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2024-08-03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精选15篇)

1.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一

浅析幼儿语言活动中的故事教学

汪云伟电话***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红光幼儿园

摘要:《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承载着语言教育的目标,传递着语言教育的内容,我们要使语言教育任务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位学前儿童的身上,促使他们的语言得以发展。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促使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形式有很多种,故事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老师在进行一个故事教学活动时,要一切以孩子作为出发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思想等,全方位去思考设计整个故事教学活动,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活动 故事教学 如何有效教学

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学前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主要依据。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美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儿童故事是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故事教学也便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故事教学呢?

一、首先,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明确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哪些益处

(一)故事让孩子打开智慧的窗户,增加了孩子的知识性。

为什么孩子对故事感兴趣呢?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故事的内容除了趣味性,本身还具有知识性,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对于幼儿,没有再比故事更为重要的了,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个无知的世界。”为了使儿童认识世界,增长见识,最好的手段就是讲故事。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培养了孩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些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条件。

(二)故事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提升了孩子高尚的情商。

(三)故事是孩子想象力的源泉,促进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列宁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故事,任何童话故事中都有它现实的成份。”孩子通过听到的故事转化为想象的画面,这一过程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老师的循循善诱则点燃了孩子智慧的火种,让各种不同的思维互相交叉互相影响,不断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二、其次要了解在我们的故事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哪些弊端和误区

(一)语言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不实际。有的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只是为了单纯讲故事,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与幼儿的身体、感知等的发展相结合;有的只注重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有的片面地注重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忽视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等。

(二)老师主动地教,孩子被动地学,重单向传输,少互动交流。

目前大部分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老师讲故事,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就这样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代替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孩子很被动地听了故事,预期的故事教学目标效果没达到,更别谈孩子的语言发展了。整个故事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而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很大程度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言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注重倾听复述,轻视判断想象。

孩子的参与过程的形式过于单一,可能很多老师认为语言活动就只是限制于语言领域,其实语言活动和其它领域如:音乐、美术、体育是想通的,只有把语言活动和其他领域相结合。才能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孩子参与锻炼的机会就更多,更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四)教具准备不充分,缺乏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得不够充分,老师缺乏创新的概念,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听音乐、看图片,模式不变的教学活动设计,没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孩子学习的成效不大。

三、了解了故事教学对于孩子们的益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故事教学

我们要做到在教学活动前认真探讨故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探讨活动开展的每个环节,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生动的语言故事课,包括在活动中老师如何用语言去引导并和孩子交流互动、老师用什么新奇的教学方法进行衔接每个活动环节,孩子是怎样有效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定活动目标。

目标明确的教育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对儿童发展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教育过程。首先要掌握儿童语言发展地规律,知道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语言发展水平应该到什么程度。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经验,知道他们的发展需要。培养侧重倾听和表达的行为培养,或是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的行为培养。

如中班主题故事活动《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内容及其蕴含的意义,教师只把目标定为:能认真听故事,并能复述故事;体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故事表演的乐趣。而不是引导幼儿认识会生蛋的动物,并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果预测故事的结局,那么孩子只能单纯的学会讲故事,而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故事中会生蛋的动物,也不能提供幼儿增加“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果预测故事结局”的经验。

其实制定故事教学目标应根据一定的原则:一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以本班孩子的实际特点为依据;二是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可操作;三是目标既要指向结果又要指向过程;四是目标的描述需要归纳,一般认知目标放在首位,情感目标放在第二位,能力目标放在最后,特殊性的领域目标放在前面,一般性的全面发展目标放在后面;五是几种目标的主语要一致,建议以孩子为主语来描述,如“懂得、感受、体验、学会、理解”等词汇来放在句首进行描述。如大班故事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我们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词语;厉害——猛烈、难以对付;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而故事教学活动的进行次数可根据幼儿对故事的掌握情况而定,但每一次活动的目标应有所变化,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并且应在各领域中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环境中渗透、在家庭中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故事教学所需达到的总目标。如中班故事《三只蝴蝶》,仍以发展幼儿复述故事的能力为总目标,如果活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活动的目标可以稍浅一些,通过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第二次活动的目标则要加深,要求幼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三部分记忆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对话,进而复述和表演故事。并且我们可以再美术活动中,绘画或手工制作表演《三只蝴蝶》的道具(头饰、花朵、太阳公公等),为故事表演作充分准备。科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观赏蝴蝶标本。

(二)选择活动内容。

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考虑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例如:模仿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成人的语言、动作、情绪、态度、习惯等,无一不成为学前儿童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时,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示范,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的、规范的语言让其模仿,并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习得有关的语言,获得语境与语用之间关系的感悟力。我认为,这是故事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证。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1、关注作品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故事教学在作品选择上偏向于为道德与社会性教育服务,对故事自身的审美价值关注不多,幼儿的精神世界被塞满了太多的知识与道德,对其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好处。而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总是富有诗性,有着蓬勃的艺术感和浓郁的儿童情趣,如歌一般动听,如画一般生动。如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即是诗与画的结合体,在柔和、静谧的月光下,一句“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提问,引出了小兔子和大兔子诗一般的对话,优美的意境和爱的表达淋漓尽致,极富吸引力,适合幼儿欣赏和模仿。

2、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选择优秀故事作品时,还应关注幼儿的经验。如设计“动物出租公司”这一案例的具体活动,如果幼儿对“出租公司”的经验不足,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怎么接触,不做充分的准备,孩子们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效果是不会好的。由此可见,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情感的迁移。在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何选择故事情节发展奇妙,能激发幼儿欣赏和阅读兴趣的《变色鸟》《小猪变变变》;也可以选择故事描写生动有趣,有较多重复句式的《三只蝴蝶》《小牙虫》;还可以选择故事语言丰富、刻画人物情感细腻的《搬过来,搬过去》《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幼儿更容易与这样的作品共鸣,产生“愿说”和“想说”的心理需要,从而有助于推进教学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策划活动方式与步骤。

活动目标、内容和结构都决定的前提下,教师如何去策划活动方式与步骤是最为关键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步骤的策划安排,最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创造性和经验能力,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语言目标是否达成,也是最能看出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直接的体现。策划活动方式与步骤,教师常常关注两点:一是选择适应于内容又对儿童充满吸引力的活动方式,借此鼓励儿童趣味盎然地投入学习。二是仔细地计划活动过程展开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各个过渡层次清楚而有所交代,从而确保教育活动进展顺利。老师要思考如何巧妙的去设计一堂有趣的故事课,让孩子得到兴趣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想象和表达,获得有效的知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展示挂图,主要老师主讲,孩子听,一问一答式,最后老师总结道理。我们必须打破这个保守而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大家对活动环节与过程要进行精心预设与现场实践:

1、做好故事前的各项铺垫,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例如:环境布置、创设故事情境、出示道具、新奇的音乐等等,使孩子有亲身体验,耳目共睹的逼真感觉,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我们根据故事设置一个情景,画了一幅森林的画面作为故事背景,老师出场的时候戴上动物的头饰,在相关的背景音乐伴随下,讲出几句开场白,神秘地引出故事,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使整个故事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2、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更多样性。

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故事转化为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动态画面,符合了孩子的年龄和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孩子学起来比较感兴趣而且容易接受。我们在向孩子具体讲述故事的时候,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让故事更加生动地呈现,引发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和思想倾向。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孩子的表演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环境场景的布置,鼓励孩子大胆上台参与角色表演,借助一些道具如:头饰、胸饰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等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形象来。老师也可以通过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通过故事的角色表演,简单的对话,亲身去体验整个故事的情节内容,加深了孩子对故事人物的认识和整个故事的理解,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表演能力更激发了孩子学习投身参与的积极性。

4、迁移作品经验,将作品所提供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衔接融合。

故事教学对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尤其突出,所以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给孩子自由发挥,老师可以充当合作者或者参与者的角色,把基本的原材料准备好,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组成小组多点时间和同伴自由交流,或者创编故事,利用提供的原材料自由创设故事的环境等等,在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和交际能力的发展。比如: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体验故事作品,教师可将各种建造操作材料置于教室的不同角落。在活动前与幼儿简单讨论如何来用建造材料等反映“我们的幼儿园”,然后分组活动允许幼儿选择不同的角度。

5、扩展想象与语言表达

比如:给森林的动物写信,要求幼儿想一想,如果你是野猫,你会告诉动物们“城市是什么样的?”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城市,这个活动请家长协助配合,指导幼儿通过写信的格式,以画画的形式结合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孩子还没有学习写字,这个要求家长帮忙,引导孩子口述家长代替写,最后让孩子签上自己的名字,写好信封。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承载着语言教育的目标,传递着语言教育的内容,我们要使语言教育任务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位学前儿童的身上,促使他们的语言得以发展。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促使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形式有很多种,故事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进行一个故事教学活动时,要一切以孩子作为出发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思想等,全方位去思考设计整个故事教学活动,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高。

2.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二

一、让学生听故事中感知

听故事学英语完全是声音的学习, 模仿地道、准确、流利、优美、抑扬顿挫的英语发音, 以形成正确的听觉表象, 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学习故事时听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听的输入, 才能模仿出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作出来的小故事。TheLion and the Mouse;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等, 而另外一种就是流传多年, 一直被人们传说着的童话类故事, 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Old Man;Ugly Duck等, 这些童话类的故事语言地道, 短小精悍, 深受学生的喜爱, 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学生在听故事Three Butterflies时教师借用肢体语言来让学生熟悉语言;在听故事The Fox andthe Crown时利用图片、实物、面具和木偶来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在听故事The Boy Who Cried Wolf时利用多媒体的声音效果及母语与英语相结合来展示故事人物的性格。

二、让学生在读故事中锻炼

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 培养学生英语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朗读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 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基调决定的。通过朗读的语言艺术, 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 使学生在爱与恨、悲与欢的撞击中与故事内含的理念相沟通, 产生共鸣效应, 从而对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PEP英语教材故事内容丰富多彩, 多以生活中的故事为情景, 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便利。在教学PEP, Book 3, Unit4故事PullUp the Turnip时指导学生用惊喜的表情读小白兔的句子:“Wow, what a big turnip!”同时又用自豪的语气读出Zoom的句子:“I am strong, I can help you!”表现出小熊自信和助人为乐的形象。在教学PEP, Book 8故事Three Little Pigs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狼”的语气、语调的变化, 粗粗的、低低的, 表情是凶的还带有诡异,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三、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提高

学生阅读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 还只是停留在语言信息输入阶段, 还没有经过内化输出, 学生还不能真正运用语言。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中,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言环境, 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改编、表演故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表现欲旺、模仿能力强, 因此, 我们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学生表演的故事越多, 学会的词汇和句子也就越多, 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通过学故事、演故事, 他们清楚地知道,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因此, 只要有相应的语言环境, 他们就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本人在教Seasons时自编了White Rabbit and Grey Rabbit的故事:

Mother rabbit has two children, One is little white rabbit, One is little grey rabbit.

·Spring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lant, plant , I’m planting turnips.

Grey rabbit:Fly, fly, I’m flying kites.

·Summer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Water, water, I’m watering turnips.

Grey rabbit:Eat, eat, I’m eating icecreams.

·Fall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ull, pull, I’m pulling turnips.

Grey rabbit:Sleep, sleep, I like sleeping.

·Winter comes, What happens (发生) ?

White rabbit:Eat, eat , I’m eating turnips, yummy! (动作)

Grey rabbit:Oh, I’m hungry, so hungry!)

教授完新单词后我先让学生欣赏听故事,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学生把懒惰的小灰兔和勤劳的小白兔表演的惟妙惟肖, 同时在喜悦的心情中掌握了四季以及和它相关的短语。

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三

关键词 故事主题教学法 英语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0-0031-02

新课程标准(2012)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设定如下: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表演简单的童话剧,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小故事并作出反应。二级: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简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简单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谣和歌曲。

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英语学习也应该越早越好。然而,在农村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学生自己的主体差异、心理素质、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加上教师教学模式固化,英语学习更多是读背写,缺乏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一、故事主题教学法

1.故事主题教学法概念

故事主题教学法,是通过故事进行教学,强调一种学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注重的是生活经验,教师为学生设定不会为了刻意教学,将完整故事拆分,让学生在学习总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比如,在教室“购物”,帮同学“过生日”,在情境活动中学习英语。故事主题教学法又不完全等同于角色扮演,因为角色扮演是给你设定角色,然后扮演他人,故事主题则是为你设定情景,你做自己就好了。当然也可以给你某个角色,你将自己融入角色,所表现出来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而非故事剧本。

2.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以情境教学法的思想为基础,它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事物、场景等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多元地体验语言,全面理解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直观性、有效性,用故事来讲述生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生活性是其一大特点,让故事在课堂上说话,这是生活教育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对中国学生而言,学习的英语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割裂的,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又少,语言丧失了生命力,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的故事源自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触发他们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案例。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内容易于理解,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交流。由于任务的生活性,易理解,同学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感受成功。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习者对英语的语感。通过带有情境的故事情节建立起对语言的熟悉感,然后,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操练达到语言的流畅运用。当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定势,英语的使用不再需要大脑的二次翻译时,语感便产生了。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故事主题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意的理解。针对故事中所涉及的句型进行操练,通过实践,达到语用的目的。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交流功能与表意功能,而非仅仅停留在语言的知识性层面上。

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仅仅以一条故事主线,不限制故事的发展方向,使教学随机化、主题化,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语言能力。改变禁锢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成长的机会,促进知识经验的生成。

二、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应用简述

案例:以人教版新课标英语六年级unit2“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为例。

教学方法: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成绩在整个年级中等,学习积极性高,可代表普通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材准备:图片(各种礼物,比如蛋糕),建筑物卡片。

学习目标:能描述各类场所具体位置,如:“Its on the right.”;还会运用方位词:turn left,turn right…以及掌握本单元单词。

教学重难点:能听说读写四个方位词north、south、east、west;短语turn left、turn right;句型“Where is the post office?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教学思路:采用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通过可理解的生活语言,让学习在故事发展中,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话题:asking the way;

目的:通过方位方向学习,描述场所位置

句型:Where is the____?

Its ______.

How can I get to the_____?

词汇:hospital,bank,post office,cinema,supermarket,go straight turn left,turn left;

故事设计:教师首先在教室,利用课桌当建筑,设计“小型城市”。教师在热身环节,设置情景,带领学生运动,因为不小心,摔倒了,现在需要去医院,但是不认识路,因此需要问路。教师先引出句型:“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o to the hospital?”A同学领着教师走,走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出句型:“Oh,go straight the street, then turn left, thank you.”看完病,老师身体好多了,提议请A同学吃东西,但是钱没带够,需要去银行取钱。于是教师与A同学一起寻路,这次由A同学提问,重复问路句型,教师帮B同学回答。如此反复,强化记忆。再接着添加故事3,故事4等等,直到学生掌握本单位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毛凌燕,毛辉.故事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2]Andrew Wright.讲故事教英语(陈锡麟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 篇四

黄 婷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们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们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老师,你知道怎样利用大树的年轮来辨别南北么?”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树墩,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观察一棵树桩,年轮宽面是南方。”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像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老师。”

5.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五

浦东新区 高南小学 顾晓萍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渐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使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趣,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在最近几年的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让我有机会去了解并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发现最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教学法便是戏剧故事表演。戏剧故事教学法定义:戏剧故事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把词、句情景化、戏剧化、卡通化、故事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量去创造“真实生活”的情境、并让学生藉由扮演戏剧故事中的假想人物角色,来进入浩瀚的故事世界当中,重点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况中,让他们在其中去检视与学习更多相关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戏剧故事教学法优势分析:它结合了故事教学和戏剧教育的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了空间,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创作戏剧故事时,教材不是惟一的剧本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剧本资源。它不仅本身是剧本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剧本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

一.戏剧故事教学法探究

1.挖深挖透教材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大多是在非目的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教师在设计教案、创设语言情境时常受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呈现的顺序的影响。《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故事、对话,信息量大,牵涉面广,非常适宜改编成戏剧故事剧本。因而教师在创编戏剧故事剧本前,首先一定要注意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或创编语言材料。其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出发,选择或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现有的语言水平、理解力的剧本作为教学资源。剧本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剧本的长短、情节的发展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安排。最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多,他们通过剧本学习的是语言,教师要尽量做到逻辑清晰、思路明了。

2.活用学习素材 戏剧故事剧本是否引人入胜直接决定了孩子探索新知的兴趣,所以活用学习素材尤为重要。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去加工,教师手上有多种教材,,把它们消化吸收,寻找以支持教材的资源,如:图片、影视资料、flash动画等,同样的话题和内容可以融会贯通,补充到戏剧故事教学中来,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3.课外合理选材 英语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联系紧密。新课标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渗透,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以及创设学生“习得”环境,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化各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拓展延伸戏剧故事剧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增删、整合、重组,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 戏剧故事情景创设:

1.精心设计台词,创设矛盾冲突。戏剧故事中要有矛盾冲突或出人意料的转折变化,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矛盾越尖锐,才越会有戏,戏剧故事之所以具有惊人的魅力就是这种随时发生的矛盾时时紧扣着学生的灵魂。剧本总是通过冲突的提出、展开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由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而台词便是体现冲突的基本手段。所以,在创设矛盾冲突时,需要精心锤炼台词,使每个人物的台词具有严格的独特性和充分的表现力。首先,台词必须具有动作性。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其次,台词必须性格化。它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再次,台词要精练、含蓄,力求用最简洁、最浓缩的词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意境。最后,台词要口语化,要浅显,通俗易懂,使台词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

2.运用人物对白 体会语言是表达人物情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语言行动是根据角色的心理活动而产生并受其支配的。黑格尔说:“行动起源于心灵”。而“言为心声”的道理是通俗易懂的。所谓“言为心声”,很显然是指人的语言是心理行动的直现外观,也就是心里想说的。所以语言是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台词的主要形式。戏剧故事的主体只能依靠他们的对白,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思想,学生才能体会戏剧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学生在老师提供的人物对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以组长为导演在组内分配角色,模仿戏剧的念白方式,运用合适的音色、语调和变化的语言节奏去刻画剧中人物,再配以简单的动态表演,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3.合理利用资源,搭设戏剧情境 生动形象化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师生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信息交流过程。在真实或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首先,音乐创设戏剧情境。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当故事教学与戏剧结合在一起时,就直接与间接的和音乐发生了关系。在戏剧故事的教学中,课前、课中、教学过程的衔接过渡、尾声都需要音乐。音乐能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教师也可以通过歌曲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唱唱跳跳中轻轻松松学英语。其次,道具创设戏剧情境。道具作为表演中的辅助工具,如果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戏剧故事,还能让学生在表演中有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尽快的进入角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桌椅创设戏剧情境。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都能给学生以美感。教师应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桌椅创设情境。

4.设计教学主题,丰富戏剧内涵 在“二期课改”新的课程标准中,既向我们的教学提出了知识能力目标,又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任何剧本中的情景都是生活的缩影,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把构想好的情景融入一个教学主题,在不知不觉中让听者、看者自然领略其寓意,达到渗透情感目标的目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良好的品格,外化为文明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丰富戏剧故事活动教学的内涵。

三.戏剧技巧运用:

目前最常应用于教学的戏剧技巧,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老师入戏:教师扮演某一种情况中的角色,推动剧情发展,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②说故事:叙述某件事情的原因,发展与结果。③戏剧游戏:进行具有戏剧元素的游戏。④静像:以照相或影格的方式呈现一个情况。⑤角色扮演:模拟一个情境或扮演一个角色,即时发挥来解决问题。英语戏剧故事活动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获得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合理的、具有科学性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动态式的戏剧故事教学情景,运用合理的戏剧技巧,引导学生开展大量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利用戏剧游戏,创设协作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活动的动力”,一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没有兴趣,学习会成为枯燥乏味的负担,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或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课堂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根据学生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的特点,课堂中应该创设新颖多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戏剧游戏,激励学生协作参与情境。生动、形象的戏剧游戏是学生孕育合作学习的土壤。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需要利用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戏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合作的兴趣。

2.合理扮演角色,激发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相互启发 当学生在模拟一个情境或扮演一个角色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群组中。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表演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表演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3.采用竞争机制,提供实践机会,巩固合作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使人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映,求胜动机强烈,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恰当的利用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这样的竞争中,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使每一位组员都有事可做。以小组为胜利者,使组内每一位学生都易于成功,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信心大增,小组成员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同时,它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友好和合作的气氛,为学生者提供大量英语的实践机会,巩固合作效果,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4.完善的全程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以让我们从多个侧面看到学生的发展,终结性评价则更能反映出一位学生的英语的综合技能。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种评价方式的有效整合 一个学期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每一位同学总是盼着拿到自己的成绩单,因为学业成绩单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各方面表现行为的一个综合性评定。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中每个学生都有多个评价记录,为了使学生更清楚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我结合了两种评价,以星级+评语的形式为每一位学生打造富有个性的成绩单。

6.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篇六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运用实例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本文从德育教育环境,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外延伸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提高思想品质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语文

德育

渗透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灌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说教,不但不能激起学生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在教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教学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朗读,是以声音为媒介,“以声入情,因声求义”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受到思想教育。

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近几年,我校进行了“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能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二、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 “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又如,乌鸦喜欢啄食动物尸体,这对环境起净化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区对“乌鸦”代表着灾难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从中不只懂得了该词的使用和意思,还纠正了错误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三、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四、在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我并没有给学生设定写作的模式,也没有要求篇幅和数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学生们有经历、有感触、有写作欲望,就随时写下来。我也随时给学生们小作品进行批改和引导。作文是对生活反映,所以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的过程。

如: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从中细细地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更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注意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欲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同样能实现既能培养作文能力,又实现了德育教育渗透目的。写日记也是部分学生的习惯,且大多数学生写日记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能起到求真务实的作用。写日记还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样能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7.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语言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无味的事情。而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家长式”的灌输,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人们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它是将课本上的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从而教学效率有了大大地提高。

一、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用故事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一)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英语教学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是从童话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对故事的喜爱自然是不言而喻。故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且自然的语言输入,切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它以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生动的表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故事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故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复述故事,并进行生动有趣的表演。一方面,表演故事是输出语言,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树立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

(三)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1.儿童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故事,是因为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童话中有可爱的小伙伴,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很好地掌握英语词汇、词句等内容,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习得语言,深受学生的喜爱。

2.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故事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而且在他们听完故事后还能进行表演,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创编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故事学习英语新单词、新句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以把要讲授的单词或短语,找一些有趣的和年龄相关的故事进行改编,使故事中的关键词重复多次地出现,这样通过故事教学呈现的新单词,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会,并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巩固新学的单词或短语,让学生在趣味故事中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颜色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儿歌The little black bear导入,接着讲述小黑熊喜欢画画的故事,最后小组活动和小黑熊一起来画自画像:Color thehead brown.Color the eyes black.Color the body black and white.Color his shirt red.Color his shoes brown.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有了故事的引入,避免了单词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利用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而故事教学法不仅要教学生英文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语言技巧。学生为了获知故事,会通过网络集中精力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境猜词能力。另外故事的改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阅读故事还有利于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

(三)利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真正习得某种语言,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下面,我仅以Happy Halloween一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故事教学法在学习文化意识方面的应用。教师根据外国孩子过万圣节的风俗习惯,创编了如下故事:On the Halloween Eve.,Mary and Tom came to Mr.Smith’s house.There was a pumpkin lantern in their hand.They knocked at the door,and asked:“Trick or Treat!”They got some sweets and gifts.Then,they went to Mrs White’s house and asked:“Trick or Treat!”But Mrs.White didn’t give them any gifts,so they color the white cat black.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万圣节的由来、风俗习惯,而后教师又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表演故事,学生个个兴高采烈,积极参与。

三、实施故事教学法的要求

首先,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适当,既不能太简单,达不到教学目的,又不能太难,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故事内容要能突破重点、难点,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故事的内容要符合教学目的。

其次,故事教学法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我们也很悲哀地发现,如果故事教学法实施不当,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英语故事大赛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寓教于乐。

四、结束语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充分运用了故事的吸引力,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必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合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成长。同时,教师通过讲故事激活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富含的大量的故事题材,科学地整合教材,挖掘教材,有效地组织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傅小平.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

[2]李晓董.新课改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09(7).

[3]顾培.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英语教育,2013(2).

8.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故事教学 优势 应用

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視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故事教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故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故事主是创编类、改编类的,但无论是哪一类的故事,都是以故事情节性与趣味性为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编写。故事教学能使小学生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能促使小学生超越现实时间的藩篱,为小学生开展各种角色的扮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忠实的“故事迷”,无论是经典的童话还是流行的动漫,孩子们都如数家珍。为了读懂故事,孩子们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英语教学的支点便是语感。在英语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进行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故事内容,必须运用所学词汇和语言结构,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一原理是利用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年龄特征,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故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词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选择,以理解为前提,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三)故事教学能够渗透丰富中西方文化知识及内涵,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英语教学中,教师所创编的故事即具有百看不厌、永不过时、具有教育意义、富含人生哲理等特点,通过讲故事、听故事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发展,既提高了人文素养,又促进了心智发展,这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故事教学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故事教学的概念就是以故事为中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学习语言结构、功能用法、词汇、语音、训练听力、复述等。故事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在现代教学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很有开发前途的原野,少儿的性格特点使这种教学有了良好的生长土壤。如何在低年级段英语教学中做到激趣、减负、增效?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积极进行外语教学法的研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故事教学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作用颇大。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故事教学

(一)调动孩子的好奇心

故事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或者事物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说说其中的情节。这一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给予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

(二)教师带着学生感悟故事

主要采取听、读、模仿读等手段,让学生学到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到完整的故事,并能大概了解故事意思。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一听、二模仿,主要是模仿纯正的英文,特别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把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写下来,教师通过肢体语言、示范、PPT等形式让学生学习生词;三再听,这次是有任务的听,要求学生能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完成角色、地点、活动这三个填空题;四齐读,仍关注语音、语调,并让学生在齐读后试着找出代表故事情节的单词、句子,有能力的复述故事内容,通过故事接龙的形式演绎,也可以利用黑板上孩子们写出的单词进行故事创编,课题中对故事形式的研究中,就有故事的听、读、接龙、创编等形式;五自读并排序,在排序的过程中再次复现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如以唱代讲、以演代讲等。教师不要因故事的情节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应积极鼓励其大胆想象,添加自己的创意。还可以让学生把故事通过对话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是对故事形式研究的挑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创作出新的对话。

(四)教师拓展知识内容

教师针对故事中出现的语言点和文化现象进行补充解释,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及语言魅力。

9.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九

单位:涉县索堡镇中心小学

姓名:郝江彦

邮编:056402 电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有此可见,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来说,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即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等因素,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调控的能力较差,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道理,学会做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钻研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含人生哲理与情感的、会对我们有所启示的文章。阅读这样的文章,能够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懂得道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他忠于革命工作,为工作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理想的实现,他面对敌人坚贞不屈,面对死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李大钊同志的英雄事迹使同学们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那是靠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类似这样的文章很多,如《灯光》《金色的

鱼钩》等,阅读这样的文章,激励了学生,使他们懂得了该怎样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能够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从中学到面对人生应有的态度与方法。如《鲁滨孙漂流记》一文中的主人公鲁滨孙,他面对困难不低头,不放弃,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使学生们受到鼓舞。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众多,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挫折与失败,而鲁滨孙面对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鲁滨孙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榜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美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二、深情朗读,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时,当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上太空时,全中国人民的心为之振奋,同学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自豪,一遍又一遍深情地读着:“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五千年的梦啊,今天圆了!”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孩子们的情感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升华。

三、口语表达,渗透德育教育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课前,同学们充分搜集资料,课上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积极反驳,列举大量事实,使同学们认识到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更在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一旦灭亡,人类将无处可去”的道理。

四、写作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根据漫画《假文盲》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在文中尽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心,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综合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以学生的亲身事例为根本,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孝敬父母,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还可结合课堂实际,感受教师的辛苦,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进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让学生学会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养成有爱心、能帮助他人的新一代优秀个人道德品质。

10.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十

孙晓慧 扶余市得胜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提问是小学语文多种教学行为中的一种,也是较为关键的因素,教师只有足够重视提问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提问的方式,才能使其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 现状 开放性

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而今,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是每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课堂提问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这一方式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学生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尽管对提问重视了,教育观也有相应的转变,但在教学中还是经常暴露一些问题,降低课堂效率、影响教学效果。

现状一:教师问,学生答。在传统观念中,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问学生回答的一种行为,实际上,这种看法过于表面化了,当然,我们也不否定,就现阶段而言,这种提问形式仍然是课堂提问的主要的方式。现代教育的观点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提问也应该如此。课堂提问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不只是教师的单项提问,更应有学生参与到提问中来,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现状二:提问流于形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提问的问题过多,随意性较大,更有甚者,为了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的目的完全忽略了,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现状三:启发性不强。教师的提问不具启发性与阶梯性,很多教师所设的问题不具开放性,所针对的学生范围不广,这使得许多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足够的启发与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课堂提问的种种现状的存在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怎样让课堂提问真正为课堂服务,为提高学生素质保驾护航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

一、重视提问的目的性

每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可是平时教学中以下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师:哪位同学能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教师指名朗读,读完后教师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朗读课文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感悟文章内涵、揣摩人物情感,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可是,这位教师却是草草收场,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提问中千万不要总是用“为什么”、“有没有”、“是什么”、“哪些”等这些缺乏新意的词语,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充满厌倦感,对问题的思考产生倦怠情绪,对问题的回答充满消极情绪。小学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巧妙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情绪波动之时,引爆智慧火花,产生顿悟,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小小问题的提出为解决课文中的关键问题打下伏笔、创造时机。

三、重视提问的开放性。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下番功夫,尽量设计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强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积极响应、思考,已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课堂提问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提问具有多元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高尔基欣赏儿子种出的花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问题一经提出,便犹如风起,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感悟,他们踊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使得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学起来兴味盎然。

四、重视对学生所答的处理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所答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语言进行处理,这对于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反馈直接关联学生的情绪,试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对其各种思维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1、对于学生的精彩回答多加赞赏,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适当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对举手不是太积极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的某次大胆发言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如果回答对了,即使是比较容易的问题,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树立其自信心。

2、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时,要根据情况的不同,循循善诱,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也可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类比启发。

3、当提问告一段落时,教师要高度概括学生所答,做明确的小结,对学生的回答做全面、细致、精准的分析,这样,学生又可以从教师的总结中得到新的启发。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生涯带来无尽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参考文献】

11.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十一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应用

如何使历史这门学科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历史教学中,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而一直是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习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和运用策略,并对其历史故事的选择原则进行掌握,结合当下,融会贯通,以古鉴今,丰富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创新历史学科教学方式,以期实现发展历史学科的最终目标。

一、历史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通过历史故事来呈现历史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故事通过文字以及话语的形式在人们之间传播,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会使人有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同时优秀的历史故事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来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可以增强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更加全神贯注。在生动的历史故事的聆听之中就能够实现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高。

2、历史故事能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正是思维活跃的年龄,比较容易接受有趣的新鲜事物,如果历史教学过于单板,就会使得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对历史学习感到厌烦,而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则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历史故事来讲述真实历史事件,可以增加历史事件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当前教育背景下,授课教师如果选择好历史故事,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故事的选择应尊崇以下几点原则。

1、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去衡量学生,历史故事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喜乐习惯,便于他们理解与感悟的故事,内容的生动有趣包含故事内容积极乐观或故事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样的故事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紧绕大纲,情境教学。教师选择的历史故事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最好要紧扣上面的重点与难点,把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在讲授历史故事时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得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三、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不同种类的应用

1、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的应用。将历史故事按照其中心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以人物为中心和以事件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和举止以及性格特征来开展事件。在课堂上对这类纪传体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时,重视的是人物的性格与特色,而不只是这个人物所做的事情。事情是人做的,唯有对人物有所理解,方能对事情的意义有所认识。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可选用史书中的一段故事:汉武帝刘彻16 岁即位后,经常带领一批随从,四处游玩,践踏田里的庄稼,捕食民间的鸡狗,官府的人看到他们的身份证明(乘舆物),当然就不敢管。有一次,他们到一家人要水喝,这位主人怀疑来的都是坏人,唤来不少人,要把这批家伙抓起来。主人的妻子看到领头的青年(刘彻),气宇轩昂,知道不是普通的混混,她把主人灌醉,将唤来的人遣散,而且好好地招待了这伙年轻的客人。这段故事,既有趣,又能把汉武帝的性格和禀赋清楚呈现,了解他刚强勇武甚至好大喜功的性格,为理解他的治国政策打下基础。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应注重故事细节描述,在将这类历史故事应用到教学中时,要对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细节和相关过程进行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场景,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2、史实故事、文学创作和传说故事的应用。按照历史事实与故事的关系这个标准对历史故事进行划分,可以将历史故事划分为三类:史实故事、文学创作和传说故事。对于真实发生过的史实性故事,来源一般都有史书记载,因此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相关的事件都可以根据史实资料进行查证,比如荆轲刺秦王,因此在向学生讲述时要注意历史背景的准确性,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文学作品中和历史有关的故事有很多:成语故事,如“夜郎自大”“问鼎中原”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这些故事是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背景,但在具体情节上和历史有很大差距。引用故事时,如对曹操的评价,不要被文学作品误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历史的真实。传说故事大都通过人们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如远古的传说有禅让的故事、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生活状态,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历史。而孟姜女哭长城这类故事大多以虚构为主,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述这类故事时,一定要注意它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的合理性。

总之,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多历史故事还可以帮助学生来记忆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2]时海萍.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4(04).

12.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十二

关键词:故事,素养,小学英语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活泼,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故事开展教学可以充分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故事增加小学生的英语知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故事教学法的内涵

故事教学法指的是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 将学生带入到英语情境中, 在情境中感受英语文化掌握必要的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故事教学法中采用的英语故事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 也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故事进行教学, 不仅仅教师要准备相应的故事内容, 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他们认为有意思的故事, 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二、利用故事教学法提高小学生英语素养的策略

1.认识故事教学法为良好的运用奠定基础

故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是不相同的, 故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提高, 而不是片面的追求高的考试分数,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便需要了解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课程中的一个课时, 故事教学法以故事作为教学的载体, 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 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充分的认识故事教学法为在课堂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2.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

运用故事教学法开展小学英语的教学时, 教师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 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准备阶段, 教师要认真的阅读教材, 教材中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 其中便有Uncle Booky’s Storytime部分, 这部分完整的介绍了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教材提供的几幅画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长, 词汇等英语知识积累的并不充分, 在编故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教师要运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 在重点的地方进行提顿, 给予学生理解的时间。如, 四年级上册Unit 4 Where is it?这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on in under等代表方位的介词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单词描绘物品所在的位置, 在学习完这些主要内容后, 教师就可以插入故事的学习, 开始时需要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营造故事需要的情景, 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故事导入时的开场白。如, 同学们知道有趣的故事吗?可以和老师分享一下吗?我这儿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同学们要不要听呀?通过提前设计开场白,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和激情的语言将开场白说出来, 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向学生们介绍小老鼠的故事, 在介绍故事时, 教师可以选择活泼动感的歌曲作为故事的背景音乐, 在有趣的音乐声中用简单易懂的单词介绍小老鼠饿了偷东西吃后被人们赶出来的故事。

3.分步骤的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

在做好了充足的上课准备后, 利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要分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以二年级下册的Unit 10Colors为例,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堂开始前10 分钟对课堂进行预热。在上课时教师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带领学生熟悉相关的描写颜色的单词, 如red, yellow, blue, black, green等,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选一选、说一说、指一指, 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描写颜色的单词, 掌握基本的It is句型。其次, 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室的布置, 在复习了与颜色相关的单词后, 让学生们到教室中寻找有颜色的东西, 并用英语表达出来。紧接着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们读故事了。本次的故事是《Cat’s Colors》,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地小猫Cat, 它在故事的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is my favorite color?我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呀?”然后学生们带着疑问去阅读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中有小猫Cat相关的颜色很多, 有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粉红色等等, 故事中对于每一种颜色都进行了描述, 如, 绿色是小猫Cat最爱在上面散步的草地的颜色。等到了故事的结尾, 小猫Cat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答案, 答案就是橙色。为什么是橙色呢?这是学生已经都知道了, 因为橙色是小猫Cat妈妈的颜色。在读完了这个故事学生对于故事的情节及词汇语句等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问单位展开对话, 学生们分别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最喜欢哪种颜色, 谈一谈自己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原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通过学习故事并让学生进行表演, 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并调动自己学习过的英语知识展开对话, 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4.开展学生之间的竞争, 利用竞争激发学生的热情

小学生是有很强的胜负欲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大赛、英语故事大王比赛、英语通话故事创作会等形式, 设定不同层次的英语任务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课下时候查阅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原创或是改变英语故事,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故事表演出来。比赛时教师和其他的学生作为评委,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们鼓励。如, 教师可以说“I’m proud of you. Good job.”虽然对学生要进行鼓励, 但是学生在英语表演中的问题, 教师也要有策略的进行纠正。

总之,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要提高自己对故事教学法的认识, 在上课前进行充足的备课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有步骤的展开故事的内容, 并举办实践活动, 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凌燕, 毛辉.故事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2005

1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十三

摘要:情感教育是我们开展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来看,情感教育是开展小学美术学习的中心,美术教育是小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智等方面的发展尚不健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教育与引导,从而实现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科学养成。所以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咨询企鹅:242-32-352-80电话: 156-52-60-69-58 / 186-116-95-758)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对策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当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充分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可以说,每一个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因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充分运用动画片这一平台,将一些典型的动画形象或者视频片段展示给学生们观看,除了给学生们讲解绘画知识以外,还应当教给学生们从动画人物的身上学习他的优秀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一些贴近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素材开展教学,使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

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感受自然界带给我们的或者细致、或者宏伟的美感,使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户外写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带给我们的美好。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教学作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教学作用。例如,重大节庆日、北京奥运会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们进行绘画的题材。

(三)关注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人类人文资源的呈现都与美术活动密不可分。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运用人文资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欣赏一些美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作者的生平、作者的品格、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进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健全的人格。

14.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十四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同时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采用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相互学习,倾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从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是自己在学习,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分组学习中,学生能获取很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他们不会被动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会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过主动交流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对不足之处作出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组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这种学习是相对独立的。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可以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强,那么通过这种分组学习,学生会被小组中的氛围所感染,从而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并有助于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另外,分组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因为小组之间不仅是在学习,更多的是促进了交流,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友谊,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研讨问题袁明确相关的要求袁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实行分组学习时,提出适当的研讨问题是实现学习成功的基础所在。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的方向进行,达到合理的效果。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比如,在商店中购买的零食和矿泉水,让学生计算他们在购买时,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如果所提问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看到问题就能写出答案,这时的气氛相对比较活跃。长期下来,学生就容易形成活跃的思维,但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

2;给学生足够的研讨时间袁在分组合作探究时袁提高合作的质量

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时间是很充分的,如果要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每个成员都应该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应该让学生首先回忆先前的内容,在之前的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旧的知识点推导公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索。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组成员就会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参与。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下,通过拼一拼,数一数,发现圆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小组成果进行评比,并给予展示,让学生进行补充,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合作的快乐。学生的分组合作,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只有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分组学习需要教师的评价和总结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的.交流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部分,每个小组间的互动需要小组间的补充,才能促进学生开拓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他们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技能的进步。即使小组合作是很有效果的,教师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教师要进行总结和点评,才能对学生的合作起到真正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还要注重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三、结语

15.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篇十五

一、英语故事教学的界定

英语故事教学, 指的是采用故事或者通过故事进行的英语教学。

它以故事的眼光看教学,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讲故事来实施教学,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是一种具体操作的方法。同时, 通过讲故事激活课堂, 并由故事本身渗透出教育价值, 以及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渗透出的内在世界,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常见的故事教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故事作为学习内容, 或学习内容的载体, 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围绕故事来展开。另一种是把故事放在学习内容的后面, 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 或者叫作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 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本文侧重于探讨将故事作为一种学习内容的载体而进行的英语教学, 故事的完成过程便是知识的获得过程。

二、贴近教材, 英语故事为课堂教学服务

1.吸引儿童的故事教学

故事是来自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故事, 是学生具有角色参与并投入感情的故事, 是既已发生的或者是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英语课上为学生呈现的故事, 目的明确, 它需带有特定的被赋予教学意义的目标, 并不是所有发生在学习者生活中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知识与技能的载体, 它必须具有一定教学意义, 与英语教学相关联。 故事所发生的情节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序列, 并且上一个故事情节与下一个故事情节也应该是有效意义下的连接。换言之, 以故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是情节的顺畅发生与自然发展。故事还应具有真实性, 即故事是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 或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联系, 而这也是故事的重中之重。 用来促使学生学习的故事要具备这三个特征, 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学习的强烈愿望, 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才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 案例1] 在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A purse的单词教学中, 由于是生活用品类单词, 教师便利用学生熟知且喜爱的卡通形象米奇老鼠, 改编了一个“米奇的一天”的故事, 利用故事完成了教学。 天气晴朗的一天, 米奇外出游玩, 太阳晒得米奇满头大汗, 拿出扇子 (fan) 和水壶 (water bottle) 降降暑。 下午, 天气突然变脸, 下起了雷阵雨, 赶紧取出雨伞 (umbrella) 跑去书店躲雨。 在书店挑选了一本喜爱的故事书 (storybook) , 回家阅读。

这段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教材中已经成型的单词和句型, 利用真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进行串联, 借由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在课堂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教学过程中穿插猜测、表演、游戏等环节, 让故事更为真实有趣, 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

2.融入课堂的故事教学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故事众多, 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素材, 它们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与已有故事材料一致, 且和施教的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相符时, 这些故事可以直接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案例2] 一堂关于颜色教学的英语课, 教师根据需要教授的色彩类单词, 选择了两本现成的英语绘本故事———Green Monster和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这两个故事分别描述了绿怪物不同颜色的五官和不同颜色的小动物,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也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故事本身的互动性, 配合生动的道具, 师生合作赶走可怕的绿怪物。教师模仿Green Monster提问学生: “Whatcolour is/are my nose/mouth/eyes ...?”在学生正确回答出颜色单词后, 再和学生一起大喊:“Go away blue nose/red mouth...”第二个故事则是以猜袋中玩偶的方式, 呈现了不同颜色的动物, 进而和学生们一起阅读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这节课利用课外现有的英语故事开展故事教学, 在游戏一样的交流运用中学会了所要掌握的颜色单词。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自己的语气和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更多的让学生参与, 配合师生合作读故事、 生生合作讲故事等, 巩固之前所学。

然而,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遇到的更多情况是, 现有的故事并不一定能达到课程内的所有教学目标, 或者较多地超出了本年段学生的英语水平, 不适合将其完整照搬进课堂教学。 这时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合理整合课内外资源, 进行故事改编或者创编, 使故事教学更符合当下师生的共同需要。

[案例3]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In a toy shop第二课时动物类单词的教学, 结合D部分的句型和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see? 的形式, 我们进行了故事改编, 对教材内容实践了故事教学。家养动物cat和dog去丛林战探险, 见识各种野生动物, 利用富有童趣的交流句型“—Rabbit, rabbit, what’s that? —Bear, bear, it’s a bear. —How lovely! ”串联借由引出动物类单词。并请同学扮演各种动物, 合作讲故事, 边说边演边学。

教师通过这样的改编创造, 合理地利用了课内外教学资源, 让学生喜爱的易读易懂的英语故事和日常教学结合, 这样的故事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服务, 实用有效。

三、亲近课堂, 英语故事呈现高效英语课堂

1.教师精心准备, 上课时全情投入

想要故事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离不开教师在授课前的精心准备。

首先, 教师要在备课时做足准备, 了解学生、研读教材, 对教材或教学内容深度解读, 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掌握得当。 在此基础上, 进行现有故事的筛选, 或故事改编、创作, 让故事为教学服务。一个主题故事贯穿始终, 把英语词句巧妙地“镶”在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和故事悬念当中, 并配合特殊的语调和音乐。 句子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浅入深, 单词和句子重复出现。

其次, 当教师挑选、编写出与儿童心理能够产生共鸣的故事之后, 为了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还要选择合理得当的教学方式, 制作激发学习兴趣, 体现教学直观性、互动性的教学道具。 比如生动的课件, 富有感染力的音效, 拥有不同颜色的可拆卸五官的绿怪物, 不同颜色动物的毛绒玩具, 不同动物的头饰, 等等。

最后,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多种感官刺激, 夸张的语言、动作, 激励性的语言, 以及邀请学生参与等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那节颜色教学课上, 同学们说着“Go away blue nose! ”, 教师即邀请学生亲自动手摘去绿怪物的蓝鼻子, 教师还形象地替绿怪物发出痛苦的悲鸣。而牛津小学英语4A第二单元的动物单词教学, 也请学生和学生之间用问答表演的方式, 让全体学生参与, 并在结局处设置遇见老虎、狮子的意外结局, 让学生产生夸张演出的欲望, 学习积极性高。

2.学生积极融入, 学习时全神贯注

有了教师的精心准备,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争相打败绿怪物, 想着为米奇提供合适的生活用品, 一定要举对颜色单词卡, 争取表演小动物的机会……

学生并非头脑一片空白的来到课堂, 他们也许在课前已经了解了大部分教学内容, 也许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 也许对所学还存在疑惑不解…… 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巧妙整合,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那节台湾学者的颜色教学, 对于所教授的大部分单词多数孩子已经学过, 但精彩的故事、有趣的活动依然吸引着每个孩子的目光, 老师的每个提问都是诱发出积极思考的活化, 如果谁的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 他们也许就会错过这样一个参与的机会、一次愉悦的学习体验。 因此没有一个不专心听讲、积极参与的。

在故事中, 他们全神贯注地学习, 语言水平得到提升, 自我意识得以分享, 并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既符合儿童好动爱表现、自我发展需要的心理, 也符合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的要求。

3. 课堂活泼生动, 教学中全员参与

使用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 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不是单纯的阅读课。而是师生、生生的频繁互动, 学生自主合作, 全员参与的英语课堂。

教师在利用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进行教学时, 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的学生来说, 直接朗读有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先以标准自然的语音语调、配合课件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故事的朗读。 Ss: Goldfish, goldfish, what do you see? T: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为了保证课上学生的参与, 也是对单词学习的巩固, 教师在读故事的时候, 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 举起相应的颜色动物单词卡片。师生合作对故事进行了整体感知, 之后采取多人问一人扮演回答的方式, 复现了故事。 提问的同学, 想知道回答者会如何表演, 回答者想好好展示自己的实力, 每个孩子, 包括教师本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活动形式多样, 过程中教师始终予以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走近学生, 故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资源整合, 发展学生多层次英语水平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毋庸置疑。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在成长背景、学习能力、心理发展水平、认知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接受度和接触广度都存在着区别。

教材所采用的故事, 或作为呈现一个单元的语言教学内容的载体, 或作为复习和补充单元语言教学内容的形式, 其信息量、趣味性、真实性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级孩子的英语发展水平, 合理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 对其进行适当修改, 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使其适合当时所教班级孩子的英语水平。在这样一个语言知识丰富、有大量语言输入、 安排整合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 不同学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 得到发展。

2.听说唱演, 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故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 创设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氛围。

如在上文提到的故事教学案例里, 反复视听故事、教师声情并茂讲故事等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这些可理解性的输入被学生吸收内化之后, 以讲故事、表演故事或改编创作故事的方式再输出。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听、说、读、演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

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特点, 这两点也就决定了语言学习不应是一个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学习, 不应是靠单纯的讲解和记忆进行的学习。若过分倾向语言知识的学习, 而不在教学中设置类似真实的语用环境, 那么语言知识就会成为孤立的存在, 缺乏语境和意义的理解, 很快会被遗忘。 利用故事教学, 并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深度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强调学生之间的积极的互动关系与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由此体现对课堂交流互动的促进作用。

[案例4]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的故事, 最后设计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完成故事的延续, 用自己会说的动物来填充对话:________, ________,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________ looking at me.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了自主合作能力。 在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上,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得以广泛开展。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协助学生完成对故事的初步感知, 进一步“放手”, 让学生开展故事对话、 情节的模仿, 并展示合作成果。但绝不仅仅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更深层次的合作体现在学生对故事的改编和拓展。

上一篇:企业支付个人借款利息涉税问题浅析下一篇:马官镇中心学校2013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