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精选15篇)
1.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一
内容摘要: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问题引发了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实际,从 发展 改革稳定的角度出发,研究论证增设实训教师职称系列、专业系列,并在基本条件、初定条件、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建设的途径。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问题引发了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实际,从 发展 改革稳定的角度出发,研究论证增设实训教师职称系列、专业系列,并在基本条件、初定条件、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建设的途径。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应用能力、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完成,主要依赖实训教师来完成。根据高职 教育 发达国家的经验,把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总数1047所,高职院校教师总数达到29.8万人[1],2006年高职院校总数达到1100所,高职教师人数突破30万人,其中实训教师实际比例刚刚接近1/3[2]。近年来,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制约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诸多因素中,缺乏适合实训教师自身发展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解决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问题,将成为我国加快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性环节。
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问题现状
1.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评聘在国家职称序列政策上的空缺。自建国以来,我国对高等院校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系列(含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管理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在职称申报、评审、聘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模式,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新兴领域,其教师队伍的特殊性还没有在职称评定系列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实训教师没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单列职称系列,使得实训教师资格和水平无相应评定标准,造成职称无法 科学 评定,岗位难以准确聘任,应有待遇无法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在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聘中存在误区。实训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特别还要具备应用技术能力及教学方法,这与理论课教师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不少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师职称问题,稳定实训教师队伍,采取参照高校理论课教师的职称管理和评聘方法为实训教师评聘技术职务,采用 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等评聘标准,使他们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系列。这明显是一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与高等学校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一定差距,都在一个职称评审系列上评聘不符合客观现实。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置实训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的情况下,实训教师要么向理论课教师靠拢,要么向实验技术人员靠拢,严重挫伤了实训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3.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实训教师数量缺口加大。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1984年广东省有高职院校3所,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66所,在校生24万人,占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 52.1%;招生数10.33万人,占当年本专科招生数的58.66%,专任教师数只有14625人[3],缺编情况较为突出。而充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骨干的实训教师数量更加稀缺,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由于缺乏实训教师,长期由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代课,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实训教师职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现有实训教师转行流失问题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缺口,很难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问题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缺乏相应的职称评价系列,给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和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等方面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高职实训教师难引进、难培养、难稳定。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就失去了社会人才评价的基准,实训教师队伍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首先是实训教师队伍要吸引新鲜人才力不从心。同样是高职院校教师,同样是培育人才,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就失去社会评价的平衡点。其次因为没有职称评价,实训教师就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缺失了职称待遇的杠杆,使得实训教师跳槽到 企业 做高级技工、技师,或者转行搞理论教学,往高校教师职称条件上靠拢,以提高待遇;实训教师没有好的待遇激励,造成实训教学质量下降。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师资缺口都比较大,严重的院校缺口达到50%以上[4]。实训教师职称难以解决和相应的待遇滞后,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2.实训教师缺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实训课程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需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培养质量 [5]。由于实训教师职称杠杆缺乏效能,实训教师的社会评价和实际待遇无法兑现,直接导致实训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达不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训要求。为达到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一般要占到高职总教学课时的 50%以上,一些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训课程比例甚至高达 65%。按照这个比例 计算,实训课教师总量至少要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是很大一部分院校连30%都很难达到。专业师资的缺乏使实训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更有甚者,有些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无法开课。
3.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受到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处,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优势也在于此。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课程设置也应该致力于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优势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
2.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二
1 报名时的果断决定与目的
2010年5月初, 我院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接到了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出的“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大赛”预报名的通知, 由于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开办历史较短, 在刚接到报名通知时也犹豫过是否参加比赛, 教研室组织专业课教师认真研究了竞赛内容、竞赛组织与参赛资格等相关内容, 分析了工程测量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 最后果断的决定要参加此次比赛并争取良好的成绩。此次竞赛的内容分别为: (1) 数字测图技能竞赛; (2) 四等水准测量技能竞赛; (3)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技能竞赛。我们仔细分析了专业课的授课内容与实训环节, 工程测量专业分别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测量学基础、全站仪应用技术、数字测图技术、工程测量等专业课, 而这三项内容的内外业工作分别是这些课程中的重点实训与计算内容, 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及课程设计中就对这些项目做过重点讲解与培训, 所以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是具备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的。另外, 我们还想通过参赛达到如下目的:
(1) 在全国测绘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日见成效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参加测绘职业技能竞赛能有效的促进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
(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3) 让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与全国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在这个交流教学与技能的平台中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及团队意识和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
(4)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往, 及时了解测绘科研部门、生产单位的需求状况,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 参赛前的艰辛训练与准备
在预报名后, 我们分别对自愿报名参赛的几十名学生进行了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 综合分析了各个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 最后从工程测量专业二年级测量专0805班确定了四名参赛学生人选。在学生期末考试、教师阅卷工作全部结束, 7月16日学校正式放暑假的第一天开始, 辅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就开始了紧张的赛前训练, 首先准备了全部仪器设备并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及检验校正, 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南方CASS地形图绘制软件、EXCEL电子表格等相关软件的安装及检查, 给学生借阅了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等相关规范, 布置给学生内业计算要复习的内容及习题。我们辅导教师列出了详细的为期15天的实训计划, 具体到每天的教师辅导学生实训内容、学生自己练习及自学内容, 辅导教师检查实训成果及作业内容。我们将总体训练时间分为三段, 前五天时间的训练地点是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南校区院内, 实训内容是整个校园的数字测图工作, 步骤分别是先用全站仪导线做图根控制, 进行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然后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图根点的高程测量, 在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符合精度要求后, 用全站仪进行全院地形图的数据采集, 将数据传输到笔记本电脑后应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绘制地形图。我们第一阶段的实训工作暂时不做计时要求, 主要要求保证作业精度, 熟练作业方法, 内外业记录计算要求, 熟悉数据传输及软件成图。第二阶段的实训地点选在了呼和浩特市乌兰夫公园, 分单项展开实训, 要求学生模拟比赛, 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条件下尽量提高作业速度, 注意每一个细节,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分别做了两个闭合环, 每条导线长度均约1.5km, 三四等水准测量分别在同一条约2km的路线连续多次作业, 反复比较精度及速度。数字测图分别选了乌兰夫纪念馆及中心湖两块做了数据采集及成图, 每幅图幅面积约600m2。第三阶段训练期间, 大赛组委会给各个参赛队发来了“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大赛实施细则及评分表”“《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 辅导教师给每位参赛学生对其中的每一个条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讲解, 说明具体注意事项。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13页)
快进入8月份的呼和浩特的气温是全年平均最高的时候, 日均气温都在20℃以上, 但我们全体辅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能不畏酷暑, 克服困难, 合理安排实训时间, 认真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 为正式参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竟赛中的激烈角逐与成绩
为期15天的赛前实训结束后, 辅导教师和学生休息调整了一天时间, 又整理、清点及检查了参赛要带的仪器设备及电脑, 建工系的领导亲自给辅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进行了赛前动员, 强调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比赛项目, 要配合默契、和谐有序的完成比赛, 要多向兄弟院校的学生学习及交流经验, 要适应环境及有很好的应变能力。最后对参赛学生寄予厚望, 鼓励他们争创佳绩。
我们两名辅导教师及全体参赛学生于8月5日抵达了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8月8日, “拓普康杯”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内隆重举行, 竞赛组委会特邀宁津生院士担任仲裁委员会主任, 有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所高等职业院校的156名选手参加比赛。大赛以《高级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 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 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竞赛项目包括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数字测图三个项目。
经过两天激烈的比赛, 我们学院的每位选手都全力以赴, 取得了“苏一光杯”水准测量三等奖、“南方杯”数字测图三等奖及团体三等奖的较好成绩, 大赛闭幕式于8月10日举行, 在颁奖典礼上宁津生院士对本次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希望选手们以后继续保持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测绘精神。
4 参赛后的经验教训与收获
参赛结束后, 告别了美丽的昆明世博园与兄弟院校的教师及学子们, 我们返回了呼和浩特, 说不上是满载而归, 但也见识很多、收获颇丰。从我们辅导教师的角度出发, 通过这个交流教学与技能的竞赛平台, 重在总结经验, 探索如何进行测绘工程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以身作则, 争取培养出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精神、具有高超而精湛技能的新型测绘人才。争取拓宽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就业能力。从参赛学生的角度来说, 通过参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可以调动整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测绘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及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 为以后从事测绘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3.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三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62-02
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作为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理工综合类学科,工程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国工业竞争力的强弱,对经济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目前,以美、德、日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强国都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历史已逾百年,规模庞大,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程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旺盛,为了减少工程人才跨国流动过程中的壁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势已成为必然。研究表明,通过专业评估与构建专业认证制度来促进高等工种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共同经验。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整个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正在逐步展开。此外,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契合企业在实践发展中的需要。因此,比较各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色与优势,以此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
(一)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美国负责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构是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F),它起源于1932年成立的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Engineers 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ET是美国认证工程技术专业的权威机构,主要针对全美土木、机械、电子、化学工程等30多个工程专业进行和应用科学本科专业进行教育评估。同时,ABET作为社会化的专业性服务机构,主要从事第三方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师注册工作,目的在于保障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为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提供准入资格保证[1]。为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美国的工程专业认证是一个政府主导、同行互审的过程。“无论是认可、支持认证还是对认证存有争议,认证和其指导方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教育质量的准则。”[2]在整个认证过程中,ABET有一套严格的认证标准和规范的认证程序,教育机构和教育计划都要经过定期审核以确保其满足一定的标准。
在组织机构上,ABET的董事会由学校的学会与各有关行业协会组成,董事会由8个委员会构成: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技术专业认证委员会、应用科学专业认证委员会、计算机专业认证委员会、工业顾问委员会、其他特别委员会、国际活动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具体的认证工作由其下设的4个认证委员会负责,这4个认证委员会分别对应与不同工程领域内相应的专业协会,委员会与专业协会开展合作,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实施认证工作和管理认证过程[3]。
ABET作为学会与多家行业工程协会联合成立的非官方机构,不依附于任何官方机构或商业集团,学会与协会间既是联合也是制约,在认证机构人员构成上,工程实业界人士与工程教育学会人士大致相当,故ABET不会产生对任何一方的偏向,使各方力量达到平衡,保持专业认证的客观与公正。同时,ABET为多家行业协会联合组成的机构,在其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业界基础,它既具有专业上所要求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能兼顾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在认证标准的制定上,注重联系实际应用中的需求,ABET力求成为实业界与工程教育间的桥梁,真实反映工程实业界的发展实况与人才标准。
(二)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众所周知,德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一向独具特色,德国工业产品与服务享誉世界,这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密不可分。为保证认证机构自身的质量并统一认证标准,德国的学科评审委员会、认证机构和高校联合组建了全国性的专业认证体系,其中权威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为ASIIN(the Accreditation of Bachelor's and Master's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 ASIIN)。 ASIIN是在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权威机构(VDI)的倡导下,由各大学、科技协会、应用科学大学、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相关工商业组织的研发机构共同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SIIN成立于1999年,2000年制定了认证准则和程序,是德国唯一开展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硕士教育项目的认证机构[1]。
在机构设置上,ASIIN下设董事会、两个认证委员会、13个专业委员会和两个评估小组,其中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董事会由ASIIN的会员组成[4]。ASIIN的会员大会由4方面的会员组成,即大学组—(技术)大学协调组,应用科学大学组—应用科学大学协调组,工业会组—工业联合会和工会组织的伞状组织(会员9个),协会组—技术与科学协会以及专业组织(会员26个)。
ASIIN不仅希望达到认证专业化的目的,还注重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加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互动探讨,ASIIN的会员大会把教育服务的供给方高校与实业界的企业需求方集中到了一起探讨;其次,与美国的ABET相似,ASIIN拥有一个由800多名专家组成的同行评估专家库,在专业评估过程中,认真对待来自学界和实业界同行的评估意见;另外,ASIIN与国际上的认证组织、认证机构有广泛联系。ASIIN不仅认证标程序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还积极建立与国际工程教育界、工程学术团体密切联系,2004年9月,ASIIN加入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EUR--ACE),成为推行欧洲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领头羊。同时,ASIIN也加入了工程教育评估的国际性框架—华盛顿协议组织[5]。
(三)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制造强国之一,不同于美国的ABET与德国的ASIIN,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直到1999年日本才正式成立日本技术者教育认定机构(JABEE,Japan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JABEE2001年开始针对理科、工科、农科等领域对文部科学省认可的四年制本科院校(包括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的专攻科)的工程专业进行评估认证,具体的评估由日本工学会下属各专业学会承担,同时吸收部分产业界人士参与。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 2005年6月,JABEE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目前,JABEE认证专业数仅次于美国,最初2001年仅有3个专业申请认证,而2006年就有65个专业通过了认证[6]。
日本的JABEE是一个会员制的机构,会员单位分为正式会员和支持会员两大类。负责有关学科领域内专业鉴定的学会属于正式会员,如:土木工程师学会、机械工程师学会、化学工程师学会等。赞助JABEE的工作并开展相关活动的工业界和企业界机构称为支持会员。JABEE属于民间学术性团体机构,政府并不提供活动经费,其资金主要来自会员单位的会费和社会性的捐赠。在机构设置上,董事会是JABEE的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责为拟定和修改章程、政策、规章和年度预算,以及拟定鉴定准则和程序等。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申请委员会和认证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又下设几个职能机构,包括认证程序委员会、常规事务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会员联络委员会;在认证委员会下还设置了审查调整委员会和专业审查委员会。
需要指出的是,JABEE开展的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而不是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估,JABEE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针对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以保证学校工程专业的教育计划与质量的实现。这里的教育计划包括了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教育设备与学术环境、教师质量以及教育评价体系是否完善等。二是针对人才的具体素质和能力,审查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了认定机构所规定的工程师应具备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和能力。总而言之,JABEE认证是根据大学的教育目标、条件与JABEE所要求的教育成果进行对比,来检验工程专业是否达到了国际同类的最低标准,是针对大学4年间专业教育成果的一种认证[7]。
(四)韩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与美德日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相比,韩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属于后起之秀,为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工业竞争力的提高,韩国政府大力推行和发展工程教育,1999年8月在韩国工学教育翰林院、韩国工学技术学会和全国工学大学校长协会的共同辅助和工学专业协会、企业、产业资源部的协助下,成立了首家全国性的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Korea,ABEEK) ,ABEEK也是目前韩国唯一执行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构。ABEEK虽为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却受到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协助其推动全国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取代了国内原有的评鉴制度。因此,ABEEK已成为韩国工程科技教育专业咨询的主要机构。
ABEEK成立迄今,计有19所大学的130个工程相关科系通过认证,其中包括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及釜山大学(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等韩国著名大学,而国立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国立群山大学(Kusan National University),以及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等大学参与ABEEK认证。而认证领域包括航空与太空、农业、建筑、生物科技与工程、化学、土木、资讯、电子与电机、环境、工业、材料、机械、海洋建筑与工程、核子及放射线、资源、纺织,及其他工程相关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美德日的单向工程教育模式,ABEEK的工学教育模式强调自律改善循环,其过程如下:即根据企业、学生、专业学会等成员的要求→设定学校教育目标→根据生源的能力→编写教育课程→设定评价学生能力的方法→学生评价→编写教育课程构成。这一模式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实际能力水平,还能迅速调整工程教育的不足之处。就ABBEK认证的特点而言, ABEEK认证以工学教育为对象,按照工学教育专业进行认证。与外在的教育指标相比,ABEEK认证更看重教育课程的质量,检查特定的工学教育项目是否满足规定的最低认证标准。其次,ABEEK是按照不同的教育专业进行认证,并不评出等级和序列,而且只有在企业提出要求时,才提供认证内容[8]。
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困境与建议
作为世界工程教育大国,中国在校工科学生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从实际来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某些方面与实现高等工程教育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首先,我国专业认证的标准缺乏弹性,对不同层次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用同一认证标准,不同层次高校在认证中潜意识地带有追求一流、向名牌大学看齐,这就使得办学层次不高的院校盲目跟风。这种认证标准过强的共性制约,既损害了认证的科学性,又抑制了高校的个性化发展。其次,高等工程教育不能契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互动。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的自律能力缺乏信任,且国内高校尚未形成自觉的学术自由与自治意识,不少学校还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缺乏面向市场的能力,高校对外部市场机制没有国外高校那么敏感,也就难以迅速有效的反映社会发展和变革结合的要求,表现在专业划分过细过窄,尚未形成完整的工程教育结构体系。再次,专业认证组织机构力量薄弱。由于缺乏主管部门足够的重视,认证组织没有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标准和措施,且认证机构主要接受政府主管机构委托产生认证行为,不得不依附政府的行政权力。如经费上认证机构主要依靠临时性的财政拨款,政府资金支持比重过高,自身经营性收入较少,财政负担较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学习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
(一)认证主体的专业化和独立化
由于工程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从事与人们生活、财产、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工作岗位,因而这类专业的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确实的质量保证,这也是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基本的要求。为确保认证主体的专业化,认证工作应由有关对口的专门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专业评估机构来负责,这些机构往往有资深的背景、对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有深刻的了解,因而更加权威;从各国实际来看,对工程教育的专业评估多数由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承担,这些行业协会和评估机构大都属于独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组织内部人员配置比例完善,达到了高校、社会、行业三方人数的平衡,也就确保了各方在认证过程中的权力和利益不至倾斜,维护了认证主体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性,最终达到教育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的目的。
(二)认证标准特色化
一般而言,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标准应该是提供一种总体的方向性指导,是对工程教育培养结果和质量的总体把握。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复杂,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优劣的差距,我国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专业间的发展均不平衡,加之专业认证规模巨大,认证主体的主观需求和认证客体的实际情况不能实现有机的对接,高校要切忌不顾自身实际教育质量情况对认证标准生搬硬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注重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扬长避短,认真研究认证标准,制定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与教育部门应鼓励与支持专业教育多样化,建立符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认证标准。
(三)认证制度与程序国际化
为了推动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实现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我国在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与程序方面都必须逐渐与国际接轨。高校及相关工程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外交流,增进与其他国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程序的相互了解,包括邀请一定比例的国际专家来参与本国的专业认证活动,也可以要求国内的有关专业认证组织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进行例行交往。为了能够参与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体系中,国内的认证制度和认证程序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应努力向国际通用的惯例看齐,2013年6月中国科协代表我国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被正式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这不仅能够切实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且今后在专业认证的制度与操作程序上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工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工程教育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流动的重要保证。尽管现阶段我国通过专业教育认证的高校在逐年增多,但建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应逐步引导学校调整工程教育计划的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改革,推动学校自身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与企业的联系以及国际上的交流合作并建立相关的一系列保障机制。必须看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作上起步较晚,在规划和促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方面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挥后发优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晓琴. 美、英、德工程教育认证的比较与借鉴[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23(1):84-90.
[2]Evelyn P. Rozanski. Accreditation:does it enhance quality [M]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fifth SIG CSE symposium. New York: ACMPress, 1994:145-149.
[3]张彦通, 韩晓燕. 美德两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特色与借鉴[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0(2): 60-62.
[4]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 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23(1):57-64.
[5]陈新燕, 张安富.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 23(3):73-77.
[6]张云辉,沈滢.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对我国专业认证的启示[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8,24(2):93-97.
[7]袁本涛, 王孙禺.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23(3): 58-65.
4.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四
评价目标:
1.设计一个系列的广告(最少包括:海报三张、三折页两折页各一张、单页张数多少不限)
2.所宣传的广告内容自选,可以是商品类、服务类、企业宣传、文化类、公益类等。
3.首先创意要符合自身的设计主题,重点突出,设计定位准确,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色彩运用要符合所选的主题,充分表达出广告宣传的主题思想,设计定位的内容要有所体现,如所选商品的品牌形象、图案、标准色等,准确表达出设计效果。
4.所有设计需打印成成品,海报尺寸:90cm*600cm,分辨率150,其它广告尺寸自定。
评价标准:
95分以上:设计定位准确,创意独特,色彩谐调符合宣传主题,色彩文字有层次感,内容丰富,传达的清楚有条理,构图饱满而有创新,设计定位的内容有所体现,设计效果表达准确统一。
95分-90分:设计定位准确,创意新颖,内容丰富,表达清晰有条理,色彩运用符合设计宣传主题,有层次,构图有创新,设计定位内容有所体现,整体设计准确统一。
90分-85分:设计创意符合主题,创意新颖,重点突出,表达内容丰富,清晰准确,整体色彩与宣传主题谐调,设计定位内容有所体现,整体效果统一。
85分-80分:广告创意符合主题,重点突出,内容表达清晰准确,色彩运用于宣传主题谐调,设计定位内容有所体现,整体设计较为统一。
80分-70分:广告创意与主题相符,有宣传重点,内容表达清晰准确,色彩运用恰当,设计定位内容有所体现,有一定的整体性。
70分-60分:设计创意与主题基本相符,有宣传重点,内容表达清晰准确,设计定位内容有所体现。
5.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五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学习心得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数年,建筑工程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关键词: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中国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现行的管理模式
1.1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 1.1.1 现行项目管理标准
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是指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项目的管理标准。目前,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主要有4个:
(1)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目的是总结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制定通用的项目管理标准指南。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提高和完善,PMI先后4次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4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简称PMBOK2004。
(2)199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PMBOK为框架提出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ISO10006)。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成为ISO9000族中重要的支持性技术指南。作为ISO9004-1的补充,该指南规定了在项目
黑龙江省201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C-PMBOK将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分为88个模块。
在“5实施阶段”包括:采购规划、招标采购的实施、合同管理基础、合同履行和收尾、实施计划、安全计划、项目进展报告、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范围变更控制、生产要素管理、现场管理与环境保护14个模块。
在“6收尾阶段”模块包括:范围确认、质量验收、费用决算与审计、项目资料与验收、项目交接与清算、项目审计、项目后评价等7个模块。
在“7公用知识”包括:项目管理组织形式、项目经理、目标管理与业务过程、绩效评价与人员激励、团队建设、冲突管理、风险管理规划、信息管理、项目监理、法律法规等24个模块。
在“8方法与工具”包括:方案比较法、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分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融资、责任矩阵、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质量技术文件、并行工程、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等21个模块。3.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黑龙江省201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在应用最广泛的项目管理模式。
5.2 设计—建造方式(DB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设计—建造方式(Design—Build)。该方式是对设计一招标一建造方式的一种改革,目的在于解决设计—招标—建造方式周期较长、费用较大的问题。
5.3设计—采购—施工方式(EPC模式)
1999年FIDIC《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中的EPC/交钥匙合同(美国称之为交钥匙合同—Turnkey Contract;欧洲称之为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可看做设计—建造方式的一种特定类型。EPC是为满足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全面服务(一揽子服务)的需要而产生,通常由一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或承包商联合体承担对大型和复杂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直至交付使用等全部工作(即“交钥匙”承包模式)。其适用范围: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交叉、协调关系密切的项目;采购工作量大、周期长的项目;承包商拥有专利、专有技术或丰富经验的项目;业主缺乏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的项目。
2003年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可以说是对该模式在国家层面的一个肯定。
5.4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
CM模式也有称做专业建设管理方式(PCM)。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方式强调工程项目建设分阶段按顺序进行,使设计与施工相分
黑龙江省201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其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
6、结束语
6.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六
在我的人生哲学里,生命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和重复,每一个生命都应以其独特的方式去演绎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希望我的人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或人,都要做自己。下文是我的建筑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建筑艺术设计
规划年限:12年
年龄跨度:20岁到32岁
因素分析:
1.个人分析结果:
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内向,但开朗、活泼。身形稍胖,个子较矮,平时喜欢上网,玩电子游戏,逛街,偶尔打打篮球,只喜欢看杂志类的书籍。
自己的优势盘点:有理想,有追求,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着和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做事有责任心、恒心,动手能力较强。
自己的劣势盘点: 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交际能力较差,组织能力较弱,口才欠佳。# [3 b+ r, iB!
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独立自主,很多事都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思考去决定。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利用假期找份兼职工作,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是向心理老师咨询解决自己在性格方面的弱点。
2.社会环境分析、组织分析结果:
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方正在开发,2008的奥运选择了北京,2010的世博会花落上海,一时之间,以此为中心的公共建设项目和相关商业项目纷纷上马,巨型体育场馆、奥运村、购物中心、会展中心、豪华公寓、政府大楼拔地而起,中国的建筑设计因此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预计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为7%-7.9%;而2011年至2020年,这一速度仍会维持在5.5%-6.6%。中央将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作为面向新世纪的两大战略重点,城镇化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包括城镇住宅、城市商业、市政基础在内的建设。04年北京市发改委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发布376个项目信息,包括22个重点项目和354个一般项目,总投资达到1350亿元人民币,青岛市目前初步确定的奥运项目有154项,按照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的关联程度,分为奥运必备项目、奥运配套项目和奥运相关项目三大类,总投资约780亿元人民币。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在2004年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世
博会的投资约在300亿元。除此之外,从2000年开始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已经让上海成为当代世界城市规划的创作室,02年紫竹科学园区、外滩源、北外滩、上海船厂、多伦路地区的规划设计;03年的外滩中央商务区、东外滩、复兴岛、293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11.51平方公里的国际医学园区;所有这些概念性设计都将在05年进入细分型设计阶段,无疑又是一个极好的商机!
另据美国捷得建筑师事务所统计,2003年中国建筑市场的设计费用超过90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中国建筑市场上设计费总额可达百亿美元之巨。这的确是一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巨型蛋糕!中国正在为所有的优秀建筑设计师实现宏大理想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建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2008年—2015年主要完成内目标:学历、知识结构:获得大学本科文凭,英语过四六级,考研且获得硕士文凭;
个人发展状况:与同学和老师相处融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网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减肥成功。
2015年—2020年主要完成目标:工作情况:进入一所设计院或事务所工作,有较好的收入;
学历、知识结构:获得一级建筑师资格,不断进修升值自己;
个人发展状况:结识一些建筑界的精英人物,提高人际关系网的质量。
婚姻家庭: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供车供房。
2020年以后:经济情况较好和人际关系较好的话,成立自己的事务所,积累财富,让自己的事务所日益壮大。
4.具体实施方案:
认真学习,阅读大量关于建筑的书籍,多看各类优秀设计的图片和图纸,积极与前辈交流,也能锻炼到自己的交际能力,认真干好学生会的干事工作,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5.评估方案:
7.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七
专业成立背景、时间。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国策。2007年武汉“1+8”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是主要目标之一。2010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相关从业人员将超过1000万人, 园林技术等相关“绿色人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3-2020年) 》: 到2020年武汉市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16.8平方米/人、35%以上、45%, 达到全国绿化先进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武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 “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的主要目标等, 给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学院“围绕三圈、服务三业”的总体思路指导下, 园林技术专业将立足“光谷”核心圈, 面向武汉都市圈、辐射“1+8”城市圈, 为武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 为建设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 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园林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出贡献。
2 专业建设
2.1 专业建设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1) 以素质构建为主线; (2) 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入手; (3) 实验、实习、实训环节建设为重点; (4) 以“双师”素质团队建设为保障; (5) 推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6)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在深入分析园林行业发展特点和武汉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成立了以武汉园林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为顾问、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的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制定紧密结合行业与企业需求的, “以园林植物为素材, 规划设计的原理为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管理为重点,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职业面向:
针对岗位:景观设计员;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及管理人员等。适应岗位:环艺景观效果图设计员;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及预算员; 园林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等。
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手绘或计算机绘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预算、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用四个“一”来概括, 即: “一张图”:能够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 并形成系列图纸——规划设计能力;“一双手”:能够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施工能力;“一张嘴”: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 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一颗心”: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
本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景观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设计、预算能力。
2.3 专业建设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行业专家论证, 构建了反映职业岗位要求和专业特色建设要求, 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的, 职业核心能力突出的, 工学结合、岗证结合, 职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在2006-2007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 “删”、“减”、“并”、“增” 的调整, 将《园林植物学》72学时调整为36学时, 将《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调整为《园林制图》, 将《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整合为《园林树木花卉》;将《园林工程》调整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三门课程, 增设了《园林建筑动画》《园林模型制作》等课程。注重生产实用性, 突出技术应用性, 打破理论系统性, 强化知识运用综合性。 体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的一致性, 实现课程的优化组合。
2.4 质量管理与控制
学院、系部注重对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建立、制定并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程序、标准和制度。
学院设立有教学督导室, 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担任督导员, 坚持实行听课制度;坚持学期初、中、未的教学检查制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构建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 符合高职特点的, 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多元化管理的, 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协调运行, 确保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专业严格执行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规范、资料齐备。
3 专业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做” 。对于《园林实用美术》、《园林景观表现》、《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 教学全部安排在实训室或户外进行, 是讲练结合, 讲评结合, 重在训练, 突出手绘技法, 强化职业基本技能;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的结合, 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做为一体。
课程内容:注重职业工作过程、职业岗位任务、职业工作标准。对于《园林植物学》、《园林花卉树木学》教学内容以植物、花卉、树木的识别和生态学特性为重点, 结合地域特点重点介绍各类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同时适当介绍一些园林景观常见树木、花卉的管理与养护要求。使同学们真正懂得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地位, 真正懂得什么是园林的美, 园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 将实际设计任务、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 将行业管理制度、行业规范与标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执行力等融入教学,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进行课程实训, 营造职业氛围, 努力体现 “工学结合”的内涵, 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考试方法:考试形式多样、成绩构成多元、考试内容多形的考试模式改革。操作技能强的《园林实用美术》、《园林景观表现》、《园林建筑设计初步》、《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 以实际操作和完成作品、设计为考核重点。职业核心技术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考核与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结合。
4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计算机软件应用”特色, 努力实现“以园林植物为素材, 规划设计原理为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管理为重点,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为特色”现代园林技术专业特色, 强化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 突出园林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的紧密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 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使本专业毕业生成为忠诚企业、胜任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能型园林技术专门人才。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武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 “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的主要目标等, 给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在学院“围绕三圈、服务三业”的总体思路指导下, 园林技术专业将立足“光谷”核心圈, 面向武汉都市圈、辐射“1+8”城市圈, 为武汉“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 为建设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 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园林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出贡献。
8.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八
一、隐性课程的涵义
1.隐性课程的内容。隐性课程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它与显性课程统属于学校文化。隐性课程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一是内容不指向学科内容,偏向于非学术性内容,但不排除学术性内容;二是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三是作为依据教育目的和具体的培养目标而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它具有可预期性。
2.隐性课程的特点。隐性课程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于其中;具有非系统性的特点,其课程结构中各内容往往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影响学生发展过程中没有逻辑步骤,也没有前后相继的知识联系线索;具有内隐性的特点,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非特定的心理机制发生影响;具有难量化性的特点,对隐性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错综复杂,全面深入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乃至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表现为:并行关系、互动关系、互补关系和转换关系。
(1)并行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不存在主从关系,各有其独特的内容、设计模式,共同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起作用。
(2)互动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各有自身的运动过程,并在相互依赖中共同发展。
(3)互补关系。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学生通过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多方面地获得教育性知识和经验。
(4)转换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分界是不断调整、可以相互转换的。隐性课程经过有意识地设计与组织,可能转化成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内容经过重组、优化,课程内容可以转化成隐性课程。
二、土木工程专业隐性课程建设
1.土木工程专业隐性课程的划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相对的矛盾统一体,两者没有截然的明显界限。在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中,从人才培养的策略性和关键性要素分析来看,土木工程隐性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培养提高专业思想,增强专业理念,提升专业学习动力的专业教育课程。如入学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概论、优秀毕业生座谈;
(2)以面向岗位全体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这部分内容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工作甚至未来的发展;
(3)以培养学生个性为主体,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人才发展观和教育观,它渗透于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专业教学活动和实践技能竞赛。
2.土木工程专业隐性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结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计划修订的意见,参考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除构建了厚实的公共基础课程、宽阔的专业课课程平台外,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注重了丰富的隐性课程平台建设。
(1)促使最佳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具有相似共性的课程可以采取归类、分段教学,组合新的课程体系。总体思路是:归并内容重复较多或区别不大的课程;如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这些课程虽然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但有关结构设计方法和部分原理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而可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组或整合,形成土木工程结构或工程结构课程;对课程分段教学,将基本理论与专题内容分开,要求学生必修基本理论,方向选定后,按专业模块再深入学习;如混凝土结构,可将其分化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部分和混凝土结构应用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部分作为必修的基本理论,而混凝土结构应用部分则根据学生专业模块方向的选择开设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工程、地下结构工程专题,这样混凝土结构应用部分教学内容同模块化专业方向有机的结合,便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在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合理确定课内学时,留给学生较多自学及拓宽知识面的时间。通过课余学习,对计划内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和消化,促使学生形成全面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开发其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2)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课程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人文、社科类及基础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灵活设置部分专业方向的课程,为要求拓宽知识面的学生创造条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意收集整理实践教学中对理论教学有益的影像资料,丰富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结合专业进行的兴趣小组活动,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以及教职工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的良好影响等,在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博与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强化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3)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进行土木工程计算机系列课程建设。公共基础课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专业基础课中的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课中的专业软件应用、结构矩阵分析、有限元等课程作为系列课程建设,专业课中的计算机课程,以专题形式组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形成隐性课程体系。隐性课程经常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集中于一方面。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求索。同时,专注的兴奋点,易触发创造灵感,开启直觉功能,为发明创造提供机会。
(4)技能训练结合专业竞赛,学习富有创新。将力学系列课程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重组,设计原理系列课程按照相似性和相关性进行整合,实现基本设计原理与具体结构设计分段教学,教学中以六学期不断线的技能训练贯穿全过程,结合训练活动举办规范汉字(工程字)书写大赛,设计方案竞赛,结构方案竞赛,专业创新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把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行穿插,相互促进和补充,丰富专业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专业活动的意识,提供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和前提。
(5)发展非智力因素,培育师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隐性课程应是一种纯洁化的、理想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正效应。是使学生的追求与教育目的及其培养目标产生更大的一致性。在师德培养方面,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表率作用,以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带动学生,影响学生。同时,校内要形成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使教师岗位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隐性课程从实质上讲,乃是由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而任何一种文化环境对人都有一种强制性,使学生努力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磨练。
三、土木工程专业隐性课程建设的实践方法
1.开设以土木工程专业岗位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土木工程行业的性质是从业人员多、岗位类型多、资金投入多,其职业岗位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事情,因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隐性课程——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行业风范,通过身边典型的事件,使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显性化,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2.加强指导,着力服务。构建融汇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和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机整体,强化导学功能,配备班级专业导师。
3.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教育,实现分型培养,开发特长。通过辅修专业、课余科技发明、文体活动和学科专业竞赛等方式,根据个人特点和个人爱好,规划发展方向,培育出学术型、教育型、管理型、经营型、技艺型等多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
4.激励创新,强调实践。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如何提升动机,重塑自信?创新实践就是一剂良药。学生从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发现自己,在一个项目中培养能力。做法是:开设科研课,指导学生走出创新活动的第一步。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5.营造氛围,提升品味。依托班级或社团,定期开展“建筑方案设计竞赛”、“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大赛”、“建筑室内外表现技法大赛”“从师技能大赛”、“辩论演讲活动”、“科技发明大赛”、“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影视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从师、表达、科研、审美、艺术实践等能力。注重以班级为单位,开发隐性课程的功能。
6.改善环境,积极诱导。浓厚专业氛围,大力改善专业实验室和教学管理硬环境,体现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引导,发挥良好的诱导作用。
(本文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延续部分)。
9.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九
(2010级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土木工程专业)
一、互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将一次回路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变为二次回路标准的低电压和小电流,使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标准化,小型化,便于屏内安装。
(2)使二次设备与高电压部分隔离,而且互感器一次侧都接地,从而保证了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二、简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适用范围。参考答案:适用于闭合回路。
三、填空题
1、熔断器应(串联)在电路中。
2、电气设备工作时的实际值(不一定)等于其额定值。
3、电压是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
4、电路是(电流所流过)的通路。
5、电压的正方向是(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
6、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是由电源(低电位点)指向电源(高电位点)。
7、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以及连接电源与负载的中间环节组成。
8、电路的作用: 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9、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开路)、(短路)、(有载工作状态)。
四、简述常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
答:1.直接起动。2.鼠笼式电动机降压起动。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一、什么是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参考答案: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就是用接触器、继电器和按钮等有触点电器组成的电气控制系统。
二、常用的电度表的接线方法。
参考答案: 1.单相电度表的接线方法;2.三相二元件电度表的接线方法;3.三相三元件电度表的接线方法。
三、简述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的特点。
参考答案:三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其中电压三角形是相量三角形。
四、填空题
1、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2、相电压指
(相位)
与(相位)之间的电压。
3、正弦量的三要素是(频率)、(幅值)和(初相位)。
4、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的真实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
5、在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采用星形连接时,中线的作用是(平衡电压)。
6、当电源两端由于某种原因而联在一起时,称电源被(短路)。
7、对称三相交流电的任意瞬时值之和恒为(零)。
8、相电压与线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线电压是相电压的(根号三)倍。
9、我国供电系统提供三相对称电源采用(220V,50Hz)。
10、三相负载的相电压必须(相等)。
11、在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有功功率等于各相(有功功率)之和。
一、填空题
1、接触器技术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操作频率)等。
2、按钮常用于(接通)和(断开)
控制电路。
3、接触器主要由(电磁机构)和(触点系统)两部分组成。
4、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和电动机转子转速之差与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之比称为(转差率)。
5、转子轴上机械负载转矩不能大于最大转矩,否则将造成(超负荷运转)。
6、三相异步电动机反转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相序)。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三种电气调速方法:(改变电源频率)、(改进极对数)、(改变转差率)。
8、利用自身辅助触点,维持线圈通电的作用称(自锁)。
9、彩印车间应该选用(色温)较高的光源。
10、进户线进户之前应该进行(短路保护)。
11、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电磁力的方向判断用(左手定则)。
二、变压器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变换电压、变换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刀开关可分为哪五类?
参考答案: 胶盖闸刀开关、刀形闸刀开关、铁壳开关、熔断式刀开关、组合开关。
一、明视照明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1.合理的照度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均匀度;2.适宜的亮度分布;3.必要的显色性;4.限制炫目作用
二、1、某单相变压器,其原边额定电压为110V,副边有两个绕组,其额定电压分别为110V和44V,若原边匝数为440匝,求副边两个绕组的匝数。若在额定电压为110V的副绕组上接入110V、100W的电灯11盏,求此时原、副边的电流。
参考答案:
110/110=440/x 则x=440 110/44=440/y
则y=176 副边电流为110*10/110=10A 所以原边电流也为10A。
三、填空题
1、熔断器是用作(短路)保护。
2、室内导线敷设方式分为(水平敷设)和(竖直敷设)。
3、我国现行的防雷等级可以分为(3)级。
4、变压器按照相数分为
(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
5、变压器能量的传递是依靠
(电磁感应)。
6、变压器改变(绕组匝数),就能改变输出电压。
7、复数的三种表示法,即(三角表示)、(代数表示)及(指数表示)。
8、电动机是将
(电能)
转换为机械能。
9、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
10、旋转磁场转速与(电源频率)和(电流相序改变频率)有关。
11、裸电线按构造形式可分为单线和(绞线)两种。
12、变压器一次侧的等效阻抗模,为二次侧所带负载的阻抗模的(k平方)倍。
13、变压器的作用是(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匹配)。
14、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包括(铁心)和(绕组)。
一、简述变压器安装时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应使通风良好,进出线方便,尽量靠近高压电源;
2.工地变压器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或接近大容量用电设备; 3.远离交通要道,远离人畜活动中心;
4.远离剧烈震动,多尘或有腐蚀气体的场所,并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的有关规定。
二、配电导线截面积选择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按发热条件、机械强度和允许电压损失选择。
三、填空题
1、照度的单位是(lx)。
2、亮度的单位是(cd/m2)。
3、在直流电路中,功率P=(UI)。
4、一台容量为1000VA(视在功率)的发电机,如果cosφ=1,则能发出(1000VA)的有功功率。
5、在频率一定时,相位差j由(接线方式)决定
6、影响照度稳定性的因素有(光通量)。
7、电容对直流电路相当于(开路);电感对直流电路相当于(短路)。
10.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十
培训班管理规定
一、培训班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3号)、《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建市[2012]192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在广东省建筑业协会的指导、协调、监督下开展工作,并由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具体负责培训班的教学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二、根据教学和管理的需要,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每期安排一名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学员应认真遵守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和广东工业大学关于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
三、严格考勤制度
实行学员上、下课刷卡考勤制度,凭学员证每天刷卡考勤四次,上、下午各2次,并安排课间考勤,清点空座位号。缺一次算半天旷课,上课考勤时间为:8:45—9:15和13:45—14:15。学员们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班主任负责上课期间的考勤,并将每期的考勤签到情况如实报培训中心备案。
四、课堂纪律
在上课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学员应自觉将手机调为静音状态,严禁在课室内抽烟。
五、学员要求
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圆满完成学习培训任务。
11.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90-02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
2014年上半年,我国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将初步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出台多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举措。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和7项主要任务,提出了6项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新机制,对加快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的提出虽然为我国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相对于我国在2020年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之间互通渠道的规划,仍然阻力重重。因此,视学生为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主体之一,将学生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为其制定全方位的培养方案、多层次的培训方法、交叉立体化的培训模式等,能够丰富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9-201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约为10%。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在国家和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多重机遇叠加的政策背景下,广西建设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根据广西人才网发布的《2013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建筑/工程类职位对人才需求达到28565人,位于广西区人才需求职位的第二位。而另一方面是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第二,高职教育体系战略性不强。第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处于开始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这种反差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性。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对口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已开始全面下降,且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的生源将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部分高职院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处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环节,未来的生源质量必然不断下滑。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往下以“2+3”衔接模式积极争取中职的生源,既有利于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保障中专层次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分方向培养模式。根据调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和材料员。虽然,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能力相同,但是,专项技能各有侧重。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按照前3个学期完成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设立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6个专业方向,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往上力争向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的培养层次发展,探索建立包括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布局,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多元化。因此,广西高职院校通过专升本、自考、函授等渠道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双向沟通桥梁,建立一套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高职院校可以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拓宽继续教育途径和空间。
(四)中外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与国外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伴随产业走向世界。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中外院校“2+1”合作办学的模式,即学生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2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所有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雅思考试的,直接进入国外院校专业课程继续学习1年,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内外认可的大专文凭;2年后,学习成绩达不到国外院校入学要求的学生,将继续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1年,学习成绩合格,将获得国内高职院校颁发的大专文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系统掌握国内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建筑及相关领域从事施工、设计、项目管理、预算等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五)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就业市场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1.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设置灵活、与岗位对接的课程模块,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和材料员等)的有机结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顶岗的竞争能力。
2.实现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一方面,面向专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和业务提升培训。例如,与各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的一级、二级建造师考前辅导培训;为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员的业务水平,与各软件公司合作举办的土建识图与预算提高班等。另一方面,面向非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例如,一名基建工程审计人员除了对审计知识了如指掌之外,还需要精通工程招投标、建筑、合同、定额、清单计价等专业知识,熟悉工程建设管理、核算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对建设工程项目专业知识不够熟悉。为提高整体审计工作水平举办建设工程审计培训班;为企业提供员工转岗培训服务,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学员未来的岗位需求因材施教,为学院跨企业培训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基本框架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通过广西高职院校各个层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充分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自我发展期望与高职院校发展期望结合,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与控制。具体的战略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一)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体系。广西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对口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分方向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模式、中外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就业市场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等五个方面,构建合理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适应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存的教育类型;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职业教育学生的上升通道,保障畅通人才成长通道,贯穿终身教育理念。同时,加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解决高职教育结构不尽合理、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以至于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的各环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更多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
(三)坚持就业导向,不断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服务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课程改革与条件建设匹配的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大专业招生的方案及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原来已经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按“专项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岗位职业能力”三个层次,完善由课程项目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招生方案,制定相关细则,使建筑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行业的需要。
【作者简介】唐艳乾(1982-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2.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十二
以印度的软件教育为例,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实用为主旨、注重语言和非智力因素的培训, 强调高、中、低三级软件人才协调发展、分工精细的模式。它突出三个特点:第一, 软件人才培养主要通过职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来完成。第二, 多渠道、多层次培养软件人才。第三, 有着全面、开放的人才观。印度在对软件人才的培养上, 不仅注重技术能力的提高, 还强调各种非技术素质的培养, 如团队精神、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微软、IBM为首的知名国际软件人才培训机构推出的计算机高级技术人员认证考试, 是全球公认的计算机软件高级人才认证。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 注重应用技能的训练。第二, 与认证相结合, 展现模块式课程体系。第三, 学时紧凑, 时效性强。体现即学即用的效果。第四, 以模拟实践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参考及借鉴国外软件教育成功的模式及方法, 结合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本着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锻炼, 定位于培养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思路,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1.转变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摒弃原学科型课程体系开设的多门语言课程如VF、VB、DELPHI、C语言等课程, 构建以当前企业所需的初级编程人员所掌握的JAVA及.NET两大方向的课程体系, 摒弃一专多能为专精一门。
2.改革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本着当前软件业多以面向对象为主导, 开设的课程则突出培养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的了面向JAVA程序设计、.NET框架下开发三层结构数据库应用系统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类课程。并体现着力培养学生精通一门、掌握一门的原则, 在第五学期开设由学生兴趣为主, 两门项目实战课程, 以企业模式进行专业提高, 缩短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3.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先进性。当前主流的编程软件一方面是针对WEB网站开发, 另一方面则是针对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 故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上, 则符合当前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以“JSP WEB网站开发”和“.NET桌面应用程序设计”结合着数据库进行设置。
4.以学生兴趣为主导, 开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学院所培养的目标是企业的“软件蓝领”, 培养的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 以兴趣为主导,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小实例、小任务提高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学习星期, 并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 通过分解的若干个任务贯穿整个教学体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并在最后将各任务模块进行整合形成完整项目。
5.改革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考试考核方法。实施阶段性考核和项目最终性考核与“双证融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核的手段和方式更注重适用性、应用性、创新性。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企业所需”、“强化实践”为研究思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企业需求、够用即可的要求出发, 以JAVA和.NET为两条主线进行课程的制订, 以学生兴趣为主, 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文明的进步, 软件产业和相关信息服务业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我国提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要求教育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 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软件专业的学生, 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使用需求, 学生走进软件企业后都需要经过较长期的企业培训和企业再学习才能成为合格的符合软件企业需求的人才。如何能培养出满足软件行业实际需求的软件人才;如何能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成为了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课题, 而在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建设中, 课程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课程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工作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始终都围绕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基于此类问题以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例, 进行了些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晴.印度软件业崛起原因及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 2007 (3) :104-106.
[2]王善桃.借鉴北大青鸟ACCP课程体系探索软件技术专业发展之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2) :173-174.
[3]赖红清.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06) :160-161.
13.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十三
实训教学是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筑职业人才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等方面意义重大。目前,由于我国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不健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就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一简要叙述。
从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来看,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单位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不能马上顶岗作业,适应期较长,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例如,在建筑企业,因为有的建筑工作要在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下进行,这就要求建筑专业培养人才应是面对施工现场的技能型人才,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样的培养模式离不开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建筑专业教学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应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搞好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并加深最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操作各种仪器,合理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施工与造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培养具有建筑技术工人应有的品质和素养,严格遵守规程,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要达到以上各项要求,笔者体会是: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先进而实用的教材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建筑教材大多具有高专教材的特点,理论性较强,也比较陈旧,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并不适应,因此根据中职学校建筑实习实训课的教学特点,编写适合建筑企业生产需求、突出技能训练、易学易懂的实习实训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导生制”教学模式
“导生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导生制”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在具体的建筑实训中,教师优先选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出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导生。然后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的实训活动在一位导生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建筑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建筑专业的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是实现建筑人才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将建筑专业学生实训与就业紧密相连,学校主动与建筑企业加强业务上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到工地上接受实训,从锻炼学生阅读施工图的能力开始,由专业的技工带领学生在施工现场进行建筑作业的实训训练,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后引导学生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在建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学校加快实训场地的建设,为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训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实现学生实训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掌握建筑知识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创新型和综合性的建筑内容进行实训或开展建筑实训技能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实训内容上的开放,还应做到实训场地与实训器械的`开放,实训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开放实训场地,为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建筑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实习指导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习指导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指导教师通过讲课、示范操作、指导、考核、总结等形式,使学生在实习中获得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此对每个分课题进行实习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三段指导”教学法进行,在入门指导过程中对每个分课题教学应按指导中的内容详细讲解,并按标准动作进行示范操作。指导教师的讲解内容要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示范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目的、重点、方法,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示范中有讲,讲中有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在实习之前,要检查学生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操作姿势是否正确,设备工具使用是否恰当,劳动组合和工作位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要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对建筑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中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和职业性人才。我国中职建筑专业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中我们要结合建筑专业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实训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14.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十四
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特殊教育师资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由教育部、发改委、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也明确指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培养师范生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强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见,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在完善师资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内涵
职业技能,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1]。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其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潜能、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根据特殊教育的目标,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应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从事特殊儿童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基于上述认识,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内涵是指为了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所需要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和能力,需要掌握的具体职业技能有: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评估各类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进行特殊教育教学、科研或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
(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提出的“培养师范生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挑战,要求其要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才能胜任特殊儿童的教学工作。为了顺应当前融合教育发展趋势,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应重点培养面向特殊教育实践需求,拥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应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和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应精通某一特殊专业方向的教育教学及康复训练技能,如手语与盲文沟通、言语与说话训练、辅具的使用与维护、行为改变技术等。
(二)诊断、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技能
诊断、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技能。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疑似特殊儿童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和测验并作出结论的过程,采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方面的检测方法,对儿童偏离常态的方面、性质、程度及其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判定,诊断和评估的结果将应用于后续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过程。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讲,为特殊儿童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是诊断和评估结果应用最重要的方面。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诊断和评估的途径和方法,如观察、访谈、行为评定、测量工具的使用等,学习如何利用已获得的有关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儿童的特殊教育目标,制定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选择、编制教材的技能
由于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较大,一般来讲,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固定教材,需要教师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以及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身心特点,围绕特殊儿童的生活经验、实际生活环境和需要自行选择和设计教材。教材的选择和编制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职业技能,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教材关系到教育目标的达成,也关系到后续教育训练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和编制要从特殊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与特殊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特殊教育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组织、实施教育训练的技能
熟练地组织与实施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是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由于障碍类别和程度、发展过程以及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相对滞后于普通儿童,类化能力较差,其教育训练需要反复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练就扎实的教育训练技能,运用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根据特殊儿童内在的能力设计教育训练计划,以保证他们得到最适当的发展。
三、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
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根本保障。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应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心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专业核心课程是指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包括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各科教学法、盲文、手语、行为改变技术、康复等[3],包含了特殊教育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职业技能;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开设的课程,如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等课程[4];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演练,包括实习、实训、见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四个专业课程模块均指向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不仅强调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要注重特殊教育理论素养的养成,而且强调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教育行动的能力。
(二)职业技能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要与特殊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不仅要求相应学科的教师调整和增加与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要把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创造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和条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讨论法,教师设置特殊教育热点问题,调动学生参加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二是参与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未来教师岗位的角色行为,也能检验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情况;三是读书法,教师提供特教方面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献导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四是参观法,让学生深入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等教育一线,通过义工服务方式直接接触特殊儿童,增加认识特殊儿童的体验;五是案例教学法,选取来自特殊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让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六是实习法,让学生通过3~6个月的长时间实习,参与对特殊儿童进行的直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学校与实践基地合作
特殊教育专业与校外实践基地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特殊教育学校和组织机构的教育实际情境、教学资源等均可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并方便学生进行志工服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积累特殊儿童具体的行为表现,能够丰富感性经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摩,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从中可以汲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5]。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专业见习与实习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6]。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重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转变课程评价方式,重视专业能力的考核,以突出能力为主,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注重课程中对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效果的检查,又要注重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检验。为了使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在课程学习初期要明确考核标准。一般来讲,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出席率、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教育见习的频率、志工服务的质量等给出分数,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视课程的性质而定,一般为50%至60%,主要采取的评价方法有提交小组讨论报告、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教学活动设计展示、参与教学总结、志工服务总结、学术论文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15.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篇十五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湖北省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专生 (共四所院校) 。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由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量表、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影响量表3部分组成。 (1) 一般人口学特征。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高中学习类型、学历、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等10项基本信息。 (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量表。主要参照由西南大学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 共23个题项, 4个维度:情感性专业认同 (专业的情感喜好程度, 共8个题项) 、适切性专业认同 (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 共4个题项) 、行为性专业认同 (专业行为表现, 共6个题项) 、认知性专业认同 (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共5个题项) 。量表采用Likert 5点评分 (1:完全不符合, 5:完全符合) 。 (3) 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影响量表。自行编制量表。量表涉及内容为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优秀教师和学校文化, 这四个因素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中的课程、教师和校园文化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影响。
3. 资料分析。
量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 主要统计内容及统计方法如下: (1) 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专业认同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对专业认同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3) 专业认同和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影响两者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 (4) 以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影响为自变量, 专业认同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二、结果
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湖北省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专生年龄一般为18~23岁之间, 性别女性偏多, 生源地均为湖北省内, 独生子女少见。
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对专业认同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专业认同的总体分值较低。一般人口学特征中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收入四项信息对专业认同情况有显著性影响。具体表现在男性、生源地为省内郊区、非独生子女进而家庭收入偏低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相对较高。四个维度的平均分中情感性专业认同最高, 其次是行为性专业认同, 适切性专业认同最低。这说明情感性认同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中最为重要。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工作强度大, 作息时间昼夜颠倒, 学生的兴趣、对专业的喜好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其在专业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对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的认识。
3. 专业认同和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
的影响两者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 以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影响为自变量, 专业认同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能够显著影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具体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 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着理想的看法与期望,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专业认同高。接触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后, 对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 认识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差异, 专业认同水平有所下降。进入实习阶段, 学生切实感受到职业氛围, 心理落差更大, 专业水平进一步下降。
三、讨论
“认同” (identity) 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是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目前, 国内学者将其归属到态度领域。1963年, 埃里克森 (Erikson) 首次提出专业认同 (major identity) 的概念, 指出专业认同是自我认同 (self identity) 和自我发展 (self development) 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 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题。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内涵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 即学生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 对专业涉及的内容感兴趣, 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钻研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第二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的认可, 学生以能够从事这项职业为荣, 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专业认同会随着个体自身喜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是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研究专业认同现状有利于了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正确引导专业认同的形成、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 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本研究显示此专业认同普遍较低, 其中情感性专业认同低是最主要的原因。并且高等教育与专业认同呈现负相关, 说明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对专业了解不正确、不全面。提示高考招生工作存在盲区, 对专业的介绍不够详尽, 导致学生误填误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直接导致专业认同低的现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 从长远角度来看, 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大学时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高等教育对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等教育不仅仅要重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的建设, 更要从源头抓起, 切实做好高考招生工作, 让高考生明明白白选择、高高兴兴入学、认认真真学习。
摘要:为了探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一般人口学特征、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结果显示一般人口学特征中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收入四项信息对专业认同情况有显著性影响。专业认同四个维度中情感性认同最为重要。高等教育能显著影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专业认同。
关键词:高等教育,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傅蕾.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 2010, 26 (5) :141-144.
[2]安芹, 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2) :203.
[3]张田, 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 2008, 10 (上旬刊) :40.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推荐阅读:
高等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发展研究论文10-19
淮安市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红十字会10-07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09-20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08-16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06-19
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定位08-05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06-15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总结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