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精选16篇)
1.科普小知识 篇一
科普小知识
1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
2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如羊会得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请问。这是为什么?(这一地区的上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所造成的)
3、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4.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球场。5.用电应注意的事项:
1、不得超负荷用电,尽可能采用自动空气开关;
2、空调设备回路应采用单独回路,插座宜采用阻燃插座;
3、要经常检查电气线路,防止老化,短路,漏电等情况;
4、不得用其他导线代替保险丝;
5、不得乱拉电线,乱增加电器设备;
6、不得偷电.6.如何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3.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4.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7.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8.、平均来说,一个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时高上0、4寸。因为在白天脊椎的软骨组织容易遭到压迫。
9.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你知道亚马逊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吗?在河流出海口100英里以内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还淡水.1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5)勤洗头(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12.怎样保护牙齿?(1)吃东西后漱口(2)早晚刷牙(3)不咬过硬东西(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5)睡前不吃东西(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1)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尘土等),可引起疾病(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
15.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16.“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17.打雷科普小知识
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18.飞机科普小知识
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2.科普小知识 篇二
政府部门和学术共同体举办的科普网站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通道, 而且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平台。以美国为例,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政府及科研机构开办的科普网站早已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
我国的全国学会作为学术团体, 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 而且在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 是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目前, 全国学会纷纷建立了本学会的网站, 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 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学会已全部建立了本学会网站。学会网站逐渐成为学会与会员、学会和公众之间交流的平台, 并在学会的日常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站作为学会对外沟通交流的窗口, 其科普传播功能也日益被学会重视。
1 学会在网络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1 传播主体即为传播源
科技活动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参与, 科技知识到科普知识的转化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解读, 科技工作者往往会成为科普知识传播的源头。全国学会是从事某一学科学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 聚集着本学科、本专业大量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这些科技工作者掌握的本学科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直接传播给大众会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 若经过专家的解读, 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普知识, 再经由大众传播渠道传达到受众, 受众就能获取并掌握这一知识, 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1.2 传播内容目标性强
全国学会网站传播的科普知识内容界限明确, 科普内容仅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 学会可以调动本学科的专家、学者, 针对社会热点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科普, 传播目标明确, 传播内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受众既可以直接获取准确、详实的科普知识, 又可以避免其它无关知识点的干扰, 科普效果事半功倍。
2 学会网络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存在的不足
网站虽然已成为学会进行科普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其作用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主要表现在:
1) 网站科普内容更新速度缓慢, 不能紧跟社会热点, 错失对受众科普的最佳时期
以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全国学会网站内容为例, 学会网站内容主要以学会通知、学术交流活动报道为主, 其中通知内容占学会网站内容40%以上的有156家, 占总数的75%, 网站内容做到每日更新的有2家为, 占总数的0.96%, 每月更新的有40家, 占总数的19%。其中科普内容能够做到及时更新的几乎为零。
进入2012年末以来, 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随着12月21日的临近, 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愈演愈烈。在西方社会各大论坛关于玛雅人末日预言的讨论此起彼伏, 越来越严重, 同时一群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散步一些谣言, 很多人开始内心忧虑。
如何从科学上正确解读、击碎谣言?只有几位有正义感的中国学者以个人身份面对面对媒体, 批驳谣言。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卞毓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2012世界末日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刘昌才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民对“世界末日”的说法可以一笑置之。
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网站内容特别是科普内容, 能在一周内围绕突发性公共事件反映的问题进行科普的几乎为零, 甚至事件发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仍见不到相关学会网站发出声音, 往往错失了科普的最佳时机。
2) 网站科普内容不能突出学会特色, 科技人物关注度不高
学会举办的大型科普活的宣传在网站上仅有只言片语, 没有对该项活动包涵的科普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以中国航空学会的重点活动“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为例, 学会网站对该项活动只做了简要的介绍, 并没有对“无人飞行器”等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详实的介绍, 受众读完后对“无人飞行器”仍知之甚少。
学会网站对科技人物的宣传偏少, 不能树立本学科、本学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不能形成宣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舆论氛围。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 科技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成为学会网站内容的重要部分。目前, 学会网站中报道科技人物的仅有中国力学学会等4家, 所占的比重极低, 拓展的空间很大。
3 优化学会网络科普空间, 创新传播形式
3.1 内容取胜, 夯实科普传播内涵
科普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其特点表明, 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网络科普要做到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就必须注重科普内容, 以内容取胜, 丰富科普内容, 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达到科技为内容, 以人为主角的科普目的。
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内容为例, 学会网站的科普知识不拘泥于中医知识的说教, 而是不断扩展科普传播内容, 结合中药学科特点, 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科研资源的科普功能, 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 在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可以共享的科普资源。
如中药“地黄”的科普知识介绍, 在《滋阴养血话地黄》中, 文章首先以典故的形式介绍了中药“地黄”名字的由来:相传在唐朝时期, 有一年突发瘟疫流行, 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死亡, 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灵护佑, 拜完后在供桌上发现了一个块状的草药根。因其呈黄色, 药人将其称为地皇, 即所谓皇天赐药。后来药人告诉县太爷在神农山北草洼有很多这种药, 县太爷告诉大家上山去采挖治病, 解救了当地的百姓。瘟疫过后, 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 因为它的颜色发黄, 人们就叫成了地黄。接着科普了“地黄”的特征及功能: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根, 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 以河南怀庆产者为上品, 是四大怀药之一。春秋两季采挖, 除去须根, 洗净生用或干燥用。其性寒, 味甘苦, 归心、肝、肾经, 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温热病见舌绛烦渴, 或热病伤阴见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或吐血、衄血等。《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 填骨髓, 长肌肉”。随后文章介绍的“地黄”的食用方式。整篇文章融药材、药理及养生保健知识于一体, 极大地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3.2 借势造势, 创新科普传播形式
科普是以时代为背景, 以社会为舞台, 以人为主角, 以科技为内容, 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的一项社会教育。以时代为背景, 科普就应紧跟时代发展, 以社会大背景中的重大事件为契机, 开展科普传播。
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 (IACS) 成立100周年, 也适逢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中国化学会充分利用这一机遇, 在其网站开设了“国家化学年在中国”专题, 专题列举了国家化学大事记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 并对化学界两位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和居里夫人的事迹进行了介绍。同时, 网站还推陈出新, 详细地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科普。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 公众对化学学科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
结合社会背景, 特别是利用社会大事件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凝聚着本学科优秀的科技人才, 并掌握着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以后, 学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窗口进行解读这本身就是极好的科普过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 创新传播形式, 进行更深层面的科普, 增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度。
3.3 加强开放, 扩展科普传播外延
某些学会每年会定期举办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活动, 活动多以夏令营的方式举办。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 又让他们接受了科普教育。科普活动的结束不应是科普传播活动的结束, 学会应该通过网站把活动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让没能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更大范围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
2009年12月15日,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全国青少年研制一颗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卫星,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学会在学会上开设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科普专题, 围绕小卫星研制、发射和使用不同阶段的知识向全国的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进行科普。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学会网站可以利用微博直播、即时通信、网上直播、虚拟博物馆等形式, 扩展科普活动外延, 增强网络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和公众的参与度, 扩大网络科普的社会影响。
4) 加强资源建设, 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
2012年4月15日上午, 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北京启动, 这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主办。
中国抗癌协会以“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为契机, 联合了中国科协网、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网站, 内蒙古抗癌协会、湖北省抗癌协会、辽宁省抗癌协会等10多家省级抗癌协会, 以及航空总医院等医疗单位, 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癌症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这次大型科普宣传和网络科普公益活动, 搭建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提升公众防癌意识的防癌抗癌科普平台。
学会网站在建设中, 应重视网络科普资源建设, 搭建合作平台, 比如与兄弟学会网站联合征集优秀科普文章、优秀栏目, 进行整合后, 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会网站还可以开展网络科普原创作品征集活动, 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以繁荣网络科普创作, 还可以把优秀网络科普资源通过光盘等形式送到农村、学校、社区、企业, 满足不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书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98-99.
[2]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15-217.
[3]文小森.浅谈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5]陈玲.从食品健康传播看电视媒介的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 2011 (6) .
[6]张群.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7]刘祥平.从“躲猫猫”事件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新闻知识, 2009 (5) .
3.医学科普知识的神奇力量 篇三
我对医学科普感兴趣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事情的开始,是一起偶然事件。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才二十几岁,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在苏州吴县斜塘乡当干部。一年春天,我要从斜塘回光福老家探望母亲,由于当时江南水乡交通很不方便,先要从斜塘乘车到苏州南门,再换乘小火轮去光福,需大半天的时间。为了旅途消磨时间,我从书摊上买了一本《医学急救常识》的小册子带在路上看,结果一下子被书的内容吸引住了,觉得书里的内容很重要,也很实用。下午二三点钟回到家中,正与母亲叙谈,却听到隔壁人家哭声一片,遂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告诉我是隔壁阿叔修猪圈时不小心从房顶上掉下来,被木头上的钉子割断了手腕上的血管,出血不止,人快不行了。我一听,心想:小册子上不正好讲到这方面的知识吗?不妨一试。我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跑到隔壁人家,只见脸盆里已流了半盆鲜血。情况紧急,救人要紧,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打开缠在病人手腕上的布条,不料,一下子血喷溅而出,直飙房梁。我知道这是动脉割断了,立即按照小册子上讲的,在手腕上方用布条捆扎起来,很快,出血止住了。我一面安慰病人不要着急,一面吩咐他的家人赶快备船送病人去光福卫生院救治,并再三叮嘱他们路上每隔1小时要松绑一次,以免时间过长引起坏死。后来,阿叔的生命得救了,全家人都来感谢我,说我是救命恩人,我说,这是医学知识救了阿叔的命。初试锋芒,大获成功,从此,我与医学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医学知识一发而不可收。
1982年,我时任常熟县县委书记。一次下乡搞调查,坐吉普车从常熟去支塘镇,在路过白茆镇时,见前方有几个人围着一个担架,看上去很着急的样子,还有人在哭泣。我马上请司机停下车来,一打听,原来是乡机械厂的一位工人在操作中由于不慎,一只手在手背上面二三寸处被生生地切断了,厂卫生员经过简单处理,急着要送苏州大医院进一步治疗。我马上就问,切下来的手呢?回答是还扔在旁边的地上。我吩咐他们立即把断手捡起来,注意保护,然后,叫司机将人与断手一起直接送往上海。因为,我知道上海一家医院显微外科断手再植早已获得成功,只要把断手保存好,在一定时间内接活的希望很大。后来,这位工人的手果然接活了,功能恢复得很好。
1998年春,我作为苏州市老龄委主任,到昆明参加一个全国部分省市老龄工作会议。会议临近结束的前一天,为了庆祝会议的成功,举行了一次晚宴。席间,彼此祝酒话别,兴味很浓。其中,有一位重庆市来的女同志,是会议的工作人员,她经不住人们的劝酒,多喝了几杯,哪知她不胜酒力,晚宴快要结束时,突然醉酒倒地,昏迷不醒,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送往就近一家区级医院。我作为大会的负责人之一很不放心,隔一个多小时就派人去询问一下病情,但一直不见好转。深夜一点多钟,我再也坐不住了,亲自赶到医院,先询问护理人员病人的情况,说是已经打了3针解酒药,正在输第4瓶水,但仍昏迷不醒,院方已在打听病人家属的联系电话,准备发病危通知单。我一听就急了,一搭脉搏,脉细如丝,人也奄奄一息。又赶紧问:病人有无排泄?回答说既无大小便,也未呕吐。我想,坏了,这样下去,真要出人命!我立即掀开病人的被子一看,果然不出我的预料,病人肚子鼓鼓的像足月的孕妇。“是尿潴留,赶快导尿!”我朝身旁的年轻医生喊道,医生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后来,经过紧急抢救,尿导出来了,病人也很快睁开了眼睛,醒了过来。
所述事例,可谓惊心,也让人回味,真正体现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真谛。府培生先生长期做有心人,不断积累医学科普知识。他无论工作再忙,总是要抽空、挤时间阅读医学科普书籍。他阅读报刊,凡看到有用的文章都要剪下来或复印下来,整理成册。有时,出差住在宾馆里,看到台历上的医学小常识,觉得有用,也把它抄下来。他还买了一套百科全书,订阅了不少相关的报刊,时常翻阅、查询。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几十年的坚持不懈,使他的医学知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境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府培生先生较长时间分管老龄工作。他深感不少老年人在保健知识方面存在着问题,因此出现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造成了损害健康、危及生命的情况,他认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为了告诫人们“不要死于无知”,在自己长期学习医学保健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认真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亲自拿起笔来,撰写有关老年保健养生方面的文章,几年下来竟达百篇之多。日前,府培生先生编写的《百岁通途——百篇长寿经》,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他还到处作科普报告,由于精心准备,有感而发,语言生动,妙趣横生,深得听众好评。如:他自己总结出来的长寿“三字经”:一是“吃”,长寿是“吃”出来的,即饮食要讲究科学合理;二是“睡”,长寿是“睡”出来的,即要有充足的睡眠;三是“动”,长寿是动出来的,即要坚持动脑和适宜的运动,就很有道理。
4.科普物理小知识 篇四
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又地动。地震是对人类社会乃至大自然影响很大的一种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呢?
民间传说: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常常借助于神的力量。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大地的底下有一条鳄鱼,当它眨眼的时候就会发生地动。
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地震的神就是海神普舍顿。
这些当然都是无稽之谈,荒诞不经。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说法,那么地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按照地震成因的不同,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种类型: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植物能够预测地震
大地震之前,往往有不少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对地震作出预报。那么,植物能不能预报。
我国地震学家在调查地震前植物的变化时,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情况。例如,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山芋藤也会一反常态突然开花;竹子突然开花,大面积死亡等。这些异常现象往往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
合欢树能震前两天作出反应,感觉到地震,并在出现异常大的电流;余震期间,电流的活动也相应地逐渐减少。
霜的形成
霜是水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是一种寒冷的时候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
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为什么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
大自然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到我们接触到的固体的颜色,但是对于流动的云和变幻莫测的天空,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也呈现这么多变化呢?
天空中色彩各异的颜色是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阳光在大气层中的散射所引起的。我们所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实际上是大气层散射的光线的颜色。如果天空是十分纯净的,没有大气和其它微粒的散射作用,那么,除了能看见太阳、月亮、星星以外,整个天空背景将是一片黑暗。
大气对不同色光的散射作用并不是“机会均等”的,在相同的非均匀媒质中,光的波长越短,散射就越强。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要比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的散射能力强10万倍;另一方面,散射强度与媒质中质点的大小有关,质点越小,越有利于短波光线的散射,而不利于长波光线的散射。
在晴朗的天气中,大气比较纯净,大气分子是极细小的质点,有利于短波光线的散射,所以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极易通过大气散射开来,散布在整个天空背景上,由于人眼对紫光不太敏感,所以天空看起来就成了蔚蓝色。
为什么红海的颜色是红的
红海位于亚洲与非洲之间,海水不仅清澈透明,而且水温较高,很适合游泳、洗浴。所以,红海历来为世界上最美的海滨休闲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在这里旅游度假。不过,红海最吸引人的地方,却是它常呈现为红色的海水。
红海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蒸发强烈,这使红海的海水含盐量大,水温高。这些条件,正适合蓝绿藻类在这里大量繁殖生长。其实,蓝绿藻类的颜色并非蓝绿色,而是红色。在海水中出现大量的红颜色藻类,海水自然就被映照成红色了。
5.科普知识小论文 篇五
一、加强科普教育的时代背景不久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度下降12位后,在本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到名列第28位,令国人十分震惊。那么,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源头----教育又怎样呢?据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材料,1980年我国文盲占总人口的23.7%,1984年我国小学入学率为37%,1984年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为139.6万,大学入学率仅为1%,这个数字与同时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1984年印度高校学生人数为344.2万,入学率为9%,我国教育的这种状况实在堪忧。近几年来,我国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学习负担过重,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二是偏重智育,青少年的素质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三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偏科应考,死记硬背,忽视科普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也只能是见缝插针,始终摆不上应有的位置,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对科普教育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教育的普及面不广,一些科技活动、科技比赛仅仅局限于部分参赛学生;二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没能形成合力,社会与学校、家庭的科普教育很难接轨;三是科普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当前的科普教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笔者认为,只有全社会进一步认识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从而担负起中华民族21世纪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加强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智力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科技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其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振兴经济,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呼唤新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现代化需要创造型的高科技人才。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科普教育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塑造青少年探求科学的意志品质。早在“五四”时期,仁人志士就呼唤“德先生”、“赛先生”,就开始致力于科学救国。八十年过去了,现今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呢?毋庸讳言,“文革”不仅仅耽误了一代青少年,而且还严重耽误了我国科技发展列车的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令人担忧。面对电脑网络世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我们不仅要加大教育投资,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更要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使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2.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当今世界,国
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能否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同样需要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大批高科技人才。作为“母鸡”的教育如果不能迅速高效地“生产”出高科技人才,那么“振兴中华”必将是一句空话。从青少年时期加强科普教育,为长大后攀登科技高峰夯实基础,其意义十分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关系着祖国的“生死存亡”,不能不引起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的思索和重视。3.有利于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使命。回顾三次技术革命的历史,从蒸汽机、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社会生产力的性质规模、发展速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原子能时代、太空时代、信息时代跨入生命科学时代,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目前的知识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几乎每十年科学技术知识就要淘汰30%。如果不加强科普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前沿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当代青少年很有可能在未来世界中落伍于时代。
6.小学生科普小知识 篇六
1、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3、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4、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
5、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500万次)
6、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7、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
8、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9、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0、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1、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
交通安全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横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
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课间安全
7.科普小知识 篇七
1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宗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孙光荣曾解读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实践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国务院【2009】22号文件精神, 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 以全面、正确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为内核, 以执业群体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 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2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原则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是一项面向人民群众, 关系社会民生的活动, 医药知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 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的主要原则应包括以下方面。
2.1 科学性原则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首先必须正本清源, 从事科普活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相关科普宣传活动, 以中医药文献和临床经验为依据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与技能, 确保所传播的内容准确、可靠, 具有理论依据与实践可行性,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这一原则是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的首要原则。
2.2 实用性原则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应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实际需求, 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各类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技能的多样化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科普宣传活动, 关心民众的需求, 解答民众的疑惑, 提高科普宣传活动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需要。这一原则是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开展的第二个原则。
2.3 共赏性原则
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的第三个原则是共赏性原则。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经验总结, 理论知识难免枯燥, 操作技能未必易学, 在科普宣传推广活动中, 应尽可能将枯燥冗繁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 辅以实际应用案例, 最大可能地使人民群众易于认同、理解、接受。同时, 在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科普活动时, 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采用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形式, 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融于生动活泼的趣味宣传活动中, 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雅俗共赏。
3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内容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内容十分广博, 推广普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绝非易事,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需要依靠地方中医药行业, 组织专门的科普人员和专家团队, 对本地区民众的需求进行调研, 总结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相关需求, 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总的来说,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中医诊疗、中医典故及趣闻、历代中医名家、中医养生知识、中医经典名著名言、常见病的中医药预防及保健、中药采收炮制知识、中药性味归经知识、中药配伍知识、中药材鉴别知识、现代中药加工知识、保健中药安全应用知识等。
4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
常见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有:科普专题展览、科普专题讲座、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册、建设科普网站、报刊科普专栏、播放各类科普宣传视频等, 这些活动形式的优点是形象直观, 内容丰富, 受众面广;缺点是参与性不高, 互动性不强, 趣味性不够。因此, 依据上述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宗旨、原则和内容, 结合我校五届“中医药文化节”科普宣传系列活动的举办经验, 建议相关的团体机构, 依托自身力量, 面向社会民众, 开展以下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特色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提供参考。
4.1 “猜灯谜”活动
将常见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如中医诊疗手法、中医养生名言、中药谜语、中药对联、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等设计成趣味的灯谜, 集中展示供参与者竞答, 答对者可提供一定的小礼品以示鼓励, 使参加者在趣味猜谜中收获知识, 体验到乐趣。
4.2 “趣味听读拼写”活动
将常见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如历代中医名家、中医经典格言、中医药典故与传说、常用中药材等设计成趣味的听读材料, 分别设计不同的环节, 如你来演示我来猜、听故事猜药名、看图拼写等, 使参与者在不同环节的活动中分别进行趣味拼写, 最后对拼写最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使参加者在趣味听读拼写中收获知识, 体验到乐趣。
4.3 “美味药膳大比拼”活动
应用常用的保健中药材作为食材之一, 依据中医药养生理论及药膳制作要点, 分别设计不同的药膳制作要求, 使参与者在药膳制作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药膳食材应用知识, 并体验到乐趣。
4.4 “常用中药材鉴别”活动
依据常用的中药材鉴别要点, 针对不同的鉴别内容, 采用不同的鉴别方法, 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 分别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 使参与者在不同活动环节中深刻理解药材特点, 收获知识, 体验乐趣。
4.5 “药用植物园鉴赏”活动
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园等各类自然环境, 介绍常见的中药材原植物及药用部位、药材采收及加工要点、性味功效及应用知识等, 针对不同年龄的参与者, 可选择不同的生态环境, 使参与者在不同环境中分别认识不同的药用植物, 收获知识, 体验到乐趣。
4.6 “中医诊疗体验”活动
依据中医诊疗的基本手段“望闻问切”, 分别设计不同的环节, 使参与者在不同环节中分别体会到中医诊疗的特点及不同诊疗手段的内容, 增强对中医诊疗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在体验中收获知识, 获得乐趣。
4.7 “养生保健功法现场传授”活动
对常见的养生保健功法如八段锦、六字诀等, 依据中医养生理论, 结合不同的宣传环境, 进行现场演示传授, 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学习, 并形成延续性锻炼, 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4.8 “中医药典故趣味解读”活动
针对民众具有浓厚兴趣的中医药典故知识, 鼓励参与者自主设计成趣味的讲解材料, 分别进行不同环节的比赛, 如名医典故、趣味对联等, 使参与者在不同环节的参与中了解中医药文化, 收获中医药知识, 体验到乐趣。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保健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 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弘扬与推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需求也在日积月累地不断增加, 为了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 普及宣传中医药实用知识, 需要各地组织建立起一支服务于地方民众、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宗旨、原则、内容、要领、方法、技能等的科普专家团队, 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性强、互动性好的科普宣传活动, 服务于地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科普宣传, 为我国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现今人们对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促生了大量中医药相关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科普宣传活动。分析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的宗旨、原则和内容, 提出了开展八种特色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医中药中国行-搜狐健康[EB/OL].http://health.sohu.com/s2007/tcm/.2007-07-07.
[2]孙光荣.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宗旨、原则、内容与要领[C]//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 2010:10-17.
[3]王学军, 王少庸.借科普宣传风, 行中医药发展之舟[N].中国中医药报, 2011-03-28.
[4]张剑勇, 王天星, 张燕英, 等.浅谈中医药科普宣传从何着手[C].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 2010:109-111.
8.科普小知识 篇八
心肺复苏术的作用与意义
它能使某些心跳、呼吸已停止的“死者”“死而复生”;使心脏和肺重新工作;远离医院的现场,应立即对突发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病人使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争分夺秒,在现场抢救往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心脏停止跳动后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可救活。在心跳停止后4~6分钟开始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复苏者,仅4%可存活。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在心跳呼吸停止后有限的几分钟内开始有效复苏。
适应症:各种心脏病;意外伤害,如外伤、触电、雷击、自缢和淹溺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休克;其他突发事件等。心肺复苏术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判断病人意识、心跳、呼吸是否停止
如病人突然倒地或抽搐后,可用指甲掐鼻唇沟处,如毫无反应为意识丧失;无胸腹部呼吸动作为呼吸停止;在颈动脉摸不到脉跳为心脏停止。颈动脉最易摸到的位置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当确定病人意识已完全丧失,无心跳、无呼吸或仅有极微弱缓慢的心跳和呼吸时均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可以先用中等力量拳击心前区,若心脏不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尽快向医院求救。
2、胸外心脏按压
2.1病人仰面平卧,最好躺在硬地或硬板床上,以加强按压效果。按压部位:成人在胸骨的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
2.2抢救者用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手指翘起,另一手掌置于前手背后,双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掌的正上方;有节律、垂直地施加压力于病人胸前。抢救者跪在病人一侧或站在一侧,按压力量要适中,能使胸骨下降3~5厘米为宜。
2.3每一次按压与松弛相接,时间各一半,松弛时手掌根部不用力,但不要离开胸部,使胸骨自然回到正常静止位置,按压次数为每分钟80~100次。
2.4注意事项:按压力量不宜过重或过轻;按压部位一定要准确;要耐心地持续按压,及时在运输途中也不能间断。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应与胸外心脏按压配合同时进行(二人抢救)或相继进行(一人抢救)。
3.1通畅气道:病人平卧,肩颈部垫一软垫,使病人头向后仰;抢救者用一只手抱在病人后颈部,另一只手掌放在病人前额部稍用力向后压,使病人头后仰,或者一手拖住病人下颌用力上举,一只手向下压痛人前额;也可直接提捏舌头,牵引舌根离开会咽部;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鼻、气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病人口腔、鼻孔中可能有痰液,血液或呕吐物等,应及时给予清除。
3.2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病人气道通畅后,一只手的食指捏紧患者鼻孔,抢救者深吸气后将口与患者之口紧贴后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同时看
病人胸部抬起;吹气完毕,抢救者之口离开病人之口,手指松开病人鼻子,完成一次人工呼吸,吹气和间歇的时间约为1:2,每分钟约为12~16次,每次吹气量为800~1000毫升。
3.3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配合
两人抢救时,一人专做人工呼吸,一般每按压心脏5次,吹气一次;吹气时心脏按压暂停,吹气完毕,恢复心脏按压。如一人抢救,则按压心脏15次,吹气2次,交替进行。
3.4注意事项:一定要保持气道通畅;口对口要严密不漏气;必须能观察到病人胸部随吹气、排气而有起伏。
3.5抢救有效的判定:大脑活动,如瞳孔由大变小,触动眼睫毛时眼皮有闪动;肌肉张力增高;正常呼吸或大呼吸;四肢挣扎等;大动脉能摸到搏动;口唇指甲由紫转红等。如有上述症状,应继续坚持抢救,直至恢复心跳,呼吸基本正常。
9.显示器相关小知识科普 篇九
1、面板
面板是整个显示器的灵魂。面板的好坏可以说基本决定了一台显示器的优劣。当然,即便同一类型的面板也分良品和次品。就目前而言,我们常见的面板种类主要有三种:IPS、TN、MVA,你也许会说三星还有个PLS面板,这个我会稍后解释。已经基本看不到的面板比如PVA等不再讨论。那么就让我们来谈一谈这三个面板。
首先是TN,作为拉低显示器价格的主力军,TN面板功不可没。目前23寸的显示器在TN面板的加持下可以拉低到600元甚至更低的价格。但是TN也有它致命伤,那就是色彩。用过TN面板显示器的都知道TN显示器的色彩感人。再搭配高频PWM调光的控制器简直是瞎眼神器。所以低价的TN面板显示器尽量不要去碰。但是TN也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响应时间。目前只有TN面板可以做到1ms的灰阶响应时间,而其他面板无法做到。所以你会发现电竞显示器基本都是TN面板。
然后是IPS面板,三星的PLS面板其实也是IPS面板的一种,只不过三星做了一些改动,所以并不全是IPS。但是PLS面板的产品的确不错。不过我们这里主要讨论IPS。IPS的优点很明显,色彩艳丽,显示效果柔和等,而且成本比S-PVA面板要低廉一些。所以目前IPS已经取代S-PVA面板的显示器成为显示器市场上的主力军。但是IPS也有它的缺点,比如漏光严重。而且灰阶响应的表现一般。再就是低端的IPS有时候甚至还不如TN,油腻感严重。
最后是MVA面板。MVA是benq主推,其表现介于IPS和TN面板之间。而且很容易就做到8bit甚至10bit。但是实际显示效果上不如IPS。缺点也很明显。灰阶响应时间太长。作为日常办公用显示器的确不错,但是不适合拿来玩游戏,会有明显的`拖影。所以个人并不是很推荐去选购MVA面板的显示器。价格和IPS的差不多,但是缺点太致命。
2、接口
说完了面板,该说接口了。目前VGA已经步入了淘汰的范畴。不在讨论范围内。所以目前显示器的主力接口可以分为DP,mini DP,HDMI,DVI四种。而mini dp和dp是可以相互通用的,所以可以精简为三种。
首先是DVI。其实DVI也是很老的标准了,而且随着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也已经步入了淘汰的大军。DVI单链最高支持1080p@60Hz,而双链DVI可以支持2560*1440@60Hz。而因为DVI接口对分辨率支持上限太低以及接口过大,目前新上市的显示器已经少有再带DVI接口的。
HDMI接口到目前也已经过了左右的时间,而且由于推出标准时间早,HDMI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后来的DP,虽然DP标准更强。而HDMI则是由DVI改进而来,所以HDMI和DVI是可以互转的。但是HDMI有音频输出,虽然DVI可以转成HDMI,但是却不能输出音频。目前HDMI已经发展到了 2.1a标准,支持4K@60Hz,HDMI是目前显示器接口的主力军。请选购电竞显示器以及4K显示器的时候看准显示器支持的HDMI接口版本。因为版本太低会导致接口带宽不足无法正常使用。
最后是DP。其实就HDMI和DP而言,个人更倾向于dp,因为就目前在用的标准中,DP可以提供比HDMI更高的带宽,同样也可以输出音频。而且DP可以和HDMI以及DVI互转,通用性更高一些。目前DP主要用在高端显示器上,而dell从U系列开始也普遍标配 DP接口。
3、闪屏与不闪屏
闪屏这个概念是从LED开始的,在CCFL时代并没有这个概念。那么造成闪屏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厂商对LED调光方案的选择导致的。目前LED显示器调光方案主要有下面三种:高频PWM,低频DC+高频PWM,纯DC调光。验证方法很简单,把显示器亮度调到最低,用手机相机对着屏幕照一下就知道。如果是闪屏显示器,你会在手机取景器中看到一条条的扫描线。
高频PWM调光则是造成闪屏的主要原因。而闪屏也是视力的主要杀手。长期观看闪屏显示器会导致眼睛非常疲劳,发酸等。相比之下蓝光都是小事情。如果你把显示器亮度调高,会发现它不闪了,然而并非真正的不闪,只是调光模块的频率高了导致扫描线看不到了而已。而低频DC+高频PWM也并非真正的不闪屏。只是把高频PWM在低亮度下的闪屏现象屏蔽掉,高亮度下看上去似乎是不闪屏是因为高频PWM的频率高了所致,和纯高频PWM调光一样。而纯DC调光的显示器则是真正的不闪屏。比如U2417H,这种显示器并不会造成视觉疲劳。个人推荐买显示器之前一定要去好好看一下是不是纯DC调光显示器。为了自己的眼睛,不要去省这个钱。
10.冬至科普小知识了解和普及 篇十
吃水饺
多年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节日饮食文化。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是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的一种常见民俗。
吃坚果
当隆冬来临时,重要的运动开始下降和平静下来。在这个时期,吃适量的坚果,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对身体有好处。
吃馄饨
在江苏苏州,人们习惯在仲冬吃馄饨。据传说,在2500年前的冬至宴会上,吴王厌恶各种昂贵的食物,想吃点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时,美丽的西施来到厨房做“馄饨”来实现国王的愿望。他吃了很多东西,非常喜欢那里的食物。为了纪念西施,苏州人把馄饨作为庆祝西施节的官方食物。
吃汤圆
在上海等地,人们吃汤圆,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饺子球,用来庆祝冬至。
吃羊肉粉汤
在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把仲冬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人们习惯喝羊肉和粉丝汤,吃汤里的饺子。他们给这种仲冬汤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大脑”,然后和邻居们一起分享。
吃年糕
冬至期间,杭州居民传统上吃年糕。在过去,在冬至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做月饼来祭祖或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吃红豆糯米饭
11.科普小知识 篇十一
王 蕊 北京六十六中 初二(3)班
田 野 红旗村小学 五(1)班
伊欣宇 太平路中学 初二(4)班
金 磊 长辛店中心小学 五(5)班
董 宇 173中 初三(3)班
徐 可 161中 初一(7)班
范 达 育英中学 初三(5)班
陈思谧 北京五中 高二(1)班
解常兴 华嘉小学 二(1)班
肖 璐 石油附中 初一(1)班
二等奖
赵迪嘉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六(5)班
李 心 四十一中 初一(1)班
张笑实 北京134中 初三(1)班
索晶晶 十五中分校 初三(7)班
尤 佳 光明小学 六(6)班
西绕措姆 北京西藏中学 高三(4)班
梁姝琳 花园村中学 高一(3)班
刘 鹤 丰台区和义学校小学部三(2)班
赵 琳 大红门一小 六(3)班
李 森 北京五中 高二(1)班
唐 乐 丰台区东罗园小学 六(2)班
刘 铭 北京66中 初一(5)班
张 雪 北京66中 初一(3)班
郑超群 北京育英中学 初三(5)班
高靖越 北京173中 初一(1)班
张 伶 长辛店中心小学 五(5)班
王 霖 平谷三中 初二(10)班
杨 凯 平谷三中 初二(13)班
周 赵登禹中学 初二(7)班
孙金涛 丰台二小 六(3)班
三等奖
赵鑫 丰台二小 六(3)班
吴 寒 丁香小学 六(2)班
刘德兴 长辛店铁中 高二(1)班
韩 旭 长辛店铁中 高二(2)班
宋呈瑞 西城自忠小学 五(2)班
王 哲 海淀实验二小 一(6)班
邢菲熠 长安中学 初二(8)班
王 凡 宣武区万泉小学 六(2)班
林 杨 密云二小 五(1)班
李梦腾 德外二小 五(2)班
陈志涛 北礼士路二小 六(1)班
刘海涛 北京第119中学 高一(6)班
阴 晴 崇文忠实里小学 四(1)班
王凯汐 门头沟东辛房小学 五(1)班
苏文祺 房山区电业中学 初二(6)班
牛 越 育鸿学校 八年级(1)班
马长江 新兴小学 六(2)班
张 佳 惠新里小学 四(1)班
赵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
严建强 北京印刷学院营销(2)
刘 静 朝阳区大望路中学 初二(2)班
杨 鹤 密云穆家峪中学 初二(5)班
于 放 平谷三中 初二(9)班
张英辉 平谷三中 初二(1)班
张 静 平谷三中 初二(7)班
王 耀 长辛店中心小学 四(2)班
刘甜甜 长辛店中心小学 六(4)班
张紫阳 长辛店中心小学 四(2)班
刘 晔 北京173中学 初三(2)班
姬 然 北京161中学 初二(7)班
谷昂晟 北京161中学 初二(8)班
张萌萌 日坛中学 初一(8)班
胡玮希 北京五中 高一(1)班
时 珍 北京五中 高二(1)班
叶 林 钢院附中 初二(5)班
宫 辰 北京66中 初二(5)班
陈 旭 北京66中 初一(3)班
赵 楠 北京66中 初二(3)班
郑 航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 三年级(1)班
李苏庭 力学小学 六(2)班
杜伯宇 育英中学 初二(5)班
柴振坤 育英中学 初三(4)班
徐雅丽 东罗园小学 六(1)班
番 鹏 赵登禹中学 二(7)班
冯华玮 丰台十二中 初一(3)班
赵 峰 辽宁省
蔡清智 福建省
陈娜 河北省
李永丽 四川省
王玥 陕西省
优秀奖
北京:苏鑫 朱彤 刘杨 罗莉莉 李旭红 张雪 李征 王先盈 王立辰 赵赛罗 刘洋 王可心 徐莉 王浩洋 王韧 蔡予希 胡辰淼 郝杰 李晓曦 李静海 王林 王海 丁海宇 王天娇 耿缪祺 王婧 孟雯 朱赫 程圣 孟凌伊 苏 于寒 谷岩 李雯 钟楚 张冉妮 郭烨 朱博 田菁芳 张一骁 娄帅 安宇 王女英 刘苏洋 杨宇辰 杨明 赵峥 闫君 于瀚 韩桐 陈梦泽 王春光 宋雨荫 王若尘 吴洋 薛跃 冯向晖 李天运 刘丽娜 马迪 秦萌 靖贺 许亚文 张硕 龙珊 崔喆 俞敏丽 王飞飞 陈江强 周华星 郑义 陈芳芳 孟婷 陈光 张舒 苏寅 田京京 李亚楠 董鑫 郭旭 贾硕 朱晓丽 吕岩 严洁 魏婷 魏子豪 张帅 陈迪
浙江:谷子田 周建强 周亚奇 徐史仙
四川:庄 元
湖北:李 莉
上海:赵 丽
12.科普小知识 篇十二
重点科普活动扎实开展
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是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的一个契机。临河区科协利用每年5月举办的“全国科普宣传周”和9月18日“全国科普日”这一契机, 精心策划, 大力开展科普活动, 并充分赋予科普活动以时代特征, 不断创新宣传形式, 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贴近生活深入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各参与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 围绕“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 就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健康保健、计划生育等问题通过科普挂图展览、科普咨询、发放科普图书、小册子、报刊资料等形式, 深入社区向广大群众“零距离”传播科普知识;二是部门精心组织, 积极配合。在科普进公园、进广场等活动中, 全区16个相关部门及单位积极参与, 围绕活动主题, 组织科普志愿者参加活动, 确保了科普日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区科协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 各基层科协也纷纷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各类活动。
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临河区科协围绕主题, 通过多种形式把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落实到基层, 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在特定活动日组织科普专题宣传;二是广泛开展科普知识挂图巡展活动;三是开展科普宣传“四进”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进社区、进广场、进校园、进公园专题活动35次, 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达405 800份 (册) , 举办科普讲座4场, 听讲人数达1 000多人次。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全面开展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是科技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 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送知识、送欢乐到基层的好形式、好方法。临河区科协将“三下乡”变为常下乡, 如今年年初在临河区科协白脑包镇举行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通过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讲座、科普展览、义诊服务、发放科普资料、放映科普电影、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了丰盛的“科技文化大餐”。各镇及有关专业部门也经常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把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热点”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深入基层
13.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民俗知多少 篇十三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吃荔枝
在大暑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作为互赠的礼品。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此外,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各地的大暑习俗
广东地区:
在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鲁南地区:
在我国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浙江地区:
在浙江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另外,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福建莆田:
在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
大暑节气通常酷热多雨,气压较低,暑气逼人。这时,湿气更容易乘虚而入,如不注意很容易中暑。最好的缓解办法莫过于喝一点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祛暑饮品。
14.科普小知识 篇十四
大暑节气时如果下雨,那么这种凉爽的天气会一直持续到初秋,这个夏天都会很凉爽,凉夏虽好,但是也有弊端,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夏天日照最强烈,所以植物生长最旺盛,如果凉夏,对庄稼的生长极为不利。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高温酷热: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
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
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
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大暑节气天气特点: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40℃热浪侵袭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养身
1、切忌大量饮水
夏天天气炎热,排汗较多,很多人喜欢抱着水杯狂饮不止。
但是这样喝水很容易造成危险。
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会在短时间内升高血压,稀释血液。
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
同时大量饮水还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所以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200ml为宜。
2、切忌长期待在空调房
空调房长期密闭,细菌滋生迅速,长期呆在空调房,很容易感染疾病。
同时,出汗是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之一。
夏天不出汗,意味着身体无法排出积聚的废物。
加上常吃冷饮,会加重身体的湿气,造成食欲不振、身困体乏等症状。
所以空调房要注意通风换气,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最佳。
同时,每天下午可以适当运动,微微出汗就好,可以有效减少体内湿气。
3、切忌早上晨练
夏天草木繁茂,绿植的呼吸作用也比平时更旺盛,在早上,公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并不适合有氧运动。
很多人喜欢早上趁着凉快健身,这其实对身体有害无益。
而在傍晚,绿植经历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聚了很多的氧气,反而更适合锻炼。
当然,夏季锻炼,不能过于剧烈,一定要适度。
养心
1、减少消耗
三伏,伏是“伏下”的意思。
意思是,在三伏天,要尽量休息。
不要做太繁杂的事务,不要干太劳累的活。
人法地,地法天。
夏日炎炎,鱼虫草木都被晒得没精打采,人也一样,不要硬逞强。
保证睡眠,多休息,不要加班熬夜,才是正确的养心之道。
2、克制欲望
夏天,人体外实内虚,体内的健康状况并没有那么好。
很多的病症其实就是在夏天留下的。
这时候要尽量克制欲望。
不要吃太多的冷饮,不要贪凉。
虽然一时舒爽,但是很容易伤及脾胃。
夏天,吃冷食、吹空调,加上很多人苦夏,食欲不好,整个夏天,其实是一个内耗的过程。
注意收敛欲望,收养敛藏才是延年之道。
3、平心静气
夏季主心。
心属火,夏季炎热,心火内生,人很容易焦躁不安。
内火心生,上火生疮。
所以夏季要注意平心静气。
俗语讲:心静自然凉。
夏天可以通过早起、读书、沉思、打坐,调摄精神,有意识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心神沉静,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失控、烦躁,心灵经常与清静为伴,这样健康就能获得保证,生活才会变得轻松。
养生
1、泡脚
夏天湿热,最伤脾胃。
加上空调、冷饮,让湿气长期停留在体内无法排出,很容易生病。
所以,夏天最好的养生,反而是泡脚。
用温水温养足部经络,疏通气血,可健脾、除湿、通经、利水,有效缓解夏天的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困倦。
也可以加一些祛湿的中药,比如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如果吹空调时间过长,也可以冲个热水澡,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2、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家里常备姜,可以有效缓解湿气,促进脾胃功能,消化吸收。
拌凉菜加上姜末,可以杀菌消毒。
暑热头脑“晕乎”,可以含姜片提神醒脑。
夏天吹空调很容易伤风感冒,喝点姜糖水,还能祛除风寒。
三伏天,家中务必常备姜、常吃姜。
3、喝羊汤
大暑节气这天,山东很多地方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人们在大热天去羊肉汤馆去喝羊肉汤。
俗话说: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夏天身体内耗严重,喝羊汤可以强身健体,滋阴补气。
15.科普小知识 篇十五
噪声损伤听力,造成耳聋,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随着环境医学对噪声危害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它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一、伤眼
科学家发现,噪声能使人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经实验表明,当噪声强度在90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当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损伤现象。
二、伤心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人们心肌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对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科研人员还发现,工作场所接触噪声和夜间接触交通噪声均可使人体总胆固醇上升20%。强烈噪声还可使血脂成份一甘油三酯上升,这对心脏极为不利。
三、致癌
最近研究发现,噪声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麻痹状态,日久便会导致癌症。美国西雅图肿瘤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有关噪声致癌的动物试验,把大白鼠分成两组:一组在无噪声干扰环境中饲养,另一组在噪声环境中饲养。3个月后发现,不受噪声干扰的白鼠患癌仅占7%,而受噪声干扰的白鼠患癌高达60%。专家又对白鼠的癌细胞接种试验,3个月后发现,不受噪声影响的白鼠癌细胞转移比例为30%,而受噪声干扰的白鼠癌细胞转移比例高达100%。
四、影响儿童智力
医学研究发现,生活性噪声会对婴儿造成智力和语言能力的永久性影响。这是因为刚刚脱离母腹的婴儿,对嘈杂世界而感到不适应,突然响动都会使小生命惊颤。
防治噪声,最根本的办法是从声源上治理它,即将发声体改造成不发声体,还可用声学处理方法来减弱噪声。比如:吸声,利用吸声材料结构来吸收噪声;隔音,利用隔音材料或隔音罩,将声源罩起来,以降低噪声;调声,即利用消声器来降低空气对口音的传播。其次,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他发声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以减少生活性噪声。再次,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因噪声导致的体内维生素损失,提高人体对噪声的耐受力。
16.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是三伏天? 篇十六
大暑节气正处于三伏天之中,所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过大暑和三伏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大暑只是时间正好在三伏天之中。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三伏天”。
而大暑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足以说明了这个节气的炎热程度。“大暑”期间之所以炎热至极,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放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最为炎热。
2019大暑是几伏:初伏
大暑的时间是7月23日,处于初伏的时候。
20初伏时间:2019年7月17日——2019年7月26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7日——2019年9月15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9月16日——2019年9月25日,10天。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所以大暑有谚语云:“大暑热难当,知了叫不停。抓紧搞双抢,防暑最重要。”从夏至开始,地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等到大暑的时候,气温刚好升到最高。
大暑是三伏天吗:不是
大暑节气正处于三伏天之中,所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过大暑和三伏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大暑只是时间正好在三伏天之中。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三伏天”。
而大暑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足以说明了这个节气的炎热程度。“大暑”期间之所以炎热至极,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放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最为炎热。
2019大暑是几伏:初伏
2019年大暑的时间是7月23日,处于初伏的时候。
2019年初伏时间:2019年7月17日——2019年7月26日,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7日——2019年9月15日,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9月16日——2019年9月25日,10天。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科普小知识】推荐阅读:
生物科普小知识10-30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09-03
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都有那些民风俗语08-20
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的由来是怎么形成的?09-28
科普知识读本11-01
航天科普知识竞赛08-06
科普知识填空题08-10
心血管病科普知识07-23
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方案08-24
寒露节气养生科普知识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