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2024-06-09

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精选8篇)

1.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篇一

礼泉一中高三物理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

针对2007年高考及高三物理的特点,学生刚进入高中物理的复习,在学习方法上都与前阶段物理学习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全组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地备课,讲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坚持全组统一备课,钻研教材分析教学大纲,要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因此特拟定本计划。

一、复习计划

1、第一阶段——系统的单元复习。本阶段的目标是构建物理的知识体系;重点是要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的关系以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做法上要重视回归课本,强调基础,以不变应万变;适当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理论与实验同步复习。复习方法“讲、看、练、评”。上学期末应完成力学、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的复习。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本阶段的目标是形成知识网络;重点是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关心科普知识,注意人造卫星、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以及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关注不以知识重难点为命题依据,而是以应用为命题重点的方向;突出对热点、应用型题目以及设计性实验的复习。复习方法“练、评、讲、看”本阶段将对下面专题进行分析研究:(1)牛顿运动定律专题;(2)能量、动量专题;(3)复合场中的粒子运动专题;(4)设计和创新实验专题;

(5)物理解题基本方法专题;(6)热点问题专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本阶段的目标是达到高考要求,重点是练习几套高考模拟试题。复习方法“练、评、讲”。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

复习具体时间安排

(1)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下旬:第一轮专题复习。

(2)2008年3月至5月:第二轮专题复习。

(3)2008年5月:第三轮综合复习+模拟。

(4)2008年5月底至6月初,学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二、资料的使用

1第一阶段(系统的单元复习)我们使用《走向高考》作为教材。教材中的“要点突破”为课堂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它基本覆盖了基础知识和典型例题;教材中的“题型,变式,提高”作为学生课堂巩固知识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另配《实战练习》。另外,我们使用《群力高考》试卷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检测,即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即时补救。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我们不使用现成的资料,而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自己编写复习资料,进行专题复习(各专题视学生第一阶段复习状况再定),使这一阶段的复习初步实现教材校本化,为以后积累一定的资料和经验。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我们重点练习省内各名校的交流试卷,让学生适应高考试卷的题型和难度,力争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课本上的重要章节认真阅读,查缺补漏。

高三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夯实,对能力的培养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为增强复习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实效性,高三物理备课组在学习研讨基础上,结合本级学生实际特点,三、教师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坚持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以课堂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课堂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工作目标是:(1)坚持新理论的学习,培养新的观念,提高理论素质;

(2)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让他们早日成为教学中的中坚能量;(3)认真做好新课程研究为教学服务;(4)群策群力谋略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3、加大备课组建设,提高备课组的战斗力

(1).形成教学进度自查制度:每个月的教学计划是否完成,都要每月底在教研组会上进行通报,核对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

(2).教师基本功----出卷能力的考查

要求月考、期中、期末考规范出卷,按教务处要求。

(3).备课组活动的检查:每星期有一次活动,力求实效,并有活动的记载。

(4).加强对备课组的考勤检查。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5、教研公开课

本学期力争开高一新教材研究课一节,高二研讨课一节,高三复习专题课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二节。

要求:每一节教研公开课,备课组要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课型形式力求多样,课后教研组、备课组及时研讨,分析得失。

6、加强物理实验室的建设

在熟悉教材的同时加强物理实验的训练,做到实验与教学相适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自制实验器材及改进实验器材,提高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率。发动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7、加强毕业班的工作。

协调好高三教师搞好教学的复习工作,认真关注、指导毕业班,为毕业班出谋划策,收集信息,不间断地召开毕业班教学工作组内的研讨会。

8、重视导优辅差,加强竞赛班的工作

要求教师认真对各班的物理科差的同学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必要的辅差工作,要有计划的分层次的进行辅差,做到效果明显。

继续搞好竞赛辅导工作,要求各年段都有竞赛的辅导小组。要求辅导课有教案。每次活动定时间、地点并有计划上报,同时计划要有竞赛获奖目标的体现。

杨万理2007.10.22

2.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篇二

一、课堂教学必须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教法

“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的热点。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因此学校一定为受教育者的学习打好基础,使其掌握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重视方法的传授,把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我们的校长讲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一定为学法服务。

我们目前的教学,偏重了双基。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现状,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双基”比较牢固,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种现状就是在抓双基的同时,忽略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而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也就是现在应从注入式教学观向培育式教学观改进。

二、课堂教学必须增加密度,加快节奏

增加密度不是指教学内容绝对量的增加,把几节课的内容合起来一起上,我认为他应该这样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教师把书本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为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变化,从而领会知识,掌握知识。加快节奏也不是在课堂中匆匆忙忙把尽量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不能在原地踏步,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在45分钟的绝大时间中处于积极的思维中。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综合学科,它的基础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而且更重要在科学思维的方法方面。增大密度,加快节奏。根本点于在于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中要使学生思维处于主动的、积极的状态。

三、运用现代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物理表象,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规律,有利于创设物理情景。解答题目物理表象基本特征具有直观性、概括性。我们知道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公式定理的学习中,首先是通过文字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物理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和再造想象,再进行抽象思维形成物理概念,或归纳、综合,得出物理规律。针对我校学生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差的事实,就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介入提供了舞台,利用CAI强大的计算机和动画功能就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生动的表象,便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理性思维。平时我们将结合解答题目的关键和难点在物理过程中分析,利用动画技术,就可以很好地演示整个物理过程,而且我们在动画中插入几个控制点,就可以很容易地分析物理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

3.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篇三

关键词:物理实验; 能力考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36-001

近几年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可见各类实验题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了实验教学,通过利用各种实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实验导入教学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通过运用实验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我就运用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新课: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的导入进行复习巩固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環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复习浮力的有关知识时,我也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进行复习,加强学生的记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利用对比实验进行物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讲课开始,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接着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对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可以产生很大的力,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具体而鲜明。

三、在课堂教学上,适当运用CAI模拟某些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实验

物理CAI辅助中学物理实验有一定的优势,如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原子核裂变和聚变),因为有巨大的危害性,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再现。通过CAI模拟,并在模拟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加入声音、色彩、和与之形成对比的环境现象更加逼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爆炸的巨大威力。还可以利用CAI模拟一些现实并存在的物理模型,电场、磁场等,加深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演示实验应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演示实验是为配合教学内容而主要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发现规律,还是呈现方法,都有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观察海波熔化”实验中,实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做这个实验时,首先要叫几个学生参与操作和近距离观察,如搅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等,以避免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然后,让一位同学将温度变化与状态变化情况记录在黑板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温度上升至48℃时保持了一段时间不再上升”、“刚开始温度在上升,海波保持固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里却由固态慢慢变为液态,当全变为液态时温度又开始上升了”等特点,再由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回答“海波熔化时是否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该温度是多少?什么是熔点?”“海波熔化是指哪一个过程?”“海波熔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等问题时就比教师做完后就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容易理解了。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重视课外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

4.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篇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初中物理教学之初,简单物理现象尽管简单,也要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例如:参照物的教学,就不应让学生背该概念,而应该使学生能分析诸如同步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用多少时间的问题。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的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例如在运动这一章中,给学生过多过难的计算题是不适怡的,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早地产生畏难心理,而且会模糊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学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真正的、有效的知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在学生的面前放一杯水,里面斜插一支铅笔,杯子后面放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后每个学生提一个问题、讲一句话,然后大家记下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阅读课本,再由教师引导一起讨论,最终学到知识,关键是在此同时学生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常要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先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有探索性。

3、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他们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是重要的,我们决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所谓“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尽管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不成熟,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

5.初三物理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忙碌中又度过了一学期,我们物理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教研组工作。我们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在认真完成教研组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本学期初三物理组组的教学主题是:抓好课前小测验,巩固所学,迎接中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课前小测验引起学生回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课下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通过测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不断寻找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教研活动中,我们的课题是通过题型训练,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阶段,备课组通力合作,从各省中考题、模拟题中精挑细选,分组归类,组成题组,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

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采用了集体分节备课,资源共享,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青年教师手写教案,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优化了课堂教学。

备课组加强了听课评课活动。听课后,全组教师能认真评课。本学期有薛军和梁小藏老师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我们听完后进行了认真的评课。如对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和探讨。通过听课和评课活动,加深全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把握,给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促进了全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

3、认真做好教研主题化、课题实践化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研究型的教师发源地。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内每位教师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又有很强的整体协作意识。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大家不闭关自守,不故步自封;在听评课活动中,大家互相切磋,互通有无;在组建学科档案过程中,大家合理分工,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教师通过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进一步提高了物理组的凝聚力。

4、在教学研究中注重反思

在教研中,我组教师针对课程与教学的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回顾与反思,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实践活动的成功与不足,确定今后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5、民汉互帮,共同提高

我组的一位民语言老师在教学中教学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我组教师和她一起教研,针对民族班的学生制定了一些办法,如教材的讲授、作业的布置都要稍简单一些,每周必听她一节课,针对讲课内容和方法进行评课,使她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6、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教研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深度不够,备课组活动效率不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校本教研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之上。这方面还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努力使研究与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物理老师在论文方面还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多的文章发表。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形成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教科研队伍。

初三物理组

6.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篇六

南雄市梅岭中学

龚模洲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于物理教育新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主要是总结了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从课堂上、实验中、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阐述如何激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兴趣的主要因素;创设环境增强探究能力;推动力;大胆遐;利用培养实验能力。

正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人形容行走蜀道的艰险,作为基础理论的初中物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甚感吃力,颇有蜀道之感,甚至望而生畏,丧失学习信心。而学生的成效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摆在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得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新编的物理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是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只有学生了解的东西才能激发起其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新的知识,因为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赋予抽象内容的生动情节,去讲授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一)、把握起始课。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起始课。因此,对这种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6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4.天女散花(同电相斥现象)。5.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此外,还可以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杯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兴趣盎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

(二)、创设一些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往往会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气体压强”一节中,对于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强学生都能较明显看得到或感觉得到,而对于气体压强产生极其威力学生却不易感觉到。我们在这节中特意安排了一系列“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我首先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觉得奇怪:鸡蛋比广口瓶的平口要大,它是 怎么掉进去的?况且是鸡蛋完好无损的。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接着老师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最后,老师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还是大气压大显神威!这就是神奇的物理、这就是物理的奥秘、这就是物理的魅力所!这样一来大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安排了一系列实验 “巧断竹筷”、“水蔓金山”等。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以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 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刚刚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就是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指出新的思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浓厚的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 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三、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

《读者》杂志2004年第20期发表了冯音捷、阎庚函的文章《人的情感规律》,这篇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情感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作用,对应于新课标,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的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对于人来说,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鼠如此,人更如此。人的情感丰富复杂、时时存在,所以,人的情感对人行为的控制力更大。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和避免痛苦的情感。这是情感把握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教师要想让学生去努力学习,就要利用这个规律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比如,你的学生完成了一项任务、做对一道题目、有了新的想法,你就要把心中的欣喜表达出来,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使学生愉快。你把愉快的情感同你想要的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你想要的行为就会延续。反之,如果你虽然心中欢喜,却无法联系和延续。

四、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高也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距,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却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

有的学生学过简单机械后就问教师:是不是越省力的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就越高?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表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 联到被测电路中?如果电压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努力提供思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常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五、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把自己所得有限的知识与生活中各种事业联络起来,并且形成一种能力,把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生平所做的一切事业上以收成效。他们的态度和兴趣养成后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消灭了。”①从现代教育控制论观点来说,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必要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能经常得到反馈的激励,提高和巩固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① 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24页 ② 张民生主编的《中学物理教育学》。

7.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 篇七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实施素质教育责无旁贷。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 “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这四个特点。其中, 对于科学文化的要求, 不同科类有所区别:理工科学生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文科学生既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又要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周远清的讲话表明了我国对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视, 也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科学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一个民族只有普及科学知识, 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尊重科学、崇尚科学, 才能告别愚昧, 才能挺起胸膛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国民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科学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中等教育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 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分文理科, 文科学生除数学学科外, 几乎不再接受其他自然科学教育, 从而导致进入高校之后, 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普遍较低。因此, 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应是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是自然科学中的领军学科, 是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兼有哲学的概括性、抽象性, 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以及实验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同时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那么在高等院校文史、管理、财会、语言、艺体等文科类专业开设基于物理学的科学素质课程, 是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2011年8月, 国务委员、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思想, 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水平。刘延东强调, 公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基础、衡量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高等院校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近年来, 我国部分高校已开始在文科类专业开设基于物理学的科学素质教育课程, 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会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文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进入21世纪, 面对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 思想文化错综复杂的高度融合, 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 为适应社会需求, 跟上时代步伐, 作为文科大学生, 应具备如下基本科学素养。

1. 必备的科学知识

在西方, 一些社会学家和物理学家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未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会被认为没有教养;但是一个人如果不知道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 却被看作没有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技术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 对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加宽广和深刻。现代高科技的许多前沿问题和应用领域, 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 很多都囊括在基础物理的研究领域之中。因此, 在文科物理教学中, 有必要让学生学习、理解一些基本物理知识。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基础知识, 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 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特别是对引领21世纪发展的高新科技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对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2. 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同感, 他们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向导师学习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导师如何工作、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实际问题等, 这种思维方法上的训练是最为关键的。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 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 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在文科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挖掘物理学中蕴含的丰富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如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理想实验、科学假说、数学建模方法等, 传授给学生, 并努力让学生应用这些方法, 去正确分析、理性判断和初步计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 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执着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不仅包含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 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无穷的智慧, 闪耀着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光辉。古今中外的著名物理学家,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求实精神、献身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虚、谨慎、诚实、合作、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对人类、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等, 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在他们身上完美结合的体现。因此, 在文科物理教育中, 应注重树立学生现代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使学生具有科学的成败观和探索科学疑难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科学品格和人文关怀的优秀品质。

4. 较强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或许只是一种技能,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文科物理教学中, 通过了解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成长成才的经历, 让学生们体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 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持大胆的质疑精神, 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理敢于提问, 培养学生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使学生善于思考, 勇于实践, 敢于向旧观念挑战, 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变革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三深化教学改革, 增强教学效果

为了增强文科物理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应当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教学目标, 精选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家逐渐认识到:高校文科物理课程不应是理工科物理课程的浓缩或稀释;也不应是一般科普性地传授具体的物理知识, 文科物理课程应更多地注重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重在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

1.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物理学内容博大精深, 包罗万象。同时, 文科物理课时有限, 很多高校文科物理课程仅有32学时左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 不可能面面俱到, 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甄选和取舍。为达到培养、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尝试在文科物理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 (1) 物理学基本概念, 并结合物理学史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扩大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面, 初步掌握物理学的思想和思维方法; (2) 与物理学知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如臭氧枯竭、环境污染、全球变暖、PM2.5、光伏发电、核泄漏、核动力、信息战争等, 培养文科生在这方面的兴趣, 使他们感到物理学是鲜活的, 是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 (3) 结合现代物理学, 关注日常生活与生产技术中高科技所蕴含的物理学知识, 通过介绍能源、材料、医学、航天、激光、环保等领域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融课本中的物理内容和现实中的科技前沿应用的物理知识为一体,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学无处不在, 物理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 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被抽象出来, 并反作用于指导科学探究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性态度, 其核心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其中求真是目标, 创新是灵魂, 即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在文科物理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提问, 乐于表现自己, 敢于与众不同;要结合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要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同时, 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充满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紧密地结合起来。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在这里所指的“和谐的人”, 其实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同时要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以人文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底蕴, 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

3. 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方法, 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 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而言之, 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物理学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 如归纳、总结、演绎、类比、建模、假说、数学统计、实验检验等,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物理学的研究, 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学科。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物理学问题探究的学习过程, 能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思维的方法。如果能做好这个环节, 学生们也就具备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

4. 展现物理实验的魅力

根据物理学根植于实验事实这一特点, 结合文科物理课程性质,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意识, 在文科物理教学中, 适当安排一些实验内容和操作环节是很有必要的。首先, 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文科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内容丰富、现象直观、趣味性强的特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增强学习兴趣, 培养探索精神。其次, 应充分利用高校物理实验室, 在现有物理实验室的基础上, 打破常规, 适当增加投入, 积极组建集实物展示、仪器演示、动手制作、仿真操作以及影像展播于一体的文科物理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行设计实验装置, 自行准备实验器材, 自行拟定实验步骤等, 并允许失败和重做, 鼓励探索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展现物理实验的无穷魅力, 可以大大激发文科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在高校开展文科物理教育是一项处于不断探索之中的教学活动, 有很多未知领域有待认识与开拓。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善于创新,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善于用教师的科学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一定能够发挥出文科物理在开启心智、陶冶性情、引导创新、提高素质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高校文科类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因此, 基于物理学的科学素质教育, 对培养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至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增强文科学生科学素质的必要性, 阐明了文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重点论述了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物理学,文科物理,文科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南、刘改琴、李铁.文科物理课程定位及其教学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11 (5)

[2]倪光炯.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何晓燕、陈小凤.大学文科学生物理通识教育问题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4)

[4]赵旺、陈永红.文科物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7)

8.加强学法指导,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篇八

一、指导学生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编教材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会学生提高物理实验意识,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实践证明,提高实验意识,重视实验教学,讲究实验方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之成功所在。

教师应千方百计做好演示实验, 还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自制一些其他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趣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炼,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给中学生阅读、理解与探索。

学生一开始接触物理,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好习惯。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的特点,首先应指导学生阅读课题和课前的问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是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阅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識框架,“阅读”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插图时,要重视对插图的深入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和每一部分图示,并思考这些图示或线段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看插图,还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正文的阅读,可以抓住每个框架内容的中心;认真揣摩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可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例如公式:Ρ=ρhɡ 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内部压强,而对计算大气的压强并不适用。又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使想象和推理到位,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结论。

三、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让参考书为学习服务

阅读参考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为学生学习教材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资料,更好地学好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发展学生的爱好与个性。参考书设立了“学习要求”“怎样学习”“阅读材料”等栏目。通过这些栏目的学习,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与层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参考书掌握物理学习方法,使重点得以突破,难点得以解决。

四、教会学生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如:在指导学生解答说理题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教师在上新课时,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五、指导学生整理知识 培养学生纠正错误习惯

复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因此,学完一章后,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所学知识按物理学的内部结构整理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弄清章节的前后联系,明白每一部分知识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知识的融合贯通。学生通过写总结,不但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纠正错误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作业和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容易忽略或不认真检查校正,因此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后还会有重犯错误的可能。所以加强对作业或试卷中所出现过的错误进行纠正,让学生搞清错在何处、原因何在?是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错误,还是对知识记忆上的失误,或是审题的错、计算的错,或是对所学知识不懂的错,或是粗心大意的错等。找出原因后,才可采取相应的补教措施,使学生把纠正错误的过程作为一次对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学生平时养成了纠正学生的好习惯,就会在各种考试中减少失分现象。

六、研究学生心理,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求解同一道比较复杂的物理应用题,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做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案,并找出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而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则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完善学习方法,使传授的方法科学、准确,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

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只有这样,物理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下一篇:物品捐赠感谢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