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共8篇)
1.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贵阳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摘要:城市森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形体美、色彩美、音韵美、结构美,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了城市的人文内涵,使城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生态化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森林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获得人们极大关注,达成了广泛共识。面对日渐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发展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核心内容。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草坪行道树彩色灌木
引言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国家大力的发展绿化,提高市民生活的质量,美化环境的同时又能降低污染。我市也正在大力的发展绿化。
一、加强研究提升城市绿化理念
纵览当今国内外诸多城市绿化设计和建设思想,首推城市森林的建设。在生态化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森林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获得人们极大关注,达成了广泛共识。面对日渐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发展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核心内容。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长春第一个森林城的构建,到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体现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蓬勃兴起的发展势头。长春市1989年正式实施“森林城”建设规划,是我国首个将“森林城”确立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在全市的5个县(市),开展了公共绿地、绿色长廊、风景林、农田防护林、村屯绿化、森林卫生城镇等工程建设。上海市在制定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中,按照“林网化与水网化”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提出了“三网、一区、多核”的上海城市森林发展布局,为新世纪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拿大专家就提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设想引起各国政府的热烈响应,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城市森林建设。比如,在欧美等发达
国家,森林资源相对丰富,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体现城中有森林,森林包围城市的特点。美国城市森林与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从天空俯视城市,1/3是树冠、1/3是花草、1/3是建筑,构成了城市及城市森林的格局。其特点是:一是重视立法。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城市森林法》,确立了城市森林的地位;二是科学规划。目前美国城市平均树木覆盖率为27%,提出商业中心区树冠覆盖度达到15%,居民区及商业区外围达到25%,郊区达到50%的发展目标;三是讲究特色。多数城市都在城区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森林绿岛。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城市森林的建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高原森林城市。这座建城仅27年、人口仅200万的巴西新都,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20平方米(相当于联合国城市最佳人居环境标准的2.4倍),全市绿化覆盖率为6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森林留住了这座城市,是绿色焕发了巴西利亚蓬勃发展生机。
城市森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形体美、色彩美、音韵美、结构美,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了城市的人文内涵,使城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展望,有了符合我市城市绿化实际的先进绿化理念和思路,我市绿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指日可待。
根据《贵州省贵阳市绿化条例》第十三条,新建工程建设项目的绿化用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例为:(一)居住区不低于30%,旧城改造不低于25%;(二)学校、医院、疗养院、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三)主干道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四)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城区不低于25%,区、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城镇不低于30%。
二、以人为本,加大见缝插树力度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科学证实,森林能平衡二氧化碳。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森林保障和推动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森林不仅能净化城市空气,还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科学也证实,高大的水泥建筑令人心烦气躁,绿色植物则能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不难想象,人们徜徉在浓浓的绿荫下,阵阵花香扑鼻,嘤嘤鸟语入耳,会有多么惬意。然而,我市广场、公园、道路两侧,缺的就是树
木。当前,我市城区近郊已基本绿化,各段绿化隔离带也基本形成。从现实政策看,保护耕地已列入国策,占用耕地已不可能。因此,增加绿量重点应放在山岭荒地和城区内。重中之重是城区内的见缝插树,要千方百计多种树。
第一,适地栽植树木。在休闲、人多的地方种植一些高大,常绿的树种。较宽的道路设计时可考虑多植几排树木,街心绿地也要以植树为主。
第二,因地制宜选择树种。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很多树种都适合我市种植。传统树种有国槐、泡桐、法桐、合欢、银杏等。新近驯化的有桃叶卫矛、香花槐、黄花槐、白腊、杜仲、栾树、玉兰、五角枫、千头椿、楸树、槭树、新疆圆冠榆等。常绿树种除油松外还有树形美观、大方的美人松、白皮松、雪松、华山松等。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有一误区值得注意,即植大树见效快。其实不然,植大树值得提倡,但大也要有限度,太大了,树龄过长,不仅移植难度大,也难于成活。有的绿化单位种植法桐时选择大胸径树桩,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发育也不理想,一年只抽很少枝条,五年也形成不了树冠。专家认为,植大树还是选择胸径10厘米左右、最具活力树龄段为宜。
第三,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水平。城市园林同森林及森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欣欣向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走进大自然,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享受森林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在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市民的意愿,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建设人性化园林、观赏性园林,在尽可能增加林木覆盖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建园造景的视觉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等多方面需求。
三、统筹兼顾,保持植物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组成最为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生境类型,成为城市鸟类、兽类和各种昆虫的栖息地。为此,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结构的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在树种的选择上还是多一点好,既能美化环境,又有利于防治各种病虫害。因此,绿带要同一品种相对集中,多品种依此排序。道路植树不必强求划一,既可常绿、阔叶间隔,亦可一个路段一个树种,包括有观赏价值,又适宜城市环境的果树也可栽植。比如,柿树、楸树、山楂树等。
草坪的铺植不能完全禁绝。在气派的场院以及需要通透的地方,还是要适当种植草坪。草坪的品种一定要选好,高羊茅、三叶草等均适宜我市生长。要大力培育适合在我市生长能替代草坪的植被。灌木要以常绿、彩色和花期长的为主。我市栽植的传统常绿灌木以大小叶黄杨、女贞为主。我市的行道树基本上以樟树和栾树为主,在金阳新区的道路隔离带大量使用雪松,既让两条道路行驶的车辆都不受影响,又能有美观的效果。
近几年,彩色灌木的栽植已成时尚。除常绿灌木外,多植些彩色灌木有力地改变了冬季城市单一色调。彩色灌木有紫叶李、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美国红栌、黄栌、金枝莱木、红瑞木等。以紫叶小檗、金叶女贞栽植为多,但这两个品种在我市退化严重,紫叶小檗4年后开始发白、衰老,金叶女贞长叶期缩短,失去色彩功能。美国红栌、黄栌正在驯化中,适宜成片绿化。金枝莱木、红瑞木是很有观赏价值的灌木,盛夏枝叶茂盛,冬春落叶后展示红茎、黄茎美。新育品种有日本紫叶矮樱,刚刚引进,已初露锋芒。开花灌木品种很多,传统的有月季、蔷薇、迎春、刺梅等,适应性强,我市引进培育的有连翘、王子锦带、百日红、木槿、美国芙蓉等,品种多,花期长,均可大量栽植。低矮地被的栽植可以大量替代草坪,地柏、地被月季、常夏石竹、常夏双瓣石竹、秀线菊是很有栽植前途的地被新品种,试栽后效果很好。新近引进的德国福禄考、针叶福禄考、景天、紫露草、马莲草,品种多,花期长,花色美观,大多是宿根,冬季枯败,春季萌芽,很适合装点广场和道路绿地。
四、结语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的绿化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它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降低污染、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参考文献】
[1]赵德龙,刘万共,赵凤良.道路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
1[3]李承水.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刘福才.城市绿地环境效益研究.中国园林,1986(2)
[5] 马军山、董丽.城镇绿化规划与设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6] 梁一池.绿化苗木培育新技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 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8] 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9] 李英杰、刘建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植物种选择与绿化工程构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0]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11]徐大陆.植物造园和城市生态.中国园林,1991(2)
2.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式
现代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给社会与教育带了深刻的变革, 教育要发展与改革, 与时俱进, 就要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始于2002年9月, 这表明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正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 以新纲要为理论支撑。“俱乐部型”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将有大学生体育锻炼组合成一组共同的爱好, 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 以素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教学纲要为目标, 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实施以专门系统的体育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实践出真知, 各大高校成功的案例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可以作为教学改革深化到全国普通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俱乐部”教学改革的涵义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强调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注重学生爱好运动的培养和提高运动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让他们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 促使学生掌握技能与方法, 养成锻炼的习惯, 进而终身受益。
“俱乐部式”教学借助于大学现有的场馆器材设施作为课程开展的物质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下, 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和分享为根本。适用于任意一项运动的开展, 均可以依据相应的体育教学规律, 突出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 灵活设置课程、任课教师、班级设置以及上课时间。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分组、直观感知、层层递进、表演竞赛、分享讨论等方式进行尝试性教学, 注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课堂变成沟通、创造、思考、探究、表演、分享的展示平台。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与学生的主观选择相适应, 形成一种更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式”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调查问卷法;
(3) 逻辑分析法;
(4) 数理统计法;
(5) 教学实验法。
3 教学实验的设置与研究
3.1 教学实验时间
在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俱乐部式”教学进行了为期13周教学实验, 实验地点为运动场, 为期26学时, 时间为2013年9月12日至12月12日。
3.2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教学班, 实验班58人, 对照班60人。
3.3 实验指标
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取1000 m跑、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50 m跑, 以此测试大学生的灵敏、力量、爆发力和速度, 并作为基础身体素质的指标。选取大学生考勤与民意测评表作为学生学习态度的指标。选取大学生校园健美操系列—青春魅力的技能掌握情况作为指标。选取《“俱乐部式”教学对大学生运动兴趣影响的调查问卷》作为反映“俱乐部式”教学对大学生运动兴趣影响的指标。
3.4 实验的设计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式”教学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如表1所示。
(1) 准备阶段。
采集两组学生体能数据:包括反映机体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反映机体耐力的1000 m跑、反映机体力量的实心球。
(2) 实施阶段。
“俱乐部式”教学按照课程改革, 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 应该遵循教学的规律;即在教师指导下, 有自由选择项目、教师、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有一个共同的体育锻炼爱好, 大学生基于心理、生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 以体育锻炼者自觉自愿结合为基础, 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依托, 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 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 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延续性, 提升体育文化修养, 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习惯。具体结构见图1所示。
(3) 结束阶段。
“俱乐部式”教学的评价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关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合理运用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 回收反馈信息与调查问卷, 针对数据结果对“俱乐部式”教学进行分析, 探讨对高校公共体育开展的途径。
3.5 实验控制
针对大学生心理多变与异常情况而产生心态起伏, 实验进行过程中, 隐瞒学生进行实验的行为与任务目的。实验过程, 由一名教师进行统一调控, 实施的时间、场地、器材一致。两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兴趣都提前进行相关测量, 均无显著差异。实验过程中都与大学生进行沟通, 避免课外活动等外界因素干扰, 以此确保“俱乐部式”教学实验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生命认知与安全实践技能更有显著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内容充分体现国家关于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要求,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内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集体意识, 不仅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还树立了学生的终身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毛振明, 于素梅.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
贵阳市的养老压力日益严峻,2014年底,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17388张,养老机构增加至140家,其中包括公办养老机构9家,民营养老机构74家。虽然养老机构和床位数在增加,由于公办养老机构对接收对象有限制,所以解决养老压力的主力还需依靠民营养老院。从贵阳市百岁以上长寿老人分布来看,云岩区和花溪区最多,均为33人。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是著名的生态区,森林覆盖率到达41.53%,气候宜人,空气优良,非常适宜老年人居住。位于花溪区的亲情老年公寓,建院时间短,发展比较迅速,其运营模式值得社会关注。由于我国民营养老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表现为私人创办,规模小、资金少、入住评价不高等等。有必要探讨经营比较成功的案例,吸取经验,促进民营养老院的发展。
一、亲情老年公寓经营模式
(一)地理位置。亲情老年公寓位于花溪区桐木岭村四组,101省道旁边。规模约为1700平方米,三层楼房、庭院型、独门独户式装修。外围基本上都是农田,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后院有大片果树林。空气清新、交通便利。
(二)配套设施。亲情老年公寓共三层楼,每层楼除老人房间外,一楼配置有餐厅、厨房、储物间、碗筷洗涤消毒间、储藏室、厕所、卫浴间、员工宿舍、晒衣场、垃圾间和院坝;二楼配置有卫浴间、客厅、阳台;三楼配置有小休闲室兼客厅使用、卫浴间、大型存放衣物柜二座,目前床位设置数为58床。
(三)受理对象及价格。养老院是以“需要护理照顾”的老人为主要服务群体,即招收半护理和全护理的老人,不招收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价格在2200—3200元之间,它是以老人身体需要照顾的程度来区分的。
(四)资金情况。养老院是属于私立性质的,所以是自筹资金发展。其次可以获得政府补贴:从2011年开始,政府对养老院的运营补助是,老人住满一个月以上,政府补助300元╱人。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分三年给付。水电费按照民用水电费来收并免税收。由于养老院服务好,老人居住反馈评价较高,贵阳市政府对花溪区亲情老年公寓补助60万,养老院自己出资100万,用于养老院生活区的改造。
(五)养老院工作人员配备及日常管理。(1)老人日常饮食起居。早上6:00至6:30照顾老人起床洗漱,吃早饭。11:30为需要喂食的老人及餐饮有特殊要求者就餐时间。12:00自理老人就餐。17:30仍分两拨就餐。夜晚需要加餐的老人由护理人员自行安排。饮食方面早晚餐比较清淡,多为稀饭、面条,中午是三菜一汤,两荤一素,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养老院对于老人日常就餐有明确的记载,方便老人家属查看。(2)老人的清洁方面。讲究六个字“随脏、随换、随洗” ,老人的床单、被套,脏了就换,保持老人的身体清洁。每天下午3:00为老人洗脸、洗脚。(3)健康日报表和生活记录单。每个老人床头都设有健康日报表和生活记录单,记录老人的血压、血糖及大小便情况。生活记录单是用于记录老人家人来看望老人时间及次数及老人生病时,养老院的人员是如何处理的。(4)生病住院处理。养老院的院长妻子曾是台湾养护中心的护士,负责日常的药物护理工作及员工医护护理培训工作。老人日常用药全部由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喂食时间与用量都有专门记录。养老院与花溪医院签订的有“绿色通道”协议,不用先交费直接救治,过后结算。(5)老人日常娱乐。娱乐方式多为看电视节目,天气好的时候在院子里晒太阳。对其他行动自如的老人,有桥牌可供玩耍。一楼也有书记杂志可以翻阅。其他的娱乐活动就靠社会团体的慰问活动来丰富。
经过对亲情老年公寓的详细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养老院是在吸收台湾安养中心的经验基础之上,针对需要关怀护理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形成有特色的家长式经营管理模式。主张加强与政府合作,开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先河。以老人需求为前提,提高要求,坚持高配比,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养老院58张床位全部住满,目前仍有许多老人排队等候,床位供不应求。也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借鉴其成功经验。但是,由于规模较小,该养老院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为“家长式”,由院长掌握大权,大小事务基本都经由院长之手,对于小规模的来说这种管理方法还能实行,但是若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机构来说,这个管理方法效率不够高。
二、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流动性大。亲情老年公寓属于自主经营,自筹资金,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工资不高也无保险。养护人员多集中为女性人员,来自农民或者下岗工人,年龄较大,没有经过正规、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专业医师,医护人员缺乏,仅院长妻子属于正规护理专业的人员。由于工资不高,加之护理老年人工作的繁琐导致员工流动性很大。另外,养老院的管理者也参与养护护理工作,这种配置使养老院中必要的技术分工无法实现。
(二)养老院配套设施简陋。老人活动范围较窄,康复设施比较单一,养老院就只有护栏和鹅卵石,老人的娱乐活动最多的就是看电视,或者打打麻将,比较枯燥和乏味。
(三)服务的提供不够多元化,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虽然养老院受理的大部分是需要护理的老人,行动受限,但仍有部分行动自如的老人,应该注意加强他们的需求服务。在调查过程中,就有老人不愿意与言语功能不全的老人接触,可又找不到其他娱乐方式,整日闷在屋里看电视。长久下去,对这类老人的身心健康不利。
三、对改善民营养老院经营管理现状的建议
(一)民营养老院应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增强综合素
质。目前很多民营养老院的养护人员大多是农村妇女或者是下岗职工,虽然他们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仍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培训。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养老院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探索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使之规范化、法律化。
(二)改善服务设施,进一步扩大养老院功能区建设。由于一般民营养老院建立都是由私人自筹经费建立起来的,完善的功能分区在建立之初肯定资金是不够的,如果一开始本着盈利的想法修建养老院,一是资金耗费巨大,二是要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策划,仅适合个别资金雄厚的企业家或开发者。因此,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一方面提供土地和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营机构运营,优势互补。
4.贵阳市中学校长培训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摘自:《贵阳学院教育研究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八号令《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的有关条款和贵州省教育厅教人发(2002)333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资格评估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培训工作的实际,进行自我评估。贵阳市教育局和我校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改进和加强我市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从2002年9月中旬开始,根据全省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会议的精神,我校立即对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评估工作进行了布置,迎接评估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9月底完成了《关于成立贵阳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的请示》、《贵阳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建设计划》、《贵阳市“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案》和《贵阳市中学校长培训工作自查报告(讨论稿)》等书面材料。10月,我校接到贵州省教育厅教人发(2002)333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资格评估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后,严格按照《贵州省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资格评估认定标准》进行认真的自查自评工作。通过自查自评,看到了成绩,总结了经验,也看到了不足,对某些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已抓紧进行整改。现将自查自评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了加速贵阳市中学校长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中共贵阳市委组织部和贵阳市教育委员会于于1993年7月12日下发了筑教字(1993)18号文件《关于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贵阳师专为贵阳市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管理、成绩考核。市教委负责督促检查,审核成绩。”并成立贵阳市中学校长培训办公室(设在贵阳师专),承担全市中学校长培训任务,并负责指导各区县的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培训基地成立至今,先后举办了13期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班、1期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和2期市教委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共574人,其中,市直属学校校长113人、省属中学校长7人、厂矿企业予中校长65人、区属中学校长276人、一市三县中学校长113人、市教委系统中青年干部66人。并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开阳县、清镇市、修文县培训563名小学校长。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工作,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要求,促进了我市中学校长整体素质和中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八五”期间,校长培训工作成绩显著。实现了“八五”培训规划的目标,达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要求,率先进入全国20%的省市县中学校长九五年持证上岗的先进行列。目前,我市中学校长培训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在调查研究开展中学校长继续提高培训的准备工作,使整个教育干部培训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出现了市教育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师专培训基地认真组织培训,各级教育干部积极参加学习,要求学习的新局面。为“十五”期间进一步搞好中学校长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培训工作的成绩和基本做法
我市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从1993年至今,中学校长通过培训吸取了“营养”,振奋了精神,事业心、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一是“五个意识”,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意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意识;学校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意识;遵纪守法,令行禁止,依法治校的法制意识;重视教育科学、尊重教育规律、勇于开拓进取的改革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一批中学校长联系学校实际和工作实际,撰写了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路子的研究文章在省、市、区级报刊上发表。
第二,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努力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有的结合所学理论、重新思考自己的办学思路、确定办学目标;有的在研究、思考、制定本校的改革方案;有的借鉴外校经验,采取措施,加强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有的思考如何利用本校的优势,寻找办特色学校的路子等。总之,学员们都在思考着自己的学校,思考着自己的工作。几年采各地都涌现了一批办学有特色、管理较规范、质量比较高的学校。在这批办学成绩突出,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带动下,推进了我市中学校整体改革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能联系实际,热爱教育工作,有事业心,使命感、敬业精神、勇于改革、开拓进取、管理出色,办学成绩突出的中学校级领导干部。近年来,贵阳市各地都有一批中学校级领导干部被评为全国及省、市、区先进个人,受到各级政府和党委的表彰。
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能取得这些成绩,是与具体抓这项工作的同志扎实、勤奋地工作分不开的。回顾和总结我市校长培训工作走过的路子,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规划。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下达后,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市教委和各区、县教育局在认真对市、区、县学校干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分别制订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与计划。贵阳市教委在1990年制定的《贵阳市1990--1995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完成1989年12月在编中小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的要求。要求把加强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当作办好基础教育,为振兴贵阳市服务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培训安排上,先培训校长、再培训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并重。在培训形式上,坚持脱产培训为主、自学培训为辅。在培训方法上,强调系统理论面授、自学钻研、经验交流、专题讨论、参观学习,考察实践相结合。
2.加强领导。为了加速贵阳市中学校长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中共贵阳市委组织部和贵阳市教育委员会于于1993年7月12日下发了筑教字(1993)18号文件《关于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贵阳师专为贵阳市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管理、成绩考核。市教委负责督促检查,审核成绩。”并成立贵阳市中学校长培训办公室(设在贵阳师专),承担全市中学校长培训任务,并负责指导各区县的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和贵阳师专有关领导同志组成,并设置了干训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贵阳市中小学校长干部培训工作。干训中的重大问题均由干训领导小组或市教委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培训班的重大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加。贵阳市分管教育的书记、市长和组织部的负责人还到培训班给学员讲话,审阅学员结业论文。
3.落实经费。我市在教育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培训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市教委及各区县对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共投入57万多元。仅贵阳市教委从1993年到1995年共投入基地建设和培训费就达28万元,超过省教委规定的人均培训标准,有力地保证了校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强化管理。针对培训内容多,时间短、培训学员在职在岗、工作忙、事务多、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如何让参训学员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地读几本书。培训办公室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纪律,保证学员培训时间,妥善解决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使学员在培训期间能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参加培训学习。一是采取集中住校脱产学习三个月的形式,保证时间,培训学时每期均达350学时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培训学时;二是健全和完善办班制度,强化班级管理。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完成培训计划,制定了“学员培训学习制度”、“学员学习管理规定”、“成绩考核制度”,贵阳市教委明确规定,把干部培训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有效地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在建立制度、严格管理的同时,还注意发扬“民主管理、会员参与”的主人翁精神。每期培训班建立了临时党支部、班委会。在培训期间,组织学员过好组织生活,举行专题研讨,搜集反映办班意见,开展文体活动,联系外出考察,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员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学员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活动能力与协调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调查,凡参加培训的校长,培训结束后,普遍反映,学有收获。
5.严格考核。在培训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学员结业考核、考试的管理。每一期培训班,对每一位学员都要求写一篇管理案例分析、一篇心得体会或一篇评估方案作为平时考核成绩,撰写一篇结业论文并在班会上,进行论文交流,评委评出等级,作为结业考试成绩记入培训档案;对一些论文达不到要求的校长,重新写论文,重新评审,对个别抄袭论文的校长还给予严肃的批评。待论文达到要求后,才发给合格证书,从制度上保证了校长岗位培训的质量,做到严要求,高质量,不走过场。
二、培训工作的体会
几年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明确指导思想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办好培训班,提高培训质量的基本保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后备校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培训班的重要任务之一。
1.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我市中学校长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使培训工作能主动,有效地为全面提高教育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实际管理能力,为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培训目的在于帮助校长和中青年干部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总结教育实践的新经验、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懂行、实干、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按教育规律办学育人的教育行家。因此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并重的方针,着重突出强调学好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突出岗位要求,学马列、会管理、懂科研、能创新、学用结合,促进培训学员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和学校管理能力的培养上。
2.联系实际,学习理论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管理是科学,理论是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造就人的实践活动,更不能没有科学理论为指导。从这个思想出发,培训办公室在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形式,教师授课方法上都努力突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这个重点。每期培训班均按国家教委规定的培训大纲和教材进行培训。开齐了国家教委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专题》、《心理学专题》、《中国教育思想史专题》、《国外教育研究》等九门课程外,还不断总结,联系校长实际,对培训班课程内容进行新的调整,做到学习范围广、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增设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增设了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安排,旨在使参训学员充分认识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内对外时时与方方面面的人员接触。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越来越需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员工与学校目标保持一致,减少内耗,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环境,从被动适应外部环境到主动影响外部环境,争取外部使命各方面的合作与支持。这一内容的开设对增强校长的“公共关系意识”,正确认识和积极争取外部合作与支持,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增加计算机管理知识的内容。这是迎接日益普及的电化教育手段在各门学科教学的应用以及学校管理的电脑化趋向,体现了未来发展对学校管理者素质能力的要求。这方面的内容既提高校长对学校管理,必须重视和应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的认识,又增加了解一定的计算机管理的基本常识。
第三,课程内容设置的另一特点是开设了学校党建基本知识讲座,为学员们提供了如何做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如何教育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第四,课程内容还设置了教育论文写作指导讲座。这一内容的开设是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校长本身工作职责的要求瘩观现实要求校长不仅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能够指导教育改革实践,而且要求校长能够把改革实践的感性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要善于总结经验,要阐述或提出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校长就必须学会撰写教育论文,锻炼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这一内容的增设对学员帮助很大。不少学员撰写的结业论文做到选题典型性、代表性,运
用理论针对性,分析问题科学性、创造性,确实对贵阳市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的提高起到了建设性、指导性的作用。
第五,课程内容还安排学校美育、中学德育工作研究、校长素质研究,新上任校长工作初探、特色学校基本理论的见解,贵州基础教育改革等讲座,使学员既学到一定的理论,又能掌握到管理方法。
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课程设置上,我们创造了“一、二、三,四、五”的办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提高两个能力一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强调三个基本要求----学理论、重实践、讲实效;设置四种课型----面授,自;学、研讨、参观;协调五个板块----马列理论、政策法规、学校管理、教学科学、考察实践。
通过教师讲授辅导、学员自学、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外出参观考察等教学方式,促进了学员理论水平的提高。
3.注重实效、提高质量 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学习的内容多、时间短。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从实际出发,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捂理论,尽可能供给学员一个教育科学领域基本知识的框架和结构,有助于学员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要努力做到“精、实、广、研”,即:精----精讲内容;实----从中学实际,学校实际出发;广----知识面要广、信息量要大;研----研究教育改革的新问题,探索教育和管理规律。要求学员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四个结合”。即面授系统理论与自学研讨、参观学习,经验交流、考察实践相结合。二是选聘任课教师要保证质量。我们不仅选聘本校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给学员上课。还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有丰富管理经验,熟悉学校、熟悉教育政策法规精神的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作为兼职教师,确保了干训任务的完成。三是在学习过程的管理上对学员严格要求。如要求学员要认真完成培训班规定的作业,参加所学学科的考核、讨论,撰写联系实际的结业论文,自拟外出考察提纲,完成考察报告,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等。通过上述要求及活动,努力把学员的理论学习成果同实践、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培养培训校级后备干部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因此,抓紧对中青年干部进行培养培训,使之更快成长,并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干、德才兼备的跨世纪干部队伍,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十分重视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先后举办了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有66人接受培训。经过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已有二分之一受训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为我市校级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
三、对“十五”期间加强培训工作的思考
随着“八五”、“九五”期间培训工作的结束,我们有必要对“十五”期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作好充分的认识与准备。
1.继续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十五”期间的干训工作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和标准。与“八五”、“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相比较,“十五”期间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培训对象上,从学校管理干部到教育行政干部、乃至主管教育的党政干部。培训对象具有广泛性。
(2)在培训类型上,有后备干部岗前培训、新上任校长的岗位培训、已取得岗位合格证书校长的继续提高培训和起示范作用的学校校长的高级研修培训。培训类型具有层次性。
(3)在培训内容上,由原来掌握应知应会为主转向更新知识结构;补充新知识、新信息,探索新问题、提高能力上,使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向理论和实践两端扩展。培训内容具有拓展性。(4)在培训的形式上,将会采取常年办班,多类型、多层次,专题式、学分制的方式。培训形式具有多样性。
(5)在于训师资队伍上,需要一批专业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思路开阔、事业热心的专职教师,培训师资具有专门性。
2.关于“十五”期间干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了完成上述国家教育部下达的任务,必须认真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调查研究,探索规律,为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现职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干部的现状、需求进行全面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一方面全面细致地了解前几轮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摸清新一轮培训的底数(包括队伍的现状、政治思想状况、学识水平、管理水平、任职年限、岗位分工、年龄结构等等),通过调查得出整体结论,划分出层次,努力使培训工作实现三个结合,校长培训(包括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与教改新形势的要求相结合;校长的培训与校长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校长的培训与校长的成长规律相结合。同时还应尽快组织专人赴干训有特色的省市调研取经,交流培训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信息,为搞好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领导,尽快制定好“十五”培训规划。
应继续将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列入各年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应调整、充实干训领导小组,强化其指挥、协调功能,要调整、充实干训办公室,使其更好地发挥日常管理职能。应尽快制订“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规划(包括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应对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培训层次、培训形式、主要政策、具体措施以及培训机构等方面作出规定和安排,努力使本市教育干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优良的干训师资队伍。
要确保干训质量,关键是要提高于训师资质量。目前我市干训师资队伍基本上能够满足校长岗位培训任务的要求,培训质量完成较好,培训成绩是显著的。但干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它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在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培训层次上的不断递进。要完成“十五”的干训任务,单从师资队伍上看,我们认为困难太大。困难表现为:一是数量不足。按省干训中心要求,要尽快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学校管理、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管理技术等七个中心备课组。七个中心备课组目前就有2个备课组很难找到教师。二是专业功底薄、实践经验少、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我认为:一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从战略高度思考,舍得投资,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年富力强,既有一定中小学领导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同志到高校深造培训,以便回来任教;二是定期安排专职教师深人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专题调研,参加一定管理工作,增加实践经验,开阔教学思路,提高适应能力,使干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播者,同时成为名符其实的“校长的教师”;三是建立省市信息系统网络,及时互通各县(市)培训经验,以求提高办学效益;四是建立干训教师人才交流库或讲师团。建议省级干训中心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广泛的师资人才调查,将学术上有创见,管理实践上有特色,工作有余力,有热情的专家学者列入专门人才名册内或组织讲师团,供各地培训基地聘请使用。
(4)建立教育干部培训的激励机制。
决定培训工作好坏因素之一,是校长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如何建立一套校长和教育干部培训的激励机制,增强校长,教育干部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我认为可以通过严格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建立相应的校长岗位津贴制度,岗位津贴要与校长培训成绩挂钩;二是培训与任用紧密结合起来,把校长培训成绩作为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校长等级制度。如中小学校教师有职称等级一样,校长从事的学校管理专业,按其具体素养、履行管理工作职责的情况,也可以评为一级、二级、三级校长,将培训成绩与工作实绩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激发校长奋发进取,有利于校长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5.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省文物局:
根据黔文物发〔2007〕100号〘关于加强全省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局积极行动,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对全市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现将这一阶段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全面部署,建章立制,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开展全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整改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安全隐患。为此,我局下发了〘关于转发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全市文物系统各有关部门、单位紧急动员、督促管理,切实加强文物古建筑日常安全防范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体系,在各文物景区、景点实行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季报制度。同时按照文物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在12月14日至12月29日期间开展全市性的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大检查。12月28、29日,贵阳市文化局检查组由分管全市文物工作的副局长杨亚林带队,局文物处、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参加,对贵阳市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德学校旧址、大觉精舍等处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各景区景点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检查中未发现大的安全隐患。检查组要求各景区景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加大巡查力度。至12月底,我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已基本结束,各区县(市)检查组均对本辖区内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管理使用单位或使用人也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加强整改落实。
6.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六
(2012年1月6日在小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钟汰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区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受了百年不遇凝冻灾害的严峻考验,全面完成了区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五年,是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争比进位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千方百计加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6亿元,同比增长24 %,是2006年的2.9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44.3 %,是2006年的3.4倍,工业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3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44.14%,是2006年的4.16倍。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4.31亿元,同比增长31%,是2006年的2.7倍;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74亿元,同比增长35%,是2006年的2.8倍,人均财力位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50.1亿元,同比增长22%,是2006年的2.9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9033元和9549元,同比增长18%和28%,分别是2006年的1.71倍和2.13倍。2011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分别位居原来13个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8位、第9位,在现有的22个开发区中位居第9位、第10位,改变了长期挂末的历史,实现了排位前移。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这五年,是我区加快结构调整、发展不断转型、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启动小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性地托管了花溪区17.2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把园区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强力推进,建成一批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引进了一大批优势产业项目。贵阳市唯一的百亿元企业贵阳烟厂以及劲嘉彩印、安大锻造、枫叶管材、凯沃重工、刘老四食品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第一的奇瑞集团落户园区并启动客车项目建设,中煤盘江、中航产业园、险峰机床、普天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小孟工业园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最典型的园区之一。赵克志省长对园区给予了“建设进度快、项目质量好、投资强度高”的高度评价。我们围绕优势产业加强骨干企业的培育,061、011、海信、詹阳、同济堂等企业提速增效、不断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49家增加到2011年的75家,其中,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亿元以上企业29家,基本形成了航空航天、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烟草医药五大产业集群。依托军工企业优势,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拥有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3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先后获得“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区”等称号,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军民结合(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相继建成海纳广场、珠江商贸广场,世界500强的沃尔玛、国内首家大型连锁超市北京华联、全球零售商250强的苏宁电器先后入驻我区,四星级西苑锦润酒店和喜百年酒店建成营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五年销售商品房22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78.2亿元。经济繁荣活跃,去年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9.8亿元,同比增长7%,是2006年的1.67倍,贷款余额达83亿元,同比增长8%,是2006年的2.86倍。同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精品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三次产业由2006年的2.4:55.8:41.8调整到2011年的1.0:59.7:39.3,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这五年,是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完成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小河区控规修编和城市设计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在路网建设上,建成珠江路、南二环小河段、金戈路一期、开发大道二期和三期等一批骨干路网,启动开发大道四期、长江路延伸段、桐荫路等道路建设,环城高速、甲秀南路全面贯通,百姓出行难得到有效缓解。建成珠江湾畔、南山高地、大兴星城、碧园花城、小城故事等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大坡村、龙王村、中院村等“城中村”改造快速推进,市政、教育、卫生、文体及农村安全饮水等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同时,我们坚持建管并举,以“整脏治乱”、“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等活动为抓手,把“三创一办”作为最大的民生任务,建设和升级改造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取缔了锦江路、珠江路、小屯路等12个存在多年的马路市场,升级改造了西工厂、长江路、盘江路等17个农贸市场,解决了螺栓厂、轴承厂(东山坡)、动力厂等小区和背街小巷长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开展了黄河路、长江路、黔江路、花溪大道、开发大道沿线的景观整治,大力推进“门前三包”和“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为贵阳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作出了积极贡献。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市绿地447.8万平方米,绿化率从2006年的41.8%增加到2011年的44.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这五年,是我区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呈现新局面、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撤销所有街道办事处,成立了12个新型社区,成为全国第一家整区撤销街道办事处,由区直管社、居委会去行政化、社区直接面对老百姓服务的行政区,精简了管理层级,实现了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的重心下移,为辖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巩固完善,财税、金融、投融资、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组建贵合投资公司和科工投公司,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银行到位贷款20亿元,采取BT形式实现融资8亿元,启动了国资公司9亿元债券发行工作,开创了多元化融资的新局面,有效破解了制约开发建设的资金瓶颈。积极创新土地管理利用模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取得新突破。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动摇,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推行一站式办公,实行保姆式服务,成功引进奇瑞客车、中煤盘江、险峰机床、普天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五年来,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每年以24.7 %的速度递增,2011年达到8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达2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2 %,累计达8477万美元。非公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年均增长25%。外经外贸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年均增长12.1%。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这五年,是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城乡统筹就业33519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5个,新增就业人数306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参保率逐年上升,城乡低保应保尽保,2010年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成市属学校、企业子校的接收,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建成实验中学、二小大兴校区、公办幼儿园2所,成功将二十五中创建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填补了我区没有公办幼儿园和示范性高中的空白,是全省唯一出台困难家庭学生上大学及幼儿入托资助政策的行政区,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上大学难、入园难的问题。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 “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圈”,获得“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称号,辖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7.52‰,自然增长率为4.53‰。建成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廉租房5.8万平方米,完成292户农村危房改造。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建立治安卡点39个,启动防盗门工程和平安E家工程,辖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五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永久会址落户小河,财政不花一分钱采取置换方式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实现了人民群众多年的期盼。引进五星级的碧园影城,结束了我区没有电影院的历史。辖区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五年,是我区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建设得到加强、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奋发向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启动“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行依法行政,努力规范政府运行机制,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削减行政审批,完善政府网站建设,组建了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群众工作中心和区和谐促进会,开通百姓-书记区长交流平台,政府各项工作更加透明,辖区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办结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始终坚持区委的集中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五年来,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405件,政协委员提案237件,办结率100%、答复率100%。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土地招拍挂制度。切实加大投资评审、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严格依法办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在全区形成了团结干事、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
此外,统计、物价、质监、工商、金融保险、国资管理、档案、区志、老龄、妇女儿童、工会、民族宗教、残疾人保障、双拥优抚、外事侨务、邮政通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图强,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谱写了小河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也是历届班子工作成效积累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区各单位、辖区各企业,以及人民解放军、民兵预备役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参与小河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撑带动。二是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制约十分突出。三是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民生事业的薄弱环节多,历史欠账多,与群众的所期所盼仍有差距。五是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还不完全适应“两加一推”的新要求。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我区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综观全局,国内经济加速调整转型,东部产业加大梯度转移,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力支持黔中经济区建设,即将出台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加大支持贵阳发展的力度,省市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大力推动开发区的扩区工作,这些都有利于我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水平。环顾周边,区域竞争异常激烈,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较大,从省内各区(市、县)来看,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稍有松懈,我区就会落伍掉队。审视自身,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为我区的发展蓄积了能量,增强了后劲,全区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干,我区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强大的内生动力,已经驶入厚积薄发、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就一定能够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照中国共产党小河区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紧扣“一先二超一提升”的总目标,继续实施“工业强区”和“开放带动”两大主导战略,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倾力打造特色产业突出、城市品位卓越、体制机制顺畅、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都市新区,力争在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排名进入中上游,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6年力争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6年累计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战略重点:
(一)致力于绿色发展,以更快的速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产业的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努力构建绿色的经济生态。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继续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小孟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着力打造航空航天、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烟草医药五大产业集群,注重培育龙头与扶持配套并举,到2016年力争引进10家以上的主机龙头企业,培育100亿元以上企业2-3家,50亿元以上企业5-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确保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30%以上,突破1000亿元大关。坚持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大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到2016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争创名牌产品50个以上,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着眼于服务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商贸购物、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提质增量,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大力推进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高档酒店、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打造好中心商务区、轻轨站点沿线、“二环四路”城市带,努力实现服务业的大幅提升。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贵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致力于城乡统筹,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坚定不移地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以高水平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桐荫路、珠江路延伸段、金戈路二期、环城高速金竹互通等道路建设,积极打通断头路、丰富内循环,完善交通标志标识、步行系统、无障碍设施、人行过街系统,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建设,大力增加停车场、文化体育和休闲场所等公共设施,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要加大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力争2016年基本完成花溪大道以东的城中村改造和西南环线以北的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基本消除中心区的工矿棚户区。抓好二环路、花溪大道、甲秀南路沿线城市带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继续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整脏治乱”的成果,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节点、沿街立面、建筑色彩、夜间景观进行整治和规范,使城市形象迅速提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生态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我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化,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都市新区。
(三)致力于先行先试,以更大的气魄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努力在创新之中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着力破解土地、资金、资源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我区聚集。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建设的生命线,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量,突出抓好与国企、央企、名企对接,努力在引进龙头型、品牌型企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力争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400亿元。大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确保非公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成为全省机制体制最优、发展环境最好、项目落地最快、企业满意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四)致力于生态建设,以更实的举措推进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信心和决心,积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创建,让企业和单位把绿色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倡导市民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良好习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强化节能减排,狠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支持节能技改,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排放,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要严格控制入园项目投资强度,千方百计集约节约用地。加强环境建设与保护,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生态项目建设,建成三江口城市公园和一批山头绿地、人工湿地。抓好阿哈水库水源保护和南明河、小黄河、麻堤河的综合整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分类运输和无害化处理,搞好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的治理,抓好主次干道、居民小区、工矿区的绿化美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进一步建成低碳宜居、水清岸绿、空气清新的城市功能体系。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五)致力于民生保障,以更多的投入推进社会事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后续扶持,注重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的权益,确保人人享有基本保障。加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到2016年,力争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超过85%。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人以上,让群众享受到安全、便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养老覆盖率达10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多功能体育馆、“亚太动漫交流中心”等系列场馆,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动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辖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指数快速攀升。
(六)致力于民主法治,以更新的思维创新社会管理。把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继续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重心下移,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和改善群众工作,健全群众工作体制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平安小河”建设,努力建设打防一体的防控体系,逐步完善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切实加强治安卡点、治安巡逻等人防措施,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达90%以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切实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深入开展依法治区工作,积极引导辖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让每个小河人都为生活在小河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三、2012年的工作安排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努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
根据区第四次党代会的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2012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
1、完成6个休闲广场的改造建设,完成开发大道三期沿河的绿化综合整治。
2、完成南明河小河段沿河护栏安装,完成王武排洪大沟的建设。
3、完成小河区老年服务中心及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4、完成金山村长滩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杜家坝人饮工程。
5、完成第三十四中运动场的维修改造。
6、完成3条市政道路的改造建设。
7、完成廉租房建设711套3.6万平方米。
8、改善1个社区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
9、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42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00人、培训2200人。
10、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600人,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500人。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2012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狠抓项目建设,努力保持投资拉动的强劲势头。一是抓好项目谋划。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生态建设、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积极谋划和编报一批重大项目,精心做好项目储备,始终保持项目动态储备100个、投资500亿元以上。2012年计划实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6个,总投资969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96个,总投资430亿元。二是抓好资金筹措。大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进一步用好信贷资金,激活民间资金。充分发挥国资公司、贵合公司的平台优势,采取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以及BT、BOT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全年实现融资50亿元以上。力争国资公司、贵合公司资产年内分别突破60亿元,确保国资公司9亿元债券发行成功,并启动贵合公司债券发行工作。三是抓好土地保障。科学安排用地计划,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加大建设用地的报批力度,力争全年报批土地 5000亩以上。抓好全国集约节约用地模范县(市)的创建工作,坚持向山要地,严把投资强度关,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大力创新征拆安置举措,千方百计突破征拆难、征拆慢的问题,实现和谐征拆,和谐安置,切实保证项目用地的供给。四是抓好项目推进。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保责任制,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倒排工期,加大督促检查,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早投产、早见效。今年要重点推进桐荫路、开发大道四期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奇瑞客车、中煤盘江、普天新能源、中联重科、中航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形成策划一批、立项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确保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力争突破200亿元。
第二,狠抓提速转型,努力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强力推进小孟工业园区建设。切实完善园区管理的体制机制,大力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推动园区建设和管理高效运行。进一步深化园区规划,高水平、高标准地开发建设园区。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大道四期和园区五号路建设,启动开发大道三江口至劲嘉段拓宽改造工程,加快王宽至陈亮段小黄河改造和综合管网配套建设,建成王宽变电站、启动花梨变电站建设。实现奇瑞客车、中煤盘江、险峰机床、中航贵阳电机、中航云马专用车等重大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二是促进现有企业扩能增效。围绕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烟草医药及绿色食品三条产业链,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工业经济的运行调度,重点抓好五个“十大”企业的扶持,支持贵阳烟厂、海信电子、詹阳重工、同济堂制药、劲嘉彩印、玉蝶电线、航天风华、红林机械、富巨炉具等优势企业拓展市场、增产增效。力争2012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5%以上。三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支持辖区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启动开发区科技产业孵化综合楼建设,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积极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0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申报专利200件,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3-4项。四是加强企业的配套协作。深挖区内企业的关联配套能力,完善辖区企业产品目录和配套目录,加大奖励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就近配套、委托加工的协作配套生产模式。重点抓好海信、詹阳、奇瑞、凯沃等主机企业的配套,争取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年内启动工业设计产业园、汽车配件中心、表面处理中心和模具中心建设,实现辖区协作配套能力大幅提升。
第三,狠抓服务业繁荣,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贵阳市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的战略部署,在继续打造现有核心商业区的同时,抓好二环路沿线商业的开发,推动花溪大道高档商务区的建设,积极启动南明河沿线休闲文化区建设。要加强商贸购物、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温德姆酒店、大兴商务宾馆建设,建成10家左右特色早餐示范店和一批社区连锁便利店,规划建设1-2条特色商业街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引导培育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热点。全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突破6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引进一批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用担保、中介咨询、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性企业,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总部经济、工业设计等产业,积极推进西安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孵化基地、国程物流、远大国际工业品博览城的建设,启动奇瑞整车物流、大唐电信物联网、格力配套生产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三是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大力推进腾龙湾、龙湾国际二期、金域华府、珠江湾畔三期、一鸣宽城国际、月半湾等房开项目建设,争取启动陈亮综合体、指甲塘综合体和黄埔国际综合商务区、长江源等项目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发展商品房市场、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全年商品房开发建设20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0万平方米。
第四,狠抓城乡统筹,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完成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二环四路”城市带的规划,精心搞好城市设计,对重点地段、重要街道的建筑和景观统一要求、统一风格、统一色调。加快桐荫路、环城高速金竹互通、中曹路等道路建设,启动金戈路二期、珠江路延伸段、清浦路、长江路三期、清水江路改造以及清水江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地下人行通道建设,新增一批公共停车位。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龙王村、中院村、大坡村等城中村改造,加快华阳厂、动力厂等棚户区改造步伐,有计划启动尖山村、珠显村以及矿山厂、纺纱厂、电机厂等家属区的改造。建成和完善一批给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六个休闲广场建设改造。二是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坚持“门前三包”等措施,抓好垃圾清运、垃圾处理工作,在保持主次干道、农贸市场等卫生良好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的“脏、乱、差”问题。实施一批道路修复、公厕建设,绿化美化、路灯安装、老居民区环境整治等利民工程,大力开展城市夜间景观改造与整治,使城市环境更加亮丽整洁。加强违法建设的管控,有效防止违法建设的发生。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金竹片区的规划建设,年内完成杜家坝供水工程、金家山提灌站管网改造,力争启动付官水库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让农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与城市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四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试点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排放实施重点监控和治理,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计划指标内。加大阿哈水库周边环境治理和南明河综合整治,完成阿哈水库金竹片区污水治理工程以及金山村长滩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陈亮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继续抓好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
第五,狠抓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一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在机制体制上“先行先试”,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破除各种制约障碍,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活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好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社会事业改革。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营造亲商、敬商、安商、爱商的氛围,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突出产业招商、补链招商、高科技招商,做好节会招商,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引进4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力争增长35%以上,达110亿元。全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实现徐工、中联环保、大唐电信等大项目顺利落地。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继续落实省市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和园区孵化器的建设,发挥科工投公司的作用,组建创业投资基金,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非公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四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詹阳、华阳、主力电器、西工等进出口成长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大力拓展国外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实现新突破。
第六,狠抓民生保障,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三十四中运动场改造,启动区六小的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贵航技校(区职教中心)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提升辖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规范办学力度,推进学区化改革。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营造师生安心安全的良好环境。继续完善教育资助制度,保证家庭困难学生能上学、上好学。二是积极推动创业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型城区建设。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解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4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00人。加强劳动执法,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好劳动者与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今年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企业离退休托管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积极推进黔江、王武廉租房,农科院、红林双限房和翁岩公租房建设,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水平。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解放军44医院和区人民医院(300医院)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更大范围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进一步降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成本。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启动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加大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7.5%。五是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抓好贵州省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及“亚太动漫交流中心”的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区蓬勃发展。组建文化产业公司,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抓好国防、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事业、档案、统计等各项工作,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七,狠抓社会管理与创新,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一是深入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应配套政策,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社区服务投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让社区能够办得了事,办得成事,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平台。年内改善1-2个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条件。二是加强“平安小河”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启动“天网”工程,逐步实现复杂区域、重点单位和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建设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使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升。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平台和网络。加强百姓-书记区长交流台建设,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制度,健全领导包案机制,加强不稳定因素的摸底排查和研究分析,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公共安全监管。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监管、安全保障和应对各种灾害以及突发事件能力,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推进和谐小河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八,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始终做到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怀热情和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二是强化效能意识,始终做到务实高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敢抓落实、会抓落实的良好氛围,集中精力抓好区第四次党代会战略决策的落实,做好关乎全区发展的大事、要事,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三是强化法治意识,始终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四是强化廉政意识,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完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专项资金审计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切实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成就,倍感鼓舞和欣慰,展望未来发展,使命光荣而艰巨。小河区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征程。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为推动我区加快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政府工作报告术语
1、“三创一办”。是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门前三包”。是指临路(街)所有的单位、门店、住户应当担负的市容环境责任三包。“三包”是指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其中,包卫生,即做到门前无垃圾杂物、无污水、无污垢、无油渍或严重积尘,遮阳棚规范、整洁,无破损;卫生设施完好整洁,无破损;包绿化,即协助绿化管理部门管护好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及时清理门前花坛内的垃圾杂物,不攀树折枝,采摘花朵,不得在树干、树枝上钉钉子和乱挂杂物等;包秩序,即禁止乱挂晒、乱占道、乱堆放、乱张贴等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对其他行为人的乱停、乱靠、乱摆摊设点、乱挖掘等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有监督、劝说和举报的责任等。
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模块地图的技术思想,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将城区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对模块内所有与城市管理相关联的内容“部件”化、“事件”化,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事项的信息采集、汇总共享和协同管理。
5、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区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推行城市管理和服务资源下沉,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模式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级,增强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改革创新,以达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凝聚功能、管理功能和维稳功能的目的。
5、BT、BOT模式。BT模式是指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BOT是一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方式,由政府向私人企业(项目公司)颁布特许,允许私人企业(项目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企业(项目公司)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6、“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是贵阳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7、充分就业社区。指城市社区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本地户籍居民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
8、“零就业”家庭。指城镇具有血缘关系或直系亲属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除在校学生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均处于失业状态或一年内从事有收入劳动时间累计不足三个月的家庭。
9、“两基”、“国检”。“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国检”是国家督导团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县全面验收完毕后,对省级政府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是依法对省级行政区域“两基”水平的验收和认定,是国家在教育方面最权威、最全面、最高规格的一种检查。
1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是指区内95%以上的居民在15分钟内步行即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到便捷、经济、安全、有效、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11、“百姓—书记区长交流台”。是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并实现“县委书记大接访”的常态化,形成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高新开发区及金阳新区工(管)委依托互联网、邮政信件、专线电话、手机短信四种载体,直接面向广大市民的交流平台。
12、“三个建设年”活动。是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指作风建设年活动、环境建设年活动和项目建设年活动。以作风建设保障发展,以环境建设促进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通过这样一个抓手,增强全省上下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
13、“四帮四促”活动。“四帮四促”活动作为“三个建设年”活动的重要载体,省委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深入企业、深入项目、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通过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基层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14、“两加一推”。即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是省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主基调,加速发展是指加速经济发展,加快转型是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是指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15、“一先二超一提升”。是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奋斗目标,“一先”,即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二超”,即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六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一提升”,即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百分点,达到93左右。
16、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17、“退二进三”。是指在城市中心繁华区,为提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盘活存量土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鼓励、引导第二产业退出该区域,利用退出的土地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种产业结构调整方式。
18、“二环四路”城市带。是指贵阳市二环路、机场路、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贵黄公路艺校立交至金华立交段沿线的城市带。
19、“简、优、限”。是省委书记栗战书最早在省直机关作风建设交流推进大会上针对项目审批提出的,简”就是简化事项,“优”就是优化流程,“限”就是限时办理”。
20、产业孵化器。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提供全方位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使创业者能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中小企业成熟壮大形成规模,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最终使企业做大做强。
21、五个“十大”企业。小河区2011年确定的“十大重点工业企业”、“十大高成长性企业”、“十大高新技术企业”、“十大民营企业”及“二十大工业招商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22、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3、双限房。是指一种政府有条件供应的中低价房,即限户型、限房价,又称双限商品房或限价房
24、公租房。是解决城市困难人群和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能承受的价格,向承租者出租。
25、基本药物“零差价”。是指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时,按进货价结算,不计损耗、不加利润,以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状况。
7.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 (1) 乙脑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2) 个案资料来源于《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县区调查录入的数据。 (3) 乙脑接种率资料来源于《河南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4) 乙脑病例实验室检测资料; (5) 人口数据来自信阳市统计局。
1.2 监测方法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发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对乙脑病例急性发病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标本采用捕获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乙脑病毒Ig M抗体, 由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完成, 所用试剂为上海贝西公司生产的乙脑病毒Ig 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信阳市辖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10个县区。2012年全市共报告乙脑实验室诊断和疑似病例44例, 无死亡病例, 发病率为0.72/10万。2011年发病78例, 发病率1.28/10万, 2012年比2011年发病率下降了43.8%。44例病例中外地医疗机构报告14例, 本地医疗机构报告30例, 外地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1.82%。
2.1.1 地区分布
2012年全市10县区除新县和商城县外均有病例报告, 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数较多的是固始县, 发病10例, 占总病例数的22.73%。发病率较高的是平桥区 (1.41/10万) 、淮滨县 (1.05/10万) 、罗山县 (0.99/10万) 和固始县 (0.98/10万) , 均高于全市平均发病率。其中平桥区发病率是2011年的2.27倍。44例乙脑病例全部来自农村, 发病相对集中。见图1。
2.1.2 时间分布
我市2012年乙脑首发病例报告在7月中旬, 末例报告在9月上旬, 其中7月上旬4例, 下旬14例;8月上旬13例, 中旬6例, 下旬5例;9月上旬2例。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发病最多, 为27例, 占总病例数的61, 4%, 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我市乙脑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5], 与此时气温高、雨量大、蚊虫密度高和乙脑病毒增殖快等因素相关[6]。还与蚊虫消长有关, 符合乙脑夏季流行规律。
2.1.3 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病例中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 最大为12岁。1岁组4例, 2岁组7例, 3岁组9例, 4岁组6例, 5岁组5例, 6岁组4例, 7岁组4例, 8岁组1例, 10岁组3例, 12岁组1例, 无成人病例。6岁以下病例31例, 占70.46%;我市乙脑发病仍以低年龄组儿童为主。男性发病34例, 发病率1.08/10万 (34/3 142 687) ;女性病发病10例, 发病率0.34/10万 (10/2 977 717) ;男女性别比例为3.4∶1, 男女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4, P<0.01) ;这与男性活动较多, 受蚊虫叮咬机会较多有关。
2.1.4 职业分布
病例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 (32例) , 学生 (10例) , 幼托儿童 (2例) 为主, 散居儿童占总病例的72.73%。
2.2 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2.2.1 网络直报病例监测情况
2.2.1.1 病例报告
分析网络直报从病例就诊时间到填卡时间全市乙脑就诊24 h内及时报告率为100%, 达到监测指标要求。但固始县发病的10例乙脑病例全部由外省报告, 本地医疗机构无病例报告。
2.2.1.2 病例调查
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共收到报告病例乙脑个案调查表44份, 48 h内个案调查率为100%, 完成了监测指标。
2.2.1.3 实验室检测情况
2012年对报告的44例病例均采集了血清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 急性期采样率为100%, 高于去年的85.1%采集率。在采集的44例血清标本中阳性31例, 阳性率为70.45%;恢复期血清标本应采集13例, 实际采集11例, 采集率84.6%;其中阳性4例, 均超过要求的急性期血液标本采集率80%和恢复期血液标本采集率40%的监测指标。2012年全市报告的乙脑实验室诊断病例35例, 疑似病例9例, 乙脑的实验室确诊率为79.6% (35/44) , 确诊率比去年 (43.6%) 有大幅度提高, 见表1。2012年信阳市乙脑报告病例监测指标汇总如下:疫情报告病例44例, 及时报告率为100%;报告病例调查44例, 报告病例48 h调查率为100%;调查病例72 h专报系统录入率为100%, 病例急性期血液标本采集率为100%, 病例恢复期血液标本采集率为84.6%, 报告病例血清阳性35例, 报告病例实验室确诊率为79.6%。
2.3 乙脑疫苗接种率
我市2012年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包含减毒乙脑疫苗和灭活乙脑疫苗, 应种687 255人, 实种181 572人, 接种率为26.4% (河南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
2.4 免疫史
在调查的44例报告病例中, 有免疫史的病例15例, 占总调查病例的34.1%;但按照年龄完成免疫的只有9例, 仅占调查病例的20.45%。明确无免疫史者15例, 占调查病例的34.1%;免疫史不详者14例, 占总调查病例的31.8%;见表1, 表明未接种或不按程序要求规范接种疫苗是乙脑发病的重要因素。
2.5 采取防蚊措施情况
2012年发病的44例乙脑病例经调查采取过防蚊措施的仅占42.4%。蚊帐使用情况:74.6%使用蚊帐, 25.4%未使用蚊帐;驱灭蚊药物使用情况:40.2%使用药物, 59.8%未使用药物;使用灭蚊器:12.3%使用灭蚊器, 87.7%未使用灭蚊器。
3 讨论
我市2012年乙脑发病率比2011年有所降低, 各县区乙脑发病情况不均衡[7], 发病相对集中, 同时又呈高度散发状态, 这与菏泽市乙脑发病情况相类似[8]。发病地区不均衡与我市各县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有一定关系[9]。我市位于淮河流域, 属于亚热带气候, 环境地形多变。淮滨县、固始县等处于平原地带,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农村居住环境附近多水塘, 夏季雨水充沛, 气候炎热, 特别适宜蚊虫的繁殖。而新县、商城县则为丘陵地带, 农作物多以果树、茶树为主, 夏季昼夜温差大, 居住环境少河渠和水田, 影响了蚊虫的孽生。患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0岁组幼儿无发病, 这可能与幼儿出生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关。随着年龄增加, 原先的抗体水平下降, 若不能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保持抗体水平在一定的值上, 则很容易感染乙脑病毒。男女发病率的统计学差异则提示了, 男性外出活动较多且不注意保护措施是造成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的重要原因。病例中的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比例较高, 这与我市经济落后, 流动人口多, 免疫接种率低、生活卫生条件差, 易受各类致病病原的侵袭有关, 提示免疫接种和良好生活卫生环境是影响乙脑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由于乙脑发病季节和其他病毒性脑炎发病季节相重[10], 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极为相似, 容易造成乙脑和其他病毒性脑炎互为误诊、漏诊现象。信阳市2012年乙脑的采样率和实验室确诊率都高于往年, 因此提高乙脑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对乙脑的监测、诊断和鉴别诊断显得非常重要。乙脑是疫苗可预防疾病, 但我市从2008年才按照河南省要求开始纳入常规免疫, 我市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和免疫质量存在问题, 如接种率偏低, 不能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存在漏种、迟种和不全程接种现象;另外, 由于计划外生育儿童及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 给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2012年发病的44例病例中未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的占65.9%, 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是乙脑预防控制的关键。下一步预防控制建议:利用乙脑专病监测系统, 在乙脑流行季节, 开展医院的主动监测, 避免疫情漏报。开展病毒性脑炎的监测, 消除其他病毒性脑炎对乙脑疫情的影响, 同时为控制病毒性脑炎提供可靠依据。开展乙脑传播媒介监测, 掌握传播媒介的分布、消长及对发病的影响;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动态掌握我市人群乙脑抗体水平, 为制定乙脑免疫策略提供依据;加强乙脑疫苗的免疫工作, 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尤其是提高计划生育外儿童和流动人口的接种率。大力开展以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尤其是对畜圈、病家等场所的灭蚊, 降低蚊虫密度, 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人群感染机会。开展广泛持久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普及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预防乙脑的知识, 使儿童家长自觉参与到防治乙脑活动中,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摘要:目的 分析信阳市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病例监测情况, 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采集的血液标本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信阳市2012年乙脑发病率为0.72/10万。发病特点是相对集中, 同时又呈高度散发状态。8月为全年的发病高峰, 占总发病数的54.6%。发病主要集中在12岁以下儿童, 男女性别比为3.4:1, 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4, P<0.01) , 散居儿童发病多。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65.9%。2012年实验室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79.6% (35/44) 。结论 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 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 清除蚊虫孽生地,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
参考文献
[1]张彦平, 冯子健, Lee CK, 等.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制策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7 (4) :193-195.
[2]王晓军, 张彦平, 张荣珍, 等.中国1998—200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4, 10 (4) :215-217.
[3]唐晓燕, 许汴利, 郭万申, 等.河南省195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 (9) :923-926.
[4]郝忠宇, 张爱梅, 李林虹, 等.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及防治现状与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6 (3) :129-132.
[5]唐晓燕, 张彦平, 许汴利, 等.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44 (4) :329-333.
[6]唐晓燕, 康锴, 李幸乐, 等.河南省2006-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 (11) :1128-1130.
[7]赵国华.信阳市2004—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及防治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07, 34 (1) :138-140.
[8]张复臣, 侯仰秀, 马翠荣, 等.菏泽市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监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 2010, 8 (21) :131-132.
[9]宋群锋, 陶沁, 余春, 等.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9) :1656-1657.
8.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篇八
摘要: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得到了更多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市,正处在力求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阶段,其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成效显著,金融服务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证券市场交易平稳,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另外,沈阳市还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信用法规的完善,信用协会的成立,信用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对规范行业行为、建设信用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沈阳全面振兴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沈阳;信用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6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18-02
一、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沈阳市的一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拖欠贷款、拖欠税款、拖欠工资、违反合同约定和虚假陈述等问题,一些市民则存在恶意拖欠水费、电费、通讯费等问题。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促进沈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沈阳市信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为此,沈阳市确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政府信用建设工作,起草了《沈阳市征信管理暂行办法》,拟以政府规章形式发布实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大部分被锁定在政府职能机关、金融机构和公益事业单位,其信用信息被设计了不同的侧面,但并不完整,需要一个中介机构(征信机构)。这个机构应当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管理系统和相应的征信人才,是第三方中立机构,用来征集分散在政府职能机关、金融机构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企业和个人信息,通过整合后形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储备以供查询。
2005年11月2日,沈阳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信用制度建设,构建诚信沈阳的议案》中指出,必须提高对建设诚信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起草完善政府规章制度,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加强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企业、个人的诚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应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沈阳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全面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以此带动社会管理机制良性运行,确保经济社会的繁荣、文明与和谐。
辽宁省信用协会于2007年12月12日在沈阳市正式成立。该协会将对规范行业行为、建设信用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辽宁全面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建设了17个行业和4个城市的征信体系,已采集全省44万家企业、97万户个体工商户、7432个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信用信息,完成部分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交换,有效促进了政府部门监管信息的全面性、规范性,推动政府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了监管水平。《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已于2008年6月26日经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沈阳市信用数据一期工程于2007年上半年启动,分为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系统建设和现有数据归集,开展提供沈阳本地企业基本数据、本地部分单位征信情况调查等主要工作。另外,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目前正组织省内各家商业银行进行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录入工作。“数据库”录入工作完成后,各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各行受理的客户进行个人信用状况的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方面的保障。
二、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诚信原则未能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得到贯彻落实,信用风险到处存在,集中表现为:(1)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个人的好处;(2)有意拖欠借款,拖欠应付账款,使企业三角债越来越严重;(3)有意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制假售假。这种诚实信用原则丧失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信用风险,抑制了融资、投资环境的优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诚信教育不普及,维权宣传力度不大;二是对企业、个人的不守信情况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处罚手段;三是对诚信问题的立法不够,没有把诚信问题与市场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电子商务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信用贫困”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沈阳市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机制还很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也不健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有发生,互相拖欠相当普遍,交易行为缺少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沈阳市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建设阶段,目前建设速度不够快,主要原因是:第一,大信用环境基础较差。受历史因素影响,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企业间违约、制假贩假等失信问题还很严重。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讲信用的氛围尚需时日,加大信用体系建设的阻力因素很多。第二,信用资源全面整合面临困难。信用资源分散,缺乏统一和共享,信息整合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协调难度。目前沈阳市一些区政府及一些企业主管部门都在积极筹办或已经建立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和信用信息数据库,但在技术和指标体系上缺乏协调性,这为今后沈阳市统一平台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困难。另外,信用信息所属部门和单位提供信息尤其是义务提供信息有很大的协调难度,在资源整合上将有很大的工作阻力。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金融环境是沈阳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巩固和发挥金融业的既有优势,推进加快确立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加大力度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宣传。组织实施政府、个人和企业诚信教育培训工作,在全市普及信用知识和进行信用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信用工作,表彰“诚信企业”、“诚信市民”等,建立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重点监管,采取信用公示、警告、取消市场准入及其他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要大力打造稳定的金融环境,抵制和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同时,进一步改善法制环境,保护金融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强征信体系建设。
四、结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沈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沈阳市尚处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借鉴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更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区域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充分重视信用服务业发展,加强本市信用体系与全国信用体系的协调发展;完善信用管理法规;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企业、个人都形成良好的诚信与维权意识,保证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运行。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2] 安贺新.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李晓安、阮俊杰.信用规制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邱建新.信托文化的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贵阳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贵阳居住区调研报告08-14
贵阳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1-19
关于贵阳环境卫生调查报告01-03
贵阳市简介08-18
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07-08
点评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07-23
贵阳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可研报告10-17
贵阳市公积金管理中心07-11
关于贵阳市育强中学校团委08-25
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