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反思

2024-11-30

雨点儿教学反思(精选16篇)

1.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一

《雨点儿》教学反思

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一年级语文组

一、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首先我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对孩子们说“云妈妈给我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特别爱唱歌,滴答滴答,沙沙沙,猜猜他们是谁啊?引入课题。

利用板书“雨点” 再加上“儿”字,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情景再现,朗读感悟

语言的学习应该突出层次性,从词到句到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透。

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数不清”,以想带读。

2、恰当借助实验,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飘落”。

3、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情境。

4、通读全文后,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分析指导,最终让学生理解了雨水和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5、加入《小雨沙沙》的歌曲,让学生们进行简短的课间休息,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最后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强调主笔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粘贴的方式,即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浓缩,又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美感。

但是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我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

1、因为经验不够,应变能力较差,评价语言比较单一;要恰当的利用好评价语,引导学生跟小老师学读,避免老师单一的范读。

2、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而读,比较仓促,比如指导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草草了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有感觉,有表情的朗读。

3、在指导朗读和理解课文重点词句时,要恰当的利用好教师的肢体语言。

4、在指导句子“ 从 ”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渡,导致孩子们理解有偏差,说不上来。应当加上一个过渡的引导,如 “小松鼠从。”让孩子们,一步步的理解。

5、在指导书写时,应当自己先习得一手好字,才能更好的较好学生。再让学生练写之前,就应当强调坐姿,在巡视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另外,在帮助学生修改时,注意不能来回描画。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有太多了,在磨课的过程中,在教研员孙老师和学校主任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进步。我相信这只是我作为教师的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秉着在工作中改进,在改进中工作的态度,好好的磨练自己,向所有能学习的虚心请教!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我所教的是雨点儿的第一课时,我把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定为知识目标。把多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定为方法目标;把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定为情感目标;把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定为了本课的重点,把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定为本课的难点。难点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读,再读中体会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不同方法的读,学生懂得了雨水与植物生长的生长关系。孩子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通过读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雨点儿是谁的孩子?雨点儿的什么事?在读文时,学生虽然能围绕这两个问题读文,但是忽略掉了别的问题,如: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想到了如果不进行课题质疑,板书课题后直接引导

学生读文,读后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根据初读课文质疑,他们就能联系全文提问题了。

接着,我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课文上,让他们充分阅读。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 “数不清”、“飘落”时,我每讲一字一词,就指名学生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对学生的发言我都予以肯定。让孩子联系生活说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飘落下来的。让孩子练习说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学习第2-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画好后再读,同桌互读,提醒对方注意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对雨点儿的喜爱。学习第五自然时,让学生通过观看雨后的花草图,学生就能抓住“更红了”“更绿了”读出景色的美及雨点儿的可爱来。让学生说说大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就会联系雨水和植物生长关系来说,最后,在这里我还引用了朗读儿歌《沙沙沙》来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密切。但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来得及展示最后一个环节。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 4

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识字和写字上,朗读上只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即可。通过整体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导入非常适合孩子,让孩子们伸出小手,仰起小脸想像小雨点落下来的情景引出课题,小朋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指导儿话音的时候我也做得很到位,老师通过假扮大雨点儿、小雨点儿说话:“不要把“我”的名字叫错了“来提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识字的方法很好,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参与性也非常高。但在展示时学生不会倾听,我应该给出孩子们明确的目的,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从而慢慢学会倾听。

3、朗读课文我也过于着急,应该先给孩子们自由练习的时间,孩子们的心理有底了才敢于来展示,才能再分配任务让学生来读文,同时老师还要给予纠正指导,才能收到效果。

4、写字时老师的提示非常好,但请同学说时忘记了让其它同学也来说一说,达到检测的效果。另:写字时应先让孩子们把一切物品准备好了,再来练习写字歌、握笔歌,读完儿歌就写,保证的写字、握笔姿势的正确。

5、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到了读课文的地方,老师要用上多种评价机制方法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整堂课动而不乱,静中又不乏生动。

上好一堂课不仅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下功夫,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老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在这方面还要多动脑,多想办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色。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情感参与,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课题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告诉学生读好“儿化音”的方法,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快点,舌头圈起来,然后让学生听我读再让指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

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指导学生认字时,我针对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对于“数”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读音的用法,我引导学生采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识字应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 6

习,千万不能孤立认字。

学完字之后,我让学生读生词,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比较巧妙。“数不清”这个词先让学生理解其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发散学生思维,扩宽学生知识面,学习不能学死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的意思,我没有放在课文中学习。在学词的时候就进行理解。对于飘落这个词,我才用直观的“纸片飘落”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看了这个动作,学生就明白了,不用老师过多解释。然后体会到很轻的东西才能飘落。还有什么能飘落呢?学生就开始说“冬天雪花从空中飘落;纸片从天上飘落;秋天树叶从树上飘落„„”在练习这个飘落的词语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雨点儿》2-4自然段是对话训练,我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读,再采用分角色朗读,经过多次朗读之后,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内容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这时候,我又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会思考的孩子就说了:“小雨点为什么要求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为什么要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其实表面上是他们在提出问题,但其实是我在引导他们学习,引出下面的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要教学生做真人,做真事,那么每节课的德育训练也非常重要,就要告诉学生从一点一滴小小的事情做起,课后要求学生爱护花草,为教室里的花草按时浇水。

其实这节课我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经过反思,发现本堂课还有

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安排上不够紧凑,学习第一节的时间过长,使得第二、三、四、节的教学显得仓促;部分教学环节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写字环节,显得仓促不扎实,其实可以课后再教,处理教学设计还不够灵活。在学完课文之后的拓展训练,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想去哪里?没有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一次教学实践一份教学反思带来的将是一份成长,虽然课上的还不尽如人意,但却让自己收获多多。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用谜语导入,揭示了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

二、识字教学有步骤,培养学生能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让学生单单记住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这堂课

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学习之前已经通过预习学会了一部分生字。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带有拼音的词语,再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小对子同学互相考生字(可以说说怎样识记生字。)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这样的设计有步骤,有条理,让学生在一步步中学会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句式训练,丰富语言

在课文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将第一段改编成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进行仿说:“()从()。”这样的句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许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小兔从树林里跑出来。”“小鸟从天上飞下来。”……通过学生句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四、角色体验、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人物的对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特别是我引导学生:你现在就是小雨点儿,老师就是大雨点儿,我们来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由于创设了角色体验的情景,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雨点儿,读得很投入,也读出了大雨点和小雨点的不同语气,特别是问句的朗读也比较到位。

2.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二

《雨点儿》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 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 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有了雨点儿的滋润, 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

本篇童话内容浅显, 具情节性, 第5自然段给我们留下了探究和想象的空间,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审美体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课, 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画面:有花有草, 但花草都干枯了;没有花草, 土地干涸。)

导语: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家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 很多地方花草枯萎了, 干涸的土地裂开了大缝。如果你是这些枯黄的花草、这片干涸的土地, 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板书课题:雨点儿。同时用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小雨儿点纷纷落下的动态画面。)

师:多可爱的雨点儿啊!如果我们把课题中的“点”和“儿”连起来, 读得快一些, 就是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起来, 就更好听了, 这叫儿化音。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面, 学生将有真切的体验, 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重点指导读课题中的“点儿”, 化解儿化音读音难点。)

二、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1.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雨点儿》。雨点儿有大有小, 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还说了些悄悄话, 你想知道吗? (课件演示并配课文朗读录音。)

请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和勾画:

(1) 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 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 再读一读、认一认, 把字音读准确, 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并做简单的勾画, 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培养读书好习惯。)

2. 文中识字, 扫清障碍。

(1) 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请各小组长带大家认读这些生字;学生小组自学, 老师巡视指导。

(3) 做和“雨点儿”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写有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的“雨点儿”分发给学生) 请拿到“雨点儿”的同学都认一认、读一读手上的“雨点儿” (生字) 。然后向在座的小朋友作介绍, 并给大家讲讲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朋友 (生字) 的。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既有兴趣, 又记得牢固,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书写练习, 动静结合

1. 课件出示3个“我会写”的字。齐读, 指名读。

2. 师:“方、半、巴”都是独体字。要想写好这几个字, 必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写好每一笔画。“方”字的第三笔是弯钩。“半”字前两笔是个倒八, 倒八的两点各在田字格竖中线的左右两侧;两横一短一长, 短横靠近横中线;一竖沿着竖中线写下来。

3. 学生书空, 描红, 仿写, 对比, 再临写。 (教师巡视。)

4. 认真观察, 而后学写“巴”字。 (设计意图: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认识生字之后, 让学生静下心来写字, 识写结合, 动静结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 解词学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理解词语。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 理解“数不清”。借助电脑动画, 观察“数不清”;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数不清的。练习用“数不清的____________”说话。

(2) 理解“飘落”。“飘落”是一种动态, 看着“飘”字, 你想到了什么?“飘落”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可演示一张纸片、一枚树叶和一根鹅毛飘落下来和一支粉笔、一本书落下来的不同样子, 让学生直观理解“飘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从哪里飘落下来, 练习用“_____飘落下来”说话。

(3)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生字, 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尤其针对“数不清”“飘落”这样的词语, 适宜用课件和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

2. 学习第2~4自然段, 学会对话。

(1) 数不清的雨点儿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大雨点、小雨点的对话———第2、3自然段。)

(2) 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边读边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小雨点儿的学生自由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再指名读, 读出高兴、自豪的感觉, 再齐读。

喜欢大雨点儿的学生自由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光秃秃的山岭、荒芜的沙漠、干涸的土地)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么荒凉, 大雨点却选择了落到这里, 多么有爱心, 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大雨点儿啊!指导学生读出自豪、自信的感情。

(3) 为什么大雨点跟小雨点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干旱的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 所以大雨点去了更远的地方, 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从中感受关心、友爱的情感。)

(4) 分角色朗读。

3. 学习第5自然段, 体验感悟。

(1) 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 让学生用心体会。

(2) 学生说感受。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 (课件展示) 情景1:有花有草的地方雨过天晴, 满眼是红艳艳的花, 绿油油的草, 水珠在花瓣和叶片上滚动, 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情景2:在雨水的滋润下, 庄稼地里种子发芽、长叶;田野里冒出了嫩绿的草芽、开出了各色野花;曾经干涸的小河又流水哗哗;人们欢天喜地, 在雨中欢唱。

师:让这一切变得这么美, 都是谁的功劳?假如你就是那些曾经枯萎的小花小草、干涸的土地和焦急的人们, 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中, 让学生理解雨与植物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教学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 先让学生想象雨后草长花开的景象, 再让学生看动画体会雨点儿给花草、大地带来的变化, 进一步理解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五、深情朗读, 用心体会

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 或感谢, 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小组成员听, 再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 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 不刻意追求抑扬顿挫的朗读效果, 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朗读方式, 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 或感激, 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朗读之中。)

六、课后实践, 升华认识

3.古诗文教学应有点儿现代意识 篇三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能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其实这里的阅读也完全应包括对古诗文的阅读。有教师正确的引导,用适当的形式渗透点儿现代意识,不但能改变古诗文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朗读背诵等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古诗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歌的时候,笔者就启发学生,“假期里最想做什么”,自然有同学回答“旅游”,然后笔者就问“想到哪儿旅游”,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农村自古就很好,古代的大诗人孟浩然、陆游就喜欢到农村“旅游”,现代城市人的“乡村游”说不定就是受了古代大诗人的影响。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品读两首诗歌,从而感悟两首诗歌对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村民风及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描述,感受诗歌的美。有了这样的阅读兴趣,学生自然就能对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理解更深一些。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给这两首古代诗歌共同做出一个有现代气息的评价,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两首诗歌是“欢乐农家游的经典之作”。

结合古诗文的内容,融入点现代气息,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里,类似的短文还有很多,如《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发现旅游景点的美,或让学生为旅游景点作宣传等方式,来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能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既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应是教师教学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讲解分析很难为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营造良好的氛围,而那些思想性强的古诗文,适当地联系社会实际,尤其是能做到古为今用,对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会大有帮助。

在讲授新课标语文社版九年级上册课文《〈论语〉十则》的时候,笔者就启发学生: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本文的内容,你能发现这些内容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哪些帮助。同学们纷纷找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建设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等内容来对照课文分别解读,经过集思广益并作修订,最后全班同学对《〈论语〉十则》的课文做出了很有新意的解读,大家一致认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格高尚的当代青年,必须具备的素质是:诚实守信的品质、谦虚好学的态度、严于律己的作风、刚毅果敢的气质、安贫乐道的境界、言行一致的品格、胸怀宽广的气度、切合实际的眼光、执著专一的精神、健康广泛的情趣。在对照阅读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美好道德情感的熏陶。

在古诗文教学中能适当地联系社会现实,就好比是跨越时空引导学生与古圣先贤倾心交谈,实现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碰撞,在交流与碰撞中接受思想的沐浴、精神的洗礼,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化,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能启发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古诗文作为中华古文化的载体,有着无比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思想美,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思想的精华,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对学生的成长、做人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受时代、阶级等因素的局限,这些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也有和现代文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在教古诗文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古代名篇之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愚公的“智”和“愚”进行正反辩论,下面是部分发言:

正方认为:愚公虽是“年且九十”的老翁,却没有消沉,反而主动向两座大山挑战,这是一种藐视困难的气魄。其二,愚公认为“山不加增”,“子子孙孙无穷匮” ,说明他能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其三,愚公将自己的移山主张通过“聚室而谋”变成家人的团体意志,说明他有民主作风,并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其四,愚公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亲“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后人,感染邻人,说明他能以身作则……

反方认为:毛泽东曾说,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愚公虽藐视困难,却没有找到解决困难的良好办法而一味蛮干。其二,愚公想人定胜天,和大自然搏斗是不可取的。人应当顺应大自然。其三,愚公移山的队伍,人数少之又少,挖掘工具简单原始,只是徒耗精力,难有成效。其四,愚公只知苦干,不会巧干,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解决“出入之迂”的问题……

最后,笔者总结说,老师的个人之见是:《愚公移山》反映的是一种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联系现实,我们也可以说,苦干实干是一种态度,巧干是一种方法。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就需要良好的态度加方法。

类似的学习讨论在很多篇古诗文教学中都可以运用,通过融合现代意识的讨论、辩论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当然,古诗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还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所谓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教学理论,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都在身体力行地运用着,只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图轰轰烈烈的形式,而更注重点实际,把它当作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4.《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四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雨点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在这堂课中还注重激励的策略。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在本课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评价语言,包括对个别孩子的评价,以及对全班孩子的评价。就如在孩子们朗读完一遍后,我这样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这样的语言评价,我相信比奖励小花效果更好。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本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遗憾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很少。这主要是我不敢大胆放手,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请孩子自己探究学习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5.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五

《雨点儿》是篇科学童话,全文采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小朋友雨水滋润万物的道理。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接着我指导学生看图观察想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还会落在哪儿呢?你能用拟人手法来说一到两句话吗?”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有的说道“雨点儿落小河里,小鱼欢快地唱起歌”;有的说着“雨点儿落在禾苗上,禾苗咕咚咕咚喝个够”;还有的说“雨点儿落在小树上,小树痛快地洗澡。”……从而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6.一年级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六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人物的对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特别是我引导学生:你现在就是小雨点儿,老师就是大雨点儿,我们来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由于创设了角色体验的情景,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雨点儿,读得很投入,也读出了大雨点和小雨点的不同语气,特别是问句的朗读也比较到位。

本课的难点就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通过学习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可是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我觉得学生能有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已达到了目标。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关键要在学生对本篇课文熟悉的情况下,但这节课学生显然读课文不熟悉,读起来不能很好的表现他想要表现的感情,有些唱的味道,这是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7.“火热”体感,悠着点儿 篇七

过于鲜明的个性、颠覆式的体验方式、更具普适性的存在价值, 都在短时间内将体感技术推上了神坛。如今, 体感游戏最主要的应用还是体现在游戏这一细分市场上, 并没有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技术”实现在多领域的综合跨越和市场覆盖。而且, 即便是在游戏上, 其发展亦不成熟。体感技术未来之路, 仍需竹杖芒鞋轻胜马般的乐观与从容。

在体感之外, 跳脱技术圈, 我们可以以一名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冷静、理性的看待“火热”发展的体感:人们创造技术的初衷是什么?我想, 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技术都是以为人服务、为人创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感受为旨归的。

体感技术从出现时开始, 在技术层面的革命性的突破, 就震撼了整个世界。

但凡新生事物的发展, 总要经历一定的磨难和挫折。体感技术在当前的发展中, 还是遇到了诸多问题。

首先, 体感技术应用的范围过窄。就目前来看, 体感技术主要体现在以家用游戏机为载体, 相关体感控制器为操控工具, 《Wii Fit》为代表的一系列体感游戏上。当下, 泛滥的体感游戏充斥着市场, 一时间许多厂商跟风, 在没有完全悟透体感的真正含义前, 就什么都“体感化”了。结果是, 短暂的惊喜之后, 由于游戏内涵不足而迅速被玩家忘记。未来, 体感技术应在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发挥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 军工级应用、医药学领域、仿真培训、训练系统、远程高风险作业、安防工作、体感电子商务等领域, 都应是体感技术大展拳脚的舞台。

其次, 技术本身的纵深发展程度不够。目前体感游戏控制器虽然将人们从传统的手柄、鼠标、键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但体感控制器又存在着价格高、复杂度高、延迟高、精度低等种种问题和缺陷, 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完美控制模式”。如何突破现有的三轴加速计、三轴陀螺仪、地磁感应器、光学控制器、感应运动、声音识别等技术接收和反馈手段, 实现技术领域更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 是从厂商到消费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诚然, 在当今世界“快餐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下, 各大厂商最根本的诉求就是利益最大化, 这本无可厚非, 但要舍弃产品品质来换取利润, 显然不符合价值交换基本原则。未来IT界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要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有所作为, 就一定要拿出有诚意、有技术保证、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产品和应用,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作为消费者, 我们希望体感技术不仅在游戏界有大红大紫的Wii、PS Move和Kinect, 更希望在生活中, 在咖啡店里、在地铁上、在校园中、在每一个方寸间, 都可以享受到体感带给我们的无限舒适生活体验。

8.《雨点儿》教学课后反思 篇八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儿》教学反思。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一年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

首先,把识字融入到句子教学中。

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话中有很多的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等,我把这些词语的学习放在句子教学中穿插进行,巧妙地连接,这样既不会断了文章情感学习的线,也使词语教学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 和“飘落”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问学生:“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头发、羽毛”等。在学生理解“飘落”一词后,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教学反思《〈雨点儿》教学反思》。”“冬天到了,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注重朗读的体验和朗读的指导

开课伊始,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我不追求朗读的技巧,不追求整齐划一的朗读效果,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再者,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学习语言的环境。

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查找相关资料图片,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空间,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比如:让学生看动画——草绿花红与枯枝败叶的强烈对比,一目了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雨点儿给花和草带来的变化,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又如:为帮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在出示图片之前,首先采用了现场演示的方法,直观而具体,为后面词语的运用做好铺垫。

但课无完课,经过反思,发现本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这是比较靠后的一篇课文。而当时上这一课时,孩子们还只学到第4课,还没有认识几个偏旁部首,没掌握多少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的环节落实不够到位,显得仓促不够扎实,学生的识记方法称不上灵活多样。

9.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九

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会写“半、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能体现三个维度之间的和谐。

三条都是关于知识技能的目标没有涉及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没有体现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三维融合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孤立地从每一个方面进行,而是在一个环节中体现三个维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评议、正音。

〖反思〗

345货源网

识字和阅读应该是相互统一,互相补充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这个复习活动中,识字复习强调了词语的再现,但趣味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且与文分离,不利于学生进入文本。

是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提出读书要求:边读边想,你从他俩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学生自由读。

3、检查识字情况: 逐个出示“空、问、答、地、方”,分别指名读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4、指导读问句。

⑴ 谁能把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的话读一下?

指名读,生评议(他读得像在问人家吗?);再指名读,学生再评议,;教师范读,;全班朗读此问句。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问大雨点儿的?

指名读。(注意问的语调)你听明白小雨点儿到底想问什么了吗?

5、指导朗读。

⑴ 借助书中插图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心情。

⑵ 学生看书,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比较哪句是高兴时说的话)

⑶ 学生练读小雨点儿的话。

345货源网

⑷ 学生自己试读大雨点儿的话。指名读,学生评议。

⑸ 齐读2、3、4自然段,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感情。

⑹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⑺(出示课件)以小组为单位给动画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配音。

6、质疑:听完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问他俩吗?

7、课间操:《小雨沙沙》。(配种子发芽的动画)

〖反思〗

这是整篇课文的中心部分。在这部分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主导线索有些混乱。阅读──识字──阅读。识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如果以教学“问”作为主线,会更好。可以先学什么是问句,雨点问了什么?怎么读出问的语气?

2、没有体现“学生学”为主。在这个预设中学生只是学习的随从,跟着老师一步步走。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就当作雨点,问“你们说了什么?”然后通过大量朗读训练,情境朗读可能会更好。

3、在朗读练习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给学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师让学生分角色给动画片配音,这个活动学生很喜欢,但是学生在活动中还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当作雨点,所以,我觉得在朗读中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大雨点小雨点遇到了,你们先打个招呼(这样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你们离得很远,该怎么说呢?(要大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对话和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相结合,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10.不妨来点儿想象力 篇十

有人道出了“冠军”输的原因:他有一个习惯, 就是不打头部, 腰以下也不打。可是普通人没有学过, 直直的一拳就击在对方的鼻梁上, “冠军”倒地不起。

这则新闻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 似乎所受的限制也就越多。

难怪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

再说法国著名的建筑师埃菲尔, 他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搭就是想象力的产物。他在建筑上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种种实验, 开创了从木石建筑时代向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时代的过渡。

就如同这期精神专科医院的设计专题中, 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医院有自己的“想象力”:

——有的医院在窗户上动了心思, 大胆摒弃了传统精神科病房窗户惯用的铁窗、栅栏, 而改用安全系数很高的钢化玻璃, 为了防止患者开窗自戕, 窗户做得像百叶窗一样, 是逐渐收缩的, 开到一定角度就限位, 既通风防雨, 又能阻止人从窗户跳出去。

——有的医院采用防撞玻璃与钢纱窗进行组合, 将安全和防蚊蝇功能合二为一。这些做法既解决了“监狱式”的安全管理模式, 使患者的人格得到尊重, 又使病区的外观和室内采光都得到了改善, 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有的医院在护士站上动了脑筋:有家医院采用360度的护士岛设计, 选用夹胶玻璃, 形成开放式管理, 让患者能体验到缕缕温馨;有的医院采用半封闭的设计, 既能满足护士与患者的交谈, 又能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有的医院还关注了建筑的外观设计, 采用了仿欧式的建筑, 给患者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 内部装修也突出了“家”的感觉。

——有的医院甚至设计了男女患者通用的活动室, 专门设置发泄室, 还有在病房特设单独盥洗室的……

所有这些想法, 都与医院的建设者们分不开, 都与他们善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他们的这些想象力, 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治疗环境。就连建筑师谷建也直言:作为建筑师, 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

11.雨点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简笔画再现诗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还是像以前一样,这课我采用了孩子们很喜欢的简笔画进行教学,尽管有挂图,但是我认为在黑板上画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一边描述一边画,相继画出了活泼的小雨点、静静的池塘、缓缓流动的小溪、奔腾的江河,还有波涛汹涌的海洋,孩子们发出了“哇”声,完全被黑板上的画所吸引。我为这些画写上了名字,然后问学生:小雨点分别落进了哪里?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就能说出答案。我请孩子们观察一下简笔画,说说怎么样辨别这四个事物?孩子们从大小上进行了区分,记得较牢固。我又让孩子们观察课文中的图,孩子们一下子就能认出,说明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它们。

二、表演展现事物特点,帮助加强区分。

认识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现在需要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了解它们的特点。那如何快速又深刻地了解呢?我觉得表演是最好的方法。我请孩子读诗歌,并提问:为什么说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呢?孩子们从简笔画中找到了答案,回答说:因为池塘是静静的,不流动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池塘的特点,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边背诵边表演的游戏。接着又相继解释了“散步、奔跑、跳跃”的原因,也相继进行了表演。最后,进行全篇背诵加表演,孩子们兴致很高,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之间的本质的区别。

三、范文引领指导写话,激活学生思维

还是和以前一样,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提高说话能力的机会。《雨点》这首诗歌,是一首未完的诗歌,等待着孩子们去填充,去续写。课文的形式是这样的:雨点落进()里,在()里()。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式去写,思维容易被框死,因为,孩子们已经找不到什么地方能在里面干什么的了。我找到一首续写的诗歌,它是这样的:

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桃花。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柳芽。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庄稼。

雨点降在池塘里,唤醒了青蛙。

后面的句式“()了()”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多挖掘生活源材料的机会。我先让他们读,再引领他们根据春雨的价值进行仿写,最后布置了写话作业,相信他们也能写出一首属于自己的小诗。

12.雨点教学反思 篇十二

雨点

雨点落进果园里,给苹果树加营养。

雨点落进草丛里,给毛毛虫洗澡。

雨点落进泥土里,给种子、禾苗喝水。

雨点落进竹林里,给春笋敲响了闹钟。

13.把黑板留点儿给学生 篇十三

黑板真的只能由老师独立完成吗?

带着这个问题, 我不懈地探索、实践。我发现:这个观点太片面了, 尤其在课改的今天,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说法已经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 但对于黑板———这课堂的一部分, 教师还有什么理由唯己独用呢?我认为:黑板不应是学生的“禁地”, 教师应把黑板有效地留点儿给学生。让黑板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

一、在生字教学时, 把黑板留点儿给学生

此时, 在我的脑海里, 还清晰地浮现着孩子们学《灰雀》这篇课文生字时的情景, 那学习激情我无法形容, 只有八个字形容:看在眼里, 乐在心里。说真的, 这是我十年教学以来, 第一次尝到当教师的快乐, 第一次感到教学的成功, 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进步。以往, 我也采用许多乡村教师的教法 (这或许是我们绝大多数乡村教师的共性) , 认为生字嘛, 即课后生字表中的字;生词, 即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上课时, 特别是在生字教学时, 这些所谓的生字, 我一定把它们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画地板书在黑板上, 作为本节课重难点解决, 真可谓是重中之重!上课时, 我一定要反反复复地讲解。可尽管我在讲台上满怀激情、费尽口舌, 但孩子们呢?一点也不感兴趣, 有的甚至打起瞌睡。可那天, 我一改往常的教法, 我把生字定为学生所有的不认识的、难理解的字, 生词也是如此。上课了, 我不板书, 而是告诉同学们:“生字表中的生字不一定是唯一的生字, 这节课的生字由你们定, 凡是你们不认识的、难理解的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一会儿由你们把自己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话音刚落, 孩子们就动了起来。只见学生纷纷走上讲台, 不一会儿, 我那黑板上就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生字:“胸脯、惹人喜爱、面包渣……”而且每个学生都是那么认真, 对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如“胸、脯、惹”等, 学生在板书时可是小心又小心, 生怕写错了。就在刹那间, 那些难写的、容易写错的字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而且孩子们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板书, 个个都是那么认真, 有许多平时书写习惯较差的学生, 到黑板上写时, 书写也好多了, 一改平常的坏习惯, 书写进步了,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更可喜的是, 孩子们自己确定的生字生词, 学习起来特别来劲, 有的还在写, 就有学生说:“老师, 这个字我认识, 我来教他。”写完以后就开始了互帮互学。不大一会儿工夫, 孩子们就把自己确定的生字、生词解决了, 并且这些生字、生词也恰是我们要学习的本课的重难点, 真是“事半功倍”啊!

二、在分析课文时, 把黑板留点儿给学生

在新理念的熏陶下, 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 已改往日琐碎的分析, 学生至上, 抓重点的、优美的词句来品读, 在读中激情, 在读中悟理, 可这些优美词句我们老师不可能提前写在黑板上, 这些优美词句得在课堂中产生。倘若这些词句又由老师确定, 岂不又是以前的灌输吗?再说, 老师喜欢的, 可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即使有的学生委曲求全, 也不能真正品情。曾记得我在教学《第一场雪》时, 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黑板上, 大家交流交流, 反复读读, 好生体会, 最后自己朗读来表达自己喜欢的理由。当孩子们把语句抄在黑板上, 有的还刚开始写“: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 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有的孩子就说:“嘿, 我也喜欢这句, 这句写出了雪的大, 写出了雪的美, 也写出了作者对大雪的无比喜爱之情。真是一句三得啊, 我找到‘知音’了, 待会儿我跟他一起学习。”抄完后, 孩子们就找自己的“知音”读了起来。三五成群, 多投入啊! 虽然没有高超的朗读技巧, 但经过“知音”的合作, 朗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而且孩子们喜欢哪些语句, 黑板上已经一目了然了, 老师有谱, 学生激情也调动了起来, 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有了, 而且让我们的大黑板起到了多媒体的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积累、拓展时, 把黑板留点儿给学生

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古今中外, 包罗万象。这些知识, 从何知晓, 上网吧?没有。仅靠课外阅读?可这些书从何而来, 对我们山沟里的穷孩子, 家里并不富裕, 能买多少?再说, 要想买一本书, 有的甚至要走上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到镇新华书店才能买到, 很累。怎么办?我们应合作, 我们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应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在教学之余, 把黑板留点儿给学生办成积累台, 让他们把自己从课外收集的诗、词、名言、警句、谚语等等奉献在黑板上, 让大家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共同增长见识。至此, 我们黑板的一角每天都增添了不少知识。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有福同享的美德, 对以后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 把黑板留点儿给学生吧! 我觉得, 它益多弊少, 你不妨试试!

摘要:小学教学是一片能够让教学的种子自由生发、发展、延伸的肥沃土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教师滴水不漏、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和精彩绝伦、口若悬河的教学语言转移到学生在课堂中知道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在课外怎么运用技能、怎么笃行理念、怎么表述思想……往往忽视了教室中最重要的一块组成部分, 就是黑板, 黑板一直作为老师的领地, 极大地发挥了老师的作用, 却没能作用于学生方面。从黑板对学生的作用出发进行了探讨。

14.一年级音乐《小小雨点》教学反思 篇十四

这节课是想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歌曲的动感和美妙之处,近而帮助学生记住歌词,达到学后不忘的效果,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充满美的感情。音乐课若是枯燥无味是令人无法容忍的。有位音乐教育家曾经讲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他说,如果把流行歌曲放到教材里,用我们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先识谱再学歌词,那么流行歌曲可能是流行不起来的。这真是一语道破了我们教学中的迂腐做法,如果我们花多些心思变通教学形式。

研究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改善教学细节,哪怕是带感情的演唱演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动人的身体语言、充满关切和询问的眼神等,真情的投入与调动,总是能吸引孩子的,让孩子们在平等、生动、活泼和充满音乐美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就会使孩子们今后永远热爱音乐,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得到扩展,从而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足蹈是人之常情,把律动、舞蹈加入到歌曲教学中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音乐是声音语言、舞蹈是人体语言,歌和舞是自古以来就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能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在《小小雨点》一课中,就充分地借助了舞蹈的基本功能,在歌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记住歌词模仿小雨落在花园里,落在鱼池里、落在田野里,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我编了一段律动加舞蹈,“小雨”做着扩指动作向花园里洒水,“小花”托腮摆头“乐的张嘴巴,”“小雨”扩指洒水,落在鱼池里,“小鱼们”双手一前一后做“摇尾巴”动作,脚走小碎步,“小雨”落在田野里,“苗儿”做发芽拱出土动作。“向上爬”分开双手,舒展身体等这些基本舞蹈和律动动作,让同学们边唱、边舞,即记住了歌词,又深动形象地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情绪处于自然、欢快的气氛中。

15.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五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1、2、3、4、5自然段。

4、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云妈妈有许多孩,它们子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它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2、出示课题: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你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小朋友真热情,瞧,雨点儿来了。.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2.这句句子里有几个词语你能把它们读好吗?按顺序出示数不清、云彩、飘落三个词语,指名读。3.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4.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①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③飘落:慢慢轻轻地落下来。

5、看着雨点儿飘落下来可爱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自由练习,指名读。

三、学习第2、3、4、5自然段。(1)学习2、3、4自然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师朗读并出示相关句子)

2、交流:你听到了些什么呀?

3、小朋友听到了大雨点和小雨点在说话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原来是从这些提示语中知道的,那下次我们想知道是谁和谁在说话我们就可以看提示语了。朗读训练: ①我是小雨点,就在你面前,哪位大雨点朋友来问问我?(师生合作)②小雨点想问大雨点什么呢?(指名说)原来小雨点也想知道大雨点要去哪里? ③刚刚大雨点和小雨点之间互相问答就是在进行对话。我们就学他们来进行对话,好吗?自由练习。④现在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能直接对话吗?同桌两人试一试,指名对话。(2)学习第6自然段

1、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 小雨点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朗读指导

2、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大雨点儿到哪里去了? 哦,没花没草的地方好看吗?大雨点为什么要去这种地方呢? 大雨点和小朋友想得一样,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示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有什么想对雨点说的吗? 师总结: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做一颗颗无私的小雨点儿,让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课间操:歌曲《小雨沙沙》

四、巩固生字。现在我们把课文里出现的生字宝宝复习一下。

1、卡片认读。

2、生字板

3、雨点回云妈妈怀抱。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看书,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点和弯钩所在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笔顺。

2、指名书空。

3、教师范写。

16.雨点儿教学反思 篇十六

不能忘记凯歌之后的哀乐

无可否认, 当炼焦比炼金还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时, 资本与企业无法视而不见。不过, 尽管焦化行业产能越调越高, 赢利率曾令人眼红, 但瞬间的“崩盘”让投资者、经营者瞬间从旌旗飘飘到哀嚎遍地的经历, 还是值得在采取行动前三思而后行。

从2003年说起。当时焦炭价格火爆异常。价格从稳定多年的3 0 0元/吨一路上涨到了年底的1300~1400元/吨。不到一年时间每吨1000元的丰厚利润, 让行业外资本、企业心动又行动。“炼焦比炼金都赚钱。”业内人士曾经对2003年的市场行情做过一个保守测算:如果在年初2亿元兴建一座40万吨的机焦生产高炉, 那么在年底即可完成产值3亿元, 利税1亿元的可观收益, 这还不算将炼焦副产品的再加工利用。那是一轮澎湃狂热的工业投资热潮。

那时, 焦炭的惊人涨幅已经将焦炭项目的狂热建设炙烤得超出了极限。在煤炭大省山西上下一时间“全民皆焦”, 河北的炼焦厂也是遍地开花, 许多未经任何审批的民营焦化项目直接上马, 导致产量急剧上升, 全国焦炭产量达到1.7亿吨, 全国中小独立焦化企业数量占80%以上。2006年时, 全国焦炭产能已达2.7亿吨, 已经超出调控第一年——2003的产能逾1亿吨, 而钢铁、电解铝等被点名的产能过剩行业, 也在不断扩增产能, 都接近调控之初2003年水平的一倍。

尽管产能翻番, 但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上升的推动下, 新一轮价格狂飙从此开始。2006年, 焦炭价格从1000元/吨起步, 始终保持稳步上扬态势。到当年年底焦炭价格稳定在1500元/吨以上。2008年, 焦炭价格从年初的1700元/吨, 到6月份就上涨到3000元/吨, 甚至一度摸高到3200元/吨, 半年的累计涨幅已经接近1500元/吨, 超过了前两年的累计涨幅。如此迅猛涨势下, 扩产、新入行的浪潮再次袭来。但是, 无人能料到价格却在孕育霉头:9月份之后, 焦炭行情的急转直下, 快速暴跌, 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 价格暴跌了将近2000元, 跌势之猛, 让人心惊肉跳。

2009年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也不能使全国焦炭产能每年26%左右的增幅再度出现。产能增速太快、过剩, 使这一行业的投资者、经营者自贬三级:从稳赚高额利润到整个行业的勉强维持。

谁在盈利?

告别暴利之后, 焦化企业分化开始明显, 有亏损, 也有企业实现利润成倍增长的情况, 显然, 这与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必定导致全行业亏损严重的片面印象很不相符, 而且广泛的下游产品, 提升了焦化企业获利潜能。即便焦炭需求继续萎缩, 下游化工产品仍然可以弥补利润空间。但是, 不是所有的焦化企业都能够如此。那么, 谁能够如此?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下、技术成熟、领先者、管理水平高者可以为之。

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今年上半年的调研数据, 在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和独立焦化企业中, 一般成本差距在40千克标准煤/吨焦左右, 最高和最低企业差距甚至高达60~90千克/吨焦;重点调研企业焦炭制造成本企业之间最高与最低差距高达约500~600元/吨;甲醇生产耗焦炉煤气最低与最高之差距高达400~500立方米/吨;吨焦耗新水企业间差距达2~3立方米等, 企业之间能源资源、余热余能等利用的效率和成本、工艺技术、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优胜劣汰。在效率、技术、管理均处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整体颓势下继续赢利。不仅如此, 这企业仍在扩产。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上半年以来, 又先后有一批具有一定资源、技术或市场优势的企业新建投产炭化室高5.5米捣固及7米以上顶装焦炉共19座, 新增产能1185万吨/年, 比上年同期有增多的势头。如果现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 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赢利的本领。有这个本领, 在可以拿到批文的情况下, 显示一下艺高人胆大不过分;否则, 盲目跟进, 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时机也是个大问题

成事者, 天时地利人和也。目前的时机恐怕不是好时机。十年前, 能源行业审批较为宽松, 谁抢先上马谁现在就能做大做强, 现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否认, 虽然有宏观调控和价格低迷的双重挤压, 但各地淘汰焦炭产能的力度仍然微乎其微, 甚至焦化行业产能在今年上半年新增产能1185万吨。另据《证券时报》报道, 在记者走访调研过程中, 多位焦化企业负责人表示, 政策调控产能的效果不明显。但上述状况并不能说明时机尚可。原因如下:

其一, 调控之所以不利, 与政府的态度相关。有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各地淘汰焦炭产能的力度微乎其微, 已经上报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停掉的了, 全国范围都是这样。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钢铁企业和焦化企业都是地方经济的支柱, 是地方政府的政绩, 也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所以地方政府对国家的调控政策并不认真执行, 但是如果企业长期陷入亏损, 地方政府的态度将会扭转。那时候, 企业将血本无归。

其二, 焦化行业也是高污染行业, 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第43号公告, 8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有了强制性执行的国标, 要求在2015年1月1日现有焦炭企业达到新建企业的污染控制水平。如果严格推行, 那些对地方财政、就业、税收贡献小甚至亏损的企业将无法运营下去——地方政府不会顶风保护这样的企业。后进入者, 在现在的情况下, 很难讨得政府的欢心。

其三, 尽管竞争力强的企业仍能获得相对高的利润, 但焦化行业处于一个艰难盈利状态是整体的现实。为了生存发展, 不少企业在做产品深加工的前期工作, 以期获得高附加值。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但因为高附加值产品前期投入很大, 现在由此产生的利润目前还是很小, 甚至没有。后进入者, 将面临巨大长期投入的境况。这对企业而言不是利好。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说, 短期看, 煤焦钢产业链产能过剩, 但从长远看, 产能并不过剩。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中国发展的现状与欧美日的情况比较, 得出我国将有很长的发展之路、有更大的需求。放眼未来, 这种观点、分析也许正确, 但资本、企业逐利的本性恐怕受不了空耗和久等。

上一篇:大班故事《两猫相争》下一篇:论文中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