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2024-07-15

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共14篇)

1.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一

一、离子束电流及环形电流的求解方法

在电流求解过程中,有些电流和我们常见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并不是在导体内电荷的定向移动。常见的情况如电子绕核运动,经电场加速的粒子流,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等效电流的方向进行求解。

求解经过场强加速的粒子流形成的电流时,要注意应用I=nqSv=λqv,式子中λ是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荷数,它与v是一一对应的。

求解环形电流的基本方法是截取任一截面,然后分析在一有代表性的时间段或一个周期内通过该截面的电荷量Q,则有效电流I=Q/T.

二、导体折叠、截取或拉伸后电阻的计算

某导体形状改变后,因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当长度l和面积S变化时,应用V=Sl来确定S和l在形变前后的关系,分别应用电阻定律(详情请查看高二物理选修3-1知识点)即可求出l与S变化前后的电阻关系。

当导体被折叠成n段时,导体的长度变成原来的1/n,横截面积变成原来的n倍。截取时横截面积不变,拉伸时若长度变为原来的n倍,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n;若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1/n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n^2,长度是原来的n^2倍。

三、两类逻辑电路题目的解题方法

1.由现象推断逻辑电路

判定逻辑电路种类的基本方法是有输入端、输出端的状态确定逻辑电路的真值表,或者抓住其输出端与输入端的逻辑对应关系,进而确定逻辑电路的种类。

2.有逻辑电路分析现象

在题目中一直门电路的种类,要分析生活中现象时,可先分析输入端对应的电压情况,由门电路确定输出端的电压情况,进而确定们电路所控制部分的电路会发生的现象。

★ 关于的高考物理复习重点

★ 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

★ 高二物理电荷知识点

★ 高二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 最全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

★ 高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精选

★ 高三物理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高二物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

2.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二

一、明确会考的性质、命题要求

1. 会考的性质。

高中生物会考是检查省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只是学业水平测试, 不追求区分度。只针对基础性和均衡性, 不针对多样性和选择性。

2. 题型及分数比例:

单项选择题70分,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识图、分析和实验题共30分。

3. 内容比例:

必修一30%, 必修二30%, 必修三30%, 实验10%。

4. 难度控制:

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其占分比例大约为7∶2∶1。

二、巧用会考大纲, 提高复习效率

会考大纲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 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 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 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 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 用图解表示, 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采取有效的方式搞好复习

1. 重视“双基”复习, 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生物学科应把精力放在“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上。第一, 充分使用好能体现生物学学科特点的“双基”题, 通过“双基”题的训练和测试, 及时发现问题, 查缺补漏, 以扎实的“双基”教学使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第二, 注重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 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 形成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总复习的重要方法, 这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必然有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分析的综合, 有利于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 抓好章节复习, 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在进行章节复习时,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启发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常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某一章或节的知识结构, 学生感觉这样归纳, 使知识条理清楚, 记忆深刻, 而且还能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3. 运用比较法, 化繁为简, 找出知识联系。

比较法就是对有联系的事物, 同一事物的相关面进行类比, 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存同, 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本质, 从而提高正确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感知、识记、理解、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突破难点, 抓住要点, 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包括基本概念的比较, 找出相互联系。可以利用图表比较, 分析异同及知识的联系。高中生物的内容中, 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 如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等。

4. 强化训练, 提高能力。

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 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 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在复习过程中, 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当情境、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 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5. 注重教材插图, 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

插图是教材中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具有增强直观性,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的作用,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重视插图, 学会利用插图, 做到以图解文, 以文理图, 复习效果往往有明显的提高。

摘要:从明确会考的性质、命题要求;巧用会考大纲, 提高复习效率;采取有效的方式搞好复习等方面探讨了会考复习的要求。

3.浅谈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技巧 篇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对大多数高中理科学生来说,物理的学习都是件很头疼的事,但是他们清楚地知道物理的重要性。现在的高考考点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电学必然会成为高考的热门考点,而且电学一般和其他物理知识结合作为压轴题,其难度可想而知。当然,因为电学知识太难,导致部分同学产生索性放弃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高考成绩。因此,对我们高中学生而言,通过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复习的重点,才能更好的学好物理电学知识。

1.高中物理电学知识复习方略

1.1构建知识网络

随着我国高考中物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我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考查不仅仅是单个知识点,这给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高三复习物理电学知识阶段,首先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一下基本知识,然后由同学们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其知识网络结构,这有助于同学们掌握重点,在应对复杂的物理题目时能够联系到各个知识点。同时,同学们还应该加强习题的训练,从训练中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帮助自己弥补知识网络中的不足。

1.2打好物理根基

无论同学们是否觉得物理的难度有多大,都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好基础,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来解决物理难题。对大多数的理科学生来说,他们最不愿意的就是强记概念和公式等,但是基本的物理公式还是需要牢记。针对物理基础这方面,当我们复习完每一章后,同学们都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然后,结合每次考试中我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出我们知识体系中的漏洞,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对于高考物理中的多选题,是最让同学们头疼的题型之一,越是这种难度的题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越高。在经过训练和考试后,同学们还需要对已做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和回顾各个知识点。因此,打好物理知识的根基对促进同学们提高其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1.3规范物理的解题方法

自从我国实行高考物理教学改革后,对同学们解答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同学们面临的现状,在复习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时,我们要保证解题的规范化,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议教师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因为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规范化思维。第二,选择难度适当的题目练习,题目太难,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到厌恶;然而,题目太简单,会引不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化。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同学们解题的规范化。

2.高中物理中电学实验基本知识

2.1电表的读数与接法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电学板块,一定的实验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物理的电学实验中,电表(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最常见的仪器,而且电表数据的读取也是高考物理常考的考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平时在实验中就掌握电表的读数方法。根据调查表明,电表的读数实际上是一种送分题,但是这道题目的得分率反而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同学们不会读数,而是他们往往忽视了读数的规范化,也就是小数点后面位数的保留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小数点保留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只有掌握和熟记它们的标准,才能保证该类题获得分值。因此,在我们学习电学知识时,我们在实验中不仅要学会测量的方法,还应该重视这些细节,从而保证同学们在高考中避免这种细节性错误。

2.2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在物理电学知识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主要包括限流式和分压式两种接法,分别如图1、2所示。

在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大多数都采用的是限流式连接法。但是,同学们必须要注意到,一旦连接的线路中某部分的电流或者电压从零开始变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为分压式连接法。同时,如果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远小于被测的电阻时,就应该改为分压式连接法。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高考千变万化的题型,尤其是物理这种难度极大的科学,做好高中物理的复习非常重要。对高中电学这块知识,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电学知识时,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应该注意细节,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博超.关于高中物理复习的幾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35

[2]贾竹君.电路分析与高中物理的衔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5):51-52

4.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四

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

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A-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s/4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

一、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些信息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题目本身,通过审题而获得;二是来自我们大脑,包括物理的概念、规律、思维方法和已经解过的问题及结论等。它们贮存在解题者大脑的记忆中,要通过回忆提取出来,这就是联想。解题就是解题者这个信息处理系统与问题的相互作用,也是题目信息与大脑中的贮存信息的相互沟通、相互结合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物理试题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头脑记忆库中的相应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推理,最后完成解题。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前提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强化知识间的综合联系。这就要重视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因为教材是专家们根据教学大纲精心编写出来的,教材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物理知识的宝藏,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资源之一。读教材时要 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弄清每一个概念、规律是怎样引入或得出的,它们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对相互关联的概念,要辨析其异同。对于物理规律,要掌握它的公式表达、适用条件,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边看书边思考,把读、划、批注相结合,所以读教材时,不仅要记住知识结论,更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的。在此基础上,要善于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物理主干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使离散的知识形成彼此紧密联系的网络,以便于解题时能准确定位,迅速提取。

二、分析,建构物理模型

高考命题侧重能力的考查,以问题的变化为切人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识别、还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并善于分析,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即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和状态,分析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判定各个问题的特点,建构起相应的物理模型,结合(对象)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根据需要寻求的关系,写出符合题意的物理方程。只有在分析基础上的解题才能做到透彻、自觉、主动,正确地分析具体问题,建构物理模型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培养和锻炼这种习惯,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物理头脑。

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提高解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十分重要。

1.形成正确的解题程序

无论是何种题型的物理习题,解题过程一般都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环节:读题、审题、情景、(对象)模型、规律、方程、求解讨论。一些同学解题时习惯于读题,找已知条件,找出要求的物理量,确定所用公式、定律,最后列出方程。其实用这种解题思路来解决物理问题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实践证明,只有规范地按照解决一般物理问题固有的解题程序,或者按照物理解题的基本模式进行操作,才有助于增强自己思维的条理性,最终达到解题程序自动化,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2.养成画图的习惯

画示意图(力学中的受力图、运动情景图、v-t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解答物理习题的一大法宝。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景,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一条简单的线段,一幅简单的图象,往往就是打开思路的金钥匙,很多同学问老师问题,当老师画出了示意图时,待求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便是明证。所以同学们从审题开始就应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这是学好物理、做好物理习题的秘笈之一。

3.学会题后反思

学好物理贵在领悟和理解,重在掌握物理解题思想和方法。解完题后,不能只管答案的对错,还应解后思考: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模块)?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解法?能否将题目变通一下?经过这样反复思考和总结,同学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元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元电荷:最小的带电单元,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的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3、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以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量也不一定很少。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一部分到不带电物体上。

3、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重新分布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总量保持不变。“2 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为静电力常量等于)。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3 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力

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1、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的强弱之别的物理量,方向与正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2、定义式: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即E=F/q(适用于一切电场),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3、方向:正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与负电荷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4、单位:N/C,V/m,1N/C=1V/m。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只适用于点电荷)。

5.高二语文基础复习知识点 篇五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却: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他实际上。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①古义:祖辈父辈。

②今义:爷爷。

3、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①古义:智谋,力量。

②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①古义:可以凭借。

②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_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没有_秦国的国家因为_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_,理固宜然。

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

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C,QB=-3.2×10-9C,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2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3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7.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七

Appreciate的用法(Unit 6)

【原句】If we learn to accept change and appreciate what is new and different, we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whatever the future may have in store.

如果我们学会接受变化,学会欣赏新的、不同的事物,我们就能有准备地迎接未来带给我们的一切。

【精讲】Appreciate是动词,常表示“感激,感谢”,后接名词或动名词,但不能接动词不定式,如: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timely help. 我们非常感谢你及时的帮助。

I appreciate your making the effort to come. 我很感谢你尽力赶来。

注意:同appreciate类似,后面只能接动名词的常见动词还有advise、mind、miss、finish、consider、suggest、enjoy等。

【精练】I really appreciate ______ to relax with you on this nice island. (2004上海)

A. to have had time B. having time

C. to have timeD. to having time

【解析】B。Appreciate 和enjoy、mind、suggest等一样,后面不可以接不定式,但可以接动名词。

要点8

Break down和leave的用法(Unit 7)

【原句】AIDS is a disease that breaks down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and leaves a person defenseless against infections and illnesses.

艾滋病是一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对感染及疾病丧失抵抗能力的疾病。

【精讲1】Break down可表示多个意思:破坏,捣碎;(机械等)出故障,损坏;(人)身体出毛病,(健康)衰弱;起化学变化。

【拓展】Break构成的常见的动词短语还有:

break away from... 从……中脱离,与……断绝关系

break in(强盗等)强行闯入,侵入;打断

break into 闯入,侵入(建筑物)

break out(火灾、战争等)突然发生,爆发

break through 突破(障碍、包围等)

break up 破坏,破裂,与人分手

【精练】Dr. Frank failed many times but he finally ______ to find a successfu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broke offB. broke up

C. broke downD. broke through

【解析】D。四个选项均为break构成的动词短语,但根据句意:“Frank医生失败了很多次,但他最后终于取得突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选D。

【精讲2】leave + 复合宾语,表示“让……处于某种状态”,常见的有:

leave sb. doing sth. 让某人一直做某事

leave sth. + adj. 使某事处于某一状态

leave sth. to be done 事情有待解决

leave sb. to do sth. 让某人去做某事

【精练】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left everybody ______. The doctor could not find a cure for AIDS.

A. disappointingB. disappointed

C. satisfiedD. exciting

【解析】B。题中考查的是leave sb. + adj. 的用法。首先看后面的一句“医生找不到任何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自然,前面提到的“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不是大家期望得到的,排除C、D。A、B两项都为形容词,指事物用disappointing,表示令人失望的;指人用disappointed,题中指人,选B,“实验的结果令每个人都很失望。”

要点9

Recommend的用法(Unit 8)

【原句】Many hospitals recommend that we use the letters DRABC to remember what to do when we have to think fast.

许多医院建议我们使用DRABC这五个字母,来记住我们必须快速思考时要做的事。

(注:DRABC是Danger、Response、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这五个词的缩写。)

【精讲】Recommend作动词,意思是“劝告;建议;介绍;推荐”。作“劝告”或“建议”讲时,常构成短语:recommend doing sth./ recommend sb. to do sth./ recommend sb. sth.,如:

I recommend you to do what he says. 我劝你照他说的去做。

I recommend buying this dictionary. 我建议买这本字典。

Can you recommend him to the manager? 你能把他推荐给经理吗?

注意:类似recommend这样一些具有“命令、要求、建议”等含义的动词,如后接宾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动词原形或“should + do/be”。常见的这类动词还有:suggest、demand、insist、order、command、advise、request、require、propose等。此外,这些动词相应的名词形式,如后接表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常用“(should) + do/be”来构成虚拟语气。另外,当这些词用于“It is/was + 过去分词 + 主语从句”结构中时,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常用“(should) + do/be”来构成虚拟语气,如:

People recommend that a modern hospital(should)be built. 人们建议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

I suggest we (should) go shopping together and look for a nice pen. 我建议我们一起去逛街,找一支好钢笔。

He made a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to the seashore for a rest. 他建议我们去海滨休息一会儿。

8.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 篇八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9.高二英语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 篇九

roll folk jazz musician pretend attach earn passer-by instrument cash stadio millionaire humorous actor reply attractive addition dip confident brief devotion invation beard sensitive painful above all

2.词语归纳

1)roll

作可数名词,表示“滚动,摇摆”。

还可以表示“名册”。

作动词,表示“滚动,旋转”。

roll by/roll on(岁月,时光的)流逝。

roll in大量涌入,不期然到达。

2)folk

作形容词,表示“民间的”,通常用作定语。

作名词,表示“人们”。

表示“家人,父母”,常用作复数 。

folks也可以用于称呼对方。

3)clap

表示“鼓掌,轻拍”。

clap eyes on sb/sth 看见某人/某物

clap sb into prison(未经审讯)迅速将某人送进监狱。

4)form

作动词,表示“组成,形成,成立,构成”。

form sb up将某人编入队伍。

作名词,表示“形式,外貌,表格”。

常见的词组有:a matter of form例行公务 after the form of跟……的格式 fill out/in a form填表 in the form of以……的形式 in form在形式上 good/bad form 有礼貌/失礼的行为

on/off form 处于良好的/不佳的状态 take form成形 take the form of 采取……的形式

in great form精神焕发

5)earn

表示“赚,挣得,获得”。

earn one’s living/livilihood/keep/(daily)bread谋生

6)instrument

表示“工具,仪器,手段”。

表示“文件,证件,证券”是法律用语,为可数名词。

7)hit

作名词,表示“轰动(或风行)一时的人或者是物,成功;打击”。

make a hit(with sb)给予某人良好的印象

hit也可作动词,表示“打,击中,碰撞”。如果表示“打某人的脑袋”,一般说hit sb on the head。

hit用作引申义,表示“使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痛苦等):达到,碰到,猜中”。

在口语中可以表示“突然想起”。

hit on/upon 偶然发现,忽然想到

hit the ceiling/roof 勃然大怒

8)sort

作名词,表示“种类,类别”。

sort of有几分,有点,有些,在一定程度上

out of sorts心绪不宁,身体不适。

sort作动词,表示“整理,分类”。

sort sth out(from sth)将某物拣出,整理。

9)stick

作动词,表示“黏贴,张贴,坚持”。

stick to sth坚持或维持某事物(尽管有困难等)继续做某事。

stick坚持不懈,坚持做;迟疑做(用在否定句或者疑问句里);气候。

stich by sb 继续支持并忠于某人。

stick together 团结一致

stick with sb/sth 支持某人/某物,保持与某人/某物之间的联系。

stick用于疑问句或者否定句表示“忍受,容忍”。

10)ability

表示“能力”后接不定式,介词for ,in 但不能接of doing。

to the best of one’s ability尽所其能。

11)perform

表示“做,完成,履行,执行”。

perform也可以表示“提供,演出,表演”。

12)pretend

表示“假装,装作”,是及物动词,后面接不定式,that从句,或名词。

pretend作不及物动词,后接介词to,表示“自以为有……”,其宾语是“学问,智慧,美德”等。

13)attach

attach importance to重视

be/become attach to 连在……上;附属于;热爱;依恋

attach to 认为有(重要性,意义等);归因于;适用于。

3.语法

定语从句(略)

1.精选5篇高一英语知识点总结

2.精选5篇高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3.精选最全高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4.最新高三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10.高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十

一、学生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1.探究新问题,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在考试说明中,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过程、地理现象等。但很多学生一旦遇到探究性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将回答的重点落到要点上,对基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答题出现偏差,甚至答非所问。

2.审题不清:考查“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考生多答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或“地中海气候”,忽视了“常年”“气候特征”等。

3.答题不全面:如在分析汽车工业区位因素时,考生只答“临近海洋,海运交通便利”,而忽视其他区位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好处,也仅仅答出一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图表信息获取不到位:利用图形信息解题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维技能,培养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应试技能。但在具体的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偏离要点。

5.错别字较多:如杭州的州、煤炭的炭、炎热的炎、广阔的扩等;

6.概念不清:如公平性原则的含义会设陷,把公平性原则反映出的权利公平问题改为义务问题,混淆了公平性原则的本质含义。

7.原理不明:如地租水平变化特征曲线图,考生不了解影响地租高低的主导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大小,如果了解了这两个原因,再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就很容易判断出答案。

8.空间定位不准:导致答题方向出现偏差。如长三角错判为珠三角、辽中南工业区错判为沪宁杭工业区等。定位判断错误,整个答题思路和方向就可能出现重大偏差。

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不太重视。语数外是学生的生命线,小高考只要过关就行了,学生不是太重视。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有些选择题和判断题,就是考察基础的内容,做题时,没能领悟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3.解题方法不当,解题技巧应用不熟练。很多题目,其实是技巧问题,学生掌握的不熟练,或者不会应用,答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4.缺乏训练,做题太少,见识少。很多题目,学生一拿起来感觉是非常陌生的题目,做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三、应对策略:

1.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⑴加大备课量,注重投入;要注意对试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要有授课意识和高效意识,不要受三案六环节的备课程序的影响,也不要受所谓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授课时还是需要遵循“背---讲---练---析---评”的常规教学思路。

⑵例题设计要精确,要注意配套练习、跟踪练习的配合使用。不考不行,考得过于频繁也不行。

⑶要注意调查了解,及时捕足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要对疑难问题讲深讲透,要多鼓励,少批评。须知士气可鼓不可泄,要让学生有成功收获的信心。

⑷要优化教学策略:要抓主放次,抓大放小,抓简放繁。内容复习上要突出高频考点,答题思路上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抓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如条理清楚、用语规范、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等都有可能导致得分的细微差别。

⑸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事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问题的解决上做文章。要让问题暴露的更彻底,反思更明确。人文与区域地理要突出案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

2.学生层面:

⑴重视地图的阅读:地理考察多以图的形式来命题。“无图不成题”,学生在读图和析图时,要正确学会读图,要全面加以分析,寻找图上的有效信息。

⑵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复习好,需要合理的规划。所以,复习要有针对性,每节课拿出十几二十几分钟让学生背背,然后再做题。不要整节课都背书,这样不太合适。

⑶规范答题:正确、合理地答题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⑷学生背有总结化,审题有圈化,运用有思路,书写有规范,学习有反思。要求学生不要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卷面书写的要求。

⑸答题要领呈现“五化”:一是要点化,答卷字数要适中,把最重要的要点写在最前面,还要避免答题中出现答非所问,前后矛盾的问题;二是条理化,要条理清楚;三是术语化,先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方面的内容,让自己的思考范围缩小,然后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四是逻辑化,答题逻辑要严谨,论证要周密;五是全面化,答题时一定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知识点。

四、复习计划:

1.正确处理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在考试说明下来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把【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针对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考试说明不作要求的,我们作了大胆舍弃。

2.注重细节,强化要求,力争达标:在上面谈到的各方面,我们将强化要求,力争达标。这些都是细节,要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加以落实。

3.课堂结构安排力争紧凑,张弛有度:每周2次模拟考试,再配以课前10分钟诵读资料、综合题答题背诵资料的整理,力争让学生答题变得轻松。课前大多先背诵,后做题,再讲解。

4.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绘图方法、答题技巧等;引导学生审题时可以关注题中关键词,如判断题中出现:带有“可能”的选项一般都是正确的,如西气东输工程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有望崛起一条经济隆起带;相反,用“一定”“都”等词语的表述就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要给学生一个技巧,减少答题难度,增加答题成功率。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争取的目标,只能是把种种事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通过复习可以得到的优势尽量扩大化。减少失误、提升优势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依靠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在心理上重视,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小高考中尽量减少失分,以最终夺取小高考的胜利。

11.高二期末物理个人复习工作计划 篇十一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都很主动、很愿意与老师交流讨论,老师和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给人信心和力量。

二.抓基础、抓主干、抓落实

对于课本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能力要求,我们都进行了逐个筛选,认真做好落实。所以对于常规习题、常规能力,就成了我们学生的特长。

三.加强题型训练、强化答题规范

“将能力转化成分数”是对老师和学生提的共同的口号,我们要求学生加强计算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尽最大努力减少答题的失误。我们要求老师和学生把这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我们要求老师做好示范,对于繁杂的运算,课堂上不能回避,老师要亲自演示,运算也是一种能力,对于大题,老师要给出标准、完整、详细的解答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计算不能省,大题要“过程化、方程化”,尽一切可能把失误降到最低。

四.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减轻心理压力

12.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梳理 篇十二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

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⑷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⑴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⑵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还是曲线)则由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成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常见的类型有:

(1)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

① 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3)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 具体如: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当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13.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 篇十三

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2、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微观结构:

固体内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紧密,微粒之间的引力较大,绝大多数微粒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晶体内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即晶体的点阵结构),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正由于这个原因,晶体在不同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晶体的各向异性)。

4、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1.最新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2.精选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3.精选最全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4.精选5篇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14.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四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 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如图8-5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型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闭合K1,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B.闭合K2,有电子从枕型导体流向地

C.闭合K1,有电子从地流向枕型导体

上一篇:防汛防台先进基层组织和先进个人的主要事迹下一篇:最炫民族风歌词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