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

2024-12-17

幼小衔接课程(共11篇)

1.幼小衔接课程 篇一

第一天课程总结: 上午:

① 开学第一课,主要目标激发孩子作为小学生的荣誉感,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区别。

② 表达课利用《快乐运动会》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内容,并且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目标是在入学前启发孩子有良好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 ③ 趣味数学主要涉及四大图形的认知,理解生活中图形的意义。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④ 思想品德课,从文明礼貌、生活行为、安全行为、学习习惯四方面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闪耀特训(627813828)15:20:19 下午: ⑤ 美术课——我的一天;用绘画方式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求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一天作息表”。建立时间观念是入学准备中很重要的一项。希望各位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和强化。

⑥ 快乐阅读课程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绘本,我们一起分享了《小魔怪要上学》,非常快乐,其实阅读这一类的书就要按我们读的方法去做。用眼——细心读图(发现的乐趣); 用心——感受故事(心灵的愉悦); 用口——谈谈感受(交流的快乐)。

第二天课程总结: 上午:

① 注意力课程:用走迷宫和听数字的注意力训练项目,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训练孩子的基础注意力,提高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水平,同时强化孩子们在课堂中五大法宝(眼睛观察、耳朵倾听、嘴巴表达、小手操作、大脑思考)的重要性。

② 语文——拼音课,用趣味的拼音王国的冒险故事引入趣味拼音的教学,本课主要讲授单韵母的认读,声调的意义和运用;其中侧重于记忆方法的启发,拼音用图像故事记忆法,声调使用儿歌动作记忆法。③ 数学——学习1-5个数字,并且重点引导孩子理解数字是用于表达生活中物品对应的数量关系的一种符号,建立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④ 体育——教学内容:快快集合;立正,稍息;丢手绢。通过快快集合的游戏提高集合的速度和准确性;练习立正稍息来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使动作做到协调性。提高下肢的奔跑能力,灵敏和协调性。闪耀特训(627813828)15:17:41 下午:① 多媒体互动课程:《聪明的小马虎》播放国内经典教育动画《小马虎》的故事,看完之后孩子讨论为何马小虎经历的这次历险让他记忆深刻,引导总结即便是聪明的孩子,如果学习中不专注、不细心,也会像马小虎一样变成“不受欢迎”的人。本课利用孩子对有趣的动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启发孩子思考,理解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① 快乐阅读第二课:《小魔怪要上学》《小魔怪要上学》是一本讨论阅读力量的书。小魔怪是食人魔的孩子,可是他和父母不同,他不吃人,他羡慕人类的小孩子有那么多游戏的方法,有那么多玩耍的快乐。有一天,他捡到了一本书,决定要去上学,“破译”书中的秘密。从小魔怪上学这天起,一切都改变了。当他学会阅读,念着书上的故事时,把食人魔爸爸和妈妈都吸引过来了,最后不但小魔怪每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水果蛋糕,连小魔怪的同学和食人魔爸爸妈妈也全都变成好朋友了呢!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它甚至能改变食人魔的“饮食习惯”,使其初步具有“人性”。这是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得出的大致印象。这本书还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阅读,小魔怪的一家就不会改变。阅读的步骤,小魔怪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们阅读的过程。还告诉我们阅读是快乐的。这本书适合两种人看:一种是不爱读书的孩子,一是不爱读书的大人,希望读完这本书后,能爱上阅读。

第三天课程总结: 1.上午:

① 注意力课程:视觉项目(皮皮钓鱼)训练儿童视觉分辨和注意力的稳定性;听觉项目(听音辨物)训练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和听力注意的敏感度。

② 语文——拼音课,引导孩子继续拼音王国的冒险,故事引入声母的教学,本课主要讲授(b、p、m、f、d、t)认读;侧重于图片联想记忆法记忆声母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③ 数学——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认知,重点引导孩子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区别,进一步在生活中升华理解立体图形。④ 体育——队列练习(集合快、静、齐)、走和跑(正确姿势)、趣味小游戏(听口令和配合)

闪耀特训(627813828)15:18:39

下午:① 动手课:用对照填色和按图形撕纸两个项目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和动作企划能力,为后面的书写课程做准备。② 快乐阅读第三课:《11只猫做苦工》这是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信息量大、有很多可竭取的教育资源。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猫队长的角色,它能意识到规则的意义但没能抵住诱惑从众了,最后落入怪兽的圈套后,又是猫队长带领大家想办法;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果不遵守教训就会遭受到惩罚等等。我们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利用绘本内容来组织一个阅读活动,对里面的众多内容作了适当的筛选和舍取,并将绘本中零碎的动物间的对话,进行重组和改编成一个孩子的故事。定位于文学活动中的故事教学,形式主要是倾听理解和表达交流。活动重点在于绘本的阅读的方法,引导让孩子观察画面,进行充分地想象、判断、推理和猜测,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第四天课程总结: 1.上午: ① 注意力课程:视觉训练(多通道迷宫)训练孩子良好的视觉持续能力和稳定性,要求孩子养成先看再做的好习惯;听觉训练(听指令画图)是今天的训练重点,要求孩子仔细倾听指令后,按照要求画图,训练孩子的指令理解能力和良好课堂配合能力。

② 语文——书写课,用趣味的拼音王国的冒险故事引入良好书写习惯,本课主要讲授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和单韵母的书写规则。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握笔习惯会影响孩子终身的学习。

③ 数学——数字超人、学习5-9个数字,重点引导孩子理解数字是用于表达生活中物品对应的数量关系的一种符号,建立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④ 多媒体互动课——通过观看优秀视频《九色鹿》,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善良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引导孩子懂得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讨论教学,重点激发孩子发挥想象,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思维,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下午:① 手工课——教学内容:用橡皮泥捏椰子树和创意项链。主要侧重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利用自己想象和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是培养孩子美感和升华情感的重要方式。② 快乐阅读第四课:《11只猫做苦工》这是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信息量大、有很多可竭取的教育资源。如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猫队长的角色,它能意识到规则的意义但没能抵住诱惑从众了,最后落入怪兽的圈套后,又是猫队长带领大家想办法;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果不遵守教训就会遭受到惩罚等等。我们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利用绘本内容来组织一个阅读活动,对里面的众多内容作了适当的筛选和舍取,并将绘本中零碎的动物间的对话,进行重组和改编成一个孩子的故事。定位于文学活动中的故事教学,形式主要是倾听理解和表达交流。活动重点在于绘本的阅读的方法,引导让孩子观察画面,进行充分地想象、判断、推理和猜测,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第五天课程总结: 1.上午:

① 注意力课程:视觉项目(找找谁不在了)训练儿童视觉观察力和视觉记忆能力;听觉项目(听故事回答问题)训练孩子的听觉持续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 语文——拼音课,本课有两部分教学重点,一、引导孩子继续拼音王国的冒险,本课主要讲授用图片联想记忆法学习(j、q、x、);

二、形象联想和记忆区分bd、pq,以及他们的书写方法。

③ 数学——复习近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三棱柱),强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区别;重难点,观察和分辨多形状组合图形。

④ 体育——练习站队,了解行列,通过游戏理解站队的规则和方法,并知道体操队形中路、列的名称和站法,最后达到能按教师手势或信号熟练地排好纵队和横队的目标。

下午:① 科学——学习如何制作汽水,理解汽水中气体是二氧化碳,了解汽水制作原理;最后亲手制作美味的果味汽水。本课主要用生动有趣的日常现象激发孩子热爱科学,达到扩展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② 快乐阅读第三课:《生气汤》《生气汤》是一本图解如何疏导愤怒情绪的书。选择这本书作为入学预备的阅读书目的目的是因为入学儿童也要开始更好的控制自己情绪,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故事中的小男孩霍斯过了很不高兴的一天,他带着一肚子怒气回家,但是这位妈妈一不批评,而不教训,三不追问,而是煮汤。霍斯妈妈的生气汤心理按摩法大概分四步:邀请,示范,推动和放松。邀请的秘诀在于夸张,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诱引其参与。霍斯被妈妈煞有介事的煮汤和吼叫吸引过来,妈妈向他示范了吼叫和吐舌头的基本动作。在妈妈的引导和推动下,霍斯不但完成了基本动作,还自创了敲锅子和喷火龙气的自选动作。然后,他们相视而笑,并肩站着搅汤,让紧张的心情最终平复。如此有趣且高效的按摩法,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在活动中,儿童通过观察图片;听故事内容;交流故事中人物对话、心情变化、煮汤过程及表演煮汤的过程,帮助孩子理解妈妈的生气汤心理按摩法的作用,感受故事中快乐、有趣、温暖的情感。也建议家长们可以学习这种引导孩子情绪的方法。

2.幼小衔接课程 篇二

课程设计目标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具体化表现,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 对其他课程活动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对预期的结果或标准的设计, 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目标就是对课程目标中需要儿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作为确定的、可检验的要求具体化的提出来, 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而让儿童能更好地接受与掌握。笔者通过访谈记录、收集信息资料,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是:幼儿园教师受访谈人数为50人, 分别来自呼和浩特市四个区五所公办幼儿园和三所民办幼儿园, 均为女性, 年龄在24-46岁之间, 教龄以8、9年居多, 其中两人为硕士学历, 16人为本科学历, 其余均是大专或高职学历, 都曾做过幼儿园大班的主班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受访谈人数为48人, 来自呼和浩特市4个区6所小学语文教师, 其中两名男性教师, 其余为女性教师, 年龄分布在26-50岁之间, 教龄居于3-15年之间, 学历以大专学历居多, 75%都曾带过两次小学低年级语文课。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课程目标的分类理论, 以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其中, 认知领域是指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的发展, 动作技能领域是指感知动作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态度领域则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三个目标领域中, 儿童语言和语文教育的教育目标就包含了学习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阅读能力, 积累生活经验和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培养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儿童对语言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在快乐学习的同时, 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 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和习惯。

语言课程和语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要考虑的要素, 三个领域的目标需要考虑全面完善, 才是正确合格的语言或语文教育, 那么在实际课程实施过程中, 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师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其侧重点在哪个方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呼和浩特市5所幼儿园的80名一线教师和10所小学的80名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到在两个教育阶段, 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同并且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幼儿园教师均为女性, 年龄在22-46岁之间, 教龄以5年居多, 学历以大专学历为主, 均做过幼儿园大班主班教师;小学语文教师80人中男性教师为14人, 其余为女性教师, 年龄分布在25-50岁之间, 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均曾一次以上带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 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目标制定时, 在观念上都是将关注点放在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与态度方面, 而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偏差, 将重点放到了认知学习领域即知识技能的掌握。可见,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颁布近11年, 教师观念上是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思想观念还是陈旧的, 并没有与新的教育理念同步。

二、课程设计内容方面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实现课程设计目标的重要桥梁和媒介, 是课程设计目标具体实施的实物基础, 通过内容才能体现目标, 设计好教育内容,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 将抽象的目标具体转化为儿童发展的需要, 在理论知识的建构下得到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了解课程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理解所学内容, 并内化为适应自己发展需要的内容。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 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正确选择教什么和什么内容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 因为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改变了固有教育理念中关于课程标准的制定, 而是实行模糊化整合课程教育理念, 将幼儿园教育分为五大领域, 每个领域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着, 一切课程目标、内容的制定和选择权利都在教师手中, 所以关于幼儿园语言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设计目标方面的研究, 笔者做出预期估计研究, 研究整理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及课程设计的相关研究资料, 准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对幼小衔接语言 (语文) 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手段方面

课程设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课程设计选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正确、适宜, 因为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影响儿童语言 (语文) 的学习效果, 同样也会影响教师开展课程是否能够达成课程目标和完成课程任务。通过问卷调查, 整理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情况为: (见表1)

通过调查, 发现幼儿教师使用最多、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是游戏法和操作法, 选用最多的也是学具的操作,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 也符合语言学习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选用最多的则是讲解法, 操作法练习法也有使用, 但是频率最高的是讲解法, 不但游戏在课程设计中大大减少, 包括玩教具的使用、挂图等教学手段也有所减少。很明显的差异对比,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有很大差异, 幼儿园以游戏性教学为主, 小学以知识性教学为主。

四、课程设计实施方面

课程设计的实施是对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制定付诸行动的环节, 课程设计是否适宜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需要, 主要看的是实施环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设计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设计实施通过教学活动的途径实现。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了解到, 幼儿园语言课程设计得以实施主要采用途径为语言教学活动, 就呼和浩特市而言, 各个幼儿园虽有差异, 但是大体包括谈话、讲故事、听说联系、识字拼音、经典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此外, 教师还会在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按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课程设计的实施是否能够进行、是否顺利, 不光取决于教师, 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家庭、社会等因素。如果对这几种因素进行归类, 教师则属于内部资源, 家庭和社会属于外部资源。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实施顺利, 教师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 使这些丰富的外部资源为我们的课程设计实施提供助力。

五、教师教育观念方面

教育观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 只要有教育行为产生, 就一定是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中每个问题都有教育观念问题存在。“教育改革观念先行”也证明了在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发展。那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小学教育工作者, 他们持有的是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呢?这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教育观念包括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三个方面。其中, 儿童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儿童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教育工作者要为主体教育者通过教育提供其需要的并使其得到满足, 教育的价值在于能促进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及教育事业、家庭、社会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定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 还应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 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态度和技能、使用技术、知识。教育观念中的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虽然从儿童观的持有者来看, 社会主导儿童观形态是由社会中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支配地位人们所持有, 但是学术领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则是影响和指导儿童观发展的大众意识形态,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持有科学的儿童观、儿童发展观。教育观念中的教师观是指对于教师的看法和态度, 教师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育观的影响, 并且与儿童观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心理上的支持;教师要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以合作伙伴的角色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的学习朝着预期教育目标发展。笔者通过对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 发现在幼小衔接教育的态度上, 幼儿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或不赞成儿童接受学前班教育人数是38人, 占总人数的48.7%, 小学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或不赞成的人数是22人, 占总人数的27.5%;认为接受学前班教育很有必要的幼儿园教师人数是35人, 占总人数的44.87%, 小学教师人数是55人, 占总人数的68.75%。从这些数据中, 不难看出,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儿童是否接受学前班教育为幼小衔接教育做好准备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参与问卷调查的幼儿园教师近一半不赞成幼儿接受学前班教育, 而小学教师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数;而小学教师有近七成教师认为学生很有必要在进入小学前接受学前班的教育, 认为能更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从上述几方面不难看出, 目前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施、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整, 准确分析问题成因, 抓住症结解决幼小衔接在语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找到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方式。

摘要:通过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教师教育观念等方面入手, 分析呼和浩特市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设计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设计现状, 透彻认识目前幼小衔接工作语言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幼小衔接课程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互补;衔接

为了使孩子能得到有益的发展和高效的学习能力,幼小过渡这一教育的相互衔接要做好,倘若忽视了这一衔接,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那么,怎样根据幼儿自身的身心特点,有效地帮助他们熟悉小学生活,完成幼小衔接这一转变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家庭协作,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喜好,进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这一过渡期。有些孩子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对于小学的学习或环境没有很好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家长要做好引领的作用,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有关小学的生活,小学的作息时间,小学生之间的游戏,小学可以佩戴非常漂亮的红领巾,成绩优异,品德好的学生还可以被评选为三好学生等等,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进而可以帮助他们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心里有一个大概的准备。

二、社会实践,提高孩子独立意识

我们知道,六七岁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强,在家中,一直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在幼儿园,每天都有老师帮忙,遇到困难,教师会第一时间出来帮助,有些孩子甚至连穿衣服、吃饭还需要别人帮忙,这类孩子上小学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因为他们的独立能力差,自信心势必也会下降,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或者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通过群体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表达、互助,最主要的是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

人生的转折点有很多,我们所要做的是有充足的准备来面对这些转折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阶段是人生转折点的起点,无论是家长、教师,需为孩子做好准备,因为对这些处在懵懂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能理解的实在太少太少,他们不知道小学意味着学习知识的正式开始、独立成长的正式起步,所以,为了使幼儿能独立、自信愉快地接受小学生活,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4.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总计划 篇四

大三班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总计划 1.1到5的认识与书写

2.比多少

3.5432的分与合4.5432加法 5 5..5432 减法

7.复习5以内加减法 8.6和7书写与分合 9.8和9 书写与分合 10.10的书写与分合 11.10以内比较大小

12.复习10以内加减法 13.11到15各数的认识

14.16到20各数的认识 15.20以内的加法 16.11到20阶段复习17.1到20阶段总复习

槐荫区青少年宫第一幼儿园

5.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篇五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简称“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界研究探讨的问题。

除了老师做出的努力外,家长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因为幼小衔接的重点仍然在孩子生活学习能力、性格培养方面,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学方式引导,这个过渡将会十分顺利。

1、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

小学一年级新生,常常有不注意听讲、时间观念差、依赖性强等小“毛病”。家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孩子们提前熟悉新角色,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坐下来看看书(宜选择带有拼音、图画的经典名著);或在一小段时间里集中精神做一件事,从5分钟到10分钟,慢慢培养集中精神做事的习惯。

其次,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儿园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2、培养好心态适应新环境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许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无法改变爱动爱玩的习惯,家长应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使其明白“长大成人”的道理,同时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3、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迟到早退。一进小学,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在上小学前,家长要帮子女提前调整好生物钟,每天早上6∶30起床,午休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晚上20∶30就该睡觉,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前将生物钟调好,这将让一年级新生轻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

4、做好自己事认同新起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还会遇到与同学相处的问题。

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暑假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比如带着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多玩;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子女与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

5、放手去锻炼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学后,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带、下雨打伞、削铅笔、背书包、按课程表准备书包、根据冷热添减衣服……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等。

在学前缺乏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

6、平时多劳动主动担任务

入学后,孩子们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要分担班级、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平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还要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7、生活中学习读书练能力

语文学习方面,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重要。家长要教孩子多讲故事、背诵古诗、唱儿歌;带孩子外出时,要引导观察树木、房屋、动物等,回家后问他能否说说去过哪儿,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给自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标牌上的字、食品包装袋上的字等,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量。

6.幼小衔接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2013.9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四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虽然孩子经过三年多的集体生活,在自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普遍存在着做事拖拉、不爱整洁等毛病。于是我们就时时提醒幼儿准时入园,不迟到和无故缺席,抓紧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解大小便,能较快地吃完午点,不影响安排好的活动,用给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特别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其次让幼儿学习模仿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在“走近小学”的活动中,幼儿逐步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每周我们都定期检查,持之以恒,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中午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

从幼儿园到小学,正规的课业学习取代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数学和语文将成为孩子主要学习的科目。所以在入学前,认识汉字是很必要的。因此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儿歌中学习汉字。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常用的汉字如:利用评比栏、请幼儿分发课本,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再如利用活动区,让幼儿认识标题字;利用晨间和中午的时间指导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少量学过的汉字。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汉字不但没成为幼儿的负担,而且激发孩子学字的兴趣,很好地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了起来。

小学的数学是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的,许多在幼儿园学习过的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在小学还要学,如今小学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学初就把计算教学的要求认真定位。如:“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重点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对计算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安排,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地数学运算过度,重视让幼儿把单纯的运算,排序运用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午间让幼儿练习口头叙述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数学衔接,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补充练习,如:《学前准备100题》,作业单等,让父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完成,通过多方面提高了幼儿的计算能力,照顾到个别差异。

四、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运用范围,使每位幼儿一周内都有事情做,在值日生栏目中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组长、检查员。在临近期末时为了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每天选出一位幼儿进步最大担任小班长,告诉他们小学里的好孩子能当班干部,激发幼儿的荣誉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大班后,我们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课前准备和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以便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养幼儿大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经过一学期的全面有效地培养,孩子们成长地很快。现在每当听到孩子被某一小学录取,被老师夸“你真棒”时,每当看到孩子脸上露出喜悦自信的神情时,作为老师都特别地高兴。我衷心祝福每一个将要踏入小学大门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做一个为人真诚,活泼自信,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小学生。

2013.12

活动名称:小兔运南瓜

执教老师:李晓红

一、教学要求

1、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教学重点是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孩子们,小兔刚才打来电话,说是妈妈让他到菜园里去摘南瓜,可是南瓜太大,他搬不动。他知道我们班同学聪明热情,想请大家来帮忙想个办法。他还在菜园里等着呢,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2、思考问题: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先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再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帮小兔的举手,(把手机递给手举得最早的孩子)你亲自跟小兔说吧。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办法跟你的一样吗。学生:对着手机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接过手机,(假装跟小兔通话)小兔,这个办法行吗?(转过来对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小兔让我谢谢你,还夸你真聪明。小兔运南瓜优秀教案设计 师:小兔还想给别的同学一次机会,谁还想帮帮小白兔? 生:„„

师:小白兔说,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可是他不知道究竟用哪种办法更好。我们来讨论一下,拿出最佳方案,好让小兔早点把南瓜运回家。生:小组讨论。要说说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

4、讨论评议: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5、小结

小兔打来电话,用同学们想的办法,他把西瓜搬回了家。他说谢谢大家,还夸大家真聪明呢!

四、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2013.10

课题:认识人民币

执教老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口答:10个一是多少?2个十是多少?6个十呢?80里面有几个十?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购物”,同时口述:

星期天,小芳来到商店买文具.你们看,她买尺子用的是什么?(钱)在生活中,钱有什么用途呢?谁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三、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学生独自分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分成纸币和硬币,也可能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

(3)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用“分”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

2、认识分币

(1)认识1分、2分、5分的硬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用分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质疑:你怎样辨认1分、2分、和5分的硬币?(看硬币的大小、看上面的数字或文字).板书:1分、2分和5分的硬币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分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什么图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自己的祖国.

(2)分币间的兑换关系

老师这有1个2分的硬币,要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办?能不能掰成两半儿?(兑换成两个1分的硬币)

1个5分的硬币可以兑换成几个1分的?要换成2分的呢?

(3)角和分的关系

师:老师这有很多1分的硬币,你们愿意帮我数一数吗?(学生1分1分地数到10分).板书:10个1分的硬币

师:10个1分的硬币拿着太不方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兑换成两个5分的或1角的).板书:1角的硬币

师:10分和1角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角=10分

除了1角的硬币以外,还有1角的纸币,请你找出1角的纸币指给同组的同学看一看.

3、认识角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角币.

师:谁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用“角”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随学生的介绍,老师板书:1角、2角、5角的纸币和5角的硬币.

师:怎样区分这些角币?

学生观察后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从大小、颜色、文字等方面区分)

(2)角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同桌同学做兑换游戏: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3)元和分的关系

板书:1元的纸币.

师:请你们找出1元的纸币举给老师看.同学们手里都有1元的,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这有很多1角的纸币,你们能给我换成1元的吗?

老师分别把装有10角、9角、11角的信封发到各组.各组讨论能否兑换.

小组汇报: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

师质疑:为什么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元=10角

4、认识元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

师:用“元”做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哪些?谁来介绍一下?

随学生的介绍,老师板书:1元的硬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

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辨别这些元币.

出示流通中不同版本的50元和100元的纸币,学生辨认.

(2)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出示图片“人民币的兑换”:第42页的例4.学生口答.

5、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知道哪种人民币的面值最小?(1分的)如果我们班每人节约1分钱,凑起来就可以买1个本,支援贫困山区的孩子学习用,你们说是不是?

今天,老师在操场上捡到了1张破旧的1元钱,(出示:1元纸币)如果是你捡到它,你会怎么做?(把它粘好,交给老师)

四、巩固练习

1、识别人民币

出示图片“识别人民币”(遮住一部分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多少?

2、第43页第1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3、点清钱数.出示图片“小动物买冰棍”

谁能买走这种冰棍?谁不能?为什么?

你能帮助小兔想一想办法,让它也能买走这种冰棍吗?(向小羊借1角钱„„)

4、购物游戏

在讲桌上摆放一些标好价格的物品,请一名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准备好钱来买东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实践作业

请你和妈妈一起买一些日用品.

7.幼小衔接课程 篇七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次重要转折, 他们将面临生活环境、交往对象、学习方式、活动规则等的变化, 形成一定的坡度, 易发生“陡坡效应”, 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低落、疲劳、厌学、焦虑、恐惧等“适应性障碍”。而且面对当前社会中“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 以及“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如何将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统整思考, 如何明确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定位, 并依此设计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 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2001年, 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 互相配合, 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作为国内第一所开放式学校, 始终倡导“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并于2010年创办了集团内第一所开放式幼儿园——东师附小幼儿园。得益于“幼小一体, 九年一贯”的办学优势, 东师附小幼儿园依托科研课题的引领, 以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为切入点, 通过小学——幼儿园的双向互动, 打造了“幼小衔接、无痕过渡”的特色课程。

一、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原则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 向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我园以“系统性、互动性、发展性、丰富性、连续性”为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 以幼小双向衔接为视角, 以幼儿的“入学准备”和初入学儿童的“入学适应”为关键点, 把握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时段,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案。

1.系统性

课程开发不但关注儿童个体特质的培养, 也关注到儿童成长的背景——学校、家庭和社区等优势的挖掘, 加强儿童与教师、家长和周围人之间的积极配合。

2.互动性

关注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方面的双向互动研究。“双向互动”避免了课程建设上“单向靠拢”所造成的“课程断层”, 使得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共存于同一个课程体系——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之中, 彼此具有共同的课程目标, 有相互认可的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 能够有效地发挥课程本身的价值。

3.发展性

课程设计关注儿童的发展规律, 相应内容逐步、逐层推进, 避免幼小衔接的过急、过陡的现象, 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 设计相应活动。

4.丰富性

课程设计关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共同构建, 儿童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 增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5.连续性

课程设计关注连续性, 关注到学习方式、习惯培养和学校适应的渐进性, 使幼儿在连续性的课程中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与成长。

二、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方案

(一) 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幼儿园和小学有目的、有计划安排的内容, 或者说是计划表、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

1. 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包括两个层面的设计:幼儿园为幼儿入小学设计的准备课程和小学为帮助新生适应学校设计的适应月课程。

(1) 幼儿园入学准备课程

幼儿园入学准备课程围绕“东东小小要上学了”这一主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对周围现象和事物进行自主观察、探索, 开展系列活动。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幼儿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下表1是6、7月份的主题活动计划:

通过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促进幼儿知识、能力上的衔接, 减轻了幼儿的心理压力, 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

(2) 小学部一年级适应月课程

结合入学新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 小学部以生活学科为主轴, 开发出一年级幼小衔接适应月综合校本课程, 即《一年级幼小衔接适应月课程实施方案》。通过确定课程目标, 开发课程内容, 调整课时结构, 使刚入学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实现平稳过渡。

(1) 课程目标

适应月课程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具体包括:了解和适应学校生活的规律、学习的特征、同伴的交往、环境的利用。让学生在学校有安全感、快乐感, 提高学生参与学校学习、生活和活动的能力, 满足个人成长的需求, 形成良好的习惯。

(2) 课程内容框架

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衔接, 小学一年级的适应月课程仍然以主题为中心来组织各科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主题主要包括“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三个维度, 具体内容框架见本文表3。

2. 体验性活动

在现有的幼小衔接活动中, 存在教师传授多、孩子实践少的现象。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有权去欣赏和体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世界幼儿教育联合会主席奥德丽·柯蒂斯教授说:“We can learn less, but we should learn deeper.”意思是, 我们可以学得少一点, 但应该学得深入一些。任何学习都应当让幼儿深入地探索和体验, 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我园开展了幼小衔接启动仪式、走进课堂、种植活动、融合活动、毕业式等活动内容,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活动与课程范例, 帮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在环境、制度、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和衔接, 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在幼小过渡阶段设计体验性活动的目的在于, 以通过目的性强、合作性强的团队活动为载体, 促进异龄、跨段儿童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幼小衔接中, 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关注儿童身份的转变, 认可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并鼓励儿童积极地参与到幼小衔接活动中来。

3. 心理介入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幼小儿童之间的自主交流, 提高幼儿的交往、协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开展了同年级同龄儿童和异年级异龄儿童间的融合活动。之所以将心理介入活动引入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之中, 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衔接活动单纯重视群体性, 忽视个体特殊性、差异性的弊端, 特别是试图从心理适应性、承受性的角度逐步引导儿童实现内心的开放, 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效性和品质, 促进儿童的主动交往, 加强同伴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增进亲密关系, 从而激发交往的积极意愿和积极情感, 增进幼儿对校园生活的了解与喜爱, 为儿童建立积极的社会联结, 优化儿童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为儿童的入学适应做准备。

此外,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协同开发了《幼小衔接, 无痕过度——幼儿入学准备月指导手册》和《开放教育, 快乐成长——一年级适应周家校协同指导手册》, 为幼儿家长和教师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策略支持, 促进其在幼儿入学适应过程中, 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物质准备等方面给予最恰当的帮助和指导。

(二) 隐性课程

也叫“潜在课程”, 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 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和不易觉察性。

1. 标志设计

幼儿园设计了幼小衔接标志:两只手一大一小, 表示幼小手拉手, 互助共成长。手臂变形为心型, 既代表孩子的美好憧憬, 又代表家长的殷切期待, 更代表老师的关心关爱。由汉字“幼小”变形而成的3个人, 代表老师、小学生、幼儿, 大家携手共绘美好的未来。

2. 环境渗透

幼儿园创设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如“我的空间我做主”“按时来园不迟到”“我是小小值日生”“十分钟能做什么”“我的小书包”“小学生的好朋友”等墙面布置的内容, 变全班统一规划安排的环境为个体包干管理的环境等, 使环境成为幼儿自我安排、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园地。在开展“东东小小要上学啦”主题活动时, 设计了系列区域活动:喜羊羊工作室、麦兜小学、皮卡丘工作坊、小叮当乐园等, 通过智力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棋类游戏等, 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小学部制定了《幼小衔接环境设计方案》, 从走廊开放空间、班级教室的布置上, 生活化、儿童化, 使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特点

1.超越“知识储备”, 走向“生活适应”

从单纯的注重幼儿知识储备走向注重幼儿的全面适应, 包括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习惯养成、同伴交往等方面, 可以促进幼儿更加顺利地过渡。

2.超越“单向衔接”, 转为“多边互动”

以往的幼小衔接往往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向小学靠拢, 剃头扁担一头热。如果小学的教育者没有参与幼小衔接的意向, 衔接只能是“空中楼阁”。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华爱华主任指出:“幼儿园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 把握幼小衔接的内容、时段, 与小学形成双向衔接机制, 促使衔接作用的发挥。”我校坚持全员共育、全程共育、家园共育的做法, 面向全体、注重差异, 进一步研究幼小衔接中的深层问题, 唤起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入学愿望。只有幼儿园和小学都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实践, 也就是幼小衔接阶段所进行的活动是通过幼小双方互动构建的, 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幼小衔接教育研究过程中, 我们还特别关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相互配合, 进一步凸显幼小衔接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结合校“开放式”办学思想, 根据家长的需要, 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如: (1) 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幼儿入学准备”的讲座。 (2) 请小学教师、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家长开座谈会, 举办咨询活动, 现场解惑答疑, 消除家长的忧虑, 提升家长对幼儿入学适应的信心。 (3) 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 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 使孩子的生活、学习有规律, 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成立“园本家长课堂”, 邀请专家、教师、家长代表进行专题性辅导和培训, 使家长参与协同指导, 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3.超越“学前准备”, 延伸至“学前—后无痕过渡”

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只是一个“中点”, 中点前是入学准备, 中点后是入学适应。只有把握住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 幼小之间的衔接才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的形成, 从而实现幼小衔接, 无痕过渡。

从教师层面来说,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段教师协同研修, 明确任务, 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改进、共同合作。幼儿入学前, 幼儿园教师将幼儿完备的成长档案 (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教育情况、儿童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 交给小学教师, 让小学教师对幼儿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利于因材施教, 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学校成立了“幼小衔接专业委员会”, 做好幼小衔接的顶层规划设计, 建立了幼小衔接实施的保障机制。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研究重点, 同时更是小学低年级的研究重点, 这是开展幼小衔接实践时, 在研究团队内部要达成的共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衔接的连贯性和实效性。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幼小衔接的规律, 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浅谈幼小衔接 篇八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单一性。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表面性。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三、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应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着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决不能拔苗助长。

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3.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

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一个客观因素,即实现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可从以下着手:

(1)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可带幼儿参观小学,看小学生上课。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课堂上模仿小学生上课等组织主题区域游戏,在培养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熟悉了解小学教育的情景。

(2)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遵守作息时间,养成幼儿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离园的好习惯。第二,加强幼儿体育锻炼,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入小学后能坚持小学的紧张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不会做值日,就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做事要一心一意、多思考、多提问。

(3)培养幼儿意志力。告诉幼儿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侧重讲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上课为主。上了小学第一学期要学会汉语拼音,认识许多汉字,要考试,小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都要求孩子有一定意志力。

(4)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幼年,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幼儿一生中头一件大事情。幼儿应严肃认真地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使幼儿对老师、幼儿园产生依恋的感情,这是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

幼儿毕业时,可举行班或全园庆祝大会,庆祝会上可向幼儿祝贺,对他们提出新要求;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也可以参加发言,欢迎幼儿到小学去学习;也可以请家长发言。会议结束后,应有文娱节目和拍照留念。整个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使幼儿充满欢乐和自信,让他们带者教师的嘱托奔向新的学习生活。幼儿入小学后,幼儿园还应去小学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小学多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总结幼小衔接经验,使今后的衔接工作做得更好。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余晓红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

[3]郑立华周芳纤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

[4]崔雪贯彻新《纲要》做好幼小衔接.

9.关注幼小衔接 篇九

崔秀娟

幼儿园教育是学前准备教育,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后就要开始接受小学的系统、规范性教育。每年的九月都有一大批孩子进入小学,想想儿子刚入学的那会儿,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被搞得手忙脚乱:孩子情绪紧张,家长也跟着着急上火。和儿子一起入学的其他孩子们也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刚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背着新书包由家长带领着走进校园,小脸上洋溢着欣喜,充满了对小学生活的无比向往,可是不到一周,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有的孩子不活泼了,眼里失去了光彩,看上去像是蹲了一天的牢房;有的孩子嚷着老师不好,一点也不温柔;有的孩子变得特别爱发脾气;有的孩子干脆说不想上学,更有甚者,一送到学校大门口就又哭又叫不肯进去……看到曾经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这样,作为既是幼儿教师又是新生家长的我,顿生许多感慨。为什么曾经活泼可爱的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孩子们不适应小学生活引起的。亲历儿子入学的林林总总加上和其他新生家长的交流,我了解了孩子们的不适应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不适应学校严肃的教育环境。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一入学就养成好的习惯、规矩,对孩子要求比较严厉,造成了孩子心理上有恐惧感和压抑感,从而产生排斥心理;二是孩子们缺少规则意识,完成任务意识差,记作业的能力欠缺。上课时坐不住,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或说话甚至唱歌。上课了才想起去厕所。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下来,左一条右一条,乱七八糟,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回家后还得让家长打电话咨询。有的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甚至忘记完成。三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丢三落四,做事拖拉。经常丢书、丢本等;放学了忘穿外衣,大冷天穿着毛衣就跑出去。更有很多孩子表现出精神紧张,过渡疲劳,身体不适体质下降,三天两头生病,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些不适应导致有的孩子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跟上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如何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地走好学龄期学习的第一步,这正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研究的主要问题。我觉得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园学前班或大班老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区别不同,把握幼小衔接的关键,然后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有效地接近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

幼儿园和小学虽然同属基础教育,但在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环境设置、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在玩中获取一些知识经验;而小学是以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并以严格的学习和作息制度为保证。学生要承担对学业成绩的考察和考试。幼儿园里,幼儿的学习、衣食住行是在老师的细心照料下进行,而在小学里,老师不仅对生活照顾很少,而且与学生的接触大多集中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品德和集体的文体活动。这些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幼小衔接课题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差。因此我们了解了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和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一是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表达等能力;二是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及时在学前班或大班设置过渡阶段的适应教育,使幼儿在离开幼儿园前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例如没有特殊原因,必须每天背着书包按时来幼儿园,有事应向老师请假,不许像小中班那样来去自由。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在教学中逐渐减少游戏化模式,尽量少使用在小、中班时物质奖励,多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提高使用黑板的频率等。

二、幼儿园要和家庭取得一致,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能力。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开始慢慢养成的。幼儿园应从幼儿一入园起制定适宜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目标并和家长取得一致,让幼儿逐步学会自己入厕、洗手、整理衣裤、自己吃饭等等。孩子到了大班或学前班,老师们更应该把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培养提上重要日程,为幼儿上学做好基本准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幼儿学习照顾自己,会根据天气冷热加减衣服、定时饮水,便后学会自己擦屁股,会自己整理衣裤。

(二)学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学习分类摆放,学会正确整理学习用具和书包。很多幼儿一入学经常丢笔、丢本甚至丢书,结果有的孩子一整天都在找学习用具。有的孩子书都丢了,家长不得不到处买书,给学习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让幼儿学会保管物品是很重要的。在幼儿园时要让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具、装书包,在家里也要让幼儿自己装书包,如果落东西,家长可以提醒但不能包办,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想着,而不是父母或老师的事。

(三)能在老师的示范下,逐步学会正确使用清扫工具,当好值日生。

(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其时间观念。小学生的课间和课余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的,生活需要自理。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独立意识,懂得下课后首先应该做什么并自觉去做,然后做什么,上课时不该做什么,让幼儿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是创设良好的时间、空间运用表扬竞赛等方法让幼儿学会不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能离开老师的直接照顾。在每次活动和游戏前后,能主动帮助老师准备和收拾活动器材玩具,活动时能三五成群自由结伴做一些安全的游戏活动,并能自己协调解决自由活动中遇到的偶发事件。

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或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大都在5――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求知欲很强,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主要包括:

(一)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及有意注意的能力,强化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培养特别是倾听习惯的培养是幼儿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孩子们爱插话,经常听上句不听下句,注意力也极易分散。在组织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的习惯。在主题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同伴讲话,听完后自己再发言;老师在讲话时,让幼儿耐心倾听,不能乱插话;在日常交往中不打断别人的谈话,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耐心倾听、先举手再说话的好习惯。当然,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尊重孩子,认真听完孩子的话不随便打断孩子的话。

(二)培养幼儿爱阅读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句格言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看书可以使幼儿增长很多知识,能极大的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首先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开展识字活动。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在活动中尽量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高频字,学习与复习并行,识字后结合简短的儿歌进行阅读,这样学以致用不易忘记;其次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可以开展简单的拼音教学活动,通过认识拼音、拼读音节识字进行初步的阅读。幼儿开始练习阅读的时候有些困难,我们要把握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原则,让幼儿逐步习惯阅读并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同时我们也要经常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无论在家还是在园都有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幼儿感觉到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三)培养幼儿初步的书写技能,学习保持端正的坐姿进行听、读、写活动。

现在的小学校有的教学进度很快,入学时的过渡期很短,一点不会书写的孩子入学后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求我们幼儿园在大班或学前班期间要培养幼儿初步的书写能力。学习写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拼音字母。要求书写时要规范,坐姿要端正,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姿势。

(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要求幼儿完成作业又快又好,不拖拉。

幼儿在刚开始书写时可以先不要求速度,熟练后就要要求幼儿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能边写边玩。老师可以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如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给他在作业本上画一只小兔子(快的标志)否则画一只小乌龟(慢的标志)。

(五)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的习惯,能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不敷衍了事。

(六)培养幼儿自己记作业的能力。

孩子们刚一上学最让家长头疼的是不会记作业,记完的作业孩子自己也弄不明白。在学前班期间,我们要有意识锻炼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每天离园前,我们要把作业逐条清晰地告诉幼儿,让幼儿有意识去记,用脑子记不住的可以准备一个小记事本分条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或用图代替,培养幼儿有记作业的意识,而不是老是依赖父母帮着记。

四、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光荣感,向往小学生活。

首先要培养幼儿入学的思想准备,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就要升入小学了,做一名小学生是很光荣的。上学后会学到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小学里的活动丰富多彩,小学生活很快乐。其次要消除幼儿对学校这个陌生环境的压抑感。家长要和老师们配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的环境、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幼儿上学的欲望。同时也要让幼儿了解小学老师虽然不像幼儿园老师那么温柔但是只要他们表现好,老师一样很喜欢他们、希望他们进步。

五、提高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一入学后课间活动时都要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有的孩子表现出不会跟别人玩,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找不到朋友很孤单。我们要注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幼儿学会自制、谦让,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要大度,主动表示和好;不争抢别人的玩具。鼓励幼儿要多帮助、关心别人进而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10.幼小衔接班 篇十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所在,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不仅仅是教幼小孩子学习知识,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让孩子从心理和能力双方面做好进入小学的充分准备。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快乐学习的兴趣,促使您的孩子爱学习、善表达、肯思考、有耐心、敢担当、会感恩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学习任务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等不适应的现象。

我们的课程均精心安排,特色是重拼音、强思维、抓习惯。培养孩子自理及学习自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为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为帮助学龄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思路教育特开设 “暑期幼小衔接班”,借助多元化课程培训,紧扣小学教学模式,从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做好入学 准备,以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社会交往水平等作为发 展目标,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基础。

一、招生对象及人数 2015 年 9 月入学的适龄儿童、12人/班

二、开课时间2015.8.3——2015.8.28(周末双休)

三、报名时间 2015.7.1——2015.7.20

四、报名地点 寨子软件孵化器5楼

五、咨询电话 ***、***

六、课程设置

语文——拼音、阅读、识字

拼音:23 个声母及 24 个韵母的读、认、写及简单拼读; 个整体认读音节 的运用;学习用拼音写短句。

阅读、识字:独立诵读拼音儿歌及课文;

学习并背诵一年级教材中的课文;

看图讲述,扩充词汇量,会简单的阅读分析,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作文打下基础; 正确书写常用汉字80个。

数学——数与计数、数学计算、空间与图形、逻辑训练

数与计数:数的比较、10 以内分解组成、群数、50 以内的按数取物。

数学计算:20 以内加减法(含混合运算、连加连减)、百以内整十加减法、学习列横式、竖式。

空间与图形:认识几何图形、图形推理、等分、辨别空间、认识空间方位、认识时间。

逻辑训练:认识钱币,运用算式解决简单问题,看算式编写简单应用题。

体能训练:培养行为习惯、劳动技能,跳绳、拍球、体育游戏等;

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与人相处合作互助、自己整理书包、物品。特色优质的教育资源、多元专业的培训课程、为儿童顺利升入小学 奠定基础。

每日作息 8:00——8:20晨读《弟子规、三字经、中庸、大学、古诗》 8:30——9:10拼音

9:20——10:00数与计数/空间图形 课间操与水果时间 10::20——10:50阅读/识字

11.走向小学,走向幼小衔接 篇十一

为了帮助大班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使其积极、快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开展了“我学、我能、我最棒”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我们遵循大班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方面,通过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家庭任务——自理展现,开展入学准备期的“自理周”活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1

通过“我们长大了”开展刷牙、择芹菜、系鞋带、洗袜子等活动,帮助孩子减轻对家长的依赖,使其体会自己的成长。

活动2

通过“我的小书包”开展整理书包、使用卷笔刀、修补图书等活动,训练孩子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

活动3

通过“小课堂”开展自制课程表、课间十分钟、整理抽屉等活动。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和目的意识。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大班最后阶段为适应小学生活作了一些准备。为入学后的适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宁波镇海幼儿园 厉迎春 供稿

幼儿园里的毕业典礼

每年7月1日,我们幼儿园都要隆重地举行毕业典礼。之所以说隆重,是因为孩子邀请来的嘉宾很多。老师们全力以赴,把场地布置得温馨而热烈。每个班级的活动仪式由班主任设计,由孩子们主持,各有特色。毕业典礼中,感谢——回忆——成长的主题非常突出。

关键词:感谢

这是最真诚的时刻,想表达感谢的人很多,想要感谢的人也很多。孩子、家长、教师、园长都是感谢的人同时也是表达感谢的人。带着鲜花,带着深情,园长感谢家长的支持,感谢老师的努力,感谢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家长感谢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的真爱和付出:孩子感谢教师的呵护。感谢长辈的养育,表达对同伴、老师的不舍之情。感谢之词简短、真实,孩子们静静地听着,能听懂。

种下许愿树,收获希望花

3月,大班的孩子和父母亲一起在园内种下了树苗,有桂花树、樟树、桃树,还有松树和柏树。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用这一方式来纪念幼儿园的快乐生活。一堆土,一桶水,四年前的他们就如这稚嫩的树苗,在老师家长呵护下,快乐地茁壮成长:四年后的他们,用种树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回忆,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未来。

活动本着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理念。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劳动,感受成长的意义。种树结束后。孩子们自己设计树牌和祝福语,悬挂在小树上,树牌内容包括:树种的介绍、种植的时间以及种植人名字。

我们种下了41棵树,“4”代表四年的幼儿园生活,“1”的含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像树木一样,是唯一的个体,每棵树、每个人的成长方式都不一样: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写给未来自己的信

小学将是怎样的生活方式,能给予我一个怎样的童年,新老师长什么样,新同学中会有最好的朋友吗?……孩子上小学,不仅大人忐忑,孩子也会焦虑。

组织“写给未来自己的信”的活动,是让孩子们想象自己进入小学课堂,或者描述自己当下的心情,画一封信。信的内容请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前告诉孩子,那个时候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你希望对成为小学生的自己说些什么?你们还不会写字,但是你们的画就是最好的表达。

我们准备了几个大玻璃瓶,在上面分别标上:一年后的6月30日,两年后的6月30日,三年后的6月30日……按照孩子的意愿,将他们的画分门别类放进玻璃瓶,封好口,并将这些玻璃瓶埋在幼儿园的大树下、花园里……和孩子们约好,在明年、后年等对应的时间里,一起来幼儿园打开玻璃瓶,看看自己当年对未来说了什么,许了什么愿望。

浙江台州椒江书生景元幼儿园

周甜甜 何小红 供稿

差键词:回忆

这是最感人的时刻。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孩子入园第一天起到排练毕业典礼节目的系列组合照片。托班入园时的哭闹,折纸活动时的专注,午睡时的酣甜,游戏时的笑脸,假日亲子活动时的惊奇。父亲来园活动时的疯狂,迎新年活动时的自信。运动会上的飒爽英姿,六一庆典中的翩翩起舞……孩子、家长、教师都是这些照片中的主角,每一个孩子都从丰富多彩的一组组照片中找到自己的成长的轨迹。

关键词:成长

这是最自豪的时刻。从幼儿园毕业了,长大了,要当一名小学生了!全体孩子要把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和他们成长的决心展示出来。毕业歌,毕业诗,诗歌朗诵《勇敢》,美术作品展示,《感恩的心》全体表演唱等。不同的班级,孩子们表达成长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是毕业典礼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毕业典礼的过程中,孩子们承担起主持、道具、表演等的责任。老师只负责发孩子们的毕业照和毕业证书。听到了。是班主任老师的:“今天的毕业典礼到此结束,孩子们,我会想你们的!”

与其他活动不同的是,毕业典礼有难过更多喜悦,有不舍更多憧憬,有回忆更多感谢。感情细腻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经常会出现“让眼泪飞”的场景,那是一种喜悦的眼泪、成长的眼泪、真爱的眼泪。

上一篇:许老师二三事作文下一篇:麻醉学专业的教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