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棋局作文

2024-10-02

人生的棋局作文(精选7篇)

1.人生的棋局作文 篇一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就喜欢和朋友们成天玩耍,爸爸见我闲得无聊,便把我带到一间小小的棋室里去。

在那间巴掌大的房间里,坐着一位两鬓微霜的中年男人,他的样子十分博学,他下得棋可谓是“针针入骨”,每一步棋都藏有无数机密,没一下都能把对手带向失败,里面的孩子年龄与我仿佛,有几个甚至是我的朋友,一道上课时,我们几个便开始“大闹天宫”,在那间房子里“无恶不作”,而老师每次只是失望地摇了摇头,却仍然微笑着,在棋盘上指点江山。

凭着这种烂泥糊不上墙的精神,我和一个孩子的切磋就马上败下阵来,望着棋盘上只有黑没有白,再加上他那趾高气昂的样子,我的好胜心,或者虚荣心便开始作怪。

“我不服!”我拍案而起,满盘的黑子在盘中条跳动,心中一股怒气冉冉升起,“有种就再来一局。”

“来就来。”他也颇为爽快,马上便答应了,于是我们又对弈起来。我抬起头,瞟了一眼他。那圆嘟嘟的脸和着呆呆的`认真样,我心中暗自一笑。他手拿一枚黑子,犹豫了半天,那颤巍巍的手刚把黑子放下,我便开怀大笑起来,他开始有些手足无策,满脸通红。

然而,就在我的意之际,他嘴角咧开笑容,像一个老成的人。我望了他这瞬间狡猾的样子,顿时防备起来。但是,他的走法越来越诡异,而此时的我,凝固了笑容。望着棋盘上的白子,几乎他每一松手,都有一堆白子“牺牲”。我也越来摸不着头脑,终于,在那声最响亮的撞击声中,盘中再次布满了黑子。我在旁边目瞪口呆。

我默默地低下了头。老师走了过来,笑着对我说:“孩子,你也看到了,之前他失误,你也看到了,而你只顾自个儿笑,而他,利用了这个失误,制造陷阱,让你一步步踩进去。”他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这人生啊,就好比一局棋,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失误,而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它,你和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我听完,恍然大悟,人生如棋,智者能用错棋赢得比赛,而愚者只能被错棋导致失败。正所谓看实物角度不同,结果不同,这与火柴的故事是相似的吧。

2.牛根生创业人生-人生如棋局 篇二

90年代的牛根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后来会成为载入中国金融史册的大人物。那时的他,一个41岁的“老男人”,竟然要大老远从内蒙古草原跑到北京来找工作,投出去50多份简历,连个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如果这样的“屌丝”都能逆袭成功,我们真的没有理由抱怨了。

相信此时的牛根生,对人生苦难、人间冷暖定有深切的体悟,聊以宽慰的也许就是孟子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不知道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还是运气使然,就在牛根生几乎走投无路之时,他碰到了至今依然神秘的人生贵人。(为什么你碰不到啊?!)经过一番长策短计的高人点拨,牛根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竟然转身回内蒙古了,他要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英雄取经归来,内蒙古从此不太平了,确切的说,牛根生的老东家伊利公司上下一个消息不胫而走。“牛总从北京取经回来,决定创办一家上市公司了!”牛根生的老同事们私下疯传着一个“大秘密”,后来的蒙牛7个高管,牛根生在伊利的7个粉丝带头鼓动着。(看来会做人真的很重要有木有?!)刚好此时的伊利已经完成上市,造就了一批富人,也完成了上市的启蒙教育,上市像一剂鸦片,让人欲罢不能,牛总一定要给个机会带兄弟一起发啊!

奇怪的是,牛根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手握重金却不在内蒙古的大城市呼和浩特建立总部,而是跑到了穷得鸟不拉屎的和林格尔县——国家级最贫困县成立蒙牛公司。后来,仇家举报牛根生创业时非法集资,省公安厅派人查封他的公司时,当地县领导第一时间出面干涉,当天就把扣押的账簿送回蒙牛,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牛根生的厉害!

蒙牛最高峰时,一个公司为当地创造的GDP,占到整个和林格尔县的90%以上,当地的县领导见到牛根生像外甥见了舅舅一样,不保护蒙牛还能保护谁呢?!牛根生的政治经济学绝对可以拿满分!(可见,大商人一定也是政治家!高超的布局要求跨界融合!以后介绍的联想柳传志也是这样的牛人!)

孙子兵法启示,以弱胜强者,要善于避开对手的优势,结合自己的优势,开辟新的战场。牛根生深谙此道,一个初创公司要和中国实力最雄厚的同行上市公司对局,为了避开伊利的“绞杀”,蒙牛要活下来,就必须练就上层的商战功夫,既要在内局市场上拼刺刀,更要在外局官场上打太极。(那些西方的招术在中国不管用有木有?!)

牛根生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有两个关键事件可以为证。一个是市场营销“小局”造势:当时的蒙牛可以说是中国乳业最新最小的成员,连行业100名都远远排不上,可是它竟敢紧咬行业龙头伊利不放,广告直打“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这就是“数一数二”原则的运用。

不仅如此,蒙牛把广告做到老东家伊利公司的大门正对面,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这个广告竟然“很巧的”被破坏了;于是,第二天蒙牛就喊出了“蒙牛广告被砸,凶杀是不是伊利?!”我不知道当时伊利有没有被气得吐血?反正蒙牛的第二品牌是坐实了。(兵者,诡道也。谁说弱者一定要委屈求全呢,蒙牛竟然主动出击!)

第二件事是金融布局:上个世纪90年代,牛根生创立蒙牛时,从伊利员工身上总共融资了1000多万,牛根生竟然敢于开出100万的年薪,挖角了光大证券的一个投资部门团队。这等魄力,直到今天也没几个人能赶上。

后来,这个挖角来的团队就引入了摩根斯坦利、鼎辉和英联三家大投行,把蒙牛送上了资本运作的轨道上,将竞争从传统的“商战”直接拉升到“金融战”的高度,而这是同行们所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从此蒙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为什么要引入外国的投行,而不是国内的投行呢?因为牛根生深深懂得,他的老对手伊利是当地的大国企,必然受政府保护;而蒙牛是一个草根民营企业,必然处处受制于人、很容易不明不白的“夭折”了。只有引入外资,把自己变成外商投资或中外合资企业,才能争取到平等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此等深谋远虑,你学到了什么?)

3.棋局激战日记 篇三

望着这对沉溺于“勾心斗角”的激战中的父子,我不禁想起昨日一场“格杀”过后,败下阵来的儿子发出的感慨:“这个老爸真是‘老奸巨猾’,这次我没有斗过他,本来我满有把握赢他的,结果一不小心。。。看我下次怎么‘收拾’他!”

当时的儿子斗志未尽,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起了他的战术:“妈妈,这个老爸可不好对付了,你不知道,我和他过招,得处处小心。其实,这次我本来马上就要赢,但是。。。唉!最后一大意,让老爸给偷袭了,这个老爸太‘老奸巨猾’了!老妈,你知道我是怎么和老爸斗的吗?”我正做饭,对儿子的话饶有兴趣:“怎么?”儿子绘声绘色的比划着:“你知道吗?这棋盘就好象是战场,散布着的片片棋子其实就是几个阵地。我呢?其实我是想在这个阵地上摆子,但我的眼睛故意盯着那个阵地,让老爸以为我的心思在那个阵地上,而没有顾及他的这个阵地,结果我把棋子摆在了这个阵地,吃掉了老爸的棋子,老爸还蒙在鼓里呢!哈哈哈。。。”儿子得意的笑着,但随即又遗憾地说:“ 哼!没想到防不胜防,最后还是被老爸偷袭了一下,看我下次怎么打赢他!”

时光静静地流着,仿佛万籁俱寂,就连刺耳的汽车喇叭声也失去了它往日的威力,丝毫没有惊动两人的注意力。我正炒着菜,便央求儿子去开门,儿子及不情愿的执行着我的命令,嘴里不停的叮嘱我:“妈,看着点老爸,别让他动棋子!”

我答应着儿子,眼光扫了老公一眼,看老公斜躺在床上,诡异的冲着我笑。我故意说:“你这个坏家伙,就不能让着儿子一点?”老公似乎意味深长的说:“不行,这个小家伙的脑子真是难对付,一不小心就中他的套,这次我倒要看看他到底多厉害。”

4.《大棋局》读后感 篇四

【摘要】:当布热津斯基的新著《大棋局》传入中国后,立即引发了学术界相关人士的思考和讨论,它以地缘战略的眼光分析了美国怎样才能维持其世界霸权的统治地位并提出了美国当前和长远的欧亚战略,书中不乏独特而又深刻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欧亚大棋局霸权地缘战略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是前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美国主要战略思想家之一。他的新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大人们的关注。布热津斯基博士在综合分析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时,提出了不少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独到见解,着重分析了美国的霸权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征、范围和深度,欧亚各大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美国如何周旋于各大国之间而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及中国在美国对欧亚的战略中所处的关键性地位。这部著作为注意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人们提出了许多很有参考价值和可能引起争议的看法。

【1】

一、《大棋局》一书中的主要观点

这本书之所以被命名为《大棋局》,是因为布热津斯基把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这片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盘,是既决定世界今后的稳定与繁荣,又决定美国保持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心舞台。它自始至终是用地缘政治学的分析“工具”,将美国主要的国家目标——维护其在当代世界的霸主地位——放在地缘战略的“大棋盘”上审视、权衡和定夺,把横跨欧亚的这块最广袤的大陆,极有说服力地定为世界力量的中心和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主要依托点,并以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措施,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这本书中其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和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是最后一个。作者在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美国通向全球主导地位的捷径,并与罗马、中华、蒙古这三个欧亚帝国相互比较,同时深入分析了美国的军事、经济、技术、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力量在全球的地位,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霸权国家。但是他也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出现,非但没有激发更多的公众热情,反而引发一种更加有限的界定美国的海外责任的倾向。这说明“民主制度与帝国野心的【】矛盾可能导致美国变成第一个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行事其实力的超级大国”,2即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可能不会一直延续下去。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作者指出了“软权力”在美国称霸全球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和联系也日益密切,美国的思想和文化也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世界其他的国家,影响和冲击了本土的文化,加强了一些人所感到的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

2、作者认为:美国的全球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实施结果。无论是第二章“欧亚大棋局”中对欧亚在全球重要性的重申和强调,还是后面三、四、五、六章中对欧亚大陆不同部分的地缘战略形势、各种战略角色和政治枢纽的情况的讨论,都是在用地缘战略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代地缘政治学说的主要奠基者、英国人麦金德有一句著名的“三段式警语”,他提出:“谁统治东欧谁便控制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便控制世界”。而布热津斯基则在此基础上说:世界各大洲自从大约五百年前开始在政治上相互影响以来,欧亚大陆一直是世界力量的中心;历史上,控制这个力量中心的强国不管怎样交替更迭,都是欧亚大陆上的国家;随着美国的崛起,情况才发生变化。美国作为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对欧亚大陆的控制与“仲裁”,是它成为历史上第一

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进程中的最后一步”。3既然欧亚大陆有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美国应该怎样行动才能维持其在欧亚的影响和地位呢?作者在书中也指出欧亚地缘战略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美国同这个大陆西端大欧洲“民主桥头堡”的合作,也有赖于美国同这个大陆东端“欧亚的东方支柱”中国的合作。通过美国与欧亚大陆一东一西的合作,推动这个大陆所有的“地缘战略国”(即“地区大国”,指法、德、俄、中、印五国)和所有的“地缘政治枢纽国”(即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和伊朗,布氏认为,它们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其实力和动机,而是来自其敏感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它们成为大国角逐受害者的潜在可能)合作建立一个跨欧亚安全体系,即未来的全球合作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宽容的霸权”或“温和的霸权”将尊重欧亚国家的“正当利益”。、3作者主张美国与中国实现“大和解”。作为一名中国人,难免会对书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特别的关注。《大棋局》这本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说明中国对美国在维持其霸权地位的作用,它指出中国在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中的作用相当于欧洲,比日本的分量更重。如果美国不能与中国就地缘战略达成共识,美国就将失去在亚洲大陆的政治立足点。在众多的西方著作中,有很多的学者在鼓吹一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布热津斯与他们的观点却是大相径庭的,他不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力的增强会在全球范围对美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难以对付的挑战”,反对过高估计中国的竞争力和据此得出美国应该采取遏制中国政策的结论。他认为,美应把中国视作重要性的全球大国,同中国进行认真的战略对话,确定若干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避免把中国向“反霸权”的联盟方向推,吸收中国进入更

【】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4在目前的国际发展形势下,中美双方都不应指望对方对世界未来的看法必须与自己的看法完全相同,双方要缩小对如何建立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看法的差距,必须经过一个对话的过程、磨合的过程。中美两国外交的任务,,不要让分歧影响我们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合作。中美两国只能在现实的基础上,寻求双方对世界问题看法中的共同点,不断增加双方的共识,确定双方在全球事务中的共同利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开展深入的对话与真诚的合作。这样,才能增加双方的相互信任,缩小或化解双方的分歧,确保双方的分歧不致妨碍双方在范围广泛领域里的合作。中美两国需要的是摒除相互猜疑和敌

【】意,加强相互信任与真诚合作。5

【】

二、《大棋局》一书的缺陷

不可否认,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确属上品,这样的作品无论在哪儿都不多见。甚至有人说,中国学者目前还写不出有类似分量的国际战略著作;它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才气、努力

【】或眼界,还与一个国家的实力、国际地位以及国际问题研究的总体水平有关。6但是我们在指出这一书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指出这本书的一些缺陷。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1、在这本书中,作者一直以美国是“世界的裁判者”自居,规定了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只能充当“地缘战略国”(地区大国)而不能成为全球大国,英国和日本连这种地位都没有。然而,众所周知,欧盟、俄罗斯、中国各自正以自己的方式在实现自己的复兴,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这个进程是谁也阻拦不了的。日本如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能受到世界的欢迎,成为有全球影响的一“极”。由美国来规定别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显然是一种霸权主义恶习,以这种恶习来规划未来没有霸权国家时的世界秩序,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作者还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世界必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美国现在是欧亚大陆的仲裁者,欧亚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美国的参与或有悖于美国的利益,都无法得到解决。由此可见,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和持续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我们都知道,未来的国际关系中,各个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谁

支配谁的说法。所以,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在这一点上可能过于主观化,我觉得他应该接受“美国的霸权终将走向灭亡”这一事实。

2、作者武断地认为,中国、俄罗斯、欧盟都有称霸地区的野心或向美国挑战的野心。布热津斯基这种无视中国政府多次关于不称霸的庄严声明,无视中国、俄罗斯和欧盟关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从而防止任何国家称霸的政治意愿。以自己武断的猜测作为美国制定外交政策

【】的依据。只能造成国家间的不信任无助于建立起一个欧亚的乃至全球的安全结构。7随着时

代的变化,各国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贸易的往来,跨国公司的建立,各种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存在,使得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会相互制约,所以可能不会有称霸的野心。

《大棋局》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地缘战略思想——来分析冷战后的国际关系,让我们具有了博弈时的战略目光和韬晦之计,增强了我们的智识和技巧,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引起争议的地方。所以我们姑且把它当做一本参考书,借鉴其中的思路,保留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宋以敏,评布热津斯基的新著《大棋局》,国际问题研究,1998年第1期 ;

【2】【3】【4】(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极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1日;

【5】沈骥如,简论布热津斯基的新著《大棋局》——论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6期;

5.后垄断时代的C2C珍珑棋局 篇五

不料,山头变换大王旗,易趣这宝座还没座热,半路突然又杀出来一个免费的淘宝网,易趣网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哗啦啦的在短短几年内就崩溃瓦解了。

很快,淘宝网坐上了C2C的头号交谊,有统计数据显示,淘宝网在2008年就已经占据了市场将近90%的份额,提起网络购物,没有不知道淘宝网的。

不过,老大的位置不是那么好坐滴。

2006年,腾讯推出拍拍网,依托其强大的即时通讯平台迅速在已经成熟的市场中占到第二的位置。

2007年10月,阿里巴巴上市前夕,百度也突然宣布进军C2C电子商务,网站的名称叫“有啊”。有啊于2008年10月正式上线,当初定位于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交易网上平台,直接叫板淘宝网。不幸的是,由于投资不足,再加上运营无方,最近数据显示,百度有啊在C2C领域仅仅占到还不足1%的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有啊总经理李明远最近也宣布黯淡离职,

这实在是让淘宝网送了一口气。

除此以外,当年凄惨败北的易趣也一直在妄图东山再起。不过,老狗没有啥新把戏,最近几年,易趣一直没有大的作为。根据CNNIC近日发布的网购报告中有这样一则数据显示,易趣网用户忠诚度只有40.3%,这意味着易趣59.7%的用户在最近半年内流失。客观地说,易趣网现在已经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看来,淘宝网真的要高枕无忧了,C2C市场垄断格局已经形成,新的投资者很难进入,老的对手们也是一个一个畏缩败退。

不过,根据市场营销的“二元法则”,在市场竞争的早期,每一个新的行业都会有很多层阶梯,慢慢的,阶梯会变成两层,到最后,竞争变成了两匹马之间的竞赛。比如大家熟悉的搜索引擎领域,经过激烈的竞争后,活下来的只有百度跟谷歌,而曾经昙花一现的中国搜索、有道搜索、一搜搜索、搜狗搜索、甚至雅虎搜索等,今天都已经无声无息。

根据资深网络营销研究人士刘兴发的观察,C2C领域也必然会变成两匹马之间的竞赛。很明显的,一匹马肯定会是淘宝网,未可预知的是,另外一匹黑马会是谁呢?百度有啊或者腾讯拍拍?这个结果很让人期待。

6.人生描绘人生的作文 篇六

——题记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也有人以为人生是一本书,还有人说人生不过是一首音乐。关于人生,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我说人生如河。涨落的潮溪抵触着上面的堤堰,跌宕的怒浪奔哮出年月的乐律。生命的孤舟单独漂荡,挥手之间已掠过寒窗数载。

“恰同学少年,血气方刚。墨客意气,挥斥方遒。”毛主席说得好啊。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在这芳华灿烂的.年少,咱们应做些有意义的事。时刻一分一秒的走过,当回忆往事时,咱们不会由于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由于碌碌无能而惭愧。咱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咱们是祖国的期望。咱们应向老一辈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应坦城面临,而不是惊惶万状,正所畏躲避,比做错挑选更让人难已承受。李大钊也曾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这绵长而弯曲的人生道路上,不免会有荆棘,但你越过了,眼前便是一条光明大道。

当咱们遇到波折时,咱们不该自怨自艾,咱们应该感谢上天给予咱们阅历,不阅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没有人能马马虎虎成功。

在今日,回头望,一路留下了咱们那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好像在向咱们证明咱们一走过了人生的三份之一。当国际,不知不觉的变了,有时候,咱们会思念曾经,作的梦尽管远远的,但却是那样纯真无邪,想像,是一种高兴。但人总是要生长,信任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欢喜;一分惆怅,一分提高。

7.万达棋局(商业模式过程) 篇七

2013-01-08 17:37:54 来源: 新营销(广州)

有0人参与

5月21日,万达集团宣布的一条消息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它要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第二大连锁影院公司AMC院线。这桩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案引起了人们的猜测:万达集团花血本收购AMC到底意欲何为?

从院线经营的角度看,万达集团并购AMC并不是一门亏本的生意,按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算法,以平均人民币250万元的价格买一块AMC屏幕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在国内,一块电影屏幕的价格通常在人民币350万元左右,更何况今年1-4月,AMC已经开始盈利。万达集团之所以选择AMC作为并购对象,除了看重它的院线资产外,更看重它的平台效应。王健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希望AMC能够成为其在美国发展商业地产、酒店和零售商场的平台。显然,收购AMC是万达集团商业帝国国际化的第一步,而万达院线无疑成了打前站的“领头雁”。看来,王健林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十几年来,万达集团像一条八爪鱼,围绕商业地产不断延伸产业链,触角已伸至酒店、百货、旅游、文化等领域。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万达集团逆市扩张的举动显得格外突兀。王健林对万达集团的扩张有着自己的见解:“商业广场是一个消费、娱乐、交流的综合体,想达到这些功能,超市、百货、影院、游乐中心都是必须的业态。”在王健林看来,延伸发展商业地产产业链,不仅提高了万达集团商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同时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某种程度上,万达集团做加法是形势所逼。2001年,为了让沃尔玛等大超市入驻万达广场,万达集团不得不接受对方开出的苛刻条件,仅租金谈判就用了半年时间。万达集团每年开工、竣工七八个万达广场,但很少有知名的百货公司、电影院线、KTV连锁店、酒店能以这样的速度开设分店。由于扩张心切,万达集团在与战略合作伙伴的租金洽谈中往往谈判能力不强,导致大宗商业面积的租金水平不高。不得已,王健林制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基调:“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没有什么就自己来。”与其让这些企业阻碍万达集团快速扩张的步伐,还不如自己开办相应的企业,与万达广场保持同步的发展速度。

在这一思维的驱使下,万达集团不停地做加法,躯体越来越庞大。作为大型商业的“吸客”业态组合,星级影院的投资规模较小、利润相对较高。考虑到自持商业物业出租给影院的低租金因素,2004年,万达集团决定投资电影院。基于类似的原因,万达集团在2005年投资建设酒店,2007年组建万千百货,2010年发展大歌星KTV。这些项目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不断复制,成为万达集团一个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万达集团的产品形态也越来越复杂。从单体店、商业组合店、城市综合体升级到万达城,万达集团经过了四代产品蝶变。每一次产品升级,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转变,同时也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大创新。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乏惨痛的教训,但幸运的是,万达集团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大企业。

那么,万达集团产品的四次进化以及万达院线的发展轨迹,呈现出的是怎样的商业模式?

万达的产品进化论 过去,许多开发商以为找个好地段、盖一栋楼、引入类似于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但事实证明,如果不从商业生态链上考虑项目的规划与经营,就会陷入一种难以预料的失控状态之中。万达以自己多年的商业地产开发经历验证了这一点。

在十多年前开发第一代产品“单体店”时,万达就开始考虑商业生态与商铺增值之间的辩证关系了,它主动与世界500强企业签约,通过沃尔玛等主力店入驻,进而拉动小商铺的售价而获利。尽管彼时的万达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商铺后续的经营、管理,但它与世界500强企业签约的做法在当时却是一个创举。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订单模式”让万达很快回笼资金,却让店铺经营者陷入困境。由于主力店的示范效应超乎想像,最后导致商铺供不应求、售价节节高升。开发商、商铺投资者、商铺租赁者三者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万达的做法最终让租赁者承担了过高的租价而难以为继。

万达第二代产品“商业组合体”弥补了第一代产品在商业形态方面的缺憾。万达试图以6-8家主力店为小商铺营造出浓郁的商业氛围,进而扭转“商业生态链”失衡的局面。然而事与愿违,万达依然改变不了小商铺租赁者“惨淡经营”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万达在商铺销售上获得的利润越高,小商铺经营者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忽视了这一商业本质,无论万达对项目形态做出何种改变,都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小商铺经营者争利的局面。

商业生态关系看似复杂,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赚到钱。经过精心设计后,万达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万达通过出售“城市综合体”里的住宅、写字楼快速回笼资金,商铺、酒店只租不卖,用来抵押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些钱除了开发新项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养铺。”万达不必靠卖商铺赚钱,而商铺租赁者也不必为早期的高租金而担心。不过,由于万达广场的扩张速度过快,这样一来,商业生态就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许多合作伙伴很难跟得上万达的发展步伐,万达只好涉足酒店、影院、百货公司、KTV连锁店的开发与运营。

继“城市综合体”之后,万达开发出第四代产品“万达城”。“万达城”是一个旅游城市的概念,不仅包含“城市综合体”的业态,还包括主题公园、步行街、旅游经典、演艺舞台等功能。这让商业生态圈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延伸至文化、旅游、观光层面,万达的身份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而是一个类似于城市经营者的角色,人与环境、人与城市、人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万达的成长史其实是一部商业生态关系进化史,它的经验与教训、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这个主题。从万达的四次产品进化中,可以看到万达构建和谐商业生态关系的基本逻辑。

出师不利的万达1.0

2000年5月17日,万达召开了被其称之为“遵义会议”的董事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王健林决定大力发展商业地产,他的理由是:卖住宅收钱,是一锤子买卖,而商铺既可租,又可卖,还可以自营,能长期获利。如何迈开第一步?由于没有经验和成功的案例,王健林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2001年开发的长春购物广场是万达涉足商业地产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是一个四层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它是万达第一代产品的典型代表,万达早期开发的6个项目,全部以此为模型依葫芦画瓢而建:“建一个大房子,第一层开精品店,第二层开超市,第三层开家居卖场,第四层开影院,一个单体店四五万平方米。其中,一层商铺拿来卖,其余商铺拿来租。” 为了降低风险,王健林想到了“订单模式”,也就是说预先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订单,签署租赁协议之后才进行实质开发。他向沃尔玛抛出了橄榄枝,但一年后换来的只是一句“我们对你的项目感兴趣”和极其苛刻的合作条件:除了项目建设要按照沃尔玛的要求严格施工外,万达还必须将租金降至每平方米20元/月的极限水平,并承诺免除6个月的租金。为此,王健林与沃尔玛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谈判。“长春项目仅仅是一个单店,后来的综合购物中心差不多6-8个主力店,照这样谈合同,可能一个项目一年时间就过去了,这就会制约我们快速发展。”虽然王健林心怀不满,但由于万达在商业地产方面的经验和对商家的号召力几乎是零,再三权衡之下,王健林最终满足了沃尔玛的要求。王健林之所以自降身段与沃尔玛联姻,在于他希望通过沃尔玛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抬高商铺价格、快速回笼资金,转移经营风险。

沃尔玛的示范性效应超乎想像。由于沃尔玛入驻其中,长春购物广场的一层店铺卖价节节高升,临街外铺的价格最高达到每平方米6.68万元,刷新了长春的商铺价格记录。2002年,仅靠卖铺,万达在长春项目上就获得了3亿元收入。这无疑是一场漂亮的战役,然而没过多久,购买商铺的投资者一纸状书将万达告上法庭。

当初万达宣传商铺每平方米的月租可达到500元,如果按年回报率12%计算,8年即可收回投资,但由于业态不成熟,许多小商家承担不了高租金而纷纷歇业。这与楼上沃尔玛的热闹喧嚣形成了强烈对比。由于小商家与沃尔玛的租金相比高出二十多倍,受到刺激的一楼商铺投资者怒而“围城”,阻止顾客上沃尔玛。

从国际上来看,大多数成功的MALL商业城(11.41,-0.16,-1.38%)都是以较低的租金、较长的租期吸引大型主力店,而以高租金和短租期对待小商家。看来,万达似乎也遵循了这一惯例,但它忽视了另一条“只租不卖”的铁规则。将黄金铺面出售虽然能快速回笼资金,但这意味着未来面临着商家难以统一管理的难题。各自为政的商铺业主无法在店铺功能、商家选择上进行科学规划、严格把关,最终只会让项目陷入到“一卖就死,一租就乱”的死循环里。类似的失败例子还有很多,中旅商业城就是一例:当初零卖商铺导致统一经营困难,为了重启项目,它不得不与业主进行艰难的谈判。天河城是少有的一个成功例子,天河城在当初的租、售选择中选择了前者,顶住巨大的资金压力、熬过艰难期后,一举成为广州乃至华南的商业地标。

租还是卖的一念之差直接决定了一个商业项目的生死。世界商业地产之父、美国KAMICO购物中心创始人库珀曾指出,对于一个商业地产商而言,如果把物业出售给分散的所有者,会使结果难以控制,开发商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管理,否则就会影响商业物业的投资价值。万达正是出于急于收回投资而忽略了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悲剧发生。商铺投资者失去了万达在营销、经营方面的支持,根本就没有将万达购物广场经营好的可能性。

产权分散销售与统一规划经营从来都是一对矛盾体,对于大型购物广场尤其是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商业MALL来说,统一经营比商铺销售更重要。从销售回款上看,万达从长春项目上获利颇丰,在从经营上,万达长春购物广场却是一个经营彻底失败的项目。高价卖铺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使万达的声誉受损。

惨败的万达2.0

在业界,人们把万达长春购物广场为代表的单体商业楼称之为万达1.0,以沈阳项目为代表的裙楼店铺集群则被称之为万达2.0。“一个项目有四五个独立的楼,分别作为商业、百货、超市和电影院,通过一条室外步行街连起来做一个广场”,这个广场在万达内部叫做“商业组合店”。无论是业态还是功能上,“商业组合店”比第一代产品丰富了许多。沈阳万达商业广场就是典型的万达2.0产品。这个项目分为两期,一期是18万平方米的MALL商业城,二期是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两栋商业大楼,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广场。尚在开发期,它就吸引了沃尔玛、大洋百货、欧倍德、灿坤数码广场、华纳国际影城、大食代美食广场等大商家的目光。在万达“以租金养商户”、“一铺富三代”、“零风险”、“每个商铺每平方米至少可以出租500元”等颇具诱惑力的宣传攻势下,购铺者纷至沓来,354个商铺不到一年时间基本卖完,回收资金近6.5亿元。

2003年12月23日,沈阳万达购物广场在和平区太原街开业。由于规划方面的严重失误,商铺不仅没有空调设施和封闭型大棚,而且没有厕所,更令业主气愤的是,每平方米10元的高额物业管理费换来的却是卫生没人打扫、水管经常爆裂、地下停车厂封闭、门窗闭合不严的乱象。当初万达宣传的七大主力店并没有如期入驻,开业当天只来了沃尔玛和百盛,大面积的空铺使得整个商业广场冷冷清清。寒冷的天气,再加上种种乱象,沈阳万达购物广场开业6天就被迫暂时停业,商铺业主纷纷要求退铺。原本这个购物广场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最后却成为沈阳黄金地带最扎眼、最突兀的街头一景。

退铺纠纷从2004年一直延续到2007年,期间打了200多起官司,其中王健林参与谈判的就有80多起。万达耗在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谈判中,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万达不仅原价回购了业主的商铺,而且不得不将一期购物广场推倒重建。在这场长达数年的纠纷中,万达多花了近9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商业摩尔规划应该遵循最佳商业布局原则,即大商家的人流要经过中小业主商铺,通过中小业主商铺的人流也要能方便进出大主力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现实是,沈阳万达购物广场被分割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一楼多数商铺根本不能分享到知名商家带来的人气。“万达规划项目设计与审查机制缺乏,没有真正的商业专家为规划设计把关,没有消费者对规划设计提出意见。”沈阳五洲商业公司副总经理黄志杰如此分析。

沈阳项目的惨痛教训给了王健林当头一棒,而在万达内部,反对做商业地产的声音也越来越多。重挫之下,王健林开始反思前两代产品的缺陷,亲自设计了第三代产品的雏形,更重要的是,在2005年底的高管闭门会议上,他确定了“商铺只租不卖”的原则。他还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期限:如果5年还做不好商业地产,那么掉头去做住宅。此时的王健林有点破釜沉舟的意味。

万达3.0的蝴蝶效应

在过去的几年里,只要万达购物广场入驻的地方,周边的住宅楼、写字楼、酒店都实现了增值。与其如此,为何不自己开发住宅楼、写字楼获得溢价呢?想通之后的王健林豁然开朗。2006年,他亲手用铅笔勾勒出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的雏形。

王健林笔下的“城市综合体”,是把国外的室内步行街与中国的商业大楼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建筑,组合了写字楼、住宅、酒店、购物广场等多种业态,而商业中心则增加了文化、娱乐、健身、餐饮等内容。经过再三思量、反复论证之后,王健林决定新一代产品中的商铺、酒店“只租不卖”,而住宅、写字楼则“只卖不租”。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类似长春、沈阳项目的悲剧,又快速回笼了资金。王健林还确定了城市综合体的黄金分配比例:商业占40%,写字楼占20%,酒店占5%,住宅占35%。其中,住宅、写字楼的销售收入占到整体项目投资的1/3左右,剩下的商铺、酒店则可以通过抵押获得10-15年期的银行贷款。这个全新的“以售养租”、“住宅、写字楼销售补贴商铺经营”的模式让万达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宁波鄞州万达广场是万达第三代产品的得意之作,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体量是沈阳项目的2.6倍,是长春项目的10倍,除了建有一个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外,还包括一个五星级酒店、一栋高160米的写字楼。该项目的中心是一个室内步行街,作为人流量最大的商业室内空间,室内步行街将多种业态组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畅达的商业闭环。2006年12月22日开业当天,近20万的人流涌入其中。这与当初长春、沈阳项目惨淡的开业状况,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第二代的管理模式是出于对产业链的把握,万达的第三代管理模式则完全是出自于对商业规模更深的认识。”王健林如此评价说,“万达的成功主要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投资模式的成功。”从第一代单店和第二代复合店卖铺,到现在只卖商业之外的产品如写字楼、公寓,万达实现了产品链的最优组合和资金链的良性循环,构筑了预期的升值空间。

“城市综合体把万达20年来在住宅、商业、酒店、写字楼、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所有心得全部汇集在了一个产品类型上,实现了远大于简单相加而成的聚合力。”万达副总裁丁遥曾在万达内部出版的刊物中撰文分析,“长期投资与快速回笼、居住与商业、过客与常居、资源集约和效率高超,这么多矛盾却在城市综合体上得到了对立统一。”

万达4.0的造城运动

虽然万达的“城市综合体”在全国范围内大获成功,但并不甘于现状的王健林已着手研究万达第四代产品。在媒体面前,王健林曾经摆过迷魂阵,暗示或许会将“专营店”当作第四代产品。如果真将此视为万达4.0产品,未免小瞧了王健林的野心。当武汉的“楚河汉街”惊世而出,万达4.0才露出真容。原来,王健林心目中的万达4.0不是一座楼,也不是一个组合体,而是一座城市。万达广场正在升级为“万达城”。

自面世之日起,万达的第三代产品就出尽风头,成为当之无愧的业界标杆。然而,由于第三代产品的主力店面积占比过高,非零售类业态占比不足以至于租金坪效较低,再加上多年来万达的“城市综合体”模式被国内的商业地产企业研究了个底朝天,而过去在万达打过硬仗的干部,成为同行竞相挖角的对象,殷嵘、朱逸、潘韬、张云计、张华容、王锐、王佥、孙环宇、赵立东、王强等一批南征北战为万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纷纷离职。这些万达老臣不断将“城市综合体”思维和经验带到新的企业,以至于出现了“城市综合体”扎堆竞争的局面。面对众多城市综合体一哄而上,向来敢为天下先的王健林岂能容忍被竞争者恣意模仿、任意超越?为了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万达需要加快产品升级的步伐。

经过数年的精心准备,2011年9月30日开业的武汉“楚河汉街”揭开了万达4.0的面纱。这个总建筑面积为340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500亿元的项目,是万达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务、商业、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建成之后被视为武汉的中央文化区。从一开始,万达就对这个项目有着明确的定位:“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业界朝拜之地。”

“楚河汉街”为4.0产品“万达城”描绘了一个新的模型:21万平方米的休闲步行街+19万平方米的万达购物广场+45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群+155 万平方米豪宅群+15万平方米体验型娱乐中心(大剧院+会展中心+2个电影院+大型单体娱乐项目+影视主题公园)+22万平方米酒店集群(2家六星级酒店、1座五星级酒店和2座三星级酒店)+5个名人广场+1条6米宽的人工河+2座桥。这个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早已超越了综合体的范畴,更像是一个旅游城市,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旅游、娱乐功能。

如果说“城市综合体”尚可以被对手模仿、复制,那么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的“万达城”是其他开发商无法触摸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万达4.0有着迪士尼乐园的影子—在全球各地,迪士尼建造了一座座“欢乐之城”,其开发面积通常在1平方公里以上。与迪士尼的“玩乐城”不同的是,“万达城”以购物、旅游、观光为主题,深植于当地城市的文化。因此,每一座“万达城”都有着独特的文化DNA,与当地的城市融为一体,具有不可复制性。

王健林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曾霸气十足地说:“我们只和有追求的官员合作。”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万达每进入一个城市,都会给当地官员带来政绩。事实上也是如此,仅“楚河汉街”一个项目,万达就给武汉带来了至少3万个就业机会,每年带来数百亿元收入,如果加上投资70亿元、高达200米的武汉第一高楼“万达中心”,万达对武汉的贡献不言自明。也正因为如此,王健林对“楚河汉街”项目极其重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飞往武汉亲自过问项目的进展情况,他希望将“楚河汉街”打造成武汉的一张新名片。

虽然“楚河汉街”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征,但这并代表万达4.0不会出现在其他城市。也许,在王健林心目中早已定好了下一站的目标。

独特的竞争力

在万达的扩张史中,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成立于2007年、中国唯一专业从事城市综合体、大型商业中心和五星级酒店规划、设计的机构被视为万达最具竞争力的部门。在每个项目设计之初,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就已将各种细节都考虑在内,像餐饮的隔油池、游泳馆的降板、超市的荷载等诸多细节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已经确认,尽量避免商家进场后进行改建,减少浪费。

在业界,万达的室内步行街被称之最奢侈的步行街,因为大多数购物广场动辄建五六层,而万达只有三层。“万达的设计理念是在任何位置都能够同时看到店招,只有三层的尺度才能够实现。万达购物中心为什么人多,人们为什么愿意交流?就是这个尺度设计导致的。”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黄大卫说。如今,室内步行街已成为万达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在某些万达广场,室内步行街以不到1/8的面积贡献了近1/3的租金。

万达之所以成功,与其精心打造的商业生态链是分不开的。对于合作伙伴,万达有一套独特的标准。万达将合作伙伴分为三个类别:主力店、次主力店和中小型合作伙伴。对主力店,万达确定了一个“7+1”结构,除超市外,7家主力店需承诺解决至少一半以上的租赁面积,它们还保证无条件在万达新开的项目中开店,这些主力店包括万达旗下的万千百货、万达院线、大歌星KTV等。万达的次主力店大都是国际顶级品牌,如肯德基、屈臣氏、星巴克、必胜客等。对于次主力店,万达收取的租金每年环比递增3%,租期通常为5年。中小型合作伙伴则要通过招商部门考察签约,不在万达品牌库的,还需要总裁特批。严格的商家筛选流程,使万达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良好的商业生态,赢得了顶级品牌青睐。2011年万达组织“万商会”,1500多家世界顶级品牌与会,风头一时无两。在王健林眼中,这些都是万达模式无法复制的精髓。“我经常讲,除非你挖走整个链条,否则,能拿到U盘拷走的,还算什么核心竞争优势呢?”王健林说。

万达商业管理公司是另一张王牌,它曾创造了连续多年租金收缴率超过99%的世界行业记录。租金收缴率是衡量商业地产经营状况的一个通行标准。租金收缴率不高,意味着商铺的经营状况出了问题、退租频繁,反之则说明经营状况良好。虽然万达的超高租金收缴率记录得益于主力店的贡献—它们占据了近70%的租赁面积,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与万达体制的转变是分不开的。在2005年以前,万达考核营销团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开盘当天是否取得火爆业绩,2005年以后万达取消了这一考核标准。

更关键的转变是将租金收缴率列为重要考核指标,这反应了万达经营思路从追求短期回报到注重长期经营的彻底改变。经过多年的养铺之后,小商铺的租金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基于大好的形势,万达计划将小店铺的比例从30%调高至35%。毕竟,小商铺才是其长期获利的关键所在。万达十分看重执行力。过去,由于各入驻商家装修时间不统一,项目很少满铺开业,但经过整改之后,万达商业管理公司会根据战略合作伙伴的业态、装修时间的不同,与建设部门一起排出详细的完工进度表,对接每一个商户的入场时间,以此保证同期满铺开张。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现有商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万达不断加长产业半径做加法,延伸发展商业地产产业链,在院线、酒店、百货、KTV连锁等产业上积极布局。曾有不少人质疑万达将业务延伸到院线、酒店、百货,多元化的步子迈得太大,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但事实上,无论是院线、酒店还是百货,都是万达商业地产中必需的组成部分。“就像是榕树,它的根须落在地上,会长出一颗新的榕树来,但是新长出来的榕树和从前的榕树是血脉相通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榕树都长在同一个生态环境里,这才是商业地产。”王健林说。

为了更好地开发第四代产品,万达斥巨资成立了万海文化旅游公司。它计划投资1000亿元,在东北长白山建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在云南西双版纳建媲美迪士尼的大型主题公园,在大连金石建世界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同时建50家高端旅游度假酒店和多台国际顶级水平的大型舞台秀。“未来,这些度假旅游区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除此之外,万达还成立了文化产业集团,业务涵盖电影制作放映、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连锁文化娱乐、报刊传媒和中国字画收藏。它计划在2012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收入。

这还是人们熟悉的那个盖楼的万达吗?

上一篇:奥数应用题训练题下一篇:个性t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