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20篇)
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
分宜二小 赵秋艳
5月16---17日我和王敏,刘清华等人到宜春参加了小语观摩活动。听了著名教师薛法根的观摩课《鞋匠的儿子》,盛新凤的《乌塔》。彭峰的《七颗钻石》,吴勇《舌尖上的滋味》的观摩课。每堂课都精彩不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学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名师们的课堂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所谓扣人心弦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感觉一堂课上下来很朴实,却又紧紧地围绕着小学语文课标。他们的课堂朴实自然,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叫人深有“曲终人散有时尽,余音绕梁无绝期”的感觉。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以为低年级写字是重点,到了中高年级生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了,加上生字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渐渐地我就忽视了。可名师们却教育了我中高年级同样要注重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去写。薛法根老师的《鞋匠的儿子》教学首先让学生听写生字,并通过连词成句的练习和重点字词的区分比较,完成了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盛新凤老师的《乌塔》课堂回味无穷,以练导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方法让一线教师很受用。盛老师设计三个训练三种口语能力让我记忆犹新,即.训练独白体语言、训练对白体语言、训练辨白体语言,通过三个环节(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将整堂课环环相扣。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既朴实、扎实,又让人眼前一亮,看似漫不经心,又是有法可依。
薛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
1、词语积累,2、概括事件,3、揣摩话语,4、情境运用。薛老师让学生分两组听写6个词语,看似是很简单的形式,其实颇具匠心。把6个词语分两类出现,富有内在联系。一组“尴尬、傲慢、羞辱”是写参议员的,一组“出生卑微、毫不犹豫、反对分裂”是写林肯的。薛老师通过纠正、找近义词、找反义词、品析,解决了字音、形、义的重难点,还教学生学习词语要去归类。颇具幽默的言语,使学生对字的学习印象深刻,更为后面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
薛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流畅、机智、幽默,时刻不忘对学生鼓励和表扬,连批评学生的语言,也不亚于文中林肯的语言。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师评价:你已经有点像林肯那样,具有演讲的口才了。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全国特级教师居然会在公开课上既直言学生的错误,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又有谁能想到薛老师居然还会给五年级的指导“尴尬”的写法呢!还会有谁能想到薛老师居然能指导学生给“傲慢”找出“谦虚、谦逊、谦恭和谦卑”四个反义词呢!整个课堂,薛老师用自己诙谐幽默的语言征服了孩子们,整个教学一气呵成,令人回味无穷 课后,薛法根老师还作了《散文,如何教得不散》的讲座。他以林清玄散文为例,详解了散文该怎样教。薛老师先分析了散文的特点即“散”,散文的缺点也是“散”,再具体讲述了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类与篇、虚与实、人与我、内与外、言与意、文与声、阅读与生活、起点与终点。薛教师从文学的高度畅谈,从教学的角度引领,深入浅出的阐述令人受益良多。薛法根老师作为当今小语届的重量级人物,他特有的“薛氏幽默”,独有的厚实底蕴、平实心态、朴实话语、踏实作风都令人如沐春风。回顾两天的学习,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有理由、更有信心踩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向着本色语文之路踏实前行。
老师们与名师面对面,感受名师的人格魅力,享受名师的智慧课堂,分享名师的成功经验。未来的日子,老师们将站在语文教学的枝头畅想春暖花开,一同为分宜二小的明天播下幸福希望!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二
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引导、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 只有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练习中提高技能, 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在合作中发展能力。课堂上, 夏老师通过积极的评价、鼓励, 有效地利用肢体动作和口头语言, 学生不仅仅是身体能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他们的眼睛始终看着老师, 全然不顾周边密密麻麻的观摩教师……学生参与的欲望很高, 参与的主动性很强, 参与的效果很明显。让孩子们能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 这是特级教师的个人魅力, 更是一种修炼、一种沉积。参与度是检验“人本教育”理念和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提高参与度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 关注他们的差异发展, 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1.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夏老师的课堂中, 除了积极地表扬式评价, 还不时地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提醒或制止。比如, 在练习中, 后排的个别小男孩稍有违规, 夏老师马上对其进行提示, 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另外, 对有些孩子的不安全行为, 也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 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得到规范教育, 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 其实是成就教育的大事。
2.关注孩子的差异发展。关注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是课程理念之一。因材施教, 尊重差异, 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我们的精心栽培与呵护。夏老师的课上, 我看到的师生关系随时在转换, 很多时候, 教师就像是孩子的奶奶一样, 亲切和蔼, 带着他们开展游戏, 而这个奶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或孩子会给予更多地“照顾”, 使他们原本比较脆弱的心灵得到呵护, 重建学习的信心。
3.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低年级孩子的心理起伏较大, 对教学任务的开展会有较大影响。夏老师设计的合作走充分符合孩子的心理变化规律, 由简到难, 引导孩子们从小团队的合作, 到大团队的合作, 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在体验游戏的快乐, 技能的掌握, 更发展了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学会帮助、学会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二、高效体育教学应追求课堂 的”自然度”
夏老师从事一线体育教育教学工作37年, 始终坚持“立足课堂, 追求体育本色”的教育理念, 将生活、生存、生命教育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中。在她的课上, 我们看到的是:没有繁杂的场地布置、没有花哨的教学道具, 呈现的是自然的、原生态的、流畅的教学情形, 像是绢绢细流, 渗透每个角落、滋润每个生命。
1.自然、流畅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模仿、重难点分解、尝试体验、纠错练习、完整展示、评价激励等多种教学形式, 在尝试—引导—实践—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层次、反复地练习, 以小组合作学练为主线, 充分激扬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模仿体验—实践尝试—互助互评—改进完善”中得到全面发展。
2.自然、亲和的教学语言。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孩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善用肢体语言的能力。夏老师的课堂为我们作了典型的范例, 她的口头语言亲切、自然, 像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 又像是朋友间的平等交流, 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同时, 又不得不信服与听从。她的肢体语言自然、优美、大方, 已经五十多的年龄, 展示出来的肢体语言, 不但不逊于青年教师, 甚至于要远远超过青年教师, 让在场的年轻教师大为震惊。
3.自然、及时的评价形式。课堂需要评价、需要鼓励、需要引导, 自然及时的评价能让孩子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 巩固习惯。经常在观摩课中看到教师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刺激孩子们的兴趣, 用“小贴纸”等奖给学生, 一堂课下来, 有些孩子得到很多, 有的则很少, 甚至没有, 这种刻意、牵强的评价形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可也从另一方面伤害了部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而在夏老师的课堂中, 没有贴纸、没有奖品, 仅仅通过一个小小的手势、一声真诚地表扬、一次善意的提醒, 加上一次严格而不伤人心的制止, 使孩子们快乐、主动地沉浸在课堂中。这种自然的, 润物而无声的评价形式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特级教师对孩子真挚的爱, 这种让孩子真正能感受到的爱。
三、高效体育教学应追求课堂的 “整合度”
1.场地器材的整合。高效的体育课堂应该是用最简单的场地、器材, 完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夏老师的这堂展示课, 只利用了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 教具也是自行设计制作的一只正背面印有红、绿灯标志的手套, 可以说无论到什么地方, 无论什么时候就可以带孩子们开展体育游戏, 这么优化的教学资源整合无不带给与会者一个信号—体育教学要追求务实、追求高效, 应该从简化、优化场地器材入手。
3.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三
一、潜心研读教材,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
语文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指导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依据。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一些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课件制作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忽视了文本的研读,可谓舍本逐末,其效果不言而喻。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美文佳作,读来既可陶冶情操,更可品味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语文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能够凝神静心地研读、品味教材,与课文进行无声的对话,和作者实现超越时空的交流。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感悟出文章的内涵,才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课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文本精髓,正确解读课文
只有正确解读文本,才可领会课文的精神内涵,把握文章的精髓。教师不仅要潜心静气品味课文,而且要教会小学生如何克服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缺点,耐心阅读课文,领会文章主旨,感悟文章内涵。
2.拓宽思维空间,多维解读文本
一篇优秀的课文恰如一个精神花园。教师将学生引进这美丽的“花园”时,切忌一叶障目,只看到“红花”而忽视了“绿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够多角度地审视问题,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3.指导学生突破教材,超越教材
当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走出教材的狭小空间,超越教材本身,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精神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1.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新课能否被成功引入,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高效。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认真研究学生,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时,采用古诗导入新课:“同学们,初唐时期的诗人王勃,他在送别友人时写过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诗的意思?”生回答后,我补充:“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这一梦想的呢?”我通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也为学生理解“奇妙”埋下了伏笔,推进了课堂教学。
2.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选取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切不可死搬硬套一些所谓的好方法。仍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为例,为了让学生感悟虚拟的互联网,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家是不是想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请你们闭上双眼,伴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编织了一张‘大网’,将地球团团包住。国际互联网恰如这张围住地球的‘大网’。当然,这张网我们是看不见的,这也是它的奇妙处之一。”这样,学生通过想象,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如,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来进行弥补,从而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第二、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蝴蝶在谷里聚会的生动场景,制作了一段动画,让学生在动画中体会“飞过、穿过、越过、赶到”的动人情景。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欣赏图片。这样,黄蝶谷、彩蝶谷的迷人景象就深深地嵌入到每一位学生的脑海里了。可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那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厌烦和抵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仅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更要对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出一个点评。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可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为其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助推剂。
三、课后适度的练习巩固,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每一节课结束,给学生留适量的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至关重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起到强化和巩固,更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和认知,对有效课堂起到补充作用。另外,科学合理的练习还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适当的课后练习是语文有效教学的保证。
总之,有效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它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有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学习中,兴味盎然地去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到达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4.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四
心得体会
在这次仁寿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四名老师有幸听到了吴丹青和催秀琴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讲座,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吴丹青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崔秀琴老师《海燕》一课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如《海燕》一课的作者介绍。崔老师由“这么勇敢自信的‘海燕’是谁写的呢?”自然过渡到了作者高尔基。对高尔基的介绍更是条理清晰,每部作品是跟高尔基的生平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记得牢固。崔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崔老师讲“海燕”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海燕”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吴丹青老师《雨巷》诗文教学,每一节诗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崔秀琴老师让学生选读《海燕》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表演动物造型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崔老师和吴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崔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吴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年轻教师真正感受了什么事有效益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导师们的优秀教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教育好祖国未来的栋梁。
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增新九年制学校教务处
5.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五
10月30日——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名家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9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5个报告,专家们出彩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素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令我深深的折服,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到底缺失了什么?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在教材使用上得到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
二、为理解而教
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有了学生思维的创造,课堂因此变得丰富。而课堂也是因为有了教师启发性、挑战性的启迪,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因此变得精彩。
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名师们在课堂中采取了“等待”,等待着学生自主的摸索、前行,等待着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增值。反观我们的教学,正是由于我们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把结论在课堂中很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结论去模仿练习,看似学生也掌握了,其实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每堂课就会等待老师告诉他们解题方法和结论,一味模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自主探索、多动脑、多动手的活动过程。
三、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这不仅仅是学生个性思维的差异,跟大程度来源于教师恰当的引导以及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多用灵活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点评。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四、变“全直观”到“半直观”
名师的课堂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听了刘德武老师的一节汇报课,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概念和认识。学生做题往往需要已知条件作答,题中给的数据看似简单,但其实给哪些数据就是给了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学生会根据题中已知数据对组合图形进行“割补”,进而求得答案,这是做题的一般思路,但若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可以只将图展示给学生,不给数据,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寻求解题办法,学生真正体验到这个过程,其学习效果会比老师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一件事情,我们往往只会顺着做,但若让我们逆向思维考虑,别说小孩,很多成年人也觉得棘手。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质数这一节,我们往往顺着去找一个数的质数,但若给定了结果,要求我们逆向思考,这却是一个难点,“学生站成一列报数,报到质数的出列,已知有七个学生出列,则最多有多少个学生?”这便是一类新题型,而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道题,他就真正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五、“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
名师的课堂中,教师主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而这里,“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分享”包括: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简单来说,一节真实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情感的投入和精神上的刺激。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要学生敢说,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那么这样一堂课就是成功的,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一堂课中学生没有任何错误,课堂看似很完美,但学生的问题却是很多的。教师要适时的沉默、向学生示弱、等待、放手及激励,其实教师这样做的同时,就等于给学生空间发挥和思考,给学生胆量及勇气,给学生时间和机会,以及动力。
六、在知识传授上得到发展
课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
七、在课堂评价上得到提升
课堂问答是我们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或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理解,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作为新入职教师,我
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增强评价意识,乐于研究,日趋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6.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六
心得体会
金平二小杨绿云
2013年11月23日—24日,我与施恩、白菊仙、曹春玲等六位教师在石屏县高级中学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安排了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盛新凤老师的示范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以及讲座《从和美的视角看新课标》;江苏丹阳实验小学张学伟的示范课《景阳冈》与讲座《回归教师主体,实现文本突围》;浙江省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虞大明的示范课《麦哨》、讲座《漫谈新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江苏省海安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许习白的示范课《寻隐者不遇》及讲座《确立基于课标核心理念的语文教学追求》。
通过观摩四节示范课,聆听相关讲座,我收获不少,感悟颇多:
1.注重课前热身,均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为揭题做铺垫,拉近师生距离,过渡自然连贯。
如盛新凤老师由引导学生观察她的长相、衣着、神态入手,让学生介绍居里夫人后,以‚想不想去看看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这一过渡句,使学生充满期待的走进了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四位名师博览全书,知识全面,精于教学研究,教学功底扎实,依据自身的修养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设计了能极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每节课气氛都是那么融洽、和美,不断给听课教师带来惊喜。
盛新凤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从和美的视角解析新课标,引导学生抓住居里夫人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脸上神情的‚疲倦‛和‚淡泊‛两个词,提出‚为什么‘疲惫’?为什么‘淡泊’两个问题,通读全文,理解全文,在理解中,聚焦人物形象描写,聚焦议论的文字,遵循‚理解---积累---迁移---运用‛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美,她的美是跨越百年、千年的美!
在她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她非常满意的环节----‚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盛老师让学生读句子后,能用很少的字来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而且教学生 ‚能用四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这样的概括句意的方法,然后把概括出来的几个字写到课文右侧相应的方框里。这个方法我也非常感兴趣,而且便于操作,值得我们学习。
虞大明的示范课《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地方有两处,一是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只要学生完成了一个问题,就自己在课文左上角奖励一颗五角星,这样做,让学生特别满足,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吹麦哨的部分,使学生感悟标点符号的惟妙惟肖。
许习白的示范课《寻隐者不遇》,让我学到的是,古诗就应该这样教啊。他先让许多学生一遍一遍的读诗,读到大家似乎理解诗意了,然后叫学生拿出本子,把自己理解的诗意写下来,接着大家分享,在大家都认为这首诗很简单,很好理解时,许习白老师才开始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内涵、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与盛新凤老师的‚深文浅教‛‚高文低教‛难道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难道不可以说是‚浅文深教‛吗?
7.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七
一、会议时间、地点:2014年12月18-21日 (周四至周日) , 17日 (周三) 全天报到深圳
二、研讨特色:
(一) 展示缤纷成果, 欣赏百花齐放。
(二) 创新一线课堂, 见证课改成果。
(三) 直面教学困境, 现场互动答疑。
(四) 专家现场引领, 指导成果落地。
三、拟定活动内容 (如因特殊因素需要调换专家和课程, 敬请谅解。)
(一) 专家引领: (5场深度评析、4场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3场专题学术报告)
周德藩国家督学, 江苏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崔峦人教社编审, 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郑明江全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培训专家组核心成员。
唐宝成深圳市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白莉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语文教研员。
高乃松深圳市南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曾荣获全国观摩活动一等奖。
陆恕主题阅读实验首席专家。
李亚娜佛山市佛山实验学校校长, “生本趣味联想识字”项目主持人。
宋鹏君深圳市科苑小学校长, “八岁能读会写”实践者。
张立济南市育秀小学校长, “诵读识字”发起人。
(二) 研讨课观摩与学术交流 (9节现场研讨课、5个微报告)
1. 江苏南京“科学认读·潜能识字”实验研讨;2.广东深圳八岁能读会写实验研讨;
3.广西河池“识字阅读说写”三线并举教学研讨;4.山东济南诵读识字教学研讨;
5.广东佛山生本趣味联想识字研讨;6.广东深圳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示范课;
7.湖北武汉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示范课; 8.内蒙古呼和浩特诵读识字助力阅读研讨;
四、研讨费用:会务费、资料费:580元/人 (食宿、交通等费用自理, 收款方式:银行转账或其他)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西丽支行户名: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账号:4420 1622 6000 5251 2309附言栏内请注明:** 学校深圳语文报名费。
五、报名办法:
电话报名:0755-28773933 13802237528 18138876001周老师邮箱报名:450190837@qq.com
个人微信手机号13632668001网上报名:http://www.dnjy.org/
六、其他活动 (课件下载请实校实名加识字联盟QQ群347236681)
(1) 11月20-22日济南诵读识字高级研修班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现场学习会。
(2) 11月27-29日深圳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培训。 (3) 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与阅读观摩活动录相课与经验论文评选活动。
扫一扫官方微信号, 关注“东南教科所”, 了解更多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8.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指教学中可根据教者、学者、教学内容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教学艺术进行教学操作。什么是教学艺术呢?本人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能熟练的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和谐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而教学操作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必须尽量创造教学氛围的和谐美。本文就从和谐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操作节奏的张于弛
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指教学操作过程中的快节奏,“弛”是指教学操作过程中的慢节奏。音乐离不开节奏美,教学也要讲究节奏美。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了符合节律的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艰涩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者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节奏”,提问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老师在讲解答案时也要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来得及领会。
对于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的,课文内容较为有趣的,或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教师就可采取快节奏进行。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抓住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放慢节奏,细讲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提出了本段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如课文运用大海、西湖与漓江的水相比以突出漓江水美。用三个排比句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的绿。对于本文第三自然段,我针对它与第二自然段写法相同,就放快了节奏,让学生自学,去体会桂林的山是如何美的。
二、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说中国画的构图技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说空白的地方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进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重点内容,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进行工笔细描,浓墨重彩;对于课文非重点难点,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者以读代讲,这是教学上的写意,是粗线条。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梅花魂》一文,课文写了关于华侨爷爷的那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己解决,这是“疏”;而对《梅花魂》“魂”字的理解,梅花有什么样的“魂”?中华民族有什么样的“魂”?二者之间有何联系?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写梅花精神的语句和中华民族有什么样的“魂”的语句背下来。这样就做到了有“疏”有“密”,而且“密中有疏”。
三、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指风趣、幽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主要靠准确的、符合逻辑的讲解,但理论性、逻辑性强的讲述时间一旦太长,就容易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时应该是亦庄亦谐,庄中有谐,谐中有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这样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消除疲劳,根据年龄特点,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而低年级学生由于较好动,则应谐多于庄。在教学中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是“谐”,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在“谐”的过程中要注意“谐”得恰到好处,不能“谐”得过了头,导致偏离教学的轨道。
四、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等,是有“声”有“形”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默读等,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能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动”“静”要适量、适度。“动”多“静”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据此,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要“动”多“静”少,以“动”为主;高年级则要“动”“静”结合,相对延长“静”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的“守本”与“逐巧”
“守本”这里指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本”就是要遵循教学大纲提出的基本方法。“逐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逐巧”要符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学等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常规,又要敢于突破常规,二者相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重点讲解学习,就是突出重点的常规教法。如上所举《梅花魂》中重点部分的教法,就是“守本”的教法。故事性很强、难度不大的课文,教师所采取的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或利用简笔画设计出优美的图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利用电教给学生展现课文要表达的内容等,这些都是“逐巧”。教师在教学中,是“守本”还是“逐巧”,要根据自身能力、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所学课文的特点进行。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解“野”的含义,在利用总起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给学生讲解了第二自然段“山是野的”,这是“守本”;利用电教把索溪峪的风光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免去了煞费口舌的讲解,这是“逐巧”。对于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这是“守本”;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帮助课文的学习,这是“逐巧”。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阅与地球有关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有关地球的常识性知识要点,并利用电教把宇宙中的地球展现给学生看,这样“守本”和“逐巧”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每位教师应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和谐的美运用到教学艺术中去。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让学生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学习,使学生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得到发展。
9.小街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九
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2015年3月28日—29日,在景洪市东风俱乐部隆重举行中国教育梦——海峡两岸小学名师好课堂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也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引导得法、精彩纷呈
这次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既有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又有专家独到的讲座,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高子阳老师的《秦兵马俑》和吴勇老师的《习作指导(舌尖上的滋味)》,还是姜树华校长的《小木偶的故事》以及吴敏而老师的《绕道而行》,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教诲,一睹名师风采。听后令我心灵震撼,让我感受到教师可以如此多角度的授课,学生可以轻松的学到知识,同时也感知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她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此外,专家们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然后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教学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在此次教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姜树华校长的示范课《小木偶的故事》,在教学中,姜校长都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他先让学生交流童话,用简短的一句或两句话描述这个故事,简单了解课文后,出示文中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自由排列”,并讲出理由和叙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叙述、归纳能力。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让学生想象,“假如时光倒流,小木偶有了小女巫给的这些表情,在遇到小红狐它们,它会用什么表情面对?”课文结束,出示三个题目“小木偶的故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小木偶的眼泪”,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题目,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但充满了童趣,我们在下面聆听,都融入了情境中,大家都有一个感受“人不能只有一种表情”。
吴敏而老师的讲座“课文与课外阅读的结合”让我深思自己的教学,她主张在阅读课中,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教师之协助学生了解抽象概念;参与教学活动不说明,即只给予学生知道,不深入讲解;只安排素材、时间,不过多干涉学生如何学习。我觉得很接近我的教学理念,在我的教学中,我慢慢尝试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是阅读课,平时的一般教学,我也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疑难之处,让其他学生讨论回答,今天的课文《再见了,亲人》,是关于朝鲜志愿军回国,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景,我只带领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出示正文,让他们“自问自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超出了我的预想,其他同学的答案也让我吃惊,这时,我想起吴敏而老师的一句话“老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就是聊天,就是分享”,瞬间醍醐灌顶,我为什么课前就把课堂中的一切都设想好,教学时只让学生按我的思路走,我也可以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啊?只在走弯时指导一下就行。
这次的听课,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节课,老师都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让我认识到在课堂中,读、写、说要结合在一起。
1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篇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20xx年3月27、28日,我有幸在xx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参加了xx省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活动由xx省小语专业委员会主办,共有700多名教师参加,规模盛大。我听了来自各市区优秀选手的15节展示课,看了部分学校的特色教学专题片。这两天的学习活动是紧张的,收获是丰富的。因为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的意义,每一位年轻教师都精心展示了一节令学生陶醉痴迷的课,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的我来说,无疑提供了良好借鉴。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多方法、有创意的朗读,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思维、想象,提高了阅读质量,提升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本次参赛的15位教师,自身基本功十分过硬,女老师语言精练,极具亲和力;男老师沉稳大气,极具感染力。如李林娜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一开课就让学生读了五遍课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指出读的过程中的困难时读、老师范读、配乐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兴新区小学的陈明老师教学《无违为孝》时,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朗读,在短短的三十分钟内,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读”中感受传统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手段、方法多样,使用巧妙。本次参赛的15位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咸阳彬县城关小学的刘花娟老师执教《桥》一课时,课件中有图片、有视频、有文本、还有音乐,可见老师花费了不少心血,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西安交大附小的佘燕老师在教学“距离”一词时,没有问距离这个词什么意思,而是说“请距离我近的同学说一说,距离我远的同学说一说”这样一来,距离这个词的意思就具体地弄清楚了,学生也就知道怎么用了。
三、注重识字、写字教学。每位老师都让学生一起书空课题。本次参赛的15节课中,有10位老师有当堂识字写字教学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木”字在作偏旁时,一捺要变成一点,老师再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懂得谦让。在识字时,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老师编谜语帮学生识字。这些好的方法使学生受益一生。
四、善于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给于评价的语言多样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本次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有两点思考:
一、课件精美固然很好,可我们往往让辅助教学的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桥》一课,当学生看着画面说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时,老师说我们还没学到后面的内容;教学《葡萄沟》一课,学生已经用自己方法把“蜜”和“密”区分开了,老师还是用课件出示了两则儿歌,让学生读儿歌来区别“蜜”和“密”。老师是用心良苦,想把所有的好方法都教给学生,可是这样做费时费力,还把原本简单的知识弄复杂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也是这样,预设的很多,忽视了课堂生成。而我们忽视的正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
二、我们经常会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就像教学《桥》的老师一样,深刻体会老支书的高大形象,非给老支书贴上“临危不乱”、“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的标签不罢休,“把人物都已经神圣化了”,而忽略了用语言文字描写人物的方法。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注重了文本的人文意义,而忽视文本的语言价值,这样的语文教学岂不是做了“奸商”!
11.刍议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教学过程
1、脱去老师的外衣,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2、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6(18)
[2] 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09)
[3] 肖川.论继续教育有效教学的特征[J].江苏高教,2001(02)
1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强化课堂教学的精巧务实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交流中, 教师应注意预留出一部分时间, 让学生自由提问, 通过班级的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完成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注意讲究平时课堂的提问技巧,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课堂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时间是效率最好的体现, 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最高效率。在课堂上尽量达到少讲精讲, 多学多练的目标。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点内容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教学活动进行落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小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意识逐步强化, 教师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 很难保证预定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变大、种类变多、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存在很大差距。针对这些新的变化,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辨别各类信息, 建立教材与现实情况的桥梁,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三、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氛围
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缓解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首先,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改变角色, 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为主, 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其次,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 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指导和鼓励,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进步。通过不断的鼓励与表扬, 才能使小学生逐步进步, 最终达成学习的既定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的责任, 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加强专业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发挥好教学的引导作用, 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提高备课实效,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为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现实基础。尽管学生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 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尽相同, 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则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在高效课堂中轻松的学习氛围。
摘要:大家都知道, 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关系到以后能否很好地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所以, 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小学语文基础的学习内容, 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言文学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因此, 近年来如何切实做好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 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刻苦钻研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要分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的课堂, 以期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3.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十三
中张巨小学
张晓
本周末有幸去郑州听了两天特级教师的语文课,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一个瘦瘦的年轻老师,真的能做到引人入胜么?真的能达到课标么?之后的讲课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轻松的做到了,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这节课我很感兴趣,正好是五年级的课,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当讲到《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很兴奋,蒋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题目,又讲了回忆是什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让学生思考:想想,说说萧红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读,师还和学生同读,讲解读书速度与方法。告知读书语调、感情。
而在背书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找规律记内容,用强记,分句。在讲到最后当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又延伸了一下,让学生学习萧红,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时期,头脑里能感到萧红的困苦与对童年的怀念。当讲到“祖父真劳动?我也真劳动?”时,既感觉有趣,又使我们能迅速的理解课文意思。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蒋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认字,而是教会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尤其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他总是自己亲身的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他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多读书就会有语感,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使我们的自己学会思考,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要多读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生命感兴趣。其次重要的是尽量的、适度的扩充,而不是为了制造一些学习气氛,让课文内容很大,内容很广泛。
第二个授课的是戴建荣老师,他讲的是《静夜思》,简简单单的古诗,孩子们在幼儿园就会背了,他却讲出了别样的味道,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美的享受。他说了,他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说了,吟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最不陌生的;他说了,能做到“读、唱、吟、舞”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说了,他的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师,可他却将诗教的传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感动。
此人虽其貌不扬,但绝对是“大师”。幽默风趣是犹如相声演员;慷慨激昂时,犹如沙场壮士。课堂上他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俏皮幽默,时而稳重深沉。
戴老师从纠音开始,又从平仄入手,这样在唱的时候、再吟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当老师讲到他们的学生时,眼里流露的是思念与兴奋,他说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语文课,首先你要爱你的学生,还是热爱。
当王老师说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兴奋了,当王老师说于老师也要讲《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又激动了,同样的一课,他又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从哪里入手呢?给学生哪些感动呢?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于老师总会说,问题想好再说,说好话不容易。当学生回答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时?学生用了很多还有,于老师又做了及时的纠正,他说“还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师注重学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学生用心看;还让学生多读书学会思考。在这里记的最深的是,于老师给学生读书,当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出以后,学生也学会了那种感情。也学会了读,体会的感情,当学生说出那么多的关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词语时,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为要读谁像谁。要学会读每一句话每一句话的表情、语气。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读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诉学生写的时候要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同时,于老师还对我们有了很大的要求,每个人要多有几手本领,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像说话一样的读书,感受句子的温度。培养学生在读书中要学会关注,留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概括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多做处理,把握好对教学的安排。让学生学会体会,课堂上不用多提问。重点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这次的听课我总结以下几方面的所得:
一、读。应多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要做到多读课文,多读,多感受。
二、写。每一节课设计一些写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
三、多读书。培养自己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自己的母语。
四、多研究。教师要善于学习,采百家之长,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好了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一个榜样,做好学生的示范。
六、多学一技之长。自己在课余时间多充电,多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学生崇拜的学生。
七、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热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干出非凡的工作。
14.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十四
心 得 体 会
蔡庄小学 俞天晔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的几位名师给老师们讲授了语文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知识,帮助老师们把语文教得更好。每一次学习,内心都会沉淀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叹,两天的学习日程、四场发人深思的专家报告,引发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一、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回味无穷。
什么是微课?什么叫做翻转课堂?我的了解真的不多。宋运来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急吼吼》让我大开眼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也是让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地方。很多老师都找不到教作文的好办法。他们常常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一篇作文怎么有那么多的错别字,我也抱怨过,抱怨孩子们错别字太多,字数太少,语句不通顺。我也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说得通顺,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孩子们不爱写作,老师也害怕教写作。
宋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是这样教的:他把急吼吼这个小男孩上学迟到这件事情分成三部分,即起床、穿衣和上学。每一部分都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他让孩子们从自身情况出发,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说话,比如在起床这一部分,他先问孩子们是谁叫他们起床的,有的孩子说:妈妈。这时宋老师会引导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妈妈叫我起床的。我觉得宋老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非常好。他的这种做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马上就想到了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开始写作文。如果不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期待他们直接写出好作文,那是不现实的。
下午,见识了诸向阳老师幽默与教学风格,他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时听取了《语文微课程研发的五大策略》专题讲座。
诸老师课程设计很精巧,讲的很动情,课的过程中诸老师抓住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两首词在对比中学习理解词意,尤其抓住一个“笑”字和“哭”字,把两首词表达的内涵给挖掘了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对比中品词,在读中悟情,课的最后教师播放微课程《梅花三弄》,从而升华主题。整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让我看到了微课程设计的巧妙。接下来诸老师为我们讲了《校本课程研发策略》的讲座,从这个讲座中让我知道了微课程的开发不是“滥开滥发”的,而是跟地域有关,例如他们的微课程就是围绕他们的地域特色“梅花”来开发的,其中主要体现了: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诸老师让我们大家欣赏了他们的微课程。
另外,诸老师还讲解了语文微课程研发的五大策略,分别是:
1、凭借教材研发课程。2、凭借特长研发课程。
3、凭借地域研发课程。
4、借助问题研发课程。
5、以仪式为平台来研发课程。从中让我感受到研发微课程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它既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它只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有对教育朴素的感情,有对孩子们的喜欢和热爱。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与他的《用教材教语文》。
张学伟老师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与学生,在讲课和讲座的过程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从小故事一步一步拓展最终使学生明白课文,了解吴王内心的变化以及想法上的变化。并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张学伟老师范读时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和学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课的最后,老师把白话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学生们能够有节奏的读出文言文,这说明同学们经过前面白话文的学习已将课文的内容主旨完全把握。张老师以有效的朗读促成了高效的课堂。
张老师说,读是过程也是方法,读是目的也是手段。《螳螂捕蝉》课中张老师让学生阅读故事,感悟道理;扮演吴王,练习表达,学得有情、有趣、有效。课堂上,张老师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幽默风趣,尤其是朗读的指导更是独具匠心。逐字逐句的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之后是张老师做的专题讲座,张老师谈了他的主张:
1、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要分清哪些是你的责任,哪些不是你的责任)
2、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习得。
3、学习语言的主要做法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4、对待课文教材要会“挖”:1)、抓人物,2)、抓文眼,3)、抓矛盾,4)、抓主题,5)、抓主线。在备课上课还要重视读书、重视学生、重视效率。
张学伟老师在他的讲座《语用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中也提到作文,他说作文可以通过听写、扩句和续写等方式来练习。他提倡以围绕语言运用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他在讲座中提到几个语用课例,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对学生写作文也有很大帮助,如下:
1、补白——抓住空白,合理想象。
2、扩点——重点词句,想象延伸。
二、不求甚解谈谈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关于翻转课堂,翻来容易,转时难。
(一)、定义翻转课堂
不言而喻,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下面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的理清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三)、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翻转”就是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翻转课堂在那些方面翻转呢?
一、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
二、在主角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三、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四、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翻转;
五、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
六、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七、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八、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的翻转。
总之,“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彻底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
可见翻转课堂并没有忽略我们教学中的任何环节,只是结构上的教学环节改变,微课程、翻转课堂值得我们学习!
(四)、翻转课堂的六大好处
1、翻转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4、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语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语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句,能理解课文意思,会做题。“教语文不教课文,用教材不教教材。”才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教语文不是停留在课文上,而是运用课文让学生学到知识,解答题目不是把眼睛死死地盯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而是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表达。真正能学以致用,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讲座《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学语文教学改课的地气》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必须有以下条件:
1、每一位学生家里都要有上网的电脑设施。
2、每一位学生都要有充裕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
3、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学的自律精神。
看到上述六大好处,我当时便觉信心百倍,可面对这三个条件,我就觉得,翻转课堂,翻来容易,转时难。因为我们许多孩子家里还没有电脑,我们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律能力又不强。或许,有人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没有电脑我们可以把孩子们需要做的事情打印在纸上,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先再课堂上进行,等孩子们养成习惯了,再让他们回家完成。可实际操作起来呢?
关于微课,微课其小,智慧其大
初识微课,当时对这个词感到很新鲜也很陌生,直到去年好像有个微课什么竞赛,才特意上网浏览了解了一上,直至这次培训学习,才使得我真正揭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说到这,我真是觉得微课,真好。想想专家教授们的几天、几周做一节课,再想想我们的一天上三四节课,真是:微课其小,智慧其大;要想做好,累死老师。
以上,就是本人此次学习所得,视频资料已全部上报到学校,心得体会难免与专家所授相去甚远,还请列位同仁包涵。
15.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篇十五
一、学习目标要设定准确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 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 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 造成两极分离。所以, 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 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 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来说, 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 让学生自主读课文, 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 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个导学, 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 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对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直接体现着学生自学成果。当学生展示时, 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 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 教师不引导, 不点拨, 让学生再答, 直到学生解答不了。这时,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 绝不能袖手旁观, 要“点”“导”, 要点到有用之处, 导到学生心里去, 拨出水平来,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 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 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 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 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 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对答案质疑辨析。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理念, 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 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 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摘要:只有学生学到了, 学好了, 才是有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 以学为本, 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16.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一、课堂高效教学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系统的完善以及对教育方面经济补助的力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课堂教育者与研究者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必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高效率课堂。就现今我国的教育体系而言,可以看出课堂教育是传播和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国内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者当下都着重研究如何让课堂教学的作用最大化,从而完成课堂教育的高效率化。
二、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由教育者,学生和媒介(可以是教学课本等)构成。高效的课堂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把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还要求教育者要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不仅自身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要培养学生拥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其次教导者也要适当的了解学生的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将更有利于高效率课堂的建成;最后教导者在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该多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机会,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是高校课堂的主要目的。
三、现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略显枯燥,学生难以投入
如今我国的教学内容太过深奥与古板,导致小学生很难投入其中,尽管老师讲的意气风发,学生却丝毫没有入其情境,而语文教学内容也是多靠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
2.学生课外时间太少,无法达到应有的阅读量
阅读量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要求,没有阅读量作为教学基础,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可是如今的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多数被辅导班之类的课外教学所占据,老师也并没有系统教过阅读的方法,这让语文教育的进度难以正常进行,导致高效课堂难以顺利完成。
3.老师与学生互动太少,引导困难
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就是师长高于学习者,虽然在二十一世纪的如今,尊卑已不复存在,但是由年龄差所带来的代沟却是无法消磨的,这导致教育者无法与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有正常的互动过程,没有交流的教育,引导就显得很困难。
4.练习与反馈无法保证质量
一直以来无论是什么等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总是难逃枯燥重复的命运,面对单调的作业,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再加上少了老师的督促,课外联系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老师接收不到课堂教育之后真实的反馈,又给课堂教育添上了一大难题。
四、解决的对策
1.加强语言教学的情境性,以便提高学生参与度
精简的语言容易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但是这就要求教师们需用词准确,而教导者本身能真正体会到课文或者某诗句的深意,才能正确的转达给学生,让学生也能体验到那情境的妙处。然而对于小学生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语言教导上,应适当的加入动手操作或者多媒体教学的教程,让学生在动手或者观看中,深刻的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含义与生活的情趣。
2.加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胜负心
对于阅读方法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抽出部分时间,系统的详细的教导学生如何把书读好、读好书,或者也可以利用读代替教的方式,让朗读成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而对于课外阅读量,教导者可以采取阅读比赛形式,加以奖品之类的奖励,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增加阅读量。
3.了解学生的行为与学习习惯
沟通的基础是理解,老师要想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交流,必要的是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之类,根据不同的习惯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提高课堂教育的高效性起着很好的作用。再者,讲课不能只停留在老师讲这一层面上,教师应提出多类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教育者多多互动。
4.多层次、多趣味的练习
学生不主动写课外作业,无非是觉得课外作业没有吸引力去激励他完成,所以教导者应该多开发有趣味的课题让学生完成,不可一味的重复抄写。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爱好也各不相同,所有的学生不可能往一个方向发展,老师可以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习惯,针对性的布制有趣的课外作业,让课外反馈可以真正反映课堂教育成果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传承中国文化的学科,它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华文化的存在地位,小学的语文教学,是语文知识教育的开端,所以它的课堂教育能否达到相应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导者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与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详细的目标与操作步骤,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育会影响到学生一辈子,这要求任何教育者都应谨慎细心的对待。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4)
[2]杨军可.美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17.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十七
2010年5月18日,我和王国琼老师乘坐上了开往遵义的汽车,为期两天的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这两天时间里我们总共听了九节优秀的语文课,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讲说使我受益匪浅,从中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历程,以下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看法。
一、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例如:那就是讲的太多太分类化,本来是上语文课,可给人的感觉又像是在上一堂思品或历史,结果导致课堂教学主次不清,或教学方式采取满堂灌,这样下来当然时间不够,而学生也听得很累。就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确有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但我认为,这个目的是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内容教学,是让其它知识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师到最后强加给学生:“通过这我们要怎样做,做怎样的人?”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就好比渔夫撒网,收网的中心点只有一个,而他的涉及面去是宽泛的,网铺开了,就要求老师做到收放自如,从容指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三年级课文《燕子专列》核心是人类的友谊,那么围绕这个核心就可以展开教学,从而理解政府是呼吁,人们是纷纷,贝蒂是寻找。当老师把握这一核心点时,就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展开教学。
二、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课文内容是否有趣,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
学生容易审美疲劳,最初的几堂语文课,可能会吸引所有学生的眼球,但时间长了,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M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真正的喜欢你,接受你,就起到来“爱屋及乌”让我们携手去寻找属于孩子们的那片乐土吧!
三、表演课型
课堂表演是一种凸显学生主体而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位舞者,穿上你的舞鞋,尽情的在属于你的小天地中卖弄你的舞姿。”课堂表演只是换一种很直接的、易理解的方式将内在的思想感情等传达给学生。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会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可以常采取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使他们在演中觅趣,在趣中显智。如付源老师上的《赶海》,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表演理解“俘虏”的意思。她先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大虾,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武将,这时老师表演“我”轻轻伸过手去一捏,这武将被“俘虏”了。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语文情境、语文内涵、语言情感的熏陶,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表演让学生直观理解感悟词语意思,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表演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表演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四、尝试每一种课型去丰富语文。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才能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实现教学形式的“百花齐放”。小学语文课型有发现型、辩论型、欣赏型等,但现在有专家提出“生活实践型”,意思就是老师把鲜活的人物请进教室,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比如这次去遵义学习,我听了赵国华老师的一堂综合课《走进英雄——感悟崇高》赵老师就是将鲜活的人物——消防队员请进教室,让学生走进英雄的生活、感悟他们崇高的品德。从而让学生有兴趣学,有兴趣说,有兴趣写,并且有写的内容。
1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体会 篇十八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依然抵挡不住老师们求知的热情,整个会场上座无虚席。从23日到24中午,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欣赏了7名教师的精彩教学。他们带来的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我们如饮甘霖,如沐春风。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一点肤浅认识。
首先说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节课:一位是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渔歌子》,另一位是来自广西年近63岁的黄亢美老师执教的《雷雨》。
从武老师的课上我收获到了睿智和激情。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合理紧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字词入手,引出歌曲,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渔船上,观风景谈感受,悟词意。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
二、重视朗读。走进文本,又超越文本。整堂课将朗读贯穿始终,开课伊始就激发学生识记各类词语,为理解词语做好了铺垫。在朗读诗句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从音的长短,轻重,把握情感,体会词意。
三、从重点词语入手理解内容。全文27个字描写了9种景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留在自己脑海中的美丽画卷。“诗词是留白的,一定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武老师既尊重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
四、重视积累,学生积累知识仅仅靠课外是不够的,而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补充无论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还是丰富积累无疑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中“不须归”既写出了张志和眷恋风景如画的江景,又写出了他对官场的不屑向往淳朴的乡村生活。如果没有老师画龙点睛的资料补充,学生很难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
另一位黄亢美老师他激昂饱满的感情,明朗的眼神,活跃的动作深深感染着我。
从黄老师的课堂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教会学生识记生字,读课文。还知道了一节课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几个生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比如:当学生对于抽象的事物不理解而又特别感兴趣的时候,老师要想办法授之以渔,《雷雨》中老师让学生用手敲桌子表示雷声,用纸抖动表示雨声,既便于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用分析字形出字谜的方法记忆生字更是别出心裁,比如“垂”老师先画一棵禾苗长在土里,再问学生两竖表示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果实”。这样更多的生字孩子们就在愉快的好奇的气氛中记住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黄老师用字形的大小表示情感的轻重,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一堂课中响起了三次雷鸣般的掌声,最动人心弦的是作为最后的留念黄老师高歌的《把根留住》至今仍回荡在耳旁。
通过这次观摩回来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要求简约、实用。
一、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无论哪一个年级字词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抛开认识应结合课文理解识记;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一定要将课堂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9.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篇十九
一、课堂导入的高效性
高效的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把握好教材,分析好学情,是提高课堂导入高效性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可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例如,在习作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固定的、单一的、条例化的作文题目, 要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学生想象的时空,这也符合李吉林“形真、情切、意远、理寓”的情境式作文教学的理念。 低年级可以以生活场景、童话故事的创设为主,中高年级可以慢慢向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过渡。
二、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1.设问要准。所设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扣准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 “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2.发问要巧。课堂上提问要注意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一方面,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另一方面,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
三、课堂练习的高效性
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练习的指向对象为学生,学生是练习的受用者,练习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可从学生的完成情况窥见一斑。 新人教版教材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的练习形成一个训练的梯度,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纵向的训练序列。如,写作的相关练习是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中高年级的习作。对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其他学科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每次活动都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步骤性的指导,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语文综合活动练习的高效性。
四、课堂拓展的高效性
语文天地何其广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效的课堂拓展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深远的语文环境,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但是,高效拓展不能忽视以文本为基础。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进入到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学习中去,不论是怎么样的拓展都不是盲目的,都应以文本为基础。高效拓展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展并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文化游走,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及外延有一个更深入更宽泛的了解,因此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课堂组织的高效性
首先,语言组织的准确、简练。纵观那些教学效率低下的课堂,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优美、生动、准确,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其次,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者在备课时应计划好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讲课时要做好调控,站在整堂课的角度上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最后,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但又要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的分层练习和分层学习活动。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专心听讲、 倾心体验、积极参与。
20.怎样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二十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予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仍然是注入灌输的)方式。
设问的形式主义倾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病。问题或过简,或过琐细,或过于雷同、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洞不知从何答起,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沉闷,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却一无所获。还有的教师自己闭门设计好了问题与答案,却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7-22
靠近那座壮丽的城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08-2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0-03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学习感悟06-23
小学语文教学优质课观摩活动汇报材料09-14
观摩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心得体会11-23
平顶山市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07-21
小学语文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07-0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