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

2024-06-15

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10篇)

1.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 篇一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复习课)(第二课时)技术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章分为“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技术的未来”等三节内容。其中技术对自然的价值,及技术的性质(创新性、两面性、专利性等)是本章的重点。当然,本章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还有:

1、技术对人的价值;

2、技术对人的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4、技术的发展与技术发明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5、技术的性质;

6、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7、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一些基本的概念及内容都有所了解,关键是结合案例来理解还有困难。因此,在复习时,应结合具体产品的设计案例,生活中相关的案例来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技术的创新性、两面性、专利性。

四、教学过程:

(一)技术的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1、技术的目的性、综合性、专利性(板书)

问题:国际在线消息:18日上午,一台长11米、高5米、重达300多吨,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沪撩开面纱,它被运往上海石洞口燃机电厂安装发电。报道称,这改变了中国燃机发电设备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也是上海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这体现了技术的(D)

A、专利性 B、综合性 C、两面性 D、目的性 分析归纳:

(1)技术的专利性: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受到法律的保护,叫专利权。

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权(10年)三种。(专利自申请之日算起)

专利的三个属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板书)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三部分。

(2)技术的目的性······(3)技术的综合性······

2、技术的两面性、创新性(板书)

问题:一战之前,德国化学家哈伯因研究合成氨和硝酸而闻名世界,一方面粮食大幅度增产,另一方面制造出炸弹。后来,他为希特勒研究毒气武器,这成为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基础,哈伯是毁掉人类文明的凶手之一。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具有什么性质?

分析归纳:

1(1)技术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福音,也······危害。如网络技术,······

(2)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板书)。

案例: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中,遍布各个角落的1172个直饮水龙头给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据介绍,世博园区直饮水台采用世界领先的“活性炭+PVC合金超滤膜+紫外线”净水新技术,以上材料反映了技术具有()

A、专利性 B、两面性 C、创新性 D、目的性。

3、课堂小结:技术的基本性质。

4、课后练习:《会考导引》第15-17页。包括A、B、C三类题型。

2.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 篇二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同时, 是不是也可以做出篮球架?或是椅凳、书架, 抑或是调光台灯、室内装修设计?

在人们心目中, 这些对高中生来说是个遥远的任务。那么, 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不知道。不知道的结果就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不容乐观。2003年教育部以必修课形式颁布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旨在对国民技术素养在教育层面上有所突破。实行几年来, 情况如何呢?

“通用技术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日前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高中通用技术项目学习研讨会上,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技术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顾建军教授说:“虽然在北京开展得不错, 但是目前很多省市的通用技术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顾建军列出了目前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些实施误区:

技术教育混同教育技术, 而教育技术, 是教师怎么用技术来教学, 如电视、网络教学。

科学教育遮蔽技术教育, 按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其核心思想是提高学生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但是, 一些地方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探究工具、材料、工艺、连接、参数、流程、控制等技术教育应该牢牢关注的方面, 变成了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实践, 而后者, 被认为是大学才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高中这么做真是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地, 别人还不高兴。”

另外, 一些地区和学校还存在技术教育等同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 用信息技术取代技术教育的误区。

“可以说, 我们对课程的探索有点像盲人摸象, 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远距离看‘象’?这就牵扯到如何使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协调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起对技术教育的重视。”顾建军教授说。

通用技术教育的各种误区

2012年3月, 顾建军参加了ITEEA (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 第74届年会, “我国的人大附中等学校在会上进行了一些展示。会后有美国人跑来对我说:‘我们在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同行。’这也反映了我们技术教育与国际潮流脱节的状况。”

据顾建军了解,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 两者都建立起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总课时是相当的。而我国, 尽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已实施8年多, 但以下现象仍在大多数学校存在:

有的学校打算在暑假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把一学期的课上完。“他们认为, 正好暑假搞夏令营, 把课程放在其中。但技术教育有内化过程, 如此是实现不了内化的。”

有的学校把通用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混合起来上, “某省教育厅提出这个方案, 竟得到当地学校的赞同, 当然, 他们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批准。但这种倾向很有市场, 这样下去会让技术课程不了了之, 被人为地消灭。”

有的地区把技术课程全部放在职业技术学校上, “这也不对, 技术课程是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

有的学校用原有的校本课程代替通用技术必修课程, 还有的学校甚至把通用技术课程给学校考取不上大学的学生上, 而优秀学生可以免修。还有的学校存在一些方向性的错误, 把通用技术课上成语文课、物理课、艺术课、智能训练课、课外活动课或创造发明课。

“但在北京, 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八十中, 这些学校现在非常重视这项课程, 这是非常好的趋势。这是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的课程。”顾建军教授说。

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20世纪末, 美国一个学术机构在网上征集千年以来对人类影响最重大的11件发明, 最后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排在第一位的是眼镜, 第二位的是原子弹。理由就一句话:眼镜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困扰着每一个人的问题, 原子弹在几秒钟之内使人类回到石器时代。”北京教育学院何妮妮教授说,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法律意识和对技术美学的领悟能力, 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其中还包括正确的技术观、技术创新意识, 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以及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选择能力, 它不是任何课程可以取代的。从技术素养的角度说, 这更是当前国人急需培养和加强的素养。”

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

高中通用技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设立的,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目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实施并不是很理想,并且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模式严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从而导致通用技术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低;第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学生学习技术的难度增加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产生学习的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巧妙的设置教学问题,创设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成为探究创造性活动的主体,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开发。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宋真宗年间,皇宫被焚,宋真宗命大臣丁谓重修皇宫。这个工程自然及其复杂,不仅要设计施工,运输材料,还要清理废墟,任务十分艰巨。如果此时,你是大臣丁谓,你将如何以最佳方案施工?学生们兴趣和思维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他们的答案可谓异彩纷呈,充满智慧。

又如,在“技术的性质”教学中,我以设计一张课桌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一张课桌需要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分析,教师将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罗列出来,很多学生都深有感触:会发现原来一张课桌的设计是需要综合运用到物理结构力学、材料学、美学、人机工程学等那么多学科知识的。此时,教师对技术的综合性、课程的综合性加以强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技术、了解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提出贴近生活、充满趣味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既会调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考,也能让他們在问题中感受知识的趣味与意义。

三、从学生的参与上下工夫

新形势下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尤其是通用技术课程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参与上下工夫,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学习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甚至知道知识的产生过程。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并实现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发现与明确问题”时,首先调查人们的需求,得出发现与明确问题具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需思考满足他们的技术条件。接下来指导学生列出设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优的方案。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参与完成,强化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强化实践能力。通用技术学科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门课程是以注重实践性、注重创造性的课程。

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设计上下工夫,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热情;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选案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四、加强合作、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和交流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而且能让学生相互受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现代技术人才所必需的素养。所以我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求每4位学生组成一组并选出组长,加强同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做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

通用技术课程不但有理论性,更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尝试做小实验、小制作。

如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课题,针对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旁边得有亲朋好友看着,不然病人睡着了针水输完了也不知道,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一个报警器。有同学在观察和思考后,制作出了多用途音乐输液报警器,设计中运用了弹簧秤开关原理。输液时,输液袋内的液体重量会不断变轻,而弹簧秤内的弹簧也会随着物体重量的变化而变化,利用弹簧秤的这个特点,制作成了输液报警器。设计的这个输液器,药水输完时,就可以唱歌报警。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因此,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在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上下功夫;紧扣教材通过生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应学的知识;适当安排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分析身边的案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技术素养的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课其实很好上,而且可以上得非常精彩。学生也愿意学这门课,并且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很高。但这都需要我们通用技术教师首先要自己非常喜欢这门课,然后想办法上好这门课,需要我们通用技术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主编.理解与实践通用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 篇四

本节是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第一节内容,“万事开头难”,是否能上好本节内容关系到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有:

1、技术的产生

2、技术的内涵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这小节是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万事开头难”,是否能上好本节内容关系到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内容应该是基础的基础。

对象分析

教师:本课程为新增设课程,教师并非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本课程就比较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资料,对该教材认真的进行分析、研究。新的课程及教材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发生转变。

学生:本课程为新课程,学生从未学习过,且该课程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学生会对该课程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和好奇,教师应该想办法保持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其中,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保持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技术的产生,理解技术的内涵,知道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行为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事例来说明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情感目标:体验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4、能力目标:能分析多数技术或技术产品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求或什么愿望。

教学策略: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上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性,本人以课本案例、多媒体展示案例,学生分析案例,教师点拨,让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分组讨论,然后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并点明本节课的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来达成。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技术世界里,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技术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2、进行新课

(1)技术的产生

师: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的进步,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飞机的诞生”两个案例,并一起讨论:技术是怎么产生的,指出案例中的技术产生。

(学生阅读,相互讨论)

生:造纸术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印刷术的发明是为了满足人类传播知识的需要。飞机的诞生为了满足人类突破地球束缚的梦想。所以,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师:我们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技术的产生源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

(2)技术的内涵

师: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中,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讨论。

这个词出现后,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不断发展,所以技术的内涵也不断扩展,技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有不同的内涵。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在手工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

13~15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到欧洲,对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540~1620年,以意大利为先导的欧洲各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在技术发明和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

17世纪初,技术仅指各种应用技艺。

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技术就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

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人们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所以,随这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技术发展到现在,人们通常会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师:从技术的内涵看,技术要遵循自然规律,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下面我们阅读课本“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两个案例,一起讨论,填第6页的表。

(学生阅读,相互讨论)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所以,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我们要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为人使用的目的。

通过课件呈现下面两个案例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人于公元前256年后建造的一座运用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其主体工程规划学,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风车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之国”。几千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这两个例子典型的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师: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阅读第7页“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学生阅读)

之所以蝗灾那么快得到防治,是在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国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社会个方面的配合。由此可见,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4)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1、含义不同

2、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

3、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5.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 篇五

走近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

1.2017年9月18日,五级飓风重创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灾情发生后,有近400名中国同胞受困当地。祖国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方案,9月28日,中国民航局发出执行多米尼克中方人员紧急转移回国航空运输指令,在我国外交部、商务部、民航局的部署协调下,两架包机历时40多个小时,将受灾同胞安全顺利转移回国……我国的一系列应急举措表明()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我国的一系列应急举措表明我国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因此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对我国公民的救助等应急举措体现了我国的管辖权,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观点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④错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针对美媒大肆炒作中国在南海永兴岛部署防空系统,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与美国在夏威夷布防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希望美方不要在此问题上混淆是非。中国在南海永兴岛部署防空系统是主权国家在行使()A.独立权

C.管辖权

B.自卫权 D.平等权

解析:选B 自卫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自卫权包括的内容:一是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的侵犯;二是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武力攻击时,有权进行武力自卫。材料中,我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是主权国家在行使自卫权。故B项符合题意。

3.2017年3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6人权国别报告》再次点名批评了俄罗斯、中国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份报告中,美国不改以往的傲慢与偏见,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说明其()①没有认真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②侵犯了其他主权国家的权利 ③没有做到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积极承担推动人权进步的国际责任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说明美国在干涉他国内政,也就是没有认真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侵犯了其他主权国家的权利,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

4.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环境目标”为主题,探讨了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号召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挑战。这表明()A.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B.联合国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C.联合国在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联合国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

解析:选B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A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表明联合国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B项符合题意;C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力军,D 项错误。

5.中国一贯重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我国坚定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因为()①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我国必须服从它的领导

②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 ④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国际组织 A.②③

C.①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一致的,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是负责任的大国,所以我国始终坚定地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是最大的国际组织,但它不能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机构,不是国际组织。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选A项。

6.2017年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指出,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和见面,就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方向和重大合作项目达成高度共识。由此可以反映出()①中俄双方都行使了主权国家的独立权

②中俄双方行使管辖权管理本国的事务

③中俄双方履行义务互相尊重各自主权

④中俄双方按自己的意志进行平等交流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中俄双方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外交事务的,不相互强迫,体现了主权国家的独立权,中俄双方平等交流,故①④正确;材料反映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体现一国对本国事务的管理,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中俄双方合作关系,不涉及主权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7.孟子曾提出“乐天”和“畏天”两原则。所谓“乐天”,就是国家处于强势时要顺应天理,不以大欺小,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所谓“畏天”,就是敬畏天道,国家处于弱势时要采取明智的政策。孟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承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承认国家力量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 ③主张国家之间应当和平共处

④主张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A.①④

C.②③

B.②④ D.①③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对“乐天”和“畏天”两原则的描述可以看出,它们都体现了和平共处的价值取向,承认国家力量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世界和平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④是错误的;故C项符合题意。

8.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世界客商、海内外各界客商代表齐聚北京,共襄盛举。各国积极响应并要求参与“一带一路”共建表明()A.各国间的共同利益是参与共建的基础 B.各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C.各国间的共同利益高于自身利益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选A 各国积极响应并要求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发展,表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B项中“取代了竞争关系”的说法错误;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项对国家利益的认识是错误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并且“始终”一词太绝对,D项不选。

9.《巴黎协定》规定,缔约方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2017年6月1日,美国借口本国利益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美国的这一做法

()①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具体表现 ②反映了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不可调和性 ③违背了主权国家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 ④只顾本国利益,未能坚守大国的全球责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美国借口本国利益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只顾本国利益,未能坚守大国的全球责任,违背了主权国家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故③④符合题意;美国的这一做法是维护本国利益的表现,排除①;②表述不科学。

10.2017年5月27日,为期两天的七国集团峰会在意大利小镇陶尔米纳闭幕。从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看,七国集团内部在贸易、反恐、难民等议题上取得共识。七国集团领导人在贸易议题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各方在联合公报中表示,将保持市场开放,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表明国际组织()A.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B.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C.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

D.在全球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析:选D 七国集团作为国际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1.2017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总理府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会晤时强调,两国总理频繁互访,坦诚对话,达成众多务实成果,表明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对话促进合作,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多互利共赢的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这表明两国()A.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B.在建设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上趋于一致 C.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加强合作 D.共同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选C 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是引发冲突的根源,中德之所以加强合作,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说明中德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12.针对美国政府对台军售,中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决定采取对参与此次美方对台出售武器的企业实施制裁等措施,这在中国近年来的外交行动中是罕见的。中国政府的这一态度()①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③是基于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④树立了我国勇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美国对台军售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面对美国的这种行为,中国采取的措施是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表现,①②正确;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冲突产生的根源,材料强调中美之间的冲突,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树立勇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政府以给美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为由退出联合国主导的《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是近200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2015年巴黎大会上通过的文件,是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的安排。

材料二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德、法、英等国家纷纷表达失望与批评。当日中国政府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无论其他国家立场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认真履行《巴黎协定》。

(1)结合材料,试分析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国家利益考量。(2)综观该事件,谈谈你对中国政府国家责任与担当的感悟。

解析:解答第(1)问,先回答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后结合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第(2)问,可从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作答。

答案:(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朗普政府认为《巴黎协定》给美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决定退出。

(2)①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②中国在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④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其宗旨。

⑤中国态度说明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

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一系列新举措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对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进行解读。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即国家利益角度,本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分歧对立,分别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国家间合作的依据和国家间产生分歧的原因。在准确表述理论的同时,要结合材料中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解读,组织好语言回答即可。

答案: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6.通用技术教案 篇六

[ 2008-9-20 15:43:00 | By: 粘荣宗 ]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导学(前言绪论)晋江南侨中学 粘荣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成以下几个内容:

1、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和技术教育理论。

3、从感性上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学习内容。

4、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从感性的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较好的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联系生活中的案例。

例如,通过《神舟六号》的实例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门课程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是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换个角度,自己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在又会怎么做?

因此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性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态度和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案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而广的知识面向学生介绍相关的通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向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难点: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四、教学策略

从理论上讲向学生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

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注:本书所讲的技术是指狭义技术,只是限于人工自然的技术,而不涉及改造社会及人本身的技术。

2)、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4)、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建义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三、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学?)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针对消息“某单位招门卫非本科以上的人员不取”请同学们发表评论。)

体力和脑力人数比:

机械化初期 9:1

中等机械化 6:4

全自动化阶段1:9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

• 发达国家20世纪初:5—25%

• 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50%

• 发达国家80年代后:60—80%

• 发达国家目前:>80%

2)、世界各国高中早已开设了技术类课程。

•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

•俄罗斯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小学到高一

•英国1988年开始从小学

•美国20世纪70年代

•法国高中20世纪80年代

•日本从1994从小学到高中开设

•韩国初中到高中从1990开设

3)、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事例:(媒体报道)

n 2005年在欧洲的一次车展,无一家中国汽车厂家参展。记者分析原因:该车展档次高、费用大。

1、国内厂家觉得费用太高,参展不愿意;

2、参展的厂家展出的 车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国内的中高档车技术合作的产品---其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

n 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最近在日本《呼声》月刊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谷川庆太郎的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主要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中国产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

文章说,如今在中国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中国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年均工作时间也高达3500小时,只有日本生产的机床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四、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样学?)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课堂小结: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

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豆蔻年华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作业布置:

7.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篇七

1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产生动机, 动机引发行为。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那么, 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经历的东西, 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处理教材的前后联系, 把当前讲课的内容和以后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汇编, 使学生有兴趣想了解接下来讲的内容。

1.2 教学中案例的使用。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它一般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 对某一实际情景进行创设。在使用案例时, 应注意寻找贴近学生实际, 充满生活情趣, 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1.3 利用实物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教育设施资源或自制改制的教具展开教学。例如:自制声光控制门、自制水位自动控制模型、自制红外线报警器、自动抽水马桶, 并参观学校卫生间与之对比, 利用这些实物来辅助教学,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革教学模式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 “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 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 要体现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地位。下面我从2个方面谈一下。

2.1 由传递-接受式变为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就是把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传递, 学生接受为主的过程。而新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记住课本的知识,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到《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节时, 我拿出一个最普通的台灯, 让学生用联想法进行构思, 设计成适合高中生的使用。有的学生说高中生学习时间较长, 眼睛容易疲劳, 应选择频闪低得灯泡, 有的说在底座安装日历、笔筒等附件, 有的说把灯做成艺术造型等等。而对于个性化台灯的设计时, 学生的创意则是千奇百怪:实现台灯的定时开关功能, 到学习时间自动打开。实现台灯的自动报警功能, 当眼睛离书本太近时, 台灯就自动提醒使用者纠正坐姿……整个过程我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分组讨论, 暂不对方案进行评判, 而是等到最后再对方案的可行性独一进行点评。只要言之有理, 能自圆其说, 就可以给予肯定, 以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2.2 由集体教学变为分层次教学

人是多类型、多层次的, 因此, 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是有差异的、多形式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 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然后针对这些特点, 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有这样一些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很积极, 迅速的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 但是他们的回答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 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总是停留在一个肤浅的表层。针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或问题教学法, 细化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而对于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可采用鼓励教学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多鼓励他, 回答错时, 不要直接说出他的错误, 要让他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鼓励他开拓思维。

3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 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技术的未来》这一节前, 我布置了一个作业, 查阅并整理有关21世纪重大发明的资料, 选择其中一项发明, 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我把学生平均分为4组, 每个组在上课时选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对这个作业很感兴趣, 纷纷上网或上图书馆进行查询, 每个组还进行了归纳总结, 当上课时, 4个组的代表都积极发言, 把他们学习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 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4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个公民、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 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新事物, 善于观察生活, 善于思考的人。例如在讲授《稳定结构的探析》这一节中结构的形状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时, 我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杆件和连接的螺丝, 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成各种形状的框架, 并在框架某一节点施加相同外力, 观察框架受力与变形情况来验证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大部分的学生用3根杆件组合成三角形框架, 4根杆件组合成平行四边形框架, 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有的学生却提出杆件的数量可能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杆件越少, 结构越稳定的错误结论。学生通过思考创新性的在平行四边形框架中间又加了一根杆件, 组合成双三角形框架, 经过测试结构很稳定, 因此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结论。该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既陪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 教师需不断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口味,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兴趣听, 改进教学模式,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为这门年轻学科的建设付出艰辛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

8.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篇八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方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选修模块7个,为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每个模块2学分,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是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

二、通用技术课程开展的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个体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通用技术包涵了很多与生活实际、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就业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据调查顯示,应届高三学生中,每年都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而放弃高考的,多是农村考生。一些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大学学费太高、毕业后工作难找,上大学还不如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去打工更划算。“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蔓延,正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和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因此高中时期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对于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据目前的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蓝领”就业导向功能凸显,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如近年来,随着国内模具产业的强势发展,模具行业对人才的渴求度极高,但人才的匮乏和紧张已成为行业的棘手问题。在各地模具产业集群区域里,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加工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占75%的“蓝领层”,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模具技术人才。而汽车制造、汽车修理、汽车钣金喷漆、汽车美容装潢的专业操作人员也是汽车行业的稀缺型人才。高中通用技术的开展无疑对于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通用技术教学方法设计

学习通用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学习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了解通用技术的有关知识,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

1.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告诉同学们通用技术涉及理化生、木工、电工、车工等方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电线接法、灯泡安装、机器的简单组装以及使用方法等,在家的时候经常能用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观察生活,懂得许多生活有关的常识。

2.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技术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教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它声形并茂、图文交互、能打破学生时空界限,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汽车驾驶与保养》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与开关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对课堂教学来说,无疑大有裨益。

3.开展通用技术竞赛

开展竞赛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法。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好胜心强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全神贯注做事的时间持续短。“知识竞赛”的方式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竞赛状态。他们会主动、认真地去思考每一个竞赛题。竞赛下来不会的题会去翻书验证,从而起到了强化知识的作用。

据报道,四川崇庆中学日前举行了第二届学生《通用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及作品大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现有工具,合理选取各种材料,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团结协作,互助互学;制作出了多彩的作品共68余件。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技术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同学们对《通用技术》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

通用技术课程不但有理论性,更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尝试做小实验、小制作。

如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课题,针对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旁边得有亲朋好友看着,不然病人睡着了针水输完了也不知道,根据这一情况设计一个报警器。有同学在观察和思考后,制作出了多用途音乐输液报警器,设计中运用了弹簧秤开关原理。输液时,输液袋内的液体重量会不断变轻,而弹簧秤内的弹簧也会随着物体重量的变化而变化,利用弹簧秤的这个特点,制作成了输液报警器。设计的这个输液器,药水输完时,就可以唱歌报警。

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5.组织学生参观调研

教师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农业开发区参观,去博物馆考察。博物馆不仅藏有丰富的标本、实物、文物、模型等展品,还利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生动形象、系统科学地向人们介绍动物、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农业示范园里可以看到多种无土栽培技术在这里的集中体现,基质栽培的彩椒与樱桃番茄、基槽式水培蔬菜、雾培蔬菜、垂直管道式山药无土栽培技术、柱式无土栽培技术。一株番茄可以挂上千个果实,墙上种植蔬菜、生长在空中的红薯、比普通茄子植株大3倍的茄子树、上百斤重的南瓜,现代农业科技让同学们感受现代农业的神奇与魅力。

参观结束后,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给同学们出一个课题,如回家在花盆里培植植物,四周后送到学校去。学生可以种植如大蒜、胡萝卜、小白菜、黄瓜、韭菜、土豆等等蔬菜。种植活动操作性强,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

四、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最终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去运用它、驾驭它,这是开展通用技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高中生物复习课教案 篇九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4.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方式及相关实验探究

【教材回放】

1.画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2.画出詹森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3.画出拜尔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4.画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照试验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 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 B.向光弯曲生长 C.背光弯曲生长 D.不生长

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在麦田中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原因。

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②根据 和 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考点整理】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

1.实验总结

部位 作用

尖端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③、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尖端下部 ①、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②、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部位

③、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 比 分布多,使 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 。

例1.复习讲义 P171 典例1

例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段时间。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 ;乙 ;丙 ;丁 ;戊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右弯曲 ③向左弯曲 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该是 与 作对照。

(3)据此实验推测,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 ,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这是通过丁与正常胚芽鞘的对比得出的结论。

(4)据此实验推测,单侧光对生长素的作用是 ,此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

(5)本实验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 的,实验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

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解读

(1)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如图甲):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单子叶植物。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如图乙)

(3)生长素对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现两重性

①图甲解读

图甲中a、b分别代表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效果, 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大于该浓度时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长。

②图乙解读

曲线在 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 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阈值——大于A′、B′、C′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根、芽、茎的生长。

(4)植物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例3.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______________;乙组__ ______;

丙组_______ _;丁组 ________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②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DE段

③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④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1.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5.复习讲义P174 典例4

例6.(多选)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的生长激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实验流程

(1)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8、1、2、3、4、5 mg/mL)(其他试剂也可)

(2)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长势相当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3)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基本技术要求

(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4.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2)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①温度要一致;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③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例7.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现已证明该激素能促进芹菜的生长,但不知其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请用所给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株高相同的同种芹菜幼苗,高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高中通用技术复习教案 篇十

走进文化生活

一、选择题

1.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络公司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一些人的低俗文化消费。这体现了()A.文化市场的滞后性和传媒的现代性 B.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现代性

解析:选C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文化市场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文化现象,如一些网络文化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等,C项说法正确。

2.为进一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2017年6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播出提出进一步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加强对网络剧审查和监管的原因是()①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不完全同步的,它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发展文化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文化市场越活跃,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文化市场有喜有忧,所以需要国家加强对网络剧的审查和监管,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自身的传承性与政府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无因果关系,②不符合题意;网络剧的生产、销售属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③错误。

3.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从文化的角度看,材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

为和交往方式,“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说明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①②当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③错误;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4.在网络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美丽的风景,也存在大煞风景的文化垃圾。如果你的好朋友整天沉迷于网络,请你对他进行提醒。下面你可以选择的语句是()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把握正确的航向,增强是非观念 ③远离网络,拒绝污染 ④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 “在网络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美丽的风景,也存在大煞风景的文化垃圾”要求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把握正确的航向,增强是非观念,①②正确;③错误,属于因噎废食的行为;④与题意不符。

5.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和民间俗语“吃什么补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世界潮流,但也有不少人仍认为食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这说明()①饮食文化中也存在腐朽文化 ②对饮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加以辨别并予以改造、剔除 ③吃不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落后饮食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食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的观念属于饮食文化中的落后文化,对待落后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对其进行改造或剔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错误。

6.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既让人人都能置身于第一时间的第一现场,亦让一个个谣言轻易就成为蝴蝶效应里的一双双翅膀。这告诉我们()①置身于当代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识能力 ②抵御腐朽文化的影响应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①当选;“网络传播手段的丰富与多元”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功能,③当选;对于腐朽文化应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播的动力和源泉,④错误。

7.“中国范儿”公益广告作品,通过泥塑、年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各层次百姓都认同的艺术手段,用人们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反映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面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欢。“中国范儿”公益广告的成功在于()①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以时代精神为基点,实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③立足于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经济效益 ④坚持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采用各层次百姓都认同的艺术手段,用人们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说明“中国范儿”公益广告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①④当选;②在材料中未体现;公益广告的目的不是实现经济效益,③错误。

8.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国内跳到国外,广场健身操舞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新国标”,并按照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推动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发展。这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国家对文化活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我国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按照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推动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发展”说明了国家要对文化活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该广场健身操舞“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说明了我国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③④正确;①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不选;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9.据统计,近年来在全国的卫视频道中,有超过200档综艺真人秀节目,其“火拼”的势头超过电视剧。明星高额的出场费、天价的制作费等,高投资成为综艺节目的标配。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电视综艺节目表达了公众普遍的社会诉求,弘扬了真善美 ②真人秀节目具有娱乐性特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正确管理和引导 ④真人秀节目应当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本质 A.①③

C.③④

B.②④

D.①②

解析:选C 材料中心思想是表述现在综艺节目真人秀的乱象,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起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真人秀”类综艺节目要想健康发展,国家

就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同时“真人秀”类的综艺节目也应提高质量。①②表达的意思与题干不符,不选;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因此C项正确。

10.“鲁剧”作为山东文化新品牌,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多样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这启示我们()①应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③应根据观众的口味不断调整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 ④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的统一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发展文化应满足人民群众正当的、合法的文化需求,③错误;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总书记在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时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时代温度的作品。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 ②关注百姓视角是新闻媒体的责任 ③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是文化的主旋律 ④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正面报道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努力推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时代温度的作品”说明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正确;“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说明新闻媒体要关注百姓视角,②正确;文化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错误;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有监督职责,不能只是正面报道,④不选。

12.近年来,一些“戏说”穿越历史的题材成为出版、影视热门,这些出版物、影视剧常常将奇闻异事作为历史知识,把阴谋权术作为成功之道,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荒诞化,误导了社会公众,尤其是误导了青少年读者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对此()①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 ②文化生产企业需要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④读者要提高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面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读者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文化生产企

业需要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排除;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媒体和生活方式。它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针对“网络”文化,某班同学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渠道和交流方式,它丰富的网络信息和便捷的查找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淫秽、色情、迷信、颓废、庸俗等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心灵和社会文化环境起着严重的毒化作用。

(1)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有哪两种表现形式?试加以比较区别。(2)基于上述分析,青少年应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解析:第(1)问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进行比较。第(2)问要立足青少年自身思考。本题考查内容比较简单,理论联系材料回答即可。

答案:(1)①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有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两种表现形式。②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③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青少年要正确对待网络文化。首先,应遵循有关规定,树立文明上网的观念,不沉溺于网络;其次,要善于驾驭网络,增强网上安全防范意识,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诱惑,提高自身修养。

14.为迎接国庆节和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某县开展了整治农村赌博活动的专项活动。同时县政府要求文化部门、广播电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面向农村组织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和电影等传播手段,深入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根据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及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解析:本题设问为“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来思考,组织答案时应全面把握,切忌只从某一个方面分析。

答案:国家:①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把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引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来。

②大力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奏响文化主旋律。

企业:要加强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遵守相关法律,不生产、不传播、不

经营非法产品。

上一篇:四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300字下一篇:基于GIS的海量气象数据预处理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