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覆盖工作总结

2024-08-22

两个覆盖工作总结(精选6篇)

1.两个覆盖工作总结 篇一

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近日,中央纪委研究室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提出要通过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

中央纪委研究室指出,体制障碍是最大的障碍,机制缺陷是根本的缺陷。总结起来,影响反腐败成效的问题主要是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监督合力,有些案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坚决查办,有的地方腐败案件频发却追究责任不力。归根到底,这都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中央纪委研究室表示,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两个为主”。

一是“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掌握案件线索和查办腐败案件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反腐败威慑力的关键所在。在原来的习惯性程序中,不少地方纪委如果发现本地重大案件线索或者查办重大腐败案件,都必须先向同级党委报告,在得到主要领导同意后才能进行初核或查处。如果案件线索处置和查办必须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上级纪委同时知情,那么就会对地方党委形成制约,就不能轻易放弃对案件的查办,这有利于推动查处腐败案件,打击腐败犯罪。

二是“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纪委书记、副书记是一级纪委的主要领导,他们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有利于强化他们同上级纪委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他们更加大胆地履行监督职责。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为主”是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内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创新做法,既坚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又保证了纪委监督权的行使,有利于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中央纪委研究室强调,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两个全覆盖”。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二是“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从这些年的反腐败实践看,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也发生了腐败案件。这说明权力不论大小,只要失去制约和监督,就可能被滥用。今后,按照所有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原则,必须进一步强化纪委的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各派驻机构是由上级纪委派出的,必须坐到纪委位置上来,代表上级纪委行使监督权。各巡视机构都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着力发现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地方党委书记的同志在内,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贪污腐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等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

同时,还要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单位、个人行使,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规范行使。

2.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解析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水平的提升,审计“全覆盖”工作在目前得到了较高的关注,且产生的影响特别突出。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各个地方在开展建设的工作中,会通过很多的项目来完成,由此给审计“全覆盖”提供了较多的契机。该项机制的实施,就是为了更好的避免一些不良问题反复发生,形成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的建设上,都必须投入足够的努力,不能出现任何的荒废现象。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国际上的竞争表现为愈加激烈的态势,很多工作的都转变为经济的竞争、国家实力的竞争。我国如果能够将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充分落实,不仅对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参考和指导,同时对将来的各项建设而言,仍然可以产生较高的支持,能夠实现长久的发展。为此,审计“全覆盖”的开展,具备较强的必要性。

重点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对于审计“全覆盖”而言,从审计客体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是对审计对象的多层次审计、多目标审计、多形式审计,由此来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就审计“全覆盖”本身而言,是以全面覆盖作为核心的理念,由此来保证各项审计工作不会出现疏漏的现象。根据国家的相关条文和规范,发现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工作或者是部门,都应该自觉的接受审计工作,同时还要做出积极的配合。另一方面,考虑到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个地方的开放水平表现较高,因此在审计范围上表现为进一步的扩大,具体体现为个人审计纳入到了国家审计的对象当中,这就给审计干部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挑战。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有些情况下的审计工作,将会出现工作任务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此时应该是根据审计“全覆盖”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将审计对象进行重点分析、重点讨论,对全局的审计做出一个全面的把控。

纵向垂直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在落实过程中,表面上看,与原来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可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打破了传统审计的一些局限性,能够达到全面投入、全力投入的特点。要求各个地方的部门或者是单位,将审计的管理、审计的机制做出创新处理。纵向垂直的“全覆盖”工作机制,其主要是从审计主体的纵向性出发,从审计客体的纵向性出发,由此来在审计工作的水平上,得到较强的巩固。例如,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有效制定跟踪审计行为规范。跟踪审计在施行过程中,主要是表现为提前介入的审计模式,会在事情开展以前、事情发展过程中、事情完毕后,均实施相应的审计工作,达到审计统一的效果。另外,审计人员需要在自身的言行上做出详细的规范,确保在审计工作落实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形做出相应的转变。

权力监督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随着审计体系的健全和工作范围的拓宽,国家充分意识到了审计“全覆盖”的一项特殊内容,在于权力监督层面。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针对权力的监督审计开始持续加强,持续揪出了很多的“大老虎”,也因此对国家体制的肃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权力监督的“全覆盖”工作机制,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特别的注意。第一,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该按照“防微杜渐”的方式来开展,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在问题还处于可控范围内时,采用良好的手段去控制和解决,形成审计工作的良性循环。第二,注入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其具有的权力较多,同时又是直接参与各项工作的人员,因此在对他们开展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灵活的手段来开展,尽量的充分掌握好足够的证据,避免出现遗漏的现象。第三,对于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而言,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虽然在权力上不大,但是国家针对这些地方的扶持力度较强,投入的项目较多,所以必须在权力层面的审计全覆盖上,投入足够的努力。

大数据分析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相比之下,前几项审计“全覆盖”的工作实施,基本上是在专业化的层面上努力,取得效果虽然突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对整体的把控。我国在审计工作的研究过程中,认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足够的依据说话,而依据的搜集过程中,数据才是决定性的内容。为此,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全覆盖”工作机制,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产生的影响也比较突出。该项工作机制在落实过程中,应该与审计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包括财务部门、项目部门、人事部门等等,这些部门负责的事务较为繁杂,可以查找的数据也比较多。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很容易找出一些漏洞和不足,对于审计“全覆盖”的开展而言,能够提供很大的指导作用,有时也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来指控。

整体威慑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审计“全覆盖”,不仅要查出问题、惩治腐败、整改问题,更要注重审计影响力建设,形成审计警钟常在、问责有力的舆情氛围。例如,2017年3月,云南省审计厅开启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全覆盖模式。一是对象全面化。该厅突破常规,通过对19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开展审计、对110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全面实现了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129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二是分工精细化。面对审计对象较多、审计人员有限的现状,该厅进一步整合资源、细化分工,分别成立了方案规划、综合协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疑点甄别、现场审计和疑点核查等7个工作组,各工作组职责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

3.五级五覆盖工作总结 篇三

一、五级: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

二、五覆盖:“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一、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二、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三、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四、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五、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

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4.两个覆盖工作总结 篇四

2014年**支公司综合部在公司经理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总、省公司关于综合部条线印章、信访和单证相关管理规定,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自查的通知》(保监稽查[2014]207号)要求,公司综合部于2015年1月20日至22日开展了印章、信访和单证管理工作的专项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情况

**支公司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自查活动,成立了以公司经理李海慧为组长,以公司副经理为副组长、以部门经理、以及关键岗位人员为组员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自查工作组,实施本次自查工作。

公司综合部切实对照《自查情况表》中的内容,即针对印鉴(印章)管理、单证管理、信访管理等三方面工作认真开展自查。

二、自查发现主要问题

(1)印鉴(印章)管理

在印章管理方面,经过自查,**支公司综合部条线均能严格按照《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办法》的规定,印章刻制流程合规进行,不存在私刻印章的现象;印章领用流程是完全按照《印章管理办法》规定按时领取;公司印章管理系统支持实时动态管理,不存在超权限用印、私刻印鉴、已停用印鉴未及时收回销毁等违规用印事项;印章保管信息记录完整、准确,印章管理相关档案资料完备;印章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设置是不存在关键不相容岗位的情况,综合部按要求配备印章管理员并实行AB岗保管制度。公司在印章管理虽然不存在《自查情况表》中的违规内容,但是通过自查发现我单位存在印章管理人员变更后,由于上报不及时导致系统变更不及时,短时期内出现了系统保管人与实际人员不符的情况。

(2)信访管理

**支公司重视维护消费者权益,从做好信息披露到建设诚信销售队伍,从落实100%回访到做好理赔服务及完善投诉渠道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障。经自查,综合部条线按照保监会相关文件要求和总公司《销售人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管理办法》(国寿人险发〔2012〕495号)、《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员风险预警工作管理办法》(国寿人险发〔2012〕612号)文件规定,建立并明确了监测预警、各类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等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联系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值班工作制度。按照《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违规处理规定》(国寿人险发〔2014〕31号)文件的规定,建立了保险消费投诉重大上访及群体性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支公司在近两年满期给付和退保压力下没有发生区域性、群体性信访等风险事件。

(3)单证管理

**支公司综合部充分认识到单证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对全公司单证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管控。在自查工作中,严格按照《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的要求对公司系统各类单证进行检查。所有保单均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统一设计、统一编码管理,意外险纸质保单均由总公司或经授权的省级分公司印制。建立了单证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记录意外险纸质保单各环节的详细信息。同时要求保险中介机构建立了台账,及时完整记录意外险保单领取、使用、作废、回销的详细情况,并对保险中介机构单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保险单证的印刷、保管、领用、作废和核销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不存在长期未核销单证、遗失单证、私印单证的行为。经过自查,**支公司综合部单证管理员能够按照《自查情况表》中单证管理的规定,要求保险中介机构建立台账,及时完整记录意外险保单领取、使用、作废、回销的详细情况,但是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银行网点不太配合,存在回缴不及时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

**支公司综合部在本次自查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自查的通知》(保监稽查[2014]207号)要求执行,对《自查情况表》中的内容进行了注意核查,未发现违规问题。但是在印章和单证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个别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经过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印章管理人员变动后,由于工作交接、报备和上报申请更换等程序,短期内无法及时在系统变更。二是虽然**分公司办公室要求条线内保险中介机构建立台账,及时完整记录意外险保单领取、使用、作废、回销的详细情况,但是个别银行网点由于银行业务繁多,虽然能够完成回缴,但有时回缴不及时。深层次原因,在制度上,虽然能够按照保监会和上级公司的制度要求开展管理工作,但是强化执行的检查机制执行力度不够;从内控和管理流程上看,工作细化程度还不够;从操作执行上看,原因在于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整改情况

**支公司综合部针对本次自查活动的结果与各岗位责任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措施以推动综合部条线印章、信访和单证管理工作不断优化。

一是不断学习和落实保监会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自查的通知中对综合部条线日常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同时严格落实上级公司对各岗位的制度规范和操作守则,做到严格管理、专业操作、规范实施。

二是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严格管理、专业操作、规范实施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优化工作流程,不断加强执行力,提高效率。具体来说,一是做好人员变动后工作交接和系统变更的时间安排,尽可能进行集中办理和处理,提高效率;二是及时做好和银行网点的沟通协调工作,督促银行网点及时回缴我公司单证。

三是加强检查力度和频度,确保防微杜渐。在现有检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细化、更有效的检查机制,便于在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升级,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加强管理效果。

5.两个月助理工作总结 篇五

为期两个月的时光稍纵即逝,到了总结的时候了,回首这两个月的院长助理的工作,也许我写不出华丽的词藻和长篇大论来记录半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想用最真实的想法来记录这两个月来我的工作,我知道,院长助理不仅是职务,更是一种职业,它要求我必须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所以,无论再忙,我始终坚持读书、学习。

记得很清楚,2012年的10月10日我们班选领导助理,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纠结和矛盾,因为我怕胜任不了这项工作,但又想自己尝试一下,后来决定要当助理,而我也如愿顺利的选上了院长助理,我觉得做什么事要看用心没有。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比较匮乏,因此我们也被很多人用眼高手低来形容。然而,我个人认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踏实,待人真诚。在这两个月工作中,我勤于动手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不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论是接待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我都用心的做到更好。

做了一个月的院长助理,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也了解了很多,在不断的累积经验中,也从中悟出了一些做事的心得:

一、万事开头难。每种行业对助理的要求和工作性质是一样的。所以当接触到新工作的时侯,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二、沟通很重要。这几天的工作让我觉跟领导,同事,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好了,会让大家的工作很顺利的进行,减少摩擦的发生。

三、做事的条理性。助理工作其实需要做很多繁锁的事,而且会遇到突发的事情,这就需要对所做的每件事作出合理安排。轻重缓急要分清,不能将重要的事情遗忘和耽误。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睡觉前都要将今天或明天所要做的事都在脑子里过滤一遍。

四、时间观念要强。当领导和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让你把事情做完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个时间概念,提前做好是最好的,如不能按时做好,一定要跟别人沟通。

五、超前意识。就是要把有些事想到前面去做好,就比如当你决定明天要喝茶时,今天就提前把茶叶买好,这样做不会手忙脚乱。

六、尽量把事情做得详细一些,对后续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助理的工作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能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这就需要有应对能力和经验了。

对于领导分配给我的工作我很满意,因为不管领导给我分配什么工作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会认真的把领导分配的工作做好。刚去的时候和院长谈论的呼伦贝尔学院一卡通的问题比较多。在挂职到了中旬的时候,因为我们传媒这个专业以后的工作大多都是到电视台,所以张院长给我安排了一次去电视台了解的机会,到了电视台那里的领导带我参观了他们的工作环境。挂职的最后,院长给我安排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让我对公寓每周记事报表进行分析,刚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是无从下手,可是慢慢经过和院长的沟通,我成功了。最后我想说,在这两个月中,我的助理工作没有白当,从中学会了很多,谢谢领导能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

2012 年12月3日

总结备注:

1、挂职单位:我在党政部给张德柱院长当助理

2、挂职时间:从10月16日开始挂职

6.浅谈如何做好社会保险全覆盖工作 篇六

全覆盖首先要做到制度全覆盖,让每个人都享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机会。

制度全覆盖,意味着全体国民都拥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工作与否、不分从事何种工作,所有居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各种“制度组合”中对号入座,参加社会保险,获得基本保障,避免百姓想参保却找不到适合其情况的保障制度。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居民低保是最主要的三项。目前,基本医疗,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已全面建立并覆盖13亿人;城乡居民低保覆盖了所有省区市,实现了应保尽保。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全面推开、不断完善。2009年,新农保试点启动,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开始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险。2011年,城居保试点启动,试点地区的非就业居民开始享有养老保障。目前,新农保、城居保已经扩展至全国,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建立起来,养老保障实现制度上的全覆盖。

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实现全民群体的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

制度全覆盖初步实现。而老百姓理解的“全覆盖”,则是该参保的都参保,人人拥有社会保障。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人游离在制度之外。例如:灵活就业人员、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缴费困难群体等。如何实现社会群体参保全覆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工作是全覆盖的基础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建立统一的全民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逐步形成每个人唯一的社保标示,是实现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过度的重要基础。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逐级抓落实,通过对公安、社保、民政数据库的比对,筛除已参保、死亡、转出人员后,按区市、街道、社区进行分解,确定入户调查登记对象逐一入户进行参保登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参保登记工作意义、范围、方法步骤等的宣传,通过发布工作信息、召开相关会议、开展专题宣传、印发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横幅、深入基层宣讲等措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民众对参保登记的认识。基层社区社保经办人员在入户调查登记时,要积极宣传社保政策,鼓励被调查登记人积极参保缴费。要做到查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登记数据的完整、准确,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核实后录入信息数据库。经办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参保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各级人社部门要搞好分工,统筹协调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全民参保登记,全员共同参与”的要求,充分调动人社系统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抓好落实。要对基层登记参保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确保此项工作稳步实施,扎实推进,按规定时限完成。

二、降低社会保险的门槛是全覆盖的前提

当前,存在着社会保险覆盖率过低的问题。缴费制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显著特点,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只有尽到了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但是,在我国由于保险费征缴额度相对较高,许多劳动力在职时,由于害怕失去工作或担心现金收入减少,没有及时缴纳保险费,导致失业或年老后失去生活保障,这种现象在私有小企业、流动农民工甚至低收入的自由业者中较为常见。因此,适当降低社会保险缴费额度,让尽可能多的人缴得起费,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基本前提。今年4月13日的国务院会议上,决定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已经拉开了地方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序幕。中央的这一举措既是为企业“降成本”采取的实质性举措,也是降低参保人员缴费负担,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的重要措施。

三、切实解决缴费困难弱势群体参保问题是全覆盖的重要举措

一是通过转移支付,直接增加财政投入或社保支出,给予适当补助。有些地区居民养老保险对重度残疾人由当地政府每年代缴15年,每年500元标准的保险费;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对确实无力缴纳养老保险的贫困人群,由当地政府动用扶贫专项资金,解决最低档次的投保金都是较好的措施。

二是在制度设立上予以倾斜。例如,对重度残疾人、低保人群在居民养老保险中设定最低投保100元的缴费档次;对重度残疾人可提前办理退休;降低贫困人群医疗保险起付线标准,提高贫困人群医疗保险报销额度和报销比例等政策。

三是加大执法维权力度,给予法制的保障。采取措施解决外地农民工的参保问题,通过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提高企业参保自觉性;通过与建设管理、安全监督等部门的联合办公,纳入安全生产考核等措施,促使建筑用工单位及时对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另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统筹城乡的步伐,完善各种不同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转移办法,妥善解决跨地区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现在,随着多种所有制格局和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灵活就业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都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保险全覆盖,也意味着要保证参保人终生准确记录其权益和相关待遇的结算、支付。这就要加快改进社会保障管理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教学设计下一篇:烟花爆竹警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