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共13篇)
1.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篇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重点问题:
1、怎样理解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知识、信息、科技、管理等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如何?
3、怎样理解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7、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
辨析:
1、商品价值有两个源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
2、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3、利用价值规律,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5、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6、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7、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8、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0、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11、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1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13、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重点问题:
1、如何理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何必然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5、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 辨析:
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决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5、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2.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篇二
1.1 体育经济的含义
体育经济 (Sports Economy)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 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而相对的体育产业, 指的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 是体育服务业的总称。体育产业是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简单地说体育经济就是与体育有关的经济, 体育产业就是体育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有创新可能就能带来体育经济的创新, 反过来经济的创新可能影响到体育经济, 进而影响体育。但体育又有很多特殊的性, 这些特殊性对经济的影响我们也要重视。
1.2 发展体育经济的意义
1.2.1 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其中, 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 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外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商、体育博彩商和体育建筑商等;体育中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而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决定力量。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但能促进体育场馆的建设, 而且也能促进城市的建设。从08年奥运会到济南的全运会再到深圳的亚运会, 国家和当地政府都大力投资交通、环境和人文素养等方面。促进了本城市的长足发展。就拉动内需方面, 我国人口众多, 但是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的人比例并不多。全国十三亿多人口, 每人每年买两双运动鞋, 就是26亿双。体育经济的繁荣, 必将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从而更加促进经济的繁荣。
1.2.2 体育经济的联动产业与就业效应
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带动旅游业、商业、广告业、制造业、服务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作为第三产业, 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北京市增加接近10万个就业机会。现在科技的发展, 使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脱离其他行业而存在。但无论怎么样发展, 体育运动不可能消失, 只会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和扩展。而对应的体育经济也将不断地发展。体育越来越与其他专业相结合, 与医学相结合, 可以减少运动员伤病, 更快消除疲劳, 提高运动成绩, 还可以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身体状况等;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会运用科技的力量;企业单位为了提高知名度会用运动员的名人效应;观众可能因为观看比赛而从事这项运动, 从事运动就需要有场所和装备等等。体育和许许多多都存在着关联, 而处理这些关联的过程就是经济发成的过程。
1.2.3 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
体育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我们放眼世界许多竞技强国, 都是因为其体育经济市场的完善和强大。像美国职业篮球联赛 (NBA) , 其完善的商业运行模式, 促进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意大利的排球水平近几年飞速发展, 和其国内高水平的联赛有很大关系。当然科学合理的体育经济市场才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如果制度不完善可能会阻碍其发展。反过来竞技体育的发展也能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联赛、运动员水平高了, 才会有观众, 观众看了好看的比赛, 才会去购买产品和参与相关的活动。
2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1 体育运动意识的缺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可以从事的娱乐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多。吃饱后去打牌去唱歌成了很多人的消遣方式, 而很少人会去运动。有些人身体不舒服, 通过运动就可以很好地调节, 但是很少人会去做而选择去吃药等。例如减肥问题, 现在社会上减肥药种类很多, 效果被吹的神乎其神, 但是副作用也大的惊人, 还有就是针灸按摩等等手法, 而费用往往又是非常高。有的资料显示我国运动人口不到10%, 看一下周围的人有多少在运动, 看一看周围的人多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睡眠不好等等。如果把运动人口提高一倍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 那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就会扩大近一倍。
2.2 体育事业做得不到位
体育事业的目标不是金牌, 而是全民健康的体质。很多人说到体育事业就会说我们拿了多少金牌, 多少奥运金牌。在全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的强大, 而群众体育严重滞后的背景下, 我们不应该自豪, 而应感觉到悲哀。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视和投入远远滞后于竞技体育的投入。这样使人们感觉体育离他们越来越远, 这样他们就离体育经济也就很远。
2.3 体制上的弊端和缺乏政策有效扶植
我国的体育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竞技体育;二是群众体育。而这两方面都是国家政府在掌控, 国家的政策对体育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全国的联赛没有一个是纯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的联赛。另外在西方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 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 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做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 扶持往往是只注意眼前的利益, 比如举行大的运动会后, 场馆很多都被拆掉或者改变了用途等。而很少能真正为体育经济服务。
2.4 缺乏有力的引导和科学管理
近几年我国的运动服装的品牌越来越多, 很多衣服都是简单加工然后靠品牌效应在卖货。许多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跟从的现象, 简单的认为哪种体育运动获利高就跟上, 能捞一桶就捞一桶。根本就没有规划, 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 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 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很好地转变, 很多都是认为体育是为了金牌, 而不是为了大众。这样就导致了政策和行为的偏差。
3 发展我国体育经济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 重视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
转变传统的思想, 让全民都参与运动, 这样体育经济的市场才会大。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对健康有更全面的认识, 明确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让人们觉得有必要去运动了, 才会去参与运动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另外要注重学校体育, 体育兴趣大多是从小培养的, 而培养体育兴趣的的最好阶段就是在学校的时光。学校还是体育技能发展的主要场所, 有了兴趣有了技能才能去运动。只有运动的人多了, 体育市场才会大。
3.2 企业应加大群众体育的投入
相关的企业应该多往体育事业方面投入, 前期企业为了知名度打广告、请明星代言等, 但是随着产品种类和企业的增多, 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 人们会越来越理性。选择产品就会受广告和明星代言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多做体育事业, 让人们感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 另外还能扩大体育经济市场。
3.3 各项联赛应该市场化
我国的足球、篮球、排球等联赛已经开展近二十年, 但是市场化程度不够, 很多都受到政府的干预。每当提起这些问题, 人们说的最多就是体制问题。我们现在要转变思想, 把联赛为奥运服务的思想改变掉。联赛的改革不是某些人或者某一项赛事说了算, 而是怎么符合观众的口味, 让市场来决定联赛的质量。像篮球比赛, 以前美国有好几个联赛, 但是到最后只剩NBA, 什么原因?不是美国政府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我国也应该增加联赛的竞争性。这样各项联赛的管理者才会坐的高高在上, 而是了解市场。运动员才不会夜郎自大。
3.4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体育经济作为第三产业, 人们不能忽视其在其中的作用。体育经济发展上去, 不但能扩大内需, 而且还能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医疗、教育和住房成了人们当代的三座大山。其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调整好以后, 人们才后有更多的财务投入体育场中,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5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改革也是提了很多年, 要改革就要革某些人或某些利益集团的命。我们都知道我国教育有很多弊端, 但是改来改去也很难改好。现在的小孩, 平时课程很紧, 周末还奥语奥数外加英语, 有的家长还想让孩子画画、弹钢琴等高雅艺术。为了升学, 人们开始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利。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选择应该更多, 而现在的家长还是把升学、上好学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这就是教育以及社会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奥语奥数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没有好处, 还没有论证。但是体育锻炼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 这是毫无置疑的。所以教育改革应该重视体育, 要实实在在地做, 而不是光喊口号。现在学校体育唯一的标准就是“不受伤”, 中国和俄罗斯小学生的足球比赛, 就看出了差距。重视学校体育,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才能带动全民的运动热情, 扩大体育经济市场。
4 结论
我国的经济市场正在转型之中, 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对体育经济市场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比重应该有新的认识。发展体育经济市场不但可以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全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扩大内需。而发展体育经济, 必须从两点入手一是体育, 深入全面地了解体育;而是市场, 从商不是“赚钱”而是“赚人心”, 体育经济市场有其特殊性, 它是事业和市场的结合体。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 我国的经济市场正在转型之中, 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对体育经济市场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比重应该有新的认识。发展体育经济要从体育和市场两方面下手, 这样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
参考文献
[1]刘磊矗, 李永.中国体育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与解决对策.体育学刊, 2003, (05) .
[2]董艳国, 王树峰, 自明.新世纪发展体育经济的战略思考.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1) .
[3]姚彬彬.浅述体育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J].法制与经济, 2009, 213 (8) :105.
3.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篇三
市场经济需要高职院校向它输送能够发展市场经济的各类复合型的人才,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社会是最能说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必须建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实现体育教育既健身又育人的多重功效和价值。
现阶段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知之甚少。学生上课机械被动,缺少与教师合作学习、参与课程建设、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不积极提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教学质量基本反应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上,素质全面教育难于实现。
现阶段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意义价值的一种引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只评价技能的水平及出勤的次数,自然造成上述所说的问题,究其根源必须改变现行的目标评价体系,与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必要的联系。
笔者认为站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上思考体育课程目标评价定位是最近距离的与教育的真正目标、与市场相融合。社会是最能说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优劣,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体系的定位必须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建立紧密的联系,体育教育才能为高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还是以单一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作为最终的指标进行评价。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要求用多元化的量化的数字概括说明其质量及业绩,它的目标和评价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对照这样的评价,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缺乏对学生的与教师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人文修养等非智力的社会性因素进行教育和评价,现在的评價与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体育课程目标评价滞后,有失全面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求,学生盲目的完成评价要求,终生体育难以实现。
体育教育是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的一部分。各行业领域为谋求更好的持续的发展,纷纷进行整合、合作、对话,体育教育无不例外要更好的持续的发展,课程评价中运动能力也应与其它文化等进行对话,它可以进行体育与人的健康发展、与为社会服务、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多元发展。对它目标评价的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对教学管理的有效建议”和“群体活动的参与、组织、推广”中。经济发展到今天,体育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强身健体,应归还他原本的体育教育在人生哲学、与个体的信仰、情感相联系的特殊作用。目标评价制定中要重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使其特有的教育潜能得到发挥。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中。增加体育学科的科技文化含量,强调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增加学科间的合作和整合,这既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延伸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突显了体育教育的价值。现阶段高校可以开设进行评价的课程有运动与自我保健、体育与营养、形体姿态礼仪与服饰等。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交叉学科融合的有效创意表现”中。具体实施方法见下附表。
附表 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体系
评价项目健康第一人本化定位人文文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可持续发展
自我评价与运动处方的执行技能水平学习态度与能力阶段性的技能水平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群体活动的参与对教学管理的有效建议交叉学科融合的有效创意表现其它
比例10%50%10%10%10%10%加10分荣誉证书加5分荣誉证书加5分荣誉证书
方法操作以短论文形式测验,教师检查其合理性与否,督促其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价单个或分组实践测试平时的表现,教师检查教师以课堂练习形式检查平时的表现,同学的互评体育部对参加组织策划推广等活动的学生进行登记注册书面建议不限所列以外的不限
市场经济的人文化的管理和经营是为创造更好的合作氛围、更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体育课程目标评价“人本化”的定位是以求达到先做人再学智慧的育人目的及体现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和促进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尊重个人价值和学生自身的满足,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优秀表现,考量肯定阶段性的进步,以达到用人文化的评价标准去影响教育学生做个完整的人。对它的目标评价定位体现在附表中的“阶段性表现”中。以往的评价主要针对项目的技能水平,教师讲授的相关的健身理论、锻炼意识能力的培养并未列入课程目标评价范围,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是不系统的断章枝节,“健康第一”递减为“分数第一”。市场经济发展对个体健康的需求是无庸置疑的,“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教、学、练、评价统一起来,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过程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过程及督促、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
上述体育目标评价定位的方法设立的项目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创造最广的教学效果、最深、最长久的影响学生,需要大量的相关工作者改变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建设中照搬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做法。学校体育蕴含着丰富的先进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教育;是连接学生和自然、学校和社会,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
4.经济学复习提纲 篇四
一、名词解释:(20分)
均衡价格 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边界 恩格尔系数 吉芬商品 规模经济 基尼系数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产品 消费物价指数挤出效应流动性陷阱 需求拉上型通胀 成本推进型通胀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三、判断题(10分)
三、问答题(35分)
1.画出产量曲线并标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生产的三个阶段
2.画出成本曲线并标出TC.VC.FC.MC.AC.AVC.AFC.3.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适用的条件有哪
些?
4.完全竞争市场具备哪些特征?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6.限制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是怎么回事,并画图说明。
7.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如何发挥的?
9.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危害和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1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几种组合,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5.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 篇五
一、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
3、简答题:5题,共25分。
4、论述题:2题,共30分。
二、复习内容:
第一章
一般问题: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分工;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关系; 重点问题: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一般问题:产业分类: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地位分类法;
重点问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第三章
重点问题: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具体体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和措施;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的内容;主导产业更替及其规律;我国制造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依据;
一般问题: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本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导产业的含义和特征;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第四章
一般问题:产业关联的方式;产业关联的效应;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分析及其假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的三个部分;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基础产业在三角形投入系数表的特点; 重点问题: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及其经济意义;
第五章
重点问题: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般问题:产业布局的基本因素;产业区位的指向性;衡量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指标;现代区位理论研究的特征;系统布局理论;梯度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
一般问题:产业组织的概念;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促进集中的因素;造成产品差别化的方法;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市场效果的衡量;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特征;马歇尔困境与有效竞争;
重点问题:SCP理论分析框架;市场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章
一般问题:产业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含义、关系;产业波动的概念;产业发展的几个均衡关系;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目标的含义;
重点问题:产业发展战略的途径选择;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八章
一般问题:产业政策的内涵;产业政策体系的构成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
6.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 篇六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稀缺性,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十大原理。社会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效率与平等。理解市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循环流量图 生产可能性边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主要内容
[1]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2] 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描述:机会成本,贸易的好处。
[3] 计算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8]
市场与竞争市场。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均衡。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替代品与互补品。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理解市场中供给、需求力量使得市场价格达到均衡。计算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1[9] 分析影响因素对某一产品市场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运用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升降与总收益升降之间的关系。弹性的计算。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主要内容
[1] 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2] 税收归宿
[3] 税收归宿是税负在买者与卖者之间额分担,并不取决于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
征税。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支付意愿 消费者剩余 成本 生产者剩余 效率 理解为什么市场均衡使得社会总剩余最大。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一、主要内容
[1] 赋税的无谓损失。
[2] 运用福利经济学方法计算赋税的无谓损失。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一、主要内容
[1] 计算。画出一个进口国的供求图。在没有贸易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多少?在存在自由贸易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多少?总剩余如何变化?对进口商品征收较小的关税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如何变化?
第十章 外部性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外部性 外部性内部化 科斯定理 理解外部性使得市场配置无效率的原理。了解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和私人解决方法。理解科斯定理。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排他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 公共物品 公共资源 可以区分四类物品。
第十二章 生产成本
一、主要内容
[1] 各种成本名称、含义、英文缩写、数学表达式;会计算。
第十三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竞争市场 边际收益(类似的:平均收益)计算边际收益。计算竞争企业的生产决策。理解短期市场供给、长期市场供给的区别。
第十四章 垄断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5] 垄断企业 自然垄断 理解: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理解: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计算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最优决策。
第十五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主要内容
[1]
[2]
[3]
[4] 国内生产总值(GDP)【全部要点必须牢记】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名义GDP、真实GDP GDP平减指数
第十六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一、主要内容
[1] CPI
[2] 通货膨胀率
[3] 名义利率、真实利率
7.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篇七
在世界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的今天, 中国也迈入了体育大国的领域, 关于“体育建筑”这一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崭露头角的名词, 我们也在逐步地探索与展开思考。本文旨在由一个体育建筑设计者的身份, 分析当今中国的体育建筑设计与赛事影响、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相互之间的潜在关系, 试图从设计师的视角去体察关系的根源, 以求对体育建筑设计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概述
纵观体育以及综合类项目的发展与演变, 仅在中国范围, 已经历由体育建筑——体育中心——体育综合体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 1949年全国各类体育场馆不到3000座, 到1995年已有61.5万多座, 是1949年的210多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1981年至1995年15年间共新建体育场馆设施403347个, 每年平均增加26890个。二十一世纪的奥运中国, 掀起了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的热潮, 其中31个奥运比赛场馆名单及功能划分, 新建的场馆有11个, 改建、扩建场馆12个, 临时场馆8个。后奥运时代的中国, 更是达到了体育建筑群、体育综合体的建设高潮。
这一发展历程, 浓缩至我们公司承接的设计项目而言, 已可见一斑。奥运将至的90年代, 蓝色的立方体 (水立方) 承载着新技术、新空间、新材料, 为我们带来了对于奥运的体验和对于体育建筑的深度思考, 奥运的热潮褪去, 留下来的则是体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探讨和全新尝试。肩负着承办全运会和振兴东部新区的双重使命, 济南奥体中心诞生了, 无论是三足鼎立的战略态势, 还是“东荷西柳”的观点诠释, 都是我们在体育中心这样一个载体下的全方位探索和研究;杭州奥体博览城是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的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从项目立项直至总体规划的最终定论, 始终代表着由这一大型体育休闲综合体辐射周边城区的决心。至此, 由赛事驱动逐渐过渡到由新城建设驱动的项目发展轨迹已然清晰可见。
二、 赛事影响下的体育建筑的建设
1.赛事情况统计:
2000年以后, 仅进入我国的国际赛事以及国内全运会以上等级赛事已经开始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0年中已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大型赛事情况详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中可以看出, 在08奥运会以前, 中国举办的大型赛事次数相对较少, 主要以国内赛事为主。经过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影响力, 08年以后的国际赛程逐年增加的趋势。
2.体育建筑建设情况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 由于体育建筑的建设均要早于赛事, 那么在2006年以前基本主要为奥运会等赛事建设的场馆, 2006年开始体育建筑的建设进入高峰期, 场馆及体育中心建设个数要高于以前。
三、 大场馆、大事件、大经济、大城市
回归到设计本身, 是什么带动了体育类项目的发展, 是什么影响了设计过程中的思考?驱动因素的不同, 项目目标和建设重点也随之不同。从大型赛事 (大事件) 的发起, 指导了体育场馆、体育中心的建设;在赛事结束后, 以经济、体育、城市化等角度促使了我们思考怎样延续体育建筑的寿命;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又反过来作用着设计者和建设者, 怎样将单纯的体育中心建设融合到城市发展的脉络之中, 怎样让一个体育综合体综合各方因素, 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设计关注点从场馆建设本身到周边建设的多元融合中, 从纯粹体育功能到多功能的拓展, 从短时的赛事周期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在中国城市经济强势发展的今天, 内里关联隐约可见。我们试着将一些可能相关联的因素同时摆出来, 从中找寻一些痕迹。
在大赛事、大城市、大经济、大场馆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态势下, 可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经济不断增长、大型赛事的主动需求等因素, 密切影响着体育建筑、体育中心、体育综合体的规模、等级、投资等多方面因素。
四、体育“经济”体的发展远景
8.世界经济发展复习指要 篇八
【高考真题解析】
例(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关系;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所给出的1914年的欧美主要国家的平均关税率中,美国、俄国较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由于材料只给出了一年的平均关税,缺乏比较,因而无法得出“自由贸易政策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的结论;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正确答案为A。
例(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名为考查“首届世界博览会”(教材并没有相关表述),实际上是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关键信息隐含在图片名称“1851年伦敦‘水晶宫”之中。因此,本题在能力考查上,就是要求考生通过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工业科技成果的展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之所以在英国伦敦召开,就是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由此,可排除②,肯定①、③、④。正确答案为c。
【考向觅踪】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高考的重要专题之一,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大多有试题涉及。2010年高考新课改区的一些试卷,有些命制了选择题,有些则命制了非选择题。如山东文综卷非选择题第27题考查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因果关系及评价,海南历史卷选择题第25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广东文综卷非选择题第39题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关系,湖南文综卷第40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阶段及阶段特征等。估计2011年高考本专题的考查趋势为:
第一,从试题考查内容上看,我们应重点关注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还要辩证认识工业文明与世界发展特别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从试题能力要求上看,一是命题者可能会多以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为载体来创设新情境,增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二是会加强比较性试题的考查,如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文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三是以全球化史观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与世界。
【复习策略】
策略一:注意运用下列方法复习本专题内容
1注意新航路开辟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
2以“市场”为主线,整合分析新航路开辟、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理解世界市场形成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都是此主线上的点。
3重点理解与把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影响,世界市场形成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联系与影响,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与影响,以及相关的重要专业术语如世界市场、贸易壁垒、关税同盟等。
4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并横向联系中国近现代史,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双重性)。
策略二:注意全球史观在本专题复习中的运用
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垒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年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擁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本题运用了新的史学理念——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第(1)问中的“特点”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第(2)问的“原因”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在此我们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发展的相关史实;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①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得以实现的根据。②在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应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问的对话。③要创造文明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④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问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
策略三: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例(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本题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本专题没有什么联系,加之题干中的材料信息“女权主义”,考生很容易误选A项。而实际上影响妇女装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妇女逐渐进入机器化大生产领域,故正确答案为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主要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将整个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推动因素的是工业(科技)革命,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则绝非仅限于经济领域。如有关工业(科技)革命的知识结构可编排为:前提、条件、原因一概况(发明成果)一影响三大块,然后对这三大块内容再具体地加以细化。如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块可细分为生产力、阶级结构、城市化、经济思想、产业结构、科学教育、国际格局、殖民扩张、社会生活等诸多角度。对知识点及其要素间关系的考查始终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并且呈加大难度之势,对此我们应加以重视。
策略四:运用相关历史图表整合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果关系与影响
例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两幅世界地图
(1)从上边两幅地图中,你发现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航海组织和任务对照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有何不同影响。
材料三近代重大科技发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些成果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并分析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本题以世界海上航路的变迁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为线索,从一个侧面整合归纳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果关系与影响等相关知识。(1)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世界上多出了一个美洲。原因:新航路的开辟。(2)不同影响:中国方式的航海规模庞大,以宣扬国威为目的,造成了重大损耗,再加上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中国的航海事业每况愈下。欧洲方式的航海,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欧洲的远洋事业蒸蒸日上;世界从此开始结束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整体;加强了经济交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引发了“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进了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3)蒸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汽车与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交通工具,并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策略五:注意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在本专题复习中的运用
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一般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国家(德国例外),它们主要是因为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的;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它们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所致,而是受外部刺激,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回应和学习。
现代化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各国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各自的国情决定。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在认识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出现几种偏差:①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条件恶化,出现了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此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但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像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②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確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和自身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③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策略六:构建文明史观时应具有的几点认识
①“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按照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②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和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③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所付出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拔地追求文明的坚定的步伐。④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⑤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考察中华文明的演进,同时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二、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考真题解析】
例(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在学科能力方面,考查了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苏维埃政权因面临的粮食危机而采取了“余粮收集制”的经济政策。正确答案为B。
例(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調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考查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历史学科能力方面,考查了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问题的能力。在罗斯福新政诸多举措中,能同时直接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的措施,只能是“整顿财政金融”。因为,“整顿财政金融”包括“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这就直接刺激出口,提高了国内商品价格,减轻了债务人的负担。正确答案为A。
【考向觅踪】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如2010年高考新课改区的湖南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就分别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斯大林模式与苏联一系列改革的反思也在不断深入,高考有关这方面的考查也有加强的趋势。如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考查了苏联1971年改革试图“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福建文综卷考查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估计2011年高考本专题的考查趋势为:
第一,从试题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会重点关注:①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新经济”。②社会主义体系中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与相应的改革。
第二,从试题能力要求上看,一是考查相关历史概念或专业术语的内涵,如计划经济体制、凯恩斯主义等;二是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利用新材料将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背景下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经验教训。
【复习策略】
策略一:需要重点理解与把握以下历史知识或历史概念
1美国:“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
2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经济”。
策略二:以罗斯福新政为基点,全面理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例(2009年高考广东历史卷)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本题在历史知识方面,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问题;在历史学科能力方面,旨在考查考生能否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突破定式思维的藩篱,正确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少考生想当然地认为罗斯福一上台就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说明罗斯福早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这一思想理论。而材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虽然早在罗斯福新政之前就形成了,但罗斯福在担任总统之前是反对这一思想理论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实际上,罗斯福新政的出台与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我们应以罗斯福新政为核心,构建二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或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创新)知识体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新政内容与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与“福利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认识: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危机性。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如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产品的实际生产能力与社会实际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等。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太幅度增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政策和向他国转嫁危机的做法只会反过来危及自身,加深经济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第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与成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资本主义经历长期发展,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经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应。
第三,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战略。罗斯福新政虽然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前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或创新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策略三:以斯大林模式为基点,理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例(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本题在历史知识点的考查上,涉及斯大林模式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能力考查方面,主要是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材料中的重视“商品货币关系”,而且强调不能用“市场调节”取代“国家集中计划”。正确答案为D。
本题告诉我们: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改革者们,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革,为经济注入市场因素,以克服斯大林模式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因长期受斯大林模式,即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思维僵化,无法在经济体制上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使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积重难返,上演了苏联解体的悲剧。因此,我们在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史时,应以斯大林模式为中心,理清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新经济政策一斯大林模式一赫鲁晓夫改革一勃列日涅夫改革一戈尔巴乔夫改革,从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种僵化的社会模式,在其发展道路上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積极吸纳人类文明成果,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策略四:注意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例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本题以经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综合比较考查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我们在复习“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涉及哪些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简略地说,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涉及“自由放任”经济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模式(政策)、新经济模式(政策)、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新型工业化模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实际上,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远不止这些,如新加坡、韩国模式,泰国、马来西亚模式,印度发展模式,西亚石油国家经济模式等。只是这些经济发展模式,高中历史新课程为减轻学生负担已经将其删除。
第二,这些经济发展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与特点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它的成败得失?(略)
第三,注意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斯大林模式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罗斯福新政与“自由放任”经济的异同,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的异同。以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为例,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有:
(1)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罗斯福新政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2)斯大林经济体制是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遵循价值规律,仍以商品和市场为主。
(3)斯大林政治体制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制。而罗斯福新政实行的仍是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权力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4)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体制,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9.期末体育复习计划 篇九
我校六年级有6个班,各有40多人,学生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而且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需要不断加强引导。
二、达成目标
通过系统的五六年级体育知识复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理论知识,了解体育常识,并能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1、掌握田径项目跑、跳和投掷的动作要领,能复述技巧。
2、掌握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基本动作,并了解基本比赛规则。
3、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运动常识,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懂得运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对促进身体发育的积极意义。
三、实施方法
1、认真制定好学期计划,以学生为本,备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归纳五六年级各单元的知识要点,按单元形式有机整合成连续的知识链,重视内容的连续性。
3、利用阴雨天的室内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向学生介绍体育知识和运动常识,并指导学生记录要点。
10.《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篇十
1.非自愿失业
2.内部劳动力市场
3.工作采购
4.工资漂浮
5.就业的统计性歧视
6.结构性失业
7.人力资本
8.效率工资
9.劳动力需求弹性
10.劳动参与率
简答: 1.简述恩格尔定律,应用恩格尔系数法计算社会的最低工资标准。
恩格尔定律制一国居民所有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计算最低工资公式为:M =Z/N•S+T(Z为最低食物支出费用,N为恩格尔系数,(S为人均赡养系数,T为调整系数)
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2.劳动市场的逆向选择表现。
在雇用前,雇主不知道谁的能力强。雇主只好按照相同的工资招聘所有的雇员。雇主为信息劣势方,雇员为信息优势方。如果雇主降低工资,能力强的人就会离开。随着工资降低,雇员人数在减少,能力结构发生变化,低效率的雇员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3.简述发达国家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德国模式(双重学徒制):即员工的培训都在学徒期内完成,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在职培训的成本(企业承担直接培训成本,员工以接受更低工资的方式承担间接成本)
日本模式:企业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跳槽率低,因此员工的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
北欧模式:在职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尤其是对失业工人的培训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自由市场模式(美国):企业提供正式和非正式培训,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技校提供脱产培训;学徒制;政府培训项目
4.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P233
5.简述劳动力流动的成本。P183
6.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P226
7.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库兹涅茨法则。P190-191
8.扎林斯基对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机械变动所概括的五个阶段。P197
11.复习教学的冷思考 篇十一
复习,不应是考试的附属品。一谈到复习,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考试。仿佛复习已经不再具有独立的品性,得依赖着考试才能生存。于是乎,平日里,复习处境悲凉,凄凄惨惨戚戚,无人问津。而一到期中期末考试,复习便迅速火了起来,但很不幸的是复习常常也会成为“枯燥”的代名词。复习课上,总要做没完没了的题,没有丝毫的乐趣。复习,能否来一次华丽转身,摆脱“枯燥”,携手快乐前行呢?完全可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告诫过弟子们,复习应当时时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实效,才能让学习变得有效也有“笑”。愉快地学习,那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每学完一课,我们能不能像要求孩子们预习那样带着孩子们进行一次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可不可以再进行一次梳理复习?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即便就是遭遇了突如其来的考试,我们也不会因复习而手忙脚乱,孩子们也不会淹没在题海中!
复习,不应是老师的专利品。进行复习,我们常常会陷入师生皆忙乱的怪圈:老师总会先忙起来,忙着梳理知识点,制定出易错字卷、成语积累卷、词语搭配卷、阅读训练卷……卷卷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接着就该学生忙了,奋笔疾书,遨游于茫茫题海之中,举目四望,原来题海本无边。复习,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让师生的脚步都放慢些?梳理知识点制定试卷不该是老师的专利,不妨引导学生来共同梳理知识点。学生深入其中梳理归纳,这不正是一种深入的思考与整合吗?静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复习不更有效吗?哪些才是真正的易错字?孩子们远比老师有发言权!搜集整理成语这本身不就是在复习吗?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复习时孩子们高涨的学习兴趣,每个人仿佛都成为了发现者,交流时的那种激动难以言表。那次,没有经历题海的煎熬,孩子们取得的成绩却令人非常满意。
原来,只需要换一种方式“温故”,我们就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快快乐乐地为师矣。
12.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篇十二
高考形式的变化反应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体表现。因此, 教师要适时把握时机,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在创新中找寻化学教学与复习的脉搏。
一、重视实验复习, 做到系统与重点相结合
(一) 学习考试说明及考试要点中的实验考试内
容, 让学生能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把握实验考点, 把考试说明中的重点系统知识且又是学生实验知识上的缺陷列成小专题, 做到系统与重点的结合。
1. 基础知识小专题。
(1) 常见仪器的分类和使用; (2) 实验基本操作及药品的取用存放; (3)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 常见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5) 物质的性质检验及制备; (6) 化学定量实验; (7) 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净化和尾气处理; (8)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安全常识。
2. 题型小专题。
实验题型小专题的复习, 需花十几课时, 其间选部分典型习题形成实验题型小专题, 帮助学生熟悉高考题目, 让他们了解这些试题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掌握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技巧、步骤及注意事项, 进行强化训练, 增强题型意识。这样既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题解答能力, 又能对学生进行解题规范化训练, 达到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目的。
3. 能力培养小专题。
要在拓宽解题思路、题型应用知识上进一步提高, 就必须通过实验专项训练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思考, 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考试说明中实验题型示例对能力的考查, 分析高考中实验题目是如何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能力的。
(二) 开放实验室。
1. 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要安排合理
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陈列有序的仪器室, 使他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加深他们对仪器的直观感受和印象。
2. 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
在教师组织下, 以班级为单位, 每人带足用具到实验室, 然后根据复习进程和计划, 选好内容对照实验仪器复习有关实验原理、方法步骤, 必要时, 可随时动手做实验。
二、实验考查, 重在创新能力
实验考查是实验复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考查不仅可以检查复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平日教学中很难得到的反馈信息, 更好地指导复习, 提高实验能力。实验考查主要是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三、正确有效地进行评价
1.在实验复习和考查中, 学生通过以考试说明为纲、以化整为零的小专题形式分类复习, 对实验复习的内容会感到层次分明, 容易消化理解。学生实验理论掌握得扎实, 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有学生反映:从复习进实验室到考试, 头脑越来越清晰, 内容越来越丰富, 难度越来越降低了;感到充实多了, 自信心也增强了。
2.采用上述实验复习考查的方法, 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 好奇心与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并且得到充分发挥。这与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 实验考试“纸上谈兵”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做好一个实验, 不少学生几进实验室, 在抽签考试结束后, 抽到不同题目的学生相互讨论, 共同提高, 甚至有的学生为掌握自己没有抽到的实验题, 多次要求老师再开放实验室。由此证明,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中, 我们应舍得花时间、花精力, 把实验的“活儿”做细、做好, 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实验复习就能取得好效果。
13.微观经济学复习题 篇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消费者偏好不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A.替代品
B.互补品
C.正常品
D.低档品
2.供给规律说明()。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供给量增加
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3.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品,则A价格下降将造成()。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各单位的X和3各单位的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非别为30各单位和20个单位,则()。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该增加X的购买,减少Y 的购买
C.张某应该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张某需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5.在下列情况中,何种情况将会使预算约束在保持斜率不变的条件下,作远离远点的运动()。
A.x的价格上涨10%,而y 的价格下降10%
B.x和y的价格都上涨10%,而货币收入下降5% C.x和y的价格都下降15%,而货币收入下降10% D.x和y的价格都上涨10%,而货币收入上涨5% 6.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 C.规模收益问题
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
7.对于一个既定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比长期边际成本大()。
A.长期平均成本在上涨
B.长期平均成本在下降
C.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点
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8.关于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A.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B.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线上
C.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最低点
D.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最低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9.假设两个人一天可生产60个单位产品,三个人一天可生产100个单位产品,那么()。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D.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A.AC=AR
B.AVCAR或AVC=AR
D.MC=MR 11.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A.由厂商进入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厂商对竞争趋于激烈
D.原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12.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都等于1美元,则该厂商()。
A.肯定只有正常利润
B.肯定没有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不能确定
D.肯定得了最小利润 13.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区别包括()。
A.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存在许多厂商,则这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B.如果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则这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C.如果行业中所有的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且厂商数目大于1,则这一市场 是不完全竞争的D.如果某一行业中不止一家厂商,他们都生产相同的产品,都有相同价格,则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14.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价格大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15.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
A.厂商一定获得超额利润
B.厂商不一定获得超额利润
C.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获得超额利润、亏损、正常利润都可能发生 16.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之间的差别是()。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数量不同
C.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以上都不对
17.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一下那种成本就停业()。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18.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不同的特点之一是:()。A.市场上有大量的买着
B.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C.企业进出这一市场是自由的 D.当MC=MR时利润最大
(注:垄断竞争市场也有大量买者。垄断竞争市场的商品不同质,有差异,而完全竞争市场商品是同质的)
19.当消费者收入提高时,下述哪条曲线必然向右上方移动()。A.预算线
B.无差异曲线 C.成本曲线
D.供给曲线
20.在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发生在()。
A.MRTxypx/py
B.A和B 的MRSxypx/py
ABABC.MRSxyMRSxy
D.MRTxyMRSxyMRSxy 21.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A.不是其他人受损也不能使某人受益
B.个人都处在某消费契约曲线上
C.个人都处在某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22.科斯定理指的是()。
A.若若交易成本为零,则只要财产权明确,市场交易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B.若交易成本为零,财产权明确与否并不影响市场交易的效率 C.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市场交易才是有效率的 D.以上各项都对
23一家影院垄断了一部电影的首轮放映权,他知道成人与儿童对这部电影的需求弹性分别为-2和-4。如果这家电影院对成人和儿童收取不同的票价,那么,利润最大化的成人票价格为()。
A.儿童票价格的2倍
B.儿童票价格的一半 C.儿童票价格的1.5倍
D.儿童票价格的1/5 24.对商品的信息不对称会损害()。
A.消费者利益
B.生产者利益
C.市场
D.以上各项
25.某工人在工资率每小时2美元时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时挣105美元,由此可以判定()。
A.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
B.替代效应起主要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为发生作用
D.以上三者都不对 26.如果(MPL/MPK)(w/r),那就应该()。
A.用更多的劳动替代资本
B.用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
C.降低工资
D.降低利率
(注: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增加L使用,MPL减少;减少K使用,MPK增大)
27.下列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A.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他们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B.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一定等于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C.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生产中运用这两种要素的所有商品来说 都是相等的D.生产一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
E.以上各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28.下列判断哪一句是错的()。
A.经济租金属于长期分析,而准租金属于短期分析
B.经济租金是对于某些特定要素而言的,而经济利润则是对整个厂商来说的 C.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租金
D.一种要素在短期内存在准租金,并不意味着长期中也存在经济利润(注:经济租金属于长期分析,准租金是短期分析,原因是对短期固定的要素的支付。准租金=固定成本+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故准租金存在不等于经济利润存在,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经济利润为零。厂商存在经济利润时,TRTC0,其TC可能很小,即要素收入很小,此时要素经济租金完全可能不存在,故C错)
29.边际成本可以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A.平均成本的变化
B.总可变成本对产量的导数
C.要素价格
D.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化
(注:MC为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额。TCVCFC,因为FC不变,所以选B)
30.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
A.总产值等于所有要素报酬之和
B.要素报酬取决于要素所生产的边际产量
C.如果所有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D.上述说法全都正确
E.只有A和B是正确的
31.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行业)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前者与后者重合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
(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为VMP,行业的需求曲线为 d1d2d3...dm...,如果N个厂商完全一样,则为ndm;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为MRP,行业需求曲线为MRP1MRP2MRP3...MRPm...,而买方垄断厂商没有要素需求曲线)
32.下列哪一项不是进入一个垄断行业的壁垒()。
A.垄断利润
B.立法
C.专利权
D.资源控制(注:垄断利润本身不是壁垒。B、C、D都是垄断壁垒)
33.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x1和x2的均衡价格分别为5元和10元。那么()。
A.生产x2中所有的劳动的MP一定是生产x1中所有的劳动的MP的2倍
B.生产x1的两种生产要素的MRTS一定是1/2 C.x1的生产一定是x2的2倍
D.x1的边际成本一定是x2的1/2 34.公共产品提供的原则是()。
A.要求边际销售等于边际成本
B.要求边际社会效益等于边际生产成本
C.边际社会效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D.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35.对具有负外部性的商品,必须()。
A.一律禁止
B.让“看不见的手”调节
C.让社会调节
D.由政府加以限制和禁止 36.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没有达到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
B.市场没能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C.市场未能达到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D.A、B都是
37.如果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完全缺乏弹性的话()。
A.均衡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决定的 B.均衡价格是不存在的 C.均衡价格是由供应曲线决定的 D.上述说法都不对 38.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值大于工资率,那可能有()。A.产出市场的垄断
B.投入市场的垄断
C.产出和投入市场的完全竞争
D.或者是A,或者是B 39.劳动市场中的垄断厂商将为雇佣劳动的支付()。A.较多的工资
B.较多还是较少不确定
C.较少的工资
D.一样多的工资 40.利率从根本上是()。
A.由供应决定的B.由需求决定的
C.由政府决定的D.由供应和需求两个因素决定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用√,错的用×)1.边际效用增加时总效用必增加(×)。
2.如果所有的商品,包括闲暇,都是正常品,那么如果小时工资率提高了,人们一定愿意工作更多小时(×)。
3.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4.短期平均成本总是大于长期平均成本(×)。
5.边际产品增加使总产量增加,边际产品减少使总产量减少(×)。6.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
7.如果某个厂商把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产权全部买下,从而成为了垄断生产者,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自然垄断(×)。
8.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9.劣者商品一定是吉芬品,但吉芬品不一定是劣质品(×)。10.短期总成本总是不小于长期总成本(√)。
11.如果A点不是帕累托最优,而B点是帕累托最优,则A点到B点的移动必然是帕累托改进(×)。
12.美国银行有4000家,是其他国家的两倍多。政府决定整合一些银行,使银行总数为2000家。如果一个银行的长期成本为常数,那么在银行服务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社会总成本减半(×)。
13.如果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么就不会有外部效应问题(×)。14.假定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对两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消费者偏好已经给定,那么如果他一开始是一个贷款者,那么利率上升后他仍然会是一个贷款者(√)。
15.外部经济的存在必然导致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6.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中,如果一个市场供需相等了,另一个市场也必定达到均衡(√)。
17.一个帕累托最优的分配比所有非帕累托最优的分配都更优(×)。18.外部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厂商的总成本不仅是自己产出的函数,而且也是行业的产出的函数(√)。
19.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VMPW(×)。(注:卖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满足MRPW)
20.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使洛伦兹曲线正好处在45°线上(√)。(注:45°洛伦兹曲线为收入公平的曲线,越远45°离线,越不公平)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1.替代效应
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2.长期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数量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所花费的成本。长期成本只包括可变成本。他是短期成本中从长期角度看有最低值的那些成本所组成。
3.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4.完全竞争市场
符合以下4个条件的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无数个买者和卖者,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 自由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完全信息的,即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相关的商品的市场的全部信息。
5.寡头市场
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6.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通常会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
单一投入要素的三个生产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出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第二阶段,边际产出递减,总产出的增长速度放慢;边际产出为零时,总产出极大化。过了这一点,边际产出负增长,总产出下降。生产的合理区域在边际产出递减到产出为零之间。
7.公共物品
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同时不具备排他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
8.局部均衡
相互联系的市场体系中的某一个市场在不考虑其他市场影响到情况下达到相对静止的状态。
9.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一种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低于0.2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0.2~0.3之间为收入分配比较平等,0.3~0.4之间为收入分配基本合理,0.4~0.5之间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5以上为收入差距过于悬殊。0.4的基尼系数是国际警戒线。
10.价格歧视
指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收取不同的价 格,是自己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化。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具有不同的价格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四、简答与论述题(每题5分)
1.粮食价格上升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销售量和猪肉供给曲线是否会发生影响?
答:粮食价格上升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粮食价格上升将使猪肉的饲养成本上升,使生产者愿意提供猪肉量减少。
【体育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
体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09-18
体育与经济发展10-04
产业经济学思考题10-17
我国房地产经济相关思考经济论文10-20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06-24
旅游经济学复习笔记10-13
产业经济学复习范围10-28
计量经济学思考08-13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08-07
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现状及思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