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山歌三年级音乐

2025-02-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放马山歌三年级音乐(精选2篇)

1.放马山歌三年级音乐 篇一

《放马山歌》教案

一、教学课时 1课时

二、授课人

主力学校 李广锋

三、教学准备

1. 音频、视频资料:《放马山歌》、云南民俗风景。2.多媒体电脑课件一份。3.钢琴。

4.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梆子等。

四、教材分析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那里的民歌民曲丰富多彩。《放马山歌》属于山歌类型。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只包含“ 6、1、2、3 ”四个音,音域只有一个纯五度,五声羽调式。歌词语言通俗、朴素,再加衬词的运用及“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五、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听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体验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旋律编创。

3.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歌特点,了解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愿意聆听民歌、演唱民歌、喜爱民歌。

六、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装饰音。

2.引导学生用好听的声音体验吆喝衬词。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引出民歌地域——云南。

设问:“你听得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吗?”

教师用云南话念歌词。2.感受云南风俗。

老师弹奏钢琴独奏曲《放马山歌》,学生欣赏云南景色,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3.引出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老师刚刚念的其实是一首云南民歌的歌词,叫做《放马山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找找它唱的跟老师念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播放《放马山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云南话版歌词中,感受方言的独特,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老师弹奏《放马山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有初步的歌曲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民歌特点——衬词 1.聆听歌曲《放马山歌》

设问:“跟老师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多了什么?”

引出“呜噜噜噜”、“哟”、“哦哟”、“尼”等方言衬词,有浓厚的地方色彩。2.感受吆喝衬词“哦哟”

设问:“‘ 哦哟 ’这个词是怎么念的?”(音调上扬,甩出去)

“为什么要这么念?”(放马时的吆喝声)

一起念念。(引导学生想象放马的场景,需要嘹亮、上扬的音调)

3.朗读歌词。

师:“跟老师一起念念加入衬词的歌词,注意模仿老师念歌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比较教师念的词与歌曲中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民歌运用 “衬词” 的特点;引导学生与歌词内容结合,了解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掌握好歌词的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学唱《放马山歌》 1.师:“这次听歌曲的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欢快的,旋律明快)

2. 老师教唱歌曲旋律。(提示歌唱状态,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主音“ la”)3.学习装饰音

设问:“下面我要唱一句旋律,但是用两种版本唱,听听有什么不同?”

哪种更有味道?”

教师范唱相同旋律,不带装饰音和带装饰音两种效果。

引出知识点“装饰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唱法。4.丰富形式合作演唱

师:“我们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熟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完成歌曲,如:歌曲接龙等不同形式。

另外引导学生运用几种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层次。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演唱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通过对比老师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旋律,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韵味,引出重难点。

(四)拓展

1.发现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大家看看整首歌曲,一共出现几个音?”(6、1、2、3)

“每一个乐句最后都结束在什么音上?”(6)

引出民歌的特点,主音通常在最后一个音。2.引导学生编创《新放马山歌》

师:“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他们只要用4个音就能创作出这么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我们也一起来尝试一下,编创一首属于自己的《新放马山歌》吧。”(节奏与主音不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

3.展示作品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展示一下这首《新放马山歌》,老师来弹旋律,你们来‘吆喝’。”

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新作品”,再加入打击乐器丰富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旋律特点,让他们感受民歌的特色与人民的智慧所在;对歌曲进行旋律编创并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歌更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真挚的情感体现。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放马山歌》只是我们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在今后的课堂中,会有更多机会让大家去学习和感受充满特色的民歌。

2.放马山歌 公开课教案 篇二

执笔:段晶晶

一.课

题:

《放马山歌》

二.课型

唱歌课

三.学习目标:

1.认识与了解山歌。

2.学习山歌唱腔的特点。

3.感受音乐情绪。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难点:山歌情绪的表现。

五.学法与要求: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

2.掌握情绪表达,轻声高位的方法。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与导问

①老师用特别的方式与学生打招呼。师:“哎~同学们哪你们好耶~这边唱来那边和,哎~那边和。” • 问:老师是如何和大家打招呼的?想象一下老师在哪里和大家打招呼?随后引出山歌,解释山歌是民歌的一种体裁,特点是节奏自由,情绪高亢、明亮。泛指人们在高原、山野、田间、牧场唱的歌曲,很多时候都是即兴演唱。随后引出课题,介绍云南。

②聆听歌曲《放马山歌》找特殊字词,练习特殊字词的动作----模仿骑马“挥鞭”的样子。

提示:演唱衬词“哟哦”。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要高;“哦”字要上扬,甩出去唱。

③再次聆听《放马山歌》,带着三个问题(歌曲音调、情绪、速度上有什么特点?)来感受歌曲,画旋律线。(用手势来表示)聆听结束,四人小组探讨问题并给出答案。

2.互学

① 节奏练习

老师放慢速度范打节奏,学生练习。

第二遍老师与音乐伴奏合作朗读歌词节奏,思考:老师在结尾处作了怎样的处理?引出延长音学习。

学生回原速反复练习节奏。

②学唱歌曲。

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观赏。

讲解声乐知识:坐姿、表情、呼吸、咬字、轻声高位。

慢速和钢琴进行歌曲练习。全班完整演唱。

3.拓学

编创环节;①除了全班唱,我们还有哪些演唱方式?开动脑筋。

男生唱、女生唱、小组唱、男女对唱等等。

②除了唱还能怎么表演?

舞蹈、乐器。

以小组为单位编创舞蹈动作。

温馨提示:舞蹈动作要与歌词紧联系。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③老师表演rap,将rap与山歌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同学们将舞蹈、说唱、山歌结合完整演绎。

师生合作。

4.测学

① 课堂小结:山歌能给劳动带来快乐,它朴实的唱腔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执着,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够热爱劳动、拥有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最后让我们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放马山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福建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解读点评下一篇:人大网络教育学院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