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精选14篇)
1.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一
一、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 目前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既有经济和社会的原因, 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违背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指出, 从事建设工程活动, 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但是, 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如“七无”工程:无立项、无报建、无开工许可、无招投标、无资质、无监理、无验收;“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这样的工程往往因腐败现象、地方保护以及项目业主为利润违规修改设计、降低标准, 使工程质量失控。
2、工程勘查不到位。
地质勘察过程中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反映实际地质情况;勘察过程走过场, 勘察报告不准确, 不详细, 未能查明诸如孔洞、墓穴、软质土层等地层特征, 致使地基基础设计时采用不正确的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失稳、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倒塌。
3、设计标准低和存在缺陷。
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结构实际受力不符;荷载或内力分析计算有误;忽视构造要求, 沉降缝、伸缩缝设置不符合要求;有些结构的抗倾覆、抗滑移未做验算, 有的盲目套用图纸;有的建筑本体设计标准低, 后期装修却大量增加载荷。这些都是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
4、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主要有: (1) 施工人员不具备上岗操作的技术资质, 盲目蛮干。 (2) 不按照图样施工, 不遵守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其他技术核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主观臆断。 (3) 施工管理、组织、技术措施不当, 违章作业。 (4) 不重视工序的质检和验收, 一味赶进度, 赶工期。 (5) 使用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半成品、构件等。这些必然会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5、建筑质量标准形同虚设。
我国已发布3300多项工程建设类标准规范, 涉及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全、质量、卫生、验收等各个环节。然而, 这些写在纸上的标准根本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使每项工程都成为“矗立在标准上的建筑”仅是一句空话。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工程项目管理。
首先, 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必须受过培训, 并且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 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 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 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 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业务素质。
其次, 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 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 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 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台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 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对施工阶段投资的控制。
在项目组织管理班子中落实投资控制的人员、任务和职能分工, 编制施工阶段投资控制计划和工作流程。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确定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工程计量、复核工程付款账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定期进行投资实际支出值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做好工程施工记录, 保存各种文件图纸, 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3、加强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主要审查和完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建设方和施工方关系;预防工期索赔, 以求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
用行政方法控制进度, 具有直接、迅速、有效的特点。但要防止领导主观、片面的瞎指挥。让上级和本单位的领导, 利用其行政权力, 发布进度指令, 进行指导、协调、考核;利用激励、监督、督促等方式进行进度控制。
通过管理技术方法进行进度控制, 主要是确定项目的总进度目标和分进度目标;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 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 及时进行纠正发生的偏离和协涓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
4、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 还应编写质量手册, 制定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并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人、材、机的控制。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尤其重要。施工机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 并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施工工序的控制。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有自然环境、管理制度、员工素质、材料质量等。同时, 施工工序则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 因此, 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 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就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事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从国家到地方, 从单位到个人, 从自我约束到社会监督, 从国家立法上的宏观控制到施工单位的具体落实, 不仅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而且应该全民行动起来。只要各个环节层层把关, 无论质量事故, 还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都必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范锡盛.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王赫.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安全 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1.1 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2 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
1.3 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1.4 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2解决措施
2.1要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建材市场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有不少建材企业,特别是有些新办的乡镇建材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职工素质差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生产出来的建材产品质量不高,再加上流通过程中经销商采取"回扣"、"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用于建筑工程,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加强建材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好进货关,确保不合格产品不采购、不使用,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同时,还必须严格检验制度,对不需要进行复试的建筑材料,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在宏观检查上加强监管力度,对宏观检查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一律清出施工现场对于需要复试的建筑材料要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确实做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坚决不允许用于工程施工,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
2.2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
据统计资料显示:88%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这就要求所有从事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都应掌握有关的操作规程及验收规范。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在改革用工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质量教育和培训,由于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有了用工的自主权,现在不少建造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临时工的增加,新进单位的工人基础差、技术低、个人情况了解不清楚,很难规范管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乡村工匠逐步流入到各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主体,其问题尤为突出。他们有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规范和验收标准,只关心完工收钱。因此,新工人来单位后必须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从确保质量出发,因人而异,合理安排工作。所以,要杜绝工程质量事故,一方面要加快用工制度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以合同制工人为主体,以临时工为调剂,相对稳定的、结构比较合理的施工队伍。另一方面,在队伍调整的同时,强化质量教育培训,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他们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术,使他们不仅有提高质量的自觉性,而且知道怎样去提高质量,具有提高质量的技能,只有这样,才会为消除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打下坚定的基础。
2.3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机构是质量监督站。针对建筑市场存在的客观情况,质量监督人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多种政策、法规的宣传。随着国家《建筑法》的出台,监督站必须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站的职能作用。认真按照国家颁发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准确核验工程质量等级,强化监督覆盖面,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程。加大抽查力度,全面地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不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3.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篇三
(一)总 则
1、为对本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交付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2、本细则适用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置和管理。
3、质量问题(包括质量事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凡因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偷工减料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强度等级不够、结构尺寸偏差等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工程所采用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分类分级按照工程类别执行国家、行业、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和公司的相关规定。
4、质量问题信息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5、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的逐级上报。
2、各级主管生产负责人负责相应级别质量问题的处置,组织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原因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3、工程部门负责制定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必要时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4、安质部负责监督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并保留监督检查的相应记录。
5、项目经理部质量领导小组根据质量事故等级,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负责对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6、安质部、工程部、物资部等部门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三)处理程序
1、质量问题的报告
(1)发现质量问题的人员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部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同时采取救援行动。因工程质量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应采用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好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拍照或录像。
(2)发生一般质量问题未造成安全、工期、信誉影响的,项目经理部在 24 小时内上报到公司、局成立的工程指挥部。
(3)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以内的质量事故,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立即报告公司
(4)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或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不足 30万元但严重影响到施工生产的安全和企业的信誉,必须在 1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局安全质量监察部。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1)发生质量事故后,不按规定时间上报,谎报或隐瞒不报而擅自处理的;
(2)质量事故发生后,故意破坏现场,阻碍、干扰调查工作正常进行,以及提供伪证的;
(3)有意缩小工程质量事故返工损失,降低事故等级的。
3、质量问题的处理
(1)处理程序:质量问题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方案(根据事故大小对整改方案进行逐级审批)→问题整改→鉴定验收→提出改进建议→保存处理记录。
(2)发现质量问题时,项目部应对质量问题进行初步判定;项目质检人员应要求相关作业人员立即停工,在不合格处设置明显的标识,以防止在处置前转入下道工序。
(3)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由局成立质量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处理;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以下的质量问题由公司或局工程指挥部组织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应于 10 天内报公司,15 天内报局;一般质量问题由项目经理部组织调查处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4)质量问题处置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返工处理; ②返修处理; ③让步接收; ④降级处理; ⑤不作处理。
(5)质量问题处理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工程概况、事件或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措施、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及改进的建议。
4、质量问题的整改及验收
(1)根据质量问题等级分级制定质量问题整改方案,根据问题类型对整改方案进行逐级评审、批准。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制定整改方案,逐级报审,由局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②直接经济损失在 30 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制定整改方案,评审后报公司批准后实施,整改方案报局相关部门备案。
③对一般质量问题,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门制定整改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整改方案报公司工程部。
④质量问题经整改后必须重新检查、验收,直至符合规定要求。(2)处理方案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督单位批准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四
1、事故报告有关单位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 重大事故情况。
2、报告程序
发生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刻向各监理和业主同时报 告事故情况(时间不得超过 1 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将书面材料报告监理。监理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业主报告(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3、报告内容 工程重大质量险情或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1)建设工程事故中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登记情 况,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项目部经理、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2)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3)、险情或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
(4)原因的初步分析。
(5)采取的措施情况。
5.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五
基础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报告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公司NPR仪征工程项目部
二00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一、质量问题发生时间:
2005年3月19日、23日
二、质量问题发生部位及情况:
NPR仪征工厂主厂房Ⅰ区2005年3月16日第一次浇筑的1-B1-C、1-D/1-2~1-7轴、2005年3月20日第二次浇筑的1-A/1-5~1-8轴。基础短柱拆除模板后,先后发现混凝土基础短柱根部存在蜂窝麻面,其中1-B/1-
2、1-C/1-
7、1-D/1-
4、1-A/1-5轴4个基础短柱根部存在孔洞、漏筋现象,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三、原因分析
1、由于施工操作人员浇筑混凝土施工时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差,并且未按照操作规程、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操作,对混凝土振捣不够或过振,导致基础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现象。
2、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交底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未认真按技术交底要求落实。
3、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控制频率不够,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未进行跟踪旁站监督。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
四、质量事故损失
企业信誉受到损害,同时造成项目延误工期,并造成人工、材料、机械浪费。
五、质量问题责任处理意见:
1、由于刘玉平施工队操作人员对浇筑基础混凝土质量重视不够,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差,是造成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造成人工、材料、机械浪费。根据项目部的有关规定对刘玉平施工队处以1000元罚款,操作工人罚款200元,现场返工所用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全部由刘玉平施工队自负。并对不符合现场施工质量要求的人员在2005年3月24日前一律清退出场。
2、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因现场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公司及项目部的有关文件对相关人员处罚如下:唐志荣因质量管理不到,负主要责任罚款200元;杨风洲因未按技术交底要求组织施工,是导致质量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负组织不力责任罚款200元、刘宗佑负技术交底及技术指导不到位责任罚款100元、王新国负现场施工过程旁站监督不到位责任罚款100元。
3、通过此次事件的发生,项目部将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强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及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家的意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六、事故技术处理措施
对主厂房Ⅰ区1-B/1-
2、1-C/1-
7、1-D/1-
4、1-A/1-5轴4个质量问题较严重的基础短柱要求全部砸掉,返工处理。施工前须经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重新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其余存在质量问题的基础进行修补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将蜂窝处松散的砼凿掉,并将灰浆、杂物等清理干净后洒水湿润。
2、在基础短柱周围支设模板,模板底部在凿空部位之下2cm,高度比凿空最高处高2cm。
3、在凿空的部位周围采用C30细石混凝土砼内掺微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用钢筋棍捣密实。
4、在砼捣密实后12h内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待砼强度达到1.2N/mm2后拆除模板,按基础短柱截面尺寸用小型切割机切掉多余砼,修平整齐。
6、对麻面处用1:2水泥砂浆填补抹压密实,并随同基础养护时对修补处进行重点养护。
7、各道工序须经专业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七、预防措施
1、组织刘玉平分包队所有施工人员、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现场质量事故分析会,仔细分析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要求所有参建施工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从根本上消除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
2、项目部将组织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召开专题质量管理会,明确质量管理职责,责任到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要求每道工序均有专职质检人员跟踪检查监督,全过程进行控制,杜绝类似质量事故的发生。
九、施工方法改进措施
为确保基础砼不再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在以后的基础砼浇筑过
程中,施工操作时要求先将基础砼浇筑至短柱下口上10cm处,并将该部分砼振捣密实,间隔一段时间后,待承台砼在初凝前及时继续浇筑剩余的短柱砼,振捣时振动棒插入承台砼中不少于10cm,确保上下层砼充分粘结密实。
中国核工业华兴公司NPR工程仪征项目部
6.船舶建造质量事故报告撰写优化 篇六
关键词:船舶,质量事故,报告
引言
船舶建造过程中, 经常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质量事故, 当发生质量事故发生后, 要做到: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纠正预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相关的人员得不到教育不放过。也就是质量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最关键是最后改进落实, 才能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超出预见或者意外的不合格品叫质量事故。
1 质量事故的处理权限
船舶建造质量事故, 要根据不同船企、不同规模、不同的损失金额来定义处理权限和处理要求。以下仅举例中型船企的处理权限, 其他船企可参考根据不同损失定义不同权限。
2 事故的情况描述
当产品发生不合格或者出现事故时, 首先是要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尤其要注意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及时报告情况, 保护现场, 收集有用的证据, 标识不合格产品。
对质量事故的情况描述, 要尽可能清楚。一般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发生的产品, 还要将事故经过进行描述, 如附有现场照片、必要的图纸与说明、事故观测的记录和发展变化规律就更好。
3 事故的原因分析
质量事故的处理与其他事故处理一样, 都要以实际情况和事实为依据, 只有事故全部调查清楚, 才能正确、合理地处理事故。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不是事故没能及时彻底地处理, 就是事故反复处理,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要达到调查的目的, 要做好原因分析。
3.1 直接原因
A.设计分析;B.采购分析;C.施工分析;D.最终原因
3.2 间接原因 (从人、机、法、料、环、计量5M1E的因素分析)
A.人员;B.设备;C.方法;D.材料;E.环境;F.计量
3.3 分析找出主要因素
收集现场实物证据, 相关记录和文件、拍摄照片, 必要时询问当事人和相关人员, 必要时做一些检验检测, 召集开会讨论分析, 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图等。
4 事故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前就要做出这些策划, 按照公司的流程和处理权限实施, 过程要得到质量检验员的检验并符合要求。从报废或返修、设计工艺、采购、施工验收。
4.1 报废返修:
对不合格品做出报废、返修、降价、让步接收 (要得到顾客的同意) 。
4.2 设计工艺:
必要时要出设计图和编制工艺。
4.3 采购:
必要时要采购零部件。
4.4 施工验收:
处理后要得到验证已经符合要求, 有些需要得到船级社 (第三方) 和船东的签字。
5 事故的成本统计
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进行统计。由发生成本的各部门提供证据并统计上报到成本部门或者财务部门, 由成本部门或财务部门定价汇总。
6 事故的责任处理
对不合格品或者质量事故, 要根据损失和影响做出“重大”等性质的结论, 要对发生原因做出是系统性还是偶然性的结论, 对责任人的处理要根据公司规定经过征求意见后提出。
7 事故的改进措施
属于系统性的要采取足够的纠正预防措施, 属于偶然性的可以不采取措施。措施一定要考虑效果, 必须一一通知到相关部门并跟踪实施和验证效果, 同时也要相关的人员得到教育。注意保存全部过程的资料, “一般”以上的都要保存在质量部。根据提供证据的资料, 对形成的报告评审, 评审通过后报告生效。实际运用中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 报告要分两个, 评审也要两次。
8 结束语
船舶建造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管理出事故, 各项管理工作没有做好, 质量第一就是一句空话。没有规范的管理程序, 也就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只有规范的管理程序, 才有可靠的质量保证。针对出现的质量事故, 一定要举一反三, 添加如安全等其他学科的管理制度或者理念, 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符合质量管理的流程和制度, 逐步形成长效、良性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朱清明.船舶修理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2006.
[2]王勤章.船舶建造安全[M].哈尔滨大学出版社.
7.两起印刷质量事故的排除 篇七
第一起印刷质量事故是在印刷一个短版活时,发现印品的第64页页码位置有2个“64”紧挨着,而且都很清晰。检查印版,发现版上没有相同的两个页码数字。橡皮布在此位置也无异常。用套筒扳手将橡皮紧固后,试印发现故障依然存在。仔细对比这两个印迹,发现其中一个印迹较另一个墨量小些,由此排除是印版的问题,因而将事故范围限定在橡皮布和传纸滚筒上。在多次检查确认橡皮布不存在问题后,又对传纸滚筒表面进行检查。轻触传纸滚筒表面,发现其上有一小块墨皮,而墨皮所处位置恰巧是页码出现印刷问题的位置。除掉墨皮再印刷时,那个多余的页码便没有了。
第二起印刷质量事故是在一次换版时,发现纸张咬口处的右下角有个页码缺失。起初笔者怀疑故障原因是印版上的页码被晒版人员不慎用修版膏抹去了,或者拼版没有拼上。但检查印版发现版上的页码完好无损,不存在缺失现象。再把目光转向橡皮布,经仔细检查,并未看出橡皮有被轧过的痕迹。用手触摸,橡皮布也很平整。确定印版和橡皮布没有问题后,将墨辊手动落下,查看印版上靠版辊压出的墨杠,发现有一根墨辊右边不靠版,另一根虽然靠版,但压力也较轻,压痕很细、很浅。用钢片等工具将两根靠版墨辊加以调整,直至确认靠版正常,再开机试印,缺失的頁码便印上了。
8.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格式 篇八
李X河南省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461002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总量性和结构性并存的问题。受到自我认知与社会比较、教育成本与预期回报、劳动制度完善度与社会经济均衡度等因素的影响,当下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就业期望值偏高。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运用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实施引导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校正;调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的势头。毕业生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就业难问题也日渐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其原因,其中既有供求总量的原因,又有体制转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技术进步等原因,是一个总量性和结构性就业并存的问题。”[1] 而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困难的关键因素在于毕业生自身就业预期与就业实际的脱节。他们当中的一些为了寻找到符合自身期望的工作,甚至不惜选择暂时性失业,甘愿成为大城市当中的“漂一族”。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进行适当、科学的引导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准确定位自己,更将有效推动就业难问题的缓解。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的现状
我们常用“就业期望”与“就业期望值”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的现状。“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就业期望值是指理想的职位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例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等。”[2] 从现实状况来看,当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存在明显差异,就业期望值偏高。
一项来自北京地区的调查[3]显示,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2008年有63.1%的北京高校毕业生期望在北京就业,这一数据在2000-2002年分别为42%、62.6%和68%。而余下的毕业生中,期望到上海、广东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占到了66%,有65.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最终的就业结果是,在北京就业的占48.4%,沿海地区为28.8%。实际就业比例与就业意向相比较分别下降了14.7和10.3个百分点。在对行业与单位性质的选择上,大学生最希望加入的行业集中在金融保险、文化传媒和党政机关等待遇高、较稳定的行业。选择这三个行业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51.8%,但最终只有37.6%实现了自己的期望。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以及以高工资为特征的外资企业成为大学生们就业选择的重点,但却有高达22.4%的毕业生最终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工资收入方面,尽管毕业生对起薪的期望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实际值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地区的毕业生起薪期望值远高于北京市的人均工资收入水平,75.5%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作为对自己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职业状况的预期,普遍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这是无可厚非的。这种理想化的期望会经由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逐渐向就业实际靠拢。特别是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就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势下(例如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下滑、就业市场萎缩),焦虑、矛盾和从众心理会迫使他们大幅
[4]
调低自己的期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就业期望值也同步下调。尤其是初涉职场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往往能够暂时接受期望与工作实际的差异,却仍然对“福利待遇好、发展机会多、工作强度适中、生活便利” 的理想状况翘首以盼。于是,他们当中的一些成为了城市边缘的“蚁族”,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奋斗,继续参加各种招聘、招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另一些则选择了继续深造,努力增强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据统计,2010年报名国家公务员通过审核的考生人数超过146万人,报考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140万人,均是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最高值。
二、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的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状况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共同决定着他们在就业方面的群体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
(一)自我认知与社会比较
对自身能力、专长的认识和评价是形成就业心理预期的基础,它能够说明择业者是否具有明确的就业动机以及对自己的社会定位是否有清晰的了解。在气质、性格、认知方式、自我调控等方面的不同则是个体在自我认知和判断上产生差异的重要内因,它们也因此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的内部因素。以气质和认知方式为例,拥有情绪体验强烈、精力旺盛争强好斗等气质特征的大学生在认知方式上往往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他们的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会存在较大差异;相反,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同学则反应较慢但精确性高,他们能够敏锐感知外部环境所发生的细微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而后者中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
同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由于更多时候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进行好坏评价的绝对标准,人们必须通过将自己的状况与他人进行对比,才能对自己的状况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比较’”[5]。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认知会对就业期望的稳定性和它与就业实际之间差异的大小产生影响,但就业期望具体内容的形成还是在社会生活当中逐步习得的。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经验、周边同学的求职经历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评论都成为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的对象。教育程度和教育层次的高低与就业期望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应关系,这也是一些就业预期不能满足的大学生选择留在学校中继续深造的原因。
(二)教育成本与预期回报
自1997年中国大多数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学生缴费上学以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上大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实现个人
[6]利益最大化,即个人期望通过接受大学教育,给自己及其家庭带来较高的净预期收益”。据
估算,现阶段在中国大中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每年的直接成本就在10000元左右,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毕业生就必须首先计算这笔经济账。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较之就业实际,当下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居于偏高的位置上。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个体差异。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社会资源较为丰富的毕业生,不需要过多考虑成本-回报的因素,所以就业路径更宽,反映在就业预期上就表现为期望值的范围较广,能够接受更多不同类型不同收入水平的岗位。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会相对高一些,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较高,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时受到的挫折感也较大。
(三)劳动制度的完善度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度
在大学毕业生自身及其家庭之外,社会制度与社会、社会经济结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在城乡范围内公平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他们在职业上会有更多的选择,就业心理预期因之更多元化。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大学生们无法负担“二次择业”所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城乡、东西部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缺少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亮点。与此同时,相对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他们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这样的外部条件紧缩了可供毕业生们选择的职业范围,客观上抬高了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当然,在更广的时间维度中考察,制度环境和社会流动状况都在持续发生着变化。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保障下一些大学生开始调整心态,相应号召去基层、去西部就业。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社会流动状况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诸多因素种最直接、最活跃的部分。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的校正与调适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适当的就业心理预期应该具备下列三个要件:(1)基于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和社会意见的准确把握,可以融入对成本-回报因素的考量,但需更注重职业兴趣和终身发展的维度;(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政策、制度、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均衡度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3)是个体职业选择范围的反映,不理想化地将预期限制在特定行业的特定岗位上。然而,让初涉职场的毕业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就业心理预期调整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也许并不现实。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他们在就业心理预期上所产生的偏差进行校正,对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遭遇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简略地来说,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通过着眼于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分辨社会信息,鼓励他们在认识自我方面进行探索。“终身发展”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端正的态度、理念和指导思想。当下,高校中的就业教育专注于简历编写、着装化妆、面试技巧等表层内容,期望在就业率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不仅向学生释放出了功利主义的错误信号,也无法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只有将“就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兴趣、专长所在,进而鼓励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就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深入分析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走向,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应届求职者中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校园之外的社会空间。有限的社会阅历使得他们无法把握社会的复杂性,对社会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诸多“潜规则”没有基本的戒备心理,对社会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不敏感。这些恰恰是高校教师应该传授给他们的信息。
第三,正面看待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的差异,密切关注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运用科学方法加以疏导。就业预期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适当高于实际的预期,不仅不应该被看作是负面的,它还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督促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尊重、适应社会现实,以更好地在其中生存;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努力的方向,成为他们在职场中继续拼搏的不竭动力。当然,陷于理想与现实冲突之中的大学生们很容易会出现焦躁、低落的心理状态,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自身压力的排解,但一旦这些负面情绪超过必要的限度就十分危险了。高校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建立长效的预警机制,教师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监控学生心理状况,以备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科学看待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的差距,正确
加以校正和调适,让学生们真正做出符合自己终身发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陆义敏:《金融危机冲击下女大学生就业预期变化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32页。
[2]吴薇,吴瑞君:《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56-57页。
[3]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期,62-65页。
[4][5]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第501、502-503页。
9.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篇九
(1)本规定所称的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工序或使用了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材料、设备的现象。
(2)出现了工程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事故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保证安全。
(3)总监理工程师以《工程质量事故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立即要求其停止发生质量事故工序及与之相关工序的施工或停止使用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材料、设备。
(4)施工单位接到《工程质量事故通知单》后,尽快进行质量事故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报监理单位与工程部。监理单位和甲方代表应参与质量事故调查。
(5)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及时组织事故原因分析会,除工程部、设计、施工单位外,还应请设计部、财务部、监审部相关人员参加。分析会要查明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责任方必须承担因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在质量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提出事故处理方案报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报工程部。工程部签署意见并经设计部、财务部、监审部会签后,报设计单位。
(7)总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经批准的处理方案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8)质量事故处理完毕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并写出《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9)财务部应及时将工程造价的调整情况报告指挥部领导。
质量事故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相关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力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公路工程在建项目,施工单位为事故报告单位;交付使用的工程,接养单位为事故报告单位。
2.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
述要求进行报告:
7(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d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d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
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
10.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十
1 地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种类
1.1 建筑工程的地基失稳质量事故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虽然由于施工以及验收规范对于地基的变形量设定的指标值非常严格, 导致该类型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相比于地基的变形质量事故来说发生的数量较少, 但是, 该类事故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后果。该类型的建筑工程地基质量事故的发生与地基土的类型有关, 同时还与建筑基础的埋深、工程荷载施加的速率有直接的关系。当工程的基础埋深比较浅,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施加的荷载是均匀增加的恒定荷载的时候, 地基工程一般会形成整体性的剪切应力, 而使基础遭到剪切破坏;当工程的地基埋设深度较大, 而且施加的荷载是冲击性的或者突然施加荷载的情况下, 地基工程一般会形成局部性的剪切应力, 从而使地基遭到局部剪切破坏。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质量事故
该类型的地基变形事故仅仅发生在被水浸湿的地基部分, 所以使得变形量存在极大的不均性, 但是, 一旦浸水以后往往是变形量非常大, 而且变形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最终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该类地基变形事故给建筑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给工程带来过大的沉降量, 导致工程的墙体迅速出现大的裂缝;对于整体的刚性非常大的建筑工程, 由于该类沉降的不均匀性, 造成工程各个部位的沉降差过大, 从而使工程出现倾斜, 甚至是坍塌;当工程的地基出现几处湿陷性黄土时, 由于此时基础的弯曲变形过大, 导致工程的地基和地下的管道线路出现断裂, 如果给排水工程的主干管道出现该类断裂事故将会危及周围的建筑的安全。
1.3 软弱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质量事故
发生在软弱土地基中的沉降变形一般是不均匀的沉降而且沉降量非常大。这主要是和地基土的不均匀性、荷载的不均匀性、建筑工程的体型的复杂性、相邻建筑物或者地基工程的影响、工程所处部位的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影响因素有关。同时, 该类变形的沉降速度非常快, 沉降的时间非常长。这种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主要表现在: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砖砌体受到弯曲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墙体裂缝;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砖砌体柱子受到纵向的弯曲应力而拉裂;一些高度较大的刚性较大的构筑物如果建在软弱土地基上面, 有可能出现倾覆的危险。
1.4 膨胀土地基的变形质量事故
处在膨胀土的地基工程在季节性变化过程中, 由于土壤处在吸水和失水的交替变化中, 而使得地基工程施工产生变形, 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该种类型的地基质量事故能够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或者工程竣工后的3年以后的时间内产生开裂的现象;工程的墙体在地基土的吸水和失水的交替作用下产生较大的裂缝, 甚至是墙体产生碎裂或者移位等严重破坏。
2 地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 地基工程设计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不够深入, 地基勘察不到位。根据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相应规定, 在工程设计之前应该首先进行基础的勘察工作, 详细了解该工程所处位置的地下土壤的土质类别、该类土质的最大承载力的情况, 地下水的走向, 地下水水位的高低, 地下的洞穴、墓穴等情况, 地基土的土层分布是否均匀, 并根据勘察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该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 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但是在实际的地基工程施工中, 很多设计单位在地基工程设计之前不进行深入的地基的勘察, 或者出于成本节约的考虑不进行地基的勘察工作, 导致地基工程施工中产生质量问题, 为整个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2) 在地基基础的设计中, 没有对地基结构的承载力进行仔细的计算。对每一个工程项目来说, 地基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在进行基础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基础勘察所得到的地基的土质情况, 未来建筑物所施加的荷载, 所采用的地基基础施工材料的特性, 对工程的地基基础的形状尺寸、地基施工的工艺技术要求等要求进行设计和说明, 确保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 使地基的变形值限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避免工程的结构受到裂缝、坍塌等的威胁;
3) 建筑工程基础的设置埋设深度通常需要考虑当地冬季的冻土层厚度、本工程的地基土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情况, 同时必须考虑到该工程相邻建筑工程或者构筑物的地基基础的埋深, 以及本工程地基工程结构和形式、承载能力的大小等等, 通过详细的计算和比较确定一个既安全又经济的基础的埋设深度。但是很多建筑工程在确定基础的埋设深度时比较随便, 或者没有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只是凭借经验, 致使工程的埋设深度不够, 给建筑基础的变形事故的发生带来了安全隐患;
4) 在工程地基的施工中不重视地基土在寒冷地区的冻胀问题, 埋设深度不符合要求。同时, 没有在软弱地基的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地基基础的沉降量。地基基础的施工工程应该尽量避免雨季进行施工, 即使没法避免在雨季施工时, 必须确保地面的雨水不排入基坑或者基槽中;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基工程, 施工时必须对地基工程采取有效地降水或者排水措施。对于已经受到雨水或者地下水影响的地基土要铲除, 然后回填土并夯实。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应该采取换土的办法进行处理, 并进行加固。
参考文献
[1]陆杰.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科技风, 2010 (7) .
[2]刘会武, 李芝军, 陈卫兵.变电站岩溶地基的勘察设计与地基基础处理[J].能源技术经济, 2010 (3) .
[3]梁颜红.岩溶地区地基基础处理的探讨[J].人民珠江, 2009 (4) .
[4]李欣.浅谈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处理[J].四川建材, 2007 (1) .
[5]徐仁弟.建筑地基基础处理分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9) .
[6]杨永军.地基基础处理中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实践应用[J].科技资讯, 2008 (8) .
[7]罗庆英.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与实例[J].中外建筑, 2008 (6) .
11.工程质量事故处罚通知单 篇十一
振刚主体队:
你方在进行生产车间主体施工近期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有的质量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工程主体质量,将对以后的装修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直接影响工程总体进度的实施;模板支撑钢管架和外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1、1~○5四层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在○2~○3轴剪力墙因模板支撑○
不到位出现严重涨模;2、3、1~○5四层梁板混凝土浇筑时框梁出现轴线偏移和涨模现象;○ 1~○5三层框柱800*800、900*900模板支撑时没按施工方案○
在柱中加设对拉螺栓,造成框柱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严重涨模,下部钢管大多数被挤弯曲;
4、从二层梁板开始施工至今,外梁出现多次跑模涨模现象,现施工时仍不采用对拉螺栓加固;
5、内钢管架在搭设时没按要求加设扫地杆,我方管理人员多次提出仍没加上,扫地杆的设置直接关系大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6、1#楼梯在6.97M处剪力墙出现偏差错位现象,我方人员通知后你方处理太随意,没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对工程观感造成较大影响到;
7、一层西面M1门雨蓬板现已拆模,外架立杆直接从雨蓬板上设立,我方多次通知你方现场负责人必须在雨蓬下加设支撑,至今还没加设;
8、4~○6轴处、7~○9轴处出现较大外倾,外架在东面○西面○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保证外架的稳定性;
9、钢筋工近期在施工中存在框柱主筋移位不及时调整、钢筋保护层设置垫块不到位(特别是楼梯斜板)、箍筋尺寸不规范等问题; 以上问题,我项目部对你方架子工班组、钢筋工班组提出严重警告,对模板班组处以罚款2000元的处罚。
希望你方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管理力度,提高质量意识,配合我方管理人员进行各施工部位的检查,对我方提出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本工程保质、按期完成。
汕头达濠建筑总公司
12.质量事故分析报告 篇十二
暖棚内未升温事故报告
事故概述
2011年12月15日7#、8#箱变基础混凝土于14:30开始浇筑,19:30浇筑完毕后,由于施工季节正值冬季,并且当天又是入冬来气温最低的一天,混凝土浇筑班组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到后勤处领取升温用燃煤,但后勤并未将燃煤够买至仓库,导致当晚暖棚内并未升温,混凝土浇筑班组并未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导致夜间暖棚内温度低于零度以下,暖棚内燃煤于2011年12月16日9:30方才点燃,而且我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在2011年12月16日早晨例行巡检时并未发现该情况,后经监理单位提出后才发现此情况。
原因分析
1、项目部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力度不大,现场质量管理员曾凡清不负责任,应付工作心态严重。
2、后勤保障人员未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且不听从现场管理人员安排。
3、混凝土浇筑班组未及时将该情况及时通报项目部管理层,敷衍了事责任心严重缺乏。
4、项目部整体并未重视冬季施工升温措施。
处理意见
1、罚款处理
1.1第一责任人曾凡清罚款2000元;并取消年终效益奖;
1.2第二责任人田杰旺罚款2000元,1.3混凝土浇筑班组罚款2000元;
2、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邀请业主、监理)开专题会,让大家从根本上对冬季施工重视起来,确保以后不能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上的事故,让大家谈谈体会。
应对措施
1、立即对两个箱变基础暖棚内进行升温,并根据现场同条件试块的压实报告来确定混凝土是否受冻,如果因为受冻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将7#、8#机位箱变基础破碎后从新施工。
2、以后每个箱变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将蓄热用棉被薄膜运送至现场,暖棚内升温完成后方可进行浇筑。
3、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责任来,坚持夜间巡检制度,及时测量暖棚内温度。
事故终结
此次事故反映了我项目部管理层质量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经验不足等因素给项目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名誉上和经济上的损失,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本次事故的经验教训,增强责任心,提高质量意识,争取将自身的业务水平发挥至极限,严禁杜绝质量事故再次发生。
中交一航局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项目部
13.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十三
一、当前恩施州工程质量现状
近几年, 恩施州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创建了一批省级观摩工程和省楚天杯奖工程。但在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质量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目前, 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认识还不全面, 加之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最终还是由政府解决, 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 由商品的生产者 (开发商) 负全责, 也就是没有商品的完全属性, 存在政策管理上的漏洞。一系列质量投诉的事件表明, 往往把对工程质量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说成是不合格的工程, 夸大其词且说法不准确, 舆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缺乏对工程质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
2. 从结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来看, 有部分砖混结构建筑 (以住宅较突出) 违规超限, 砌体强度及整体刚度存在隐患, 对抵御地震等地质灾害极为不利;部分建筑的桩基基础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无法验证其基础可靠性;个别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未按地震规范要求划分合理的变形单元;部分毛坯房及二手房在二次装修时开槽打洞对主体结构 (尤其砖混结构房屋) 造成安全危害等等。
3. 从基本功能来看, 部分建筑存在楼层、开间等尺寸不符合要求。如已遭投诉的某开发项目底层层高仅有2.6m, 与住房合同严重不符;部分通道宽度不足, 门不便开启, 部分厨房、卫生间管道和地面渗漏;部分建筑室内环境指标达不到要求等等。
4. 从建筑观感角度来看, 部分建筑存在屋顶、填充墙、墙面裂缝、粉刷层龟裂、泛霜起皮、地面起砂、平整度差、门框安装工艺粗糙等。
二、质量通病与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1. 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首先, 恩施州目前尚未形成以质量安全为主导的建筑市场。企业以项目经理为主进行投标, 施工也是以项目经理为主进行质量管理, 项目经理主导着整个建筑市场, 施工企业仅仅就是参于合同签订, 项目经理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指导思想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没有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也没有积累企业的工艺工法标准。极少数项目经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或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包工程的项目, 导致质量通病产生。
其次, 工程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部分设计单位后期服务跟不上, 缺乏必要的技术交底, 特别是没有体现出服务的意识, 设计单位自身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 在设计阶段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
再次,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 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但是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新型建筑材料或施工技术, 会产生新的质量通病。
2. 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一是违背基本建设程序违规建设, 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如边设计、边施工;无施工图或未经施工图审查的图纸;不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无设计、施工资质, 或者超过资质设计、承接工程, 超低价中标, 重要结构部位非法转包或分包肢解工程, 随意修改设计, 降低设计标准, 设计图纸粗糙, 检测缺项或数据不准确等。
二是各质量责任主体质量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责任感, 没有切实履行质量责任。勘察单位不能提供准确的地质勘察数据;施工单位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出现技术性问题;建设单位对建筑结构或设施的使用不当;监理单位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理职责, 等等。
三、防止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对策与思考
1. 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 努力营造以质量安全为主导的建筑市场
当前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是靠行政强制性监管, 二是利用市场杠杆作用, 调动主观能动性。前者主要通过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强力推行, 属于外因作用, 需较强的行政执行能力, 行政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后者的着力点在于企业的内因, 通过采取一定的举措, 促使建筑企业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比如, 开展工程质量的创优评优活动;积极开展QC活动等等。创优并不是目的, 只是一种手段, 通过调节市场作用, 让创优的企业赢得市场, 达到质量管理与企业受益的双赢。
2. 认真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能, 建立健全区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作为区域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层, 在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能的同时, 不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标准, 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调整管理思路, 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1) 强化监管。现行的监管模式是建立在各责任主体能够自觉履责基础之上的, 单靠对其行为监督还不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只有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约束其行为, 才能引导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2) 适应行业进步的新需求。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家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质量知情权的需求日趋强烈, 为此有必要按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制订住宅分户验收管理制度, 增强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不断完善监管制度, 满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随着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出现, 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应用, 都需要政府监管部门, 认清发展形势, 理清工作思路。特别是涉及到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及影响周边环境等社会安全问题, 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和技术层面确保新事物健康、有序的发展, 切实避免因制度的缺失而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强化对参建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监督, 加大对实体质量的抽查力度
政府必须强化对参建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监督。特别要加强对社会监理环节的监管。
加强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行为监督, 提高其服务质量, 确保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注重提高住宅工程的人性化、生态环境和使用功能的设计。对关键部位和环节, 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 优化设计方案, 做好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的交底工作。
狠抓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施工文件进行施工, 严把建筑材料进场关, 杜绝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 保证各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达到验收规范的要求。
加大对实体质量的抽查力度, 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水平。监督工作程序规定抽测的项目一定要认真开展, 抽测的样本含量一定要有代表性, 并且要进一步扩大对实体质量抽查的范围, 不具备抽测能力的要加大设备的投入, 完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的手段。
4. 工程质量是一个社会问题, 需要多部门联动
由于工程建设涉及到城建、发改委、消防、规划、环境、气象、工商、质监、审计等多个部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真正能发挥的作用和手段是有限的, 即管不了资金, 也管不了项目。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 必须多部门联动, 才能遏制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5.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 加强监督机构自身建设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注重质监队伍建设, 要保证质监机构人员的稳定, 以及在办公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特别是在当前相关法规存在缺位, 质监机构定位不准, 各质量责任主体不能完全自律, 应把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执法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一项工作主线常抓不懈, 没有过硬的队伍, 不可能有好的绩效。
14.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复习材料 篇十四
1、砌体的裂缝有哪几类,主要特点是什么。1.荷载裂缝:
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
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
2温度裂缝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
一般对称分布;
温度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才向下发展; 温度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2、钢结构的防火防护方法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3条 1)紧贴包裹法
采用防火涂料紧贴钢结构的外露表面,将钢构件包裹起来。2)空心包裹法
采用防火板、石膏板、蛭石板、硅酸钙盖板、珍珠岩板将钢构件包裹起来。3)实心包裹法
一般采用混凝土,将钢结构浇注在其中。
钢结构防火方法的选择以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为依据,防火涂料是最为流行的做法。
3、混凝土结构工程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混凝土加固方法有:1)加大断面法 2)喷射混凝土法 3)粘钢补强法 4)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5)锚接钢板法 6)预应力加固法 7)其他加固方法,如,增设支点法;另加平行受力构件;增加圈梁、拉杆等
4、什么事孔洞事故?造成孔洞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1)施工工艺错误,诸如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混凝土运输浇灌方法不当等造成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
2)不按规定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漏振等
3)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4)模板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孔洞 5)混凝土石子太大,被密集的钢筋挡住
6)混凝土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大块件料具、木块落入混凝土中 7)不按规定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
一、单项选择题:
1、挂网喷浆不适合(A)。
A.墙体严重酥碱,或油污不易消除; B.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隔墙
C.各类空心砖墙
D.使用砂浆标号过大的墙体
2、钢材化学成分缺陷的检测仪器不包括(A)。
A.CT扫描; B.色谱仪 C.光谱仪 D.核磁共振
3、以下哪种防火涂料属于膨胀型防火涂料(B)。A.普通型防火涂料
B.超薄防火涂料
C.湿法喷涂防火涂料
D.干法喷涂防火涂料
4、钢构件越长,越容易出现(A)。
A.失稳破坏
B.强度破坏
C.层状撕裂
D.锈蚀破坏
5、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一般应为(C)左右 A.3mm
B.7mm
C.10mm
D.15mm
6、砖墙的转角处与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当不能同时砌起需留斜槎时,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比例为:(C)
A.<1/3H
B.(1/3~2/3)H
C.≥2/3H
D.>H
7、降低地下水位常用方法是(C)。
A、集水井
B、渗透
C、井点降水
D、沉井
8、《混凝土施工规程》规定 “柱子分段灌筑高度不应大于(A)。A.3.5 m
B.4 m
C.4.5 m
D.5.0 m
9、土方的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A),严禁超挖的原则。
A.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B.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C.先撑后挖,分段开挖
D.先挖后撑,分段开挖
10、下图中砌体结构上的裂缝是什么裂缝(C)。
A.受剪裂缝
B.温度裂缝 C.局部受压裂缝
D.受拉裂缝 11.我国一级耐火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规定为(A)。A、1.5 h
B、2 h
C、2.5 h
D、3 h 12 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是因为:(A)A.内热外冷
B.内冷外热
C.混凝土与基底约束较大
D.混凝土与基底无约束 13.下列哪一个是影响防水混凝土防水质量的因素:(C)A.中粗砂
B.25mm左右的级配石子
C.振捣
D.525号水泥
14.混凝土炭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B),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作用而锈蚀涨裂混凝土
A氧化模
B钝化模
C保护层
D三氧化二铁
15.砖砌体留直搓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B)设一层
A300mm
B500mm
C700mm
D1000mm 20.砌砖墙留直搓时,必须留成阳搓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500mm留一层,每层按(C)墙厚留一根,但每层最少为2根
A370mm
B240mm
C120mm
D60mm 16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期混凝土裂缝可能产生的部位是:(C)A.端头1/3部位
B.端头1/4部位
C.中部
D.中部和端部均有
17、钢板越厚,越容易出现(C)A.整体失稳
B.强度破坏
C.层状撕裂
D.锈蚀破坏
18、不均匀沉降不会导致(D)A.建筑物出现裂缝
B.建筑物出现倾斜 C.柱体断裂或压碎
D.建筑物瞬时倾覆
19.《混凝土施工规程》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A)。
A、2 m
B、3 m
C、1 m
D、4 m 20.在已有建筑物附近且为淤泥质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中,其支撑宜选用(D)。
A.自立式(悬臂式)
B.锚拉式
C.土层锚杆
D.型钢水平支撑
21.混泥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进行(C)。
A.加水
B.振捣
C.二次搅拌
D.二次配合比设计
22、地基与基础加固方法不包括(B)。A.排水固结法;
B.轻型井点排水法
C.置换法
D.挤密法
23、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泥浆突然漏失,可能的原因是:(B)A.护筒水位过高
B.塌孔
C.钻孔偏斜
D.泥浆比重太大
24、防水混凝土应自然养护,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C)A.7d
B.10d
C.14d
D.21d
25、在梁板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出产生烂根的原因之一是(D)A.混凝土强度偏低
B.养护时间不足
C.配筋不足
D.接缝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悬臂构件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D)。A.50%
B.75% C.90%
D.100%
27、某施工工地起重机倒塌,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划分,该事故属于(D)。
A.一般事故
B.严重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28、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至少达到(B)以上 A.90%
B.80%
C.75%
D.70%
29、改变受力体系的加固方法不包括(D)。
A.在梁的中间部位增设支座
B.增设预应力撑杆
C.改变支点约束状况
D.增设预应力拉筋 30、下图中砌体结构上的裂缝是什么裂缝(D)。
A.受剪裂缝
B.温度裂缝 C.受压裂缝
D.受拉裂缝
第8题图
31、施工裂缝不包括(C)。
A.碱骨料反应致使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而开裂
B.反拱过大,构件顶面产生裂缝
C.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
D.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而膨胀,使初凝的混凝土拉裂
32、砌砖墙留斜搓时,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C)
A.1/2
B.1/3
C.2/3
D.1/4
33、基坑周边严禁(B)。
A.设排水沟
B.超堆荷载
C.放坡
D.与以有建筑相邻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建设工程质量特性中的“与环境的协调性”是指工程与()的协调。A.所在地区社会环境 B.周围生态环境 C.周围生活环境 D.周围已建工程 E.所在地区经济环境 答案:BDE 2.隐蔽工程施工完毕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表》,附上相应的(),报送项目监理机构。A.工程检查证 B.材料证明 C.试验报告 D.工程变更单 E.复验报告 答案:ABCE 3.在施工准备阶段,现场监理机构内部需要做好的质量监控的基础工作有()。P72 A完善监理规划
B.配备监理人员及明确工作分工 C 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器具
D.及时完成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 E熟悉有关的检测方法和规程 答案:B.C.D E 4.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分项工程是按()划分的。5.3p105 A主要工种 B.主要材料 C.施工工艺 D.设备类别 E.施工程序 答案:A.B.C.D
5、下列属于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是(ABCDE)
A.可靠的整体稳定性
B.足够的地基承载力
C.沉降值满足一定要求 D.水平位移满足某一值要求
E.不均匀沉降差满足某一值要求
6、地基的破坏形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DE)。
A.土的种类
B.土中的水压力
C.地基的渗透性 D.基础的埋深
E.加荷速率
7、对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可采取(BDE)等处理方案。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结构卸荷
C.用高强钢筋代替强度低的钢筋
D.限制使用
E.拆除重建
8.对于分部工程观感质量进行验收检查,通常给出综合质量评价,其结论分为()。P109 A.优 B.良 C. 好 D.一般 E.差
答案:C.D.E 9.下列可能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中,属于设计差错的有()。P119 A.沉降缝或变形缝设置不当
B.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荷载取值过小 C.挡土墙未按图设滤水层、排水孔 D.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 E.未进行技术交底,违章作业 答案:ABD
10、细石混凝土地坪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ACE)。
A.材料不合格
B.设计计算问题
C.养护不当
D.使用不当
E.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11、下列属于错位变形事故的是(ABCDE)。
A.构件平面位置偏差太大
B.构件竖向位置偏差太大
C.柱或屋架等构件倾斜过大 D.构件变形太大
E.建筑物整体错位或方向错误
12.持续改进工作包括()。
A.确定、测量、分析现状及建立改进目标 B.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评价、实施这些办法 C.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D.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结果 E.将更改纳入文件 答案:ABDE 1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由()签字。A.施工班组长 B.监理工程师 C.项目经理
D.项目专业质检员 E.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答案:BE
14、常见的钢筋工程事故处理方法有(ABCDE)A.补加钢筋
B.增密箍筋
C.结构或构件补强加固
D.降级使用
E.试验分析
15、下列属于内墙抹灰工程常见的通病的有(ACDE)A.空鼓
B.装饰线条不匀称
C.起泡
D.开花
E.裂缝
16.施工准备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A.作业技术交底
B.施工承包单位资质的核查 C.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D.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E.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答案:BCD
17、地下防水工程渗漏按照渗形式可以分为(CD)A.慢渗
B.急渗
C.点渗漏
D.面渗漏
E.高压急流
18、属于钢结构构件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事故的是(ABCD)
A.钢材质量
B.加工制作
C.钢材锈蚀
D.焊接质量
E.构件失稳
19、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可分为(CD)。
A.轻微事故
B.中等事故
C.一般事故
D.重大事故
E.死亡事故
三、判断题:
1、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 mm。
(×)
2、砌体房屋中间部分沉降过大时呈正八字裂缝,(√)
3、钢结构的连接形式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其中焊缝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
5、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置伸缩缝。(×)
6、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权用过程中,出现细微的裂缝是正常的、允许的,一般构件不超过0.3mm.(∨)
2、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置伸缩缝。(x)
3、砌块成型后,采用自然养护必须达到14d后方可出厂。(x)
4、钢结构由于材料强度高,所用截面相对较小,也就最容易产生失稳。(∨)
5、泵送混凝土堵管事故往往是由于水泥不合格、配合比不当或外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
7、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若中部沉降比两端沉降大可能产生“倒八字形”裂缝。(×)
8、在受拉区,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百分率不宜大于50%。(∨)
9、砌体结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可以小于80%。(x)
10、瓦片的铺贴顺序一般由上而下进行,相邻的瓦片要搭接,脊瓦底部要垫塞平稳,坐浆饱满。(∨)
8、对于干缩已趋稳定的普通混凝土砌块,即使再次被水浸湿后,也不会再发生干缩。(×)
9、砌块成型后,采用自然养护必须达到14d后方可出厂。(×)
10、混凝土蜂窝、死洞由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良形成。(∨)
11、地震引起的墙体裂缝大多呈“×”形。
(∨)
1、钢结构的连接形式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其中焊缝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
6、沉降稳定历时长不属于软弱地基变形特征。(x)
7、与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屋面相比,刚性防水屋面具有造价低、耐久性好、维修方便等优点。(∨)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
1、某车间为多层框架结构,楼层地面在6月12~23日施工,7月18日发现局部脱壳,到9月17日检查已有80%脱壳和裂缝。调查结果:(1)该楼面结构层为预制槽型板,板面找平层为50mm厚,双向ф6钢筋网片,强度等级为C20的细石混凝土,面层为20mm厚的水泥砂浆。(2)查材料质量:水泥为矿渣325号,碎石子,粒径为15mm以内,用中细砂,含泥量达5%。(3)混凝土和砂浆为现场搅拌,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后浇筑。(4)对脱壳的面层凿开检查,发现面层砂浆底和基层面都有一层泥灰粉层状物质的隔离层。试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答:(1)基层面没有认真刮除石灰疙瘩,没有扫刷冲洗干净,干燥的结构层面浇水湿润不够,没有按规定先刷水泥浆,也没有设置分格缝。(5分)
(2)粗、细骨料中的泥灰,水泥中的游离物质,如粉煤灰、未熟化的粉尘,浮结在找平层面上和散落在找平层面上的灰尘等有害物质,形成泥灰粉尘的隔离层,是造成脱壳的原因。(5
【案例2】 沿海某城市一大厦坐落在软黏土地基上,主楼部分2层地下室,裙房部分1层地下室。主楼部分基坑深10m,裙房部分基坑深5m。
设计采用水泥土重力式挡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体系,并对裙房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和主楼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分别进行设计。
当裙房部分和主楼部分基坑挖至地面以下5.0m深时,外围水泥土挡墙变形很小,基坑开挖顺利。当主楼部分基坑继续开挖,挖至地面以下8.0m左右时,主楼基坑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包括该区裙房基坑围护墙,均产生整体失稳破坏,主楼工程桩严重移位。【问题】
1、试分析该事故原因
答:该工程事故原因主要是围护挡土结构计算简图错误造成。对主楼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裙房基坑围护结构和主楼基坑围护结构分别按开挖深度5.0m计算是错误的。当总挖深超过5.0m后,作用在主楼基坑围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值远大于设计主动土压力值,提供给裙房基坑围护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值远小于设计被动土压力值。当开挖深度接近8.0m时。势必产生整体失稳破坏。
2、试述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需注意的问题 1)、在围护体系设计中,为了减小主动土压力,也为了减小围护墙的工程量,可先挖去墙后部分土,进行卸载。但必须注意卸载后坡顶余土对作用在围护墙上土压力值的影响。
2)、对于水泥土墙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引起的墙顶位移一般较大,对变形保护要求高的情况下应慎用。
3)、应严格控制水泥土墙后的地面超载。尽量避免在此处设置钢筋料场,当重车必须在坑边通行时,可以直接行驶在水泥土墙体上,以减小墙后侧压力。
4)、开挖引起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封堵,以防雨水渗入,降低水泥土墙围护的安全性。雨天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工作。
5)、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
案例3 福州某校教学楼为三层砖混结构,二、三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大梁和预制楼板,屋盖为木屋架、瓦屋面,西侧辅助房间及楼梯间为四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房屋中部有两个空旷楼梯间,三层是一个56m宽12m的大房间;房北端为阶梯教室,室内填土从北向南坡下。
此楼设计时即发现基础落在不均匀土层上:东南角下为较坚实的亚粘土,西北角却有高压缩性有机土及泥炭层。当时未选择移址建造而是对可能位于软弱层上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并降低地基承载力计算值,同时在二、三层楼板下设置圈梁。
此楼建成使用后第二年即多处开裂,房屋微倾,不得不停止使用,12年后进行加固。请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建筑出现倾斜和裂缝可能的原因? 答:1)原有地基不良。东南角硬,西北角较软; 2)原有设计方案条形基础+圈梁+降低地基承载力计算值)不足以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3)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西北角软,但阶梯教室却是西北角重,东南轻; 4)建筑 刚度不足(每点2.5分)
案例4.某悬挑雨篷,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并经过养护到期,拆模板后发现在根部出现裂缝,并迅速发展,最终沿根部断裂。试进行事故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答:1)悬挑雨篷受力筋(负筋)绑扎位置不对,布置在悬挑雨篷板的下侧;2)浇筑混凝土时踩踏雨篷受力钢筋至板底;3)现场管理差,检查、隐蔽不到位;4)施工人员素质低。(每点1.5分)
防治:1)加强管理,做好检查和隐蔽,并提高施工人员素质;2)做好交底,将雨篷受力筋(负筋)绑扎固定在悬挑雨篷板的上侧;3)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踩踏雨篷受力筋(负筋);4)将现场断裂的雨篷凿掉,重新按图纸设计支摸、绑筋、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每点1分)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我国工程质量事故分析06-12
工程质量事故处罚制度08-23
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09]171号)10-09
房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07-22
安装工程质量评估报告08-25
设计工程质量检查报告08-30
铁路工程质量自检报告09-01
工程质量专项检查报告09-08
装修工程质量评估报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