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2024-11-09

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1.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一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集中到城镇,但城镇相应的教育设施并没有增加,城镇学校普遍存在超级大班,班额普遍在八九十人

2农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缺少家庭的配合,不利于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

3十多年学校未进新新人,而教师每年因到龄退休死亡生病等原因逐年减少,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严重

4从计生部门的数据来看,又一个生育高峰已到来,新增人口逐年增加,学生增多

5农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缺乏,导致学校普遍存在课程开设不全

6乡镇教师争相调入城市或临近城市的乡镇,偏远乡镇教师严重不足,而城市教师人满为患

7由于教师待遇低,加上偏远地区生活成本高,条件艰苦,导致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任教

8前几年教育布局调整后,保留的一些偏远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少,甚至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或十几个学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二

但是,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左右下, 学校免不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必要重新认识游戏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考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去真正地贯彻和实施。

一、学校游戏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游戏条件创设不利

游戏条件包括时间、空间和材料三个方面。在学校中主要存在玩具种类单一、数量较少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比如, 在一些学校中, 用于游戏的材料多是与年龄有关的一些具有一定结构的玩具。玩具的种类单一而目数量上也不太充足。智力、体育等自制玩具数量少, 玩具的更换率较低。有的玩具已经破损, 不能开展游戏。而且有些学校在游戏时间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游戏未能成为教学的重要活动

学校中, 儿童主导活动是教学活动, 次之是过渡活动, 儿童游戏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上课中的知识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让儿童游戏。教师组织儿童排队或是说教就占用了较多的时间, 尽管有的班级设有“游戏区”、“活动区”, 儿童仍是“无暇光顾”。而由教师主导的、以上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太多, 可能使儿童丧失自主性而影响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3. 儿童自主性游戏未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界占统治地位的课程观是把课程看作我们要交给儿童的东西, 在学校和学校的游戏活动中严重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差异性。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IEA) 对我国四百余所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是:“操作材料少, 自主选择少, 自由交往少, 纪律约束多”。教师往往对儿童的游戏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 硬性地规定教育的内容, 常听到学校的孩子说“今天又玩角色游戏”之类的话。或者学校中规定一、三、五玩结构游戏, 二、四玩角色游戏等。还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经常采用“包干”的做法, 给儿童准备好各种游戏材料, 却往往忽视了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而且在角色的分配上教师也硬性地规定, 他们往往习惯以一定模式导演游戏, 如规定出几种主题和角色, 帮助儿童分配角色或指定角色, 角色需按固定方式行为, 情节也要按一定套路发展。注重热闹场面和结果的圆满, 却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其主动性的发展, 没有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其实, 游戏是儿童自主资源的活动, 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力日趋健壮, 思维和想象有一定发展, 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独立活动能力增强, 对活动有兴趣, 他们有活动的需要、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联系的需要。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 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 能适应儿童多方面的需要, 因此, 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4. 重教学, 轻游戏

学校教学活动中, 以分科或综合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更多的教师把学校一天中的黄金时间留作集体教学, 而游戏只是作为过渡环节和教学以外的补充及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由此看来, 更多的学校还未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教学模式, 学校的课程从形式上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游戏分离状况, “重教学, 轻游戏”成为学校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精神的拦路虎。教学与游戏的整合成了一大难题, 即使有游戏, 也是教师间接使用传递知识, 巩固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当前有许多学校的教师也意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 然而却缺乏整合游戏与教学的能力, 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把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起, 而在本质上却忽略了其中的联系。

二、游戏教育活动的实现策略

学校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性质的, 也就是说要为儿童创造一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校生活环境, 把游戏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当中, 让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其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1. 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

教师首先要给儿童创设一个真实的、自然的游戏环境, 以便于儿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包括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学校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儿童游戏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积极互动。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设备, 提供各种各样的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游戏活动材料;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的资源, 为儿童创造最好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游戏条件。总之, 满足儿童一切游戏的需要。

2. 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

儿童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必须根植于特定的教育土壤, 必须有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在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中, 每个儿童都有公平表现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 而且这种发展的可能性相当大, 个别化程度很高。儿童沉浸在多元化的氛围之中, 感受到多元教育游戏课堂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教师共同营造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环境。

3. 开发各种特色教育游戏

目前, 了解学生优势智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陈测验法”, 就是让学生回答和多种智能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来确立其优势智能类型;二是“观察法”, 即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从中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反映在教育游戏课堂中, 就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儿童进行教育游戏活动时观察了解他们的智能类型, 如观察儿童游戏时是否喜欢背景音乐, 从而发现他们的“音乐智力”;在儿童进行集体游戏活动中及时观察他们的言语, 语言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根据儿童游戏活动中的表现, 大致判断学生属于哪一种类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儿童不同的智能长项, 开发出各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游戏, 从而更好地教学。

4. 重视儿童的自主性游戏

儿童自主性游戏是指儿童是游戏的主体和主人, 其对于游戏活动可以自主地选择、支配, 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要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为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 并且把教育目标渗透在其中,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们不能把游戏仅仅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 而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 考虑其需要, 让儿童在游戏的情境中, 主动地、积极地、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 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经验, 让其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如何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一个明确而又简便的评价标准, 即儿童在游戏中是否有胜任感、愉悦感、成就感和自在感。如果儿童在教师所组织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这样的感觉, 那么, 这就不是儿童真正的游戏。反之, 教师不能自以为是地确定功利性的游戏目标, 为追求所谓游戏目标的实现而指挥或指导儿童游戏, 使游戏成为儿童必须完成的任务, 或者使游戏变成教师实施教学的手段, 而丧失了游戏的特点和特有的价值。

5.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在儿童的教学活动中, 要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将教学和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包括让游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让游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 以及把游戏视为一种精神或灵魂, 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结束语

教育游戏集教育性与游戏性于一体, 恰当、正确、适时地使用教育游戏来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有利于巩固儿童的认知机能、构建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儿童的认知策略。由于学校的游戏活动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对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最具影响力和促进作用的游戏就丧失其特有的价值。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不仅有助于儿童教育目的取向的合理化, 而且有助于儿童教育方式的人性化, 能够使儿童教育更好地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因此, 以成人为使命的教育事业应当把游戏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 充分发挥其在儿童成长中的应有功能。具体而言, 儿童教育应当从尊重儿童自由、唤醒儿童体验、鼓励儿童探索等方面入手, 努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 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游戏观, 让游戏成为真正的游戏, 让儿童成为真正快乐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高洁.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从意蕴到行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3) .

[3]于晓燕, 李兴保.在教育游戏中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信息技术, 2009 (7) .

3.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篇三

这篇文章让人感到震惊,《一代人》是文革中被摧残的知青发出的呐喊,而今的中学生似乎也遭遇到同样的命运!虽然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事件产生的根源也不同,其结果却惊人的相似——因教育歧视而被知识遗忘!今天,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失衡与严重落后,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问题之一:为了一棵树,丢掉一片林

一般情况下,一所初级中学有18~24个教学班,学校把每个年级的学生组成2个重点班。这样,三个年级也就有6个重点班,剩下的则为普通班。最初各所学校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它作为一种“强强组合”的教学模式发展至今,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从本文开头的那篇文章可以看出,重点班和普通班有着天壤之别,学校管理者始终把重点班摆在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教育教学策略、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到教学环境均以重点班为先。一切都围绕重点班这个中心而展开。而普通班的学生则是“后母”所生,不值一提,不屑一顾,说到底,普通班的教育是啥样子都行,保证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即可。诚然,这种“强强组合”至少可以保证“磨”出几个学生考取重点高中,但为了达到这个狭隘的目标,而不惜牺牲一大批学生,值吗?可谓是为了一棵树,丢掉了一片森林,丢掉了普通班的一大批学生。

问题之: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

如问题一所述,由于重点班、普通班的划分,绝大多数教师与重点班无缘,大凡接手普通班的教师都存在情绪低落、态度消极,丧失工作激情、自信心和责任感。他们深知,自己所面对的都是一些被扔下的“残羹冷炙”,即便有更高的热情、更大的付出,也无济于事。教育是一种奉献,然而毫无意义的奉献又意味着什么呢々因为学生的“普通”,教师也成了另一种“普通”,因而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从主观上放弃了教育。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像和尚念经,全然不顾台下学生是否接受了,至于学生在想些什么或做些什么更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教与学完全脱节,不能互动。课外不谈有关教育的话题,也不做有关教育的事,只是碍于上面的检查,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不过是装模作样,搞形式罢了。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好,就更不用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尝试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了。这种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难免会引起教师精神上的空虚无聊和生活上的枯燥无味,加之社会现实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因而大部分老师琢磨着其他的出路。就这样,教师的职业道德自然缺失。

问题之三: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教育教学质量滑坡,出现低分又低能的新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从当前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育的投入来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所以。推行素质教育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使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而轻视学生的智育,习惯于传统教育且一直只看重智育而忽视其他的教育,因此觉得教育无事可干,把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改变原来对学生评价制度看作是素质教育最明显的表现。这种“素质教育”不但抛弃了学生的智育,而且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方面也没有任何发展,其结果是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基础教育全面落空。以下是几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足以说明当前农村教育质量的现状:1某县一村小期末考试一个班数学成绩平均分仅14分;210名初二的学生竟把“1/2+1/3、1/3+1/4、1/4+1/5……”计算成“2/5、2/7、2/9……”3一个普通班的升学率不足10%,合格率仅20%,还含有水分。难怪有人说“应试教育”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而今的“素质教育”教出的学生是既低分又低能。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早些时候已浮出水面,只不过一直没有被引起重视。之后教育者逐渐养成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的态度,最终演变成陋习而导致学校教育的恶性循环!那么农村教育将如何走出困境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形成科学的教育观

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必须理清两种关系。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其发展一般先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状况而言,极其落后的教育不但不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步,而且还势,必会拖其后腿。现在,有的人认为读书没用,能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即可。照样可以赚到钱;有的则认为国家对学业有成的人才不包分配,读书有什么意义;更有的认为受不受教育没有关系,学校能照看好一个人,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这些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错误教育观。二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将面对活生生的、身心尚未发展完全的、有待于引导开发的一个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要以人为本。对其身心施加影响,使之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在各方面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而各类人才,包括最普通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首先通过基础教育这一关,否则,又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体制

体制就是体统,现在农村教育简直不成体统,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的失败与落后,现在的教育体制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理由有三:首先,教育行政机构偏离或歪曲了其规定的职能,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围绕教育教学而展开工作的,也不像一心一意谋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倒像是获得某种利益的一种可利用的工具。其次,教育教学活动趋向于形式化、浮夸化,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弄虚作假。最后,老师聘任制极不规范,漏洞百出。因为对教育的投入不够,教师待遇低和用人缺乏原则,所以引起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运用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

4.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四

近年来,各级地税机关加大了教育培训和在岗学习力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地税形象进一步改善,地税工作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税收任务的快速加重、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法制制度的逐步健全,地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税收工作要求的问题十分突出,教育培训工作仍显不足。

(一)少数领导对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中,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认识不足,有的单位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人力和财力投入不多,不能保证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以吐鲁番地区地税系统为例,从文化层次看,80、9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多数是高中、中专毕业直接招干的干部。从人员年龄结构看,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94人,占40.7%,40岁以上的137,占59.3%,年龄呈现中老年化。由于大部分干部最初参加工作时,仅仅通过短期培训后就直接到工作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创新培训,面对新形势难以接受新的税收知识,不能较好的运用信息化技术,仍沉湎于老的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在新的征管模式面前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三)部分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强

部分干部对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工作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不能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有的在工作学习上得过且过,甚至错误的认为不学习,工作一样干,工资一样拿,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没有树立起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我们的兼职教师队伍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是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足,聘用的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在岗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督查考评机制落实不到位。不少单位对培训结果通常发个通报了事,没有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更不能提出好的整改措施。奖惩应用机制不健全。当前,我们对教育培训工作奖励得不够,处罚得更少,且奖励方式单一,很难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不能充分调动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思考

上述问题成为制约地税事业发展的瓶颈,许多干部理论知识跟不上事业发展、业务技能达不到岗位需求、自身素质不适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税收工作实现有效突破,必须靠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增添发展动力。

(一)加强领导,确保教育培训的经常性

要把教育培训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日程,与税收其他工作同步考虑,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要经常议,主管领导要负好责。树立“人才培养,教育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税、人才强税”战略工程,坚持以税收工作为中心,把握正确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向,进一步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抓好各类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学习,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作为提高干部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全体干部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理念,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推广团队学习模式,形成知识共享、勇于创新的氛围和机制,不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二)突出重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要在牢固树立全员培训理念,在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范围和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培训重点,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1、在培训层次上要突出重点。一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培训。始终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宏观决策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二要重点加强专业骨干人员的培训。加快人才库建设,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如博士、硕士,同时,也要加大对既懂管理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税务干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纳税筹划师、综合司法等资格的考试,并适时举办一些考试辅导班增加考试过关率,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梯次骨干人才队伍;三要全面开展基层干部培训。以提高执法水平、管理水平和岗位操作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岗位需求,加大税收征管一线人员的在岗培训力度。

2、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重点。一是抓好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当前广大干部税收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财务知识匮乏的现状,科学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对广大干部进行经济管理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的系统培训,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的税收理论水平;二是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纳税申报审核、综合纳税服务、发票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方法、征管工作流程、纳税评估方法、税收经济分析、税款核定等内容的培训。加强对税务稽查人员税收政策法规、财务会计知识、查账技巧等内容的培训;三是抓好少数民族干部汉语学习培训。积极营造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的氛围,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常用的汉语知识,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活化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要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大力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把税收工作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提高税务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一方面,借助区局调训,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组织干部职工到兄弟单位、先进单位学经验、找差距、思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邀请专家教授和有关部门领导为干部职工做专题辅导报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交流,疏导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问。

2、充分利用网络税校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倡导广大干部利用已建成的网校平台学习总局、省局以及地区局制作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同时,干部职工也可根据需要,选学相关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达到学习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

3、继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以提高广大干部岗位技能为抓手,大力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的在岗练兵活动。紧密参照办税服务厅岗、税收管理岗、税务稽查岗、机关行政综合管理岗等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责,科学设置练兵比武项目,以评选“征管能手”、“稽查能手”、“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形式,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比武竞赛活动。

4、充分发挥好全员考试的激励和杠杆作用,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管,以考促用,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健全机制,促进教育培训的规范性

完善机制,科学管理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保障。要建立健全一套教育培训保障制度,抓好落实,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1、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与干部的上岗、考核、提拔、任用结合起来。通过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考试不及格的进行通报、处罚,充分调动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完善干部在职学习奖励办法。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科学制定获取各类专业资格人员和晋升学历人员的奖励标准,并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鼓励广大干部立足岗位研究税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

3、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对各级税务机关,重点考评落实培训计划、制度和任务的情况,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干部职工考评时要将全员考试的成绩作为重要标准,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5.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五

简析中职教育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西藏昌都地区职业技术学校 泽仁拉姆

随着目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教育对电化教育也产生了必然的需求。经验表明,电化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改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采用电化教育方法,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善效果明显。另外,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其中电化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职教育电化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达到促进中职教育整体发展的要求。本文简要叙述了中职教育电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电化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中职教育电化教育的现状

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为了满足课程需要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开展了电化教育。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和重视程度不一样,中职教育的电化教育开展的并不充分,主要现状为:

1.多数中职学校都已经认识到电化教育的重要性,都开展了电化教育。出于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电化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多数中职学校都开展了电化教育。虽然电化教育的开展程度不同,但是电化教育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已经被多数中职学校所认识到。

2.电化教育已经为中职学校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开展电化教育,中职学校的教学获得了最直接的影响和提升。电化教育的开展,使中职学校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电化教育,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新的提高和进展。

3.中职学校的电化教育促进了中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教学方法。中职学校的电化教育对中职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影响很大,通过开展电化教育,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此外,电化教育也改善了现有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中职教育电化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开展电化教育成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品质的必然手段,无论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还是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开展电化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职学校普遍开展了电化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为了中职学校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对电化教育进行改革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中职学校的电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方面:

1.为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电化教育进行改革。电化教育对中职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因此,中职教育要想健康发展,改革电化教育成为了必然选择。

2.为了深化电化教育取得的成果,必须对电化教育进行改革。当前中职学校开展的电化教育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对中职教育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适应中职教育的新形势,就要不断的探索,改革现有的电化教育模式,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改革电化教育,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的教学品质。考虑到电化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对电化教育进行改革成为了我们必然的选择。实践证明,改革电化教育,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电化教育的作用,对提升中职教育的教学品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中职教育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的多数中职学校开展电化教育情况的了解,中职学校电化教育在开展实施和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进行妥善解决,将会影响电化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中职教育电化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职学校的电化教育没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缺乏创新。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为了达到自身发展的要求,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电化教育,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是:没有分析学校电化教育面临的形势,在电化教育开展的时候,缺乏创新意识,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段都比较陈旧。

2.中职教育的电化教育理念陈旧,需要及时更新。中职教育的电化教育理念陈旧成为了目前电化教育开展中的大问题。从理论上来说,电化教育理念是指导电化教育开展的理论基础,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理念陈旧,直接导致电化教育开展效果不理想,因此,陈旧的理念需要及时更新。

3.中职教育的电化教育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虽然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电化教育,但是通过对这些学校的了解,有一些学校存在着应付的情况,只是象征性的开展,并没有真抓实干,并没有深入下去,学校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中职教育电化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中职教育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彻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化教育取得积极地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对目前中职学校的电化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当前中职学校的电化教育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和成绩,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这不但是电化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2.对中职教育的电化教育的理念进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的基础,对于中职教育的电化教育理念陈旧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理念进行及时更新,用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使电化教育快速发展。

6.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六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大部分都是80年代村村办教育时建设,虽经过后期建设,但与学生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学校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目前很少农村学校有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设备。很多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二、农村师资水平滞后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9岁,30岁以下教师只占9%,46岁以上教师占45%,特别是村小46岁以上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所以我学区教师老龄化严重。根据安徽省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因此,按班师比实际教师缺编严重。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二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科研能力差,农村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民师转正,没有受到正规师范教育。

三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

四是教师职称福利待遇较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中级职称大多是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几乎都是初级职称,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教师们很难接受。二是教师工资福利低。近几年随着物价飞涨,而教师工资,特别是年轻教师工资仅在2000元左右,只能解决温饱,这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五是教师缺编严重。农村学校编制不能满员,造成学校难以正常开课,如后圩小学虽有13个编制,但只有7名在职教师,2013年9月招考1人,因条件艰苦,其主动放弃后圩小学教师岗位。近年来教师退休较多,但教师补充困难,比如2011年以来潘集学区退休31人,仅补充9人,到2017年潘集学区将退休24位教师,到时又能补充多少新教师。

六是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潘集学区本身教师严重缺编,仅2014年9月就有1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淮师附小,2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潘集实验小学。

三、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生源较少,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有的班级只有不到10名学生,义保经费按学生数拨发,导致部分学校经费紧张,难以维持正常教学和办公需要,很难抽出资金购置教学设备。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农村学校,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落后的学校,由于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照搬照套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结果,把学校弄的一片混乱。

五、教育资源力量涣散,学校教育孤军奋战。

教育按照实施主体的归属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村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真空状态,学校教育形同孤岛。家庭和社会不仅不能为学校教育推波助澜,反而常常起到相反作用。

比如: 留守孩子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办法想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原因是无论什么样的人,即使他再有爱心,也不可能取代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可能取代家长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

当前农村家庭已有不少独生子女,一般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隔代亲”非常严重,长期在外的父母很难对孩子的行为有全面的了解,一年中一两次相聚显得弥足珍贵,惟恐伤害了孩子。这些可能的娇生惯养极容易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性格。加上农村社会中老百姓潜藏的恨师心理,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解决方法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

当前全面改薄正在进行,应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急需解决的现代教育设备进行配置。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师资缺乏问题

1、建立正常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足编。

2、健全农村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3、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使培训和教师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4、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

5、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

7.越南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七

自从实行革新政策以来, 越南大学教育体系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7 年, 越南全国大学学校数量只有101所, 截至2014 年底该数量已增加到471 所, 其中军事与安全类大学已有28 所, 学生人数约有200 多万人。由于越南各所大学扩大规模, 一些大专学校升为大学, 特别是对非公立大学建校的相关政策较为宽松等原因, 导致了大学教育的“过剩”现象严重, 给全社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越南劳动、伤兵和社会部部长2014 年11 月19 日在回答国会代表提出问题时所谈到的17. 4 万失业大学毕业生这组数字就是过剩培训、泛滥培训的充分证据。尽管越南教育与培训部领导宣布, 对大学招生人数和大学新增学校数量进行严格管控, 但新增大学还是像“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 有的大学千方百计地“钻法律的空子”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因此, 不少大学生在经过四到五年的学习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工作。这样, 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什么失业的大学生有那么多? 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力资源的规划与预测工作没有做好。

二、大学教育质量不高, 且呈下降趋势

越南在大学体系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在教育质量方面还存在着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2014 年7 月31 日在胡志明市举办的有关大学教育改革问题的《越南教育对话》会议上, 吴宝朱教授指出, “各所大学的总体教育质量或许是越南教育业最黑暗的地方。”

( 一) 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具备招聘单位所要求的能力。很多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编写不了程序; 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写不了新闻稿; 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掌握财政业务相关知识, 也不会进行数据分析等等。大学生“学而不会”的现状, 让招聘单位对大学教育质量不停地抱怨, 这就是各所大学教育、培养的结果。关于这种情况, 越南纺织服装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处副处长梅文善说, “很多年来, 一直采用理论与实践不挂钩的教育模式, 毕业生上岗后无法掌握工作要求的相关技能, 原因主要是他们只学习理论, 没有参加实践工作。如果各大学能够做到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别占到60% 与40% 的模式制定培养计划, 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 派遣任课教师前往企业了解情况, 毕业生在上岗不久后就可以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绝不会像现在的情况这样。”由此可见,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被录用的毕业生一般缺乏“软”技能、外语与实践经验等能力。

( 二)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或毕业后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技能与态度等不符合岗位要求。实践证明了一个悖论, 大学教育因缺乏对学生评价的准确性而出现大批的“优”与“良”学生。很多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 “优”与“良”的毕业生占到全校毕业生人数的90% , 有的甚至高达98. 6% , 而这些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只达到“好”或“中”水平。重修或辍学的学生人数成了目前越南大学教育一个不可忽略的热点话题。

( 三) 学生的竞争优势不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学生在专业、外语、计算机等水平上相比, 越南学生显得十分滞后。据越南青年报2014 年10 月2 日的报道, 如果采用十分制对毕业生的智力、外语水平、接受工艺技术时所适应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 越南毕业生获得的分数分别是2. 3、2. 5与2. 0。这么可悲的数字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和相关部门管理者的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 越南人力资源指数很低 ( 3. 79 /10) , 在亚洲地区排行榜上位居第11 /12名。正是因为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越南教育体系的不足与缺陷, 导致教育质量低下、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与竞争能力不高。

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培养内容与计划、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学生高考分数线的门槛不高、教与学的工具与条件、管理方式等等, 但学生目前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力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流传的一首诗足够反映出学生现在的学习现状: “如今不同与以往; 十人到校, 七人玩; 三人上课, 两人睡; 剩下一人, 打瞌睡。”

三、大学入学门槛偏低, 招生质量不高

越南2013 年大学入学考试分数线最低13 分、最高14分, 到了2014 年该分数线分别为13 分和18 分。根据教育与培训部公布的录取分数线, 各所大学可以不用担心招不了新生。但实际上不少大学的录取率与最低分数线相比前年却呈现下降之势。如一直以来被喻为“贵族”与“最具价值”的医学专业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 顺化医药大学的最低与最高分数线分别为18. 5 分与24. 5 分, 河内医学大学的分别为20分与26. 5 分; 全国师范类数一数二的河内师范大学情况也如此, 分数线分别为15 分与25 分。军事大学的分数线幅度较大, 但最低分数线也只有16 分。入学质量低, 经过几年培养后的教育质量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对此, 越南高考制度需要进行一次“大手术”, 也需要出台各种强硬的办法, 包括严厉的制裁措施, 确保提升大学教育的质量。

四、培养专业的设置不合理, 严重失衡

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目前各所大学都面临着改革的需要, 但不同专业的就读学生比例严重失衡, 比如自然科学专业只有2% , 农林业专业只有8% , 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占38% , 剩下的就读经济专业。总体来说, 就读工艺技术与农林渔业两个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 而就读法律、经济与外语等专业的学生比例却很高。

根据教育与培训部的统计数据, 近几年来在471 所招生大学中, 有248 所 ( 约占60% ) 招生经济、经营管理、银行财务与会计等四个专业之一。这四个专业的招生比例占到招生总人数的38% , 其余的62% 分给其他专业。这充分反映出各专业之间人力培养失衡的实际状况。

五、大学教师队伍质量还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队伍质量目前是越南大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持有学士学位任课教师的情况还较为普遍。根据教育与培训部的统计, 截至2014 年底, 越南共有6. 119 万任课大学教师, 其中持有学士学位的任课教师人数为3. 1 万人 ( 比例超过50% ) , 而持有博士与硕士学位的任课教师比例分别占到10. 16% 与37. 31% 。在全国的大学教师中, 获得教授与副教授职称的只有2, 286 名教师 ( 占3. 74% ) , 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高龄或者快要退休的教师, 有的大学甚至没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 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教师队伍质量不高还表现在大学教师的教研与科研方面。当前情况是, 因大学教育机构暴增、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而大学教师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 导致多数大学的教师在课时数量上呈“超负荷”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任教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语等公共课和工艺技术、银行、财务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教师身上。有的教师在学年内的课时已经达到了1, 000 节课, 而规定的课时仅为每学年260节课。普遍的“超负荷”现象使得不少大学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教研、科研或参加各类培训班, 从而无法提高专业水平, 无法更新最新的知识、技能, 必然的后果是他们的讲授内容缺乏及时性与实践性, 满足不了课程的要求。

总体来讲, 大多数教师对教研与科研工作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青年报2014 年12 月24 日关于《大学科研现状》的报道, 对胡志明市技术师范大学考察的结果显示, 该校共有512 名教师, 但只有173 名教师达到科研工作量定额。值得一提的是, 在没有达到科研工作量定额的339 名教师中, 有306 名没有科研工作量,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参加任何科研活动。这组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全国大学教师的总体水平, 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越南大学教师队伍质量存在不足的一面。可以说, 大学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在教育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直接将知识、技能、经验等传授给学生, 所以建设强大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动因。即便拥有好的培养计划、好的教材、现代而齐全的基础设施, 但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教育又何来发展?

六、大学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 一) 缺少办学场地。2014 年8 月召开的全国大学校长会议的报告显示, 经对25 所公立与非公立大学考察后发现, 有的大学没有属于本校的土地, 有的大学没有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不少大学需要租借场地来当办学之处; 大多数大学没有校园和运动场等。

( 二) 大学的研究室及其设备数量极少, 且质量欠佳。拥有先进的工艺设备的实验室只占19. 7% , 能够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占15. 5% , 但这些实验室都集中在国家重点大学。其他大学的情况十分悲观, 平均每3. 6 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 每27. 3 名学生才拥有一台学习电脑。

( 三) 大学的图书馆面积小, 收藏图书种类不丰富。图书馆平均每21. 2 名学生才有一个座位, 阅览室的平均面积为每位学生0. 05 平方米, 其中经济与法律类大学的图书馆面积最小 ( 为0. 02 平方米) 。除了面积小, 座位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外, 图书馆供学生查阅的图书种类不丰富, 图书更新不及时; 纸质资料少, 电子版的资料更少。

通过初探, 希望越南教育管理者对越南大学教育体系加大研究力度, 找出其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从根本上进行全面的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黎红杏.越南大学教育正处于什么位置[EB/OL].www.dantri.com.vn, 2014-10-3

[2]国会办公室.越南大学教育面对的一些问题研讨会[EB/OL].www.tuoitre.vn, 2012-12-23

[3]刘晓凤.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西部财会, 2011, 10

[4]黄日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经费[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9

[5]毕结礼.国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筹措与管理制度[J].中国培训, 2005, 10

[6]杨景平.国外职业教育经费模式举要及启示[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7]郭扬, 胡秀锦.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

[8]李璇, 王志勇, 王建霞.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经费问题及其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8.解析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音乐教育;问题;分析;素质教育

实际上,音乐教育是艺术方面的教育,体现了其特殊的艺术性。所以,中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透过音乐来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真实的音乐是和生命相结合的声音,能反映出人的本质。因此,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素质,还要身体素质与内在修养相结合培养。可是,在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因为多种原因,学生的音乐水平比较低下,未能发挥实际的教育作用。

一、当前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音乐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高度的审美教育价值,对在学校实现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长久以来,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多数学校都重文化轻精神培养。因为很多学校对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足,让学校音乐教育多数只留于形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未能得以真正的提高。不单是学校、家庭、社会等都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意识。

2.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

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学生的音乐素质都不高,特别缺少音乐的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认为,音乐的学习和自己的考试好坏与升学没有关系,所以对音乐的学习在本质上就不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很少,在课堂上只是听教师在台上讲解,无法从音乐中找到快乐。时间一长,学生就开始讨厌音乐课,这样不但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没有好处,也正是因为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审美指导,严重影响了素质的综合提升。

二、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方法

1.转变观念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领导都要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提高相应的认识,需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与一般形式的文化学科不一样,音乐除了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与教育之外,还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审美能力。所以,我们要认识音乐教育是审美和素质教育的组织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人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

2.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

需要研究并拟定一整套对中学音乐教育的评优与考核的标准机制和方法,让学校对音乐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并高效地管理和调控,帮助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正常运作。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水平

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规范,对音乐课执行一些严格的管理,并要求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认真并负责上好每一节课。例如,可以多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或流行歌曲,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歌曲,在课堂中交流自己的心得,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4.多种方法并存

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加快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音乐教师的职业水平与道德。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各种歌唱比赛或学生歌友会等,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音乐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借用外国的奥尔夫教学法,通过音色、节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一步一步地对学生进行更高水准的教育。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人類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音乐教育要构建起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理论与现代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寅,吴春艳.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05):32-33.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关于路桥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下一篇:微机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