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共12篇)
1.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篇一
犬牙相接的成语解释
【成语】:犬牙相接
【拼音】:quǎn yá xiāng jiē
【简拼】:qyxj
【解释】: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示例】:若因州县改易,隶地入他境及~者,听依旧受。 《通典?食货典》
【近义词】:犬牙相错、犬牙相临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地形等
【顺接】:接三换九 接三连四 接不上茬 接二连三 接吻拥抱 接应不暇 接木移花 接绍香烟
【顺接】:兵刃相接 兵连祸接 不暇应接 短兵相接 风马不接 后手不接 花移木接 肩摩毂接
【逆接】:补牢顾犬 东门黄犬 斗鸡走犬 放鹰逐犬 飞鹰奔犬 飞鹰走犬 画虎类犬 淮南鸡犬
【逆接】:犬不夜吠 犬兔之争 犬兔俱毙 犬吠之盗 犬吠之警 犬吠鸡鸣 犬牙交错 犬牙差互
2.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法与刑法存在许多的交错之处。尽管当代的刑法与民法已经实现了分野, 都各自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品格, 也都各自成为了不同的法律部门, 它们之间已经存在了明显的分界。我们知道刑法和民法都属于基础性的规范, 它们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在范围上存在交错不是不可能。这种交错现象的出现给司法的务实带来了困难。正是因为如此, 司法人员就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冷静的思考, 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务实技巧为指导, 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研究与探讨, 从理论上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 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具有重大意义。
二、民法与刑法交错的表现
(一) 在调整对象上的交错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规范行为, 调节社会关系。刑法和民法各自具有不同的调整范围。尽管理论上是如此, 但是实际上刑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纷争不断, 从我国刑法分则可知其刑法犯罪包括十类犯罪, 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政治、经济、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等社会关系, 它们都受到刑法的保护。在此我们将刑法调整的范围与民法调整的范围相比, 其调整范围很明显存在着交错, 比如刑法中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等与相关民法以及经济法所调整的范围存在着明显的交错。
(二) 在规范上的交错
在规范上刑法与民法也存在着交错, 比如刑法将民法的规范作为其犯罪构成的要件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具体阐述有以下几点:
1.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刑法中设置了大量的空白罪状, 正是因为这些空白罪状使的我国刑法与我国民法在其规范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交错。
2.在我国的刑法设置中存在许多的开放性要件, 在刑法中设置开放性要件使的刑法与民法在规范上出现交错。
3.我们知道构成要件要素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 其中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没有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在我国的刑法中存在一些不成文的构成要件, 这些不成文的构成要件的存在使的我国刑法与我国民法在规范上产生了交错。
4.在我国的法律系统中, 刑法中使用的大量术语都来自我国民法, 正是因为刑法中频繁的使用民法中的术语使得刑法和民法在规范上出现交错。
(三) 在行为上的交错
在我国刑法中, 行为是构成犯罪的前提, 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在我国的民法中, 行为也是违法的前提, 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尽管刑法中的犯罪行为和民法中的行为性质有所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但是它们两者之间的构成要件及其相似, 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牵连的关系。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交错。
(四) 两者在法律责任上的交错
法律责任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做的违法行为所应该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责任。其法律责任在刑法和民法上是有所不同的, 在刑法上, 主要是因为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应该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刑事责任。然而在民法上, 是因为行为人实施了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等行为之后必然要承担具有强制性的民事责任。可以说民法与刑法在法律责任上的交错, 是因为两者在行为上及调整对象上的交错而导致的。其在法律责任上的交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具有重合的部分。这种重合学者称之位为责任聚合。像这种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出现责任的重合, 就是说同一个法律事实分别违反了不同的法律部门的有关规定, 从而导致了多种法律责任并存出现的现象。
2.因为行为主体的同一以及对象的同一而导致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同时出现。
三、在处理刑法与民法交错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一) 具有刑法和民法之间的关联思维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 人们的思想常常会受到自己的专业分工的影响。在考虑某一问题是会不自觉的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出发, 来分析解决问题。但是在法律上这是不允许的, 因为刑法和民法存在交错, 其关系十分紧密。所以在处理案件时, 必须要具有这种联想的思维, 要用比较开放的态度来看问题。要求在工作时交叉的使用刑法和民法的思考逻辑, 充分的结合两者的不同和相同来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这有这有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注重民法的前置分析
之前一直存在的观点是, 刑事案件必须要用刑法来解决, 而民事问题一定要用民法来解决。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的存在, 在以往的是案件审理中, 很少用到民法前置的思想。近年来, 一些学者认为在对一些刑事案件犯罪的认定过程中要引入二次性违法的理论。对于一些犯罪行为不能仅仅从刑法中来寻找依据, 而是要进行民法前置的分析, 采用这有的思想来解决刑法与民法交错的问题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三) 注重目的解释的提倡
我们知道语言是法律的载体, 法律都必须通过语言来执行, 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 语言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同一语言可能在刑法和民法上做出不同解释, 也就是所谓的法律概念的相对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同一法律概念在不同的法律中, 会有具有不同的实质。为此必须注重目的解释, 来维护法律的安定性。
四、结束语
本文就我国刑法与我国民法的交错问题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两者交错的体现, 以及我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必须采用思想。相信通过本文的思考和探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民法与刑法是存在交叉的, 其主要表现在调整对象、法律规范、行为界定以及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上。正是因为刑法和民法存在许多的交叉之处, 所以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 进行交叉式的思考, 要具有民法和刑法的关联思维, 以此同时注重民法的前置的思想, 所以本文就民法与刑法的交错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民法与刑法交错的表现, 之后阐述分析了在遇到这类问题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刑法,民法,交错,目的解释,关联思维,前置分析
参考文献
[1]鲁国强.论刑民交叉情形下的合同效力及权利救济[D].中央财经大学:法律·民商法, 2009.
3.交错的纤维 篇三
一
“喂,你走错纤维了!”
这是我到达这个世界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当时,我正驾驶着这架F—18返回罗斯福号,这是在大西洋上空的一次正常的巡逻飞行,突然就闯进了这里,尽管我把加力开到最大,但我的歼击机悬在这巨大的透明穹顶下就是一动不动,好像被什么看不见的力场固定住了,还有外面那颗巨大的黄色星球,围绕着星球的那纸一样薄的巨环在它的表面投下阴影。
“请到意外闯入者登记处!”那声音又在我的耳机中说。
我看看下面,飞机现在悬停的高度足有50米。
“跳下来,这里重力不大!”
果然如此,我打开舱盖,双腿使劲想站起来,却跳了起来,整个人像乘了弹射座椅似地飞出了座舱,轻轻地飘落在地。我看到在光洁的玻璃地面上有几个人在闲逛,他们让我感到最不寻常的地方就是太寻常了,这些人的穿着和长相,就是走在纽约大街上都不会引起注意的。但在这种地方,这种寻常反而让人感觉怪异。
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登记处,那里除了那个登记员外已经有了两男一女3个人,可能都是与我一样的意外闯入者。我走了过去。
“姓名?”登记员问,这人又黑又瘦,“如果您听不懂这里的语言,就用翻译器。”他指了指旁边桌子上那一堆形状奇怪的设备,“不过我想用不着,我们的纤维都是相邻的。”
“戴维·斯科特。”我回答,接着问:“这是哪儿?”
“这儿是纤维中转站,您不必沮丧,走错纤维是常有的事。您的职业?”
我指着外面那个有环的黄色星球:“那,那是哪儿?”
登记员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发现他面带倦容,无精打采,显然每天都在处理这类事,“当然是地球了。”他说。
“那怎么会是地球?!”我惊叫起来,但很快想到了一种可能,“现在是什么时间?”
“您是问今天的日期吗?2101年1月20日。您的职业?”
“您肯定吗?!”
“什么?日期?当然肯定!今天是美国新总统就职的日子。”
听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多少有了些归宿感,他们肯定是现代地球人了。
“戈尔那个白痴,怎么能当选总统?”旁边那3位中的一个披着棕色大衣的人说。
“您搞错了,当选总统的是布什。”我对他说。
他坚持说是戈尔,我们吵了起来。
“我听不明白你们在说些什么。”后面的一个男人说,他穿着一件很古典的外套。
“他们两个的纤维距离较近,所以相似度大一些。”登记员对那人解释说,又问我,“您的职业,先生?”
“先别扯什么职业,我想知道这是哪儿?外面这个星球绝不是地球,地球怎么会是黄色的?!”
“说得对!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你拿我们当白痴吗?”披棕色大衣人对登记员说。
登记员无奈地摇摇头:“您最后这句话是虫洞产生以来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立刻对披棕色大衣的人产生了亲近感,问他:“您也是走错纤维的吗?”尽管我自己也不理解这话的意思。
他点点头:“这两位也都是。”
“您是乘飞机进来的?”
他摇摇头:“早上跑步跑进来的,他们两位的情况有些不同,但都类似:走着走着,突然一切都变了,就到了这儿。”
“都从地球来?”
“当然!”
我点点头:“所以你们一定明白我的话:外面那个星球绝不是地球!”
他们三个都频频点头,我得意地看了登记员一眼。
二
“地球怎么会是这种颜色?拿我们当白痴?!”披棕色大衣人重复道。
我也连连点头。
“连白痴都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是深紫色的!”
在我发呆的当儿,穿古典外套的人说:“您可能是色盲吧?”
我又点头。
穿古典外套的人接着说:“谁都知道地球的色彩是由大气的散射特性和海洋的反射特性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色彩应该是……”
我不停地点头,穿古典外套的人说着也对我点头。
“……是深灰色。”
“你们都是白痴吗?”那个姑娘第一次说话了,她身材窈窕、面容姣好,“谁都知道地球是粉红色的!它的天空是粉红色的,海洋也是……”
“您的职业?”登记员又问我。
我冲他大喊起来:“告诉我这是哪儿?!这儿不是地球!就算你们的地球是黄色的,那个环是怎么回事?”
这下我们4个走错纤维的人达成了一致,他们三个都同意说地球没有环,只有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才有环。
姑娘说:“地球只不过是有3个卫星而已。”
“地球只有一颗卫星!!”我冲她大叫。
“那你们夜间散步是多么乏味啊,你们怎么能体会到两人手拉手在海边上,一月二月和三月给你们在沙滩上投下6个影子的那种浪漫?”
穿古典外套的人说:“我觉得那情形除了恐怖外,没什么浪漫,谁都知道地球没有卫星。”
姑娘说:“那你们的夜晚就更乏味了。”
“您怎么能这么说?两人在海滩上看着木星升起,乏味?”
我不解地看着他:“木星?木星怎么了?你们还能看到木星?”
“您是个瞎子吗?!”
“我是个飞行员,我的眼睛比你们谁都好!”
“那您怎么会看不到一颗准恒星呢?您难道不知道木星的质量已经很大,其引力在八千万年前引发了内部的核反应,变成了一颗准恒星吗?您难道不知道恐龙因此而灭绝吗?!您没有上过学吗?就算如此,您总看到过木星单独升起时那银色的黎明吧?您总看到木星与太阳一同落下时那诗一般的黄昏吧?唉,您这个人啊。”
三
我感觉像来到了疯人院,便转向登记员:“你刚才问我的职业,好吧,我是美国空军少校飞行员。”
“哇!”姑娘大叫起来,“您是美国人?”
我点点头。
“那您一定是角斗士吧!我早看到您不一般,我叫哇哇妮,印度人,我们会成为朋友的。”
“角斗士?那和美国有什么关系?”我一头雾水。
“我知道美国国会是打算取消角斗士和角斗场的,但现在这个法案不是还没通过吗?再说布什与他老子一样,是个嗜血者,他上台法案就更没希望通过了。您觉得我没有见识是吗?最近的一次在亚特兰大奥角会我可是去了的,唉,买不起票,只在最次的座位上看了一场最次的角斗,那叫什么?两人扭成一团,刀都掉了,一点儿血都没见。”
“您说的是古罗马的事吧?”
“古罗马?呸,那个绵软的时代,那个没有男人的时代,那时最重的刑罚就是让罪犯看看杀鸡,他百分之百会晕过去。”她温情地向我靠过来,“你就是角斗士。”
我不知该说什么了,甚至不知该有什么表情,于是又转向了登记员:“您还想问什么?”
登记员冲我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们lO个人应该互相配合,事情就能快点完。”
我、哇哇妮,披棕色大衣的人和穿古典外套的人都四下看看:“我们只有5个人啊?”
“‘5是什么?”登记员一脸茫然,“你们4个加上我不就是10个吗?”
“你真是白痴吗?”穿古典外套的人说,“如果不识数我就教你,达达加1才是10!”
这次轮到我不识数了:“什么是达达?”
“你的手指和脚指加起来是多少?10个;如果砍去一个,
随便手指或脚指,就剩达达了。”
我想想明白了,点点头:“达达是19,那你们是20进制,他们,”我指指登记员,“是5进制。”
“你就是角斗士……”哇哇妮亲昵地手指触摸着我的脸说,那感觉很舒服。
穿古典外套的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登记员:“多么愚蠢的数制,你们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计数时却只利用了四分之一。”
登记员大声反驳:“你们才愚蠢呢!如果你用一只手上的指头就能计数,干嘛还要把你的另一个爪子和两个蹄子都伸出来?!”
我问大家:“那你们的计算机的数制呢?你们都有电脑吧?”
我们再次达成了一致,他们都说是二进制。
披棕色大衣的人说:“这是很自然的,要不计算机就很难发明出来。因为只有两种状态:豆子掉进竹片的洞中或没掉进去。”
我又迷惑了:“……竹片?豆子?”
“看来你真的没上过学,不过周武灵王发明计算机的事应该属于常识。”
“周武灵王?那个东方的国王或巫师?”
“你说话要有分寸,怎么能这样形容控制论的创始人?”
“那计算机……您是指的中国的算盘吧?”
“什么算盘,那是计算机!占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用竹片和松木制造,以黄豆作为运算介质,要一百多头牛才能启动呢!可它的CPU做得很精致,只有一座小楼那么大,其中竹制的累加器是工艺上的绝活。”
“怎么编程序呢?”
“在竹片上打眼呀!那个出土的青铜钻头现在还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里呢!它的中文名字叫‘辞头,现在人们用这个名称称呼磁盘上读写的那个部件。周武灵王开发的易经3.2,有上百万行代码,钻出的竹条有上千公里长呢……”
“你就是角斗士……”哇哇妮依偎着我说。
登记员不耐烦地说:“我们先登记好吗?之后我再试着向你们解释这一切。”
四
我看着外面那黄色的有环的地球,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好像明白一些了,我不是没上过学,我知道一些量子力学,我知道量子系统是多种状态并存的,当对它进行观察时,它才能确定到一种状态。”
披棕色大衣的人是这几个人中看上去最有学问的,他点点头说:“这时宇宙就分裂了。一个量子系统每做出一个选择,宇宙就分裂为两个或几个,包含了这个选择的所有可能,由此产生了众多的平行宇宙,这是量子多态达加放大到宏观宇宙的结果。”
登记员说:“我们把这些平行宇宙叫纤维,你们都来自临近的纤维,所以你们的世界比较相似。”
我说:“至少我们都能听懂的彼此的语言。”刚说完,哇哇妮就部分否定了我的话。
“妙名其莫!你们都在说些什么?”她最没学问,但最可爱,而且我相信,那个词在她的纤维中就是那个顺序,她又冲我温柔地一笑:“你就是角斗士。”
“你们打通了纤维?”我问登记员。
他点点头:“只是超光速航行的附带效应,那些虫洞很小,会很快消失的,但同时也有新的出现,特别是当你们的纤维都进入超光速宇航时代时,虫洞就更多了,那时会有更多的人走错门的。”
“那我们怎么办呢?”
“你们不能驻留在我们的纤维,登记后只能把你们送回原纤维。”
哇哇妮对登记员说:“我想让角斗士和我一起回到我的纤维。”
“他要愿意当然行,只要不留在这个纤维就行,”他指了一下黄地球。
我说:“我要回自己的纤维。”
“你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哇哇妮问我。
“蓝色,还点缀着雪白的云。”
“真难看!跟我回粉色的地球吧!”哇哇妮摇着我说。
“我觉得好看,我要回自己的纤维。”我冷冷地说。
我们很快登记完了,哇哇妮对登记员说:“能给件纪念品吗?”
“拿个纤维镜走吧,你们每人都可以拿一个。”登记员指着远处玻璃地板上散放着的几个球体说,“分别之前把球上的导线互相连接一下,回到你们的纤维后,就可以看到相关纤维的图像。”
哇哇妮惊喜说:“如果我和角斗士的球联一下,那我回去后可以看到角斗士的纤维了?!”
“不仅如此,我说过是相关纤维,不止一个。”
我对登记员的话不太明白,但还是拿了一个球,把上面的导线与哇哇妮的球连了一下,听到一声表示完成的蜂鸣后,就回到了我的F-18上,座舱里勉强能放下那个球。
几分钟后,纤维中转站和黄色地球都在瞬间消失,我又回到了大西洋上空,看到了熟悉的蓝天和大海,当我在罗斯号上降落时,塔台的人说我没有耽误时间,还说无线电联系也没有中断过。
但那个球证明我到过另一个纤维,我设法偷偷从机舱中拿回了球。当天晚上,航母在波士顿靠岸了,我把那个球带到军官宿舍。当我从大袋子中把它拿出来时,球上果然显示出了清晰的图像,我看到了粉色的天空和蓝色的云,哇哇妮正在一座晶莹的水晶山的山脚下闲逛。我转动球体,看到另一个半球在显示着另一幅图像,仍是粉色的天空和蓝色的云,但画面上除了哇哇妮外还有一个男人,那人穿着美国空军的飞行夹克,那人是我。
4.黑白交错的青春序曲 篇四
十六岁那年,学校出台了一项很不人道的规定:按照成绩分班,一班最好,二班次之,三班更差,依此类推。全年级一共八个班,我在八班,你可以想象我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喜欢在课间的时候,溜到一班门口,探进头去,看一群品学兼优的人,利用十分钟课间背英语单词或者文言诗词。那一群人里,有向阳光。我和向阳光曾经同班,我坐在他的后排,一遍遍地问他牛顿到底是人还是力学单位,他从来不嫌弃我麻烦或者无知,一点一点的给我解释这些无聊的问题。
可是分班了。我眼睁睁的看着向阳光消失在视野里。我在心里,一千次,一万次地呼唤着他的名字,却看不到他回头一次。
(二)
我拿着一大包花花绿绿的“好多鱼”走进一班教室,大声的喊着向阳光的名字,把好多鱼塞给他。他推辞着不要,接着就有一双手抢过了那包好吃的零食。我看到一个胖胖的女人,烫着狮子一样的卷发,也不打理,干巴巴地做出怒发冲冠的样子。
这个女人,是一班班主任,传说中的狼外婆,对待学生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多调皮的学生,在她手下也是残兵败将,所以她的大名令学生闻风丧胆,令学校领导拍手称赞。
“林若蕾,一班是你来的地方吗?最差的八班里最差的学生,总来一班干什么?”她刻薄无比的指着我年轻的脸。
血往头上涌,我昂起头:“我为什么不能来一班,一班又不是你们家的!”
“一班就是我的家,你这样的学生,劣行全校闻名,你来一班,会一粒老鼠屎坏了满锅粥。”我的反抗激起她更大的愤怒,于是她开始攻击我的行为,否定我的人品。
全班哑然,向阳光更是没有了一点儿阳光。
我站在那里,脚想离开,大脑却命令它必须站稳:在向阳光面前,我还想要一点尊严。我固执的与狼外婆对视着:
“人人平等,哪条校规写着,八班的学生会脏了一班的地?你这是人格歧视,我要到教育局投诉你。”
“向阳光,她是来找你的,你负责把她清除出去,如果她再来,你和她一起消失。”狼外婆被我气得发飙,却没有办法。于是她选择了向阳光这个软柿子。
(三)
“向阳光,我不是老鼠屎,这样没素质的老师,不要跟她了。”我充满信心的看着向阳光,年轻的心里极度企盼,自己就是那个令向阳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
狼外婆用手指着我,哆哆嗦嗦的说:
“向阳光,如果你不把你招来的害群之马清除,你立刻离开。”
我瞪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向阳光。向阳光,向阳光,你英勇一点,和我一起离开,我发誓我会一辈子为你当牛做马为奴为婢。我几乎要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了。
可是……向阳光咽了几口唾沫,喉结颤动了几下,小而清晰地说:
“林若蕾,请你不要在一班捣乱了,以后也不要来找我了。”
我冰冻在一班庄严漂亮的大教室里。
“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看看有没有丢失的,以后不允许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狼外婆在我还没走出一班教室时,这样说。
我站在一班的教室门口,有大片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却照出了一地悲凉的阴影。林若蕾,不就是打过一次架,交过两次白卷,抽过三支烟,喝过四瓶啤酒吗?狼外婆充满偏见的声音,给我加上无数的莫须有,仅仅因为,我是差生。
差生,难道就注定万劫不复,没有爱,没有被爱,没有骄傲,没有尊严?这不公平。我该怎么办?我要反抗,我要反抗狼外婆的噪音。
如何反抗?
不成佛,便成魔。
(四)
林若蕾的犯罪机率在成倍增长: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拉了照明线,被值班老师逮个正着;午休时间忽视校规中“午睡时间时必须闭目养神”的滑稽规定,独自跑到大操场上遛弯,被班主任抓到,罚绕操场跑十圈;课外自由活动时,居然过度自由,跑到网吧逍遥……公示栏上,一条条罪过,像一条条伤疤,爬过我年轻叛逆的心灵。
但是,林若蕾真正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在期末考试之后——我考了八班第一名,全年级第十名也就是说,所谓的全校最好的班,所谓高手云集的一班:有四十个同学被我甩在了身后。
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实。
一群人围住我,软硬兼施,想要拷问一个真相出来。
“凭这个成绩,我会被破格提拔,这是学校当初分班时说的,鼓励我们差班孩子要努力,告诉我们还有机会,现在我的机会来了。”我站在校长面前,不告诉他们真相,只想要一个结果:我要进一班。
“这个成绩不能算数,她重新考一次,我找题目,我监考,考好了,我就允许她进一班。”狼外婆说得斩钉截铁。
我不说话。林若蕾,怎么做,你都注定万劫不复。
一张张试卷摆在面前,我提起笔,像提起一桶铅毒。
即使时间在这个时刻凝固,我的笔也不会停下,那些所谓的高深题目,我做起来游刃有余。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四个老师,给我一个人监考,我考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
“既然这样,我同意她去一班,只是不可以这样胆大妄为了。”狼外婆艰难无比的答应了。我含泪而笑,死死盯着她:“你放心,我不去一班,我会永远留在八班。我不是最差的学生,八班也不是最差的班。我只是想证明这一点。”
(五)
那一年,十六岁的我,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奇迹,无数的人都在谈论我骄人的成绩。但是,没人知道,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女孩,像垃圾一样,被暗恋的男生在众目暌睽之下,从教室里、从心里驱逐出来的痛苦;也没人知道,那个女孩,私拉照明线,是为了挑灯夜读;午休时间去操场是为了背诵枯燥的古文;翻墙去网吧,是省下早点钱作网费,在嘈杂的网吧里,用超常的定力,拒绝游戏和qq的诱惑,在一所所免费或者收费的网校里,听落下的一门门功课;也没人知道,若干年后,女孩读疯狂英语李阳的故事,读到泪流满面,只有女孩能体味那类似的艰辛,从对知识的一无所知,跨越到轻车熟路,这一路洒下的泪水和汗水,能汇成一条深邃的河。
更没有人知道,被狼外婆剐过的青春,所有的骄傲与尊严,都被消耗殆尽,无论有怎样的良药,一直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成为女孩无奈并疼痛的前进动力。
(一)
十六岁那年,学校出台了一项很不人道的规定:按照成绩分班,一班最好,二班次之,三班更差,依此类推。全年级一共八个班,我在八班,你可以想象我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喜欢在课间的时候,溜到一班门口,探进头去,看一群品学兼优的人,利用十分钟课间背英语单词或者文言诗词。那一群人里,有向阳光。我和向阳光曾经同班,我坐在他的后排,一遍遍地问他牛顿到底是人还是力学单位,他从来不嫌弃我麻烦或者无知,一点一点的给我解释这些无聊的问题。
可是分班了。我眼睁睁的看着向阳光消失在视野里。我在心里,一千次,一万次地呼唤着他的名字,却看不到他回头一次。
(二)
我拿着一大包花花绿绿的“好多鱼”走进一班教室,大声的喊着向阳光的名字,把好多鱼塞给他。他推辞着不要,接着就有一双手抢过了那包好吃的零食。我看到一个胖胖的女人,烫着狮子一样的卷发,也不打理,干巴巴地做出怒发冲冠的样子。
这个女人,是一班班主任,传说中的狼外婆,对待学生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多调皮的学生,在她手下也是残兵败将,所以她的大名令学生闻风丧胆,令学校领导拍手称赞。
“林若蕾,一班是你来的地方吗?最差的八班里最差的学生,总来一班干什么?”她刻薄无比的指着我年轻的脸。
血往头上涌,我昂起头:“我为什么不能来一班,一班又不是你们家的!”
“一班就是我的家,你这样的学生,劣行全校闻名,你来一班,会一粒老鼠屎坏了满锅粥。”我的反抗激起她更大的愤怒,于是她开始攻击我的行为,否定我的人品。
全班哑然,向阳光更是没有了一点儿阳光。
我站在那里,脚想离开,大脑却命令它必须站稳:在向阳光面前,我还想要一点尊严。我固执的与狼外婆对视着:
“人人平等,哪条校规写着,八班的学生会脏了一班的地?你这是人格歧视,我要到教育局投诉你。”
“向阳光,她是来找你的,你负责把她清除出去,如果她再来,你和她一起消失。”狼外婆被我气得发飙,却没有办法。于是她选择了向阳光这个软柿子。
(三)
“向阳光,我不是老鼠屎,这样没素质的老师,不要跟她了。”我充满信心的看着向阳光,年轻的心里极度企盼,自己就是那个令向阳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
狼外婆用手指着我,哆哆嗦嗦的说:
“向阳光,如果你不把你招来的害群之马清除,你立刻离开。”
我瞪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向阳光。向阳光,向阳光,你英勇一点,和我一起离开,我发誓我会一辈子为你当牛做马为奴为婢。我几乎要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了。
可是……向阳光咽了几口唾沫,喉结颤动了几下,小而清晰地说:
“林若蕾,请你不要在一班捣乱了,以后也不要来找我了。”
我冰冻在一班庄严漂亮的大教室里。
“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看看有没有丢失的,以后不允许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狼外婆在我还没走出一班教室时,这样说。
我站在一班的教室门口,有大片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却照出了一地悲凉的阴影。林若蕾,不就是打过一次架,交过两次白卷,抽过三支烟,喝过四瓶啤酒吗?狼外婆充满偏见的声音,给我加上无数的莫须有,仅仅因为,我是差生。
差生,难道就注定万劫不复,没有爱,没有被爱,没有骄傲,没有尊严?这不公平。我该怎么办?我要反抗,我要反抗狼外婆的噪音。
如何反抗?
不成佛,便成魔。
(四)
林若蕾的犯罪机率在成倍增长: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拉了照明线,被值班老师逮个正着;午休时间忽视校规中“午睡时间时必须闭目养神”的滑稽规定,独自跑到大操场上遛弯,被班主任抓到,罚绕操场跑十圈;课外自由活动时,居然过度自由,跑到网吧逍遥……公示栏上,一条条罪过,像一条条伤疤,爬过我年轻叛逆的心灵。
但是,林若蕾真正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在期末考试之后——我考了八班第一名,全年级第十名也就是说,所谓的全校最好的班,所谓高手云集的一班:有四十个同学被我甩在了身后。
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实。
一群人围住我,软硬兼施,想要拷问一个真相出来。
“凭这个成绩,我会被破格提拔,这是学校当初分班时说的,鼓励我们差班孩子要努力,告诉我们还有机会,现在我的机会来了。”我站在校长面前,不告诉他们真相,只想要一个结果:我要进一班。
“这个成绩不能算数,她重新考一次,我找题目,我监考,考好了,我就允许她进一班。”狼外婆说得斩钉截铁。
我不说话。林若蕾,怎么做,你都注定万劫不复。
一张张试卷摆在面前,我提起笔,像提起一桶铅毒。
即使时间在这个时刻凝固,我的笔也不会停下,那些所谓的高深题目,我做起来游刃有余。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四个老师,给我一个人监考,我考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
“既然这样,我同意她去一班,只是不可以这样胆大妄为了。”狼外婆艰难无比的答应了。我含泪而笑,死死盯着她:“你放心,我不去一班,我会永远留在八班。我不是最差的学生,八班也不是最差的班。我只是想证明这一点。”
(五)
那一年,十六岁的我,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奇迹,无数的人都在谈论我骄人的成绩。但是,没人知道,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女孩,像垃圾一样,被暗恋的男生在众目暌睽之下,从教室里、从心里驱逐出来的痛苦;也没人知道,那个女孩,私拉照明线,是为了挑灯夜读;午休时间去操场是为了背诵枯燥的古文;翻墙去网吧,是省下早点钱作网费,在嘈杂的网吧里,用超常的定力,拒绝游戏和qq的诱惑,在一所所免费或者收费的网校里,听落下的一门门功课;也没人知道,若干年后,女孩读疯狂英语李阳的故事,读到泪流满面,只有女孩能体味那类似的艰辛,从对知识的一无所知,跨越到轻车熟路,这一路洒下的泪水和汗水,能汇成一条深邃的河。
5.交错词语造句 篇五
2、有些客户可能选择立即升级或更新其整个基础结构,而有些可能选择交错升级。
3、客户机应该交错启动,让每个客户机能够在启动下一个客户机之前完全启动。
4、在构成马里加北部地区的交错沟渠的迷宫中,隐瞒真实的意图就像隐藏武器那样简单。
5、这也是为什么我买卖股票的时间会交错进行,并延续数周或数月的时间。
6、将另外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上面并且十指交错。
7、这样,用户可以交错事件处理的顺序,确保某些事件在其他事件之前处理。
8、即使是交错释放出来,大象很快就就知道必须等待搭档的到来并且通过合作才能得到食物。
9、联邦选举委员会一般有六名委员。他们由总统命名并得到参议院批准,每人任期六年,但任期相互交错。
10、联邦参议员的任期交错,每次任期为六年。
11、同样的.问题也可能交错在观众的脑海里。
12、这样,用户就可以交错事件处理的顺序,确保某些事件在其他事件之前处理。
13、两个夜总会炸弹被设计成交错引爆的方式,这样,在第一次爆炸的混乱时刻,可以造成最大程度的街头伤亡。
14、直至最近,在对当地进行考察中,发现了地壳有两道断层或裂缝,正好交错于神庙内殿神龛下面。
15、到1824年,这里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运河体系,并服务于梅尔马克河沿岸为数众多的棉纺织工厂。
16、大脑以这种纵横交错的方式控制躯体,因此受影响的也不只是耳朵。
17、身体和思想交错模糊了彼此假定的界限。
18、头顶的树枝交错着,将天空遮了个严严实实。阳光穿过树枝间的空隙,漏下缕缕闪闪发光的金线,一切都被渲染成金色和银色了。
19、它们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彼此交错,形成马克莱姆所描述的大脑结构。
20、许多平民沿着从横交错的道路逃离,而士兵们却不能通过交通线路而只能挣扎着向北方行进。
21、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树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22、在恐龙时期这个地区则更多为泛滥平原环境,平坦的平原上纵横交错着大而曲折的河流。
23、成吉思汗野蛮的部族将北京城夷为平地,他又找人重新设计了都城,在城里这种狭窄的巷道纵横交错。
24、为了保持管理的一致性,任期的替换交错进行,五个席位在前一年到期而另四个席位在下一年到期。
25、如果表拥有太多区段,那些区段就很可能是交错的。
6.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篇六
交错网格下的有限控制容积多重网格计算
在有限控制容积法和速度-压力修正的基础上,引入多重交错网格算法及非线性方程的全近似格式(FAS).相邻各重网格之间的主变量及其相应控制容积上的.残值分别通过双线性插值和求和的方法传输信息.所有方程,包括压力修正方程,都以同等方式参与多重网格循环计算.该方法使应用广泛的交错网格算法很容易扩展成多重网格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收敛速度.以二维空穴驱动层流为例,测试表明收敛速度可以提高4~25倍.给出了空穴、旋转流动交错多重网格的数值计算结果及其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全场实验测量结果的对比.数值计算很好地再现了旋转流动的旋涡特性.
作 者:刘应征 陈汉平LIU Ying-zheng CHEN Han-pi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30刊 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034(9)分类号:V211.3关键词:有限控制容积法 多重网格 交错网格
7.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篇七
新闻舆论监督要做到不违规、不越界,应当首先弄明白两点:一是谁给了你监督的权利;二是你监督别人,你又受谁的监督。
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 “舆论监督不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中不良现象及错误行为实行监督。”[1]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即新闻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力时,必须体现党和人民的利益、 愿望和意志,发挥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用,即公权必须为公所用。
权力,总是要受到监督制约的。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批评揭露权,同样要受到相应的监督制约。 这种监督制约,除来自给予你这种权力的党和人民之外, 便是来自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 说白了,就是建设“法治中国”也包含了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监督这一块,你不是法外之人,你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必须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那么,这种法律法规的监督制约具体到批评揭露性新闻报道的采写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这里, 我们不妨以一起新闻媒体的批评性报道而引发的名誉侵权案例,来以反说正,探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据报道,2014年9月19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奇虎360公司诉《每日经济新闻》名誉侵权案一审宣判,判定《每日经济新闻》于2013年所作的长篇报道《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症基因”大揭秘》,构成对360公司名誉权的侵害,判令其删除涉案报道,公开道歉并赔偿360公司损失150万元。 这一判决,在新闻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那么,《每日经济新闻》 是如何因侵权而败诉的呢? 法官的判词中点出了两个“超出”:一是上述涉案报道,“语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尖锐的攻击性”,“已明显超出了新闻媒体从事正常的批评性报道时应把握的限度”;二是“在事实的采用和评判上, 已超出了善意的公平评论的范畴”。 其中的关键词是 “主观”“善意”“公平”。 它告诉我们,新闻媒体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在立场上是主观还是客观,在出发点上是善意还是非善意, 在事实的采用和评判上是公平还是偏执, 这是新闻舆论监督触及法律法规的核心问题。
一、新闻舆论监督中立场的主观与客观
主观性,是以自我为主观察、评判事物的方法, 它与以追求真实为目的的客观性是相对立的。 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既会影响舆论监督过程的走向,也会影响其效果的好坏。 同任何新闻报道一样,批评揭露性的新闻报道中也会有事实的选择、用语的选择、感情词汇的表达等。 选用什么样的事实、用语、感情词汇,甚至从标题到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取决于报道者的不同出发点。 立场即出发点引领着舆论监督报道中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从主观立场出发,带着主观情绪化去采访写作, 如何能客观公正地把握一件事情呢? 又如何做到客观真实呢? 先入为主,必然会在事实、用语、表述上, 采取为我所用、为我服务的态度。 什么事实对我的报道有利就采用,话怎么说得“赶劲儿”就怎么说,舆论监督中的法律越界也就从这儿开始了。 以上述《每日经济新闻》的涉案报道为例,其标题中便用上了“奇虎360‘癌症基因’大揭秘”的字样,宣告了对方是“不治之症”。 也许作者是为了以此吸引读者眼球,但这种定性式的导读很容易误导读者。 人民法院在审判侵权案时, 是否主观故意与侵权程度是必然要涉及的。 而从主观立场出发的批评性报道,往往容易导致故意侵权这一条。 除了是否捏造或歪曲事实之外,对事实的表述是否有度,也极大地影响着侵权程度。 夸大其词,攻击、贬斥、讨伐性的表述,自然强化了侵权程度。
在出现批评揭露性的报道侵权之后, 有人便产生了畏惧心理,因害怕捅娄子、惹麻烦而不敢写、不愿写。 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绝不可因此而放弃或弱化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 只要我们坚持客观的立场,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正确把握其中的每一步,舆论监督的空间还是广阔的。
新闻舆论监督运用好了, 是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揭露社会上的假、丑、恶,整肃社会风气,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利器,运用不好也会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 比如“钓鱼”与“筑墙”。 前者说的是有的媒体或记者,把写好的批评揭露性报道握在手里,引而不发, 等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找上门做个交易:给多少钱,稿子就可以压下不发了。 后者说的是已被公开披露的一件事:某媒体与一些关系部门和单位签上了协议,由这些部门、单位定期向该媒体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在协议期内,这些部门、单位无论发生什么该曝光的大事小情,一律不曝光。 对于这些部门和单位来说,是用金钱筑了一道阻挡舆论监督的幕墙,而该媒体则是落到了以舆论监督的公权换取私利的可悲地步! 传媒界不是有“有偿新闻”一说吗,如今也有“有偿无闻”了,给了钱就没有批评揭露性的新闻了。 再往深层挖一挖,为什么会有害怕新闻媒体曝光的呢? 那是因为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公信力、影响力。 一旦曝光,公众相信,且相信的面广人众,形成了舆论压力。 可见舆论监督的力量,是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为支撑的。 而当某些媒体将舆论监督的公权力变成谋私手段时,便会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产生一定的伤害。 所以, 正确把握,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也是对新闻媒体自身的保护。
二、新闻舆论监督中的善意与非善意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否存在善意与非善意,如何去辨识? 当你获取了一条采写批评性报道的信息或素材后,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想到以此拿出一篇重点报道,抓出一条大鱼吗? 不,不应该这样想。 你应当首先想到的是,采写这样一篇报道要达到什么目的,起到怎样的社会效果,即批评对象做错了什么,错在哪儿,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了什么样的损害, 报道发表后对社会和公众有何启迪或警示作用,即使对批评对象,也应存有批评帮助,期望其弃错改错之意。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 新闻以正面宣传为主,褒扬真、善、美,是告诉公众应当这样做;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批评揭露假、丑、恶,是告诉公众不应这样做,两者都是对社会公众的引导。 所以,采写批评揭露性的新闻报道,同采写正面宣传的新闻报道一样,应秉持同样理性的平和的心态。 常说的新闻媒体要向社会公众输送正能量, 这并非仅指正面的宣传报道,批评揭露性报道同样也是如此, 只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而已。 谁也不会认为,采写批评揭露性报道,是在做输送负能量的工作。 既然都是为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都是输送正能量,为何不皆以平和善意待之呢?
纸媒的新闻报道,是用语言词汇(广播、电视另有画面、语音等)表述事实,揭示报道主题的。 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表述,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是正常的。 但批评揭露性报道,尤其要高度重视表述方式、 语汇选择和感情色彩程度的正确把握。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所作的报道是否会超出“从事正常的批评性报道时应把握的限度”, 是否会构成对批评对象名誉的侵权等。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工作中所涉及的批评性报道,谈如下几点体会:一是要以平和、善意的心态,作为表述事实的情感基础, 切忌情绪化。 二是要用平实、中性化的表述方式,以事实说话,以事实论对错,切忌于事实之外加油添醋。 三是选择的语言和词汇要中肯、贴切,少用或不用比喻、象征、形容性词汇,更不要说含有攻击、讨伐、辱骂性的词汇了。 四是牢记舆论监督的目的和作用,你是在批评、揭露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给涉及的问题、事件和当事人作价值判断,更不是作定性或处理意见 (那是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事)。 所以,切忌越俎代庖,动辄戴帽子、下定论。 五是要尊重批评对象,平等相待,尤其是关乎人格、尊严、隐私等方面,切忌盛气凌人。 无论批评揭露的问题大小、轻重,当事者此后会受到如何处理,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都要对其保持应有的尊重。 六是牢记事实胜于雄辩,切忌事实不够、描述来凑。 与正面报道中常有的夹叙夹议不同,批评性报道应以直叙事实为主。 如果一篇批评性报道清汤寡水,很容易让读者和批评对象产生本非善意批评、不过借题发挥的误解。
请不要把这些看作是舆论监督中自设的条条框框, 而应看作从事正常批评性报道时应有的限度把握。 在这些限度内进行,不仅不会影响或削弱,反而会强化批评性报道的影响力。 因为,无论是正面的新闻报道还是批评性新闻报道, 都是要传递给社会公众的。 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的接受程度,是检验报道成败和效果的重要标志。
三、新闻舆论监督中的公平原则与偏执倾向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边界, 除与上述的立场主观与客观、善意与非善意这两条有关之外,更与舆论监督应遵行的规则有关。 简述其包含的内容,即为“两个全面”“两个平衡”“两个兼顾”。
“两个全面”,即全面观察、全面评判 。 从触及批评性报道的初始,就去避免陷入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圈子。 当你掌握了其中的一个批评点之后,绝不可停止和满足,而应继续更全面广泛地观察和了解,弄清此点之外的所有各点,并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多点连成面,你就不仅对批评对象有了全面的了解, 而且掌握了你确定的批评之点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在你以此点进行批评时,也应对其余的做出适当的表述和反映。 可以说,没有对批评对象的全面观察和评判,就没有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也就没有准确而公正的批评报道。
“两个平衡”,即平衡采访、平衡报道 。 平衡是使新闻的核心理念(客观、中立、真相的表达与传播)得以实施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它的基本内涵是, 在调查、采访时,态度是冷静与中立的;在语言表述上,是不进行价值判断并且是中性化的; 在整个报道形式上,是观点均衡并富于建设性的。 平衡,是适用任何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而对舆论监督、批评揭露性报道,显得尤其重要。
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 应包括与被批评一方熟悉和相关联的,并代表不同意见的机构和个人,应当将批评对象乃至部分社会公众列入采访对象之中。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绝不可专挑对批评对象不利的声音听。 直接采访批评对象,听听当事人的意见,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方也许会有诸多的辩解意见,而这恰恰是完善报道所需的。
在批评性报道采访中,有一点需要特别重视,即批评涉及专业性的问题, 必须采访相关专业中的权威部门、机构,以及有权威性的专家、人士,并将其意见作为支撑事实的依据,纳入报道之中。 也许采访权威机构和权威专家会很不容易, 但作为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必须克服困难,坚持做到,因为它关系到报道的公信力是否严谨、科学。 一百个人说长得像,不如一份“DNA”基因报告的说服力。
平衡采访是平衡报道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因为任何新闻报道,都不会将采访到的内容“一锅端”,全写进报道中去。 为了集中突出地体现报道主题,必然要对采访到的素材加以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但舆论监督及其批评性报道的特殊性, 特别要求你在报道中, 要将对批评对象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意见都体现出来, 绝不可只采用对批评对象不利的意见,而舍弃有利的部分。
那么, 笔者所说的舆论监督和批评性报道的特殊性是什么呢? 那就是它的单独指向性。 因为你的这类或这篇批评性报道,往往是指向某个具体的机构、 单位或个人的。 它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其整体形象的认知,包括公众舆论、社会资信及其事业经营等。 一句话,批评性报道之所以要坚持平衡报道,是为了避免将批评对象一把抹黑, 而这并不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
新闻媒体上也有一定数量的针砭时弊, 批评揭露丑恶现象的时评、随笔、杂文等,但它们的指向往往是泛指的。 不指名的批评,与指名道姓的批评,与在新闻媒体上的公开批评, 其影响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异,作为媒体人应当细察、慎思、谨行。
“两个兼顾 ”,即不仅要在批评性报道中兼顾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 也要兼顾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它同平衡采访、平衡报道的舆论监督规则是密不可分的。 兼顾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实质上是提醒我们要坚持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即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一件事情总是有两个方面的。 对批评性报道所涉及的事情,应当坚持“两点论”的认识方法,兼顾事情的两个方面,并将其体现于报道之中。
8.黑白交错的青春序曲 篇八
十六岁那年,学校出台了一项很不人道的规定:论成绩分班,一班最好,二班次之,三班更差,以此类推。全年级一共八个班,我在八班,你可以想象我是什么样的学生。
我喜欢在课间的时候,溜到一班门口,探进头去,看一群品学兼优的人,利用十分钟课间苦背英语单词或者文言诗词。那一群人里,有向阳光。我和向阳光曾经同班,我坐在他的后排,一遍遍地问他牛顿到底是人还是力学单位,他从来不嫌弃我麻烦或者无知,一点一点给我解释这些无聊的问题。
可是分班了。
我眼睁睁地看着向阳光消失在视野里,在心里,一千次、一万次地呼唤他的名字,却看不到他回头一次。
二
我拿着一大包花花绿绿的“好多鱼”走进一班教室,大声喊着向阳光的名字,把“好多鱼”塞给他。他推辞着不要,接着就有一双手抢过了那包好吃的零食。我看到一个胖胖的女人,烫着狮子一样的卷发,也不打理,干巴巴地做出怒发冲冠的样子。
这个女人,是一班班主任,传说中的“狼外婆”,对待学生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多调皮的学生,在她手下也是残兵败将,所以她的大名令学生闻风丧胆,令学校领导拍手称赞。
“林若蕾,一班是你来的地方吗?最差的八班里最差的学生,总来一班干什么?”她刻薄无比地指点着我年轻的脸。
血往头上涌,我昂起头:“我为什么不能来一班?一班又不是你们家!”
“一班就是我的家,你这样的学生,劣行全校闻名,你来一班,会一粒老鼠屎坏了满锅粥。”我的反抗激起她更大的愤怒,于是她开始攻击我的行为,否定我的人品。
全班哑然,向阳光更是没有了一点儿阳光。
我站在那里,脚想离开,大脑却命令它必须站稳:在向阳光面前,我还想要一点儿尊严。我固执地对视着狼外婆:“人人平等,哪条校规写着,八班的学生会脏了一班的地?你这是人格歧视,我要到教育局投诉你。”
“向阳光,她是来找你的,你负责把她清除出去,如果她再来,你和她一起消失。”狼外婆被我气得发飙,却没有办法。于是,她选择了向阳光这个软柿子。
三
“向阳光,我不是老鼠屎,这样没素质的老师,不要跟她了。”我充满信心地看着向阳光,年轻的心里极度企盼,自己就是那个令向阳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
狼外婆用手指点着我,哆哆嗦嗦地说:“向阳光,如果你不把你招来的害群之马清除,你立刻离开。”
我瞪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向阳光。向阳光,向阳光,你英勇一点儿,和我一起离开,我发誓我会一辈子为你当牛做马为奴为婢。我几乎要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了。
可是……向阳光咽了几口唾沫,喉结颤动了几下,小声而清晰地说:“林若蕾,请你不要在一班捣乱了,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了。”
我冰冻在一班庄严漂亮的大教室里。
“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看看有没有丢失的,以后不允许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狼外婆在我还没走出一班教室时,这样说。
我站在一班的教室门口,有大片的阳光照着我,却照出了一地悲凉的阴影。林若蕾,不就是打过一次架,交过两次白卷,抽过三支烟,喝过四瓶啤酒吗?为什么会成为老鼠屎害群马小蟊贼这样的众矢之的呢?狼外婆充满偏见的声音,给我加上了无数的“莫须有”,仅仅因为,我是差生。
差生,就注定万劫不复,没有爱,没有被爱,没有骄傲,没有尊严。
这不公平。我该怎么办?我要反抗,我要反抗狼外婆的噪音。
如何反抗?
不成佛,便成魔。
四
“林若蕾”的犯错几率在成倍增长: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拉了照明线,被值班老师逮个正着;午休时间,忽视校规中“午休不睡觉也必须闭目养神”的滑稽规定,独自跑到大操场上遛弯,被班主任抓到,罚绕操场跑十圈;课外自由活动时,居然过度自由,跑到网吧逍遥……公示栏上,一条条罪过,像一条条伤疤,爬过我年轻叛逆的心灵。
但是,“林若蕾”真正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在期终考试之后——我考了八班第一名,全年级第十名,也就是说,所谓的全校最好的班,所谓的高手云集的一班,有四十个同学被我甩在了身后。
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实。
一群人,围住我,软硬兼施,想要拷问一个真相出来。
“凭这个成绩,我要被破格提拔到一班,这是学校当初分班时说的,鼓励我们差班的孩子要努力,告诉我们还有机会,现在我的机会来了。”我站在校长面前,不告诉他们真相,只是想要一个结果:我要进一班。
“这个成绩不能算数,她重新考一次,我找题目,我监考,考好了,我就允许她进一班。”狼外婆说得斩钉截铁。
我不说话,林若蕾,怎么做,你都注定万劫不复。
一张张试卷摆在面前,我提起笔,像提起一桶铅毒。
即使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我的笔也不会停下,那些所谓的高深科目,我做起来游刃有余。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四个老师,给我一个人监考,我考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
“既然这样,我同意她去一班,只是不可以这样胆大妄为了。”狼外婆艰难无比地答应了。我含泪而笑,死死盯着狼外婆:“你放心,我不去一班,我会永远留在八班。我不是最差的学生,八班也不是最差的班。我只是想证明这一点。”
五
那一年,十六岁的我,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奇迹,无数的人都在谈论我骄人的成绩。但是,没人知道,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女孩,像垃圾一样,被暗恋的男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教室里,从心里驱逐出来的痛苦;也没人知道,那个女孩,私拉照明线,是为了挑灯夜读;午休时去操场是为了背诵枯燥的古文;翻墙去网吧,是省下早点钱做网费,在嘈杂的网吧里,用超常的定力,拒绝游戏与QQ的诱惑,在一所所免费或者收费的网校里,听落下的一门门功课;也没人知道,若干年后,女孩读疯狂英语李阳的故事,读到泪流满面,只有女孩能体味那类似的艰辛,从对知识的一无所知,跨越到轻车熟路,这一路洒下的汗水与泪水,能汇成一条深邃的河。
更沒有人知道,被狼外婆剐过的青春,所有的骄傲与尊严,都被伤害殆尽,无论有怎样的良药,一直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成为女孩无奈并疼痛的前进动力。
9.时空交错中寻梦-哲理散文 篇九
题记:每个人,当你回想曾经的过去,时空转换,现今的你,对于曾经的自己,是否历历在目?是梦想蹉跎了你,还是你耗费了时光,只剩,孤独的自我审判?
提笔,惆怅~黑夜,给了我翻转时空的思维,打破了困意的束缚。
曾经,鹰潭,长沙……走过的`许多城市,我在乞丐前驻足,也曾跟随他转展街区;曾经,读过一本书,有那么一个人,志在改变一个国家,他奋斗了,发现改变不了,转而希望改变一座城市,依旧没能实现,继而是家族,最后是自己,临终,他顿悟了。
人生本不长,时空转换中,众生均蝼蚁。梦想、理想,生活中追求平淡,平淡中寻求改变,纵使天方夜谭归于现实,起步时唯有痛苦下的自我升华。
生活,俗世,个人烦恼,我们面临的太多太多。尤如电影《超体》中一句台词的概括:痛苦,阻碍了你思维的进步。我们是否又局限于所谓天命给自己设定的圈子里呢?一辈子在自我周围兜兜转转?成吉思汗有他自己的梦想,可局限的思维,横跨欧亚大陆只能轮为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有时空中的一摸历史。俗世,我想王守仁是最洒脱而又最有见解的,专心致志观竹的他,所创《心学》可悟不可读,是他,给明朝正直而有理想的人在混浊中指明了道路,造就多少出淤泥、染淤泥而不染心城府之臣,绵延了苟延残喘的正统。
10.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篇十
Landsat ETM+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种植区与家畜放牧区相互交错的生态过渡地带,是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关系到我国北部和中东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农牧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等问题,亟需解决.近几年农牧交错带已经成为恢复生态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针对土壤沙化的遥感监测是收集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化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际数据.Landsat ETM+是研究区域尺度较为先进的多光谱遥感系统,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阐述了Landsat ETM+系统特点以及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沙化监测中的应用,并且展望了这一系统将来的发展的景. 作者: 米佳[1] 王[2] 王红梅[3] Author: MI Jia[1] WANG Kun[2] WANG Hong-mei[3]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北京,100193;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沽源,076550宁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 31(3) 分类号: S127 关键词: Landsat ETM+ 农牧交错带 沙化 草原监测 机标分类号: S28 X53 机标关键词: ETM+ Landsat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壤沙化 沙化监测 Northern China 遥感系统 恢复生态学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种植区 自然因素 遥感监测 系统特点 问题 实际数据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生活质量 沙化土地 人为因素 基金项目: 国家(973计划)项目 Landsat ETM+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监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3)米佳 王 王红梅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种植区与家畜放牧区相互交错的生态过渡地带,是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关系到我国北部和中东部生态环境、经济发...11.彼此环绕和交错的历史 篇十一
因此,我相当关注学术界有关朝鲜、日本、中国和东亚各个地区的交涉史研究。恰好在前几个月,看到了京都大学夫马进教授主编的这部新书《中国东亚外交交流史的研究》。全书四部分收录了有关中国、日本、朝鲜以及其他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等领域的十五篇研究论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夫马进教授撰写的《前言》中,他特意指出,书名虽然用“外交”一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近代尤其是中国鸦片战争之前,所谓的“外交”是对外交涉或者互相交流,而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即diplomacy,正因为如此,本书既广泛讨论了东亚诸国在各个时代的异域理解和想象,也讨论了诸国在实际上的种种交往。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讨论亚洲尤其是东亚的政治外交和文化交流,如果是讨论传统时代,不能不首先面对“华夷”思想和“朝贡”体系。很多学者都指出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在来自近代欧洲或西方的国际秩序尚未笼罩全球的时候,东亚曾经有一个漫长和笼罩性的国际秩序,这就是以中国为中心想象周边世界的“华夷观念”和它所支持的以中国为宗主国的“朝贡体系”。对于这个朝贡体系的研究已经非常多,如费正清、西岛定生、黄枝连、滨下武志等等,历史的细节和策略的多面常常被叙述得很清楚,但是,在一般印象中,似乎这个“天下观念”和“朝贡体制”是相当单一的,就是认定中国处于中央,四夷应当朝贡,周边的小国对中央的大国,文化仰视而经济朝贡,周边诸国的当权者从而得到中央帝国的册封或承认。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在事实上,观念领域和政治领域是可以彼此分开的,想象的世界和实际的世界是可以分别处理的,一般民众的想象和政治权力的策略常常是不一样的,传统中国对于周边的关系,其实很复杂。
在“華夷思想的成立与汉、北朝、隋唐的外交政策”这一部分中,吉本道雅的论文《中国古代华夷思想的成立》涉及的是西周到战国时期,尽管当时思想世界有“华夷”观念,但是在战国中期以前,就有适应实际世界的“同化”、“遗弃”和“羁縻”等三种方式,尽管由于中国范围的扩大,导致汉代关于“华夷”的观念发生变化,但是,这种不同策略仍然被政治权力拥有者使用,何况古代中国对于“华”、“夷”分界,其实具有可变性,甚至存在华夷逆转的可能性。其实,本书作者之一的岩井茂树过去在《明代中国的礼制霸权主义与东亚的秩序》一文中讨论明代中国与东亚秩序,也说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明帝国在重新构筑对外关系时,一方面用了“称臣入贡”、“制定仪制(指入贡之制)”、“阙庭与皇帝礼仪(指冬至和元旦海外藩王向北礼拜)”、“世一见”、“册封”、“致祭(指吊问)”等等看似天朝帝国的不平等做法,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同时因为文化主义的观念或实际策略,并不采取真的帝国方式,而是“不征诸夷”,与各国已经开始了国与国的关系。这些论述比过去笼统地论说古代中国的“界分华夷”的观念、和“以文化划分华夷”的策略,更多了一些历史感和具体感。下面的一篇正博的《魏氏高昌国与中国王朝》,更以魏氏高昌国为例,讨论了在中古时期的中国,对于周边异族国家的朝贡、羁縻、册封、征服等种种不同策略,拿高昌国的命运与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进行比较,更看出中国王朝一侧的对外立场,其实,常常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策略毕竟不是文化想象。有时候国力强盛,就不免有征服和控制的欲望,有时候无暇顾及,便只好采取好言安抚的策略,有时候算一算得失利弊,便对“远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看一看周边波动,便常常想威服“小邦”使诸夷顺服。朝廷执政者的想法,并不像士大夫或知识分子那么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仅仅凭着理念行事,他们那些非常现实的考虑,常常不得不落实在得失的计算上。虽然古代中国朝廷总想维护“华夷”分界和“朝贡”秩序,但是,在这个国际秩序中还是充满了变数,绝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朝贡体制”就可以说明的,至少,还是要用具体的历史文献来分别研究,历史上中国朝廷是怎样以及为何交替使用朝贡、羁縻、册封、征服等不同策略,以维持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
历史无法逆转,套一句老话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代以后的中国,随着汉唐帝国的历史记忆渐渐淡去,到了明清时代,维系中国与四夷的朝贡体制虽然还存在,但是内容已经渐次变化,特别是文化上业已“断奶”后的东亚诸国,即使是过去似乎曾经共享汉唐文化传统的朝鲜、日本、安南等等,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也仍然在不断觉醒。当中国人还在想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时候,实际上,彼此之间的感情和态度,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十七世纪以后,除了清帝国还沉湎在“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的幻觉中之外,日本、琉球、朝鲜和安南的“中国认识”其实都在变化。最近,关于明清以后的日本、朝鲜、琉球、安南和中国的关系,有了越来越细致的研究。其中应当特别提到的,就是本书主编夫马进教授的研究。这十年来,我陆陆续续读到他很多有关琉球、朝鲜、日本和中国的论著,那些非常详细和具体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叫做“东亚”的空间里,政治、文化、思想、学术如何互相环绕和彼此交错。
回到本书,在“高丽、朝鲜的对华关系”这一部分中,矢木毅的论文《朝鲜前近代民族意识的展开——从三韩到大韩帝国》相当值得注意,他考察了“三韩”概念的形成,特别是高丽时代延续和传承的“高句丽意识”、高丽反女真以及朝鲜王朝反满清意识的来龙去脉。虽然中国学者常常提及朝鲜对大明王朝的“事大主义”表现了朝鲜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认同,但是,正如他所说的,朝鲜所谓的“事大主义”实际上仅仅是对汉族政权,时间仅仅局限在明代一朝。实际上在表面“事大”的背后,
也逐渐培育着“以自国为中心”的独自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有意思的是,朝鲜的“自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既有以佛教思想为基础的,也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在高丽时代,早期民族意识的担当者,是与仙、佛混淆的本土佛教互相共鸣的一些人,而在朝鲜后期却是既为保国安民而标榜“事大主义”,又批判佛教中虚妄的自民族主义的儒教知识分子,他们倡导的“朝鲜中华思想”成为“自民族中心主义”的最顽强的倡导者。
如果说,这一论文是对朝鲜民族意识史的宏观观察,那么,美国学者戴维·罗宾森(David Robinson)的《蒙古帝国的瓦解与高丽恭愍王的外交政策》一文则是以元明之际为例,所做的有趣的具体历史考察。由于东北亚的“红巾之乱”导致蒙古帝国的瓦解,也造成了城乡的破坏和田地的荒芜,疾病、饥饿以及人口减少,这使得整个东北亚都处在不安之中,它造成二十年以上的辽东政治混乱,也造成这一地区蒙古人、女真人、汉族中国人、朝鲜人激烈的角逐,而辽东的问题,又一直影响到明朝初年的明帝国与高丽的关系。这篇论文把恭愍王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叙述了他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指出“红巾之乱,不仅使恭愍王得以在政策上利用,在元朝统治时期维持其内外的权威和地位,而且可以说影响和形成了新兴的明朝和高丽的关系的轮廓”。在这个观察中,你可以看到朝鲜的“事大传统”和“自尊取向”交织起来构成了东北亚较为真实的历史,朝鲜并不始终是中国的附庸,虽然它比起庞大的中国来,有时是一个自认“东夷”的小国,但是,它却时刻在窥测和旁观身边的中国,所以,读一下伍跃的论文《朝贡关系与情报收集》,就知道朝鲜赴北京的燕行使,如何利用合法外交身份,收集清帝国各种情报,他们对政府公文的抄录、高价情报的购买,其实常常不遗余力。正如伍跃所说,朝贡关系虽然是东亚前近代主要的国际关系,也曾经得到朝鲜王朝的认同和遵从,但是仍然应该注意对朝贡外交的实证性研究。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朝鲜对中国的外交中,虽然一般都承认朝贡关系,但是,始终存在着相对于宗主国支配者的“自主”意识和“自由”选择,这种既有“向心”又有“离心”的思潮,有时成为朝鲜国家安全和民族自保的理据,有时也成为朝鲜国家自立和民族自觉的动力。
还是回到中国。在笼罩天下的汉唐盛世之后,在朝贡体制虽在,文化认同渐疏的明清,其实汉族中国与周边关系,已经相当复杂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外交”这个话题,构成了这部书的第三部分。
一九八三年,莫里斯·罗萨比(Morris Rossabi)编了一部讨论近世早期中国国际关系的论文集,名China among Equals,意思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棋逢对手”(也有人译为“势均力敌国家中的中国”),正如它的副题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s Neighbors,10th-14th Centuries显示的那样,十世纪到十四世纪,中国和邻居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到了宋代以后,中国不像以前的唐帝国那样笼罩天下,蒙元之后,中国已没有那种无远弗届的力量和充分自豪的信心,因此,明清帝国一方面维系着对外宗主国的形象,希望把朝贡体制维持下去,一方面又对外面的邻居相当警惕,甚至有些神经过敏。山崎岳的《朝贡和海禁的逻辑与现实》一文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明代中叶一个名叫宋素卿的翻译,就曾经被视为“奸细”,这一命运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当时的明帝国常常摇摆在允许朝贡和严命海禁之间,然而,一些华人翻译作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沟通者,一方面可以因为四夷对中华的崇敬而得到优厚待遇,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中国对外夷的猜疑,而遭到不白之冤。一个人的身份、角色和处境的考察看似具体,涉及的背景和问题却甚大,不仅与至今仍然在讨论的明代“倭患”究竟来自日本还是中国有关,也与对倭患的判断背后有什么样的意识和观念相关。
理论和观念常常代替不了历史,对于古人的思想动机的猜度,当然常常可以“先入为主”,但是做历史研究,却无法把研究对象从复杂环境中解放出来,只能根据历史材料,尽可能细致地重新构拟已经消失的过程,全面叙述曾经出现的历史,因此,无论这个过程有多复杂,这个历史有多少面,你都得竹筒倒豆子一样“如实招来”,不可能仅仅凭着理论的翻覆拿历史当烙饼时而这面时而那面。当沈卫荣的《怀柔远人的明代中国与西藏的政治和文化关系》把目光转向中国的西南时,他也曾提到中国对四夷的“怀柔远人”。也许,人们会想起美国学者何伟亚(James L. Hevia)那本引起争论的后现代历史著作,不过,沈氏主要考察的是历史,不是一个可以截然分清的概念和由理念制定的制度,更不是凭着现在的“后见之‘明’”去揣测往事动机和心理,因此,他只能在复杂的“怀柔远人”和“严辨夷夏”之间,重新梳理历史文献,讨论明帝国如何通过西藏佛教僧侣的招聘和使用,对西藏进行控制,然而,历史常常是双向的,正是这一政策,反过来导致了西藏佛教那些神通力、秘密法以及与汉传佛教相當不同的佛教风尚,在汉族士大夫中间流传。
同样,在同一个觐见和聘问的“宾礼”制度下,宗主国中国也会采取很复杂暧昧的态度,策略地对待朝贡国的使节,策略的目的就使他们处于被羁縻和被控制的状态。夫马进在《明清中国对朝鲜外交中的“礼”与“问罪”》一文中,以明清的历史资料为主,讨论过去西岛定生曾经提示的所谓“册封体制”中的“礼”的问题,就涉及中国对朝鲜外交的这一面。他先是以明代初期明帝国与高丽的外交为例,讨论洪武皇帝对于一三七三年朝贡中以两匹私马补充途中死去的贡马、一三七四年朝贡中多六对高丽布这类事情,为何要小题大做地申斥并威胁要兴师问罪,接着,又以一三九二年朝鲜政权变更后,洪武皇帝对朝鲜李成桂致明帝国申诉国号变更的外交文书的反应为例,讨论了明初对于朝鲜外交中的“礼”的话题如何成为明太祖用以制约朝鲜的外交策略。接着,他又以洪翼汉《花浦先生朝天航海录》的资料为主,叙述了一六二三年即明天启三年的所谓“仁祖反正”即有关光海君(李珲)一系和仁祖(李)一系有关皇位正统之争。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原来关于“纂”、“弑”、“正”、“逆”等等传统有关“礼”的观念,不仅常常充当中国方面用于裁断朝鲜政治的原则,而且这一原则的裁断和册封权力,也常常给中国方面带来相当大的政治正当性和外交利益。可是,当时由于以魏忠贤为首的官员的腐败与贪渎,虽然李政权也通过种种方式得到册封的正当性,但是,朝鲜方面如洪翼汉等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对这一来自明帝国的册封,态度相当复杂,这一结果甚至影响了后来朝鲜各方面人士对于明、清之间复杂的倾向和态度。此后,也许是由于朝鲜对于清帝国始终存在着蔑视和敌忾之心,因此清帝国常常会以这种“非礼”作为理由,对朝鲜进行制约,但是到了吴三桂之乱平定,清政权进入稳定时期,这种以外交文书的“违礼”而“问罪”的事件就结束了。以上这一系列事情,正如古代所谓“礼”和“刑”一样,是明清对于东亚诸朝贡国外交统制的原则和策略。但是,正如作者指出的,这种来自“礼”的原则有时候也是双刃剑,它一方面成为宗主国支配朝贡国的正当性工具,在道理上迫使朝贡国“服从”,一方面也会成为朝贡国用来检验和质疑宗主国的尺度,就像“华夷观”成为朝鲜士大夫内在的“攘夷”态度和自称“小中华”的依据一样。
不再一一复述书中的内容,其实,岩井茂树的《清代互市与沉默外交》、中砂明德的《荷兰国的朝贡》都相当有价值。有时候,我很佩服日本学者那种穷尽史料的态度,也很赞同历史研究中的多种语言工具的使用,因为这能够发掘更多的文献资料,包括一般不常用的非汉文资料,像前一文章使用了大量满文档案,而后一论文中使用了荷兰文的文献,在这里,语言知识和工具就格外重要,难怪当年傅斯年创办的,叫做“历史语言研究所”。
说到东亚外交交涉,不能不说到近代或现代,历史学家很怪,眼中看到的是传统时代,心中想到的常常是当下时代,并不是古为今用,只是历史必然延伸到现在,全书最后一部分是“近代东亚诸相”,有讨论薛福成于一八九○至一八九四年间与英国谈判处理滇缅国境划定一事的箱田惠子《薛福成的滇缅界务交涉》,有通过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三四年在菲律宾、日本和中国举行的十次远东选手权比赛大会,讨论殖民地菲律宾、半殖民地的中国和已经成为列强的日本之间的不同情况,并深入分析了体育、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的高岛航《远东选手权比赛大会与YMCA》。
值得关注的是最后一篇永井和的《东亚史的“近世”问题》,他回到日本本身,去讨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理论问题,即究竟什么是世界性的“近代”?日本的“近代”是从“开国”开始,还是从“明治维新”开始?“近代”是否应当是多元的,是否历史应当有多个不同的系谱?在世界近代系統中,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亚洲的近代?最后,这篇论文还讨论了日本著名学者宫崎市定的《东洋的近世》以及日本学者岸本美绪、宫岛博史、杉山正明有关问题的论述,为这一问题勾勒了日本学术界的讨论系谱。这相当有意义,因为今天中国、日本、韩国等区域讨论的有关亚洲和近代的很多内容,仍然与日本学术界当年提出的这一问题意识,有着相当复杂的关联。
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想象的还是实际的》的论文,对来自日本的“亚洲主义”有一些批评。我总觉得,日本学界喜欢用“亚洲”或者“东亚”为历史单位,以描述一个超越现代国家界线的空间,一方面有自明治以来伴随大日本主义而来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的影子,一方面有当代日本学术界以超越现代西方为名而追随更现代西方理论的嫌疑,而且对于日本中国研究界来说,它有着使中国研究纳入亚洲框架,从而重返日本关注视野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国学界来说,简单加入以“亚洲”或“东亚”为整体框架,淡化国家历史叙事的策略,这恐怕未必是福音。依我看,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考虑,不如采取“复数的传统和现代”加上“彼此环绕和交错的历史”,似乎更妥善一些。
对于“东亚”以及东亚诸国之间的交涉史,日本学者有相当长的研究传统,正如吉本道雅在《后记》中所追溯的那样,自从一八九四年日本在那珂通世的倡导下,于高等师范学校中设置东洋史学科以来,这一学科一直对亚洲尤其是东亚诸民族的“交涉”相当关注,无论是白鸟库吉、桑原骘藏还是内藤湖南,都在同时关注着中国史、日本史、蒙古史和朝鲜史。在这篇《后记》中,他提出了一个有趣味的、也是有意义的问题,就是在进行有关东亚诸国交涉这类的课题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使中国史料“相对化”,要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甚至是汉语以外的“异质的”资料。对于日本、韩国的学者来说,中国史料无疑带有“中国的立场”,无论是角度褊狭,还是偏见傲慢,或者是观念歧异,都需要借用日本或韩国的资料加以考订,任何一个国家的史料,也许都有自我想象和自我塑造的嫌疑。我一直觉得,如果通过“异域之眼”(这是兴膳宏教授的说法)和“殊族之文”来反观,也许反而能够揽镜自鉴,看清自己的上下左右。因此,“相对化”和“异质的”这两个概念意味很深,也许,里面有很多问题意识和新的角度,是值得中国学者深思的。
12.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篇十二
常用传统的单级功率校正装置由于结构简单、低成本、技术也比较成熟而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 在一些功率比较大的设备中, 传统的单级功率校正设备在工作时开关管应力过大, 造成开关管容易损坏, 同时传统的单级功率校正变换器由于一般多安有乘法器, 随着功率的增大, 乘法器所带来的干扰对设备稳定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的问题, 我设计了一种以并联交错为主电路扑拓, 以单周控制为控制方法的功率校正装备。通过并联交错的方法, 可以减少在高功率的情况下开关管的应力, 防止由于应力过大对开关的损坏, 同时还能通过分频的方法实现二分频, 减少了每一个开关的开关损耗, 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开关频率, 实现了相对高频的设计, 同时为了除去乘法器在高功率是所带来的干扰, 通过单周控制, 简化了电路的结构, 使电路在没有乘法器的情况下也能工作, 大大地减少了控制电路中的干扰源。使电路更加的稳定。
1 工作原理
1.1 主电路的设计
图1为主电路, 从图可以看出, 主电路是由两级电路组成, 前级是由升压型的功率校正变换电路组成, 次级则由整形滤波电路组成, 通过正激变压器把能量从初级传到次级, 这个电路的特点是:器件少, 低成本并且便于携带;功耗小, 在大功率上不需要更多地考虑散热问题;文波小, 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1) 阶段1 (t0-t1) , 在阶段1期间, 开关管S1、S2处于导通状态, S2处于断开状态, S1的导通电感L1处于充电储能状态, L2、C2处于放电状态, 它们共同给经过S3向正激变压器的初级提供能量, 然后通过变压器的次级向整流电路提供能量。
以下是此阶段各量的关系式:
式中;iL1为流过电感L1的电流, iL2为流过L2的电流, uC2为C2上的电压, N为正激变压器的扎比, iL为流过L的电流, iN1为流过变压器初级的电流。
(2) 阶段2 (t1-t2) , 在此期间, 所有的开关管多处于断开的状态, 此时流过电感L2的电流还继续向电容C2充电, L1也开始向电容充电了, 由于电压器初级电压为反向, D4关断, 流过变压器初级通过D5, D6向电容放电, 最终电流将会降到0, 此时变压器的次端将向二级电路放电。
以下是阶段各量的关系式;
(3) 阶段3 (t2-t3) 在阶段3期间, 所有的开关管仍然处于断开的向电容供电, 此时变压器的初级已经没电流流过了, 变压器的次级也没有能量输出, 负载的能量由电容的储能提供, 电感L1、L2还在继续向电容C2充电, L的续流电流和电容C3存储的能量提供, 由于是大电容、大电感, 所以能向负载提供连续的稳定的电压。让负载处于电流连续的状态。
(4) 阶段4 (t3-t4) 在阶段4期间, 开关管S1处于关断状态, S3、S2则处于导通的状态, 主电路的输入电流通过S2给L2电感充电, 电感L1的储能通过二极管给电容C2充电, 同时电容C2也给变压器的初级提供能量, 这时, 变压器的初级电压为正的, 次端向二级电路提供能量, C3处于充电状态。
以下是此阶段各量的关系式:
(5) 阶段5 (t4-t5) , 在阶段5期间, 所有开关管多处于关断的状态, 电感L1、L2同时向电容C2充电, 变压器的初级通过与D5、D6、D4形成回路向电容C2充电, 变压器初级的电流最终降到0, 同时变压器的次端向二级电路输出能量和, 向C3充电。
以下是阶段5各量的关系式:
(6) 阶段6 (t5-t6) , 在阶段6期间, 所有的开关管仍处于关断状态, 电感L1、L2还向电容提供能量, 这时变压器的初级的电流为0, 变压器已不向二级电路输送能量, L和C3向负载提供能量, L和C3必须足够大,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压器不输送能量的情况下保证流过负载的电流处于连续状态。
1.2 基于单周控制的控制电路的设计
图3为单周控制的原理图, 在新的一个工作周期开始时, 开关K1闭合导通, 此时输出电压yt与输入电压xt相等。当t=d T时, 可重置积分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接近设计给定电压Vref, 此时K2导通, K1段开, 这样, xt的输入电压就会被斩波送至输出中, 输入和输出的电压在导通时是一样的, yt的频率与占空比由开关管的频率和占空比决定。而K1开关管的占空比由比较器的设计给定电压决定, 开关频率则由时钟与比较器的输出决定的, 这样就实现了每一个周期电路的能量传递。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我用了IR1150芯片, 它集成了时钟、触发器、比较器等器件于一体, 大大地简化了电路的硬件设计, 以下是IR1150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2 实验波形的分析
图5为电路工作是主电路整流桥输入的交流电压的波形和电流波形, 从图5可见, 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它们的相位差为0, 也就是说整个电路工作在无功功率为0的状态, 实现了功率校正的电路最初设计目的。
图6为两个电感的电流采样波形, 从图6可见它们的相位相差180度, 幅值也基本一样, 所以, 在交错的模式下它们有很好的纹波抵消效果, 减少了纹波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
3 结语
本文对并联交错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同时也对它所使用的单周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最终通过样品机得到波形, 经过波形的分析, 证实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苗海亮, 雷淮刚, 杨喜军.交错并联Boost PFC驱动技术的仿真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电源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1
[2]L.Huber, M.M.Jovanovic.Single-stage, single-switch, iso-lated power supply technique with input-current shaping andfast output-voltage regulation for universal input-voltage-range applications[J].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1997:180~272.
【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