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会议发言

2024-06-23

统计会议发言(精选11篇)

1.统计会议发言 篇一

2月1日,我市召开财税审计金融统计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全面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市领导王成长、贾泉涌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泉涌总结了20xx年财税审计金融统计工作情况。去年,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财政、国地税、审计、金融、统计部门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财政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精准实施财政调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突破50亿元大关,位居苏北第6位,圆满完成全年收入目标;国税部门以税收管理改革为引领,着力探索发展新思路,收入质量、征管质量和服务质量均实现稳步提高;地税部门严格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征管,圆满完成收入统筹双目标;信贷投放实现平稳增长,资本市场进一步繁荣,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审计部门创新方式方法,审计监督职能不断加强,有效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统计部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精心组织统计监测,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统计服务。

围绕做好今年财税、审计、金融、统计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成长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做好财政监管工作,更加注重源头化管理,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加快推动PPP项目建设,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完善网上商城采购;要以综合治税为着力点,切实做好税收组织工作,完善综合治税体制,积极开展征管创新,强化国地税合作;要以重点领域为主攻点,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加强重特大项目跟踪审计,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深化审计结果应用;要以风险防控为立足点,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化解不良资产,坚决打击“三骗”行为;要以服务为落脚点,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行业产业分类统计,加快建设宏观经济数据库。,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早安排部署好今年各项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力争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头、起好步。

会上,新店镇就总部经济招引作了交流发言。

各镇镇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财政所长、统计站长;开发区、工业园财审局局长,市直各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其他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国有公司分管和财务负责人;驻新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金融办、统计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2.统计会议发言 篇二

2013年6月25日, 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主办,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年中国内燃机工业统计年报会审会议”在江苏省盐城市隆重召开。

会上, 邢敏秘书长就《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里提到的11个重点任务和6个重点工程做了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强调将在政策、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各企业的支持。邢敏秘书长希望各企业转变理念, 通过6个重点工程来解决燃油喷射、高压共轨、增压以及替代燃料等一些关键的共性问题, 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25日下午, 邢敏秘书长还与江淮动力高管层举行了小组座谈会, 大家就行业发展现状、国家政策的导向解读、企业现阶段面对的各种实际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3.统计会议发言 篇三

蒋建国首先传达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指出六中全会的召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重要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对重要的问题做出重要部署,-并通过重要决定必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它第一次对文化改革和发展做出研究部署,第一次就此做出专门决定,第一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任务,第一次确定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它是文化领域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他希望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出版工作是文化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出版产业在文化产业中比重最大,占60%以上,这种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担负起推动改革发展的重任,而在发展中,统计工作是最基础的,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强调:

第一,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我们政府的事,不是别人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统计工作领导力度不够,体系不健全,基础不牢固。新闻出版业没有统计工作就不能定位,不能定向,没有数据就不能确定目标,不能确定速度,负责统计工作的领导对待统计工作要做到“五有”,即有地位、有分工、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第二,要抓好统计质量。统计没有质量比没有统计还糟糕。质量问题就是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说到底最关键就是两个字:真实,不真实就没有质量。要有科学的态度,有责任精神,层层把关,层层负责。

第三,要及时公布信息。统计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要加快统计数据报送速度,提高公布密度。工作做得好不如做得对路,工作做得快不如做得及时。要坚持由权威部门发布统一数据,尝试以快报、年报相结合的方式公布统计信息。

第四,要科学应用统计成果。统计工作的目的就是应用,统计数据一定要研究分析才有意义和生命力,从事统计工作的同志要把数据用活、讲活。

范卫平主持会议,他首先肯定了今年的统计工作成效明显,服务于出版业的效果明显,向新闻出版研究院统计处和各省局以及所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表示感谢,特别是研究院统计处的工作,范卫平对这一年来统计处人员加班加点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其次,他从三个方面强调了要重视统计工作和落实统计工作。最后,在总结讲话中,他指出这次会议非常成功,它实质上是一次统计工作再动员的会议,请大家一定要好好贯彻会议精神,为我们国内的新闻出版发展大局服务。

袁亚平主要对2011年统计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在回顾一年的统计工作时,他根据各省(市、区)统计工作中“三明确”(即明确主管领导、明确统计处室、明确统计工作人员)落实情况、是否按时审核报送数据、总体数据质量以及工作态度四项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对31个省(市、区)新闻出版局2011年统计工作进行了评估。他认为领导重视、统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创新更加活跃、数据利用更加广泛是过去一年统计工作的四大特点。最后,他指出了这一年统计工作的不足和今后的考虑。

郝振省就如何扎实做好今年的新闻出版统计工作发表讲话,并对今明两年的统计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他指出今年的新闻出版统计工作有许多新的变化,一是新增加了新闻出版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统计报表制度,二是新增加了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报表制度,三是实现统计年报和年检的结合,四是改变印刷复制和发行的抽样调查方式,五是为各省局提供财务审核的程序。他对做好2011年新闻统计年报工作提出希望与要求:一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二要规范程序,控制质量,三要抓好培训,提高素质。今后要着力加强和解决名录库整理工作、不断推进年报与年检的结合、继续加强统计调查研究、加强新闻出版统计队伍建设等问题。

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统计负责人和业务代表130人参加了会议。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统计处结合新闻出版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统计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4.统计工作会议讲话 篇四

一、客观审视,切实

增强做好统计工作自觉性

一是统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统计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有效工具,也是检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各类市场主体为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越来越关注和自觉地利用统计信息;广大社会公众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关心,也把统计数据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信息。因此,统计工作要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责任越来越大。

二是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省市考核、公众评价,看的是我们工作的实绩。而统计数据是反映我们工作实绩最直观、最具有说服力的载体。如果统计数据不实,就不能客观反映工作实绩,就难以取得好的位次,也难以让群众满意。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也一直关注和重视统计工作,去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扶政发〔2013〕11号文件);组建了县统计局下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xxxx县社会经济调查队”;县委周书记对统计局的一篇统计分析作了重要批示。这三件事在我县统计工作史上,均是首次,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三是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三化”上,即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社会活动的多样化、统计调查对象的复杂化。这些对于统计工作而言,难度是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正是xxxx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搞分析、作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工作。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统计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按照形势发展的要求,把全县统计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虽然近年来我们的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我们一些镇和部门、企业的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很少过问,报数据不审核,由统计人员直接上报,导致统计失误。二是部分单位领导和统计员的统计知识缺乏。县统计局虽然多次培训,但他们对经济指标的概念和含义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导致统计数据间的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三是部分单位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有些单位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人员变动频繁,使许多应该纳入统计范围的却没有纳入,统计数据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发展情况。四是统计数据质量仍然不高。目前,我县一些部门职责不清、统计数据漏统漏报现象严重,特别是由于国税、地税、邮政、电信、联通、移动等部门统计方面的原因,直接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不能充分统计。

可以说,统计工作非常重要,再加上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下更大决心、下更大气力,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履好职、服好务。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14年统计工作

一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按照省市统计局安排,各镇的统计数据将全部实行联网直报。因此,要求各镇尽快建立联网直报平台。目前,我县个别镇还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及网络等硬件,这将直接影响镇统计员在网络平台上报送、审核数据。同时,我县部分“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至今还没有达到“一套表”的网报条件。对此,各镇要积极改善镇统计工作站办公条件;工信、住建等各职能部门要督促其监管的“四上”企业配备统计人员,购买设备、开通网络,构建现代化的统计联网直报网络信息系统,确保我县今年统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镇、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抓好统计基础落实,县统计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跟踪检查,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全县,以确保在6月底前落实到位。

二要狠抓统计知识钻研。各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统计业务,研究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以后政府召开的会议,需要各镇、各部门、各单位汇报的,领导不能带工作人员,对本单位负责统计的数据要做到一口清、问不住、难不倒。

三要加大数据审核力度。近期,从国家和省市统计局对我县统计局各专业的2013年年报和2014年定期报表相关指标查询反馈结果来看,统计数据匹配性不够、相互缺乏印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镇、部门、企业数据质量意识不强、统计基础工作

不够扎实,联网直报落实不到位等。今年,县上将进一步加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力度,各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在数据质量上下硬功夫。统计人员要严格统计制度方法,深入一线搞好指导,恪守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做到不入库不出数,不代填不代报,保证统计数据按时报送率、统计数据审核率“两个100%”。

四要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服务型统计建设,是统计改革发展的方向。统计局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和预测,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局在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其他县(区)的动态,及时获取信息,加强与兄弟县(区)统计数据的对照分析,提出我县存在的问题,给县委、县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防止工作上的被动。

五要加强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作为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现在统计调查工作复杂、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各部门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二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压力大,提高数据质量越来越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三是国家加大了数据的审核力度,部门行政记录越发显得重要。从这三个方面讲,部门统计还要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要在加强服务、加强管理、加强协调、加强指导上下功夫。

三、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统计调查工作氛围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贯彻落实扶政发〔2013〕11号文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由“一把手”负责的统计工作领导机构和专门的统计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统计工作“人、财、物”保障到位,工作正常开展。

二要严格履行部门职责。县统计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统计执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县发改局要及时向县统计局提供全县项目建设情况,并督促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及时到县统计局办理项目入库手续,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工信、住建、文广、旅游等部门要加大支持本行业法人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发展工作力度,努力培育和新增更多的“四上”企业和产业活动调查单位。同时,要及时向县统计局提供新增“四上”企业和文化产业调查单位等相关信息,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督促其尽早到县统计局办理申报审批手续,以确保将其纳入统计范围;涉及向县统计局提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部门,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行政记录,确保全县数据的准确完整。因此,各部门要加强与县统计局的协调沟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部门统计资源共享。

三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全县各级统计工作者要以提升业务素质为重点,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注重积累,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经济分析、宏观形势判断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各镇要配备足够的统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抓好专业知识培训。各“四上”企业要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并在县统计局登记备案,人员变更必须提前一月向县统计局报告。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关心统计干部的成长,充分调动统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群众满意的统计队伍。

5.环境统计年报会议讲话 篇五

大家上午好!自“十一五”以来,环境保护部已连续5年召开全国环境统计工作会议,分别就统计调查融入总量减排、统计数据与减排结果相衔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环境统计报表改革等进行专题研究,充分说明了环境保护部党组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力推进制度改革和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统计服务能力,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准确的环境数据,衡量和评价各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加快美丽中国建设进程。

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准确的环境统计数据,既是制定环境管理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反映环境管理成效的落脚点。“十一五”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大力实施环境统计制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环境统计体系更加规范科学,环境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为“十一五”减排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总量减排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亮点”。各级环保部门是实施环境统计的责任主体,为表彰先进,环境保护部决定,对“十一五”期间在环境统计工作中埋头苦干、成绩突出的117个先进集体、300个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刚才,总量司宣读了表彰决定。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和生贤部长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珍视荣誉,再接再厉,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环境统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xx年,环境保护部机构职能进行了调整,环境统计与总量减排工作进行衔接,统计处由规财司划归总量司。五年来,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环境保护部党组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环境统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能力建设显著增强,部门协作有力推进,服务能力日益提高,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迎难而上,圆满完成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为充分利用20xx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成果,环境保护部部署了20xx年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两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和统计人员克服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领域多的困难局面,除每年完成常规环境统计调查8万家工业企业外,在没有增加专职人员、专项经费的情况下,完成了每年近30万个排污单位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在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了全国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大胆创新,实行环境统计与动态更新“双轨并行”,既确保了“十一五”统计体系的延续,也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十二五”排放基数,为编制环保规划、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流域区域污染防治、重金属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保障,也为“十二五”环境统计体系改革和完善报表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动态更新调查,培养锻炼了一支作风好、业务强、高素质、敢打硬仗的环境统计队伍。可以说,我们的动态更新调查使污染源普查结果得到了应用,赋予了普查数据新的生命力。

二是与时俱进,着力推进环境统计制度改革创新。根据《中国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要求和“指标要少、体系要精、数据要实”的总体原则,各级环保部门大力开展环境统计报表改革,着力完善制度保障。在污染源普查和动态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实现了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与环境统计“合二为一”。新的报表制度涵盖了环境统计年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季度联网直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季度调度和减排督查台账等系列报表制度。环境统计范围由以往的工业源、生活源为主,扩展到工业、农业、生活、交通和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调查对象由8万家增加到30多万家,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尺度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逐步建立。从一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基本实现了新、老报表制度的衔接过渡,适应了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农业统计方面,在没有机构和人员的情况下,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了统计任务。为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增强管理服务能力,环境保护部先后制定了《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环境统计数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环境统计标准化建设标准》等。各级环保部门结合实际,在统计制度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完善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浙江省开展了环境统计工作机制研究,对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工作的环境统计重点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部门职责要求。四川、重庆、山东、福建、新疆等环保部门多次专题研究环境统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抢抓机遇,大力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各级环保部门以总量减排统计体系建设和环境统计制度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机构、设备、人员等环境统计基础能力建设,逐步确立了“统计管理部门+技术支持机构”这一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需求的环境统计工作模式。目前,全国省级环保部门基本都有了环境统计技术支持机构。“十一五”期间,国家首次将环境统计列为单独的财政预算科目,通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为所有省、市、县环境统计工作配备了专用装备,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在人员培训方面,通过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专项培训以及组织举办“统计知识大讲堂”等形式,对各级环保部门和重点企业环境统计人员开展了多类型的培训,培训人员超过1万人次以上,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四川、新疆等地还先行一步,开展了环境统计的持证上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参与决策,有效提升环境统计服务能力。环境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整理,为制定宏观政策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近年来,环境统计为决策管理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从宏观层面看,环境统计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过程,包括总量减排在内的环境统计数据是各级政府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的重要内容,成为经济决策的参考依据,相关环保数据在国家统计局《中国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体系》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民生指数”等方面得到广泛采用;从微观层面看,环境统计数据不仅应用于总量减排、流域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整治等规划编制及管理决策过程,而且逐步成为总量控制、执法监督、流域管理、重金属防治等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四川从开始研究编制全省年度环境统计分析,目前已拓展到环境资源效率分析、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等研究成果,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对重点行业减排项目实行月调度和形势分析,为减排管理决策提供第一手的素材。

五是紧密联系,开创部门合作新局面。环境统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必须加强沟通协作,部门联动,才能切实把信息夯实、数据搞准,“关起门来搞统计”的做法是要不得的。面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落实“对内多协调、对外走出去”的要求,建立完善环境统计协作、会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国家统计局及各部委统计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掌握了“十二五”基准年重点行业基本单位名录,实行重点工业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数据共享和信息分享,为总量减排、环保规划及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加强环保各项业务衔接,连续6年发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组织开展包括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物(POPs)、消耗臭氧层物质和环保及相关产业发展等专项调查,为各项管理决策提供基本信息服务。研究整理国家统计局《简明统计资料》、《统计报告》、《研究参考资料》及《部门统计工作动态》等资料,定期编写《统计信息》,为部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各级环境统计部门主动加强与统计、农业和机动车管理等部门的衔接,北京等省市已经建立了定期数据交换机制,环境统计工作的融入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多次来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建设美丽中国,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的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用数据说话。这就要求环境统计的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拓展、数据更加准确。这些都给环境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发展机遇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加强环境统计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并作出了明确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要建立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而环境统计数据将是建立这一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减排统计体系、制定环保产业统计标准、开展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增强环境统计能力”。这突出体现了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为环境统计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于环境统计工作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完成好、落实好。

第二,环境统计数据日益成为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报告中,以统计数据为支撑的环境保护和减排形势分析内容,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体系》对环境统计数据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不仅要做好统计年报工作,还要做好联网直报、季度调度、督查台帐和专项统计调查等各项工作。可以说,环境统计已从幕后走向前台。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对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各级环境统计部门能够及时提供高质量的、能够与资源消耗、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相匹配衔接的环境统计数据,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以充分发挥环境统计对宏观决策的支撑服务功能。满足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尺度的决策需求,必将成为推动环境统计事业发展,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

第三,环境统计已成为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诉求越来越强,对加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都有新的期望。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环境信息公开,把环保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八个重点领域之一,作出了具体部署。环境统计数据是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随着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环境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数据质量和应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对环境事务的参与权。在新的形势下,如果环境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不准确,信息不可靠,损害的不仅是环保部门的形象,更是政府的公信力,执政党的威望。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少沉痛的教训,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实现新突破。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环境统计工作做得好不好,服务能力强不强,最终都要体现在数据质量上。20xx年是新的统计报表实施后的第一年,尽管部里反复要求,多次培训,甚至进行了“四上三下”的审核过程,但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主要污染物减排统计要求看,不少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是环保系统的重点工作,与环境统计数据密切相关,理应很好地衔接。但20xx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仅占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的35%,明显偏低;37个地级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100%,又明显偏高。同志们都想一想,按照这样统计上来的数据,对我们减排有什么作用?一些地方不按照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导致异常数据甚至逻辑错误反复出现。如第一次上报数据审核发现,全国有1511家企业有燃料煤消耗量,却没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或排放量;1711家火电企业、钢铁冶炼企业没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或排放量;42家氮肥制造企业没有氨氮产生量或排放量;577家制浆造纸企业没有COD产生量或排放量等。这些重污染企业的污染治理、淘汰整合,是推进总量减排的重要内容,如果仅因为统计数据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减排量无法认定,各级政府是会有怨言的,责任也都落在当地环保部门头上。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不少,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地要按照要求,认真整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的问题。明年起再出现这种明显错误,不仅在减排核算中不予考虑,在建设项目环评总量指标审核时,也不予认可。同时,还要进行通报,开始是内部通报省政府或市政府,两到三年过渡期后向社会公开通报。

二是从一些反映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指标看,数据逻辑性不匹配。环境保护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为环境质量改善尽到职责。一些地方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抓,而是在数据上做文章。比如全国有1167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没有填报任何一种重金属产生量或排放量,不能反映实际排污状况。各督查中心在日常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地未能在环境统计数据上予以落实和体现。一些未建任何环保设施,长期违法生产,群众上访事件频发的企业,也没有纳入统计调查,有的即使纳入调查范围但在环境统计中均体现为达标排放。还有一些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在环境统计中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和利用。这些指标和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必须客观真实地掌握和统计,为各级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一些环境管理指标与业务部门掌握数据差异很大。如一些地方纳入环境统计的自然保护区个数、面积等与生态管理部门自然保护区名录库中的数据有明显差异;突发性环境事件数比国家环境应急管理部门掌握的接报处置数据少了很多。这些数据均应由各地环保部门统一提供,应当是同一个数据,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应该的。再如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部分工业行业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在技术上还很难实现,20xx年全国不到60%,但5个省在90%以上,这样的数据能让人相信吗?能够经得起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吗?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数据质量问题我年年讲,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情况,客观上固然有各级环保部门对新的报表制度还不熟悉、软件操作还不适应等原因,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各级环保部门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环境统计工作组织保障不到位,有关要求落实得不严格。目前,环境统计数据实行逐级上报的工作程序,每一层级的工作质量都关系着数据质量的高低。

从企业层面看,部分企业环境数据意识淡薄,未如实填报数据。一些中小型企业只关注生产不关心排污,甚至不知道企业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一些企业出于排污收费、处罚或者被纳入国控源管理等考虑,未如实填报,只是简单采用达标排放来统计排放量;还有些企业根据不同需要故意填报不同数据,分别报送给统计部门和环保部门两套数据;一些企业集团所在地给环保部门应报送当地生产企业的产量却把集团在各地的产量都报送过来,造成数据混乱,可比性差。

从区县环保部门看,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数据质量把关不严等问题。区县环保部门直接面对企业,但是相当一部分区县环保部门对企业培训不够,导致企业不会填统计报表或按个人理解随意填报;有的为求方便,甚至代替企业填报;一些环境统计人员根本没有去过企业,业务不熟悉,对企业填报数据难以准确把关;有的企业产能已大幅提高,排放量却长期维持不变,有的将减排核定新增量随意加在一些实际排放量较小的企业,造成统计数据出现逻辑错误。还有个别环保部门片面追求创优、评比政绩,要求每个指标都逐年好转,人为干扰环境统计数据,导致个别指标严重失真。

从市级环保部门看,一些地方责任心不强,统计数据产生过程中充当“二传手”,只是简单转发文件,对汇总后数据不审核,甚至是审核走过场。市级环保部门各方面的技术力量都比较强,是统计数据质量最关键的审核把关环节,然而一些地市环保部门数据生成审核过程中不注重与各项管理工作实际和社会、经济等宏观数据的衔接,出现环境统计数据“自说自话”,不仅影响了环境统计数据质量,而且起不到为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支撑的作用;有的只注重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忽视对其他指标的审核,不仅导致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与废水排放量、产品产量、治理设施能力和运行效率等指标关联性差,逻辑关系不合理,而且造成环境统计其他指标数据混乱。

从省级环保部门看,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将环境统计工作与总量减排和各项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对数据的分析应用重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对数据产生的问题不从能源指标和产品产量等角度进行校核,简单的就数论数,说不清经济指标和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我们有一位搞了十几年统计工作的同志,没有一次是因为统计的事情,去企业做分析调查。虽然各地环境统计机构、人员、设备、经费等有了很大长进,但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把这些数据使用起来。没有应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我看今后可以开展一些环境统计分析方面的竞赛,切实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和综合分析能力,指导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统计工作

20xx年是环境统计工作深化制度体系改革,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能力的实践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切实提高环境统计服务能力

环境统计服务能力是环境统计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关系到政府宏观决策的制定,其核心是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环境统计数据。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重视减排考核指标、忽视整体数据质量;重视排放指标、忽视管理指标的片面观念,从环保工作固本强基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做好环境统计各项工作。每年上报的统计数据,各级环保部门都要按照环境统计规定进行严格审核,根据本辖区的经济社会指标、能源指标等,对各类环境数据进行把关。要坚决杜绝指标数据严重失实但依然上报的情况发生。今后,上一级环保部门对统计数据的审核要更加规范,对于环境统计数据出现的问题甚至故意在数据上做文章,都要予以通报,性质严重的,要依据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要建立完善协作机制,为环境统计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一是主动加强部门沟通,保障统计、农业畜牧、住建、经信、公安等部门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资料的及时获取和技术支持,确保环境统计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相衔接,使环境管理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环保部门内部协调,环评、污防、监测、监察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环境统计数据审核过程,上级部门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下级,将部门联合会审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切实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环保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和治污设施运行情况,指导企业合理填报生产、产排污等相关数据。各级环保部门的监测、执法监督等数据,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四是各级环境统计人员要积极参与总量减排、环境执法检查等业务工作,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主要排污状况,提高对统计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汇总能力,提交高质量、高水平的数据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保障。

(二)扎实做好20xx年环境统计年报工作

环境统计年报是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要高度认识环境统计年报的重要性,把好数据质量关。最近网络上出现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账单因“4.75亿元写成47.5亿元”导致被怀疑洗钱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深思,引以为戒。今年的环境统计年报要做到三个无缝对接。一是与减排重点行业全口径核算数据无缝对接。今年的总量减排核算,要求各地对电力、钢铁、水泥、煤化工、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等实行全口径核查核算,各地要严格按照核算结果逐一落实到环境统计年报中。二是与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无缝对接。尤其是要注意与人口、主要产品产量、能源消耗等指标的衔接,这也是检验环境统计工作宏观把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重要体现。总量减排建立了与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数据相挂钩的核算体系,要切实把这些宏观数据落实到统计年报中,避免出现不一致。去年,一些地方上报的人口数据与统计部门的人口数据相差很大,给环境管理和总量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希望这样的问题在今年的环境统计工作中不再出现。三是与业务管理部门数据无缝对接。如自然保护区、突发性环境事件等统计数据,要与提供给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数据相一致。另外,要强调一下年报数据的时限要求,考虑到地方工作实际情况,20xx年年报上报时间截止到20xx年4月10日,请各地统筹安排,按时完成数据上报工作。在此期间,部里将派出工作组,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重点省份统计工作的指导服务,各督查中心要结合减排督查和执法检查情况,做好年度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年报数据部门联合会审,开展数据质量抽查和互查工作,确保数据科学合理。

(三)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筛选和季度联网直报系统试运行

国控源名单筛选是环境统计的一项基础工作。 20xx年国控源名单发布工作改变以往多年由国家下达初筛名单的做法,由各地按照我部确定的原则分别进行筛选,经国家审核确认后直接发布。各地要在上年国控源名单和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联网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动态更新,不得随意删除现有的国控源,达到一定规模的新改扩建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均应列入重点源。各地要严格审核,确保符合要求的企业全部进入国控源名单,切实加强对重点源的环境监管。确定的国控重点源原则上5年内保持稳定,确实达到有关要求的可往上调增。国控源季度联网直报有利于直接掌握企业源头数据情况,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为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率先完成了全国70多万家企业联网直报系统的部署和运行工作。目前,我部已建立了直报报表制度,基本完成了软件开发和硬件部署,在5省8市开展了直报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将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国组织开展联网直报试运行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直报报表填报质量,尽可能利用企业生产报表、财务资料和经营记录,指导和帮助企业完成报表填报工作。要加强火电、钢铁、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直报统计工作,这四个行业的企业不论是否属于国控源,均应纳入直报系统,其生产和排污情况对直报系统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各地要尤为关注,也请中央企业给予重视和支持。监测总站要及时发现解决联网直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四)大力加强环境统计标准化建设

“十二五”总量减排对统计基础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十一五”相比,环境统计的对象由8万家增加到30万家,范围由工业和城镇生活扩大到农业和交通,任务更为繁重,指标更为细化,要求更加具体。国务院即将发布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统计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环境统计体系,完善污染源排放档案和总量减排台账,更新统计调查基本单位名录库,推进环境统计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环境统计工作经费应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足额保障。部里也将出台环境统计标准化建设要求,对技术人员、经费保障、装备配置、资质管理等相关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发改、财政、统计等部门的资金项目支持和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为环境统计工作创造更好的基础保障。甘肃、山东等地已经带了好头,走在了全国前列。甘肃省环保厅今年专门成立了统计中心并增加了5个编制,山东省环保厅成立了统计办并新增8个编制。

(五)积极推进环境统计信息公开

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做好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组织制定《环境统计年报公开发布大纲》,从明年开始,各地要按照要求公布当地环境统计年报数据。各地要在地方公布的同时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将把各地环境统计年报的主要内容发布在网站上。二是逐步扩大环境统计信息的公开范围,只要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应公开信息或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在不违反《统计法》和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可向公民或研究单位提供,必要时也可签订数据使用承诺书,以更好地发挥环境统计数据的社会服务职能。

同志们,环境统计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希望大家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探索创新,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6.2009全县人事统计会议召开 篇六

2009全县人事统计布置会于1月5日在县宾馆召开,来自全县个87个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人秘工作有关同志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县人事局副局长代秀云同志通报了我县为全市唯一一家受省级表彰的人事统计先进单位获奖情况;传达了全市人事统计布置会会议精神;总结了2008年我县事统计工作情况;并对2009人事统计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在充分肯定2008年各项统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会议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二项要求:一是要认真总结,充分借鉴往年的工作经验,继续发扬精诚协作、共同努力的工作精神,保证每一项数据的科学、客观、准确,为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二是要认真领会,加强协作。切实做到配合紧密、分工明确、口径清晰、信息完整。县人事局负责各类统计的工作人员在会上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工资、机构编制的统计软件及表格填报方法进行了培训,会上统一了口径和要求,为2009年全县人事统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统计会议发言 篇七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郑厚斌处长对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做出以下5点要求。

1.商务部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制度需逐步完善, 统计范围内容需增大, 各地要及时准确地向商务部报送相关统计数据, 商务部根据各地报送的数据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统一发布有关数据。

2.各单位需建立季度报表制度, 及时向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报送统计信息, 由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将数据汇总后报送商务部, 商务部以专报信息形式报送国办, 供其参考。

3.个别地方上报的数据与实地调研时统计的数据差距大, 数据不一致。所以希望各单位在以后工作中必须重视统计工作, 不能应付、弄虚作假, 要做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要对统计数据加强分析, 对季度、年度数据说明什么情况, 达到什么作用, 要说明观点, 用逻辑性的文字表达出来, 提供的数据要能说服领导。

4.目前统计时效性差, 拖延太久, 希望各单位今后有所改善。

5.新的形势下各单位要通过运用电脑网络报送数据, 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各地多召开统计方面的培训会, 各单位研究创新统计形式, 要学会分析并更好的利用数据, 及时向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报送统计分析专报。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王克臣司长对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做出了4点要求。

1.生产资料流通统计工作在国家统计非常重要, 生产资料流通环节关系国家各行业的运行, 相关各项统计工作关系国民经济发展, 国家通过各地区的统计进行相关调控, 希望各地商务部门高度重视统计工作。

2.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统计制度, 各单位必须执行, 按时报送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有文号的各项统计工作。

3.加强统计工作,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要认真学习, 正确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原始凭证制度, 经得起上级部门的检查。

4.做好统计数据的填写、上报、分析工作。要清楚上报时间、范围、要求、上报方式、格式。特别是计量单位不能搞错, 统计是非常细致的工作, 对统计数据不能弄虚作假, 要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不能虚报、谎报、不能多报产值, 需要当地领导监督统计工作。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何辉副主任对生产资料流通统计做出以下3点要求。

1.根据生产资料流通销售总额的增长, 各单位要适应大数据资源配置, 做好大数据统计工作, 企业要建立各项景气指数。

2.针对国家对生产资料流通统计的要求, 及时增加相关物流方面的统计, 各单位应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要做好统计数据的精确性、准确性。

3.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每年的培训会议很有必要召开, 以后继续会配合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组织更大规模的培训会议, 适应新形势下的大数据统计工作。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综合处董昱、王宏亮, 物流统计处孟圆, 分析预测处高伟处长分别对生产资料批发企业典型调查系统平台使用、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定期报表调整及上网报送系统、重点企业物流状况表及报送方式和企业景气指数及发展指数指标设置进行了讲解和介绍。

8.统计会议发言 篇八

1、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重叠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2、平均指标是把一个总体内各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3、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

5、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6、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

7、统计分类标准只适用于周期性普查和经常性统计调查。()

8、单位代码是由统计部门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法定代码。()

9、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

10、城镇失业率是城鎮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就业人员数的百分比。()

四、计算题(请写出公式及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企业2008年上半年总产出及工人人均产值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该企业2008年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某商场某季度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1)销售量综合指数。(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现有某地区相关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⑤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⑦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32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0亿元,生产税收入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30亿元。试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计算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4、某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完成了四批货物运转:第一批450吨,运距400公里;第二批500吨,运距300公里;第三批350吨,运距520公里;第四批90吨,运距450公里。试计算该企业报告期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

5、某地区200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990元,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1744元,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

试计算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40分)

1、解:

5、解:

(1)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

=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1744÷103.5%

≈30670.53(元)

(2)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1744÷28990×100%÷103.5%×100%

9.统计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篇九

1、全力以赴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是奠定普查工作基础的关键的一年,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组建县乡普查机构。县级普查机构要在3月底前组建完毕、乡镇在7月底前全部成立。二是落实普查经费。各县(市、区)要抓紧完成经费预算编制和物资保障规划工作,并督促落实到位。三是开展综合试点。适时开展市级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探索普查的组织模式,锻炼和培训普查队伍。四是召开全市农业普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和支持我市第三次农业普查。五是启动宣传动员工作,开展各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为顺利开展农业普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六是做好数据处理准备工作。重点是做好“五个平台”的建设工作,确保普查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工作准时开始,及时完成。七是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以点带面做好各级业务骨干和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培训工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到精心筹划,有序实施,按时间节点高标准完成好“三农普”各项准备工作,为正式入户登记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其他统计调查工作。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后续工作,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主要数据,并开展调查数据资料开发研究,进行调查业务技术总结;做好企业创新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县域报表联网直报工作、“双优”考核测评工作、工业园区统计工作、文化产业调查工作,以及其它各专业各领域常规统计调查,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1、加强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县级统计机构考核办法》,从机构人员、统计调查、统计报表、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统计管理等方面对县级统计机构进行全面考核,促进县级统计机构基础建设。

2、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维护。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工作,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度与时效性;加强“一套表”单位管理,做好调查单位基本情况表审核、验收和上报工作;完善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利用部门行政登记资料及时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推进名录库信息部门共享。

3、加强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管控。进一步加大基础数据监测力度,利用联网直报平台,强化对企业基础数据的监控,从源头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大审核评估力度,完善核心指标数据质量协调性评估办法,加强和改进主要数据总量评估办法;进一步强化数据检查核查力度,密切关注数据质量变化,进一步加大数据检查、核查,以高压态势狠抓数据质量。

4、加强部门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和备案程序规定》,加强对调查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审查,提高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的规范性、协调性、绩效性;依托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加强对部门统计业务人员培训,加强对《统计法》、统计标准、统计方法、统计制度设计等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部门依法统计的能力。

(四)进一步重视运行监测和形势研判

1、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高度重视对主要统计指标的预测、对经济形势的预判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密切关注宜春经济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政领导提供月度经济运行监测信息及经济形势分析;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更加准确灵敏地反映发展速度、结构以及质量效益变化,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经济形势和制定经济调控政策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依据。

2、不断提升统计专项监测水平。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文化建设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建设成果统计监测。重点做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做好人员培训和部门数据对接、审核工作,加大监测力度,科学反映我市小康建设进程,为市委、政府积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解读。做好数据发布和权威解读工作,提高统计数据发布的影响和效果。进一步完善数据发布制度,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增强数据解读能力。注重提升统计产品质量,提高《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各类统计资料编印水平,更好地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统计需求。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统要求

1、坚持依法统计。全市统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统计、依法管理。要继续加强统计执法力量,建立、完善统计执法监督机制,配置专兼职行政执法人员,加大统计行政执法力度。统计检查、统计审批、统计管理登记要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对一切统计违法行为都要严格依法查处。

2、加大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做好统计联网直报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干预企业独立真实报送数据、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坚持不懈地整治冒名报送、指令报送等不规范报送统计数据的行为。要定期开展基层统计单位的统计基础建设和数据质量情况专项大检查,切实推进基层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3、扎实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多途径、多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广大公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多形式广泛开展面向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的普法宣传,做到知法、守法、护法。

(六)进一步加强统计自身能力建设

1、深入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认真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责任,严格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优化统计行风政风。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搞好团结,严审数据,坚决反对和制止统计数据造假,坚决反对和制止以数谋私行为,不折不扣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努力打造廉洁统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统计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2、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统计队伍,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进一步加强统计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内容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大统计干部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通过多岗位锻炼、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统计专业人才,切实提升统计干部队伍素质。

3、全面提升统计部门形象。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和平安统计创建工作,维护好和谐平安、健康文明的工作环境。加强统计文化建设,培育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统计精神风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开展经常性“送温暖”活动。加大定点扶贫帮困工作力度,做好连心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点有关工作,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努力使帮扶村走上致富道路。

同志们,改革的时代需要梦想,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实干。面对机遇和挑战,统计改革之路虽满布荆棘,但只要我们无所畏惧,终将前景光明。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统计局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锐意进取,担当实干,谱写统计事业发展新 篇章,为宜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统计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宜春、幸福宜春、文明宜春作出更大贡献!

统计工作会议讲话材料(二)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青岛市统计局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我市统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会议精神和朱镕基、温家宝副在国家统计局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为指导,以青岛市局“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搞准搞实统计数据为重点,大力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和统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统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使我市的统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抓中心,强措施,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有效发挥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的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高低。为此,今年以来,我市统计工作者牢牢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全局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逐步加大了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力度。按照省、青岛市统计局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了以GDP为核心的各项数据质量的评估监督工作,从统计资料来源、口径统一、平衡关系上严格审核把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数据质量下管一级评估监控制度。

二是实行了数据质量分级、分专业负责制。加强了对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实行数据质量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认真抓,做到层层把关,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切实把数据质量责任制落到了实处。

三是继续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根据青岛市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要点,结合我市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行了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汇总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开展了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统计,采取了新的工业统计方法,准确地推算出了全市限额以下的工业总体数据;深化完善了个体、私营经济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季报统计制度,全面掌握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在农业和农村统计方面开展了抽样调查统计,继续完善了“万户记帐”工程,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可靠保障;进一步深化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镇(办事处)GDP的测算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通过坚持不懈地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全面实施新的统计制度方法,使我市的统计工作逐步适应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对统计工作的新挑战。

二、抓服务,上水平,充分发挥了统计的整体功能

搞准统计数据是基础,搞好统计服务是根本。今年以来,全局进一步强化统计服务意识,立足于“领导决策到哪里,统计就服务到哪里”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统计服务质量上。把统计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衔接在一起,不断扩大统计服务领域,使统计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发挥了统计的整体功能。

一是统计分析工作显著提高。我们始终把加强统计分析研究、提高决策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了统计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目标责任制管理等制度,年初制定了《统计论文、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及新闻稿件的奖励办法》,并规定每个专业每月必须利用3-5天时间深入到基层,针对事关全市大局的重点问题,广泛深入的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广大统计工作人员的努力,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统计分析。初步统计,今年共撰写统计分析、统计信息50多篇,被市委、市政府和青岛市局采用42篇,被《即墨日报》、即墨电视台采用21篇,其中,《招商引资对我市劳资强力拉动》、《成就、问题和启示-对我市发展第三产业的回顾》、《即墨市工业园区建设呈现新格局》、《即墨市私营经济企业发展状况浅析》等10多篇分析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是信息咨询工作成绩显著。充分利用统计部门的数据资源优势,按照“快、精、准”的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抢占信息第一时点,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即墨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统计情况》、《领导参阅件》、等资料的及时编印,都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加强了同新闻单位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统计工作的成果,全年共编印《即墨统计年鉴》400余册,《统计月报》、《统计情况》各12期,《领导参阅件》6期,《统计工作信息》60余条,向全社会发布信息资源共享12期。

三、抓普法,严执法,全面推进了统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发展统计事业,必须走依法治统的道路。今年以来,我们根据青岛市局统计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安排,结合“三五”、“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抓了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坚持依法治统,全面推进了我市统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抓好了统计普法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三五”、“四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形式,对《统计法》进行了广泛全面的宣传,并利用举办培训班和开会的时机,对全市的广大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普法教育,共有200余名统计工作人员通过考试取得了统计普法合格证书,在全社会掀起了统计普法的热潮,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

--认真组织开展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为切实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认真搞好了统计执法的检查工作。严密组织,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一是成立了统计执法机构,加强了组织领导。年初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长任成员的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使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得到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了对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统计执法的宣传过程中,注重了与新闻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在《即墨日报》和即墨电视台上对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统计执法检查的良好氛围。三是制定了统计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对检查的步骤、内容、时间安排、任务目标等进行全面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为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年初开始,由法规科牵头,与各专业配合,组成三个统计执法检查小组,对各专业提报的70余家单位进行了检查,其中,查出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40家,给予罚款处理的23起,警告、责令改正的17起。通过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有力的震慑了统计违法者,维护了统计法的严肃性,使我市的统计工作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

--加强了统计管理登记工作。利用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库,加大了办理统计管理登记证的力度,按照各科室的分工,把统计管理登记工作任务分配到科室和专业,分组办理,全年共办理统计管理登记证1000余个,使全市的统计管理登记工作逐步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四、抓建设,促应用,统计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根据年初青岛市统计局的统一安排,认真配合市局“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了硬件的投入和网络开发的力度,使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逐步加大投入,硬件建设上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在市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加大了硬件的投入,先后投资近10万元,购进了一台局域网服务器, 6台奔腾Ⅲ以上微机,4台激光打印机,2台针式打印机,UPS电源5台,刻录机、光电扫描仪各1台,为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持。

--加快了统计网络的建设力度。根据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和即墨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制订下发了《即墨市统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对各镇(办事处)统计专用微机的配备和联网工作进行了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头到各镇(办事处)做工作,积极争取各镇(办事处)领导的支持,今年共有23处镇(办事处)配备了较高档次的统计专用微机并与市局进行了联网。同时,对各镇(办事处)的统计微机操作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提高了微机操作能力,为各镇(办事处)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提供了技术基础。

--大力加强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加强了对即墨统计信息港的更新、完善,《经济热点》、《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统计内参》、《统计公报》等栏目的制作,既丰富了网上信息资源,又达到了资源共享,为领导提供优质、快捷服务的目的。

五、抓重点,务实效,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是新形势下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在全市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以来,我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在去年圆满完成普查准备、底册编制、人员培训、普查登记、查遗补漏等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普查数据的录入和汇总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认真完成好,市普查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即墨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表质量控制细则》,严格规定了普查表的质量标准,要求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按照标准加强了普查表的审核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回,重新填报。为了把好质量关,普查办公室对各镇(办事处)、各部门上报的普查表格坚持做到每一张表,每一个项目都要认真审核。在计算机录入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选调了6名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专人专机录入,并安排市、镇两级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跟机答疑改错。经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市5600余个法人单位、1500余个产业活动单位、近37000个个体工商户普查表的录入工作。经汇总后上报青岛市普查办公室一次验收合格,达到了国家统一标准要求,并被评为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集体。

工作思路

明年我市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朱镕基、温家宝副在国家统计局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要求,认真落实省、青岛市统计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实施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建设“四型机关”为契机,以提高统计业务素质为基础,以统计服务和统计执法监督为突破口,坚持“强素质、树形象、增后劲、高服务、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全市统计系统和广大统计人员中树立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开创全市统计工作新局面。

一、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准确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要继续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以保证评估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要严格落实数据质量评估责任制,做到分级负责,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数据管理,规范统计数据的提供和使用制度,避免统计指标多口径和数出多门,保证统计数据的一致性。

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要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全市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台帐平台。要积极检查、督促企业按要求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完善统计资料的审核和交接管理制度,以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做到数出有据。二是加强基层统计网络建设。要认真维护好基层统计网络的建设,逐步实现由“建好网”向“管好网、用好网”转变,要建立好各镇(办事处)自己的网站,制作网页,不断充实丰富网上信息,使网上的内容日趋丰富新颖,实现市、县(市)、镇(办事处)三级联网,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镇(办事处)统计工作业务的指导,坚决做到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人员轮训一次,以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统计服务要搞清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一是要加强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问题,多出观点明确、针对性强、有参考利用价值的调研分析报告,做好超前服务。二是要加强统计服务的时效性。继续发挥统计信息“快、精、准”的优势,在统计信息的提供上做到超前、及时。

四、提高统计监督与统计执法工作水平。《统计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工作中:一要在业务上提高监督能力,严格落实基层报表报送审核制度。二要在统计法制上提高监督能力。坚持依法治统,通过统计执法来提高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三要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制定严格的统计执法方案,严格、规范执法,依法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以统计执法捍卫统计法的权威性,树立统计形象。四要认真抓好统计管理登记证的核发工作,抓好日常新增单位、注销单位和变更单位的登记工作,维护好基本单位数据库,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统计管理登记工作,使统计管理登记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五、认真做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要按照省、青岛市统计局的要求,早打算、早布置,确保第三产业普查工作顺利圆满的完成。

六、提高统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精心组织统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工作实际,解决当前统计队伍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要深入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统计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统计系统中形成刻苦学习、勇于开拓、求真务实、努力创新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抓好统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塑造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坚、作风硬、干劲足的统计干部队伍,为我市的统计工作上水平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10.区统计工作会议简报 篇十

去年,全区统计干部唱响“用真实数据说话,为科学发展服务”的主旋律,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既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也在统计自身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统计系统考评中,南湖区统计局被评为先进单位,3项重点工作和13项单项工作中,该局有2项重点工作和8个单项工作名列全市前三名,综合业务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20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新一届党委、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统计信用;数据统计质量

一、相关概述

统计信用是指对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数据的提供者以及数据的统计者在统计实践中通过有效的、科学的统计手段,对数据统计进行合理的推断、安排和分析,并最终实现为政府和企业等相关部门服务等目的。在此过程中,数据统计中所使用的数据能否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符合的程度大小就是统计信用。在数据统计中应当明确数据统计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累加过程,而是在數据积累的基础上依靠数据统计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用的线索和支持,以此来实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二、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意识不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当前,不少企业和政府部门在管理实践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据统计对于决策分析和管理的重要支持作用,对数据统计的重要性意识不到。认为数据统计只是管理工作中的记录部分,不能够对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的可信度,不能够确保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导致数据统计发展滞后。

第二,数据统计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数据统计方式只有确保有效、科学和正确,才能够保证数据统计的正确性。当前,不少部门在进行数据统计时统计的手段和方式还相对单一和滞后,统计工作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数据统计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大数据统计的管理需求。

第三,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政府法规落实不到位。当前,我国出台了一些数据统计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就管理实践来看,这些数据统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制度的落实程度比较低,没有切实发挥出这些规章制度的应有作用。

三、强化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强化统计信用观念。强化统计信用观念对于增强数据统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增强信用意识和观念,才能够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尽全力完成。当前,数据统计工作效益和作用偏低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数据统计和数据使用中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数据统计实践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是由于数据统计方式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在数据统计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由于在数据统计中不少人都存在着不小的误区,没有意识到统计信用的重要作用,只是认为数据统计是企业发展的决策工具,难以体现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对统计信息和数据统计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围绕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有必要强化统计信用意识,积极发挥统计信用在数据统计中的重要作用,将统计信用作为政府部门职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对于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以此来增强统计信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法规制度。健全完善与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向适应的法规制度是保证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的基础,只有依靠制度保障才能够确保数据统计的严肃性,才能够根本上提高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之前的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制度已经很难使用时代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改变了之前的数据统计方式和手段,同时也对统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围绕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建设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义务。加大对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相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确保民众在数据统计实践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统计信用维护措施。由于当前我国不少人员在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方面的意识不足,难以保证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围绕这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维信措施,切实保证数据统计质量。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数据统计实践中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相关的要求,提高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的地位和作用。除了提高统计人员数据统计、统计信用意识之外,还应当针对具体的关键环节采取必要的维信措施,切实维护好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的真实性、权威性。一方面要明确制度要求,确保数据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做到数据完整、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还应当增强数据统计人员的维信观念,依靠提升其观念意识来保证最终数据统计的真实可靠。通过强化学习,灌输统计信用理念,增强信用度和责任感,充分意识到统计质量跟统计信用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保证统计信用的基础上,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统计,为统计结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总的来讲,在当前环境下数据统计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统计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新的环境变化,数据统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丰富统计手段,增强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意识,有效应对大数据统计难题,围绕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数据统计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相关从业者和管理部门要将统计信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加以落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统计信用维护手段,通过全员参与和监督提高数据统计质量和效益,减少数据统计失误,为统计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初广香.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研究.东方企业文化[J].2015(11).

[2]吴晓龙.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3(12).

上一篇:基层组织调查报告下一篇:食品安全食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