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2024-12-29

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共8篇)

1.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我国GDP总量只有2165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到2.6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按现行汇率,人均GDP约2000美元。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32亿元,2006年,剧增到3.93万亿元,一年新增的财政收入已达到10年前全年的财政收入水平。到3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202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在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区区1.67亿美元,即便是到亚洲金融危机暴发的1997年,外汇储备也只有1398亿美元。中国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2006年全国高校在校研究生110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1739万人,当年入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达到580万人,毕业生超过4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17万亿。

中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2001年加入WTO后的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年均28%,到去年底,总规模达到1.76万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850亿美元。全球500强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到去年底,累计对外投资达到733亿美元。

(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何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以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商品化改革为契机,中国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开始从以吃穿用为主的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主的小康型转变。199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83万平方米,到2005年,就达到55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4%。200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608万辆,汽车销售量208.9万辆,其中轿车61.2万辆;到2006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4985万辆,汽车销售720万辆,其中轿车销售380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2.4倍和5.2倍。2000年电话普及率为20部/百人,2006年达到63部/百人。固定电话和移 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7亿户和4.61亿户。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房地产业、汽车业高速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向上传导到采掘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促进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瓶颈制约不断缓解。与2000年相比,到2006年底,原煤、水泥产量增长约1倍,粗钢产量增长2.3倍,达到4.2亿吨,发电装机容量6.2亿千瓦,一年新增装机容量1.1亿千瓦。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第二,户籍限制放松,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历经30年,到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提高7.3个百分点(17.9%),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20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7个百分点,到200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3%,年均提高1.3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4.1亿增加到5.6亿。年均增加2143万人。以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为特征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间的铁路、公路建设,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国际化进程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至2006年,六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435亿美元,累计出口33542亿美元,进口2964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8240亿美元,进口1196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54%和40%。贸易顺差3900亿美元。外商投资进入,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提高了中国各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刺激了经济增长。第四,改革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宪法对产权的保护及物权法的出台,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法律保障。近几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其次,银行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内控能力增强,银行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大为提高。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最后,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利率、汇率、税收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保证了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第一,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就能产生巨大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6平方米,居民家用轿车只

有10辆/1000人左右。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假定未来15年,人口年均增加750万,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20年,人口总量14.2亿,城市化率达到55%,则届时城市人口达到7.8亿,比2005年增加2.2亿,仅这部分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对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和相关产业产生的巨大需求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长期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超过40%,今后即使有所降低,也不会低于30%,以30%的投资率足以支撑7%~8%的经济增长,如果投资效率提高,甚至可以高于这一增速。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不少。

一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大,而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耕地总量已降到18.3亿亩,人均只有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石油、铁矿石、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8%、45%和26%。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外需拉动为主,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以高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而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造成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较重。2006年,万元GDP能耗1.21吨标煤,只下降

1.23%,没有完成4%的约束性目标,二氧化硫排放2594万吨,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1431万吨,增长1.2%,都没有完成下降2%的规划目标。今后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是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

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务工人员变为稳定的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条件等。同时,要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计,避免产生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必须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缩小这三方面的差距,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第四,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包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户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改进收入分配,确保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二

突发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科学决策是一项复杂非线性社会系统工程。从以往的研究来看, 很少涉及突发事件中受众心理与行为决策研究。因此, 针对突发事件受众个体行为科学决策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前景理论中的决策框架模型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模型, 研究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主要决策偏差及其产生主要原因, 并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在决策偏差下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应对模式。

1 前景理论 (PT)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是由Kahneman和Tversky于1979年在“有限理性”基础上提出, 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1]。与传统理性决策理论相比, PT更多地着重于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Kahneman和Tversky把个人的选择和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在编辑阶段, 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 并提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描述性决策框架的模型, 如图1所示[1]。

Kahneman和Tversky进行了大量实验来研究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判断, 指出个体在面对不确定决策有限理性;发现了许多决策偏差, 这些偏差有三大类, 即代表性直觉偏差、易得性直觉偏差, 锚定和调整偏差, 同时这些偏差会导致一系列的现象, 例如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锚定效应、后悔理论、过分自信等[2]。Kahneman和Tversky在总结实验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展示人类决策行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景理论[2]。

2 基于前景理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

首先, 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没有预兆具有突发性、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可能带来的结果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3];其次, 在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由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和认知容量的限制, 个体决策者很难准确预知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严重程度, 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考察所有可能的方案之后选择效用最大的最优方案;再次, 人类决策过程受其心理因素影响, 突发水污染事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易导致人恐慌、焦虑等情绪。因此, 突发水污染事件中个体决策是一种不确定条件下一种有限理性的行为决策。而前景理论是经济学中研究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是西蒙有限理性理论的发展, 承认人类认知能力缺陷, 是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引入经济学领域的产物。由此可知, 认为运用前景理论研究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决策, 可以很好地描述在突发水污染事件不确定条件下个体决策的本质。

因此, 根据前景理论决策框架模型, 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下个体的行为决策框架模型, 如图2所示。

3 基于前景理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

2012年2月3日, 由于一艘停靠镇江的韩国籍船舶排口管道阀无法关严, 造成水源苯酚污染。在此次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首先是自来水公司未调查事件原因直接公布结果———氯气过量。经专家调查鉴定得出真实原因是苯酚污染使得公众恐慌加剧。其次, 镇江市政府在自来水仍有异味时发布声明“自来水厂及主城区管网水质已经恢复正常”使得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下降, 加之小道消息传播造成抢购纯净水蔓延到紧邻的句容市[4]。本文以此次镇江市水源苯酚污染事故为例, 运用突发水污染事件下个体行为决策框架模型, 分析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具体的个体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

3.1 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影响因素

突发水污染事件中个体行为决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相关环境因素。如图3所示[5]。

3.1.1 个体自身因素

主要包括信息缺失、经验缺失等认知因素, 风险偏好、情绪影响等心理特征, 以及决策的理性缺失三个方面。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因事件突发性、不确定使得受众个体信息缺失、经验缺失, 无法确定污染物、污染程度、持续时间、对人体危害程度, 大多公众都会盲目跟从周围人的行为, 如盲目的抢购纯净水。在冒险获利和避免损失之间, 人们通常选择后者的风险偏好心理, 在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未得到官方公布信息, 不能确定污染物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和其危害程度, 公众更愿意饮用纯净水避免受到伤害。由于不同人格特征影响, 积极乐观外向的人大都选择积极应对行为, 消极悲观内向的人大都选择回避的应对行为。在认知因素和心理特征影响下, 难免存在决策的理性缺失, 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正处青春叛逆期的初高中学生, 荒疏学业的非理性行为尤为常见。

3.1.2 相关环境因素

官方媒体信息、小道消息, 家人、朋友、单位等多方关注, 都很大程度上干扰影响着个体行为决策。镇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由于官方、媒体未能及时发布全面准确的信息, 小道消息一度传播, 致使公众长时间抢购纯净水;在家人、朋友、单位等关注引导下, 缓解了焦虑和恐惧, 使人们更加积极的应对。

3.2 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偏差

根据前景理论的决策偏差理论, 突发水污染事件下个体行为偏差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直觉偏差和框架偏差。

3.2.1 直觉偏差

个体在形成认知和做出决策时存在着经验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系统性偏差称为直觉偏差[5]。

1) 代表性直觉偏差, 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相似范畴或概念来对当前事件进行判断和决策[5]。个体在事件发生后会倾向于推断事件是否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由于污染大多与有害物相关, 因此个体在第一时间想到污染物危害性。因此而出现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等现象易导致代表性直觉偏差。

2) 易得性直觉偏差, 是指人们往往根据一些容易想起典型事例做出判断和决策[5]。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个体会推测是不是由于化工厂的爆炸等导致的事故, 因为人们之前了解几次环境污染的事例均是因为化工厂爆炸物品泄漏。

3) 锚定和调整直觉偏差, 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时候, 往往会以一个较容易获得的信息作为估计的基准点 (锚定值) , 对目标价值的判断以基准点为中心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 因而常常产生偏差[6]。在镇江此次水污染事件中, 由于政府部门没有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事故原因, 导致公众相信了许多容易获得的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 以此作为基准点来判断。

3.2.2 框架偏差

个体因为事件表达方式不同而做出不同选择所导致的偏差称为框架偏差[6]。在镇江市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因相关政府部门公布调查结果的方式不同, 市民产生不同反应。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为信息1:根据美国国家环保署制订的关于苯酚的标准, 3.5mg/L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最低浓度, 镇江市检测出的苯酚含量在0.001~0.132mg/L之间, 低于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最低浓度。结果, 因信息1只公布了污染物的浓度低于国际标准和对人造成危害的最低浓度, 公众仍会产生少许恐惧和质疑, 抢购纯净水的态势未见缓解。随后疾病控制部门专家解释为信息2: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局在“酚类毒理学概况”中指出:饮水中的苯酚可迅速吸收, 引起消化道症状, 但不致癌。人个体急性中毒基准计量 (BMD) 按100外扩计算为1mg/ (kg体重·天) 。按成人60kg体重计算, 要造成急性中毒需要吸收60mg苯酚, 按照上述0.132mg/L最高检出量计算, 要吸收60mg苯酚, 需要每天饮用四百多升水。所以, 在每天正常饮用量下, 镇江市饮用水中苯酚含量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最多使水产生异味[7]。因信息2有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明确量化数据, 并与国际标准对比, 公众比较放心。

可以发现, 两种信息反映同样一个事实, 却因为描述方式的不同而使公众产生不同反应。因此在进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过程中, 在保证信息准确和及时的前提下, 也应考虑到对事件的表述方式, 从而避免框架偏差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突发水污染个体决策偏差下的行为

3.3.1 突发水污染决策偏差下的行为

偏差会不自觉地支配着个体行为, 突发水污染事件下个体行为大致三大类。

1) 积极预防和避免伤害行为, 是突发水污染事件中最普遍的行为。在2012年2月3日镇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镇江市各大超市的纯净水一度卖断了货, 出现了“纯净水荒”, 由于政府部门未及时公布实情, 情况越演越烈, 由镇江市蔓延到其周边的江阴市、句容市、扬中市。在整个2月份期间, 无论是镇江普通市民还是政府官员, 他们都一直在关注与事件相关的信息, 以便更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 回避应对行为, 是通过做其他事情来转移或回避压力。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有些人更加舍得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做一些平时期望做而未做的事情, 转移注意力, 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 利他应对行为, 显示了帮助别人的互助感和责任感。镇江突发水污染发生后, 人们相互帮助掌握水污染的知识和应对的方法、劝说亲友和同事积极应对。

3.3.2 突发水污染决策偏差下的行为表现

1)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会导致个体忽视其他决策支持,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与目标产生偏离。在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一些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的人士, 对自己获取信息和得出结论过于自信, 认为自己的做法都是正确的, 不接受专家以及外界建议, 这种过度自信往往带来潜在危害。

2) 反应过度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信息时典型的两种特征。即个体会对最近发生的、传播比较多的信息过分关注反应过度, 对于那些传播比较慢的信息反应不足[8]。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处于镇江市下游江阴市发生了长时间抢购矿泉水现象, 直到江阴市政府一再辟谣, 并对水质进行检验结果公布, 才逐渐平息下来。这种超过正常应对方式的行为, 就是反应过度。

3)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在对某一事件做出决策时, 个体更加厌恶事件给自身带来的损失, 而选择忽略事件给自身带来的利益[9,10]。在镇江突发水污染事件中, 损失厌恶主要表现在相信政府公布水质正常与自己对水质持怀疑态度之间选择后者, 更愿意付出一定经济代价而不愿意承受健康受到威胁;更愿意相信那些符合自己固有观点的信息。

4 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科学决策优化引导

通过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进行科学优化引导可以减少非理性行为。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体自身因素与社会影响因素[11]。因此, 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引导。

社会影响因素[12]:主要从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媒体沟通作用和发挥突发水污染应急专家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通过加大政府的信息公开度、增强政府的突发水污染应急能力, 可以防止因小道消息蔓延和不真实信息传播引起公众恐慌;二是通过官方渠道和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内容全面的信息, 可以把恐慌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成立突发水污染对事故原因、损失及后果判断的应急专家库, 可以为公众提供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决策, 减少恐慌产生。

个体自身因素[13]:主要是从个体人格特征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中个体行为的影响方面考虑。个体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因年龄、性别和性格不同面对突发事件时, 表现不同。年轻人比年长者较易恐惧;女性比男性较易恐惧, 外向者比内向者较易恐惧。针对个体的人格特征, 进行突发水污染事件预防和预警方案制定, 可以更好进行应对。

最终目标是探讨如何引导个体在面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时进行积极应对。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建立个体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模式, 如图4所示。

5 展望

本文运用基于前景理论决策框架建立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 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下个体行为特征、个体主要决策偏差及其产生主要原因、个体决策偏差下行为表现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应对模式。但是对于所提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模型, 如何建立评价阶段的定量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并对信息予以判断, 还需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摘要: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PT) 能很好地描述个体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为决策模式和风险偏好。分析表明, 利用前景理论研究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因此, 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以典型的镇江市水源苯酚污染事故为例, 运用突发水污染事件个体行为决策框架, 描述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行为特征, 研究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主要决策偏差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对突发水污染事件中的个体决策偏差下的行为及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个体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模式。

3.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三

关键词 经济法行为 行为范畴 经济法行为理论

一、对“行为范畴”理论的具体评析

具体评析而言,主要是从概念及内涵界定、范围描述、研究路径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对“经济法行为”概念及内涵界定研究的评析

学界对经济法中的“行为”及其相关概念的名称及内涵在界定上还远未达成共识。

由于学界对经济法中的“行为”在名称使用上的模糊和混乱(诸如经济行为、经济法行为、经济法上的行为、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经济法律行为、经济法中的“法律行为”,等等),进而导致学者们对经济法之“行为”的具体内涵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分歧。

评析结论:由此可见,以往经济法行为理论研究的首要难题就在于没有抽象、提炼、归纳出一个具有基本内涵或大家普遍接受的基础性概念,使得经济法论者们的讨论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或者说,以往的研究还缺乏从法理学角度并运用法学原理与方法对经济法行为范畴的深入研究,由此引致的必然结果便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和研究人口,经济法学界在理论上众说纷纭,使提炼出的行为范畴及其理论丧失了整体解释力和指导力。

评析后建议:(1)经济行为、经济法律行为、经济法中的“法律行为”等概念应当予以摒弃。(2)而经济法中的行为、经济法上的“行為”、经济法主体行为等称谓则又过于通识化,并不具有“独特”内涵,语言表述也不够精练。(3)因而建议采用学界普遍使用的“经济法行为”这个称谓来代指经济法中的行为范畴。当然,有关经济法行为概念的名称、内涵之界定的科学性还可以迸一步商榷。

(二)对“范围描述”研究的评析

针对“范围描述”,已有的理论重点塑造了经济法行为结构中最具特色的国家或政府经济干预行为(也称“干预行为”、“国家干预行为”或“经济干预行为”等)这样一个基本范畴。

以往的经济法行为理论研究都突出了“国家”或“政府”经济干预行为在经济法行为类型中的核心地位。围绕着国家或政府经济干预行为这一核心范畴,大量的观点根据“国家”或“政府”在不同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集中就国家或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进行分析,并将该行为作为经济法中的重要行为范畴加以诠释和解读。

评析结论:(1)正面评析:衍生作用其正面价值。这种以国家或政府经济干预行为为核心的行为理论虽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弱点,但是它衍生出了“塑造独特的经济法行为理论”这样一种规模性、集体性的研究路径。而且,这一路径与强调经济法的地位、本质、宗旨和价值的研究路径是一致的。(2)反面评析:忽视市场主体行为。对国家或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过分强调却导致了经济法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忽视,而这正与多年来在经济法学的研究中偏好国家权力而忽视市场主体权利有关。

评析后建议:经济法学自产生以来,学者们大多都是立基于“国家——市场”的分析框架来认知经济法的。也就是说,无论现代经济法行为理论如何发展,始终都不能脱离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关注和研究,而以往的经济法行为理论研究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二、对“研究路径”研究的评析

针对“研究路径”,在经济法之行为范畴的提炼上,主要形成了3种研究路径:(1)一是“形而上”的路径,即从法理层面直接提炼经济法行为范畴并以此为基础推演具体的经济法行为理论及类型;二是“形而下”的路径,即以现有的经济法律法规为视角对具体的经济法行为类型进行研究,进而抽象、提炼、归纳出经济法行为的基本范畴;三是在转化前两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形而中”路径,即通过对经济法上的具体行为作出类型化分析,衔接“形而上”路径关注行为理念范畴与“形而下”路径偏重制度设计的中间环节,使“返回法的形而下”得以可能。

评析结论:(1)正面评析:将经济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应当说,既有成果中已形成的研究路径至少证明了经济法行为理论与传统部门法行为理论(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和行政法律行为理论)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上的联系,同时也看出了经济法行为理论与民事法律行为理论或行政法律行为理论之间的区别。(2)反面评析:较少注重结合经济法行为之多样性、独立性与类型化的典型特征去进行具体类型之提炼。

评析后建议:注重结合经济法行为之多样性、独立性与类型化的典型特征去进行具体类型之提炼。

三、 对“行为范畴”理论的总体评析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学界对经济法上的“行为”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但由于经济法行为理论起步相对较晚,关于经济法行为范畴之体系设计的论证相对较少,即便是在经济法论者之间也是分歧多而共识少。

但从总体上看,经济法论者们在对经济法行为范畴进行提炼的过程中,都在试图寻求一种相异于民法、行政法等传统法律部门之行为理论研究路径的情结以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或政府经济行为的一元化状况,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经济法学者正为重塑多元主体行为独立性与类型化而努力,这也是笔者认为目前“经济法行为理论”研究的趋势和正确指引。

4.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四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 1)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5)低调误率原则

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程序教学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远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意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一、苛勒的顿悟说

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作用,它对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1、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

2、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1)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2)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3)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4)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四、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对学习是有启迪的:

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一个。

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来编码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忆系统的分析,是建立在实验推测的基础上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目前的发展,还无法使“认知过程就像构成行为的肌肉反应一样实在”。正因为这样,在信息加工理论中涌现了众多模式,有些甚至是相对立的,但与其说是信息加工理论不成熟,还不如说是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的一个标志。要穷尽对内部心理过程的探究是永远不可能的,我们所期望的,是涌现出更有说服力的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1、随即通达教学

2、抛锚式教学

3、支架式教学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2、情景化教学

3、重视社会性互助

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5.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五

(一)不执行《芮城县网上行政审批实施方案》(芮政办[2003]92号)和相关规定;拒绝办理或超时限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二)对已经取消、调整的审批事项,仍然继续审批;

(三)未向被执法单位和个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和告知执法依据,或违反有关行政执法登记、许可制度进行行政执法;

(四)擅自进行执法检查,或超越管理权限、管辖范围进行检查;

(五)借举报之名,行乱检查之实,或者巧立名目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六)在执法检查中,刁难检查对象;借机谋取私利;在被检查单位报销费用;接受被检查对象吃请和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七)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给投资商或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

(八)在行政处罚中,违反规定,不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利用行政处罚权谋取私利;滥用行政处罚权造成权利人利益损失;

(九)对已经明令取消或降低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标准收费、罚没;

(十)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设置罚没项目;擅自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或罚没范围、标准;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

(十一)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

(十二)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不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

(十三)在办理审批事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及公共服务中,不兑现承诺、推诿扯皮,给相对人造成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十四)将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委托给中介机构进行服务收费;对中介组织、协会收费行为监管失察;

(十五)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等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十六)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中,对干扰、阻挠和破坏项目单位进场施工等行为处置不力,特别是对强买、强卖、强占、强干等“村霸”、“路霸”、“市霸”行为打击不力;

(十七)公共服务行业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

(十八)不认真接待、处理群众诉求,引起群众上访;引发群体性事件;

(十九)对抵制或举报违规执法的单位或个人打击报复;

(二十)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外出休闲娱乐、擅离职守、玩游戏等“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尽责”;

6.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行业的需要曲线是一条()。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水平线

C.折弯曲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按照有关规定,商业企业制定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其()。A.平均成本

B.生产成本

C.边际成本

D.进货成本

3.假设某商品价格从每台50元降到40元,引起需求量从50万台增加到70万台,按点弹性计算公式计算,需要的价格弹性系数为()。A.0.5

B.0.8

C.-1.8

D.-2

4.假设e 为需求弹性,当()时,商品降价将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A.| e | >1 B.|e |=1

C.0<| e |<1

D.|e |=0

5.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除部门边际成本外还包括()。A.部门平均利润

B.行业最低利润 C.社会平均利润

D.企业目标利润

6.设P为价格,MP为边际产品,MR为边际收益,那么,边际产品价值(VMP)的计算公式是()。

A.VMP=MP/MR

B.VMP=MR*P C.VMP=MP*P

D.VMP=MR+MP

7.修正后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A.平行于纵轴的直线

B.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C.反”L”形的曲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8.所谓外部经济,是指在一个规制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不反映的(),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状态.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社会成本

D.边际社会成本

9.在现阶段,我国有 关部门把()作为宏观调控的具体指标.A.自然失业率

B.城镇失业率 C.城乡失业率

D.结构失业率

10.假设平均消费倾向为0.64,则平均储蓄倾向为().A.1.5625

B.0.64 C.0.44

D.0.36 11.根据AD-AS模型,如果价格总水平对应的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或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均处于最低的水平上,表明经济处于().A.危机阶段

B.复苏阶段 C.萧条阶段

D.滞涨阶段

12.在市场机智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衡量总供求是否平衡的主要指标是().A.财政收支状况和主要商品供求差率 B.价格总水平和失业率 C.失业水平和主要商品差率

D.财政收支状况和经济增长速度

13.假定GNP以报告期价格计算为5000亿元,按基期价格计算为4800亿元,按平减指数估算,则通货膨胀率为()%.A.5.41

B.4.17 C.3.52

D.2.88.目前,我国政府规定用来测量通货膨胀水平的统计指标是().A.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D.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1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A.区域分工

B.产品分工

C.劳动分工

D.市场分工

16.国际技术转移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许可证贸易

B.政府间协定

C.国际组织协调

D.技术人才流动

17.截止2004年底, 我国外债余额为2286.00亿美元,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计算)为6650.14亿美元,偿还外债本息为209.6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6 446.04亿美元.则2004年我国的负债率应为()%.A.3.2

B.13.9

C.23.6

D.34.4

18.在表示远期汇价与即期汇价的差额时,若远期汇价比即期汇价高,通常称作().A.贴水

B.升水 C.顺差

D.逆差

19.在以下各项措施中,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常采用的调节措施是().A.降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B.采取奖出限入的国际贸易政策 C.动用国家外汇储备

D.本国货币贬值

20.某公司出口玉米200吨,每吨离岸价格为120美元,国内出口总成本为20万元人民币,净收汇1美元国内退税1.40元人民币.该批玉米出口税后换汇成本应为人民币()元.A.8.25

B.7.79 C.6.93

D.6.81

21.汇价变动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其表现为().A.当一国本币汇价下跌时往往会导致本国和外国资本的大量外流 B.当一国本币汇价下跌时往往会导致本国和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 C.当一国本币汇价下跌时往往会导致本国资本流出和外国资本流入 D.当一国本币汇价上升时往往会导致本国和外国资本的大量外流

22.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收支状况

B.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C.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规模

D.国家外汇储备状况

23.国际市场价格中参考价格的性质属于().A.实际成交价格

B.卖方要价 C.买方还价

D.合同价格

24.在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FOB、CIF、CFR三种价格条件中,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都是()。

A.装运港货舱门

B.装运港码头 C.运输船船舷

D.目的港货仓

25.在国家预算中,单式预算是指()。

A.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来反映 B.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表格来反映 C.能够明确地反映收支的结构性

D.能够反映经济建设工程效益的具体状况

26.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是()。

A.消费税

B.车辆购置税 C.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D.契税

27.某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为10000元,则应交纳增殖税最多为()元。A.1700

B.1300 C.1000

D.600

28.某国有企业2004的收入总额为7000万元,准予扣除项目总额为5000万元,适用的税率为33%,则其应纳所得税为()万元.A.60

B.660

C.1650

D.2310

2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A.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B.货币发行 C.经理国库

D.在贷款业务

30.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外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的主要业务是().A.外汇担保

B.进出口结算

C.咨询服务

D.外汇放款

31.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的能力是指银行的()。

A.盈利性

B.安全性

C.资产的流动性

D.负债的流动性

32.抵押率是指抵押贷款()与抵押估价之比.A.利息

B.本息之和

C.本息之差

D.总额

33.保险经营的第一环节是().A.保险承担

B.保险理赔

C.保险展业

D.防灾防损

34.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发行的股份凭证。

A.融资人

B.出资人

C.债权人

D.发起人

35.股票的票面价值又称面值。有的不表明票面金额,称为无票面金额股票,也称为()。A.优先股票

B.份额股票

C.高风险股票

D.增殖股票

36.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者在同一交易所内,通过卖出或买进相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来了结先前买进或卖出的合约的行为是()。

A.买入保值

B.卖出保值

C.对冲平仓

D.交割平仓

37.某人于1994年1月1日以101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张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0年发行的5年期国库券,并持有到1995年1月1日到期,则此国库券的收益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A.8.3

B.8.9

C.9.9

D.10.9

38.国债按发行本位不同,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A.特种国债

B.赤字国债

C.有息国债

D.折实国债

39.金融债券比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具有更高的()。A.偿还性B.风险性C.稳定性 D.流动性

40.根据交易的品种,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主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A.外汇期货

B.股票期货

C.股票指数期货

D.债券期货

41.当采用电脑自动撮合成交方式时,期货价格的形成必须遵循价格优先和()的原则。A.成本优先

B.时间优先

C.交割期优先

D.场内交易优先

42.按期权的权利来划分,期权主要有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和()。

A.欧式期权

B.美式期权

C.看平期权

D.双向期权

43.只有在()这一假设前提下,企业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才具有连续性,才能选择和确定稳定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才能建立起会计计量和确认的原则。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4.企业的净资产是指()。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收入后的净额

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成本后的净额 C.全部资产减去全部利润后的净额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45.企业负债的减少可能会引起().A.所有者权益减少

B.资产增加

C.资产减少

D.收入减少

46.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650000元,本期取得借款存入银行150000元,购买材料4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则期末该企业的权益总额为()。

A.690000

B.760000

C.80000

D.840000

47.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A.营业费用

B.制造费用

C.预提费用

D.待摊费用

48.在借贷记帐法下,判断帐户性质的依据是()。

A.借方记录的内容

B.贷方记录的内容 C.帐户记录的内容

D.帐户余额所在的方向

49.在下列会计凭证中,属于记帐凭证的是()。

A.发货票

B.工资汇总表

C.收料单

D.付款凭证

50.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5月份共甲产品800件、耗用工时5000小时;乙产品400件、耗用工3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48000元,按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则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元.A.32000

B.30000

C.8400

D.6000

51.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构成是()。

A.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B.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C.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D.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52.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是()。

A.流动比率

B.资产报酬率

C.存货周转率

D.成本费用利润率

53.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总体单位标志值进行登记、分组、综合所得到的结果是()。A.指标名称

B.指标含义

C.指标数值

D.指标口径

54.把总量指标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依据是()。A.说明内容

B.时间状态

C.表现形式

D.研究范围 55.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56.将某地区商业企业按销售额(单位:万元)分组如下:100以下,100-200,200-500,500-1000,1000以上;若有一个企业的销售额正好是500万元整,则按照习惯应将其归入()组。A.200-500

B.500-1000

C.同时归入200-500和500-1000

D.单独记录,不归入任何一组

57.在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程中,抽选价格调查市县和价格调查点时一般采用()A.重点调查法

B.典型调查法

C.划类选择法

D.普查法

58.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支书所采用的方法是()。

A.加权几何平均法

B.加权调和平均法 C.加权算术平均法

D.简单算术平均法

59.已知2003年、2004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4040元和16024元,且2004年与2003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支书为103.9%,则2004年与2003年相比,实际工资增长了()%。A.10.2

B.10.5

C.12.5

D.14.1

60.关于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发展速度=1-增长速度 B.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二、多项选择题

61.实行政府定价的中介服务费包括()。

A.检验收费

B.鉴定收费

C.认证收费 D.评估收费

E.仲裁收费

62.影响市场需求变化的基本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个人收入

C.替代品价格 D.消费者价格预期

E.生产技术的难易程度

63.决定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农民生活水平

B.地租

C.利息率

D.农产品供求关系

E.农产品市场竞争结构

64.功用物品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消费的竞争性

B.消费的非竞争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消费的非排他性

E.消费的不可分性

65.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A.利率下降

B.利率上升

C.消费水平下降

D.消费水平上升

E.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66.宏观调控的目标之间不仅存在着一致性和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为()。

A.经济增长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 B.经济增长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C.经济增长、就业目标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

D.经济增长、就业目标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E.经济增长、价格稳定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

67.在国际贸易中CIF价格条件下属于卖方责任的有()。A.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

B.负担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并支付货物出口税 C.负担货物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

D.负责货物装到达目的港后的卸货费用 E.负担货物进口税

68.通常情况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有()。A.吸引外资入境,控制资本输出

B.采取奖入限出贸易政策 C.提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D.动用国家黄金外汇储备 E.实现本国货币升值

69.国际收支平衡中的平衡或结算项目所包括的内容有()

A.贸易收支差额

B.错误与遗漏

C.单方转移

D.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E.官方储备

70.根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的部门结构的不同,当代国际分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水平型

B.交叉型

C.垂直型

D.互补型

E.混合型

71.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是()

A.对会员国生产性建设项目提供长期贷款 B.对会员国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资金支持 C.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 D.协助解决国际金融摩擦

E.协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

72.按照保险标的,可将保险分为()。

A.法定保险

B.财产保险

C.人身保险

D.责任保险

E.信用保证保险

73.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包括()A.预算

B.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C.税收

D.公债

E.公开市场业务

7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授权统一管理的金融机构包括()。A.基金管理公司

B.商业银行

C.农村信用社 D.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E.信托投资公司

75.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指自觉地、有目的地建立保险法律关系的行为人,包括()。A.关系人

B.辅助人

C.投保人 D.保险人

E.公证人

76.以下各项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是()。A.承兑业务

B.信用证业务

C.票据业务 D.汇兑业务

E.证券业务

77.股票市场的主要功能有()。

A.筹集资金

B.套期保值

C.保值增值 D.分散风险

E.优化资源配置

78.下列项目中,用来衡量股票价值的主要指标有()。

A.票面价值

B.帐面价值

C.贴现价值 D.清算价值

E.内在价值

79.债券的基本特征有()

A.安全性

B.流动性

C.风险性 D.收益性

E.永久性

80.企业债券按付息方式分类,分为()

A.固定利率债券

B.浮动利率债券

C.附息债券 D.信托债券

E.贴现债券

81.商品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条款一般包括()

A.交易价格水平

B.交易单位

C.交割地点

D.保证金

E.最后交易日

82.下列各项收入中,符合狭义收入定义的有()

A.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B.对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固定资产出租取得的收入

D.固定资产出售取得的收入

E.政府补贴收入

83.企业会计核算中,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有()

A.进价金额核算法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定额比例法 D.售价金额核算法

E.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84.根据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凡是收入,都能导致()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增加

C.资产的减少

D.负债的减少

E.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85.下列费用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待摊费用

E.生产费用

86.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有()

A.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B.投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C.筹集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D.不直接影响现金的投资、筹集活动

E.利润形成情况

87.根据现象数量方面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A.随机观察法

B.抽签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88.统计指标法具有()的特点

A.可量性

B.具体性

C.综合性

D.描述性

E.预警性

89.抽样调查按照抽样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纯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E.典型调查

90.因对比基期不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A.定基指数

B.环比指数

C.加权指数

D.年距指数

E.指数

(2006年)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格的本质是指商品的()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个别价值

D.市场价值

2.下列各收费项目中,属于公益服务收费的是()

A.教育收费

B.邮政资费

C.公证收费

D.物业管理费

3.从理论上讲,企业遵循的最大利润原则是()

A.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D.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4.投在最坏的无租土地上的资本的收益和投在较好土地上的资本的收益之间的等额所决定的是()

A.级差地租1

B.级差地租11

C.绝对地租

D.地价

5.企业制定出厂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是()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生产成本

D.单位利润

6.目前,我国实行年薪制主要是针对企业()

A.出资人

B.高层管理者

C.优秀员工

D.全体员工

7.生产者每增加出售一个商品而使总收益增加的数额称为()A.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

C.超额收益

D.变动收益

8.某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当年通货膨胀率为3%,则该年实际利率以精确法计算应为()% A.1.07

B.1.04

C.1

D.0.97

9.公用物品的特点是()

A.消费的竞争性

B.消费的非竞争性

C.消费的排他性

D.消费的可分性

10.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 A.辅助性

B.决定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1.设APC为平均消费倾向,MPC为边际消费倾向,那么,两者的关系为()A.APC=MPC

B.APC

C.APC>MPC

D.APC=1/MPC

12.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将所有产业部门的生产帐户加以合并,以要素收入形式体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内容和结果。这种方法应称为()A.生产法

B.收入法

C.消费法

D.支出法

13.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A.周期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4.假定通货膨胀率为0时,利率为4%,根据“费雪效应”原理,在实际利率不变的条件下,若通货膨胀率为12%,则名义利率应为()

A.8%

B.10%

C.12%

D.16%

15.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接近1,而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很低,从而造成供求失衡,引发通货紧缩。这种通货紧缩也称为()

A.周期性通货紧缩

B.外部影响性通货紧缩 C.结构性通货紧缩

D.收入分配性通货紧缩

16.通货紧缩对会计模式和价格评估的影响是()A.在税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增加 B.在税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C.导致持有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不变,但购买力降低

D.导致持有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不变,但在偿还时可获取更多收益

17.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出口商品,对于甲国而言,这项国际贸易活动应属于()A.间接贸易 B.转口贸易

C.过境贸易

D.出口贸易

18.国际资本转移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主要类型,在下列各项投资形式中,属于直接投资的是()

A.补偿贸易

B.证券投资

C.政府援助贷款

D.长期出口信贷

19.当前,国际间技术转移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国际技术组织协议

B.国际条约

C.政府间协议

D.许可证贸易

20.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采用的方法是()

A.收付记帐法

B.平衡记帐法

C.借贷记帐法

D.增减记帐法

2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与结算项目中,最主要的平衡项目是()A.单方转移

B.官方储备

C.错误与遗漏

D.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22.在汇价的标价方法中,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称为()

A.直接标价法

B.交叉标价法

C.基础标价法

D.间接标价法

23.2006年X月X日,我国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8.0885元人民币,同日,伦敦外汇市场上1欧元兑换1.1991美元,以此套算,人民币与欧元的比价为1欧元兑换()元人民币

A.6.7455

B.6.8894

C.9.2876

D.9.6989

24.当一国本币汇价下跌时,会在一定时期内()

A.抑制该国出口规模

B.扩大该国进口规模

C.刺激该国出口规模

D.减少该国外汇储备

25.在衡量外债规模大小的指标中,偿债率是指()

A.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B.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C.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D.偿还外债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26.出口商品换汇率等于()

A.[(外汇牌价-退税后换汇成本)/退税后换汇成本]*100% B.[出口商品净收汇(美元)/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100% C.[(进口销售收入-进口成本)/进口成本]*100% D.(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00%

27.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建立在对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这样的国家预算是()。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增量预算

28.按照我国现行规定,下列各项收入中属于预算外收入的是()。A.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

B.事业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入 C.财政专户利息

D.中央企业上缴利润

29.中央银行执行清算银行的职能,办理金融机构之间的转帐结算,这项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监督业务

3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遗产税、赠与税属于()

A.财产税

B.行为税

C.所得税

D.流转税

31.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A.货币发行

B.吸收金融机构存款

C.经理国库

D.证券买卖

32.根据抵押物占管的有关规定,属于担保法中规定的设定质权的财产,通常()占管。A.托管人

B.抵押人

C.抵押权人

D.保证人

33.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受理赔案的首要条件是()A.投保方抢险救灾,控制灾情

B.投保方报警 C.投保方提出索赔申请

D.投保方保护现场

34.按照保险标的对保险进行分类,投资保险属于()。A.人身保险

B.财产保险 C.信用保证保险

D.责任保险

35.新加坡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36.作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以其()对公司负有有限责任。A.全部资产数额

B.全部流动资产数额 C.对公司的出资额

D.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

37.公司发行的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

A.依股东持有股票实际数量的多少递减

B.依股东持有股票时间的先后递减 C.依股东持有股票期限的长短递减

D.是相等的

3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先股股东应享有权利的()

A.优先分配剩余资产

B.优先行使经营权决策表决权 C.优先分配股息

D.股息率固定

39.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实际资产的价值是股票的()。A.内在价值

B.清算价值 C.帐面价值

D.票面价值

40.对投资者而言,风险最小的债券形式是()

A.金融债券

B.企业债券

C.国债

D.地方政府债券

41.债券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可称作()

A.议价发行

B.平价发行

C.折价发行

D.溢价发行

42.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采用()A.信用证交易B.分期付款交易C.预付定金交易D.保证金交易

43.期权的买方享有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按某一具体的协定价格买进某一特定数量相关商品期货合约的权利,但不同时负有必须买进的义务。这种期权形式称作()。A.看涨期权

B.看跌期权

C.双向期权

D.平衡期权

44.按照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如果企业业务手指主要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则企业()

A.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B.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外币作为本位币

C.可以选择任意两种以上的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D.可以选择人民币和其中一种外币共同作为记帐本位币

45.把企业的经济资源作为资产确认,是因为它能够()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46.企业原材料仓库的收料单属于()

A.外来原始凭证

B.自制原始凭证

C.付款凭证

D.转帐凭证

47.某企业三车间10月份共发生制造费用53600元;该车间10月份共生产甲产品2000件,乙产品1500件,丙产品1000件;生产产品的机加工工时定额为甲产品每件3小时,乙产品每件9小时,丙产品每件14小时;按照机器定额工时分配计算,乙产品成本中10月份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元

A.9600

B.21600

C.22400

D.33500

48.某企业2005年年初应收帐款余额为560000元,2005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额为240000元,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786000元,其中包括现销收入335000元,据此计算,该企业2005年应收帐款率为()

A.0.81

B.0.84

C.1.13

D.1.88

49.某企业2005年末有流动资产5689500元,其中包括存货986500元,待摊费用54000元,应收帐款1280000元;2005年末有负债6853000元,其中包括长期负债2000000元,据此计算,该企业2005年末的速动比率为()

A.66.58%

B.85.21%

C.96.61%

D.95.80%

50.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应编制()凭证并据以登记帐簿。A.转帐

B.现金付款

C.银行收款

D.银行付款

51.已知某企业本期营业利润为56000元,投资收益为5600元,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为18000元,所得税8400元,据此计算,该企业本期净利润为()元。A.53200

B.61600

C.71200

D.79600

52.企业发生的以下费用中,属于企业期间费用的是()。A.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

B.厂部的管理费用

C.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D.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53.现代统计方法中,从一定的置信标准出发,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据特征的方法称作()。

A.统计分组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模型法

D.统计推理法

54.在统计指标计算过程中,由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所得到的相对数称作()。

A.比例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55.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A.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B.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C.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

56.统计调查所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法中,对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不进行分组排队,各单位在抽样时被抽中的机会均等,这种抽样调查方法称作()

A.整群抽样

B.类型抽样

C.机械抽样

D.随机抽样

57.某地区工业企业按生产总值(单位:万元)分组,组限如下:1000以下,1000-2000,2000-5000,5000-10000,10000以上,则缺下限的开口组的中值应是()。A.200

B.500

C.1500

D.12500 58.某日,某商品在某市甲、乙、丙三个市场的零售价格监测值分别为每千克12.00元、11.40元和11.60元,销售量分别为12万千克、16万千克、14万千克,若以销售量作为权数,则该商品当日在该市的平均价格为()元。

A.11.82

B.11.76

C.11.64

D.11.56

59.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计算价格总指数时,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应是()A.商品流转额

B.人均消费量

C.商品流转量

D.人均消费量

60.从2000年起,我国用以衡量价值总水平的价格指数是()

A.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B.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61.完全竞争市场是特征有()

A.产品具有差别性

B.产品不存在差别性

C.行业的退出和进入是自由的D.任何一个卖者或买者都不能影响这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E.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62.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利息率水平会发生变化。与低利息率相对应的时期有()。A.沉寂时期

B.繁荣时期

C.生产过剩时期 D.存在超额利润的时期

E.停滞时期

63.均衡价格的特点有()。

A.均衡价格是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B.均衡价格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C.均衡价格是商品价值

D.均衡价格具有稳定性

E.均衡价格具有不稳定性

64.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价格和产量决定的特点有()A.企业独家决定销售价格

B.企业仍然要坚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来决定产量 C.企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价格 D.在平均成本递减的条件下,实行边际成本定价 E.在平均成本递减的条件下,实行平均成本定价

65.经济学中所称的外部性所具有的特点有()A.外部性是一种外部影响或效应关系

B.外部性是一种外在于市场体系的外部影响或效应关系 C.外部性是一种受市场机制作用的外部影响或效应关系 D.外部性是一种自愿和互利的外部影响或效应关系 E.外部性是一种非自愿和非互利的外部影响或效应关系

66.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A.促进经济增长

B.保持货币均衡供给

C.增加财政收入

D.价格稳定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7.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表现形态主要有()

A.价值形态

B.产品形态

C.支出形态

D.收入形态

E.投入产出形态

68.使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

A.增加货币量

B.减少货币量

C.增加政府购买

D.减少政府购买

E.降低税收

69.下列各项中,属于国际资本转移直接投资形式的包括()

A.合资经营

B.补偿贸易

C.证券投资

D.来料加工

E.借贷资本输出

70.通常情况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该国政府可采用的调节措施有()

A.提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B.设立外汇平准基金

C.采取奖入限出的进出口政策

D.使本国货币适度贬值

E.放宽对外外汇管制

71.下列各项中,表示远期汇价与近期汇价差额的专用称谓包括()A.升水

B.溢价

C.贴水

D.缩水

E.平价

72.在下列国际市场价格形式中,属于实际成交价格是有()

A.合同价格

B.开标价格

C.参考价格

D.交易所价格

E.外贸统计价格 73.在国际贸易中采用FOB价格条件时,卖方应承担的责任包括()A.负责租船和定舱并将装船日期通知买方

B.负责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日期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 C.负责办理货物保险手续和支付保险费

D.负担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E.承担货物进口关税

74.当一国经济发展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长放缓现象时,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A.扩大税基,提高税率

B.减少预算收入,扩大预算支出 C.买进公债

D.提高社会福利

E.降低利率

75.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财产税是有()

A.契税

B.印花税

C.证券交易税

D.房产税

E.赠与税

76.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有()

A.货币发行

B.黄金与外汇储备

C.吸收存款

D.经理国库

E.公开市场业务

77.影响银行贷款抵押率的因素有()

A.抵押人资信状况

B.抵押物品种

C.贷款风险

D.贷款期限

E.贷款方式

78.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指与保险合同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包括()

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投保人

D.保险经纪人

E.受益人

79.下列各项中,属于股票基本特征是的()A.可以为持有人带来稳定的收益 B.风险大小与收益大小成正比关系 C.有效期与股份公司的续存期并存

D.股东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持有股票份额的多少 E.股票所有者一旦购买股票,其股东身份将永久不变

80.与普通股股东相比,优先股股东享有的优先权利包括()

A.经营决策表决权优先

B.剩余财产分配权优先

C.股息率固定

D.股息受益大大高于普通股

E.股息分配优先

81.债券的特征包括()

A.债权人有要求参与发债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 B.债券利率不受银行利率变动的影响

C.债券只是期满后还本付息,规定持有期内不具有变现能力 D.债券可获得固定的、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的利息

E.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有要求债券发行单位偿还债券本金的权利

82.债券发行所采用的价格形式有()

A.议价发行

B.溢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市价发行

E.折价发行

83.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期货品种主要有()A.远期交易

B.黄金期货

C.利率期货

D.货币期货

E.股票指数期货

84.以下的会计期间,符合我国对会计期间划分规定的有()A.9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

B.1月31日至次年1月31日

C.7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

D.1月1日至同年3月31日 E.4月1日至同年6月31日

85.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

A.流动比率

B.资产负债率

C.应收帐款周转率

D.产权比率

E.速动比率

86.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法中“借”字的经济涵义表示()

A.收入的转销

B.负债的增加

C.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D.费用的增加

E.资产的增加

87.下列资产项目中,属于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现金范畴的有()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购买的2个月内到期的债券

D.购买的6个月内到期的债券

E.3个月内到期的应收票据

88.2005年末,某企业的负债项目如下,其中属于短期负债的有()A.2003年10月发行的3年期企业债券 B.2003年8月向银行借入的5年期贷款 C.2004年6月向银行借入的2年期贷款 D.2005年6月向银行借入的1年期贷款 E.已欠甲公司1年的购货款

89.统计的职能包括()

A.经济核算

B.信息提供 C.资源分配

D.咨询

E.监督

90.统计指标依其作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A.描述指标

B.评价指标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E.预警指标

(2007)经济学和价格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价格的本质是商品的()

A.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医疗服务收费属于()

A.公用事业收费

B.公益服务收费

C.中介服务收费

D.其他经营性收费

3.在短期内,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增加的()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变动成本

4.某种仪器的价格从8000元/台下降到7400元/台,其需求量从900台上升到1000台,该种仪器的需求弹性系数为().A.0.970

B.-1.370

C.-1.560

D.1.980

5.依据我国有关规定,商业企业制定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应当是商品的()A.出厂价格

B.生产成本

C.平均成本

D.进货成本

6.社会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或劳务对社会的全部成本。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社会成本等于()。

A.私人成本 B.私人成本加上外部成本 C.外部成本减去私人成本 D.私人成本加上机会成本

7.在存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某产品的需求弹性为2,边际成本为12元/件,从理论上讲,该产品市场价格应为()元/件。

A.12

B.16

C.18

D.24

8.设p为地价,R为地租,r为利息率。地价的理论计算公式为()A.P=R*(1+r)

B.P=R/r

C.P=R/(1-r)

D.P=R/(1+r)

9.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0.“奥肯定理”表明()

A.高的产出增长与失业率的减少相联系

B.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与失业率的减少相联系 C.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与高的产出增长相联系

D.价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相联系

11.在测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将所有产业部门的生产帐户加以合并,以合并帐户的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的内容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消费法

12.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A.互为补救

B.互为倒数

C.变动趋势一致

D.两者相加为零

13.在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重通常可称之为()

A.预期储蓄倾向

B.理想储蓄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

D.平均储蓄倾向

14.在用消费函数描述收入和消费这两个经济变量时,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方法是()

A.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 B.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非税支出 C.个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非税支出 D.个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个人储蓄

15.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下,衡量总供求是否平衡的指标主要有()A.价格总水平和商品供求差率

B.价格总水平和失业水平

C.利率和汇率

D.财政赤字与储备总额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A.辅助性

B.决定性

C.先导性

D.基础性

17.按照通货膨胀产出的原因,通货膨胀可分为()A.爬行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和奔驰的、恶性的通货膨胀 B.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抵制的通货膨胀 C.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D.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8.有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期限为1年,银行名义利率2.5%,通货膨胀率3.5%。那么,该笔贷款的实际利率应为()

A.0.2%

B.0.4%

C.-1%

D.1%

19.下列国际资本转移方式中,属于直接投资的是()

A.补偿贸易

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中长期出口信贷

D.政府援助贷款

20.下列属于世界银行业务的是()

A.货币汇率的确定与稳定

B.国际收支的差额与弥补 C.外汇政策的制定与变化

D.长期信贷资金的经营

21.反映一个国家国际收支情况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是()A.经营项目

B.资本项目

C.官方储备项目

D.平衡或结算项目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汇的是()

A.外国货币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分寸

C.外币有价证券

D.外币银行存款凭证

23.下面有关汇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钞买出价总是高于现汇买出价

B.信汇汇价比电汇汇价高

C.票汇汇价比电汇汇价高

D.即期票汇汇价比远期票汇汇价低

24.在国际市场价格种类中,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是()A.合同价格

B.参考价格

C.拍卖价格

D.开标价格

25.在衡量外债规模时,把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称为()A.负债率

B.偿债率

C.债务率

D.外债规模

26.在国际贸易中,若采用FOB价格条件,则卖方的责任是()A.负责祖船和订舱

B.办理货物保险手续和支付保险费 C.负责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出口国政府或有关方面签发的证据 D.承担货物进口税和货物装上船后的一切费用

27.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共有()级预算。

A.三

B.四

C.五

D.六

28.我国目前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税收返还体制

D.分税分级预算体制

29.在下列税种中,不属于从价税的是()

A.增值税

B.营业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资源税

30.下面各项中,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的是()

A.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C.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D.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31.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一般实现形式是()

A.持有一定的准备金

B.同业拆借

C.向中央银行风险

32.由于 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D.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7.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七

1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内涵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是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基础上, 为满足新的时代需求、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活跃农村市场经济, 进行工作重心转移的创举。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产生, 通过把科技特派员工作重心向以创业为主的形式转移, 有利于盘活科技人才资源, 有利于形成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三农 (牧) ”问题, 有利于推动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 科技特派员工作重点向农村创业的转移, 是早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民科技新格局的明智之举。

2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创新之处

2.1 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2013年“三农”工作的重点[2]。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 是加快科技成果向农村的转化进程, 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2.2 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发展的需要

科技特派员制度遵循市场规律, 以互惠互利的形式对传统的无偿型农业技术推广进行根本性改革, 而农村科技创业正是这一制度的最终表现形式[3]。只有完全围绕农民需求、建立经济实体才能与农民结成最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科技特派员制度才能长效发展。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 有利于管理和实践双方突破工作中的瓶颈,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运行发展注入活力。

2.3 “十二五”规划顺利完成的良好开端

2013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十二五”科技规划的中期阶段,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 就是为满足新时代需求, 完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可以说, 科技特派员工作重心向农村科技创业的转移, 是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指标的有效行动。

3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理论依据及经济学分析

3.1 科技特派员制度理论依据

3.1.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原理是技术推广的最早表述形式。农业创新扩散过程是指在农业社会系统内, 创新从一开始被少数人试用直至被多数人使用的扩散过程[4];它也是农民群体对某项创新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产生就是创新扩散理论的产物。

3.1.2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

农业技术创新是新的农业技术成果从产生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它包括农业新技术的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的活动[4]。由于农业技术创新的复杂性、风险性、综合性和外溢性, 从而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几有风险大、周期长和机会成本高等特点;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不可能完全市场化, 必须依靠政府给予资助或补贴;决定了不仅要注重农业技术本身的创新, 更要注重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3.1.3 参与式推广理论

参与式推广理论是农民参与到推广活动中, 自己有决策权, 农民小组开展包括推广人员和研究人员参加的活动, 为推广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参与, 一方面能更有效地达到预先计划目标, 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技术应用的效果。

3.2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理论依据

3.2.1 传统经济学分析

1) 理性经济人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 基本假定之一是理性经济人[5]。理性人是指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自己偏好的最大化。理性人分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就是为了满足农户与特派员个人偏好的最大化, 农户选择科技服务是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在满足农户需求最大化的同时, 对特派员本身也带来经济效益。是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的结合体。

2) 公共物品供需关系

纯公共物品供给:假定经济中有H户家庭 (h=1, 2……, H) , G是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型为:undefined

林达尔均衡:假定Gh为家庭h在面临预算约束xh+τhpGGh=ωh时公共物品需求。其中pGGh是公共物品供给总成本, τh是h家庭支付的部分。选择效用最大化Uh=Uh (ωh-τhpGGh, Gh) 推到得:

undefined。

根据萨缪尔森规则表明, 当经济中公共物品与一种私人物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所有家庭边际替代率之和时就实现了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供给[6]。而混合产品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收费的, 因此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供给的。在林达尔均衡中, 消费者为其对公共产品效用真实付费, 付费总额等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

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可分为创业与非创业模式。从农业和农业技术的特点、科技特派员非创业模式所产生的效益、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来看,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因此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科技特派员服务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决定了应该由政府 (公共部门) 来供给。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渐完善, 科技特派员创业模式由于产权的界定, 消费与收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因而成为了私人物品, 这部分需市场机制进行供给。比如:新品种、化肥农药、饲料等。

因此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创新在对一些科技特派员服务采用收费的方式, 增加市场机制的补充作用。有利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新方式的研究。

3)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又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是Solow在1956年提出的。这个模型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如果用Y表示总产出, 用A表示技术进步, K、L、H分别表示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 则模型可简易写成:Y=AF (K, L, H) 。从这个模型来看, 经济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人力资本的增加。人力资本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平均技术水平, 而且还包括劳动力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培养等等。

根据科技特派员本质与特点, 采用具有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的索洛—斯旺模型分析。假定生产函数包含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且技术项T (t) 以不变速率x增长。

资本存量变化约束条件为:

K=s·F[K, L, T (t) ]-δK

两边同除L和k, 可计算增长率:

k/k=s·F[K, T (t) ]/k- (n+δ)

据假设增长率是固定x不变, s, n, δ也是恒定的, 由于规模报酬不变, 因此, 只有当k和T (t) 以相同速率增长时, 假设才能成立。k和T (t) 都以速度x增长。

人均产出式:

y=F[k, T (t) ]=k·F[1, T (t) /k]

k和T (t) 都以速度x增长, y的稳态增长率为x。而且, 由于c= (1-s) ·y, c也稳态增长率等于x。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数量就可表示为undefined。

因此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数量式:undefined。如果分别以undefined和undefined来代替y和k的话, 带入写出集约形式的生产函数。undefined可推导出undefined的动态方程:undefined

据图1得人均资本增长率undefined由曲线undefined和有效折旧直线x+n+δ之间的垂直距离决定。当undefined恒定不变时, 经济处于稳态。在稳态中, undefined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人均变量k, y, c在稳态中外生技术进步率x增长。水平变量K, Y, L在稳态中以n+x的速率增长[7]。

科技特派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分析。科技特派员自身培训与创业过程中对农民的培训都增加了人力资本, 而在服务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就提高了技术进步。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的索洛—斯旺模型用动态方程的方式分析了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和相互间的关系。

3.2.2 现代经济学分析

1) 制度经济学

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遵循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同样,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也遵循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就是一种新的、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旧的、效益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8]。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和自然禀赋状况, 制度变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道格拉斯C诺斯系统分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假设将制度当作同劳动、资本等一样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 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 这个“要素”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这样解释的话, 制度变迁原因就是制度的边际收益递减。当制度成为生产力的发展的瓶颈, 就需通过制度变迁来促进经济发展[9]。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产生就是由对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需求引起, 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可能是由人的经济价值上升所引致, 也可能是由农业劳动力与土地之间的相对需求变化所引致的。从制度变化本身分:科技特派员制度产生属于制度创新, 创业行动是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科技特派员制度产生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创业行动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

诺斯-托马斯和舒尔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表明, 当社会科学知识和有关的商业、计划、法律和社会服务专业的知识进步时, 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也会右移, 进而言之, 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的成本。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变迁用供需曲线分析如图2所示。当技术和知识水平进步时,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供给量增加, 价格下降。科技特派员制度看作富有弹性的商品, 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引致制度的收益增加、发展的成本降低。

2)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分析基本假设之一就是市场的信息是完备的。但现实生活中, 市场存在很多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将科技成果农业农村中的有效转化, 目的是为农民增收做贡献。由于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水平等有限, 存在很多的信息不完全。因此需采用信息经济学进行博弈论分析。

根据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特点, 采用不完全信息博弈下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是一种类型依赖型战略组合, 是在给定自己的类型以及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类型与战略选择之间关系的条件下, 使得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模型假设参与人的行动空间依赖于他的类型;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空间依赖于他的能力。用Ai (θi) 表示科技特派员i的类型创业行动空间, ai (θi) 表示一个创业行为, Ui (ai, θi) 表示科技特派员i的效用函数。贝叶斯博弈的战略式为:n个科技特派员的空间类型Θ1, …, Θn, 条件概率p1, …, pn, 类型依赖战略空间A1 (θ1) , …, An (θn) 。科技特派员i知道自己的类型θi∈Θi, 条件概率pi=pi〈θ-i|θi〉。描述给定自己属于θi∈Θi的情况下, 有关其他科技特派员类型θ-i∈Θ-i的不确定性。

用G={A1, …, An;θ1, …, θn;p1, …, pn;u1, …, un}表示n个科技特派员纯战略贝叶斯纳什均衡。类型依赖型战略组合{aundefined (θi) }undefined, 其中每个科技特派员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其他科技特派员类型依赖战略aundefined (θ-i) 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Ui[10]。

得出科技特派员i创业行动的均衡为:aundefined (θi) ∈argaimax∑pi (θ-i|θi) ui[ai, aundefined (θ-i) ;θi, θ-i]

(1) 博弈战略式分析

假设两个科技特派员i=A, B, 同时决定是否进行创业行动, 每个科技特派员面临的是个0-1决策问题, 记创业 (αi=1) 或非创业 (αi=0)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创业, 每人得到1单位的好处;如果没人创业得到0单位的支付。好处是共同知识, 但每人的创业成本只有自己找到。科技特派员i创业的成本是Ci。表1给出这个博弈的矩阵。

再假定C1和C2具有相同独立的定义在undefined范围的分布函数P (C) , 其中undefined。令Zi=Prob[s*i (ci) =1]为均衡状态下科技特派员创业的概率。最大化原则意味着, 只有当科技特派员A预期到科技特派员B非创业时, 才会考虑自己是否创业。因为科技特派员B非创业的概率是 (1—Z2) , 特派员A预期的收益是1* (1—Z2) , 因此只有当C1<1—Z2, 科特派A才会创业, 即:如果C1<1—Z2, α*1 (c1) =1;如果C1>1—Z2, α*1 (c1) =0。存在分割点c*i与c*j, 满足方程c*=1-[1-P (c*) ]。假设P (C) 是定义在[0, 2]上均匀分布。解方程得:当c1≤c*=2/3时, 科技特派员才会创业, 且是最优的。因此, 根据贝叶斯均衡:如果科技特派员的创业成本都小于2/3时, 两个会同时创业。

(2) 博弈树扩展式分析

假定创业博弈的行为顺序:1) 科技特派员A首先行动, 选择创业或非创业;2) 在A决策后, 自然选择市场需求的大小;3) 科技特派员B在观测A的决策和市场需求后, 决定创业或非创业。

图3是上述科技特派员创业博弈的博弈树。博弈从空心圆开始, 科技特派员A选择两个行动:创业或非创业。A决策完后进入标有N的实心圆, 表示不受人控制的自然选择市场行动。自然以1/2的概率选择“大”、1/2的概率选择“小”。选择完后进入科技特派员B的实心圆, B的行动也分为:创业或非创业。B选择之后博弈结束。对于不同行动路径, 得到不同的支付向量。

4 结论与启示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几年来, 各地区科技特派员在创业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但目前为止, 仍没有学者对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有过专门、系统的理论研究, 科技特派员创业仍在摸索中前进。本研究通过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经济学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利益共同体最大化体现;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的结合体。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就是将自身、农户与政府三方面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稀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共同体;根据索洛模型分析, 科技特派员制度本身就是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结合体。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可以提高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增长,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科技特派员间的博弈;根据贝叶斯纳什均衡, 考虑创业效率、成本、条件概率、自然选择等因素, 如果科技特派员的创业成本都小于2/3时, 两个会同时创业。

参考文献

[1]杨帆.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2]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Z].中发[2012]1号.

[3]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意见[Z].国科发农字[2009]242号.

[4]王飞飞.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机制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5]丁自立, 焦春海, 郭英, 等.我国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9, 19 (1) :36-38.

[6]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7]罗伯特.J.巴罗.经济增长.[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8]张国平.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农业经济, 2010, 20 (6) :50-53.

[9]傅舒安.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6.

8.行为经济学和前景理论 篇八

金融市场走势平稳,各主要非美货币上涨后纷纷回落,美元指数也在最低跌至71.80附近后强势反弹。美联储连续七次降息的举措效果显现,5月份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较好,曾经使美元承受压力的几大因素,包括利率劣势的扩大、经济持续恶化和金融市场的动荡都趋于缓和,美联储进一步减息的可能性变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连续上涨之后,美元兑多个货币的汇率将面临阻力,并可能出现调整。

经济数据的好转给美元带来上涨的动力

美联储在4月的会议上减息25个基点,幅度在市场的预期当中。但是与3月份的时候相比,美联储的立场开始变得更为强硬。首先,上次会议上要求小幅减息的两名委员4月会议上要求维持利率不变:此外,美联储的措辞也发生明显变化,之前允诺的“及时应对”被“将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所代替,同时,对于经济增长向下的风险的描述也被删除。最为重要的是,美联储提醒市场此轮减息周期已经累计减息325个基点,并会给经济带来影响。从美联储的措辞中可以看出,联储认为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前期减息的效果,并且语气中表明了6月份会议上将会维持利率不变,这使市场对美联储未来继续减息的预期开始大幅下降。

5月份外汇市场上美元走势区间波动,美指先跌后涨,在71.8附近获得支撑,并保持上升态势、底部较前期有所抬高,在71.8-73.9区间振荡。其中欧元汇率稳定在1.54-1.58美元水平:美元兑日元汇率则在103—105.70日元盘整,尚未突破106整数关口;英镑汇率则在1.93-1.99美元更宽泛上升区间波动:美元兑加元汇率在0.98—1.0250加元之间,跌破1并继续向下调整后反弹回至1附近:澳元汇率稳步上升,在0.93处支撑较强,振荡调整后最高涨至0.9550附近。

美国5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的好转给美元带来上涨的动力。虽然4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继续下降,但是减少的幅度仅为2万人,远低于市场上接近8万人的预期,同时失业率也下降到5%。此外,一季度GDP和4月份ISM制造业指数等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CPI指标也显示经济压力改善,这给美元的进一步上涨提供了动力。3月份的贸易赤字大幅缩窄,虽然主要原因来自于内需的大幅减少带动进口收缩,但是数据的改善仍然可能导致一季度GDP的向上修正。同时,美联储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来给市场提供流动性,将TAF的规模由500亿增加到750亿,并扩大可以接受的债券抵押品的范围,继续增加与欧洲央行的互换额,这些措施进一步稳定了金融市场。但是,部分经济数据也显示出了负面影响。房屋市场仍然是市场的忧虑,4月份新房销售有所上升,而与价格数据结合看,房屋市场乐观情绪难以出现,表明银行和投资者在房屋市场上仍然采取保留的态度。5月份消费信心跌至16年最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侵蚀了消费者的支出,其中的分项更加悲观,消费支出部分如果不明显改善,美国经济仍然难以好转。

市场当前将继续调整前期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和继续减息的预期,只要经济数据不再大规模恶化,同时美国次贷余波不再扩散,美元便会得到支撑,保持继续上涨的趋势。只有在更多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确实开始好转,或是更多来自美联储的信号和表态出现后,市场才能坚定看涨美元的决心。

市场对欧元强势持谨慎态度

5月份欧洲央行的继续强硬推动欧元上破1.58。ECB利率决定会议之后,市场再次坚定了其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心。5月份德国ZEW调查持续下滑,相对重要的5月份德国IFO指数却意外上升,并带动欧元大涨。通胀压力增速明显,4月份德国PPI在能源上涨的带动下大幅上扬,使ECB继续强硬。但是欧元区内部存在矛盾,德国ZEW和IFO的经济学家对利率前景持不同观点。中短期内ECB的强硬可能继续带动欧元上涨,但是经济放缓的压力最终将限制欧元的涨幅,并逐步改变ECB的态度。从汇率表现上看,欧元在高点的成交量下降,市场对欧元强势持谨慎态度,并且此轮没能再次测试前高,将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中期来看,英镑仍然倾向下跌

英国央行在5月份的利率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会议纪要降低了减息的预期。目前,通胀仍然是BOE的担忧,尤其是CPI上涨到3%,并认为当前能源成本创纪录高点将在未来的12个月内进一步传导到CPI上;对于经济,大部分委员意识到来自房屋市场和资产价值下跌而导致的经济下行的风险,但是控制通胀仍然是非常必要的。综合来看,委员认为进一步减息将可能使通胀失控,从而给市场传递出错误的信号。利率预期支撑了英镑上涨的走势,具体表现在其交叉盘的全面走强上。利率预期的转变会支撑英镑汇率的走势,而在利率会议之后央行委员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态度将决定英镑的后续走势。中期来看,英镑仍然倾向下跌,但是短期当中受到上述因素的支撑,英镑汇率的表现将好于其他非美货币,如果美元出现调整,不排除再次测试2的可能。

油价和金价走势继续分歧

上一篇:《木偶奇遇记》读后感-童话故事读后感500字下一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