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2024-08-11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14篇)

1.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一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整合模式。如果我们能够清楚了解课程整合模式的类型,那我们就可以更轻松自如地安排自己的教学了。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现,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思考。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呢?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一些实例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几种教学模式,以供大家参考。

1、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

模拟演示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广,各学科都能运用,特别在数学中函数图形的变化、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物理学、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初中化学课程中酸、碱、盐的性质一章中,我们用Author ware软件制作的CAI课件《溶液的导电性》,它模拟了氯化钠晶体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实验全过程; 氯化钠晶体先在水溶液中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和带正电荷的钠离子,然后再接通电路,氯离子就会向正极移动,钠离子向负极移动,之后就会产生电流,电路中的小灯泡就会发亮。这个实验也可以用实物实验演示,但是我们就只能看到小灯泡发亮,而不能看到氯化钠晶体在水中的微观变化过程,也就不能让学生明白氯化钠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实质。而用计算机模拟此过程,就能很好地解决此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为下一步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电离的知识奠定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

2、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

情景创设型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媒体以一种方式来刺激大脑,就容易造成学生脑细胞活动减弱,易感到疲劳,造成大脑的抑制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如果全凭教师整节课在讲台上的讲解,除了黑板就只有粉笔,是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周围环境与过去的年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老师只用文字的讲解下是很难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我”的那丰富、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的。我们在此课的教学中,选用了翰林汇多媒体教学课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内容,在多媒体功能教室中播放: 精彩的录像、优美的图片、轻松的旋律伴随着深情的朗诵,学生的情感深处很容易产生共鸣,也就容易理解“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就不难突破,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3、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

竞争游戏型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教学性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创造一种带有竞争性的学

[1][2]

2.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二

现代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课程有效整合过程中, 应当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对信息数据进行集成。网络技术是英语教学重要辅助工具和手段, 同时也是学生认知英语、高效学习的重要工具, 在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网络技术与当前英语教学课程有效整合过程中, 促进了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与转变, 同时也有利于新型教育教学结构的形成。现代新型教育教学结构如下:

教师:任务是对目标任务进行分析、下达教学组织、指导、咨询任务设计交流、评价、反馈;学生:接受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在该种整合基本模式下, 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并将教学内容以课件制作、利用计算机网页的方式, 有效的展示给学生们。而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或团结协作化的学习, 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达到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并且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基于此, 师生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有效辅助下, 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又体现了团结协作, 既开拓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其具体模式可以归纳如下:

英语教师的辅教工具: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 就是在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基础上的升华。原来的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只是启到了辅助的功能, 将网络技术与课程目标之间是相互孤立存在的, 并未将网络技术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之中,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英语课程与网络技术之间的有效整合, 不仅要重视网络技术的功能, 而是把其作为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一个整体来看。网络技术是英语教学辅助工具, 也是一种方法和手段, 将网络技术和手段应用到英语的教学中去, 使这种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呈现在师生面前, 是一种展示在师生面前的一种工具, 是一种师生沟通的工具, 是一种检测的工具。网络技术的应用, 能使英语教学更加合理, 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整合和辅助是有明显区别, 网络技术是很强大的。, 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和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生可以英语学习任务与目标为基础, 合理选择网络工具和相关技术。英语学习过程中, 同学们还可以再网络上充分的交流和相互协作。

创建英语学习情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相关设备, 可根据需要创建一个比较适宜、别具特色的学习环境, 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可将学生带入一个虚拟场景中学习, 让学习者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实践中, 可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之通信、虚拟功能, 营建一个适合的合适的英语学习情境。英语教学课程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模式, 多见于以下情境:

首先,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英语教学软件。实践中可以看到,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英语教学软件, 业已成为当前中小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主流趋势。第一, 创设情境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 来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多媒体英语教育教学软件和技术而言, 其可以更为生动、形象展现课件的内容, 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富有生机的情境, 同时还可以有效丰富学习素材,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实践中, 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能够基于现代技术, 为教学、学习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 以此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以及读、写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英语英语的意识和能力。第二, 图书馆型。即通过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料, 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就像立身于一个图书馆中一样。教学软件的图、声、文字的并茂, 可使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其次, 计算机网络资源环境条件下的英语教育教学。网络技术自身就是一门科学, 在网络技术这个大环境背景条件下, 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网络技术应用, 不仅为学生学习创造了非常多彩而又丰富的学习空间,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学习潜能。英语教育教学与网络技术优化整合过程中, 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学习资源广泛性与开放性。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言, 其通常表现出非常高的开放性, 其自身即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库。较之于教师所编制的课件、以及通用的课本教材而言, 其更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 网络学习资料信息在即时的变化和更新, 总能找打最新的资料数据;网络资料的呈现样式非常的多, 而且覆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 这就为广大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 既丰富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资料非常的生动、形象, 而且图文声并茂,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基于此, 网络技术与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效整合目的自傲与将教室扩大到互联网, 将网络逐渐变成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再次, 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和先进性。网络是知识海洋的源泉, 学生们可以在这个源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运用英语方式。同时, 教学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实践中可以看到, 网络技术与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该种教学模式事先没有明确使用的教材,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都把精心挑选的教学资料进行系统的加工, 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丰富教学内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效整合, 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 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 学习环境表现出形象性的特点。实践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视听环境, 这对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入真切、身临其境的学习情景后, 学习效果和相关信息可实现实时反馈。

2、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化学习条件, 网络学习资源, 构建学习情境, 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相关设备建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 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环境、学习资源, 尤其是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相关参数处理手段, 可以建立一个虚拟化的学习环境,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环境、学习资源, 可以组织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 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影响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因素非常的多, 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科学合理的运用先进理论和思想来指导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比如,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行为主义以及认知和建构主义理论, 都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之间的优化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持。虽然不同的理论侧重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一旦这些理论和指导思想应用在实践中, 任何理论都不能成为唯一。基于此, 在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课程有效整合与应用实践中, 应但兼取不同理论中的合理与可兼容部分, 宏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指导、微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及教学媒体等各种变量, 灵活地将不同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中。

第二, 基于学科特点分析, 具体选择合适的整合方式和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科而言, 其知识架构与学科特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各学科的教学的目的和意思各不相同, 如英语语言教学, 其主要任务在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使之能够恰当而又流利的应用英语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并且流畅的应用英语与人交流。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Vos, Gorden Dryden《学习的革命 (修订版) 》, 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8

[2]2000 NETS (美国) , teachers’Tools for the 21st cenury:A report on Teachers’Use of Technology, http://www.ISTE.org

[3]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教育传播与技术, 1996年第三期

[4]李坚,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20日

3.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三

1.家具专业课程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联系

家具专业作为广东省中职学校的新兴专业,各学校不断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借鉴CBE/ DACUM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家具专业自身特点,基于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和满足学生自我提升的要求。本文建议专业建设秉承大专业小方向的思路,准确掌握家具专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和每个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划分家具专业为家具设计、家具销售和家具生产技术三个方向,开设一些核心专业课程,如家具设计基础、家具CAD综合应用、3DMAX、CAD/CAM一体化应用、家具数控加工技术等。这些专业课程都或多或少与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关联,如家具CAD综合应用和3DMAX两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软件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授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家具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之所在。

2.家具专业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家具专业教学起步较晚,由以前理论化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多样化教学,经历了很多的摸索和探究,自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较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大部分采用板书式教学,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形成照本宣科,尤其在讲授家具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学内容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就会慢慢缺乏兴趣,导致家具专业理论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2)教学模式较传统

家具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一些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偏重于过多的纯理论教学。而另外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则是过分地注重实践教学,而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最终也只是培养了学生只会去做,不能表达。

(3)教学理念较陈旧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依赖一些传统的教学参考书去进行教学,没有及时利用网络或媒体进行家具专业知识的更新;或凭自身的以往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认识新型材料和设备,以及掌握新的生产工艺。家具专业虽由手工制造业发展而来,但与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切忌“照抄照搬,拿来主义”,也不能靠“经验主义”。

3.信息技术与家具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措施

(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工具。

可改传统的教学为多媒体教学为主,适当的粉笔板书为辅。多媒体教学平台图、文、声、像并存的优越性令其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它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变静为动,突破难点,起到非常明显的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家具结构设计中偏心连接件的相关知识时,将连接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习,其教学效果则更胜一筹。

(2)明确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①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②导学者:具体要求见表1。

③合作者: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④评价者:教师可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

⑤“竞争”者: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

(3)采用项目教学,增强整合效果

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家具专业课程的整合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特点,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并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采用项目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信息技术与家具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家具专业课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加上教师的生动讲解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教学过程极具吸引力、充满求知的快乐。

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要强调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家具专业课程的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4.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四

网络营销教学是当前众多高校在电商专业重点打造的品牌课程,着重培养应用型的高新技术人才,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支持,帮助学生提升解决网络营销过程中的社会实践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新媒体的出现更加促进课堂互动的开放性、师生交流的互动性、教学过程的便捷性等,为当今高校网络营销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夏丹所著《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13年出版)就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营销教学模式变革的较好例证。因为网络营销不同于其他教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模式转换,真正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拓展内容的深度上有具体的可操作案例、有真实的社会贴近感。《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一书创新了许多教学模式,从真实的案例和采访中获取新鲜的养料,全书从策划、编排到案例的筛选和内容的整合都颠覆了传统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全面创新。

该书是中国传媒大学在新媒体传播时代下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全书围绕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糅合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整个开发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采访最终汇总而成。这19篇经典的教学案例从两大核心板块展开:一方面是整合战略管理类,从电视产业、影视产业、淘宝产业、电子商务等多个维度展开,并对企业的实际案例,如:电视纪录频道经营战略、华谊兄弟的产业链延展、淘宝免费战略的困惑、当当网如何走出困境、沃特数据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中关村丰台园战略调整、JY冶金集团新项目投资战略研究、T公司战略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等八个主要案例进行了剖析。这些案例内容非常贴近实际,而且可以很好地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品牌经营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当代传媒、工业、视频等多个行业,围绕A电视台Z栏目品牌建设、GB公交电视外树品牌内增创收、人人网“精准到人”的社交广告模式创新、“翌晨”如何有效解决有机产品的信任危机、“汉堡王”的中国发展之路、英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传播推广、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浅析、中航工业集团品牌建设研究等进行阐述,覆盖范围广、案例真实有效。该书最后还围绕X电视台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为什么流于形式、沈飞“王刚班”何以人才聚集涌现、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幸福员工工程三个单独的议题进行阐述。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和营销管理方面,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越来越吸引企业主及核心领导层的关注,网络营销课程的改革就是为了改变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站在企业需求角度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符合时代、符合发展的专业人才。该书是中国传媒大学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知名企业联合打造的诚意之作,借助自身学术成果与教育教学经验,派驻学生进企业实习、考察、采访,揭开了企业真实的经营面纱。该书逻辑连贯,形象生动,从优秀企业的具体案例出发,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真实案例,从传媒到互联网,从IT到冶金,从食品到航空工业等最常见的行业进行展开,全面覆盖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学科范畴。更重要的是全书从提高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将企业面临决策的具体场景和决策绩效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诠释和再现。

5.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五

【摘 要】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方向的研究热点,在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我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的现实情况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施,效果明显,为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全面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类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网络安全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的专业人才。我校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普通本科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总体而言,现行的网络安全教学主要采用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教学规划,以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导,没能凸显网络安全课程的特色,也与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形势变化不相适应。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作者开展了一项名为“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轴心的立体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为例”的校级课题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网络安全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网络安全教学接轨时代,培养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于2005年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纳入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采用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教学规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沿用普通本科生的一套方法和标准,因此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内容多,范围广,学科前沿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但是目前课程设置只有32学时,学时过短,教师只能简化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学科发展迅速,教学内容难以紧跟专业前沿,教学过于注重原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2.在教学手段上,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而目前的教学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课,缺少实践机会,这种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有它的优点,但却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3.在考核方式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传统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消化理解运用,也不能全面反映其对所学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更起不到衡量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还容易出现抄袭、作弊等违纪现象,亟须予以改进。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本科院校基本都存在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核心内容来讲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引入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式的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依托项目引导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完成项目引导学生学习,进行全部课程教学与实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模块,项目模块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好了项目模块,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课程设置学时过短,教学内容大大删减,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一种项目式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如:在安排实验课时,一定让学生知道这次实验达到什么目的,写工程需求,实现的详细步骤与配置,以及注意的地方。采用分组实验,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围绕“实现大项目中哪个子项目”这一核心问题,结合网络安全基本原理及最新发展趋势,又可将网络安全实验的知识点来进行分类与设置,分类为网络安全问题、操作系统平台安全问题、病毒和木马安全问题和综合安全问题,这些知识点分别解决大项目中的哪些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安全问题、操作系统平台安全问题、病毒和木马安全问题和综合安全问题等项目,内容涵盖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中的攻击技术和防护技术三个部分。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

《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践应用特性,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轴心,引入类比教学、角色互换教学和以赛促学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几个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融入一个完整的项目中,由学生以实施项目的方式去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老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支持和辅导。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实际任务为主,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为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类比教学法

类比教学法是将类比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难以理解掌握的抽象概念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似现象进行比较,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掌握;同时,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讲授入侵检测时用人们熟悉的监控摄像头进行类比;讲授蜜罐技术时用猎人设陷阱捕捉猎物进行类比等,这种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点。

(3)“角色互换”教学法

“角色互换”教学法是学生与授课教师角色互换,学生上台进行讲解,授课教师台下听,学生可以以组或者个人为单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授课教师需提前两周提出学生要讲解的主题,学生就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兴趣上网查资料学习,学生讲解完成后,授课教师及学生均可以提问,最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讲解技术的深入情况给学生评价打分,此成绩纳入最后期末成绩评定中。

(4)“以赛促学”教学法

“以赛促学”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参加比赛形式来促进教学的方法,根据网络安全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以赛促学”,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也可以挑选优秀学生组队参加校内外网络安全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战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在比赛中得到促动和提升,进一步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3.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而是采用演讲、平时作业、实践和期末笔试结合的多样化考试方式。演讲的主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攻击技术原理及应用探讨,可以是对网络安全某方面的深入思考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拟定演讲专题1~2个;平时作业除了布置课后习题,还可根据知识点设定不同形式的作业,比如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体会、某一协议的定义、操作中问题的讨论等小论文形式;实践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期末笔试是学生最后的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网络安全理论及技术原理的理解。这四个方面的成绩分数比例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

该考核评价体系既可调动学生对课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水平。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与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还依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多种考核评价指标等,将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我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近三年来参加国家级网络攻防大赛都能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网络攻防技能和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学工作者需要紧跟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常态,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6.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六

[内容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网络化大力推进。本文是本人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基于网络下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课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如软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当人们还未完全熟练Windows 95时,Windows 98、Windows 、Windows Me 、Windows XP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曾几何时,80x86的机器一统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继推出,不经意间就把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促使该学科的内容也要随着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整个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职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网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特别是达标中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着自己的网络教室,这样为我们更好地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网络教室上课

中小学地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实践,多动手。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里,除了少量有关

7.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主讲, 用黑板板书演示, 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就能够完成教学过程。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网络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 它集图、文、声、影、网于一身, 为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 积极促进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能使高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1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指的是老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教学场所 (主要是教室) 内, 思政教师依靠书本、黑板、粉笔、嘴巴、肢体语言等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网络多媒体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可以处于同一多媒体教学场所内, 也可以不处于同一教学场所内, 师生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和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硬件和软件设备, 进行实时或者跨时空的教学。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各有优点和缺点, 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实现师生面对面的思想理论和情感交流, 思政教师通过运用板书、手势、表情、语言、眼神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思想交锋, 在学生面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苦口婆心的、耐心细致的讲解,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 能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 对学生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言教身教作用, 这是网络多媒体教学难以做到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虽能集互联网和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于一体, 形式和手段丰富多彩, 但也存在很多人机交互的情形, 学生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 难以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 传统教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多媒体教学过度依赖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和软件设备, 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理论和情感交流不足的缺陷。

(2)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讲授, 信息虽没有网络多媒体海量, 但这些信息都是思政教师从海量信息中经过深思熟虑而筛选出来的, 知识严谨准确, 能确保与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保持一致, 能做到有效地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虽能通过互联网很轻易地获得海量信息, 但这些信息往往鱼龙混杂, 里面掺杂着不少的不良信息, 由于缺少老师的把关, 再加上学生缺乏应有鉴别能力, 很容易误导学生。

(3)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一本教材、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其真实的写照, 由于教学手段缺乏, 教师只能从理论到理论, 从抽象到抽象地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 上课比较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网络多媒体教学适应了当前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它集互联网、图形、文字、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要素于一体, 教学手段极其丰富, 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来辅助教师的讲解, 能使思政教师讲解的内容避免抽象、深奥、说教与枯燥, 变为具体、简单易懂、生动和有趣, 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4) 在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讲授, 由于受教材内容、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教学课时的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所提供的信息有限;而网络多媒体教学却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 网络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极为丰富,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在任何有电脑网络的地点进行任何内容的学习, 使课程内容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这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 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切实地提高了思政课的教育实效。

因此, 鉴于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各有长处和短处, 让二者有机整合, 彼此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2 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的模式和要求

2.1 整合模式

把网络多媒体教学新要素和新手段融入到传统的思政教学中。这种融入既包括课内融入也包括课外融入, 课内融入是指老师和学生同处于网络多媒体教室中, 教师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 (如教材、嘴巴、肢体语言、粉笔、黑板等) 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如互联网、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话筒等) , 结合互联网资料、PPT资料和板书资料给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课内融入的关键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制作好与教材内容紧密呼应的, 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授课课件, 它是课内融入的基本平台。其次,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打开相关网页, 在互联网上向学生即时展示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课外融入是指学校和教师在互联网上先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平台, 让师学能在课后自由地进入平台, 并在平台上自主地进行诸如网上交流讨论、答疑解惑、查阅相关资料、在线测试等各种教学和学习活动。课内融入是主体, 课外融入是补充,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2.2 整合要求

2.2.1 积极实施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

“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把讲述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师和学生互动式教学法、幽默式教学方法、学生主演法、视频教学法和配音图片文字浏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教学法中的教学方法。” (1) 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以高职思政课教材的内容为基本依据, 以融传统教学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基本载体,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 向学生讲授思政课基本知识, 开展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融教材内容和网络多媒体相关内容于一体。

立体化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使互联网资料、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各种要素通过计算机、PPT等各种现代化硬件和软件有地机组合在一起, 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教学, 实现了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机整合, 使教学由平面走向了立体, 大大提高了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2.2.2 积极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

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是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外融合的主渠道, 使学生能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 通过互联网进入平台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后的指导, 使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这既辅助了课堂教学, 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进一步提高了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

该平台包括个人首页、课程教学、项目化教学、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等栏目, 尤其是课程教学栏目, 该栏目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管理等诸多内容, 教师可以把教学课件、教案、典型案例、音频视频等资料上传到教学材料栏目下, 供学生自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后学习;在答疑讨论栏目中, 师生可以对相关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实现了课后师生真正双向互动;教师也可以把作业布置到课程作业栏目下, 学生就可以在网上递交作业, 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特别是在线测试栏目, 该栏目的测试题由系统自动组卷, 自动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批改, 使用十分方便, 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 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测,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2.3 积极建立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

该教学资源库存放在互联网上, 让大家共享。资源库的内容主要有:拓展学习资料库、案例学习与思考资料库、练习与思考资料库、视频赏析资料库、学习互动实践资料库、时事精神学习资料库等内容, 内容丰富多彩, 师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打开或下载后学习。高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为全面快捷的信息检索, 让师生能够享受丰富的思政课学习资源。

2.2.4 加强思政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思政教师能精通传统教学, 而且还应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技能, 掌握一定的网络多媒体制作知识技能, 比如:网页网站的制作、PPT的制作、视频、音频的下载和剪辑制作, 教学图形图片的制作以及动画的制作等。所有这一切都对不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的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2.2.5 加大硬件设施投资力度, 确保校园网络全覆盖和多媒体教室达标配置

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教室是实现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整合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所以学校必须克服困难, 要千方百计地加大对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 确保学校互联网络的畅通, 加大对原有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 使多媒体教室网络畅通, 电脑性能高, 投影仪投影清晰、颜色逼真、光线明亮, 音响效果优良, 话筒、电脑鼠标使用方便,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更新为液晶显示屏幕, 以确保显示的影像清晰、颜色逼真,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由于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各有长处和短处, 两种教学手段并不是对立关系, 而是取长补短的互补关系, 所以,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思政课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以切实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绍玮.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6) :147-149.

[2]韩凤英, 王新.利用网络资源打造高效政治教学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1上) :53-54.

8.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八

一、利用多媒体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兴趣,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学中我采用生动直观的电教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學知识的印象,进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越学越爱学,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

冶情操,从而达到记忆、理解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背《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动画《黄香温席》,当那简单的几个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动画时,孩子们被完全吸引住了。当孩子们再次诵读这些经典语句时,脑海中浮现的就不仅有抽象的文字,更有生动的画面,还懂得了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来感谢父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指导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意境美

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略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不是一件易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采用形象直观的音视频,旋律优美的音乐,标准的录音朗读,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诵读的感染力,获得诵读的美感。

在朗读指导中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很有帮助。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我打开课件出现这样的镜头:伴随曲悠扬的古筝曲,诗人来到黄四娘家的小院,院内姹紫嫣红,远望去,好像天上落下的一大片红霞。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桃花把树枝都压弯了腰,近看,粉红的桃花在翠色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显得格外妩媚动人,花丛中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看到这儿学生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思绪似乎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岷江边了。学生已跃跃欲试,甚至坐在座位上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我抓住契机,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让学生齐读、范读、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三、利用多媒体诵读经典,提高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每个经典篇章或古诗文都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为学生营造生动的生活场景,经典篇章或古诗文中不仅有声、有画、有景,而且有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四、利用多媒体在诵读经典中放飞想象的翅膀

我在教学中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白居易写的《暮江吟》,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进入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一名学生这样说道:“夕阳落在地平线了,它把柔和的霞光铺在江面,是红的,红的可爱,美丽。投下一粒石子,水面就出现了一圈圈的波纹,呀,也是红的,真奇怪,难道太阳真的洒下了红浆?远处的江水确是绿的,红水衬着绿水;绿水推着红水,不愧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音乐和多媒体的完美配合,使学生美妙的想象融入对诗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学生在古诗文的朗读背诵中读出了层次,读出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充分领略了古诗文的迷人色彩,沐浴古诗文的阳光雨露,享受古诗文的馥郁芳香,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驰骋。

多媒体环境下的经典诵读课生动形象,乐趣无穷,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就让多媒体教学,架起经典与生活的桥梁吧!

参考文献:

张丽君.浅谈多媒体与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多媒体让这日语快乐起来.课外阅读:中旬,2011(12).

9.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九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教育已经发展为现代化教育的主要模式。无论是哪一层次的教育者都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很好的设计、组织和传播。通过网络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手段更为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有弹性而且很具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这样就能够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他们对网络知识的感知和认知以及和教育者的及时互动的这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得以实现。使得学习者在很好的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探讨网络化教学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高等学校的教师已经非常重视运用网络技术,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科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也就是如何很好的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相互结合和补充。因而众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全新问题是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如何很好的搭建。

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但随着近几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导致本门课程最终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大。总体上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部分演示实验效果不好

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中有些实验设备是大型仪器而且有的很娇贵,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去动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大多数是机械性的重复这些实验的内容。甚至有的学生只是看而不动手。所以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况且有些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较差。在演示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学时数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比较大。光凭借单纯的理论授课学生不容易接受,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往往收获不大,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许多专业课程结束以后的综合实验和毕业论文中,就不能够联系书本知识,把所学内容和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甚至相互间发生严重抄袭。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课程学时的压缩以及实验场地和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1.3 实验教学方法组织的不恰当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 金属材料专业专业学生人数教多,再加上由于受到实验室场地以及实验仪器数量的限制,通常需要将每个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也就是说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批到相应的实验室做相应的实验内容。即使分组也不可能做到每人使用一套仪器设备,通常要多人使用一套仪器设备。因此就有一些学生浑水摸鱼,甚至有学生就不动手实验。实验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通常会再三地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等,这样就会占去一部分实验时间。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动手实验和分析问题的时间相应的就变得少了。就会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和老师的交流也就相应的少了。也就说学生只能勉强按时完成有关实验项目。就谈不上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了。

2 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

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由于以上问题使得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这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减少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是对现场实验的补充,最终能达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1)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实验模拟以及动画演示,对学生学习起到外部刺激的作用。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能积极主动地同这些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学生可以在实验课前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进行预习,这样现场实验时就能够熟练操作,不至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动的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2)在网络化模式中还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库,方便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 及时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进行小组和作活动,在资源库中找到相关资料,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与面授实验教学互为补充。可以弥补教师在有限实验时间传授知识不全面的缺点。对于不能面授的远程学生来说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他们可以自身的特点选择性的进行学习。

(4)网络化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所以凭借网上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

总之,材料科学多媒体网络模式的建立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学习者能随时随地的进行调控。所以该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材料科学基础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程方面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并能够做到课前提前上网预习,课后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这门课程实验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3 网络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

10.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十

摘要:随着建筑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培养人才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科研的作用。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或者是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和现象。在科技竞争日益国际化、社会化的时代,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有效解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非常重要的焦点。基于研究的角度,用昆明学院城建系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师师资结构的变化与论文数量为样本,分析我系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依托系主任与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提出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促进我系科研水平的突破性发展。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发展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个基本职能,大学重视教学与科研的思想渊源来自于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大学应加强学术研究的思想,大学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教学中心,它逐渐发展成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实用性、研究性、创新性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科学发展和当前我省建筑市场的火爆,这是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土木工程专业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挖掘和开发教师与学生的潜在能力,为社会发展积累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创造性的人才资本,另一方面要通过科研探索土木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新课题,发展知识,构建大土木平台,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这个发展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教学与科研的辨证关系,研究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模式,推动我系土木工程专业建成专业理论教学中心与科研中心。

目前我系多数专业教师存在重视教学、忽视科研对学科的促进作用。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不平衡,这一现象制约了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科研与教学均衡和谐发展的目标。为突破我系科研瓶颈,切实落实昆明学院科学发展观,贯彻“全面实施战略转移,集中精力抓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点,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找准问题、把握本质,围绕应用型本科大学要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规格来认识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开展科研的工作和教学工程质量工作,建设以系主任与教授为核心的特色教学团队,将科研与教学工作融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和互动交流的氛围。

1.我系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与存在问题

“教学与研究的统一”的原则阐明大学应该重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科研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两者的结合点在知识上、创造上的本质是一致的。

1.1教学对科研的带动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在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时,就是对专业教学内容的整理、思考、钻研的研究过程。特别是目前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与建筑市场,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领域发展前沿和动态的关注,是不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去,只拘泥教科书上的知识,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目标是不匹配的,这样的教学不是现代大学的优质教学。通过教学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围绕理论之滞后于工程实践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是科研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中,教师面对专业领域感兴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会成为进行研究的动力。因此教学带动科研是拓展教学的新的思路和方向。

1.2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专业教师参加科研活动,不仅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前沿、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得教学更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解决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与建筑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科研的研究,能有效的挖掘教学资源,把项目研究中收集的素材结合课程的理论知识,扩展学生对专业感性认知能力。

科研是现在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没有高质量的科研水平,会影响到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在学院,以及云南省当地的建筑行业的知名度提升,影响到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建立起一只高水平的师资结构,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1.3我系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很多大学的实践证明:教学能够促进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在我系土木工程专业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科研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的教师多承担一线繁重的教学工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部分时间在课程的备课与作业批改上,很难抽出时间参与科研工作,教师的科研成果少。其次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主要经历专科教学到本科教学的过程,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科研的申报工作和具体专业知识的研究,部分同志对科研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担任本

专业教学课程的教改、教材参编以及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老师多数以个人进行有限的科研活动和教学研究。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对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而言,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过程,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我系科研需要大踏步的发展。

2.我系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原因与分析

我系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教师个人对教学与科研的认同感不一致。多数老师对学院本科应用型教师的要求认识不到位,教师对科研工作主要停留在满足评定职称的压力,这一原因导致我系的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方向偏离了最初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授课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再是评定称职专业教师的唯一标准,单一追求教师个人发展为目标的模式会制约了优质教学团队的建立和高水平科研建设发展工作。

基于我系2006年来土木工程教研室15位专职教师分析得出:从学历结构变化上,硕士学位者增加了8人,参加国内外访学者3人,随人数的增加,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从职称结构上分析,中、高职称人数的各增加1人,论文数量逐年递增;从年龄结构上分析,论文数量集中在35岁到42岁的教师中,主要来源于职称评定的压力。这也反映职称评定制度对教师综合工作评价的重要性。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反映了我系教师素质和水平在升本和学科建设中不断的得到提升,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和科研基础。但从另一层次上说明,要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提高我系的科研水平和质量,应依托我系主任和教授的领导,建设以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为核心的一只优质教学团队。

3.几点建议

分析我系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我系自身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不仅要从教师观念上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较为科学的教师考核体系,考核政策能否偏向于科研创新的方向,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研室专业特色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共同探讨。

(1)基于我系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以试验基地塔建土木工程专业的科研平台,建立依托系主任和教授为核心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申报高层次专业研究项目,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系上科研项目,带动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探索。

(2)能否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建议建立均衡的评价体系,综合量化考核。教学工作要包括教学课时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内容,教学质量要重视教学督导、同行评

价与学生的评价;科研要涉及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和核心期刊的级别,要重视科研项目的经费、级别等等。

(3)在系上推荐职称评定时,能否考虑将参与系上科研项目和积极建设和推动我系教学质量工程为推荐评选的基本条件。

(4)我系的教师结构合理,多为中青年的专业教师,通过吸纳有志于加入团队建设的教师的方式,教育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大学老师科研与教学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开始科研工作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做和为什么做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但在学院、系上的强有力的支持下、重视下、鼓励下,形成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发展大前提的指导下,以我系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强调精诚团结、强强联手的科研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发展,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双丰收。

以上建议基于个人认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分析问题难免片面,请同行指教。

参考文献

[1] 赵兴华.高校教学与科研失衡原因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29):111-114. [2] 李宝福,周昕.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综合素质主要构成与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09,(10):32-34.

[3] 陈劲,王鹏飞.论高校核心竞争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5-80. [4] 杨微梅,余东芳.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南国.2009,(133):

11.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45—06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把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密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电教设备更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模拟和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地争取,从而更快捷,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在2003年建成了两座多媒体教室,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切身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传统英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1制作精美课件,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传统的教学手段尽管用图片、简笔画等创设情景,但这些方式都有着局限性,不能随意变化,缺乏生动性和逼真性。而计算机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在感受美、追求美、欣赏美的体验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牢牢保持对英语的新奇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在课件制作中。不仅利用现成的素材库制作课件,而且花大量的时问从网上下载一些色彩艳丽、生动逼真的动画,通过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静结合的图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始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初一英语第二学期“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教学,在传统教学中一直不好引入,但利用网络教学,可以运用课件把课文内容“动”起来,把对话设计成为动画图象,显示出“正在进行”的意境,学生对“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教《Unit3 PartA Letslearlm Book》时,一上课。就播放歌曲《Morning Song》、《Apple Tree》,随着音乐优美的旋律,引出单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颜色的字母来学习颜色,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再模仿VCD片段中的语音,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然后CAI展示七彩虹,点击任何颜色。出现单词,再次认识所学颜色。根据颜色重组原理,运用Flash的特效,形象地展现了色彩的奇妙,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最后运用Au-thorwear的目标区域,通过“找朋友”。听歌做游戏,有重点的训练学生的认读单词的能力。同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教学任务。详见附件二《多媒体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尝试》及课例《Unit 3 Part A Let's learn Book I》。

总之,CAI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没有人手一机的客观条件下,教师更新理念,制作出学件,课堂上正确、合理、最优地运用CAI,也会克服“机灌”,带来教学内容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自主,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前些年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机,因为它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又能取得实效。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每堂课开始我都放一段英文歌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觉和知觉上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且慢慢的学生也学会了几首简单的英文歌曲。

另外,录音机教学还能为锻炼学生的口语,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学习英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感受它们的使用环境,尤其对于锻炼口语方面,这是非常不利的。而录音机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把外教或原版的英文磁带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知道如何真正地利用外语进行对话交流,让学行进行模仿,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朗读课文、对话表演的录音录制下来,可以再现学生自身的声音特色,然后在全班播放,共同批改。取长补短,都能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英语。

2利用网络情景和语音室的完美结合。化难为易,提高英语对话和课文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烦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些不会或还不太会的单词、句子,从而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对话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角色扮演,互换角色,教学课文“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这种文章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既抽象又枯燥,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恰恰能扬长避短。因为它既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那些生僻的单词,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立体直观、图声并茂的背景语音室是一种提供语言教学环境的媒体装置。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教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语音室以由初期的听音功能向视听及人机交互功能发展,成为一种多媒体系统。这同一般教室相比,更加独立更加安静,在语音室上课,教师可以利用控制台上的功能键,设置俩俩对话、师生对话、听说对比、视听说对比。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听、看,双向交流,即可面向全班。虽然我校没有这样的语音室,但是在外出听课时,我就听过这样的一节课;在英语课中有这样一段对话where is your hand?Here it is,Where is your mouth?Its here。如果在语音室授课,就可以通过设置同桌对话,让学生戴上耳机,进行俩俩交流,教师进行监听及个别辅导,同时还不影响其他同学进行练习,使教师能够更具体、全面地掌握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在语音室上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能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指点下注意单词的重音,句子的节奏以及语音、语调,积极大胆地开口讲英语,通过话筒的传递,同学们发育声音显得更为洪亮,清楚,

养成正确的拼读习惯,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英语的教学质量。知识,便于学生学习,真正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强了记忆。

3多作用多媒体,巧妙设计课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英语口语训练

运用多媒体系统设备和直观教具进行英语教学,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扩大课堂的活动面,从而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束缚,学生摆脱了被动局面,积极地加入整个课堂操练当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大扩大了口语训练的机会,正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如:初一英语第一册(下)Unit 29 Shopping,要求学生掌握买东西的口头表达,但由于环境和物品的局限,很难使学生能进入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课件设计到一个商场里,把精美的画面和主要句型呈现给学生,学生借助课件进行情景对话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课文“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宇宙与人造卫星),要做的就是资料的搜集准备工作了,这项工作我把它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我来承担。在网上收集所有与天文有关的资料,将它们一一拷贝到软盘上,反复观看,不断筛选,将与课文有关的保留下来,并加以精心剪裁,制作。第二部分工作我布置给学生做。要求他们在课前搜集查询有关的图片图表和相关资料。以备上课讨论时用。这样做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

幻灯机媒体的特点是能为学生展示直观的画面,教师一边放映厕面,一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讲解。通过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同时在利用幻灯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对幻灯片进行改制,例如:把幻灯片做成覆盏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幻灯片内容进行增减,逐一分步展示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句型“What's that in the picture?”时,利用幻灯,先出示“the picture"让学生说出意思,然后加入介词“in”,讲明“in the picture"是在图片里的意思,最后加人问句“What's that?”这样学生便能清楚地看清句型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在逼真的表象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所以,任何学科都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要把思维的展开性和压缩性融于课堂当中,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把知识的获得,巩固、拓展紧密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因此运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内容丰富、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这是加强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

4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英语视听效果

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模仿和练习,不断加深记忆,达到巩固的过程。以往外语教学中,仅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和灌输,由于时间有限,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教学软件播放外语节目,视听效果较好,由于声音、动作、实物相配合,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课堂上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共享播放“趣味听说”,观看直观的画面练习听力;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为学生播送各类外语教学片如“走遍美国”、“走向未来”。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可随录像场景走遍美国和英国,寓教于乐,这使学生在欣赏原汁原味英语的同时,潜意识地加强了听力训练。

另外。利用微机的随机性,充分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体现在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的指导上,但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体,如:录像、录音、投影等,往往不能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利用微机的随机性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后,用微机给出一套听力练习题,像玩电脑游戏一样,学生要根据电脑给出的声音材料,把标有数字的小球用鼠标装入相应的括号里。如果填对了,电脑程序会说:“Good(真棒)”,如错了,电脑会说:“Try again,(再试一下)”。同时小球“砰”的一声弹回原位。这样的听力训练比原来录音机播放。学生拿笔填空的形式要生动有趣得多。像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歌曲,也能通过微机学习,歌曲的设置采用了与歌词内容相关的活泼、跳跃的背景材料,然后把歌词装进去,配以歌词的朗诵和歌曲的声音材料,并设有重复、跟读、跟唱等功能,让学生戴上耳机轻松自如地像唱卡拉OK一样学唱歌曲,歌曲中的生词、生句也设置了热区,有专门的解释。

除了以上各种媒体之外,电视和DVD的组合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学功能。部分替代了教师的某些教学角色。使得教师能够将语言输入的角色交给电视机,让学生从电视那里得到有着丰富情境的标准语言,避免了教师发音不准的影响。它们还能够将优质的资源视频光盘带入小学英语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看到更多更符合生活实际的会话情境。

实践已证明,多媒体信息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在离开老师和课堂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任务要求自由地选择、控制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式,选择学习的途径和学习进度,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优化整体教学。

5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要盲目追求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5.1制作课件耗费精力太多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素养。如果计算机能力有限,网络知识了解不够,一些教师可能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件制作上,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其它的教学工作。建议设立专门的素材库以及课件库,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教学使用。这样可以为一线教师节约大量时间。

5.2课件内容太丰富,冲击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有的老师便在课件上大量运用声音图像信息,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气氛热烈的英语对话表演在多媒体教学的冲击下已经日渐苍白,教师身体语言的使用慢慢地被华丽的课件所淹没。一堂课有限的40分钟,若被课件中大量的音像信息冲击,势必会占用学生对话表演的时间,影响了学习语言的初衷。所以,我个人认为设计课件时应把精

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5.3盲目运用多媒体,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多媒体是多种电化教具的组合,每一种教具都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也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虽然在网上教学的东西比大多数人猜想的还要多,但并不必然地就更好更便捷,而且并非每个科目都能通过网络课程进行简便有效的教学。

在教学中,往往有很多教师盲目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如做课堂练习,如果用实物投影,既快又简洁,还可以把学生做的练习直接放到投影上进行当堂批改。而有的教师却把它做成课件一道一道地出示,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因此,正确认识多媒体组合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学上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结合课堂实际,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也丰富了当今的中学英语教学,当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单调的词汇学习和语法的灌输,而是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英语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非常明确地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彻底的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尤其是在课堂上要注意深入研究学生们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堂,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幻灯机、录像机、计算机的推广普及,录音带、录像带、CAI教学软件的制作运用,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来完成对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英语教学的需要,很多教师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了解到,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

其一,观念停滞。在部分老师心目中,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不管教者的语音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怎么样,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很难评上奖。也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从而出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的倾向。

其二,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多媒体课往往容易上成欣赏课。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来吸引学生。这样,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很多教者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设计显得精美,如何声、形、色俱佳,如何才能达到好的视听效果,而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去深究,也无暇深究。学生上课就象走马观花,看似课堂容量很大,似乎获得不少,实则所学有限。

其三,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有的CAI不仅是将课文内容搬进了电脑,还附上讲解、说明和演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银幕上,机械地观赏显示出来的画面和文字,聆听音箱里传出来的声音,而老师只是一个电脑操作员,简单地按按Enter键。课堂以教师的操作为中心,没有师生情感上的交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缺乏交融

其四,CAI运用不灵活。在利用现有的CAI软件或教学录像方面,不少的老师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电子读物,照搬照用,不注意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取我所需,因材施教,如在SEFC第二册录像中,有一篇关于Sherlock Holmes的文章Noises in The Night。它是以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若是初中生当然喜欢看,可大部分高中学生不但对此不感兴趣,反而还在观赏的过程中嘲笑其拙劣的动画效果。这样不仅分散了注意力,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自制的CAI课件因容量大,备课设计不全面等原因而只能按编制好的流程一环扣一环进行下去。却顾及不到学生瞬间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大打折扣。

其五,多媒体运用的范围太狭窄且内容仅仅限于课本,高中教学是一环扣一环,课时紧,任务重。高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毕业会考和高考紧密相关。能否顺利完成大纲所规定的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任务是每个英语教师必定考虑的首要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教师看来只是在公开课,比武课上使自己提高针对某一课的教学质量而利用。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更谈不上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能解决多媒体应用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中学英语教学呢?我个人认为:

首先,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术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不可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采用,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并非每堂英语课都要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以SEFC第二册(下)The Hurricane一课为例,与其让学生花近十分钟的时间观看课文录像,或花上近二十分钟的时间看、听CAI软件中的课文内容、录音,还不如分配角色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学,自己去了解故事情节。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但在日常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聪明地利用计算机来克服不足,扬长避短。如,书写不太美观的老师可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或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工具来设计板书;发音不够标准的教师可让学生多听与SEFC配套的磁带和光碟;绘画能力不强的老师可进行图片扫描,用计算机显示,起到与挂图同样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为人所用”。

其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这一切并不是CAI中的内容可以代替的。在灵活多变

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抓住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要灵活运用CAI,善于舍弃一些过时的,可以称之为“鸡肋”的东西,让学生变被动地观看电脑屏幕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其三,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教师如果自己设计制作课件,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以SEFC第一册(下)Karl Marx一课为例。可试用如下教学方式来介绍马克思的生活经历:用计算机显示出马克思到过的几个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伦敦桥,艾菲尔铁塔等。老师口头简介其生平,让学生指出生活路线,再用箭头配音动画显示出生活路线,最后让学生自己讲解。简单的教学设计,利用计算机配合完成,学生一目了然。既体现出老师的引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讲练结合,记忆深刻。

其四,拓宽多媒体的辅助范围。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仅仅限制在利用现存的CAI软件,也不能仅仅只是为提高课堂评课得分时才利用。否则就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效。高一高二新授课,高三复习课,甚至是试卷讲评课都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拓宽,掘深。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不妨把研究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交给学生,利用电脑制作相应的辅助材料,提交课堂,进行讨论研究。

此外,英语教师仍要注重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努力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交流,学习,研究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并且还应该学会利用因特网筛选和综合信息,利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学,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制作网页,参加电子教学论坛等。但与此同时,不要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可以完全依靠它来完成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而教师本身只需熟悉操作过程,对自身语音语调,教态教法等基本素质可以忽视,甚至在整堂课中都不需要望一眼学生,不需要说上几句课堂用语,更不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须知,老师良好的发音,正确的语调,亲切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漂亮的书写无一不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表扬,一次宽容的微笑会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使得他们在一种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一句话,优秀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是电视机和计算机里令人应接不暇的画面永远无法取代的。

12.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兴趣,创新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基础型课程, 对于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有着保障和支撑作用。新时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 并成为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 有力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入。

1 网络多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价值

1.1 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爱因斯坦对兴趣与学习的经典论述,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对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价值。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以简单的文字和枯燥的材料为主,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网络多媒体包含图像、视频、音频等元素, 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变得具体、活泼、生动, 在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 进而产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

1.2 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

1.2.1 收集和整理学生信息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迅速且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并通过网络技术加以统计和加工, 这样就起到收集和整理学生信息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利用, 达到调整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1.2.2 扩大师生交流的范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可以展开各类学术研讨和专题讲座, 通过与学生在线交流、BBS交流、邮箱交流等多种方式, 实现师生间、教学与现实间、具体与抽象间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使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范围不断扩大。

1.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络多媒体可以以网格化的组织形式呈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 有利于展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内在的逻辑和知识点的联系, 这对于非线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比较大的帮助, 有助于学生吸收高校思想政治课知识, 形成具有发散性、创新性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多媒体资源极其丰富, 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收集、学习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和资料, 这种主动型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更会锻炼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发展获得更高层次的指引和保障。

2 网络多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内容

2.1 整合的要求

实现网络多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合理整合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的努力, 在提高专业理论和素质的基础上, 扩展自身的知识体系, 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充分整合网络多媒体打好基础。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 通过创新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提高网络多媒体应用的教学效果。

2.2 整合的重点

网络多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结合的重点应该放在“创新”上, 既要发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潜力, 使其形成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又要结合网络多媒体的特点展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以合理的网络多媒体用量、科学的师生教学关系, 完成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3 网络多媒体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整合的方法

3.1 创建网络多媒体平台

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校思政课学习平台, 创新传统“两课”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制作电子教案、在线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可以实现与教师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 下载高校思想政治课资源, 进行课后学习, 达到辅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增加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课应该利用网络多媒体, 从视、听、触等多个通道让学生感受信息, 从而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 多通道接受信息, 还可以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3 促进时事政治的教育工作

教师应当多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直接、实际地接触时事政治和国家政策信息, 使学生了解当今的时政, 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关切, 形成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共鸣, 以达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3.多媒体课件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篇十三

灵沼中心小学 张敏

【摘要】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也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种新型教具,它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还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书本上静态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用好它,能促进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片面的理解多媒体技术,不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就会让语文课堂偏离教学的目标,得不偿失。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同行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如何真正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使传统的语文课堂真正“如虎添翼”,这不得不引起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我们学校的公开课,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将使用多媒体作为必要条件,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都加了多媒体课件的环节。有的同事所用的课件从图片的处理、文字的选择到播放的艺术效果,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追求细节的完美固然是好,但是也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语文课堂常有复习词语的这样环节,有的课件在显示词语时,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了三、四种不同的字体,或是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做背景,还不时跳出几个动画的卡通小人物。那么,可以想象到,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滥用课件,实效不大。

因材施教,因生择法,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根据课文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的需要,根据教师自身条件的需要,选择最实用、最高效、最简洁的方式进行施教,是“优化论”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虽然学生在多媒体才教室上课,虽然老师也使用了课件,但整堂课结束,才发现课件只展示了课题和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还有一种现象恰与之相反。课件中文字图片,取代了文本。语文课从头到尾,学生连书本碰都没碰,或者是碰的很少。取代了文本的多媒体,完全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了。在学校的教学评比活动中,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似乎不言而喻,而且有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在这种情形下,许多老师在互联网上下载课件,甚至根据搜到的课件来选择要讲的课文,当然修改对一些人都是难事,这样的课件凝聚着别人教育设计,既框住了自己,也框住了学生。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 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因此,我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使多媒体课件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用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

1、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难以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

例如课文《捞铁牛》一课,教学的难点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捞铁牛的过程,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我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作用:既展示了当时捞“牛”的困难,滔滔黄河水,铁牛陷入淤泥中,又分步展示了捞“牛”的全部过程,让学生明白船、沙、绳、牛这几样事物之间的联系,搞懂了水托船的力量比铁牛的重量大时,就把铁牛捞起来了。实践证明,学生的认识过程随着电教媒体显示的作用获得了提高。利用分解画面直观播放,这样学生就看得比较清楚,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教学难点,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环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学习潜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草原》这一课时,由于地域差异,许多同学都未曾 见过草原,学生们很难想象到草原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于是我运用课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一边观看屏幕中美丽的大草原,一边听着优美的草原音乐,自然产生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课文内容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运用时轻重适度,恰到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的主导方是教师,而不是课件,课件仅仅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教师一味的讲和演示,学生机械的听和看,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就会事与愿违,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出发,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适当的加入一些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接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教学作用;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两者完美地结合,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最优化,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获得圆满成功。课件的运用要和课堂同步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此外,要结合实际,根据所需,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制作课件,避免照搬照用,对于我们下载的课件,可以根据的需要进行修改,在做课件时要注意结合课文特点,摆正课件位置避免只图好看而不重实效的现象。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整合”要求多媒体的使用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总而言之,教师如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它与我们的教学完美结合,我们的教学将会锦上添花。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专家讲堂》

14.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篇十四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趣味性、直观性、渗透性、开放性、知识网络体系。

正文:今天,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人类传统的教育活动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实现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学生从未亲身体会,以至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和其价值所在,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我在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内容时,播放经剪辑的《南京大屠杀》等电影片断。当同学们感受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看到国共双方紧握的双手时,同学们个个满怀豪情,甚至发出誓与日军周旋到底的呐喊;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日军将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看到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在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时,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进而转为低泣。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总之,让历史教师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需要我们对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学习、应用和创新,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这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历史工作者去关注,从诸多的问卷调查和一线教师的反馈得知,虽然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没有减退,但对历史课的兴趣,下降的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因历史大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很多历史事件与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枯燥乏味。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的起点”。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 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把所讲的史实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快为慢,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无法重视的能够重视,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真可谓“寓教于乐”。如《鸦片战争》一课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原因时,我先播放电影《林则徐》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用它代替单调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一下子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虎门销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样就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又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下载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并提出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小纸船和钢铁舰队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像,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能够洞察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因的愿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补充资料,加大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上一篇: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