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精选15篇)
1.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篇一
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
王伟
(嘉峪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不断改变,逐渐向应用靠拢。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并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企业要求靠拢。本为分析了以就业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面向就业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和双元教学模式,探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应用。【关键词】面向就业;中职;计算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我国直接以职业技能应用也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承担着我国主要的基础职业人才输出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和就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在高新技术行业中的计算机业更是如此。因此,如何使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是企业和毕业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模式转变的正确方向。
1.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集中体现,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为典型和稳定的教学过程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与教学样式。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模式上联教学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也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中职教育中面向就业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培养与企业要求和市场需要相适应的毕业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独立个体。所以,在面向就业的中职教育理念下,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有着更实际、更高的要求、2.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动作技能训练模式分析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教育,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技能训练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逻辑起点。这种训练过程是动作和心理、思维习惯化定式养成的具体过程,是受教育者获得实际工作中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中,受教育者通过模仿技能的训练到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中,计算机职业技能的训练常常是行动动作的被动练习。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是被动的、机械的教学受体,技能的训练也是被动、机械、枯燥的重复训练。
在面向就业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应当关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不同阶段。在受教育者由生疏到熟练、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步骤和进度,主动检查自己的技能学习结果与最终目标的差距,调整自己学习和训练的方法适应技能训练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主动控制技能学习的全部过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克服困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动作技能训练模式主要应用在动作技能教学中,实验教学及其他实践性教学可以借鉴。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身体各组织器官协调配合能力,使学生形成动作技能,完成生产任务。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单一动作有机组合而成的,该模式以口耳相授、形体相传为主要方式。3.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双元教学模式分析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
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技术教育任务,故称之为“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培训特点“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强调技能培训,在紧密联系实践的同时,注重辅之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文化、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
概括地讲,双元制教学有以下要点:教学主体有两个:企业和职业学校。企业和学校没有隶属关系,政府通过立法和利益诱导使企业成为教学主体;学校的性质和设置按相关的教学教育法规另行规定。两个教学地点: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的生产现场和服务现场。在企业,学生是受培训者;在学校,则是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分工明确具体。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并且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课程约占40%;企业中的培训是在一定条件下,并且是在符合所使用的技术的最现代化的机器和设备旁进行的;接受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立即从事一门专业技术的操作。专业培训的课程约点60%。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为主。这样就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3.结束语
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输出端口。而教学活动本身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面向就业的动作训练教学模式和双元教学模式,是两种直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具有教学效率高、主动性强的特点,毕业生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是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 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8):108-111 [2] 张益成,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182-182 [3] 陈守森,于敏,段鹏,面向高职“立体就业”教学模式的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49-49 [4] 张南,汤华成,实习、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53-53 [5] 晏新年,关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2):66-68,80
2.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篇二
一、突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计算机教学中, 对于一些很基本的知识, 教师必须指出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分清哪些该掌握, 哪些是重点。例如, 大多数学生习惯使用拼音输入法, 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求学习五笔输入法, 但学生大都认为五笔字型字根难记, 学习主动性不高。所以我在教学时, 有意写出一些生僻的汉字, 要求学生输入计算机。并暗示同学们:“只会拼音输入法, 遇到生僻字时, 只好告诉别人等一会儿, 先买本字典, 查下这个字怎么读, 再来打字。”同学们哄堂大笑, 同时认识到了学习五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进而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实践, 将自己的实际经验用到教学中去
部分中职学生在思想上对计算机课程没有足够重视, 如果老师一味教授理论, 学生听着枯燥, 教学效果也有限。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理论结合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以适应课程特点。例如, 在讲授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后, 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配置一台价格在3500.00元左右的计算机, 并列出配置清单。通过学生在电脑城与商家的亲自接触, 他们不仅知道了计算机中的相关硬件, 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各种硬件之间的配置关系。在装完计算机系统后, 还应该让学生注意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 两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有时看上去与硬件无关, 但如果涉及硬件的设置, 有时会出现软硬件不兼容等情况, 所以教师应把类似的经验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应用到课堂中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手实践, 既加深印象, 又提高实践技能。另外, 在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独特的见解, 应加以总结, 然后将这些信息再反馈给学生, 做到资源共享, 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随后再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分组合作组装计算机, 并写出计算机组装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实践证明,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
有没有学习兴趣, 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不管老师水平有多么高, 如果学生对其所讲的课一点兴趣没有, 那么他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就会下降,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案例法和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兴趣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 在学习《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的时候, 先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他们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拍摄一些人物或自然风景照片, 然后各自把这些照片复制到电脑中,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这些照片进行评比, 看谁拍摄的效果好, 并做好记录, 对拍得差的怎么处理?于是就得出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中的工具软件就能解决;老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 教学生如何进行加工, 如用套索工具、填充等人物进行添加, 色彩加工, 这样学生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 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提出启发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 教师不必全部讲解, 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 提出几个启发式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例如, 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 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 “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就会更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同时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各方面的需求, 从而明确学校培养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 中职计算机教学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我们计算机老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让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时代的发展, 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开颜.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训:WindowsXP+office2003职业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9.
[2]罗凤华, 武马群.Photoshop7.0图形图像处理基础与案例教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志杰.汉字录入与编辑技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
3.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 篇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理论课程 改革
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但由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枯燥。所以,教师应该革新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
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至关重要。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知识的范围。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所以,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和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励、唤醒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1)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2)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包含理论教学,而且还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1)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中职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计算机理论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2)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承接,做到先易后难。
(3)由于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把知识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进行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并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成课件,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合起来。
总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不断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4.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篇四
一、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计划僵化
这样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技能不突出,学生学习与市场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受到大多数单位的认可,不能适应技术性、技术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需要。从而影响就业竞争力。
二、教师教学技能薄弱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每个计算机教师课时多、课时量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再加上计算机软硬件更新的速度很快,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各个学校的教师通常没有时间去进修,更为严重的是每个学期都忙于上课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从而使教师队伍的计算机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不足,这样反而影响了计算机在中职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点到为止,学生也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懒于思考,满足于卷面的分数,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能力。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中职学生学习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只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没有自己参与实践,单独组装过一台计算机的话,无疑学生将很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基础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虽然各校近几年不断地增加计算机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地改进实验条件,但仍存在实验室无法满足需求等情况。同时实验室也不全是开放型的,学生自由上机实践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况且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尽管不断地加大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但仍然有许多计算机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软件发展和教学内容更新的需要,有的计算机设备已经陈旧和老化,维护工作量大,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的职教培养目标,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满足上述培养目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应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知识层面、专业技术领域知识层面和文化基础课层面三个部分。
1、计算机知识层面:硬件安装维护模块(包括:微机操作与维护、网络技术与Internet,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文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库编辑应用、文字录入与处理)、平面设计模块、网页设计模块。
2、专业领域知识层面:专业课模块(包括操作系统、汇编语言、VB、JAVA、微机原理等)、专业基础模块(计算机专业英语)。 3、文化基础课层面:经济政治、数字电路、体育、职业道德、法律等。
根据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情况,根据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情况,把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切分成如下几个模块:
(1)计算机办公模块:包含外事英语、文字录入、word(或wps)、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收发、应用公文、打印机复印机维护等课程。
(2)电脑艺术设计(平面)模块:包含素描、色彩、平面结构、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等课程。
(3)电脑艺术设计(三维)模块:包含立体构成、摄像艺术、3DsMax、Director、After-Effects等课程。
(4)计算机网络工程模块:包含组网技术、网络安全、Linux、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
(二)改进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课教学,应以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为主。由于现在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可以把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
1、强化基础实验指导。
学生要想真正灵活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离不开上机实践。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只有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才能受到严格训练。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基础实验课程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的环境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
2、强化实践课程设计。
一方面,可以确定一系列简易的课程设计题目,给学生分组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明确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但最后的编码要由每个学生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亲自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按学生是否能够清楚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数,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算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目的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上机时间,在节假日或其它没有安排教学任务时可以面向学生开放。同时,学校也要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严格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这样学生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乐于实践,为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修养,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彦东.略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职教新观察.
5.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策略 篇五
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策略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工具性学科已在广大中职学校普及开来.正确迅速地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将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作 者:徐晓颖 作者单位:通州市通州卫校,江苏,通州,2263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
6.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篇六
4小结
综合可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成为目前各行业进行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而再加上教学改革速率不断加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面,教师应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进行改进、调整。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现代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不可少。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当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不断展开探讨,寻求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来优化、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得部分复杂、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其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济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艺术,,34(7):74.
[2]潘七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刍议[J].电子世界,2017,12(8):33.
[3]贺明彬.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45(8):128.
[4]肖英.模块化考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分析[J].轻工科技,2015,23(7):180-181.
[5]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14(98):117.
[6]廖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4,64(11):219.
7.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篇七
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教学, 其理论知识枯燥, 可操作性又很强。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 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来提高教学质量。
1.1 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时, 可采取谈话法即问答法。
通过有目的设问, 既能复习前一节课讲的知识, 又能巧妙导入本节课新课。比如在讲WORD的基础排版操作一节时, 针对上一节内容可以设:“a.WORD文档中文本与特殊字符怎么输入?b.如何复制WORD文档中的字符?c.如何移动WORD文档中的字符?d.如何查找或替换WORD文档中文本?”四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 教师用一句:“同学已经掌握了WORD文档中文本的基础操作, 那么怎么设置WORD文档中字符的格式呢?通过本节课学习WORD的基础排版操作, 同学们就知道了。”导入新课。
1.2 在让同学们看书学习新知识时, 可采取任务驱动法。
把教学内容隐含中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标的去看书,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POWERPOINT演示文稿添播放效果一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a.怎样设置幻灯片中文本的动画效果?b.如何设置幻灯片在播放时出现的切换效果?c.怎么才能通过点击一个文本或对象来实现由一张幻灯片跳到任意一张幻灯片的播放?”三个任务去看书。学生通过看书如果弄明白了这三个问题, 那么学生也就基本了解了这节课的授课内容。
1.3 在讲解新知识时, 可采取讲授法和演示法。
通过教师对知识讲解, 实际操作情境描绘, 再加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需要操作内容具体演示, 就会使本来枯燥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本来难理解内容变得容易起来, 本来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1.4 在进行知识反馈时, 可采取讨论或练习法。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 新课已经授完, 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教师应该有所了解, 怎么办呢?教师这进可以让学生讨论一道或几道能够反应本节教学内容的思考题, 或者教师让学生装做几道能够反应本节教学内容练习题, 通过学生讨论结果或做练习对错情况来掌握课堂授课效果。
1.5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可采取实验法。
一节理论讲完, 要及时布置上机作业, 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带着老师布置任务, 有目的的到机房去上机, 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6 在学生上机实验时, 可采取指导法。
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实验, 教师要及时与实验教师一起进行指导, 来提高学生上机正确率, 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同时在指导过程中, 也便于教师针对教育差异, 因材施教, 帮助落后生快速提高。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让计算机基础教学生动起来, 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有利地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2 精讲多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 计算机基础课要精讲多练, 课时安排上理论只须占30%, 实践课应占70%。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 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还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就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动力, 就会主动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3 注重对知识的运用,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 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 贴近日常生活, 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 并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 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 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比如在讲到POWERPOINT设置幻灯片链接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 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演示文稿的某一部分, 并提出让学生将老师制作的目录演示文稿与各个小组所做演示文稿链接起来。在课堂上, 教师应要求学生注重对学过知识的运用, 将自己所作的链接与老师做好的链接比较, 并找出有什么不同, 讲明链接的功能和这样做理由。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正确评价——纠正错误, 表扬正确, 鼓励他们看一看有没有新做法来完成老师给交给的任务。通过教师的评价和鼓励, 使学生摒弃错误, 产生成就感, 激发深入学习动力, 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新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跃跃欲试。因此,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学过知识运用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造性心理品质, 具备了创新能力, 为他们今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 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相对滞后, 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认真教好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软件, 越是最先进的软件, 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 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 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 不是不要老师,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 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 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 还可能带来气氛的过度活跃, 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 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 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 二是不限于课本的内容, 创作构思上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指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页制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思想;将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 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 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 使学生网页制作水平不断向上攀登,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8.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影响因素
G712;TP3-4
当前,我国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在中职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也加大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其培养模式正向校企合作转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了一定规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中职的教学,那么,怎样优化教学模式,来有效地培养这些中职生,让他们在毕业时能有一技之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是我们函待解决的问题。而中职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是把握好影响教学模式的因素,为此,我们以中职计算机课程为例来分析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因素。
一、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略述
教学模式是介于课程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有别于普通中学教育的教育类型,其教学模式和普通中学教育是有区别的。现代中职教育教学论中至少出现过六大方面的教学模式:“学科中心”、“能力中心”、“实践中心”、“问题中心”、“活动中心”和“个性中心”。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分类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因素
中职的热门专业之一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因素包括教学思想、社会因素、办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等。
1.教学思想
改革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指导思想是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精髓和灵魂。一种创新和先进的教学思想着重体现在对学习方式、知识体系、师生角色定位、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教学原则等方面的独特见解,这构成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因此,创新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决定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
2.社会因素
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社会活动,培养中职生需有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教育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综合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了解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种因素。中等职业计算机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受社会计算机方面人才需求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影响因素是职业变迁、人的变化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的推动作用。
3.办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并且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让其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和服务单位的机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招生、传授知识到就业,与中学、高職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影响其办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较流行的办学模式有“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学校为本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工厂式的办学模式等。不同的办学模式制约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为一定类型的教学模式的实行提供保障平台。
4.教学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要与企业单位、工厂实际生产过程或当前商业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并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②学生有参与实践工作的机会,并能独立安排其学习任务,处理在实践项目中出现的问题。③能够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实践教学项目中,学生从项目信息的收集,项目方案的制定和项目的成果评估,采用小组内与组与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5.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指的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的教学手段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在现代教学环境下还要增加一个要素,即教学媒体。当前,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于多媒体的、基于实践项目的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层出不穷。而中等职业计算机课程的教育要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手段。
6.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部职成教司已经颁发了《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的通知》,同时组建了“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系统软件开发”课题组,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系统软件的研发工作。计算机专业要从制定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级、指标权重、评价量表,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类别设计等进行研究。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要依次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优化。
三、结束语
以上六个方面对中等职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是相互交错的,然而影响中等职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因素除了以上六个方面外,还包括其他因素,如教育对象、教育政策等,因此,在开展中等职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参考文献:
[1]关明英. 新时期下优化中职教学会计教学模式的措施[J]. 新课程(下),2016,06:63.
[2]沈建国. 中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38.
9.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九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3.2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实验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3.3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问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自我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的学习过程。
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学生是以实用为目的,“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琢磨上。
3.4 改革考试办法,深化教学改革 中职类学校学生的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类考试完全可以进行上机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在实训环节上增加课程设计,根据课程性质来安排综合任务。
这些都是对其他考试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升华。
如办公软件,学习各类应用文的排版;CoreldRAW和PS平面设计,设计各行各业的宣传海报以及封面图案,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结合使用。
即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得到巩固。
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 结论
10.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篇十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式教学;计算机学科;任务驱动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任务。社会需要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体验社会、提高素质、提高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为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如人际交往、合作沟通等。为了使学生很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氛围,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体验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在操作体验中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为此,可以创设情境,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一:《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一般技术,突出动态网页、多媒体网页、具有交互性的网页制作技术。
(2)学情分析:学生已熟练掌握页面元素设置等基本操作,并熟悉表格的拆分、插入等操作,对表格的布局功能也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过程:①创设情景:让学生浏览搜狐、新浪等网站,通过观察、欣赏、分析、讨论,得出建立网站的相关元素,页面布局等。②提出任务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选主题,建一个网站。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一方面需要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掌握FrontPage网页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创建网站。③学生做好策划书:要求策划书中要明确所设计的WEB站点的主要目标用户,如显示器的大小、分辨率等;要画出主要的站点结构图,确定好主要的.文件夹,如图像存放与视频存放的文件夹等;创建外观设计,可以软件画图也可以用手工画图,把基本的轮廓画好。把以上这些以WORD文件形式,打印一份上交老师。从收回的计划书看,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的以环境保护作为主题,有的以慈善活动作为主题,有的给学校建网页,有的给个人建网页。④老师出示“网页设计评价量规”。⑤学生制作页面: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路运用于实践操作。有的学生将整个页面统一布局,再拆分相关单元格;有的学生将页头、页体分开设计,最后排列完整。⑥演示网站并陈述: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根据“网页设计评价量规”,进行同伴交流,互相点评作业。同时要让学生自荐表达设计制作过程,让同学们分享设计的思路与过程。⑦优秀作品发布到校园网上进行展示。 这样由于提交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使学生感到他们的课堂学习并没有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真实的认知需要,在任务的驱动中体验知识,建构知识。同时,在网页的制作中,同学们需要学会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丰富自己的网站资源,还需要自己到相关网站上去学习取经。比如:网页特效的应用方法与网站,frontpage的应用站。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2、在情境体验中了解社会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社会认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创设生活情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案例二:《信息技术》课程Excel图表应用的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掌握Excel图表的制作方法,掌握Excel图表的编辑方法;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培养学生解析图表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己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图表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图表的类型及建立。
(3)教学过程:D创设生活情景: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过热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那么为什么要采取这些调控措施。②布置任务:要求同学首先上网搜索房地产市场问卷调查表,然后请学生以调查者的身份,用图表形式清晰表示调查结果。③学生根据信息提炼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调查数据,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取有用数据,组织相应表格,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为下一步设计作准备。④学生设计图表,老师巡视解疑。⑤展示优秀作业,让制作者表达他的理念,教师强调相关知识点。⑥提升任务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前面操作的基础上美化图表,如何根据图表撰写调查报告,并顺利完成调查者的任务。而新任务的提出是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新要求。
实践证明: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了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因素,如国家政策、银行信贷、税务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发展趋势,居民消费水平等等,从而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学以致用,拉近了和社会的距离,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11.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教学 改革 策略 研究
现今世界日益受着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冲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这便需要现今的人才具备独立处理新信息能力,而如何教育当代学生学会学习已然成为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有着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人才。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然而在当前的一些职业技术院校里,教学知识结构的创新性及更新却跟不上新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并且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培养,只限于让学生完成大专水平的教育。由此可见,深化中职计算机教育具有深远意义,下面我们来探索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多媒体教学的充分利用
多媒体的课件辅助教学已然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手段与趋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相互交流的优势,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种教学缩短了人的思维领域里对抽象的事物理解的距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充分融合
尽管基础科学分科与分类已经越来越细,但是把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的社会职责呈现了综合性的发展趋势,这是现代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交叉职业与新兴职业不只属于某一种职业,而成为了许多职业的共同必要基础。而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已呈现一个较强的态势,计算机的普及意味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因此对于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渠道大大的缩减了。这样看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已成为必不可免的一项任务。学校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在某些其他领域的认知程度。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进行二学历的学习。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应该根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差异而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接受的第一层面,这一部分属于必学内容,是一些基础内容,每名学生都应该掌握。而第二个层面则是提高拓展部分。进而与之相应的练习题与实践也应分为相应的层次,为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所准备。只有因材施教,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进一步的实现学生体现自己价值的愿望。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可以分为发散式思维以及聚合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没有一定的模式,不根据常规,多方面去寻求结果的一种思维模式,它的特点在于思路灵活有创造性。而不同的聚合式思维是指将多种信息结合起来,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也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四、中职计算机教学注意引导学生的适宜度
虽然当前的教育事业正不断的发展着,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现实的学校教育中仍旧存在着问题,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学校还是采取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室只是把网络教学当作一种辅助工具来使用。我们需要改善的就是教师需要在网络教学中积极的转变教学策略及方法,要从不同的渠道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的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不要只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引导关键体现在对学生疑问的解答上。当学生遇到弄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耐心的讲解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变的活跃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中职计算机教学重视改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师理念
思想教学、操作要领、功能目标等等都属于教学模式,它是设计、组织以及调控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计算机这门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它不但要求学生要较好的掌握理论上的知识,还需要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并且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并将问题解决掉。国外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曾预言,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科学技术,而是新型的学校教育。曾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如今,作为一名计算机教育者,在,面临着“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不能再用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来就教育、培养学生。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讲解接受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以及自学辅导模式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实践然后进行总结改革的。改革教学模式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某种有效的方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
六、职计算机教学注意对学生的实际考察
网络课程发展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客观并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操作技能训练的这类课程非常适合用来开发成网络课程,进而对这类课程的考核方案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考虑怎样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无法正确的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就是实际的操作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将没有办法圆满的结束,因为仅仅是学了并不够,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考察方法是“一纸一笔”,很显然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根本无法全面客观的评价出学习成果。所以,加算计教育课程一定要有智能的测试平台。重视教学的实践,改善学生的考察方法,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努力的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力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
七、职计算机教学追求面向所有职业以市场为导向
当今时代我国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才,职业教育并不是指精英教育,而是要面向所有学生的就业教育。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需要结合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根据不同职业的知识需求,在灌输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加强职业上需要了解以及掌握的知识。
八、小结
通过上面的策略分析,我们了解当代教育教学需要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问题上,要对陈旧的方法进行总结,然后改进,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2] 王兴华;南纪.基于教学实践重构的教师职后教育质量观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9.
[4] 王中男.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2009.
12.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浅尝 篇十二
本人一直担任中职计算机语言中的《Visual basic》语言课程教学,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我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教学存在的困难
1、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难以开展。数学基础差,许多学生不理解函数、代数式和不等式等,逻辑思维不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无法理解,编程思想培养不起来;
2、学生畏难情绪浓,一看编程的书就想睡觉,一上编程的课就头昏,一学编程就觉得无从下手。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怀疑自己,不肯去钻研,轻易放弃。上机时,遇到程序卡壳也放弃,不主动去思考问题,找出原因所在。缺乏信心和耐心,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很难克服;
3、计算机语言课采用字符式命令,学生对字符式命令记忆缺乏热情,又不喜欢做笔记。每次上机课时,老师都要一直重复以前的命令,教学进度落实不了;
4、上机课时,老师的辅导疲于奔命,又效率不高。学生一遇到程序卡壳不是自己思考,而是立即叫老师,老师需要一些时间读懂他的程序,然后再帮助他找出程序错误的地方,这样下来,老师一节课辅导不了几个学生,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的对策
1、利用小游戏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好,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游戏格外的感兴趣。我利用学生这一点,在课堂上也制作一些小游戏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VB》函数这一章中,如果纯粹介绍函数语法、功能、适用条件等,那么这一章的内容很枯燥,学生肯定没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我进行这样的尝试,上课前我利用这一章的RND、INT等函数制作了一个猜数字游戏,如下图:
游戏说明:在文本框中输入1到50之间的一个整数,当按“确定”按钮时,下方会提示您输入的数是大的、小的,还是猜中的,如果没有猜中,点击“再来一次”又可以重新输入,右方会显示您已经猜了几次。
课前与学生一起玩猜数字游戏,看哪位同学能猜中这个数字,猜中的同学给他一个纪念品,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把同学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根据我上课的情况,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接着我讲这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很认真听讲,而且很快就掌握了。接下来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游戏也有秘笈,我有办法让它第三次一定出现“23”这个数字,刚开始同学们都不相信,当我实现这一项功能时,学生都觉得很神奇。接下来,我又展开if结构教学,学生都很想得到这个秘笈,所以他们更加认真听讲,一定要把这种选择结构学会。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更好了。没想到把一个小游戏引到课堂中,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有了这次经验,在讲解其它控件时,我也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我用过,拼图游戏、模拟体育彩票游戏、钓鱼游戏和模拟卫星发射游戏等。
2、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我们中职计算机语言的教材通常是这样编排的:先是基础、数据类型、命令格式,再是可视化编程的控件、菜单,最后是综合应用。如果照本宣科,我们这样安排教学进度,先基础知识后可视化部分,那么学生还没有弄懂这些基础知识,已经对我们这门课彻底失去兴趣了。我是这样来处理教材的,我先不讲基本知识部分,而是先讲控件、菜单可视化编程部分,在讲解可视化编程部分时,主要采用前面所述的小游戏作为实例的方法,然后将基础知识结合到实例中进行讲解,这样避免了大量枯燥的理论课。对于其他语言课程也是一样的,教师应避免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理论讲授,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果能这样处理教材,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思想的指导
笔者把程序设计简单地归纳为数据输入、运算处理和输出结果三步曲,在这“三步曲”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应遵循这样一个思维方法:问题的解决要输入什么数据,用什么语句来输入;具体的运算处理过程有哪几步,用哪些语句来进行;最后输出什么格式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写程序时,思路非常清晰,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编程思想培养起来了。
4、采用项目教学法
对于综合应用部分,我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就是教师通过项目来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到《VB》数据库综合应用这一章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这一章知识点多的特点,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项目题目:“制作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开展教学的过程,如下:
(1) 准备阶段:
A:老师准备好一份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和会遇到的困难等。
本项目中学习目标:VB中运用access数据库组织数据,Data控件的使用方法,制作简单的数据处理窗口,并利用数据处理窗口实现数据库的浏览、查询、编辑、添加、删除等。
B:进行分组: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知识水平进行小组优化,每6人为一组,推选出小组长。
(2) 学案导学: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和资源库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要求学生要在学案上注明已会的、不会的、有疑问的知识点,老师进行辅导、解答。
(3) 小组活动:各小组完成本项目。
项目功能、界面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由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合理分工,负责过程中的督促和协调。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可以适时开放网络,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4) 展示与评价:利用网络教室将同学们上传的作品一一公开展示,由每个小组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作品与具体知识点的结合,以及作品的他新之处,再由老师总结评价。
同学们完成了本项目也就完成了数据库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有了开发系统的经历,了解了VB软件强大的功能,增强了对VB学习的兴趣;制作过程中组内各成员必须互相合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以实践为主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了计算机语言课教学理论强、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空间,正好符合我们中职学生的特点,希望各位同仁可以试一试。
5、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上机课时,一个老师同时要指导四十几个学生,加上程序本身的复杂性,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上机的效果得不到保证。而如果采用学生互相帮助,又容易出现代替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应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笔者选出四名基础较好、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先辅导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让他们帮助老师进行辅导,这样就不会出现很多学生有了问题等着一个老师去解决,浪费大量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如何更好树立小老师的威信,如何杜绝小老师代做作业,也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征对教学现状提出以小游戏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用实践为主的项目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精心设计好项目教学的学案,合理地处理教材,充分发挥小老师参与 教学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是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为提高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泽.Visual basic6.0可视化编程与实训科学出版社, 2008 (07)
[2]周颖.计算机语言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探究高等教育, 2011 (04)
13.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 篇十三
引言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现今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针对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其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学生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表现明显,严重影响整体教学成效。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重点在于加深人们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进而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新思考。
1.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在接受程度、输出水平和领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有教无类观念的影响,分层教学法成了一种教学理念。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受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中职教育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学生基础较差,在知识掌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法其实就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即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升[1]。分层教学法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2.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内容:其一,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从生源上看,中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源于初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生初中毕业后即可入学,在文化知识掌握上比较匮乏。加之,他们能够真正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机会较少,对计算机的功能和认识都比较匮乏,基础不够牢固。然而,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或者从小就广泛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基础知识相对较坚实,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出现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其二,不同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由于学生本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正式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吸收表现不同。对于那些基础又好,学习能力又强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更加容易;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本身就不牢固,并且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会更吃力。长此以往,如果教师不善于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就会使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逐渐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成效。
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差异性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然而为了能够有效强化中职计算机教育效果,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处于不同教学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然而,要想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努力:第一,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即首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与学生主动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宏观评估和测试[3]。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因为有效的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由于进行计算机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已经进行全面了解。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由于其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熟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再过多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深度学习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那些能力稍弱、基础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尽可能采用一些高效快捷的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尽量缩小他们与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第三,对于教师来说,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分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分层结果和实际,坚持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授课的具体步骤,尤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成效要全面理清,不可混淆。在正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学习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结语
14.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一些措施 篇十四
一、引导学生增强竞争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一直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差, 学习生活散漫, 竞争意识差, 在心理上有种自卑感。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不能只用一种教学模式, 而应考虑不同教学方法, 发动学生进行竞争性学习。首先, 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竞赛方式。可以先从简单的练习竞赛开始, 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为了将学生的基本功练好, 经常开展“打字比赛”“设计贺卡、板报”等技能比赛;在讲授程序设计课程时举行“程序编写”比赛, 并及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学生个人竞赛的同时, 我还在班主任的协助下, 经常开展班级之间的、全校范围的团体性比赛。这可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活跃课堂气氛, 在竞争中促进学习。同时, 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凝聚力, 也使得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二、化难为易、化整为零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 学生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注重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 自制力差, 因此, 课堂的持续稳定性就难以保证。因此, 我对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将大块的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地分成若干阶段, 让学生以掌握小目标为学习目的, 循序渐进直至将所有学习内容全部掌握。这样既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类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良莠不齐, 势必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一些困难。所以,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竞赛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别, 因势利导。
15.行动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 篇十五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计算机应用教学;教学目标;学习任务
一、概述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无论在科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新一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能读书写字的人”,而是“无法掌握计算机知识与应用的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社会的实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计算机专业技术是一项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并不可少的技能。然而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不断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学任务难,学生掌握慢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尽早尽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成为广大老师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及其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学习和研究对于老师们寻求一个良好的教学途径、提升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指的是以“行动驱动导向”为主要方式,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要行动对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行动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完成某一任务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简言之,行动导向教学就是指老师给予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学习知识,老师在旁观察指导,并做出最后的总结和汇报。
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它让老师从传统的师长角色中脱离出来,老师不再担负灌输知识的中介,而是把学习知识的任务彻底交给学生,老师更多起到导向的作用。这就使老师可以更多地去安排每个学生的教学工作,从总体上掌握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要承受者,变被动地“记住”知识为主动地“寻找、掌握”知识,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行动导向教学使得学习成为一件充满“探险”精神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从中掌握专业的知识,而且获得了乐趣,提升了自己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2.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计算机应用并不是你单纯地记住了哪个按键就可以了,它更多地要求你能熟练并精通某个软件和技能,这才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和中职学生们以后就业的根本。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正好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而且还会操作,旁边还有老师指导训练。在大量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技能,更多的是如何学习和创新。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成为主体,一切都依靠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能够应用知识。在无数次实践之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被总结出来,其教学方法被分为以下四步:课前准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和课后总结。
(1)课前准备,激发学习激情
作为主导对象,老师在课前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并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准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准备、教学工具的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准备、课后总结准备等。
(2)布置任务,确定学习目标
老师制定好教学目标后,要对每个分组的学生下达详细的任务目标,包括时间、主题、注意事项、作品展示等。
(3)完成任务,掌握学习方法
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主体部分,老师在传达完任务和教学目标之后,要监督学生学习,在完成任务阶段适当指导,但不能直接传授。
(4)课后总结,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阶段,老师要验收学习成果,负责整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对本次教学目标的是否完成做出总结。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让学生们的脑、心、手同时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应该时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能够自动地去寻找知识,探究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而且还能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脑、心、手得到锻炼,使得个人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目标为导向来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在布置任务、完成任务以及课后总结阶段全程贯彻教学目标,切不可出现由于目标不明确而使行动出现偏差的现象。此外,计算机应用的任课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了解程度实施分层教学行动导向,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引导,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里自我实践自我提高。最后,在课后总结阶段,不仅是完成学生们目标导向行动的完成任务的总结,也是老师对当前教学方法的经验总结,老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从而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才是所有教学方法的本质。
三、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到计算机实际教学中
下面就以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书籍中的互联网搜索技术的《检索网络资料》一章为教学例子,进行对行动导向教学的一次实例展示。
1.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要完成对该课程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定,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与设定
(1)教学目标分析
《检索网络资料》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习在广袤无垠的e空间内通过掌握互联网搜索技术来掌握高效的搜索网络资源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学生实际的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的需要。endprint
(2)教学目标设定
能够对于查询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关键词,从而快速、准确地查询网络资料;能够检索出“搜索引擎”的发展史,了解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文章。
(3)学习任务分析
能够快速准确地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来检索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时当前信息社会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由于学生们对于网络资料检索的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够正确利用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所以必须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能,在搜索网络资料时不再一筹莫展,而是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在此次行动导向教学中,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是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们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完成信息检索技能的锻炼。
(4)学习任务设定
①打开IE浏览器,访问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
②在搜索引擎输入“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并整理搜索结果
③在搜索引擎输入“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并整理搜索结果
④使用Google、百度的高级搜索引擎对“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⑤在搜索结果中点击符合要求的链接,并阅读网页内容
⑥将最后搜索的目标网页链接保存在IE浏览器文件夹内,并将网页保存到硬盘E:\URL目录下
⑦利用Google、百度搜索引擎检索“搜索引擎”结构图片,并将典型的结构图片保存到E:\picture目录下
2.在布置任务阶段,老师给学生分好小组,安排好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指定其学习作品
将班内学生按照比例进行分组,如50人则分成10个小组,5人
一组,选出一个组长。要对每个组下达相同的任务,如访问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并完成第二、三项任务,10个组同时对搜索的结果进行整理,从而锻炼学生们的信息检索能力以及检索结果的处理能力,并对各个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收集、整理,以备课后的评价。
3.搜索引擎信息检索操作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授课阶段,老师提供相关的任务以及问题
(1)引擎访问练习
①双击IE浏览器
②在网址输入框内输入http://www.baidu.com,并点击回车
③在网址输入框内输入https://www.google.com.hk/,并点击回车
(2)信息检索练习
①在百度搜索引擎内检索“引擎”,并整理搜索结果
②在Google搜索引擎内检索“引擎”,并整理搜索结果
③组内讨论,对于信息检索的结构是否满足当初信息查询的要求
④组长发言,总结组内讨论结果
⑤在百度搜索引擎内检索“搜索引擎”,并整理搜索结果
⑥在Google搜索引擎内检索“搜索引擎”,并整理搜索结果
⑦组内讨论,对于信息检索的结构是否满足当初信息查询的要求
⑧组长发言,总结组内讨论结果
⑨老师对各个小组的发言结果进行总结点评,并根据检索结果对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们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本质,从而加深检索网络资源操作流程的必要性
⑩各组对检索的结果进行保存,并根据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来搜索“搜索引擎”体系的结构图片,并对其进行保存
4.课后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确定各个小组的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要求每个组的学生上台进行网络资源检索的操作,依次完成访问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查找和筛选搜索结果、保存搜索结果的步骤,既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网络信息检索的操作,也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个反思过程。老师还要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比如,完成一篇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小文章,主要内容可来源于网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又可以对网络资源检索的流程有充分了解,从而利用课余时间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必能相得益彰。通过对学生分组教学,将教学目标确定并简化,使得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分组教学既能刺激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观念。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还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创新,从而来适应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史平,秦旭芳,张研.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J].辽宁教育研究,2011,23(5):25-26.
[2]熊淡宁.谈行动导向教学法[J].职业圈,2011,32(19):44-45.
[3]袁晓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页制作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12(24):33-34.
【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中职计算机论文07-19
2024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总结08-24
中职学校计算机班家长会发言稿09-09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自主招生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大纲10-12
中职英语语音的教学心得08-03
中职语文中的情感教学11-19
浅析中职英语课文阅读的教学策略08-12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11-10
中职创新教学模式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