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2024-11-24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共14篇)(共14篇)

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一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影片讲述了长征经历者王瑞老人回忆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的殊死拼搏的战斗历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影片中硝烟弥漫,腥风血雨的场面让我受到深深的震撼;红军战士在征途中面对饥寒交迫,爬雪山,过草地的顽强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这部影片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片段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战斗场面。红军要经过桥面只剩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的泸定桥,他们不退缩;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他们不畏惧,凭着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铺开了前进的道路。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吗?今天的我们,已成了笼中鸟,室中花,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缩,甚至逃避。在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我想,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可敬可爱的革命先辈敬礼!

带着崇敬,带着感动,我走出了影院,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在我耳边响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2.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二

1. 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

2. 时间:1935年2~5月。

3. 经过:

1934年10月中旬,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6万余人, 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 开始长征。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线, 强渡乌江天险, 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 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 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 在敌军重兵围堵中灵活机动, 穿插迂回于数十万敌人之中, 四渡赤水, 把几十万敌军甩在身后, 并迅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威逼昆明、抢渡金沙江。5月上旬,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的指挥下, 3万多红军凭借六条木船, 历时七天, 在禄劝皎平渡顺利渡江 (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在禄劝洪门渡口渡江) ;与此同时, 罗炳辉领导的红九军团, 也从平彝 (今富源) 进入云南, 连克宣威、会泽等县城后, 从东川的树桔渡口渡过金沙江。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 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6月中旬, 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8月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 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 先期结束了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 于1935年2月4日至14日、4月23日至5月9日两次转战云南, 在云南境内先后活动28天, 途经威信、镇雄、平彝、宣威、沾益、曲靖、马龙、寻甸、东川 (今会泽及昆明市东川区) 、巧家、嵩明、昆明、富民、禄劝、武定、元谋等16个县境, 先后攻占威信、马龙、宣威、东川、嵩明、寻甸、禄劝、武定、元谋等9座县城。其间, 中共中央于2月5日至9日在威信境内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 史称“扎西会议”。会议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负责人, 讨论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做出了红军向川滇黔边发展的决定。

4. 中央红军过云南的遗址:

(1) 扎西会议会址 (“鸡鸣三省”标志碑) ; (2) 柯渡红军纪念馆; (3) 皎平渡、红军渡江纪念碑、禄劝洪门镇 (红三军团第十三团渡江处) ; (4) 会泽扩红遗址 (雕像) 、东川树桔渡 (红九军团渡江处) ; (5) 元谋龙街渡、红军标语等。

二、红二、六军团过云南

1. 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

2. 时间:1936年3~5月。

3. 经过:

1935年11月19日, 战斗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17000余人, 在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任务以后, 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的率领下, 从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等地出发, 开始长征。红二、六军团突破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阀的层层封锁, 从湖南转战到贵州, 四进四出云南:1936年3月6日, 红军首次进入彝良县境, 3月15日出云南;3月16日, 再入彝良县境, 至3月18日出云南;3月20日, 进入宣威县境, 至3月29日离开云南;4月1日, 进入平彝, 至5月14日全部从云南中甸离开滇境, 在云南境内活动68天。其间, 经历了回旋乌蒙、挺进滇中、威逼昆明、横扫滇西、抢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等艰苦的转战历程, 途经彝良、镇雄、巧家、平彝、宣威、沾益、曲靖、寻甸、马龙、嵩明、禄劝、富民、罗次 (今禄丰) 、禄丰、盐兴 (今禄丰) 、楚雄、牟定、镇南 (今南华) 、大姚、姚安、盐丰 (今大姚石羊镇) 、祥云、宾川、鹤庆、丽江、中甸和昆明市的官渡区、西山区等28个县 (区) , 攻占了寻甸、富民、盐兴、楚雄、镇南、牟定、姚安、祥云、盐丰、宾川、鹤庆、丽江、中甸 (今香格里拉) 等13座县城。

1936年4月下旬, 在丽江石鼓至巨甸60余公里地段上的5个渡口, 1.8万红军仅用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 历时四天三夜, 全部渡过金沙江,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 奉党中央命令, 红二、六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另将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建制。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力争下, 红二、四方面军决定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 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结束长征。

主要战斗有宣威虎头山战斗 (红军在云南最大的战斗) 、禄劝普渡河铁索桥之战、寻甸六甲之战 (红二、六军团长征中最激烈的阻击战) 、宾川州城之战、迪庆奔子栏阻击战等。

4. 红二、六军团过云南遗址:

(1) 宣威虎头山烈士陵园; (2) 丽江石鼓渡口、纪念馆、红军与船工雕像; (3) 中甸中心镇公堂; (4) 噶丹松赞林寺。

三、云南各族人民对红军的支援

1. 数千人参加红军。

红军每过一地, 纷纷打开土豪劣绅的仓库, 把粮食、布匹、衣物分给穷苦百姓, 并四处张贴布告, 书写“打土豪、分田地”“打倒贪官污吏, 铲除土豪劣绅”等宣传标语, 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政策, 号召穷人参加红军。红军的宣传和行动, 为劳苦大众指明了出路, 唤醒了人们的革命要求, 广大群众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 纷纷报名参加红军。据不完全统计, 红九军团在宣威扩红300余人, 在会泽短暂的三天内即扩红1500余人, 是红九军团自长征以来扩红人数最多的一次。红二、六军团在宣威境内沿途扩红近百人;在禄丰元永井, 呈现出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当红军的动人场面, 500多人参加红军;在祥云, 七八百被迫守城的壮丁争先报名参加红军, 红军说服部分年老体弱或年纪太小的同志回家, 并发给路费, 其余500余人加入红军, 这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扩红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余各地还有不少人参加红军。经过宣传, 沿途数千人参加红军, 为红军增添了新鲜血液, 壮大了红军队伍和力量。

2. 收留掩护红军伤病员, 为伤病员疗伤治病。

红军一路开监救人, 开仓放粮, 打击土豪劣绅;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还帮助群众劈柴挑水, 和群众嘘寒问暖, 得到了云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他们纷纷帮助红军收留掩护伤病员, 为伤病员疗伤治病, 为红军补衣服、打草鞋, 鹤庆白族龚银凤大妈机智救红军、富民赤鹫永富村农民杨得春护养小红军的故事就在当地传为佳话。

3. 为红军筹粮筹款, 做翻译、当向导。

红军抢渡金沙江时, 丽江县共有71人给红军当过向导。在中甸休整期间, 红军以贺龙名义发布公告, 向藏族群众和僧侣阐述红军性质和纪律, 并热情接待了藏族同胞, 向松赞林寺赠送“兴盛番族”锦幛, 向一些喇嘛发委任状。在红军民族、宗教政策的感召下, 寺院、商人为红军筹粮6万多斤, 还派僧侣为红军做向导、当翻译。

4. 帮助红军渡江。

皎平渡张朝满等37名船工, 禄劝洪门渡8名船工, 东川树桔渡饶树清、张朝兴、王文亮等船工, 石鼓渡口李顺才等28名船工帮助红军渡江, 丽江鲁桥乡长、开明士绅王瓒贤帮助找船工和船, 22名木匠、铁匠为红军做“筏子”。

四、红军长征对云南革命的影响

两路红军过云南, 经过云南7州 (市) 34县 (区) , 对云南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宣传群众, 播下革命火种。

红军征途所至,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打富济贫, 除暴安民”, 留下了上千条标语;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红军是人民自己的队伍;宣传“北上抗日”“抗日救国”, 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 恢复重建了中共云南地方组织。

3. 扎西会议作为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载入党的光辉史册;

建立了红军“川滇黔边游击纵队”云南支队, 对反动派开展武装斗争。

4. 开展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 取得成效,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三

【热点新闻】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知识链接】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发展。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三、长征精神

1.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激励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3.青少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①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②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④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⑤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开拓进取,不贪图享乐,不盲目攀比。等等。

四、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地位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是,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长征精神 B.自强不息 C.爱国主义 D.时代精神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D.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3.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习近平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 ;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

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③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④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

A.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改革开放D.对外开放

6.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断把完成总任务的历史进程推向前进。(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创新

C.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启示我们要( )

A.磨砺坚强意志,保持乐观心态B.培养高雅情趣,过高雅生活

C.坚持求实精神,不弄虚作假

D.养成良好习惯,有生活规律

8.“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下列对长征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民族精神在长征中的具体体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②只是适合革命战争年代 ③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由此可见( )

①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需要理想 ②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③理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④有了理想人生就能成功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什么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参考答案

一、1.C 2.C 3.C 4.D 5.B 6.A 7.A 8.C 9.B

4.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四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现今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可谓山高、崖徙、水险。东邻湖南省绥宁县、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县,西连贵州省黎平县。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

长征时,中央红军正是在这个地方,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当时因情况紧急,此次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进行,人称“飞行会议”,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是鲜为人知的一次重要会议。其意义不逊于遵义会议,也可称“小遵义会议”。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贺龙所部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临武一线。11月26日至29日,红军花了整整4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红军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12月1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敌人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红军将士用鲜血死守渡口,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加紧了兵力部署,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全歼中央红军。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进入通道境内。此刻,“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湘江战役后兵力折损过半的实际情况和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方针,3万多人的中央红军面临一场生死决战,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于12月12日在通道城外一家农民的厢房内,非常仓促地召开了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以及当时的党政主要领导,并请来了被军委撤职的毛泽东同志。会上,毛泽东建议红军放弃与贺龙会师的打算,改变路线,不向湘西北挺进,而挥师向西,而后向北进入贵州。他认为到贵州情况要好得多,因为黔军力量较弱,类似在广西走廊遭受两面夹击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在贵州有可能获得喘息的时间,以便整顿被打散的部队,研究今后的行动计划。而如果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就会遇上蒋介石部署来截击的强大部队。这是毛泽东自1932年以来第一次在军事委员会上发言。毛泽东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会上几乎没有什么争论。朱德和其他军事指挥官立即接受了毛的建议,周恩来、王稼祥、李德也同意了。在李德表明同意之后,博古也表示赞成。长期以来红军领导人在一个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还是第一次,更不用说是对毛泽东的建议了。不过,毛泽东向他们指出,采取别的办法几乎肯定会导致全军覆灭。当日会后19时半,以军委的名义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12月13日,中央红军从通道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由当时通道县城的县溪进入靖州县的新厂、平茶,然后由新厂、平茶分两路进入贵州;一路由通道的播阳进入贵州的洪州向黎平进军。是日,军委又向各军团、纵队发出“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会,以便转入黔北”的电令。14日,中央纵队进入黔境后,军委又命令活动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要配合行动,调动或牵制黔阳、芷江、洪江的敌人,以便策应中央红军向黔北进军。18日,中共中央在一进入贵州的黎平县又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战略方针问题,肯定了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提出的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

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力挽狂澜,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通道转兵决策,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正如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的:“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还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从此可以看出,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以及后来的遵义会议。因此,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

尽管关于通道会议连一片纸也没有留下(人们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慢慢知道举行过这么一次会议),它作出的决定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红军在通道会议作出的改变行动路线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决定。说明了中国人此时开始渐渐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形成反对共产党国际派来的德国顾问的阵线。没有迹象表明李德意识到他指挥中国革命军队的日子从此开始宣告结束,除非他有了什么疾病,可以得到某种心灵上的暗示,他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毛泽东本人也未必意识到他当时已渐渐地赢得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而且后来便一直掌权,直至他生命最后时刻。肯定也没有别人想到这一点。事实上,除了少数几个共产党领导核心人员外,多年来无人知道曾经举行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迄今为止,也没有多少青年人知道这个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通道侗族自治县。

5.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篇五

内蒙古革命老区暨党史知识竞赛(网络版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2、1935年6月,红军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六盘山。()3、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省延平县会师。这是红军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懋功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5、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6、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系统地介绍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动人情景。()

7、遵义会议后,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是党领导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8、1935年12月20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简称“三五宣言”,阐述了党对内蒙古革命的方针政策。()

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在绥远、包头、察哈尔、热河等地区成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领导内蒙古的革命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批基层组织。()11、1936年2月21日,在中共西蒙工委的长期工作,以及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与中共中央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人举行了百灵庙军事暴动,宣布脱离德王。这是绥察蒙古民族抗日觉醒的重要标志。()12、1938年9月下旬,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西,与日军在后窑子、陶思浩、石拐沟激战,为救治伤病员,在固阳县老区后脑包村建立了临时战地医院。()13、1939年12月,中共领导的萨托县抗日民主游击政府成立,李维中兼任县长。()14、1945年3月,为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民族学院从陕西定边迁到内蒙古鄂托克旗境内的城川办学,称为城川民族学院。()15、1945年11月6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乌兰浩特成立,乌兰夫当选为筹备委员会主任。()16、1946年4月3日,标志着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的“四三会议”在张家口召开。()17、1947年7月1日,中共在内蒙古地区成立的党组织名称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18、鄂尔多斯抗日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有力的北部屏障。

19、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内蒙古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于1994年正式成立。()

20、截止201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涉及革命老区的盟市10个,有老区的旗县为49个。()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__。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 B、红一、二、三方面军 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

2、红军长征开始后,敌人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__道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

A、3 B、4 C、5 3、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__之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A、四渡赤水B、湘江C、娄山关

4、长征途中,红军__,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5、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是在__。A、两河口会议上 B、沙窝会议上 C、俄界会议上

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是毛泽东登上__时的咏怀之作。

A、长城 B、六盘山 C、娄山关

7、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多少省?__ A、11 B、12 C、14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在__战役时作的词。

A、四渡赤水B、二渡赤水C、三渡赤水

9、中国革命老区是指__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A、第一次、第二次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前 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0、革命老区的“五老”是指__

6.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六

使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观看《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有感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始终秉持理想信念的力量,秉持崇高精神的力量,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等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走上了抗日救国前线。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或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广大红军将士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

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七

本刊讯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第一、二、三支部和专用通信局总支,按照机关党委的要求,积极组织支部党员认真及时收看收听中央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现场直播,一起重温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为了追求革命理想和革命真理而进行的那段艰苦卓绝、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伟大征程。

通过收看收听“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3项重大纪念活动,管理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80年前的那段苦难和辉煌征程的认识,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为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的精神力量。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我们的入党誓言,要在工作、学习,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营造攻坚克难、昂扬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用实际行动做好通信行业改革、管理工作,推动全省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8.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八

不同于以往的“长征”影片,《先锋之那时青春》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当年90后的青春岁月,战火如歌”,大胆启用了一批高颜值年轻实力派演员,力图为观众讲述一段前所未有的青春故事。影片讲述了红军长征期间,红军先遣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斗智斗勇夺取情报,并最终以微弱之力为红军取得宝贵情报和时间,从而赢得娄山关大捷,逆转了红军长征中处处被动局面的震撼故事。正如导演王涛涛所讲:“尽管是战争题材,战争背景,但是影片着重讲述了情报小分队8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关注人文情怀,不管是哪个年代,哪段历史,人物命运的刻画永远都是最打动人心的”。

老中青实力演员联袂呈现战争中的青春、热血

该影片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北京凯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贵州广播电视台、北京小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杭州新鼎明影视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源影视有限公司、安徽盛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在演员的塑造上,影片可谓集结了老中青实力代表,内地男团组合“至上励合”除在韩国服兵役的小五以外,剩下三人马雪阳、刘洲成、张远首次合体出演红色题材影片。实力演员郭柯彤、肖旭、高健、王帅、闵健、代庭睿等联袂主演,除了当红偶像的鼎力加盟,当然也少不了大咖坐镇。知名演员唐国强将在片中再现经典形象“毛泽东”,并担任该片艺术指导,全程把关。姜超、果静林、刘亚津等友情出演,也为影片增添了柔和的喜剧色彩。之前,在片方爆出的主演集合版剧照中,可以看出诸位主演的造型都颇具特色:马雪阳的双刀辫子极具苗族风情,肖旭的中分麻袋俏皮活泼,郭柯彤的利落短发中性十足……令观众期待。

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对于长征的概念只能停留在书本和影视剧作品中,作为一种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爱国IP,长征精神一再被解读、被发扬继承。电影《先锋之那时青春》作为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希望能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带给观众关于长征的“特殊记忆”。同时,作为一部战争片,战争场面绝对是电影视觉的高潮,为了再现烽火连天战不休的场景,给观众最震撼的视听享受,剧组特地邀请香港特效团队3Plus操刀特效,金牌视效奇文担当视觉特效总监。少年们背水一战不胜则亡,一腔孤勇杀敌四方。场景堪称壮观。各方面的实力保证,是为了向长征致敬,更是为了回归当年的红军精神,因为那时的红军战士也都是当年的90后。

9.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学习材料 篇九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30年11月至1933年3月蒋介石先后组织四次反革命围剿,均告失败。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数说长征

长征历时两年整

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今吴旗)镇。

红25军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永坪镇,是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嘉陵江战役起开始长征,于1936年10月到甘肃的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是长征时间最长的一支红军部队。

二、红六军团(后同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等地出发,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最长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中央红军长征行程25000里 红25军长征行程近10000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行程10000余里

二、红六军团长征行程近20000里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央红军渡过24条江河,翻越18座大山 红25军渡过4条河流,翻越5座大山

红四方面军渡过15条江河,翻越20多座大山 红

二、红六军团渡过7条江河,翻越10多座大山

英勇转战十几省

中央红军转战11个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红25军转战4个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

红四方面军转战4个省: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二、红六军团转战7个省: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陕西

到达陕甘六万余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000余人,走完长征时6000余人 红25军长征出发时2980余人,走完长征时3400余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80000余人,走完长征时42000余人 红

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时17000余人,走完长征时11000余人 读懂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强调,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征:四个“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伟大长征精神:五方面内涵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六方面要求

●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表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10.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总结 篇十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系列纪念活动。近日,民政部下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烈士档案主题联展筹备工作方案》,将与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联合举办红军烈士档案主题联展。广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份之一,兴安等桂北5县是红军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被自治区民政厅推荐为此次主题联展活动的广西参展单位,承办同步联展任务。

为高质量完成筹展任务,自治区民政厅结合实际,于8月10日至14日,派工作组赴桂林进行专题部署,明确纪念活动有关要求。要求兴安县深入挖掘与红军长征有关的革命烈士档案,认真整理与长征精神和烈士事迹有关的史料,精心拍摄反映陵园建设、公祭教育等内容的宣传史料,高标准制作展板和专题片。同时还要求兴安县维护好烈士纪念碑园基础设施,整治好碑园环境,精心组织布展,为10月中旬自治区举办重要纪念活动做好准备。

工作组还结合贯彻落实自治区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赴灌阳、资源等地,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1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十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用整齐的语句,用壮丽的诗篇,记述了长征中的那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一段段难忘的岁月。

在刚刚过去的“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要学习长征精神……”是啊,生活处处有长征:学习的长征,工作的长征,生命的长征。在种种困难面前,我们要像红军一样,不能屈服。困难就像弹簧,你越软弱,困难就越强大。想想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要像革命老前辈一样,鄙视困难,那么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有一次,我在外公家吃饭,看到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地瓜糊涂,我问为什么,外公说这叫“忆苦思甜”,为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准备的。我说:“这也太苦了吧!”外公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长征的时候,人家都吃皮带,啃草根!”我心中一惊。

长征,一个锻炼人的旅途;长征,一个严厉的教官。它培养了多少坚强的战士,训练了多少伟大的“钢铁巨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次战斗中,一是利用红军的智慧,巧渡金沙江;一是经过残酷的战斗,飞夺泸定桥。这都体现了革命前辈有勇有谋,不畏困难。

12.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十二

12228139 罗军 12228147 肖翔 12228149 喻文渊

今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不仅使我感到我们国家的强大而激起的自豪感,更让我感动回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八十二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共的第五次烦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路上,不仅面对着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更困难的是粮食的短缺。红军粮食吃完了就吃草根,草根吃完了就吃树皮,树皮吃完了就吃皮带、皮鞋。子弹打完了,他们就凭着勇气与智慧与敌人巧妙的周旋,取得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战友受伤了,他们就团结互助,背着伤员翻雪山,过草地。在危难时刻红军战士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斗志,红军取得了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战役的胜利。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示 篇十三

文秘助手()之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600字作文:红军

今天是我们全家约定上坟的日子,早上,冒着蒙蒙的细雨,我们开车出发了。一到山脚下,我和姐姐,还有豆豆就像雀跃的小鸟,顺着台阶往山上跑。这里的风景依然那么美,空气依然那么清新。飘飘洒洒的春雨像调皮的孩子,扑到我的脸上,耳朵上,痒痒的,真好玩!走到台阶的尽头,熟悉的小路忽然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泥泞不堪的黄泥路。经过昨夜大雨的洗刷,变得面目全非了。没办法,只有这一条路,我们只能上,一脚一个泥坑,踩下去再提起来就多了一斤。不一会儿,脚上的鞋子就不成样子了。我们几个孩子从没走过这样的路,觉得很有意思。大人们可急了,因为找不到太老爷的坟地了。在黄泥地里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找了一个小时都找不到,我们也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走,步伐越来越沉重了。寻找还在继续,大人们一的副誓死都要找到的模样。我们索性呆在原地不动,脚上的鞋子已经不堪重负了。我们还打趣说:“冒着蒙蒙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寻找阿ta的足迹。

阿ta,您在哪里?您在哪里? ”阿婆说:“你们也应该尝尝红军长征的感觉,那时侯只能穿草鞋,脚底磨出泡,磨出血,都是很平常的事。你们这一点苦算得了什么。”十万八千里,怎样的路都走过,该是多么的艰苦啊!正想着的时候,太姥爷的坟地找到了。清理打扫,虔诚拜忌后,我们又踩着泥泞的路下山了。

14.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篇十四

这次红军长征文物展中109件文物,可谓个个都是无价宝,每一个物件,都是长征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我们每个人精神丰沛的给养。

红军长征文物展,是一面精神走起的参照。就如文物之一“黄花草”,红军明明知道该植物有毒,红军第二七四团战士刘毅和几个战友还是一起采“黄花草”充饥,并通过自己的身体反复使用,给后面的部队留下减少副总用的方式。可见当时长征条件是多么恶劣,又是多么处处为他人着想。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红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不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靠着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很难走出雪山草地的。

红军长征文物展,还是一次精神全方位的洗礼。红军长征中的类似“黄花草”这样的“有名有姓”的“故事”,展品至少有80件,红军战士熊启文的一封家书、12岁的杨世才参加长征离家时留给母亲的“川陕布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每一件留存下来的文物都是奇迹的见证,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对人的启发教育意义是巨大的。新时代,要走好新长征,不能少了这种精神,只有让更多人重温长征精神,才利于我们走好新长征。

红军长征文物展,更是战士优秀品质的生动展。其实,每个长征故事,每一个长征文物,不仅是长征历史的再现,更是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精神丰碑的凸显。就如这次文物展中的一口锅,不仅让很多参观者没有想到“厨子竟然还能被饿死。”这口行军锅属于红三军团的一个连队。在长征中,9名炊事员全部因饥饿和劳累牺牲,全连其他战士却无一人因饥饿而倒下。他们的战争虽无硝烟,却同样壮烈恢宏。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激励着大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踏实干好工作,奉献他人。

要传承弘扬好长征精神,这些文物中的人和故事就是最好的教材。展出的长征文物上充满了精神闪光点。汲取他们身上的力量,就会得到奋力前行的最好动力。为我们大力传承弘扬精神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理发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财务工作保密制度(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