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

2024-07-19

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精选9篇)

1.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 篇一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王坤霞)

幼儿进入中班后,随着其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家庭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负面影响的日益增强,使其攻击性行为显著增多。我园中五班的张强小朋友就是一个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幼儿。自本学期开始,我就和中五班的两位教师一起运用代币制的方法对张强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研究。

所谓代币制,就是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程序。我们矫正张强攻击性行为所使用的代币制以葫芦娃印章为代币,当幼儿达到预定的行为目标后就得到一个印章,得到3个印章后就会获得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就得到后援强化物---让妈妈到他到淘气堡游乐场玩一次,通过代币、强化物及后援强化物的激励来实现矫正张强的攻击性为的目的。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情况分析

1、研究对象情况简介

张强小朋友是一个健康、开朗、外向、聪明、好动的小男孩。在班中他的年龄偏大。身体偏高,语言、智力、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发展较好,比较引人注意。由于年龄、身高、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使他有些骄傲情绪,经常推搡、击打同伴。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或家长反映张强打人。

2、研究对象行为表现

对张强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的第一步,我们先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做了前测,发现其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为1)推搡同伴。2)拍打同伴头部、背部。3)拉扯同伴的胳膊、衣服。4)与同伴争抢玩具。5)经常有言语攻击。6)攻击行为每天都会发生,平均每天达两次以上。

3、分析其攻击性行为的动机、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张强的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与动机主要是:(1)受到他人攻击时还手。(2)维持班级纪律与常规,如洗手时拉扯争抢水龙头的小朋友等。(3)与同伴争抢玩具。(4)打抱不平,如男孩王小亚抢女孩姜珊的图书,他发现后就用力把王小亚推到一边,还拍打他的手。

4、其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庭方面:在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张强顽皮好动,让家长很伤脑筋,而他的爸爸、妈妈平常都很忙,一忙起来,最简单直接也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妈妈训,爸爸打屁股。同时,其家长在交谈中也流露出了怕孩子在幼儿园挨打吃亏的想法,有怂恿孩子“打要还手”的倾向。

(2)幼儿自身方面,由于张强身高在班中最高的几个之一,能力也偏高,使他有某种优越感。

(3)其它方面,张强很喜欢奥特曼一类的武打、暴力动画片,自由活动时,经常模仿其中的一些武打动作。由此看来,电视等媒体对张强开击性行为产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前教师的行为现状

在进行此研究之前,中五班教师就已经注意到了张强的攻击性行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矫正。曾采用正面引导、严厉批评、红花奖励、每天警告等多种方式予以干预,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的效果只是暂时的,持续时间不长,致使张强的攻击性行为反复发生,而教师的干预措施的作用却越来越小。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却只能短时起效,没有连续性,从而不能成功矫正幼儿的行为。

三、具体研究过程

1、制定阶段目标

根据前一周的观察情况,分析张强一周共发生攻击性为13次,每天都有该行为发生。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制定的矫正目标是:运用代币制的方法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其攻击性行为在3周以后发生的频率降

低为每周不超过一次。

2、制定计划,实施干预措施

(1)首先,我们与张强的家长进行了联系,向她们介绍具体矫正措施的主体情况,请他们配合我们的研究工作。联系的内容主要是:

①向家长介绍张强在园中的表现,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其有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并向家长介绍这种行为

对其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的危害。

②向家长详细介绍了我们进行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实施的步骤方法。

③争取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措施,主要是请家长多与张强沟通,少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控制看电视特别是武打、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时间,多对张强进行正面引导;改变怕孩子吃亏的想法,引

导张强要爱护同伴,和同伴友好相处。

(2)同张强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①让他知道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打人、不骂人的孩子,如果他想让老师、小朋

友喜欢他,就不应该打人、骂人。

②了解他的喜好。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张强很想得到班里的小红花,最想让妈妈带他到利群商厦的“淘

气堡”游乐场玩。

③与张强约定代币、后援强化物的形式及取得代币制后援强化物的方式:只要哪天不打小朋友,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就得到一个“葫芦娃”印章;如果第一周能得到3个印章,就得第一朵红花;第二周能得到4个印章,就得一朵红花。第三周再得4个或5个印章,就再奖一朵红花;得到三个红花后。妈妈就带他到利群“淘气堡”游乐场玩一次。在得到9朵红花后,妈妈答应给他买一辆轨道电动火车。

3、后测

实施矫正措施后,我们每天都对张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每天都和张强一起观看他的印章,向他介绍他的进步情况;如果哪天他没有印章,就和他一起寻找原因。

四、初步结果

采用代币制方法矫正张强的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进行了4周后,张强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第一周需要教师每天提示一下,让他注意自己的印章数,自第二周起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到记录表格前数自己的印章数,每天下午起床后都提醒老师给他印章。这段时间中张强仍有攻击发生,但主要原

因是其他幼儿的主动攻击。

五、采用代币制矫正幼儿行为研究的启示

1、代币制简便易行,并把幼儿的进步以代币、强化物、后援强化物的形式让幼儿具体地感知到,能让

幼儿直接地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2、代币制的实施有一个渐次增强,逐步提高的较长时间的过程,与幼儿不良行为矫正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特点吻合。

3、代币制能使幼儿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进步,并在强化物、后援强化物的激励下,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力有较好的效果。

2.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 篇二

调查资料表明, 很多孩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孩子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而攻击性行为则是幼儿众多心理问题中较为常见的, 直接影响到幼儿将来的学习、生活, 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谓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般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伤害, 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阻碍了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地加以干预、治疗, 那么这类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个案表述

1. 幼儿情况

耀耀 (化名) , 男孩, 5岁, 就读于中班。耀耀平时比较不爱说话, 经常是独来独往, 但喜欢去招惹同伴, 会无故打其他小朋友一下。时常喜欢和一些调皮的孩子打成一团, 感觉十分兴奋。其与同伴关系较差, 多数同龄小朋友会说:“我不爱跟他玩, 因为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欺负别人, 把人家弄哭了。”而且由于他爱惹是生非, 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故而也不受教师的欢迎。耀耀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耀耀由祖父母抚养, 由于祖父居住地经常更换, 也时常转学。

2. 幼儿问题行为的表现

晨间体育锻炼, 小朋友们都排好队, 耀耀还在玩弄着椅子。看到大家都排好了, 他猛冲过去硬要挤入队伍中。前面的幼儿不肯, 耀耀一手抓住前面幼儿的衣服, 一手用力往后推挤, 被推挤的幼儿当然不肯, 耀耀便使劲一拉, 把前面的幼儿拉到了后面, 自己排了进去, 被拉到后面的幼儿便哭了起来。

角色游戏开始了, 教师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幼儿们便各自进入自己的扮演区域开始了游戏。只见耀耀飞窜出去, 跑到“银行”, 做起了“银行工作人员”。“客人”来领钱了, “客人”要领10块钱, 他给“客人”5块钱, “客人”不同意, 他也不乐意, 争论一会儿, 就对“客人”大打出手了, 把“客人”推到地上, “客人”哭着报告老师。

临放学, 教师帮助小朋友们整理衣服, 耀耀的鞋子穿反了。旁边的小朋友好奇地看着他鞋子上的“奥特曼”模型。耀耀也开始炫耀。可是两人看着摸着, 不小心把模型给弄掉了。这下耀耀火了, 对着小朋友的肩膀咬一口。小朋友大哭, 耀耀还在旁边瞪着眼睛。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归因分析

1. 模仿动作

中班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弱, 且又好动, 模仿性强。如果成人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在耀耀的生活中, 由于无人陪伴, 经常看《奥特曼》等打斗场面较多的动画片, 这种暴力的动画不断刺激耀耀, 好动的耀耀便开始模仿画面中的各种打斗动作, 并在同伴身上进行实践, 攻击性行为不断得到强化。

2. 家教不当

耀耀父母一直不在家, 长期两地分居, 导致两代人感情淡薄。而爷爷奶奶平时忙, 也较少关注他。他时常是一个人玩。由于经常转学, 每次转学后都是陌生的环境和人, 便养成了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在别人欺负自己前先要压倒别人。和同龄孩子一样, 耀耀特别迷恋奥特曼, 还常常模仿其暴力行为手舞足蹈, 甚至还要求爷爷奶奶扮怪兽与其游戏。而他的奶奶在无法进行教育的情况下, 便采取体罚手段。她对老师说:“不听话就打他好了, 他不听话我在家也狠狠地打, 打得他讨饶为止。”如此生活环境, 让耀耀明显地感受到情感的缺失, 爷爷奶奶时而溺爱, 时而暴力, 他的心理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3. 个性方面

耀耀不爱说话, 经常独自玩耍。想要玩具时, 不会主动要求, 也不与同伴商量, 抢了就走。他喜欢在教室中和同伴打闹, 经常去碰一下别人, 引诱别人来追。很明显, 他比较孤独, 没有真正的朋友, 他渴望有朋友一起玩, 却不愿或不能主动与他人沟通, 只是用暴力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四、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尝试教育

1. 正面教育, 变强化缺点为强化优点

在受耀耀攻击时, 为不引发更多的攻击, 有的孩子还说谎, 采取隐蔽的、嫁祸于人的办法攻击他人。教师应了解事情的真相, 合理地分清是非、正确引导, 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幼儿间的纠纷。让耀耀体会到从攻击行为中并不占便宜, 是错误的行为, 他的攻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和消除。

同时启发耀耀对攻击行为思考, 从动机上纠正其攻击性倾向。如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 大家都不喜欢。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 让他产生别人对其攻击行为的不满, 从而否定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 家、园结合, 发挥榜样作用

要帮助耀耀改掉攻击性行为, 就必须家、园结合。如引导幼儿有选择地看电视, 买图书、玩具, 杜绝孩子错误的模仿源。家长更要杜绝体罚, 为孩子树立榜样。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对军人都很崇拜, 教师要让孩子明白解放军战士不但勇敢, 还遵守纪律, 助人为乐。

在幼儿园树立同伴榜样。经常表扬团结友爱的幼儿, 让耀耀知道他们是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的, 引发耀耀向同伴学习的欲望。

3. 抓住兴趣点, 转移幼儿的情感

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精力充沛, 表现欲望强。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表达自己的愿望, 表现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引导耀耀参与活动, 让他表现自己。通过同伴的鼓励和教师的关注, 体验到自己是集体的重要成员。在耀耀产生攻击的意识时, 可以带他去散步或游戏, 谈话沟通, 恢复他的心理平衡, 转移攻击性行为。

我们发现耀耀特别喜欢建构区的游戏。我们便引导他参与建构游戏, 请他做建筑公司的经理, 指导分配游戏角色和任务。但不能攻击别人, 要用商量的语言进行沟通。他在游戏中增强了和同伴的沟通, 逐渐放弃了攻击性行为。

五、研究结果

通过上述的尝试教育, 耀耀的攻击性行为有了明显的纠正。但“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耀耀的问题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纠正的, 教育过程中会有许多反复现象。作为教师和家长,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对待其进步和反复。坚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在消除攻击性行为的同时, 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不仅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更拥有健康的心理。

3.幼儿多动行为纠正的个案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多动行为;行为疗法;幼儿发展

“过分好动”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等,这些儿童时期容易出现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但也可能持久迁延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学习和适应困难。因此,这一问题应引起社会、家长及老师的重视,及时发现幼儿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进行纠正。

一、多动行为表现及成因

我们对建立的多动行为个案中的张钧(化名)小朋友进行了一系列行为观察记录和分析。张钧是一名中班幼儿,男,4岁半,身体发育正常,无身体缺陷。该幼儿家族已是三代单传,父母非常重视孩子,以至孩子成为家中“小皇帝”。由于孩子父母正处于创业期,孩子主要由奶奶抚养,奶奶事事都依着孩子。一味地溺爱、娇宠,很少对孩子提出应有的规范要求,使之渐渐地养成了任性、顽皮、好动的个性。

据了解,张钧父母平时工作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一般把孩子交给奶奶照看(奶奶患有风湿病,行动上有困难,并不爱言语)。因此,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更别说与同龄孩子一起玩了,孩子呆在家无所事事。每天重复最多的动作是在沙发上爬上爬下。

张钧的父母来自不同的省市,普通话都讲得不好,加上与孩子沟通不足,导致了该幼儿在园的语言障碍。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采取训斥孩子的方式,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产生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

张钧小朋友由于刚从外省幼儿园转入本园,对周围环境较陌生,没有熟悉的朋友,加剧了多动行为的发生,其行为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如看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如拉同学的衣服或头发。或不断地在凳子上爬上爬下。第二,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平时走路急促,喜与同伴追跑,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第三,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第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口吃、讲话少等语言障碍。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行为最主要的成因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特定的家庭环境因素。并伴有适应困难。

二、改善、纠正多动行为的相关措施

首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多动行为的幼儿往往会被人认为是淘气、调皮的孩子。老师应更多的关心他,教育其他孩子多帮助他,营造充满快乐、温馨、平等、互相关心的气氛,让张钧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从而减少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学会欣赏孩子,维护孩子的自信,树立榜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即优势智能。同样,每个儿童有他独特的智能倾向,因此,要突出多动儿童的最佳智能,让其优势智能带动其他智能。将更有利于幼儿的积极发展。如有一次,班上幼儿体检抽血,没有一个孩子敢第一个抽血。这时,张钧在医生身边第一个抽起了血,老师立刻表扬了他。张钧在小朋友羡慕的眼光里把头抬得高高的,使他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被表扬的快乐,并逐渐不自觉地向着好的方向转变。再次,提出一定的条件。给予一定的奖励。张钧喜欢户外活动,喜欢滑滑梯等,但不喜欢在教室里上一些比较安静的课。这时,老师给他提出条件,只有他在课堂上表现好了,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才让他参加户外的滑滑梯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后,张钧的课堂纪律就变得自觉起来了。

我们还尝试在张钧身上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及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谈话教育法。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强化幼儿分清是非的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如张钧喜欢到处跑,上课坐不住,老师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课后或午睡前,在他情绪较安定的情况下与他谈话,这时他往往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

二是安静调节法。多动问题行为的孩子往往较烦躁、情绪不稳定,采用安静调节法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或幼儿园的小花园,让幼儿躺下。闭上眼睛,用耳朵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告诉老师听到了什么?张钧很喜欢参加这个活动,他还能告诉老师他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马路上的汽车声,最后甚至说听到了小草在长大的声音。

三是自制力锻炼法。针对多动行为幼儿的特点,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关自制力锻炼的游戏。如《我们学做木头人》《请你照我的话行动》《动物聚会》等,游戏简单易玩,游戏时间短,利于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复玩游戏,能有效锻炼幼儿的自制力。

四是注意力培养法。幼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有意识的注意还处在萌芽阶段。这时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经常利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弹琴数数:拍球数数;物品变位;数字变位;看几何图形数数等。这些游戏既可以训练多动儿童的注意力,也可以训练其观察力,提高其思维能力。

当多动问题儿童出现不良行为后。教师可以表示不愉快或者取消所给的奖励。最常用而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法,是对其不良行为不予理睬。在开始阶段,不良行为可有暂时性的增多,但不要因此而中断,以后会逐渐减少或消失。此外,还可对问题行为幼儿的不良行为采用一种非肉体惩罚的惩罚疗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不良行为。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张钧的一些行为和认识是在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下产生和形成的,因此,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一些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保证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加强与家长交流。不断探讨教育方法,并把张钧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到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通过一段时期的纠正,张钧的多动行为得到了改善,在行为规范、动作协调性、同伴交往、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由张钧个案引起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望子成龙的教养环境以及争强好胜、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对幼儿的个性成长特别是改善幼儿不良行为问题极其不利。只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是部分家长常见的心态。

有一些幼儿经过了一段幼儿园生活学习,老师发现他存在着某些方面的行为问题,当老师试图把孩子的问题反映给家长以取得家长配合时,因家长对幼儿行为问题认识不足,当谈到“行为问题”时采取回避与抵触态度的仍为数不少,使家园教育观念不同步,导致教育成效低下。因而有必要明确,一般幼儿的问题行为不等同于特殊需要幼儿的问题行为,前者更多的是指一些程度较轻、在幼儿发展中也更有一般意义的某些问题行为,如过分好动、任性、依赖等。

4.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 篇四

场景二:在美术活动线描画“美丽的毛衣”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认识凹凸线和十字点然后指导他们大胆运用点、线、面有规律并对称地装饰毛衣。在绘画活动中我发现晨晨能运用以前学过的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还有本次活动中学到的十字点进行装饰毛衣,只是线条分割的时候没有掌握好距离,疏密方面略显欠缺。于是,我走过去及时表扬了他,并告诉他画线的时候要看好边上一条线条,两根线条之间的距离要掌握好,他笑着点点头。但当我问他知道自己所用的线条名称时,他摇摇头。

分析与措施分析: 算算时间,重点关注晨晨已经第四个月了,除了偶尔还要手把手的指导他绘画,现在他已经能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独立运用一些简单的线条、点、面自主装饰了,进步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他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手眼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图形分割,距离的把握是他的弱项,导致他不敢下笔。

2.想象力教差,缺少线描画点、线、面结合的经验。对于自主搭配方面的能力较弱,而且缺少一些线描画点、线、面方面基础的技能。

措施: 1.多花时间给他欣赏一些线描画范例,教他认识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帮助他了解绘画方面的知识。

2.在调动幼儿学画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幼儿美术技能的锻炼一些机会让他练习线描画如:(1)利用区域活动及早晨来园时间,鼓励晨晨练习并掌握各种点、线、面的画法。

(2)提供各种范画,引导其发现教师在装饰时使用的点、线、面的丰富性,鼓励其在自己绘画时能够结合运用。

(3)提供各种轮廓图,鼓励其进行线描画活动,教师给与指导。3.与家长沟通,让幼儿在家也能继续练习。

5.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 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星的偏差行为进行定性,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其偏差行为的成因,并从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方面进行偏差行为的矫正,以促使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偏差行为 成因 矫正措施

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携儿带女涌入。大量农民工的进入,推动了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相对不稳定,他们多数为了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行为养成不够重视。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心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更多地表现出孤独感和焦虑感。这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存在较大范围的行为偏差现象,需引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什么是偏差行为?参照CBCL量表、CONNERS的儿童行为量表和崔丽霞老师编制的《青少年行为问卷》中的学生不良行为,根据广州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学校层面来看,中学生偏差行为指存在于中学生特定群体中违反学校规定及教师期许的各种个体行为的总和,可分为以下几类:学习偏差行为、外向性偏差行为、内向性偏差行为、特殊偏差行为。

本文以个案小星的偏差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自身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分析其偏差行为形成的原因,并侧重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进行偏差行为的矫正。

一、个案描述

小星,男,15岁,生理功能正常,籍贯是河南襄城,小学五年级迁移至广州市南沙区新垦,目前是新垦学校七年级学生,居住在学校附近。

小星的父亲,48岁,初中教育水平;母亲,47岁,小学教育水平。父母均没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母亲在新垦街道摆小摊,父亲做农活。小星转学之前是一个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待在乡下老家读书。当时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小星溺爱,这促使小星养成了懒散、反抗、任性的性格,慢慢地学会了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最终不得不让父母将其接回身边,但因学习成绩差而降一级入读新垦学校。小星在老家入学较晚,加之降级,使其在班级中年龄最大,有些自卑。父母对小星的表现没有信心,觉得管教他有心无力,通常情况下发现他有异常,就责备他、打他。

小星在校学习成绩差,语文、数学处在及格边缘,英语在及格线下,喜欢体育;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拖欠作业;行为粗鲁,待人不礼貌,因此得不到尊重;喜欢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学玩,也喜欢接近关心自己的同学,但不愿透露自己的心事。总的来说,小星偏差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校表现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己管不住自己,喜欢喧哗,引起同学的注意,面对老师的提醒,不知错,甚至顶撞;时常欠交作业并为自己找各种理由;面对科任老师的耐心教育或是严肃批评,他显得很麻木,教育效果低。

(二)在家表现

对长辈没有礼貌,顶撞父母,面对长辈的问话不搭理等;喜欢一个人玩电脑,如父母不提醒,就会无节制地玩;但小星有着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会做饭、洗衣服。

(三)对自己、父母、老师、同学的认识

小星觉得自己就是这样,怎么改也改不好;认为父母常年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管他,他怎么样也没关系;觉得老师太偏心,总是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二、个案偏差行为成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小星家庭生活比较艰辛,租住的房子是破旧民房,杂乱的摆设中连看书做作业的桌子也没有。父母平时早出晚归,忙于挣钱养家糊口,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小星的成长和学习。加上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字,普通话不流利,无力指导小星学习。小星与家人基本上没有情感的交流,对前途认识模糊,对知识追求没有动力。

小星童年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隔代长辈没有掌握好教育的黄金时期,使其错过了教育的最好发展阶段。父母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为他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反而使小星耳濡目染一些不良风气。

(二)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小星五年级从外地转来,教材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一下子适应不了。同时,他学习基础本来较差,进入初中还要经历无数考试,对他造成很大的压力,心理上容易产生发泄的要求,却又无发泄途径,只好寻找非正常途径补偿,慢慢地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他成绩差、行为差,又比同班同学大,这使其他同学对他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导致他难以融入集体。

(三)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知道,民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些素质低下的本地人会经常鄙视甚至侮辱他们。据调查,经济形势不好时,小星家附近的民工们经常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赌博甚至斗殴,这给他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自身心理因素

小星正处于少年期到青年初期的过渡期,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他渴望得到认同,但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从而过低评价自己。小星内心深处保留着较强的自尊,但是他在学习、家庭经济等各方面都没有优势,在心理上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他习惯了自我贬低、自暴自弃,常常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以防受到伤害。

三、偏差行为矫正措施

(一)学校方面

一方面,学校为小星安排专门的教育,委派经验丰富的老师与他面对面交心,让他懂得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安排心理辅导教师不定期和小星谈心,引导他对自身正确的认识,帮助他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外来务工家长进行学习,增强他们教育子女的责任感,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要求,指导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并与家长们建立最快的信息通道,把行为偏差学生的表现和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汇报,家长把子女在家的情况反映给学校,为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不断纠正偏差行为提供了有效时机。

(二)教师方面

作为班主任,我尝试着用爱来引导和感化小星。有一次学校大清洁,我安排他清扫教室天花板的蜘蛛网和灰尘,他拿着鸡毛掸清理着墙面,任灰尘和蜘蛛网跌落在身上也没有吭声,清理完之后拍拍身上和头发上的灰尘……突然我有点心酸,接着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鼓励他,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他的眼神中我第一次看到了光芒。后来清洁卫生我让他做小组长,负责小组的清洁区域,虽然他还不足以做到让我放心,但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再后来他当上了劳动委员,每天早上和晚上提醒和监督同学清洁卫生区域。我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和优势,至少是相对优势。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优势,找到成功和自信。

常说“犯错是学生的特权”,每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不能心浮气躁,不要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一次家访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每当我知道小星没有交作业时,我会了解情况,允许他推迟交给我;每当我看到他上课在讲话时,我会眼神示意他,给予他改过的机会。当这一切都在反复上演时,我不断地去包容他、提醒他,只要他有万分之一的进步,我都会给予他表扬和鼓励。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我希望用耐心等待他的醒悟和进步。

(三)家长方面

我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主动与小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小星父母对儿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只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做才能让儿子“听话一点…‘乖一点”。我建议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要时常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要试着去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骂和唠叨。

与小星父母的交流取得了共识,小星父母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共同来完成。渐渐地,我得知,小星的爸爸为了加强儿子自律,提高儿子成绩,帮小星报读了晚修辅导班,并叮嘱辅导班老师对小星严格要求,每天不论多晚或是风吹雨打都亲自去接小星。后来,我提醒小星的父母,若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和老师商量,和老师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个案指导成果

(一)小星的父亲接受了我的建议,给小星腾出一个专门学习的空间,并适时地督促小星的学习情况。小星告诉我,妈妈几乎每天都会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小星的妈妈也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小星在家的情况并询问小星最近的在校表现。她说小星的言行举止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会再无缘无故地顶撞父母,有时出去玩也会知会父母。

(二)小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同学们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他说他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这一切说明他正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三)成绩上,语文数学有了进步,英语因为基础薄弱基本还在及格线徘徊。作业虽然有拖拉,但基本都能完成,上课开小差的次数有所减少。课间也不再局限于和偏差行为的孩子玩,他逐渐地融入了集体中。

6.幼儿园个案研究报告 篇六

――对一名小班幼儿在“一物多玩”活动中表现的观察与解读

一. 背景简介:

文文,男,四周岁,我们都叫他文文。性格活泼,动手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但是由于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因此养成了他懒惰的习惯,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其他幼儿总是兴高采烈的玩着,而他却懒洋洋的这儿一看、那儿一站,表现的很被动。

体育活动是孩子们较感兴趣的,而“一物多玩”更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吸引力、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文文会以怎样的状态参与呢?为此,我开始关注起文文在“一物多玩”中的言行表现,认真做了记录和研析。

二、观察札记

(一) 记录一:

观察内容:玩报纸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时间:10月10日上午10:00―10:30

情景描述:

今天,我带幼儿去玩报纸游戏。一到操场,孩子们就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技巧制作纸球,然后玩自己制作的纸球。我鼓励孩子们玩出多

种花样。他们有的踢纸球练射门,有的用纸球进行抛接练习,还有的用纸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射击。场地上到处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喊叫声。

我看这个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就提议说:“现在咱们玩一个赶小猪的游戏,看谁最先到终点又遵守规则。”孩子们刚玩了两次,文文就大声说:“真没意思。”我愣了一下,说:“那你说一说,不玩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游戏可以让我们大家一块儿玩吧?”他想了一会儿说:“咱们可以玩运球比赛。”我问大家行不行,孩子都同意。

观察者评注:

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地认识到,孩子有很大的潜能,老师要相信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学会用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

孩子们每天都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但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的游戏材料,那么,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变化出新的玩法,使幼儿愿意玩,从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文文 在玩纸球的游戏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建议可以用报纸玩运球比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感,但文文仍然不太积极,在前半个活动中,他一直是一个旁观者。

(二) 记录二:

观察内容:我的调查

观察地点:小(8)班

观察时间:月17日7:45―8:02

情景描述:

早晨,文文一看见我们就甜甜的跟我们打招呼,他妈妈问我们:“不知怎么回事,文文这几天一回家就拿着玩具问我‘妈妈,这个还有别的玩法吗?’”

晨间谈话时,我请文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家的活动情况,文文高兴的站起来向小朋友介绍了绳子、皮球等玩具的多种玩法。当我们建议文文把他的玩法展示给我们看时,他愉快的同意了。

观察者评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次的活动中,文文显然对“一物多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将文文的调查作为“一物多玩”的一个生长点,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创新思维。

(三) 记录三

观察内容: 报纸载球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时间:年10月24日10:00―10:35

情景描述:

一开始,小朋友们拿着我给他们的报纸不知所措。我有意识地又说了一遍:“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有几位幼儿开始动起来,但他们大多数只是拿着报纸跑来跑去。文文听完我的话,点点

头,乐呵呵地拿着报纸转身走开去。他的背影仿佛在告诉大家--今天我要给你们露一手。我并没有急于追问,只是在一旁静观,想以一个教师对孩子愿望的重视,对活动动机的满足来刺激他去尝试新的领域,去体验创新的喜悦。在玩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文文,此时正玩得入神,两眼放出好奇的光芒。只见他一会儿将报纸贴在胸口跑来跑去;一会儿卷成一长条做障碍物,来回跳;一会儿又揉成一团,当“手榴弹”扔……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积极思维,捕捉灵感。在活动中,他把自己想的许多玩法讲给小朋友听,由于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独特,受到小朋友的喜爱。

观察者评注:

在“一物多玩”中,我看到了文文的“闪光点”,看到了他的聪明才智,独特思维。正如陶行知说的,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也是创造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年代,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及时开发和引导。幼儿的个性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从“一物多玩”的活动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能从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动机和乐趣而无须教师干预;有的孩子则依赖性较强,常常要教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还有的孩子相对比较外向,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较强,愿意帮助别人等。就以上案例而言,文文也许就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孩子吧。我们不仅要允许班内幼儿的发展速度,活动内容、方式的多样化,还应该有不同的

指导策略和针对性,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因此对文文来说--给他提供充足的空间,创造自由的氛围,让他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种策略可能比较有效。

三、解读与思考:

通过对文文小朋友三周的个案追踪,我们可以看到文文在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素质,提高其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同时,如何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是摆在我们眼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每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语都在展示一个色彩斑斓、富有活力的美好世界。正如马拉古兹在名为“其实有一百”的诗中所表达的观点:“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谈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以往的教学大都以约束为主,时时处处都是规矩,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循规蹈矩,其心态必然是瞻前顾后。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人云亦云,创造性思维的心态根本无从谈起。在我为幼儿创设的宽松环境里(必要的禁令和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自由度大,顾忌少,幼儿通过充分的联想,交流和表现,创造出多种玩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心态的形成。所以,创设

一个宽松的环境,创设鼓励支持创新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一物多玩“只是个开始,我想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怎样从”一物多玩"中引导幼儿在考虑问题,看待解决事情时也能从多种角度去想,去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总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教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创新教育的心理环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充满情趣的乐园中,创造出生活的新意境。

7.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 篇七

专业认同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依据专业选择职业并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1]它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的概念,学习者会因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对专业认同的看法。[2]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表明,专业认同对学生学业成功、学习动机、专业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影响。[3]

叙事研究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4]叙事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个体在叙事中理解世界、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叙事的表达也让别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5]通过对专科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一名三年级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进行叙事研究,探究其作为“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进而为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提供些许思考。

二、个案专业认同现况

根据对已有文献分析,结合研究需要,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结构要素分为四个方面:(1)择业动因:我为什么选择特殊教育专业;(2)职业认同:特教类职业发展前景;(3)专业投入:专业学习中投入精力;(4)自我意象:我会是一个怎样的特教教师。

(一)择业动因:“调剂过来的”

第一志愿没录取就来到幼师,而且是被调剂到特教的,收到通知书时,不知道什么是特殊教育。咨询后得知可以当普教老师才来的。来之后发现特教更好,就业形势好、工资高、发展空间大。

择业动因是个体选择某一职业的理由和原因,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性格特征、时代背景等。[6]最初个案并没有选择特殊教育专业,是在被调剂与寄希望于将来还可以从事普教工作的情况下选择就读特殊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个案基于就业形势及工资待遇等外部条件确定将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

(二)职业认同:“将来肯定会火”

特教专业将来肯定会火的,到处都是新的发展空间。国家特别重视,颁布了许多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文件。我想抓住这个机会,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10年后要办一个特殊教育机构。

职业认同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在本研究包括对特教类职业的发展前景及从事特教一线教学等方面的认同。个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并确信,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其愿意把握机会,加入特殊教育一线工作行列,实现自己的目标,办一个特殊教育机构。

(三)专业投入:“决定做哪一行就要努力”

确定干特教后,看特教专业书多了,基本上是关于自闭症的,因为我对自闭症感兴趣。暑假在医院实习,带的自闭症孩子进步大,有强烈的成就感,所以想在特教中坚持下来。

专业投入主要指专业学习的态度、学习过程中完成专业任务的情况、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专业相关实践或活动等的情况。[2]个案在确定将来从事特教工作以后,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主动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也能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二是丰富实践经验,能主动利用暑假到机构进行实践活动,而且在实践后,更加坚定自己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念。

(四)自我意象:“两年骨干、十年园长”

希望工作两年内能成为骨干教师,两年后考研提高自身能力。十年后创办机构并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园长。我的康复原则是:给特殊儿童带来乐趣。我会想各种办法带小朋友“玩”,他们情绪好康复效果也会好。

关于“我会是一个怎样的特教教师”的专业觉知是需要个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反思,形成个人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反过来又会主导教师教学实践的。[6]个案在统合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因素后,形成独特而丰富的自我意象:骨干到园长。对实习期间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将来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有明确的认识及信心。

在历经“被调剂”被迫选择特殊教育专业,到感知到特殊教育发展势头猛进,到“决定做哪一行就要努力”的专业投入,到独特而丰富的自我意象,个案在动态的学习和意义建构中,初步实现知识、价值、情感与行为等方面专业认同。

三、个案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是指来自生活中的特殊或重大经验,它能够建构新的认知,刺激新的行为,常会通过个人主观的感受与诠释理解过程,塑造个人价值取向与信念,进而影响专业实践与发展。[7]在个案专业认同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事件是一次讲座:W中心的讲座,对我影响很大,讲座后统揽一下全局,更倾向于特教。不难看出,经历这次关键事件后,个案对特殊教育专业了解更多,也直接影响自己将来要从事特教职业的决定。就“关键性的讲座事件”个案还谈及:每个专业的新生先要知道就业前景,确定自己做什么,才会有内驱动力主动学习。可见,这类关键性事件对于初入学、对专业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程学习

特殊教育专业(幼儿教育方向),要求特教和学前的东西都要学。我没有舞蹈、钢琴基础,兴趣也不大。特教专业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特殊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行为矫正技术”。心理学老师上课特别清晰,行为改变技术特别实用,见习时能发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中融入很多行为基本原理。个案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加上优秀教师的引导与专业课程能够学以致用的特点,越来越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

个案也表达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看法:“学龄前儿童融合教育”与“早期干预”很多地方是重复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这门课,时间根本就不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挺难的。个案关于某些课程的看法确实也道出其所在学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三)实践经验

个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倾听自我的声音,透过内心的情感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认同:

大部分见习只能看,不实操体会不到特教老师的感受。让我感受最深是有一个单位,那边的老师不那么专业。有一个感统训练机构挺好,目标清晰有计划。见习中,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暑期实习,确定自己可以在特教领域发展下去的信念。

各种见习经验的相互作用对个案的专业认同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观看”与“实操”的对比、“不好的”与“好的”机构的对比,尤其是积极向上、教学效果好的机构及实操的体验,不断丰富个案积极的专业认同内涵。

四、思考与启示

(一)同行专家引领、职业教育贯穿

同行专家的榜样作用能够促成特教师范生对专业的积极认同,个案就是在经历一次同行专家经验分享以后,更加坚信自己要从事特教工作的信念。那么,可以充分发挥同行、专家、导师等的引导作用,深化对特教专业的理性认识,形成比较稳定的专业信念。

职业教育应该贯穿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尤其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对特教专业课程、教师不太了解,缺乏实践经验,需要有意识地组织专家讲座、座谈等引导他们了解和认识特教专业。大二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时期,接触专业课程教师最多、实践机会较多的时间,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及优秀一线特教教师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大三面临着就业,指导学生理性选择职业、规划未来,加强就业前景的指导。

(二)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条件

课程结构是衡量专业认同高低的重要因素,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特教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因此,课程设置要做到将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力求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保证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课程。此外,教师的素质也是影响特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优化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教学的同时去一线机构学习、研究,从而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与引领。

(三)建立优质实践基地、鼓励假期全实践

教师职场当中的实践经验是形塑专业认同的重要来源,短期的见习往往流于“看”的形式甚或是负面的影响。基于此,一方面要建立优质的实践基地群,努力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全实践,在实操中切身体验特殊教育的真实情境,通过自我与真实情境的互动形成积极的专业认同。

摘要:运用叙事研究方法,探究一名特殊教育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从择业动因、职业认同、专业投入和自我意象四个方面分析其专业认同的内涵;揭示关键事件、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三个因素对其专业认同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同行专家引领、职业教育贯穿,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资条件,建立优质实践基地、鼓励假期全实践等建议,以期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认同,个案,叙事

参考文献

[1]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03-206.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8):18-22.

[3]官春兰,王雁,张丽敏.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4]鞠玉翠.走近教师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宋萑,张文宵.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J].全球教育展望,2012(3):56-62.

[6]李战营.特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叙事探究:基于个人生活史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0:39.

8.男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个案研究 篇八

十二月

论文题目:男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个案研究

作者姓名:高强强

二零一四年

学校代码 学号2011381203

专 指导老师 毕业时间 教务处

陇东学院学院教育学院学士论文 论文题目:男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个案研究 作者姓名:高强强

业:学前教育

:2015年6月

陇东学院

:张丽萍

摘要

本文对幼儿男教师的入职适应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了解一位幼儿男教师入职前后心里的转变以及职业适应的变化与改变,并在此基上为广大男性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提出可行的建议,帮助幼儿园男老师更好的度过职业适应期,降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率,帮助其快乐的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教育 男幼儿教师 入职适应 幼儿教育

摘要 导言

研究方法与过程结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目录

导言

根据教育部对2008年全国幼儿教师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专任幼儿教师中女性教师比例达到98.5%,专用男性幼儿教师比例只占1.9%,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依据目前调查结果显示,某校2011级本科学前教育(1)班男生一名,女生59名,学前教育本科(2)班男生4名,女生55名。而2010级专升本班总人数30人,但女生人数也超过20人,男生则少于10人,男生所占百分点较低。而在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这种男性和女性比例也是很普遍的。通过平时的交流发现,有一部分男生毕业后并不把幼儿教师作为就业的首要选择,探讨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更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加入幼儿教育的行业,是本研究的主要动机。通过我的调查访问,有少数男幼儿教师在初次进入幼儿园工作后,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例如2010年在长庆桥幼儿园有一名男幼儿教师王老师,自入职上班不到一年时间就离职了。其实这样的例子好有很多,在镇原县的新集幼儿园,有位男幼儿教师在上班后的一段时间,也转入了当地的小学任教,可见男性幼儿教师的入职适应在幼儿教育中显示的尤为重要。入职适应是指教师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不断增强专业能力,从而胜任其角色,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对男性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研究:1.有助于男性幼儿教师正确认识男性幼儿教师这一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改变职业偏见。2.有助于男性幼儿教师正确处理入职适应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轻松跨域入职适应期。3.壮大男性幼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师资中的比例,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是方山中心幼儿园的一名男幼儿教师张老师。张老师2012年毕业于定西师范专业学院,是该幼儿园唯一的男性幼儿教师。二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访谈法。

三 研究过程

访谈之前预先设好题目,只要是针对张老师入职历程、工作现状、日常生活、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评价未来规划。对其他老师的访谈,主要是为了获取她们对张老师在幼儿园中带班以及生活表现的看法。通过观察访谈分析研究并且进行全程录音,再把录音转化为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四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张老师入职历程、工作现状、日常生活、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评价未来规划的了解以及其他老师看法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男性幼儿教师入职适应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把它总结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职业的一种认同。职业认同也是男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最为关键的前提基础,也是个体从事幼教工作的持久动力。说起来张老师的职业经历也应该从他的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张老师首先选择的是经济管理

专业,由于自己高考成绩仅仅和高考分数线擦肩而过却被调剂到了学前教育专业,一开始进入这个新的班级看到班上那么多的女生,而班上却只有三个男生,张老师倍感压力,而且整天呆在女生当中也特别压抑,后来随着接触一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比如钢琴、声乐、学前卫生学、突然感觉也挺有意思的,再加上自己平时对歌曲和器乐比较感兴趣,就打消了申请转专业的念头。另外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想要在大学刚刚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稳定的的工作也实属不容易,好多应届毕业生都是先就业再择业。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对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改变幼师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这种契合刚刚迎合了张老师当时的求职动机。但是他的好多朋友都对他所从事的职业开玩笑,说实话当时心理负担挺重的,并且长期以来社会对男性幼儿教师的认同心理准备不足,认为男性只有无能之辈才当幼儿教师。

由于他对这个职业有最初的的认同感,所以才说服了家长,坦然的面对朋友的偏见,经过三年的工作磨练,张老师在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认识到要充分发挥男性在这个行业的优势,只要自己努力,在学前教育领还是有发展前途的。当我又把问题转向张老师对未来事业的打算时,张老师则说目前在幼儿园进展还是相当顺利的,他愿意挺身在这个行业,把幼儿教育发展成事业。

2.人格特征

人格是包含了个性、气质、性格的各种稳定特质的综合体。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他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同时还要性格开朗,喜欢孩子,能够完全使自己走进孩子的角色中去。如果是男幼儿教师更要求男幼儿教师具备细心、耐心、亲切、容易相处、能坚持、可能还要不怕流言蜚语的性格特征。早我与张老师谈到与同事的相处时,他特别提到,幼儿园里的女老师对自己都挺照顾的,(也可能是是由于他是幼儿园唯一的男老师),张老师说道与人相处并不是自己的难处,他讲到自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自从上学到走上职业生涯,人缘一只挺不错的,这与他平时踏踏实实,低调的作风有关。我就顺便问了一下张老师与人相处秘诀,张老师告诉我他的绝招。①低调平和的面对自己。刚从教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难免不习惯事事亲力亲为。这时就要又不怕“吃亏”的精神,张老师讲所谓“吃亏”,其实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次契机,作为男幼儿教师,难免会多一点体力活,不要怕牺牲自己的体力做清洁工作,照料幼儿的生活,不要怕牺牲自己的休息或空班时间,做教具、备课、也不要怕自己能力不足而错过任何一个能够独立承担任务的机会,更不要斤斤计较工作的多少,刻意的按照既定的工作范围来决定自己是否要做某件事。张老师说不怕做,就怕没机会做,甚至不去做。张老师说新教师要抓住每一次锻炼学习的机会,从早晨踏入幼儿园开始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要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怀着重新学习的态度,多做多问多思考,争取事事亲力亲为,为自己争得磨练的机会,能够就能够尽快独当一面,获得领导、同事、家长的认可与信任。②诚恳谦虚的面对他人。保持一个新教师应有的谦虚,温和的态度,从微笑迎接每个人开始,园内的每一位同事,就是我们自己最好的引路人,他们是我们工作的伙伴,专业发展的支持者,要尊重、欣赏她们。当自己感到困惑时,可以主动和搭班老师、保育员进行交流,不要过分自尊、敏感、猜疑、怕被取笑,与人交往贵在坦诚相见,相互了解有利于今后共事。发现同事需要帮助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善良,及时主动的提供关怀与帮助,必定会得到他人的欣赏;在自己接受同事的帮助后更要报以真诚的微笑与感谢,这样相互理解与帮助,很快就会收到同事的认可和接纳,大家终会和谐,愉快共事;张老师也告诉我如果遇到分歧时,避免因于同事的私人关系而影响工作,可以等到适当的时机,主动约同事一同休假娱乐,化戾气为祥和。③踏实勤奋的面对工作,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准备,负起在其位,谋其职的责任。张老师说而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新教师抱着一套新颖、先进的理念来到工作岗位,时刻等待机会的到来大展拳脚,脱颖而出。但是作为新教师,势必有不清楚的地方,在经验和能力上也难免不足,因此领导可能不会将一些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这时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怠慢,放弃目标,任然要踏踏实实的干出成绩,显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才会是众人对你刮目相看。另外要处理好自己的标新立异,与同事的意见求同存异,合作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工作风格,作为新教师,在抒发自己的观点前,一定要先听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④宁静快乐的面对生活。宁静致远,快乐扬帆。幼儿园里是沸腾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各类事情纷繁琐碎,新教师不习惯此景,一天下来便觉得心力交瘁,体力透支,没关系。下班之后赶快给自己找会一点儿宁静,放松身心,不但可以平复心情,也可以让你深谋远虑。精做沉思,心中默念一个能让自己愉快而沉静的词或是想象一副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幸;福”之词,“西湖荷花”的美景,慢慢让一天的嘈杂轻轻远离,回归心灵的平和;培养快乐的习惯,从清晨起床就微笑开始,周围的环境,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因我而美丽充实,同样用这种快乐和幸福感染他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机遇;对生活说声谢谢,谢谢它让你成长在幸福的家庭中备受家人的关爱,谢谢它让你工作在幼儿园里以重温童真的乐趣,谢谢他让你经经历挫折接受社会的考验与认同,谢谢他让你在困难中得到人间的情暖。无需抱怨生活中的不平或是过分苛刻要求,只享受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3.个人专业提升能力

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职业技能的核心要素,是个体职业适应和发展的立基之本。正如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所说:“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迅速的发展技能,而且也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和尊严。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新教师快速的提升保教能力的极好途径。作为一名男幼儿教师应该保持高度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课题,在平时教学中有意锻炼,培养研究意识,经常思考与阅读,新教师无疑是有参与教研活动资格的,但是作为初来乍到的新手,需要时间来适应和融入教研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张老师也告诉我一些有关教研工作的经验,说道在参加教研活动时,因为是新手,没有被邀请发言之前,不可冒然提出自己的意见,一定要对”前辈“表现出尊重。随时撰写教养笔记,教养笔记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随笔,教师通过记录幼儿的言语,行为,日常习惯等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养笔记写好要抽取时间来看,或许在看的过程中,我们会萌发出新的教育思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所写的教养笔记与其他老师分享。教师不要忽视这小小的记笔记的行为,他却是我们专业成长的一部分,并且还为儿童的成长记录袋提供依据。

(二)外部因素 1.经济收入

经济受收入是人赖以生活的物质保障。男性进入幼儿教育领域所面临最客观问题就是经济收入,好多男性在本科或是专科毕业后,个体年龄已经进入婚配年龄,面临着结婚生子。同时还要照顾家人,通过了解张老师是如何对待在任职期间是如何看待自己薪水这一问题,张老师自己说刚开始工资收入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是偏低,张老师说他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靠做兼职来弥补主职工资的,张老师说自己在大学期间就经营一家网店,由于现在工作稳定,可以腾出相对固定的时间继续做网店,收入还是相对可观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薪水偏低是影响男幼儿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男幼儿教师在幼教领域生存下去,我们就要在工资机制这一方面下功夫。

2他人的态度 他人态度是指在主体从事某类活动时别人对主体的看法与评价等。当个体在从事某类活动时,如果是得到了重要他人的支持,那么个体在从事这一活动时首先在态度方面是积极的,再加上个体的不断努力,是很容易取得成功的;倘若起初就遭到重要他人的全盘否定,那么个体是很难将某一活动进行下去的。我们在谈到这点时,张老师是非常自豪的因为当初在选择这一职业是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当时张老师也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就业压力大,自己朋友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偏见,还有其他一些问题。经过了巨大的思想斗争,张老师最后还是决定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行,因为他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张老师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目前就业压力这样大,如果从事幼教,以后发展为园长其实也蛮好的,再说了许多人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完全是自己最喜欢的。这样看来,他人的看法尽管是外因,但还是对个体选择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当我与张老师谈到如果面对未来的另一半时,张老师却显得的很迷茫,因为自从工作后,也有人给张老师介绍对象,得知张老师的职业后,对方显得不能接受,张老师最后说如果未来另一半都无法接受这一条件时,他也有可能考虑转行,所以我们更应该让那些重要他人去了解男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增加职业认同感。

3.人际交往

交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有关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简而言之,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信息情报交流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的人际交往是针对男幼儿教师与幼儿、幼儿园管理层、共事教师还有其他人员,以及与家长的人际交往关系。

①男幼儿教师与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张老师和我在谈到与幼儿的人际交往时,事实上和我当时的想法完全是相反的,我在想张老师在实习结束后,肯定总结了不少与幼儿相处的经验,不用再去注重这些了。张老师说光靠实习那点经验完全是不够的,因为当我们走上工作舞台后,还会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情形。例如孩子“尿在裤子上”以及“孩子把屎拉在裤子上”的情形,还有孩子有可能把自己的纽扣摘下来,放在嘴里等等好多,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张老师在刚走上幼教的道路后,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尽力的把自己的的知识才华展示给孩子们,但是他却很少与幼儿交流,看到大三班的小朋友和其他老师在一起玩的那么开心,张老师更多的是一种羡慕。张老师说他就私下向大三班的班主任田老师请教,说起这次请教张老师还是颇有收获的,说到这里张老师特别向我强调了新老师一定要大胆自信主动地去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要表现出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不要怕向别人学习没面子,其实通过学习,是一次很好的进步。张老师请教后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田老师告诉他让幼儿能够喜欢老师,首先老师要去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年龄差异,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差异。让幼儿能够喜欢上你,我们老师就要表情和善,态度和蔼,开口长笑让幼儿时时刻刻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田老师还说,老师还要掌握一些幼儿的基本情况,关注幼儿喜欢的事情,经常与幼儿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动画片里的角色,喜欢看的图画书,爱玩的游戏以及家里发生的事。张老师开心的告诉我,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当他再一次和孩子们聊起动画片时,孩子们都是那么的开心,甚至激动地站起来抢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顿时就不一样了,还有的小朋友下课也会主动找老师一起做游戏。张老师说自己也不会想到会有这样大的收获,学生的进步就是老师最值得开心的事。

②男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管理层、共事教师、及其他人员的人际交往。

张老师说自己也是幼儿园唯一的男教师,刚来幼儿园,是很不适应,园长对自己是特别照顾的。张老师说园长是最有可能影响你工作是否顺利的人,与院长相处要牢记:对领导要尊敬,不要在表面急于表现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与共事教师的交往,张老师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当你做为一名新老师入园时,院长都会搭配好老师或者带教师傅,他们可能与你趣味趣味相投,一见如故,也可能因性格不合而很难相处。张老师说:面对这些人,你可以不必屈从他们的意见,或强迫自己成为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是你应该尽最大可能表现出友善,如果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人,你工作时的心情会更加愉悦。张老师说到这里时,就会叹口气,幼儿园空间小,女性教师居多,有时会有一些闲言碎语,你也会身处其中。作为新教师,你要避免说他人闲话,卷入是非,参与小圈子一类的事情。幼儿园的教职工中,年龄有老中青之别,学历、职务有高低之分,但是他们的人格平等,所以对于大家应该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同事都当做朋友。面对别人对你说的闲话,你可以做到“倾听、微笑、然后离开。”不需要在其他老师面前说“请不要在我面前说闲话”这类话,只需要倾听别人的话而不发表任何言论即可,更不要将闲话传给别人。张老师最后还告诉我,要记住,作为新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可能会引起麻烦。

③处理好与家长的人际关系。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是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与张老师聊到如何同家长处理好关系,张老师笑着说自己以前也是从来没有以教师的身份同家长交流的,记得第一次开家长会,园长说每个带班老师都要发言,当到了自己发言时自己当时还是挺紧张,心跳的速度都加快了,脸色也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在每天的接送中也会遇到好多问题,比如说早上送孩子上学的可能是幼儿的父亲,而下午接送的就有可能变成孩子的奶奶,显然家长有事难免会忘了带上接送卡,而孩子的奶奶对接送卡可能由于认识不足,显然不会去重视,有时还要硬把孩子带走,张老师说这时我们做老师的就要耐心的去给家长讲解。

张老师说自己刚开始入职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现在想起来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不同的家长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并且在这个领域的知识匮乏,需要教师的指导。张老师说有的家长讲话和他讲话有时声音特别大,而且有时候还会说的面红耳赤,就像吵架一样;还有一些家长讲话就像小蜜蜂似的,讲了一大堆你最终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张老师说有的家长还是心特别好的,有的时候还会把家里的水果带一些送给老师,还有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提一些鸡蛋送给老师,其实这种场面有时还是让老师会很尴尬的,张老师说自己刚来单位上班根本就不习惯,特别是受不了那些讲话就想和你要吵架一样的家长。张老师说最让自己难忘的是又一次在和家长谈话时,和一位家长由于某些原因就吵了一架。当时自己都有动了不想干这一行的念头,张老师说自己最终在好多朋友和同事的开导下,还是留下了。

张老师说起现在想起这些事情其实也不算啥大事情,只是自己当时刚刚入职,没有经验,心情急切,也缺乏耐心,不过在这个岗位上干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不会有胆怯感,当你的成绩越来越出色,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张老师说从事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完全不适应,再到适应的过程,习惯了自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张老师对我说在与家长谈话时一定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双方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张老师说当时的自己由于刚进入这一领域,也不懂得一些沟通的技巧。张老师说家长在谈起自己孩子时都会说自己的孩子怎么聪明、怎么能干、但是我们是班主任在学校里自然知道孩子的情况,觉得孩子表现并不怎么出色,我们在听家长说这些时不能直接说把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一般,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肯定,谈到幼儿缺点时,自然做老师的要巧妙使用语言。

(三)对策与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男性幼儿教育者虽然从事着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他们从内心里并未真正认同自己的职业,还是认为幼儿教育是一门女性化的职业,是不屑于自己的职业的,认为他们选择这个职业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与身边从事其他职业的男性相比他们会觉得整天与小孩子打交道不是大男子汉该干的事,于是他们往往有着另择他业的打算。男性幼教自己本身观念的未转变是阻碍男性幼教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对职业缺乏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很多男性幼儿教师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时并非是出于自愿的,迫于家庭或其他种种原因不得已选择这个专业,并且在毕业之后从事幼儿教育。他们的内心一直充斥着不满情绪,这部分人本身是不情愿从事这个职业,因此在他们工作成为正式的幼儿教师之后,对这份职业还是抱有排斥和抵触心理,在毕业之后很难融入自己的职业角色中去,同时也很难培养起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资通常被看做衡量一个人个人能力的标准,同时也是很多人判定是否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虽然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但是总体上来说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相比较其他教师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让很多男性幼儿教师觉得并没有在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渐渐认同了他人的看法,觉得男性从事幼儿教育是不光彩的也是没有能力的体现,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也因此缺失。在当今社会教师虽享有较高的职业地位,但是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并不高,虽然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种职业,却未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专门化的职业”;这种现象让很多已经从事幼儿教育的男性心里觉得很压抑,在工作时没有动力,平时羞于提起自己的职业,觉得提起自己的职业会抬不起头来,心里对自己选择从事这个职业是否正确始终存有疑虑。男性在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等方面与女性存在差异,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时常会与女性教师产生不同看法,由于现在幼儿教师还是以女性为主,所以男性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思路往往很难实现和接受,这难免会让男性幼儿教师在工作时产生一种孤立感,因此会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幼教职业,长此以往定会影响男性幼儿教师的个人发展以及职业发展,难以真正发挥男性幼儿教师的优势。

传统思想认为,男性大多都是大手大脚不够细心的,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给这些男性教师让他们很不放心。在很多家长眼里女性教师更具有母性也更加温柔,在教育幼儿方面比男性幼儿教师更有经验,她们更能了解孩子的需求进而可以把孩子照顾得更好。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孩子家长往往对男性幼儿教师表现出不信任更有甚者会直接拒绝让男性幼儿教师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些表现无疑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职业认同感难以形成,并且也因此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

男性幼儿教师入职适应的改善策略:

(一)有针对的添加适合男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而实践性的课程较少,尤其是针对男生的实践性课程较少,基本都是上按照女孩子的特点设计。对于男性来说舞蹈、音乐之类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学校应该安排一些适合男生的课程让他们进行学习,并且对他们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课程,解决他们从事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困扰以及培养他们的刚毅、果断等的性格品质,真正坚定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信心。在就业之前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毕业之后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自然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

(二)提高社会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关注度 男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者中的少数很难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也一直很难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对于此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其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如拍摄相应的视频短片或者制作一些公益动画进行播放,正确的引导广大群众抛开传统观念,去认识幼儿教育这门职业以及从事幼儿教育中的男性教师。通过宣传让人们了解到男性幼儿教师对于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从而转变传统观念。让男性幼教渐渐走出角落,得到来自于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公平对待,进而给予他们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心。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问题是导致男性幼儿教师缺失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原因,1997—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06%,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与教育部随后推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都提到了有关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但对于男教师而言,工资仍是较低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投资经费,使得幼儿教师获得一定的资金保障,这样会让男性幼儿教师在心理上不觉得低于其他职业,改变当初从事幼教只为养家糊口的想法,从而从内心接受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认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四)发展男性优势,得到社会认可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教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相比于女性男性机械的能力较强,男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教学中速度、力度等方面会表现出的“阳刚”之气,是治疗日益凸显的儿童肥胖症的“一剂良药”,同时考虑到儿童在成长初期的很多主要行为和性格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来逐步形成的,在幼儿园里如果教师性别结构过于单一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男性倾向于场独立型,而女性倾向于场依存型,男性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独立自主的个性,同时对儿童勇敢、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这些都为儿童后天品质的养成打下了基础。另外,男性幼儿教师的加入,可以改变幼儿园单一的性别结构,使得幼儿园在管理和教学各个方面得到完善,为幼儿园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男性的这些特质,男性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的应用,来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

(五)男幼儿教师自身的入职适应的个体努力和自我调节

我们经常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首先男幼儿教师自己先要合理认识入职适应,正确对待入职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对于任务难度过高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寻找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去做,提高自信心。同时,男幼儿教师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和同事一起踏青。联系一下周边附近和自己有同样工作的男幼儿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工作压力大时,适时放松一下,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燕.《幼儿园新教师上岗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122

9.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处理个案 篇九

肇庆市第十七小学:白东梅

由于智障儿童身心发育不健全,每个学生都伴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我开始少不了用追问学生,批评学生,投诉家长的方法,可是效果总是不好,甚至有让自己碰钉的情况。有了失败的经历,吸取教训,我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开始学会运用一些策略、技巧,取得了较好效果。

上课了,啊晓拿出一盒口红,在脸上涂抺,脸上成了一个大花猫,逗得同学哈哈大笑。经验告诉我批评学生可是效果总是不好,于是我想了想,拿出一块镜子,走到啊晓身边,小声对她说“你看一看镜子,啊晓漂亮吗。”啊晓看了一下,摇了摇头,说“不漂亮”。于是我对她说 “以后抺口红要在咀上抺,还要照一照镜子,看一看好不好看,学校要求上学是不抺口红的,在家才能抺的好吗。”“好的” 啊晓欣然接受。以后她再没有上课抺口红。

上数学课,,我看见学生忆烙手拿彩笔正在画画,他的课桌上放着一盒彩笔,咋眼一看,这彩笔很眼熟,再细看,这不正是我的彩笔,怪不得前几天找来找去找不到,原来是忆络“拿”了,这还不算,居然还不避嫌,在老师的眼皮下画画呢。看着正在沉浸于画画而怡然自得的他,如果这时当着全班的面去批评他拿了我的东西,肯定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我想了想,于是我走近身边,小声问他:“忆烙,你喜欢这彩笔吗?”“喜欢”忆烙低头,轻声答我。“那老师把这彩笔送给你好吗?”忆烙抬头看我。接着我对他说“不过,以后你如果喜欢老师的东西,你要开声问老师要,不能拿走了而不告诉老师,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知道没有?”“知道了。”忆烙答我。放学忆烙爷爷来接他时,我把这事的处理告诉他爷爷,请忆烙爷爷转告他如果喜欢别人的东西,要开声问别人要,他爷爷也对我的做法表示赞同,表示会协助老师对忆烙进行教育。从这以后,忆络就再没有拿过我的东西。

下课,我在走廊值日,我一走近教室,就看见学生嘉星和啊炎在争吵。于是我走过去问为什么。嘉星说是啊炎偷了他的橡皮檫,我问啊炎“你有没有拿了嘉星的橡皮檫?”啊炎没有出声,摆了摆手表示没有。“有,我亲眼看见的他偷了我的橡皮檫” 嘉星斩钉截铁地对我说。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嘉星开始搜啊炎的衣服,啊炎举高双手,任由嘉星搜,可就是不到,看着啊炎紧闭的咀巴,一声不吭,忽然我心里不禁一颤,莫非他把橡皮檫含在咀里,由于智障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 有时会做出一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如果真是这样,该怎么处理?于是我马上支开嘉星,不让嘉星再纠缠啊炎,我怕嘉星迫急啊炎啊炎,啊炎会呑下橡皮檫。接着从袋子使出一粒花生,哄啊炎:“啊炎,你把橡皮檫吐出来,我就给你花生吃。”他马上张开嘴巴,把橡皮檫吐出来,这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学生是可塑的,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学生,老师只有在教育中采取科学化、艺术化的德育,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上一篇:月亮的思乡诗句有哪些下一篇:电子警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