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共14篇)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一
梓潼县出台《梓潼县科级领导干部任期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试行)》
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
键环节。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更好的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教育、监督服务,梓潼县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按照省九届四次全会“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追究范围,加强对责任人、责任岗位的直接监督”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梓潼县科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试行)》。这一办法最大价值在于,不仅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而且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逐步形成“凡审必果,凡果必用”的运行机制很有帮助。现刊载如下,供各地参考借鉴。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科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对其所在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与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作出的审计结论,对违反财经法规问题作出的审计决定或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以及对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的客观评价。
第三条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审计结果运用管理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监督检查、统筹协调和指导审计结果运用管理工作。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财政、司法和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履行审计结果运用管理职责,向县委、县政府及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报告审计结果运用、管理情况。
第四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应以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作出的审计结果报告为依据。
第五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
(二)审用结合原则;
(三)违法违纪必究原则;
(四)审改结合原则;
(五)规范管理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原则。
第六条 审计结果报告必须严格区分审计对象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一)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通过直接行为履行岗位职责所负有的责任。直接责任还包括领导干部对其任职期间内的下列行为负有的责任: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失职、渎职的行为;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决策失误给国家、集体资产造成损失的行为。
(二)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所在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主管责任还包括对其他副职分管工作及下属单位存在问题失察或发现后纠正不力,以致发生违纪违规问题或给国家、集体资产造成损失而应负有的责任。
第七条审计结果运用包括:
(一)表彰奖励、评优晋职;
(二)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三)根据审计法规进行处罚;
(四)警示谈话、口头或书面诫勉、平级交流、降职;
(五)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县审计局根据审计结果,依据审计法规进行处罚外,结合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提出处理建议意见。
(一)对存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的领导干部,根据问题性质,可建议由有关部门给予警示谈话、口头或书面诫勉、平级交流和降职等。
(二)对较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形成初步处理意见,向县委报告后,依法作出处理。
(三)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涉嫌职务犯罪的,由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通报,并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有关证据及材料。
第九条 县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一)任期内经济工作成效显著或模范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领导干部,可建议县委给予表彰或提拔重用。
(二)根据县审计局提出的建议意见,按照干部监督有关规定,进行警示谈话,指出存在问题,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对情节较严重的予以口头或书面诫勉,诫勉期满仍没有改进的,向县委建议就地免职。
(三)工作中存在属于领导干部本人应负有直接责任或重要主管责任的问题,造成较严重后果,又不构成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经组织考核情况属实的,应作为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按有关规定给予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处理。
(四)被诫勉或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干部,不予讨论研究职务调整、晋升问题。
(五)在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征求审计部门意见。
(六)审计结果报告存入干部个人档案和干部监督工作档案。
第十条 县纪检监察机关应将审计结果作为教育、监督、惩处和保护干部的重要依据。
(一)属于领导干部本人应负有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的问题,构成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如果在诫勉期内仍未改正的,向组织部门反馈和向县委汇报。
(三)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反映出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引导干部。为遭受非议的领导干部澄清事实,保护干部;针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四)审计结果报告存入干部廉政档案。
第十一条 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定期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服务。
第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委直接管理的各乡镇、党政机关各部门、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的科级正职领导干部或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三条有下属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
对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审计结果的运用制定相应办法。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二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及结果运用的规章条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现行的审计工作制度和规定, 多数是针对审计实务, 并没有对审计结果转化运用做出具体规定。对审计评价结果的运用, 尚未制定完整、行之有效的审计结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
2.审计结果滞后, 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审计前被审计者已调整到位, 查出了问题, 因为责任人已经离任, 审计结果难以运用, 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职能, 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3.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重点把握不准, 分析不够深入, 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 未能抓住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领导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降低了审计结果可利用性。
4.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力度不够, 对任期较长的被审计者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需要加强。
5.缺乏具体的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观性降低了审计效果。
6.审计评价的认可度需要提高, 没有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 客观辩证的对待经济责任和工作绩效。
7.审计结果运用没有充分取得领导的理解支持。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 被审计者已经离任, 不管是在任的还是离任的, 对配合调查核实有关问题积极性不高, 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
8.联席会议制度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建立, 但联席会议的议事规程不规范, 联席会议的召开和议题的确定带有随意性, 对联席会议的职权范围认识差异使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完善。
9.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较少, 审计结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低, 限制了审计结果运用。
10.问责与责任追究不到位, 责权利的对等考核难以实现。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目标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进行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目标定位, 应是确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结果运用办法, 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的运用力度, 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利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体现在根据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重大经营决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情况的审计结果, 反映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和其他主要问题, 揭示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以及由此造成的资产流失, 提示控制风险, 创造审计效益。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措施
1.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 保障审计结果的转化和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的规范化建设, 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规范审计结果运用工作责任制度, 从制度上确保审计结果的利用,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成效。
2.坚持先审计, 后任用的原则。先离任后审计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充分运用, 审计决定难以执行。在离任审计期间, 充分利用党校资源, 进一步培养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 推行先离任后审计再任职的方式, 保证审计实施所必须的时间, 审计结果才能全面准确。这样审计结果就成为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决定因素。
3.突出审计重点, 保证审计质量。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运用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和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 把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的可利用性结合起来, 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 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对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着重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方面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审计建议, 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的准确反映和评价, 审计质量尤为重要。突出审计重点, 提高审计质量, 使审计结果更加规范、客观, 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服务信息, 既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 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重点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对企业发展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经济决策情况、内控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将审计的关注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转向经营决策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4.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离任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 查出问题往往难以纠正, 可能会造成很大损失, 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 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及早采取措施, 达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目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 及时发现问题, 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资产金额较大、重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将审计结果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上, 督促其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防患于未然,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5.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规范审计评价, 控制审计风险,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规范性。只有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标准明确, 建立和完善平等竞争机制, 才能保障内部管理监督和审计结果运用有章可循,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更好运用创造条件。
6.审计评价做到客观中肯有深度。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资产质量和绩效状况, 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进行客观正确的划分和评价, 是促进审计结果转化利用的关键和基础。要做到肯定成绩和揭露问题相结合, 一分为二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审计部门要加强与审计对象的信息交流, 取得其对审计的认知、理解和支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 也重视增加企业的积累, 防止短期行为。
7.单位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工作, 是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的最好表现。通过审计结果运用让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更深的了解, 切身感受到经济责任审计帮助他们规避管理风险, 加强内部控制, 才能取得领导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把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结合到经营管理中, 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与领导干部的职务任免, 奖惩结合起来,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8.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化, 建立审计结果整改督办配合机制, 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执行运用。应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 对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承担的责任及考核办法等进一步沟通交流明确, 有重点地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 检查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 把审计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落实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考核指标。加强监督管理、把完善经济责任量化评价体系和审计结果运用的公正性结合起来, 确保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能充分发挥, 促进审计结果切实运用到位。
9.将审计结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较长, 能够发现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 在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做出评价的同时,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做出评价。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和不足, 暴露在体制、机制、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分清是认识上、管理上, 还是制度上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发挥对被审计单位的规范引导作用, 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三
【关键词】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改善建议
我国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同步审计模式,并已开展了领导责任定责区分等相关制度,日趋完善的审计模式为乡镇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但很多审计工作仍处在初期建设阶段,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以乡镇领导干部经济审计的工作重点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善建议,具体如下:
一、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旨在确保各项财政收支是否具有正式性、合法性,专项资金是否合规使用,尤其需要重点审计“三公”费用,从而对各领导是否存在经济方面的违法违纪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来源、偿债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明确乡镇政府是否存在债务风险。此外,目前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步形成党政领导同步审计模式,并会涉及到领导责任定责区分,因此除当地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外,还需对责任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分析不足,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
二、当前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范围与难度较大
虽然乡镇政府是国家基层行政组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审计工作内容量并没有因为是基层单位而减少,同时和党政工作部门相比,乡镇政府需承担更大的职责,且相关问题也更为复杂。随着乡镇发展脚步的加快,使得乡镇政府也面临了更多的问题与困难,因此也进一步扩大了审计范围,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展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度。
2.审计模式滞后 深度不够
很多审计部门在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仍然仅仅局限于财政收支及其相关方面,而随着乡镇深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国家加大反腐倡廉的号召,以及党政领导同步审计、责任定责制等新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传统片面且落后的审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式,也无法适应政府部门对于领导部门功过政绩的评价与认定,更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
3.经济责任界定模糊
乡镇党委与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责存在一定交集,职权与责任均有互相交错的情况。举例来说,从乡镇的工作实际来看,党委书记虽然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全面主持乡镇的各项建设工作,经济决策要通过党政领导班子决定,而资金还需乡镇领导的审批才可使用,这么来看,党政似乎都是一把手,经济管理权限以及责任也就在实际中难以分清。
三、针对当前审计问题的几点建议
1.突出审计重点 强化审计深度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虽然与以往有了较大扩展,但不能因为审计范围较大,就过于重视审计数量,导致审计内容多是走马观花,此种缺乏审计深度的审计工作自然也难以起到应有实效。因此在审计工作中绝不能针对所有审计内容进行平均用力,而是要紧贴政府与我党的实际需求,与当前工作重点,在顾全总体的基础上,确定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审计内容,分清主次,对于如人员工资等非重点支出采取择期审计,腾出精力放在需要重点审计的内容上。对于财政收支等方面的审计工作,需要将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作为审计重点。
2.确保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的一致性
审计评价需要顺应新形势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与补充,审计内容也就需要随着审计评价的扩充进行更新与不断完善。在加大乡镇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工作范围与面临的问题均在不断增大,所具备的经济责任也为多方面的。基于此审计评价除了以往的财务收支外,还要顺应当前形势,加入对于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内容,审计内容也因此需要结合这些方面进行及时更新。在审计评价与内容的更新中需要注意的是,新增评价必须具备充足证据,如果证据不充分则不能增设。
3.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落实责任制
在对经济责任进行界定时,要根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进行责任界定,还需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是需要签批的决策,那么需要以主要决策人和签批人作为责任者,如果有分管情况,参与分管的人员也应作为责任人,依法追求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审批责任。对相关事项进行事实求实的系统分析,从而对被审者的功过进行公允评价。
四、结束语
基于乡镇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顺应社会要求高效开展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当前审计机关不容推卸的重要工作使命,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提升审计质量,本文从审计范围与难度较大、审计模式滞后深度不够、经济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提出了突出审计重点、强化审计深度、确保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的一致性以及落实责任制等几点完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翠琳,蔺全录,李莉. 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我国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情况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3:53-61.
[2]赵雪梅,马春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14,12:86-88.
[3]审计署武汉特派办课题组,程光,陈超.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探索和实践[J].审计研究,2012,03:3-7.
[4]赵雪梅,马春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研究——基于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视角[J].财会研究,2013,11:66-68.
4.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四
发布时间: 2008-3-28 10:51:
32全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我市深化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审计局局长张俐代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作了工作报告,对全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刚才,江都等三个地区和单位在会上交流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经验,还有一些地区和单位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这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效果明显,开得很好。下面,我代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对会议作一个简要小结。
一、关于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在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精心组织下,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以说这是一次总结过去、求真务实的会议,更是一次着眼未来、开拓进取的会议,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地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推动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次会议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结了近年来全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交流了各地的经验。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六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张俐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我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取得的成效,系统总结了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同时也分析了全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全市各地也都为这
次会议提交了经验交流材料,这些材料中有的侧重反映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有力措施,有的着重介绍各有关部门运用审计结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宏观调控、促进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的做法,还有的专门总结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能、促进审计结果转化运用的经验,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各具特色。通过听取报告、进行交流,大家普遍感到启发很大,不仅提高了认识,而且拓宽了视野。一致认为,报告和各地的经验都非常实在,且内容充分,展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脉络,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思路,既有一定的高度,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今后做好这项工作很有指导作用。
(二)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面临的形势,提高了思想认识。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前不久,李源潮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本力度,重点围绕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巡视工作、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谈话诫勉制度,特别要加大社会和群众公开监督的力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新要求,也为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指明了方向。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权力的行使,促使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理财,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利于促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做到勤政廉洁。与会同志表示,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思
想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
(三)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提出了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经过大家七年多的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作用,这是需要大家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次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着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制度,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水平,强化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会议就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地位、正确把握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基本原则、切实履行好各部门在运用审计结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以及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家都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以把我市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做得更好。
二、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几点意见
对今后一段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张俐局长已代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得很全面。这里,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指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效,而且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
和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摆上重要议程,自觉而认真地抓好;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视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始终抓住不放;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作为衡量经济责任审计搞得好否的重要尺度,高标准、高要求地做好工作。
(二)要着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从制度上机制上予以保证。省、市六部门刚刚下发的《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暂行)》,对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很好地贯彻执行。今年是我市贯彻落实该《办法》的第一年,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和制度上取得新的进展。要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在此基础上,要抓好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归纳、汇总,向党委、政府提交综合报告,加强对普遍性、全局性和倾向性问题的分析,为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对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也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针对反映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二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反馈制度。在审计结果运用中,各地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不仅要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而且还要把结果运用的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与审计部门沟通,使党委、政府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三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督查制度。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加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经多次督促仍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四是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检查制度。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要适时组织对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检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只要我们把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好,并很好地发挥这些制度的作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市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坚持多请示、多汇报,努力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具体实施意见,使这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做好各自审计成果运用工作。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水平。要注意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工作的经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使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讲一下这次会议的贯彻问题。这次会议结束后,同志们回去首先要把会议的精神向各单位领导传达,然后研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再向党委、政府汇报。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总之,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工作,务求实效。
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
5.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五
1.“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状况普遍,审任脱节,难以达到应有的审计成效和目的。现实工作中“先离任,后审计”、“先任命,后审计”的常规做法有背于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审计成果对领导干部的任用参考作用不大,且审计容易走形式。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尚未全部建立,监督合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有的地方、单位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性不强,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纪检、组织及审计监督的合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现有审计队伍现状和人员素质、水平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部分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专职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专业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责任及风险意识不强,存在“怕得罪人”和“走形式”的思想意识,不能胜任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4.审计广度、深度不够,审计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是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审计程序和审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该审的单位和部门没有审到位,该查清的问题没有查深查透,有的甚至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经济责任落实不够,审计评价、定性不准确甚至自相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单一等。
5.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风险大。主要是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过多侧重于“查错纠弊”,缺乏从宏观角度对查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分析;对重大违法违纪、经济案件和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审计查处力度不够。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审计风险预计不足、控制不力,风险较大。
二、解决深化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监督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开展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健全企业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促进廉洁自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规定,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防范机制,切实将“先审计,后离任”的干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防止“审任脱节”。
2.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受托审计的性质以及审计项目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分别成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参加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发挥整体合力。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重要问题、审计报告等都应通过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和通过。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运用到领导干部监督、考核、调整、任用等领域,加快审计成果的转化,督促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empirenews.page--]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员素质。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尤为重要。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要努力组建、培养一支专业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队伍。要充分考虑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专业特点,配备精通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税收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到审计组中,并特别重视审计组长的选配。二是加快知识更新、改善知识结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除应掌握必备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宏观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要通过多层次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综合生产经营管理知识、财会税收法规、决策科学知识等。要注意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严明审计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要制定并严格遵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纪律,坚决避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人情审计、形式主义、隐瞒不报等问题。
4.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应尽快研究制定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审计规范,编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手册,进一步规范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对象、内容和程序;建立和完善各类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范围、方法等。此外还应当建立和认真执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组廉政责任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严格规范审计行为。充分运用内部控制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审计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与计算机系统审计等多种现代审计方法。
6.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六大重点 篇六
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在解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时指出,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重大经济决策方面,部分决策存在决策程序违规、决策失误、决策执行不力、决策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问题。
二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方面,一些地区和单位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土地保护等方面存在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不够到位。
三是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一些地区和单位存在财政预决算编报不真实、不完整,隐瞒转移收入、挤占挪用资金、虚增虚减利润、偷逃国家税收、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是风险管理方面,部分地区存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预警和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一些企业存在主业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国有资产未能实现保值增值等问题。
7.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七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保证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 审计机关只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才能体现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就目前来看, 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干预的侵害, 行政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政府领导认为, 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 其人权、财权隶属于政府, 就必须听从于政府, 听从于行政首长, 从而影响审计监督独立性、权威性。
2. 审计力量与任务要求矛盾突出
一方面, 现有的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审计力量较为薄弱, 而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且临时交办的项目又较多, 往往导致审计资源过度的透支。另一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 涉及内容广泛, 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 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和本领;而现有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多数为会计和审计专业, 且由于工作条件限制, 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有限, 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3. 经济责任的界定比较困难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对经济责任的界定存在一定难度。通常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 如果按常规, 对被审计单位作为一个集体进行处理易于被接受, 若要是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党政领导者, 具体到应由主要领导承担的份额, 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所谓全体讨论、集体研究的结果。审计中查出的问题, 也都常被解释为领导班子会议通过的决定, 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 也就无法确定承担者。如:有些单位做出的投资决策, 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其效益和收益, 要分清是现任责任还是前任责任, 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 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 确定责任的边界、还有很大的难度。
4. 贯彻“先审后离”难度大, 审计成果运用难有成效
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其结果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 坚持“先审计, 后离任”、“先审计, 后提拔”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任, 后审计“、”先提拔, 后审计”。审计结果一般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 进而影响审计成效。同时, 通过审计, 虽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 分清了是非, 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要由继任者承担。实际执行中, 继任者往往推诿, 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处罚的责任, 致使许多应该处理的问题, 都最终无法处理处罚, 削弱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5. 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工作业绩的监督、考核和评价, 审计查处力度大小, 对其如何评价, 将直接影响其任用和责任划分。如果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强, 严格执行经济责任的审计程序, 查清所需审计的内容, 对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给予全面揭示, 就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如果不能全面或未能揭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 那么就掩盖了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在当前的审计队伍中, 具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高”的人才还不是很多, 许多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审计道德面临着挑战, 难以胜任新经济形势下的新任务。
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 赋予审计的独立的地位, 提高审计执法的力度
要建立垂直独立, 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组织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只有实行立法型的审计体制, 即把审计机关划归人大代表大会, 受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依法对政府进行财政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监督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建立垂直独立的、具有高度权威的审计管理体制, 有利于政府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行较高层次的监督, 更有利于对所有国家资产进行监督, 维护财经法纪。
2. 合理运用审计力量, 逐步加强审计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较大、时间要求紧,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必须合理运用审计力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 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其次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 妥善处理工作任务较重与审计力量有限的矛盾, 合理安排、统一组织。再次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分工,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的作用, 提高审计质量。
3. 严格划清三个界限, 进一步明确责任归属
要做到以下三个界限划清:一是划清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如果由于被审计人不听取意见和建议, 独断专行造成决策失误, 或者工作不负责造成损失, 或者为了个人私欲而违法乱纪, 这些情况应归属个人主观方面的经济责任。如果由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 这就要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说明。二是划清离任者与接任者之间的经济责任界限。前任领导干部离任时的经济状况, 必然要影响到继任者的业绩。因此, 要划清离任者与继任者之间的责任界限, 这是明确被审计人功过的前提。三是划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从法律角度上讲, 部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经济工作、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及其他行政工作负全面责任, 但在实际工作中, 并不意味着这个单位的所有责任都由法人代表承担。领导责任与单位内部的具体岗位不能完全划等号。对一些问题 (如财务基础工作较差等) 作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只负有间接领导责任或次要责任, 与评价离任者业绩关系不大。
4. 切实贯彻执行“先审后离”的工作制度
要克服“先离后审”的弊端, 积极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 加快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逐步实现任前审计。对有调整意向的领导干部, 提前一段时间安排审计, 根据审计结果准确分析干部的经济责任、政绩大小和廉洁自律情况, 作为干部用与不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继续推行任中审计, 结合领导干部的年度考察和考核, 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审计。实行以常规审计为辅, 结合审计部门的年度审计计划, 对拟提任和调整的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审计的单位数量逐渐适当扩大。
5. 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 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文奋发向上、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审计队伍,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思维 王会金:裴文英审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3~95
8.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八
一、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第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情况。包括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贯彻情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政策的贯彻情况,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措施及效果等。
第二,乡级财政管理情况。重点审查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入账是否完整;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如果超支,分析其资金来源,是否占用专项资金和征地款;关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
第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审查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经济事项是否集体研究决定,内控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效等。
第四,个人遵守财经纪律及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以审计情况为基础,设立举报信箱、电话,向有关人员及部门了解情况,看个人在经济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步骤
第一,审计机关会同干部任免机关,由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审计对象,并报政府批准。
第二,成立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据此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計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
第三,审计人员现场实施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经审计组长复核。重点核实乡镇财政收支以及乡镇自有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摸清资产、负债。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工作业绩。
第四,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经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由法规部门、总审计师审核,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向委托审计部门出具审计结果报告。
三、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
第一,不廉政。如贪污公款、请客送礼、挥霍公款、公款旅游、公款出国。同时利用手中权力为亲戚支付有关费用,谋取利益。
第二,收入不规范。无证收费、无标准收费和无理由摊派,有过期的票据、不合规票据等;未实行收支两条线,任意改变收入性质,拦截上级收入。
第三,支出不合规、不真实、不合法。有的支出是政策不允许的,有的是超标准范围的;有的虚列支出,套取资金;有的支出与事实不符;有的报支发票不规范,以“办公用品”“招商引资”名义报支不合规费用;有的支出直接充抵收入。
第四,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全、原始凭证不合规。如审批内控制度不健全,支出凭证未有相关人员签字或签字不齐全;支出凭证无发票或相关附件;发给农户的各项补助款无相关农户签字。
第五,采取收入不入账或虚假支出造成资金体外循环出现小金库、账外账。避开财政的管理,给一些干部提供方便,其中不少隐藏着腐败的现象,有的乱挥霍、请客送礼;有的挪用、贪污和私分公款等更严重的问题。
第六,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通过同一项目多次申报,虚报、冒领及以其他名义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政府经费支出。截留专项资金,罚款未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未上交县财政纳入预算管理,用于招待、车辆运行、办公经费和发放乡镇干部津贴等。
第七,项目配套资金未到位或通过空转方式虚假配套。有的直接未配套;有的通过先下拨,后回收项目配套资金。
第八,资产购建和处置不规范,不合规。如未履行招投标程序,少数领导拍板定价,暗箱操作;项目竣工后未及时报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甚至出现多付工程款现象;固定资产核算欠规范,普遍缺少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备查簿,账外固定资产时有发生。
四、乡镇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一,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财务知识和财经纪律意识,对财务报表理解不透,对单位存在的成本不实、不良资产等影响会计资料真实性的问题认识不清,影响了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第二,有的单位领导干部不重视财务工作,单位内部管理薄弱,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领导干部与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各项经济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
第三,有些领导干部经济行为不够规范。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政绩”,任意扩大投资规模,不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运作,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有的工程项目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决算控制不严,从而导致工程决算不实。
第四,有些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专款记账路径不清晰,各种专项资金混合记账,有的甚至与办公经费混合记账,没法区分。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提供了方便;一些单位通过隐瞒少计收入、多列支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第五,部分财经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有关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如预算缺乏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预算约束作用不强。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跟踪管理不到位,留下挤占挪用专款的可能性。民主法治建设尚未健全,社会对政府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较弱。
五、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法规政策知识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通过了解财经法纪、财务核算等方面的知识,规范业务、强化责任和管理意识;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确保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
第二,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坚决取缔;对以改头换面形式乱收费的,对通过下属单位收费或以其他形式、其他票据乱收费的,坚决查处。
第三,各单位应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特别是加强支出预算管理,根据自身财力量入为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开支,严禁经费超支挤占专款。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支出审核审批制度,防止损失浪费。
第四,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以维护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规范专款会计核算,防止违规乱收费和挤占专款发生。
第五,对于资产的购建、使用和处理、处置,要坚决按照法律法规按规定程序依法进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社会对政府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逐步提高政府预算、决算收支活动的公开透明度,推进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9.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九
(1)基本情况表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职称:
职务:任职起始时间:
主要职责:
二、目前已有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经济财务管理制度 个(附复印件和执行情况说明)。
三、本单位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机构:(在选项前打√)
1、本单位财务科室
2、后勤财务室
3、总公司财务部
4、学校财经处
5、其它
六、自2004年至目前本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账号情况:(不得遗漏,包括销户情填表人:财务负责人:年月日
(2)收入及余额情况表
说明。
填表人(财务人员):财务负责人:年月日
(3)支出情况表
可另行加印附页,也可另附备注说明。
10.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十
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思路
一、转变思想认识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克服经济责任审计接受论文联盟http://委托的被动,便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等方面的职能。二是转变审计方法,在审计方法上实行由单一型向多类型综合运用转变,转变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到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查查账的思想认识,在审计途径和方法上,实行由到被审对象单位单一查账向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运用转变。三是切实转变审计理念,转变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为党委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服务的思想认识,在审计指导思想上,实行由仅仅为监督管理干部服务向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突破原有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为党委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服务的思想认识,确立经济责任审计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观念,实行指导思想上的转变,牢固树立经济责任审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
二、依法确定审计内容
(一)财务收支与资产管理情况
1.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查有无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和专项资金问题,有无将农业、教育、卫生、民政、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基金)挪作他用的问题;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问题。有无超过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经费等问题,是否存在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乱发钱物和铺张浪费等行为。专项支出是否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虚列、转移等问题。
2.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合规性、合法性。主要审查单位履行或代理政府职能所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各项收入是否纳入单位财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收入组织是否得力,有无以物抵收、到缴费单位报支抵收,票据领购、管理、使用是否合规,有无收入不入账,转移、截留、隐瞒、坐支收入和罚没收入问题,有无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有无存在多头开户,有无通过应付款为其他单位办理不正当业务或截留应当上交国家收入。有无未经批准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问题,有无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
3.资产管理是否规范、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购置的资产、设备是否纳入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添置小轿车是否通过政府批准,其购价和排气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房屋的修建是否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资产的增减变动手续是否齐备,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问题;有无未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通过降低转让价格获取好处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是否全部入账。
4.单位的对外投资活动是否严格遵循财务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外投资项目是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对外投资有无收益;对外投资是否列入单位的资产总额;有无对所创办实体占用单位的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不进行有效评估计价,不收取使用费,无偿使用,所有权变相转移等造成国有资产在创办经济实体中流失的问题。
(二)重要经济决策情况
1.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制定情况:决策程序、决策执行、决策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度的建立情况。
2.重要经济决策过程:决策是否合法,是否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冲突,决策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没有经过科学认证盲目决策或擅自决策等问题。决策执行情况,执行的过程与采取的主要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存在因监管不力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决策效果如何,决策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取得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怎样。
(三)内部管理情况
1.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部门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支出报销手续是否健全,是否经过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是否是正规发票,是否有经办人签字等手续;基建、维修项目的程序及相关手续是否健全,基建、维修项目是否立项、是否有工程预算说明书、是否经过招投标、工程项目资金支出手续是否健全、是否有审计部门的竣工决算报告;是否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卡片账,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对盘盈、盘亏及出售情况是否如实入账;票据领用核销手续是否健全,有无专人管理票据、有无专用票据领用核销登记本、是否注明领用核销的日期和金额,领用、核销人是否一致等情123下一页→ 审计论文文章况。
(四)遵守廉政纪律规定的情况
有无因私占用公共财物或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有无用公款请客送礼、旅游;有无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通论文联盟http://讯和办公设备;有无索取或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信用卡和购物卡,有无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为亲朋好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等问题。
三、合理规范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十分关注、高度重视的部分。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风险。《规定》要求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内容和审计结果,依照国家法规政策及标准,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
(一)评价原则
1.重要性原则。不仅要根据审计内容和审计职权范围进行适度全面评价,更应侧重对重要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重大问题以及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评价。
2.准确性原则。评价应措辞恰当,表述清楚,定性准确,量化评价,少用或不用修饰性语言,不能用单个的事实或几个指标来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遵守廉政规定的整体情况,防止以偏概全,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审计无法核实或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只做客观、写实性的反映,不做具体审计评价。
3.客观性原则。坚持以审计查证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为准绳,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充分考虑其当时的政策、法规和经济运行环境,要注意划清前任与后任、集体决策与个人行为、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历史与现实等界限,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
4.统一性原则。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与审计的内容和职责范围要相统一,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责范围和实际实施的审计和审计调查范围。
(二)评价内容
1.真实性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经济活动成果相符合的程度,重点是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非税收入、支出管理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各项收入是否纳入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有无收入不入账,转移、截留、隐瞒、坐支收入,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
2.合规、合法性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来做出评价,看有无未经批准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问题,有无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以及有无坐支、截留、挪用、收入和罚没收入的问题,支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干部奖金、津贴、补贴发放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政策规定,有无超范围、超标准发放各种津贴补贴等现象。123下一页→ 审计论文文章3.效益性评价。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价。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益性评价,要充分运用与其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比较,使审计评价具体翔实、有理有据、公正力强。
4.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评价。主要评价在正确组织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对赋予其管理权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论文联盟http://度是否符合财会制度和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资产的处置、转让是否经过集体研究,程序是否合法。管理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履行,并评价其有效性和执行效果情况。
5.经济决策评价。审核重大项目建设、对外投资、大额开支、大额采购等方面的决策,通过查看会议纪要,既查看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又查看决策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在执行过程中明确了相关责任,在出现偏差时是否及时发现和纠正,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其经济决策是否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是否兼顾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利益,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效益低下和社会不良影响等情况。
6.廉洁自律评价。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方面:有无挪用或侵占公款行为;有无违反财经法规规定,擅自设立;小金库;、;账外账;或隐瞒资金的行为。有无利用职权报销应有个人负担的费用或谋取私利,有无收取与个人行使权力相关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购物卡等问题。
四、公正界定经济责任
审计报告中的责任界定,是指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以及审计机关认可的被审计主要负责人所在单位的内部管理规定,对被审计主要负责人担任特定职务期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对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界定。
1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二级学院、系部不断增多,校办产业也不断增加,高校所属二级单位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支配权等方面的权力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监督和规范高校内部经济管理的审计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怎样搞好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不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高校审计工作者所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展开论述。
一、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意识不强,存在认识的误区和偏见
(1)一些高校的领导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只要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可以了。
(2)部分处级领导干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经济责任,误认为对其审计就是不信任他,审计就是对自己挑毛病、找错误,从而产生消极或抵触的行为。
(3)有些教职员工存在错误的看法,片面夸大或贬低曲解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表现在:认为被审计者的调任或晋升已有意向,经济责任审计不过是搞形式罢了;认为是哪位处级领导干部有了经济问题,学校才委托审计部门审查;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审计了,就能解决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个别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产生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
2、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根据《高等学校有关行政责任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的内容,对领导干部评价什么,没有明确要求;对领导干部怎样评价,没有规定格式。特别对行政部门、教学部门和后勤集团等不同模式的单位,考核指标都无规定。虽然2009年《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有一章阐述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要求,也提出了一些定量化的指标,但总体来看,目前仍没有形成科学统一、便于操作、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的审计评价标准。这样使审计人员对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工作只能依据个人经验分析和评价,出现审计结论随意性、偏差较大等问题,增大潜在的审计风险。
3、审计程序滞后,时效性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对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有的甚至离任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审计,出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滞后的情况。这样,一方面产生了配合难和执行难的情况。因为被审计者己到新的岗位走马上任或己退休,有些新任领导者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想法,在资料提供、人员配合上不积极、不主动,使得审计人员在收集、查证等方面都很被动;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不好处理,比如追缴款项等需要在原单位落实,新任领导者有怨言或认为这是前任的责任,可能对审计结论置之不理,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4、审计结果不公开
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高校普遍存在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并按程序将此报告提交给学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报送学校有关主要领导,同时抄送组织部门、审计者所在单位及其本人,未将审计报告在校内一定范围内公示。除了上述人员之外,其他人员无从得知审计情况。这种做法不利于广大教职员工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难以真正体现。
5、审计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高校虽然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真正利用财务审计软件开展工作较少。当前,很多高校的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仍通过查看账目、翻阅凭证等方式,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审计信息。但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如“私设小金库、私分公款”等问题。这种相对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手段使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准确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真实情况,因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6、审计队伍素质不高,审计风险较大
高校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是会计专业出身,在管理、法规、信息等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不够,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在实践上还存在经验不足,尤其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之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时,往往缺乏审计专业的判断和识别风险的能力,造成审计评价偏差,形成了审计风险。同时,审计部门一般存在人员少、任务重,后续教育及培训跟不上,缺乏创新动力,这也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效。
二、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一方面,有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设置,基本上都是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或在财务部门设置一个审计岗等,致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向纵深层次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审计部门与主管领导之间、部门之间及其人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的意见参与其中,使得审计人员很难依法独立行使监督和评价的职责。
2、审计工作规划缺失
由于高校普遍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高校中层干部一般三年或四年一竞聘,干部的变动比较集中,审计部门对他们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任务重、范围广,审计人员要承受的压力和风险增大,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批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甚至有些项目还要跨年度审,即便是完成了审计任务,审计效果也大大降低。所以,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审计工作规划,可能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的后果。
3、审计力量严重不足
高校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配置普遍不足,一般高校只配备专职审计人员2至3人,学生规模超过万人的本科院校也只有4至5人,个别高校仅有1人,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还没专职的审计人员,无法开展审计工作。有审计人员的高校中这些人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审计,还要承担基建工程结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工作。如何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这也是高校广大审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审计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要把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积极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其次,审计部门不仅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中碰到的难题,而且还要介绍兄弟院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在指导工作时更有针对性。最后,审计部门要通过校报、校园网络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知识、有关政策和规定等,使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理解审计行为,配合审计工作。
2、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和高校自身的特点出发,高校主管部门要制定分部门、分层次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内容包括评价、考核两个指标体系。并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出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有章可循,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实效性。
3、灵活应对,提高审计成效
要有计划安排好审计工作,尽量减少突击审计和“成批量”式审计等做法。组织部门在对领导干部调换届或离任前三个月,向审计部门送交审计通知书,使审计人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搜集相关资料和审计信息。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将离任审计与届中审计相结合起来,实现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这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和堵塞漏洞。更有效地贯彻“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从而解决现实中“先离后审”或“先任后审”引发的审计被动、审计配合难等一系列问题。
4、实行审计结果公开
除审计结果中涉及保密的内容外,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公开审计结果:(1)以会议宣读形式向被审计处级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公开;(2)在校园网或审计部门内网上予以公示;(3) 以校内文件形式下发到全校各学院、处、室、所等二级单位。通过对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开,不仅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透明度,发挥了群众监督的作用,而且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5、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高校审计部门要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新路子,促进审计手段现代化。如对后勤服务集团或校办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审计软件等先进技术与被审计者及其部门的财务数据接口连接,进行专用网络审计、在线审计等,从而保证所提取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审计部门因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取证比较困难,所以审计方法必须有所改进或突破。比如,为了扩大学校审计线索的来源途径,可在校园审计内网上公布对学生乱收费、滥发职工福利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受理电话和电子邮箱,让知情者有机会提供审计相关线索,同时做好保密工作。这样使审计人员从蛛丝马迹中获取信息,进行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提高了审计质量。
6、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降低审计风险
一是要加强审计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并有计划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后续业务培训,才能适应高校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二是要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审计经验和方法技巧,才能更好地去化解和避免审计风险;三是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论文发表、申报课题等一些审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四是要制定合理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尤其在福利待遇、升迁考核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稳定审计队伍并发挥其作用。
1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十二
规程(试行)
晋审经责〔2014〕110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我省实施意见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主要有:省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和市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和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县(市、区)党委书记,省属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金融企业)法定代表人。
第二章 组织协调与计划管理
第三条 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省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领导下进行,建立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等部门组成。
领导组(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审计厅,与厅经济责任审计处合署办公。具体负责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按照“突出重点,以任中审计为主,积极开展党政同步审计”的原则确定。省审计厅每年提出下一审计计划思路,根据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委托建议,经领导组(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后提出审计计划草案,报请省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纳入厅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方案、统一问题处理、统一审核把关、统一报告报送“五统一”的审计管理方式进行。
2间,严格执行审计项目情况周报告、月反馈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计任务。如遇有涉嫌重大违法违纪事项或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工作日的,要经厅计划管理处、分管厅领导审核后报厅长批准。
第五章 召开审计进点会
第十四条 审计组在开始实施现场审计时应当组织召开审计进点会。参加人员为:厅领导、审计组成员、厅经济责任处相关人员,被审计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所属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人参加。
第十五条 审计进点会的主要内容有:宣读审计通知书、告知审计工作纪律规定、提出配合审计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作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述职报告;参加会议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人员讲话;厅领导讲话;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讲话;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组应当在召开审计进点会前2日内告知厅经济责任审计处,联系领导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人员参加。
第十六条 审计组应当在审计进点会召开后1个工作日内在被审计单位醒目位置张贴审计公示,悬挂双举报箱。审计公示内容包括:审计项目、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纪律八项规定、举报电话和邮箱、审计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第六章 审计访谈
第十七条 审计组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采取访谈方式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访谈对象主要有:被审计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被审计单位有关内设机构、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需要谈话了解情况的人员。
第十八条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访谈,一般情况下由厅长进行。对被审计单位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访谈由分管厅领导进行,访谈面要达到80%以上。对被审计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访谈由审计组有关人员进行,访谈面要达到50%以上。
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汇总形成书面记录,作为确定审计重点内容依据,并归入审计档案。
第十九条 审计访谈内容要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确定,主要内容有:推动本地区、部门、单位科学发展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职责、措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情况;任职期间重要经济事项、重大经济决策、大额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其他需要关注和核实的有关情况。
第七章 审计重点内容
第二十条 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部门、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
第二十一条 对市、县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研究制定经济工作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目标责任完成情况;重要经济事项、重大经济决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情况;政府执行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监督情况;自然资源、财政资金、政府性债务、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党委及其工作部门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本人直接参与的重要经济事项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第二十二条 对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是:贯彻执行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研究制定经济工作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有关经济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目标责任完成情况;重要经济事项、重大经济决策实施效果情况;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情况;国有资源、资产管理使用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对直接分管部门的管理、监督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第二十三条 对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
6个等次,分别按1、0.8、0.6、0.5四个得分系数计算,汇总计入各个审计重点内容定量评价。
第三十三条 下列情况在对审计重点内容的定量评价得分的基础上直接采取加减得分,加分、扣分不超过10分。
在经济领域获得国家级综合先进,每获得一项加1分;省部级综合先进,每获得一项加0.8分。有关经济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或全国推广,每获得一项加1分。若有与前项重复的不重复加分。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承担直接责任每项扣1分,承担主管责任每项扣0.8分,承担领导责任每项扣0.6分。
第十章 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 审计组应当在现场审计结束10日内完成审计报告撰写工作,经分管厅领导审核和厅长同意后,及时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意见。
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审计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审计实施时间;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有关情况;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评价意见;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主要业绩;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定性、责任界定、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对以前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审计意见和建议;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五条 审计报告封面由审计机关、发文字号、审计项目名称组成。审计机关为:山西省审计厅,发文字号为:厅统一编发的文号,审计项目名称:由被审计单位名称、被审计领导干部姓名、职务和审计类型组成。
第三十六条 审计报告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审计依据、时间、对象、范围等内容。
审计报告基本情况部分重点表述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相关情况、审计实施情况等方面内容。
第三十七条 审计评价要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语言平实、详略得当,既要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的业绩,又要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应避免相互矛盾。对于被审计单位履行经济责任无关的事项,证据不充分的事项,未列入审计内容的事项,一般性问题不作评价。
对于因审计执法条件限制、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提供资料不全面、不准确等因素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查明而同时又存在审计风险的事项,要给予客观反映。
第三十八条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的主要业绩,紧紧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行使”、“责任落实”两个方面,重点反映目标责任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及重点资金投向效果情况、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十九条 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责任认定和处理(处罚)意见要根据发现问题的性质、金额、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关联程度,按照重要性原则和严重程度排序逐项反映。同类问题可合并综合表述。
第四十条 对违法违规问题表述要完整、准确,包括违法违规时间、主体、原因、金额、主要情节、被审计领导干部参与决策情况、截至审计时的状况、审计期间整改情况等。如果既涉及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又涉及任期外的,应当在发生问题的时间和金额上加以区分,分别反映。
对每个问题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处理处罚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要引用清楚法规名称、发文单位、发文号、具体条款号及条款内容。处理处罚意见应当具体、可落实。
第四十一条 责任界定要针对逐个问题进行。在简要说明责任界定理由的同时,根据问题的事实、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问题事项中的实质性参与程度、关联程度,划分清楚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
第四十二条 专题报送省政府处理、移送相关部门处理以及其它不宜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知悉的问题,可以不在审
10普遍性问题,应当加强分析研究,作出专题报告,提出审计建议。按照有关规定,向省审计厅提出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或者以适当形式对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的建议。
第五十三条 审计组应当在出具审计报告90日内完成审计项目文件资料立卷归档工作。经审计组长和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按厅统一要求归入厅档案室。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操作规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操作规程由厅经济责任审计处负责解释。第五十六条 本操作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审计通知书参考格式
2.审计访谈记录参考格式 3.审计报告参考格式
4.审计评价指标参考格式(党政)5.审计评价指标参考格式(部门)6.审计评价指标参考格式(企业)
1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十三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的重要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项制度的实施,无论是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对离任者本人,因直接关系到其政治生命,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制度,还不仅仅对离任者是一种监督机制,对于在任者也同样是一种很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审计机关承担的责任很重,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一、经济责任审计应该以审计风险为前提
无论离任者,还是继任者。都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当关心,特别是离任者对离任审计相当重视,有的要求过于苛刻,有的频繁接触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重视(包括升迁的企业领导人),都希望审计部门对其评价得好一点,希望责任最小限度地落在自己的头上。对于继任者来说,同样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当重视,他希望对其接手的企业能够摸清楚家底,希望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后能划一道线,有一个新的起点。并希望把包袱、困难说得充分一些。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离任者和继任者来说是一对矛盾。
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应该采取被动防范与主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被动防范措施主要是指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细化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扩大审计机关权力范围、明确经济责任界定、选用正确审计方法、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等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主动管理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方面,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评估,运用评估模型界定风险程度,调整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在于突出审计重点
在对许多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对企业存在的最基本问题还没有审深查透,却在漫天撒网,大海捞针,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离任者和接任者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将审计风险作为前提外,还应正确界定审计范围,将审计事项控制在:离任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期间,与离任者的经济责任有关,离任者应当面且能够负有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的有关经济事项。在这样一个大的原则下,就可以确定哪些单位、哪些事项应该重点审计,哪些事项可以从总体上摸清家底,哪些审计事项可以不用审。突出审计重点的关键是能否将企业的真实情况摸透。鉴于审计组审计的人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审计,设计的审计表格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表格基本涵盖了审计内容,每一个单位(包括二级单位)都要填写,这种方法可以称为自我暴露问题法。如果审计组能够将这些问题核实确认,并延伸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既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又能确保审计的覆盖面,同时可以确保通过审计后,重大的经济事项、重大的投资决策、重大的管理问题、上级有关部门及职工关注的事项基本能够审深查透,从而达到最基本的、也是最应该达到的要求。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评价指标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标体系都是次优的。二是国企规模大层次多,太复杂,影响了评价指标的运用。三是权数的确认比较主观。权数的确认主观性较强,多采用专家方法,比较单一。四是过于关注财务指标,忽略其他指标。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其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存在着预算软约束,制约了指标的运用。所以审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其次,指标属性本身存在问题,比如,随着某一计量指标成为重要考核指标,被审计单位都会重视起来,相互学习与共同选择,导致这一指标的敏感性减弱,无法有效区分出被测对象。特别是如果计量指标要求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就可能会延长测量时间。社会共识也会导致计量指标的失效,已有研究发现,企业成立时间越长,其首发的价格波动性越小,因为社会对其的公共知识也越多,因而也就越小。
针对于上述问题,这就要求国家首先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国外没有开展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但有相关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可以参考,比如美国审计部门确立指标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考虑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状况来确定,英国审计署在绩效审计方面,主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在确定指标时,要同内部审计、其他检查机关及学术界的研究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可见,他们确立指标体系中,也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以确立指标的不同数值。
四、应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任免中的应用力度
目前领导干部的一个任期通常为3年或者4年,如果连任,则任期可能达到6年至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人员离任时才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造成审计评价的时间滞后,影响审计结果的发挥和运用,同时由于评价期间过长、审计内容繁多、评价指标复杂,会进一步影响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而且先离后审会造成以下问题:
第一,容易给人造成走过场、马后炮的感觉,影响了审计工作的严肃性,降低了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度;第二,先离后审会造成干部的责任心降低,认为审与不审反正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调动与升迁。审计发现问题时,前任己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审计结论无法执行,而继任者又将问题推给前任,认为不是自己任期内的问题拒不执行审计决定,从而造成新官不理旧帐,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审计发现的同一问题会在同一单位屡次出现,得不到整改;第三,审计结果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达不到审计预期效果,让组织部门陷入被动。由于被审计干部调动或者升迁的决定已经下达,如果审出一般性问题,也不好因此擅自改动任职决定,只好权当没有问题。而一旦审出了重大问题,从而会使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工作陷入被动,造成干部任用的失误,影响组织部门的威信。
14.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篇十四
根据XX市审计局、我局二○○六年审计工作计划及XX市委组织部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情况,我局决定组织对2005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为明确审计范围,突出重点,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现制定如下审计方案:
一、审计目标通过审计,全面摸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清领导者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对其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审计对象和范围根据市委组织部委托书,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如下:
1、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2、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3、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4、XX同志任XX卫生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5、XX同志任XX市经贸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四、审计重点和主要内容
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一)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此项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内容。主要以真实性为重点,把握好三个关口或关键控制点,即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决算的编制。(二)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主要审查其来源是否合法,是否认真执行了“收支两条线”,有无隐瞒、拖欠、截留、坐支问题,是否严格按收支计划使用资金并纳入决算报表体系,有无损失和浪费等问题。(三)往来帐项的管理和清理情况。首先审查往来帐项的真实性,要摸清往来帐项所反映的实际内容,是否存在收入挂往来科目的情况,其次是要重点关注资金数额大、时间长的往来帐项,尤其要关注呆帐、死帐的情况,是否存在资金损失挂往来的情况,对呆帐和死帐,是否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了认真、积极地清理。对于有问题甚至有个人行为的往来帐项,要摸清其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原因,落实经济责任。(四)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即内部控制系统评审。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适当的程序,能够显著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借助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结果,能够有效地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促进其加以改进和完善。(五)专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对该部分资金的审计,主要审查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开支是否严格履行了审批程序,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问题,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六)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审查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资产的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资产的处置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报批程序,是否存在因管理不严而造成人为丢失、毁损的情况,是否存在个人或小集体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的情况,资产的处置中是否因处置不当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得以体现等。
二、投资项目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对投资项目的审计,首先要摸清投资的性质和种类,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几个项目(好的和差的典型)有步骤地审计其可行性论证和立项情况,投资方案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预决算情况,投资效益及效果情况。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审计,首先也要摸清在领导干部任期内,都有哪些经济决策事项,选择重大的事项审查其决策的背景、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决策的效果情况。以此来确定和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三、行业经济指标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要把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虑,即首先选择一套能够科学反映经济成果的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审计或采集,进行量化的综合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准确的定性结论。必须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选择使用那些最能综合地反映领导干部业绩的经济指标。对于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围绕本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选择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运作时间较长、政策性较强的资金,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以全面、准确的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或责任。
四、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通过对帐务的审计,审查领导干部本人是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为个人或小集体发放各种钱物的问题,甚至挪用、贪污公款的行为,是否存在个人长期无偿占用、甚至侵占公共财产的行为。
五、审计组织和要求(一)通过局务会讨论,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按项目情况分五个审计小组,各小组组成人员为:
1、XX同志任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
组长:XX,成员:XXXXXXXX。
2、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3、XX同志任XX镇镇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4、XX同志任XX市卫生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5、XX同志任XX市贸局局长期间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组长:XX,成员:XXXXXXXX。
(二)各审计小组务必于2006年5月15日至16日进驻被审计单位,并认真开展好审前调查,掌握详细资料,报批各项目审计实施方案。
(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各审计小组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注意抓重点,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
(四)为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权威性,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审计纪律,纪检人员专门负责对各审计小组执行审计纪律的监督,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几个问题】推荐阅读: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10-03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08-22
浅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与理念07-16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10-01
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06-16
市直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08-27
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11-12
宁波鄞州区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办法》06-13
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议程07-09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