元易错生字词听写

2.课文理解复习

3.多音字复习

4.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5、诗歌背诵及默写

修改病句知识点讲解及训练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修改病句主要讲解: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分类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等。

直述句和转述句互改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1、转述句改为直述句

2、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1、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2、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扩句与缩句转换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1、扩句专题训练

2、缩句专题训练

修辞手法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1、比喻讲解及训练

2、拟人讲解及训练

3、排比讲解及训练

4、夸张讲解及训练

5、反问讲解及训练

6、设问讲解及训练

关联词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掌握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条件关系等关联关系。

排列句子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了解排列句子的方法,重点加强练习,培养孩子的语感。

阅读训练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1、写人类阅读专题训练

2、记事类阅读专题训练

3、写景类阅读专题训练

4、状物类阅读专题训练

5、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作文训练

平时上课讲解并练习

寒暑假期间巩固

1、写人类作文训练

2、记事类作文训练

3、写景类作文训练

4、状物类作文训练

5、读后感

预期目标

1、能够掌握基本知识点,做到不遗忘。

2、对于理解题目的思路----审题技巧(重点)加强训练,加强逻辑思维。

3、其次是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做题习惯,做题时间观念加强。

5、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并且在错误中体会错误的原因,及时反思。

6、学会自己动手动脑,不投机取巧,自己会进行分类总结考点,会灵活应用。

7,学会灵活应用知识。

学科教师建议

学习思维:

不要认为听了、背了、写了就是学习;不要奢望有一位神仙老师能帮你不努力就成功;不要妄想着有一种万能公式让你一劳永逸。

而我们要做的:跟随思考:听课时,联系生活经验、已学的知识思考,勇于提问争辩;侵入思考:“死记硬背”前也要先转动脑子,问来由、识本质、找规律;求索思考:解题时主动思考,联想知识,冥思苦想,不轻易看答案。

求知方法:

不要认为听懂老师讲课就理解了知识;不要满足于理解概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要依赖阅读去理解知识,而疏于动笔解题。

而我们要做的:主动构建: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学会自行描述概念;

深度把握:把握知识的要点和反例,类别和归属,延伸和应用,逻辑和思想;应用中学:应用解题时注意反思,弥补认识的片面,回味知识的奇妙。

训练模式:

不要忽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日积月累;不要妄想解题不动脑筋就能做出来;不要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

我们需要做的:练习定律一:先掌握书本中的基础知识;练习定律二:做题逼自己思考;读题找特点;想题寻突破。练习定律三:训练分类,掌控全部题;训练思维,从已知向未知发散,归纳方法。

学习习惯:

不要认为学习仅仅是上课、作业、考试的过程;不要认为学习到午夜成绩就能提高;不要认为重复犯错就是“马虎”的过程。

我们需要做的:学习是一项事业:预习、学习、温习、练习、强化、提升,须循序渐进;学习是一门技术:注意细节,科学安排时间、空间,勤于记录;学习是一种境界:要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调节。

学习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预习方法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文章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老师讲解文章的思路和语文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

小学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的现象,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4.小结或总结方法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语文,提出语文学习常规要求的课。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语文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三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意见

5.个性化教学辅导的实施策略 篇五

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是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它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从传统的统一规格教育向现代的差异性教育的转变,承认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存在,推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在各个领域的潜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个性化人才。

最早的教学是个体教学(一对一教学),所以能受教育的只是极少数贵族,后来逐渐演变为班级教学(一对多,也就是一个教师对一群学生)。正是由于有了班级教学,才大大加速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但是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我们发现:班级教学一刀切的模式让越来越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忍受,也越来越不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于是出现了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辅导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哪儿学不会学哪儿,形成学生“我要学”的氛围。个性化辅导能更有效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针对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通过全方位、策略性地辅导,不仅使孩子掌握一种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在青春期遇到的种种困惑,并帮助其树立自信,完善人格。个性化辅导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辅导,必须根

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教学的模式是“多对一”,就是多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个性化辅导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倡导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对教师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尊重,使教师能按自己的意愿创造课堂,创造生活,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亦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专家”逐渐变为“协作人员,帮助者,有时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在是“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协作人员,有时是专家”。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但他们都是小班化教学,便于开展个性化教学。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班级编制都是五十到七十人集中授课,教师教学只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针对大多数学生写一个教案,这种教学模式是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的,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个性化教学就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把凭经验主义备课改为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辅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人数众多的班级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个性化教学是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

2.建构个性化师生关系。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生命化的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因此,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地位、人格是平等的。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良性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3.正确对学生个性分析,认识学生的差异。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去认识、了解,依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特点,发展性地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应试能力、学习类型与性格特点、学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缺漏之处,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分类指导、分流施教为指导,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当堂了解、当堂消化、节节夯实、层层达标、分步到位。鉴于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我们不可能制定统一的、僵化的、绝对的教学目标,而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施以相应的教育,在不同阶段也要帮助不同的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各方面的学习目标。

5.建立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化为“探究知识”,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6.推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它是在特定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尊重和善待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7.培养个性化学习习惯。例如如何去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归纳总结等,教师在这些学习习惯方面都要给予指导;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给予指导,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情绪情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等。

8.实行个性化教学反馈,制定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呢?我们必须实行学生、伙伴、教师、家长四位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就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做出中肯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评价反馈至少应有作业分析、学习质量形成性分析、学习质量终结性分析、课情分析。特别是课情分析,教师在课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给予表扬,当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解决了较难的问题或有创新时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对于这些学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只要他答出简单问题或只要肯回答问题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另外,还需采用个别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给所有的学生以激励。

9.布置个性化作业。个性化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个性,使作业“改头换面”,变枯燥为生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施展才华的机会。

6.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六

一、N对1启智教育辅导流程

1、咨询师全面分析学生学科漏洞,制定学业水平测试冲刺辅导计划;

2、学习管理师(班主任)全程跟踪,督促辅导老师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全程监督计划实

施进度以及效率、效果。教会孩子自主制定科学的、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

3、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手脑并用,及时做好高质量的错题总结,查缺补漏;

4、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知识弱项进行重点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5、陪读老师跟踪陪读,辅助孩子进行课后知识的消化;督促完成每天授课老师布置的中考

题目;

6、定期测试,让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逐步提高,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必须

有效利用时间。

7、针对孩子的期中期末考试,初二地理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有针对性的辅导

8、做好初二初三的衔接辅导,让您的孩子比别人快走一步

二、周末同步辅导(初一年级——初二年级):

语文:语文1对1定向培养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网络,制定适合学生自己的复习计划。针对学生本周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选择相应的典型进行重点练习。根据学生的理解吸收情况选择性的预习新课。

数学:数学1对1定向培养解决本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夯实数学的知识点,易失分点。2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中考题型,讲练结合。

英语:英语1对1定向培养。梳理学生本周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初中阶段语法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应试技巧。教授英语学习方法,引导良好的整理知识点的习惯。结合考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

其他科目:出现学科问题可以由教务班主任针对性给孩子进行选派老师进行辅导;期中期末考前,可以由相应科目一线在职老师进行串讲复习,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地理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前可以由相应科目一线在职老师进行串讲复习。

三、假期衔接辅导:

暑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前期针对学生初二阶段的知识薄弱点,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使学生系统掌握初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以形成明细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为即将到来的初三和中考做准备。中期主要是知识点的综合,巩固,提高,知识框架的进一步完善。

7.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七

“90后”一般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2008年以来, “90后”开始进入大学, 如今“90后”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力量。伴随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 时代也发生着重大的变迁。从20世纪步入21世纪, 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剧, 大量的信息对他们的心理、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益增加的社会竞争压力, 潜移默化地转加到了他们身上, 使他们形成了多元化的性格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也使得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通过对西部某高校“90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90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 掌握“90后”大学生现阶段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以便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大学教育, 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介入思路。

二、问卷调查

为了客观科学地概括“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通过对西部某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此次调查共获得152个有效样本。在参与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 性别方面, 男生占被调查总数的44.1%, 女生占55.9%;出生年份方面, 1990年出生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9.7%, 1991年出生的占36.2%, 1992年的占21.7%, 1993年的占7.2%, 1994年的占5.3%;所在年级方面, 大一占被调查总数的11.2%, 大二占13.2%, 大三占57.2%, 大四占18.4%;所学专业方面, 工科类占被调查总数的51.3%, 理科类占42.1%, 文法类占2%, 经管类占3.9%, 艺术类占0.7%;。

三、个性特征分析

1. 思维理念超前但判断能力不强。

由于逐渐开放的教育方式和的便捷的网络世界, 传统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逐渐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信息, 使他们拥有比身体早熟的思想, 自己对事物有一套独特的看法, 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一些观念。信息的极大丰富让他们敢于想象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争论去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养成了他们追求自我、自信、不迷信权威和敢于怀疑的超前思维理念。但是过量的信息和自身阅历的不足, 容易让他们深陷信息的漩涡, 盲目地追求某些事物, 相信某些片面的观点, 不易判断其真伪。

2. 个性丰富但具有依赖性。

“90后”大学生具有较新的思想和理念, 个性丰富、充满激情、喜欢追求时尚和展示自己, 通过不同的方式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他们期待被了解和被认同, 但还心理素质还不太成熟, 脆弱且缺乏挫折承受力, 一旦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关心, 表现出依赖感。如果没有及时地解决, 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导致精神上的疾病, 甚至会出现一些很不理智的行为, 比如自我伤害和伤害别人。

3. 民主和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合作能力较差。

“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自小就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 同时父母养育的方式更加民主、开放。因此, 他们自我意识较强, 对任何事情开始时都充满信心, 处事方式民主化。然而, 因为他们大多没有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 与他人分享的能力较差, 处理人际关系时, 常以自我为中心, 交流合作性较差, 且缺乏团队精神。

4. 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目标但执行力不强。

据问卷调查显示, 80%的“90后”大学生在入校前意识到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和明确学习目标, 65%的“90后”大学生认为大学里需要轻松、愉快的度过, 70%的“90后”大学生认为未来就就业形势非常严重。但令人担忧的是, 进入大学以后, 只有50%的“90后”大学生偶尔做学习计划计划且没有持久性, 可见他们普遍缺乏恒心和毅力, 坚持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辅导员介入对策

1. 因材施教、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0后”大学生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但同时他们也很有个性, 作为辅导员, 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施教, 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并用他们喜欢并能接受的方式与他们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 如QQ、飞信、微博等, 在和他们建立了一定的信任的基础上, 再面对面的接触。引导他们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积极引导他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并且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经常组织社会活动, 让他们对社会, 国家和集体有一个下面的认识, 同时学校应该变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寻找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并给学生灌输全面发展的意识, 并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 以核心价格体系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在发扬其个性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90后”大学生都有突出的特点, 他们个性鲜明, 富有很强的创新精神, 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的缺点, 比如, 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创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鼓励大学生组织有共同兴趣的团体, 并让他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表现自己, 通过团队的这种合作和成员的共同努力,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3. 预防为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主动性。

根据一项调查, 发现“90后”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但是也有特别情况, 少数学生患有心理障碍, 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自卑、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 作为辅导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建设, 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自信心的训练、语言技巧训练、挫折应对训练,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翌晖, 袁义论.“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引导方法[J].高校管理, 2010, (3) :253.

[2]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 2009, (1) :169.

[3]刘艳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探索, 2010, (2) :174.

[4]史永安, 王东莉, 裴学进.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37-39.

[5]齐平, 桂莉娜, 蔡宝鸿.我国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报, 2007, 23 (4) :437-444.

8.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八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90后”,标志着当下社会的年轻人们,在这个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社会文化思想日趋多元化的形式下,“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了新的展现,他们既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他们的个性更强,接受新事物更快,但对网络的依赖度更大,还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和叛逆心理。这就要求大学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断革新,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为了未来高校更好的建设与社会更好的发展,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其自身现状

1.过分追求独立

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的经济阶段,互联网等高科技的高速普及率,使得“90后”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新鲜的事物,此类现象在70、80后的身上体现的十分贫瘠。因此,90后有了更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90后大学生敢于发现,独立思考,乐于探索,并愿意接受新鲜事物。90后学生自身的独立意识要强于80后,当面临某些问题的时候,他们更愿意独立解决问题。在生活方面,他们反感家长干涉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自己的朋友。

2.孤独感强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颁布实施,导致了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90后大学生难免会成为孤独的一代。他们在心灵的默契与感情的沟通上较为缺乏,常常会因与父母的沟通不顺利而产生代沟,许多学生不爱出门,在外也不愿与人交流,在家里经常感到空虚寂寞,烦恼无数,只好沉迷于电脑游戏,在虚拟的空间生活,喜欢用聊天软件进行沟通,“宅男、宅女”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的流行词。

3.网络的依赖性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的世纪,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90后大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网络,并且逐步学会了通过网络解决问题的便捷途径。随着网络日趋的便捷性侵蚀着90后大学生的惰性,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90后大学生开始依赖于网络。在网络上,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实现和好友的沟通交流,能够获得更多虚拟的需求,得到更多电视和报纸上获取不到的信息。网络使得90后大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忽视了人与人面对面沟通,面对问题总是自己解决,难以融入到集体当中,团队意识欠缺。

4.薄弱的学习主动性

现如今90后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是,在走进大学之前,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大学生活应当如何度过,大多数人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都有比较明确的大学生活目标。在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们都会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并且对自己的规划目标抱有很高的期望,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来自方方面面的误导因素,导致了很多90后大学生觉得大学课程的学习以后不一定用得上,找工作只看文凭不看成绩等错误思想,致使不少的90后大学生觉得大学时光要好好玩乐,补偿中学烦苦学业所失去的快乐,更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渺茫,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二、“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影响因素

可以说,影响“90后”大学个性化特征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积极的、消极的思想、文化都充斥在90后周围。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这个时代所留下的印记,不同时代的社会给予他们的环境也不同。

“90后”学生生长在“4 + 2 + 1”家庭模式中,成长在蜜罐般的家庭呵护中,大多从小就备受宠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成为全家的焦点,缺少忧患意识和吃苦精神。就其自身而言,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树一帜的事物,不拘一格。相比80后,他们更加敢于创新和探索。互联网时代让90后生活的环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网络让90后了解到更多他们所未知的事情。被人所热衷的网络虽然可以给予90后各方面的信息,但网络的虚拟性及真伪难辨也是“90后”大学生成长的陷阱。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模式是造成“90后”大学生呈现如上特征的又一诱因,大学之前和大学阶段的授课、学习模式的大相径庭让很多学生不能适应,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信、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但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直接导致了家庭老师唯成绩论的现象,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面对当下“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对策

众所周知,辅导员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抛开了中学时期与任课教师的紧密接触和班主任紧盯班级之后,辅导员成为了在大学校园中与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人。他们虽是师长,但却待学生如朋友,无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给予学生帮助。辅导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上的能力及其自身受教育程度,对当下90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与影响。下面针对上面的四个特征,讲一讲辅导员相应的四个对策:

(1)面对个性独立的90后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他们所厌倦的大道理,要顾及到孩子自身的独立性,运用身边的案例分析结合自身经验,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切不可以硬碰硬,避免学生选择极端的方式,引起叛逆与反感。

(2)解决孤独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向出发,和90后大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打开孤独者的心扉,让孤独者敢于沟通,拜托孤独感。

(3)90后大学生依赖网络已经成为现实,想让学生们摆脱网络的诱惑是不可能的,但是辅导员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切身感受学生对网络的用途和看法,引导其从思想上摆脱依赖性,大胆尝试多种教育方式,正确引领学生走出网络的误区。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优秀的90后大学生,都有一份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当做社会的一份子。虽然90后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但只要辅导员做好教育、做好引导、做好榜样,相信90后大学生还是会明白自己上大学的真正目的,一定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垫脚石,有了自信,相信90后大学生们的前途一定会光明起来。

四、结论

“90后”大学生代表着大学的新一代力量。大学是大学生塑造自己,挖掘潜力,为日后立足社会做铺垫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作为辅导员,要针对90后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正确而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辅导员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做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9.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九

一对一补课与集体补课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

竞争较为激烈的城市,文化课补课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到了暑假,各种培训机构开始活络起来,家长们也陷入了眼花缭乱的各种传单、招生广告之中,无从下手。

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补课,就得让老师上门服务。待在培训机构里,谁知道老师教些什么内容?谁知道挂着名师的头衔,来上课的是个还没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毛头小子?谁知道我家孩子有没有在认真听课?只有让老师上门服务,才能保证我买的课时,都真正的在进行课程辅导,而且,我还可以时不时的去看看这个老师有没有好好的在辅导孩子、自家孩子有没有认真在学......也有的家长认为,教师上门服务,未必是好事。孩子学习,就得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家里学习,一会儿想喝水,一会儿想吃东西,一会儿想看电视,一会儿想上床睡觉,影响孩子学习的诱因太多了。只有在学校里,才有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也好安心学习。如果要让孩子补课,就得找专门的培训机构,而且还是有专门的教室、黑板、课桌的那种,真正让培训机构成为全日制学校课堂之外的延续。

事实上,一对一补课与集体补课,各有各的优势。以昆明为例,做得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等学科,一般采用一对

一、或者是人数少一些的形式进行辅导。因为这些学科比较难懂,考查范围又广,一对一的形式,以学生的知识欠缺点作为导向,老师跟着学生走,哪里不会教哪里。在低年级阶段,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还适合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比如昆明小升初、初升高,如果要选择一所重点学校,平时成绩在班级中等偏下的学生,就得找一对一或者十人以内的小班教学进行基础巩固。如果是针对某一项选拔性的考试或比赛,一对一未必就是最好的。比如说,奥数竞赛,小升初择校等,这类比赛和选拔性的考试,一般参与的学生都是成绩中等偏上的,这类学生就没必要通过一对一进行基础巩固或者是单独的学习方法纠正,而是需要15-20人左右的这种班型,以考点为导向进行集中性训练。15-20人,每一门学科配一位老师(比如昆明家家乐补习学校,就是每个班配2位专职老师,效果非常好),某一位同学在班上犯的错,可以给其他同学警示,某一位同学在班上提出的观点,可以给其他同学启发。而且,如果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15-20人一个班,可以促成多个学校的学生在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因此,一对一补课与集体补课,不是说收费价格越高越好,也不是说人数越少越好,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机构和补习老师。

一、家家乐教育小学部(家家乐学校)课程安排

三年级:开设数学单科,半年总课时64节,其中暑假3周15次课,每次课2节,9月份开学后每周一次课,每次2节;

四年级:开设数学单科,半年总课时64节,其中暑假3周15次课,每次课2节,9月份开学后每周一次课,每次2节;

五年级:开设语文、数学两科,不可单报。半年总课时140节,其中暑假3周15次课,每次课4节,9月份开学后每周一次课,每次4节;

六年级:开设语文、数学两科,不可单报。半年总课时180节,其中暑假3周15次课,每次课4节,9月份开学后每周一次课,每次4节;

其中,五年级每月增加一次阶段复习,六年级每月增加2次阶段复习,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一般安排在周三或周五晚上18:30-20:20,或是在周末)

二、家家乐教育初中部(立家学校)课程安排

初一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可单报。半年单科总课时123节,其中暑假单科71节,9月份开学以后52节; 初二年级:开设数学、英语两科,成绩特别优秀者可单报。只在昆师路2校区、金领地校区、中央金座校区、彩云间校区、星耀校区开课,详询各校区前台。

初三年级:开设数学、英语两科,不可单报。只在昆师路2校区、中央金座校区开课,详询各校区前台。

特别说明:初一语文仅在部分校区开课,初

10.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十

高考化学复习:氯气的反应小结

(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点燃)PCl3+Cl2==PCl5(白色烟雾)

(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混合气光照爆炸;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

(4)、氯气与水反应:氯水的多重性质(Cl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不稳定性、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制漂白粉)

(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

(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2)、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3)、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4)、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11.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十一

把脉现状:调研与分析

课题对现状调研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公司基层员工思想状况和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目的是找准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切入点;一是世界先进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主要目的是对标员工辅导计划的先进性。

公司基层员工思想状况和文化建设的调研与分析

基层班组和基层班组员工是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主要对象,因此,开展基层员工思想状况和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是研究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基础工作。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分为三类,一类问卷由党群部门填写,二类问卷由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填写,三类问卷由班组员工填写。

调研访谈的基本情况项目启动之初,项目组深入五个省网公司和超高压公司进行调研,吸收各单位在员工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了解存在的问题。

现状调研结果及分析本次研究的调研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我们系统深入地了解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在发现公司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基层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的同时,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从需求中总结寻找项目的切入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调研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基层实施员工辅导计划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我们有效地设计实施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先进企业在员工思想领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西方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缓和劳资冲突、提升工作效能这两大目标,逐渐发展起一整套针对员工,解决员工的认知、情绪、心理、行为方面问题的专业工具与专业方法,这些都被统称为企业社会工作,是传统社会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延伸。

近20年来,企业社会工作在促进西方企业内部和谐、灌输企业文化、缓解工作困扰、提升员工工作状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典型的实施方式为“员工帮助方案”、“任务中心咨询方案”、“理性情绪协助方案”等。其中以“员工帮助方案”最为广泛。

据2004年的一项统计,世界500强90%引入了正式的企业社会工作,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有IBM公司的“员工心声计划”,美国微软公司的社会工作部实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社会工作屋实践等 。

从内容和目的来看,西方企业的社会工作与中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都包含了“以人为对象,解决员工在思想(或认知)、情绪、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目标”。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和专业工具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显著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因此,员工辅导计划将以南网方略与南网文化为指导,同时借鉴并采纳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工具,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和管理观念。

确定目标:工作机制建设

员工辅导计划是在南网方略与南网文化的指导下,将党群工作人员培养成为具备专业能力的辅导员,帮助基层员工改善身心感受,提升工作状态,促进团队合作,将南网文化带入基层,实现文化管理的重心下移,自下而上地开展文化建设。因此,员工辅导计划的核心是一整套工作机制,是公司围绕上述内容建立并推行的一整套的闭环式管理的制度与流程。所以,工作机制的建设应当成为本项目的关键目标。

员工辅导计划的工作机制载体是《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制度规范》(试行)。共包括总则、基本内容与实施流程、辅导员设置与上岗标准、辅导员的工作原则与考核标准四大部分。

把握关键: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员工辅导计划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整体提升辅导员队伍能力,首先要实现辅导员能力培养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规划性,使辅导员能力发展有依据,并可考核、可评价,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进行辅导员胜任力建设。

为此,员工辅导计划项目组以员工辅导员的工作特征和任务要求为依据,结合公司战略要求和企业文化特点,引入相关领域的最佳实践,并进行了相应的基层调研,重点参考了公司党群部及各分子公司企业文化管理人员意见,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评价标准》,其主要成果为:

■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员通用类能力要素及行为评价标准;

■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员专业类能力要素及知识技能评价标准。

胜任力(或称能力素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品质。胜任力要素可以分成通用类能力要素和专业类能力要素两类。

项目组经过调查和研讨,最终确定了员工辅导员的通用胜任力为“文化感召、倾听理解、人际影响、自我控制与服务他人”。

通过《南方电网员工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将为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深入开展员工辅导员的招聘管理、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绩效考核等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员工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升提供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细化过程:专业技术和工具开发

项目组在继承发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参考借鉴了世界一流企业在员工思想工作方面的专业方法和工具,为员工辅导计划设计了基础技术和工作工具(《员工辅导计划培训课程相关文件》)。

专业技术研究和开发

在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项目组研究了开展辅导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并总结提炼出“跟随技术”、“引领技术”、“影响技术”三大类技术以及三大类别下的16个基础技术(如图)。

在三大类技术中,

跟随技术 是辅导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倾听鼓励辅导对象表达,并使其由于被接纳而放松。具体的技术包括“专注”于辅导对象的表达和身体语言;当辅导对象在说话过程中或者听了辅导员的回应后停顿时,辅导员不要急于说话,允许几秒钟的“沉默”空隙;对辅导对象的表达给予“复述”和“确认”;“邀请”辅导对象发表看法,友好地推动其展开沟通,以及对其的感受进行“共情”,让其了解辅导员能理解其处境和感受。例如,在下面这个对话中,辅导员就是用了共情技术:

辅导对象:“唉,明明我的工作思路是对的,但大家都不听。”

辅导员:“嗯,如果在工作中很难得到同事的理解,确实让人不开心。”

引领技术 是指给谈话建立方向,帮助辅导对象深入、具体、清晰地探讨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和感受。其目的在于协助辅导对象作深入的自我探索,并增进辅导者对辅导对象的了解。追随技巧的核心词是倾听,而引领技术的核心词是提问。引领技术包括“澄清”辅导对象的具体意思;将谈话的内容“聚焦”到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角度上;对辅导对象的谈话内容进行“小结”;为辅导对象提供明确的信息;对其表达进行“高级共情”,即辅导员在准确倾听的基础上,说出辅导对象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这些感受和想法超出了辅导对象原本表达的意思。例如,在下面这个对话中,辅导员使用了高级共情技术:

班员:“无所谓了,反正我工作也就是为了挣一份工资。”

辅导员:“你知道吗?我觉得你除了挣工资以外,本身也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

影响技术 则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运用影响技术来启发辅导对象的思维,并引导他们的行为。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暗示”表达对辅导对象的信任;必要时可以给予辅导对象直接的“建议”,并通过对辅导对象表示“赞同”拉近与辅导对象的距离;或者通过“自我披露”,与辅导对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或者通过“对质”指出辅导对象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等。不过,因为辅导计划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因此,影响技术需要谨慎使用。

员工辅导计划工具包开发

为支持辅导员能专业、规范地开展工作,项目组研发了一整套的辅导专业工具,包括10个一对一(个案工作)辅导工具、 4类一对多(小组工作)辅导工具和5个工作文件。

一对一辅导工具包括:

1) A-B-C技术:帮助受导者将情绪、引发情绪的事件、自己的看法分开,使他们能更客观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情绪。

2) 变麻烦为挑战:将批评和挫败/失望转变为好奇心,这是一种将负面的批评转变为正面应对行为的思维方法。

3)垂直下降技术:通过估计序列事件的概率,让辅导对象了解让他们感到痛苦和挫折的事件实际上发挥的概率很小,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应对压力。

4) 回顾对过去负性事件的处理:通过启发辅导对象回顾自己过去类似经验中有效和无效的做法,使辅导对象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对问题的解决。

5) 连续性标定练习:通过让辅导对象将影响其情绪的事件与一个会被其视为大灾难的事件进行对比,帮助他们更理智地评估问题的严重性。

6) 时间机器:帮助辅导对象拉开时间的距离,使他们了解时间能让很多问题变得不重要。

7) 双重标准练习:帮助辅导对象了解我们常习惯于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痛苦的一个原因来自于我们往往对自己比对别人更苛刻。

8) 写故事:通过鼓励辅导对象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使辅导对象能更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

9) 计划表:一种帮助辅导对象采取行动的目标分解方法。

10) 对想法的两个方面进行角色扮演:让辅导对象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以理清思路,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以上工具的核心是帮助受导者改变认知,使他们能通过自身努力寻求对问题的解决。

小组工作工具及活动素材包括以下四类:

1) 测试类测试类主体活动方式是辅导员首先引导小组成员针对某个专题进行相关测试,帮助每个成员探索了解自己在这个专题方面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然后辅导员再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加深每个学员的认识,引导他们的行为。例如,可以在团队中进行“团队角色测试”活动,其中部分的测试题可按照同意程度打分。

2) 故事类故事类的主体活动方式是指在团队小组活动中,辅导员先讲一个故事,然后请小组成员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体会和感受,辅导员对大家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分享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内容。

3) 角色扮演类辅导员向小组成员描述一个场景及背景信息,然后邀请团队中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将成员置身于模拟的场景,使他们能更真切地体会现实,进行角色换位思考,或者帮助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辅导员设计一个客户请求服务的场景,然后邀请一个成员扮演客户,一个成员扮演营业厅的客服人员。其他成员进行观摩,并在扮演结束后,讨论客户有什么期待,客服人员如何能让客户满意,从而提升小组成员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4) 游戏活动类辅导员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室内和室外的游戏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请参与人员分享他们的感受,让成员在行动中获得认知。

项目组针对这些技术和工具开发了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党群工作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运用这些专业技术和工具。从督导员、辅导员岗前培训班的反馈和试点情况看,这些技术和工具有效地支持了辅导员的工作,提高了辅导员专业工作水平,同时也起到规范员工辅导计划工作的作用。

提供支持:辅导员核心课程开发

与辅导员培养机制

根据辅导胜任力的要求,结合现状,项目组制定了一整套辅导员上岗前的必修课程,其中涵盖了企业文化类,思想政治工作类、心理学类,社会工作类,人力资源类。同时重点开发了其中的核心课程,作为公司员工辅导计划标准课程(南网标准课程)。

构建体系:员工辅导计划的

理论模型

以上述成果为基础要素,经逻辑梳理和理论提升,形成员工辅导计划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员工辅导计划从“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和“如何深化基层文化建设”两个角度切入,实现“沟通企业愿景、传递文化价值、灌输组织战略”和“倾听员工心声、改善员工感受、引导员工行为”两个基本目的,重点针对基层班组和基层员工,培养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一套闭环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提供16个基础性技术、10个一对一(个案工作)辅导工具、 4类一对多(小组工作)辅导工具和5个工作文件,从而实现了员工辅导计划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主体内容的理论梳理、制度设计、方法导入和工具开发,有效地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到实处,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方法和工具支持,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由重宣传、重培训、重活动的宣教模式向可描述、可评估、可考核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和提升,为公司企业文化转化工作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和有效载体。

(课题组成员:肖海 孙展 吕志 陈敬宁 王基巩 谭承德 宋霆 袁宇立 向毅斌 钟秋辉 李戎戎 )

12.个性化辅导计划 篇十二

学长辅导计划来源于各种形式的学长辅导制度。所谓学长, 原意是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的尊称, 用英语表达就是senior classmate (同一系科的学生) 或senior schoolmate (同一学校不同系科的学生) 。早在15世纪, 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1]。迄今, 学长辅导制度仍一直在欧美高校流行。美国高校如哈佛大学学长辅导制度的理念就是帮助指导新生面对大学挑战, 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为学长提供提高领导力的机会。他们称学长为peer advisor或peer advising fellow。学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提供讨论社会工作、情感、学习等方面的机会, 主办社会活动, 邀请新同学参加学校范围内的活动等。英国高校如利兹大学的peer mentoring项目, 就是由学校组织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 (mentor) 与若干个一年级新生 (mentee) 配对, mentor给mentee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剑桥大学的学长辅导制特别有意思, 他们称学长为college dad and college mum, 学长组为college family。每个学长组像个家庭, 爸妈分别由二年级和三年级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担任, 共同来带一对一的一年级儿女, 等儿女成为二年级学生后, 他们自然就成了爸妈, 原来的爸妈就成了爷爷和奶奶, 一直发展下去, 小家庭变成了大家庭, 毕业后大家继续保持联系。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计划称为university mentor, 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与university start, university skills workshop等活动一起开展。香港高校如香港科技大学有“卓贤汇”特色活动 (confluence dinner) , 具体做法是由学校定期 (每周2-3次) 邀请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 (商界、学界、政界精英) 回校与本科学生聚餐, 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流信息、建立感情、启迪思想, 进而提携、帮助学弟学妹打开职场之门。

近年来, 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陆续在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倡导和推行一种全新的学长辅导制度, 其基本做法就是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会同各学院 (系) , 有目的地遴选和培训一批优秀学长, 组成结构合理的学长辅导小组, 对应辅导特定的新生群体, 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 持久而深切地关心帮助学弟学妹, 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减少挫折、增强信心, 成功起步大学生涯, 并为今后几年的学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依据

(一) 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是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1. 有利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垂直型”向“立体复合型”转变。

所谓“传统垂直型”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的模式———高度依托学校党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队伍,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2]。而“立体复合型”主要指在实行自上而下纵向管理的同时, 加入学生群体之间平等的横向管理因素, 弥补纵向管理的不足, 形成横纵联合的立体管理模式。学长辅导计划组织动员数量巨大的优秀学生队伍,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管理者转变成能动的管理实施者和管理反馈者, 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创新了教育管理的模式。

2. 适应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校扩招后, 在校学生规模急剧扩大, 客观上加大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教育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需要高校采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即使按照教育部21号令的要求, 以1∶200的标准配备辅导员, 一名辅导员要对200名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引导, 其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单纯依靠以党团干部和思政教师为主体的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将受到制约。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吸纳到工作队伍中来, 积极推行学长辅导计划, 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 以“学分制”为代表的大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分制在灵活、开放、较好地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同时, 学分制强调尊重个人的兴趣和选择, 必然放松过程管理而重视目标管理, 班级等集体观念弱化, 个体时空离散程度提高, 两极分化难以避免。在传统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弱化、丢失的情况下, 学长辅导计划以其独特优势———能直接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给予持久深切的指导帮助, 从而得到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和思政工作者的青睐。

(二) 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1. 契合大学新生的心理需要, 是新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从熟悉的中学校园迈进大学的门槛, 有的远离了父母及亲朋好友, 有的是从乡村来到大都市, 加之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身处时代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常处于迷茫困惑之中, 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因理想间歇而过度放松、因人际比较而自卑抑郁等。他们渴望友善的指点和热心的帮助。学长作为新生的“朋辈”、伙伴, 是天然的、新生最可信赖的人群, 可以直接地为新生提供大量的、各方面的帮助。据我们调查, 当大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自己不能解决, 需要外界援助时, 58%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倾诉, 16%的同学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11%的学生会选择告诉家长, 9%的学生会选择求助于专业心理辅导机构, 6%的学生会选择向可以信赖的老师长辈倾诉。向朋友和同学求助的比例高达58%, 由此可见, 优秀学长对新生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学长与新生频繁而近距离地接触, 可以使广大新生从最贴近、最真实的例子中寻找个人成长的目标和模型, 避免走弯路, 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2. 有利于传承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

学习问题始终是大学生的首要问题,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领域有着更多的困惑与迷茫, 如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迥异, 究竟该怎样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等等, 若有闻道在先、经验丰富的学长给予及时的指点, 新生们当然受益无穷, 学长们的优良学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新生群体。另外, 大学里学生社团林立、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加人际交往、开发自身潜能, 全面塑造自我。而高年级学长往往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他们的言传身教, 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传承校园文化。

三、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长遴选。学长由学院 (系) 遴选或指定, 一般情况下每6-8名新生配备一名学长。即从一个高年级学生班级中选出3-5人, 组成一个学长组, 对应辅导同学院、同专业的一个新生班级。部分学院在学长组中配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学长必须是品学兼优且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生。其工作职责主要有:通过个别交谈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积极与辅导对象沟通, 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协助新生班班主任开展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协助和指导新生班班团干部开展有关工作;完成学校和学院 (系) 布置的相关工作。

2.学长培训。由于学长辅导工作涉及生活适应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 学长必须参加相应的思想和业务培训。学长培训采用分层培训的办法。学校层面的学长培训由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各学院还应当根据本学院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长的教育培训, 并确定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本学院 (系) 学长及学长组的日常工作、指导本学院 (系) 学长辅导计划的实施。

3.学长考核。学长工作由学院考核。学长的工作业绩经学院考核, 可作为该学生综合测评的参考依据, 并可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报第二课堂学分。优秀学长组和优秀学长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学长道德和纪律要求的, 由学院 (系) 批评教育并及时更换。

四、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成效分析

1.学长辅导计划充实和完善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长期以来, 大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采用“传统垂直型”模式, 学长辅导计划的推出, 拓展了新生教育资源, 大量优秀学长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中来, 真正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大学生教育管理在工作理念和实施途径等方面都得到充实和完善, 向“立体复合型”模式发展。

2.学长辅导计划成为新生教育的重要举措。针对新生特点, 加强和改进新生教育, 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改革, 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模式, 确立教育特色,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本科生学长辅导计划实施几年来, 成效显著, 已经成为“一年级学生特别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长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1) 帮助新生较快地熟悉和适应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减轻新生入学初期的紧张和迷茫。 (2) 帮助新生之间较快地相互熟悉起来, 较好地建立班集体归属感, 建立起基本的人际关系网络。 (3) 在新生遇到的最突出问题———选课方面, 学长组成员无一例外地成为解决这一困难的主力军。 (4) 在特殊学生识别如经济困难学生的鉴识方面, 学长组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学长的教育引导有助于新生激发学习动力、树立学习目标, 形成良好学风。 (6) 在先进性教育、新生党团建设等方面, 学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关新生入学教育成效评估的调查显示, 86%的新生表示学长对自己帮助比较大, 并主要体现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和帮助”、“在校经验传授”、“交流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35.6% (2006年) 、46.8% (2007年) 的新生表示, 当自己在学校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 首先想到的是学长。

3.学长辅导计划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的形成。“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佳策略是在实行他人教育的同时, 养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而“学长辅导计划”无疑有效地促进了这种机制的形成。经精心选拔的优秀学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完成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任务, 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大量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不仅如此, 学长自身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得到提升。学长辅导计划成为培养和锻炼老生的新平台。

(作者张永华系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副教授, 陈庆系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 浙江杭州

310058)

参考文献

[1]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选题下一篇:教师钢笔字比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