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2024-07-15

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10篇)

1.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一

考点练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确定记账本位币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取得借款使用的主要计价货币

B.确定商品生产成本使用的主要计价货币

C.确定商品销售价格使用的主要计价货币

D.从经营活动中收取货款使用的主要计价货币

【正确答案】 ABCD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答案解析】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及结算;(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3)融资活动所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考点练习: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单项选择题

企业将收到的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

A.投资合同约定的汇率

B.投资合同签订时的即期汇率

C.收到投资款时的即期汇率

D.收到投资款当月的平均汇率

【正确答案】 C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答案解析】 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而是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考点练习: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资产负债表外币折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应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

B.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项目应按资产确认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C.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项目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

D.“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应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正确答案】 ACD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答案解析】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在外币报表进行折算时,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选项C和D正确,选项B错误;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示,选项A正确。

考点练习:境外经营的处置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资产和负债项目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B.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应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C.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进行折算

D.在部分处置境外经营时,应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境外经营相关的全部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正确答案】 D

【知 识 点】 本题考核点是境外经营的处置。

【答案解析】 选项D,如果企业拥有某境外经营子公司,在上期资产负债表日将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折算为本企业的记账本位币计量时,其差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如果企业处置该境外经营,则这部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也要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部分处置的情况下,应该是按处置比例对应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当期损益。

1.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经典习题

2.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经典练习试题

3.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专项练习

4.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训练试题

5.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备考题

6.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临考试题及答案

7.中级会计师考试怎样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8.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考点练习

9.中级会计师考试如何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10.2017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经典模拟试题

2.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二

口语课作为汉语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型,在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语课课堂练习作为口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口语课特点,能够为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研究口语课课堂练习,对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口语课课堂练习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技能教学的宏观角度出发,系统介绍各种练习类型、方法、技巧和操作步骤(崔永华、杨寄洲,1997;蔡整莹,2009;翟艳、苏英霞,2010);二是具体介绍某一种练习的操作方法(彭青龙,2000;李燕,2011;肖倩,2011)。梳理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其总体特点是从“应然”的角度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介绍,而对练习的类型、练习的分布情况及其实施过程的“实然”研究不足。这类研究通常来自教学反思,局限于某个方面或小范围观察,对复杂关系探究的能力有限。

郑艳群(2014)指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开展汉语教学软实力的研究。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挖掘优秀初中级口语课教学录像中的练习相关数据,对口语课课堂练习进行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得出的结论,对已有文献中关于初中级口语课教学的练习类型进行验证或提供证据,报告练习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情况、实施过程和实现条件。这类研究的特点是:第一,从实然出发,通过多样本、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问题尽可能客观、理性,全面、完整和具体的描写;第二,通过研究,或证实已有的规律,或修正已有的认知,或发现新的规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以6份优秀初中级口语课课堂教学录像(1)中出现的全部练习单位为研究对象。这些录像的教学水平均获得了业界认可,我们认为,它们能够代表口语教学的水平。

(二)研究步骤

1. 建立“优秀汉语口语课课堂练习数据库”

本研究把录像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的片段作为一个处理单位,构建了“优秀汉语口语课课堂练习数据库”(Database of Exercises in Excellent Spoken Chinese Class,简称为DEESCC),从中提取出本次研究全部录像中的所有练习,共224个单位。

2. 设置数据属性并进行属性标注

进行属性标注之前,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相关的属性和属性结构。本研究相关属性为口语课课堂教学的环节、练习的类型和练习的过程,各相关属性又包含一些下位类型。

(1)基本信息标注

包括练习单位(编号为001~224)、练习来源(即出自哪份录像,录像编号为1~6)、水平等级(初、中级编号分别为1、2)。

(2)教学环节标注

参照传统口语课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环节的划分,本研究将课堂教学分为导入、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和巩固拓展等5个环节。在此基础上,用阿拉伯数字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编码,然后对每个练习单位进行教学环节标注。

(3)练习类型标注

通过考察DEESCC,参照以往的研究,将224个练习单位进行归类,划分出不同的练习类型,分别是:看图说话、根据实际情况问答、生词问答、语言点问答、情景造句、情景对话、课文复述、课文表演、介绍描述、角色扮演、讨论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练习单位进行练习类型标注。

(4)练习过程标注

通过观察录像中每个练习单位的过程,本研究记录下每个练习的实施步骤,通过归类合并,得出练习实施的一些基本步骤,它们是:设置情景、布置任务、展示词汇和语言点、说明意义与功能、展示练习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造句、学生准备、学生表演、内容问答、复述、齐唱、朗读、点评/纠错。在此基础上,用大写英文字母对每个基本步骤进行编码,并对每类练习的过程进行标注。

三练习的类型、分布及理论分析

通过考察DEESCC,可以发现优秀初中级口语课课堂练习的类型及其在不同教学环节和不同水平等级的分布情况。

(一)练习的类型

DEESCC练习类型数据显示,在5个教学环节中,共使用了14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它们分别是:导入环节的看图说话和根据实际情况问答,生词讲练环节的情景造句和生词问答,语言点讲练环节的情景造句、情景对话和语言点问答,课文讲练环节的课文复述和课文表演,巩固拓展环节的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介绍描述、角色扮演、讨论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DEESCC中发现的14种练习类型在已有的文献中都被提及过,说明已有文献在类型方面的论述是全面的。下面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各练习类型进行描写。

1. 导入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导入环节,包括看图说话和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两类练习。数据显示,看图说话练习中,学生用已学生词、语言点或语段框架描述图片内容,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问答练习中,教师提出与新课主题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通过召回以往经验或已学知识来练习口语技能。

2. 生词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生词讲练环节,包括情景造句和生词问答两类练习。数据显示,情景造句练习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语言描述设置情景,引导学生用生词说出相应句子;生词问答练习中,教师直接用生词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其是否掌握生词意义与用法。

3. 语言点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语言点讲练环节,包括情景造句、情景对话和语言点问答三类练习。数据显示,情景造句练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用所学语言点说出句子;情景对话练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之间用成对的语言点组织对话;语言点问答练习中,教师直接用语言点提问,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相应语言点的意义、功能与用法。

4. 课文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课文讲练环节,包括课文复述和课文表演两类练习。数据显示,课文复述练习中,师生结合该课生词、语言点和段落框架采用对话体或叙述体重述课文,这类练习既有按对话体分角色复述,也有按不同的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转述;课文表演练习中,学生脱离课本及提示词去表演课文对话。

5. 巩固拓展环节的练习类型

在巩固拓展环节,包括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介绍描述、角色扮演、讨论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五类交际性练习。根据实际情况问答包括分组问答和多对一问答两类。数据显示,分组问答练习中,学生在组内就相关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问答;多对一问答练习中,一名学生作为被提问者,其他学生轮流作为提问者发问,被提问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介绍描述练习中,学生向大家介绍其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角色扮演包括自编型角色扮演和改编型角色扮演两类。数据显示,自编型角色扮演练习中,教师设置情景,学生们分组选择不同的角色组织对话并在班级里进行表演;改编型角色扮演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叙述体课文的情景,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分小组组织对话,将叙述体课文改编为对话体。讨论练习中,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利用视频进行练习包括实时解说和情节描述两类。数据显示,实时解说练习中,教师播放与该课主题内容相关但被隐去声音的视频,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实时解说;情节描述练习中,教师播放与该课主题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视频情节。

(二)练习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

已有的数据显示,练习在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上有以下特点:

1. 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的数量分布

(1)各教学环节中练习数量的总体分布

据统计,练习数量在各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点讲练环节、生词讲练环节、课文讲练环节、巩固拓展环节和导入环节;每个环节的练习数量占练习总数的比重分别是:35.27%、33.48%、15.63%、10.27%和5.36%。由此可见,大部分练习集中在语言点讲练、生词讲练和课文讲练环节,通过生词、语言点和课文的反复操练,巩固语言知识,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为后面的交际练习做铺垫。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巩固拓展环节中练习的交际性最鲜明。虽然这个环节的练习数量只占总数的10.27%,但各项练习的规模更大(进程相对更长)、任务更复杂、交际性更强。练习前,教师要设置情景,说明练习要求,分配任务,还要给出关键词、语言点,引导学生进入练习;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练习,展示练习成果;练习后,教师还需点评和纠错。因此,巩固拓展环节的练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2)初中级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的数量分布

本研究统计了初中级口语课课堂教学各教学环节中的练习数量,得出其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研究发现:第一,中级语言点讲练环节的练习数量比初级多。这说明在中级教师仍重视语言点的练习,通过变换情景等手段反复进行,以便训练学生选用正确句法结构的能力,提高话语的准确度。第二,初级课文讲练环节的练习数量比中级多。这说明在初级教师重视课文练习,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并背诵范句,使学生能将这些范句迁移到课下的交际会话中,提高口语流利度。在中级,课文复述这种形式的应用已减少,教师更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尤其注重训练学生提取课文叙述框架的能力,使其在交际性练习中能更好地生成语段。

2. 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的类型分布

(1)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类型的总体分布

不同类型的练习在各教学环节的分布不同。数据显示,除根据实际情况问答和情景造句外,大部分练习只分布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见表1)。这说明练习类型与教学环节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定类型的练习用在特定的教学环节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数据分析还表明,情景造句的分布范围最广,在生词讲练和语言点讲练环节都使用了,出现频率高达58.92%,远高于其他练习,是最常用的练习类型。

不同教学环节练习类型的丰富度不同。数据显示,导入、生词讲练、课文讲练环节有两类练习,语言点讲练环节有三类练习,巩固拓展环节则有五类练习。从导入到巩固拓展,练习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环节的练习类型较为固定,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提高语言的准确度、流利度。到了巩固拓展环节,教师利用多种练习形式、呈现多种交际情境和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情景下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的得体性。

(2)初中级各教学环节中练习类型的分布

本研究统计了初中级各教学环节的练习类型,除情节描述和改编型角色扮演外,其他练习类型在初级都出现了。中级的练习类型更为集中,在导入环节出现了看图说话,生词和语言点讲练环节出现了情景造句,还有课文复述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

本研究还特别比较了初中级都出现的角色扮演和利用视频进行练习这两类交际性强的练习。结果发现:进行角色扮演时,初级采用的是自编型角色扮演,中级则采用改编型角色扮演。由于改编型角色扮演需要学生在全面理解叙述体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叙述体与对话体的变换,因此要求更高,任务更难。利用视频进行练习时,初级采用实时解说,中级采用情节描述。由于实时解说中的视频只有画面,没有语言输入,因此重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而情节描述中的视频不仅有语言输入,且这些输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文化气息,口语方言色彩浓厚,因此对学生的听力提出了挑战。数据分析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练习越来越难,综合性越来越强。

(三)练习类型及其分布情况的理论分析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于延,1991)。DEESCC中练习类型及其分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优秀的口语课教学都紧紧围绕培养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交际能力理论的相关原则。

1. 注重从多方面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孙瑞,2004)。口语课的练习应兼顾以上四个方面,以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促进其交际能力的整体提升。DEESCC的数据分析显示,在生词、语言点、课文讲练环节,练习形式较为固定,体现出以训练单项语言要素为主、确保语言形式的准确和培养学生语法能力的目的,因为这是学生获得技能、进行交际的基础。到巩固拓展环节,出现了综合多种要素和技能且交际性更强的练习类型,练习内容不断深化,练习形式越来越多样,体现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的目的。

2. 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理论认为,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又包括对在不同交际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如何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刘海量、于万锁,1998)。因此,学生只有在情景中才能既准确又得体地习得语言。DEESCC的数据分析显示,课堂中大量使用了情景造句和情景对话这两类练习,其出现频率高达61.15%。数据分析还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积极使用图片或语言设置情景,体现出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和语言点的使用环境及交际对象、提高学生在交际中的会话能力的目的。

3. 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王建勤(2009)指出,互动和意义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注意语言结构的机会,同时为学习者吸纳和内化这些语言结构提供可能”。因此,在互动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注意”去调整其语言形式、结构与功能,又可以与交际对象进行意义上的沟通、交流。数据显示,看图说话、导入环节的根据实际情况问答、情景造句、生词问答、语言点问答、课文复述等六类练习是以师生互动为主的练习类型,而情景对话、课文表演、介绍描述、讨论、巩固拓展环节的根据实际情况问答、角色扮演、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七类练习则属于以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练习类型。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了已有的口语课课堂练习的相关文献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即以生生互动为主的练习对认知的要求更高,意义协商频率也更高,学生常常需要教师、同伴的帮助,或与同伴合作。总之,学生在各类练习中根据各自的交际角色取向、定位、协商,在互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四主要练习类型的实施过程及理论分析

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将依据各类练习的使用频率及其交际性,选取4个主要教学环节(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和巩固拓展)中的8类共11种练习,描述它们的实施过程,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上述教学环节中,选出每个环节使用频率最高的练习类型,它们是生词讲练和语言点讲练环节的情景造句、课文复述和介绍描述,其使用频率依次为33.03%、25.89%、9.82%和3.57%。此外,因为巩固拓展环节练习的交际性最强,这一环节其他练习类型的实施过程也将得到描述。当然,没有描述的类型并非不重要,也可能是别具特色、有实用价值的、有待推广的练习类型,因为研究取材的是优秀教学录像。

(一)主要练习类型的实施过程

通过观察上述8类共177个练习单位的实施过程,本研究得到各类练习中用到的基本步骤,排序和整合后得出每类练习的实施过程。同时,根据已经获得的数据,描述在一些关键步骤中促成练习有效进行所使用的条件。

1. 生词讲练环节情景造句的过程为:

展示生词—设置情景—教师引导—学生造句—齐唱句子。数据显示,在学生造句这一环节,若学生说出的句子有严重的知识性错误,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通常会即时纠错。

2. 语言点讲练环节情景造句的过程为:

展示语言点—说明语言点的意义与功能—设置情景—教师引导—学生造句。数据显示,在学生造句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通常会即时纠错。

3. 课文复述的过程为:

听课文—简单、概括性内容问答—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详细内容问答—按提示词齐述课文—学生脱离提示复述—变换语体复述课文。数据显示,学生跟读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一定会对其语音、语调和语速提出要求,即语音准确,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教师保持一致;变换语体复述课文是指变对话体为叙述体,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常常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该环节练习。

4. 介绍描述的过程为:

布置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学生描述—点评/纠错—教师针对学生所描述的内容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要求学生回答。

5. 根据实际情况问答中分组问答的过程为:

设置话题—布置任务—学生分组练习。多对一问答的过程为:设置话题—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一名学生为被问者,其他学生轮流提问—点评/纠错—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再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要求学生回答。

6. 角色扮演中自编型角色扮演的过程为:

设置情景—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准备—学生表演—点评/纠错—教师针对学生表演的内容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要求学生回答。数据显示,在布置任务时,每组学生的具体任务可能存在差异。改编型角色扮演的过程为: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学生表演—点评/纠错。

7. 讨论的过程为:

设置情景—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学生集体讨论—得出讨论结果。数据显示,学生集体讨论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在讨论的节点(往往是讨论节奏放慢,学生遇到困难之处)及时引导、参与;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非常善于监控学生发言的情况,适当控制积极学生的开口率,并点名让不积极的学生发言,及时调整学生参与度,实现机会均等。

8. 利用视频进行练习中实时解说的过程为:

布置任务—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教师引导—播放视频—学生准备—学生表演—点评/纠错。数据显示,播放视频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在影响练习完成的关键处暂停,引起学生注意。情节描述的过程为:介绍视频主要内容—观前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与注意—播放视频—再次播放—教师带领学生描述情节—展示关键词汇和语言点—学生合作描述—教师归纳描述框架—小组代表进行描述—点评/纠错—全班齐述。数据显示,播放视频时,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在主要事件处暂停,针对细节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再次播放视频时,会关注学生的反应,难点处逐句听,一步步为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二)练习实施的理论分析

练习的有效实施是在把握汉语教与学规律的基础上,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并对练习过程进行科学编排的结果。数据分析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在练习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相关理论原则及群体性的特征。因此,练习实施过程中的这些教学行为也值得参考和借鉴。

1. 练习的实施体现了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论

何克抗(1997)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口语课课堂练习的过程数据显示,练习的有效实施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支架。数据显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通过设置情景、展示、提示、引导、提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在各种情景、练习、活动中主动学习知识、获得意义,进而习得技能。

(2)在情景中掌握语言形式,运用语言功能。数据显示,在练习中,语言形式的学习、巩固和语言功能的运用、习得都是在情景中实现的。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情景,快速将其带入语言交际环境;在这种交际环境中,教师展示并说明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运用知识与相关功能项目,训练其口语表达技能和交际能力。

(3)在同伴协作中促进语言习得。建构主义之所以强调同伴协作,是“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共同体中便构成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温彭年、贾国英,2002)。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这些差异体现在经验背景、语言水平、语言学能、学习风格、个性等各方面。数据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常常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使学生之间强强联手或者以强带弱,保证了练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4)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重视知识—技能—交际能力的逐步建构。数据显示,一方面,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通过设置与学生经验相关的情景、展示关键词和语言点、提示、引导和示范、对整个练习进行碎片化处理、要求学生合作等方式来调节练习难度,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逐步完成练习;另一方面,通过独唱—齐唱、反复听读、变换形式复述课文、重播视频、学生表达完毕后就其传达的信息再向别的同学提问、在练习最后阶段聚焦语言形式等方式实现练习内容的有效重复,螺旋式地促进学生口语习得。

2. 练习的实施体现了语言输入—互动理论与语言输出理论的有益结合

互动假说遵循了输入—互动—习得的理论模式,输入是字、词、句、篇等语言形式,互动是这些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赵飞、邹为诚,2009)。输出假说认为,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语言产出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王建勤,2009)。口语课课堂练习的过程数据显示,输入—互动—输出相结合能促进练习的有效实施。

(1)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数据显示,这些优秀口语教师通过设置情景、提问、引导、示范、纠错等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与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表演等加强了语言输出,同时也促进了生生间的语言输入与互动,这些输入又将促进输出。

(2)在互动与输出过程中,这些优秀口语教师会适时地提供纠正性反馈。祖晓梅(2009)指出,课堂教学中不能有错必纠,应该多采用不影响意义传达和交流的纠错策略。数据显示,对于不同的练习类型,这些优秀口语教师提供纠正性反馈的时机不同。在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环节进行情景造句时,没有独立的延时纠错步骤,当学生的表达有严重知识性错误时,教师即时纠错,纠错与学生造句这两个步骤融合在一起;在巩固拓展环节的练习中,最后往往存在延时的独立纠错步骤,当学生表达出错时,教师并不打断他们,而是记下学生的主要错误,待表达结束后引导学生聚焦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总结为:在为交际训练进行知识、技能铺垫的练习中,纠正性反馈具有即时性;在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练习中,纠正性反馈具有延时性。

3. 练习的实施体现了选择性注意理论的相关原则

选择性注意理论认为,外界的信息量很大,而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对所有刺激进行加工,资源的分配随注意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季月,2009)。数据显示,教师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的重要因素,这些优秀口语教师常常采用提问、重复、展示、变换练习形式、暂停、纠错等方式将学生注意力引向练习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通过提问不露痕迹地拉回学生注意。

五结语

3.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三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和任务

《中级财务会计学》重点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系统配套的教材及参考资料、规范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完备的教学文件档案的教学机制;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能运用先进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教改的主导。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在会计师资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教师素质和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这是重点建设课程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各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保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会计教师的知识更新是学生接受先进教育内容的保证,也是重点课程建设有新意、有质量的保证。一般认为,会计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有:①攻读更高学位,系统深入理论学习;②参加国际国内会计交流;③参加会计实践;④阅读最新会计期刊等。为此,应制定严格的培训进修计划。《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院主干专业课程,会计教研室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有10多人,这些教师无论是业务水平,能力都非常强。会计学院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5人。从职称结构方面看,高级职称占48%,中级职称占52%。近3年来,承担的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35项,省部级9项,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奖1项,获各类学会奖8项。高级职称人均科研经费4.2万元,有自己独立编写的系列教材。

(二)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拥有独立的手工实验室一个,该实验室可同时容纳100多个学生进行单项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有ERP实验中心及200多台计算机供学生进行综合模拟实验。

2.教材体系。本课程有会计学院院长许义生主编的教材,该教材自2002年开始投入使用后,已经多次修改完善,现在使用的是2005年6月的再版教材。该教材是我校会计系列教材之一,具有“内容全新”“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针对高校现有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过,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各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如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会计教师每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一段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务能力;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来学校讲学;组织有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参加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1.教学大纲。本课程按照会计培养目标的要求,曾经编写了比较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并已使用过几年。今年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大纲以适应会计学专业为基础而修订,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措施和要求等均做了详细的说明。

2.试题库。根据大纲和教材,建立了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库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使试卷命题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使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得到保障。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演示课件(powerpoint)。制作完成中级财务会计学全部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演示),已投入使用,该课件内容丰富全面,制作美观,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教学效果显著。

4.网络辅助课程。完成了《中级财务会计学》网络辅助课程教学系统的建立并在教学中运用,包括学生自测系统、讲义、重点内容提示、疑难解答、常见问题解答、会计案例,会计历史常识、会计论文的收录、会计资源利用及会计人生等。

5.案例建设。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发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中级财务会计学》系列案例。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

1.《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预期达到的目标与成果:(1)测验和调查。教师可以开展在线的、自动评分的测验和调查。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学院的或者外来的题库设计这样的测验。题目类型包括:公式计算、计算题、判断正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简答、论述、文件上传。测验题目可以一次性给出,或每次只显示一个,可以选择计时与否,允许多次回答。(2)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形式建立作业项目。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作业进度,从成绩簿下载整个班级的全部作业。他们可以给作业打分,并单独给每位学生提供在线反馈。(3)成绩簿中存储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在成绩簿中存储学生的成绩,通过Blackboard发放的测验分数会自动存储在成绩簿中。成绩簿支持客户化的成绩表、成绩加权、项目分析和多种成绩簿浏览方式。在教师许可的条件下,学生可以查看他们各自的成绩,但看不到别人的成绩。主要包括:两大区间,即教学区和学习区。在不同的区间又具体划分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反馈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学习平台,具体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各章重点难点总结、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交流平台,具体包括:教师网上测试、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讨论、提交讨论稿和论文等;反馈系统,设立学生自由讨论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老师也会定期发表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本课程建设应建立学习指导资料库、教学参考资料库、会计法规资料库。

2.课程规范。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学校实施了比较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如采取集体备课、集中考试、流水阅卷的管理方式等等;建立教学改革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案、试卷分析、备课、授课、批作业、答疑、听课等制度。

(五)优势与特色

我们将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上。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的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应使学生建立起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该门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应当提倡对学生采取鼓励态度,经常配合教学内容介绍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态以激励学生。例如,在介绍会计职能时介绍国内外许多一流管理人才出身于财会专业,激励学生认同会计职业,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争当一流管理人才的人生目标。在教学中,还应向学生讲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既传授知识,又传授学习方法。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经济学科,其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课程,而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受益终生。学生不但应掌握会计学的学习方法,还应具有传授这种学习方法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将会计学习方法列为教学内容,在讲授中强调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处理各种会计事项、课堂速记的能力,掌握图示法、列表法等等。也可安排两个学习小循环,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3.提出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全仿真设想。在当今世界,经济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个严峻而不可回避的课题摆在会计教育面前——如何培养从容应对经济发展的高级会计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高级会计工作者,而应是使受教育者具备终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创新的理念。

本课程建设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会计学院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全仿真设想:(1)将原来会计教学的模拟教学和实验转化为全仿真教学;(2)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多种形式,活跃教学气氛,让枯燥的会计数据生动形象;(3)使学生能掌握会计业务的每一个细节;(4)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工作环境的适应性;(5)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学院的会计专业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有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

4.建立“中级财务会计网络辅助平台”。主要突出三大特色:即互动性、实用性、信息量大。要通过各种交流平台,扩大学生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的通道,在课程内容制作上创建《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内容。快速编辑功能使教师可以在学生课程内容界面和教师课程界面间迅速切换;教师还可以导入由外部制作工具生成的电子学习内容;发布有关《中级财务会计学》内容;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定制教学路径。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我们会计学院从2000年开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取了“专业理论课教学、手工模拟实践教学、专业课教学、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校内全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校外实地实习”一整套改革措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将手工与计算机实务训练相统一,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的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我们会计学院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建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正是由于这些改革,推动了我们会计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该专业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2005年又取得了精品课程和会计硕士点。

4.《中级财务会计》存货 练习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6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 200元,增值税税款为1 224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60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20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18 000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5 996吨,短缺4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7 078 000 B、7 098 000 C、7 293 800 D、7 089 000

2.甲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750 000元,增值税额为127 500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A、560 000 B、562 500 C、655 200 D、702 000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用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小规模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收回时所支付的增值税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发生的合理损耗

4.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A、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损耗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保险费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支付的运杂费等相关费用

5.某投资者以甲材料一批作为投资取得A公司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元,双方协议约定该批甲材料的价值为300万元(假定该价值是公允的)。A公司收到甲材料和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为51万元)。该批材料在A公司的入账价值是()。A、300 B、351 C、100 D、151

6.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8 500元,加工费为285 000元,往返运杂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元。

A、1 374 850 B、1 326 400 C、1 338 400 D、1 273 325

7.A公司委托B企业将一批原材料加工为半成品(为应税消费品),进一步加工为应税消费品。企业发出委托加工用材料20 000元,需支付的运杂费1 000元,加工费12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10%。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A公司收回半成品时的成本为()元。A、32 000 B、33 000 C、35 040 D、36 555

8.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9 000元,加工费为29 425元,往返运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元。

A、1 374 850 B、1 069 900 C、1 321 775 D、1 273 325

9.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10.2006年12月31日,兴业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即成本)为35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280万元,预计销售发生的相关税费为10万元;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2006年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350

B、280

C、270

D、290

11.某企业11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11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11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11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的情况下,11月7日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400 B、420 C、430 D、440

12.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购入A种原材料1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万元,增值税额为136万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1.36万元,装卸费用4万元,途中保险费用 3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998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 吨。则该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万元。A、0.80 B、0.81 C、0.82 D、0.83

13.A公司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2006年6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为2 000元,“原材料”科目余额为400 0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60 000公斤,计划单位成本1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550 000元,增值税税款93 500元,销货方给予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n/30,A公司在折扣期限内支付了全部的价款和税款。另外还支付运杂费8 000元,保险费50 000元,途中仓储费2 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50 000公斤,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20 000公斤。则A公司2006年6月30日结存的原材料实际成本为()元。A、300 000 B、3 230 000 C、303 600 D、320 500

14.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8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5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85 B、89 C、100 D、105

15.2006年8月大华公司与新华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大华公司2007年2月向新华公司销售A产品8台,每台售价65万元。2006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A产品6台,账面价值为372万元,2006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4万元。预计销售6台A产品需发生销售税费24万元。2006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0 B、6 C、9 D、12

16.2006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C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6年12月31日,甲材料库存10 000公斤,成本为200万元。该材料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90元/公斤,同时销售该材料可能发生销售税费2万元。2006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万元。A、200 B、198 C、190 D、188

17.某一般纳税企业因台风毁损材料一批,计划成本8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能够获得保险公司赔款50 000元,则因该批材料的毁损而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金额为()元。A、43 000 B、42 664 C、30 000 D、29 200

18.下列原材料相关损失项目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A、计量差错引起的原材料盘亏 B、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C、原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人为责任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19.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中,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A、自然灾害造成毁损净损失 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有()。A、支付的买价

B、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E、加工货物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

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A、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C、原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

3.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有()。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额 B、购入存货支付的运杂费 C、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包装费 D、进口商品时支付的关税

4.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

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

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

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

5.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6.下列项目中应构成一般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是()。A、发出用于加工的材料成本 B、支付的加工费

C、支付的往返运杂费 D、支付的加工物资的增值税税款 E、支付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税款

7.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D、不进行账务处理

8.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在定期检查时,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售价

C、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价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D、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价下跌

9.下列情况中,按规定应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有()。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C、存货陈旧过时 D、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判断题

1.工业企业购入材料和商业企业购入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存货成本。()

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时,如果发生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可以将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某一酒类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白酒在储存3个月之后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该储存期间所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4.企业接受的投资者投入的商品应是按照该商品在投出方的账面价值入账。()5.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一律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6.期末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7.无论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还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8.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5、A

6、C

7、B

8、B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D

17、B

18、A

19、A

二、多选题

1、ACE

2、ABC

3、BCD

4、BCD

5、AD

6、ABCE

7、CD

8、ABCD

9、ACD

5.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五

答案:×

解析: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但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2、甲向乙借款10万元作为出资与其他2人共同建立了一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经营期间,乙欠合伙企业贷款10万元,乙可以将其对甲的债权抵销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答案:×

解析:合伙企业中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3、国家机关可以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答案:×

解析:国家机关、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都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另外,外商独资企业也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4、甲、乙、丙、丁四人设立一家合伙企业,后经协商约定由甲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其余三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该约定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

答案:×

解析: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未接受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其他合伙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

5、甲、乙、丙三人分别出资6万元、2万元、2万元设立一家合伙企业,但合伙人在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承担的比例。甲、乙、丙三人应分别按60%、20%、20%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亏损。()

答案:×

解析:对于合伙企业亏损分担比例,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分担。

6、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时,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如债权人未能在上述期间内申报债权,视为自动放弃债权,其后不得要求清偿。()

答案:×

解析:因为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所以债权人仍然有权要求投资人偿债,但不得超过五年。

7、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须具有中国国籍,但合伙企业的出资人不一定具有中国国籍。()

答案:√

6.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六

下列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中,属于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的有( )。

A.资产质量评价指标

B.基础管理评价指标

C.风险控制评价指标

D.经营增长评价指标

【正确答案】B, C

【答案解析】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选项A、D均属于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

综合绩效评价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的是( )。

A.获利能力

B.资产质量指标

C.债务风险指标

D.经营决策指标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

现金流量分析

【多选题】

下列指标中属于衡量企业收益质量的财务比率指标有( )。

A.净资产收益率

B.净收益营运指数

C.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D.现金营运指数

【正确答案】B, D

【答案解析】收益质量分析,主要包括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与现金营运指数分析。

经济环境

【判断题】

为了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公司应当签订固定价格的长期销售合同。( )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在通货膨胀初期,企业应当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多选题】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B.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相结合的原则

C.明确财务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

D.与企业组织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正确答案】A, C, D

【答案解析】选项B应为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现代企业要做到管理科学,必须首先要求从决策与管理程序上做到科学、民主,因此,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度必不可少。这一管理原则的作用就在于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强化决策执行的刚性和可考核性,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法律环境

【判断题】

证券法、合同法属于影响企业筹资的法律法规。(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影响企业筹资的各种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证券交易法、合同法等。这些法规可以从不同方面规范或制约企业的筹资活动。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判断题】

分散的“成本”主要是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 )

【正确答案】错

7.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七

一、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教学的思考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科建立的理论基石, 作为财务会计课程的开篇内容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此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是:作为财务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其内容非常抽象, 是对会计实务的高度提炼、总结和浓缩, 对于缺乏实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 这部分内容也是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基本理论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融会贯通理论的真正内涵, 而且在讲授中能够借助于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理论的涵义和作用。另外, 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学习能够知道一些概念名词, 并能重复阐述这些概念, 但是却无法真正理解理论的内涵, 更无法谈及对基本理论的实际运用, 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而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开篇的第一章中进行, 而是要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当中, 随着课堂讲授内容的不断展开和深入, 具体经济业务的不断引入, 在经济业务的处理中涉及到会计基本理论和思想运用时, 需要老师适时引导, 启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能够利用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

此部分教学内容的另一特点是:与初级会计学中的授课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学生在初级会计学中已经对基本理论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学习,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再次讲解, 如何避免授课中的简单重复是需要考虑的。基于学生已经完成初级会计学的学习, 对整个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可在财务会计课程讲解中通过引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 将基本理论内容的讲解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即将在初级会计学课程中学习的一个个分散的、独立介绍的概念, 按照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在联系紧密的、按层次划分的框架体系。

二、对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教学的思考

在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讲授之后, 进入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 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的讲解, 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探讨如下:

(一) 财务报表应作为先导内容, 以明确此部分学习内容的目标和整体架构

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是整个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核心, 占据课程教学时间的80%左右, 内容量非常大, 而且随着授课内容的展开和深入, 教学内容非常繁琐和零碎。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状态, 在此部分内容讲授之前, 应基于学生在初级会计学中已经掌握的财务报表知识, 对财务报表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回顾和思考,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六大会计要素及其组成项目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 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在此部分学习的任何一个项目, 都是在为报表的编制做准备, 而且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列式在财务报表之中, 以形成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全局观和系统观。对财务报表知识的回顾主要围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让学生回顾这两张报表各自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 报表的结构, 每张报表各自涵盖了哪些会计要素, 生成这两张报表的基本思路, 指出报表编制之前, 需要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阶段, 最后才是会计报告的环节。

(二) 会计核算中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的教学思考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四个环节。在很长时间内我国会计教学都是以会计记录为重心, 账务处理讲解的比重很大, 且难度较大, 多为复合会计分录的编制, 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复杂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能力。[1]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 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 以会计记录为教学重点的观念有所改变, 长期受到忽视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环节在教学中逐渐予以加强。[2]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 会计确认和计量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 是会计工作中的难点和核心, 决定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是否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何时进入、怎样进入和进入金额的问题, 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强弱的集中体现。会计记录是在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经济活动轨迹的描述, 会计报告是基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而形成的最终工作成果, 是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因而重视会计记录, 机械的讲授账务处理的过程, 忽视对会计确认原理、会计计量原理介绍的教学, 会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毫无规律、无穷无尽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中, 学生只能学到会计分录编制的结果是什么, 而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会计分录形成的原因, 从而削弱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面对不断变化、日趋复杂的经济事项, 学生无所适从, 没有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析, 会计核算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信息识别和转换、信息加工、信息传输的过程, 会计确认是信息识别和信息转换的关键环节, 培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经济事项中进行信息筛选和识别的能力。会计确认也是会计教学中的难点, 理论性较强, 核心是确认标准和确认时点的讲解, 可以结合具体经济事项进行相关理论的阐述。会计计量伴随着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用以确定应记录项目的金额, 目前会计选用的计量属性日趋多元化, 从计量过程看, 包含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终止计量, 需要重点讲明不同计量属性选择的原因和后果, 以及计量过程的延续性和整体性。

对于会计记录的教学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一, 在突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环节后, 如何把握会计记录在教学中的分量还需认真考虑。本文认为会计记录是培养学生实际会计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同时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都融合在会计记录中, 会计记录也是报表编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而会计记录是将会计理论运用到具体会计实务中的重要步骤, 对于大多数将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本科生来说, 会计记录的教学还应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二, 在会计记录的教学中, 需要改进以往在教学方法和讲授重点中存在的问题。对会计记录环节的讲授应在解决了相关的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问题之后进行, 在会计分录编制的讲解中, 重点不是让学生明确会计分录编制的结果, 而是引导学生在明确相关经济业务及其流程的基础上, 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对会计报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将会计分录的编制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 而不是一开始便将重点放在了会计科目的选择上, 从而转移了学生真正学习的目标所在。另外, 还需注意减少对会计分录编制讲授的内容量, 应选择典型经济事项将其会计分录的编制讲透彻, 能够让其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提炼其中的规律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 试图将所有经济业务对应的会计分录答案都直接提供给学生, 这也是不现实的。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业务, 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以及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对授课内容组织和授课思路的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将较为枯燥、生硬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授课思路, 将其变得生动、有趣。本文认为, 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构建授课内容和思路, 会计知识的讲授不应从抽象的概念开始, 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开始, 根据所给的实例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交易或事项, 带来什么样的会计问题, 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有哪些, 这些方法对应的会计核算过程如何进行, 各有何优缺点, 其运用有何不同的经济后果, 目前会计准则是如何规定的等等。[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理, 记录的实际操作, 以及其在报表中的列报, 同时对问题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会计的视野, 通过对经济后果的分析, 将问题引入企业管理的层面。

三、对财务会计报告教学的思考

目前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教学, 其重点往往集中于介绍报表的编制过程, 忽略对报表提供信息的涵义、报表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 报表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报表自身的缺陷性分析等内容的讲授, 导致报表信息的提供者虽然能够提供信息, 但却不能深刻理解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内涵, 不能在报表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判断。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 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决策的依据。因而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在, 理解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内涵,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如何发挥这种作用, 如何构建财务会计报告, 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莉, 夏喆.中级会计学中外教学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 2010, (6) .

[2]范晓军.新准则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讨[J].财会通讯 (综合) , 2008, (4) .

8.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八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支架式教学 策略运用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该课程的讲解都是以教师课堂学习为主,以多媒体手段为辅。这种讲授方法是围绕会计分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讲授分录,学生背分录做题,以能够应付各种考试。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生原因,除了一些体制上的弊端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失当,老师忽视了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解读,也轻视了对会计准则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受限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知识衔接漏洞,许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大大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许多学校开始引入支架式教学,尝试这种新方法。

一、支架式教学概述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概念框架,教学法首先是要围绕学习主题,并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概念框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建脚手架;其次是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也就是进入问题情境;再次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或者是通过老师的渐次引导,逐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协作学习,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掌握;最后是效果评价,也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的团队贡献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基本的点评。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第一,课程内容多,信息容量大。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容纳了会计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只有极少数的特殊业务和难度较大的内容没有纳入其中。第二,课程教学难度大。绝大多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都存在难度大的问题,比如金融负债、金融资产、长期投权投资等,这些知识点对于没有金融知识和相关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难点。第三,师生教学效率不能适应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与其他专业不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内容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因为受到经济、法律法规的变化影响,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相应更改。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基本知识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经济业务概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实际工作中要求的各类业务核算方法,对于财务报表的原理和编制能够熟练运用掌握。

第二,基本能力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它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获得知识;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对学生经济头脑的基本要求,因为财务会计行业的从业者应该能够对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以判断各种策略影响;最后是职业判断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经济财务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

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总体而言就是专业敏感性和职业思维。专业敏感性是在快速的政策变化和经济变动中,能够快准狠的找到适合的应对策略;职业思维则是会计行业中的基本职业素质,因为实际生活中,财务会计中的要求都是精准、精细,讲究零失误,因此在学校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而到职业需要。

三、如何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支架式教学

(一)选取具体的支架点

支架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搭建成功的“脚手架”,而“脚手架”的搭建支点在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因为问题支架的选择不能够建立在已有的发展内容上,否则就会使支架式教学成为形式教学,并阻碍教学进程。同时,也不能越过发展内容,否则会增高学习难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选取合适的架构支点,是教学法能够成功实施的基础。就拿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来说,学生的基本水平在于有了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会计技巧。因此,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比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而存货和金融资产是其中的重难点。这时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四部分的内容应该处在同一水平支点上,但是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比存货、金融资产的知识点分支要少。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将知识架构完成之后,就是要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中来,比如对于存货中的期末存货的计量问题,简要的讲授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也就是可变现净值应该如何确定,并且还要区分持有以备出售的存货和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它们的可变现净值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应该如何区分?然后是对于估计售价的确定,而且在讲授时,还要强调同一种存货中有合同约定和没有合同约定时两种情况下应该分别进行计算。除此之外,还要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以及结转。这些问题都是由一个支点问题延伸而来的,并且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可靠的学习情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延伸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然会适得其反。

(三)独立学习和效果评价

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后,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并非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是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进行问题探索和问题分析。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比如在金融资产的讲解上,老师首先为学生架构的支点是:金融资产分类。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个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架构完成之后,知识点延伸至企业的购入股权投资和购入债券方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并且提出股权与投资的关系,进而影响到金融资产问题。最后是对整个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实际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学生的能力。

四、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螺旋式的上升方式,将学生的知识层次逐步提高,并且没有揠苗助长之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补充完善,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杨久利.支架式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2]罗照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选择探讨[J].财会月刊,2011(24).

9.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九

a、代位行使甲在w合伙企业的权利

b、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w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c、自行接管甲在w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

d、自行变卖甲在w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合伙人个人债务的清偿。根据规定,合伙人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所负债务的,该合伙人只能以其从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债权人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13、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内,对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a、10日b、15日c、30日d、45日

答案:b

解析:法律规定,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对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14、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有下列()情形的,属于当然退伙。

a、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b、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c、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

d、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答案 来源:

解析:当然退伙的原因为:(1)死亡或被依法宣告死亡;(2)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个人丧失偿债能力;(4)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个人独资企业b、公司制企业c、法人企业d、合伙企业

答案:abd

解析:企业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法律地位的区别可以分为法人型企业和非法人型企业。

2、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原因有()。

a、投资人决定解散

b、投资人死亡

c、投资人被宣告死亡,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d、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答案:acd

10.中级会计师的练习题 篇十

A.已作销售但购货方尚未运走的商品

B.委托代销商品

C.合同约定购入的商品

D.为在建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

答案:B

解析:ACD不能满足存货定义,不属于企业存货。

2、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税费不应该包括( )。

A.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B.消费税

C.资源税

D.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

答案:A

解析: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所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等,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3、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应先计入( )科目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A.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支出

答案:B

解析: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原材料150公斤,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900万元,增值税额153万元。另发生运输费用9万元(运费抵扣7%增值税进项税额),包装费3万元,途中保险费用2.7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为148公斤,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公斤。该原材料入账价值为( )万元。

A.911.70

B.914.07

C.913.35

D.914.70

答案:B

解析:原材料入账价值=900+9?(1-7%)+3+2.7=914.07(万元)。

5、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斤,货款为6000元,增值税为102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 )元。

A.32.4

B. 33.33

C.35.28

D.36

答案:D

解析: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本=6000 350 130=6480(元) 实际入库数量=200?(1-10%)=180(公斤) 所以,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480/180=36(元/公斤)。

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5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00元,增值税税款为85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2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1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800元。所购原材料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20%,其中合理损耗5%,另1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材料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 )元。

A. 435 336

B. 432 650

C. 503 660

D. 428 111

答案:D

解析: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原材料的总入账价值=100? 000+2 000?(1-7%)+1000+800=503 660(元)。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损失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尚待查明原因的15%的部分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所以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503 660?(1-15%)=428 111(元)。

7、甲企业委托乙企业A材料一批加工成应税消费品,加工完成直接对外销售,甲企业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80 000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1000元,往返的运费是200元,A材料属于消费税应税物资,甲、乙企业均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该材料甲企业已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是( )元。

A.90 370

B.90 200

C.81 200

D.81 370

答案:B

解析:甲企业收回后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代扣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存货成本中。同时,由于甲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以交纳的增值税可以进行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中。消费税的计税价格=(80 000+1000)?(1-10%)=90 000(元)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90 000?0%=9000(元)应交增值税税额=1000?7%=170(元)所以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80 000+1000+9000+200=90 200(元)

8、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该企业委托其它单位(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原材料(非金银首饰),该批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发出材料的成本为180万元, 支付的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为9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5.3万元。该批原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其成本为( )万元。

A.270

B.280

C.300

D.315.3

答案:A

解析:借:委托加工物资 180 贷:原材料 180 借:委托加工物资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 贷:银行存款 135.3 借:原材料 27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70 所以,该批原料已加工完成并验收成本为180 90=270万元。

9、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由于委托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因此消费税不计入半成品的入账价值,而是计入应交税费,所以半成品入账价值=140+4=144(万元)。会计分录为:借:委托加工物资 140 贷:原材料 140 借:委托加工物资 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0.68 ――应交消费税 16 贷:银行存款 20.68 借:原材料 144 贷:委托加工物资 144

10、某公司使用A材料生产两种产品甲和乙,3月,一共领用50吨的A材料(每吨成本为10 000元),其中40%用来生产甲产品,60%用来生产乙产品。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分别发生直接人工费用40 000元和60 000元,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共发生制造费用100 000元。假设两种产品均于当月完工,发生的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问甲产品的完工成本是( )元。

A.280 000

B.420 000

C.300 000

D.340 000

答案:A

解析:50?0 000?0%+40 000+100 000?0%=280 000(元)

1.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专项练习

2.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选择题练习卷

3.中级会计师《经济法》专项练习

4.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临考试题及答案

5.中级会计师考试如何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6.中级会计师考试怎样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7.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

8.初级会计《会计实务》判断题专项练习

9.注册会计师《审计》专项练习题

上一篇:幼儿园合唱团下一篇: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7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