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

2024-10-03

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共11篇)

1.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 篇一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龙泉驿区第十五小学校 李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3.联系身边的事例,仿写句子,体会巴金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教学准备】 巴金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 导入新课

1.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巴金。(出示图片)他在87岁时给家乡孩子写了一封回信,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生读课题)。

2.你知道巴金爷爷的家乡在哪吗?(生汇报)巴金爷爷也是四川成都人,真值得我们骄傲啊!为了纪念他我们龙泉还修建了巴金文学院呢!(课件)

3.这封信是写给家乡哪里的孩子?(生汇报,师出示图片)师小结:以前的和平街小学就是现在的成都东城根街小学,他们一直为拥有这封信而感到自豪,到现在还把这封信的内容刻在

学校的墙上。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认真预习了课文,(出示词语)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读准字音。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小声读一读,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4.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其它孩子认真听,待会儿来评一评。(指名读,生评,师评)

3.巴金爷爷的人生和写作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那么,在这封信中,他又是怎样真诚地与家乡孩子交流的呢?

二、精读课文 品悟“奉献”

(一)学习1—3段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1—3自然段,想想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什么?

2.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出示:“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1)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2)巴金爷爷还想和孩子们干什么?请你用“我多么——,多么——”说话。

(3)巴金爷爷在没有体力和精力的情况下也坚持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啊,让我们把这种爱送进句中读一读。(齐读)

3.过渡:巴金爷爷的这种深情在他的信里随处可见,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字里去。

(二)学习4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勾画出最打动你的语句,批注上你的感受。(2)和小组成员交流你的感受。2.抽生汇报

(一)出示: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1)生汇报,说体会,读句子。

(2)什么是“杰出”?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生汇报)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到的···这些词语都是杰出的近义词,通过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杰出的含义,这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找近义词。(师板书:找近义词)

(3)你搜集了哪些能体现巴金爷爷杰出的资料?(生汇报)师补充,出示课件。在上学期我们接触了快速默读,现在请同学们采用这种方法默读这些资料。(生默读)

(4)看了这些资料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引读:怪不得著名剧作家曹禺称赞道:(生跟读)师小结: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对杰出有了更深地认识,所以借助资料也可以帮我们理解词语。

(5)巴金爷爷这么杰出的人物,却说自己是普通人,从这里你感觉到巴金是一位怎样的人?(6)这么谦虚的巴金值得我们尊敬,把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齐读)

(7)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杰出的反义词吗?(生汇报)师小结:其实找反义词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二)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这种感情。(1)生谈感受,读。

(2)谁能用一个字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机?(爱)

(3)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的爱的程度如何?(深刻)从哪个词中你体会出了这种爱很深刻?(无限)生读

(4)巴金爷爷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读一读。(生配乐朗诵。)

(5)巴金爷爷把对自己的祖国、对同胞、对家乡孩子们真诚无限的爱深深地融入字里行间,让我们把这种爱送入句子中,请女/男孩子读一读。

(三)“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生谈体会,读句子。

(2)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答:在于奉献)你对“奉献”怎么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奉献。(师指导书写,生书空,描红)

(3)巴金爷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断思索、不断追求,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过渡:巴金爷爷认为只有奉献才会让生命开花,那么什么是让生命开花?

(四)“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1)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读一读。

(2)师: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更做过许多感人的事。课件出示关于巴金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资料。(分男女读)

(3)巴金爷爷活了101岁,他用一生的时间去思索、去追求,他终于明白(生接读)(4)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汶川大地震中,展开双臂舍身护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身先士卒的护士长叶欣)(5)翻开语文书的目录,在本册书中我们还认识了哪些默默奉献的人?你还知道身边哪些人在默默奉献?(课件出示句子,说一说)师小结:这些人中,有的人奉献出生命,有的人奉献出爱心,他们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接读)。(6)他们用行动让生命开花,你想让生命开花吗?出示填空

3.课件出示前面的句子,配乐读,让我们读出生命的意义吧!(齐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时间如水,巴金爷爷在时间流逝中明白了要珍惜时间,所以向孩子们提出了希望。(课件出示。)(1)全班齐读。

(2)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仅仅是家乡孩子们的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3)把你们换成我们,读一读。

三、体会总结 拓展升华

孩子们,巴金爷爷用他的一生教会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我们走进他的文字,再次感受他的精神吧!(巴金语录)

四、观察书信 了解格式

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课件出示),那请你们仔细观察,它的格式和我们平时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2.生汇报(课件展示)

3.你们观察地真仔细,这些就是书信和文章在格式上不一样的地方,翻开语文书116页,下节课我们再去深入地了解,然后再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成一封信,寄给自己的朋友或亲人。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理解词语

1.找近义词

生命的意义——奉献 2.借助资料 3.找反义词

2.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 篇二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 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像年轻时那样热烈, 今天仍然如此。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 这颗心就是打开我全部作品的钥匙。”这是巴金爷爷在他的《随想录》中的真情独白, “所有作品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这种爱是多么热烈、多么深沉, 只要血在流淌, 这种爱就永远炽热, 这颗爱国心就永远赤诚。这满怀深情的文字让我们读懂了一位矢志不渝的爱国者的情怀。在课文中, 巴金爷爷深情写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他告诉我们, 这种爱是他创作的动力, 作品之所以打动人, 是因为文字间倾注了他无限的爱。对祖国, 巴金爷爷是在用爱刻画百年沧桑、历史巨变, 用激情描摹自己苦难而伟大的祖国母亲。巴金爷爷让这种爱充满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让爱感动每一位大众, 拨动着他们激情的心弦。

二、爱人民, 一片深情

巴金爷爷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还以他高尚的品德打动过许多人。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 还是在年老的时候, 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 他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人民。对于家乡的孩子, 巴金爷爷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勉励。“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 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是啊!巴金老人是真心热爱孩子们的, 他希望孩子们天真活泼、幸福生活、快乐成长。他希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愿孩子永远愉快地歌唱。“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 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 我终于拿起了笔。”尽管病体不允许他提笔写字, 但他毅然克服困难, 亲笔回信。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此时, 我们仿佛看到了巴金爷爷依偎在病床上, 颤微微地、艰难地拿起了有“千斤重”的笔。一笔一画写下充满深情的文字, 这笔有多重, 情就有多深, 爱就有多浓。读到这里, 让我们怎能不为巴金爷爷那种对人民、对孩子的深切的爱而感动呢?

三、爱生命, 一股激情

“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 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 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珍惜一分一秒”这是巴金对生命的态度, 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对生命何等的珍爱。而从信中我们知道, 巴金所热爱、珍惜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是巴金爷爷一生的信条。为着社会, 为着他人, 活着才有光彩, 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力, 贡献自己的精力, 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巴金爷爷的人生之光, 点亮了自己, 也照亮了我们,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奉献, 是付出, 是给予爱, 是给人以温暖。珍惜每一天, 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3.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 篇三

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作家卡片”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品格。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等,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想想巴金奉献了什么?他的生命开花了吗?并且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有感情朗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地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最后,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让生命开花结果。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确实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感受到了“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都得不到”,深切地领悟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中段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學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说实话,我对巴老的认识也不多,仅仅停留在几篇散文建立的模糊印象。至于他的大部头,还没有认真拜读。为了备课,我查阅许多资料。沈从文先生这样评论巴金,“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迷信,后者增加痛苦。”“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读过法国革命史的人当然都会知道这种评论的意义。冰心:“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为人真诚,在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严肃专一,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这个评价和《家》《春》《秋》一起读,感觉将会更加强烈。萧乾:“挚友、益友和畏友”。 萧乾特别说道:“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如果读过卢梭的《忏悔录》的人当然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巴老逝世了,人们都在怀念着这位世纪老人。肃穆的挽联,奔走的人群,诉说着巴老最后的生命符号和轨迹,而字里行间流露着崇敬和感怀。我惊讶于一个人的离去会唤醒大众的视觉苏醒,让很多的艺术大师为之扼腕,更让多少青年动容。我震撼于他的悄然离去,在他瘦弱的肩膀上担负的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里,没有悲伤和绝望,只有奋起、进取,他改变的不仅是他的读者,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的重新审视。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是巴金荣获2003年“感动中国”时的颁奖辞,不难看出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敬爱与怀念。

他走了,被病痛折磨几十年后终于走了,这对屡次要求安乐死的巴金无疑是一种解脱。对于巴金的死,我也不能说我没有悲伤,可是我的悲伤仍然为全中国封建大家庭里那些逝去的美丽而痛苦的灵魂:祭奠巴金,乃是要读巴金,读他的良知,读他的人格,读他永远和命运抗争的精神。

而我唯一要做的正是这一点。读巴金,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蔡颖华.巴金《家》中“鸣凤之死”的叙事学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

[2]李艳.读回信,学精神[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2011(11).

4.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篇四

周恩来红军小学 李小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书信的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虚怀若谷、乐于奉献、关爱儿童的崇高品质,树立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教学难点:通过信中词句,感受巴金老人崇高的品质。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就题谈话,初识巴金,激发阅读期待。

1.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产生了哪些疑问?

①体裁是书信②不是给一个人的信③谁写得信?④家乡在哪里?⑤为什么?写什么内容?„„2.走近巴金。

(1)学生介绍搜集资料。(2)阅读课件补充材料。

二、初读课文,概括段意,指导读通课文。

1.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们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根据课后生字自学。2.学习生字。补充同音字:涓、娟,暮、幕、墓„„ 3.指名读课文。

4.正音,并概括课文每一段主要内容。①巴金爷爷感谢家乡孩子给他带来了温暖。穿插语言训练:由“争先恐后”、“说个不停”想象孩子们可能会说些什么给老人带来了温暖。②巴金爷爷带病坚持给孩子们写信,并为不能满足大家的心愿表示歉意。穿插语言训练:用“多么„„多么„„”说一句话。

③巴金爷爷向孩子们表明:自己写作不是有才华,而是有感情;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自已是个普通人,但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穿插“引号”的作用。

④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珍惜每一分每一秒。⑤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⑥巴金爷爷祝福孩子们。5.指导分段

(1)同学们觉得这几个部分,哪些是重点部分。(2)怎么分段比较合理。

三、了解书信的格式。

①称谓顶格写+冒号②正文(主要内容)③结尾(祝福)④署名⑤日期

--1--

四、小结课文

1.巴金爷爷为什么写信?在什么情况下写信的? 2.作业: ①写词语。

②选择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

③读巴金爷爷作品,进一步了解巴金爷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识了巴金爷爷,老师布置大家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巴金爷爷,谁给大家介绍。

学生交流。

3.学习课后作家卡片中的小诗。

二、精读课文,感受巴金崇高人品。

1.过渡:一个老人的离世为何引起人们如此的怀念,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从他《给家乡孩子的信》去感受他人格的魅力。

2.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圈画出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巴金,在书上做出披注。

(放10分钟以上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思考。)

3.交流汇报。按学生交流顺序重扣三点,讲透一点再讲下一点(让多名学生补充)。

(一)关爱儿童

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感情。

(1)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2)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二)虚怀若谷

(1)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2)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三)乐于奉献

(1)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2)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3)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补充阅读材料:①巴金爷爷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②巴金爷爷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③巴金爷爷曾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地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近十年,他每年都给“希望工程”捐款捐款额达到了50多万元。1998年,巴金爷爷获得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得到一笔巨款,立即以“一个老人”的名义捐献给希望工程;101岁的他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晓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他不赞成设“巴金文学奖”,曾把在日本获得的500万元资金,全部捐赠给上海作协基金会。④巴金爷爷将他所有的藏书都捐给了国家。

--2--

(四)挚爱祖国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补充阅读材料:“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他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起诉它们的痛苦,我忘记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就是这样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家》和其他作品的。”

(2)“不是„„而是„„”说话训练(以巴金爷爷为主语)(3)指导有感情朗读。

巴金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但同学感受到这封信写出得朴实无华,平淡如水。这是为什么?

三、升华感情

1.补充阅读“感动中国”颁奖词。2.写话“亲爱的巴金爷爷:„„”

四、小结全课。

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却让我们走进了一个人,期待同学们在课后更加深入地走近巴金爷爷的作品„„ 板书设计:

巴金 给家乡孩子的信 关爱儿童 感谢 虚怀若谷 歉意 乐于奉献 告白 挚爱祖国 期望 真诚质朴 祝福

5.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 篇五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辜负”、“奉献”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1.自主学会生字词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书信格式写信。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巴金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7)

1.出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关于这位老人,你了解多少呢?

2.简介巴金:巴金爸爸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是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3.板书课题并质疑。

4.疏理出重要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8)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3.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句悟情(20)

1.学习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从这部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理解“争先恐后”,感受40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的热闹场面并朗读。

⑷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2.学习接下来的两段。

⑴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手不听指挥,写字困难,更别说写信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写了这封信,让我们读第一句话,感受老人写信的不容易。

⑵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⑶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3.学习第四段。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动,做上批注。

⑵交流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⑷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品质?

⑸小结。

4.学习课文最后的部分。

⑴自由读,思考:巴金对自己对孩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⑵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情、希望。

四、升华情感,学写书信(8)

1.学习完信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赤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处在什么位置?

4.试着用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2)

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6.给家乡孩子的信1 篇六

《给孩子们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从课文内容而言,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不是太容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再次,抓关键语段,重点突破。文中第四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反复思考后,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我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7.《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篇七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8.《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篇八

本次讲课主要依据二课时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紧紧围绕师生互动,从“导学案”要求来设定,共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自主检测、展示点拨共五部分内容。并且在每一部分内容中都有问题的设问。

二、教学中的优点: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有:一是能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证明巴金并不普通,而是一个很谦虚,很了不起的人;二是将导学案中的设问导读题和巩固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值得我欣赏的一点是,改动后的设问导读题中,注重了教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开始时,自认为教案写得比较满意,但讲课后,确确实实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案及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教案设计内容过多,精炼不佳。教案设计中设计了全书主要内容,而忽视了重点的突出性。从而使教学中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并且整个过程不够完整,在重难点突出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2)时间把握不到位忽略了课堂效益,一味追求“师生互动”。同时,也没有花大量时间准备,有麻痹大意现象出现。

(3)每次讲完课后,总有讲不完的感觉。归结一点:没有精选所讲内容,面面俱到,还是没敢放开学生,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

(4) “导学案”合理运用,非常不成熟,有点班门弄斧之感觉。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认真研究、认真学习、多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向其他教学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他们的指导,多多摸索教育教学规律,让自学的光芒充满自己的心灵,提升语文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

(5)多钻研钻研语文方面的书籍,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把自己的业务语文水平提升一个阶段,让更多的知识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9.《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九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部分。

八、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总结

10.《给家乡孩子的信》读后感 篇十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是巴金老爷爷带病坚持写给家乡成都的孩子们的一封回信。文中通过五个方面,情真意切地表达出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与爱,也抒发了自己希望让生命开花的情感。

巴金爷爷是一位跨世纪的老人,因此积累了许多的人生经验。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认为这是巴金爷爷通过一生的思索、追求而琢磨出来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要重返生活,就必须有所奉献”。他们的两句话使我深受启发,一个人生命中的时间、精力、关怀与爱,出了用在自己的身上,还要懂得同情他人,给予他人,奉献他人,为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一生平平凡凡,而我却认为并不普通,他虽然已经辞世了,但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文章,这一点一滴都像是点亮我们心灵的灯,使我们懂得了用感情与爱来写作。

文中,巴金爷爷还写到了珍惜时间。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巴金爷爷也懂得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希望家乡的孩子能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我认为,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勉励。

11.给家乡孩子的信练习题设计 篇十一

“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的耳边又想起了《奉献》,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爷爷写这封信时已是耄耋老人,由于腿脚不便只得靠信与家乡的孩子“会面”。在信中,他告诉我们,人应该有奉献精神。

是啊!“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为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中国的脊梁正是靠这些无私奉献的人撑起的。

孔繁森作为一代炎黄子孙的代表,他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两次进藏,历时11年,无怨无悔,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世界屋脊,令人敬仰。身为地委书记的他亲自为80高龄的藏族老阿妈暖脚,这情景催人泪下;体弱的他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位藏族孤儿读书,这举动真是感人肺腑。

当面临病重的爱人与受灾的阿里两者之间的选择时,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阿里,他心里只装着阿里人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唯一想的就是“我应该为阿里奉献点什么?”

泰戈尔说:“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孔繁森正是如此,所以他得到了藏族人民极高的赞誉。

巴金爷爷也是乐于奉献的人。他一生笔耕不辍,就连重病时依然坚持写作,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晚年时他捐款数万,捐赠文学典藏数百。他言传身教地教育我们,人活在世上就应该给社会奉献点什么。拜伦说得极为精彩:“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那么世界便会冷却下来。”而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手心向上一味索取,而是要手心向下奉献给他人更多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如同沐浴阳光般温暖。

教师在黑板前站了一辈子,缕缕青丝变成了银发,他们把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了学生,把毕生的心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边疆的战士们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坚守了多少个春秋,他们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日夜捍卫着祖国的疆土;还有那漆黑夜空中的明月,它吸收阳光,反射出如水的月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我一遍遍思索着巴金的话„„

读《给家乡孩子的信》有感

最近,我们学了《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这是巴金爷爷写给他家乡四川成都的孩子们的回信。

信中,巴金爷爷认为他是一个普通人,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开花结果,认为自己过去浪费了许多时间,他十分珍惜余下的每分每秒。信中的话语虽然很朴实、简单易懂,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思念之情和他对人生的态度。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是啊,如果人活着就是为了白吃干饭,而不为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人活着就应该奉献,哪怕只是一次热情的帮助。

学完课文,我掩卷长思,感慨万分,想起了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一位身材矮小的六旬老人杨秀霞,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经济困难。但她不顾老母亲的劝阻,毅然在半个月里三次走上手术台。为了万无一失,她在捐了1000cc鲜血后,又多捐了200cc。过后她严重贫血,时常晕眩,还引发了脊椎疼痛,甚至不能弯腰穿鞋,她宁愿自己受苦,也想让一位素不相识的“大陆儿子”活下来。她的这种奉献的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赞颂的吗?

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当我们还在睡觉时,环卫工人就早早地起来清洁城市了,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当我们进入梦乡时,老师们还在备课,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还有白衣天使不顾被传染疾病的危险,救死扶伤;人民警察火眼金睛,捉住坏蛋;解放军叔叔不怕苦不怕累,保家为国······这些人不都具有奉献这种品质吗?

奉献是种美德,奉献是种崇高的精神。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来吧,行动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吧!

上一篇:ercp介绍下一篇:酒店餐厅员工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