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精选15篇)
1.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 篇一
1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具体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1具体施工破坏自然环境
任何项目施工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区的具体需求,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选址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征用一些农田、湿地森林等土地,以及民居、工厂等建筑。施工前,不仅要对农田等地面进行处理,还需拆除建筑物,在此施工中不仅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对于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比如,重要路线穿越城镇等行政区域,该行政区域就需要根据高速公路的具体路线,对城镇的区域进行重新规划,不仅改变城镇原本风貌,同时也影响到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
1.2施工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人类活动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对大自然也会造成伤害,最为明显的则是工程所在地的生态平衡因施工遭到破坏,生态平衡的破坏极易引发自然灾害。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当地生物必然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大而选择迁徙,当地生物圈受到影响,生态环境被间接人为改变。此外,高速公路施工中,不可免地使用大型机械,对土地进行挖掘,破坏当地植被,进而影响当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导致夏季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
1.3施工导致污染环境严重
施工机械的废气排放等污染都影响着当地的环境,此外,在高速公路正式运营后,随着车流量的加大,噪声污染、尾气排放造成的气体污染等也会更加明显。
2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常情况下,为了节省工程建设资金,降低工程建设难度,缩短工程建设工期,高速公路的建设一般不会采用高架设计,而是直接在地面上堆砌路基,由此就带来了对于土地的大面积占用问题。而在被征用的土地原址上,很可能就是沿线居民赖以生存的田地、林地或者居民的宅基地等,这些原有建筑的拆除,必然会对原有的局部环境造成影响。而路基的阻隔甚至可能会对当地的行政区划造成影响,对路基两旁的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将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
2.2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会改变地质结构诱发自然灾害
山区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在线路设计时会由于某些不可抗力的作用而对原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表覆盖的植被产生影响,更有甚者,会对某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迫使其迁徙至其他地区。所以说,工程建设不但会使自然环境遭受到一定的破坏,同时也会对本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危害。而在季风性气候区,这样的影响很可能就会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产生不利的影响。
2.3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对于自然原生态环境的污染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具有极高的工程难度,需要应对大量的道路建设本身以外的问题,因此,会涉及大量的多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数量巨大,而这些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直接在工地中居住下来,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工程建设人员数量众多,但是素质却参差不齐,如果不加强相关教育,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除了人员外,工程施工本身也会产生废弃的边角料等大量的建筑垃圾。除此之外,参与施工的机械设备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些影响。
2.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 篇二
关键词:公路,线形,景观,协调
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可以供给人们丰富的自然景观,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公路的建设投资大,影响深远。如果公路设计、建设质量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反之,留下的遗憾将难以消除。近年来,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路使用功能也发生了观念上的改变。在过去,公路线形设计仅以满足规范指标要求及投资的经济性为主要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线形与环境的协调,但并没有在设计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论证,精心创作不足。因此,容易造成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与恶化。
因此,公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课题。环境的个性赋予公路个性并决定其品质,所以设计过程不能简单理解成赋予公路使用功能的过程,而是赋予公路个性的“艺术创作”过程[1]。也可以说,公路设计是设计者以公路工程、美学、心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为基础,对公路所处自然、人文环境的一个“再造”的过程。
1 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设计的重要性
1.1 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道路景观是一种空间环境,观察道路景观的人通常是置身景观内部,将自己融入到景观中感受道路内部及其外部的沿线景观。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不单指道路本身,还包含了更大范围的外部延伸景观[2]。
1)道路:道路是形成整个道路景观的主体性要素。道路本身的空间位置、线形走向、路内景观要素布局等构成了道路内部景观的基本内涵。2)路外景观:路外的景观是指道路两侧的景观要素组合,可以是水体、山体、植物、建筑等若干个依附于道路两侧的要素组合体。3)道路空间景观:道路空间景观由道路及两侧景观共同构成。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若干个景观区域,如近景区域、中景区域、远景区域。这些区域由道路本身线形、路面特征、地形、路外景观等要素组成。
1.2 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设计的要点
公路线形的走向在引导驾驶者行车的同时也引导其对道路空间景观带的感官选择。因此,线形设计不光要强调线形内部的协调,也要注意线形与路外景观的协调。其中,线形内部协调主要是指路线本身具有视觉的连续性和立体的协调性。线形与路外景观的协调主要是指公路本身对路外自然景观环境破坏的最小化,使公路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同沿线环境、景观的协调与配合。
公路景观的协调应注意以下两点:
1)内部协调应在满足设计指标规范的同时考虑平面内部二维线形的协调和平面与纵面的三维线形协调。2)外部景观环境协调设计应遵循:公路线形与周围自然环境(植物、地形、河流、湖泊等)相协调,公路线形与人文环境(村落、建筑、文化等)相协调,道路本身色彩、绿化等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等原则。
2 公路线形的内部协调
公路线形设计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核心部分,是影响公路工程与环境协调与否的主要因素,也决定了道路使用者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因此,线形设计的要点是将公路周围的地形、地物等景观要素与线形本身进行巧妙地组合,使路线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公路线形的内部协调设计主要考虑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两个方面。从安全和美学的角度出发,平纵线形组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路线设计总体应遵循“保护环境、顺应地形、设计中最大限度保护”的原则。平、纵面线形在工程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高的技术指标,同时对景观保护与行车安全两个控制因素综合权衡,不能片面的追求高指标,更不能轻易采用极限指标值。
2)从美学上来讲平面直线不易与周围地形地物相适应,而曲线更易顺应地形的变化,有助于路线与环境相融合,且由于其曲线方向不断变化,可以自然地引导驾驶员与乘车人观察不同的路线空间景观带,所以曲线线形可以丰富视觉效果,减轻驾驶者视觉疲劳,在路线中应广泛采用。
3)缓和曲线长度要适中。从行车视觉上来讲,太长和太短的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搭配极不协调。因此,考虑到线形的连续性和行车的舒适性,两端缓和曲线与中间的圆曲线的比值宜为1∶1∶1。
4)在以往的设计中,超高渐变段的插入点一般选在缓和曲线起点或者全缓和段,然而这样的布置给桥梁或者其他工程的设计带来很大麻烦(如桥面横坡反复扭曲变化),也不利于施工。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超高渐变段的起点位置灵活设计。比如在不影响行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如下调整:在桥头引道上完成超高过渡,将渐变段起点位置设到桥头。
5)纵断线形在工程量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大半径曲线,纵坡宜设计成缓而平顺的曲线,这样的线形可以扩大驾驶者的视距,美观路容,也有利于安全行车。
6)在平纵线形组合时,应注意保持平、纵线形指标的均衡协调,对于下列的不良线形组合应尽量避免(1959年国际道路会议第十一届会议文件进行了归纳)[3]:折断:在平面线形中,短弯道夹在两条长直线间,或者短的凹形竖曲线夹在两条下坡直线间的情况;平桥:平坦的直线桥夹在两条有坡度的直线路段或两条有坡度的曲线间;短直线:短直线插入在曲线中间,导致了弯道突然中断;起伏:平面长直线或者大半径曲线中间设置过多的变坡点,导致纵断面成锯齿状;跳跃:在上坡路段,一个凸形竖曲线前方紧接下一个凸形竖曲线,出现了视觉上的跳跃。
3 公路线形的外部协调
公路是建造在地表之上的构造物,一条好的公路应具备“内部协调”和“外部融合”的性质。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是指公路的建设对周围景观尽量做到不破坏,不填不刷,要充分利用周围的景观环境(地形、地物等),提供视野的多样性的同时自然地引导使用者驾驶[4]。因此,想要获得和谐的、优美的公路空间景观首先要明确设计主题,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引导设计主题的形成。
1)主题求“融”。
路线设计应以保护原生景观为主旨,以公路自身景观融入周围景观为主要目的。任何路段的设计应避免对自然的“随意景观”造成破坏,因此在路线规划、选线阶段应对环境敏感区(旅游风景区、湿地、文物保护区、名胜古迹区等特殊区域)进行绕避。在自然景观为主的路段应做到沿线自然景观破坏最小化,尽量避免人工痕迹,不要出现高填深挖。
护坡、护面等结构物的造型绿化应与周围景观相适应。桥梁、洞门等再造景观尽可能简洁、朴素。对于通过人类居住区的公路,应充分结合人文景观(房屋、桥梁、农舍或路旁设置一些设施等)和周围自然景观(树木、孤山、河流等)来修建数量和位置合适的、充分体现这一区域特点的人工构造物。高等级公路,更应充分利用公路立交与跨线桥等构造物体现周围人文景观的特色。
水域附近的公路,应与水体保持恰当的距离,尽量保留沿岸的原有景观。沿河、沿溪公路应注意景观的图像协调效果,尽可能布设顺应河流与河岸走向的道路空间曲线。
公路应避免穿越大范围的林区,不得已必须穿过时,路基设计高程应接近原地面,线形尽量布设成曲线,这样可以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对环境的影响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2)利用线形空间对景观进行适当的“强化”和“挖掘”。
公路是“线”和“带”组合而成的构造物,公路所通过的大量路外自然空间为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资源。然而,有些原生景观的特点不够鲜明,过于重复和单调。通过对线形空间的合理布局对景观进行“强化”和“挖掘”,调节景观特色带和过渡带的合理结构分布,有助于形成有张有弛的公路景观。因此,在路线布设时要结合路线穿过的景观带,对公路各部分空间位置合理布局,让公路使用者感到线形的优美、流畅及周围景观的律动变化。
4 结语
公路线形是车辆运行的载体,也是公路空间景观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一旦确定,无论优劣都难以改变。设计中单纯要满足标准规范的规定并不难,但是使公路与路外景观很好协调却并不容易。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灵活运用标准规范,优化线形的设计,使公路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公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朝晖,张映雪.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2-33.
3.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 篇三
关键词 公路设计 环境保护 保护对策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全球共同倡导的利民之举。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路建设开发务必遵守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交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在此有必要说明何谓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就是强调公路建设,主要以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公路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为手段、以公路文化展现地域风情为亮点、以平安舒适为目的,在公路建设中,通过加强新的设计理念,始终重视环境保护,多措并举,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建设中的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着手点,根据各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战略,决策与开发公路建设活动的一种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指人类自觉地、有公共意识地去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防止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人文景观的影响。
1.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贡献。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城乡之间与城市之间的物资集散速度,减少旅客路途时间,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等。
2.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建公路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对农田、植被的破坏,以及高填深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二次灾害。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3.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指的是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沲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4.公路建设对声音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声来闩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二、公路设计过程中针对环境问题的保护对策
为切实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营造公路与闩然环境协调的优美景观,要求公路设计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前期工作中应结合工程项目闩然环境、社会环境、交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等工程建设条件,以保护沿线闩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宗旨,以环境敏感点为主,点、线、面相结合,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在公路设计前期中应综合考虑以下内容:
(1)公路规划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公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如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市规划、文化、资源、遗址、居住入口以及旅游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
(2)公路选线应结合地形条件,与闩然环境融为一体,公路自身线形的协调、公路线形与结构物的协调及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路线平、纵、横组合得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路线选线应尽量减少毁坏水利设施,少占农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对沿线经过的城镇,采取“远而不离,近而不入“的原则,并紧密结合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降低敏感区域内的交通流量,减少污染产生的源头。在规划设计中应进行空间敏感性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少占良田、耕地、天然草场和经济林,使路线走向尽量避开敏感区域。
(3)公路设计前期应调查公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研究当地野生动、植物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长习性及演替规律等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状况,结合公路工程实际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湿地、沙漠、戈壁、高寒等自然保护区论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闩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高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公路选线必须绕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闩治区自然保护区,如果路线必须穿越湿地等保护区时必须上会研究决定,且应选择影响范围小的位置通过,并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或“以桥代路”等方式,避免造成水环境的重大改变。在有国家级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根据需要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通道。
(4)在路基路面設计应结合工程地质的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选择路基高度,有条件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路基边坡顺应闩然,减少工程量和占地,保护土地资源,合理设置通道,减少公路对当地居民出行及景观的影响;减少取土、弃土对土地利用、土壤耕作条件和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影响,弃方应集中堆弃,重视弃方的位置和数量等,取弃土场应避开闩然保护区、湿地、水源地、地质灾害等环境敏感区;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工程设施应自成体系,不得与当地排灌系统相互干扰。
(5)通过深入调查公路沿线各种不良工程地质分布状况,结合公路工程涉及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在治理工程地质病害时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情况改变后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工程地质病害——冻土,在设计前期应查明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类型、冻土层上线及水文地质等情况,设计应考虑冻结层上水的发育情况及填料的冻胀敏感性,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卵石土或碎石土做路基填料,避免水文地质情况改变后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防护措施合理、有效,可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路基防护形式应根据当地的闩然条件、筑路材料等合理选用,尽量减少生硬的工程防护,有条件时采用植物防护等,并表面植被防护。
(6)公路构造物应结合区域环境进行设计,桥隧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接线设计,合理确定桥上纵坡及桥头路基高度,与周围山川、沟谷等闩然景观协调,桥梁的导流设计应自然平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7)公路主体及沿线设施用地规模适当,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位置应避让饮用水源二级以上保护区,服务区、停车区应合理布设,充分考虑驾乘人员的需求,结合区域路网、地形、景观和地域文化等环境进行景观设计。
(8)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对施工与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声、气、水等各种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三、结束语
4.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 篇四
钱国超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处 南京210005】
摘 要:本文通过南京机场高速公路在环境设计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突出
了环境设计对提高高速公路整体美观性的重要作用,提出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够
课题,合理的变更设计、优良的工程质量、沿线环境及绿化美化是环境设计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机场高速公路 环境设计 整治 绿化 工程质量
1 前言
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特别是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特别注重于环境设计,不仅要充
分考虑平、纵、横断面的结合,而且还要考虑高速公路如何与自然环境、景观相
结含、协调,不仅要考虑到线形的美观,回时,还要考虑到驾乘人员心理和视觉 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文件中环境设计占了相当的篇幅,通过三维立体设计突出
了某些关键部位、景点、居民区等的设计思想和意图。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
工,使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据有关资料表明,良好的环境设计,不仅
可以改善沿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丰富沿线的紫观,充分挖掘旅游潜力,而且可
以消除或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大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及酋设肖处于起步阶段,环境设计肖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在设计文件中,环境设计仅限于植树、种草,对于—些重要位览提出了
一些环境方面的设计要求,而没有进行详细的环境设计戏景观设计。承包商在高 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较详细的环境设计图和明确的施工要求,往往重
视主体工程的施工,而忽视沿线环境的保护及改善。因此,虽然高速公路建成
了,但是从美观性方面,从与周围环境结合协调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 的距离。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美化的耍求将愈来愈高,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必将受到广大道路工作者的 高度重视,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环境设计可以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比较 成功的例子。
2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于1995年6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建设
期仅两年。专家们评价:国内领先,届际先进,代表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水平。之所以有这样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路面干整、整体质量好,还因为沿线环 境优美、景观丰富、风危如画,实现了高速公路与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有机 的结合,形成了一道色彩斑肩的高速公路风景带。驱车在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人
人都有心情舒畅、流连忘返之感。
总结起来,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与沿线环境整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2.1重点进行排水防护工程的变更设计
排水的防护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美化,传统的设计
几乎千篇一律,缺乏对高速公路喧体美观的综合考虑,加上施工过程中沿线地形 的变化,水系的变化,按原设计施工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排水防护工程全 面的变更设计,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排水防护工程变更设计经多次研究确定了以下 设计原则:
(1)3m高度以下路基采用植草防护,3m高度以上路基仅在3m高度以下部分
进行防护。根据不同的高度,防护分别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衬砌拱及六 角形空心预制块。
(2)通过排水能力计算,将原上口宽1.8m的梯形边沟改为上自宽1.5m,的
边沟,并且要求先将隔离栅以内土地豌平后再做边沟,使边沟水力坡度与差平地
势似持一致,边沟上口高度与整平高度保持一致,避免了边沟施工大填大拍、边
沟如磋沟的现象,对于—些地势不够开阔的下挖圾,为保证良好的视觉采用了暗 看式边沟。
(3)路堑防护因地制宜,尽可能减少浆砌片石全防护,增加草防护,以保
护生态环境,体现自然美。为此,在路堑开挖的过程中,结合填挖平衡,尽量加
大了开挖范围、减少了路堑边坡坡高,在不产生明显冲刷的前提下,能不防护尽
量不防护,需要防护的则主要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石方段则采用二次台阶式,第—台阶采用挡墙,第二台阶以植草为主,力减少山坡水对防护工程的影响,进
一步调查了山坡的走向以及排水途径,结合路堑边坡的煞治,并桶据排水量的大
小对截水沟的大小卯设置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尽量做成了隐式截水沟,避免
了截水沟与路堑防护及周围环境的不协调。
(4)路基边坡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路基高度能放绣尽可能放孵,一方面能
起到稳定路基减少冲刷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视觉和心理上使驾乘人员更加有舒盾 和安全感。
通过以上工作,大大改替了高速公路与排水防护工程的协调,突庄了高速公
路主体,既保证了功能要求,又改善了环境,回时也减少了排水防护工程工作 量。2.2 全力进行机场路沿线环境整治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沿线征地较览上基左侧为1.8m,右侧为8m,所经大部分地区
为微丘、地形起伏、水系复杂。在路基工程中,施工单位力抢工期,节省工程经 费,基本上是哪里有土哪里挖,严重破坏了沿线地貌及生态环境,设计文件中也
没有明确提出征地范围内沿线环境如何设计、盖治的问题。因此,在路基工程施
工近结束时,机场路沿线地貌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一片狼藉,弃土成堆,坑洼不
平,积水难排,视线不通,严重地影响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及美观,必须花大
力进行全面整治。为此,机场路建设指辉部有关人员,在对机场路沿线地形、地 貌、水系等充分词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线环境整治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为体现“省门第一路”风貌,促证机场潞整休美观,使机场路沿线环境与周围自
然环境融为—体,并考虑隔离栅的埋设与美观,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机场路沿线环 境整治。耍求做到:
(1)在征地范围必须进行土地平整,济一些影响视觉的弃土堆及,山头在
征地范围内推平戏调配使用,将一些废弃元用的塘、沟填平,重新进行高速公路
排水系统以及农田排灌系统调整、理顺,使机场高速公路征地范围内地形形成平
坦并绣磋起伏,视线开阔,视觉舒适的自然风貌。
(2)设计立体排水系统,即在一些两山之间的洼地沿路基坡脚设置纵向排水
涵,然后再将洼地回填至适当标高及宽度,再设置高速公路排水边沟。这样,在
视觉上一方面降低了路基填筑高度,另一方面保证了征地范围内地形及边沟一伏
平缓及视觉上的连续性。
(3)对干一些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景观的山头取土坑,进行了适当的平
整、修整,并设置遮挡土堤。(4)结合全线煞平及填筑低洼地用土,适当增加控方范围,加大路堑宽度,并将路堑边坡修削整齐,这样可以开阔视野,增加视距,提高视觉舒适性。
(5)通过环境整治,方便隔离栅施工,使隔离栅整干后地形波浪起伏,并
基本保持与路基间固定距离,朵本上避免了大起大落、错位、台阶等现象,使隔
离栅与庙然地形及高蛊公路线形之间达到了相互协调、整体美观的效果。
(6)对于一些扼庙然景观较丰富以及高速公路结构物比较突出、美观的关
键路段、加山头、跨线桥,服务区、互通立交等,重点进行环境设计与整治,一
方面尽可能保留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一些有特征的树、水塘、建筑物等,岳一方面通过整治,营造出,些新的景点,并使之与自然环境充分协调,达到 自然美的效果,2.3 搞好绿化设计,体砚以绳为主的方针
高速公路结构物的设计以及沿线的环境整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绿化装
点、树木花草的点缀,就谈不上高速公路的环境美,因此可以说绿化是高速公路 的衣裳。为搞好南京机场高违公路的绿化美化T作,显现“省门第一路”的风 采,根据南京地区植物生产特点以及机场高速公路的特殊要求以及沿线不同的地
形,生长条件等,指挥部多次对绿化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四季常绿,三
季有花,层次分瘁,远近结合,锚落有残,郁郁葱葱”的绿化指导思想,并在
1997年6月28日机场商正式通丰前基本完成了全线绿化任务,全线共种植雪松
7500棵,水杉25000棵,红叶李15000棵,蜀桧2000棵,花木50000株,植草120万 m2,中央分隔带内种植丁一排蜀检,既能起到美化作用,义能起到防眩作用,此 外还种植常绿类草高羊毛,分段种柏了不回季节开放的花木包括茶花、月季、箭 兰、美人蕉等。
路基边坡人种生长能力强的狗牙根、高羊毛等草种,既能保持水土,又有一 上可观赏性。
路基两侧预留带内绿化设计为沿边沟外侧种植了1季节开放的花m宽分不同
卉,然后分别是炕叶李、雪松以及水杉,同时在预留带内种植了常绿类草三叶 草。
服务区、收费站、互通范围内种植了具有观赏价值的马尼拉、高羊毛草类。
目前各种树木、花草长势良好,基本上达到了绎和花的海洋的效果,使机场
路在不同季节色彩丰富、风景迷人,平整的路面,齐全的交通安全设施、先进美
观的照明系统以及多姿的花草树木形成了机场路特有的景色。2.4 立交桥、跨线桥设计留式多样、美观大方、气势雄伟
南哀机场高速公路原6瘁跨线桥形式单一,没有特色。在建设过程中,考虑
到美观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格其中3座桥变更设计、1逮桥为江苏唯一的斜踩
刚构桥,新颖别致,给机场路增添丁一景,另一座为中跨32m薄型连续梁桥,气势宏伟,设计合理,还有1座为独柱式多跨连续梁桥,感觉也气势不凡。风格
各异的跨线桥结合周国的环境美化,令人赏心悦目。
机场互通九桥采用了连续刚构,不仅设计合理,造漳美观大方,而且施工质
量,外观都比较好,雄伟壮观,视觉效果颇佳,再加七互通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为机场路又增添了一景。
2.5 各项面子工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面子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整体美,它也是环境美的重要组织部 分。工程尚未开工,指挥部就把面子工程的盾量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求 体现一个“精”宇,达到一个“美”字。行车左机场高速公路上,人们都有共同 的感觉,各项面子工程,如路面、防撞护栏、标志标线、隔离栅、防眩板、栏水
缘石、照明工程、交通工程二大系统,服务区建筑、收费站等无一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基本无粗糙、伪劣之感。各项工程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线型优美、设施齐全,充满了砚代化气息,使高速公路与当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一种美 的享受。
3 结束语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设计环境是一种社会化的趋势。高速公路的环境段计
是—个新的课题,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高速公路的环境美不仅体现
在高速公岛本身各项工程良好的合理的设计以及质量的优良,更体现在与屑围环
境的结合及沿线环境的综合治理方面,因此,环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设
计的好坏也代表了高速公路的设计水平,然而要搞好环境工程设计并不是—件简
单的事,需要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通力合作:设汁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
质,既耍有丰富的经验,又耍有良好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素质,此外,施工过程
中的现场控制、指瘁也很重要。技术人员庆深人现场,栈据现场不回的地形地物
结合防护,排水等工程,制定相应的环境整治方案,尽可能保留成不破坏自然环
境,哉通过修整、重新整治改善自然环境,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与整
治是在高速公潞硅设中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为今后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提供了
一个范例,在进行环境设计与整治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整治工作量并不很
大,工程经费也不需增加多少,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世要因为一是牵涉面广
涉及农民庄稼、水系调整等问题,加之沿线群众对环境整治不理解,阻挠和紧要
赔偿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承包寐认为工程量小,T作复杂,要进行多次反复整
治,又要与老百姓打交上,故此不愿意接受工程任务或不能严格按设计要求做,讫就要求工建设单位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也说明增加全
员环境意识是今后环境改善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环境设计与整治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项工程的优劣将会给整体环
境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从工程一开始就要罢抓各项主要工程的质量,包括路
基、路面、桥粱,外观等、没有主体工程的外观美、感觉舒适,最好的周围环境
也挤逊色,可以说高速公路美是环境美的主体,周围环境主要起衬托、协调作
用,反之,加何没有周围环境美,高速公路质量、设计再好也谦不上设计水平、更谈不上行车舒适。
绿化是环境设计宁,常重要的一部分,应结合地理、气候条件冒及沿线地
形、地方生态、入文特性等综合考虑总体设计方案,可冒针对沿线环境整治过程
中设计的一些凤景点及服务区、收费站等关键部位的具休博况选择合理的花草树
木点缀,人为设计一些景点,丰富沿线的景观。
总之,环境设计是—项复杂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其次
要精心设计并随时做好变更设计。此外,各项工程要从,外观质量抓恕,精工
细琢,严格要求,只有重视了环境设计才能使高速公路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接
5.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五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污染
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而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公路的建设也越来越上心,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汽车拥有量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不断的增长着,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体系综合运输中所占据的位置也是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公路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1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黑烟等对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这种影响更大。
2公路设计与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得对公路沿线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环境保护的评价意见拟定环境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设计人员从选线到设计的全过程,都要把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方案一齐抓,使线路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头、野生动物生存区及文物古迹等),力求采用环保新技术和新材料,把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公路定线不能只单纯地视其为一个几何图形,而应视其为一个美学实体。人们不能只单纯看它是一个静止的形状,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活的形状。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在心理上会产生明显的反应,如桥梁的形状、水的流动、树林的分布,以及急弯陡坡、垃圾坟场等都会引起司乘人员心情的愉悦或烦躁。
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须根据审定意见,做出环境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随时研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加以纠正。在运营阶段,应对未能完全避免的交通噪声、行车尾气、服务区的生活污水等进行适当的综合治理。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环城高速路靠近城镇居民一侧全部采用隔音板防护,有效地减少了噪声污染。
参考文献
[1] 包丽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浅见.辽宁交通科技.20xx(12).
[2] 崔文良,刘俊香,史俊霞.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分析.科技信息 20xx(22).
[3] 王旭威,王旭葵,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一些环保措施.黑龙江交通科技 20xx(07).
6.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六
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作者:姚全留 殷广月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公路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等级的公路建设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伴随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文章论述了如何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X3
7.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 篇七
关键词:环境保护,人文景观,南岳文化,旅游公
1 项目概况
南岳高速公路是湖南省唯一一条直达景区的高速公路, 由衡阳市至南岳区主线和大王庙至大源渡连接线 (连接京港澳高速公路) 两部分组成。项目起于衡阳南岳区坪上, 经烧田、至大王庙, 经肖家湾、进入九渡铺, 沿G107西侧经白鹭坳、于周家坳跨G107, 经张老屋, 止于石鼓区松木乡与衡大高速公路和衡阳市绕城公路相连。路线长50.9 km, 其中主线长37.1 km, 连接线长13.8 km。拟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计算行车速度为120 km/h, 路基宽度26 m。它的建成通车, 把南岳衡山、罗荣桓元帅故居、炎帝陵、桃源洞、“红色摇篮”井冈山、等著名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和对日益增长不堪重负的京珠高速公路的交通车辆分流起着重大的作用, 对大力改善沿线地区发展环境, 综合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自然资源
南岳高速公路主体所在的衡阳地区处于湖南省凹形面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的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 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 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四周山丘围绕, 中部平岗丘交错。东部为罗霄山余脉天光山、四方山、园明坳;南部为南岭余脉塔山、大义山、天门仙、景峰坳;西部为越城岭的延伸熊罴岭、四明山、腾云岭;西北部、北部为大云山、九峰山和南岳衡山。
衡阳地处亚热带, 位于东亚季风区,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水集中, 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等。
1.2 人文资源
衡阳境内多名山, 有衡山、回雁峰、岣嵝峰、岐山等, 都深深的烙上了文化印记。论影响之大、论文化之深当然首推南岳衡山。
衡山是我国古代南部的重要坐标, 也是中国南方文明发源的重地, 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积淀。衡山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秀丽的景色吸引人们前来寻幽览胜, 人们以诗词歌赋等形式赞叹自然风光, 表达人生感悟。千百年来, 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祭祀祈福为主的佛道合融的五岳名山文化。
2南岳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设计理念
2.1 环境保护理念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高速公路建设改变甚至破坏了所经区域原有的景观特征。与此同时, 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人们对公路的要求不仅仅只是行车的安全、快捷、舒适, 对公路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景观的再造, 对道路的文化性、艺术性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设计时力争使自然景观和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建立起新的、完整的高速公路景观系统, 并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 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 如何能使公路线型及沿线设施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在生态、环保、景观上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现代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核心部分。
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更显重要, 对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环保要求都远远高于其他公路, 采取措施降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综合高效利用资源, 将项目建设成为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构建人文、环保、安全的交通环境, 对于促进公路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安全出行理念
在进行环境景观设计时, 首先考虑是否会遮挡视线, 其次图案要简洁, 色彩要协调, 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动态与静态、自然与人工、视觉与情感上的问题。要保证公路的畅通与行车安全, 避免对司乘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及视觉上的遮挡、眩光等视觉障碍, 要让司乘人员感到舒畅。我们必须按照每条公路建设项目的运输功能和交通安全的需要, 在与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协调和平衡, 建设安全美丽的南岳高速。
充分重视游客的多重需求, 不但要重视内在品质, 也要重视外部形象。在保证运输功能的同时, 通过外部形象, 交通工程设施展现南岳文化, 使司乘人员一进入衡岳高速就感受到南岳文化的氛围。南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应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 积极采用灵活的、宽容的、创新的设计理念。如按宽容设计新理念, 在路侧设置解体消能立柱, 可缓解因驾车人失误, 当失控车辆驶出路外撞击路侧标志立柱或照明灯杆柱已不可避免而造成交通事故时, 可降低或减轻其对失控车辆的伤害程度, 该设置可放在路侧安全空间范围内且无护栏保护的地方。南岳高速公路 (含连接线) 设有好几座长300米以上的大桥 (含高架桥) , 基于上述设计理念, 可在大桥桥头设置新型彩色陶瓷防滑减速标线;在主线及连接线大于3%的下坡路段, 也应设置该防滑减速标线, 确保行车安全。
2.3 地域文化理念
南岳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 属湖南始祖文化圈, 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南岳文化借助南岳高速公路辐射延伸到外部空间, 从而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这将大大提升南岳文化辐射能力。
衡阳地区的宗教文化除了回雁峰的雁峰寺、岐山的灵瑞寺之外, 更多的是集中在南岳。南岳是中华五岳名山之一。其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特别是佛道文化在中国的宗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南岳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 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同时南岳的群峰叠翠, 朝辉夕映, 林壑幽深, 泉甘药丰和冬暖夏凉的自然条件, 为道教徒提供了优越的修道条件, 也为南岳增添了光辉的史章, 丰富了名山的文化内涵。人文景观设计要在自然和谐中体现南岳文化精髓, 主要有福寿文化 (福、禄、寿) 、宗教文化、建筑文化 (南岳庙扬北方宫殿之雄伟, 存南方园林之秀美) 、书院文化 (文明奥区, 源远流长) 。
南岳人文公路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与品质, 提升公路文化内涵。
2.4 生态恢复理念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 也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加强生态恢复理论研究, 探索适合区域生态恢复的途径, 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在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中, 应多采用本土植物, 因其属本地区的土生物种, 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早已适应既能保证正常生长, 又能表现地域特色, 同时尽量地保留原生生态系统, 还要考虑地形地貌及气候因素, 从而达到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的目的。如在边坡景观设计中采用缓边坡、曲线边坡, 避免边坡的整齐划一, 采用自然、开放、积极的空间 (强调种植体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和周边自然环境的空间过渡关系) 。边坡稳定时取消圬工防护, 在边坡不稳定时采用隐蔽防护形式的设计方案, 边坡采用六棱形预制块防护并植草绿化。对视线范围内的取土场, 应做好环境的恢复工作, 减少水土流失, 并在路侧种植乔、灌木进行遮挡。路侧绿化种植应自然和谐, 应有疏有密, 因地制宜, 根据道路两侧周边的情况而定进行调整, 切不可整齐划一, 过于规则。通过透与遮的处理手法, 透出自然景观亮点, 遮挡自然景观较差地段, 使之更加和谐。
2.5 旅游公路理念
南岳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当前两型社会与两型交通资源集约型要求的充分体现。公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南岳是弥足珍贵的人文宝库, 两种资源的有效结合, 将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对南岳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建成后将使大源渡的旅游依托南岳得以激活, 并得以快速发展。并通过本项目及京珠线、衡炎高速等使南岳、大源渡、洣水风光带、炎帝陵、桃源洞、井冈山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得以整合, 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对外打响整体组合品牌。
交通与旅游业密不可分, 良好的交通氛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南岳公路是文化景观资源串联的纽带, 可以汇集南岳文化资源于一身。将沿线景观资源、民风民俗融入公路设施, 使其成为一条宏伟的文化长廊, 它将对南岳特色资源的推介, 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从人的生活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对现代公路进行反思十分必要。不断探索人文元素在技术中合理的表现方式, 充分赋予公路人文精神, 极大丰富公路文化内涵, 扩大吸引力、拓宽辐射力, 积极促进南岳的旅游发展。
旅游公路的建设不但实现了景区的畅通, 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拉动作用。旅游公路的线性、边缘性、高可及性, 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的良好场所, 本项目可激活大源渡航电枢纽的旅游发展;旅游公路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也促进了景区周边及公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公路是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通道, 更是重要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通道, 在南岳高速公路中融入南岳文化, 将有利于延伸南岳衡山辐射范围, 增强人们对南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宣传南岳特色、弘扬南岳文化、展现南岳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南岳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设计思路
3.1 设计思路
南岳高速的建设, 将使衡阳以东、以西、以南地区的旅客, 都能快捷舒适地通过衡阳市区往来南岳, 实现“游在南岳, 住在衡阳”的愿望。
由于高速公路带状的特殊分布, 可供进行景观设计的节点较多, 选择合适的敏感点进行景观融合设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 高速公路景观节点包括:出入口、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桥梁、隧道口、天桥、边坡、观景平台等;可进行景观设计的部分或附属设施还包括:标志标牌、护栏、基础设施等。
根据高速公路景观服务的对象在各个节点、附属设施的停留时间和使用频率或景观异质性的程度将节点和附属设施分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以及辅助控制部分。
一级控制点:出入口、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
二级控制点:桥梁、天桥、边坡、标志标牌;
辅助控制部分:观景平台、护栏、基础设施。
3.2 设计目标
本项目将具有南岳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南岳高速公路相融和, 以“弘扬南岳文化、建设人文、环保、安全的南岳高速”为目标, 以体现南岳文化为出发点, 推进南岳高速公路与南岳特色文化的融合, 实现“车行南岳高速, 感悟南岳文化”的美好意境。使南岳高速成为“弘扬南岳文化的公路、展示中华风貌的窗口、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促进旅游发展的桥梁”。
3.3 景观分段
南岳高速公路是湖南省唯一一条直达景区的高速公路, 南岳高速公路的景观分段按路段特征、自然景观、人文特色进行划分, 将整个人文景观划分为“灵秀南岳”、“寿岳文化”“文明奥区”3个景观段。
(1) 灵秀南岳
南岳至大源渡连接线, 大王庙至大源渡连接线 (连接京珠高速潭耒段) , 该段公路沿线穿越地区自然景观秀美, 植被丰富, 其中大源渡航电枢纽是集山水、建筑、科教 (大坝、船闸、电站) 、休闲于一体的良好的旅游点。景观规划应最大限度保护好自然环境, 防止交通建设对大源渡的水体污染, 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元素, 与周边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特点相融合, 使景观设计与周围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和谐统一。该段的设计要加大对绿化的恢复, 设置观景台, 以展示南岳秀美的自然风光为主, 加大景点宣传, 促进旅游发展。
(2) 寿岳文化
本段由衡阳市石鼓区松木乡至南岳主线的南岳互通组成。
南岳高速公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大, 地形地质较为复杂, 在公路景观发展方面更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作为湘南的一条旅游精品线路, 该段重点展示南岳地域特色、宣传南岳衡山、提升南岳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在设计中就应该使公路景观本身与寿岳文化之间相互交融、高度和谐, 成为寿岳文化的传播载体。
该段白鹭坳处的南岳服务区是展示寿岳文化的重点区域。具体景观规划中融入南岳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 通过公路景观使得南岳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得以再现和延续。使得公路沿线各地的人文景观构筑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系统文化带。
(3) 文明奥区
本段由南岳主线的南岳互通至坪上互通组成, 抵达南岳景区。
南岳衡山钟灵毓秀, 地灵人杰。文化底蕴之丰厚, 融贯古今;学养才气之横溢, 享誉神州。秦汉以后, 道教佛教相继传入南岳, 唐时, 南岳衡山成为南方佛教文化中心。此外, 宋代以后, 南岳的20多个书院陆续建立, 书院文化独树一帜, 湖湘学派的兴起对现代仍有很大的影响。明代湖广提学副使管大勋首次称其为“文明奥区”, 并在民国时于南岳古镇树碑立坊, 勒石以记, 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发源之地。
本段的景观设计主要根据其所处地区, 借助交通设施进行景观融合。一般通过对交通设施的外形、颜色、材质等方面来融合地域特色。可在适当的位置 (如隔离墙) 使用南岳的山徽 (朱雀) 。于潜移默化中体现南岳文化。见图1。
用南岳特有的山徽标志体现南岳人文背景, 展示出南岳的人文景观, 宣扬南岳文化。南岳山徽多形式的重复使用, 加强人们对南岳的印象, 见图2、图3。
4 结语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 自然风光秀丽, 文化底蕴深厚, 本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更显重要, 对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环保要求都远远高于其他公路, 在南岳环境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的自然人文景观, 充分重视游客的多重需求, 不但重视内在品质, 也重视外部形象, 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尊重南岳独有的地域文化, 使景观设计与南岳文化和自然风光相融合, 建设生态环保、人文秀美的南岳高速。提高公路的建设水平与品质, 提升公路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夏惠荣.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评价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 2001 (3) .
[2]王红.道路的环境景观评价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6, 9 (3) .
[3]彭蝶飞.南岳衡山“寿岳独秀”品牌内涵及其构建策略[J].热带地理, 2008, (5) :277-282.
[4]王奇文陈咏泉.常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景观设计浅析[J].公路工程, 2009, 34 (2) :165-168.
[5]程菻, 赵宁曦.旅游区域内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2) :62-65.
[6]毛文永.景观影响评价的战略意义[J].环境影响评价动态, 2002年8月第2期.
[7]刘龙.节约型公路生态工程技术探讨[J].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6 (4) :37-41.
[8]袁国林.公路环境景观敏感度的分析、计算及其应用[J].公路, 2002, 3 (3) .
8.谈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 篇八
我国公路建设及环保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区地处西部,有大量的高山深谷,山势陡峭,落差较大,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地质、水文条件极差,施工条件也极其恶劣,有些地段施工便道几乎没有,高差大,很难上,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开工条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项目施工期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首先是有的施工单位未按施工组织计划操作,将施工挖出的土、石采取就近丢弃的办法,往山下倾倒,造成路基下方山坡上所有灌木、草皮等植被因倒下的土、石顺山滚一扫而光,有的地方几乎是斩草除根,远眺如同“剃光头”。所形成的环境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一时很难恢复。
其次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指标也未能很好结合实地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路线布设,致使深挖路堑、高填路基普遍存在,未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设置。同时,施工中未按设计图要求来修建下支挡结构物,或仅简单的石头干码作临时支挡应付,
当弃渣顺势而下时,造成冲毁“支档”等等这些在公路建设中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再其次是施工机械噪声与振动和施工粉尘的污染。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 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工粉尘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尘污染,主要来自灰土拌和、粉煤灰施工及现场施工车辆运行引起的扬尘,此外沥青拌和与筑路材料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另外沥青拌和站还有沥青烟的污染。
为此,本人认为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迅速改进我们在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1、加强公路行业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健康发展我国在2000年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政府特别重视西部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措施。公路行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真正做到土地资源、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三者协调发展,需要政府主
管理部门与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计划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吸引,公路行业的建设、经营、管理人员及专家對公路行业中存在的环保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形成统一认识,指导环保工作。特别要加快培养公路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开展各级公路环境保护与恢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2、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从20世纪9o年代末以来,这一时期仍然侧重公路的功能因素,如安全、迅速、沿用传统的以填为主节约工程造价的设计思想,对环境因素重视不够。而公路的技术标准越高,对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如何保证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树立生态公路的理念,确立生态公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要注意精心优化设计方案,调整设计参数,制定有效的工作手段。应着眼于修一条符合周围实际环境。满足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的路。在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从技术上选择可靠的施工方案,提出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3、抓施工期的环保实施。确保达到设计要求。首先质量监督部门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措施,规范管理。其次应给出公路建设与环保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公路环保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的环保方案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复耕的监管。对桥梁下构施工给水体造成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并加大管理力度。建设项目的环保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尽量打足。同时,实“环境监理计划”,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理与监测,对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进行全面监测检查。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环境监理结果作为该项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把好环保关。
4、项目审批中抓好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影响质量预测评价,是指在某一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规划等活动之前,对这一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项目实施一定要积极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论证,充分体现公众参与的则。对于大型新建公路项目应进行个别评价。应有综合的咨询程序,对路线的环境检查以及对所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综合分析。对具体的环保措施应实事求是,不要盲目求新、求大,要务实。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计划部门或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审查部门应把严审批关,对未做“环评”的建设项目,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不能以损害环保为代价,决不允许项目实施走“先污染,后处理”的路子。
5.1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在地方公路尤其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为提高公路技术指标,高填深挖现象普遍存在。在公路建设过合污工防护,不但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美化了路容,减轻公路水毁现象。对提高公路运输效益、减少公路维护费用有着重要意义。
5.2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沙化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公路环境施行良好的植树防护措施,不但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效果,而且响应了国家治沙方针政策,对改善地方生态环境、维护地方生态平衡、实现地方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5.3改善居住环境。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公路环境治理的好坏,亦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良好的公路运输环境,能让驾驶员、乘客心情愉快和减轻疲劳,从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运输效益;另一方面,良好的公路景观,不仅体现了一个地方对人居环境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亦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方社会环境的健康程度、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这一点对吸引投资者、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加快地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9.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初探 篇九
关键词: 高速高速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 环境绿化
摘要:随着高速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进展,环境保护越来越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如何搞好高速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高速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期、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提出高速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的绿化内容,构建绿色防护体系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实现建设生态文明。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高速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成了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总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有保护建设环境的责任,不能也无权恣意消费。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资源是自然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本。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设计良好的高速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富有行车诱导性,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使高速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还要创造一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高速公路的绿色文化全新概念,强调高速公路是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风土、历史和时空相适应,与时代感相适应,与运动中人的感知和静态中人的观察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设计期的环境保护
1.1.高速高速公路建设必须着眼于高起点。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高速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高速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高速高速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高速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所以高速公路改建必须要着眼于高起点,线型上要满足发展要求,红线范围满足拓宽要求,无论在断面上一次改造,还是分期改造,都应将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考虑周到,并付诸实施。同时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绕避村镇,靠村不进村,以保证道路畅通,减少干扰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1.2.在设计中考虑到高速高速公路运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和废气污染。设计中应尽量减少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磨擦、鸣喇叭以及高速公路沿线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废气污染主要来自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产生的废气和固体微粒。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高速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1.3.在设计阶段应充分到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协调,做好作好绿化及景观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应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充分利用树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尽可能把高速公路建设包括构造物的视觉冲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线形设计避免过分追求路基的稳定性而大填大挖,尽量避免地质不良地段,节约筑路材料,以节省自然资源。构造物尽量避免压缩、阻碍、拦截天然排水系统和水域面积,避免追求简单的结构,尽量以弯、坡、斜桥来适应周围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
在关系到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等绿化设计中,在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前提下,还要注意植物多样性的选择,使防护工程具有一定的美景效果,尽可能减少硬质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使高速高速公路成为给人身心愉悦的绿色通道。
2、施工期的环境保护
由于高速高速公路规模大,里程长,将会占用大量耕地,使当地农田的绝对数量减少,对沿线局部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的取土场、施工营地、料场等工程临时性用地,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1 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主要污染
(1)扬尘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期间道路维护不善,干燥尘土在车轮作用下产生大量飞尘;施工现场、预制场的水泥或细集料堆放无遮盖,混合料现场机械搅拌,水泥稳拌和站、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等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的施工工艺,因此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工地现场周围的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及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2)噪声污染。噪声的源头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及构件预制场,如路基路面施工时采用的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桥梁施工时砼搅拌机、振捣器等机具运转的隆隆声,相对集中的施工人员相互响应的嘈杂声等等,对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学校、工厂或单位都会造成惊扰。
(3)运输遗洒的污染。工程材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运输,如装运时不规范或覆盖不到位经常会造成遗洒,不但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而且还污染了沿途环境。
(4)水污染。高速公路施工对周围环境中水源、水渠的污染包括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堆放位置不当,雨水冲刷流入民用水井或附近河流湖泊,桩基钻孔时的泥浆、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水中,施工机械油料泄漏进入各类水体,形成对水的污染。
(5)生态环境破坏。高速公路穿越森林、草地、山岭、海滩时,用地范围内的植物要砍伐清除,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6)其他方面。如强光、废气、试验室药品、施工现场废弃的原材料、容器等均会对周围居民、环境、空气、土地或水质造成不同程序的干扰或污染。
2.2高速公路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部门要成立环保小组,制定环保措施,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和健全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在施工前应对参建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及有关法律、条令、规范的培训,使每个人都明确环保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施工组织中,应把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作为重要计划内容,对涉及环保问题的关键工程要制定相应的环保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保证做好事前控制和尽可能做到事后妥善处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在工地的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标语、警示标志等,逐步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使环保成为每个参建者的日常自觉行为。在工程预算中适当加大环保管理的投资额度,增强对工程量清单内“施工环保费”和“供水与排污费”的支付管理,对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操作要坚持严格处罚原则。加强环保监理工作,要把对环保的监督管理与对质量、进度、造价及安全的监督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来抓,做好环保监理也是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科学监督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在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应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加强文明施工的程度,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加强对施工便道的日常养护,保证路面含水量,使通行车辆的扬尘减到最低;高速公路施工堆料场设在空旷地区,附近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细集料、沥青、化学物品等存放地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对场地进行硬化、增设必
要的覆盖、遮挡设施等,;加强白色拌和站和黑色拌和站的管理,控制或分解灰尘、烟雾或废气的排放,尽可能的减小其污染和危害程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边坡防护和绿化,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毁现象的发生;当施工路段距居住区较近时,为保证居民正常休息,应规定禁施工时段;注意对各种施工机械做好保养、维修工作,做好消音处理,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高速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施工驻地的生活垃圾、污水等要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施工结束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废弃物品应集中处理,做好土地的平整、植被的恢复,还大自然以本色。
项目管理部门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把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程度、清场及植被恢复的程度增设为验收指标,使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程序中,每一环节都不遗漏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控制。
3、高速高速公路绿化的内容
3.1.改善行车环境的绿化
(1)诱导栽植。在小半径竖曲线顶部且平面线形左转弯的曲线路段,应在平曲线外侧栽植高大乔木(1~3m或3m以上),这样可起到诱导转弯的作用。
(2)过渡栽植。在隧道两端洞口外光线明暗急剧变化地段应栽植高大乔木(10m以上),不使明暗发生突然变化,以减少事故发生。
(3)防眩栽植。在中央分隔带或侧向分隔带、主线与辅道或平行的铁路之间,宜栽植常绿灌木、矮树(1m以下)或植草等绿化,以隔断对向车流的眩光。
(4)遮蔽栽植:对高速公路沿线附近各种影响视觉景观的物体,应根据其相对于高速公路的位置、高度、范围采用中低树进行遮蔽栽植,栽植高度不宜超过路面1.5m。高速公路声屏障宜用藤蔓类植物绿化遮蔽。
(5)缓冲栽植。当路基高度小于3.0m又没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出口端部,应在边坡及护坡道上密植灌木或矮树。
(6)标示性栽植。当沿途景观单调、地形缺少变化,难以判断所经之地时,宜栽植有别于沿途植被的树木等,以形成明显标志。
(7)隔离栽植。在高速公路用地边缘隔离栅内侧,宜栽植刺篱、常绿灌木及爬山虎等攀缘植物,以便防止人或动物的进入。
3.2.保护自然环境的绿化
(1)防污栽植。对距离高速高速公路较近的学校、医院、疗养院、居民区附近宜采取成树栽植,其它地区亦可采取幼树栽植,栽植完成后力争5年内达到防污染要求。
(2)护坡栽植。高速公路路基、弃土堆等边坡坡面应进行绿化。填方边坡宜铺植草皮或种植花草绿化,亦可结合缓冲、隐蔽目标等功能,栽植灌木或中低树;挖方边坡宜在坡脚栽植花灌木,坡面种植花草;对于无法平整复耕利用的弃土堆宜选用当地草皮进行绿化,土壤条件许可时宜栽植灌木或与周围树木相同的中低树并采取自然栽植形式,但不得栽植高大乔木。
3.3.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与景观相协调,综合考虑栽植效果
(1)通过森林、果园的高速公路,除因树木影响视线、妨碍交通而移植或砍伐后以利获得视觉景观外,应从高速公路设计开始充分考虑保留原有树木。
(2)进入森林前及穿越森林后的路段,应在靠近森林边缘栽植与森林树种相同的树林,其密度宜疏于森林密度。高速公路通过连续林带时,可按计算行车速度的5s行程砍伐原有树林以便了望。
(3)通过草地、绿地或沼泽的高速公路,两侧宜栽植当地花草或灌木,不得栽植行列式乔木,以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4)高速公路绿化宜按一定的间隔栽植不同的乔木、灌木及花草,避免不同树种、不同高度、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替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
(5)城镇附近立交枢纽及服务区的绿化宜进行独立园林设计。结语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是个多层面的社会化工程,需要多方面不懈地共同努力,让环保意识和绿色高速公路理念贯彻并落实到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参建人员都能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高速公路建设的关系,保证二者协调有效共同发展,为建设“绿化”、“美化”、“标准化”高速公路、实现环境保护的“三大转变”做出积极地贡献,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JTJ/T 006-98].[3]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黄枢,沈国舫.中国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5]林业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司.全国造林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6]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7]张天麟.园林树木1200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 篇十
文章就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近行了论述,并从从乡村、市郊和市区三方面来阐述公路建设的环保措施以及强调公路绿化的.重要性.
作 者:陈少坚 张云峰 Chen Shaojian Zhang Yunfeng 作者单位:陈少坚,Chen Shaojian(江苏省泗阳县环境保护局,江苏,泗阳,223700)
张云峰,Zhang Yunfeng(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11.关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问题 保护措施
0 引言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和高速公路大量涌现,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表现出来。在公路建设施工中,人们往往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人类健
康,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1 当前公路建设的环境问题
1.1 废水、粉尘和废气污染 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来源于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冲刷、拌制、养护及职工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放等。尤其是临时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长流水更是造成现场污水漫流的源头。另外,桥梁桩基础施工时排出的泥浆、施工降水中抽出的地下水、水泥浆等也是现场废水的来源。公路建设行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等特点,机械化作业多。公路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粉煤灰、粗石粉、土、石料等多是粉状、片状、颗粒状物质,在搬运、施工生产拌和作业时极易飞扬。废气最主要是现场沥青材料热熔、施工人员生活炊事以及燃煤取暖造成的烟尘污染,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也是废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2 固体废弃物及有毒有害化学产品污染 公路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拆除废弃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混凝土渣土、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洒落物等。长期产生污染的则是试验室化学试剂、油库、沥青及路面铺筑前喷洒的透层油等挥发有害物质,以及施工现场清洗工具废渣、机械车辆维修保养用的含油棉纱棉布、油手套、废旧测温计等。公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如沥青、汽油、柴油、稀料等物资材料和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废复写纸、复印机废墨盒、废电池、废磁盘、废计算器、废日光灯等的遗洒和乱丢乱弃,增加了施工中的化学伤害和对现场土壤、水体污染。
1.3 噪声及光污染 噪声及光污染几乎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如桥梁基础施工中的灌桩工程,主体施工中的搅拌机、振捣捧、电焊机、钻孔机等各类建筑机械发生的噪声大都超过标准几倍几十倍。近年来噪声扰民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不少矛盾纠纷。光污染则主要是加工焊接钢材构配件产生高强闪光,易对人身造成损伤。不少公路施工现场昼夜施工,照明光线强烈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加强公路建设各个阶段的管理
2.1 设计阶段 环保总体方案应在针对性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并重视以下方面。跨水桥梁,桥两端高填方路基宜在洪水位标高线以上设边坡砌石防护工程,水文计算应充分考虑最大24 h暴雨时水系畅通的过水面设计余量,路堑、路基防护工程应考虑安全因素。涵洞宜作硬化涵底设计。高等级公路路面及二级公路边坡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公路施工扰动土壤地段均应重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周边山区公路越岭方案应充分比较隧道与展线方案对环保的优劣。深挖高填和地质不良路段防护工程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区应特别注重自然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地带的环保措施。设计说明应对环境保护工程作尽量详细的说明,标明敏感点。处理好山体的开挖面。在上边陂应设碎落平台,以防落石危及行车行人的安全。取土场弃土场要远离村屯。对于弃土场采取“土地复垦技术”作好土地复垦规划、复垦工程的实施以及复垦后的改良与管理,或人工植树等。对于石质弃渣场,应在工程完工后其表面复盖一定厚度的土层,并且进行植被恢复逐渐向“绿色新文明”建设推进。注意公路绿化,它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2.2 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艺设计应包含环保工作和质量控制标准。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环保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主体工程防护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临时用地防护区防水土流失,水环境、防扬尘土污染动态检查监控,特别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跟踪监控拌和站防空气、噪音污染,夜间施工防噪音、弃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制定图表,随时作好记录与签认,并与主体工程等同,由监理检验签证、计量支付。
2.3 工程验收阶段 编制环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竣工图表。按规定向具备权限环保主管机构申请验收,为减少工作环节,宜与公路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同时进行,可组织环保工程检验组参与现场检验,环保工程验收后的图表资料应按规定移交存档。
3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3.1 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广泛宣传修路架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必要时也要做出奉献、做出牺牲,使人民群众自觉地从认识到理解、支持公路建设。规范公路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资料的管理,统一环境监理资料体系以及环境监理表格体系,使之正规化程序化,确保需执行的环境保护资料及时发放到每一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赋予环境监理独立开展公路施工环保工作的权力,尽可能及时地将环境监测的数据应反馈给各监理单位,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环境监测工具给监理单位,并在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成立相应的应急环境保护小组,制定防治方案。依法控制、监督施工单位,实施例会制度与报告制度,对工程环保没有达到标准或要求的,不能验收通过或不能评为优质工程,限期施工单位处理或进行经济制裁。
3.2 加强环境保护质量监督。明确环境监理在公路项目监理体系中的地位,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开展环境监理工作,促使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和监理进入一个更加规范的发展阶段,同时聘请专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年富力强的工程师担当环境监理工程师,加强对现有环境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环境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环境监理队伍建设,为搞好环境监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车辆及环境监测设备,为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重视环境监理资料的整理。听取受施工影响的附近居民及有关人员的反映,及时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见,向有关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3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如何,是公路施工期环境保护的关键。每项工程的质量是承包商创造出来,不是监督检查出来的,施工期环保如何,也是如此。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同时尽可能采取有效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和执行,防止和减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振动、废水、废料等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公路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国家公路的建设。对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公众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议论作用,努力为建设环境保护生态路做出应有的贡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质量,使公路建设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柏英.浅谈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今日科苑.2008.(06).
[2]李建明.我国公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与管理.2003.(05).
[3]夏连学.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与预防措施[J].河南科技.2005.(02).
12.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 篇十二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 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 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 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 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 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4 公路环保功能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4.1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 结合造地
还田与疏导排水, 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 可使工程稳定坚固, 外观顺适优美, 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4.2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 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 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1.4.3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 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4.4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
固性有特殊的作用, 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 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1.4.5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 减少了水
土流失, 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1.5.1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1.5.2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1.5.3 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
护条款;
1.5.4 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
1.5.5 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
1.5.6 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1.5.7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a.生态环保。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 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 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 计划取土, 及时还耕, 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 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 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b.噪声防治。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 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 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 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 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c.大气污染防护。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相距200m范围内, 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既方便生产, 又须符合卫生要求;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d.水污染防治。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 并采取措施, 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 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 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1.5.8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a.交通噪声防治。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加强交通管理, 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 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b.大气污染防治。路边植树绿化。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 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c.水污染防治。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 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 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d.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
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2.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 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2.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2.2.1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
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 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
2.2.2 通过损益分析, 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并反馈于设计, 以减轻和补偿公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2.3 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
管理提供依据, 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 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2.3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目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为上述前四项。
2.4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为范围, 特殊情况下, 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2.5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点线结合, 以点带线, 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 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 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2.6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效果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最大, 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效果, 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3 结束语
为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 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1989.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3.公路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 篇十三
公路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在确定线形的组合和指标运用上主要从离心力、行车舒适和安全视距的角度出发确定限制因素.同时还要满足汽车运动力学和驾驶人员的视觉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文章从公路线形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进行了分析.
作 者:粱健妮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公路管理局,广西 梧州,543000 刊 名:现代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MORDEN ENTERPRISE CULTURE 年,卷(期):2009 “”(24) 分类号:U442 关键词:线形设计 纵断面 横断面 交通安全14.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篇十四
1 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的深度不够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分别规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公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这两个行业标准对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中要求在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中收集评价及其界外区比例尺为1/500 000~1/10 000的地形图。显然,比例尺的大小直接影响评价深度和评价结果的准确度。1/10 000比例尺的地图很难对拟建公路沿线的环境敏感点有高度精确的认识和评价。《导则》中规定的尺度过宽、过大,使得评价深度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使得同类型建设项目的评价深度没有可比性,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技术评估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规范》中对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仅仅考虑了噪声污染对人的影响,忽略了道路两侧动植物对环境噪声的阈值。
1.2 评价程序不够完善
目前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一般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路线方案是基于1/10 000比例的地形图来确定的,此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用1/10 000的路线方案地图去调查拟建公路周围的环境现状,进而分析评价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难免疏漏,况且在以后的公路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往往会进一步优化调整,这就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没有考虑的环境问题在公路建成营运后暴露出来,而一些在报告中分析预测的环境影响却不存在,如此环境影响评价的预知功能和导向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可见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难以弥补的缺陷。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有贯穿到从项目立项至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克服这一缺陷。如果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能依靠项目初步设计图和施工设计图,优化取弃土场选址,并对植被和临时占地的恢复、水土保持、污水排放去向、降噪等提出清洁生产、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才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环境影响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规划或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减少环境影响措施的落实程度和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公路项目环境后评价只是在项目后评价中作为专题工作开展,独立的项目环境后评价刚开始在深汕高速、湘耒高速等项目中试点。而且当前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深度不够,仅对公路营运初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未能对公路营运中、远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了相关规定,交通部也于1999年正式印发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仍需进一步规范、完善,避免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混为一谈。
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2.1 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对公路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2)提出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和累积影响评价较少涉及。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分析预测模型和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相符性以及环保措施的运行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后评价可以促进公路沿线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公路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公路建设的累积影响是由于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各种扰动(影响)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叠加造成的。公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公路是一个特殊的人工带状建筑物,其经过的地区广,影响范围大,因此公路建设会对环境产生很强的累积影响。
2.2 完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难度较大。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所采取的技术方法还不够完善,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不够广泛和成熟,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的思想在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因此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还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2.3进一步开放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市场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人事部于2004年2月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提出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必须配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要求。根据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经过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评价机构已经满足了“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人数的要求,有的单位还具有了扩大业务范围,甚至升级的条件。这样一来,未来有能力从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机构会有所增加。笔者认为应鼓励更多具有实力的评价机构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扩大公路环评市场。这样虽然会加剧评价机构之间的竞争,但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创新和评价程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增辉.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J].山西建筑,2006,32(13):148-149.
[2]张书文.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山西建筑,2006,32(18):49-50.
15.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篇十五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施工的分析,总结了节能、环保施工的特征,从而为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路;节能、环保施工
1.节能、环保施工定义与内涵
1.1节能、环保施工
指在施工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
1.2主要包含三方面内涵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施工
2.1节能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公路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1)施工机具共享。
(2)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
(3)施工建筑材料缩短运距,减少能源消耗。
2.2节地
公路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施工期间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注重工期的长短,而对施工活动过程挖方填土、借土弃方、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常常忽视。
平面布置紧凑,减少占地,合理布置场地内交通道路、临时便道与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2.3节水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建筑节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使命。公路工程施工中所能采取的节水措施进行探讨。
(1)减少管道和阀门泄露浪费的水量。
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解决此问题需合理选用优质的管道和阀门,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
(2)建立中水系统。
中水主要是指生活污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中水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具有积极意义。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用水和绿化用水。解决了水源紧张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排污量,减轻了室外管网的负荷。
(3)雨水回用系统。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雨水回用也成为我们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现阶段雨水回用主要为三个方面:调蓄排放、地面雨水入渗、回收利用屋面雨水。对于节约水资源来说,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和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3.公路工程材料应用方面
在公路工程材料应用技术方面,建筑节材的技术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尽量配制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尽量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尽可能采用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各种废弃物,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等等。近期内较为可行的技术包括:
充分利用粉煤灰、矿渣粉、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应用散装水泥;该类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量,同时可以降低粉尘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混凝土集中拌合,比现场搅拌可节约水泥10%,使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砂石损失减少5%~7%;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工程应用技术,例如高强轻混凝土等。高强轻质材料不仅本身消耗资源较少,而且有利于减轻结构自重,可以减小下部承重结构的尺寸,从而减少材料消耗;以耐久性为核心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所以在客观上避免了建筑物过早维修或拆除而造成的巨大浪费;材料运输方法科学,降低损耗率;施工便道采用建筑垃圾填筑,做到资源再生利用。
4.施工应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
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公路工程垃圾产生量占公路工程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面临着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危机,所以社会各行业必须始终坚持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共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严格履行国家《环保法》和工程处所政府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对全部职工进行培训教育,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加强全部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进步认识,形成全员过程环保局势;对于临时便道的修设,尽可能应用原有道路,对其进行加宽整平,使其路面宽阔、顺通,并结合具体情况修设路边排水设施,做到晴天行车不扬尘、雨天路面不积水,同时道路排水通畅,不致冲入农田;在办公、生活区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厕所的选址力求远离生活区,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保护公路工程附近有价值的古文化和建筑遗址。
6.结语
节能、节地、环保与成本的关系。要实现公路项目的节能、节地和环保,必然会增加设计、施工等投入,提高开发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因此,业主必须不断从内部降低建筑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不直接把高成本转嫁到施工单位身上,增加施工单位负担;节能、节地、环保与交通舒适度的关系。设计时必须精心规划,在总体设计、单体建筑和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通过有序的规划布局、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因地制宜的运用高新技术和精心的施工,来提高交通的舒适度;节能、节地和环保与运用高新技术的关系。广泛、深入地运用高新技术是实现节能、节地和环保的保证。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建筑节能、节地和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路工程“四节”和环保。
【参考文献】
[1]陈海涛,杨军,张斌.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策建议[J].黑龙江科技,2001,(03).
[2]王金学.浅谈现阶段公路勘察设计中de环境保护措施[J].中国农垦,2002,(09).
[3]孙小苗.夹江公路二桥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J].铁道工程学报,2003,(03).
[4]刘宏波.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林业建设,2005,(03).
【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推荐阅读:
公路勘察设计论文10-30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07-20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08-13
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研究10-09
浅谈高速公路环境的保护06-22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09-01
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10-16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研究06-26
公路施工施工组织设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