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2024-06-22

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共11篇)

1.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一

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积分办法

一、优质课、观摩课:

河南省一、二等奖记8分;郑州市一、二等奖记6分;巩义市一、二等奖分别记5、4分。

二、竞赛、读书、征文等辅导奖:

河南省一、二等奖记6分;郑州市一、二等奖记5分;巩义市一、二等奖分别记4、3分。

三、行政表彰:

河南省记10分;郑州市记8分;巩义市记6分。

四、论文(含教改经验交流):

河南省一、二等奖记5分;郑州市一、二等奖记4分;巩义市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

说明:

1、同类各项证件可累积记分;

2、同一时期同一项(同一次)活动获得的荣誉只记最高分。

2.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二

一、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在这一年期间,我坚持 “走出去学”“坐下来研” “工作中用”的学习方式,多次参加培训,聆听专家报告。他们的报告,深刻且睿智,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或引我登高,使我放眼春光,或解我心中谜团,让我茅塞顿开,或激我斗志,使我干劲十足。由此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我们先后去了很多名校参观学习,这些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灵活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模式,名师的课堂风采,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拓展了思路,启迪了思维,学到了方法,感受到了这些学校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和改革成果,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更加坚定了我开展教学改革、献身教育的信念。回校后我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借鉴山东省清城市龙源学校的经验,为陕西省横山县第二小学( 以下简称 “我校”) 构建了“学、研、练—评” 三段一评教学模式,采取 “示范课引领带动,常态课落实提高,研究课突破创新,研讨会提升总结”的 “三课一会” 活动进行有效推进,上 “三一”模式的示范课7 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织开展了“六课”活动: 能手示范课、培训汇报课、青年教师 “镜子课”、集体备课跟踪课、课改研讨课、新教师考察课。听评课60 多节,上县级示范课2 节,下乡送教课6 节,专题讲座两次,承担培训2 次。2014 年我被聘为有效课堂研讨活动的 “讲课教师”; 2015 年我被聘为 “送课送培” 讲师、陕西省横山县“教学能手”大赛评委。

2. 青蓝结对,辐射引领带动

团队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我带出了高玮玮等多名好徒弟,有3 名成了省教学能手,1 名成了市教学能手,6名成了县教学能手。

3. 面对问题,开展校本研修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 “3 + 1”个性化校本研修模式,制订了 “三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和各种规划、计划共计24 项。我校的常规教学无不渗透着校本研修的 “血液”,目前“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研讨、天天有思考”的研修模式已经形成。为此,我被聘为 “横山县校本研修指导教师”。

二、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我所研究的课题是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与研究”。

( 一) 课题申请及成立课题组

该课题是我在2013 年已经申报的县级课题,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经历几年课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从教材的深度理解出发,大多数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对小学数学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力度还不够。所以2014 年3 月份,我又将此课题申报为省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轨迹是: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研究过程,注重课题的管理。

1. 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学员研读有关数学教学、课题研究的书籍,外出参加培训,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将培训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中。

2. 强化过程

确定课题研修方案,调查分析现状,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所任学科和自身特长确定十个子课题。

通过课例研究、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了研究,本课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效。

( 二) 研究成果

1.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

我们觉得课堂中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策略,主要分以下几步: 在钻研教材时挖掘,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在巩固练习中领悟,在归纳总结时提炼。

( 1) 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数形结合思想。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明线; 另一条是数形结合思想,这是蕴含在教材中的暗线。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充分地挖掘有关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进行互相联系和融合。

( 2) 认真确定目标,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挖掘出教材中隐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后,就得认真确定教学目标,比如: 知识性、技能性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每个数学知识所渗透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什么? 最终要让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

( 3) 巧妙设计预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认真设计教学目标后,巧妙设计预案,看看在哪个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当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后,应再设计一些相似的练习,并通过一定数量的问题训练,使学生初步体会刚刚形成的数形结合思想。

( 4) 不断巩固练习,领悟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不能急于求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须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中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领悟。此外还得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5) 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获得,一方面是课中有意地渗透,另一方面是靠教师适当地总结,学生及时地反思领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只有这样,对数学的理解才会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

2.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科中的一条暗线,掌握数学知识是一时的,但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获得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 1) 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1培养学生思维。通过课题研究发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课题组教师辅导学生获奖情况: 10 多位学生在榆林市七巧板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发展学生能力。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和桥梁。另外,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了能力,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 2) 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加强了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主动地、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挖掘、提炼隐含在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设计,有效地渗透这一数形结合思想。

( 3) 数学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在上数学课前,能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再通过一定的整合设计,在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这一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课堂效率。

( 4) 教学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3. 编写了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校本教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编写校本教材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中高年级版,校本教材中凝结了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和策略,从整体上编写、策划,将数形结合思想寓于生活中每一个角落,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学会数学,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4.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县级结题

5. 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材料汇编

6. 形成各个子课题材料汇编

三、成立工作室,发挥典型引领

“实体+ 网络”模式的学科工作坊是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工作坊那精美的网页、齐全的课程、丰富的内容、新型的交流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修方式和广阔的研修平台。实体工作坊于2014 年7 月份在横山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正式启动运行,工作坊成员由来自城区的15 名青年教师组成,其中有2 名省级教学能手、1 名市级教学能手、4 名县级教学能手,在一年多的培养下工作室 “以课例剖析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团队发展为目标”,还共同设计了一个图文结合,立意新颖,寓意深刻,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图案简洁、大方、稳重,视觉冲击力强的工作室标志。

“专家导航”———听学者报告,聘专家指导,请名师示范; 2014 年—2015年工作室全体成员两次参加 “名师课堂展示”培训,与全国特级教师牛献礼、孙贵和、刘德武等专家进行了零距离的对话交流,还参加四次县级培训,每一次的培训都让全体成员受益匪浅。我们还聘请了榆林市教研室李平主任、高新区教研室杨森主任、横山县教研室扬子江主任为我们的工作室导师。

“互动提升”———工作室通过集体学习、理论研讨、课堂观摩、评课议课、主持活动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围绕本年度的重点“研、训、讲、评一体化” 研修模式,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理论研讨、观课议课、说课示范、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工作室每学年每个学员至少要设计并主持一次活动,这既是对自身的锻炼和展示,也是培养对象间的彼此分享和碰撞,两年来开展了同课异构、以课改理念看课堂、磨课、新媒体新技术、微课比赛等15次研修活动。每一次研修活动对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

“网络研修”———用网络工作坊、QQ群进行交流研讨、评价反馈,建立本工作室QQ群、网络工作坊,立足网络研修的引导、记录、督导工作,及时公布本工作室活动信息和相关的活动流程安排; 并利用网络交流互动功能,加强对研修过程的管理,每个工作室成员每年策划一次话题讨论。

“成效显著”———编写了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上) 》校本教材,且已经在我校试用,效果较好。假期,将完成《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下) 》 的编写工作; 一年内王海涛荣获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郑振飞和高军在新媒体新技术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郑振飞、高军、王玉霞、李芳芳获县教学能手称号,贺艳丽老师被评为 “横山县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师”。两年来工作室共有个人荣誉35 项,课题研究6 项,发表和获奖论文10 项,上展示课22 节。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不同奖项,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四、发展规划

3.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三

措施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遵循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成长规律,坚持培训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原则,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培训培养,使培养对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学科知识、独特的教学艺术、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成为课程改革坚定的促进派和积极的推动者、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先行者,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

(二)基本要求

1.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应积极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并结合课改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带头开好研究课、公开课。每学年应在校际活动中开1-2次公开课;2年内应在镇、县范围开1次研究课,发挥示范作用。

2.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应积极承担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的任务,发挥传帮带作用。每学年至少在本校以上培训、教研活动中举办1次较高水平的讲座;2年内应至少帮带2名青年教师,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有明显的进步。

3.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持续、系统的探究活动。至少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

4.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带头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积极参加提高自身学历层次进修学习。

(三)培养对象:青年教师

孙景峰

张丽华

郭月忠

骨干教师

王洪武

孟庆艳

姜建辉

三、培训内容和形式

(一)培训内容

1.继续教育课程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骨干的教育水平、实施学科新课程能力,促进专业持续发展,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学习掌握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

2.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培训应注重培养对象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力争在3年内使培养对象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师德风貌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使其能在教育教学特别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与分散跟踪相结合

(1)集中培训,充分利用优质的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和名校考察。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①学术沙龙模式。围绕新课程推进和学科教学的热点、重点问题确定学术研讨的选题。选题提前发给学员,让他们充分准备;在集中研讨时,启发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乃至展开针锋相对的学术争鸣,开拓学员的学术视野。每次研讨后,要求每位学员写一份专题报告。此项活动每年进行1--2次。

②现场观摩研讨模式。以学员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点,结合学员的专题研究,以汇报和交流的形式上研究课,每个学员轮流进行,专家组现场指导,并组织学员交互式评课,结合课例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最后由上课者进行书面归纳小结。此项活动每年进行1--2次。

(3)分散跟踪指导。这是培养对象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对象自主研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集中培训时间以外,培养对象平时以分散的方式在岗位上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培训基地要对培养对象两年的所学、所思、所研和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指导和考察,由各学科组长具体负责。

2.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坚持培训与使用并举的原则,积极构建促进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培养对象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做到学用结合、人尽其才。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培养对象所在县,教育局和学校要拓宽培养对象的实践锻炼渠道,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支持培养对象积极承担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校本研修任务,为培养对象尽快成长和发挥带头、辐射作用创造机会和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二)培训对象管理

我校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实行全过程管理,优存劣汰。对不能安心学习、无故不参加培训、学习成效不佳的,取消其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培养对象资格。对在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实验推广中表现突出,在全县已形成一定知名度、一定影响力的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四

和骨干教师的措施和方法

一、指导思想

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推动学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二、培训原则

1、校本培养与外出学习相结合。

2、理念培训与技能提高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整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让骨干教师真正做到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己任。

师德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让骨干教师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有强烈的开拓和进取意识,敢于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

评价观。与此同时,关注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心胸豁达;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淡漠名利、立足奉献、以育人为己任,享受育人过程的苦和乐,从中得到精神满足。能够善待同事,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2、强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较高艺术修养,有扎实的专业业务功底和渊博的知识,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够熟练灵活运用教材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此,要求学科带头人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并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进行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学校为学科带头人个人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供条件。一是在订阅购买专业性报刊杂志方面予以特殊政策;二是为学科带头人外出参加研讨活动、参观学习提供较有力的支持。

3、组织示范课、研讨会,突显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学校拟定每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开展示范课、研讨会。由学科带头人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研究选题方向,组织相关教师共同示范及

研讨。做到每堂示范课后由授课的学科带头人讲述个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学构想,并相对完整地表述专题研究心得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做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4、加强校内“点带面”工作,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科带头人专业水平。

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校内。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

5、“压担子”促使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

学校为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学科带头人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公开课及各类检查推举授课等,驱使教师“内动力”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经过3——5年的培养,让部分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师群体的领头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凝聚力;教书育人特色突出、效果显著,并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名牌教师。

6、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名师成长创造条件。

积极营造民主、活跃、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允许不同教育教学风格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科研上:采取不强人所难,允许自愿组合的原则。鼓励冒尖,允许暂时落后。在教学评价上:不简单用分数、成绩衡量,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7、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5.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办法 篇五

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是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我校的内涵品质与可持续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充分借鉴部分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目标

坚持“择优遴选、积极扶持、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确保质量、滚动发展”的原则,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好、师德高尚、具有严谨治学态度和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精神,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二、范围条件

(一)选拔范围

分校在编在岗的专兼职教师。

(二)选拔资格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2、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在本学-1-

科领域具有较为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学

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准确把

握学科发展方向,并对学科发展有较强的预见性。在省、市

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3、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青年骨

干教师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选拔当年年龄在35

周岁以下。获省级及以上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或

科研成果奖励者,可不受学位和职称限制。

4、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且近三年一直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在学校组织的教学

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三)选拔条件

1、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条件(同时具备下列六项条件中的两项)

(1)有1项成果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本人为主要完成人(前3位);或有1项成果获市厅级科研

成果二等奖,本人为主要完成人(前2位);或有1项成果

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本人为主要完成人(第1位)。

(2)主持1项市级纵向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参加1项

省级纵向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本人为主要完成人(前3位);参加1项全国纵向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本人为主要完成人

(前4位)。

(3)有1篇在CSSCI期刊发表;或有1篇论文被人大

复印资料等权威报刊全文转载;或有2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

心期刊发表;或有3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大学学报发表;

或有1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同时有2篇论文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

(4)有1部专著或教材在省级出版社出版,本人为主

要完成人(前3位)。

(5)有1次获得山东省教研室举办的讲课比赛一等奖;

或举行1次山东省教研室举办的公开课。

(6)有1次获得市级教学、科研业务称号(如教学能

手,科研型骨干教师等)。

2、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条件(同时具备下列六项条件

中的两项)

(1)有1项成果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本人为主

要完成人(前3位);或有1项成果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三等

奖,本人为主要完成人(前2位);或有1项成果获市教育

科学成果一等奖(第1位)。

(2)主持1项校级立项课题并通过学校鉴定;或参加1

项市级纵向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本人为主要完成人(前2

位);或参加1项省级纵向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本人为主

要完成人(前3位);

(3)有1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有2篇

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大学学报发表;或有3篇论文在省级学

术刊物发表。

(4)有1部专著或教材在省级出版社出版,本人为主

要完成人(前3位)。

(5)有1次获得山东省教研室举办的讲课比赛二等奖;

或举行1次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或学校教学评估中

获得优秀等级且居前15%

(6)有1次获得校级教学、科研业务称号(教学能手、科研标兵等)。

三、方法程序

(一)选拔方法

每两学年评选一次,每届任期三学年,实行达标制评选

法,每次选拔比例分别为学科教师总数的10%左右。达不到

上述条件的学科,可推荐1-2人作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二)选拔程序

1、候选人经所在部门同意后填写《申报表》,并提供近

年来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有关教学、科研(教研)工作情况

及奖励、考核材料等。

2、教务处会同人事处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

3、青年骨干教师由学校组织评委再进行听课评审。

4、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最后报校长办公会议研

究,由校长聘任。

四、培养与考核

(一)培养措施

1、制订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包括培养方向、内容、三

年的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目标和培养措施以及学术梯队建

设规划等,教务处审定后备案,作为考核和管理的依据。

2、强化培养措施

(1)学校公开向学科带头人颁发荣誉资格证书;建立

学科带头人档案,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其学科成就。

(2)任期内学校每学年向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

师提供必要的培养经费,用于教研科研、学术交流和进修提

高等。培养经费列专项预算。

(3)入选并考核合格者,在职称晋升与聘任时作为量

化标准之一,在评优选模等方面可优先推荐。

(二)管理考核

1、组织领导。选拔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校级优秀青年骨

干教师的工作在分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会同组

织人事处负责组织落实,评审结果由组织人事处备案。

2、管理制度。学校对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校级优秀青年

骨干教师实行每年一考核,两年一选拔,三年为一培养期的动态管理制度。

3、考核制度。分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入选教师的任期

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教学、科研工作上取得的新发展、新成绩,考核材料按当年通知要求填报。任期考核合格的,可继续列入校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八年四月十六日

主题词:教学管理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办法主 发: 学校各处室、教学部、教研室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办公室二OO八年四月十六日印发

6.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六

(2006—2007)学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学科教学教研中起到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为培养一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人才强校”,“建名师队伍”思想为指导,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把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为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心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动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为学水平。

二、重点工作目标:培养校级骨干 教师3名,学科带头人3名。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大榆树中心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标准,(从政治思想条件,业务能力条件,教育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指导教师等方面制定标准。

3、做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认定和选拔工作。(1)教师本人向学校评定领导 小组提出书面申请。(2)教研组按条件进行评议、推荐。

(3)确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名单,并张榜公示。

4、加强以校本教研为重点的培训。

通过校本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 的理念,提高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改善教学行为,提高 教育能力和水平。

5、本学期校本培训主要的内容:

把师德、教育、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

6、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

1、成立评定领导小组。

2、学习培养方案,评定标准。十月:

1、教师自愿提出书面申请。

2、确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单。十二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职业观,增强当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上好“公开课”为教师做出示范。

3、指导培训教师写好科研实验方案,学习科研方法。十二月:

1、指导培养对象如何写教育教学案例。

2、开展“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研究”。三月

1、重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标准,找差距,添措施,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2、召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会议,压担子,交任务,出成果。四月:

1、参加校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实验准备。

2、上好示范课,真正做到榜样。五月:

1、教改科研方法培训。

2、外出观摩学习活动。六月:

1、召开骨干教师总结会议,交流参加科研实验的心得体会。

7.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七

(2012-2016)

为加大我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推动我区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小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的精神,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名师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才培养和教师成长规律,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培养一批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我区基础教育界新生代领军人物,引领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全面推进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打造浙西的优质基础教育。

二、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名师培养工程人选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具备专家型名师的基本素质,具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在区内外、市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能发挥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专家型名师。

具体目标要求:

1.掌握坚实的教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2.提高从事教育实践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技能。3.具备更强的问题反思意识和独立的问题研究能力。

4.具有运用现有理论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内在自觉性及提高教育实践水平的责任意识,具有成功与典型意义的作为。

三、培养任务

在5年内,全区遴选、培养5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5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四、选拔范围

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五、培养模块

名师培养围绕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展开,以提升执教水平与能 1 力为核心。主要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学科前沿知识及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技术、课堂教学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具体可分为6大模块: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国内考察学习研讨、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成果汇展。

(一)理论学习模块(50天)1.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开设关爱学生、职业规范等专题课程与讲座,使培养对象具有较高的职业承诺度、灵活的适应力、及卓越的班组领导管理才能等。

2.学科知识课程

通过学科理论与体系、技能与方法、信念与价值、及学科发展史与前沿的学习,使培养对象精准地把握所教学科。

3.教师教育课程

通过教育概论、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科教育、教育研究法等专题科课程研习,使培养对象完全胜任教学与教研工作。

4.通识文化课程

通过中西思想史、文学艺术修养、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研习,陶冶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二)实践教学模块(50天)1.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培养对象具有精准的课程标准与学生身心理解能力、深度的课程开发与组织能力、高超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用能力等。

2.课堂决策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培养对象具有精准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灵活教学环境调控能力、精准信息传递的能力等。

3.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培养对象能够娴熟的运用档案袋评价等形成评价方法及标准化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手段,并能精确地从评价中获取信息改进教学工作。

(三)国内考察学习研讨模块(15天)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公开“亮剑”的舞台,开展各教学流派、教学特色、教学艺术的交流,进行教学思想、教学观点的碰撞,演绎具有自我教学风格、衢江教学特色的经典课堂教学魅力,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四)课题研究模块(10天)

研究表明:只有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教师才有可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为了鼓励名师培养对象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特将课题研究列为课程。每位学员入学时须按要求上交“名师工程课题申请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将其列入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系列单独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评出重点课题20%,一般课题40%,其余40%只立项不资助。

课题须在名师工程实施期间内完成,通过答辩结题。

(五)成果汇展及毕业答辩模块(5天)

经过5年培养、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完成以下任务: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展示; 2.课堂教学成果汇报展示; 3.名师培养对象论坛; 4.名师培养对象报告团活动;

5.名师工程专业发展档案袋展示(须有培训日记); 6.毕业答辩。

(六)送教下乡(10天)

充分发挥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从而提高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培养时间

名师培养时间共5年,集中培养一般为150天(以每天8课时计,共1200学时)。每年培训一般安排30天,分2—4次进行。其中1次应在暑期集中培训。

七、培养形式 1.自主参与式培训

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实行全程参与式培训,注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开发学员本身的教育资源,注重强调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实践,达到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2.以学科为班,按能力分组

根据学科相同及学科相近编班同时,又根据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年段编组,分层教学。根据总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不同学科、不同班级的具体执行方案。实施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既从整体出发,考虑共性的问题,又从学科和培养对象的具体实际出发,实行针 对性、个性化的培养。

3.双导师双基地

实行“双导师、双基地”的“双核”培训形式。以教进校为理论学习基地,以衢江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为实践教学基地;以高校教育理论及学科专家为理论学习导师,以中小学特级教师为实践教学导师。每位学员都配有理论和实践导师各1人。理论导师负责指导学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规划、理论研修与教科研;实践导师根据学员特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示范,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管理能力。

4.开放性培训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优质教师培训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国内外知名师范性大学、教育部教师培养基地、省、区教研室、教科所、中小学名校、校本培训优秀基地培训、参观、学习。

5.专门设立名师培养基地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环节是关键,特设立名师培养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名师培养基地应由省内外具有知名度的特级教师主持,依托所在学校(应为有社会美誉度的名校),整合教研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资源,成立区级名师培养基地。区名师培养基地主要负责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实践教学的设计、指导、培训、考核等工作。

八、培养方法 1.教学诊断

对每位学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及情意进行多种形式的疹断,包括问卷调查、书面前测、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等形式。

2.案例教学

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选取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多元视角的研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精要的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

3.教学观摩与实践

通过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学员们不仅可以内化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从特级教师的课堂生成中领会教学智慧;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同课异构的备课、磨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提升了学员的执教能力。

4.读书沙龙 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导师依据学员不同的阅读阶段与水平,开设相应的书单,并指导学员写一定字数的读书笔记,同时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沙龙推选出主持人,活动由学员自主策划。

5.教育论坛

论坛是就某一个话题,提出不同观点的论述,通过陈述支持与反对的观点,并展开辩论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陈述过程,是训练学员逻辑思维能力与即兴演讲能力的有效方式。

6.虚拟学习社区

充分发挥教育网的作用,专门建立名师班虚拟学习社区。开设名师工程论坛、视频、播客、博客、教学资源库、工作室,专业发展档案案、为名师培养对象开展全程全方位的服务。

7.体验式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知、情、意、行的整合。因此,学员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可陶冶情操。体验活动还可用于学员心理的疏导等培训内容。

九、考核认定

1.制定“名师工程” 培养人选管理与考核办法,建立日常管理、年度检查与终期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实行全程动态管理,逐年淘汰,淘汰总数不超过总人数的10%。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自然淘汰:

1)未经同意不参加培训;

2)单次培训缺勤五分之一或累计缺勤十分之一者; 3)未能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及培训考核不合格者。经考核合格的,区教育局将发给培养人选毕业证书。2.实行“名师工程”培养人选考核制度:

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及参观考察研讨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与专家评定相结合。具体考核根据上述6个培养模块的具体要求进行,理论考核以培训课程作业、读书报告、结业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形式进行;实践考核以上课、评课、问题解决、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学员的出勤情况、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大型公开课、论坛、送教下乡、教学实际水平及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

3.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内容

在前期两年指导期间采取平行班研习与导师同台打擂的形式,两年后中期考核时,根据学员选课与反馈信息并结合多方综合评价,淘汰不合格的指导教师。另外,指导教师还必须履行如下日常职责: 针对理论导师:

1)教学效果反馈满意率(每位授课或实践均有测评表,检查统计满意率); 2)指导学员完成读书报告; 3)学员科研论文指导。针对实践导师:

1)撰写学员教学诊断报告; 2)示范课的教案或实录; 3)学员作业批阅情况。4.实践基地考核内容

实践基地申请时要提交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包括:1)基地人员组成与职责、2)各实施阶段的具体形式与内容、3)各实施环节的保障措施与考核内容、4)两年中期考核内容与形式、5)五年成果规划与考核办法。不同申报单位间的方案同台竞争招标,核准后签订责任书、基地挂牌、拨发前期启动资金。巡视组在前期两年间,累计如有两次考核不合格,则摘牌并终止资金资助。

另外,基地还必须履行如下日常职责: 1)组织管理情况 2)方案设计与落实 3)参与学员档案建设 4)成果展示与发挥社会效应 5)沟通联系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

十、培训成果

根据《名师工程实施意见》在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集中推一批示范课,举办一批专题讲座,组织一批名师送教下乡,发表一批研究论文,出版一批学术专著,打造一批衢江本土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要求。

8.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八

市教坛新星评审标准(试行)

一、参评资格

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2、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师德修养

1、忠诚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无私奉献精神。

2、具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书育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师德高尚,作风正派,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和教师中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品德言行堪称师表。

4、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创新,勇挑重担,勤恳踏实,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在全市同行中有较高威望。

三、教育教学

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

1、教育教学(教研)实绩

教师须担任过班主任(含团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工作,在培养优秀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等方面成绩显著。

校园长须兼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达到专任教师的三

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

1、教育教学(教研)实绩

教师须担任过班主任(含团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工作,在培养优秀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等方面成绩显著。近五年来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学、初中统考(在县区范围内比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分别在省、市范围内比较)、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中质量监测(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分别比较),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等级)、合格率,2次名列同层次学校前四分之一。须有省、市或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证明和原始成绩分析表。

工作量饱满,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近五年来教师承担满教学工作量,学校管理人员须兼课,其中校长须完成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

4、副校长需完成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

3、中层管理人员须完成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2。教研员、电教馆人员按岗位职责出满勤。

5年来,在中心校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不少于3次。其中至少1次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开设,并获得好评。或获得县级及以上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次。

教研员须熟悉本地区课程改革的情况,对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在课程改革中勇于创新,教学研究成绩显

著。总结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本地区得到推广,对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五年来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不少于5次。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对本学科的教研科研与指导有创新之处。

2、教育教学(教研)能力

(1)对所教学科(专业)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能根据新课程理念对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坚持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2)正确领会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精神,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熟悉教育对象,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水平高。参选者须提交上一学年由学校验证的原始、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从中自选3课时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

(3)课堂教学目标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抓住关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教学结构,整合多种媒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业设计科学,注重实效;作业处理认真细致,反馈及时。认真组织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参选者均须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专业知识考试、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上一堂示范课、作一次教学方面演讲及答辩。

四、教研科研

近5年以来,教研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教研人员必须同时具备2条):

附件3:

市学科带头人评审标准(试行)

一、参评资格

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2、具有相应系列的高级教师职务。

3、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其中担任校园长的应完成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并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接受提高培训。

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5、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二、师德修养

1、忠诚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无私奉献精神。

2、具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书育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师德高尚,作风正派,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和教师中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品德言行堪称师表。

4、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创新,勇挑重担,勤恳踏实,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在全市同行中有较高威望。

5、任现职以来,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

部门的表彰。

三、教育教学

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当地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具备下列条件:

1、教育教学(教研)实绩

教师须担任过班主任(含团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工作,在培养优秀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等方面成绩显著。近五年来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学、初中统考(在县区范围内比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分别在省、市范围内比较)、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中质量监测(省示范高中、市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分别比较),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等级)、合格率,3次名列同层次学校前四分之一。须有省、市或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证明和原始成绩分析表。

工作量饱满,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近五年来教师承担满教学工作量,学校管理人员须兼课,其中校长须完成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

4、副校长需完成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

3、中层管理人员须完成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1/2。教研员、电教馆人员按岗位职责出满勤。

5年来,在县级以上范围开设教学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不少于4次。其中至少1次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开设,并获得好评。或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

4、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学用书编写2次(农村学校教师1次)。

5、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项,并已结题。

6、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人在教育、体育、文化部门主办的市级以上会演、会展或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2次(农村学校教师1次),且取得明显进展(附阶段性总结或结题报告)。

五、培养指导教师 [教师] 在校本教研中起专业引领作用,采取个别辅导、上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和组织教研教改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任现职以来,所辅导的教师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

[教研员] 在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中起专业引领作用,结合本地区学科教师、教研人员的实际,采取个别辅导、上示范课、与教师全流程作课、开设专题讲座和组织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教研人员进行指导与培训。任现职以来,所辅导的教师、教研人员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

六、申报人员品德言行必须堪称师表,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推荐申报

1、因违法乱纪、道德败坏或犯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党纪处分、记过以上处分的;劳动教养、触犯刑律的;

2、不服从组织分配,不遵守纪律,给工作造成较大损失,带来不良影响的;

3、近三年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本岗位半年以上,不能履行教师职责的;

4、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5、搞有偿家教,或参与销售、组织学生集体订购教辅用书,或违反相关规定向学生乱收费的。

七、其他

9.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九

一、单选题(每题2分)1. 就社会发展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2.利用教师之间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3.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收集资料 D制定假设 4.所谓探究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B)

A 开发性 B 科学性 C 民主性 D灵活性

5.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C)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A探究能力 B自学能力 C创新能力 D解题能力 6.以下那一项,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A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热情

B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和技能 C开展校本教研

D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

7.以下那一项不是教学反思的行为(D)

A.对教材的质疑

B.请名师指点

C.与学生换位

D.与学生的交流 8.从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是(B)

A 综合型与专一型 B 全面型与专一型 C专长型与专一型 D综合型与专长型 9.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变化,要加强对学生(D)的培养 A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B实践能力与交往能力 C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判断题(每题1分)1.一个好的课例的特征有主题明确,线索清楚,具有关键性事件,过程性资料翔实,有结论与反思。(√)2.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特长,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优生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5.新课程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6.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7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8.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实在在推进现代教育(×)

9.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需要由选拔式评价向自愿性评价转变。(×)

10.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1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有智慧的教师。(√)12.课堂中的教与学要做到民主、合作与互动.(√)

13.以学生为本,体现以学生学老师不教的课堂教学观(×)

14.一堂好课要体现民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等主要特征.(√)15.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普及性、实用性、发展性

(×)16.教学目标的功能是: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和激励功能

(×)17.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18.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思想和归纳思想(√)

19.课例的类型有:问题呈现型;经验分享型;理论验证型;知识产生型(√)

20.教学反思既是校本教研中“反思 互动 引领”的基础,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 实践”的桥梁(√)四.简答题(每题5分)

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教育科研? 答:1.工作实践的需要

2.改革发展的需要 3.理论建构的需要 4.专业发展的需要 5.幸福生活的需要

2.《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基”是什么?“四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中的要求是,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3.您如何理解“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答:我是这样理解“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即教学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这方面来说,它是一门科学。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事件,处理方法不一样,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因此,它更是一门艺术。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答: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及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业型教师或者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5.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答:专业是指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智力来完成。职业指谋生,有金钱酬劳的工作。

6.谈谈你对“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内涵和目的的认识?

答:“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针对问题情境,综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 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7.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

答: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8.教学目标表述的ABCD中的A、B、C、D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请对三角形全等判定

(一)第1课时与一次函数第1课时设计出教学目标。(自己设计)

答: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目标,应包含 ABCD 四个要素:

A是指学习的主体,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体;

B是指行为,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

C是指条件,说明B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D是指程度,表明B的标准。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理论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我注意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已掌握的对称函数的图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想在真理的探索中,达到“学”有知“思”,“思”有所得的目的。

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建构、引申升华。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几何画板、实物投影仪等)辅助教学。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的“拖动”功能来刻画“任意一点”、“都有”,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使概念的数学本质得以凸显。

六.论述题(每题10分)1.如果你是学科带头人或是骨干老师,你会怎样起带头示范作用?

答:⑴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各教学片在深入党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归类、分项,采取“集体备课、一人执教、集体评议、改进教案、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

⑵采取每周公开课制,定期组织教学片展示、交流活动。

⑶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等方面进行考核。

⑷通过集中赛课与跟踪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⑸继续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定期组织培训,以此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⑹积极、主动地与对口帮扶的二实小,以及经验丰富的其他单位取得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2.“为学而教”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 “为学而教”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为学习设计教学.这种教学设计是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组织教学,依据学习任务的类型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串的,构成教学的主线.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3.什么是学习习惯?为什么要提出培养学习习惯?

答: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一是因为在长期的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而行的,客观存在的。

二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10.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十

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教育强镇”的步伐,加强我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全县基础教育学校综合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有效开展教育质量发展年活动,发挥中小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我乡教师专业化水平,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必须坚持择优选拔、注重实绩、平等竞争的原则,严格按条件评选。

第二章

评选条件

第三条

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2、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3、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成绩显著;

4、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

第四条

优秀教师评选条件

1、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团结同志,做好本职工作。

2、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出色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

3、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改革及课改中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第五条

骨干教师评选条件

1、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承担过校级以上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或专题讲座,教学效果好。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近3年来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过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有阶段性成果;或在区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第二作者)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或专业论文;

3、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示范作用。在教学中起骨干作用,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担任班主任工作,关爱学生,成绩突出。

4、从事教育教学工作8年以上,具有小学一级以上职称。第六条

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

1、教育教学成绩特别显著。教学工作量符合规定,承担过县级以上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或专题讲座,教学效果好。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见解。近3年来主持完成一项区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两项以上区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阶段性成果;在区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第二作者)的2篇以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或专业论文。

3、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示范作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对学科骨干教师的成长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作出显著成绩,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县(市、区)级以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

4、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以上职称。

第三章

评选办法

第七条

优秀教师每学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为20名,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奖励;骨干教师每年度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为5名,在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学科带头人每年度评选一次,共6名(小学语文3名,数学2名,综合学科1名),在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从严掌握名额,坚持考核、考查、考评相结合,每年考核一次。

第八条

中心学校成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考评委员会,对获得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师予以登记和通报。

第四章

职责和待遇

第九条

学科带头人职责和待遇

1、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研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科研前沿动态,每学年至少做1场乡级以上学科讲座或公开课;

2、认真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任期内,在乡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3、任期内,积极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指导和培养农村(薄弱)学校2-3名青年教师为校级以上骨干。

4、每人每年享受学科带头人科研资料津贴300元(由学校筹资发放);学科带头人获得者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进档等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条

骨干教师职责和待遇

1、每学期应上2节中心学校级以上示范课,积极承担培养年轻教师的任务,任期内培养1-2名青年教师为校级骨干教师。

2、每年至少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在县、市及区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

3、每人每年享受骨干教师科研资料津贴300元(由学校筹资发放),优先安排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进修;骨干教师获得者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进档等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

优秀教师职责和待遇

1、立志终身从教,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

2、承担学校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开办学生讲座、组织课外小组。

3、优秀教师获得者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进档等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考核与管理

第十二条 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日常管理和履行职责情况由中心学校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分别建立相关档案,上述教师所在的学校每学期应为其填写一份《工作情况汇报表》,上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每一位教师进行目标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重新确认,不合格者,取消资格。

第十三条

中心学校成立由部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的学科专业教学研究学会,定期召开经验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教改经验,有效推动全镇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称号:

1、任期内调出本省或调离教育教学、教研岗位的;

2、任期内违法乱纪、不履行岗位职责或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不合格的;

3、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11.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总结 篇十一

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选拔培养办法(修订)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为《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试行)》。

第一条 选拔范围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范围是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教学研究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已评为特级教师的不参加选拔。

第二条 选拔名额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总名额全省分别控制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0.5%和1.25%以内,每三年开展一次。选拔名额按中小学教师比例分配到各设区市,由设区市教育局等额推荐。选拔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通过层层选拔产生。

第三条 选拔条件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成果显著,科研能力强,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起到指导、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一)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2、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3、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成绩 显著。

4、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推荐人选年龄不超过52周岁,骨干教师推荐人选年龄不超过48周岁。

5、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荐人选的学历和资格要求: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须为中师及以上,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中学须为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师范院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须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并取得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

6、教学研究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的人员要按岗位职责坚持参加或指导教学、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和科学研究。

7、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按规定完成及周期继续教育学时,经考核成绩合格。

(二)学科带头人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遵循教育规律,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教学同行公认,教学成绩突出,在市级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周课时量不少于8节,校级领导不少于4节;幼儿园教师能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动,园领导定期进行业务指导,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近三年来在市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2次以上,所任教的优质课获市级以上竞赛一等奖,或获市级以上教学竞赛、教学技能、教玩具及课件制作一等奖或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

— 2 — 解。近3年来主持完成(以结题时间为准)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骨干成员(排名前三)参与一项以上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阶段性成果;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参编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育教学论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3万字)。

3、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绩突出。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积极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热心社会服务,成绩突出。

4、从事教育教学工作8年以上,具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中师高级讲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三)骨干教师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骨干教师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教育教学成绩显著。遵循教育规律,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教学同行公认,教学成绩显著,在县级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周课时量不少于8节,校级领导不少于4节;幼儿教师能有计划、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园领导定期进行业务指导,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所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效果好,近3年来在县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2次以上,或获县级以上教玩具、技能、教学奖项或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近3年来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参编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育教学论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2万字)。

3、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成绩突出。至少有2人获得县级以上教学、科研等方面奖项。积极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热心社会服务,成绩显著。

4、从事教育教学工作6年以上,具有中学中级(小学一级、中师讲师)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四条 选拔办法及程序

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

(一)选拔办法

1、由本人向所在单位申请,采取自我推荐、群众评议和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推荐,并在本单位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2、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评议,确定推荐人选,公示无异议后报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

3、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到推荐人选所在单位实地考察,对推荐人选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研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依据综合评审情况确定市级推荐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省教育厅。

(四)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各设区市上报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全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并在省级新闻媒体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名单。

第五条 职责和待遇

(一)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研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科研前沿动态,每学年至少做1场以上学术报告,上示范课或观摩课4节以上(市级以上不少于2节)。

认真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任期内积极主动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指导和培养农村(薄弱)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2名以上青年教师为校(园)级以上骨干,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每学期应上4节示范课或观摩课(县级以上不少于2

— 4 — 节),任期内积极主动参加送教下乡活动,至少指导和培养农村(薄弱)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1名青年教师为校(园)级骨干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三)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须为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特级教师。

第六条 管理机制

(一)省教育厅按学段、学科,分期分批对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人选进行提高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证书。

(二)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任期为三年。期满后省教育厅将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者可以连任,连任者由省教育厅公布连任名单,并重新颁发证书。

(三)建立逐级选拔培养机制。各地要积极开展市、县、校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凡推荐为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人选原则上应是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称号:

1、发现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并受到相应处理;

2、严重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并造成不良影响;

3、近三年单位考核有“不合格”者;

4、未按要求参加省级研修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或未完成、周期继续教育学时。

第八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 5 — 附件4:

江西省第二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候选人

资质、业绩材料一览表

学科带头人:

1、毕业证;

2、教师资格证;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4、身份证;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6、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

7、本学年任课表;

8、课题研究成果;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主编、参编的教材、教辅或教育教学论著;

9、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或学生市级以上获奖证书。

10、中小学校长(园)培训证书 骨干教师:

1、毕业证;

2、教师资格证;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4、身份证;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6、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

7、本学年任课表;

8、市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主编、参编的教材、教辅或教育教学论著;

9、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或学生县级以上获奖证书。

10、中小学校长(园)培训证书

— 6 — 附:所需材料及装订顺序

1、所需材料:见省厅文件

2、材料装订要求:各校要认真核对推荐人选的有关业绩材料原件,审核人要在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业绩材料证明材料要编制封面、目录及页码,装订成册后用应纸质档案盒套装。

材料装订顺序:见省厅文件附件4 光盘、推荐人选先进事迹材料、推荐审批表不与业绩材料装在一起,但要与装订的业绩材料放在一起装入档案盒套内。

3、省级学科带头人候选人另需提交光盘一张,含推荐人选一节课时的公开课教学课堂实录和两寸数码半身电子版近照。

上一篇:作文我的故事下一篇:2024考研政治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