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2024-07-24

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共9篇)

1.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篇一

关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探讨

摘要: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生物概念是学生建构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所以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首先要认识到生物概念的重要性,只有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面的学习才能更有序、更高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策略;概念教学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生物学科的专业概念有很多,学生如果对概念都是模棱两可的,没有彻底的掌握,就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更无法将学习的知识自如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当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生物概念理解不清,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学习效率会逐渐降低。如何高效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已成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亟需攻破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难以形成高中生物概念原因分析

1、混淆生物学概念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极易将生物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混淆,但其实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生物学概念更加的科学、严谨、系统,而生活中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而概括出来的,有些并不科学或存在错误的地方。比如在生活中人们把狗称之为动物,但是在生物学中动物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2、学生意识中的生物概念

在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之前,在生活中就看到过或经历过一些东西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概念,这些概念与课上所学习的生物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给学生以误导。在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不明确的、浅层的、模糊的,没有过多的思考或验证。在学生没有学习生物学之前,学生对醋只知道是酸味的,但是却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浅层的概念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生物概念抽象难懂

高中生物概念较为抽象难理解,通常是对某种事物本质进行的描述和概括,加之高中生物概念并未十分成熟,对概念性的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概念,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解生物概念前,必须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不懂的生物概念越来越多,这会对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1、加强生物概念的正确引导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概念较多,概念与概念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分辨和区分上有一定的难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概念是通过概念字面意思来解释的。如在学习生物染色体概念时,对染色体字面意思进行解释,学生便会对概念含义以及物质特点有一定了解。在学习通过字面很难理解的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内容时,从光合作用字面理解只是一系列化合反应,很难通过字面直接理解光合作用概念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科学的引导学生理解,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原理和意义,进而高效完成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2、深入剖析高中生物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生物概念内容种类繁多,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概念可以完全理解,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记忆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较复杂生物概念时,要采用分解的方式,这样学生们在理解起来更容易,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将复杂的概念精简化,使其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复杂生物概念的学习难度。在对复杂概念进行分解时,要深入剖析分解后的概念,使分解后的概念更加的简单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效果。

3、生物概念教学实例化

生物概念学习与其他类型知识相比较,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的枯燥,概念内容严谨性较高,学生学习的压力随之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活动时,要擅于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概念,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只知其表不知内涵的情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进而更好的理解相关生物概念。如在学习抗体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抗体概念与医学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概念特点和作用原理。

4、建立完善的生物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概念十分严谨、抽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建立完善的生物教学体系,这样有助于生物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生物概念间是存在联系的,同时不同章节间的知识也要保证有序性。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生物概念,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谱的方式,可以将生物概念的思考过程更具体化,抽象概念变得更加的实物化,更利于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5、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生物概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外知识,这同时也是保证生物概念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中,课堂教学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课堂有限的教学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代社会人们在不断的开发和研究自然环境,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现象都与生物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如我国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在新闻中经常出现赤潮现象,教师便可以结合新闻素材,使学生自主的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了相关生物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生物概念,自身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对生活现象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和总结,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不可少的因素。有效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更清晰的完成生物概念学习,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邓延敏.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 胡向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

2.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篇二

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经过多年来的整理、摸索和不断改进,我认为下面几种方法对学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等有很大的帮助。

一、运用生活实例,构建生物科学概念

概念既然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当然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在学生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每当教到“染色体组”这一概念时,我就颇为头疼,尽管讲了几遍,学生仍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即便学力好的同学,也只是略知一、二,不能从深处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几次思考,我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决定通过让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的生活实例构建这一概念。首先我就地取材,从粉笔盒中取出红、绿、黄长短不一的三种颜色粉笔各两支,(同一种颜色的两支粉笔长短一致)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红、绿、黄各一支,这样一种分法,所形成的一个组,就相当于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这种教学既直观又具体。“染色体组”这一抽象概念就被具体化了,更重要的是:“染色体组”具有的两个特点((1)组内无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各不相同;(2)携带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学生也容易理解,一组红、绿、黄各一支粉笔中,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这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同内无同源染色体,这一组粉笔中,包括了各种颜色,这又相当于一组染色体携带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讲到这里,如果再做些相关的配套练习,理解概念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的,引导学生找更加清楚地观察反应细节,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化学教学演绎新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出概念的要素,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怎样准确找出概念的要素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例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教学。

三、改变陈述概念的模式,解读概念

严格地讲,生物学中所给出的概念的定义都是十分严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些概念语句精炼,表达含蓄,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在不影响整体意思的情况下,我们换用一种表达方式,可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例如“单倍体”这一概念的教学让我十分揪心,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称为单倍体。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将这一概念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时就一定会冷场,学生无法理解,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只能让概念越来越糊,最后连自己都不明白。对此,我变通了方法,传授这一概念,课堂上这样给出“单倍体”的概念:由配子直接发育构成的个体,不论配子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变通之后的这一概念,变抽象为具体,说出了单倍体的来源、特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简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对“多倍体”概念的理解,便于后续学习。

四、展开对比,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学生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易混淆的生物学名词术语加以比较、区分,以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为了搞好概念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对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可把它们的各种属性,尤其是关键属性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将它们科学有效地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

例如: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在进行这一组概念教学时,可从它们发生的部位、结果、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细胞分裂发生在生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形成层)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它是细胞增殖、分化、组织和器官形成的基础;而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行为,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的结果是增加细胞的类型,而不会使数量增多。再如:生长素与生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于树洋.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三版)之变革[J].中学化学,2004(02).

[3]任长松主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郭月娥.试论化学教师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与管理,2000,(01).

开展生活化教学,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宿迁市兴洪中学,江苏宿迁

摘要:教育离不开生活,生物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谈谈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来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经验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与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运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和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抽象的教学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与其他科目及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为生物学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细心观察他们身边的生物现象,更不会探讨这些生物现象的缘由。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把教学内容和问题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予生物课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经常收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问题资料,设置好生活化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讲授“物质的跨膜运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青菜蔫时,家长都会把青菜放在水里一会儿,然后就会变得硬挺,这是为什么呢?”再比如在学习“酶”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小时候我们总是比较调皮,在吃饭的时候身上总是会弄到油渍,但是被妈妈洗过之后油渍就一点看不出来了,你们说妈妈用了什么样的洗衣粉呢?为什么用这种洗衣粉比较好呢?”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化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内容中,一些概念、名词等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很多教师比较注重训练学生解题做题的技巧,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识到生物教学

长激素,在进行这一组概念教学时,可从它们产生的部位、化学本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原基、嫩叶、茎尖和发育着的种子等)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从而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层与原生质

应该贴近生活,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枯燥的学习具有生活色彩,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在讲授“现代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电视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白血病患者需要移植骨髓治疗,但是移植骨髓治疗成功的几率很低,在移植的过程中会产生抗性等不良的反应。你们知道医生是如何获取可以移植的骨髓的呢?这又涉及什么现代生物技术呢?”可以举一个化抽象的现代生物技术为我们可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联系实际,知识运用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及时地培养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要学会把学过的知识运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灵活地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要选择早晨锻炼?在哪里锻炼比较好?”“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当学完这节课后,学生就会明白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早晨太阳还未升起,不可以在有花草树木的地方锻炼。还有很多生活例子是和我们学过的生物知识相联系的,比如:“我们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就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当学生学完“细胞呼吸”就会明白这一点。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生活化,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可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运用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理解生物课中遇到的难题和各种生物现象,从而不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梅.”生物教学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灵魂[J].现代阅读,2012(11).

[2]吕增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3]于有忠.”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体;染色体与染色质;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等等,均可用对比法进行学习、巩固,加深理解。

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 篇三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概念 教学方法

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经过几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断地改进,我觉得下面几种方法对学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等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青少年特别是城市的青少年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成人的正确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糖的概念,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都是甜的,同时认为甜的物质都是糖;水里游的是鱼;天上飞的是鸟;蘑菇是植物等等。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和阻力。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有很多同学把池塘的鱼作为一个物种,蛇也是一个物种。再例如:呼吸作用的概念,很多同学误解为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吸气呼气那种“呼吸运动”。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例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这是概念的外延。

三、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內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顾名思义”,直接讲述概念。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如:染色体,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染成颜色的物质,具体含义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质壁分离,“质”是原生质层(提示:不能理解为细胞质),“壁”是细胞壁,放在一起就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就是质壁分离,同时要知道,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类似的概念还有:自由水/结合水,分泌蛋白,伴性遗传等

(2)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要素,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怎样准确找出概念的要素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例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来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

(3)运用生活实例,构建生物科学概念。概念既然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当然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学生在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

例如:“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课本上描述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我是借助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来解释的。比如:甲同学考试考的很好,看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更加努力了,考的更好了──正反馈调节;乙同学考试考的很好,觉得自己很聪明,骄傲了,考差了──负反馈调节。

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在此不再多举例。

四、结语

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师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这些基本概念轻松、高效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灵活应用。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需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进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5,30(2):46-47

[2]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4.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篇四

摘 要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在实验体验中可以通过创设导入情境、开放体验自由度、尊重并利用体验中的错误认识、激发创新体验等手段催化学习者有效体验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

体验式教学

实验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以适宜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并引导其在情境中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达成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形式[1]。不难看出,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切合了现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所强调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理念。因此“体验式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和采纳。

生物学实验能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情境,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科学实践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体验是“体验式教学”重要策略之一[2]。但受长期知识本位教学观的影响,在以实验教学为载体进行的“体验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过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与结论的正确性,而真正关注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却很少[3]。这也导致在实施实验体验时,教师难免按照教材的实验预设把体验内容强加于学习者之上,要求学习者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较少顾及学习者的体验。这种教学虽有明面上的操作体验,但学习者缺乏内在体验的过程,体验的不是实质,只是形式。显然,这些“浮于表面”的“形式体验”无助于学习者深化对知识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从本校生物教研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出发,就如何加深学习者实验体验谈谈思考。1 情境导入,点燃“体验火花”

有效的体验来源于学习者对体验内容浓厚的兴趣。不难想象,倘若教师只是以“同学们,请放开课本第X页,我们今天的实验课是…..”这种“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式的导入开启实验体验,势必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效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验体验中应尽可能将实验原理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这才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最有效手段[2]。如“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师可以设问“近几年,多肉植物以娇小俏萌的外形横扫绿植界,赢得许多绿植爱好者的青睐。多肉发烧友都知道,不少多肉品种仅需要一片叶片就可 以重新长成一个新的植株,那么其他的绿色植物呢,是否也有这种神奇的生命力呢?”。良好的情境导入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鼓励学习者通过实验体验来寻求答案,学习者亦表现出乐于体验的热情,这意味着“体验火花”已被“点燃”。加料助燃,催化有效体验

传统“照方抓药”式的实验体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积累,却无益于学习者知识构建与能力发展目标的达成。因此即使“体验火花”已被“点燃”,却会因缺少足量的“可燃物”及适宜的“助燃剂”而在转瞬间熄灭。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催化有效体验的生成呢?

2.1 确立学生主体,开放体验自由度

正如化学反应离不开反应物,有效体验的生成离不开体验的内容。学习者体验的内容正是可使“体验之火”燃烧的“可燃物”。因此除了教材提供的实验预设外,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开放的教学策略,“以生为本”,在体验内容上尽可能给予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如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观察、验证类实验,在相应理论课上,教师可以请学习者预先思考“应选择怎样的实验材料才合适呢?”,并请学习者把认定的合适材料带到实验课上来实施进一步的体验探究。而对于诸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在新教材中未出现既定实验操作步骤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就更有理由让学习者进行自主实验方案设计,而非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包办替代。当然,在体验内容上给予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教师还应对此做出及时的反馈评价,体验活动仍应始终在教师“主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这才便于实验体验的有序实施与开展。2.2 体验中现认识,认识中再体验

体验式教学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形成认识,但学习者受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在体验过程中生成错误认识在所难免。如在“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中,加NaOH的实验组未如预期出现蓝色,学习者就可能生成以下认识:①碱性条件下,淀粉酶仍有活性;②NaOH使淀粉分解;③NaOH与碘液反应,消耗了碘液,导致反应体系中没有足量的碘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在此教学情境下,教师不应该马上纠正学习者生成的错误认识,而应做到尊重个体体验差异,先对学习者做出肯定——“同学们做出的解释都有可能”,但又要及时引导其对已形成的初步认知展开验证——“哪到底哪种解释才是正确的呢?请同学们继续用实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吧”。这种“体验中现认识、认识中再体验”的做法,不正是催化“体验之火”熊熊燃烧的良好“助燃剂”吗?

重视失败体验,激发创新体验

在体验教学中,学习者会联系已有认知,凭借自己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教师应善用学习者在实验中的“失败”体验,激发创新体验。

以现行人教版必修一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学习者在有氧装置的培养液中,也经常能检测到有乙醇生成,与实验预期相矛盾。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学习者操作时对有氧装置通气不足来给予解释。但有报道表明,在有氧装置的培养液中检测出有乙醇生成是正常的实验现象,并非实验操作失误所致[4]。体验式教学主张学习者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质疑、发现和探究,尤其是在面对与预期不一致的失败体验时,不能一味地以“实验操作失误”为借口,轻易地终结实验体验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教学情境下,教师应继续提供给学习者全面的分析资料,引导其对装置的科学性进行探讨,鼓励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供学习者再次甚至多次进行实验体验,使学习者进入创新体验阶段。

参考文献:

5.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篇五

1. 植物、动物都有应激性和反射吗?

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3. 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

4. 真核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吗? 5. 原核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吗?

6.真核细胞不能完成无相应细胞器的功能,但原核细胞则不一样。例: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为何还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7. 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何种结构? 8. 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赤道板吗?

9. “病毒、反硝化细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哪种?”的提法对吗? 10.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在间期吗?

11.高分子化合物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 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13.人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还是消化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14.干种子、冬眠的动物是否进行代谢? 15.暗反应、细胞呼吸在光下是否进行?

16.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异化作用等同于细胞呼吸吗?

17.渗透作用中的“浓度”如何理解?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18.结构蛋白质就是储存形式的蛋白质吗?脱氨基作用直接产生尿素吗? 19.什么叫化能合成作用? 20.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2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产生过程是否需要光?单侧光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 22.兴奋能由细胞体传向轴突吗?

2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后天性行为有哪些? 24.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一种吗?

25.利用克隆、试管婴儿技术来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26.胚的发育、幼苗的形成(即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来自何处?

27.由马铃薯的芽眼长成苗的过程属于出芽生殖吗?以水稻、小麦种子进行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吗? 28.极核、极体有何区别?

29.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有哪些? 30.囊胚与胚囊有何区别? 31.胚珠与珠孔有何区别?

32.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氨基酸数:DNA中碱基数,为何是1:6而不是1:3? 33.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基因、DNA单链的关系如何? 34.基因组成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所产生的精子有几种?

35.同一胚珠内极核与卵细胞基因组成关系如何?与它们结合的两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关系如何?该胚珠所形成的种子中,胚与胚乳基因组成关系如何?一果实中可否形成不同的种子?

36.F2中的新类型(重组型)个体指的是什么?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指什么? 37.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有何区别?

38.生长素能让染色体加倍吗?秋水仙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吗?它们的变异能否遗传(变异都可遗传吗?)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与生长激素一样吗?

39.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中携带者的几率是2/4还是2/3? 40.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有何区别?

41.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吗?一种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吗?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的tRNA转运吗?一种氨只有一种密码子吗? 42.如何判断显隐性?

43.如何证明等位基因的分离?

44.人的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吗?精子中有X染色体吗?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过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吗?

45.三种可遗传变异来源发生的条件如何?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吗? 46.由基因型、细胞染色体图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 47.单倍体就是一倍体吗?

48.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的不同变异个体被环境所选择。其中的“环境”指的只是非生物因素吗?

49.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吗?两虎相争为竞争关系吗? 50.一条河里的全部鱼组成群落吗?森林的群落包括落叶吗? 51.乳酸菌是消费者吗?

52.物种A构成了第一营养级,物种B、C、D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若A的能量增加1000个单位,则B、C、D都分别增加10~20个单位吗? 53.皮肤对水的排出量就是排汗量吗? 54.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吗? 55.固氮就是自养吗?

56.一条DNA上有多少非编码区? 57.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植物杂交一样吗?

6.高中生物概念式教学法 篇六

1.我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1.1教 师 的 概 念 教 学 意识 差 ,出现一 定 程 度的 偏 差

教师通常都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对一些重点的概念进行讲解,同时在进行教学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对生物的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梳理等,所以就很难在理论的指导之下对概念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另外,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如何识记、辨别及理解概念等方面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度不高。同时教师们大都认为所谓的概念只是书本上的几句话而已,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属于识记的范畴,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学生也错误地认为概念只要认真记住就行了,不需要认真地体会和推理。

1.2课程 中的生物 概 念 体 系 较 落 后

现有的概念教学内容,其课程体系大多较落后,无法适应最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如今使用的生物概念在讲解方面, 很少能够真实反映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同时无法反映出生物知识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升学率,从而出现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技能的培养的局面。而且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是在理想化的状态下进行的,造成学生的思维过于狭窄,想象力也因此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和培养。 (3)和其他较多的科目相脱节,一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 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得概念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3概 念 教 学 方 法 上的不 足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于概念教学大都停留在注入式和说文解字的形式层面, 因此很多同学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的掌握水平仍然处于识记阶段。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这一节时,其中的基因表达和密码子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基因的表达就是这节内容的总领纲要,而密码子则是这节内容中的重点知识点。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基因的表达这一概念根本没有重视,同时不对同学们及时地点出,只是对照书本念一下就完事了,导致学生只是简单地认识了这一概念,并没有深入理解并分析该概念中的具体涵义和作用。

2.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2.1以 逻辑 概 念 为 主 的 比 较 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两个或者多个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某个方面的共同点和类似点,从而点出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的时候,由于各种概念之间所发生的浮渣作用,导致出现一种或者多种的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很容易就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例如:“血液的凝固和凝集”“保护色和警戒色”“极核和极体”“呼吸和呼吸作用”“胚囊和囊胚”等 ,这些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为了防止和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两种相似概念的同时,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这些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这些概念。

2.2示 错 法 ,提 高学生的 自 主 学 习 性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故意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概念以错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以此期待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以此加以改正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给学生一种警示作用, 促使学生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例如 :在学习《细 胞分化》的 课程时 ,教师就可 以给学生提 出“人到了 老年时期 就不会再 进行新细 胞的分化 ”“细胞的分化 在受精卵 时期能够 达到最大 的限度”“细 胞的分化是细胞内部遗传物质发生真实改变的结果”等一系列错误的信息。 当这些信息被列举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展开教学活动 ,并暗示学 生发现和 提出问题 ,然后鼓励 学生进行 分析和说明。

2.3引 趣 法 ,激 发 学生的学 习 兴趣

这一方法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教师可以从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到易于感知的生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遗传与变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两句谚语:“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龙生九子 ,子子不同”等 , 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两句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学生觉得有趣,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对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7.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难度相较于初中而言有所提升,从描述性的知识点转变为概念性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落差,从而难以进行生物学习的完美衔接。作为一名优质的高中生物教师,务必要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此类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身生物能力的提升,扎实生物基础,获得自身生物能力的提升。

一、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諺语进行概念的引介

学生对于自身平常接触的事物抱有亲切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概念教学具备一定的难度,所以将概念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谚语相结合进行教学,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与此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遗传的概念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最透彻的理解遗传的特性,首先给学生说了一下一条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条谚语让学生意识到,原来遗传就是将自身的特性准确传递给下一代。笔者在讲述有关变异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则和学生分享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条谚语。此时学生在谚语的帮助下就能够得知变异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不同的特质。当笔者需要阐述生物圈的相关概念的时候,就会选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类谚语告诉学生一物降一物的道理。此类将生物概念和谚语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获得自身生物能力的提升。

二、巧妙借助设问的模式进行生物教学,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未知的事物,依旧有足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为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述有关生物概念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在备课期间多设计和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讲述相关生物概念的过程中,给学生提问,让学生产生对未知知识的困惑,从而提升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好奇心,进而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提升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在上课的开始阶段首先询问学生,为什么植物需要光,有没有不需要光的植物?此时学生就会进行光的知识的探究,并挖掘植物需要光是因为需要进行能量的产生和积累。在此基础上,笔者询问学生,那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如何的?在何种场景下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每天需要进行多久的光合作用?当学生面临这仨个问题并将之解答之后,就能够对光合作用产生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深刻的意识到光合作用的成因和影响,从而准确的理解相应的概念。

三、采用对比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点虽然琐碎,但是其中的联系十分紧密并相近,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的时候产生似陈相识但是分别不出的窘境。作为一名优质的高中生物教师,务必要能够意识到学生面临的现象,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学生的此类学习窘境。笔者认为,教师需要自身先找寻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将之呈现在一起供学生进行学习。此时,学生在有对比,有关联的概念图下进行相应概念的学习,不容易产生困惑,从而能够高效吸收相应的生物概念,达到提升自身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染色体变异之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从原理,优缺点以及造福人类的事例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而让学生能够多维认知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性,正确的区分两者的区别并在合适的场景使用合适的概念。这就是对比教学的典型事例。

四、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相关生物概念的学习

笔者认为,生物概念环环相扣,将之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变成系统的生物知识框架。由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借助思维导图,将生物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在图中标记概念间的包含,并列,充分必要等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框架下进行相关概念的学习。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生物育种》的概念的时候就是用了思维导图的模式。首先生物育种有六种方法,分别是诱变、杂交、单倍体、多倍体、基因、细胞工程。在六种方法下其原理也不尽相同,诱变使用的是突变,杂交使用的是重组,单倍体和多倍体使用的是变异,基因使用的是重组,而细胞工程使用了全能力、流动性和变异三者的结合。由此,学生就能够条理清晰的认知到生物育种的概念,学习效率自然能够有显著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阶段的概念性教学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对之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优质的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深刻认知到概念教学的优势和弊端,扬长避短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最高效的提升生物能力,在未来的生物学习道路中走得远。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曹宝金. 如何提高中学生物学中概念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学习,2012(11).

[2] 乔娜.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祖国,2011(11).

8.浅谈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八

生物学知识,博大而精深,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尤其是生物学概念,很多问题都是直接利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来解决问题的。所谓生物学概念,是指我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一些认识。新课程标准明显改变了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模式都要有所转变。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解障碍,也需要探其因,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形式多样的改进生物概念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谈几点看法,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运用资料分析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逻辑加工,生成新概念

概念的生成,指的是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以辨别、抽象、概括等形式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这些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规律的揭示,那么就能领悟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二、运用对比的策略,引导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没有正确的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例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通过列表对比

这种对比的方法多适用于归纳概念的相似性与相异性,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

叶绿体

线粒体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淀粉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变化(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四、运用探究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的前概念,生成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任何概念性知识之前,实际上都已经有了前概念。前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相对于新知识的已有的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及正确或错误认识的积累。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从前概念逐步发展到新概念的过程。正确的前概念是学习生物学科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和知识结构。片面或错误的前概念会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障碍,这些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将影响对生物学概念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阻碍生物学科学概念的建构。前概念的形成,往往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讲解,比较难以纠正,但如果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亲自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而得出结论,得到的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生成。

例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很多同学误以为种子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为了矫正学生的这一错误概念,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可如何设计探究方案?实验的现象可能会怎样,最终的结论又是什么?经过探讨,学生充分运用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提出增设一组对照实验,增加一个满足“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这一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对它进行遮光处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实验实际上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实验观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二是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修改或改变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概念,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是说,实验促使学生通过认知顺应,实现了概念的转变,从而建构起新的科学概念。

五、构建概念图形,系统概念知识

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自己进行有意义学习,能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解题错误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精选案例,创设新的情境,在新的情境中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

生物学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概念的运用是把已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特定场合。其运用的过程也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一般而言,概念的应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引证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精选案例,创设新的情景,主要是指选择贴近生活的或是真实的、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考查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加强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到学校的生物园进行观察,分析生物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对改善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使用到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平衡等概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

9.读《新概念生物教学论》范文 篇九

崔鸿与郑晓蕙老师主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理念生物教学论》是一本兼顾了生物学教学法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著作,它以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针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的学生及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职前培养和在职提高的指导,对于师范生而言是一本值得好好阅读并且可以在课外进行自学的教材。在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后,我也好好地阅读了一下,希望可以借以提高在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从中学习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新理念生物教学论》这本书也是以新课程基础,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对中学生物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方法等作了论述,并且以“怎样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生物教师”和“如何做一名具备科学素养的生物教师”为目的,认真考察研究生物教学教法,它有助于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本书的内容:

书本内容涵盖生物课程论、生物教学论、生物学习论、生物教师论四大部分共八章。首先是对“生物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目标以及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其后在探讨“中学生物课程设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从中学生物教育学的角度对“中学生物教学课程与模式”、“中学生物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中学生物教学实施技能”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接下来,从中学生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检测角度对“中学生教育测量与评价”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教师教育发展的角度研究了“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学习,凸显出知识学习步骤的逻辑性。这样使我们更容易接受新学的知识。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生物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书中还就新课改、新课标等进行分析讲解,时时联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阅读书本后了解到书本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章均设臵了“学习目标”、“本章内容结构图”、“本章序幕”、“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学习链接”、“检测—拓展”、“阅读视野”等栏目。这些栏目,回答了读者,什么知识是每章重点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和怎么做可以掌握这些知识。通过2

简洁的结构图可使读者迅速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及各个内容间的关系,接着利用序幕导入学习内容,在学习完本章知识后有小结和关键术语,让读者可以回顾一下本章主要的学习内容,清楚掌握知识的脉络,并且在“学习链接”中推荐了网站和书目,引导我们进行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还有“检测—拓展”,这栏目是用来检测我们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让我们课后进行学习探究。“阅读视野”是一些关于生物教学上的重点文献资料及一些教育故事和教学方法等,除拓展知识外还可以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来学习,得到更好的收益。

在书本的每一个章节中都有设臵“学习目标”、“本章知识结构图”、“本章序幕”、“本章小结”、“关键术语”、“学习链接”、“检测—拓展”、“阅读视野”等的栏目。“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分点列出,“知识结构图”则是用框架图的结构来简洁条理地说明整章的知识点,这些栏目不仅能满足课堂学习的需求,也可以让阅读者清楚地掌握知识的脉络,以便于阅读者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此外,这本书还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每一小节中又有“活动”、“案例研究”、“小资料”、“名师论教”等的小窗口。“活动”是对于本小节内容的一个讨论及表达个人观点的小平台,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本节新授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阅读者的良好思维品质 ,开拓创新能力,既可以作为阅读者理解知识的基本训练,又能深化对知识的认识。“案例研究”则一般是给出一些生物教学的资料用以分析与思考。在活动及案例中,会有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的反思,进一步地揭示出教学实践的多样性和教学理论的灵活运用。这些丰富、真实的生物教学领域的综合研究案例,有助于我们阅读者将在书中所学到的生物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自如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丰富、真实的生物教学领域的综合研究案例,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生物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去学习如何运用生物教学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若在以后的生物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参考一下这些综合研究案例,对案例的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一下现实问题来解决问题。“活动”这块内容主要是以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让我们回顾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及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将所学的生物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而“小资料”基本上就是对与书本讲解的一个补充及深化,可以让我们了解3

到生物教学论的更多信息。如在讲述概念图策略时,编者将概念图的由来及理论基础的相关知识放到了“小资料”中加以叙述,这样有助于放松阅读者的精神,拓宽其视野。“名师论教”都是一些教育学家或者有名的教师就生物教学这一方面的问题如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如何进行教学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三、收获与思考:

一、新课程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及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三章中提到的教学模式也是对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大的教学借鉴,教学模式包括理论课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模式,活动课教学模式三类,三种教学模式我都认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现在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对于中学生至今是非常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有利于学生培养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和具有用于探索思考的精神。但是由于目前教师授课时数的限制和实验材料的有无等等,实验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限制的。即使这样,我们可以探究一下中学生生物理论课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首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为辅导地位,多媒体为教学资源。其次,由于生物学的知识点不是很复杂,容易直接获得,可以做出及时的知识回顾和掌握,学生的大多数兴趣都包含在了众多的知识点范围内,教师不需要额外付出很多的精力来控制,所以就主要要求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教师也要做相应地辅导,比如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生物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的概念等。还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书本上的知识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或者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然后激发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当人感到寒冷时会作出哪些反应呢?”(这些反应都是最常见的生命现象),有人会说“起鸡皮疙瘩”,还有人说“汗毛都竖起来了,有时候还要打哆嗦呢!”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带着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为什么会打哆嗦类似这样的疑问去深入学习和探究。学生通过这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4

生的各种能力。我觉得教师教学的模式起始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学会善于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物科学上的问题。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课程资源有很多分类,就中学生物课程而言,除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配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学教学软件、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并且,校园网上的有关信息以及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当然除了校内资源外,还有校外的,比如动物园,植物园,养殖场,博物馆,科技馆及四周的自然环境等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容易接受,这样的话将会极大地推动教学的发展。此外,教师在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时应当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如根尖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具有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如动物的胚胎发育,细胞分裂等,用图解表示则有较大局限性,如果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方法。

二、新课改中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第四章中讲到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一节中提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自学的方法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将学法寓于教法之中,使得教法和学法得以融为一体。

新课改中提倡的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有了极大的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和师范生们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适应新的需求,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一改变,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同时督促学生尽快地适应新5 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必须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抓起,如在组织自主学习时,最好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可以有目地、有方向地阅读教材;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好先进行工作分配,充分地调动每一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而在组织探究学习时,要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目标与材料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发现答案。

新课改中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它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读完第五章中学生物教学设计这章后,本人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新理念生物教学论》中的“中学生物教学设计”这一章节值得我们一看的:

1、整章的结构布局清晰,图文并茂,层层深入

读这一章节书的时候,我边看边与我们现在学的这本教材相对比。与我们现在用的教材不同,《新理念生物教学论》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列出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内容结构图以及这一章节的序幕,书中还会以通俗易懂的模式图来结合描述,这样的布局可以使我们在学习整一章节之前就能够对它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这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对于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更加轻松了。而且在每小节后还会设臵一个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课本的内容了并通过活动来及时把所学的新内容学以致用。

2、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6 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教学设计。本章就对中学生物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3、拓展知识较多,结合案例分析

本章主要分为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概述、中学生物理论课教学设计实施、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以及中学生物活动课教学设计实施这四个小节。这章书除了全面讲述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之外,还分别从理论课、实验课、活动课这三面结合案例来详细讲述如何实施中学生物教学设计。除此之外,书中还会有参考文献、小资料以及名师论教,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文中的只是更加深入了解了,还可以从参考文献中学到更多拓展的知识。

4、强调注重中学生物的实验课

现阶段,在实际的的教学中,大部分的学校和教师都只是太注重教材和书本的知识,却忽略实验课的重要性。生物实验课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欠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事实上,生物学是离不开实验的,生物实验室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掌握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是每位生物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本章就把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独立为一节内容来描写,详细介绍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和如何组织和实施中学生物实验课以及用中学生物演示法实验教学。

5、介绍了中学生物活动课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了对学生开展科普教育,也开始开设生物活动课了,将生物课与活动课结合起来,开设生物活动课,可以实现课程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所以,学会开展生物活动是生物老师与同行竞争时的一个绝对优势。本章从生物活动课的目标、原则、内容、形式、设计、评价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生物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感觉收获甚多:

1、教学设计要把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对教师而言,研究学习理论不仅可以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是教育、教学有7

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来改进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开始时要做好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这三个方面。在开始设计教学前,我们都会在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这几个问题。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去进行学习需要分析来确定教学的目标;然后再通过学习内容分析确定“教什么”和“如何教”。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了解,并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3、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不能只着眼于各种局部的策略及其优化。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所实施的最优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很多不定因素,因此在运用教学策略时要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4、充分运用教学媒体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拥有多种教学媒体支持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再仅仅依赖于班级集中授课方式,他们可以更多地自主学习,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也要求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所熟悉,并综合考虑各种情况选择一种对学生学习最有帮助的教学媒体。

5、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安排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先针对教学目标选好切入点,接着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能提取中心内容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探讨中心问题,让学生质疑,再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切忌“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像力。

6、重视实验课与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8

以前,大多数学校对生物课都只是注重在理论课方面,而往往忽视实验课与活动课,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逐渐的重视生物实验课了,并开始开设生物活动课。因此,学会生物实验课与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无疑是现今教师的一个竞争优势。

四、生物学教师课堂技能

看了生物学教学论,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第六章—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技能。想当一个优秀的称职的生物教师,只懂得生物知识是不够的,只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是不够的,只懂得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都整合起来,用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并愉快地接受生物知识,同时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索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

纵观中学生物教学实施技能,最为重要的莫过两个大部分,分别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和生物教学基本技能。

创设教学情景能力,在现在的生物课上,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这样所学的生物知识枯燥杂陈。鉴于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强,所以教师花些心思,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情景,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来作为本节课知识的开始,使学生沉浸在学习里,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这很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案例1 在讲授渗透作用的原理时,我先给学生展示贴有甲乙标签的两个矿泉水瓶.里面分别盛有硬挺和萎蔫的青菜.问:“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甲瓶盛有清水,乙瓶没有清水或可能有盐水。”

接着问:“怎样使乙瓶(萎蔫的)青菜叶变得鲜嫩?”

学生答:“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恢复了。”

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从中可以归纳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烟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的“烧苗”现象?这样就能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探究。所以这样不仅9

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要探究的东西。

而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又课分为五个大部分,分别是: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课堂教学演示技能,课堂教学板书技能,课堂教学变化技能,课堂教学反馈技能。

这五个部分环环紧扣,构成教师技能的主要部分,缺一不可。作为一名生物科学的师范生,我们需要做的,是清楚地了解这五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去提高相关方面的能力,为作一名生物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语言技能。

众所周知,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表达,即使有借助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播放,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必不可少,可知语言技能有多么重要。

我们知道,一节课主要分三个部分,教学导入,教学教授,以及课堂总结。这三部分对教师语言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章便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

教师的教学导入,其目的在于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所将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把所学内容与生活中相结合,让学生把思维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内容。因此,教学导入方式分为四种:1,、开门见山式。开门见山节约了课堂时间,让学生迅速进入将学习的知识。开门见山式也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生活小科学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承前启后式。通过所学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及逻辑,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归纳。其缺点在于可能趣味性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进入课堂。

3、以问致思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是考,进入课堂,如果适当与生活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

4、高度概括式。通过对只是的整合与概括,让学生对知识系统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节约课堂时间,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语言,简而言之又有四个要求: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教学性。

1、科学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教授科学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求自己的语言符合科学事实,力求做真理的捍卫者,不误导学生。

2、启发性。启发的重要性对于教师也相当重要。我们所要做的,不单只是教给学生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及探索能10

力。

3、逻辑性。逻辑性,是科学性的进一步要求。学生所接触到知识之多,零散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会是他们求知路上的负累。所以教师必须保证教学的逻辑性,善于总结和归纳,把知识点之间相互连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4、教学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学性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语言口语化、专业语言普通话等能力,将教学转化为一种知识的沟通与探索。

课堂小结,一门课需要完美落幕,精彩的课堂小结必不可少。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相对完整、回味无穷四个方面将是我们所讲努力的方向。

其次,是教学的提问技能。

提问,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找出问题答案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便显得尤为重要。

1、设计问题要言简意赅。如果提问含糊不清,就没办法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会挫败他们的信心。

2、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巧妙地启发学生思维,才可以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3、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学生的知识系统还比较简单,提问不能天南海北地乱提,根据本节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问题,才能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4、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这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提问除了以上要求外,还需要我们做到:提问题时表达清晰、提问后稍加停顿、以及提问后适当引导学生。

提问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方式和态度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再者,是课堂教学演示技能。

生物作为一名科学,实验的演示必不可少。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演示,也成为教师所需学习的重要内容。

演示教具,首先必须是科学的,而不能误导科学真理。同时,演示教具的重要性也需引起我们重视,演示可以直观地表现科学现象,这对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有着重大的作用。其次,演示教具必须实用、耐用,演示教具要立体化动态化,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把抽象的内容更一步具体化。再者,演示教具还需模式化,具有系统性,使其在各个相应环节发挥作用,同时也便于管理。11

一节课最后的是教学的板书技能。

板书作为一门课程的总结和归纳,必须做到:突出重难点、语言简洁、词语精炼、提纲挚领。

教师板书时,还应切记:板书书写要及时,便于学生及时归纳,同时,板书应该字迹工整,便于学生观看。

一门课上得好不好,教师教学的变化技能也尤为重要。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是古板严肃的,教师适当地因时而变、因需而变,可以让课堂更活泼有趣。而教师要做到的,是适时地目光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还有身体语言的变化。

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而,教师的反馈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进行反馈呢?首先,在视觉上,教师应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反应。另一方面,在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在听觉上,教师应注意三方面:注意提问回答的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最后要注意对提问回答的确认,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确认所学习的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分清职业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不同。现在,社会迫切需要的是专业发展教师,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断的向前进步,持续学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教师的时代素质。更高的教学境界是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不但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犹如一件艺术品,能给人带来全方位的没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也让老师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愉悦。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是我终身要追随的目标。我会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的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承担起提高公民生物科学素养的重任。

上一篇:管理新理念新措施下一篇:不参加非法集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