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研教改研修总结

2024-12-04

个人教研教改研修总结(精选4篇)

1.个人教研教改研修总结 篇一

细研修慢收获

2013年12月有幸参加山东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借用荀子的话表达我的此次研修的感受,“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此次培训过程中有专家的引领,有研修组老师们在一起课例打磨,在线研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触很多,学到很多。下面就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专家的引领使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次培训专家阵容强大。首席专家李教授做了“课例研究问题与研究任务——以“课例打磨”为载体的教学改进思路”的报告,对课例打磨做了专业指导;王教授的“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贴近一线教师,解决了老师们的平时教学中的的思考和疑惑;蒋主任的“教师研修转型与省骨干高级研修的解读”,谈到混合式课例研究,让研修不止于课堂教学的观摩,而要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梁主任的“2013初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目标任务与课例研究变式应用”报告,具体谈到如何进行课例打磨,沿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形式,研修组老师们共同合作;张研究员的“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提出转变听评课的思维方式,以课堂观察为例,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选择观察点,制定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提升专业含量。聆听专家讲座,我们一线教师信心倍增,让我们更乐于投入到研修组的课例打磨中。

二、课例打磨对我的教学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洗礼。

无论是从选课题,还是备课、观课、上课等等,我们无论是研修组专家的云老师、刘老师,还是首席专家李教授都做了高水平的指导。这次课例打磨不止上课教师有很大的收获,研修组老师们都收获很大。我分到观课组,就依据观测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个维度具体谈谈收获:

1.教学情境的设计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搭建支架。

先展示生活中4幅图片,设计生活情境,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学生更乐于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设计活动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平行线,另一个活动情境是:分别过直线外一点和两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改变了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体现出体验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在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时间和平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指向我们的研究目标,有效的启动学生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开展,推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教材内容的整合更能体现学科的系统性、条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对教材相关内容、顺序进行了整合,在一节课呈现三种判定方法,为表述方便,把三种角的定义放到了平行的后面。并且完成对“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学习。这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认知过程没有因为整合受到障碍,反而更加条理。更有利于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二度开发教材。

3.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贯彻始终。

借助几何直观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学生亲自感知知识产生的过程提供了可能;对于一个错误生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学生在解释过程中配合了教具展示,使得学生对错误生成的原因有了直观的认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将线的位置关系转化成角的数量关系。学生首先发现了内错角与直线平行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同位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当有学生提出外错角相等,两直线是否平行时?其他学生会主动将外错角转化为内错角进行解释。学生从尝试使用转化思想,到主动使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对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研修让我找出自己的差距,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看到研修组老师们思维活跃,观点鲜明,认识问题的深度,把握教材的高度,都让我感到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进步就被淘汰。我知道,回归课堂我的心态会截然不同,我会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课堂和教材当成生命体,带领学习与之对话;适度的开发和整合教材,把尊重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需要带进我的备课;合理的搭建支架带进我的课堂;创设情境,推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带进我的课堂活动„„

总之,研修给了我一个很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虽然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发现研修对我来说就像一汪汩汩清泉,只是一种开始,我要继续努力。

2.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 篇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学无止境”,通过学习才有提高。学习形式多样化,有讨论学习材料,观看专家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开展“读书论坛”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活动等。有了不断的学习,我们教研组成员才会成长得更快。

2、研修活动扎实,富有成效。我校研修活动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凭借承办“校际互动活动”这一契机,积极推动我校校本研修活动,激发教研组成员参与研修的热情和责任感。

甘露老师的说课《锡林郭勒大草原》,获得了一致好评,体现个人良好的素质和集体的凝聚力、合作精神。

第二步:重视校内教研课的进行,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新老师上见面课,45岁以下的老师上教研课,做到课前有说课,精心施教,课后评课、及时上传教案、反思。活动实效好,锻炼了青年老师的成长,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步:通过校外研修推动校内研修,实现“内外兼修”:

参加校外研修的老师介绍所得所思,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借鉴学习,这样也很好的提高了研修的质量。

第四步:依托“a61”这一平台,形成鲜明的教研特色:

在“a61”“研修交流”栏目中,我们开辟了教研活动记录专栏,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有图片,有讨论交流,有反思(教研组成员每月按时上传一篇教学反思)真正做到了在交流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教研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几乎每位老师的论文或教学设计有不同级别的获奖。

3、精心筹办文学社,初见成效。我校“阳光文学社”的成立是语文教研组工作的另一大特色。

从筹备成立,组织活动,办刊物等一系列工作都凝聚了每一位老师的心血和辛劳,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积极出谋划策;同时,老师辅导学生作文50多篇发表,《少年作家报》曾两次专版介绍我校学生的作文和文学社活动。

4、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基础上,把读书活动由学校引向家庭,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和家长读好书,以书为友,在书香中提升自己。为此,我们给家长发了倡议书,设计了活动方案,制定了"亲子阅读反馈表"并将进行评优活动。

3.12.15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 篇三

理科教研组在认真贯彻李校长提出的创建高效课堂为宗旨,在教导处领导、指导下,教研组及各位老师共同研究、参与下,认真贯彻、落实“吃透两头、精讲精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的优质课堂教学要求,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教研组的一些比较可行、富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措施总结如下:

一 校本教研

1、理顺教研工作程序

为使理科教学质量整体稳步提高,教研组认真理顺教学、教研工作程序、提高教学、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连贯性。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和加强教研组工作的规范化。做到责任明确,学期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碰撞;教研组认真、细致的指导、帮助每一位教师高效开展工作;日常工作真正做到按时、有准备、按质完成教学工作。

2、备课环节的一些好做法 ⑴ 超前备课、学期备课

教学工作要有超前性,备课工作要有前瞻性,这样才能做到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的把握教材的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的控制。

⑵ 个人自己备课时要充分收集、整合、归纳三~五种教辅资料的例题、题型,保证课堂教学中能讲清、讲透、讲深入透彻,从而保证教学思路思想、解题方法上有一定的高度。

⑶ 理科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重基础、重通法,强化知识应用,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同时教学中要时时关注历年的中考试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高度。⑷ 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一般讲练比为2∶3),多反馈,快反馈。以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⑸ 加大课内、课外数学训练的容量、密度,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和熟练度。当然,这里应处理好训练的题量的一个度的问题。

⑹ 备课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为主,并重视对例题、习题的的筛选和选配,以发挥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备课活动中坚持做到 ① 做好教材分析; ② 备教法学法; ③ 备例题、习题和研究周测命题等。⑺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在教案中有体现渗透德育及素质教育的内容。

3、培养学习习惯(1)课前两分钟的充分利用,培养课代表提前准备:两分钟时间带领同学做些什么、如何做好。⑵ 听课习惯的培养

认真听课、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做好笔记、不懂的问题及时发问。(3)作业要精选,力争做到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及时很好地掌握知识。注意学生作业规范书写的要求和习惯的培养。

作业的批改应做到及时、细致、准确、对少数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检查学生的教科书及课堂练习,以检查督促学生看书和记笔记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4上课 要求:(1)目标要准。(2)过程要清。(3)讲解要精。(4)板书要正。(5)训练要实。(6)教态要亲。强调: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抓好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索能力及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

(4)注意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问题。

(5)提倡教学民主,同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二、校本培训

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培训为主方向的校本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期中、期末的复习模式

总结几学期的考前复习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以下的这些做法是值得形成教研组的复习规范;在复习命题前备课组能安排专门时间收集历届同期试题,琢磨、研究考试命题的主要方向、主要考试题型、试卷的基本结构;集体备“题”,既备知识点,又备典型题型,最后初步确定应选编的试题;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组卷,做到题型准确、难易适中,整套试卷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复习试卷注意应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训练要求,宜以单项训练卷为主,综合训练卷为辅,复习中一定要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对复习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高频率的错误,应及时配合纠正训练试卷加以订正练习。

梁头塬中学理科教研组

4.信息技术网络研修个人研修总结 篇四

1、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唐诗、宋词等等。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合理、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语文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上一篇:公务员申论考什么下一篇:分数的意义观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