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

2024-07-12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10篇)

1.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 篇一

实习报告

灵山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灵山洞又称“灵山幻境”,为竖井式石灰岩分层溶洞,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 著称,洞内高大深邃,空阔显奇,回环交叠。令人瞩目的天柱峰高24.5米,直径6米,占地面积12平方米,12人难以围抱,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溶洞石笋。近50米长的天梯石栈构成洞中登山的情趣,在国内众多容洞景观中实属罕见。

仙桥洞即为“仙桥别境” 距离灵山洞280米处,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地势险要,游览时要上下18次,绕过36个弯,充满探险趣味,扣人心弦。在灵山幻境与仙桥别境之间,还有面容慈祥、背蓝天白云的“灵山大佛”,有20宇组巨大的乐器造型,自成一条“鼓乐之路”。当您穿越这条山顶游步道时,会感到灵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也有一片温馨。

另外,更有尚未开放的天然山地大坞盆地。它四面环山,环境幽静,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被誉为西湖边的“世外桃源”,全国十大名茶的“九曲红梅茶” 就产于此地。

灵山景区集天下溶洞景观于一身,融“风、水、云、瀑” 于一体,堪称“西湖第一洞天”,如诗如画的石景,天然的生态环境,定能使你流连忘返。

灵山洞主洞厅高达100余米,另有小洞室100多个,分为上下两个大洞体、四层洞厅,洞道全长约400米。洞内石笋高耸,石瀑飞泻,石钟乳触目皆是。其中,居下洞中央的 “天柱峰”大石笋,高24.5米,直径5~s米,气势恢宏,是浙江已发现溶洞中的大石笋之冠。

通过采集杭州灵山洞中更新世形成的钟乳石样品,对不同纹圈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测定,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利用不混溶气-水包裹体中最大密度判别和计算方法确定六个纹圈中精确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根据气-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热力学方法,计算出 CO_2成分浓度和古地下水中 pH 值及钟乳石样品形成过程中的 CaCO_3饱和度等。揭示了杭州地区更新纪古环境演化规律

10110122吴梦生

2011/11/24

2.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 篇二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为了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所开展的一项地质勘测、调查、研究工作。具体的地质勘察内容包括有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建筑材料等等。而在这诸多的地质勘察内容中,又以水文地质的勘察最为重要,由于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特性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与稳定性,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提高对各类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

2 工程地质水文评价内容

通过对我国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工程地质的水文评价内容:

①地下水状态的评价。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进行勘察,在对勘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人为活动时,对地下水的、岩土体、建筑物等带来的反作用。②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价。在对地下状态评价后,结合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评价地下水可能对岩土体与建筑物带来的影响,并预测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机率。③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在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各类需求的综合考虑下,对实际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与分析,最终查明水文地质问题,并准备建筑物地基选型所需要的各类水文地质资料,以供其参考所用。④需要着重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总结。在了解地下水对土岩工程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再从岩土工程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并对这些需要着重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总结。例如,若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时,评价与计算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若将强风化岩、软质岩石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时,评价地下水活动对软质岩石、强风化岩造成的胀缩、崩解或软化影响;评价地下水活动时,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建筑物基础的腐蚀作用等。

3 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理性质与测试

3.1 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理性质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多是比较重视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却忽略了对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但是,了解岩土水理性质,对促进岩土工程的顺利建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而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理性质主要是指岩土与地下水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性质,若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赋存方式不同,或是岩土的类型不同,则所呈现的岩土水理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3.2 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

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的测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给水性测试。岩土的给水性质主要是指岩水当中所保持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出一定数量的现象。此水理性质可采用给水度进行测试,给水度=岩土给出水量:岩土体积,而给水度数值=容水度-持水度。②持水性测试。岩水水理性质中的持水性,主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岩土依靠毛细力与分子力,保持一定的液态水的一种能力。该水理性质则可用持水度米测试,持水度=受重力作用时岩土依旧能保持的水体积:岩土体积。③容水性测试。容水性主要是指岩土所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可采用容水度对岩土溶水性进行测试,容水度(特指岩土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岩土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岩土体积。④透水性测试。透水性指岩水能使水通过、下渗的一种性质,岩土的空隙多少与大小对岩土透水性起着主要的作用,透水性可利用常规的渗透系数法来测试如图1。

图1中,井底钻至不透水层称之为完整井,若井底未钻至不透水层则称为非完整井。于工程现场钻一中心抽水井,并于抽水井四周设若干个观测孔,方便观测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当地下水进入抽水井的流量与抽水量相等且维持稳定时,则可测读此时的单位时间抽水量,并于两个距离抽水井分别为r1与r2的观测孔处测量出水位h1与h2。针对非完整井,需先对抽水井中的水深进行测量,并确定降水影响半径R,而渗透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k-渗透系数;q-抽水量;ln-降水井数量为1个;r1、r2-观测孔;h1、h2-出水位。

4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4.1 地下水下降问题

地下水下降除了有长期干旱少雨的原因以外,大多数还是人为引起的,例如,大量的灌溉、采矿等人为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或是于河流上修建水库、筑坝等造成的下流地下水下降。当地下水下降严重时,不仅会导致地层的干裂,地面下沉等问题的发生,而会出现一些环境问题,最终对岩土体、建筑工程以及人类本身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位于北京桥水库流域出现的地下水下降问题,由于人为过度开挖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这已经使得该区域周围树木干枯,并且此山谷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容易发生闪电,从而发生过多次雷暴烧着干枯树木的现象,周围多个水井中也常年没有水源了。这种已经发生的地下水下降问题,不仅仅是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周边地区岩土工程的建造。

4.2 地下水上升问题

地下水出现上升现象,主要是因为气温变化、降雨量、人为灌溉、施工、总体岩性产状及水层结构等因素所引起的。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容易加剧土壤的沼泽化,且还严重腐蚀建筑物基础,并容易造成地下洞室充水、流砂、岩土体崩塌、山体滑坡、岩土结构软化、建筑物失稳等一系列问题。

4.3 地下水频繁升降问题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可见,地下水出现下降或上升现象时,都会给岩土工程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若是地下水上升、下降现象频繁发生时,也会带来恶劣的影响。由于地下水上升下降频繁的交替,将会导致土层中的胶结物流失,使得土层变松,其承载力逐渐下降;此外,地下水频繁升降还会导致膨胀性岩土不规律不断地出现不规律的膨胀收缩。当岩土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岩土膨胀收缩幅度越来越大时,则会对实际的岩土工程的施工顺利性造成严重影响,并容易出现建筑物被破坏、基础选择处理麻烦等问题。

4.4 地下水动力作用的问题

若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地下水不会产生较大的动力作用现象,其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但若是因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大幅运动时,则会产生很大的动力作用,当地下水不规律运动持续时,则会导致岩土层出现基坑、管涌流砂等问题,最终给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地下水频繁动力作用的现象,但因为前期没有进行仔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作用,造成了地基土强度的严重被破坏进而形成空洞,出现地表塌陷,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造成的恶劣影响。此外,该工程建设时,还因为地下水动力作用出现流砂问题,由于流砂问题造成大量土体的流动,导致地表塌陷建筑物地基被破坏,进而给施工顺利性与安全性带来很大的困难。

5 水文地质问题的加强对策

(1)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在岩土工程施工前期。必须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且要顾及到方方面面的勘察内容,以便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而具体的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应该包括有:地形地貌、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勘察。并于工程地质的勘察全过程中,充分地结合岩土工程的结构特点与要求,预测工程地质作用对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

(2)工程地质的勘察报告。工程地质的勘察报告起着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必须要重视勘察报告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尤其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报告,具体的报告内容必须要包括有岩土类型、岩土厚度、含水层埋深、含水层分布、静止水位、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以及涌水量等等。另外,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渗透系数、软化系数、给水度等也均应详尽。

(3)工程地质勘察措施。可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充分地应用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勘察等先进性勘察措施,以确实工程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与可靠性。

6 总结

重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控制,可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促进工程开展的顺利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相关的勘察人员必须要详细了解工程地质水文的评价内容,并做好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分析与测试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成军.浅谈水文地质勘察中预防措施及处理[J].城市建筑,2013,14(14):271.

3.简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篇三

[摘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在地质勘。文章本文指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地质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90-01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 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 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 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 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乐安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科技咨,[J]询导报,2007,(19)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篇四

作者: 学号: 专业:

实习时间:

实习路线: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展开写)[第一部分]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部分]介绍九乡的位置;九乡溶洞的的开发时间,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网上查)

[第三部分]详述岩溶地貌的形成条件,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 [第四部分] 1.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2.具体的处理措施:

3.岩溶地貌发育区常见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分析原因及水土保持方案

[第五部分]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实习时间: 2012年7月7日 实习路线:云南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 一、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它不仅构成沉积岩的重要宏观特征,而且还可据以恢复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一)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物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单位叫做层;层与层间常代表一个沉积条件的突变面,或代表一个侵蚀面。一个层的顶面或底面叫做层面。层面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波状起伏的。有的层很厚,有的层很薄,层厚可以反映在单位地质时间内沉积的速度。根据层厚可以分为:块状(层厚>100cm)、厚层(50—100cm)、中厚层(10—50cm)、薄层(1—10cm)、微层(页片层,0.1—1cm)等类型。在一套岩层中层的厚薄变化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频率。

根据层理的形态,可以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在一个层内的微细层理比较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称为水平层理。这种层理主要是在水动力条件微弱、平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多形成于闭塞海湾、较深的海、湖泊、潟湖、沼泽、河漫滩等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波状层理是微细层理呈波状起伏,但总的方向平行层面的层理。波状形态对称或不对称,规则或不规则,连续或断续这种层理主要是在较浅的湖泊、海湾、潟湖等处由于波浪的振荡作用形成的。单向水流对于河漫滩沉积也可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

如果层内的微细层理呈直线或曲线形状,并与层面斜交,则称斜层理(图4-9下部)。若各微细层理均向同一方向倾斜,可称单向斜层理(或简称斜层理),这种层理主要由河流形成。在河床上常常形成垂直于流水方向的砂垅,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砂垅逐渐向前移动,形成了斜层理。层理的倾向代表流水的方向。在湖滨、海滨三角洲中也有显著的斜层理。有时斜层理的倾斜方向互不一致,可称交错层理。在滨海浅海地带,由于海水运动方向反复不定,或在风成堆积中由于风向多变,都可形成交错层理。

上述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一般都反映海中或陆地上的浅水环境(风成者除外),因而可以据以恢复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

根据沉积物的颗粒粗细分异情况,可以分为递交层理(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速变层理是在一个层内颗粒由下向上由粗逐渐变细的层理。其中又有两种类型,如图4-11a,在下部没有细小颗粒,当水流速度和强度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常形成这种层理。如图4-11b,在由粗变细的颗粒中还夹杂着细小颗粒,在携带各种大小颗粒的浊流或悬浮流中常沉积形成这种层理,这种类型是最多的一种。块状层理是层内物质均匀或者没有分异现象、层理不很清楚的一种层理,这种层理常因沉积物快速堆积而成。

(二)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1.波痕 在现代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图4-12)。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波痕经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沉积岩中最常见的是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流水波痕形态不对称,波峰波谷均较圆滑,陡坡方向代表流水方向。浪成波痕对称性显著,波峰尖锐,波谷圆滑。这两种波痕都反映浅水(河流、海滨、湖滨等)沉积环境(因为波浪的作用只能达到一定深度)。但前者是在流

水条件下,而后者是在静水条件下形成的。在沙漠及湖海滨岸带砂丘沉积物中,还常见到风成波痕,此类波痕不对称的程度更高,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图4-13)。

波痕构造在岩层的纵剖面或横剖面上常与一定类型的斜层理相适应。如图4-14,为一种不对称波痕及其相关的斜层理构造块状示意图;从图4-10中亦可看出这种相应关系。

2.干裂 出现代河滩、湖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到多角形的裂纹,称为干裂,又称泥裂(图4-15)。在沉积岩层面上亦可见到干裂(图4-16),它是在沉积当时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干裂多见于泥岩、泥质砂岩中,在碳酸盐岩中亦偶有可见。干裂常指示海滨、河床、湖滨等浅水环境及阳光充足的干燥气候条件。

3.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 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盐类晶体的凹入印痕或凸起的晶体假象。其成因可能是多种的:例如在含盐度高、蒸发量大的咸水盆地沉积物中,常有石盐、石膏等晶体形成。由于成岩作用或后生作用,使沉积物失水、压缩、厚度减薄,而盐类晶体比泥质物质收缩小,因而突出于层面上,当新沉积物覆盖其上时,这凸出的晶体便嵌入上覆岩层,并在上覆岩层底面留下凹入的晶体印痕。还有一种情况,当泥质沉积物中有盐类晶体结晶出来,后来又被咸水所覆,使晶体溶解并留下其晶体外形的空洞,然后在其上又堆积了泥沙,这样上覆岩层的底面便有凸出的晶体假象嵌入下边的岩层之中。如在我国华北下寒武统馒头组页岩中,常见有食盐的晶体印痕和假象。这种层面构造常反映沉积当时的干燥环境。

4.雨痕 雨点降落在未固结的泥、砂质沉积物的表面,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凹坑,直径2—3mm(有时可达15mm),深约1—2mm,边缘稍高。这种构造有时可以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5.生物痕迹 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时所留下的足痕(脚印)、爬痕、虫孔等,后被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岩层中。常见的有恐龙足痕、动物爬痕、虫孔等。

(三)结核

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其形状有球状、椭球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其内部构造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其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甚至数米。其分布有的呈层状,有的顺层呈串珠状。根据成因,可以分为:

1.原生结核 指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质或化学成分,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的结核。如石灰岩中含有燧石结核,砂岩中含有铁结核,此外还有黄铁矿、菱铁矿、磷灰石等结核,现代海底有大量的铁锰结核。这种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图4-17A)。

2.后生结核 指岩石生成以后,含矿物质的溶液从层间淋滤渗入,围绕某些中心沉淀,或者与岩石中某些物质进行交代而成的结核。其特点是结核穿过层理(图4-17B)。黄土中的石灰结核属于后生结核。

由于风化作用,可以形成类似结核的团块,称为假结核。例如有些岩石被纵横裂隙分割成许多几何形状的小块,然后含氢氧化铁的溶液沿裂缝渗入,并溶解岩石,最后被分割的岩石小块变成被褐铁矿包围的假结核形状。

(四)生物遗迹构造

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确定沉积岩的形成时代,研究生物的演化规律,而且还可了解和恢复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 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1)岩层的产状:岩层即层状产出的岩石;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沉积岩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2)沉积岩产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走向(线)、倾向(线)、倾角)、直立岩层(3)沉积岩的常见构造形式:层状、生物化石、结核(层状构造最主要)

常见的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岩(集块、火山角砾、凝灰岩)、正常碎屑岩(砾石、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煤岩盐。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抑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对砾石的砾石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二、九乡的位置与开发时间

国际洞穴协会会员、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景区——九乡风景名胜区,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著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34公里,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九乡有溶洞之乡之称,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洞穴群落体系,现已发现的溶洞有90多个,还有一些新的溶洞被陆续开发出来。九乡溶洞的特点是雄、险、奇、秀。1989年9月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九乡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九乡风景区是独具特色的国际观光型喀斯特地质公园。是昆明旅游景点中一支奇葩。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

九乡风景区包括叠虹桥景区、大沙坝景区、阿路龙景区、明月湖景区(即柴石滩水库)、马蹄河景区,现已开发的叠虹桥风景区共十大景域。

①舒适快捷——峡谷旅游观光电梯

这是国内建造的第一部峡谷观光电梯,建成于2000年4月。建筑高度53米,电梯轨道42米,运行时速1米/秒。“大壑峡崖遮不住,悠忽降临绿水边”。登乘观光电梯,可舒适快捷地直入游览景点,免去300级台阶的攀爬之苦,同时节约了时间。

②清幽迷人——荫翠峡

有滇中第一幽峡的美誉,峡长1000米,可划船游览。两岸古崖苍苍,浓荫摇曳,一泓碧水,清幽迷人,如诗如画的景致使人流连忘返。许多诗人作家在荫翠峡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诗篇,荫翠峡又名情人谷。

③惊心动魄——惊魂峡

峡长700米,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为壮观的地下大峡谷。两岸刀劈斧削一般,峡底到洞顶将近百米,峡中最窄处仅只三四米宽,游人走过无不感到惊心动魄。

④地下广场——雄狮厅

雄狮大厅总面积15000平方米,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地下广场大厅,可容上万人在这里聚会,更为神奇的是,整个大厅顶部由一个完整的板块构成,板块上嵌有几个窝形的漩涡,整个顶部板块可谓天衣无缝。

⑤玲珑剔透——仙人洞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下风光特征,其中的钟乳石玲珑剔透,美妙绝伦,或依或偎,或坐或卧,宛如一群仙女,在此轻歌曼舞,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

⑥惊天动地——雌雄瀑

两条瀑布由三十多米高的崖上訇然而下,震耳欲聋。那雄浑壮丽的气势惊天动地,如同黄河倒悬一般。雌雄两条瀑布尤如两位浪漫的情侣难分难舍。使人产生许多联想,给客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⑦天地奇观——神田

神田景观奇伟壮丽,充满田园风味,为世界上罕见的一大奇观。神田,科学名为边石盆,在九乡则称为边石湖群,九乡的边石湖群以其独特和田体的博大,被国际洞穴专家誉为世界之最。

⑧浓郁风情——林荫寨

在深达100米的地下世界中,蕴藏着独特的彝家风情景观,密枝林、土司城堡等,反映了古彝先民们淳厚的民族风情特征。

⑨风吹石弯——地下倒石林

蝙蝠洞的特点是钟乳石倒悬垂挂,如同石林倒长一般。这些钟乳石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石体倾斜幅度大,不规则,细究起来,是因为空气流向不同而造成的。于是,在九乡,又添了一个风吹石弯的神奇景致。

⑩跨山过壑——九乡旅游索道

索道跨度近1000米,如一条飞虹,横跨于青山翠岭之间,游人可以领略到四季不同的九乡地表风光,可参观古人类遗址张口洞,跨越数万年的时空。

九乡溶洞群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九乡溶洞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包括区域喀斯特发育特征,组合景观类型,植被及动物群落,洞穴发育及分布特征,洞穴水文、气候、生物、矿物及景观;从张口洞发掘的实物及保留完整的地层剖面来考察,对于研究区域性数十万年以来的古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古动物演化,以及有人类生活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等;从人文科学方面来考察还有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科研课题。还有洞穴探险,洞穴疗养,教学,实习等多种综合性功能和价值,而科研价值远远高于观赏价值。

三、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

(1)地表喀斯特形态

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人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国广西省风光独特,岩溶作用是形成这天然屏风的主要原因。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 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四、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岩溶地貌发育区常见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分析原因及水土保持方案

1、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在岩溶地区,由于在地表覆盖层下游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稳定的,上覆土层还常因下不岩溶水的侵蚀而坍塌,形 成土洞。对于溶洞或者土洞分布密度很密、且溶洞或土洞的发育处在地下水交替最 积极的循环带内、洞径较大、顶板薄、并且裂隙发育,此地不宜选择为建筑场地 和地基。但是对于该场地虽有溶洞或土洞,但溶洞或土洞使早期形成的,已被第 四纪沉积物所充填,并已证明目前这些已不再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洞的顶板承 压性能,决定其作为地基。此外,石膏或岩盐溶洞地区不宜选择作为天然的地基。

2、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水坝时,库水常沿溶蚀裂缝、岩溶管道、溶洞、地下 暗河等产生渗漏,严重时可造成水库不能蓄水。如发现库有渗漏,可以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 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

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实习心得 从此次实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

5.基础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五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向兰青

年级: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师范三班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 指导老师:杨琰老师

《基础地质学》野外实习情况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

观察和分别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

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适应能力。加深对地

质知识的了解。

(1)学会观察地形图,包括比例尺,方位,并在实际中明确实习路线;

(2)肉眼观察各种岩石(主要是针对沉积岩),明确其主要特征,包括颜色,硬度,构造,结构,以及其他重要特征;(3)野外判别岩层产状三要素,即是走向,倾向,倾角;(4)掌握使用罗盘的方法,并用罗盘测定岩层产状三要素;带队老师;杨琰老师以及两位研究生

小组成员:王晓星,向兰青,林昱希,张莹,余春竹 实习人员和时间:

实习人员有12级师范三班全体学生以及老师,本次野外实习历时半天,即是2013年5月5日上午8点半至中午12点

实习地点:北碚嘉陵江

实习路线:北碚嘉陵江碚石至北温泉方向 实习工具:地形图、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盐酸

实习具体内容

实习任务;测岩石产状三要素,采集沉积岩矿物标本,完成实验报告,制作实习路线图。

实习过程:五月五日早上八点半,尽管天空下起绵绵细雨,到处是一片雾蒙蒙的世界,但是全班同学仍然带着雨具在学校五号门集合,老师把实习地图发给每个小组的组长,然后老师讲了一些关于此次实习的注意事项之后就带领全班同学浩浩荡荡地前往嘉陵江的方向。当我们到达实习的第一个地点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远远观看

了一下碚石,然后老师按照原定路线,依次带领我们观察了砂岩,泥岩,砾岩,角砾岩,介壳灰岩,并介绍了他们的主要特性,并要求我们用罗盘测出岩石的产状三要素,以及用地质锤采集岩石标本。

产状三要素的测量方法 :

(1)测走向: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极为所求的走向;

(2)测倾向: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失落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德尔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3)测倾角;将罗盘的长侧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的度数就是所求的倾角;

三要素的表示方法 :

(1)方位角表示法,一般只测记倾向和倾角:

如:SW205°∠25 °(也可以写为205 °∠25° 或205∠25)前面是倾向方位角,后面指倾角,即倾向为西南205 °,倾角为25 °。

(2)象限表示法,以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 °,一般测记走向、倾角和倾向象限。如N65 °W/25 °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 °,倾角为25 °,向南西倾斜;又如N30 °E/27 °SE,即走向北偏东30 °,倾向南东,倾角27 °。

岩石标本的具体介绍;(1)砂岩

表面呈淡红色,属于碎屑结构,层理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北碚的砂岩大多是长石石英砂岩。

(2)泥岩

表面呈暗红色,泥质结构,层理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其硬度比较小,指甲可以划刻.(3)砾岩

表面呈现淡黄色,碎屑结构,层理构造,由浑圆砾石胶组成,砾石硬度大,呈椭球状

(4)角砾岩

由带有菱角的砾组成,呈灰白色,碎屑结构,层理构造,硬度大

(5)介壳灰岩

表面呈灰白色,生物化学结构,层理构造,表面有贝壳状的花纹,硬度大

实习体会;

这是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可谓感触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并且天气也不太好,但是收获却是很多的。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所学的都是来自课本,但是这次实习却是亲自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靠这种方式,我想更能将知识理解透彻,并且掌握基本的野外实习技能,加深对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热爱以及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探索未来的自然之谜。

此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亲眼看到了沉积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形态,有的沉积岩的层理结构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老师的帮助和讲解下我也学会了不少,这也是值得高兴地。大伙都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有的人照相,有的照石头.,同时我也学会了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

6.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 篇六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复习大纲)

什么是水文学、什么是水文地质学

什么是水文现象

什么是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

流域、分水岭、非闭合流域、闭合流域

给水度μ,弹性释水系数μ*

什么是承压水、什么是潜水?二者特征对比说明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重现期,百年一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设计年径流量?

地下水中常见的主要阴离子和阳离子有哪些?

地下水中的“五毒”元素

地下水分类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流向井的稳定流,承压水的Q-S曲线,潜水的Q-S曲线特征

产流模式、净雨,雨损的概念

洪水的三要素

什么是地层层序律?

P-III型:不考配线法

地下水的总硬度与分类

等流时线法推算断面流量的基本原理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并以暴雨强度公式i

法求得A和n的过程。

给定地下水水质分析数据,计算当量,能够用库尔洛夫式表示其化学组成,水样定名。PMM

7.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 篇七

关键词:水文地质模型,矿坑涌水量,坎上铁矿

1 研究背景

河北省昌黎县坎上铁矿由于被强富水、厚度较大的第四系所覆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开发过程中可能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大水矿区”,被列为限制开采区,未能得到开发利用。

坎上铁矿2007年9月~2008年10月开展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通过物探、钻探、抽水试验等,满足了解限要求。2009年8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以冀国土资矿[2009]16号文同意将坎上铁矿“由规划限制开采区调整为允许开采区”。

前期工作初步查明了南矿段第四系底界即基岩埋深、基岩裂隙水的富水性及主要水文地质参数。但对于南矿段第四系第二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与基岩裂隙水的水力联系缺乏直接证据,南矿段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基础不够充分。

2009年10月初~2010年1月中旬,对坎上铁矿南矿段水文地质进行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南矿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取得了南矿段乃至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新认识,并在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模型及取得抽水试验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利用方案,重新预测了两个矿段联合开采条件下的矿坑涌水量。

2 研究区概况

坎上铁矿位于河北省滦县、昌黎两县交界处的昌黎县坎上村西4km的滦河左岸河漫滩上。坎上铁矿为鞍山式铁矿,铁矿层产于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产状向西陡倾。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段,两矿段矿体相距825m。,经地质详查,取得铁矿石资源量(332+333)4311.8万吨,属中型矿床。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由四个含水层和两个弱透水层构成。

3 水文地质条件的新认识

通过对坎上铁矿南矿段进行补充勘查,基本查明南矿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取得了以下新认识:

(1)矿区内不存在断层。

(2)南矿段第四系第一含水层与第二含水层之间存在稳定的粘性土层,该粘性土层在矿区及其周边连续分布,对于阻止强富水的第四系第一含水层孔隙水进入矿井至关重要。

(3)南矿段第四系第二含水层中等富水,第四系底部粘性土层分布不连续,与基岩裂隙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

(4)南矿段基岩渗透性与富水性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为弱富水,矿带中南部及其西侧附近地段达到中等富水。

4 矿区水文地质模型

4.1 矿区水文地质结构

4.1.1 第四系第一含水层

底界埋深45.0~57.1m,含水层总厚度29~49.11m,含水层主要岩性为较纯净的卵石、砾石、砾砂,其次为中砂、粗砂,卵石粒径一般2~5cm,最大10~27 cm。根据民井简易抽水试验结果,q=10.16~83.33L/s.m,K=144.57~770.26m/d,属于极强富水含水层。

4.1.2 第一弱透水层

该层分布连续、较稳定,底界埋深47.28~75.91m,矿区及周边不存在透水天窗。岩性为粉质粘土夹薄层浅黄色粉土或灰黑色淤泥质粘土,局部为泥包砾。厚度一般为2.0~20.41m。20个原状土样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层隔水性较好,垂向渗透系数0.00002-0.00417 m/d。

4.1.3 第四系第二含水层

底界埋深55.5-88.86m,厚度6.36-27.34m,见图1。含水层主要岩性为中等风化的砾砂、砾石层,其次为中等风化的中砂、粗砂、卵石。其中卵石粒径一般为2-7cm,最大可达7-10cm,小于第一含水层。长石颗粒风化,手捻成粉末状。根据抽水试验资料,q=0.011~1.07L/s.m,K=0.15~7.953m/d,属于弱-中等富水含水层。北矿段弱富水,南矿段中等富水。

4.1.4 第二弱透水层

由第四系底部粘性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层组成,底界埋深62.20~109.26m,厚度3.1-35.21m。第四系底部粘性土层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不稳定,局部缺失,透水性差,7个原状土样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垂向渗透系数0.0000087-0.01719 m/d。强风化带(含全风化)底界埋深62.20~109.26m,厚度3.10~24.90m。基岩强风化带透水性差,注水试验与抽水试验K=0.0074~0.078m/d。

4.1.5 风化裂隙水

基岩弱风化带底界埋深73.98~139.91m,厚度2.05~50.02mm。属于弱-中等富水含水层。8个孔的单孔稳定流三次降深抽水试验q=0.0081-0.263L/s.m,K=0.015-15.984m/d。北矿段弱富水,南矿段中等富水。

4.1.6 构造裂隙水

基岩破碎带总厚度2.0-50.67m。构造裂隙含水层属于弱富水-中等富水含水层,14个孔单孔稳定流三次降深抽水试验:s=5.28~99.81m,Q=1.419-25.668m3/h,q=0.005-0.344 L/s.m,K=0.038-3.315m/d。北矿段弱富水。南矿段在180m以上弱富水;180m以下在矿带中南部及其西侧附近地段达到中等富水,其它地段为弱富水。

在利用矿区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参考物探成果,并搜集了矿区周边钻孔资料基础上,编制了矿区含水层、弱透水层厚度及底板高程分布图。矿区典型水文地质横剖面见图1。矿区含水层特征见表1。

4.2 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1)第四系第二含水层与基岩裂隙水之间存在较密切的水力联系。

南矿段构造裂隙水7天群孔抽水过程中,SK6、SK7、SK13号孔总抽水量91.416 m3/h,附近的第四系第二含水层观测孔(SK15)在6分钟后观测到水位下降,24小时水位累计下降0.788m,48小时抽水累计下降0.909m,7天抽水结束时累计下降1.01m。北矿段第四系第二含水层观测孔(SK10、SK11)亦观测到水位降,7天抽水结束时累计下降0.13-0.23m。表明构造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第二含水层孔隙水存在水力联系。见图2、表2。

(2)第四系第一含水层与基岩裂隙水之间没有水力联系

在南矿段进行的基岩构造裂隙水群孔抽水试验,第一含水层观测孔均未观测到水位下降。北矿段进行的孔组抽水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3)基岩构造裂隙水与风化裂隙水存在相对较密切的水力联系

孔组抽水试验表明,无论是在风化裂隙水抽水还是在构造裂隙水抽水,另一含水层4-40分钟后即观测到水位下降,最大降深达0.080-0.355m。第四系第二含水层的抽水试验中,不仅风化裂隙水有降深,构造裂隙水也有较明显的下降,最大降深达0.085-0.120m。

(4)南矿段与北矿段之间的基岩构造裂隙水存在水力联系

南矿段群孔抽水试验期间,除第四系第一含水层外,北矿段不同层位的观测孔,均有观测孔观测到水位下降,表明两个矿段之间存在水力联系。

5 矿坑涌水量预测

5.1 矿床开采方案

依据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2007年10月提交的《昌黎县坎上铁矿采选工程可行性研究》及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提交的《昌黎县坎上铁矿采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完善》,为防止第四系水大规模涌入矿井,拟采取以下开采方案:

(1)在矿体顶部保留一层20m厚、具有较好力学性质的水平隔离矿柱不予回采,以增大开采矿床与第四系含水层之间的隔离厚度,增强隔离层的强度。

(2)为尽量减少顶板的扰动,根据目前的采矿技术水平,主要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3)设置的开采水平为-140m、-180m、-220m、-260m、-300m、-340m、-380m和-420m共8个开采水平。北矿段一期开采-300m以上的矿体,-300m以下的矿体在二期进行开采,南矿段一期开采-340m以上的矿体,-340m以下的矿体在二期进行开采。

(4)基建期3年,一期工程服务年限17年左右,二期工程服务年限6年左右。

5.2 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

矿区基岩裂隙水附近无自然地质边界,基岩地下水补给区位于矿区北部的裸露山区,距离矿区边界较远(3km),矿区西部边界距司家营矿区北区3.5km(目前已开始疏干排水,第一开拓水平标高为-60m,最低开采标高为-390m),东侧、南侧为平原区,矿床地下开采过程中将对基岩裂隙水疏干排水,受基岩裂隙水本身渗透性较差、而顶部弱透水层厚度较小的条件制约,大部分涌水将来自垂向上顶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因此将矿区侧向边界视为无限边界。

基岩裂隙水总体富水性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基岩趋于完整,为便于计算,将对应开采水平标高视为底部隔水边界。

第二弱透水层视为顶部弱透水边界(越流边界)。

构造裂隙水与风化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二者之间没有隔水层,两个矿段之间也没有隔水边界。

矿坑涌水直接来源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间接来源主要为第四系第二含水层孔隙水的越流。矿区基本不存在断层充水因素。

5.3 大井法

5.3.1 计算模型

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矿坑涌水来源,两个矿段单独开采时选用侧向无限边界、有越流补给的承压转无压的完整大井涌水量公式。

式中,Q――梯段大井涌水量(m3/d)

K――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m/d)

H――由含水层底界算起的静水头高度(m)

M――含水层平均厚度(m)

h――由含水层底界算起的动水头高度(m)

r0――大井的引用半径(m)

B――越流因素(m)

K0(r0/B)—零阶第二类虚宗量Bessel函数

K1(r0/B)—一阶第二类虚宗量Bessel函数

利用公式试算另一个矿段单独开采时对本矿段的水位干扰降深,作为本矿段的初始水位下降值,带入公式1计算,即可求得联合开采时本矿段的涌水量。

越流含水层干扰降深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另一矿段疏干时对本矿段的干扰降深(m),r——另一矿段中心踞本矿段中心距离,其它同前。

5.3.2 参数计算与选取

矿区累计进行了26个抽水试验孔段的单孔抽水试验、6组孔组抽水试验和1组群孔抽水试验。根据相关求参方法的适用条件,确定采用的求参方法。然后根据抽水试验的代表层段,选用相应的参数。见表3。

5.3.3 大井法矿坑涌水量预测

大井法预测的矿坑涌水量见表4。

(单位:m3/d)

5.4 数值法

5.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由4个含水层和2个弱透水层构成,是一个复杂的多层越流系统。地下水运动在含水层中认为地下水以二维平面运动为主,在弱透水层中地下水以垂向运动为主。

根据矿区含水层特征和边界条件,各含水层可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式中:H—地下水位L;;T—含水层导水系数L2/T(其中:当地下水位高于含水层顶板时T=KM,K为渗透系数L/T,M为含水层厚度L;当地下水位低于含水层顶板时T=K(H-D),D为含水层底界标高);K′上、K′上—分别为上、下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L/T;M′上、M′上—分别为上、下弱透水层的厚度L;H上、H上—分别为上、下补给越流含水层的水头L;μ—在承压时为贮水系数,在无压时为给水度;H0(x,y)—初始水位L;He(x,y)—一类边界水位L;Ω、1Γ—分别表示渗流区域、一类边界。

采用三角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对计算区内的所有结点均建立差分方程,所有差分方程联立起来,形成代数方程组,采用超松弛(SOR)迭代方法求解方程组。

5.4.2 数值模型的调试和识别

充分利用抽水试验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全面的识别调试。典型抽水试验观测孔拟合曲线见图3。

5.4.3 矿坑涌水量预测

利用已验证后的数值模型,针对矿区开发利用方案,预测北矿段和南矿段单独开采与联合开采时各开采水平矿坑涌水量。见表5。

5.5 矿坑涌水量评价

两种方法的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接近。目前矿区水文地质模型已基本建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已基本查清,矿床开采方案已基本确定,考虑到在处理复杂的多层越流系统及非均一含水系统方面,数值法具有大井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确定矿坑涌水量采用数值法的预测成果。主要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见表6。

6 结论

(1)坎上铁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经过多次勘查后已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系由第四系第一含水层、第一弱透水层、第四系第二含水层、第二弱透水层、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构成的复杂的多层越流系统。其中,矿区第四系第二含水层、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在北矿段和南矿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第四系第二含水层的越流是构成矿坑涌水量的关键因素。

(2)通过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模型,依据抽水试验取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结合开发利用方案,采用大井法和数值法重新预测了两个矿段联合开采条件下的矿坑涌水量,预测南矿段与北矿段联合开采至第一开采水平时,北矿段正常涌水量为3150 m3/d;南矿段正常涌水量为30630 m3/d;联合开采至一期工程最低开采水平时,北矿段正常涌水量为4810m3/d;南矿段正常涌水量为50130 m3/d。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地勘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省昌黎县坎上铁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R],冯创业等,2008.

[2]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河北省昌黎县坎上铁矿南矿段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R],冯创业等,2010.

[3]河北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省昌黎县坎上矿区铁矿详查地质报告》[R],马芳等,2005.

[4]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昌黎县坎上铁矿采选工程可行性研究》[R],2007.

[5]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昌黎县坎上铁矿采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完善》[R],2009.

[6]地质矿产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唐钢滦县司家营铁矿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R],徐海振等,2007.

8.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篇八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地质勘测不可分割,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地质勘查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进步,尤其是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和物探技术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更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文地质勘查概述

水文地质简而言之就是岩土结构中的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是影响岩土体工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在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勘查和分析之后,才能够制定和设计施工技术。要明确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赋存,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等。工作人员在实际勘查过程中,需要从地质性质,岩土类型以及地质结构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和了解水文地质的各项参数,水文地质勘查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那个方面做的不够,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勘查的结果,导致地下水危害,并给工程带来一定的不安全隐患。基于这个方面,水文勘查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的各种地质问题,还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有效方式地下岁对建筑物以及岩土工程所带来破坏。并积极制定各种合理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以及损失。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方法

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常人们又将这项技术称之为GIS,是一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制动柱状图、平面图以及等值线图工程图片而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一种技术,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查中中应用比较广。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为系统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定定位以及测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跨沟,跨河以及传递等多种问题,同时还能够进行一些高精度的测量,实现了勘查水平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3.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我国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以及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是比较完善的额,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性能方面非常稳定,同时集成度高,并且在电路设计上也十分合理。除此之外,在图像方面的直观非常高,还原度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同时使用时限长,便于携带,耗能低,因此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1)电磁勘探,包括天然场源的电波勘探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丁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多场源、二维和三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工程中可用来推测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隐伏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等各种有可能影响工程的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电法勘探。主要有电阻率、充电和自然电场、激发极化、电磁感应等方法,电阻率法应用相对较多,近年来,高密度电法勘探借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办法,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以二维方式实时处理和显示勘探成果,并发展为多源、多点、多线测量,基本实现了三维观测技术

(3)地球物理测井,由于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测井基本实现了动态测井技术,钻孔彩色电视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勘测领域,使地质勘测向定量数据化方向发展。

(4)物探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应用非常普遍,并且优势十分显著,业内认识对于物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的作用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遥感技术的应用

(1)水库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在水库区崩塌以及滑坡方面等控制力度也需要更大,为了防治这些问题的发生,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彩红外片、航卫片对其进行地质解译,并通过野外现场的观察、复查和检查,明确塌滑体的数量、分布、稳定程度等情况,客观地对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稳定性进行评价。

(2)岩溶调查

采用遥感技术所形成的影响在彩虹外片对岩溶以及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精确的勘测出各种不同岩溶的地貌,并可以充分利用其与其他介质红外光谱之间的不同进行泉水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3)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在水利水电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大量的地质情况宏观线性构造信息,从而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的水系分布特征、地质特征以及地貌形态,并对研究断裂体系的活动性、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工程所在区域及周缘区域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文勘查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水利工程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并且会经常出现一些形变的问题,同时还包括松弛张裂,滑坡以及崩塌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还有沿途的类型以及性质,地形地貌等等。

2.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分析

不同的堤坝类型,对地质条件的要去也不同,所以必须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各种类型堤坝的具体要求与工作特点,才能够知道如何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并制定相关的缺陷防治措施。

3.水庫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具体来说水库主要有种类型,一种是地下谁蓄水构造,是人工打造的水库,而一种则是在河流上筑坝拦水形成的水库。在水库蓄水之后,其周围的水文,地质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并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库水升高侵润库岸、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都会造成各种地质问题,如水库浸没、水库渗漏、水库淤积、水库塌岸、水库诱发地震等。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国家政府以及人民对于工程质量更加关注,而地质勘查是进行项目施工的前提,是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运行的基础,这就要求勘查工作者全面掌握勘查技巧,了解技术种类,能够更具实际的需求,综合运用勘查技术,做大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水文地质学考试卷保你过 篇九

2.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程。

3.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径流、人类活动。4.空隙分为:孔隙(主要储水空间)、裂隙(线状、链状)、溶穴(极不均匀、线状)5.地下水分类:结合水(不可利用)、重力水(可自

由移动、利用最多(承压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水(利用价值较小)。

6.水位以上:包气带包括土壤水分、中间水带、支持

毛细水带毛细水带透水能力、给水能力(含水层:中间水客联通、含有大量重力水。弱透水层:存水少、流动较难。隔水层:不透水、内不含水)水位以下:饱水带包括潜水(用的多、常见、有自由水面)、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处于两不透水层间、有固定排泄补给区)、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小片不透水层中的少量潜水)

7.达西定律:V=kiq=va=kiA

8.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9.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受到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产

生向内收缩的力、页面两点间的吸引力.10.溶滤现象: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使岩石中矿物离子

游离出来进入地下水。长时间溶滤导致TDS低的存在,TDS高的流走。(山区、丘陵易出现)11.浓缩作用:上游水到下游,下游水以蒸发为主,一

些离子留在地下水中,长时间积累导致浓度增大,TDS高的离子浓度增大。(地平原地区易出现)12.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

结水及相邻水层的补给等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透以及人工回灌

13.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均匀砂上层—

—活塞式(有地下水时,上部降水均匀向下补给(洪积物扇顶)),粘土性——捷径式(水动态平衡更稳定(洪积物扇缘))。

14.降水补给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质 15.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含水层(潜水、承压水、越流(相邻水层))16.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与温度地下水埋深、包气带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17.地下水系统分类:含水系统(以四周地质构造分(盆

地中间))、流动系统(与水流动有关与流速、流途长短有关)

18.地下水含水系统:有隔水或相对 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19.地下水流动系统:从源到正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

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20.流动系统:区域(速小、程远、跟新慢(浓缩作用、TDS高))、局部(速大、程小、跟新快(溶滤作用、TDS低))

21.机制激励——脉冲式的降水响应——波状的地

下水位上升:延迟 22.影响因素:气象因素表现降水量、地理位置距河流的远近

23.潜水的动态类型——三种类型均是动态均衡、收入

=支出1.蒸发型——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含盆地2.径流型——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产生地表径流3.弱径流型——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蒸发排泄有限、径流排泄为主

24.三种典型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冲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25.风积物:竖向渗透性是水平渗透性的几十位,储水

性好 26.裂隙水:成岩裂隙(火成岩 深度大)、风化裂隙(风

化 初露表面)、构造裂隙(地壳运动 断层带裂隙发育带)27.岩溶水:长期溶滤现象的结果,构造裂隙中水作用

使空隙变大水速变大,当空隙很大则地上水渗入,形成地下水侵夺,形成地下河流,造成结构性缺水(喀斯特地区)

28.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

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29.地下水资源定义:可以连续稳定开采,却造不成不

良后果的地下水 30.地下水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

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 31.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 32.地下水储存资源(良好的水源):含水系统在地址

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33.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4.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湖塘污染、河流

污染、污染物堆放(堆放应放在低地区)

13.水文循环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具有速度快、路径短、转化交替迅速的特点。

14.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程。

15.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径流、人类活动。16.空隙分为:孔隙(主要储水空间)、裂隙(线状、链状)、溶穴(极不均匀、线状)17.地下水分类:结合水(不可利用)、重力水(可自

由移动、利用最多(承压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水(利用价值较小)。

18.水位以上:包气带包括土壤水分、中间水带、支持

毛细水带毛细水带透水能力、给水能力(含水层:中间水客联通、含有大量重力水。弱透水层:存水少、流动较难。隔水层:不透水、内不含水)水位以下:饱水带包括潜水(用的多、常见、有自由水面)、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处于两不透水层间、有固定排泄补给区)、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小片不透水层中的少量潜水)

19.达西定律:V=kiq=va=kiA

20.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21.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受到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产

生向内收缩的力、页面两点间的吸引力.22.溶滤现象: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使岩石中矿物离子

游离出来进入地下水。长时间溶滤导致TDS低的存在,TDS高的流走。(山区、丘陵易出现)23.浓缩作用:上游水到下游,下游水以蒸发为主,一

些离子留在地下水中,长时间积累导致浓度增大,TDS高的离子浓度增大。(地平原地区易出现)24.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

结水及相邻水层的补给等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透以及人工回灌

35.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均匀砂上层—

—活塞式(有地下水时,上部降水均匀向下补给(洪积物扇顶)),粘土性——捷径式(水动态平衡更稳定(洪积物扇缘))。

36.降水补给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质 37.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含水层(潜水、承压水、越流(相邻水层))38.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与温度地下水埋深、包气带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39.地下水系统分类:含水系统(以四周地质构造分(盆

地中间))、流动系统(与水流动有关与流速、流途长短有关)

40.地下水含水系统:有隔水或相对 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41.地下水流动系统:从源到正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

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42.流动系统:区域(速小、程远、跟新慢(浓缩作用、TDS高))、局部(速大、程小、跟新快(溶滤作用、TDS低))

43.机制激励——脉冲式的降水响应——波状的地

下水位上升:延迟 44.影响因素:气象因素表现降水量、地理位置距河流的远近

45.潜水的动态类型——三种类型均是动态均衡、收入

=支出1.蒸发型——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含盆地2.径流型——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产生地表径流3.弱径流型——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蒸发排泄有限、径流排泄为主

46.三种典型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冲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47.风积物:竖向渗透性是水平渗透性的几十位,储水

性好 48.裂隙水:成岩裂隙(火成岩 深度大)、风化裂隙(风

化 初露表面)、构造裂隙(地壳运动 断层带裂隙发育带)49.岩溶水:长期溶滤现象的结果,构造裂隙中水作用

使空隙变大水速变大,当空隙很大则地上水渗入,形成地下水侵夺,形成地下河流,造成结构性缺水(喀斯特地区)

50.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

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51.地下水资源定义:可以连续稳定开采,却造不成不

良后果的地下水 52.地下水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

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 53.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 54.地下水储存资源(良好的水源):含水系统在地址

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55.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56.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湖塘污染、河流

污染、污染物堆放(堆放应放在低地区)

25.水文循环是指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具有速度快、路径短、转化交替迅速的特点。

26.地质循环是指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全之间水的相互

转换过程。

27.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径流、人类活动。28.空隙分为:孔隙(主要储水空间)、裂隙(线状、链状)、溶穴(极不均匀、线状)29.地下水分类:结合水(不可利用)、重力水(可自

由移动、利用最多(承压水、潜水、上层滞水))、毛细水(利用价值较小)。

30.水位以上:包气带包括土壤水分、中间水带、支持

毛细水带毛细水带透水能力、给水能力(含水层:中间水客联通、含有大量重力水。弱透水层:存水少、流动较难。隔水层:不透水、内不含水)水位以下:饱水带包括潜水(用的多、常见、有自由水面)、承压水(无自由水面、处于两不透水层间、有固定排泄补给区)、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小片不透水层中的少量潜水)

31.达西定律:V=kiq=va=kiA

3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有关。33.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受到内部分子引力的作用,产

生向内收缩的力、页面两点间的吸引力.34.溶滤现象: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使岩石中矿物离子

游离出来进入地下水。长时间溶滤导致TDS低的存在,TDS高的流走。(山区、丘陵易出现)35.浓缩作用:上游水到下游,下游水以蒸发为主,一

些离子留在地下水中,长时间积累导致浓度增大,TDS高的离子浓度增大。(地平原地区易出现)36.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有: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

结水及相邻水层的补给等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透以及人工回灌

57.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均匀砂上层—

—活塞式(有地下水时,上部降水均匀向下补给(洪积物扇顶)),粘土性——捷径式(水动态平衡更稳定(洪积物扇缘))。

58.降水补给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地质 59.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含水层(潜水、承压水、越流(相邻水层))60.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与温度地下水埋深、包气带性质地质构造有关 61.地下水系统分类:含水系统(以四周地质构造分(盆

地中间))、流动系统(与水流动有关与流速、流途长短有关)

62.地下水含水系统:有隔水或相对 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63.地下水流动系统:从源到正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

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64.流动系统:区域(速小、程远、跟新慢(浓缩作用、TDS高))、局部(速大、程小、跟新快(溶滤作用、TDS低))

65.机制激励——脉冲式的降水响应——波状的地

下水位上升:延迟 66.影响因素:气象因素表现降水量、地理位置距河流的远近

67.潜水的动态类型——三种类型均是动态均衡、收入

=支出1.蒸发型——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含盆地2.径流型——广泛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产生地表径流3.弱径流型——气候湿润的平原与盆地、蒸发排泄有限、径流排泄为主

68.三种典型的地下水: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冲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69.风积物:竖向渗透性是水平渗透性的几十位,储水

性好 70.裂隙水:成岩裂隙(火成岩 深度大)、风化裂隙(风

化 初露表面)、构造裂隙(地壳运动 断层带裂隙发育带)71.岩溶水:长期溶滤现象的结果,构造裂隙中水作用

使空隙变大水速变大,当空隙很大则地上水渗入,形成地下水侵夺,形成地下河流,造成结构性缺水(喀斯特地区)

72.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

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73.地下水资源定义:可以连续稳定开采,却造不成不

良后果的地下水 74.地下水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

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 75.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 76.地下水储存资源(良好的水源):含水系统在地址

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77.地下水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78.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湖塘污染、河流

10.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篇十

1、各项目开工前或调绘范围变动过大时必须进行“GPS”坐标校正,野外调绘过程中宜采用手持“GPS”与现场地形地貌相结合定点,力求坐标“误差”最小化;

2、调绘记录文字应与剖面示意图、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观测点要素(编号、位置、方位、标高或相对高差等)不能遗漏,对地形地貌等共性记录可适当简化;重要的地质观察点需(地层分界、断层、褶皱、矿井、滑坡、岩溶漏斗、地下河进出口等)附地质照片,照片文件名称与地质点名称一致,当同一地质点有多张照片时,建立文件夹,具体文件用加上-

1、-2等标明(地层分界、构造、滑坡、地下河、溶洞及工点地段必须有照片);

3、在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对重要地质点,应绘制剖面图示意图;当小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强烈或存在地下河、连通溶洞时,应绘制多点剖面示意图;

4、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各工作小组须现场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界标绘于野外用图上,并且连线;地层分界、断层、向斜、背斜、地下河等应追索;

5、在地质点记录过程中,须注意沿途地质现象、并适当描述记录;

6、对断层描述要详细,应描述其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

7、沟谷深切、地形聚变、岩溶漏斗及落水洞串珠发育、井泉带状发育等地段应引起重视,这一般是强构造发育地段(多为断裂、褶皱所致);

8、各工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地质观测点,并且详细记录观测点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层、节理产状、地质构造、表层土类别、厚度、观测点附近植被、水文地质情况等,隧道进出口及各类桥地段适当描述人文、交通等概况)

9、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须当天对野外观测点的坐标、照片、井泉流量等电子文档化;

10、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

水工环地质野外调查基本格式

1、地形地貌:以区域地貌与微地貌相结合,描述自然坡度、植被发育情况等,适当描述边坡稳定情况;

2、地层岩性:地层的时代、岩石性质要详细(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厚度)、坚硬程度、产状等)及第四系物质;

3、地质构造:断裂(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岩层节理:编号、性质、发育程度(即密度,以便节理统计,做节理玫瑰花图――应力分析)等;

4、水文地质情况;井泉、水库(山塘)、地表水、地下水发育情况,并测流(深)(地表水测流仅对沟谷、小溪而言,大江大河无法测流),测流要实测,杜绝目估;

5、灾害地质:描记录述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塌陷等,若无时可不记录;

6、各小组可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增减记录内容;

7、本格式未尽事宜参考“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及有关规定办理。

上一篇:精选给学生的临别赠言下一篇:领导科学原理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