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选16篇)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一
如何深刻理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舆论环境、文化建设、社会管理机制
一、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
二、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必须更多地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润物无声,化成天下。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以服务人民大众,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艺作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育功能。要重视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积极推介经典名著,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品读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并使其构建坚定的内心世界和衡量是非的价值标准,发展精神上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文化鉴赏和批判的能力。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搭建学习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平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塑造民族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是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通盘考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好地把价值追求和利益调节统一起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努力营造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从社会长期发展来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体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吸引力的竞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强大
基础。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体现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也要反映世界先进文化的主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每个社会的有序运行, 都需要有明确的价值支撑和价值引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价值观是人生的航标。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成其为社会的重要原因便在于它拥有众多的个体凝聚起来、规范起来、动员起来的价值追求、价值准则,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而在这种价值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最为根本的价值观念, 则构成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 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论题与理念, 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 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 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高等教育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 应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二、当下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1985年到1990年出生的, 其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国内, 正处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国际, 趋向经济全球化;其自身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 国际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动态他们都可以很快获取。80、90后这代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
1、自我选择性极强。他们很少会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
同, 趋同意识很淡, 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90后”, 在传统的目光中显得另类而张扬, 他们崇尚以自我为中心, 不喜循规蹈矩, 抱持怀疑态度反叛传统价值观。这种个体主导意识的觉醒, 是对传统观念只强调社会价值、否定个人价值的极大挑战和突破, 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还有极少数的学生形成了严重的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价值追求上主张“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他人”, 往往以求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达到“实现社会价值, 达到“双赢”的目的。由此, 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和调适仍是未来青年价值观走向的主流。
2、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
由于他们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工具———互联网, 所以对学习知识、概念没有很强的欲望, 而高等教育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层面, 这必然形成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80、90后”喜欢通过QQ、博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 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 摸索新的思路。然而, 学校教育多半还停留在单向的知识与道德观念的灌输上, 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3、更重视讲求实际的价值选择。
市场经济体制让大学生更重视实用性, 讲究经济效益, 追求财富积累。进入21世纪, 大学生不再狭隘地追逐经济利益, 他们也寻求自身的发展, 并不忘回报、奉献社会, 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人和社会和谐相处, 才能让自我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4、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价值取向具有混沌性。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个人内化了的价值观, 它对个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定向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在当代大学生身上, 自身价值取向弱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 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 大学生这个群体身上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和自信心。“80后、90”正在步入社会主流, 并开始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作为“80后”新一代的一员, 金晶让我们看到了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青年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 面对各种反华杂音和西方傲慢霸道的偏见, 他们清楚明确地表明自己应有的态度, 坚决地对此予以反击。每一次“辱华”事件都变成凝聚国人自信心的强大力量, 由此西方媒体惊呼, 中国的“80后”正成为这种较量的战斗主力, 他们是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充满爱国情怀的一代人。
5、视野开阔, 思想道德观念更新快。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的变革, 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新加快, 他们逐渐地从浮躁走向务实, 从冲动走向理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思想追求理性化、道德观念求真务实和道德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积极向上等方面。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成长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由于社会的更加开放、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 青年追求社会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时, 我们要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 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避免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 这对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的成长, 要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辨证统一的科学的价值观。
1、坚持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在本科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必修课程。这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完整的课程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途径,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抓好课堂教育这个有效抓手, 也就抓住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2、将核心价值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现实生活是核心价值的母体和依据。生活应该是学生体验的真实而自主的生活, 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和各种关系为背景所进行着的活动和经验的总和。因此,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成长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取材于现实生活, 解决现实生活的价值冲突, 启发学生思考并主动践行核心价值。一方面, 核心价值教育应该本着“社会即课堂, 生活即教育”的原则, 将学生的生活历练和良好的道德规范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另外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在自我的生活中主动追寻、挖掘价值, 实现价值教育效果的外部要求与自我追求的统一, 引导学生去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选择、自我践行。
3、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
社会实践是连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 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 才能真正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 从而内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 才能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如:开展社会调查、义务支教、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广泛地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中明确自己的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找准自己个人的社会定位, 确定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承担了塑造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责, 而且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发挥校园文化思想教化、品德陶冶和行为规范的功能, 开展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集思想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实现和谐校园建设和核心价值教育的良性互动。在高校, 重点是要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优势和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的作用, 发挥这些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 积极开展活动, 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 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的成长,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建成.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地位、作用与意义[D].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7, (12) .
[2]高元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J].思政前沿, 2007, (01) .
[3]甘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J].高教视野, 2007, (02) .
[4]高元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J].思政前沿, 2007, (01) .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三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指出过,一个国家处于转型期,可能会出现“社会失范”。“范”就是“规范”,就是德。“失范”就是“失德”。国外就有例子,例如日本明治维新前30年就如此。物欲横流,假冒伪劣泛滥,缺诚失信,“社会失范”。我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迅速转型中,出现了新的形势,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加之网络信息的深刻影响,从而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变化,甚至出现了某些“失范”。这既不足奇怪,然而更值得高度警惕。自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被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同志专为此作了许多讲话,最近,针对性又作了“五四”讲话。
我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要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89年下半年,他就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现在回顾,这个教育,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即价值观教育。
(2)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这个关系的如何正确处理,毛泽东同志20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过。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就是这三者关系正确处理的“最大公约数”。国家、集体的价值观是主导,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是强力支撑,缺一不可。
(3)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基因。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他接着举出了众多这方面的思想与理念。他接着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不论是哪一方面的理解,最终都是涉及为谁、为了什么设计精神追求、责任感、行为准则的问题。责任感体现着精神追求,体现为行为准则。精神追求是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就是人生价值取向,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精华。
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在教育部关心与指导下,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就强调文化素质教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人生价值的取向问题。其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其重点是针对忽视民族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解决好做中国人的问题。其核心是针对割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解决好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
为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华中科技大学为了进一步做好教指委秘书处工作,最近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下转第21页)
4.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四
姓名:许建平学号:210991264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在这些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团结全国人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激励全国人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性质和方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在整个意识形态中,价值体系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由于,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做到立场坚定
进入新时期,面临新情况。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并努力为之奋斗的。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同的声音不绝于耳,使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个别党员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不择手段追逐个人名利,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党离心离德。而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这是最根本的。如果动摇了,就意味着政治立场的改变、政治方向的偏离,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党员必须要忠于党,做党的忠实信徒。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充满波折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贞如玉、信仰如山,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社会进步的潮头。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党员应该要把忠诚于党放在了核心价值观第一位,忠诚于党的纲领宗旨和性质,忠诚于党的事业,永不叛党。党员还必须要忠于国家,做国家的忠诚卫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共产党员要继续为国家更加富强奋力前行,忠于国家,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宪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党员要忠于人民,做人民的忠心公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作为党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诚倾听
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
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全面贯彻积极进取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矛盾突显期,社会各种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各项工作更是艰巨繁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广大百姓的殷切期盼,党员干部一是要在思维上积极进取,勤于思考,不懈怠价值观的坚守。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和忽视学习教育,加上遇到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深层次矛盾和社会问题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理想上的迷失,缺乏马克思主义鉴别力,导致在多样化价值取向选择出现困惑,甚至对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迷惑甚至动摇。作为党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必须排除各种干扰。改革开放越深入,矛盾和问题会越多,争论和阻力也会越大。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要学习上积极进取,做好知识理论的更新。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循守旧可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这既对党员干部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考验,也对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提出了新的考验。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必须要抓紧学习、抓好学习,从传统思想和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及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三是要在工作上积极进取,积极促进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共产党员要对自己事业积极进取,忠于职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件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做到“竭尽心力以任其事、尽己心力以奉公”。当前我国
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党员当然不能懈怠,要勤于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
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到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是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选择。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利、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多,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环境呈现十分复杂和困难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突发事件逐年增多。我们只有大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努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改革创新中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首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的体现,解放思想是开拓创新的力量之源。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这里,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新思想观念,重点要克服重物轻人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克服因循守旧观念,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克服重管理轻服务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三要创新思维方式,要有世界眼光、大局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勇气,为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提供思想保证。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
新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加强学习,就难以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观念、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新创造、实现新发展。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以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努力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正确思想方法,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时刻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同时,注意学习做好领导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使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切实、工作更有效。学习搞好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自然就能富于开拓性和创新性。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还要始终保持创新状态。开拓创新既是一种工作需要和责任,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就能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精神萎靡不振,遇到小困难也会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做不好工作,办不成事情。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敢于正视矛盾、攻坚克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篇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主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这是一首被人们注入灵魂和生命的歌,这是一首经时代锤炼,最终被历史选中的歌,这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它代表着13亿中国人民向着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进的决心和勇气。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历过无数次巨大的灾难,在大的自然灾害和强敌入侵面前,从未屈服过,而更加坚忍顽强,中国人民改善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抵御了外来侵略,延续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靠着爱国民族精神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的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
中国梦——发展的梦,和平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后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低且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重要任务。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体现。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主义公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期理想的需要。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和谐发展决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增强法制意识,自觉的学法、守法、用法,树立大局意识,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 献精神,积极参于公益活动,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对于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维护正义。在家里孝敬父母,尊妻敬夫,关爱子女。
在厂里能团结同事,认真学习机器设备(操作技能)及产品工艺(加工流程),用实际行动回报公司,回报社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良好的文明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墙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六
一、什么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1、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背景及内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8年12月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同时胡锦涛主席还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国军队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军队,并且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从他创建之时就已经在诠释他的宗旨,深深地体现着他的真实价值。这是我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以充实和提升这种宝贵的军人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应对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基础,更是加强军队内部精神文化的根本要求。只有我军做好这一军事文化的建设,让我军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当代军人努力学习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会真正做到听从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通过这样还可以使这一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现实社会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张燕萍认为,构建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军队高举旗帜,凝聚军心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我国军队政治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明确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探索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为全面履行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提供无尽的动力。吴昌德也认为,大力培养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促进我国官兵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军队的建设、发展与官兵的思想素质、军事的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对当代军人进行核心值观的培训也是对他们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意识形态斗争尖锐的复杂形势下提供的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1、忠诚于党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即是当代革命军人的灵魂,更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
2、热爱人民
热爱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这可以说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即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更是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
3、报效国家
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这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指向,是当代革命家军人价值观的主题,更是当代军人必须格守的根本要求。
4、献身使命
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实现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更是军人必须履行的根本职能。
5、崇尚荣誉
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和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贞守革命的气节、严守军队纪律。这就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亦是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的标准和不竭动力,更是当代军人必须具有的根本品格。
三、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军治军的精神旗帜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居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而军人核心价值观则是军人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反映着军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军人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拿破仑曾经讲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精神,一种是利剑,从长久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支军队的共同思想基础和道德评判准则,它虽然是无形的,甚至不具有强制力,但一旦为官兵所接受,就会形成鲜明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迸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可以讲,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战争观,就有什么样的牺牲奉献观。因此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2、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强调和灌输军人核心价值观,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军队的惯用做法。他们一般都有一个贴近本民族和军队实际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控制和士气激励。就如我们中国,在为了新中国成立的众多激烈的战争中,为了激励士气,使战士们一鼓作气剿灭敌人,我国军队都会采取吹冲锋号的做法,而且通常都十分奏效,这一做法也是一种军队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再如美国陆军:他们把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职责、尊敬、奉献、荣誉、正直、勇气”七个方面;美国海军则注重培育以“荣誉、勇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都是充分地表明,军队正是靠着这种价值追求的支撑,始终保持了顽强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过程。
3、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重大课题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着眼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军事文化是军事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所有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军事思想,包括军事制度,包括军人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等等,其灵魂与核心就是军人所奉行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连结的一个整体,是反应我国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国军官兵间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四、如何培育军队核心价值观
1、加强正面引导,夯实思想基础
人的理性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有从思想上改变一个人;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善恶、懂得道理、知道理应如何行动;同样的道理,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正面的引导,才能使我军官兵克服各种模糊认识,培育正确的军人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包括得失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在内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教育培养必然是侧重于理智层面的教育引导。即把科学正确的道理、思想、观念和精神贯注输送于官兵的头脑之中,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使军官兵的思想基础得到强化,从根本上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使他们真正懂得为何参军、为谁参军以及怎样才算是合格的军人。教育引导的实质就是用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并将它们转化为官兵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军队才会真正做到听从执政党的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进而不断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使国家的军事能力、国防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最后使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能力、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使整个民族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加强文化宣传渗透、注重环境熏陶
一个民族的正真强大,其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了重要军作用,因为这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军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部队官兵对军营生活的态度和评价的表现,其鲜明的政治性影响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思想变化;同时,它又是传播思想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常常可以起到其他宣传形式难以起到的效果。因而具有传播思想、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功效。
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就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军营文化建设作支撑。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部队内部局域网的应用,为官兵接受先进思想、获取有益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3、提供制度保障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机制来推动和保障。要建立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不断地对当代军人的各方面的进行培养,特别是在执行任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反复教育,不断深化。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把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考核评价官兵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准,对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表现突出的官兵,在考学入党、转改士官、评功评奖、晋职晋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努力形成正确的导向,使培育工作扎实开展、步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核心价值观》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0FQKwSbHNE-xf_jFVG_8ivfhJUwDX3ldVBTw4PT0hw3mGlq7z9xFXRGdTYijRs3i0yzziFSIqvQqLjZQpl5K_,下载日期:2014年5月4日。
2、百度百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Ow6qFwWXXNr_6eJDbL7xY1WiW95GLrRFj70UIjLcl9wl6MPEhCVRJQufndzxk2aT8wU071YdeDzd_FQwquCv_,下载日期:2014年5月4日。
7.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七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我们理所应当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这本书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 包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而不能搞民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而不能走回头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概念, 而是实践智慧的凝结。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由个别观念到完整体系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积淀的结果。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充分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和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化。在经济制度方面,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前进方向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的具体要求;它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 集中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 指引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由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积淀和浸润的过程、所以对军队院校而言, 我们应当以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 就是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推进和促进和谐院校的建设;就是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紧密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 用科学理论来指引院校的发展方向, 指导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体教职员工, 牢固树立全体教职员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凝聚力量, 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对共同理想的坚持, 从而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就是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引领,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全体高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今年,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光辉里程, 九十年前, 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九十年后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 我作为一名党员, 每当回想到在自己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 我都会感慨万千, 因为从那一刻起, 我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我的心中始终铭记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努力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此同时我作为一名军队院校的图书馆馆员, 深知军校学员, 是国家军队的主力军, 是祖国的脊骨, 图书馆作为学院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与教学、科研一起构成了高校的三大支柱, 是宣传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窗口。我要本着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忠于职守, 热爱图书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 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帮读者之所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提高读者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 为发展军队院校的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力量。这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也是图书馆及其工作者存在的价值所在。
读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后, 感触很多, 不是语言能够形容的, 它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心灵上的洗涤, 它让我深知中华民族之伟大。我要认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中华民族将更加繁荣富强。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都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指导意义。本为结合《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及院校教育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院校教育
参考文献
[1]龚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探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 42-43。
[2]黄岩、陈伟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探微》, 《求实》, 2011, (1) :29-32。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八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
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折射出来。当代大学生多为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甚至90 年代出生,他们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此对于大学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一元与多样、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就需要高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内容上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头脑中树立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题,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应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使他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基础,使大学生明白并自觉奉行这一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外,还可以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堂,举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报告,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注重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对人的培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促使大学生确立科学价值观的丰厚土壤。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清新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和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二是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如组织“人文素质系列讲座”“百篇经典读书活动”等,激情励志、陶冶情操。三是要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建设一批精品社团,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与层次。
(三)整合利用多种课外教育资源,增加社会实践环节
要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就必须在课堂之外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以使学生在各种环境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参与学术、艺术、参观纪念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由外在理论形态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对于已把网络作为信息交换重要平台的大学生而言,网络资源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这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以有效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真正使网络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教师素养,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实践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深化和拓宽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要努力创新思路,保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教师要正确运用思想理论教育的灌输法,尤其要避免单纯的单向灌输,注重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接受教育,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如“伟人给我的启示”“和谐社会之我见”等,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成PPT 在课上展示,等等。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摆事实讲道理,注重“以理服人”之外,还要注重“以情感人”,以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感染学生。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上,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结语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九
——2014年2月17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今天,从现在做起,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在叫响做实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重点突出“中国道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倡导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公正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倡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从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机关抓起,找好切入点,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打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要大力宣传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2014年9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辽宁调研讲话
继续深入挖掘和宣传好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荆楚大地,为建设文明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十
观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11月12日新惠养护管理所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总结会议,纪所主持会议,会议分三个阶段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一)学习宣传阶段
总的任务是:深入学习,把握精髓。一是深刻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问题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让我所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二是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的本质要求及对我所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全面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三是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同党风廉政建设、“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学习党章”、“机关干部驻挂基层”、机关“排头兵”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党对广大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的实质。
(二)教育提高阶段
总的任务是: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开展扎实的教育活动。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内容为重点,深入探讨如何按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论述要求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深入探讨从政廉德、履行《公职人员节约守则》等热点问题,通过讨论在全局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二是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为
目标,组织各科室制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同时把此次宣传教育活动与本部门及个人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和对比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并自觉对照“八荣八耻”弥补本部门及个人的不足之处。
(三)交流研讨阶段
1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十一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 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和社会,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我认为作为政工师,其必须从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与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是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体现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维系国家统一。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二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發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讲求效益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提高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
除了理论的学习外,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增辉、为党的形象添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政工师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这将是一次精神洗礼,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新的形势下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探 篇十二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 同呼吸, 共命运。当今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 求和平、谋发展和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冲击了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西方国家妄图通过文化入侵将他们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给我们, 以达到分化和西化中国的政治野心。有鉴于此, 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则会丧失支撑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动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破产。所以, 为了把握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和有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风险,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进入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在这一特定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思想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方面, 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 价值观念朝着多样化发展。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遭到巨大冲击, 西方价值观念迅速蔓延, “左”的一套价值观念遗毒甚深, 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价值观念层出不穷, 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并存和新旧价值观念交替的特征。因此,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的航道破浪前进。
(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中也包括人的思想觉悟的提升。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在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 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号召力,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持, 是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主流价值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 为世界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世界无产阶级、国际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毫无疑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就是坚持了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因此,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华大地发生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等皆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中国步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一个共同理想, 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 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三)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脊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总起来说, 在波澜壮阔的五千多年历史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 才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了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所以说,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倘若不懂得什么是荣、什么是辱, 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告诉我们什么应坚持、什么应反对、什么应倡导、什么应抵制。它不仅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而且还集中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更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交相辉映。在全社会范围内,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所以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
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 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它的内涵, 使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发展、完善和创新,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步入新的辉煌。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 赋予它更加鲜明的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 并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向新境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我们要深入研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西方价值观念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所引发的问题, 深入研究新旧价值观念交替所呈现出的特征,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使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得以发展、完善和创新。
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一方面,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发展创新的根基, 我们要正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现实生命力。另一方面, 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合理借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发展创新的外在因素, 我们要正确对待西方的价值观念, 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 大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重视宣传普及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使民众深入的了解中国共产党, 坚定不移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需重视宣传普及工作。
一方面,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讲, 一是传统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努力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公正、文明的信息传播长效机制,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另一方面,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具体表现有两点, 一是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优势,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高校课堂和校园, 调动起广大师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在校园内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中小学课堂的教育中。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 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要让他们从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长大后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当代中国, 一切事情能否办好, 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因此, 全体共产党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 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一方面,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创新。我们要提高全体党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领导干部身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倘若不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 丧失了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必定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危害。因此, 必须在全党范围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境界, 增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 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 要求领导干部在实践中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脱离实践的理论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作为领导干部, 不能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要身体力行, 起到表率作用。要心系人民生活, 关注人民疾苦。要解决人民困难, 做人民的公仆。只有这样, 才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榜样, 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圆满完成。
总之,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所在。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是一项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 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敢于面对其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以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脚踏实地搞建设, 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向新境界, 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力争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要:当代中国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 面对国际形势新变化、我国社会转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有鉴于此, 我们应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从理论研究和创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 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 007-10-25.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
[3]金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单行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06.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心得 篇十三
十八大召开后,管委会及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解读有关会议内容和文件精神,现在,我把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明确提了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可
以从四个方面学习其基本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辗转传播到中国,犹如一把燎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结合后,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纪元,共产党人先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使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推动国民党改组,最终促成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共产党人继承了先生的革命遗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领导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近三十年的浴血奋战,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混乱时期,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对理论进行了创新发展,衍生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文献。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都在探索一条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事实上由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极端不平衡,自有史以来我国不同地区都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饱穿暖不再是我们的追求了,综合国力快速提升,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台湾与大陆交流日益密切,海洋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球人们都知道中国现在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国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方向。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其根本,我们今天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和平生活,正是有无数的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血脉!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爱国主义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国情,爱国主义应当结合我们当前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具有实际意义,爱国主义也不能狭隘的理解为与其它国家的矛盾冲突中的倾向性。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首先是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满足了人民对物质生活需求,为了这一政策,我国放宽、放松了许多其它方面的政策,人民言论自由了,于是,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种不协调的声音,质疑社会主义建设的、挖苦共产主义信仰的、鼓吹资本主义经济的,比比皆是,吃喝嫖赌封建陋习重新抬头,拜金主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资产阶级尔虞我诈的风气泛滥成风,党内政界贪腐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比改革前有所退步是不争的事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简明扼要,切中时弊,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任何学习都必须在实践中运用,我觉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学以致用,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在工作中要亲历亲为,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关注困难职工,关心低收入人群,在生活中要融入到群众中,切身体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担负起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意见的职责,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心得 篇十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一套理论体系。它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证明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互交融,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我们要通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公正、仁爱、共享”,要以“和谐、公正、仁爱、共享”为目标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5.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篇十五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知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 我们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 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 它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赋予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出的正确选择。理想是灯塔, 是风帆, 引领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批引下, 中国人民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1]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2]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 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千百年来, 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挫折, 面临多少艰难险阻, 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 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 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由贫穷走向富强, 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的精神内涵, 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 明辨善恶, 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 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两会”期间, 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都必须旗帜鲜明。”[3]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它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覆盖各个利益群体, 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 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以何为荣、以何为耻, 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 褒荣贬耻, 扬荣抑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 营造深厚的舆论氛围, 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 宣传广大干部群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 提高创建水平, 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 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 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 外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领导干部是关键, 领导就是领路引导, 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 日日照、时时省,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 自己坚决不做, 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价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 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 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 科学规划教育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国世范, 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各种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 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 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 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 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考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1998-9-28.
1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篇十六
关键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33-0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这一工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工程之所以艰巨,是因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面临着诸多复杂形势。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领域,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面临诸多复杂形势。从国际形势来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明显增多。加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一切,无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要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全党重视,全社会认同、形成合力、积极实践,核心是要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根本要求在于坚持不懈地加强建设、务求实效。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全党认识,统一全党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全党认识,统一全党思想,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要条件。提高认识,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及其要求的认识。就是要把党中央近年来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先后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任务,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等重要任务和举措的认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统一起来,理解掌握各方面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间的内在统一关系。统一思想,就是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排除各种思想杂念,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身的价值准则、价值取向,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上来。只有全党的认识明确了,思想统一了,党才能产生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各级党组织务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回答和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有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选择,在全社会树立起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就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如何加强建设呢?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向及其内在要求,主要是通过促进全社会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应着重抓好四个重要环节:
1.加强思想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地位。就是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宣传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成为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的旗帜和方向。新闻媒体宣传要坚守阵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注重发挥思想宣传的主阵地作用。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正确、和谐、生动的舆论氛围和高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通过感受、认同、理解,接受和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准则,从而转化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严于律己的道德操守,为不断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深入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还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还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理论视野,不断解决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认识论为指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依据,找准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加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提高理论的说服力,不断探索和揭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当前,应着重研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着重研究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心理素质状况,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着重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监管实施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各方面,渗透于国民教育的全方位,使之成为贯通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和目标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摆在教育的首位,对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培育和谐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坚持对广大群众、学生和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其次,要下大力气清除文化垃圾、匡正驱邪,坚持净化、优化和美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渗透力、感染力。其三,要加强优良风范和榜样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性,使时代风范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使广大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其四,要在全社会倡导树文明新风、行文明规范、做文明公民,形成全党全民齐动员,共创文明和谐新风。其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党组织务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协调运行和整合作用的有效发挥。
4.抓住和谐发展主线,紧扣和谐发展主题,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各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各方面,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和谐的需要,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需要。使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育积极的、富有创造活力的和谐因素。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注重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尊重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核心,是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此,应抓好三个着力点:
1.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旗帜和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丧失凝聚力,就不能形成团结统一的局面。要有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向导。这一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始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要始终把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紧密地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务必忠实地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实践高度地统一起来,并以其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共同奋斗。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自身体验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从而坚信没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民族的振兴,也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全体社会成员就会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这样,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有了切实可靠的基础。
2.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端正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中心环节。无论任何时候,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因此,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不好,素质高不高,有没有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都会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也必然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就是要根据党章关于领导干部基本条件的要求,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根据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来加强建设。根据上述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优化领导干部作风,要着重树立好“五观”,即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群众观、地位观、权力观和荣辱观。领导干部要树立好“五观”,必须切实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端正理论学习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问题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学懂弄通理论,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力戒“唯理是从”的教条主义、只注重实际而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和虚学假用的形式主义。在运用问题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深入实际,了解掌握客观实际情况,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领导干部要敢于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和坚持真理,不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第二,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党的最大优势是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能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使他们发挥出聪明才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切实地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思想情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把自己铸造成为群众所拥护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领导干部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荣辱观。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领导干部理应而且必须成为人民公仆,形成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掌权、为民用权,多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领导干部要知荣辱、明廉耻、辨善恶、识美丑,要时刻敲响拒腐防变的长鸣警钟。同时,领导干部还必须树立好“十种意识”,即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勤政廉洁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勤俭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把十种意识与上述“五观”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作风要求,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实践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优良作风,才能带动和推助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我们党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奋斗。
3.坚持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搞得好不好,能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与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不开。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对广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员教育最基本的是要坚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实践党章,要忠诚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党员自身修养,强化党员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党员要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认识,积极实践、率先垂范、争做表率,树立大局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团结意识、开拓进取意识切实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要提高政治鉴别力,要能分辨是非、识别善恶美丑、知晓荣辱,要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取向,始终做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不变,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这样,广大党员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影响和带领人民群众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才能促进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发挥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民族学院委员会党校贵州贵阳550000)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荐阅读:
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09-20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09-22
学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6-19
关于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9-27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08-01
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08-23
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07-06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06-21
如何理解“中国梦”和“我的梦”的关系?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