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2024-11-02

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共15篇)(共15篇)

1.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篇一

论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的情感策略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解读这段内容,其根本目的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根本性的内容可概括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六个字即“引导、应用、认识”。这种体现师生之间互动的策略笔者认为应该是情感之间的策略,亦可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策略。笔者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我认为师生之间互动的策略应该是多元的,而且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策略也应该是多维的。而笔者本文所笔就的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情感策略的相关问题,譬如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对师生互动情感的推进乃至影响等。由于笔者从事的是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活动和经验不够丰富,更不值得一提的又是非专业科研人员,就是草根化研究也称不上,所以所笔耘出的内容亦是对大众教义匪深的。但我坚信作为同仁肯定是理解的,因为我们属于同等起跑线;同时我也坚信作为专家肯定也是理解的,因为与专家比,我还只是预备阶段。言之正传,以下谈及小学数学教学师生互动情感策略的相关问题,以求同仁及行家们斧正。

一、小学数学教学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推进需要共同把握核心内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应当说这是人的一大认知心理,遵循这一认知心理,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乃至规范化的办学,作为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情感问题,甚至于把握住核心的问题。这核心问题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系列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基石。无论怎样的科学,没有问题,就不能开启这门科学的大门;无论怎样的学科,没有了问题也就不能开启这门学科的大门。所以问题又将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和科学大门的钥匙,是思维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等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问题又将怎样产生呢?实践让我感到:教师在导学案中预设问题时产生新问题是必要的,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所产生的思维碰撞进而形成的来自于学生的更为鲜活的问题那更为十分必要的。应当说,如果数学课堂教学中充盈着问题,那数学情境则会显得波浪起伏,学生之间则会显得生气盎然。解决了问题时,他们会显得热情高涨;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也不会显得意志消沉。

二、小学数学教学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推进需求教师的提问要有创造性

我们的数学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我们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者根据目前课堂师生对话展开教学流程的特征,去创造性地提问,去有效推进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形成。如何做到提问颇具创造性?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行家的经验,笔者认为必须遵循这几方面的规律:首先必须是精巧性的规律。何谓精巧?包含这样几点:一是要问在学生的学习起点处,问在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储备处,比如学生学习数学新内容的逻辑起点;二是要问在关键处,就是说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突出实质性的问题;三是要问在恰到好处时,一般说来,教学的关键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解决教学的重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突破教学的难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矛盾时、思维转折的关键阶段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必须是娱乐性,我们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我们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去设计所提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推进需要学生富有提问的时空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我们老师问学生、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很少看到学生去自主地提出问题,那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结果。如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就要还学生主动地学习的本来面目,而要还这本来面目,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互动的情感推进则必须给学生以丰富的提问时空。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我们也曾给学生以充裕的提问机会,但每当进入这样的流程时其冷场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还是我们的学生不会问,由于不会问,导致我们的学生不会或者是不敢问。因此要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富裕的提问时空,其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会问。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问些什么。有些教师上数学课时,总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一些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游戏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新奇的悬念式的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其次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的时候问。何谓关键的时候呢?应当说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我们可以来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要大家乃至于老师来共同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说,这样的问题你想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帮助大家共同去解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的过程,而且又是一种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进而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即能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心中产生或者始终有一个探索的目标,由这探索的目标去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篇二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对书本的把握和书写的准确性, 往往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很容易使学生学与用脱节, 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会学并学以致用。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这门课程时, 在充满新鲜感和求知欲的同时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逐渐融入英语课程的学习之中,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就小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策略进行浅略论述。

一、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师生互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 更多的是朋友与合作者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世界, 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在学习与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教师首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 使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 让他们了解到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讲授者, 而是引导他们学习的朋友,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不会因畏惧教师而被动地接受。遇到个别不愿意发言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间时间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为了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要教师以平等、民主、和谐为理念, 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班风。

二、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

小学英语教学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的运用, 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更为师生互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平台。可以采用情景式、问答式、游戏娱乐式这三种主要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1、情景式。

即根据教材内容拟定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Unit5 How much is it的story time中讲述的是在商店里的对话。教师就可以创设模拟的生活情景, 请学生到讲台上想象处在商店中的情景与教师进行对话。

师: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生:I’d like these shoes.How much are they?

师:Five yuan please.

生:OK.

这样一个简单小对话如果死板生硬地诵读, 学生毫无学习英语的快乐可言, 但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放入具体的现实情景中, 学生会感觉自己可以在商店里用英语表达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不必完全依据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景, 也可以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类似的对话进行练习。通过在情景中活学活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与互动。

2、问答式。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听说占很大的比重。学生在通过听力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要有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方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说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关, 要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应答能力。假如拟定时间是上午9点45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What time is it?”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表达时间的掌握, 还可以锻炼学习的发散思维。

3、游戏娱乐式。

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应该是自由而有活力的,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的小游戏来活跃气氛, 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比如, 在Sing a song板块中带领学生尝试随着录音一起唱或每人唱一句进行接龙。教师还可以把学过的音标、生词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卡片, 在让学生辨识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小奖励或是小惩罚。这种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的英语教学可以使师生互动更生动更精彩。

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点评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不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期之外的小插曲, 怎样使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例如, 在师生互动中有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容易抢话, 教师可以在对他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表扬时, 告诉他如果再仔细思考一下的话, 他的回答和应对会更精彩。

结语:

3.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英语;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小组活动组织是否成功,影响着一堂英语课是否能够成功,这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共同创造,它在课堂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上主要是让学生们掌握英语语言的技能,学习语言知识,了解英语语句中的情感态度,英语学习的策略和国外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们学到英语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因此,现在教学中新教材中偏重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去学习英语,让学生们在互动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师生互动理论

师生互动理论指师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交往达到彼此心理上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目的。师生互动是教育对初中生施加影响的重要载体,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师生互动非常重要。师生互动可以架起英语学习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桥梁,可以促成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结合,创新课堂互动形式,巧妙地呈现隐藏其中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主动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构建和谐而高质量的英语学习课堂。

二、英语课堂互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氛围欠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考试升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单一僵化的状态,课堂气氛紧张而沉闷。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默默地听,师生基本上不进行交流。即使学生回答问题,也是断断续续、语不成调,英语中夹杂着汉语进行表述。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展现的闪光点,教师也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师生间的交流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2、师生互动条件不成熟。互动就是交流,而交流的媒介就是语言。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师生互动条件不够成熟。在进行英语口语对话时,常常出现一些新单词,学生并不理解,往往误解了教师的话,导致互动交流很尴尬。

3、师生互动环节缺乏教学重点。为了在教学上体现现代教学观念,很多学校开始关注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致使表演贯穿课堂始终。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中师生似乎有很多互动,但是这些互动并不务实,与教学重点结合得不紧密。比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应该占主要地位,多媒体的应用等应起辅助作用。但是,许多英语课堂却主次颠倒,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根本没有考虑英语教学内容,没有考虑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

三、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1、激趣。“互动”环节主要是在进入新课之处,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了保证互动的多维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要有连续性,能够多方面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使他们动起来。例如,教学Unit 3 Language inuse1 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I think that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 and will use computers.They won’t use books.我想人人都会在家里学习,用计算机学习。他们不用课本。”这句话中出现了哪些需要注意的语法?讨论分析一下这句话之中为什么用They,而不用He?这样连续的问题会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当然为了避免学生脱离思考内容,又形成了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老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与其他的陈述句子有哪些不同?这样一来,教师就投入了互动之中,完成了问题的分析。

2、融洽课堂氛围,教会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如在做一些句型练习时,以学生相互问答来提高他们说英语的机会。在教“Who…?”“I do.”“Me too.”的句型时,让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如“Who goes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然后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自由地起身说“I do.”和“Me too.”并依次类推。这样学生学起来积极主动,更有兴趣和热情。当然,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产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

3、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学生们组成小组互动合作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在每节课的任何的时候进行。每次活动的时间可以不同,可以几分钟也可以是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时间的长短。每个小组最好是四个人,把学生们分成很多小组,前排的两人向后转身和后排的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活动。每个小组中要选出一名外语成绩比较好、性格外向开朗、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这个小组的组长。互动的方法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能够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在短暂的教学课堂的时间内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调动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学生们的竞争的精神,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思维主要是放在组织语言,不是如何使用英语来完成整个讨论的过程,而不是把心思全部放在自己所说的句子是正确,让他们没有在说英语的时候的那种紧张的心理,让他们觉得自己成功了,这样就调动了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们热爱英语学习。

总之,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共同积极配合,才能让教学更加成功。只有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

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61~62

[2] 徐琴琴.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互动学

习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7(3):35~36

4.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篇四

解决策略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反思现今的教学情形,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与意义;

二、影响师生互动问题的因素:2.1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与家长;2.2 体育教师的原因:2.2.1 在教学中,师生是有着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2.2.2 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课本为中心,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2.2.3 有些教师所强调和重视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不重视。

三、解决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3.1 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3.1.1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3.1.2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3.1.3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3.2 教师应增强教与学的互融性,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总之,“教学互动”来源于教学实践,是综合运用体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授课者综合素质的反映。创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依据一般规律,坚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师生互动策略

绪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反思现今的教学情形,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的概念与意义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

二、影响师生互动问题的因素

2.1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与家长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在人们“重文轻武”的思想中,体育自然而然被冷落了。在学校眼中,体育不能为学校提高升学率;在家长眼中体育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前途,甚至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表现;在学生眼中体育课陈旧的教法和缺乏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让他们失去了运动的激情。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体育成了单调枯燥的代名词,很难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失去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媒介。

2.2 体育教师的原因

2.2.1 在教学中,师生是有着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和问题的发出者,老师则是知识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答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不给学生发问的机会,只是一味的讲解,给学生“填鸭式”的补充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少,成为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受教育者”。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就成了老师在唱独角戏,冗长无味。

2.2.2 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课本为中心,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2.2.3 有些教师所强调和重视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不重视。这样学生间想法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满足,就会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变主动学习为被动学习。

三、解决师生互动问题的方法

3.1 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革新教学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多样的体验尝试,大胆踊跃发言,努力营造积极思考及时反馈的课堂氛围。

3.1.1 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良好的课堂风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以增进师生情感。同时教师应明白体育课学习,不是竞技训

练场的复制,要将知识与技能情感化,要将过程与方法情感化。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与价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1.2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主动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1.3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也应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达成统一。这样师生既能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找准学生可能质疑的点,储备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预测到学生思维大潮的浪高。

3.2 教师应增强教与学的互融性,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联系,应多安排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分组辩论等,这些活动对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感情,加强师生和生生间的了解有促进作用。教师还应从不同视角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绪和情感变化,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体育名人的最新动态,以及校园内,身边事的出现等等,抓住学生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成为能够理解学生的良师益友。

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实现互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师生平等对话,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相长,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等练习形式,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发现并指出同伴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改进,相互得到提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肯定学生的学习并给与鼓励。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互动”来源于教学实践,是综合运用体育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授课者综合素质的反映。创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依据一般规律,坚持因人施教,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5.浅谈良好的师生互动 篇五

一、两方或多方交流就是互动

1.互动的形式

谈话活动——一般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生互动——教师教育技能

谈话活动的效果直接影响人们对活动的评价

二、良好的谈话是由听和说组成

第一,听

1.听——主观愿望

良好的听的习惯是从有听的愿望开始

2.孩子语言的年龄特征

吸引小班孩子的语言是富有情节性的事物外在的动感的呈现,吸引大班孩子的语言富有逻辑性的事物内在联系,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征,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有时候小班那样的需要情景,有时像大班孩子那样需要逻辑。

3.教师的语言魅力

教师要用动听的语言,促进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哪些素质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教师的音质、语言节奏、语言气质

主张用多变的语气,来配合不同的教育情景——多变的教学内容是需要用多变的语言气质来表现。同一教育情景中的教育语言气质少变为妙,不然会削弱教育效果。

4.教师的语言修养

拥有丰富的语言

一般地语言表达丰富的人,总比较容易吸引听众。

把话说到心窝里

选择适宜的角度比较容易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窝里。

5.不说的话

(1)、无法改变事实的话不说

(2)、会造成分化效果的话不说

(3)、会伤人自尊的话不说

第二,说

让孩子说话,首先要有话题

1.提问

适宜的提问,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机。

提问类型:提问依据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可分成

记忆性 应用性 分析性

理解性 综合性 评价性

提问类型——帮助我们在设计提问时,研究我们的教学目的。

同一类型的提问,在一次活动中,不可反复多变的使用,因为:

低级的提问:因简单而无趣。

高级的问题:因复杂而疲惫。

在教学中,融合地运用各种提问类型,比较生动,应思考:

(1)提问应有思考空间

(2)提问应关注想象

(3)提问应引导推理

(4)提问应有双向互动

2.回应

展现: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和感受

梳理:削枝强干,突出主题

提升: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提升到概念的局面

6.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的作用论文 篇六

【摘要】新课改倡导生本教学理念,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互动形式。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理想,教师对互动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不能有效把握师生互动教学的时机,在互动内容的选择上有失偏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改革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互动

一、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师生互动教学是一种常用课堂教学模式,即运用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学情,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及时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忽视了课堂民主气氛的营造,教师严厉的态度让学生望而生畏,学生缺乏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教师所选择的互动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对师生互动时机把握不准,在互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即时性与有效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难以提高。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转变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维,踊跃参与,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们对读的形式,教师读上一句,学生读下一句,这样教师既可以给学生提供范读,又可以通过互动发现学生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以及时的矫正与反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进行角色表演,如教师扮演楚王,一名学生扮演晏子,其他学生扮演楚王的众大臣,师生之间进行角色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通过角色表演,引领学生们走入文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抓住互动时机,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适合师生互动,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抓住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互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入思考阶段,教师一定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师生互动不一定是语言上的互动,教师可以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带动学生交流与互动。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丑小鸭会受到其它小鸭子的欺负,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其它小鸭是如何对待它的等问题,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则可以以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小组讨论当中,表扬在讨论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再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辩论比赛,将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正方的观点是: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反方的观点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达,人类可以到外星球去生活。教师作为主持人参与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拉近师生距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3.精选互动内容,提高学生质疑能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采取的是满堂讲解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听讲,缺乏问题意识,缺少质疑的机会,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精选互动内容,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并且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而列强却用火枪火炮来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当时中国人为什么被动挨打?”教师选择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全面的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并查找许多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可见,教师选择关键的互动内容,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互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师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合作;在教学中抓住互动的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关键的互动内容,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洪,刘海量.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1).

[2]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7).

7.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 篇七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 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 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 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在教学中, 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 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 尊重学生, 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 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 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 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 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要吃透大纲、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教学效果较差, 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 即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 从学生到学生, 从个体到群体, 从群体到个体, 从个体到个体, 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 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探究发现、鼓励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是实施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1.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 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 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 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 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 学生可以放开手脚, 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 答案并非只有一个,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 换角度, 多方面去探究, 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 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记得在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同学们纷纷大胆猜测, 积极想象, 有的说:“秋姑娘会给冬眠的蛇写信, 让它多准备些树叶当被子, 别感冒生病。”有的说:“会给小蚂蚁写信, 让它们准备好过冬的食物。”……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丰富互动内容。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 情感体验丰富, 思路打得开, 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 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 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 感性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 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 带到课堂上来, 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 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在上《东方明珠》一课前, 我让孩子们收集有关“东方明珠”的资料, 孩子们十分起劲, 他们带来了有关“东方明珠”的文字介绍、图片、模型和录象等, 在课堂中大家相互介绍、相互交流,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8.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篇八

一、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

1课堂的含义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具有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这就决定了课堂的内容——教学活动同样具有不可逆性。其次,课堂又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这里,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共享对方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课堂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问,借助语言、文字等进行的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主体性教学的手段。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对话,对其共同的课程文本达成共识,从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与经验共享。本质而言,这种互动不仅是一种教育关系,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它强凋师生间直接交往的相互性和积极反应的主动性,以及通过交往互动所达到的互惠性。对教学而言,交往互动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互动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互动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一同撞击成长,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这种视课堂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交往,是合作、共建、共享,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的新课程理念,无疑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是对历史上众多课堂理论的超越,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前提与条件

1民主与平等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参与者,区别只是在于教师是“教授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而存在,为学生的成长而生活和工作,教师是为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发挥着“教授主体”作用的。两个“主体”都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和完整意义的生命体,他们都需要自主自尊,也需要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因此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积极、融和的师生关系。如若双方有任何一方只是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压抑和束缚对方的自主性,那么都将会影响师生互动的基础与成效。特别是教师要牢固树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相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视学生为发展的人、独立的人、独特的人,教学中千方百计给予学生能够享有的权力、能够参与的机会,努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倾听与理解倾听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对话与交往的一种态度,也是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能力,是真正尊重和理解生命内涵、平等接纳对方的条件。我们必须坚决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权威”与“话语霸权”,多方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那些源于鲜活生命的个性见解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堂师生互动必须以理解为前提。课堂教学就是促进师生间不断地达成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教师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人格与自由,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理解教师,学生不仅尊重和接纳教师的才情学识、个性品格,而且理解教师的意图,动机、情感和态度等;同时,二者就某一课堂文本、教学内容还要达成共同的理解,师生不仅要理解知识、理解他人对知识的解释以及他人为何对知识作如此解释,而且还要在对教学内容的共同解释中实现进一步的理解。

3对话与交往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与交往完全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课堂互动的师生关系已不再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共同主体,平起平坐,进行民主对话与交往的“我——你”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投入,相互包容,真诚地倾听、对话,积极地互动、交往,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展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使教师不断超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使师生一起共同追寻主体、追寻个性、追寻生命的成长。

三、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1精心设计增强互动的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应给课堂师生互动预留下足够的时空以及进一步拓展课堂的契机。首先,可以设计诸如求异性、发散性问题等,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辩论、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假设与验证等,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思路、材料、策略以及方法的选择等等。这种充满悬念与变化的课堂,就会使教师的教育机智与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多种形式多种层级的互动。其次,应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以丰富互动内容。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兴味盎然,情感体验丰富,对话交往积极,而且可以使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我,逐步实现知识与文化、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人性的和谐完美统一。

2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乃人际互动的重要成分,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基础。教师要努力以个人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养吸引学生,真诚地热爱学生,无私地关爱学生,热情地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培育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典型示例、情景再现、渗透迁移等多种方式以及生动风趣的语言和丰富传神的表情,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最终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3努力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也是可能出现各种变化和意外的不断变动的过程,诸如学生突发的奇想、非凡的疑问、一丝情感的变化、颇有价值的辩解、出乎意料的讨论等,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些要素,及时重组课堂信息,优化课堂结构,调整互动策略,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也才能精彩不断。其次,必须树立失序、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任何教学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都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读和诠释,进行新的理解和界定,因此,我们所追求的教学过程就不应该是永久的平衡,也不应该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失衡后再平衡,无序中再有序,㈨而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就会为师生互动增添广阔的时空。

4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能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有效方式。在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构成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扩充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活动内容。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产生自信心、责任心以及集体意识、协作意识与奉献意识等,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生命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发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5多方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9.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篇九

师板书:辛苦艰难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1):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都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出示句子。

生集体读句。

师:哪个词写出了燕子很累?

生(1):疲倦。

生(2):太疲倦。

师:疲倦和太疲倦有什么不一样?

生:太疲倦比疲倦还要疲倦。

师:从哪几个词看出燕子太疲倦了?

生(1):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生(2):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板书:太疲倦了落伏

生集体读此句。

师出示比较句:(1)、燕子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2)、燕子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师:这两句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一起读。

生集体读句。

生:第二句没有说出燕子很累,第一句写出了燕子很累。

师在关键字上加点,谁来做一做“伏”的动作?

生做,集体做。

师:燕子的累谁来读读看?

生(1)读。(误读为第一句)

生(2)读。(不太完整)

生(3)读。

师:谁来说说读得怎么样?

生:漏了一个字。

师:谁再来读读?

生(4、5、6)读。(其中生(6)较好)

师:谁来跟着她读?

生(7)读。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

生自由练习读。

第二小组读,第三小组读。

生集体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生(1)读。(误读为课文最后一句)

生(2):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生(3)读。(完整句)

生(4)读。(完整句)

师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有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生集体读句子。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的燕子却停止了呼吸。

师板书:停止了呼吸

生(2):知道了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是:有的燕子怎么样了?

生:又展翅起飞了。

师出示:“一会儿”表示时间(),燕子在非常()的情况下,只休息了“一会儿”又起飞了。

生:“一会儿”表示时间短,燕子非常疲倦。

师:燕子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展翅起飞了?

生(1):因为没飞到南方的时候,已经很暖和。

生(2):因为他们还没有飞到南方,要抓紧时间。

[评析]

师生课堂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主题。

课堂提问和回答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动态的评估方法。通过师生问答的双边活动,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及时进行反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好比在教学活动的湖面投进一块石头看看这“一石”能激起多大的浪,及时了解学生的认识范围、理解程度、学习态度、思考方法等,对学生的反应作出评估。

下面本堂课的师生课堂语言交流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就整堂课的教师提问而言,提问的层次较为明显。整堂课的教师提问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燕子的辛苦艰难--------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你怎么做--------当你看见有人伤害燕子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几个大框架的构成。大问题的层次分明,应该说抓住了“牛耳”,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但是大问题中的小问题设计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层次感。

(二)、朗读指导有量的保证。朗读的很大,往往一个句子请了多位学生读。如两句重点句分别请了5---7位学生单独读。朗诵的形式也较多,自由读、单独读、小组读、集体等等。应该说,读得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学生读了以后怎么办,评价这个环节应该说还不够完美。学生单独读后,应对其的朗读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争取一遍比一遍有进步,这就提高了朗读的效益。否则,虽读的人很多,但收效甚微。

(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有相应的评价。正确的要肯定,有创意的表扬,错误的给予鼓励,尽量减少模糊的现象。在这节课中,一些应该热情表扬和鼓励的时机已经错过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10.把握生成 师生互动 篇十

《上海市学期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关注和支持幼儿的生成,并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二期课改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幼儿在游戏与其他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者对该活动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各种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这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的。

一、 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的生成

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学会观察幼儿、理解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教师用心去解读的书,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情绪性强,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

有一天,雨祺拿来了一盆金鱼,幼儿围着金鱼看着、说着:“小金鱼真漂亮,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点红有点黄的”;“金鱼尾巴扭来扭去的”;“金鱼吃饭吗?”;“金鱼张嘴巴了,在喝水了”;“上次我在店里也有看到金鱼的”……幼儿们七嘴巴八舌议论开了,围在一起,轮到吃点心时间,幼儿也不愿散去,先吃完点心的幼儿急忙走到金鱼身边。看到幼儿对金鱼积极的关注神情,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有关金鱼的一切,我敏锐地感觉到,幼儿的兴趣点在金鱼身上,就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随机进行幼儿生成的金鱼的活动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观察金鱼、说金鱼、喂金鱼的活动,并引导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还有什么样的金鱼,怎样饲养金鱼等。第二天,我自己买了一盆金鱼以及鱼食和小苏打,并从网上收集金鱼的相关资料支持幼儿,将幼儿有兴趣的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给予幼儿关注和支持,饲养角里的金鱼是幼儿最喜欢的好伙伴。

还记得那天,我为幼儿预设的活动正进行着,天气突变,窗外飘起了大雪,幼儿纷纷扭头观望,此时,幼儿的兴趣点已转向对雪的关注,观雪、玩雪是幼儿的兴趣点,又是一个关注幼儿生成活动的教育契机,我暂停了预设活动,组织幼儿看雪、抓雪、玩雪,和幼儿一起认识雪、感受雪,幼儿在玩雪中忘记了寒冷,有的只是兴奋和快乐,幼儿参与活动的投入是积极和有成效的。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只有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调动他们的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进步,年龄越小越要注意这一点。

二、 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幼儿的生成

幼儿会在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活动,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

生成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应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介入,及时将幼儿共同关注、自发生成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捕捉,支持幼儿的学习和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以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支持幼儿的生成;并在环境布置和材料提供等物质环境上,及时引领支持幼儿的生成活动。

“汽车”的主题开展是在我和扬扬一起玩玩具车开始的,进小班不久的扬扬抱着一辆玩具双层巴士哭着鼻子进教室,我哄他,抱着他,和他一起玩玩具车,其他幼儿也被我们的交流吸引,加入到玩车、说车的行列,扬扬破涕为笑,告诉我:“我爸爸开桑塔纳,我家还有依维科,黄老师的车是小别克”这下,幼儿的汽车话题打开了,“我看到过小轿车”,我融入到幼儿中间:“我也喜欢汽车,我到上海去乘的是大巴士。”第二天,我和幼儿一起来到马路上观察来往的各种各样的汽车,一起数汽车,一起学汽车的鸣笛声,一起走横道线,一起走进汽车世界;接着,我鼓励幼儿将家里的玩具车收到教室里,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标签、贴纸等都带到教室里我们一起研究;我则利用双休日,翻阅了大量的报纸和杂志,将汽车图片剪辑、收集、粘贴、装订,作为幼儿的活动资料,布置在教室的资料墙上,又收集有关汽车刊物放在区角里,供幼儿随时查找;组织开展了学习活动“我喜欢的车”、“小司机”的学习活动;当幼儿想了解汽车怎样在马路上开车,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时,我和幼儿一起开出了玩具停车场,标有红绿灯、方向箭头和停车标记;美工区有汽车涂色图、用于压橡皮泥的汽车模具等;当幼儿想了解汽车怎样在马路上开车,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时,我又一次和幼儿一起到马路上实地观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活动;发动家长一起参与等。一系列紧随幼儿的生成活动所需的环境创设,既满足了幼儿探索活动的需要,又对生成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较好的条件。

因此,对幼儿生成的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从语言和行动上提供良好环境上的支持,随着幼儿的需要,对环境的创设有所变化和替换,以满足幼儿对活动深入开展的需要,既不能包办,又不能滞后。

三、 置新的问题,拓展幼儿的生成

当幼儿对生成的活动兴趣减弱或碰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对活动的开展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设置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拓展幼儿对已生成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在汽车主题的开展中,幼儿对常见汽车的名称和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特殊的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的研究不积极时,我及时利用问题树进行提问和引导:“我们生病了什么车可以帮忙?灭火的车叫什么车?还有哪些车有特别的本领的?”;区角中贴出特殊车辆的明显标记,请幼儿找一找:在什么车上有,你还在哪里看到的;当幼儿拿着玩具车在区角设置的道路上横冲直撞时,向幼儿提问:“如果我们是小司机,这样开车到马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产生什么后果?”。这样,幼儿又一次投入到如何当小驾驶员,学做小小交通警察的活动之中。为了深化活动,组织幼儿到“上海动物园”秋游,把如何乘车,遵守交通规则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幼儿对生成的活动持有继续研究的兴趣,有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师对问题的提出要掌握时机,恰到好处,对问题的设置既要适合幼儿活动的需要,满足他们研究活动的需要;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当合理。

四、 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成

家长资源是实施幼儿教育重要的资源,一名幼儿可以有几代家长的支持,

家长资源打破了幼儿园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家长可以引领幼儿在环境中,认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种事情,让幼儿有丰富的交流机会,为幼儿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和渠道,使幼儿体验更丰富而完整的学习生活。

开展元宵节的活动,教师指导家长,给幼儿讲述很多富有民间色彩的故事;并配合幼儿制作元宵灯。元宵灯的制作展示了家长奇思妙想:有的用薯片罐粘上中国结做成的灯;有的用五个喜糖盒拼成的灯;有的是可乐瓶的水晶灯;还有的是用种子贴成的羊灯……家长们就地取材,各展其艺,和幼儿一起丰富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经验,共同感受制作元宵灯,感受元宵节的快乐。秋天橘黄时,王路奶奶拿来很多橘子,佳莹妈妈买来两箱甜橙和西瓜,用于幼儿研究水果。幼儿利用家长拿来的水果,观察、比较、尝味,在研究水果的活动中,常有新鲜的水果在教室里,对活动的开展大有益处。幼儿的生成活动的开展,研究的内容丰富而充实,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家长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协同教育的重要力量,取得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幼儿的生成活动会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11.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 篇十一

一、师生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教师是语文课堂的领导者,教师通过主导学生学习方向与内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发展自身的自主性,甚至导致厌恶学习语文的情况出现。而师生互动是较为高效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师生互动还可以让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将师生互动教学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成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法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古板的教学观念,淡化教师主导课堂的功能,同时注重发挥语文学科强大的人文气息,对學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能够寓情于景,从教师亲和的讲解中充分理解语文知识点,掌握语文知识点的内涵。教师还需要摒弃严肃刻板的教学方式,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领导位置走下来,走近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与学生伙伴一般的相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创建互动情境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时常会由于枯燥的文字而对语文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互动情境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的情境中与教师进行互动。

例如,教师讲解《再别康桥》时,课前向学生讲述徐志摩的生平,并对徐志摩和这首诗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让学生通读全诗后设想自己就是徐志摩,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课文背景、作者与内容的互动深入讲解《再别康桥》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但能够充分参与进课堂,也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思维。

3.体现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例如,教师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让学生结合注解通读全文,并用自己的理解翻译文章,教师再对学生不理解的关键点进行讲解,最后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重新翻译,总结归纳课文的知识点,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发创新思维,强化思考能力。

4.实现师生平等

自古以来教师与学生一直都不能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这个身份让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教师如果不能做到与学生平等,就不能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应当适当调换自己与学生的角色,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达到师生关系的平等。

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读古诗,并向教师提问关于古诗的问题,教师进行作答,学生会想方设法提出能难住教师的问题,教师便可以借机向学生讲解学生所提的问题。这个活动能够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学生不再畏惧教师,教师也不再对学生疾言厉色,教学素质也会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同进步。

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沟通,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向学生讲解语文的相关知识,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师生互动策略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12.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策略探析 篇十二

一、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交往的切入点

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去实现师生互动, 首要的就是要准确把握师生互动活动的切入点——学习兴趣点和探究点。

(一) 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例如《求部分》中从学生最熟悉的排队玩滑滑梯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排队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对于情境问题的思考。

(二) 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

一般来说整堂课中的探究点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的一些关键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去突破探究重点的。例如在《物体的形状》中,了解四种物体形状上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探究点,教师在这个环节设计了摸一摸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在“百宝袋”里摸出一个东西,但是不要拿出来,通过手的触感来分辨是什么物体,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摸的是什么的?”学生十分积极地想要交流他们摸百宝袋的经验,这再一次巩固了他们对于形状特征的认识。

二、数学教学师生互动交往的途径

为了达到理想的师生互动效果,在找到数学教师师生互动切入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途径。

(一) 在重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认知、识记课本现成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产生到形成规律的认知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操作互动过程中,去一起构建、体验、探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在熟练使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获取新的知识。以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为例,课堂中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事实上,数学概念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并且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就是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地学习,这要求教师要注意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

(二) 在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中实现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还十分重视发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数墙》一课中我一直感觉要让学生理解上下三个数的关系,并且找对哪三个数是本堂课中解决填墙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引入“品字形”的概念,向学生传达排列的像“品”字这样的三个数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在探究一中我重点渗透品字形与其中数的规律,具体设计如下:

师:“猪老三觉得这样的“品”字型围墙太矮了, 他要造高一点的, 仔细观察他造的墙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你有什么发现吗?知道的同学我们不交流, 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讨论后交流:“3+5=8;5+6=11;8+11=19。”

师:“这堵墙里你看到品字型了吗?上来指一指”(闪烁品字型)。

生:“左边有个品字型,右边有个品字型,上面有个品字型。”

师:“每个品字型里的算式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他造墙的规律?”

1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篇十三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师生互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基。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

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概念界定

1、理论导航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于语言学习有系统的论述,进入11-12岁的儿童他们已能进行抽象思维,在英语学习方面会有一个飞跃,集中表现在他们用英语表达的内容大为丰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明显加强,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较快。在小学阶段的中、高年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模仿和机械操练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还需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思考和自己摸索学习规律与策略的能力,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有教授提出师生积极主动、不断自我更新的发展性生存方式,即“动态生存”的方式。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促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消极被动的适应性生存方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发展性生存方式转化。

师生互动不仅是指师生在语言上的对答,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交融,这是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学生互动是英语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体现,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使他们不仅从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中获取语言素材,而且从同伴提供的教学资源中受益。

2、研修重点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课题必须通过操作来论证。上学期我们完成了课题的初步框架,本学期我们的研究重点将是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基点,主要从两个纬度展开研究:①探索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生存方式的外显特征,着眼点是“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研究;②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式研究,通过积累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流程。

3、研究路径

本阶段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和教学方案设计及沙龙研讨等活动来践行“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原则。主要运用“前移后续”的策略,实行对课题组集体备课的创新,通过对同一节课或同一类课的反复讨论、反复试教,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其中含有对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等,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使教师“愿教、乐教、会教、善教”,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情互促、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

2、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 月)

制定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准备实施。

2、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深入课题研究,积累实验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总结实验情况,写出研究报告,推广实验经验。

六、组织机构

组长:冯玮琪

14.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篇十四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文/卢 佳

摘 要: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重视,其中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的基础和保障。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针对初中地理课堂面临的师生缺乏互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5.师生情理互动的策略 篇十五

1. 在课堂演示中创设情境促“动”

(1)以教师自己的激情来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三尺讲台是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内的停留地,但在教师讲课中如果能够经常变化自己在教室里的站位,与学生保持更近距离的接触,用期望的眼神、幽默的语言、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手势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一方面教师在示范演示中能更好地进行情境促动,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运动起来。

(2)以演示实验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教师演示的行动策略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示范。例如进行铝热反应实验时,介绍样品“银粉”(即铝粉),把此样品让左边一排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座位一直依次传到右边的每一个座位,再介绍“红粉”(即氧化铁粉末),把此样品让右边一排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座位一直依次传到左边的每一个座位,然后请学生把两种粉末混合起来,继续做实验。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个演示实验往往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伴随下能够非常成功地完成。

2.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促“动”

(1)问题落实在学生试验中。中学化学实验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课,学生一进化学实验室,总会对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药品非常感兴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多接触化学实验的仪器药品是很有必要的。一套实验装置的装配往往能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学生往往能在相互探讨和帮助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事先设计实验,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气体制取装置的装配,不同气体制取装置的比较,收集装置的不同点,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用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同种离子进行鉴别的方法和顺序等实验的参与使学生不仅能积极地动起手来,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十分注意、十分关注的习惯。

(2)问题落实在知识讲授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的教学中,教师还是有大量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先设计好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内容的特点等而定,不能盲目。课堂提问一定要对知识有针对性,不然就会出现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不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对问题,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提问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3. 在课堂讨论中布置任务促“动”

(1)任务促动在课堂上。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任务促“动”策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不宜过多、过难,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在同分异构体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完以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列表比较前面学过的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概念中的同与不同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强化理解与记忆,进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2)任务促动在课外。教师可以先对某个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注意要求归纳小结讨论的内容,然后在下一节课发言。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多种答案,教师要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归纳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翻阅资料,做好作业。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当下一课时再进行时,学生会有准备地纷纷发言,列举各种问题的答案和应用结果。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有师生互动、有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关于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教学中,采用“任务促动”策略能达到极好的效果。从写出分子式C6H14。所有的同分异构体以复习碳链异构出发,提出应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原则给予各结构简式以正确的名称,同时证明所有这些都确实是同分异构体,因为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名称。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在讨论中很积极。在任务促“动”中各种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愉快地感受到学习的情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餐饮员工满意度范文下一篇:我喜爱的小动物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