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共11篇)
1.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篇一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措施
一、重要性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病历是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客观记录,它反映医疗行为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病历质量监控是在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保证病案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并保证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
(一)病历书写的意义
反映患者病情及诊治情况,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的文字表达,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科室管理水平、医生水平评价的指标。
(二)病历书写的作用
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诊治疾病的基础资料,为科研提供极其宝贵的原始素材,为临床教学提供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工作信息。是医保付费的凭据,是医疗纠纷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
1、病历书写面对的挑战:目前法律法规要求更趋严格、规范,患方强烈的维权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基础医疗质量,病历书写质量的下滑影响医疗质量。
2、病案质控工作要有新的认识高度: 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书写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医师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医院要把病历书写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准之一。
(三)病历书写质控的现状
1、应重点强调的内容: ○1付费的凭证; ○2自我保护的工具; ○3法庭上的证据。
2、质控不良造成的后果: ○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 ○2重视签字,忽视沟通; ○3重视计费,忽视记录;
○4重视终末,忽视运行,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3、病历质量有不同的认识:○1病人眼中的病历质量;○2医生眼中的病历质量;○3医保眼中的病历质量;○4律师眼中的病历质量;○5质量管理者眼中的病历质量。
要求认真对待病历质量管理、质控、书写工作,兼顾上述不同认识。
4、目前本院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 ○2医院、科室领导重视不够;
○3病历质控人员不足、素质不
一、水平不齐,对病历书写规范理解有偏差;
○4培训教育方法简单。人员更替频繁; ○5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
○6病历监控流程不规范;○7配套奖惩政策不落实,造成检查效果不理想。
(四)病历质控目标的转变:
1、保证医疗质量,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保障医疗流程顺畅,体现医患双方权益;
2、保证医疗行为可追溯性;
3、提供医疗评价数据--质量评价、服务评价;
(五)要求病历书写质控理念的转变
1、终末质控向环节质控转变;
2、事后控制向预先控制转变 ;
3、单一病历评价向类别/组病例评价转变 ;
4、由书写、格式质量向内涵质量转变 要求注重及时性、完整性、合法性,防止“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六)病历书写质控职能的转变
1、病历中存在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的错误: ○1及时性:未按规定时限完成; ○2病历资料不完整;
○3记录不规范:有医嘱无记录,记录不准确; ○4知情同意书缺失或不规范。
2、对病案质控进行原因分析 ○1缺乏认识; ○2病历书写能力不够; ○3犯错误成本低; ○4科室重视不够; ○5质控措施不到位。
3、解决问题的质控关键点
(1)重点监控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医疗服务的链接部,如科室间会诊、跨科室的诊断治疗等。
(2)加大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科室、不同人群,制订不同的培训计
划,改进培训方式。
(3)完善院科两级病历质控管理体系。(4)改变奖惩机制。
4、制定实施方案
(1)检查标准化:病历表格形式统一规范,减少系统误差,培训检查人员,使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量化,具有可比性;
(2)检查制度化:考核方式方法形成规范的制度,包括结果公示、奖惩措施、结果反馈、持续改进措施及病历质控工作的阶段总结和计划等;
(3)将病历书写质量作为评价科室、个人医疗工作质量的指标。
5、落实方案,加强监控
(1)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2)进行整改,包括质控方案的修正、科室自我纠正;(3)实施和持续改进。
二、病历书写质控的流程管理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建立三级病历质量管理体系。第一级:科室二线医生负责本小组病历质量全面管理。第二级:各科室科主任对本科室病历质控质量负责。第三级: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由主任指定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病历质控。
(二)明确各级质控组织的职能
科室二线医生对本小组所有病历进行考核、纠错、修改、订正。科主任负责所有出科病历的质量审查签字。
本院病历书写质控负责人对各科5%的运行病历进行跟踪考核,对全部死亡病历及出院病历的20%进行系统、完整的考核,对所有出院病历的外在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三)明确病历质控内容及标准
按照选定项目、分配分值、量化内容、确立标准、制定方法的原则进行。
1、明确检查标准的法律依据
○1《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民法—侵权责任法》;
2、把握检查的重点和难点
○1检查重点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如三级查房、会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制度;
○2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活动规范情况
○3各种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的文字记录。
3、立足工作实际和管理标准确定本院质控标准。
(四)明确评价奖惩措施 ○1病历分级标准; ○2病历奖惩标准; ○3病历评比结果公示。
(五)及时与科室进行反馈是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保障
1、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馈表,内容包括检查数、科室排名、平均分、每份病历缺陷内容,奖惩金额数等。
2、每月有整改报告及措施。
(六)门诊病历(含处方、医技检查申请单)由医院统一考核。
住院病历按要求三级考核。
住院病历中护理部分、门诊医嘱执行由护理部统一考核。
各医技科室的报告质量纳入考核范围。
2.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篇二
1 应用电子病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
编写病理时不认真检查、修改, 这是电子病历应用中存在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套用电子病历模板编写病历时不能根据患者的体征、病情, 认真地重新修改编写原有病历模板, 甚至是显而易见的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造成对病灶部位的描述张冠李戴、钱厚不分、左右上分, 上下不分;在性别上男女不分;在年龄上老幼不分等现象。
1.2 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
有的病历从整体来看, 及看不出经治医生对患者疾病的独立的分析和见解, 对整个诊断治疗过程缺乏有序性、逻辑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差, 医疗文书前后描述不一致;诊断、鉴别诊断模糊, 修正诊断的一句不充分、不具体、不完整;疾病描述东扯西拉、层次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疾病诊断抓不住重点、分不清重点、找不准疑点;诊断名臣不规范, 依据不充分, 体格检查不仔细、不全面、不完整。
1.3 缺乏职业道德
表现在重大手术没有术前陶坤记录和小结或病人本来还未作手术, 但已提前写好了手术小结;不及时查房, 不按规定及时记录病情和和治疗情况, 而是在凭空捏造中追加和补写记录;不同病人的体格检查记录中, 各个部位体征的描述是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病程记录十分简单, 多为流水账式或应付差事式, 有的甚至长十几天不写病程记录;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不能在病历中加实反映;不积极组织死亡病例讨论, 分析死亡原因, 独自杜撰"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等。
1.4 缺乏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病案作为法律依据文件被社会广泛应用, 无论对医疗纠纷取证、公检法立案调查取证、交通事故取证、社会医疗保险取证等, 还是在健康保险、司法取证等涉法时间的发生, 将会使自己处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甚至因触犯刑法而受到珐琅彩的制裁。
2 提高病历的质量的对策
2.1 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
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病历档案质量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宣传教育增强医务工作人员对病历档案质量的意识, 把病案质量工作作为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来抓。在高科技的年代里, 为电子病历书写便利、各种检查结果的查询、规范书写格式和电子表格的填写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给医务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水业务水平。
2.2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控制机制, 是保证电子病历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建立电子病历质量四级控制网络, 即由医护人员、科室领导或资深专家、专职质控人员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 把设计电子病历应用中的各个科室、各类人员、各个环节严格地采取适时自控、互控的多层质量控制检查机制:经治医生按病历质量要求, 及时自查自纠病历质量;科主任或上级医生及时审查把关, 使整个病历录入编写流程中实施适时监控防范,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纠正, 将不合格的病历控制在病历的形成过程之中;专管质量控制的人员, 重点检查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人和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只能部门的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 如发现问题, 可将病历及时退回;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责权一致、协调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形成一个紧紧围绕电子病历质量、各部门密切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的管理监控体系, 以确保各项记录编写录入的准确性、真实性、系统和完整性。
2.3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医务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院与社会、经济、法律和道德等方面的关系更加密切,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比任何时候都高。医务人员要处处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放在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病案质量方面, 做到强化质量意识, 树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不断提高医德修养水平和对病人医疗券、生命健康权的认识, 自觉地克服和纠正道德缺陷、违章违规的行为, 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以德行医, 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2.4 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全体人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应用知识的同时, 应对他们进行责任心的教育, 使其树立起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知识、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通过严格、系统的岗前培训, 使相关的人员熟练掌握电子病历书写质量要求, 掌握相关各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熟悉与之相关的操作规程、制度, 才能提高电子病历质量, 并做到的所有人员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
总之, 电子病历在实施过程中, 对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要由医院各个相关办公室负责进行检查和监督, 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业务水平及电脑应用水平, 以实际行动大力推动电子并按的全面发展及应用, 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电子病历是现代医院病历管理的发展趋势, 势在必行。软件的开发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医疗保险部门等共同完成, 制定统一的电子病历管理闺房合同已的软件标准, 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同时, 应及时更新管理制度, 确保电子病历的信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法性。
关键词:电子病历,应由,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华才, 时玉凤, 等.电子病历应用质量缺陷剖析.医学信息, 2002, 15 (2) .
[2]赵燕燕, 周华, 葛茂军.电子病历利与弊的探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22 (3) .
[3]李国虎.电子病历应用中的认识.科技信息, 2008.05.
3.持续质量改进,巩固二甲评定成果 篇三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35-01
“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在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的同时,如何提高护理学科管理水平,强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进一步提升护士素质,巩固二甲评定成果已是护理部管理人员应充分思考的问题。要取得良好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育护士充分认识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和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士临床服务能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在二甲评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改进不足,完善体制,丰富实践,再接再厉巩固二甲评定成果。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健全规范完善护理体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护理发展来适应医学模式或医学技术的转换,重点放在护士整体调配及素质培养上,以三基培训、技能训练和专科培训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具体方法:对本院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梳理,除学历以外,重点放在实际工作能力考察,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批分期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对应性考核,并作好预期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定标准、定结果等管理方案,以达到培训效果有效。
3、规范管理机制: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稳定护士队伍,推动护理管理机制,并不断改革创新树立护士当家作主思想,调动护士积极性,灌注护士遵纪守法的法制理念,培养推进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范操作流程,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落实护士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做好全程服务。
4、坚持改善护理服务:坚持以改善护理服务为宗旨,以提高丰富护理内容为内涵,拓展护理领域为重点,作好开展四个一样、七声服务和八做到及慎独修养提高。四个一样是:对农村和城市患者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工作一个样,白班与晚夜班工作一个样。七声服务是:患者来时有迎声,患者问话时有答声,答话时有笑声,病人走时有送声,进行治疗时有称呼声,治疗合作完毕有谢声,操作失误时有道歉声。八做到是:接待时热情,治疗护理时主动,疼能时安抚,困难时帮扶,烦恼时分忧,快乐时分享,困惑时开导,对患者不嫌弃不放弃。慎独修养:独处工作时谨慎小心,不管有人无人严格要求自己。
5、认真贯彻落实护理工作,确保工作实效:通过二甲评定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理念和医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护理工作必须与医院诊疗及各系统工作密切配合,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对医院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及护理指标的完成,确保工作实效。不断改进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作好全年各项考评工作,重点抓好实效工作的落实,要求护士不讲虚话、不讲假话、不做表面工作,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好每一项工作。
6、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在完善医院各部门设岗的同时应作好重点专科护士的培养培训工作,争取每年均派出1—2名护士外出培养,并通过学习后回院自主培训,尽量为她们创造专科岗位的考核机会,争取取得专科培训资格合格证。对非专科护士应采取轮训、考核等提高方法,完善在职教育与提高。
7、强化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应完善對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无论是理论管理水平及操作技能均应处处领先走在护士前头。要求严格培训不断,理论结合实际及务实创新是培养与训练的前提。通过培训提高创建一支能管理,完善管理,管理好的护理管理队伍,方能带领全院护士不断进取。
4.终末病历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篇四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院病案的质量和水平,抽查我院2005.1-2007年9月期间全院11个临床科室的出院病历1305份,根据全区通用的《病历书写规范》及《住院病历质量评审标准》,按照我院的“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定,总分大于等于90份为甲级,大于等于75分小于90分为乙级,小于75分为丙级。着重在三级查房制度的执行情况,病程记录的及时性,知情同意书及“三合理”执行情况方面审查。甲级病历率95.1%,乙级病历70份,丙级病历8份。
一:存在的主要缺陷:
1.首页,眉栏填写不全,有空缺900例,占84%;
2.既往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输血史有缺项或书写不全100例,占9%; 3.首次病程记录缺鉴别诊断96例,占9%; 4.体格检查漏项或记录不全40例,占3%; 5.缺补充诊断38例,占3%;
6.知情同意书方面:缺有创检查(治疗),输血,手术,麻醉同意书或不完善或缺患方及医师签字35例占3%;
7.三级查房不完善21例,占1%;
8.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20例,占1%; 9.缺抢救记录,阶段小结,会诊记录,交接班记录或不完善等16例,占0.9%; 10.缺实验室检查评估16例,占0.9%; 11.不合理用药14例,占0.7%;
12.运用术语不规范,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诊断使用“冠心病”“慢支炎”“化扁”“高血压”等9例,占0.5%)。二:对病历质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2.1对病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薄弱,病历既是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分析及判断,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缺陷病历反映住院医师对病历书写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还存在着重视临床治疗,轻病历书写的倾向,未认识到病历作为法律依据的重要作用。如个别医生在病程记录中,往往只记录患者症状,抄写检查结果,而对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报告及临床病情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检查结果不进行评估,既看不出辅助检查对诊断的帮助,又反映不出对治疗结果的评价,使辅助检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部分医生在病历首页,眉栏等填写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显然是工作粗犷所致;
2.2相关记录不够全面。从对死亡病历讨论,三级查房,抢救记录,会诊记录,交接班激励及阶段小结6想记录抽查情况看,均存在缺失或内容缺陷。
2.3责任心不强。个别医务人员责任性不够强,表现在询问病史不够详细,或遗漏主要病史,查体不认真;在对患者诊治过程中,观察病情不够仔细等情况。在抽查的死亡病历中,有部分只下病重医嘱,表明病情轻重程度判断不够和观察病情不够仔细。2.4医生知识面和经验不足。个别医生知识面过于专科化,对判断本系统以外的疾病的症状,体征,经验不足,有时不能及时,正确的予以诊断和治疗。
2.5住院医师缺乏基础训练,由于种种原因,医师对《病历书写规范》内容未完全掌握,加之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和工作量较大,书写病历可能存在急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历书写质量。
2.6个别科室二级质控网未完全发挥质控职能,在病历形成的环节质控中未做到层层把关。三:改进措施
3.1要求各临床科室主任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重视病历书写质量,严格按照要求书写病历。
5.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篇五
改进护理质量自控方法 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护理质量;自我控制;改革
医院护理作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如何提高质量管理监控、防范差错发生、遵 0规范、制度足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持续护理质封控制(以下简称质控)是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护理纠纷的疆要方法雨1措施。正确的质量控制方法是质量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护理质量高低的直接责任者,既是检查肯又是被检查者,只有强化r护十质量控制意识,才能调动他们主动质最控制的积极性。在护理质量自我控制中我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存某 环节上还存在问题,不能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使护土在质控小念度不端正,敷衍了事,应付造假,虽然每月组织讨论,但大家碍于脸面,涉及他人的问题吱吱唔晤,无法体现质量持续改进。针对以上情形,我科对护理质挝控制管理进行改革,一年来效果碌着。l 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
1.1.1 室质控结构体系改革 2008年,质控分为5组:安全组、文书组、消毒隔离组、基础护理组、病房管理组,组长下没组员。质控工作职责为科内制订的总职责,不明确。2009年1月开始,质控]-作注重细节管理,由5组细化为10个管理小组,注重细 管理,包括安全管理,院感铃理,基础护理,特I级护理管理,物品管理,药品管理,环境管理,健康教育管理,压疮与跌倒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管理,新护士培训及抢救仪器设施管理,医院必备各种本的管理、教学管理。制订各项质控职责,分T 明确、责任到人。每周护士长参与两项内容质控。
1.1.2 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控方法改革 2008年文书管理方面,体温单、医嘱单、重症护理记录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出入量单5项南5人每人承担l项,汇总各项合格率,体现不了一份完整病历的合格率。科内45名病人,每月月底送病历前查m的问题涉及多名质控护士。
2009年我科采用-一份完整病历一人承担质控检查的整体质控方法,责任明确,由9人参与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控,每人5份病历,每周1次进行质控检l奁,查m问题用红笔注明姓名、病历号、住院号,并在护理质控实施记录中用红笔描述。未查题的病历用蓝笔记录住院号、床号、姓名.红监对比使护士对问题所在能一日了然,这样质控便于计算? 份完整痫历的合格率使全科i¨院病历达标率两年比较效果显着。1.3 护理质控效果评价形式改革 2008年我科采片J每月最后1周周五15:OO开质控讨论会,大家由自己休息的时间开会怨声载道,而且讨论结果不容乐观,分析问题极少,没有体现下月质量控制重点,原因是大家坐一起难以开。2009年我科建立护理质控留言本,采用留言形式,并且对留言内容,护士长按轻重总结后,提 问题及改进措施,能解决的科内解决,科内无条件解决的及时上报医院。并埘护月存在的作问题一点评,属于个性化的,贞令签字后改正;护士质控内容中共性问题和重点 题、近期工作、上月改进措施跟踪和需要医院解决的问题,列为F月质控重点。大家认真阅读并签字认可。有疑问时找护士K沟通。这样保证了护:{=的休息时间,而且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能够一日了然,便于改进。
每季度针对医院质控小组提 的反馈意见,我科组织全科护士开会,针对一季度现的质鲢问题、提 的整改意见、护十长考核结果,展开讨论和效果评价,各抒已见.注重细节,容易的问题迅速解决.对经常返的问题,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者从根本上分析原因,责成专人负责,限期改。
1.2 方法按我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文书书巧臆得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合格,院病历合格率均大干95,但存质控检查病历时仍存在不足之处,常见不足之处有:测单绘制不完整、体重的测量每周1次不到位、护理记录单、测单及病历首页过敏史不一致、入量漏记或计算有误、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未签亨、皮试无结果或未写批、记求有涂改等。2 结果
我科自2009年1月改进护理质量自控体系后,质量控制得到明显改善,病历由原来的体温单的规范率、医嘱单的规范葺墨汇总后算平均值为l份病历的规范率.改进后为前真实地反映1份完整病历的规范率。对2008年1月 2008年8月与2009年1月 2009年8月 院病历不规范牢统计后,进行同期比较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l,说明改进护理质量自我控制方法后,院病历不规范率较}:年明显降低,说明改进护理质量自我控制方法后,各项目不规范情况明显减少;护士由原来分组管理、互柑依靠,改为人人管理,负责到底的形式,每月护理部对各科进行素质考核排名,对去年与今年排名进行比较,我科排名普遍提前,真体现r质量改进。减轻了护士由于路途远,不愿意利用休息时间开会的负担,使护心情舒畅。3 讨论
实施护士质量臼控改进后,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体温单、医嘱单、重症护理单、一般护理记录单记录质量得到硅着提商-使质控人员在检查病历时,体温单错误找责任人.医嘱单错误找另外责任人,所以宁愿岛己改,也不愿息找HJ事人,出错人知道自己错存何处,长期下去养成不良习惯。目前我科每人杏5份病历,这样质控起来.准管几床一看便知.利于寻找责任人,及时改正错误,使管理lr作有的放矢,起到了促进作用。
3.1 发挥护士自控的能动性,增强护士责任心杯准和规章制度再好,护能动性不发挥,一切都不能 到落实。同前,护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护理人员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l2,自己按制定内容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在质控自控体系过程中,每位护士都是质控成员,年轻护士也人人参与,存质控中发现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今后的丁作中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无形中增多了新护士学习的机会,增强了护士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了护理质控最终目的。
3.2 增强护士慎独意识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无人监管,没有舆论影响,仍能坚持道德信念,谨慎从事,坚持原则,不做任何违反原则和规范的事。在质量白控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能利用下班时问或工作闲余时间主动自查,增强了慎独意识。3.3 提高了护:的管理水平当前护理人员。作量大于医嘱完成.书 及时,病房不整理,物品、药品放置不规范,消毒隔离做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整体护理,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特别足年轻护_卜大多只知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极少参与科室的管理作,通过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增强了年轻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为护理队伍储备了管理人才。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护理质量是护理T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医院质量控制常抓不懈的问题。护理质量控制是确保优质护理质最、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
6.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六
1、护理管理组织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
(2)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3)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4)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
(2)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同工同酬。
(3)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
(4)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
(5)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3、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础 1 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临床护理管理
(1)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2)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措施到位。
(3)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
(4)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
(5)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6)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
(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
(1)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
(2)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净化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
(3)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
(4)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5)保障呼吸机使用、管路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
(6)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7、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
(1)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2)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7.持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探讨 篇七
高校的正常运行与稳健发展离不开“经济”, 离不开收收支支。“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将一定期间内 (通常为一年) 学校要做的事按计划、有步骤地配置以相应的经费保障, 并对经费使用的进度、经费使用的效益效果进行跟踪监督检查评价, 就是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也是高校筹钱、花钱与做事的有机融合。研究作为高校财经管理核心的预算管理, 如何以货币形式准确表达学校的全面运行计划, 如何将校内的作业责任层层分解到个人并敦促个人为其业绩负责, 如何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 对促进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高校预算管理实务出发, 分析归纳高校预算管理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 以“做事”与“筹钱、花钱”的有机融合为切入点与视角, 重新诠释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持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 预算收支计划是做事计划的具体落实。
学校要做事, 必须先要心中有数, 然后看是否能筹到钱。有钱才能办事, 先要有做事的规划及计划, 然后有收入计划, 再有支出计划。先算后花, 将做事计划具体落实。
2. 预算管理是单位做事、筹钱、花钱规范管理的牛鼻子。
学校要稳健发展, 必须遵纪守法, 做事、筹钱、花钱要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的规定。国家规定实行大收大支, 一切收支都要纳入预算, 还要符合政府采购、财政收支国库直接拨付的有关规定, 资金的筹集、使用过程、使用效益效果等要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特别是近年来, 不少高校的财政预算执行要接受人大全程跟踪监督, 这对高校经济运行、预算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通过收支预算体现学校预算年度内要做的事情, 预算一旦确定后, 严格执行并定期进行执行差异分析, 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便于以后年度通过预算编制与调整达到“做事”目标。抓住了预算管理这个牛鼻子, 高校的经济运行就能持续有序, 学校的资源配置才能更有效率。
3.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预算执行的效益性是学校各级负责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预算, 不仅仅是财务预算, 更不仅仅是财务做的预算, 而是高校各院系、各部门当家人共同做的预算。预算管理, 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 而更是各单位、各部门当家人的管理工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结果的效益效果性体现了各院系、各部门当家人当家理财做事的综合水平。
4. 加强预算管理是促进学校干部廉政建设的需要。
预算管理, 不外乎收支两个大的方面的约束。一是规范收入管理, 理清收入来源、渠道与计划金额, 防止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二是规范支出管理, 促进教育资源支出结构优化, 该保证的支出要充分保证, 不合理的支出坚决砍掉, 防止浪费, 聚合学校有限财力用到刀口上。预算约束, 是对干部约束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促进干部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及手段。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认识误区
1. 误解预算编制的起点不是“事”, 而是“钱”。
学校有些同志认为, 领导给多少钱, 我就干多少事, 没钱我就不做事。但是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 生存的前提条件是要“做事”, 在为社会、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产品与服务。高校及其所属院系、教学管理及教辅部门、管理及其他支持服务部门要生存、要可持续发展, 同样必须要“做事”。各院系及部门可根据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规划, 将要做的事情细化, 再辅以经费预算。在学校统筹安排确定预算后, 要做的“事”及要筹集的“钱”和要花费的“钱”才能有机融合起来。
有些同志编制经费预算“头戴三尺帽, 随时准备砍一刀”。资源使用部门与资源配置领导之间存在着“博弈”。但学校如果实施“事”的完成情况与“钱”的花费情况相结合的业绩考评, 将会减少这种“博弈”。
2. 误认为谁要来的钱谁做主。
一些专项项目负责人认为, 其要来的专项资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花在哪个方面都可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一级预算单位, 不管什么渠道什么资金来源, 其支出都要符合国家及高校的财经法规, 其收入来源、票据使用、支出比例、支出内容等都要符合有关规章制度。
3. 误会年底财务“催花钱”而不是“催办事”。
一般到11月至年末, 学校的一些部门可能会接到财务部门的电话, 要赶在12月30日前完成财政预算收支计划, 否则按照现行规定学校的财政拨款会被“归零”处理, 一些同志误认为财务部门这是在催着突击花钱。其实, 财务不是在“催花钱”, 而是在“催办事”。钱没有按计划花完, 除了有关部门厉行节约的因素外, 绝大多数是部门未能按期完成“做事”计划。如果因为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办事而使得财政拨款额度作废, 对学校而言, 也是一种损失。学校当年要办的事情未办好, 以后年度要办却不一定能得到财政资金资助。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也不排除存在着个别部门年末突击花钱现象, 这不仅说明该部门 (或该专项) 的预算编制计划与实际偏差较大, 还说明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未按计划办事, 未按规定接受预算约束。
三、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收入筹集、轻支出控制, 重项目投入、轻项目绩效评价。
创收、资金筹集因为直接关系到现金流入, 学校一般都非常重视, 但是学校支出的规模、支出的效益效果往往被忽视或轻视。学校预算编制一般遵循的是“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的原则, 收入确定后, 先保障人员经费及应付学校“开门七件事”的维护维持性的刚性支出, 若有余钱再用于学校发展性支出, 这种思路在预算管理实践中轻视了支出的有效控制。在高校的预算执行过程中, 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论证、项目预算执行的过程偏差分析、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尚有欠缺, 有待改进。
2. 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学校各部门的预算特别是各种资金来源的专项项目支出预算仍然存在真实性、准确性不够的现象。一些项目执行起来偏差较大, 甚至有的项目只是套用原项目名称, 而执行内容完全与预算不一样。有的项目, 实施招投标的标的甚至超过原预算的50%。专项项目预算追加、项目预算变更也未严格履行预算追加、预算变更的程序与手续。
3. 预算责任分解不及时。
有些专项是由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统筹管理, 其预算责任要层层分解到具体执行人员手中, 个别项目如果分解下达不及时, 造成当年专项预算不能当年完成。例如学科建设专项、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由院系或教学资源建设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经费预算额度确定后, 再进行相应的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评审, 预算执行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4. 非财政拨款专项缺乏预算控制。
除了财政预算由财务部门归口统一上报下达外, 高校内的其他资金来源的专项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拨入的、其他渠道申请得到的专项, 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明细、预算执行绩效相对于财政专项而言缺乏规范的管理。预算编制的上报、预算明细等事先并未在财务部门备案, 一笔资金到账, 财务人员不知道是主人是谁, 也不知道是什么项目的资金。好不容易找到“钱”的主人了, 由于没有预算支出明细, 财务无法按照预算控制其支出明细项目内容及金额。而专项在项目结题或结束时往往要接受审计检查与监督, 这时候再补预算明细, 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由于非财政拨款专项缺乏严格的预算控制, 项目预算管理不严, 项目执行绩效打折, 资金使用很不规范, 有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现象。
5. 预算编制质量、执行情况好坏与部门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绩效考评奖惩脱节。
高校所属的一些单位和部门是以单一经济指标方式约束激励的, 一些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的预算极其简单, 只有收、支、余三个大数, 没有相应的收支明细。并不是这些负责人胸无计划, 实际上, 收支明细都在这些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心里。预算越明细, 约束越严格, 如果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情况与单位或部门的绩效考评奖惩脱节, 预算编制主体不会将预算明细, 也不愿严格执行预算。
6. 专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待加强与深化。
对于校内的专项, 部分高校目前基本上没有绩效评价过程, 一些专项连简单的验收过程都没有, 单位花了钱, 却很少有书面验收合格的资料留存备查;另外, 对大额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未实施全面监督检查, 对小额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未实施抽查, 也未对专项的预算执行差异剖析原因。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和监督, 就不能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也不利于以后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四、持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1. 先事后钱, 明确预算编制依据。
事权决定财权, 学校和院系、职能部门根据目标、规划、计划、具体项目, 确定一年要做的具体的事情, 编制业务计划, 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预算将学校内部的作业责任分派到院系、职能部门及具体个人, 并让这些部门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能对其业绩负责。
2. 加强预算编制与管理的制度建设, 规范预算管理流程与责权划分。
高校应结合学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原有的预算管理、财务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并加强宣传;明确各所属单位、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角色、职责、权利;在预算流程控制上强化学校业务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的作用, 如设备更新、添置、维修预算先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把关, 对外投资预算由财务部门审核把关, 信息化建设预算由信息管理中心审核把关等等;在各业务部门或专项负责人进行各类专项预算编制申报时, 归口财务管理部门或预算管理办公室统一汇总上报, 至少要抄报财务部门一份备案;在预算审批中, 先进行“事”的审核再给予“钱”的配套, “事”的审核由学校各业务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初审;在不同资金来源的专项得到审批后, 要根据审批经费情况及时修改专项预算并在经费审批部门批准后及时抄送财务部门以便执行控制;年中“事”有变化时, 干“事”部门及时履行预算追加预算变更的程序与手续;发生实际预算执行差异由做“事”的部门进行原因分析。总之, 要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3. 实施和推进项目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干部考核奖励相结合。
理性经济人“不会做领导期望他做的事, 但会做考核他的事”。借鉴财政专项绩效评价办法与指标, 实施和推进高校不同资金来源专项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充分利用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作为核定各部门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优良的项目部门与项目负责人, 安排专项预算时优先考虑;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施和推进项目绩效评价, 将所办的“事”的绩效与所花的“钱”有机结合起来, 逐步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与机制。
4.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 完善预算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
对于高校的预算编制,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事先介入, 对预算编制的依据、预算编制的过程实施审计调查;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对预算执行结果特别是专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绩效审计。至少每年按照一定百分比对专项的绩效及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抽样审计, 以便加强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 完善学校预算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
5. 进行预算管理相关知识、技能、规定的培训, 提升预算参与者的管理水平。
由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财务部门每年根据国家及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要求, 对学校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预算联系人”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有关规定及知识技能培训, 提升单位或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水平。
高校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以及每个部门, 只要预算管理将筹钱、花钱与做事有机融合起来, 只要事权与财权及业绩考评有机结合, 预算管理将在学校的经济运行及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与效果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勇.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
[2]【.美】威廉.拉利主编, 王斌等译.预算管理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8.持续改进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院前急救;服务质量调查员;访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
【中图分类号】R19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48-01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近一年来,我院通过服务质量调查员,对院前出诊接回的住院病人通过填写表格对服务对象进行随访,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总结服务缺失,了解病人需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和体会汇总如下。
l临床资料
1.1对象选择观察 对象为院前急救科在2011年6月一2011年12月间出车接回中的转入院患者1351人,其中家属在现场配合急救的1271人,未在现场80人,80人中昏迷13人,死亡4人,其余人员均能够描述或填写。对1347名患者和家属进行访视。
1.2方法
1.2.1 出诊模式。我院的院前急救科有六个急救团队,每个急救团队由一名医生、护士和司机相对固定成员组成,承担院前急救病人的治疗和转运。我院的做法是,接到急救出诊电话,车一出发由院前急救组长(由医生担任)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让对方在醒目的地方等待,另外问清病情,告诉病人家属的简单处理办法,为急救争取时间。到了现场,根据病人病情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病人上车后,根据病人的病情与院内取得联系,做好院内接诊的各项准备。
1.2.2工作模式。由我院院前急救科为独立科室,由六个急救小组组成,每个小组医护士相对固定。同时院前急救科副主任又兼任分管医德医风办公室主任,旗下有四名专职服务质量调查员。每月会固定一名服务质量调查员承担对院前急救科的服务质量跟踪调查。每天通过出车情况,提取经院前急救后转入住院的病人姓名、联系方式,到相应科室进行访视,对门诊治疗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
1.2.3访视内容。询问病人的病情和最終诊断;了解病人对急救服务全过程的满意度,包括反应速度、抢救水平、服务态度、部门衔接、急救绿色通道等;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2.4填写方式。由病人或家属填写,不方便的患者口述由质量调查员调查填写,访视时不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采用聊天方式询问并填写,完成后立即收回。本研究共发出问卷1347份,回收有效问卷13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总体情况 急救随访小组工作运行以来,共随访1347个院前急救病人,满意1298人次,不满意49人次,总满意度为96.4%。患者对急救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中,服务态度不好7例(14.3%),沟通技巧欠缺6例(12.2%),医疗处置不及时4例(8.2%),医护操作不熟练6例(12.2%),急救人员未协助抬患者9例(18.4%),医务人员未行任何处置4例(8.2%),等候时间长6例(12.2%),收费异议7例(14.3%)。
2.2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通过密切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急救的主动性和依从性。促进了医护师的主动服务意识,出诊人员充满体贴的关爱护理,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了情绪,从而更信任医务人员,更全面反映病情,积极配合急救。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和病情变化,为入院后诊断、治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2.3存在问题的处理 查找出急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科室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存在问题的当班出诊小组进行反馈,并在科务会上进行分析,员工的急救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进一步加强,确保了医疗安全。
2.4对急救工作的建议在随访中,许多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1)建议取消在急诊缴费,对出诊收取的费用,可否记到住院费用里。(2)建议配备担架工,以解决搬抬患者的问题,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2.5通过随访化解抱怨随访人员发现,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小组抱怨的情况很多是由于对出诊流程不太了解,患者和家属认为等候时间长的原因,耐心细致地解释,使病人了解一些出诊流程的细节,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也会耐心听取意见,并给予安慰与道歉,消除患者的怨气。
3讨论
医生对急救患者进行床边回访,和主治医生进行病情探讨,了解急救后住院进一步抢救情况和最终诊断,使急救医生可以掌握各类突发急症本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可以对比急救的初步诊断,分析研究各路径的内容、程序、实施效果,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质量控制路径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对各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更能准确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质量调查员以聊天的方式患者征求意见和建议,患者和家属更能够客观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管理者可以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服务[2]。科室强调员工换位思考,把每一位急救的患者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来看,就会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就是命令。坚定了员工做好急救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约束了员工的行为规范,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满意度,确保了医疗安全,开展服务调查访视工作比电话随访更真实,更易让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对提高急救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9.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九
(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30
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
(一)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六)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七)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八)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九)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十)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15、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1)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2)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3)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
(4)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36、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
3、主管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率100%。
4.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
(1)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4
1.急诊科为一级临床科室,必备内、外、儿专业;
2.急诊科固定人员≥75%;应具有执业注册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
(查急诊各科排班表,缺一个必备专业,扣2分;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3、医护人员定期技能再培训,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4、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5.查人事科资料和急诊排班,急诊科固定人员<75%,扣1分;发现资格不符医护人员独立从事急诊工作,1人扣1分。
(2)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急诊留观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 6
1.制订明确的急诊抢救工作制度和急诊抢救预案,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贯彻首诊负责制,急诊科医师根据入院标准决定病人留观或住院,病区应妥善安排,不得推诿;
2.急诊科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门的出入门,急诊门前车道通畅;(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剂科等实行7×24小时服务; 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医疗区和支持区(医技与药房)紧邻;急诊科有完善的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
3.设置急诊收费窗口、诊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治疗室、手术(清创)室,各区域标志醒目;观察床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的3%,手术床≥1张;
4.设置急诊药房,提供24小时服务,保证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因患者紧急、特殊需求而急诊药房未备药品,院内应保证1小时内到位,院外应12小时到位,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备查);
5.检验、放射、CT、超声、输血等医技部门为急诊科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并有优先规定,满足急诊工作需要;
6.急诊留观病人不得超过72小时;
7.危重病人收住院应有专车、专人护送。(1.急诊抢救工作制度及预案,缺1项扣2分;现场考核5位急诊工作人员对制度与预案的知晓程度,1人不合格扣1分;现场查看绿色通道不畅通,有推诿急诊病人的情况不得分;
2.急诊门前回车道不畅,扣1分;
3.急诊未设置必要的功能区,1项扣1分,各区域标志不醒目,扣1分;观察床设置少于核定床位的3%,扣1分;无手术床,扣1分;
4.急诊药房不能保证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需求扣1 分;
5.查排班表,检验、放射、CT、超声、输血等医技部门1个科室不能为急诊科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扣 2 分;
6.查急诊留观病人,超过72小时,1例扣 1 分;
7. 危重病人收住院没有专车、专人护送,发现1例扣1分。
(3)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 1.急诊会诊医师10分钟到位;急诊救护车10分钟出车;
2.危重病人抢救应有主治医师以上指导或主持;
3.抢救成功率≥80%。
1.实地抽查,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不能到位或资格不符合会诊医师要求,1人扣2分;未按会诊要求携带相应器械,扣1分;救护车出车超过10分钟扣2分;
2.危重抢救无主治医师以上指导或主持,1例扣 1分;
3.抢救成功率<80%,扣1分。
(4)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4 1.观察病历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书写;
2.抢救登记完善,各种抢救措施及时记录;
3.开展质量监控活动,确保医疗安全。
1.查5份观察病历的书写质量,记录不及时,每份扣 1分;记录不规范,每份扣 1分;
2.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完善1项扣1分;
3.查急诊质量管理记录,未开展质量监控扣1分、不完善扣1分。
(5)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7 1.急救设备齐全,并处于完好、应急备用状态,应有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洗胃机、吸引器、直接喉镜,本科有或院内能在30分钟内提供B型超声波仪,床边X光机服务;应备有产包、开胸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各种穿刺包及引流装置、导尿包、气管插管包、洗胃包等;
2.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操作:心肺复苏(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洗胃、除颤器、呼吸机应用、中心静脉压测定、气管插管等。
1.设备不齐全或处于非完好状态,1件不符合要求,扣2分;
2.现场考核医护人员各2人操作各种设备情况,1人不合格,扣2分。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重点)
(1.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5.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22、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重点)
1.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2.有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
3.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4、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
5、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23、医院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1.急诊科有根据预案制定的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
2.有大规模抢救登记与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措施。
24、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1.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3.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4.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因和处理方案。
5、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6、.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5).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6).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7)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6、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17、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18、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19、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20、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的工作流程。
21、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22、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23、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10.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方案 篇十
活动方案
为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配合浙江省第三轮等级医院检查,结合本院实际,在总结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2009-2012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部署,继续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创建“卫生强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快捷、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
三、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疗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管理院内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
成员:
四、活动内容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主要是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评估考核体系、质量信息报告检测预警体系、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和医疗风险保险体系为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院的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工作;设置完善的医疗业务管理科室,加强医务科建设,配齐配备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智能,强化科室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职责,发挥临床和医技科室质控员作用,健全医院三级质控网络,重点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进一步健全质量评估、考核体系
积极研究探索健全我院医疗质量评估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医院、科室管理评价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结合和考核方法,完善质量评估体系。
(三)、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质量信息报告、收集、分析和研判制度,及时发现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实行质量信息的反馈、通报制度,技术消除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检查,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时间检查,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建立有效的医疗安全预警系统。继续推行医院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依托各级各类质控中心和相关医疗协会、学会,通过人员培训、组织检查等方式,指导规范诊疗行为,加强钱质量培训,建立健全质量培训体系。
四个体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在完善自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其它体系的完善,同时完善医疗风险保险体系,实现我院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觉,确保医疗安全。
五、重点工作
持续质量改进应抓住重点,围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本周期活动期间重点开展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和管理。
(二)、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与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三)、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卫生部制定的****等*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和****等*个单病种的临床路径。
(四)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继续推进和落实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加强重点领域的质量控制管理,进一步开展“患者安全年”活动,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与技术规范,继续加大落实的力度。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1、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重点加强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梳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贯彻执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5、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贯彻执行《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完善急诊
服务流程,加强急诊管理,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五)贯彻实施《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完善和落实门诊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罚制度;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尤其是专家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并对专家门诊服务时间做出规定。积极探索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多种挂号服务形式,方便群众就医,改善门诊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重视基础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加强病情观察,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同时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护理服务和康复、健康指导。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努力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实施《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争取在三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七)建立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院内普通医务人员。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组织的基础上,为切实加强医院医疗质量日常监管,建立医疗治疗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八)继续开展各项医院评价工作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认真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的动态管理。加强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设备技术评估准入制度。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制订、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
1、贯彻落实。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督查指导。医院定期组织对各科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2012年1月—2012年12月)
活动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今后的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我院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我院事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泛动员,务求实效
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以质促建,动员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持续改进
11.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质量改进;外科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86-02
科技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浮躁,导致了许多质量问题的产生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逐渐地,人们开始关注质量问题,持续质量改进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持续质量改进( 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前提条件上形成的一种的更加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理论!现在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并且与实施前进行观察与对比,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这次实验的时间是采取的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其中2009-2010年是采取常规外科患者的管道护理措施的对照阶段;2011-2012年是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验阶段,在两个阶段各自抽取200例。200例实验阶段,100例男性,100例女性,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2士10.21)岁;1~5条停留管道,平均(3.02士0.51)条;其中101例泌尿系手术,有49例甲状腺手术,有50例乳腺手术。200例对照阶段110例男性,90例女性,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2.51士10.95)岁; 1~5条停留管道,平均(3.13士0.39 )条;有108例泌尿系手术,有40例甲状腺手术,有52例乳腺手术。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病患都被排除在外,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见(P> 0.05 ),拥有可比性。
1.2 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1 查找问题在外科手术中,会有很多意外与问题发生,而经过查找与探讨发生的原因,发现绝大多数的质量都呈现着问题,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办法。
1.2.2 增强管理意识意识能够影响人们的行动,因此在开展持续质量的过程中应当树立良好的意识。良好的意识可以培养一个人优秀的性格,从而提高质量与效率。
1.2.3 制定标准化的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质量与效率改进与提高,就要制定必定的法律法规,要依照规矩行事。标准化的制度可以让工作顺利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1.2.4 编订应急处理的措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古人又说要及时准确的改正错误。在外科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错误,我们要能在错误发生后能够及时准确地改正,因此我们要准备好应急措施,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和改善大众形象。在问题
1.2.5 成绩评比依照目标与计划,在持续质量改进到一定时间时,对参与人员成绩进行评比。有了对比,才有竞争,有了竞争才有动力。成绩评比能督促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效率与质量。
1.2.6 数据统计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把各个项目的数目进行统计,方便后面进行比较,更加显著的得出结论。
2.结果
实验阶段降低了病患出现管道脱落、管道折叠等现象的概率,和对照组病患相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见(P< 0.05 )。同时实验组病患减低了焦虑感受,是(46.52士7.88 )分,比对照组病患少得多,差别有统计学意见(P< 0.05 ),如下表:
通过实验证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使得实验的病人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同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了质量的管理,使得手术医生和护士树立了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了对风险的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外科的手术质量与效率。
3.讨论
以持续质量改进在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实验证明发现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效率和医疗的质量,减少了许多的医疗纠纷和矛盾,为更多的患者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使得医护人员与病患家属能够更加愉快的相处与合作。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得质量管理逐渐走上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轨道。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外科的质量管理,有利于增强每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另外人人参与,严格把关,大大地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和考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使得外科中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增进了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持续质量改进渐渐地创造了关注过程以及实效的质量理念和文化,而且督促着持续质量改进的在外科中的应用和改进。本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外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值得推广与普及的。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 4(2): 40.
[2]姚智萍、许月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4 3 ( 6) : 412.
【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推荐阅读:
医院病历质量考核方案06-18
优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06-09
医护质量持续改进记录10-20
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措施10-18
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方案07-22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06-23
新建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8-11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记录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